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懂规矩

2024-04-13

人人懂规矩(精选11篇)

篇1:人人懂规矩

人人懂规矩、事事尊规矩

诚信、规矩、纪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共同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总书记在辽宁视察期间提出了“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明确要求,是对每一位领导干部更好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寄予了极大的期望。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不仅是每一个人完整人格的重要构成,更是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遵循的政治操守和最基本要求。懂规矩就能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工作到位不越位;尊规矩就能自觉自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做到遵守纪律、光明磊落、表里如一。

规矩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们和谐共处的必然要求,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障。社会没有规矩,就会失去稳定与和谐;人没有规矩,就会失去约束与制衡。当前,绝大多数同志都能自觉做到懂规矩、用规矩、守规矩,但也有个别人缺乏“规矩意识”,存在着忽视、轻视、漠视规矩的现象。有的不懂规矩,有的不用规矩。有的对规矩采取实用主义”,对自己有用的则执行、不利的则弃之。规矩对人不对己,特权意识作怪,只想让别人遵守规矩等等。这些不良现象,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是思想觉悟不高的表现,是纪律观念不强的表现,是一种自由主义、庸俗作风,它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更影响党事业的健康发展。

做为一名党员首先要懂规矩。这里的规矩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规范、行为礼仪。我们一定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整个社会的表率。要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做到不越“雷池”,不乱“章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规矩很重要,不懂规矩、不用规矩、不守规矩,就要出问题,就会栽跟头。同样的道理,一个集体没有了规矩,“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就形不成合力;一项工作没有了规矩,就会急事办不妥,难事理不清,大事办不成;一个社会没有了规矩,就会失去秩序,失去人伦,陷入混乱。我们作为领导干部,离开了“规矩”的约束,工作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很难避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只有懂规矩,我们才能保证党的执行力。我们要真正地把讲规矩当作一种责任,从我做起,认真学习学院的各项管理制度、管理细则,让各项制度法规入脑入心;一切工作按制度按规定执行,决不能逾越章法,蔑视制度;强化法律意识,真正做到懂规矩。再则是守规矩,靠制度自律言行。守规矩贵在自觉,难在自律,必须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强化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切实增强守规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言行。在工作生活中,要严格遵守“三律”。一是法律。对党员干部来讲,党纪国法是最大的规矩。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应当是一个懂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工作中一定要依法办事,依法决策,这既是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二是纪律。自由离不开纪律,遵守纪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财经纪律、组织纪律以及廉洁从税纪律,恪守自己的职业操守。三是德律。道德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规范,违反它就会遭到社会的谴责,敬畏它就能得到人们的敬重。要以对党、对人民、对家庭、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保持一种清醒、一份冷静、一种定力,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做到上班下班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经常用“三律”照镜子,做到警钟长鸣、警示高悬,确保自己所作所为永在规矩之中。

最后是用规矩,以制度和岗位职责管理系部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要以一种孜孜以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各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自觉置身于规矩之下,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

强调懂规矩、守规矩、用规矩,绝不是固步自封、抑制活力,也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要用规矩为我们的创新校正方向,为我们活力加以引领。所以在工作中不能把懂规矩、守规矩、用规矩同解放思想、工作创新等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这三种政治素养和党性原则,密切关联,我们只有做到了懂规矩、守规矩、用规矩,才能真正实现习总书记所讲的“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要求,才能更好理解其精神实质和理论精髓。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更要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纪律观念,自觉置身于规矩之下,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以制度管人管事,做到依法行政,更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八项规定和市委的具体要求,努力做一名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好干部,为学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篇2:人人懂规矩

在恩施的方言中所谓“哈数”除了“分寸”、“原则”、“度”、“打算”、“计划”意思之外,还有至少两层意思: 一是“规则、规矩、王法”。如:搞任何事情,都得讲“哈数”,无规矩不成方圆!二是“本事、能耐、门道、名堂”。如:这娃儿有点哈数啊,出门没几年,生意都搞得这么大!市委向书记在全市党建暨经济工作会议上讲:“我们经常说要讲“哈数”,懂“哈数”,我个人理解,这个“哈数”就是规矩。我过去在州直工作,现在到恩施市工作,有一个共同感受,“讲哈数”就是讲规矩,讲规矩就是讲政治,讲政治就是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个哈数更着重于第一个意思。全市领导干部要讲“哈数”,地税要确保 “三抓一促”工作的顺利推进也要讲“哈数”,普通干部工作更处处离不开“哈数”。讲“哈数”就是要懂规矩、守规矩、用规矩。

首先要懂规矩,让制度入脑入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普通党员干部来讲,规矩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规范、标准礼仪。一定要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整个社会的表率。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工作上尽职尽责,到位而不越位、错位。特别是在纪律上,对自己的要求必须更严一些,标准必须更高一些,真正把讲规矩当作一种责任,决不能逾越章法,蔑视制度。要不断加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强化法律意识。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让规矩和制度入脑入心,把握好“度”,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哪些该大力提倡,哪些该坚决反对。

再是守规矩,靠制度律言律行。守规矩贵在自觉,难在自律,必须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强化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切实增强守规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言行。在工作生活中,要严格遵守“三律”。一是法律。对党员干部来讲,党纪国法是最大的规矩。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应当是一个懂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工作中一定要依法办事,依法决策,这既是对党和

人民事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二是纪律。自由离不开纪律,遵守纪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财经纪律、组织纪律以及廉洁从税纪律,恪守自己的职业操守。三是德律。道德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规范,违反它就会遭到社会的谴责,敬畏它就能得到人们的敬重。要以对党、对人民、对家庭、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保持一种清醒、一份冷静、一种定力,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做到上班下班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经常用“三律”照镜子,做到警钟长鸣、警示高悬,确保自己所作所为永在规矩之中。

最后用规矩,以制度管税干事。在纳税服务中,要有一种孜孜以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各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坚决用规矩、按制度干事,体现出地税干部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一种政治上的清醒与成熟。用制度管税办税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自觉置身于规矩之下,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以法律制度管税管税率。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小心谨慎按制度按文件开票不多征不少征,办理登记按规程按流程不提前不推后。

强调懂规矩、守规矩、用规矩,绝不是固步自封、抑制活力,也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要用规矩为我们的创新校正方向,为我们活力加以引领。所以在工作中不能把懂规矩、守规矩、用规矩同解放思想、工作创新等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

篇3:播音员主持人也要懂规矩

关于规矩, 近些年来人们似乎讲得少了, 认为这是老调重弹, 甚至觉得无关紧要。其实, 越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越应该讲规矩, 懂规矩。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 懂规矩, 讲规矩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用创新的方法和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在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引导人们健康向上,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但是, 现实中的问题值得注意。

1.1 读音出现错字

2016 年2 月15 日《感动中国》节目, 主持介绍候选人屠呦呦时, 两次把潜心的“潜”误读为“qiǎn”;还有把乒乓球女运动员郭焱的“焱”误读成炎热的“yán”;把宁泽涛的“宁”字读成“níng”;把“栖”读成“xī”;把结束的“束”误读成“sù”;把教室的“室’读成“shǐ”;把比较的“较”读成“jiǎo”;“两家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把巴西总统罗塞夫的“夫”各读成“fu”和“fú”, 给受众造成了混乱, 实不应该……

1.2 主持出现语病

2016 年2 月18 日晚间, 某播音员播报:“详细内容请收看今晚22:30 分的《环球视线》”。正确表述是“详细内容请收看今晚10:30 分的《环球视线》或详细内容请收看22:30 分的《环球视线》”。转播乒乓球团体赛时主持人说:“参加这次比赛的运动员近800 人, 官员、裁判近200 人参赛。”正确的表述应该是“800 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200 位官员和裁判员为比赛服务。”主持人说:“稍后请继续收看张继科和奥恰洛夫”。正确的表述应为“稍后请继续收看张继科与奥恰洛夫的比赛或稍后请继续收看张继科与奥恰洛夫的决胜局比赛。”

1.3 节目不够完整

有的媒体主持的节目支离破碎。2015年11 月, 笔者收听某家电台晚间音乐节目, 介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老师及其经典作品, 并把李老师请到了直播间。但主持人采访嘉宾时不严谨, 甚至一段话还没说完, 广告就出来了。播放李老师的歌曲也几次没播完就被阻断或者被广告强行停止。这首先是对嘉宾的不尊重;其次, 是对广大听众的一种不负责任。

1.4 实不该“爆粗口”

某家广播电台一档晚间很有影响力的情感婚姻家庭类谈话直播节目很受听众欢迎, 还曾在中国高速公路广播频率播出。但也存在着亟需改进的问题, 如“臭不要脸”等所谓的地方话应该杜绝。“臭不要脸’属脏话, 不可以出现在节目里。尽管这家广播电台是地方媒体, 但毕竟是地方主流媒体, 同样承担着推广普通话的重任, 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更应加以规范。

1.5 大专院校扩招

近年来, 不少高校尽管播音主持专业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尤其是缺乏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但是, 受利益驱动, 包括某些理工大学等扩招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 忽略基本功的训练, 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 造成就业困难, 是不争的事实[1]。

2 播音员主持人也要懂规矩

2.1 有规矩成方圆

俗话说,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规矩, 就是一定的标准、准则、法则、法度、约束和习惯。“懂规矩”是播音员、主持人的立足之本, 只有懂规矩、用规矩、守规矩, 才能理顺全局, 方圆有度。具体说来, 规矩就是分清哪些事能做, 哪些事不能做。能做、该做的事不以事小而不为, 不以事杂而乱为, 不以事急而忙为, 不以事难而怕为。不能做、不该做的事情不以恶小而为之。

2.2 强化责任意识

懂规矩就要勇于担当, 就要有责任意识。播音员、主持人的一言一行都对广大受众有着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这是该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我国播音员、主持人主要遵守2004 年12 月9 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并实施的《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的规定:“表达通俗易懂、准确生动、富有内涵、朴素大方。避免艰涩、易生歧义的语言和煽情、夸张的表达, 不追求低俗的主持风格和极端个人化的主持方式。”作为播音主持不能忘记自己是国家和地方党和政府大政方针政策的传播者, 是官方媒体的代言人, 不能没有底线和边界。就是要杜绝庸俗、低俗、媚俗。

2.3 坚持不懈学习

懂规矩就需要懂得播音主持是一门终生学习的职业, 要有工作到老学习到老的精神。一名称职的播音员、主持人工作中所呈现出来的是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既要钻研业务, 又要了解、熟悉甚至是掌握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史学和文学知识, 还要不断加强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夯实文化知识基础, 专业上才能得心应手、成为行业顶尖人才、播音主持名家。中央广播电台著名播音朗诵艺术家、播音指导方明老师, 几十年来直至今天仍在持之以恒坚持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结果, 堪称播音主持界的典范[2]。

2.4 实践增长才干

懂规矩就要不断地了解、熟悉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 不实践就不明白这个行业有多么深奥, 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是专业进步的阶梯, 是专业成熟的途径。笔者呼吁, 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大专院校, 扩大招生规模, 接纳更多青年人进入高等学府学习, 要尽可能地联系广播、电视、新媒体, 包括民营媒体和节目制作公司, 哪怕是让学生到一些正规的博物馆等做志愿解说锻炼也行, 给学生们提供、创造更多地学习、实践的机会。

2.5 培训考核并举

懂规矩就要融入集体, 学会约束自己, 积极接受考核培训, 个人主动充电, 以便迅速成长。各级主管部门、各单位应该加大对播音员、主持人学习培训考核、管理的力度。同时, 应该建立切实有效的监听监看、考核奖惩制度, 以此减少、压低差错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有一个传帮带的好做法, 磨练出了不少播音主持名家, 如齐越、夏青、方明、葛兰、铁成、红云和雅坤等, 这种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2.6 努力成为行家

“懂规矩”不是循规蹈矩, 更不是墨守陈规, 而是要在规矩与原则框架内进一步解放思想, 激发活力, 开拓创新, 成为行业的专家、央视名嘴倪萍带病主持大型公益类寻亲节目《等着我》, 再次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孟非主持江苏台《缘来非诚勿扰》, 洒脱、幽默, 堪称婚恋专家;河北广播电台情感类直播节目《午夜情更浓》主持人李爽、晨露, 解答问题思维敏捷, 敢说真话, 直指要害, 令广大听众心服口服。但愿能够涌现更多上述的播音主持名家。

2.7 加大监管力度

加大监管力度其实也是为了帮助播音员、主持人懂得相关规矩,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使其懂得肩上的重大责任, 对于尚不能独立或者合作完成播音、主持任务的, 定期培训、考核, 再不改进的要暂时停止工作, 直至调离播音主持岗位。

无论是国家、地方广播电视台、还是新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 必须懂规矩, 守规矩, 适应时代要求, 约束自己的言行, 学会担当, 明白肩上的责任, 无愧于播音员、主持人的光荣称号。

摘要:作为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也要懂规矩。但是, 一些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切实需要引导其懂得行业规矩, 增强责任意识, 坚持不懈学习, 勤于实践, 增长才干, 实行培训考核并举, 加大监管力度, 涌现更多的业界行家。

关键词:职业素养,责任意识,实践,学习,考核,监管

参考文献

[1]吴国明.新媒体冲击下播音员主持人的"规矩"不能忘[J].新媒体研究, 2015, 1 (18) .

篇4:懂规矩吗?

他为了信守对兄弟“三儿”帮助的承诺,宁愿向他人借钱,也要践行诺言;为了替儿子还债,甚至不惜生命,也要固守承诺与“小飞”约架……“凡出言,信为先”,“六爷”就是一个典型的重信用者。

江湖有“六爷”,古玩圈有位马爷。马爷祖孙三代都做古玩生意,爷爷曾是琉璃厂的风云人物,经手过不少传奇古物。到了马爷这一代,古玩交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开过古玩店,上过拍卖行,如今则干起了微拍。但不管怎么变,马爷说,祖宗的“规矩”不能变,“刨坟掘墓干不得,古玩假货卖不得……过去古玩行里,信用最重要。”可如今,收藏圈还有几人守规矩?

这几年,马爷与几家拍卖行合作,送拍了不少古玩。拍场上热火朝天,几乎全数成交,可交割款却等了一年又一年,最终也没等到手。还有一次,马爷在一家拍卖行相中了一件漆盒,结果现场遇一劲敌,叫价十余次后未果。事后,马爷向工作人员探询劲敌来路,哪知竟是这家拍卖行的一位高管。马爷丢下一句:“太可笑!”

“可笑”的事儿这几年常常有。明明是一把臆造的玉凳子,却偏偏有专家说是“稀世珍宝”;明明是一位普通的画家,可到卢浮宫旁边自费办了个展,便自诩有了“国际”声誉,画作价格立马翻三番……唯利是图者有之,狐假虎威者有之,欺软怕恶者有之,“规矩”一旦破了,就会成为浑水一潭。

篇5:守纪律懂规矩

何 暖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我们五年二班的升旗日。我们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懂规矩,守纪律,从校园做起》。

每天迎着朝霞走进校园,你一定和我们一样,希望扑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操场、井然有序的班级、书声朗朗的教室;希望迎面而来的是:笑容可掬的师长,热情洋溢的同学,温良敦厚的校工;希望触手可及的是:友爱、信任、温暖、快乐,从四面八方、角角落落,潮水一般满溢而出,花瓣一样纷纷扬扬,包裹住阳光的你,自信的我!

然而近段时间,我们却看到:课堂上交头接耳讲废话、写作业、睡觉;下课追逐打闹;厕所成了某些同学聚集的乐园;有些同学满口脏话、大声怪叫;有些同学乱扔废物、践踏草坪、损坏财物。再例如,上下楼梯不靠右走,上体育课不排队、三三两两、不紧不慢;有的甚至上校本课迟到,等等。这是我们热爱的校园吗?在这样的校园里,我们能安静地学习,快乐的生活吗?这,不是我们热爱的校园!我们不做这样的“解放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园。国有国法,校有校规。一所好的学校没有严格的纪律和规矩,就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在这里生活六年,解放小学的校园,应该是没有暴力,没有歧视,没有冷眼也没有伤害,人人都彬彬有礼,各司其职,恪守本分,师者尽长者之尊,学生尽弟子之礼。花有花的美艳,草有草的葱绿,树有树的威武。关上窗户,风就从墙外呼啸而过,拉上窗帘,阳光就躲在季节身后。喊起口令,队列威武整齐;奏响乐曲,歌声嘹亮悠扬,这才是校园里以规矩为准绳,以纪律来约束的和谐之音!

篇6:人人懂规矩

沿庄镇中学 王振铎

一、知规矩、守规矩,就要把心思放在实实在在为学生发展上,时刻忠诚守信教育事业。学习专业理论,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要抓住教育理念热点、难点问题,优化课堂、高效课堂、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守规矩,讲纪律就要健全和完善各项课堂常规,时刻以制度规范教学行为。要紧紧抓住教育改革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逐步制度意识和习惯。严格依法执教,并用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懂规矩,就要不折不扣地按教育规律办事,要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创新精神。要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握这些规律,教育教学工作就会有的放矢,教育事业才能科学发展。守纪律,就要“照镜子”,时刻提醒,时刻牢记,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教师的形象,影响着教育的声誉,绝不能有一点违反纪律的行为。守规矩,就要“正衣冠”,时刻修正自己。普通教师要拿出“吾日三省吾身”的诚意,真心实意,知错就改,持之以恒,以端正的品性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知规矩、守规矩、懂规矩”不只是空洞的口号,要落实在个人行动上,践行于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中,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贡献。在这次“知规矩、守规矩、懂规矩,争做四有好老师”教育活动中,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守规矩讲规矩必须立足岗位,表现自觉性,保持先进性,体现奉献性。

二、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必须要有一种职业的敬畏感,敬畏是衡量一个人成熟度的标志,它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一个敬畏工作的人,面对要做的事情,没有消极怠工的情绪。因为有发自内心的做人准则和道德标准,他的内心是安定的、平和的,他会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觉约束不端行为。“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所谓“敬业者生存”,是很有道理的。一个教师一定要热爱所教的学科,热爱所教的对象。教师从内心真正热爱学生,就会产生爱生如子之情,就会把挚爱倾注到教学中,就会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融进教学中。具备了爱心的教师,才能真心实意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时刻为学生着想;才能心存善意,宽恕学生的“冒犯和过错”;才能凝聚学生,增强士气;才能“以心灵感召心灵,以

总之,激情唤起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灵魂丰富灵魂”,才能收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做一名敬业成人,精业成才的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学识以为学生的前进导航。我们教师更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认识自身的不足,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认真学习,不断进取。教育人、培养人是一种富于艺术性、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灵活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反复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意志性格、文化知识、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修养。才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篇7:懂规矩发言稿

2014年9月10日 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前夕,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要有理想信念,自觉肩负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要有道德情操,自觉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扎实学识,自觉刻苦钻研、严谨笃学;要有仁爱之心,自觉爱护、尊重、宽容学生,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学生喜欢敬佩的好老师。这是总书记对全体教师提出的要求。要求提得很深刻,富有人文精神,非常亲切、容易接受。它也给我如何做一个好老师指明了方向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德者师之魂。”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在工作中我更应该以身作则,有效引导学生去做人和学习。干一行,爱一行,既然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会把这份职业当成一种事业来对待,在工作过程中高标准要求自己,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一切服从工作需要,自觉地积极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篇8:你懂不懂规矩

“不许说瞎话儿,不许嘬(音zuō)牙花儿……”近日,一则记录了一条条老家规的帖子在微博和微信圈疯传,大家纷纷晒出了自家家规的内容进行对照。在青岛,年已古稀的王老爷子训诫子孙称,他们祖先曾留下一句“善且吉,虽富贵焉可也”劝善的话,在家族中已流传了400多年。青岛市民俗学会会长田清来称,国家建设、家庭建设都需要规矩,但在各种社会因素影响下,一些家庭的家规意识渐渐变淡,他呼吁“让我们再拾起那些老的行为规范,继续传承下去。”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些家规中有很多已经成为民俗传承下来。”看到网上的这则帖子,有网友评论称,这个家规是要家庭成员做任何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学到这些家规的孩子才叫有教养。”

在随后的跟帖中有市民晒出了“王姓家规”,城阳区流亭街道赵村的王姓家族,今年举办了一个发布新族谱的仪式,其家规在这一仪式上重新得到明确。今年70岁的王老爷子是该家族中颇有声望的一位长者,“我们族谱中记载,赵村的王姓人祖先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由莱阳蚬子湾迁到这里的,现在人口已经繁衍到1600多人了。”王老爷子称,家族的不断壮大并在社会上获得颇多赞誉,归功于代代相传的家规和家风。王老爷子说,在家族中有一条尤其重要,“与其为富人也,不如为乡之善人;与其为贵人也,不如为乡之吉人;善且吉,虽富贵焉可也。”意思是与其成为有钱人,不如做个邻里之间善良的人;与其成为有权势的人,不如做个邻里之间能带来吉祥的人。成为一个善良又好心的人,不是要等到成为有钱有权的人才去做的。

家住市南区的王女士说,他们一大家子中对女孩子的行为规范要求特别严格,特别崇尚“富养闺女”。小时候她在物质上几乎没有什么缺的,但父亲严格要求她不准随便接受别人给的东西,小到糖果都在被禁止之列。王女士说,除此之外,她的家长还规定不可以乱碰别人的东西,“虽然小时候不懂但也养成习惯了 ,等长大了才慢慢明白过来。”王女士说,这些小时候就养成的习惯,对她的性格有很大影响,“如果习惯了接受别人的恩惠,就会变得贪婪,难以抵制物质诱惑,这是我长大后的理解。”王女士说。

青岛市民俗学会会长田清来称,成功的家庭和成功的教育都包含必要的家规,国家的文化建设和历史传承也少不了每个家庭的家规支撑。“但是现在,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家庭的家规意识在渐渐变淡,我们希望大家能再拾起这些老家规中优秀的成分,继续传承下去。”

“熊孩子”和“栅栏社会”

对于规矩,我们的焦虑仿佛在加深。我们越是谈论它,越是说明我们害怕坏了它、没了它。

两年前,郭德纲曾经发过一条关于生活中的老规矩的微博,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全家人围坐用餐,大人不动孩子不能动。吃饭坐哪就不能再换,端着碗满处跑那是要饭的。不许用筷子敲盘碗,有乞丐之嫌疑,在外吃饭这叫骂厨子。喝汤不许吸溜,吃饭不许吧嗒嘴,要闭上嘴嚼。夹菜只许夹前面的,不许过河。”……这些琐碎而具体的规矩,确实很少再在教育孩童的饭桌边上被提起。

于是人们发出和老郭一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太没规矩了。

没规矩到了一定程度,则是人见人怕的“熊孩子”。曾几何时,那些支招治理“熊孩子”的网帖像雨后春笋般冒出,后来又消失在信息的洪流中——不过,关于”熊孩子”的吐槽,却从未停止。这仿佛隐隐暗示着一件我们都不愿承认的事:“熊孩子”们没得治,再华丽的网帖也没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规矩帮我们减少了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让我们可以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后果有一个大致的预判,如此,我们便可以相对理智地生活下去。我们讨厌“熊孩子”,不仅因为他们造成的破坏,还因为他们完全不或者很少按常理出牌,他们打乱了我们应对身边环境的节奏。

当某种规矩出现了越来越多被破坏的迹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去死守。为什么?在一个人人不守规矩的环境里,守规矩的成本比较高,而不守规矩的成本更低。试想一下,当大家都围在早点铺旁争抢着买包子,你想老老实实排个队,却不知从何排起。于是,与其费劲巴拉劝说众人排队,不如自己也加入乱上添乱的行列——反正包子一到手就迅速抽身。

买包子事小,店家顶多立个“请排队”的牌子在铺子边上,却无法强制顾客守规矩。而对于另一些事来说,当不守规矩的现象多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出现更加严厉的硬性约束或惩罚机制。比如,越来越多的公路违章摄像头。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形成一个处处被强制力量干预的“栅栏社会”。此时,一部分人能获得更加稀缺的资源,成为他们寻租的更大筹码。在道德方面,人们则备受外力的压制,自律弱于他律,鲜有人能做到“慎独”。

在“栅栏社会”里,人们用破坏规矩的方式去寻求自由,好似缘木求鱼。它的源头,既可能是强权,也可能是那个不珍惜自由的社会。总之,这是一条葬送自身活力的路。

不断变化和形成中的规矩

每个社会都会有规矩,但每个社会的规矩并不都一样。社会的变革,常常也是从坏了某些规矩开始。有些规矩被坏了的后果,却让人感觉庆幸。

曾经,在中国,“天地君亲师”是规矩,“无才便是德”也是一种对女人的规矩;曾经,在英国,女人穿裙子是规矩,穿裤子是离经叛道。女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穿上越来越丰富而充满想象力的时装,都多亏那些离经叛道者走出“坏规矩”的第一步。

旧的规矩坏了,会有新的规矩补上。坏了种族隔离的规矩之后,平等越来越成为各类规矩的必要要素,最后形成一种“政治正确”。在心底不认同这种平等观念的人,也无法轻易说出种族主义的言论。在这里,平等就是最重要的规矩,以至于坏了它,代价很大——即使是在无心的情况下。

当网络已经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我们会将线下那些隐藏在礼仪皮囊中的更加真实的个性挪到线上。在网上看到吵架、人身攻击的几率要比在现实生活中碰见骂街的高出许多倍,而当我们还无法期待线下的人用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我们如何能期待人们遵守网络辩论的某种“规则”?即使是再“理中客”的辩手,也难免捎上夹酸的“题外话”。

曾亲耳听到一个学者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从不参加论战,因为一旦进入论战,就意味着你的目的不是真理,而是赢过对方。

公共辩论的规矩尚未形成,但似乎却也在形成之中。而在其中,公平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处处拉偏架的裁判,会招致更加不理智的情绪,拖延规矩的出生时间。所以,那些能在当下的辩论环境里仍旧保持平和心态和理性头脑的,几乎已算是圣人。

篇9:懂规矩守纪律学习心得

诚信、规矩、纪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共同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又具有特殊的政治内涵。领导干部讲诚信,就是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表里如一,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领导干部懂规矩,就是要懂党的规矩,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做到不越“雷池”,不乱“章法”;领导干部守纪律,就是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各项纪律规定,并坚持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

这三种政治素养和党性原则,各有侧重,又密切关联,需要宏观把握,才能更好理解其精神实质和理论精髓。讲诚信是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之基,懂规矩是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之源,守纪律是领导干部增强党性的重要保障;讲诚信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是增强党性之基,是懂规矩、守纪律的基本道德前提;懂规矩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是增强党性之要,是讲诚信、守纪律的重要认知基础;守纪律告诉我们“按什么做”,是增强党性的重要保障,是落实讲诚信、懂规矩的现实途径。

毋庸讳言,一些领导干部并没有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有的不讲诚信,对上吹吹拍拍、曲意奉承,对下表空态,搞忽悠;有的不懂规矩,比如在“吹号抬轿”中忽视规矩,习惯于搞例外、搞特殊、搞特权,甚至热衷于搞潜规则,让规矩变成了一纸空文;更有个别领导干部视党的纪律而不顾,游离于制度约束之外,把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甚至发展到与党离心离德而违法违纪……种种现象令人痛心又发人深省,从一个侧面证明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坚持“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就是要从增强党性入手解决“四风”问题,真正确保教育实践活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领导干部能不能带头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体现了自身的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醒与成熟。全省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作讲诚信的表率;谨言慎行、遵章守制,作懂规矩的表率;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作守纪律的表率。另一方面,要多到基层去体察民情实情,着力选用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干部,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昭示人。对于那些不讲诚信、不懂规矩、不守纪律的行为,发现苗头性问题的,及时批评教育;问题严重的,必须严厉惩处,以儆效尤。

篇10: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

一、讲诚信:

讲诚信才能得人心,只有心诚如镜、身正如松,才能取信于人、以信服人。讲诚信既是衡量个人品行的重要道德标准,也是党员从事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操守,作为一名党员,只有做到襟怀坦白,言必信,行必果,对党诚实,才无愧于从事的事业,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立德之基.对于我们基层干部来说,更应该发扬诚实守信的优良作风,多一点实干精神;少一些虚情假义,认真务实地履行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党旗下的誓言和许下的种种诺言。当前,我们不仅要继续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同时,更不要忘了诚信,只有互相信任,才能做好各项工作。因此,要讲诚信,就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二、懂规则: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看似老生常谈,但讲的都是规矩的普遍性、重要性,规矩是人们应该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立业之基,只有真正懂规矩、带头用规矩、自觉守规矩,才能做到理顺全局,方圆有度。

首先要真正懂规矩。何谓规矩?规矩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标准与法度。对党员来说,最重要的无疑是党性规矩与政治规矩。具体说来,规矩就是党性原则,就是政策法规,就是制度程序。要学习规矩,吃透规矩,懂党的规矩,懂政治规矩,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哪些事该发扬民主、哪些事该请示报告,都得按规矩办,不能随心所欲、百无禁忌,更不能明知故犯、肆无忌惮。

三、守纪律:

守纪律才能强根本,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是组织的命脉。所有党员干部都要牢记,一切权力必须有边界、受监督,决不能越界。要心存敬畏,让守纪律成为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觉修养,守纪律,做到知大知小、知进知退、知荣知辱、知是知非。强化纪律意识和服从意识,对纪律心存敬畏,把纪律作为悬在头顶的“三尺利剑”,做到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各项纪律规定。

篇11:讲政治懂规矩主题党课讲稿

一、讲党性、重品行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做最好的党员》一书。该书是党员培训读本,是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干部的重要读物。书中例举的优秀党员都是普通人,有我们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们之所以做得更好,是因为有着更高的思想境界,能超越“小我”情感,置身于“大我”境界。正如作者对共产党员这样概括:“工作平凡,境界不凡”。书中提到:“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看你将自己放在什么样的高度。最优秀的共产党员都是肩膀最硬的人,他们讲党性、重品行,思想达到不可奢及的高度,人生迸发出耀眼夺目的光环。”

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如何地讲党性、重品行呢?我想,一个讲党性重品行的党员,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道德观。这“三观”是共产党员的必备素质,缺乏这些素质,就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一)关于人生观的问题。

一提及人生观,大家自然感到这是个老生常谈。而这个老话题,却是每个人,特别是共产党人一生中每时每刻都在回答、谁也不能回避的永恒课题。人生观是“总开关”,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现在大家整天忙忙碌碌,但是静下心来想一想:人这一辈子到底想干点什么?苏东坡有句话,“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在时空两大维度中都是非常渺小的,转眼就过去。人生观正确的人,一辈子可以活得很充实,很积极,可以干

出很多有意义的事。如果在人生观问题上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稀里糊涂就过去了,最后什么也不是。作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它不是个空东西,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这里,有两段十分感人的历史,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是延安时期。与当时蒋介石所控制的那些地区相比,延安是山沟,穷得不得了,但是大批人才都跑到延安,还要越过几道封锁线。著名的人物有丁玲、冼星海、聂耳、艾青等。当时有评论说,延安不仅是共产党的根据地,也是中国的一大文化中心,这就是共产党的吸引力,因为她代表了抗日救国的正义事业。还有一个很感人的时期,就是建国以后一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大家比较熟悉的像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竺可桢等等。实际上,他们中间的一大批人已在欧美学有所成,是我们党的正义事业把他们都吸引回来了。党员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观?我归纳4个字,即:爱国、信党。爱国,就是珍爱中华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是有骨气的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当前我们正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正确理想观的“基”和“本”。信党,就是坚信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政治信仰,是理想观的核心内容。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带领13亿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绝不能以偏盖全,看到党内出现几个不廉洁分子,社会上出现不廉洁现象,就动摇对党的信念。

其次,要正确对待利益。南宋诗人陆游曾在一首诗写到:“利禄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诗人形象地比喻一些人为利禄所驱使,像火牛一样不顾一切,最终走向堕落,可谓入木三分。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当官就不要想发财。这句话通俗易懂,但道理深刻。在这方面,从宏观上看,应该说整个干部队伍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会犯糊涂,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经营者、个体工商户,这样想倒也勿需非议,但作为党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就不应该了。它有悖于共产党员的称号,与党的性质、宗旨和入党誓词格格不入。共产党人是唯物论者,从不否认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但是,凡事皆有其度,如果过多考虑个人,就会成为名缰利锁的囚徒,甚至滑到邪路上去。大家一定要以人民利益为重,正确看待个人利益,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正确把握利益关系,经常想想那些英雄先烈,比比那些先进模范,看看那些困难群众说实在的,现在的党员干部条件待遇已不算低了。尤其是领导干部,有专车,有办公室,有稳定的工资,大家应该知足了。

第三,要正确看待幸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2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显示,职场个人幸福感排名中,政府机关排名倒数第一。当前,干部队伍也存在着“新三高”现象,即工作高压,我们有的干部忙得“恨不得长出八只手来”;舆论高压,现在群众对政府工作要求高,公务员都处于放大镜之下,言行举止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生活高压,工作忙了,照顾家庭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对待幸福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我理解,作为领导干部,幸福首先来源于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来自辛勤的劳动。其次来源于贡献,要经常想一想、算一算,自己为湾里发展做了多少事,为跨越崛起出了多少力,为人民群众解了多少难,这是一种成就感,能使人愉悦、促人充实。再次,幸福来源于清廉。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在廉洁自律上摔了跟头,不仅贻误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也影响了自己的家庭。若是因为违纪而移送了司法机关,判了刑,既自己失去了自由,而且也没有了能力去赡养父母、培养子女,何谈幸福

?所以,每一名干部都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二)关于权力观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总书记还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都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

首先,要自觉实践“权为民所赋”。现实中,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同志,在如何理解和把握“权为民所赋”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如有的领导干部信奉个人奋斗、“凭本事吃饭”,认为职务地位是靠自己干出来的,组织培养、人民养育的观念非常淡薄。这样的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的问题,一切根据自己的利害得失来衡量。当个人与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甚至需要牺牲个人利益的关键时刻,这些干部往往就现了原形,出了问题。那个很著名的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属于“一语成名”——他质问记者“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这是将党和百姓对立起来,把领导干部的脸给丢光了。这显然是不懂得“权为民所赋”的基本原则。

其次,要自觉实践“权为民所用”。“权是双刃剑,荣辱一挥间。”实践证明,权力是公器,哪里的领导干部能加强党性修养、公正用权,哪里就风清气正、心齐劲足、一片生机;哪里的领导干部独断专行、滥用职权,哪里就会矛盾重重。在中国古代,为官者尚知“足寒伤心,民怨伤国”、“利在于民,犹在国也”的道理。今天,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有了权之后,就应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如何实践“权为民所用”?我认为,一要反特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宪法》第5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不可否认,现实中,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已经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特权思想不清除,广大党员的思想就不可能达到统一;特权现象不遏制,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对党和政府产生信任,社会风气就不可能清正廉洁,不廉洁就没有办法铲除。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指向的是掌握公权力的党员干部,这就要求大家特别是各单位的“一把手”要身体力行,带头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二要不争权。“道相同则心相知,心相知则力相合”。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监督。班子成员之间、科室之间,要珍惜合作共事的机会,平时多交换意见,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尊重不争权,互相支持不推诿,互相配合不扯皮,互相补台不拆台。三要慎用权。权力具有天生的腐蚀性,如果不受监督,就容易滋生不廉洁。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权力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防微杜渐,慎之又慎。要在权力面前始终保持一个正常的心态,利用权力把国家事业做大,在权力面前把人做

“小”。我们基层的同志,不要认为自己的级别低、权力小,没有什么要防患的了。其实不然,“蚁贪”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指的就是那些级别小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不廉洁。在生物界,蚂蚁的体态和地位都比较微小,也决定了其搬运能力的有限。然而正是这些看似渺小的蚂蚁,却能把数倍于自己体积的食物一趟趟运回洞穴储存起来。虽然每次搬运的数量并不大,但次数多了,聚集起来的食物也颇为可观。这些处于权力末端的“小人物”,就像蚂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里,凭借“蚂蚁搬家式”的隐蔽作案手段,一点一滴地多次实施贪污贿赂,直至案发。

(三)关于道德观的问题。

领导干部既是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又在社会分工中占据特别的地位,其道德程度高低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具有公共性,代表着公信力;其道德牵连着“党德”,折射着“国德”,示范着“民德”。因此,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自觉提高拒腐防变与抵御风险的能力,无疑十分必要。一是要锤炼好品行。一要忠诚,党员干部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执行党的决定,在大事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任何时候,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要确保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决不允许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二要感恩,要时刻不忘组织培养,常怀感念之心,常念感激之情,常报感恩之德,把感恩之心化作报恩之举,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做到用感恩之心对待组织,信赖之心依靠组织。三要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像一棵种子一样,只有埋头,才能出头。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不良倾向,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四要吃苦,李源潮副主席曾指出,党员干部要在“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现在有少数同志存在错误认识,认为近几年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不需要再吃苦,可以好好享受一下,所以吃点、喝点、玩点、用点,无关紧要。殊不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肯于吃苦、乐于吃苦、敢于吃苦。二是要培育好的境界。要心系大局,心胸豁达。从古至今,“将军肩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能容毁誉风中过,坐看烟云笔底穿”等名言警句一直警示着世人。只有心胸豁达,方能成就事业、方能收获快乐;只有心胸豁达,方能成就自己之事、成他人之事、成百姓之事。试想,在一个单位如果领导对待同事不豁达,势必下属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揣摩领导的意图和心思,这样一来下属如何会信服、如何会敬重;如果领导对待领导不豁达,那么势必意味着这个单位领导班子有了问题不能开诚布公,有了分歧不能坦诚相待,长此以往必会影响团结

;如果同事对待同事心胸不豁达,那么大家彼此之间势必缺少默契与信任,那么这样的单位肯定缺少凝聚力与向心力。三要心态平和。清人申居郧说得好:“做官时,要往前日想一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后想一想:我不能常有此官。寻取真我,方有着落。”的确,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官大官小,而在于干事的多少和奉献的多少。党员干部只有常怀这种“平常心”,才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不为名而失志,不为利而乱意,不为权而动心。三是要形成好风气。风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可以强烈感知,而且有着巨大的能量。好风气能聚人心、出人才、兴事业,给人带来安全感、温馨感和幸福感。领导干部是党的中坚力量,领导干部形象好,党的形象就好;领导干部的威信高,党的威信就高。决不允许传播政治谣言和公开发表违背上级决定的言论,决不允许对一些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东西乱猜乱议,决不允许恶意诋毁他人。这些,都是形成好风气的关键所在。

二、敢作为、勇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一)增强“作为”意识。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我理解,一是要有好的发展思路、二是要有好的工作方法、三是要有好的干部作风。任何成功源于一个正确思路,任何失败源于一个错误思路。思路正确就能保证工作不偏离方向,思路出错则可能导致南辕北辙。一要把握大势谋思路。《孙子兵法》中说:

“善战者,求之于势”。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说:“善弈者,取势”。说的都是同一道理,打仗与下棋都要十分注重把握大势,谋篇布局,谁取得了势,谁就掌握了胜利的主动权。因为,“大势”就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走向,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好比股市炒股票,当整个国家宏观经济基本面向好时,股市大盘必定是上涨趋势,此时进入股市建仓,多数个股上涨的可能性就较大,股市盈利的机会就较多,成功的概率就较高。为此,我们在谋划思路时,必须要特别注意顺势、因势、用势、取势,从宏观上进行定位,本单位应该做什么,该朝什么方向发展。这样,我们就可以牢牢掌握致胜的主动权。二要立足实际谋思路。谋划思路时,必须从国情、省情、市情、区情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基础、条件、资源等客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变通。既要站得高、看得远,还要立得住、落得实。否则,再好的思路,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命力。三要着眼未来谋思路。今天的成绩是由昨天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的抉择又将影响明天的结果。因此,谋划思路要与时俱进,不仅要立足现在,更要着眼未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战略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在认真把握国际国内大势,准确分析本部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情况下,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思路,有效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其次,关于方法问题。关于工作方法问题,毛主席曾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讲究工作方法和艺术,是适应和胜任工作的一个紧迫的课题。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①要抓重点。牵牛要牵“牛鼻子”,抓落实要抓重点。我们有些同志成天忙忙碌碌,看起来很辛苦,工作成绩却不佳,原因就在于他们抓工作、抓落实的方法不对头,胡子眉毛一把抓,抓不出成效。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工作,以此带动全局工作实现突破,这是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的要求。对千头万绪的工作要分类排队,分清轻重缓急,把力量相对集中起来,着力解决涉及全局性的突出问题,就容易打开局面,发挥连锁效应,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②抓薄弱环节。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木桶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抓落实是个系统工程,我们既要抓住重点,也要抓薄弱环节,把“木桶”上的那块“短板”补齐。③抓统筹。目前,各科室的工作任务都很大,头绪也多,涉及方方面面。科学的方法就是要区分主次、区分先后、区分轻重、区分缓急。就像弹钢琴一样,不能始终只按一个指头,也不能十个手指一起按,必须按照乐谱去弹琴键,才能演奏出美妙动听引人入胜的乐曲。如果只按一个指头,奏不出调子;或者十个指头同时按,没有主调,就是乱弹琴。

(二)积极担纲履职。

一是要用心想事。民间有句俗话是这么说的,十个听话的不如一个用心的。应该说,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较好地做到这一点,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是这样:或者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心不在焉,不知道要干什么事、该干什么事

;或者把心思用错了地方,对领导的事热心,对亲友的事操心,对自己的事专心,就是对关系湾里区发展的事不上心。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耽误经济社会的发展,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待。“用心”,就是要有热情、有干劲,要动脑筋、善思考。要了解政策、熟悉程序、掌握规律,提高想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主动干事。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当前,我们队伍中工作不主动的干部,主要存在三种类型:一是“开茶馆”,要么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要么对工作敷衍应付,抓不到实处;二是“老牛拉破车”,对工作总是一等、二靠、三看,既无工作节奏,更无效率可言;三是“守小摊”,认为自己工作岗位基本固定了,与其辛辛苦苦干工作,不如四平八稳熬日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些与我们“率先全面小康”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像这类干部今后必须淘汰。我们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在工作中不能满足于事事请示领导,而要善于从岗位专业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位主要领导应一事当头,主动打先锋、当楷模,愿为整体工作和全局利益奉献智慧。中层干部要主动配合、加强协调,积极出点子、想办法,为领导分忧解难。三是要担当处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连,有权必有责”。担当处事就是勇于承担责任。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不愿担责任,就不该当党员;不敢担责任,就不配当领导;不会担责任,就不能当干部。担当精神就是一种基于对行为合理性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意志和行为品质,是使命意识和责任观念的有机统一。在急难险重面前,有舍我其谁的思想与理念,有一马当先的勇气和魄力,有履行责任的能力和素质,这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在座各位干部无论正职还是副职,都有一定的权力,主抓或分管具体的事务,一定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组织任用目的也在于此。

(三)营造干事环境。

积极营造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环境,不仅能进一步巩固好党群干群关系,激发工作热情,更能挖掘干部的开创性。一要宽容失败。要创新执纪理念,把严肃执纪与支持改革发展、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处理改革发展和实践创新中出现的问题,严格区分失职与失误、敢于作为与乱作为、负责与懈怠的界线。二是要鼓励创新。美国著名的实业家罗迦?费?因格所著《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个观点告诉我们,不止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而且还要发散思维,要创造性地思考,给问题找出不止一种的正确答案,在一个问题上探求多种答案,才可能全面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我认为,“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违法、不违纪、不违规,就要大胆地去试、奋勇地去闯”。

三、守纪律、改作风

(一)要遵守党纪法规。

严密的组织纪律性,是我们党的一个鲜明特征,也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一要严于自律。严于律己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常怀律己之心,既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也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我们作为党员干部,要不断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用纪律条例约束自己,用先进人物激励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真正把党的政策作为生命线、法律作为高压线、纪律作为警戒线。要把自重作为立身的准则,坚定自己的信念,珍惜自己的名誉,让自己的言行一致,做一些与自己责任相符的事情。要把自省作为修身的镜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们要向曾子这样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思想,防微杜渐,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克服自己的缺点。要把自警作为安身的标尺,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要有高度的警觉,对可能出现的错误及时察觉,防患于未然。同时,要把自励作为润身的目标,经常地鞭策和激励自己,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斗志高昂、自强不息。二要严守他律。严守他律就是要严格遵守党的规章制度和其他法律法规。一要严格遵守“党章”,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永葆党员先进纯洁,最基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

(二)履行一岗双责。

顾名思义,一岗双责说的就是一个岗位、两种责任。指的是各级领导干部履行好岗位职责的同时要自觉承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不廉洁工作职责。“一把手”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队伍、管好身边人,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一番话至今回顾起来都充满了深意。他说,现在在家做主的领导干部不多了,一切权力归配偶,但领导干部的耳根一定不能软。子女本来就不好管,独生子女更不好管,有些领导干部的子女不懂事,不知道社会上有人为什么对他好,还以为自己长得俊、有魅力呢。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不能看着不管,现在狐假虎威的人多得很,有时候走在大街上你都分不清谁是首长谁是秘书,有的秘书说出的话比首长的口气还大。组织培养一个领导干部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对代表提出的“预防职务犯罪能出生产力”的观点给予了肯定,并语重心长地指出,国家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得多,而更多的还是我们倾注的精神和精力。所以,我们务必全面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敢于批评人,经常咬咬耳朵、拉拉袖子,这是一种帮助、一种预防。

(三)改进工作作风。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体现了民心所向。它关乎党的形象,决定党在群众心中的分量。一要兴学习之风以增才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才由学得,德由学进,业由学成”,才气是领导干部成就事业的基石。党员干部要提高五种能力,即抓发展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履行职责的能力,请大家查漏补缺,努力提高,成为注重学习的“先锋官”、熟悉工作的“政策通”、素质过硬的“多面手”。二要兴务实之风以养锐气。务实求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党员干部应具备的政治品格,对领导干部而言,树立求真务实的价值观,不仅是转变工作作风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事业稳健发展的需要。要有务实之

上一篇:p开头的单词阶段下一篇:二年度驾驶员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