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谱写精彩华章

2024-05-13

用生命谱写精彩华章(精选8篇)

篇1:用生命谱写精彩华章

身边的感动——用生命谱写精彩华章

近日,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之后的《身边的感动》栏目中,播出了反映扎根基层、献身企业的好干部,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三公司副总经理石明记同志先进事迹的新闻专题----《我的爸爸--石明记》。节目在感动中国铁建员工的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

《身边的感动》节目通过石明记儿子独特的视角和稚嫩的语言,通过石明记生前战友、同事真实的讲诉,把石明记在平凡工作和生活中的普通而撼人心魄的点点滴滴,平实而感人的展现在人们面前,给无论是熟悉还是不熟悉石明记的人们在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人们在思考、在感动、在流泪,不知不觉的被带入石明记同志的精神世界之中,从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共鸣。

石明记同志生前所在的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兰渝铁路项目部全体员工观看了《身边的感动》节目之后,反响更加强烈。“石经理虽然走了,但他留给了我们一大笔精神财富”,新任十八局集团三公司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项目经理胡恒千说,“石经理的所作所为一直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大家都始终觉得他仍然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一直在用石经理的事迹教育大家,扎根基层,吃苦奉献,在各自的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他说,西秦岭隧道工程在铁道部安全质量监督总站最近的检查中成为兰渝全线第一个受表扬的施工单位。

“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正是那些平凡的点点滴滴,铺垫了他近乎完美的短暂人生路。朴实无华的事迹,构筑了他足够让所有人感动的那份责任心”,十八局集团三公司宣传部部长刘凤翥说,“斯人已去,精神永存。也许有人会说,做好本职工作是应该的,但我们细细想来,怎样才算尽职尽责,怎样才算做好本职工作,是否每一项工作都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值得反思。我想,是否应这样来评判:你的岗位,你的职责,做到了非你莫属,离开你能转,但有你会更出色!那么,今后的日子里,能够做到像石明记那样,依人之常情做人做事,而且尽可能做得完美,我们才能够对得起肩上的这份责任。”

“一个把毕生心血都倾注于一项事业并对此至死不渝的人,他的内心该有怎样深厚的一种感情和信仰?”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三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潘永学说,“看完《身边的感动》,并再一次全文阅读了《中国铁道建筑报》的长篇通讯,石明记同志的事迹就像一股暖流打湿了心房,我似乎听到了一首灵魂的歌。他作为一个公司的副总经理并担任了6年得项目经理,经手管理的项目投资累计达30多亿元,而他的老家却是只有3间没有院落的破旧土坯房,窗户连玻璃都没有,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遥控失灵的老式彩电……。按照时下一些人的眼光,石明记有着很多„发财‟的条件和机会,他完全可以让老家成为另一番景象,让家人过上富裕的日子。但是,他始终坚守一个共产党人的“道”,始终把手中的权利看做是为企业、为集体、为职工谋利益的工具,而不是用来为个人谋私利。”

“清贫,不是共产党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对于一个手中握有权利的共产党人来说,清贫却是一块照得见心底的试金石”。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政研会秘书长刘德联表示:“石明记这位我们身边让人敬仰的战友,用13年虽九死而不悔的赤心锻铸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党、对企业的最高贵的品质——„忠诚‟!”

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某项目部的80后技术干部刘保强认为:“不管什么时候,理想信念对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特别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技术干部,更是要以石明记同志为榜样,扎根一线,为企业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

“这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实在太感人了!”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党委宣传部何毓轩部长感慨的说:“石明记同志的事迹很平凡,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细细品味,催人泪下。”他说,“我们兰渝铁路兰州枢纽项目不少老职工(老铁道兵)看完电视后,又在电脑上看了一遍又一遍,每看一遍都会两眼含泪。因为他们和石明记的工作生活环境是一样的,大半辈子都在艰苦的施工一线,很少能与家人团圆,看了《身边的感动》,从心灵上感觉到一次强烈的震撼!”正在沪昆高铁坚守岗位的二十局职工辛启才说,“身为中国铁建员工,我们也许愧对父母,也许亏欠家人,但是我们绝对没有后悔过自己的抉择!我们将以榜样为标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做一名石明记同志一样的当代工人典范。”

“身边的榜样更感人!”中国铁建二十四局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林贻嵩表示,“看了电视节目,感动之余我在想:石明记事迹的感人之处,体现在他的每一个平凡细节之中。他短暂的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豪言壮语,但他来自于我们这个群体,他生活在我们身边,这是我们企业的骄傲。”

十八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郝趁义和总经理彭仕国在工地现场与职工们一起收看了节目。郝趁义说,《身边的感动》的确让人感动,石明记用忠诚、挚爱、青春和生命讴歌壮丽人生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石明记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时代风范,展示了作为企业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传承了铁道兵的传统和精神。在被感动的同时,我们每一个铁建人都应该努力做到像石明记那样,热爱企业,心系企业,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放到时代的坐标上,放到企业发展的格局中,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中国铁建的兴旺强盛建功立业!

从首都北京的地铁施工现场到青藏高原的西部铁路建设工地;从地处雅砻江流域的四川锦屏水电站到正在紧张建设之中的青岛海底隧道;从国内到海外,连日来,石明记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广播网等十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和人民铁道报、中国建设报、中国交通报等省部级媒体的集中宣传报道,已经在中国铁建全系统、乃至全社会广为流传,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把石明记同志的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已经成为中国铁建广大干部员工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洪流的一种精神力量。“为建设好我们的企业,为使自己的人生更多彩、更有价值而不懈努力”,正在变为中国铁建人用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的具体行动。

工人日报副总编张刃在观看了石明记同志的电视片后这样说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是靠宣传、靠描摹打造的,而是靠自己走过来、做出来实现的。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但他活得很实在,活得有价值,这就是宣传石明记的基本意义。”

篇2:用生命谱写精彩华章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命的精彩在于读书》。

唐朝的大散文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想这里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仅是传授道理,解除疑惑,“传道”更应该是完善人格;而“授业解惑”也不单纯是授业和解除疑惑,它更应该是带有一种文化升值的文化成长。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文化呢?

最关键的途径,我认为是读书。

从书中我们能真正地汲取文化营养,同时老师更是文化的代言人,所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老师是一个文化者,所以拥有文化,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

老师不仅仅是文化的拥有者和智慧者,还是拥有道德人格者,是道德完善者。

那么,完善人格经由什么途径呢?

我想最关键的途径,仍是读书!

孔子曾说他的弟子颜回好学的标准是“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把自己的怒气迁怒到别人的身上;不贰过:不犯同样的 演讲稿范文:用忠诚谱写人生华章

尊敬的领导: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忠诚谱写人生华章》。

清风吹大地,喜庆满神州。在改革奋进、创新发展中,我们迎来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三十周年!

三十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三十年来,广大纪检干部高举旗帜,风雨兼程,用三十年的艰苦奋斗,换来了今天党的纪律检查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是用三十年坚定不渝的忠诚,写就了纪检干部壮美的人生华章!

提到忠诚,也许有人会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谈忠诚?是的,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今年代,新旧思想激荡交错,各种诱惑不断涌现,忠诚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面对种种诱惑,广大纪检干部却恪守为人、为官的准则,始终保持朴素的本质,用行动维护着党的尊严和共产党人的形象,这靠的是什么?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靠的就是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回首三十年,激情而又感慨。这三十年,是广大纪检干部用忠诚不断战胜困难、拼搏奋进的三十年。三十年前,在那个还是黑白颠倒的年代,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被污蔑为“复辟资本主义的黑据点和御用工具”,被从党章中取消。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一声春雷,驱散了笼罩在共和国上空的阴霾。拨乱反正,恢复重建,从此,党的纪律检查事业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之路。重建初期,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广大纪检干部怀揣对事业的忠诚,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勤奋工作,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显着成绩。大家坚信,困难面前,忠诚就是动力,忠诚就是力量,忠诚更是希望!

进入新时期,我们的工作、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不良现象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不断出现,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作为党纪的维护者,广大纪检干部用忠诚与腐败行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多少个夜晚,在共和国宁静的夜空下,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但我们仍有不少的纪检干部依然坚持工作在灯光下,查阅资料、搜集证据,专注而又忙碌,忘却了缠身的疲惫和伤痛,一心想着的是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当月圆中秋,千家万户阖家团圆的时候,我们有的纪检干部却还奔波在千里之外,头顶明月,遥望家乡,思亲之痛萦绕心头。是啊,他们也是普通人啊,也都有着 常人的情感,家中也是父母殷殷、娇儿缠缠呢,但为了党的事业,他们还是离别亲人,忙碌他乡。一位重病在床的老母亲,在病情恶化弥留之际,口中反复念叨着儿子的乳名,她已很久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了。

几个月前,她的儿子被组织派到外地,参与查办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腐败案件,因案情重大、工作保密等原因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老人多想再看看那想了千遍万遍的身影,再抚摸一下那熟悉的脸庞,再听他叫一声妈妈,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对于平常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心愿,此时却成了老人的奢望。案件正处在关键时刻,所有人都在全力以赴工作着,担负重要任务的儿子将悲痛深深埋藏在心底,坚持战斗在工作岗位上,老人带着遗憾走了。几个月后,顺利完成任务的儿子回到家中,跪倒在母亲的遗像前大声痛哭,一声声哭喊着:妈妈,儿子回来看您了!相片中老人的目光还是那么的慈祥,可人却已隔世相离了。

作为儿子,他何尝不想回家多陪陪身患重病的母亲,何尝不想拉着母亲那长满老茧的手说说心里话,替母亲揉揉行动不便的双腿呢?不是我们的同志无情啊,多少次,看到亲人恳求的目光,我们也曾伤心自责,我们欠他们的太多了,也许今生都无以偿还。但我们明白,既然党和人民把这份重任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为党和人民站好岗、守好责!

三十年来,正是有了那么多优秀的纪检干部,有了他们的忠诚,党的纪律检查事业才得以顺利发展,他们的功绩,飘扬的党旗将永远见证!党的事业,需要我们的忠诚,忠诚就意味着奉献付出,意味着无名无利。成就面前,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有党的忠诚卫士、群众的贴心人这个称号,但我们无怨无悔,因为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最高的褒奖和最厚重的信任!

三十年成就辉煌喜人,三十年成就更催人奋进。站在新起点,我们信心百倍,不管前面的征途有多么艰险,不管面临的环境有多么复杂,我们都将豪情满怀,在党的指引下,披荆斩棘,开拓前行,用忠诚继续谱写更加华美壮丽的人生篇章!

篇3:用辩证思维谱写哲思华章

有一次, 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 看见一棵非常漂亮的树, 问东方朔叫什么名字, 东方朔随口答道:“叫善哉!”汉武帝叫随从记下这棵树。过了好几年, 汉武帝又问这棵树叫什么名字, 东方朔又随口答道:“叫瞿所!”武帝颇有些不高兴地说:“你欺蒙我已经很久了, 同一棵树, 为什么前后的名字不一样呢?”

东方朔答道:“马, 大的时候叫马, 小时候叫驹;鸡, 大的时候叫鸡, 小的时候叫雏;牛, 大的时候叫牛, 小的时候叫犊;人, 刚生下不久叫儿, 年纪大了称老人;这棵树以前叫‘善哉’, 现在叫‘瞿所’, 长少生死, 万物成败, 难道是固定不变的吗?”

武帝听后, 心悦诚服地笑了。

同学们听罢故事, 我们在赞叹东方朔的机智之余, 请概括出它隐含的哲学观点。哪位同学想好了, 请说。

生 (众) :这则故事包含的是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观点。

师:非常正确!同学们都知道, 辩证思维是近现代科学的主要理论思维工具, 是解开宇宙之迷的一把金钥匙。近十年来, 高考作文命题在内容上或形式上, 年年有变化, 但无论是材料作文, 还是话题作文, 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始终像一根红线贯穿其间。我们把这种充满思辨色彩 (又称辩证思维) 的寓意性命题作文称为思辨型作文。

辩证思维是思辨型作文审题立意构思作文的最重要的方法。发展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 一分为二的观点, 是辩证思维的一柄利器, 它可以拓开作文思路, 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 使论证逻辑严密, 分析透彻, 滴水不漏, 无懈可击。

请看下面这个作文片断的问题何在:

……再富不能富孩子,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很多父母让孩子大把花钱, 使他们养成了只会奢侈攀比的恶习, 这些孩子将来必然一事无成, 或者成为社会垃圾。“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古往今来, 哪一位伟人不是穷苦家庭出生的呢?

生 (严超) :这段文字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妄下断语, 如“这些孩子将来必然一事无成, 或者成为社会的垃圾”, 说“过头话”太偏激;二是末句说“一头话”太片面。

师:严超同学具备锐眼, 切中肯綮, 非常好!补充一条的是, 还有的同学在写议论文时, “说到头话”太褊狭。

师:同学们, 在我们的教育领域有许多经典语录, 它们的形式虽然短小, 但其包含的内容却往往发人深省, 有的甚至石破天惊, 振聋发聩。现在我就给大家展示三条具备这样特点的语录: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知识改变命运。

在把握了辩证法的观点后, 我们来审视这三条语录, 请同学们在颠覆旧经典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的“经典”———对原句稍加改动使它们变成经得起推敲的真正的经典语录。

生1 (李瑞杰) :一个好校长是一所好学校的重要前提。

生2 (冯杰) :一个好校长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所好学校。

生3 (余皓轩) :少有教不会的学生, 定有不会教的老师。

生4 (刘演庆) :对于好学生而言,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生5 (王小月) :在同等机遇下, 知识改变命运。

生6 (熊燕) :在一定程度上, 知识改变命运。

师:对同学们修改结果归纳总结, 可以得出结论:我们可以采用换个说法, 划个范围, 限个对象, 加个条件等方法使得问题变得客观准确讲求思辨。

师:模仿以下两例, 从后面所列对象中任选一个, 分别写出语言相对的两句话。要求语言优美, 有一定的思想意蕴。

例:直尺:本身正直, 才敢去度量别人 (褒扬) ;总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批评) 。

梅花:每绽放一次, 都表现出风骨和气节 (褒扬) ;过分清高孤傲, 终究不能成为春天百花园中的一员 (批评) 。

石榴竹笋黄牛灯蛾金钱天平流星月亮秤砣铁钉

生1 (张华进) 石榴:以火热的激情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奉献给人们甘甜 (褒扬) ;肚里有点儿东西, 就笑裂了嘴 (批评) 。

生2 (杨雪) 竹笋:敢于“冒尖”, 才能脱颖而出, 一直向上 (褒扬) ;削尖了脑袋往上钻, 心灵终究空虚 (批评) 。

生3 (周全炎) 黄牛:用默默无言成就了坚韧和踏实 (褒扬) ;逆来顺受, 只能被人驾驭 (批评) 。

生4 (苏娟) 灯蛾:不惜赴汤蹈火, 追求内心向往的光明 (褒扬) ;过于执拗才导致自身的毁灭 (批评) 。

生5 (姜建伟) 金钱:金钱是一个化妆师, 可以描绘出青春友谊和荣耀 (褒扬) ;金钱是刽子手, 可泯灭亲情、勤奋和创造力 (批评) 。

生6 (张忠琦) 天平:公正无私的楷模 (褒扬) ;谁多给点儿, 就倾向于谁 (批评) 。

生7 (罗加玲) 流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仍然滑出轻盈的舞步 (褒扬) ;再美的孤线, 划过的也不过是瞬间的华丽 (批评) 。

生8 (郑丽) 月亮:在黑暗中挥洒一片皎洁, 给大地送来光明 (褒扬) ;只能借助太阳的光辉来炫耀自己 (批评) 。

生9 (邓婷) 秤砣:身子虽小, 却能压千斤 (褒扬) ;一生就在称量别人, 却从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批评) 。

生10 (涂强强) 铁钉:把别人的打击化作自己前进的动力 (褒扬) ;从不主动进取, 因而只能被动挨打 (批评) 。

师:就以上同学们的实战演练可以看出, 辩证地地看待事物, 就可以增强文章的思辨色彩, 就可以创造灵光乍现、智慧闪烁、哲理蕴含的格言来。辩证思维常见的推理形式为:A是B, A未必是B。比如, 玩物丧志→玩物未必丧志, 逆境出人才→逆境未必出人才。运用辩证思维还能翻出新意, 提出独特的见解。例如“班门弄斧”, 本来的意思是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是一种不谦虚的表现。但从反面一想, “班门弄斧”也不无好处, 在行家面前“卖弄一番”, 不仅可能得到行家的指点或赏识, 而且是“小人物”虎虎有生气的表现, 许多行家成名之前不正是这样吗?这样从正反两方面分析, 使议论更辩证, 而且富有新意。

运用辩证思维要注意的是:不可“平分秋色”, “各打五十大板”, 不能把正面与反面、得与失、利与弊、内因与外因同等看待, 应该明确指出哪一方面是主要的, 并对主要一面作重点论证, 对另一面只稍带几笔。如此以来, 才能避免模棱两可、片面, 使观点鲜明。

下面请大家就“细节决定成败”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片断, 要求闪烁哲理的光芒。

章凤妮: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 乍一听, 蛮有道理, 可是我们仔细推敲, 细节真的一定就能决定成败吗?我看未必!一个标点符号的错用不可能毁掉一篇词藻优美的文章, 树上的一两片枯叶不能使整棵大树失去光彩, 一粒灰尘的落定也不能使一辆新车失去光泽。古人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等等, 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 都要紧抓大节, 又要注意细节, 但又不必拘泥于细节, 此仍成功的长二法门啊!

李辉:细节决定成败, 诚哉斯言, 美国“挑战者”号因一颗螺丝钉未拧紧而致飞船被毁, 精英殒命, 中国浦东机场败于韩国仁川机场而与物流转运站失之交臂;细节决定成败, 在北宋与契丹的战争中, 尽管宋军人多, 但由于宋军没有注意喝水的细节, 导致契丹武士乘虚而入, 宋军兵败如山倒。一个小小的喝水细节, 窥见的不仅仅是战争的结局, 更是一个国家的胜败。然而, 有时成败并不需要细节决定。五柳先生读书不求甚解, 依然受到世人的敬仰;莫奈不注重细节的描绘, 而一味追求光与色的偶然结合, 开印象派绘画之先河。其实, 人生就像一场特殊的演艺场, 只有现场直播, 没有彩排, 台上必要的细节定会赢得观众的喝彩, 而过多地注意, 往往会失去那闪耀的瞬间。

詹晋怡: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话的确不假, 但真的是细节都能决定成败吗?

鸿门宴上, 刘邦险些被刺, 借上厕所之机匆忙出逃, 才得以保全“革命之躯”。倘若他不过于注重细节, 他能成就霸业, 御宇天下吗?还有法拉第, 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收器具时, 电流表上的指针微微一动, 他抓住这一细节, 追根溯源, 终于探寻出了电磁感应的奥秘, 还有现实生活中, 考试中同样水平的同学, 注重细节的人往往能够取得好成绩……但我们也常听到这样的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还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青年怨恨自己没有好运气, 于是上帝让苹果像砸中牛顿脑袋一样砸中他的脑袋, 结果, 他把苹果吃了, 又让约瑟芬乘着马车去帮助他, 他又因打了败仗而投河自尽了……

由此可见, 细节未必决定成败, 只有注重大节而又善于把握细节, 才能够斩获成功。

孙小欧:细节决定成败, 此言不虚, “一着不慎, 全盘皆输”,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均从反面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在成大事上, 往往有人忽视细节, 从而与成功擦肩而过。当年的鸿门宴上, 项羽正是一时大意, 放走了沛公, 而后痛失天下, 自刎乌江, 本可一统江山, 却因一时疏忽功败垂成。项羽败了, 败在细节。由此可见, 细节的确能决定成败。

可是, 细节一定就决定成败吗?我看未必。不也有人说“成大事不必拘小节”吗?硝烟滚滚中已“伤痕累累”的战斗机依旧在顽强地飞翔战斗, 并没有停下来清洗一下机身, 以便清洁美观地飞翔。尘土飞扬里已“黄沙满身”的越野车依旧在呼啸着前进, 并没有停滞不前, 非得将灰尘清扫干净。它们并不刻意去做好每个细节, 甚至忽略掉, 可依旧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依旧在天空翱翔, 依旧在沙漠驰骋, 不受限制, 无拘无束, 好不自在。因此, 细节未必决定成败。

所以, 我们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细节决定成败。

师:以上我们欣赏了四位同学的佳作, 启发不小吧?苏东坡有诗云:“横看成岭介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以后在写作中, 若能高举辩证思维这把利剑, 灵活运用, 潜心训练, 定能让辩证之花孕育出丰硕的哲理思辨之果!

下节课请同学们以“得失之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篇4:用生命谱写瑶乡社保事业华章

尽管阴霾逐渐散去,人们恢复了往日忙碌的工作节奏,然而,人们受伤的心灵还需时间来抚慰。

2012年12月28日下午,如往常一样,巴马瑶族自治县社会劳动保险事业管理所所长李广成在办公室中认真学习上级下达的文件,并不时在笔记本上抄抄写写。这本该是一个平静的下午,而这样的平静,被已多次要求退回社会保险费未果的江某的到来生生地打破了……

江某来到李广成办公室,再次要求李广成同意为其办理退保手续,李广成依旧像前几次那样耐心地向他解释社会保险政策规定,然而,话未说到一半,江某愤怒地抡起随身带来的木棍,狠狠地砸向办公室内的桌子、电脑、玻璃……李广成见状立即起身制止,恼羞成怒的江某转过身来,用棍子对着李广成一阵猛打,致使李广成头部、背部、手部多处受伤,当场倒地,后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次日上午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43岁。

★ 爱岗敬业的先锋 ★

2004年,李广成调任巴马社保所所长职务。他深知从事这一份事业的责任重大。工作中,他坚持政策指导行动的原则,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践行到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从不畏惧困难,不推诿责任。

谈起李广成,经常与李广成一起下乡的司机黄明杰至今仍难掩伤感。黄明杰说:“我们所长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有一次,所长带我下乡向企业发社会劳动保险追缴通知,两天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县10个乡镇,行程500多公里。没有时间吃饭,就买来包子,就着随身携带的开水在车上充饥。要是别人,一天能够跑两个乡镇就很不错了。”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困难企业较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度非常大,到企业开展工作时遭冷遇、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面对困难,李广成没有退缩。巴马有一家企业历年来拖欠社会保险费达300多万元,为追缴这笔欠款,李广成多次与企业负责人沟通,该负责人也多次表态补缴,但是,每次到企业财务处办理补缴手续时,财务人员总是以领导不在为由不予办理。为了欠款及时补缴到位,李广成连续3个晚上蹲守在企业门口,等候该企业负责人。李广成的执着和韧性感动了企业老总,企业最终补缴了历年拖欠的社会保险费。

社保工作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为此,工作上的事李广成都亲力亲为,每年都到乡政府、学校、卫生院等用人单位,督促相关单位为符合条件的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仅2012年,李广成就深入全县10个乡镇、78家单位,帮助职工解决社会保险参保问题。李广成扎实、认真、执着的工作作风给全所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他担任所长以来,巴马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扎实推进,年年超额完成自治区、市下达的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发放任务。

★ 恪尽职守的模范 ★

社保基金不仅是“高压线”,还是关乎百姓生活的“生命线”。每年经过李广成手上的基金近亿元,但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手中有尺度,心中有规范”,坚持按政策办事,杜绝私自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的行为,并制定出台各项规章制度,阳光透明地办理业务。为杜绝养老金被冒领的情况发生,他还带领所里工作人员定期走访离退休人员,一一核实离退休人员情况,切实维护社保基金安全。

巴马县社保所副所长卢万满说,一次,为了核实离退休人员情况,他和李广成到百色龙川镇慰问一位退休回乡定居的老同志,由于道路不熟,只能一路打听直到傍晚才找到这位老同志的家。看到李广成一行,老同志紧紧握住李广成的手,激动地说:“这么多年了,还没有人到我家来看望过我,你是第一个来看望我的领导……”在交谈中,李广成了解到这位老同志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房子早已裂开了好几条大缝。准备告别时,天色已晚,老同志执意要留李广成一行吃饭,李广成婉言谢绝,并从自己包里掏出300元钱塞进老同志手里。

李广成常常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切实为国家掌好权、用好权,决不能以权谋私,执法犯法,辜负党的教育培养和群众的信任。作为社保所所长,李广成手中也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其家庭生活也很困难,但他没有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谋过一分利益,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 无私奉献的榜样★

2012年,巴马县要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巴马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没有成立相应工作科室,没有指定专门负责人,工作涉及数据多容易出错,困难重重。李广成迎难而上,主动揽下这一责任重大又异常繁杂的活儿,亲自带队下到全县各个乡镇挨家挨户作宣传,逐人登记采集基础信息。为确保数据采集工作加快推进,他主动放弃周末及节假日休息时间,连续多日早出晚归,下村走户,随行的干部都累得吃不消了,李广成也在多日连续奔波和宣传中体力严重透支,不得不到医院打针输液,但他常常都是一拔下针头就直奔农户。他的艰辛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基础数据科学、合理、可靠的采集,为全面启动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巴马县新农保的参保人数达到了83338人,城镇居保的参保人数为430人,养老金的发放率为100%,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均排在全市第四批试点县前列。

李广成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要是每个人都能多一份热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理解,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巴马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仅有16名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任务繁重,常常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量。李广成利用自己深入基层多、接触群众多的优势,主动请缨,承担起了信访维稳工作。对来访职工,他总是真诚接待、认真处理,坚持做到“迎上一声问候,倒上一杯开水,让上一把椅子,送上一张笑脸”。对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他总是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和落实政策,碰到情绪激动的来访者,他总是耐心、热心地做好政策解释工作。78岁的企业军转干部肖大谋告诉记者,在认识李广成之前,由于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他经常和几个有同类困难的人去上访。后来,李所长经常到他们家里慰问,耐心解释政策,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决困难。肖大谋回忆说:“邻居们开玩笑问我怎么不去上访了,我说,有我老弟在,问题可以反映了,困难也能解决了,用不着上访了。”

★ 心系群众的贴心人 ★

在巴马县社保所大院内有一个为当地离退休职工熟知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这是李广成在工作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在所里名下一片空地修建起来的一个老年人娱乐活动场所。工作之余,李广成经常来到活动中心,陪老人们谈心。“平日里,无论大事小事,他从来不嫌我们老人家烦。这里的麻将、桌椅,基本都是他帮我们置办的。” 巴马老年人活动中心负责人韦建清感动地说。

李广成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带领全所党员干部开展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帮扶救助”活动,慰问生活困难的离退休干部职工、困难职工,还利用工作关系,为扶贫联系点筹措资金修建道路、地头水柜、沼气池,解决村“两委”办公用品,为村民送技术、送温暖……

作为一位奋斗在基层一线的社保干部,李广成用他的坚守诠释了无私奉献的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良好风范,也用他的生命谱写了新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绝美华章。

篇5:用生命谱写爱的华章成长日记

我庆幸,我能在安达高中这个积极奋进的校园挥洒汗水;我骄傲,我能在牛城安达这个富饶美丽的地方茁壮成长;我激动,我能在华夏大地这个民族团结的花园播种梦想;我更自豪,能做炎黄子孙在“中国地”上踏下属于我们的足迹。

迎着朝阳,欣然走在通向学校的小路上,怀着对同学的热爱,老师的敬爱,书写对生活的热爱。呦!他不小心把小明的脚踩了一下,在一声尖叫中,他赶忙用抱歉的神情送去一句温暖的“对不起”。从小明坦然的神情,他便得知自己已经得到了小明的回答。同学间的爱在考验、在摩擦间浇铸的更加深厚。哎!“这道题你怎么还不会,我再给你讲一遍。”虽然我硕大的汗滴不停在额前滚落,但是韩老师的心又何尝不是急如火烧。我猛然的一个抬头,两人对视的神情,两缕淡淡的微笑,师生间的关爱与敬爱在一次次交流与探索间筑起‘爱的校园’坚固的围墙。

吸吐着家乡新鲜的空气开始全新的一天,爱便在感恩的心中油然而生,用一双质朴的眼睛凝望家乡的花草树木,用一双勤劳的手播种与收获希望、知识,用一颗真挚的心怀揣梦想,用一生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美好的明天。

凝望着血肉同胞真诚的`笑脸,在朝阳下投射对五十六个民族充满光芒的爱。尊重每一个少数民族兄弟的神圣的朝拜;拥护每一个扶危救困的良好的政策;唤醒每一个误入歧途的身边的姐妹,珍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尊严,这样,我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收获健康的人生。

站在这黄河滋养,文明流过的五千年文明古国,我对祖国深深的爱怎能不让我为之颤抖。感谢每一滴滋养我的清泉,感谢每粒米饮的喂食,感谢祖**亲提供我的每一丝爱戴,给予我的作为中国人的自豪。爱祖国就要用一颗积极地心向着每一次挑战奋起,爱祖国就要用每一滴汗水为祖国效劳,爱祖国就要用生命的全部热血喷洒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篇6:用青春谱写梦想的华章(模版)

又一年“五四”,这一天,属于代表着激情与活力的青年。

这一天,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和青年一代,进行了意味深长的青春对话。习总书记倾听着当代中国蓬勃向上的青春交响,也对青年做出了谆谆教诲,表达了殷切希望。

习近平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青年应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青年要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总书记真诚贴心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社会对青年的期盼,以及代表知识青年的当代大学生肩上的重大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总书记字字句句流露着对青年的关怀和支持。和“中国梦”一样,总书记的话犹如一支强心剂,给青年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成为了回荡在全体青年心中的共同旋律。

上世纪初,爱国学子只能空自发出“奥运三问”,进步青年只能在小说中畅想中国举办万国博览会,革命先行者也只能在建国方略中规划“进藏铁路”。今天的中国,奥运梦、世博梦、青藏铁路梦都已成真,更圆了前人难以想象的飞天梦、潜海梦、航母梦。当中国经济跃升至世界第二,当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深藏于中国人心中的民族复兴之梦,终于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喷薄而出。

在大好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像94年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先进青年一样,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新气象、新力量、新希望。伟大时代给了青年实现梦想的宽广舞台。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青年们释放着追逐梦想的巨大能量。亿万农民工为“城市梦”打拼,推动了城镇化的时代进程;无数创业者为“财富梦”奔走,激发出市场经济的无限活力。无数出彩的人生,撑起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梦想时代。

梦想激荡,激情飞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一篇《少年中国说》激励了多少中国青年去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强音。今天的中国青年,如何唱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对于我,则会在华大,这片成长的金色沃土上默默耕耘着。从一个个秋中湖畔早读的背影,上课专心致志的眼神,以及图书馆里的奋笔直书,田径场上的挥汗如雨做起,去充实自己,磨练自己,在华大母亲般金色的阳光里茁壮成长。勤恳地播种着希望,灌溉着理想,等待我梦想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篇7:用生命谱写精彩华章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对广大青年提出目标要求、指明前进方向,激荡起当代青年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澎湃豪情。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诸多青年人担当奉献的青春印记:中共一大召开时毛泽东28岁,雷锋牺牲时年仅22岁,守岛32年的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时26岁,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北斗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历史和现实证明,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青年是时代前行的先锋。新时代的青年有着鲜明的特点,他们思维活跃、观念新颖、兴趣广泛、充满激情。恰逢人生起步阶段的青年,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充满无限可能。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回望百年来的征程,正是无数青年用担当奉献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滚滚洪流,凝聚起实现强国伟业的磅礴力量。

“青年者,国家之魂。”可以说,青年成就了时代,时代也在呼唤青年更加担当作为。“你退后,让我来”,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的“90后”战士杜富国;屡次在球队身处困境时挺身而出、担当球队“定海神针”的中国女排运动员朱婷;在天嘉宜化工特大爆炸事故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的消防员丁良浩;在抗击疫情斗争中一个个听令而行、向战出发的最美“逆行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奋斗之歌。

篇8:用忠诚谱就生命的华章

这位老教师, 今年58岁, 他的名字叫叶水清。由于在家排行老二, 所以, 家乡人更喜欢叫他叶老二。

还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期, 由于工作关系, “叶水清”这三个字, 就让我特别熟悉。那仅仅是因为他所教的学生, 在“小升初”考试中, 总是名列全乡前一二名, 印象就特别深刻。但我对他的了解, 也仅此而已。

20多年过去了。现在, 终于有机会真正地走近这位20多年来让我熟悉的人物。说他是位人物, 并非说他有多大的官位, 家里有多富裕, 而是因为除了他的教学业绩骄人之外, 他的身上, 其实还有很多让我这个与他一样的乡村教师感到敬佩的地方。

痴情讲坛心无旁骛

这位由参军时的炮手到复员后拿粉笔的代课教师, 对教学, 真是一片痴情。

1976年, 他从部队复员了, 当年的上半年, 由于村里小学缺教师, 这位“文革”期间的初中毕业生, 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最佳人选, 大队干部来到他家, 把他请到了学校。就这样, 这位军人, 就实现了角色的重大转变———由原先的军人变成了大队最高学府的一位“赤脚老师”。

我们要知道, 那个时候的“赤脚老师”, 还真的是名副其实。除了在学校穿着鞋子, 一到放学, 或者生产队里农忙的时候, 就必须脱掉鞋子, 下田劳动。不过, 叶水清的“赤脚老师”的经历不算长, 才一年半。在1977年的暑假, 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考试, 根据考试成绩, 他就正式成了有档案的民办教师了, 算是正式的, 被国家承认了的在编的“正式队员”, 而不再是散兵游勇了。直到1992年, 叶水清转正, 成为正式的国家教师, 他的民师帽子才彻底抛弃了。

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 叶水清就十分珍惜那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觉得自己必须尽职尽责, 才能对得起那份职业。虽然, 那个时候的工资少得可怜, 和农民一样, 拿工分, 年终结算, 也就上百元的经济收入。后来, 虽然成了正式的民师, 上面每月给28元的工资, 那也是连维持全家人的生计都困难的。可以想象, 那个时候, 叶老师家的生活是艰难的。在他大儿子出生后, 按照本地风俗, 一定要为孩子做个满月, 否则, 就会被人笑话。这的确给这位年轻的父亲出了道难题:没钱买猪肉, 怎么去置办像样的酒席?这时, 一位邻居为他出了一个金点子———买一只鹅, 在锅里用水煮熟, 然后用煮鹅的水炒菜, 炒出来的菜与用猪肉炒的菜相差不大。这样, 叶水清就从邻居那里借来了几块钱, 买了一只鹅。就这样, 处于贫困之中的叶水清, 就算是给自己的长子置办了一个满月酒席。

那时, 面对自己穷困的生活, 叶水清并没有对自己的这份职业感到厌弃, 而是一如既往, 对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深深地知道, 由于自己是“老三届”, 在国家处于动乱时期毕业, 文凭虽然是初中, 但水平并没有真正达到初中的要求。教学中, 他经常遇到难题, 经常感到自己力不从心。他越教, 越觉得自己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 新的能量。于是, 他常常在白天忙碌了一天, 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的时候, 晚上, 总要在如豆的油灯下, 拿出自己当年上学时的课本, 或自己正在使用的课本, 从头开始, 孜孜不倦地学习, 认真细致地备课。有时是边备课边学习, 有时则是先学习后备课。一些实在弄不懂的问题, 就留下, 第二天向他人请教, 拜同事为师。儿子上学念初中后, 很多时候, 他就向儿子求教。有的时候, 一个问题, 在脑海里要盘旋好几天, 反复思考, 反复求解, 直到弄懂弄通为止。

这位对教育痴情不改的民办教师, 就是凭着自己的一股子钻劲, 一股子韧劲, 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在不断提升着。

多年来, 叶老师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要知道, 叶老师这些年走得有多艰难, 流了多少汗, 吃了多少苦。

我们更要知道的是, 像他这样在国家动乱年代上的学, 念的书, 虽然拿到了正式的初中毕业文凭, 但他们的实际所学, 与文凭所标识的水平, 是存在巨大差距的。叶老师说, 如果自己再不抓紧, 就对不起自己所拿的几十块钱工资, 更对不起学生和家长们那信任的目光, 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丢掉饭碗。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促使他不论在怎样的艰难困苦之中, 都能够不断进取, 不断提升自我。在那个时代, 叶水清老师在教学上, 之所以能够超出和他一样的“赤脚老师”和民师们一大截, 正是这种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在推动着他, 使他不论处于怎样的逆境之中, 都能够永不停歇, 不断提升。

尽管叶水清的家庭也和其他许许多多的“赤脚老师”和民办教师的家庭一样, 有3个孩子, 还种了责任田。但他心灵的天平却始终向着工作这一边倾斜。他说, 当时自己心里也常常产生矛盾。当看到与自己一样的其他同事, 有的仅仅把工作当作副业, 将家里的责任田看作正业的时候, 他的确动摇过。尤其是当看到自己的妻子拼死拼活地下田干活, 比其他同事的妻子更劳累, 也更清苦时, 他辛酸过。但是, 当他想到自己的责任, 想到自己这份职业的来之不易时, 他心灵的天平又倾向了教学这一边。他说, 他至今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老伴, 打算退休后好好报答她。

经济是基础,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叶水清也深谙这一点。因为他不是神仙, 也是凡人, 他也有家有室, 有妻有子。因此, 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他也利用假期拼命地去争钱。为了不耽误工作, 他就充分利用每年的寒暑假, 上山砍柴。他说, 那时候自己还年轻, 全身有着使不完的力气, 基本上三天就能砍上一拖拉机的柴, 请人拉到城里, 一车也能卖200多块钱。正是靠着自己的力气, 才勉强维持了家计。那种艰苦, 那种操劳, 是今天的年轻教师难以想象的。

一如既往痴心不改

如果说叶水清老师以往对教育的一片痴情, 主要是源于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珍惜, 那么在1992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之后, 他对教育的痴情, 就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了。

1992年, 对于叶水清这位民办教师来说, 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是一个值得大写特写的年份。

一天, 乡教办的领导给他送来了一份表格, 说是填写了表格, 他就可以转正。这突如其来的喜事, 让叶水清心情异常激动。为了这一天, 叶水清等了10多年。他觉得, 从那一天起, 他叶水清就可以和其他老师一起, 拿国家工资, 属于“国家人”了。

对于这些, 叶水清虽然高兴了一阵, 但他并没有因自己成了“国家人”而在业务上止步不前, 而刀枪入库, 马放南山。他反而觉得, 既然国家把自己转为公办教师, 就应该对得起国家, 对得起自己的工资。从此, 他仍然和往常一样, 对教学业务精益求精, 刻苦钻研。

更为人所称道的是, 他还动员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在初中毕业后, 报考了师范学校, 让他们子承父业, 毅然挑起了教育的担子。如今, 两个儿子, 一个在深圳, 一个在县城中学, 都已经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正当叶水清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 不幸却向他走来。他患上了严重的肾结石, 而且是双肾结石。这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痛苦。叶水清的生活和工作陷入了艰难困苦之中。从此, 他病不离身, 身不离苦, 苦不离药。

为了治好自己的病, 在求医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 他就大量服用自己或妻子上山采的草药。每一次, 他自己或妻子上山采草药总是几大捆往家里挑, 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煎好后, 每天服用几大碗, 苦不堪言。

但是, 我们知道, 结石病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 他的两个肾里的结石, 简直可以说是“基本排不尽, 不久又重生。”草药虽然有一定效果, 但终究不能根治。而且, 还有越来越严重之势, 结石已经有26毫米了, 且右肾还有肿瘤。有好几次, 他疼得晕过去了。

一次上课时, 开始虽然隐隐作疼, 他以为完全可以扛过去。没想到却越来越严重, 直到满头大汗, 疼痛难忍。好在他是当地人, 学生也是当地人, 都知道叶老师是带着病来上课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叶老师疼得满头大汗时, 就赶紧让老师坐下来休息, 自己上自习。否则, 后果就难以预料。但是, 当疼痛一过, 他又拿起书本和粉笔, 走上讲台, 仍然上他的课, 仿佛没事一般。

叶水清的老同事都说, 叶水清多年来一般都不请假, 除非是病得不能走路了。这是这位原先的老民办, 现在的“国家人”的一贯做法。原先, 家里穷苦, 他没有为家里的农忙而请过假;现在, 病魔缠身, 他没有因病而请过假。

最近的一次, 实在是坚持不住了, 他才向县教育局请了两个月假, 以便去在深圳工作的大儿子那里治病。在深圳, 他其实只呆了不到一个月就回来了。一回来, 他就马上到学校上课。他一走进学校办公室, 让所有在场的同事都感到意外。还有人以为是不是自己的眼睛有毛病, 看错了。等他们确确实实看清了坐在他们中间的, 是一个活生生的叶水清老师时, 才回过神来。

如今, 他仍然天天坚持吃药, 也天天坚持来校上课。

生命的价值至高无上, 在可能的情况下, 让自己的生命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自己的教育, 这不也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珍惜吗?至少, 叶水清老师在生命与工作之间的可贵选择, 就是生动的注脚。

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张海迪说:“生命只有一次, 让我们充实每一天。珍惜所有的时光, 不管社会有什么变化, 永远抗拒所有的诱惑, 坚定自己的信念, 坚定自己的信仰。”

叶水清, 这样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 就是这两条名言的实践者。

大音稀声大爱无疆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 是每一位教师爱事业, 爱学生的事业。

这位在山区工作了30多年的乡村教师, 他的每一步, 都是与爱联系在一起的。

在他30多年的教育生命历程中, 所教过的学科, 主要是小学数学, 其次是语文, 现在又教学前班。

教数学, 可以说是他的老本行, 他所教的学生, 数学成绩在全乡都是没得说的, 数一数二。所教的语文, 学生成绩也一般都在前5名之内。这一切, 都是他对自己所钟情的事业不断钻研, 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所取得的。

一个爱事业, 对事业情有独钟的教师, 对事业的忠诚, 对事业的热爱是没有边界的。

从去年下学期开始, 叶老师又教起了学前班的孩子。

这让我感到奇怪, 因为一般而言, 学前班的孩子更喜欢的是比较年轻的教师, 一般是不太喜欢与上了年纪的人打交道的。

那么, 学前班的孩子, 对这位爷爷辈的男阿姨, 喜欢吗?

答案是:喜欢。

叶老师说, 他是干一行, 爱一行, 又钻一行。

对于自己刚刚接手时的情形, 他至今历历在目。孩子们对于这位爷爷辈的男阿姨, 似乎不那么欢迎。叶老师就慢慢地与他们相处, 慢慢地让他们接受自己, 喜欢自己。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关爱孩子, 与他们一起玩耍, 一起游戏。不到两天, 孩子们就喜欢上他了。

他更是利用去深圳儿子那里治病的机会, 到儿子所在的学校的学前班听课, 看老师怎样上课。他说, 自己在深圳的几十天, 既是治病的时间, 也是学习的时间, 收获颇多。

说起叶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那真是可以用“无微不至”来形容。在当地, 家长们都把将自己的孩子放在他所教的班级感到放心, 感到可靠。

还有一件事, 也在当地成为美谈。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 在距学校不远的地方, 有一个叫做甑盖寨的地方, 山上有一个尼姑庵。一天, 叶老师路过那里, 偶然看见一女子, 大约30多岁, 有轻微的精神病。他走过去, 关切地问那女子来自那里, 身上是否有证件。但女子半天也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哪里人, 最后, 她从身上掏出了自己的身份证。叶老师一看, 身份证上清清楚楚地写着那女子的姓名及家庭住址。于是, 他立即回家, 让儿子写了一封信。在信上, 他再三嘱咐儿子, 要写清楚对方的姓名与地址, 还要交代清楚自己家里的地址及姓名, 以便那女子的家人联系。信写好后, 按照身份证上的地址寄了过去。半个月后, 那女子的丈夫来了。他按照信上提供的地址, 找到了叶老师家, 还在叶老师家住了一晚, 第二天, 他就带着那男人找到了那女子, 让他们一家团圆了。临别时, 他们夫妻俩还特地向叶老师磕了一个头, 对他的无私关怀表示感谢。

上一篇:爸爸生病了作文下一篇:事业单位工资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