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蜕变终生的影响——团体沙盘游戏与小学高段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初探

2023-02-10

一、主题与背景

作为德育主任, 在和班主任及学生的深入广泛的交流中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进入迅速发展期, 心理发展中的独立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 他们表现出固执己见、盲目拒绝他人的劝告和建议, 在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时出现片面、冲动、草率和情绪化。这些是阻碍他们与他人、集体积极和谐交往以及自我身心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交往是传递信息、分享感情的重要手段, 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技能, 是人的群体归属的心理需要。人际关系是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际交往对他们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并可能进一步影响个体的学习、生活质量。所以, 如何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课题。如何帮助小学高段的孩子处理好人际交往的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呢?作为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对沙盘游戏情有独钟的笔者想到了沙盘游戏。

沙盘游戏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游戏的方式唤起童心, 游戏者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困惑、渴望等内容呈现于作品中。沙盘游戏已被公认为最适合心理教育的技术之一, 广泛应用于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对于团体沙盘游戏的探讨则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实践中发现, 团体沙盘游戏效率高、资源利用率也高。团体中自由与受保护的氛围, 对学生信任地与游戏同伴探索和建立积极的关系具有特殊的价值。基于以上理论, 在个体访谈、训诫等方法收效甚微的情况下, 笔者把这部分学生带进学校了的沙盘室, 进行大胆的尝试, 借助团体沙盘游戏为学生架起一道通向和谐人际关系的桥梁, 进而发展他们健全的人格。以心理辅导教师的身份主持学生完成沙盘游戏并分享, 给予他们的作品反馈及现实的心理支持,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 在体验中思考, 在思考中成长。

二、操作与描述

“沙盘游戏” (sand-trayandsand-play) 的名称给了三个“关键词”:“沙”、“盘”和“游戏”, 游戏中包含着天性的恢复和阻碍。参与者在沙盘中运用沙具和双手表达自己的无意识世界, 可以使“自我自愈力”得以发挥。在整个沙盘制作过程中, 心理教师是“静默的见证者”, 只需要采取接纳、共情、理解、赏识的态度陪伴着就可以了。

活动过程:

1.指导语:欢迎大家来参加沙盘游戏!请大家把手放在沙盘里, 感受沙子在自己手中的感觉。拨开沙子, 沙盘蓝色的底部, 可以想象为水和海洋。蓝色的边框可以想象成天空。旁边的柜子上有很多沙具, 等会儿大家可以去挑选吸引自己的沙具, 在沙盘里创造一个世界。首先, 我们会抽签排序, 接着大家按照顺序取沙具并摆放在沙盘里。每次每人只能在沙盘中摆放一个 (或一组) 沙具或做一次造型——造山、挖河等。每轮的最后一位, 有权调整一次其他人的沙具。然后, 再抽签重新排序, 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各种机会。在整个过程中, 请大家保持安静, 用心去感受自己的心理变化和队友的沙具, 无需用言语或动作交流。最后, 我们会对完成的作品进行一次交流, 把自己想对队友说的话和感受留到那个时候去分享和表达, 可以吗?

2.抽签编号:编好第一轮游戏的顺序。教师在团体沙盘游戏表上记录每个参与人员的名字和顺序。

3.游戏过程:5—8人团体依次造型或选沙具并摆放。教师负责记录每个物品的摆放顺序, 全情关注每一个人的活动, 并记录每一个有感触的细节。每轮结束后重新抽签排序。根据沙具摆放密集程度决定沙盘游戏的结束时机——5或3轮, 避免过于空旷、疏松或密集。在沙盘游戏进程中现场保持安静有序的氛围。

4.交流分享:引导游戏者自主表达和交流自己在沙盘游戏过程中的感受。讨论通常有下面两个主题:

(1) 团队中每个成员对创造的作品的整体感受。团体成员对最后的作品的调整意见。 (整体感觉?喜欢哪里?不喜欢哪里?整体感觉?)

(2) 每个成员对自己所放置的沙具的感受, 团队中其它人员对他所放置的沙具的感受。 (我放了什么?有什么感觉?为他人或团队做了什么?)

5.教师给作品和创造团队留影。

6.由团队成员依次将沙具放置回沙架的原位, 沙盘恢复原貌。

三、问题与思考

小学生大部分难以用语言表述和宣泄自己的心理焦虑、压力与无助, 这些压力和不良情绪使他们表现为各种情绪、行为或适应问题等。这些问题虽没有达到心理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诸如:自暴自弃、制造课堂乱象、与同学纠纷不断、顶撞老师和家长、厌学或沉迷网游等等。

沙盘游戏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 而荣格分析心理学的重要基础就是中国文化。所以, 学生在沙盘游戏中运用积极想象, 集中提炼身心生命能量;一系列沙盘意象, 营造出沙盘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 由此激发人格自性化发展。而团体沙盘更重视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自由的团体活动与讨论, 可以帮助参与者提高和改善处理人际知觉和人际交往的技能, 体会自己对他人的影响, 达到自我觉察、和谐人际关系、适应不同学习环境的目标。

团体沙盘为这些学生提供了有效表达和释放情绪的途径。通过玩沙子、沙具自由的宣泄消极情绪, 让身心得到放松。而且可以通过沙盘重构自己的意识或无意识认知, 激活自身具有的健康与治愈因素, 从而获得心性的修炼和人格的健全发展。真可谓形之于沙, 应之于手, 得之于心。

四、理论与实践

“沙盘游戏”是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无意识原则”、“象征性原则”和“感应性原则”, 都是“沙盘游戏”的意义和价值的所在。沙盘游戏过程中, 学生可以非常自由的表达自我, 宣泄不良情绪, 以及修复受到创伤的早期人格。学生在虚拟的空间里将其愤怒和攻击性的行为用沙具和沙演示出来, 从而耗散其攻击性心理能量, 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尝试中笔者发现沙盘游戏并不止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症状, 还有助于其内在心理的充实与发展, 如培养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 特别符合心理教育的基本主张, 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途径。

在激烈的世界竞争和全球一体化的合作形势下, 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 生态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 人际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这一切无不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担, 各种心理问题明显上升, 成人世界的心灵危机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儿童世界。而人的一切身心素质、文化修养、精神健美的形成和发展均会通过观察、模仿、从众等交往性的方式受到影响, 并影响他人。可以说交往是生活的必须。因此, 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作为学校长足发展的基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的资源前提下, 达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团体沙盘游戏成为我的不二选择。“沙盘游戏”作为一种非语言的心理技术, 直观的投射出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轻巧的绕开心理访谈和疏导的阻抗及顾忌, 剔除了人对思想输出的局限性。“十指连心”, 沙盘游戏过程就是“心“在倾诉, 在表达。游戏者用他们的双手, 构画着无形的内在感受。团体沙盘游戏中, 学生的投入与合作程度也是任何其他形式无法达到的。通过团队自由、随机创造的意象和场景为学生架起通向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桥梁。

两年的大胆实践, 笔者发现团体沙盘游戏在增强团体成员协作能力、促进团体整合、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确立自我概念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团体沙盘游戏通常要求团体成员固定, 游戏间隔频率在一星期左右。笔者发现团体沙盘的画面最初表现通常是各行其是, 而多次的沙盘游戏之后, 团队在作品创造中会彼此穿插, 最后达到创造、和谐、统一的效果。“感而遂通”。通过游戏, 学生提高了自我觉察能力以及与他人积极相处的能力, 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曾记得一个男孩在游戏之初放了一挺机关枪, 最后一轮他拥有了一次调整机会时, 他撤走了枪。交流时他说:最初因为“枪”很刺激就摆了它, 当发现它与周围环境愈来愈不和谐时, 担心会伤害其他人, 就特意拿走了它。六次团体沙盘之后, 张狂的小“海龟”慢慢的学会了帮助他人, 还拥有了自己的“粉丝”。

在团体沙盘游戏中学生能自主轻松地探索人际交往的模式。在特定的情景中, 有学生宣泄了积蓄多年的负面情绪, 有学生舒缓了师生关系的压力, 更有学生与他人进行着心灵的对话、人格的碰撞, 体验着美好的人性, 慢慢塑造出有魅力的人格。篱笆墙内形影相吊的单亲女孩, 在团队的感染和影响下一点点打开心扉, 走出自卑的阴影, 逐渐和队友有了互动。一学期之后, 合唱队里有了她的声音, 舞蹈班里有了她的身影。

在心理教师营造的“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里, 学生是整个游戏的主体。这样的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对学生内在“积极品质”的发现和培养。置身于沙盘和众多的模型面前, 任其使用, 学生对于沙具与活动的注意力高度聚焦, 促进了学生专注力的形成, 促进了学生潜意识的发挥, 促成了创造力的发展。学生们创造的作品里充满了对未来生活和心灵世界的大胆探索, 其中所展示的勇气和力量让很多成人自愧不如。有学生以团体沙盘作品为基础所创作的科幻画获得重庆市一等奖。

此外, 团体中的成员会在游戏过程中加深对彼此个性和行为方式的理解, 对于培养团体成员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凝聚力, 具有很好的效果, 进而促进了个体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改善, 建立心灵的归属, 增强了成员的责任意识。曾经的打架大王和网游仙儿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学校的优秀义工。

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高段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沙盘游戏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学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高段学生,交往能力,团体沙盘游戏

参考文献

[1] 魏广东:沙盘游戏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14期。

[2] 申荷永:“心灵花园:沙盘游戏治疗”等丛书。

[3] 李妮:沙盘游戏与儿童心理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 (学科教育研究) , 2008, 01:62-63。

[4] 陈静: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A],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 2005年。

上一篇:38例妇科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下一篇: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