小学校长如何加强学校管理

2024-05-22

小学校长如何加强学校管理(精选8篇)

篇1:小学校长如何加强学校管理

小学校长如何加强学校管理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便是学校的灵魂,作为一名校长要管理一所学校,要管好一所学校,如何来抓,李局长在一次全县校长大会上讲到一个校长要管好一所学校要抓好八方面工作,一是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常规管理,三是信息化,四是教师培养,五是教研教改,六是质量,七是安全,八是严格责任追究。作为一名在基层快任8年的校长我在管理学校时是这样做的:我把管理一所学校大致划分以下七个阶段:

一是熟悉环境,平稳过渡。

二是通盘考虑,整体规划。

三是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四是细化管理,夯实责任。

五是发现问题,严厉整改。

六是瞄准目标,再鼓士气。

七是加大投入,整体提高。

这七个阶段大致三年,为什么说三年,因为我们校长为一所学校定目标长了不准,短了不现实,只有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定目标,去争创目标,才能实现目标。

其次,我觉得作为一名校长要管好学校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要有高度负责的敬业、奉献精神。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只要我们认真负责,我们的工作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言传身教”,才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带出一个好的校风,才能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有所前进。

二是要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和奋斗目标。

要善于思考,思考学校到底怎么办,办成怎样的学校,这样干工作才会有方向,才会有追求。同时要善于掌握政策,政策是风向标,是办成增养的教育的有力基石。

三是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

理念新则动力强,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提出响亮的口号,团结人心,鼓舞士气,昂扬斗志。“认真就是水平、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办不成的事”等,这些细细品味,含义很深。

四是要有驾驭全局的艺术。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不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学校办的好坏,体现了校长的能力,只要校长善于凝聚人心,鼓舞人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宽以约人,严以律己,就能驾驶全局,团结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作为校长必须有宽容的气量,坦诚的胸怀,公道的心理,民主的作风,吃苦的精神,奉献的品质,处事讲原则,办事讲风格,好事讲激励,努力做到与班子成员真诚交流、真诚沟通,做真正的朋友。

五是要有知人善任能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名言,应该成为我们管理的警言。校长应对每个同志的特长和不足做到了如指掌。在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和工作积极性上花气力,做文章,特别是对有才能,会工作、实绩好,但有些小毛病的同志要敢于用,大胆用,善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其特长,对有工作热情热情不高,业务功底较差的同志要谈心、交流,要创造条件使其进步和发展。

六是要善待教师。

如果说教师是水那么校长就是靠水生存的鱼,所以,善待教师应成为校长工作的关键。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态度上宽容,不应与教师发生矛盾,更不应该给教师“穿小鞋”。我们经常说,要笑对工作、笑对生活、笑对困难,那么面对支持我们工作的教师更应微笑到底。要理解和信任教师,要经常性换位思考,若果我们是教师,这种制度能否推行,这样行吗。

七是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思想的精髓,虽然只有四个字,但要做到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刀切齐步走,搞形式主义都是不实事求是的表现。不能实事求是,轻则劳民伤财,重则挫损师生的积极性,这是最可怕的。

八是要公正廉洁。

要管好一个学校校长要有威信,(威信体现两方面含义一是个人业务能力要出众,要服人。二是管理艺术要实,要抓到点子上,要人服。)一碗水要端平,对人对己,一视同仁,说话要注意分寸,要留有余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同时,要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给学校留点什么,要让别人说你干了些什么,没有混日子。

篇2:小学校长如何加强学校管理

完善激励机制

提高教育质量

——浅议农村小学校长如何管理好一所学校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认为一个好校长应该是:德才兼备,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较强的服务心。校长是学校管理的重心人物,而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主要靠一校之长。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如何才能把学校管理好呢?

一、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校长要把自己的“理念”明明白白地告诉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地实施。何谓“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为的信念,它是一种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比如我们学校的理念就是:校长的管理“理念”,怎样才能将它全面、正确、有效地在学校具体的工作中实施呢?首先要求校长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又要取得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应该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理解和支持。为了达到办学目标、为了实现办学理念,我们召开了教师会、家长会,在会上与家长进行交流,得到家长的认同。其二,校长要虚心向人家学习,在向人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优势,避开自身的弱势,办出有自己的特色学校,而不是盲目地把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生搬硬套地搬到本校加以实施。比如针对我校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开展“以老带新”科研活动。解决课改的实际问题。使课改落到实处,使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校长要加强师德建设。

校长要管理好学校,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为基础。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力量,师德水平高低是关系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学校教学、科研、教育管理,关系校风、学风,关系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为把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首先通过召开教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师德状况。

组织教师经常学习《教师师德行为规范》、《五条禁令》等有关师德方面的材料,在师德规范中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方向;二是要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核心;三是要教书育人,这是师德的重点;四是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基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明确教师的基本人格目标,即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有一个公民应有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水准。第二是教师的职业目标,即教师应有高于一般公民的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第三是素质教育目标,即师德要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三、校长要依法治校、以制治教。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制度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准绳。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必须依法治教。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因此,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是要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制度“合法化”,这样才能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自觉地遵守。有了一套好的制度,还需要狠抓制度的落实。比如:我校在落实考勤制度时详细记录每位教师到校时间,迟到早退、病事假等情况,每月进行总结;在落实教学制度时,严格按照教学制度对教师进行检查督促,期末按教师的教学指标进行奖惩,这样做有利地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说,一切制度、规定,如果没有检查和督促,没有过硬的措施作保证,都将变成一纸空文。

四、校长要形成自己的管理风范。

办好一所学校,归根到底是要进行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积累。学校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加强文化建设,特色立校。一所成功的学校必定有其内在的精神累积和成功的管理理念,这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精神纽带。因此,校长要注重办学经验的积累和校园文化精神的积淀,并且加以扬弃、总结提炼,把其上升为理论,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管理风范。

五、校长还要“知人善用”。

所谓“知人”,就是了解知道他人有哪些专长、特点。“善用”,就是合理地分配他人的工作任务,以便达到出色地完成。一所学校办得好与差,光几个班子人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只要组织得好,他们就会人尽其能;反之,就会见风使舵,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变为被动运转,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学校管理》一书明确指出:“学校领导者具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容才之量、用才之胆、扩才之意”。这里告诉我们,当校长必须成为选拔人才、启用人才的明镜,要发现人才、利用人才,让他们的才能有用武之地,得到发挥。要求校长要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工作能力强,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的教师要加以培养,委以重任。把对教学工作有特长的教师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人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用人应该顾全大局,千万不能感情用事,不能以自己的好坏为标准来衡量他们。校长还应该做到以诚待人,重用贤才。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胆地使用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爱护地使用人才,让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增长才干,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大显身手,真正做到“英雄”有用武之地。但是,在引用人才的同时,也要做到胆大而心细,要慎重、详察。假设用的不当,就是浪费学校的资源,造成学校的损失,从而引起教师的不满。

六、校长要带头开展教育科研,理性思考教育教学问题。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小学校长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的教学如何变知识灌输为能力培养?如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比较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又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让他们得到自然健全的发展,为将来知识积累作准备?这是每一位校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思考的深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水平。勤勤恳恳工作、管理好学校是校长的责任,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发展,能够赢得未来的竞争是校长的另一种责任,而且是更重要的责任。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清醒、正确的认识,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校长要带头开展教育科研,积极探索、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站在理论的高度去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提高学校管理层次的根本途径。

七、校长要有自己办学的远大目标。

学校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管理的层面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层面上,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分上。作为校长,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应该考虑学校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办学的层次。用开阔的眼界和抱负,认真规划学校未来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使学生在情感、道德、能力、体魄、精神诸方面全面发展。校长应善于提出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并且把制定目标的过程变成动员、激励全体师生不断奋斗、进取的过程,以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办学追求。

篇3:校长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工作

一、以人为本,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 , 就是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学校, 用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教育教学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体现为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实践证明,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学校各项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人才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因此,学校办学要依靠全体教职工,学校要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和舒心的人际环境,努力维持和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从物质、精神、情感、心理各方面发挥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落实以人为本。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校长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倡导人人参与教学研究,并对教师的研究工作给予有效指导。抓好师德行风建设,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使广大教师严于律己,勤奋工作,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二、更新教育观念,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

1.依法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中小学校长不能以情代法、以言代法,相反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进行教学管理,所有教师一视同仁。制定一整套符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对学校各项工作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工作措施、注意的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并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建立起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良好氛围。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

2.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程序。要有自己的教学常规,这个常规应深入到每一位老师的心里,老师们应以此为自己工作的基本轨迹,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好教学程序的管理。要按照教学工作的规律,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管理, 它能提高教学管理的目的性、计划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有助于推动民主化教学管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3.严格考核制度 ,奖惩分明

学校制定了德育工作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进行考评奖励。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和奖惩,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农村学校要严格考核管理,要认真研究制定考核细则。在严格落实考核上下工夫。执行考核公示制度和提高考核透明度。让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 真正使考核科学化、制度化。

三、优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既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营造出奋进、向上、和谐、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如:宣传窗、艺术墙、黑板报、读报栏、警示语、名人名言、校规、校训、业余团校、团队活动室、图书室等,有统一的校风、教风、学风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规则和标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让师生有一个安静、干净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案,做到环境育人。要加强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的美化、绿化、规范化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四、校长自身素质的提升

1.校长要有宽阔的心胸

校长不能遇事斤斤计较, 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的教师,相反必须心胸开阔,襟怀坦白。此外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对于在工作生活上有困难的教职工,不能因曾经反对过你或者正在反对你而置之不理,该关心的必须关心,恩与怨要分明。对于教师要多给予肯定,学会保护自己的教师。要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教育,只有拥有一颗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才能当好一名掌舵手。

2.校长要有全面的沟通协调的能力

校长要学会沟通的技巧,除了要协调好学校与社会、家长的关系之外,还要处理好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要想全面细致地了解教师,可以通过交流、访问、考核等。平时在校内多听课,对教师的每一节课能够做出恰如其分的点评,只有这样才能够详细了解教师,才能够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管理中要尊重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够使学校能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与相互配合。

3.校长要有开拓创新意识

校长要带动教职工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要站在高屋建瓴的高度, 管理要有新办法,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运用新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管理学校。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就像是一位大家长,不仅自身要有过硬的能力,做他人的榜样,而且要洞悉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研究和制定出适合本校发展的规章制度, 协调好各方力量,以确保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进行。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 引导教师对党的教育方针从理论高度到具体实践的清醒认识,确保教育方针的贯彻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 校长还要不断在实践中优化管理方法,使自己的管理方式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才能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办学质量。

篇4:小学校长如何加强学校管理

【关键词】校长 文化管理 安全教育

一. 校长注重加强文化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章制度,学校管理就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人治的特点就是一个校长决定一所学校的命运。”为了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如果制度挂在那儿仅仅是让人看而解决不了问题,或者说一遇到问题就开会紧急磋商、紧急研究,那就是学校的制度建设还不到位。有制度却得不到执行,这比没有制度还要有害。”在学校文化管理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即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依法治校就是刚性的制度管理,从严治理,用规章制度去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使学校秩序井然,学生行为规范统一,养成良好习惯,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严师出高徒就是这个意思;柔性的文化管理,就是以德治校,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潜移默化的效应,使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成为自觉行为和理念。其实,教师工作的原动力在于他们的主观内驱力和精神境界。所以,以德治校的柔性管理就是通过管是为了不管,达到由他律到自律。使人们在心情舒畅、民主自由、尊重个性的环境中创新和创造,拥有乐业的空间,这才是学校管理的高境界。

2、优化师生形象,重视校园文化“人”的塑造

教师是学生阅读的道德书籍,学生是教育创新的实验田,师生形象是流动的精神文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通过实施“换脑”工程、“暖心”工程,从领导班子建设、师德标兵评选、“一育一”转化后进生等具体操作升华到校魂的塑造。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在办学过程中我发现,制度总有不到的地方,制度总有不能的时候,制度的本身,制度的背后,制度的执行,靠什么?靠文化。用文化管理学校,就要致力于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地讲,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学校文化的形成应该是学校主体——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理念,同时又是与特定的学校历史传统相联系的。建设学校文化既要重视显性文化的建设,又要重视隐性文化的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文化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走进一所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显性文化,比如走廊里悬挂的学生美术作品,学校的校训、校魂、宣传栏、悬挂的格言警句、一草一木等等。这些都会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

学校的显性文化比较容易建立,難的是隐性文化的建立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我所理解的隐性文化,指的是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人际关系以及一些看不见但又影响学校发展的因素。比如学校风气好,人际关系简单,校园中无拉帮结派现象,学术研究氛围浓;教师对学生富有爱心,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家长和社会责任心强,个人具备较强烈的上进心等等。如果能够建立这样一个种隐性文化,这所学校在社会上就会有极高的声誉,学校的发展就会显示出强大的后劲。

在建设学校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及时消除一些消极文化。比如存在于个别教师身上的发牢骚现象,如果不采取措施,任其蔓延,则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二.学校安全教育

近几年来,校园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要想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光靠每年的“安全教育日”和“安全教育月”是不行的。安全教育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不要等“亡羊”才补牢,而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把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安全工作天天抓,让学生天天都过安全日。

(一)、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落实各项安全制度。

1、我校各种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学校在精细化管理中对各安全制度、预案等做了详尽的叙述。

2、签订责任书。学校与中层领导、与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及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学校与接送学生车辆、车主与乘车学生家长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夜间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安全用电、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为了及时快捷地开展工作,学校成立了现场指挥组、协调联络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抢救组等临时性机构。并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重特大食物中毒事故、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处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及应对措施。每学期都进行紧急疏散的预演,收到良好的效果,为预防突发事件紧急疏散奠定基础。

5、根据上级要求,学校对“人防、物防、技防”进行了严格认真落实。学校对门卫工作重新进行了调整,保证24小时,门卫无空挡值班,并对教师值班及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安全要求,并制作了学校带班领导及值班教师胸牌,利于管理。购置了防割手套、钢叉、催泪瓦斯、电警棍等安全器械。学校还在各重要位置配置了红外线监控装置。通过这些举措,学校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了。

6.校园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学校的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学校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其他各项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首先,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使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坚持逢会必提安全,入校必查安全。

其次,作为学校的班主任及全体任课教师,要积极配合校领导抓好安全,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领导;同时还要立即采取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笔者先后在小学、中学、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任班主任三十多年。一年四季,天天头脑绷紧“安全弦”,什么“溺水”、“交通”、“暴力”、“攀爬”、“触电”、“饮食”、“火灾”、“拥挤”、“坍塌”、“雷雨”“踩踏”等伤害,件件印在脑中。只要是星期天、节假日,凡是我能考虑到的,放学前必向学生讲清楚。并教学生学会灵活机动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只要是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自己必随学生左右,凡事都从最坏处着想,往最好处争取,三十多年来,我所带班级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深得各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好评。

篇5:浅谈小学校长如何提高管理能力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致力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提倡要通过充分发挥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来有效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为校长,要积极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明确目标、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管理模式,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更新、探索,有效地开展学校工作,推动学校教育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管理提高能力

《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教程》中指出“学校管理是指学校的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发挥人力、才力、物力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校内外的有利条件,高效的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搞好学校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是一名校长最基本的工作职责。而如何去完成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致力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提倡要通过充分发挥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来有效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为小学校长,要积极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明确目标、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管理模式,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更新、探索,有效地开展学校工作,推动学校教育更好的发展。

一、校长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学校各项工作的良好运行需要校长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素质。没有稳固扎实的知识基础,校长专业化就不能实现,职业化也很难达成。校长专业化知识源于学校教育管理的土壤之中,其主要由实践性知识构成。作为小学校长,应把实践性知识从已有的教育管理知识中剥离出来,并依据科学的“质量标准”对其加工整合,建构校长专业化的知识基础,除了利用已有知识,还需要创新实践性知识。校长要善于从丰富的学校教育管理知识宝库中,吸取那些对本校适用的资源;善于从学校传统中总结成功的管理经验;善于发掘学校现实中先进性的管理智慧。从而,有效形成自己的管理实践知识。

二、校长要有自己独特创新的办学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

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能否有自己的理念,是一个校长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校长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同时又要在实践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勤于总结,不断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

要有全面合作的理念。要取得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大力支持,群策群力、形成合力,攻坚克难推进学校发展;要有科学发展的理念,正确认识本校和名校、好校的教育差距,努力缩小差距,从思想观念上帮助当地群众转变对教育的认识;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教师会、家长会、请有关领导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等活动,在会上与教师、家长进行交流,让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不断延伸拓展;要有独特创新的理念,一校之长,要将学校发展的眼光放得更加久远,要虚心向先进地区的学校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经验,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本校办学方案,要扬长避短,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在学习中创优创特,形成品牌。

三、校长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往往决定着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办学的质量。但作为校长,必须具有一股敢闯敢干的勇气与精神,要有敢为人先的胆识。现代社会生活对于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未来人才的艰巨任务,校长必须站得高、看得远,必须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敢于大胆进行吐故纳新、推陈出新、开拓创新,这样学校才有活力、才有生机;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建设一所好学校,校长首先要把全部身心献给学校,要摆脱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更要做到率先垂范;要有善为人先的策略,不怕艰辛、不图安逸、不计名利,不为得失所动,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同舟共济,共同进步。

四、校长要坚持依法治校。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制度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准绳。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依法治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植根于群众,充分发扬民主,使制度“合法化”,这样才能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自觉地遵守。依法治校还必需要狠抓制度的落实。比如小学要求老师实行坐班制,学校在落实考勤制度时可以详细记录每位教师到校时间,迟到、早退、病事假等情况,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总结。在落实教学制度时,严格按照教学制度对教师进行检查督促,期末按教师的教学指标进行奖惩,这样做能有力地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校长要做到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的前提是充分了解每一位教师,尊重每一位教师。我们应该提倡以诚相见,尊重和赏识每一位教师,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劳动。尊重教师的意见,可以调动教师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设立,制订课改方案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等,首先是先让教师讨论,提出自己意见或设想,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决议。学校还应该建立民主评议制度,让学生评教师、教师评领导、家长评学校。校长在管理中尽量做到指导不指派、参与不干渉。这样做既激发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又很好的激活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同时也增强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使学校成为一个团结而有活力的集体。尊重教师的人格,就是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我们欣赏教师,就是欣赏教师的才能、欣赏教师的点滴进步、欣赏教师的个性特点。要想方设法去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做到关心每一个人,关注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奉献。

六、校长要形成自身感召力。

校长要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贯穿于日常的管理活动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影响、带动教师,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动。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要施以情感管理、观念管理。要善于换位思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与广大教职工广泛交流,在交流中达到共同进步。形成自身的感召力要以德服人,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公仆意识和公平意识,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目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形成自身的感召力要以能服人,这是领导者增强自身影响力的重要基础;能否熟练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是判断一个领导者组织领导能力强弱的依据。领导者应善于科学决策,从而在教职工心目中树立果断坚定、雷厉风行的良好形象,从而在管理上取得成功。形成自身的感召力要以和谐凝聚人心,和谐的人际关系向来是取得工作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校长要坚持在工作中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经常与教职工进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感受教职工的酸甜苦辣,要凭借自身宽容、奉献、自律、无私的品质调节出职业领导者的最佳状态,用和谐的环境引领教职工发挥群体实力,使其凝聚在自己非权力因素的影响之下。

篇6:小学校长如何加强学校管理

金塔乡右二坝小学 陈斌礼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根,发展之本。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在稳步提高,但比起城区小学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是教师配备、教学设备、学生家庭的文化底蕴相对薄弱。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如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树立质量意识,切实抓好教学工作。

1、确立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中心工作的认识。开学初,学校要立即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学生家长会、班级质量主题班会,进行宣传发动。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质量观。校长要亲自抓教学质量,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主要日常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每学期至少安排二次以上的教学工作专题会议,结合学校实际,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办法。校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教研第一线调查研究,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2、确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认识。学校各级领导及全校教师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忧患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生存、质量发展的观念,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校长要以身作则,带动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质量兴校”的观点。学校要加强师德教育,树立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典型。确立面向全体学生,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的思想。

3、做好“培优扶困”工作。根据学校学困生帮扶计划及“联校联生、强教为民”活动方案,把班级优等生、学困生的本次考试成绩作为起点,用下次考试成绩提高幅度量化考核教师教学工作,这将极大地推动学校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二、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

1、建立教师教学工作档案。要求全校教师认真及时填写《教师常规工作记录手册》。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教学随笔等,不断总结经验。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向学校递交1篇结合学校、班级实际撰写的教学论文,并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研讨(不在学校教研活动上研讨的论文学校考核不加分),在不断地研讨中使全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发展。

2、规范日常教学行为,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学校要严格执行新课标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校制定“教师一日常规工作制度”,校长要巡视各班教师的上课情况,对随意调课、空堂、拖堂、不备课上课等违纪违规行为做严肃处理。同时,要求教师重视平时的自查、互查,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整改,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3、抓好教学五认真工作。学校领导要对教学五认真工作严查,细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整改意见,以此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重视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坚持教研活动制度。教导处根据学校的要求,指导教研组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保证每周一次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

2.坚持听课制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教师互相听课15节以上。在听课、观课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3.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质量分析会。查找学校质量问题,研究对策,总结教学经验,树立学校质量典型,让大家学习,推动全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4、倡导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反思的目标必须指向今后的教学行为,必须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开放自己的眼界,汲取“他人的经验”,并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设计”和自己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5、学校要定期听取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每学期不少于2次。不断改进管理办法和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师生提高质量的积极性。

6、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校要分期分批派教师外出观摩优质课,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培训。外派学习教师返校后必须汇报学习心得、上汇报课,不断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四、加强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优良校风、学风、班风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学校要加大学风建设力度,营造健康向上学习氛围,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

篇7:农村小学如何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农村小学如何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作者/刘淑艳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学校发展方式已逐步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因此,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农村小学,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形象和教学质量,则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小学;内涵建设

怎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农村小学的内涵建设呢?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内涵发展的切入点――认清形势,明确责任与目标

经过学校全体教师的认真思考与讨论,我们把学校形象定位在:靠质量求生存、靠特色求发展上。有了这样的形象定位,坚持社会参与、村校联手、城乡联姻和学校群策群力,把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社会满意、教师满意、学生满意的内涵发展总体目标。

二、内涵发展的关键――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

1.领导班子建设

校长的修养和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内涵的发展,而建设一支优良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用自己优异的工作成绩去影响其他人,带动其他人,主动地去想事、做事、做成事,让其他人无懈可击。

2.教师队伍建设

(1)确立目标,制订管理措施

学校为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每到学年初都要制订并实施《中心校教师教育教学考核细则》。把学校管理工作内容量化考核,分管领导组织实施,让全体教师有章可循,真正做到干与不干就是不一样。

(2)人文关怀,为管好人创造条件

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协助学校工作,关心教师工作和生活,发挥工会凝聚作用。每年组织全体教师过好教师节,开展好新年活动,重阳节定期为退休教师送温暖,把他们请回来,看看学校的变化,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关心困难教师等,这些举措深受上级领导的肯定与教师的欢迎,为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打下了人文基础。

三、内涵发展的核心――以德育人

学校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抓手,要求教师做到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品质。每到开学初,学校都要依据教育发展形势对教师提出要求:热爱、同情、尊重学生,知识广博。有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对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教学方法好。按照要求,并让教师严格执行。例如,有的教师写到不要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做好每一件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在学生教育方面,以《德育工作规程》为载体,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创新特色的建设工程,初步开展对特色班级的打造工作,努力做到“一班一品牌,班班有特色”。

四、内涵发展的方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我校制订并实施了卓有成效的一些方法

如,建立学习制度、常规管理制度、早自习制度、月考制度、抽考制度、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周、文化周、兴趣小组、班级特色项目展示活动等。

2.建立新的教学观念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每个学期学校通过教学观摩课的形式推出1~2节校优秀课供教师观摩与研讨,努力打造课改创新的教师队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已深入人心,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就是说,每位教师的.发展本身就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一部分。

3.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促进教师自身成长

学校在引导教师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制订并实施《教师教育教学奖励办法》《教学考核细则》激励教师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五、内涵发展的基石――搞好社会力量办学

学校每年抓住“六一”儿童节、教师节,邀请镇、村、村企领导来校与师生共同庆祝节日的契机,通过捐资助学,用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学校还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感受学校的教学环境,享受先进的办学设施,让学校文化、制度和教育理念走进家长的心田。在以人为本的共同理念中营造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使学校工作稳中求进,校风、班风日益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总之,从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从细微之处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把学校真正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学校,是快速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篇8:小学校长如何加强学校管理

一、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

1. 职业倦怠的形成过程及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是日常工作的挫折、焦虑等因素日积月累造成的,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具有渐进性的特点。(1)激情期。学校的一切看起来都是美好的,教师曾经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活力和自信,感觉使不完的精力和热情,感觉工作带给自己最大满足,相信自己可以应对一切挑战。(2)衰退期。最初带来满足感的教学工作趋于平淡,兴趣逐渐淡化。眼中曾经鲜

挥班主任的人格感化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常说“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实质就是强调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是一种润物无声的作用,是一种非语言暗示。这种暗示,是班主任老师思想意识修养、教育教学能力的自然流露和具体体现,反映了班主任老师的综合素质。

言教多了,有时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所以,班主任通常要求学生做到的,如:不迟到、不早退,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待物接人有礼貌,有了错误要承认,面对困难要坚强,治学要严谨……等等,班主任应该首先做到。试想,如果一个班主任老师对教学工作随意、马虎,又怎能要求他的学生对待学业认真、努力?如果班主任老师没有改革创新意识,学生又怎会有大胆强烈的创新进取精神?如果班主任作风邋遢消极,又怎能让他的学生做事决断,积极向上?

我们班一些学生有随地扔垃圾的坏习惯,尽管我曾多次要求学生注意环境卫生,并且除了每天打扫卫生外还经常查看谁的座位旁边有垃圾,但班级卫生状况一直不能令我十分满意。于是我就坚持每天同学生一起认真打扫卫生,把教室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看到学生丢弃的纸屑等,我就随手拣起来放到垃圾桶里———这样让学生看在眼里,影响在行动上。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班里就很少再有学生随意扔垃圾了,大家逐渐养成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此外,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习惯作风,对学生直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进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因此,班主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严于律己,在道德习惯各个方面做学生的表活的教学工作和生活渐渐褪色。对教育工作热情而忠诚的教师付出的努力和回报反差大,更易走入衰退。他们开始怀疑工作的意义和自己的能力,产生工作的无效感和对自己无关紧要的感觉。但此时,他们可能对工作更加努力。(3)倦怠期。倦怠期的教师工作和生活陷入麻木的边缘,丰富多彩的教学工作没有意义,再也激不起一丝涟漪。他们精疲力竭、情感冷漠、工作热情丧失、工作效率低下、成就感降低。(4)恢复期。职业倦怠的教师从倦怠中复原是可能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有效支持,使教师树立信心,开始教育教学新生活。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技巧。

2. 职业倦怠的类型及原因。

(1)情绪型。教师与领导同事交往、与家长交流中难免有摩擦,易产生各种负性情绪。教师工作要求与学生过于密切接触,情感付出多,容易引起情感疲惫。学校福利待遇不佳、决策参与度不够、考核奖惩政策和规章制度不合理,工作满意度降低,丧失工作热情。在女教师中,情绪化流露更为明显。(2)压力型。职业倦怠是教师对超负荷工作压力的抗争与逆反。教师超负荷运转,在教学之外还要组织课外活动、参与各类进修培训和业务竞赛等。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高,教师终年背负沉重的社会压力,各种统考和中、高考升学压力越来越高。高强度、大容量、重复机械的刺激形成教师“超限逆反心理”,神经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中。(3)挫折型。职业倦怠是教师对幸福生

率。要求学生有高尚的文明行为习惯,教师也要举止文明,谈吐文雅,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达到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目的。

班主任还应仪表美。“从口袋里掏出了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由于中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因此,老师的着装学生也很喜欢效仿。班主任老师做学生的工作比较多,与学生关系密切,班主任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最伟大的,他们的仪表、衣着打扮实际上是其心灵和审美观的展示,对学生的暗示亦特别严重。班主任老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赏识什么、排斥什么,爱什么、恨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常常通过仪表影响学生。对于这些,学生不会只是简单的模仿,长时期的模仿必然会使他们的潜意识受到内在强化,从而形成习惯。

一般情况下,不修边幅的班主任,带出的学生生活上不拘小节,不文明语言和不文明行为发生率较高,纪律性较差;衣着华丽打扮入时的班主任带出的学生,一般以时尚为荣,但适应能力脆弱,克服困难能力较差;衣着整洁大方,仪表庄重、严肃且大众化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注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有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因此,为了向学生提供健康的暗示,班主任老师的仪表必须有所讲究。

此外,班主任要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在教育工作中适时当“好雨”,“润物细无声”,学生只有看到优秀的品行在班主任身上活生生地体现出来,才会信服并进行效仿。但这种效果不一定能立竿见影,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班主任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了解学生心理,结合实际,提高自身素质,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活的向往与诉求失落所致。教师工作单调枯燥、工作条件差,极易失落。教育效果的滞后性,使教师的工作成就感降低。教学考核失利、职称评定受挫、学生家长无理纠缠等容易引发教师内心的挫折感。(4)成长型。职业倦怠是教师对教学自主权的呼唤与渴望受阻而形成。教师的职业特征形成了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都较强的心理特征。当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熟练掌握,并且发现自己教学缺乏自主权,成长上升空间被限制,很难有更大的进步时厌职情绪不断袭来。(5)弥散型。更多是受其他倦怠教师的影响。倦怠不单对教师本人产生消极影响,且有传染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其他教师的情绪,影响学校整体人际关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原有价值体系受到冲击,而为人们广泛认同的新的价值观、成就观、幸福观尚未完全确立,使得有些教师对教学生活迷惘、缺乏信心,这种不良情绪蔓延对其他教师产生消极影响。

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教师职业倦怠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来源于个人因素和工作因素。校长对影响教师倦怠的人格特征、家庭事件等个人因素是难以改变的,这些倦怠因素超出校长控制。校长有效的选择是确定学校管理中的可控因素,积极寻求学校组织帮助的可能。

1. 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和谐的人文氛围是中小学教师保持良好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摆脱职业倦怠的基础。(1)从细微处入手,营造开放式的人际关系。尊重、平等是形成开放式人际关系的前提,信任、理解是人际沟通的纽带。校长与教师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真诚理解教师的工作,坦诚向教师敞开心扉,使教师对自己产生安全感。校长要提升自己的沟通力,注意运用沟通技巧。积极倾听、善于发问、有效回应,注意肢体语言和直觉在沟通中的作用。要把握同理心,积极认知教师的情绪,设身处地体察教师的感觉,主动放弃自我。积极认可教师的工作,宽容、理解教师工作中的失误。勇于承担学校管理的责任,帮助教师化解、平息来自方方面面的负性声音。(2)以活动为载体为教师搭建合作的平台。校长要主动融入教师集体中,注重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提倡团结合作的风尚,与教师共同成长进步,增强教师的归属感。积极组织各类教学研讨活动,注重不同知识领域、经验背景及兴趣爱好的教师的有效合作、交流与分享。利用节假日组织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为教师交流创造条件。活动中大家尽情地感受着友情和关爱,交流中抚平误解和隔阂。(3)以完善管理制度为切入点为教师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关注教师的工作体验,增强教师的公平感。公平感使教师心情舒畅,能极大地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建立、完善教师职务聘任、职称晋升、评先评优、薪酬回报等管理制度,对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校长要保持中立性,决策过程不受个人爱好的影响。操作过程一视同仁,没有利益偏袒。(4)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建立教师支持网络。校长要为教师改善不良情绪提供情感、语言、时间等方面的有效支持。发挥中老年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重视教师家人和学生家长的作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师家人和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理解支持教师。有条件的学校设立咨询员,为倦怠中的教师提供帮助。校长要学会人际关系冲突的管理技巧,妥善解决教师与同事、学生、家长的冲突。

2. 完善学校管理方式。

学校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校长要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创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学校管理环境,减少管理方式不当对教师的负性影响。(1)注重引导。以教师为本,把教师作为“社会人”真诚尊重。积极引进教练式管理技术,注重引导教师、启发教师,发掘教师自身潜能,增强教师的成功感。让教师充分享有教学自主权,给教师创造放飞教育智慧的空间,教师的教学才能因其智慧而充满灵动与诗意。(2)坚持参与。一个校长专制的学校中,管理等级森严,校长事必躬亲,控制学校的方方面面,教师缺乏参与性,令人窒息压抑。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管理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的作用,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学科发展。校长要接纳教师,采纳教师的意见,允许教师说“不”。要增强学校各类信息的透明度,运用多种校务公开的方式,准确、及时发布学校的相关信息。(3)善于激励。要鼓励教师创新,给教师尝试的机会。校长对教师的教学创新要充满热情,对创新中出现的问题,甚至给学校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宽容、理解,不怀疑、不抱怨。允许教师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时间,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的欣慰,感受到宽容背后的期待,进而积极弥补过失、改正缺点、走正航向。(4)建树权威。校长要发挥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调整领导方式,合理建树管理的权威性。引导、参与、激励并不否认校长权威建树的作用,对于学校管理而言,权威领导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没有权威性领导的学校难以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使教师缺少工作的方向感,感到学校工作的失控、无序性。教师的热情和士气会在学校管理的混乱中消磨殆尽,从而诱发教师职业倦怠。

3. 引导教师加强自我管理。

这是教师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抵御职业倦怠侵害,改善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校长要发挥榜样作用,积极引导教师加强自我管理。(1)情绪管理。提高情绪自觉力,积极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正确进行自我评估,看到自己的盲点;提高情绪自控力,善于根据事情的发展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境;提高自我激励力,激励自己正视挫折,在困境中充满自信,保持乐观心态。一个人自信的程度是衡量能力大小的重要尺度。有自信才有能力,有自信就有能力。(2)目标管理。注意目标的导向作用,增强教师的方向感。合适的目标能诱发教师的动机,教师目标设定要注意与学校整体目标的一致性,保持合理的目标期望值。如果目标设定太远大,在经历多重失望之后幻想破灭,导致倦怠感。要把自己的大目标化解为一个个具体奋斗目标,为实现阶段性目标积极行动,增强达成目标成就感。(3)时间管理。校长要增强效益观念,加强教师时间管理培训。提高教师时间知觉,学会诊断自己的时间现状。确定事项的优先顺序,坚持要事优先。改变拖延作风,养成积极行动的习惯。校长要珍惜教师的私人时间,维护教师个人的自由空间。(4)生活方式管理。校长在唤醒教师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的同时,要使教师有清晰的职业界限,引导教师有效工作,保持工作生活的平衡,不把家庭变为第二个工作场所。工作无法回馈给我们所需的一切,过度工作会侵害身体健康,导致家庭与工作失衡。忙碌中留点空间给自己,在工作之余要花时间去休息和享受家庭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经常性的户外锻炼,增加与家人亲朋共度的时光。

4.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这能丰富教师人生,使教师在不断探索中重塑自我,实现终生持续发展,有效防止和消除厌职情绪。(1)自主成长。教师是专业成长的积极建构者,不是“被动接收器”,“自主”、“自觉”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词。校长要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使教师成为专业成长的主人。(2)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学创新的基础,能使教师摆脱匠气,增长悟性,常教常新。有位哲人说过:“缺乏内省的人生不是有价值的人生。”教师要逐步养成自我反思的意识,使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在反思中认识不足,在反思中改进方法。要坚持零星思考和专业性反思有效结合。通过零星思考积极撰写教育日记,随时记录自己的点滴思考。通过专业性反思对零星思考加以逻辑梳理,进行理性思考。要坚持把反思及时诉诸笔端,使反思逐渐走向深入。(3)终身学习。校长要在学校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创建学习型教师组织。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进修,不断充电。读书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学校可定期向教师发送购书卡,举办“读书节”,交流读书心得。教师要提高学习能力,化解工学矛盾,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处理兴趣学习与需要学习的关系,变需要学习为喜欢学习。(4)自主课题研究。教师的研究性意识,是专业成长的重要支撑。要使教学研究成为一种生活、一种习惯,从研究的角度、用研究的思维和方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自主课题研究是相对于各级教育行

优化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龚丽红

(昆山市周市幼儿园,江苏昆山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实施环境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将教育目标蕴含在环境中,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一、关注幼儿生活,利用生活环境开展教育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从自身的需要、兴趣、能力、经验出发,参与操作,接受学习。因此,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童趣、健康、和谐,并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环境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与此同时,更要注意有效地利用周围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操作,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例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一位幼儿发现了一个梧桐果,举着来问:“老师这是什么?”此时,老师并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请其他孩子来回答,孩子们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或猜测、或介绍。当他们知道了这是梧桐果时,有的孩子又好奇地问:“它能不能吃?”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们用小手使劲地将它掰开,惊奇地发现里面是一个“小伞兵”,原来它是梧桐树的种子。孩子们欢呼着,为他们的发现高兴不已。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试探地询问幼儿:“还有什么也有种子的?”幼儿认真地在草地上找着;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捧着小草、鸡冠花、一串红、蒲公英的种子回到老师身边,兴奋地谈论着的时候,教师则实现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效地与教育目标对接,来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创设环境,利用开放性的游戏区域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区域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

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规划课题而言。在教科研实际工作中,教师难以独立申请到规划课题,往往只能参与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子课题中。这些课题有的远离课堂教学实践,难以直接解决中小学教师在课堂中所遇到的实际困惑。开展自主课题研究,教师以自身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对策即方法,成绩即成果。这种研究有助于实现教育科学研究通俗化、科研内容个性化、研究者普及化。研究中要增强针对性,规范操作,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5. 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指导。

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的作用,为教师提供直接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热线,聘请心理健康专家、教育专家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讲座,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帮助有困难的教师走出困境。(1)积极的自我暗示。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用积极的语言暗示代替消极的暗示,养成用积极的心态进行思维的习惯。既可激励自己,保持信心,克服困难,又可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使自己快乐教学。(2)内控型归因。动机归因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归因会导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与行为。内控型教师认为:事物的控制因素来自自身,是自己可以掌控

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气氛上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是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活动的。因此,我们应变封闭式的区域设置为开放式的,允许幼儿可以不受区域的限制,自由取放玩具,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布局和功用。如“表演区”的孩子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通过商量决定“巡回演出”,他们到“娃娃家”主动为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免费”表演节目;“娃娃家”的孩子在扮演角色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表演区”自由取放各类服饰、头饰、乐器等道具;“美工区”的孩子在用油泥捏出各种好吃的食物,他们觉得好东西应与同伴共同分享,主动给“小吃店”的“叔叔阿姨”送货上门,于是“美工区”与“小吃店”又成了共同为顾客服务的“联营店”。总之,开放的区域,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

三、合理地投放材料,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材料的投放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一方面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儿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应根据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题活动“我的故事”中,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不同表情,可以提供画画自己的表情、表情拼图、有趣的面具等;在大班“好玩的报纸”的主题中,可以提供报纸拼贴画、好玩的纸棒、报纸折纸等。因此,我们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精心地为幼儿准备游戏材料,并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变化,时常变换、及时补充游戏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四、创设愉悦精神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精神环境一般指由人际关系、文化观念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气氛或氛围。这种气氛或氛围决定着人的“自我”能否被发掘、发展和完善,决定着人的先天潜能能否最大限度地

的。要帮助教师改变外控型归因习惯,学会进行积极的内控型归因。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己能以积极态度应对,主动克服,防止因外控型归因的无奈而产生消极的厌倦情绪。(3)心理压力调适。开展压力管理培训,指导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压力,主动适应压力。没有压力的生活是索然无味的,工作中产生的压力并不一定是消极的,适当的压力有益于教师的身心健康,激发教师潜能和工作热情,具有积极的动力意义。要学会主动迁移、宣泄,不被动等待,更不消极逃避。帮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健身、冥想、想象等压力放松技术,丰富自己的生活,有效减压放松。校长要积极改变因学校人际关系、管理方式、制度政策、管理者素质、工作构成等组织因素引起的不当压力。主动沟通,倾听教师诉述。同时引导教师向家人、知心朋友倾述,也可通过记日记的方式倾述。

摘要:职业倦怠是常见的现代职业疾病,中小学教师是职业倦怠的多发群体之一。校长应正确认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校长,应对

参考文献

[1][美]Barbara L.Brock,Marilyn L.Grady.摆脱校长职业倦怠——校长解压自助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肖峰.做情绪的主人.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

上一篇:等待才会成功素材例子下一篇:不曾改变的是那声那香那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