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寄母亲集体备课

2024-04-29

纸船寄母亲集体备课(精选13篇)

篇1:纸船寄母亲集体备课

现代诗二首

纸船—寄母亲(冰心)

姜秋茹

高海燕

肖丽萍

教材分析: 冰心的《纸船》,这首诗是离开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中介物—纸船。以纸船为题,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教学中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3.理解诗句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游子对母亲的深情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精读,细读诗句,领悟诗情,品味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与悲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诗人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

课时任务:

有感情朗读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借纸船表达怎样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会叠纸船,你当时是什么情景?让我们来看看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让这小小的纸船曾承载着什么?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远离故土与母亲,独自一人在大洋彼岸,她总希望她那一只只纸船能载着她思恋漂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请同学们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吧!

二、预习检查

1.检查学生对作者及诗歌的了解。2.出示课件(作者简介)3.出示课件(写作背景)

4.通过预习诗歌中描绘了几幅画面?(课件)

5.检查读诗歌情况,注意停顿。(课件)(1)指名读,分小节读。(2)其他人认真倾听评价。

6.你觉得全文围绕哪些语句来写的?(课件)

三、深读感悟

1.出示感悟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哪些语句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勾画相关语句,作批注,简单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自悟,在书中作批注。

3.小组合作交流,先结合自己的想法谈一谈感受,然后把画出的句子读一读。4.全班交流。预设一:(课件)

(1)从来不肯,总是(时间长,对母亲思念由来已久)(2)一只一只(数量多,思念之深)

(3)仍是不灰心 每天叠,总希望(困难多,坚持不懈,爱的执着)(4)含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情绪难耐,思念至极)5.指导感情朗读(课件)

过渡:小小的一只纸船承载着一份深切的思念之情,对母亲那深沉的爱。

四、拓展阅读

冰心奶奶以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向我们展现了《纸船—寄母亲》这优美的诗歌。课件 《繁星》节选 五.选择练习(课件)(1)名言,诗句(2)仿写(课件)

六.板书设计: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思念

我 ←----→ 母亲

篇2:纸船寄母亲集体备课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a、这首诗写在诗人去美国留学途中,诗中用纸船寄托了对母亲的深切眷恋,这是一种托物抒情的写法。

b、一、二段只说每天叠纸船抛下海里,不点明意图,感情含而不露,是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的过程。

c、三段通过记叙终于有一只纸船,经过千山万水,回到母亲身边,抒发了诗人渴望回到祖国的思乡之情。

篇3:《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1.掌握冰心及其作品,掌握意象、意境和托物言情的写作

手法。

2.在欣赏图片、配乐诗朗诵及音乐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教师由手上的一张白纸,引出《纸船》后,学生齐读。

2.教师介绍作家作品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3.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开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诗《纸船—寄母亲》,以表达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

【初次感知】

学生朗读这首诗。

教师播放网上下载的配乐诗朗诵《纸船—寄母亲》,学生听完后会觉得朗诵者读得非常的深情和投入,而自己却读得淡而无味。于是教师让学生再一次朗读。学生再一次朗读时就比第一次朗读得更有感情了。

【深入感知】

(一)投影:第一幅图(近景:大海→轮船→人物→一张白纸→海面上的几只纸船→第一节的诗句)。

然后学生齐读第一节。

问题:

1.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叠纸船、抛纸船)

2.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从来、妄弃、总是、留着)

3.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对母亲的思念与执著)

(二)投影:第二幅图(远景:海水→轮船→人物→很多纸船在船头和海面→第二节的诗句)。

学生齐读后讨论:

1.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继续叠纸船、抛纸船、纸船被抛出后的不同情况)

2.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著?(不灰心)

3.“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这句话的含义(内心的执著;寄托思念的方式;排解忧愁)

(三)投影:第三幅图(母亲睡在床上→月亮和星星→梦中梦见了白船→第三节的诗句)。

学生齐读后讨论:

1.①找出这一节的人称代词

你:母亲 他:纸船 她:冰心

②投影

2.“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的含义是什么?

爱是对母亲的思念。

悲哀是指漂泊异乡的孤独和对母亲的思念。

3.归纳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想象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中。

【深入探讨】

教师把全班分为八个小组,小组讨论这首诗中纸船的象征意义:

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

【真情回味】

1.总结全文:

2.师生一起欣赏《念故乡》(七年级《音乐》书中的一首歌),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感受冰心离开母亲(祖国)时的内心。

篇4:《纸船——寄母亲》教案

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念之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课型] 教读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当代著名散文大家杨朔借眼前的荔枝树,抒发了对“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的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明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诗人因为强烈地思念祖国思念亲人,漫漫旅途中便愈来愈感到孤独、惆怅。因此,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的这种对祖**亲的思念之情。

2.第一节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明确: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由来已久。

关键词语有: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并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

3.第二节中,诗人精心叠出的纸船抛入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愿望能否实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独、忧伤。只有她自己不停地叠寄托自己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纸船,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吹卷打湿不灰心总希望(集体朗读体会,并加以指导)

4.第三节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种写法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在第三节中,作者运用了想象的写法。这种写法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梦中看见不要惊讶含着泪叠的载着她的爱和悲哀

5.诗中的纸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几名学生朗读,重在体味诗歌的情感)明确:纸船象征了作者爱母亲、爱祖国的那一片诚挚之心。6.引导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⑴明确本诗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⑵教师和学生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千纸鹤》。⑶问:《千纸鹤》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明确: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抒情方法,借千纸鹤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⑷因为环境的变化,我们每个人有时都会思念自己的同学、伙伴以及长辈。每当这种思念之情难以排遣的时候,你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寄托你的思念之情的? 7.选几名学生配乐朗诵这首诗。

(四)梳理、总结、扩展

篇5:《纸船寄母亲》教案

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念之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型]

教读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当代著名散文大家杨朔借眼前的荔枝树,抒发了对“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的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明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诗人因为强烈地思念祖国思念亲人,漫漫旅途中便愈来愈感到孤独、惆怅。因此,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的这种对祖**亲的思念之情。

2。第一节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由来已久。

关键词语有: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并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

3。第二节中,诗人精心叠出的纸船抛入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愿望能否实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排解孤独、忧伤。只有她自己不停地叠寄托自己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纸船,才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吹卷打湿不灰心总希望(集体朗读体会,并加以指导)

4。第三节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种写法在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在第三节中,作者运用了想象的写法。这种写法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梦中看见不要惊讶含着泪叠的载着她的爱和悲哀

5。诗中的纸船有什么象征意?(指名几名学生朗读,重在体味诗歌的情感)

明确:纸船象征了作者爱母亲、爱祖国的那一片诚挚之心。

6。引导学生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⑴明确本诗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⑵教师和学生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千纸鹤》。

⑶问:《千纸鹤》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明确: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抒情方法,借千纸鹤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⑷因为环境的变化,我们每个人有时都会思念自己的同学、伙伴以及长辈。每当这种思念之情难以排遣的时候,你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寄托你的思念之情的?

7。选几名学生配乐朗诵这首诗。

(四)梳理、总结、扩展

《纸船——寄母亲》这首诗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借含泪叠的纸船纸船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那一片深深的诚挚的思念之情。诗歌朗读起来,感情深沉浓郁,令人回味悠长。

[布置作业]

篇6:冰心《纸船——寄母亲》欣赏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纸船》是冰心1923年去国留学途中在海船上写的一首诗,副标题为:寄母亲。

讴歌母爱、童真与大自然,是冰心早期文学创作的三大主题。写于船上的《纸船》,是冰心面对大海,以赤子之心,寄情于慈母的诗作,虽只三小节十一行,却把“三大主题”都融汇于其中了。

冰心出身在一个富裕、融和、充满温馨的家庭,自幼沉浸于天伦之乐和手足之情中,从孩提到成人,她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爱抚和关照,如今孑然一身离家万里、远涉重洋去异国他乡求学深造,这对感情极重、眷恋家庭的冰心来说,实在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她乘“约克逊克”船启程后,在途径日本国的三天航行中,每天都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迎着海风,凭栏远眺,脚下的滚滚波涛,更加激起她对烟台儿时生活的回忆和对母亲的萦念。船抵横滨码头时,她在船舱里接连写下三首思念母亲的诗,《纸船》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首诗里,诗人凭借叠纸船嬉水这种孩提时常玩的游戏,遥寄自己对母亲的怀恋,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梦幻似的悱恻的意境,不禁令人凄然泪下。

全诗分三小节。

第一节,写行动:我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接连两个“留着”,不仅形成了诗韵的旋律感,也使诗人执著的情感得以强化。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与前两句衔接,这“一只一只”,自然是说船儿虽小而数量却多,体现出诗人这一行动的意切情真。

第二节,写意愿。前两句: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乍看似写自然环境的无情干扰,其实是表达诗人内心的痛楚。她知道,自己此去,与亲人将相隔万里,短期内是无法相聚的。然而她坚信,母女之间的亲情,是风吹浪打不能拆开,万水千山不能隔断的。因之下两句随即接写: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篇7:语文 -现代诗 纸船――寄母亲

十、随堂练习

繁星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思考题

1.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3.这首诗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达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写出那句诗吗?

答案

1.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

2.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篇8: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这是本教学设计重点之所在。所以,通过讲故事引领学生加深对母爱的深切理解;通过朗读让学生品味诗是如何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的;通过模仿诗中对母爱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华山下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成人时,自己却累花了眼苦驼了背。一天儿子爱上了一位居住在深山里的姑娘,却不知她是一只千年狐精。一日,两人在湖边散步,姑娘饿了,竟提出要他把他母亲的心捧来给她吃,更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一口答应了。儿子跑来,拿起刀,就将睡梦中母亲滚烫的心挖了出来,然后飞奔回去。不料在跨过小沟时,竟被杂草绊了一跤,将心摔出老远老远。这时传来一个声音:“儿呀,快起来。摔疼了吗?”说话的是母亲那颗血淋淋的心。

如果说这是一则虚构的传说故事,那么下面的报道却是真实的: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同学们,不知你在听到这些故事和报道时,你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或一句诗加以表达吗?(学生回答)是啊,母爱如春光,沐浴着孩子的心灵;母爱如甘霖,滋润着生命的幼芽。世上没有一个母亲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作为孩子的你,是否知道母亲的生日呢?(两三个学生举手。)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无一人举手。)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与交流。今天,我们就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借助《纸船》与母亲倾情对话。

整体感知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诗歌,钢琴曲伴奏以促进朗读效果,烘托气氛。

学生思考: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交流探讨

1.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明确: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诗人是用什么具体意象来抒写对母亲浓浓的思念的呢?

明确:纸船。(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3.你认为怎样朗读才能更充分地表达诗人的这种感情呢?两人为一组互读,结合例句来谈谈你的体会。

4.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浓缩在纸船里,同时还蕴藏在字里行间里。诗中有哪些词语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请默读。

5.是啊,入情才能入境。吟诗,就是要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来朗读诗歌。那么如果请你配上背景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乐曲或怎样的旋律?

6.听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听时,请你发挥想像,结合自身经历,以第一人称将当时的情景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出来。(天风吹卷,海浪涛涛,一如我那波澜起伏的心。我此去远涉重洋,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我只有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啊纸船,你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你能漂入我母亲的梦中吗?)

7.大家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让我不由地又想起了冰心的一个小故事!冰心小时曾问她的母亲:“你为什么那么爱我?”母亲回答说“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的女儿!”道理就这么简单,就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儿女,所以父母就得为我们操心劳苦!我是母亲的儿子,又是女儿的父亲,读了这首诗后我也禁不住写了几句诗来表达我对“母爱”的感受。

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其实能寄托“母爱”的又何止“纸船”、“乳汁”“枕头”“毛衣”、“雨伞”呢?请你结合自身体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并用诗意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试着写一两句诗。

上学后,母爱

8.这就是诗啊!是啊,只要做有心人、有情人,你就会发现母爱融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看母爱,每人的体验皆不同。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此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的妈妈说,下面就以“妈妈,我对您说”为题说一说你的心里话,与各位在座的同学们以及听课的老师们共享!(相信学生肯定能够答出精彩!)

布置作业

把今天读诗的感受以“妈妈,我对您说”为题写一段心里话,收集到你的《心灵小语》中去,课下交流。

执教感言:

篇9: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1、了解新诗的特征 (认知目标)

2、掌握诗的内容(能力目标)

3、体验诗的意境(美育目标)

4、感悟作者的情感(德育目标)

二、教法、学法

1、情境烘托与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

2、读中求知的方式;

3、教师“启发式”、“讨论式”;

4、学生“自主、探究式”;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朗诵带、歌曲带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

1、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中,《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响起(播放朗诵带);

2、同学们轻声附和;

3、朗诵结束,老师饱含深情的:同学们,世上有一种感情最深厚――这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这就是――(学生回答“母爱”),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写信、唱歌、写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诗作《纸船―寄母亲》

板书:《纸船――寄母亲》

[初读]

1、学生自己初步划分节奏,标示重音;

2、学生自由读,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3、老师介绍背景(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

[解读]

1、自由读,学生结合课文旁的“批注”理解重点词句。

2、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订正,解决字词含义。

[范读]

1、老师带着感情的朗读。

2、放朗读磁带(让学生感受、体验、比较其妙处)

3、学生听后再次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4、学生再次自由读。

[品读]

1、学生集中读第一节,讨论:

①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抓住两个动词理解――“叠”、“抛”纸船。)

②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从不肯、留着――留着)

③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感情怎样?(思念、执着)

2、点名读第二节,讨论:

①这一节写什么?(继续叠、抛纸船)

②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着?(不灰心、总)

③这一节在整首诗中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下文直接抒情和“托梦”作铺垫。)

板书:(第一、二节)叠、抛纸船→(执着)的思念

3、男生读第三节的前两行,女生读后两行,讨论:

①这一节的神来之笔指什么?(纸船入梦)

②诗的最后一行为什么要用一个“求”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表明女儿渴望之切,希望纸船不管路途有多遥远,风浪有多大,也要将“我”的思念带给母亲的情怀。)

③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的句子是?(结尾两行)

④这个感情深到什么程度?(至极)

板书:(第三节)梦纸船→(至极)的思念

4、集中读全诗,讨论:

诗人赋予“纸船”什么含义,又是如何将至极的思念告诉给母亲的?(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象征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诗人将象征孤独和思念的纸船送入母亲的梦里,以表达怀念母亲的感情。)

[背读]

1、学生采用半读半背的方法自由背读;

2、集中背:根据板书老师引导背;

3、单个竞赛背。

[拓展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纸船》这首小诗,了解了诗人寄托情感的方法,现在我们朗读另一首小诗,再一次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1、出示投影:

《新月》(沙鸥)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晚。/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里靠岸。

3、采用不同方式读三遍,讨论:

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深深的思乡之情)

②故乡带给诗人的永远是怎样一种感觉?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温暖、馨香;新月、花香、春天……)

③体味“我在你梦里靠岸”的意境。(诗人乘小船回到了宁静优美的故乡)

④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与故乡有关的古诗句?(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王唯的“独在异乡为异客……遍插茱萸少一人”等)

[创新读]

1、现在我们要拍摄一段MTV,想象一下年青时的冰心在海上“叠、抛”纸船时的心情,请你为她设计几句内心独白。(妈妈,妈妈,你知道女儿有多想你呀!这思念,比山高;这思念,比天大;这思念,我只能用“纸船”的方式来表达……)

2、现在请为你远在异乡(或打工、或工作)的妈妈发一条短信,表达自己深深的思念。(20字以内)(妈妈,今晚月儿正圆,您能来到我的梦里吗?)

[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感受美的旋律,体验爱的温馨,鼓动情的风帆吧?!――

《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再次响起,在全体师生满怀深情的《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声中结束授课。

附板书设计:

(第一、二节)叠、抛纸船→(执着的)

《纸船――寄母亲》 思念

篇10:《纸船寄母亲》读后感

总是不停地和着蒲公英的艳姿,

希冀有一朵像“金色花”的寄语能带去我虔诚的祝福

我多想潜进你的夜

看那悯月如何敷在你的白丝上

喜欢就这样躺在你的怀里

酣睡于摇篮曲中……

爱的韵味很浓――

在我的季节里没有寒冬,爱我的人早已将那恶魔赶走

在我的航线上没有暗礁,爱我的人早已为我指明方向

在我的备忘中没有悲伤,爱我的人早已将那欢乐填满

风风火火,一路走来,带上我的爱和感激归去

篇11:《纸船寄母亲》读后感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很小的船

从舟上抛下海里

有的被大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漂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在梦中看到一个很小的白船儿

请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挚爱的儿子含泪叠的

篇12:纸船寄母亲家长读后感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颠簸中驶向陌生的国度。此去远涉重洋,相去万里,要隔多久才能回到母亲怀中?尽管船外是美丽壮观浩翰的太平洋,但孤独、惆怅的诗人,无心欣赏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热泪,在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尽管风高浪急,纸船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叠着,希望总会有一只能飘流到日夜想念的母亲身边。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

诗歌第一、二节便写叠纸船、抛纸船:“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的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由来已久;“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表明所叠纸船的数量之多,也表明对母亲的思念之深;诗人把纸船“从舟上抛下在海里”后,“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写出了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令人心碎的结果,它暗示读者,纸船漂过大海到母亲身边实际上不可能,给人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但诗人仍“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这要到的地方便是母亲那儿!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诗人的愿望能够实现吗?其实,这一问题已经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诗人才能排解心头的忧伤,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第三节诗,诗人思念至极,展开想像:“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的无端入梦。”纸船漂不到母亲的身边,就进入母亲的梦中吧!“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点明题旨,感情达到最强烈的状态,令人怅然不已。这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笔。

篇13:纸船和风筝集体备课教学案

第三册主题单元备课设计

XX

06

日第 五

单元 单元主题

友好相处、团结协作教研组长 主备人林晓艳教研组成员

单元教材分析教材简析:本组教材是一组体现与他人怎样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课文。有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有体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称赞》;有体现互相帮助的《蓝色的树叶》;有体现和谐相处的《纸船和风筝》;有体现尊重他人的《从现在开始》。每篇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本组课文语言特别优美,要多让学生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和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要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与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教学随想学情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本单元课文要求认识40个生字,语文园地认识12个。会写49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懂得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4.识字、写字抓住重点句品读;懂得人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对怎样交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5.能用问句和陈述句表达不同的语气,体会问号和句号在句子中的作用。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想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想

三、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单元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

2、单元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设想:

1、本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读词语、句子识字,利用图画辅助识字,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字。

3、通过组词、朗读课文、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的字。

4、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5、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搜集发生在身边的关于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事,反思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品格。

6、利用讲故事、表演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一篇带多篇的辐射阅读式:以课本中的一篇为例,教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规律,然后推荐学习主题学习中的三到四篇。每篇的训练重点要有所侧重,不宜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老师精心研读文本,整体规划学习目标,用心设计学案,一篇围绕训练重点设计一到两个问题。主题学习课堂基本模式:课前预习[自主学习阶段]、小组交流[互助共享阶段]、班级汇报[拓展提高阶段]、反馈检测[反思收获阶段]。

三、纸船和风筝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纸船图片: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3件礼物呢,瞧,你看见了什么?(指导说话:一只纸船在水面上漂着。)让我们一起把纸船写上黑板吧!3生读出示风筝图片:你还看见了什么?(一只风筝在天空中飘动。)看老师写一写风筝这个词。2生读第3件礼物呀是个有趣的故事,名字就叫《纸船和风筝》(补充课题)。指2生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想听听这个故事吗?这个动人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书本里,请你轻轻翻开语文书,翻到92页。小眼睛看着书本,静静地听老师读读这个故事。

故事好听吗?想自己念念吗?老师有两个小提醒,一要读准字音,二是遇到难读的句子怎么办?多读几遍,读通顺为止。好,开始吧!

2、读词:第1组:(逐个出示)傍晚翅膀愿意

抓住幸福吵架第2组:一个草莓一个松果一只纸船一张纸条(开火车夺红旗,读对了,就跟他念)第3组:折纸船扎风筝(重点读好扎);乐坏了受不了

3、读句子:句子你能读对吗?(1)出示句子: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自己轻轻地试一试。指名读—哪个勇敢的孩子会读?齐读(重点提示扎、乘。)

(2)出示句子: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这句肯定难不倒你,指2生读—男生读—女生能不能超过男生呀)

三、细读课文

(一)第1自然段

1、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老师奖励你们去松鼠和小熊的家看看。(出示:第1自然段)谁为我们介绍介绍?指2生读预设:谁能更流利地为我们介绍?真流利,谁也跟他一样优秀?

2、通过小朋友的朗读我们知道了,松鼠和小熊住在哪儿呀?(板画:山)山的顶上就叫——山顶,谁家住在这个儿?(松鼠板书)山的底下就叫——山脚。谁家住在这里呢?(小熊板书)。这条小溪从上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经过。

多美的地方呀,让我们一起用朗读

(二)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1、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是什么事呢?自己轻轻地读一读吧。(出示课文2—5节)

2、你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一个一个说)谁也会说?松鼠折了纸船送给小熊,小熊扎了风筝送给松鼠。

(三)学习2-3自然段

这么有趣的故事,我们要慢慢地读、细细地读,才能读出味道来。、读第2自然段。谁来给我们读读?你来读,就读上面这段。(出示2、3自然段,点红第2自然段)

你真聪明,把“漂呀漂”读得这么优美,让老师知道了纸船是“漂呀漂”,漂到小熊家的。(贴字条)我们也来读读这个好听的词。

2、收到纸船的小熊真是——(点红)乐坏了。(1)什么是乐坏了?(乐坏了就是很高兴)那就请你高兴地读一读吧!(2)小熊为什么乐坏了呢?现在你们都是小熊,我来采访采访。(3)小熊小熊,你为什么乐坏了?这么好的礼物,难怪小熊乐坏了,谁来当当这只快乐的小熊?(4)我发现你好像没有课文中的小熊那么高兴,我们看看图上的小熊乐成什么样了?(预设:眉开眼笑、笑得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手舞足蹈、心里乐开了花、笑得合不拢嘴)是呀,这就叫乐坏了。能学着小熊的样子来读吗?2生读。(5)你什么时候也像小熊一样乐坏了?(指导把句子说完整)快乐的事说也说不完,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吧!

(四)学习4、5、6自然段

1、第4自然段(1)教师引读: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怎么办呢?小熊们,快把小手放到脑袋边想想办法吧!我们一边想一边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2)啊,办法想出来啦!(出示第2句)你刚才表演得很像,奖励你来读。(3)风筝是怎么到松鼠家门口的呀?谁能用朗读来回答我?(1生读)(4)瞧,风筝“飘呀飘”,飘到松鼠家门口啦!(贴字条,读词)咦,(手指黑板)你发现了什么呀?(两个piao字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哦,我终于明白了。那我要来考考小朋友了。美丽的国旗在天空中飘动,是哪一个piao?碧绿的水草在小河里漂呀漂,是哪一个piao?

(5)(出示带有两词的句子)读懂了这两个词,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两个句子。(男生读,女生读)原来呀,不停地在水里漂就叫漂呀漂,不停地在风里飘就叫飘呀飘。那么,不停地走就叫——

不停地唱就叫——(在空白处写3个)

2、第5自然段。(1)松鼠见了风筝会怎么样呢?自己轻轻读一读。出示: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自由读——指名读)哪只快乐的小松鼠愿意读给大家听?

(2)你知道松鼠现在的心情了吗?课文中用了哪个词?为什么要用“也”字(因为不仅小熊乐坏了,松鼠也和小熊一样快乐。)你会用“也”来说话吗?我们来玩个游戏,老师说前半句,小朋友接后半句。我们班获得了流动红旗,小朋友乐坏了,还有谁也乐坏了?谁来完整说一说。上课了,小红听得很认真,……谁能自己来说一句。(3)聪明的孩子们,让我们再来当当这只快乐的小松鼠吧!(齐读)

3、松鼠把装满快乐的纸船送给小熊,小熊也把写满幸福的风筝送给松鼠。就这样——(出示,齐读)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四、指导写字

1、你有好朋友吗?(出示生字:祝你幸福)那就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把这句话念给好朋友听!

2、祝福不仅可以说,还可以写呢!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3、教师边说边范写“幸福”。

4、看到老师发给你的小纸片了吗?请你认认真真地写下“祝你幸福”这四个字。

5、交流评议,修改。

6、课后请你把这张纸装饰一下,做成小贺卡,送个你的好朋友。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学习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松鼠和小熊是怎样维护友谊的,从中受到启发。学习准备:多媒体、纸船、风筝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纸船和风筝》的第一课时,你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指名说说。过渡:纸船和风筝为他们带去的问候,带去了祝福,让他们成为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了,小溪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为什么看不见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呢?他们吵架了,心情怎么样?课文中哪里告诉你的?

(二)学习第7~9自然段。

1、出示7~9自然段,在凄美的乐声中老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在听中受到感染。

2、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范读,你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会感到难过呢?

3、师:同学们,一队好朋友因为一点小事吵架,不和了,老师跟你们一样,心里也很难过,你们也像老师那样读读,体会一下它们的心情吧!(根据学生喜新求变,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思考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中悟出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伤感,深悟友谊的纯真、可贵。)

4、学生配乐朗读。过渡:松鼠和小熊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为什么不折风筝、折纸船呢?他们的友谊就这样结束了吗?他们是怎样和好的呢?

(三)学习第10、11自然段

1、指名朗读10、11自然段

2、问:松鼠和小熊是怎样再次和好的?(指名用自己的话语说说)

3、松鼠和小熊再次和好了?他们的心情回怎么样?你们的心情也怎样?(激动高兴)

4、出示课文中的图3,让学生感受松鼠和小熊再次和好后,松属把屋顶上的纸船放进小溪里的动人场面。

5、指导学生用激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第10、11自然段。(读出松鼠和小熊对和好的渴望和再次和好后的兴奋心情。)A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B分男女生读。c全班齐读。

6、问:你是松鼠你回放出这些纸船吗?松鼠和小熊你喜欢谁呢?为什么?(敢于伸出友谊之手。)

7、散思维:当松鼠把屋顶上的纸船放进小溪里,每放一只,它会说句什么祝福的话语呢?

板书:贴出纸船

8、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在他们的友谊出现裂缝时,纸船和风筝让他们再次和好,给友谊就带来的快乐。过渡: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一下它们的纯真友谊吧!

9、生齐朗读全文。(以读为主,在读中学、读中悟,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和角色体验,去体会成为好朋友的高兴、吵架后的伤感、孤独,再次和好后的兴奋心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进一步理解课文。)

10、进行思想教育:问:学习本文后你以后会怎样跟朋友交往呢?师总结全文:我们应以广阔的心胸去接纳身边的朋友,要学会容忍别人,谅解别人,要勇于伸出友谊之手,成为受欢迎的人。

11、质疑学习本文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可以向老师提出来。过渡: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班集体,平时,同学间相处肯定会出现快乐和矛盾,现在,请你们勇敢地敞开心扉,走进谈心屋,用你喜欢的方式向朋友达心意吧!。

三、巩固练习开展谈心屋活动

四、板书设计

教学资源包配合课文的多媒体、配乐、作业本、生字抄写本等。

上一篇:经典61儿童节祝福话语下一篇:站内学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