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寄母亲教学实录

2024-05-23

纸船寄母亲教学实录(精选5篇)

篇1:纸船寄母亲教学实录

《纸船  寄母亲》教学实录<?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罗定黎少中学  王海媛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听一首歌曲(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听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这是一首写妈妈的歌。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歌词写得很好。

生:歌手也唱得很深情动人。

师:是的,这是一曲赞美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人类永恒讴歌的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想念妈妈的诗。诗中的女儿就是年轻时代的冰心奶奶。那么冰心奶奶当年是怎样想念妈妈的呢?让我们随着朗读一起走进冰心的心情吧。

(多媒体播放vcd朗诵。先播放冰心画像及简介。后放诗朗诵。船在翻滚的海浪中飘摇,海浪声萦绕课室)

师:听了朗读。你认为诗歌从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看法?

生:读得比较缓慢。

生:感情也很深沉。

师:是的。这首歌的节奏应该是舒缓的,语调是深沉的。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然后自由朗读,互相提意见,男女各选代表进行比赛。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交流)

(男女代表朗读)

师:大家认为他们读得怎样?

生:男生代表读得快了点。而且“船儿”中的“儿”应该读儿化音。

生:女生读得比较有感情,但声音稍小了点。

师:评价得不错。现在我们再来开一个诗歌评改会。冰心奶奶是大家,她的作品大家敢改吗?

生:(齐答)敢!

师:好,现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斟字酌句,看哪个小组修改得既漂亮又有创意。

(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师:好,诗歌评改会现在开始,请各个同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亮出自我风采!

(课件板书提示:可用删除法,换词法,修改符号法)

生:我觉得诗歌的第一句中的“从来不肯妄弃了”读起来有点拗口。删去“来”字读起来更顺口。

生我觉得第一句中的“了”字也可以删去,因为“了”有表示完成的意思,删去更能从时间上表达作者对母亲的绵长思念。

生:我发现诗歌中有别字,作者把“地”写成了“的”。

师:我同意这些同学的说法,同时提出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发现冰心文集以及其他书籍中《纸船》的第一句是没有“来”字的。并且当时没有“的地得”之分。讨论继续!

生1:我认为“妄弃”可以改为“丢弃”。

生2:我认为不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丢弃”表明很轻率丢弃。用“妄弃”更能表达对母爱的珍惜。

生3:我认为“抛”用的不够好,给人一种很随意丢掉的感觉,表现不出对母亲的深情与怀念。

师:那你认为可以换用哪个字?

生3:我觉得“放”字会更好。

师:同学们怎么看?

生:我认为“放”字不好。因为“放”字给人一种有目的的感觉。而在苍茫的大海上,作者的心境应该是惘然的。

生:我也认为是“抛”字更好,因为当时作者正在大海上,还上风大浪大,作者的心境也不是平静的。“抛”是她发泄情绪的一种体现。她是在发泄她的孤独,寂寞和思家的情绪。

生:老师,为什么作者在诗歌里用“舟”而不用“轮船”?

师:大家怎么看?

生:在古代,舟就是轮船。我认为没有什么问题。

生:我不同意。轮船很大,表达不出诗的意境。

师:为什么舟能表达出来呢?

生:因为“舟”能给人一种很渺小的感觉,让人感到海上的飘摇不定,让人感到作者的孤独惆怅。轮船表达不出这种美感。而且“轮船”在语音上也没有“舟”的美感。

师:大家讲得真好。“舟”写出作者孤独的心。那么可见,“舟”象征了什么?

生:作者的心。

师:对极了,那么我们学过的那些是写舟或表现与“舟”“帆”相类似内涵的诗句呢?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请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室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室。在这里老师插个队也问一个问题,好吗?

生:(齐)好!

师:我最喜欢诗歌的最后一句,你们看:纸船是有形的东西,而爱和悲哀是无形的东西。有性的东西怎么能承载无形的东西呢?这说明了诗歌语言的创造性。但我觉得还可以改喔。例如我们同学刚进中学时,由于不适应学校生活,想妈妈想得要命的时候,忍不住要流泪。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改呢?载着---------归去(延长声音—)

生:泪水

生:一行泪水

生:一船泪水

师:好。这就是诗歌,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些诗歌。(老师朗诵课件)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船泪水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无数个思念的梦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腔愁绪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颗温柔的心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这首流泪的诗归去。

师:因为心中有爱,所以读懂作者的爱。-同学们,除了可以写爱母亲,我们还爱着那些人和物呢?

生:爸爸

生:爷爷奶奶

生:兄弟姐妹。

师:冰心奶奶把爱折成纸船,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表达心中的爱呢?现在请大家拿起你们表达之笔,仿写第三节诗歌,表达心中无限的爱吧!

(学生埋头创作)

师:好,各位同学现在请用最真挚的感情朗诵你们的作品,表达心中的爱吧!

关好苹:奶奶,倘若你梦见一朵金针花。

不要惊讶它的美丽。

这是你心爱的孙女流着汗种的。

万水千山,求它飘着她的怀念和关爱归去。

欧燕桃:朋友,若果你心中受到一句温馨的祝福

不要心悸它的突然出现

这是思念你的朋友深情的问候

细水长流,代表你我之间深厚的情谊。

黄海晏:朋友,假若你抬头温暖关键一只飞翔的纸鸢

不要担心它的娇小软弱

那是我们俩怀着梦想叠的

万里长空,求它载着我们的理想和幻想高飞。

黄银芳:风儿,倘若你在偶然中看见一直充满愁绪的小鸟

不要惊讶它的失落

这是你的至爱留下孤寂的窗

往事如新。让它与我的心灵相撞吧

关洪发:母亲,倘若你梦见一颗流星

不要惊讶它无端出现。

这是你儿子充满祈祷的泪光

万载千秋,求它给你带来平安与快乐

林浩达:哥哥:倘若一轮红月悬挂在你的梦乡

不要诧异它的特别

这是弟弟的思念之情

和着期盼的泪凝成而凝成,升起

千里迢迢,让它向你撒上净色的思念。

冯彩琼:大地,倘若你收到了树上最后一片黄叶。

不要拒绝它痛心的到来

这是大树献给你一年最后的礼物

年复一年,让它把敬爱与孝心带给你。

师:同学们,诗歌是生活的一方净土,心灵的一泓清泉,老师感动于你们在此播种的爱,让我们在充满爱的生活亮丽我们的人生吧。

亲爱的同学们,倘若你梦中看见一支彩粉笔

请不要惊讶它的无端入梦

这是你们亲爱的王老师用爱和诗意凝成的

学途漫漫,求它美丽你们别样的青春年华

(掌声热烈,音乐响起,下课)

篇2:纸船寄母亲教学实录

李秀娟

滦县九百户镇北刘庄小学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滦县九百户镇北刘庄小学

李秀娟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3.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味诗歌内涵。课前准备:

录音等音频资料、课件、作者相关背景材料,纸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1923年,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约克逊号邮轮载着23岁的少女冰心第一次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赴美留学。海浪滔滔,天风吹卷,邮轮在颠簸中驶向遥远的国度。此去远涉重洋,相去万里,要多久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太平洋的习习海风中,冰心含泪写下这首——纸船寄母亲

2、出示课题(课件)。

二、初读课文,想象诗景

1、请同学们拿出课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要求把诗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读出节奏。

2、指名读。重点:“载着”的读音。

3、同学们,读诗歌,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还要读得有节奏,读出它的味道来。谁愿意有节奏有韵味地来读读这首诗?

4、师:(范读)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你读着这首小诗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5、师: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其中的一幅也可以。

6、随学生的回答概括并板书: 叠纸船——抛纸船——求纸船入梦

7、一起很有感觉地来读读课文。

三、批文入境,深悟诗情

1、师:从诗人叠纸船、抛纸船,求纸船入梦的举动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板书:思念)

2、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词句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请你把它划下来,并选其中的一二处,反复读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3、反馈交流:

导语:刚才,我们都学得非常投入。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读出了冰心的这份思念之情的?

第一节:预设点:

1、从来不肯妄弃——是指冰心从来不肯丢弃任何一张纸,也说明她对母亲的思念由来已久。

要求:读出这种感觉。

2、一只一只——说明叠的纸船数量多,也说明对母亲的思念之深。

3、读读这一小节。第二、三小节:预设点:

导语:让我们来读读诗歌的第二小节,你又是从诗句的哪些地方读懂了冰心的这份思念之情的?

1、有的——有的——不灰心:冰心知道纸船不会飘到母亲那里去,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说明爱之深,思之切。

请你读出这种感觉。

2、当你读着这二节小诗的时候,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冒出来了?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冰心呢?

3、你为什么如此悲哀?你为什么要流泪?让我们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联系开头老师的介绍,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其中的原因。

4、师引读: 尽管纸船有的—— 有的——

但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我要它到的地方”是哪里呢?

5、在冰心的记忆中,往日,母亲身边的生活是怎样的情景?请你发挥想象,和同桌交流。也可以看看提示:

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 那可能是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 那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

6、反馈:

7、冰心后来的许多文字都写到这种感情,这是我搜集到的冰心写下的关于母爱文字,我们请几个同学读读: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寄小读者》

这叙述的是母亲和小冰心一起的亲密时刻。

这是小弟弟和朋友讲的冰心离家是时家里人的感受:

■我姊姊走了,我们家里,如同丢了一颗明珠一般!——《冰心作品集 1923年》 这是母亲爱的细语,这是冰心因思念母亲而生病,又因梦见母亲而病愈的情境: ■那夜梦见母亲来,摸我的前额,说:“热得很,——吃几口药罢。”她手里端着药杯叫我喝,我看那药是黄色的水,一口气的喝完了,梦中觉得是橘汁的味儿。醒来只听得圆窗外海风如吼,翻身又睡着了。第二天热便退尽。——《寄小读者》

这是母亲后来寄给冰心信中的句子:

■“除夕我因你不在,十分难过,就想写信,提起笔来,心中一阵难受,又放下了笔,不能再写„„”

——《冰心文集》

8、同学们,读着上面的这一段段文字,再联系开头老师的背景介绍,一定让你对冰心的泪、冰心的悲哀有了更深的感受,了解了这些,再来读读这段话,你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自己读读,读出这种感受。

9、指名读——

10、齐读:让我们再次端端正正地拿起课本,共同感受这艘满载着游子思念的纸船。

四、领悟写法,语言实践

这只小船虽小,却载满了诗人对母亲厚重的思念,思之越切,爱之愈深。也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所以能读懂诗人的爱。这首深情的小诗,不觉让我们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多年后,一首《纸船》驶进我们心灵深处,使我明白:母爱是盖在身上那暖暖的棉被;母爱是 为我盛上热腾腾的饭菜„„同学们,联系你们的生活,仿照老师的说话格式,说出你体会到的母爱还是什么呢?(播放舒缓的音乐)孩子们,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们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唠叨不再是罗嗦和多余了,老师提议:让我们在此向我们的妈妈大声说出:妈妈,我爱您!让我们亲手为母亲折上一直纸船,写下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祝福,回家送给妈妈。

五、结束语:

亲爱的同学们,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请不要惊讶它无端如梦。这是你们亲爱的张老师用爱与真诚的祝福叠的,万水千山,求它美丽你们别样的童年。

(课件显示上段文字,课堂在舒缓的音乐中结束)

六、板书设计:

——寄母亲

叠纸船

抛纸船

求纸船入梦

篇3:《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1.掌握冰心及其作品,掌握意象、意境和托物言情的写作

手法。

2.在欣赏图片、配乐诗朗诵及音乐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教师由手上的一张白纸,引出《纸船》后,学生齐读。

2.教师介绍作家作品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3.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开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诗《纸船—寄母亲》,以表达对母亲(祖国)的思念之情。

【初次感知】

学生朗读这首诗。

教师播放网上下载的配乐诗朗诵《纸船—寄母亲》,学生听完后会觉得朗诵者读得非常的深情和投入,而自己却读得淡而无味。于是教师让学生再一次朗读。学生再一次朗读时就比第一次朗读得更有感情了。

【深入感知】

(一)投影:第一幅图(近景:大海→轮船→人物→一张白纸→海面上的几只纸船→第一节的诗句)。

然后学生齐读第一节。

问题:

1.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叠纸船、抛纸船)

2.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从来、妄弃、总是、留着)

3.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对母亲的思念与执著)

(二)投影:第二幅图(远景:海水→轮船→人物→很多纸船在船头和海面→第二节的诗句)。

学生齐读后讨论:

1.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继续叠纸船、抛纸船、纸船被抛出后的不同情况)

2.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著?(不灰心)

3.“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这句话的含义(内心的执著;寄托思念的方式;排解忧愁)

(三)投影:第三幅图(母亲睡在床上→月亮和星星→梦中梦见了白船→第三节的诗句)。

学生齐读后讨论:

1.①找出这一节的人称代词

你:母亲 他:纸船 她:冰心

②投影

2.“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的含义是什么?

爱是对母亲的思念。

悲哀是指漂泊异乡的孤独和对母亲的思念。

3.归纳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想象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中。

【深入探讨】

教师把全班分为八个小组,小组讨论这首诗中纸船的象征意义:

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

【真情回味】

1.总结全文:

2.师生一起欣赏《念故乡》(七年级《音乐》书中的一首歌),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感受冰心离开母亲(祖国)时的内心。

篇4: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1、了解新诗的特征 (认知目标)

2、掌握诗的内容(能力目标)

3、体验诗的意境(美育目标)

4、感悟作者的情感(德育目标)

二、教法、学法

1、情境烘托与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

2、读中求知的方式;

3、教师“启发式”、“讨论式”;

4、学生“自主、探究式”;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朗诵带、歌曲带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

1、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中,《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响起(播放朗诵带);

2、同学们轻声附和;

3、朗诵结束,老师饱含深情的:同学们,世上有一种感情最深厚――这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这就是――(学生回答“母爱”),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写信、唱歌、写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诗作《纸船―寄母亲》

板书:《纸船――寄母亲》

[初读]

1、学生自己初步划分节奏,标示重音;

2、学生自由读,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3、老师介绍背景(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

[解读]

1、自由读,学生结合课文旁的“批注”理解重点词句。

2、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订正,解决字词含义。

[范读]

1、老师带着感情的朗读。

2、放朗读磁带(让学生感受、体验、比较其妙处)

3、学生听后再次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4、学生再次自由读。

[品读]

1、学生集中读第一节,讨论:

①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抓住两个动词理解――“叠”、“抛”纸船。)

②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从不肯、留着――留着)

③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感情怎样?(思念、执着)

2、点名读第二节,讨论:

①这一节写什么?(继续叠、抛纸船)

②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着?(不灰心、总)

③这一节在整首诗中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下文直接抒情和“托梦”作铺垫。)

板书:(第一、二节)叠、抛纸船→(执着)的思念

3、男生读第三节的前两行,女生读后两行,讨论:

①这一节的神来之笔指什么?(纸船入梦)

②诗的最后一行为什么要用一个“求”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表明女儿渴望之切,希望纸船不管路途有多遥远,风浪有多大,也要将“我”的思念带给母亲的情怀。)

③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的句子是?(结尾两行)

④这个感情深到什么程度?(至极)

板书:(第三节)梦纸船→(至极)的思念

4、集中读全诗,讨论:

诗人赋予“纸船”什么含义,又是如何将至极的思念告诉给母亲的?(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象征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诗人将象征孤独和思念的纸船送入母亲的梦里,以表达怀念母亲的感情。)

[背读]

1、学生采用半读半背的方法自由背读;

2、集中背:根据板书老师引导背;

3、单个竞赛背。

[拓展读]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纸船》这首小诗,了解了诗人寄托情感的方法,现在我们朗读另一首小诗,再一次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1、出示投影:

《新月》(沙鸥)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晚。/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里靠岸。

3、采用不同方式读三遍,讨论:

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深深的思乡之情)

②故乡带给诗人的永远是怎样一种感觉?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温暖、馨香;新月、花香、春天……)

③体味“我在你梦里靠岸”的意境。(诗人乘小船回到了宁静优美的故乡)

④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与故乡有关的古诗句?(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王唯的“独在异乡为异客……遍插茱萸少一人”等)

[创新读]

1、现在我们要拍摄一段MTV,想象一下年青时的冰心在海上“叠、抛”纸船时的心情,请你为她设计几句内心独白。(妈妈,妈妈,你知道女儿有多想你呀!这思念,比山高;这思念,比天大;这思念,我只能用“纸船”的方式来表达……)

2、现在请为你远在异乡(或打工、或工作)的妈妈发一条短信,表达自己深深的思念。(20字以内)(妈妈,今晚月儿正圆,您能来到我的梦里吗?)

[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感受美的旋律,体验爱的温馨,鼓动情的风帆吧?!――

《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再次响起,在全体师生满怀深情的《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声中结束授课。

附板书设计:

(第一、二节)叠、抛纸船→(执着的)

《纸船――寄母亲》 思念

篇5:冰心《纸船——寄母亲》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a、这首诗写在诗人去美国留学途中,诗中用纸船寄托了对母亲的深切眷恋,这是一种托物抒情的写法。

b、一、二段只说每天叠纸船抛下海里,不点明意图,感情含而不露,是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的过程。

c、三段通过记叙终于有一只纸船,经过千山万水,回到母亲身边,抒发了诗人渴望回到祖国的思乡之情。

上一篇:给同学的临别赠言下一篇:建筑整治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