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谱写华章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时代谱写华章范文

共铸安全生产 谱写时代华章

各位领导、尊敬的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很荣幸我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共铸安全生产 谱写时代华章》。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我们脚下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诞生了一代英勇的青年,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和热血去筑就新的长城,保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经过几代人前仆后继的艰苦奋斗,我们终于走进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年代,走进了文明古国改革开放的年代,走进了华夏后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年代!就是在这样的年代,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身上凝聚着先烈的壮志,前辈的智慧,民族的气魄。他们年华似锦,光荣地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是谁这样骄傲地成为历史的宠儿呢?是我们!我们新世纪的安全监督人员!

濉溪镇作为濉溪县城所在地,人口密集,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较多,安全生产监管的任务十分繁重。作为一名安监办的工作人员,在我的岗位上,“安全”这个字眼时时刻刻出现在我的视野中,但是它更扎扎实实的烙印在我的心里。因为忽视安全,忽视生命,无数鲜血的事实告诫我们:安全生产问题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关系到国家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天字号”大事。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能放松对安全生产的治理和监督,安全生产问题要“警钟常鸣”。

同志们,我们应该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隐患”主要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因素,它是滋生恶性事故的肥沃土壤。今天的隐患就是明天的事故,各类事故隐患是引发事故的潜在因素。因此,防患于未然就变的尤为重要。强化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范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人人有责。

在安全生产的考卷中,只有满分,没有及格。一个工程的十项措施我们做了八项,我们不能说安全工作及格了,往往剩下的两项措施就有可能是我们安全工作的隐患,就是发生事故的原因。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的稳定。安全离不开稳定,稳定能促进安全,稳定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就不会有长久的安全生产。只有站在安全的高度,才能体现发展的深度,

实现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家园。

中国,改革的音符编织成时代的乐章,正在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回响;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振兴安全生产监督事业的交响乐,冲击着板结的土地,震撼着每个安监人的心!同志们,历史已经把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推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给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提供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促进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机遇。那么,在华夏之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为了朝霞般辉煌的未来,让我们做高山的攀登者,去饱览险峰的雄姿吧!让我们做浪尖上的弄潮儿,去领略大海的气魄吧!

谢谢大家。

第二篇:​坚持改革创新 谱写时代华章——探寻学校的变革发展之路

坚持改革创新 谱写时代华章

——探寻一中的变革发展之路

10余年前,受当时社会形势的影响,学校规模扩大的同时,出现了生源外流、师资流失、管理混乱、教学质量滑坡等情况。在此困境下,2007年,张玉坤同志临危受命,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带领一中人负重奋起,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积极探寻突围变革之路,从而实现了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从低谷跨入全市先进行列,教学质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坚持以干部人事改革为先导,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领导干部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针对干部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整体年龄偏大,“新鲜血液”供给不足,精通教学业务的人员不多,不能发挥领头雁作用的现状。该校把干部人事改革作为首要议题。为使改革活而不乱,他们深思熟虑,排除阻力,不徇私情,坚持以“用好的作风把作风好的人推上前台”为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和民主程序,分别对副校长、中层干部实行了两轮竞聘上岗,数十名年富力强、业绩突出、作风优良、群众认可的一线教师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目前,**一中干部梯队建设已经形成,选拔机制日臻完善,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该校多次被评为全县干部作风建设先进单位。

坚持以教学改革为中心,着力提升育人质量。近年来,**一中为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突出特色办学,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2016年,该校启动了“多元办学创新思路及优才”培养计划,制定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与名校对接,学习和探索名校特色办学经验。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合作,加盟了全国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盟。与山东大学数学院、物理学院合作,建立起了新的奥赛培训合作机制。成立了“优才办公室”,遴选出各学科专、兼职拔尖创新人才辅导员,加强对优秀学生的专职培训。在突出尖子生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规划设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收到明显成效。2019年高考,该校无论重点还是普通指标均取得较大突破,再次为全县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坚持以管理体制改革为关键,着力打造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借鉴名校管理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打破原有的以年级处单一横向管理为主的模式,实行分管校长、年级处、职能处室综合管理、纵横结合的网格式管理模式,达到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整体推进的效果。同时,强化以制管人,以制管事,建立了涵盖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安全保障等各层面的管理制度120项,把学校工作全部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坚持以分配机制改革为重点,着力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动力。本着“一切向前勤倾斜,为教学一线服务,上课多少不一样,上课好孬不一样,班级管理好坏不一样”的原则,打破原有的分配体制,实行既重过程,又看结果的综合考评办法,实现了利益分配的最优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以后勤社会化改革为抓手,着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通过公开竞标,引进竞争机制,盘活了食堂、印刷厂、学生宿舍、卫生室的承包经营,解决了后勤工作资金投入多、管理难度大、运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难题;通过拍卖经营权、吸收社会资金建立了综合服务区,解决了学生生活问题。对涉及敏感的工程项目、大件购置等,全部实行对外公开招标,对不能招标的项目,均由审计部门审核把关,一切工作都在阳光下操作。2010年,学校被评为全市后勤管理先进单位。2018年,学校餐厅成为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现场会观摩点。

有革新才有发展,**一中的改革为其积聚了腾飞的力量。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校、省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市文明单位、全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全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科技大学优秀生源基地,……,这些殊荣纷至踏来,见证了该校改革的卓越成效。

第三篇:用平凡谱写绿色华章

——记淳安县汾口林场职工 张小溪

翻开张小溪同志的简历,他虽然没有惊天的业绩,没有壮烈的事迹,可是一提起他,在汾口林业这条战线上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没人不晓。张小溪同志用二十余年的工作经历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执著”。

张小溪,1960年2月出生在汾口镇仙居村。1979年 6 月20日,20岁的张小溪就走上工作岗位——淳安县百亩畈农科所。因工作需要,1990年1月 组织上把他调到淳安县汾口林场工作。从此,他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林业生产一线,成为林场的一名职工。光阴似箭,他在林业战线上一干就是二十余年。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是张小溪的座右铭,工作中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二十几年如一日,巡山护林,防火防盗,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走村入户向村民做宣传,对领导布置的任何工作他都毫无怨言,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

一、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

作为林业战线的一名士兵,张小溪深深懂得“林业”两个字的含义和份量,那就是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苦干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1993年下半年,场领导把他调到新接管过来的红卫林区当林区护林队长。当时,护林的工作难度相当大,因为百亩畈横沿乡人民政府有个砖瓦厂,该厂靠我场山林很近,他们经常到我场国有林地上挖土做砖。为了制止他们的这一做法,他自个儿掏腰包买礼物多次到砖厂找厂长和员工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苦口婆心,直到他们理解才罢休。万事开头难,红卫林区正是因为有了张小溪的那股韧劲,从此,该区的各项难题引刃而解,各项工作也慢慢地渐渐走上了正规。

2000年6月,场领导安排他到霞源山林区负责护林工作,并任命他为护林队长。上任后,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不管天晴还是刮风下雨都上山巡视,每天一个人吃住在林区。当年9月底,有一次,他一人外出巡山护林回来时,到护林房后面二楼的小桥上,由于当时那桥没有护栏,而且很窄——只有90公分(很不安全),进房间时不慎从二楼小桥上摔了下来,摔倒了一楼的水泥沟里,当场就昏迷不醒。幸亏后来霞源山有一村民撑船运木头到码头时才发现了他横躺在水泥沟里,于是,村民立马打120把他送到了县二院诊治,经医生诊断,他得了严重的脑溢血。为此,在医院他一趟就是三个余月,前后用去医疗费用共计5万余元。事后,他没有向场领导提任何费用赔偿问题,包括他家人对他3个多月来的护理费用(当时还没有实行医保制度)。

二、求真务实,各项工作走在前列。

1993年,场部决定在霞源山林区采种园(松木)1000亩,由张小溪负责施工,该项目前后历经两月余,两个多月来,他天天吃住在山上,与工人们同吃同住,但从没喊一声苦,叫一声累。

一直来,“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林业产业”是我场的工作重心。为了搞好造林工作,每年春季造林和秋季打床时期,张小溪同志都坚持工作在一线,技术指导在一线,严把工程规划设计及苗木供应关,做到规划不合格的不挖坑,挖坑不合理的不调苗,苗木不合格的不栽植,栽植不合理的不验收。2009年团源林区新造杉木林50亩;2010年连岭林区新造杉柏混交林280亩;2012年红卫林区新造杉木林161亩;2013年团源林区新造杉木林50亩;2014年新塘田林区珍贵树种造林100亩(华东黄杉、天目木姜子),此项目有效提高了林场树种的珍贵化、多样化及森林资源的增长率。张小溪同志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

森林病虫害防治也是张小溪同志长期从事的工作。他常年与病虫害和有毒农药打交道,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林间地头度过。寒来暑往,年复一年,使她落下了职业病,每到春夏季节,双眼发炎红肿,痛痒难忍,视力急剧下降。尽管如此,2008年我们林场的霞源林区松木发生了大面积的松毛虫疫情,疫情严重,面对疫情他并没有退缩,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张小溪同志组织人员进山用农药喷洒进行防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这山防治好了,接着是那座山,由于长时间地接触农药,张小溪同志身上引发了严重的皮肤中毒。(此次中毒病情因为县二院医术和医疗设备有限,后来是转院至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才治好的。)在张小溪等一批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战胜了这场松毛虫疫情。事后,有人问张小溪同志:“小溪同志,都快接近退休年龄的人了,你还这样干,你图个啥呀?”可小溪却总是笑着说:“我不图啥,谁叫我是林业人呢?谁叫我是共产党员呢?共产党员就应该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嘛!”

搞好森林防火,一定要在“防”字上下工夫,我们要树立全年防火的工作理念,坚持非防火期防火巡查。几年来,张小溪同志牢固树立这一思想。2012年7月13日,张小溪同志在团源林区垃圾填埋场(该垃圾填埋场就在山脚下)巡查时发现有一男约四十岁左右的精神病患者一边在玩弄垃圾,一边在用打火机点燃垃圾,当时正值天气干旱,而且风又大,不上去阻挠的话火势一旦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他冒着被精神病患者打的危险上去灭火。果然不出所料,那位精神病患者看到有人要灭他点的火立马赶过来用石头砸他,幸亏当时这一幕被路过的几位村民发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解除了一场由精神病患者引发的火灾隐患。

三、注重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张小溪同志参加工作时只有小学学历,但是,现实工作中哪项工作能离得开知识呢?工作后他便渐感力不从心,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他的边工作便学习的生活。几年来,他一直坚持向书本学习,天天看书看报,不懂就问,虚心向同事请教,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同时,他还不断参加学历进修,一有机会便参加林业局及林场组织的各项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他现已取得大专学历,2013年他还拿到了“林业工程师”职称。

汾口的山一天比一天绿了,汾口的水一天比一天甜了,春季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是对张小溪同志最大的奖赏,这也是他回报给家乡人民的厚礼。

第四篇:用生命谱写精彩华章

身边的感动——用生命谱写精彩华章

近日,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之后的《身边的感动》栏目中,播出了反映扎根基层、献身企业的好干部,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三公司副总经理石明记同志先进事迹的新闻专题----《我的爸爸--石明记》。节目在感动中国铁建员工的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

《身边的感动》节目通过石明记儿子独特的视角和稚嫩的语言,通过石明记生前战友、同事真实的讲诉,把石明记在平凡工作和生活中的普通而撼人心魄的点点滴滴,平实而感人的展现在人们面前,给无论是熟悉还是不熟悉石明记的人们在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人们在思考、在感动、在流泪,不知不觉的被带入石明记同志的精神世界之中,从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共鸣。

石明记同志生前所在的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兰渝铁路项目部全体员工观看了《身边的感动》节目之后,反响更加强烈。“石经理虽然走了,但他留给了我们一大笔精神财富”, 新任十八局集团三公司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项目经理胡恒千说,“石经理的所作所为一直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大家都始终觉得他仍然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一直在用石经理的事迹教育大家,扎根基层,吃苦奉献,在各自的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他说,西秦岭隧道工程在铁道部安全质量监督总站最近的检查中成为兰渝全线第一个受表扬的施工单位。

“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正是那些平凡的点点滴滴,铺垫了他近乎完美的短暂人生路。朴实无华的事迹,构筑了他足够让所有人感动的那份责任心”,十八局集团三公司宣传部部长刘凤翥说,“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也许有人会说,做好本职工作是应该的,但我们细细想来,怎样才算尽职尽责,怎样才算做好本职工作,是否每一项工作都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值得反思。我想,是否应这样来评判:你的岗位,你的职责,做到了非你莫属,离开你能转,但有你会更出色! 那么,今后的日子里,能够做到像石明记那样,依人之常情做人做事,而且尽可能做得完美,我们才能够对得起肩上的这份责任。”

“一个把毕生心血都倾注于一项事业并对此至死不渝的人,他的内心该有怎样深厚的一种感情和信仰?”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三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潘永学说,“看完《身边的感动》,并再一次全文阅读了《中国铁道建筑报》的长篇通讯,石明记同志的事迹就像一股暖流打湿了心房,我似乎听到了一首灵魂的歌。他作为一个公司的副总经理并担任了6年得项目经理,经手管理的项目投资累计达30多亿元,而他的老家却是只有3间没有院落的破旧土坯房,窗户连玻璃都没有,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遥控失灵的老式彩电……。按照时下一些人的眼光,石明记有着很多„发财‟的条件和机会,他完全可以让老家成为另一番景象,让家人过上富裕的日子。但是,他始终坚守一个共产党人的“道”,始终把手中的权利看做是为企业、为集体、为职工谋利益的工具,而不是用来为个人谋私利。”

“清贫,不是共产党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对于一个手中握有权利的共产党人来说,清贫却是一块照得见心底的试金石”。 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政研会秘书长刘德联表示:“石明记这位我们身边让人敬仰的战友,用13年虽九死而不悔的赤心锻铸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党、对企业的最高贵的品质——„忠诚‟!”

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某项目部的80后技术干部刘保强认为:“不管什么时候,理想信念对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特别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技术干部,更是要以石明记同志为榜样,扎根一线,为企业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

“这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实在太感人了!”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党委宣传部何毓轩部长感慨的说:“石明记同志的事迹很平凡,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细细品味,催人泪下。”他说,“我们兰渝铁路兰州枢纽项目不少老职工(老铁道兵)看完电视后,又在电脑上看了一遍又一遍,每看一遍都会两眼含泪。因为他们和石明记的工作生活环境是一样的,大半辈子都在艰苦的施工一线,很少能与家人团圆,看了《身边的感动》,从心灵上感觉到一次强烈的震撼!”正在沪昆高铁坚守岗位的二十局职工辛启才说,“身为中国铁建员工,我们也许愧对父母,也许亏欠家人,但是我们绝对没有后悔过自己的抉择!我们将以榜样为标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做一名石明记同志一样的当代工人典范。”

“身边的榜样更感人!”中国铁建二十四局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林贻嵩表示,“看了电视节目,感动之余我在想:石明记事迹的感人之处,体现在他的每一个平凡细节之中。他短暂的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豪言壮语,但他来自于我们这个群体,他生活在我们身边,这是我们企业的骄傲。”

十八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郝趁义和总经理彭仕国在工地现场与职工们一起收看了节目。郝趁义说,《身边的感动》的确让人感动,石明记用忠诚、挚爱、青春和生命讴歌壮丽人生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石明记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时代风范,展示了作为企业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传承了铁道兵的传统和精神。在被感动的同时,我们每一个铁建人都应该努力做到像石明记那样,热爱企业,心系企业,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放到时代的坐标上,放到企业发展的格局中,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中国铁建的兴旺强盛建功立业!

从首都北京的地铁施工现场到青藏高原的西部铁路建设工地;从地处雅砻江流域的四川锦屏水电站到正在紧张建设之中的青岛海底隧道;从国内到海外,连日来,石明记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广播网等十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和人民铁道报、中国建设报、中国交通报等省部级媒体的集中宣传报道,已经在中国铁建全系统、乃至全社会广为流传,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把石明记同志的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已经成为中国铁建广大干部员工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洪流的一种精神力量。“为建设好我们的企业,为使自己的人生更多彩、更有价值而不懈努力”,正在变为中国铁建人用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的具体行动。

工人日报副总编张刃在观看了石明记同志的电视片后这样说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是靠宣传、靠描摹打造的,而是靠自己走过来、做出来实现的。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但他活得很实在,活得有价值,这就是宣传石明记的基本意义。”

第五篇:中国特色谱写盛世华章

思政部 张东亮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已胜利闭幕,当我们重温盛会的时候,更加明确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

外国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有着共同的疑问:中国的崛起为何如此迅速?中国道路究竟是什么道路„„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其实,这些疑问更多表现为两个字——惊讶。他们惊讶中国的迅速腾飞,惊讶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可以回答他们,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空洞的理论,也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它是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是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回眸改革开放30多年,从最初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位一体,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十八大中提到的五位一体,正是这些理念导引的成功实践,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完备的物质基础、体制框架、思想体系,改写了世界舞台上现代化模式的既定格局。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特别是近十年来,对于人类历史来说,不过一瞬;但对一个奋力追赶现代化浪潮的民族而言,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10年前,中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10年后的今天,中国 GDP跃居世界第二,即将接近50万亿;10年前,中国才完成与美国欧洲的艰难谈判加入世贸组织,10年后的今天,中国贸易额和GDP仅次于美国;10年前,下岗、失业带来种种转型阵痛,10年后的今天,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逐渐覆盖亿万人民。

这10年,建三峡大坝、修青藏铁路、办奥运盛会、游浩瀚太空,梦想变为现实;这10年,迎战非典、抗震救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愈挫愈勇;这10年,取消农业税、免除学杂费、建立社保体系,民生极大改善——这是国家强盛的10年,是经济飞翔的10年,是温暖人心的10年,更是脱颖而出的10年。

10年转型,形成中国理念;10年改革,写下中国探索;10年挑战,塑造中国精神;10年崛起,做出中国贡献;10年奋进,铸就中国品格„„在现代化事业波澜壮阔的伟大进军中,在改革发展振奋人心的辉煌成就中,中国故事不断展开新的内容,中国道路不断书写新的辉煌。

我们记住了非典疫情的来势汹汹,记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波诡云谲,记住了汶川、玉树、舟曲的悲泣与悲壮,记住了新疆西藏数次上演的分裂闹剧。但同样值得铭记的,还有另一个惊心动魄的战场,观念的变革、理念的更新,如静水深流,推动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行进,奏响高亢激昂的时代乐章。

“九万里风鹏正举”。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必将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上一篇:宋词里的爱情范文下一篇:顺德英语沙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