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沙盘游戏高级

2024-05-06

心理沙盘游戏高级(共10篇)

篇1:心理沙盘游戏高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PAT项目专业能力测试

沙盘游戏咨询师(高级)课程测试试卷

考 生 注 意 事 项

1.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分数:_________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考试所在地、培训单位填写清楚。

考试地点:培训单位:

考生姓名:考生性别:考生年龄:考试日期: 证件类型:证件号码:

一、填空题(30分,每空3分)

1、假如把自我、本我与超过的关系比作赛马,那么是自我、是本我,是超我。

2、对于心理咨询工作来说,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源于与的不协调、不统一。

3、作为荣格学派的创始人,荣格的理论为沙盘游戏疗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日本的心理学家将沙盘游戏疗法带到日本,创立了疗法。

5、沙盘游戏疗法实施的必要设施包括、和。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佛洛伊德对沙盘游戏疗法起了影响作用的著作是。

A 《梦的解析》

B 《性学三论》

C 《治愈心灵的花园》

D 《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

2、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

A 象征意义

B 原型

C 玩具

3、沙盘游戏疗法是卡尔夫根据劳恩菲尔德的创立的。A 自由联想

B 催眠疗法

C 世界技法

D积极想象

4、面对来访者,治疗师充分相信来访者的。

A 自我治愈力

B 自我有限性

C 限定性

D 自由与受保护的

5、在箱庭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要为来访者营造的空间。

A 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

B 限定性的空间

C 积极想象的空间

6、荣格认为,原型中的阿尼姆斯代表着。

A 男性心理中的女性特质

B 女性心理中的男性特质

C 智慧老人

7、沙盘游戏疗法源自世界技法,最早用于的治疗。A 心理障碍儿童

B 心理障碍成人

C 留守老人

第1页 <共2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PAT项目专业能力测试

8、团体箱庭疗法不适用于。

A 自闭症儿童

B 具有同样心理问题的成人 C 儿童社交恐惧症患者

9、在团体箱庭的游戏过程中,假如有成员退出,我们应当遵循原则。A 积极挽留

B 强制留下

C去者不追

10、在沙盘游戏中使用的沙箱底色为。A 绿色

B 红色

C 白色

D蓝色

三、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

1、团体箱庭的操作过程?

2、沙盘游戏治疗(箱庭疗法)的作用?

3、箱庭疗法的设施要求?

4、什么是箱庭疗法?

第2页 <共2页>

篇2:心理沙盘游戏高级

一.团体沙盘游戏在培训中的应用及意义:

沙盘游戏已经在世界各地被广泛运用,心理治疗师可用沙盘作为心理分析、心理治疗以及心理疾病诊断的手段,对于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如自闭症等有明显的治愈效果,在此意义上不失为心理疗法。而团体沙盘,笔者更倾向称之为沙盘游戏或团辅活动,对于人际关系的改善(如朋友关系、同事关系、情侣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等),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通过团体沙盘,参与者按照规则无意识地在沙盘上摆设沙具,用一种非言语的方式与大家进行一种真实的沟通。经由心理咨询师陪伴,带领大家与沙盘进行非言语的交流,在互动过程中,每个人都可感受到与人接近时的那种内心能量互动,当中还可能出现非言语战争,你攻我守的情境,这些情境会将个人问题呈现出来,激发对自我的反省与提升,同时促进团队精神的升华,提升团队凝聚力,加强成员间的精神交流,改善团队气氛。

以笔者指导供电企业班组长培训时做沙盘游戏为例,虽然成员都不甚熟悉,之前都没有做过沙盘游戏,但是当他们组合在一起完成一个团体沙盘作品时,可以深刻感受到团体心理场的作用,感受到他们之间潜在冲突背后非言语沟通的独特魅力,以及个体和团体的变化,在其中很好地诠释了张日异所指沙盘游戏的五点意义。

1.促进现实人际关系的改善

沙盘游戏中,有时候在有限的条件和有限的空间里很难寻找到满意的东西,或者很难把选择好的物件放在满意的位置,现实也如此,如何与人、与环境、与团队很好地沟通协调呢?例如制作沙盘作品过程中有人找不到合意的东西,于是放弃寻找,而是挖了一个坑,在交流中他认为现实满足不了愿望时,自己大胆开辟出路,没想到得到大家一致认同。在沙盘作品制作中,大家通过观察、讨论、沟通,可以学会如何面对自己、开放自己,如何主动融人团队;如果将团体沙盘活动中获得的人际互动的成功经验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就可能促使其反思,促进现实人际关系的改善。

2.提供“和他人一样的”体验

人的想法并非独一无二,事实上很多人拥有类似的想法和体验,所以当团体沙盘游戏中,某人发现团体中另外一位成员选择了自己也想选择的玩具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心理时,自然会感到欣慰,会因为对方与自己的这种默契而感到被理解,从而达到自我接纳。这就是沙盘游戏中提供“和他人一样的”体验,正所谓现实中我们将快乐说给别人听时,快乐就增加了一倍;将悲伤说给别人听时,悲伤就减少了一半。

3.共享多种心理资源和观点

沙盘游戏中,团体成员无论是进行信息交流、问题解决、价值观探索还是共同情感的发现,同一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彼此共感和启发,提供丰富多样的心理资源和观点。沙盘游戏最有价值的一个方面,就是每个成员在其中都能提供各自的观点和表现,在沙盘制作结束后的讨论交流中,每个成员都能得到更多的心理支持、理解和经验。

4.创造心灵的归宿

有时候我们做出的行为,即使是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或许也并不是别人需要的,如何在团队中相互理解、配合、达成默契?示例作品中,有学员在第二轮放了一只老虎,有人就不理解,第三轮中将虎移至树林边,第四轮中那位学员又把虎移回去了,后面有人围上栅栏圈住了虎,终于得到众人首肯,平息了冲突。当最终作品呈现,每个成员实现相互间的充分认同,产生强烈的团队归属感,这种感觉会给人力量和信心,并将它延伸到现实生活。

5.增加成员的责任感

团体沙盘游戏是有规则和限制的,例如按约定好的顺序摆放玩具,每人每一轮只许放一个玩具或进行一个动作,制作过程中不得进行言语交流等等,正如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限定,团体中对于规则的遵守无疑增加了成员对自己、对团体和对规则的责任感,每个人都不想因为自己的动作而破坏沙盘作品的和谐,在团体心理场的推动下不断修正自己。心理咨询师引导大家沟通交流后,成员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更加融人到社会生活中,实现个体和团体的成长。

二.团体沙盘游戏中非言语沟通的独特魅力

人类语言只是一种有限的交流工具,它并不能充分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团体沙盘游戏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搭建一座桥梁,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沙盘游戏有别于一般游戏之处,恰恰在于其非语言性的特点,揭示了沟通来自心理的深层影响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沟通中包括意识和潜意识层面,而且意识只占1%,潜意识占99%。有效的沟通是在潜意识层面的,有感情的、真诚的沟通。非言语沟通在人们日常交往中有时可以起到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一个人的手势、动作、表情、眼神、笑声等等都可以表达某种涵义。非言语沟通不仅是利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补充,而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态度和兴趣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感应。

沙盘游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中,对应沙盘游戏的五大作用应注重以下几点做法,这也正是非言语沟通的独特魅力所在。

1.面对自己,开放自己

团队中成员各有差异,只有达成共识才是有效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人们一方面想满足个人需求,另一方面又要顾虑与别人的冲突,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而人员的复杂关系令沟通更加复杂化。借助沙盘和沙具,团队成员开放自己,与自我对话,这也是团队沟通的首要条件,让他人懂得自己的本意,自己明自他人的意思。只有以开放主动的心态去沟通,才能赢得相互的理解,创造团队的共识。

2.倾听他人,关注他人

个体要想在团队中取得成功,学会倾听是沟通的基本要求。沙盘作品最后的完美呈现,往往与其中成员的“关注他人”、“大局意识”密切相关,而这种人在沟通中也更能获得团队其他人的认可。一对一的沟通中,可能一半时间用于倾听,团队沟通中倾听他人的对象更多、时间更长,非言语的体态、动作、表情等起到维持和调节沟通的作用。在无声的沙盘世界构建中,团队成员从最初各自摆弄自己的玩具,到察言观色配合他人动作,最终共同配合完成和谐作品。有心理学家提出一个公式:情感表达=7%的言词+38%的声音+55%的表情动作。抛开沙具的象征意义,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学会察言观色,善于察觉别人的非言语信息并作出有效反应。倾听他人、关注他人意味着一个人对于沟通对象的尊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3.共情理解,尊重接纳

良好的沟通必定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这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沟通有个黄金定律: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沟通不在于说什么,而是在于怎么说,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态度说,只有共情理解才能心心相通。

真正意义上的尊重,是建立在承认你和我原本就不完全相同的前提下,是建立在承认你和我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的基础上,更是建立在我们不可以操控对方的基础上川。理解别人不容易,被别人理解也不容易,团体沙盘活动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彼此尊重、互相接纳的空间,也是人际沟通和谐的重要因素。

4.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我们在进行沟通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充分表达自我,而忽视了解对方的真意,因而产生矛盾和纠纷。沙盘游戏中的成员会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方式,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与人际关系的协调。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有他的立场,都有他考虑问题的角度,所以我们只有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自己建议的合理性,才能够获得别人的支持。只有在充分了解对方真意的前提下,才能够充分地表达自我。在沟通中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表达支持、理解、肯定的态度,对于达成一致,实现沟通的预期目的,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5.个人责任,团队意识

在团队的执行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问题需要沟通,需要交流,只有不断沟通,才能提高效率,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由于沙盘游戏采用的是一种非言语的方式,他们之间的交流不是直接的言语,而是用玩具和动作象征性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既避免了言语交流过程中自身形象遭受损害的威胁,也有助于相互沟通的深刻化。沟通中个人责任更加突出,团队意识更加明晰,团体沙盘活动的治愈意义就在于此。

6.结束语

团体沙盘游戏用玩具来表达无意识,在游戏中互动与融合,为团体成员创造一个轻松、包容和接纳的空间,搭建潜意识心理层面沟通理解的桥梁。通过制作一个共同的沙盘作品,加深成员间的理解,让他们体验到合作、协调以及自己对组织的责任和义务,感受到非言语沟通的独特魅力,从而促进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更好的沟通与合作。沙盘世界是沉默无语的世界,但是它带给每一位团体成员相互间安全、尊重、信赖、接纳的感受和语言背后的深层思考。

汇杰教育专注2-12儿童感统、心理、智力开发

篇3:心理沙盘游戏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心理沙盘游戏的含义

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沙盘游戏创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瑞士分析心理学家朵拉·卡尔夫发明。在该游戏中,心理求助者在盛有沙子的沙箱中利用小玩具制作一个场景,整个制作过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从而通过沙盘制作展示自己内在心理冲突。沙盘制作的过程就是求助者心理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心理求助者深入了解了自我、激发自我康复的能量,从而有效地化解了内心的困惑、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沙盘游戏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卡尔夫最早创立心理沙盘游戏之初,其只有一种形式,即个体沙盘游戏。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迪·多美尼克发明了团体沙盘游戏。在心理沙盘游戏引入我国之后,个体沙盘游戏及团体沙盘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个体沙盘游戏。

个体沙盘游戏一般用于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专家的心理治疗工作中。鉴于此,个体沙盘游戏在具体操作上就必须遵循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咨询的一般规律,在游戏开始前通过两次左右的咨询以便了解求助者信息,之后向其介绍沙盘游戏的规则,双方协商一致后开始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一般而言,个体沙盘游戏分为五阶段,包括求助者在沙箱中制作沙盘、体验及调整沙盘,治疗师就沙盘情况与求助者沟通并对其进行适当干预,对求助者制作的沙盘拍照存档,拆除沙盘并恢复原貌。整个操作方法较为简单,但有两个关键点,其一是求助者在沙盘制作过程中内心意识的交流,其二是心理咨询师必须给求助者创造安全、自由和受保护的空间,从而有效促进求助者深化体验、化解困惑、解决心理问题。

2.团体沙盘游戏。

相比于个体沙盘游戏的心理治疗作用,团体沙盘游戏往往用于团队(一般为四至八人)建设,在促进队员相互理解、提升团队凝聚力方面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团体沙盘游戏的操作方法就要结合常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一般来说,团体沙盘游戏有四个阶段,包括团体合力制作沙盘、讨论制作沙盘的想法、为制作的沙盘命名、拆除沙盘并恢复原貌。在整个沙盘游戏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不必进行干预,只需做到中立即可,从而使团体依靠自身力量向前推进。

三、心理沙盘游戏在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心理沙盘游戏基于其富于趣味性、间接性、非言语性的优点,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的学生人群具有重要的疗愈作用,同时在心理健康教学实践中也应用得非常广泛。

1.针对学生焦虑、抑郁等问题心理沙盘游戏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当前,学习及考试所导致的焦虑、抑郁问题是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课题。作为一种集情绪表达、心理动力及认知重构于一体的健康教育方法,心理沙盘游戏通过沙盘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宣泄负面情绪、深入了解内心的自我、深化内心体验,从而让学生放松,增强其自信心,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将心理沙盘游戏引入心理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彼此了解与沟通。

传统意义的沙盘游戏往往用于心理求助者的心理咨询或者治疗,虽偶有团体沙盘游戏,但往往人数都在四至八人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心理沙盘游戏引入心理课堂教学中,使人数达五十人的班级里的全部学生都参与进来,效果显著。具体做法为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沙具进行沙盘制作,然后每个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选择该沙具的理由以及沙盘制作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在具体实践中,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充足,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经验以及观察合理安排部分学生进行介绍。此外,在此种大团体活动过程中,心理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主题课程,例如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为教学目的的“我们班集体”团体沙盘游戏,或者让多名学生根据同一题目在多个沙箱中进行沙盘制作,然后心理教师与学生一同比较各个沙盘的异同,从而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当前,沙盘游戏已经不仅是一种心理辅导设备,更是一种心理课堂教学新方法,其在缓解学生焦虑、抑郁等问题,促进学生彼此了解与沟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当前,心理沙盘游戏在国内外影响广泛,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首先阐述了心理沙盘游戏的含义,其次说明了心理沙盘游戏的具体操作方法,最后对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探讨,从而为心理沙盘游戏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篇4:借助沙盘游戏实施心理辅导

一、 引导孩子亮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师:A002同学,现在没有旁人,只有你最可信赖、永远为你保密、永远不会嘲笑你、永远支持你、一心一意想做你的知心朋友的我,希望你能无所顾忌地亮出你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A002同学点点头,认真地在沙盘中摆出了他的世界。

二、 引导孩子讲述沙盘世界

师:你摆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世界,一定有很多故事,能讲给我听吗?

A002点点头,指着沙盘开始讲:

有四个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次战争。蜘蛛捡到了蚂蚁的一粒米,想还给蚂蚁,蚂蚁却认为是蜘蛛偷了她的米粒。蜘蛛看到了蝙蝠的食物——一只猫,好心地对蝙蝠说:“我看到了你的食物,你去捉吧。”蝙蝠按照蜘蛛说的去寻找它的食物,找了好久没有找到,就睡着了。原来猫看到蝙蝠后躲在了草垛里。猫看到蝙蝠睡着了,就乘机窜到蝙蝠的身边,把蝙蝠狠狠地咬了一口。蚂蚁在很久以前,挖洞建家的时候不小心破坏了小青虾的家,想去给小青虾道歉,小青虾却认为蚂蚁又去挑事儿,狠狠夹了蚂蚁一钳子。小青虾正在吃一只蚊子,蜘蛛也想吃,一下子就扑到小青虾的身上,把小青虾的蚊子抢了过来。有一天,四个伙伴遇到了一起,他们打了起来,最后他们都受伤了。

听完A002讲完沙盘左侧的故事后,我又继续引导A002讲述了沙盘其他各区域的故事,我发现每个故事都是因为主人公不小心做错了事或者主人公之间因误会而引起了矛盾。而在沙盘的中央,有四个伙伴坐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吃喝玩乐,于是我猜想这个孩子的 人际交往障碍也许是由很多误会造成的。

三、 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

我静静地听完孩子的讲述后,轻轻地说:“你认为这几个伙伴这样做有意义吗 ?”

A002:没有。

师:你认为他们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战争?

A002:蜘蛛捡到蚂蚁的米粒,遇到蚂蚁后先要说:“我捡到了你的米粒,还给你。”蜘蛛告诉蝙蝠有它的食物的同时要告诉它食物是一只猫,捉的时候要小心。蚂蚁想和小青虾和好,见面后首先就应该真诚地说:“青虾,青虾,我是来和你和好的,你千万别生气。”

四、 引导孩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我发现孩子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没有再做进一步的指导,而是引导孩子将沙盘游戏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师:你说得非常好,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类似的故事,能讲给我听吗?

A002:有。有一次,我捡到了晓鹏的一元钱,我本想还给他,他和同学们却认为是我偷了钱。上一次,胜国拿着一包干脆面吃,我看着他吃得很香,就直接跑上去抢了一块,胜国狠狠地踢了我几脚,把我的腿都踢肿了......

师:孩子,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每次与同学发生矛盾,你都不是有意的,我相信你一定找到了解决矛盾的方法。

A002点点头,肯定地说:是,以后我捡到东西时要很快还给同学,并说明是怎么捡到的;想吃同学的东西时,先要征得他的同意……

师:你是不是很渴望和同学们友好相处?

A002使劲点点头:我希望我和我的朋友之间没有矛盾,一起快快乐乐地玩耍。

师:你觉得人与人之间从来没有矛盾,有这种可能性吗?

A002想了好久,说:没有。

师:对呀,其实人与人之间一起生活,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矛盾,实在有了矛盾,也没有必要为此而苦恼,要想一个方法,把已经产生的矛盾化解了。

A002听了后很高兴,一下子好像轻松了许多。

篇5:心理沙盘游戏心得

这一天,我的一个来访者完成了一个沙盘,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我问他对沙盘右下角的车祸现场有何感觉,一辆大货车侧翻在地,旁边围着三辆车,一辆消防车,一辆救护车,一辆警车。他说感觉到一种“温暖的残酷”。我一听这五个字,脑中闪现了一句俗语“刀子嘴,豆腐心”,我说出这句俗语时,他笑了,说,还真是和这差不多的感觉。而我同时,却鼻子酸了,真的,我很清楚这种感觉,于是我们深入地交流地成长经历中有这种感觉的时刻。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而我从孩子的脸上清楚地看到轻松和自信的笑。有人常常会质疑沙盘游戏中到底是什么在起着心理治疗的作用,而我无法言语清楚发生作用的是关系,是火候,还是沙画。那种感觉象是冬天在厨房里熬一锅骨头粥,不能糊,不能太稀。水分,米,火,比例,时间和厨师本人一样都不能少。一个优秀的厨师可以无意识地熬出他想要的粥。

小时候,我们需要长辈的关心和照顾,而往往我们也能得到,只是得到关照的同时,我们被赋予要求和期望作为得到更多关照的条件,而这些打着“爱”的名义的条件,使我们从小就开始习惯于一种以满足别人的要求为目标的生活方式,渐渐地我们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的心底深处的需要和潜力。这种爱是残酷的,同时也是温暖的。温暖是我们的感觉,残酷也是我们的感觉。而家长们能感觉到吗?

篇6:心理沙盘游戏心得

活动中的自我觉察:

1、游戏前制定规则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平时“跟着感觉走”的散漫习惯,会导致顾此失彼,有随波逐流的失控感。体验到的是:在游戏规则中,大家摆放沙具比较顺利、自觉。对自己的觉察:缺乏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中过得比较累。启示:要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秩序感,增强对自己行动的掌控感,好比你的行动有了一个规律振频后,你几乎不需要额外再付出太多能量去耗费在那些杂乱无章给你带来的困扰上面。

2、在选择沙具的过程中,一般都很有目标,选择果断,对自己的觉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有一定的方向感,这个很好。

3、在轮次序过程中,稍有些懵,理论上知道哪次应该自己作为最后一名有资格来对整个沙盘进行整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忘记了。而这个过程里,寇老师带着由然的爱心履行了她的责任。内观:1)消极点:秩序感及责任感缺失。2)积极点:专注自己正在进行的选择模具活动,可能这个对自己吸引力更强吧,下意识要很好地去完成它,而觉得整理沙盘对自己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4、在小组分析过程中,对其影子及参与者的分析,在倾听时会分心走思,很容易转移到自身的感受上来。内观:是否自身的心理活动比较激烈?容易兴奋?从而有时会对场的能量产生一种分离或屏蔽?启发:要尽量集中注意力,让自己的思维和他人处于同频共振,这对接待来访者产生共情同理心非常重要。

5、在和我的影子刘老师交流过程中:感觉刘老师的内心是犀利而柔软的,就像她的名字灵犀和晓温一样,既能看见你(理性层面),又能感受并懂你(感性层面)。而我之所以选择她做影子,也是由于有这样的直觉,游戏结束后的交流也印证了我的这种直觉。

收获:

1、张老师在指导一位学员说:“你的这个世界里,除了你,你觉得还有谁?你是怎么照顾他(她)们的?”以温和提问的方式引导来访者思考,而不是质问他,这就容易引导来访者陷入对自身的探索中。反之,如果以咄咄逼人的口气追问来访者,很容易让来访者产生压力自动将心门关上,甚至产生阻抗。启示:咨询师就象在黑夜中给你点亮一盏温暖的灯,让你学着辨别道路,看到自己的处境,甚至帮你分析你的行径,至于在岔道口向前选择哪条路,仍需自己决定。

2、我们围绕沙盘进行选择的过程,很象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忙碌而充满了各种诱惑,将我们的心意搅动得蠢蠢欲动,如同水中泛起的泥沙,所以,如果经常自我觉察,觉察的目光就像阳光照射进水底,让你看到了自己的各种想法、欲望、思绪等等,并开始自问、溯源,你的眼睛看向内在时,外面大千世界对你的干扰便自然削弱了,这个过程中便发现了不一样的世界,激发了自我探索的好奇心,目光投射进来的这个过程仿佛就是一个纯净水质的过程,让那些泛起的沙子慢慢沉落到水底,水变得清澈了。

3、不断学习,通过大家交流,激发不同思想碰撞出火花儿,如同激活链式反应,摆脱惯性思维,训练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高度、深度和广度,修炼气度。

4、在围绕沙盘转动的过程中,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小城池,感觉到我们各自的“辛苦”终于尘埃落定,很享受,可是转着转着,便想到它之前并不存在,我们离开后它也将被整理掉,就如同你现在在沙漠里踩下的脚印,一会儿就被风沙覆盖,不留一点儿痕迹,突然体会到了爱因斯坦对时间的看法:“或许时间根本不存在,也许时间对我们来说只是个幻觉”,过去和未来都是虚幻的,只有我们正在体验的此时此刻才是真实的,惟有珍惜此刻,创造美好,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篇7:沙盘游戏的心理治疗机制

沙盘游戏疗法之所以能够起到治疗作用,首先源于在沙盘游戏疗法中治疗师所营造的保护与自由的环境。结合着旅行者的故事不难理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人生道路上的旅行者。那些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就像在寒风中行进已久、身心疲惫的旅行者,而心理治疗室就是那座旅途中的小屋,治疗师就是小屋的主人。当治疗师为来访者的心灵提供保护、自由的空间时,来访者受伤的心灵就会得以康复,心理问题就会得以解决,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就会更远。

其次,治疗师对来访者无条件的接纳使其重获母子一体性的体验。(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母亲和孩子在心理上犹如一个整体,母亲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也会把母亲当作自己。)当治疗师接纳来访者的时候,来访者会获得亲密、安全信任的体验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实现心理的成长。

第三,卡尔夫指出,沙盘游戏疗法中的小物件在来访者心中都有其不同的象征意义,都是人的意象的表现。而意向正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的潜能的图像,如果这些图像被表现出来,那么他们将充满力量,持续地对个体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在治疗师与来访者建立了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上,治疗师努力做到启发来访者对意象进行恰当、适度的调整,而不是粗暴干涉,通过这种意象的表达及对意象干预来达到治疗效果。

第四,在游戏的过程中,来访者的意识与无意识能够实现沟通,促进来访者自性力的激发。张日昇也认为,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自我治愈心灵创伤的倾向。但这一自我治愈力因各种原因有时会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机能。而以沙箱为中心,创造出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来访者的自我治愈能力就能得以发挥。通过心象(意象)的作用,无意识实现了意识化,自性的力量被激活,促进了个体的自我整合。

第五,游戏的治疗:当一个人恢复游戏的能力,他就好了。在充满各项强制性规则的社会里,游戏令人体验到一种轻松的感觉。在游戏中,人们可以发泄情绪,可以学习责任和规则,还可以重新体验挫折……也就是说,人们在体验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的过程中,游戏已经潜在地发生着自我治疗的功效。

第六,心理能量的疏泄。心理能量虽然不能像物理中的电能、磁能那样被测量出来,但是它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这种“客观”不是相对与客观环境,而是相对与心理而言的,是一种“心理现实”。心理能量和情绪关系最为密切,当心理能量能够正常释放的时候,人就会有一种愉悦感和情绪得到宣泄的畅快感。当心理能量不被意识所接纳,不能得到充分释放时,就会积累起来,这种积累给人的感受就是不舒服的感觉,而且会带来越来越强烈的追求心理能量释放的力量。心理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的结果就是以非正常的方式释放,表现在外就是心理问题的出现。而沙盘游戏就是一个心理能量释放的过程。在沙盘游戏中,制作者可以制作出冲突的场面,在这种冲突、对抗中,制作者的心理能量得到了释放,心理压力得到了缓解,心理问题

篇8:心理沙盘游戏高级

1. 心理沙盘游戏的概念

沙盘游戏疗法, 是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 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 是指在一个温馨、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里, 体验者选取一些沙具并按照自己的意愿, 摆放完成沙盘作品, 通过心理分析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沙盘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受荣格积极想象技术及其理论的启发, 经由洛温菲尔德和多拉·卡尔夫等人的不断努力, 再加上古代传统的启迪和儿童天性的自发表现, 在20世纪60年代最终形成并得以问世 (1) 。目前, 国际上已组建了一系列沙盘游戏治疗组织和研究机构, 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后, 已成为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的主流方式之一。

2. 心理沙盘游戏的重要意义

心理沙盘在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产生信任, 定格真我。沙盘游戏具有非言语的特点, 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 理性和防御的力量会减弱, 将人的潜意识表现出来, 从而自然地通过沙盘呈现真实的自己。 (2) 勾起回忆, 敞开心扉。沙盘游戏可以给来访者创造一个自由、受保护的空间, 体验者通过沙、水、沙具等摆放心灵故事, 激发潜意识, 探索内心世界, 以促进转化、治愈、新生力量的产生, 有利于维护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培养来访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来访者的人格发展和心性成长。 (3) 自我疏导, 放松减压。沙盘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属于来访者, 他们的内在情绪将通过制作沙盘作品表达出来, 积累的负面情绪也可以通过沙画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治疗师能够及时通过沙盘游戏者给予共情反应, 帮助其发现和治疗心理问题。

二、干部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当前广大干部的心理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 多数干部表现出积极乐观、沉着冷静、奋发有为等良好的精神状态, 能够较好地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 做好本职工作。但也要看到, 一些干部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 焦虑、抑郁、职业倦怠、心理压力、心理失衡等现象大量存在。重庆市南岸区委党校课题组对南岸区党校主体班 (包括处干班、科干班、公务员班) 、社会治理创新行动学习班等班次的320名学员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 发现有21%的人员存在焦虑情绪, 15%的人员存在抑郁情绪, 33%的人员存在睡眠障碍, 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堪忧、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

1. 心理疲劳

据调查发现, 不少干部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较差、睡眠不好、饮食欠佳、头晕脑胀、心理疲惫等现象, 经医生检查又没有器质性病症。一些干部往往是从早忙到晚;既要迎接上级, 又要接待群众;既要处理临时突发性事件, 又有许多日常工作要做, 因此常常感到身心疲惫、力不从心。干部的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积累而成的。

2.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 用来描述助人行业中的人们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 而产生生理、心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2) 。不少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基本上每天干的都是枯燥而重复的工作, 时间长了就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工作初期的激情逐渐消失, 工作满意度越来越低, 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实际上, 这就是干部职业倦怠症状的典型表现。

3. 心理失衡

心理失衡是指个体的愿望、需求得不到满足或遭受挫折、经历失败时, 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 甚至紊乱的状态 (3) 。有的干部当主观的价值取向与客观的价值取向发生矛盾, 主观理想与客观现实不相符时, 便会对自己以往的价值观产生怀疑, 形成“主观我”与“客观我”的冲突;有的干部面对后起之秀的超越, 对自己业务能力表示怀疑, 产生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有的干部接触商人、老板较多后, 总认为自己付出的劳动不比他们少, 而报酬却相差太远, 出现心理不平衡现象, 形成理智与激情的冲突。

4. 心理郁闷

郁闷是一种消极的精神状态, 指个体自我心理上确实有压力, 需要改变现状, 而行为上却找不到积极有效的办法时所感到的痛苦 (4) 。一些干部在工作中谨小慎微, 办事过于追求完美或者对自己的定位过高等等, 都会无形之中对自己形成一种压力。大量事实证明:焦虑、紧张、竞争性、紧迫感强的人, 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心怀不满、嫉妒心强的人易得胃病。不少干部因此而郁闷、抑郁, 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5. 自设藩篱或自我失控

一方面, 有的干部故步自封, 过度自我保护, 时时处于封闭、抑郁和恐惧状态中。另一方面, 有的干部掌握一定权力后自我膨胀, 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自己做事诡秘、天衣无缝、无人知晓, 于是置党纪国法于不顾, 肆意妄为, 完全失去了自控能力。

通过调查了解, 干部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既有工作压力、工作任务、工作环境等客观原因, 又有自我认识、自我修养、自我调适能力不强等主观原因。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工作压力较大。当前, 干部面临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新媒体社会如何正确应对、行政问责下如何依法行政等诸多挑战。“绩效考核制”“行政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等使得有的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 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状态。

⑵人际关系复杂。有人说,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 到处都离不开这张“人情网”, 而干部往往处在这些网的漩涡中心。比如, 有的干部发现上级出现明显违规行为, 处于两难境地, 导致上下级关系紧张;有的干部因政见不同而发生碰撞, 导致同事间关系紧张;有的干部因坚持原则没帮亲戚朋友谋利, 导致亲友间关系紧张。不少干部总是感到很委屈、不被理解, 甚至产生孤独感和郁闷感。

⑶内在定力不够。作为一名干部, 随着手中权力的增大、交往人群的增多和接触的范围变广, 来自权、钱、色等方面的诱惑随之增多。领导者的内在定力是抗得住各种诱惑的关键。有的干部对“政治进步”预期较高, 如职务升迁难遂其愿, 失望、焦躁情绪便随之而来;有的干部生活目标偏离, 将金钱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 为了发财不顾党纪国法, 时常处于害怕被人查处的恐惧之中;有的干部对西方奢靡的生活方式孜孜以求, 导致失足成恨 (5) 。

干部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和行为健康的基础。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疏导教育, 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

三、心理沙盘游戏对干部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般而言, 各级组织对广大干部往往从政治上、工作上关心考虑较多, 不太重视心理教育和疏导, 而干部自身往往也对专门的心理治疗存在抵触情绪。通过引入心理沙盘游戏, 可以让干部自觉参与其间, 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发现、分析、调适并逐步缓解心理健康问题, 往往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加强不良情绪的及时疏导

充分发挥心理沙盘游戏疏导不良情绪的功能, 使干部以乐观的心态和恰当的方法积极应对挫折:一是宣泄。干部受挫后, 除向知己者倾诉、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委屈和不满等方式外, 运用心理沙盘也可将其受挫折的痛苦、绝望、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和情感从心底释放出来, 从而更加理智地考虑和处理问题, 以保护身心健康。二是转移。当受到挫折, 紧张情绪无法排除时, 除去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散散步等有效转移外, 心理沙盘也可使体验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暂时离开挫折情境。三是升华。培根说过,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干部和普通百姓一样, 在遭受事业落败、家庭破裂、财产损失、疾病缠身等打击之后, 往往难以自拔。通过心理沙盘游戏, 可让干部以自救和补偿的积极行为来代替受挫情绪, 化挫折为力量, 从而轻装上阵。

2. 有助于确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目标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结果, 是自觉行动的前提。通过心理沙盘游戏, 可以帮助干部树立正确、适当的目标, 使其工作和生活更有方向感和重心感。一方面, 正确地认识自己。在沙盘游戏中, 干部往往能够更加清醒地了解自己, 清楚明白并承认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干部也和普通人一样, 有长处、有短处, 而且有些缺点是与生俱来的, 要改变也非易事, 因此用不着怨天尤人, 更勿需自暴自弃, 要愉悦地接纳自己。在此基础上, 依据自己的能力和所处的环境, 建立一个合理的目标, 并按部就班地努力实现。另一方面, 正确地对待名利。沙盘游戏可以让干部认清自我, 明白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 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 多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 从而有效抵御各种不良诱惑, 秉公办事、尽职尽责, 做一个合格的公仆。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类的心理病态, 主要是人际关系失调带来的。”沙盘游戏是社会的缩影, 其间往往可以折射出各种人际关系, 因此可以使干部在游戏中明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从而更好地为工作目标的实现服务。一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对待上级要尊重, 要服从上级的决定, 接受批评和监督, 当好参谋和助手;对同级要坦诚, 善于发现和肯定别人的长处, 从别人那里学习、吸取营养来提高自己;对下级要关怀爱护, 不求全责备、期望太高, 要与人为善, 不争功推过。二要处理好与亲属朋友的关系。遵循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如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诚实守信、宽容尊重等, 帮助亲人朋友要有底线。三要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多深入基层, 多倾听群众呼声, 多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 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沙盘游戏中不少场景本身就是生活的再现, 参与沙盘游戏时, 多数干部呈现的作品是自己一家人或和朋友一起到郊外游玩的场景, 很休闲、很开心。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他们工作太忙, 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家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放松自己, 因此而感到矛盾、焦虑, 这时治疗师可以通过沙盘作品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引导, 陪他们一起做好时间安排和计划, 从而适当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 注重业余时间的安排, 主动与家人共同处理家务、主动交流、外出活动, 共享与家人相处的美好时光;引导他们注重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 全面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沙盘游戏呈现的生活情景的分析, 可以帮助干部养成内心渴望并喜爱的健康生活方式, 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总之, 沙盘游戏可以使广大干部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 逐步要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从而更加健康的生活, 愉快的工作, 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作贡献。

摘要:沙盘游戏是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 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 主要是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来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部分干部因为思想观念、工作环境、社会舆论等多种原因, 不想或不愿敞开心扉交流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或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 而沙盘游戏具有非言语的特点, 能将人的潜意识表现出来, 在没有较多言语的交流下, 可以对干部心理健康调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沙盘游戏,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注释

1 李江雪, 申荷永.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与应用[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7 (3) :6-9.

2 Freudenberger H.J.Staff burn-out[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 (30) :159-165.

3 付珏, 姚本先.社会不公与心理失衡研究:现状及展望[J].无线音乐·教育文苑, 2010 (24) :1-3.

4 李晴霞.电力行业员工心理分析研究[J].管理学家, 2014 (4) :179.

篇9:沙盘游戏关注俩娃的心理变化

沙盘游戏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在游戏者、陪伴者和沙盘一起构成的“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中,在沙子、水和沙具创建的世界中,营造出沙盘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对话,唤醒游戏者的内心,达到治疗目的。在此,让我们走到沙盘的世界去看看,要二胎对孩子们的伤害显示在哪些方面。

隐忍讨好型

场景:有个孩子因为性格孤僻,与同龄孩子无法相处被带来做沙盘游戏。在“团队沙盘”中,四个孩子依次拿沙具放入沙盘中,其中一位每一次都要征询同伴的意见:“我拿什么呢?”“我放这儿行吗?”“我可以放与你一样的东西吗?”每次放沙具前,他都偷眼瞧同伴的脸色,一副犹犹豫豫、随时要改变位置的样子。表面上看起来,他是个毫无主见的孩子,其实潜台词是:“看,我在取悦你,喜欢我吧!”而同伴并不领情,反而觉得他烦人得很,打扰到自己了,都不理他。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二宝身上,因为大宝先来这个世界的优势,有些舍我其谁的气场,二宝要想从大宝原本十分的爱中分一杯羹,就要学会察言观色、“曲线救国”。有些孩子的讨好做得并不隐忍,他们用更积极的方式来讨好父母,赢取父母的欢心。有个妈妈就说,当她让大女儿去做某件事时,小儿子总是抢先去做了。弟弟得到的好处是父母的表扬,姐姐却被认为是在寻机挑衅,两人几乎不能在一个屋檐下生活。

暴力毁灭型

场景:有个孩子因为极度自卑缺乏学习自信心,被母亲带来做沙盘游戏。在一次“亲子沙盘”中,儿子放了一组僵尸沙具,遭到母亲呵斥;母亲放了一组家人沙具,儿子嗤之以鼻认为不像;儿子又放了一组僵尸沙具,母亲责骂儿子没头脑;母亲放了一个狮子,儿子突然旋转狮子,扫倒四个家人沙具,然后用沙子将四个家人沙具埋葬,上面还立了一块墓碑。老师问儿子这四个被埋葬的人是啊?他很清晰地回答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姐姐和自己。后来妈妈悄悄从沙中取出四个家人沙具,远远地放到沙盘的一角,儿子开了一辆飞车把代表姐姐的沙具从桥上撞到河中。妈妈惊呆了,她不知道儿子对姐姐的恨意如此强烈。妈妈说她对女儿其实是有些偏爱的,因为她觉得奶奶不喜欢孙女。

因为母亲的偏心,兄弟姐妹发展出畸形的“恨”,这种“恨”让孩子自卑。

隐蔽偷窃型

场景:有些孩子因为老师反映有盗窃行为被带来做沙盘游戏。有个男孩在进行沙盘游戏时,看到沙具架上有喜欢的小兵人,就抓了一把,一手往沙盘中放一个,一手往口袋中藏一个,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其实,早被陪伴者看在眼里。另外一个女孩与同伴做团队沙盘,她一直撺掇同伴向老师要亮闪闪的“钻石”。同伴抬头看老师,老师轻轻摇头,她就放弃了。那个女孩没有开口向老师提要求,但是她的口袋里最后还是多了几块树脂“钻石”。

这两个孩子的家境都颇为不错,为什么还会有偷窃的行为,而且巧合的是都是老大呢?二宝出生以前,所有的爱都是大宝的,所有的关注、表扬也都是大宝的,但是随着弟弟妹妹的诞生,这种情形改变了,大宝似乎一下子成了弃儿。如果他哭闹,会被认为是无理取闹;如果他打弟弟妹妹,会被父母批评责罚,他唯一的办法是“偷爱”。爱,“偷”不来,他就会用“偷物”替代,所以孩子“偷窃”一般是为了“偷爱”。当一个孩子的母爱获取不足时,就会用“偷东西”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缺失。

篇10:心理沙盘游戏高级

有家长认为一个孩子孤单,生两个孩子吧!这样,孩子们小时候可以游戏做伴,长大了可以互相扶持,再大一些赡养老人也有人分担。因此近几年,有二宝的家庭越来越多了。但是,现实情况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父母预期的那样手足情深、其乐融融,很多时候是吵架厮打、互不理睬,更严重的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些家长会因为性格或者学习问题带孩子来做沙盘游戏,而沙盘游戏中显示出来的根源却在二胎。

沙盘游戏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在游戏者、陪伴者和沙盘一起构成的“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中,在沙子、水和沙具创建的世界中,营造出沙盘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对话,唤醒游戏者的内心,达到治疗目的。在此,让我们走到沙盘的世界去看看,要二胎对孩子们的伤害显示在哪些方面。

隐忍讨好型

场景:有个孩子因为性格孤僻,与同龄孩子无法相处被带来做沙盘游戏。在“团队沙盘”中,四个孩子依次拿沙具放入沙盘中,其中一位每一次都要征询同伴的意见:“我拿什么呢?”“我放这儿行吗?”“我可以放与你一样的东西吗?”每次放沙具前,他都偷眼瞧同伴的脸色,一副犹犹豫豫、随时要改变位置的样子。表面上看起来,他是个毫无主见的孩子,其实潜台词是:“看,我在取悦你,喜欢我吧!”而同伴并不领情,反而觉得他烦人得很,打扰到自己了,都不理他。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二宝身上,因为大宝先来这个世界的优势,有些舍我其谁的气场,二宝要想从大宝原本十分的爱中分一杯羹,就要学会察言观色、“曲线救国”。有些孩子的讨好做得并不隐忍,他们用更积极的方式来讨好父母,赢取父母的欢心。有个妈妈就说,当她让大女儿去做某件事时,小儿子总是抢先去做了。弟弟得到的好处是父母的表扬,姐姐却被认为是在寻机挑衅,两人几乎不能在一个屋檐下生活。

暴力毁灭型

场景:有个孩子因为极度自卑缺乏学习自信心,被母亲带来做沙盘游戏。在一次“亲子沙盘”中,儿子放了一组僵尸沙具,遭到母亲呵斥;母亲放了一组家人沙具,儿子嗤之以鼻认为不像;儿子又放了一组僵尸沙具,母亲责骂儿子没头脑;母亲放了一个狮子,儿子突然旋转狮子,扫倒四个家人沙具,然后用沙子将四个家人沙具埋葬,上面还立了一块墓碑。老师问儿子这四个被埋葬的人是啊?他很清晰地回答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姐姐和自己。后来妈妈悄悄从沙中取出四个家人沙具,远远地放到沙盘的一角,儿子开了一辆飞车把代表姐姐的沙具从桥上撞到河中。妈妈惊呆了,她不知道儿子对姐姐的恨意如此强烈。妈妈说她对女儿其实是有些偏爱的,因为她觉得奶奶不喜欢孙女。

因为母亲的偏心,兄弟姐妹发展出畸形的“恨”,这种“恨”让孩子自卑。

隐蔽偷窃型

场景:有些孩子因为老师反映有盗窃行为被带来做沙盘游戏。有个男孩在进行沙盘游戏时,看到沙具架上有喜欢的小兵人,就抓了一把,一手往沙盘中放一个,一手往口袋中藏一个,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其实,早被陪伴者看在眼里。另外一个女孩与同伴做团队沙盘,她一直撺掇同伴向老师要亮闪闪的“钻石”。同伴抬头看老师,老师轻轻摇头,她就放弃了。那个女孩没有开口向老师提要求,但是她的口袋里最后还是多了几块树脂“钻石”。

这两个孩子的家境都颇为不错,为什么还会有偷窃的行为,而且巧合的是都是老大呢?二宝出生以前,所有的爱都是大宝的,所有的关注、表扬也都是大宝的,但是随着弟弟妹妹的诞生,这种情形改变了,大宝似乎一下子成了弃儿。如果他哭闹,会被认为是无理取闹;如果他打弟弟妹妹,会被父母批评责罚,他唯一的办法是“偷爱”。爱,“偷”不来,他就会用“偷物”替代,所以孩子“偷窃”一般是为了“偷爱”。当一个孩子的母爱获取不足时,就会用“偷东西”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缺失。

上一篇:三人公司合作协议下一篇:我的高三日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