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日子也飘香作文

2024-04-11

寻常日子也飘香作文(精选11篇)

篇1:寻常日子也飘香作文

沐浴朝霞的柔光,轻披暮色的余晖,在日复一日的寻常中生活难免厌倦,但倘若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飘散在寻常的时光里,感触必定也会携着别样香气,譬如淡淡茶香。

父亲工作繁忙,常常深夜回家,偶尔的休息便显得异常宝贵。因此,他像是着了传统文化的迷,摆了张精致的茶桌,时不时的小酌一杯,按他的话说“总归是胜过酒”。

而我便是家里受茶熏陶的第二人。每当客厅那一角传来如同溪泉叮咚般的煮沸声,携着茶香飘来时,我定要搬个凳子凑到父亲身边去。

我向来不懂茶的纷繁品种,哪怕父亲为我长篇大论一番,我也是一知半解地听着,而心里却渴盼着细嗅那美妙的芬芳。终于,父亲熟练地操弄起那些古韵古香的茶具,流水声叮咚地响着,淡淡的茶香再一次弥散在空气中,为翕动的鼻翼奏上一曲古香古色之乐,伴随着从壶嘴缓缓流出的淡黄,抑或深红,注入到浅浅的茶杯里,凝成澄澈的一痕;仿佛一剂灵药治愈了身心的疲劳,这无疑是寻常日子里的绝佳享受。

我仿佛也着了迷,迷上了这弥散在寻常时光中的芬芳,盼望在一天的劳累里获取那绝无仅有的欢乐,我也会趁着父亲忙,偷偷自己泡茶来尝。

我不擅用茶壶,只是用大些的杯子,撒进些干瘪的茶味精髓,任热水冲破它们的屏障,让香气随着茶叶身姿的舒展肆意冲进空气,仿佛一名尽职尽责的舞者,将自己的完美毫无保留的展现,正因如此,连那微苦的茶水进了我的口腔都如同香气四溢的盛宴,也正因如此,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里都多了一份不寻常的香气,给烦躁的生活带来不可多得的乐趣。

自此,茶香算是正式融入了我的生活:饭后,唇齿之间又留下了芬芳的茶香,给味蕾更加纯臻的享受;看书时,书页上沾了些润湿的茶香,书中的世界更加曼妙;谈天时,来往的语句中浸了些淡雅的茶香,自己的语言更加柔和……

茶香渐渐飘进了我寻常的时光,抑或是说品茶时的轻松愉悦和那特有的典雅融进了寻常的生活,带来的不仅是萦绕的香气,更是生活中独有的享受。

轻啜一口茶,让茶水留在口腔,品味寻常的日子里飘散出的沁雅芳香。

篇2:寻常日子也飘香作文

前一段时间流行性感冒如般降临我们班,班上的好多同学都生病了,当然也包括我。请了一天假的我回来后,班主任温和地问我:“感觉好些了吗?”

“嗯,好多了。”我看着班主任回答道,我的目光正好与班主任那温柔的目光相遇,其实班主任也没有多么可怕呀。

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外面狂风大作。

“穿上外套,外面风很大,你感冒才刚好。”我刚走出走廊,班主任从办公室追出来对我说的,于是我跑回教室穿外套,我笑了,幸福地笑了,因为有这样一个关心学生的班主任。

晚自习时班主任讲了些事,其中特意强调:“最近感冒的挺多,晚上回去开会窗,通通风,不要面对着同学打喷嚏……”“也要少吃些垃圾食品,对肠胃也很不利……”班主任连枝叶末节的小事都嘱咐得那样认真。那个晚自习老师讲了很多。班主任真的就像父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被他视为自己的孩子的我们。

篇3:寻常日子也飘香作文

生活恰似一桶酒,存放的日子越久远,香气愈加浓郁,开启瓶塞,处处流香……我、你、他,都是那些飘香日子里的体验者,自会唇齿留香!

请以“生命中那些飘香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名师题解】

为“日子”加分。每个平淡的日子,因了情感的沉淀,变得芬芳起来:红彤彤的朝天椒,给了每个看到它的人一分火辣和热情;火红的枫叶,给了每个捡拾者一分温情与怀念;一场小小的晚会,给了每一个在场人一分沉醉……生命,因这些无心而遇的美好,飘香四溢。人生,因这些际遇,变得缤纷多姿。精选自己最擅长的素材,用文字将其间的美演绎出来,为平凡的“日子”加分。

给“日子”添彩。在我们写作的叙事过程中,唯有将最美的画面、最动人的细节展示出来,才能给文章打造出最亮丽的底色:雨巷中飘着的丁香;波光潋滟里招摇的水草;挥别西天云彩的友人……这些,都是平常日子里飘香的画面。虚实结合、对比映衬,想象联想,都可以给“日子”增添几分亮丽的彩色。

悟“日子”真谛。能够“飘香”的日子,肯定对自己的人生有着特别的价值、特殊的意义。可以是成长中获得体悟的感知,可以是曾经的煎熬,现在却涅槃成凰,可以是对生命中某些真谛的体悟:爱与幸福、宽容与坚持等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是文章所要追寻的境界。舒展自己的精神,才能延伸自己的触角,悟透日子里潜藏的精髓。

【推荐素材】

素材一:做宫廷桂花糕的老人,天天停在一条路边。他的背后,是一堵废弃的围墙,但这不妨碍桂花糕的香。他跟前的铁皮箱子上,叠放着五六个小蒸笼,什么时候见着,都有袅袅的香雾,在上面缠着绕着,那是蒸熟的桂花糕好闻的味道。

老人瘦小,永远一身藏青的衣,藏青的围裙。雪白的米粉,被他装进一个小小的木器具里,上面点缀桂花三两点,放进蒸笼里,不过眨眼间,一块桂花糕就成了。停在他那儿,买了几块尝。热乎乎的甜,软乎乎的香,忍不住夸他,你做的桂花糕,真的很好吃。他笑得十分十分开心,他说,他做桂花糕,已好些年了。

……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对谁很重要?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凡来尘往,莫不如此。

——丁立梅《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素材点拨:由美食到人,由人到品质,由品质到感悟,这一组段落写得行云流水般精彩。生活里这样平凡的角色很多很多,其实,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与精彩,只要我们处处留心,自信观察,总会在生活的角落发现美丽的风景。写作时,我们还可以联想到与其相似的素材来,这样,在勾勒带有香气的画面时,更能彰显出这则常见素材的拓展性。

素材二:一位美国妈妈多年来坚持每天在儿子们的纸巾上画精美的卡通画,然后跟午餐包在一起,给儿子们制造惊喜。星球大战、钢铁侠、神秘博士、小黄人都出现在这位母亲的作品中,每一幅作品需要花费她20分钟到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创作。这位来自纽约布鲁克林区的画家妈妈每天晚上睡觉前,还会跟儿子们讨论他们第二天想要的餐巾画主题。这样和睦而温情的画风感动了很多网友。

素材点拨:亲情是我们最常见的写作内容。但每次我们写父母或者其他亲人时,总难以摆脱那种常规的素材,比如生病时的照顾,比如晚上回家时远远就能看到的灯光,这些素材虽感人,但因为用的太多而丧失了新鲜感,所以我们要多关注一些时新的东西,学会借力,从而让自己的写作内容保持新意。

素材三:作家牛汉晚年时,最难以忘怀的就是家乡的绵绵土。据说,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当地的孩子们大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的炕上。他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而“绵绵”也成为了牛汉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他回忆起在故乡生活的种种,想起父母和自己在那些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温暖的往事,而这普通的沙土因为这份想念也变得醇厚芬芳。

素材点拨:写这类事物的文字其实也很多,但我们最好选择像“绵绵土”这样比较经典而且有代表性的。比如“汉字的魅力之香”、“家乡竹叶香”、“紫色菩提之文字香”等。真正能够运用到文章中的素材,还有很多,关键在于能够寻找到相似点,才能契合到最佳的程度。正如“绵绵土”的清香,和着游子“土性的人”身上特有的眷恋故土的香气,飘散在字里行间,温暖着每个阅读者的心房。

【佳作示例】

生命中那些飘香的日子

江苏省如皋初级中学 周真羽

生命,在某个不经意的角落,结出了饱满而绚丽的花朵。静谧的抑或热烈的,都有它们自己的芬芳。

——题记

麦浪里,溢满的是汗水的味道。

我任由自己在如海般的麦田里,找着小道,四处穿梭。我肆意地放大或缩小着挥舞着的手脚的弧度,感受着迎面吹来的有些凉意的风,鼻腔中溢满着麦子的香气,袭面而来的阳光则象征着丰收的气息。

而整个随着奔跑而颠簸的金色的世界,像是颜料刚刚沾上的油画般新鲜,饱满得快要滴出来。汗水使衣物与皮肤紧紧地吸贴在了一起,我的手心中已是一片濡湿,似乎在不经意间,已让岁月在汗水的浸泡下长出五颜六色的花,根缠绕着我的手心,无法剥离。此时,我已经停了下来,两只手安静地放在自己的膝盖之上,微微的弓着身,使清新的香味大量地呼出与吸入。那一刻,我听见麦子拼命拔节的声音、万物复苏惊到沉睡大地的声音。那种芬芳,那种香,由鼻腔至胸膛,再至心田,像是一片片柔软的羽毛轻轻地落在了滚烫跳动的心上,痒痒的,令人情不自禁的勾起了嘴角,沉淀出化不开的甜……

那些日子里,将自己交给大自然,自由与青春、激情与梦想,以及那片麦田的香气,塞满了我的心。

课桌上,充斥着的是水仙的味道。

不知在哪个宁静的夜晚,水仙就这么毫无预兆地开了。那种香,溢满了整个小小的房间。它不是乱世之中开得娇艳的花所伴随着的那种张扬的味道,也不是寂静山洞之中的幽深兰花的馥郁芳香,它好像是邻家女孩嫩白皮肤间散不去的芳香。好像有那么一瞬,这个世界只有这么一股飘香在缓缓融入自己的身体,让人仿如陷入了那样一块小小的泥土里,愣怔着,久久无法迈出步子。心仿佛紧紧贴着一层一层的云朵般柔软而温暖。

那些日子里,安静与淡然,沉思与想象,还有那株水仙的香味,塞满了我的心。

突然回想起丁立梅的一番话:“一个人的存在,对谁很重要?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凡来尘往,莫不如此。”也许,我们的记忆如同宇宙中的一小颗尘埃般渺小,但我们只要铭记着这些美好的日子,总能够不忘记,总能够让自己在前进路上疲惫或失望时,一想起那些飘香的故事,心中立即会迎来一阵清风,把所有的忧愁全部吹走。如此的人生,不就是最美的吗?

【教师点评】

小作者视麦香、水仙香气为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可见观察生活的功力很深。源自生活中寻常事物,因了留心,便显得格外美好细致。作者对于这些素材驾驭得非常到位而细致,这是本篇文章写作成功的关键。另外,小作者对周遭世界的细腻感知,借助于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表现出来,将奇特的感觉诉诸于笔端,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

篇4:寻常的日子也飘香作文

后来,长大一些,上了一年级,拼音很差,经常被留校。爸爸就买了一块小黑板,将拼音仔仔细细抄在上面教我,一遍一遍、不厌其烦。至今,我仍然记得汗珠从他短发一路滑入脖子的样子,记得他写累了转动手腕却依旧不停的样子,记得他擦黑板时粉笔尘下伟岸的身影,记得这寻寻常常的拼音学习在日后带给我的学习动力,记得那间小屋满是汗味和粉尘味,我却觉得房间香气四溢,带着爱和期待,带着淡淡的香。

长大后,上了初中,压力一下增大,很不满足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一次,放下书本时,天已黑透,夜深人静,只听得到远方汽车在鸣笛。转动着脖子,踱到洗手间,打算洗漱睡觉。打开房门,柔和的灯光下妈妈正蹲在地上给我洗校服上的油渍,一下一下,搓了又搓。我站在暗处,却清楚地看见她手都搓红了,却依旧专注于那一小滩油渍,不时再两指捏点洗衣粉或是背过手擦擦额头薄汗。怪不得粗心的我的校服却总是很干净,怪不得我总是觉得校服与众不同,带着爱和无私,带着淡淡的香。

篇5:寻常的日子也飘香作文

不久,雨停了,地上湿漉漉的,微风送来了泥土的清香,夹杂着草屑香,花香,还有……饭菜香。

“去菜园里摘点香菜回来。”我遥遥听见母亲在厨房里的号令,手忙脚乱地跑到屋旁那块菜地。碧绿的茼蒿,深绿的香菜,浅绿的生菜,在雨露的滋润下更加动人,像海底摇动的珊瑚,像姑娘舞蹈时身上飘动的绿罗裙,像晶盈剔透的翡翠。我小心地摘下几根香菜,竟有了些莫名的庄重感,仿佛手里拿着的是怎样一件珍宝。

到了厨房,妈妈还在忙碌着,热油下锅,腌好的肉下去炸,炸到金黄后诱人的香气就涌了出来,直直钻进人心里。这还没完,再加上番茄酱和各种不知名的调料,这样一来,整盘菜都泛着诱人的红色光泽,令人胃口大开,我伸出筷子想要夹起一块,却被妈妈拦住,妈妈又在上面撒上了一些白芝麻,在旁边衬上一根碧绿的香菜,所有工序才算完成。

走到餐桌旁,菜都已经上齐了,有刚烹调好的糖醋里脊,有金黄的炸春卷,也衬上一根引人遐思的香菜,还有丸子汤,菜叶在汤里恰似一叶扁舟,浮浮沉沉,还有泛着油花的排骨汤,烹调颇为艺术。厨房里,有里脊的酥香,春卷的脆香,排骨汤的暖香,一家人坐下来后,捧起饭碗,厨房里又出现了欢声笑语的馨香,寻常的日子也飘香。

篇6:寻常的日子也飘香作文

清晨,灿烂的阳光透过窗户,洒满了整个房间,几缕微风吹拂,聚拢的阳光像被吹散了似的。我泡好一杯清茶,拿起一本书,向阳而坐。不一会,便进入了书的世界。我感叹于“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方,于我何哉”的悲壮;沉迷在“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美景;伤心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离恨;落泪于“人生若只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悲伤;赞叹于“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即倒”的气概……。这样,一上午的时光在书香中转瞬即逝。读一本好书,品一段往事,寻常的日子也飘香。

傍晚,太阳将天空染成一片赤红,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莫测。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有的回到温馨的家,与妻子儿女团聚在饭桌前,一边享受饭菜的美味,一边享受着天伦之乐。有的悠闲地漫步在湿润松软的乡间小路上,嗅着泥土清新的气息,感受着青草味的微风,放松着身心。而我呢,看到这优美醉人的景色,其乐融融的生活,脱口说道:“寻常的日子也飘香。”

篇7:在丹桂飘香的日子里

丹桂飘香的日子,是收获的季节。在这片热土上,随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的迅猛发展,父亲母亲在他们的人生之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定而清晰的足迹;在这片热土上,父亲母亲与他们的战友们,经过艰难奋战,收获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的硕果,迎来了新中国诞生和民族振兴;在这片热土上,父亲母亲收获了属于他们的爱情,构建了我们温馨的革命家庭。

苏北,盐城—停翅港—千棵柳—黄花塘—徐州,多么值得深刻记忆的地方啊!

盐城,父亲母亲相逢的地方

盐城,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盐城,真正青史留名、广为人知,还因为它是新四军军部重建时的驻地。

1940年12月在盐城,伟大的抗日战争似一条红线,把我的父亲母亲连在了一起。

我的父亲刘毓标是江西横峰人,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转入共产党,曾经担任皖南特委委员,歙县县委书记,太平中心县委书记,红军独立团政委,皖浙赣省委委员、组织部长,1939年6月,离开战斗了12年的皖浙赣边区,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江北军政干部学校工作。1940年9月,学校的两个大队由教育长谢祥军叔叔和父亲率领,随同刘少奇同志北上到达盐城,与苏北抗日军政学校合编为11月正式成立的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即新四军抗大总校),父亲任政治部副主任。

我的母亲出身于上海一个贫民家庭,13岁就到织布厂当童工。1937年淞沪抗战时,她的家乡宝山县刘行镇正是日军一个主要登陆点,她的外祖父母和舅舅被日本侵略军残杀。国恨家仇,使她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成为工人运动的积极分子。1938年,她在美商“海宁洋行”参加由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工人救亡协会,并为负责人之一,组织罢工,宣传抗日,与资本家作斗争。1940年12月,经地下党安排,她和吴秀丽、汤翠弟、吴映、王珏、钱玲弟、顾梅芳等7位工友小姐妹,毅然离开繁华的大上海,到盐城参加了新四军,成为抗大五分校女生队的第一期学员。

就这样,一个江西农民出身的老红军和一个上海工人出身的新战士,在抗大五分校这座革命熔炉中相逢了。

进入抗大后,母亲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学习内容有马列主义基础知识、时事政策、民运工作。军事方面除讲授各种军事知识外,还学习毛泽东的军事著作等。陈毅、刘少奇同志经常为学员们作形势报告和关于党的建设的报告。教员冯定、薛暮桥、江岚、吴蔷(吴强)、朱讯、姚耐、陶白等,对马列主义理论都有一定的造诣。在这样好的教学条件下,母亲的思想理论水平提高很快。毕业时,被评为学习模范,由陈毅校长亲自颁奖,留校担任了第二期女生队排长。其间,父亲给予母亲很多的关心帮助。

1941年6月11日,父亲调新四军后方政治部工作。这是他们相识后第一次离别。父亲向母亲赠送了一份爱情的“信物”—日记簿,并在扉页上题写道:

倩:

共产主义者必须以马列主义的理论来确定与坚强自己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同时要在不断的革命斗争中锻炼自己。

为此,必须从理论上去努力学习,从工作中去追求经验,从思想上去检讨自己。

再会吧!!!

毓标

1941.6.11

于盐城抗大离别赠

这次苏北寻访,我和恽晓虎(他岳母张西雷阿姨是母亲在女生队时的指导员)来到了位于盐城中学校园内的抗大五分校校部旧址正北楼。这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如今已成为抗大五分校校史陈列室。薛暮桥为陈列室题名。陈列室共分三个展厅:序厅内为陈毅半身塑像,两侧是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的题词;第二展廳,介绍了抗大五分校的历史;第三展厅,介绍了华中抗大总分校及下属四、五、八、九、十分校的历史。抗大五分校在作为新四军抗大总校期间,培养输送了3004名军政干部。这些干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为共和国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正北楼楼前的草坪上,是刘少奇的半身塑像,底座上镌刻着刘少奇为抗大五分校的题词:为正义,为自由,为民族的与社会的解放而战斗到底!

此时此地,我的耳畔仿佛激荡着那昂扬而充满青春朝气的歌声:“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停翅港,父亲母亲结合的地方

停翅港,位于苏北阜宁县城西南约18公里的一个小村庄。村中有一个方圆120多亩的大水塘,水塘西北侧是长满青草、垂柳和芦苇的小岛,相传凤凰在这个岛上歇过脚,因而这岛子被称为凤凰墩,村名也便成了停翅港。这里地形复杂,周围皆芦荡,便于隐蔽;地势虽然偏僻,然而倚阜淮公路,交通还算便捷,是个能攻能守的好地方。

1941年7月,日寇对盐阜抗日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扫荡”。20日,日伪军17000余人兵分7路合击盐城,企图一举摧毁新四军军部。为避敌锋芒、粉碎日寇大“扫荡”,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主动撤离盐城,转移至阜宁境内,8月初迁驻陈集镇停翅港村,直至1942年12月25日迁往黄花塘。

2010年,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8300多平方米的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纪念馆核心部分为四合院,主要由16间图文展览室和炮楼等构成。在纪念馆里,一件件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和史料,展示了在1年零4个月中,停翅港成为华中大战略区政治领导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华中地区江苏、安徽、河南、江西、浙江、上海等地亿万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他们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加强武装力量建设,领导军民反“扫荡”、歼日寇、反摩擦,巩固和发展了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他们创造性地贯彻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团结爱国民主士绅、文化知识分子、国际友人,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抗日队伍;他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动员和组织民众开展减租减息,发展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他们大力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创办了阜宁县卖饭曹的“文化村”,组建了“湖海艺文社”,谱写了抗战文化史上辉耀绚丽的篇章;他们率先垂范,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鱼水相依的深厚情谊。

从盐城到停翅港,刚刚离开抗大的母亲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她在日记中写道:

7月21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情况很不好,所以我们队伍整个离开盐城。早上二时便动身了,在静静的操场上,黑黢黢的坐着一堆的人,都是我们抗大的同学。抗大你给了伟大的教育,今天我要离开你了,不知何时再到母校!到六时半,我带了介绍信与两个同学,因她们有事,所以也到军部,由我负责。她们因为怀孕,路又不能走,东西又是那么多,只好叫了一个老百姓挑了行李送到西门外再说。但到了西门也不知怎样走法能到军部,只好准备一路走一路问。结果总算还好,出西门不多远,终于看见了几只我们队伍的船,我们就拼命叫他们停下来,后来他们停下来了,原来是联抗的队伍。我们乘着这船走了。

后来得知,母亲她们乘坐的船刚离开,日本鬼子的汽艇就进了盐城。脱险后,母亲随三师二十团的部队行动了一个多月。当时,父亲从传闻中听说母亲在反“扫荡”中牺牲,非常痛苦,到处打听母亲的消息。直到9月份,母亲才辗转到达驻在停翅港的军部,见到了父亲。生死重逢,真是悲喜交集。

不久,经组织批准,父亲母亲在停翅港幸福地结合了。

结婚后,父亲任新四军直属政治处主任,母亲在军部三科协理处当政治干事,每星期见面一次。他们在停翅港军部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共同度过了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经历了伟大的整风运动,环境相对稳定,感情逐渐加深,生活虽苦,但觉得很幸福。

1942年12月,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第二次大“扫荡”,形势日趋紧张。为了应对更加残酷的斗争,向淮南地区实施战略转移,军部机关实行精兵简政,充实作战部队。父亲调任十八旅五十二团政委。当时,母亲已怀有6个月的身孕,根据组织决定,通过地方组织护送回上海“打埋伏”。

在去上海的途中,母亲遇到了又一次险情。当时,她和同行的3个女同志分乘两只小木船溯河南下。在经过一个日伪据点时,前面船上的两个女同志被汉奸识破而被捕。护送母亲的地下交通十分机警,母亲也很沉着冷静,巧为周旋,从容应对,方才脱离虎口。

2004年4月,母亲在二哥华明、二嫂明生和四弟华建的陪同下,时隔62年重返停翅港,探望乡亲,找到了她和父亲结婚时的老房东—已98岁高龄的朱志高老人。

千棵柳、黄花塘,父亲母亲住过的地方

千棵柳村,位于江苏省盱眙县东南约50公里处,是由卢家圩和吕家圩两个小村子组成的(今名长江村),曾属安徽省天长县汊涧镇,今属盱眙县旧辅镇。新四军军部在这里约7个月,指挥新四军顺利进行了战略反攻以及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1943年4月,父亲调任抗大八分校政委。该校由留在汊涧的原江北军政干部学校一个大队和部分机关人员扩编而成。

其间,母亲生下了我的大哥,取名“华申”(上海也称为申城)。夏季的一天,一位女同志突然来到母亲住处,说她已被捕一月余,由家里保释放出,她在敌人处看到有母亲的名字,因敌人不知地址而没有抓到,要母亲立刻离开上海。母亲当即转移,数天后,在舅舅赵帛(地下党员)的帮助下离开上海。

母亲独自抱着华申大哥,历经千难万险,回到根据地,到达千棵柳,与父亲会合。团聚后,父亲母亲同在抗大八分校(后改为二师教导团)工作,直到1945年。

今日千棵柳,已与附近村庄并无二致。据当地老乡介绍,新四军军部1945年10月北迁后,旧址即被丧心病狂的敌人烧毁,连柳树也未能幸免,“千棵柳”已无柳。在村旁的稻田边,我拍了一张千棵柳的远景,待回去给曾在这里生活的华申大哥,不知能否唤起他童年的记忆。

从千棵柳向北约20公里,即是黄花塘。黄花塘,原名黄昏塘。清乾隆年间,凤阳有个姓孙的人,拖家带眷来到这里,开荒种地,植树安家,才有了人气。过了些年,山东来了一批逃荒的,孙家开仓放粮,使难民得以糊口。为了感谢孙家救命之恩,难民挖了一口水塘,挖到第三天傍黑才完工,故称黄昏塘。新四军来后,当地军民在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将水塘深挖,增加蓄水量,方便了生产生活。张云逸副军长笑道:“这里是个好地方,春天油菜飘香,秋来稻谷金黄,毛主席还说‘战地黄花分外香’哩。我看,就把黄昏塘改成黄花塘吧!”羅炳辉师长也说:“叫黄花塘好!新四军就要给老百姓带来光明,让黄昏过去,迎来胜利的曙光!”

1943年1月10日,新四军军部抵达黄花塘(华中局同时迁此),代号为“黄河大队”,在这里约2年零2个月。在此期间,军部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指挥全军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领导全军开展了三大运动—整风、大生产、军政整训,为华中军民坚持斗争与争取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新四军文化艺术馆,是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的一大特色、一大亮点,它系统展示、再现了新四军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新四军文化艺术馆里,我们看到:华中抗日根据地文化规模之大、成果之丰、影响之广,是仅次于延安而居于其他根据地之首的。

在新四军文化艺术馆里,我们看到:“盛名儒将”陈毅同志气势磅礴的诗词,“火中凤凰”叶挺将军的摄影作品,还有叶挺将军先于《囚歌》而写的《囚语》手迹。

在新四军文化艺术馆里,我们看到:在那样的年代,新四军指挥员的婚恋史依然是浪漫而感人的,它折射出革命者丰富的感情世界,可谓“烽火情缘”。

1945年4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之际,在黄花塘军部医院,母亲生下了她和父亲的第二个儿子,取名“华明”,迎接中华民族光明的未来!

徐州,父亲母亲生养培育我的地方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悍然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苏中、苏北解放区即成为敌人重点进攻的地区。苏中七战七捷后,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和主力北移山东前,留下了以管文蔚伯伯为司令员的七纵(后改编为华东野战军十一纵),孤悬敌后,坚持斗争。

1946年9月23日,以3个地方团组成的七纵三十一旅在苏中东台县成立,父亲由二师六旅副政委调任三十一旅政委。该旅一成立,一系列的大仗、恶仗接踵而至。首先,就是在敌众我寡、装备落后情况下进行的通榆线阻击战。粟裕同志对管文蔚伯伯交待:“你们一定要在东线把敌人牵制住,不让敌人从东侧向两淮进犯。”邓子恢同志也一再叮咛:“陈军长等已决定在北边打一两个大仗;你们一定不能让东面那路敌人过来,千万千万。”根据华野指示和纵队命令,父亲和旅长段焕竞叔叔率部在海安以北、盐城以南公路段,阻击进犯之敌。经节节抗击、反复拼杀,三十一旅超额完成了作战任务,有力地策应了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宿北、涟水地区的作战行动。

1947年5月15日,十一纵三十二旅在苏中台北县(今大丰市)洋岸灶成立,父亲调任该旅政委。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父亲和旅长吴咏湘叔叔率部坚持苏中,积极打击敌人,先后向海安、李堡、栟茶、丰利等地国民党军队和土顽据点发起进攻,攻克据点20余处,歼敌3000余人,粉碎了敌军的“扫荡”、“清剿”,改变了苏中对敌斗争的形势,打开了南线敌后斗争新局面,配合了山东战场和中原战场的作战,迎接了大决战的到来!

1948年初冬,父亲率部抵达徐州。

徐州,古称彭城,历史文化名城,汉文化和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汉高祖刘邦的故里,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彭祖的故国,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都,享有“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和“一代帝王乡、千古龙飞地”的盛誉;徐州,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徐州,我们刘家的血脉之源,在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刘氏宗祠的家谱封面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彭城刘氏”!

淮海战役中,彭城刘氏的后裔在故乡参加了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决战。当黄伯韬兵团被我四纵、六纵、八纵、九纵合围于碾庄圩时,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从徐州方向出动,星夜沿陇海路两侧向东驰援。十一纵奉命离开东路战场,急赴徐州以东地区,阻击东援之敌。三十二旅赶到黑山一带,赶筑防御工事,担任阻击任务。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为了靠前指挥,旅指挥所就设在战壕后边,借破烂的小草房作指挥所。黑山阻击战的激烈程度和困难的环境,是三十二旅参加淮海战役中最艰难、最激烈、伤亡最大的阶段。战斗在荒野中,冰天雪地,非常艰苦。经过10天浴血拼杀,十一纵和兄弟纵队一起,终于把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东援部队阻击在离包围中的黄伯韬兵团30华里以外,保证了顺利歼灭黄伯韬兵团,宣告我军在淮海战场上首战告捷。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十一纵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九军,父亲任军政治部主任。这支苏中子弟兵,跨长江、战上海、克厦门,一直打到祖国的东南边陲。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根据形势变化和组建海军、空军及特种兵的需要,于1950年10月决定撤销二十九军军部,各师改建其他军兵种。时任军政委的父亲,于当年12月调任华东军区摩托装甲兵(后改称华东军区装甲兵)副政委(1952年9月任政委),折返北上,又回到了徐州。

建国之初,为适应国防现代化的要求,华东军区的坦克部队有了飞跃的发展。父亲到任后,克服文化水平低、缺乏技术知识的困难,和首任司令员兼政委何克希伯伯、继任司令员刘涌叔叔一起,为建设华东军区装甲兵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1953年7月,父亲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作为新技术兵种的组建者和领导者,为装甲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1952年10月,父亲在徐州迎来了毛泽东主席视察华东军区装甲兵。35年后,他在《难忘的会见》一文中,回忆了当年的情景:

10月27日下午,向明、刘涌、华诚一、张光忠和我,一起到徐州北站叉道迎接主席。我们刚到不久,主席的专列徐徐驶进车站。车停稳后,主席满面笑容地走下火车,公安部长罗瑞卿、铁道部长滕代远随后下了车。向明向主席介绍道:“这是华东装甲兵司令刘涌,这是政委刘毓标。他们都当过红军。”主席一边和我们亲切握手,一边笑着说:“好,好。”向明又说:“请主席到装甲兵司令部去休息,那里安全也有暖气,都准备好了。”主席笑着对我们说:“我看就莫去了,去了会给你们添麻烦,搞得鸡犬不宁。就住在火车上好!今天没有什么安排,你们回去工作吧。明天去看你们。”

第二天8时,主席一行准时来到华东装甲兵外宾招待所(当时用于接待苏军顾问)。主席就座后,点燃了一支烟,问道:“你们都是哪里人,哪年参加革命的啊?”刘涌说:“我是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主席说:“兴国我很熟,在长冈乡我还作过调查哟。”我答道:“我是江西横峰人,赣东北苏区的。1927年参加方志敏同志领导的弋(阳)横(峰)农民暴动,先做地方工作,当过区委书记、县委书记。1934年转入红军工作。”主席沉吟了一会说:“方志敏是个很好的同志,可惜牺牲得太早了。”主席把吸了一半的烟掐灭后又问:“你们现在装备的坦克都是哪国造啊?”刘涌汇报道:“杂得很,有缴获的美式、日式坦克,也有前年苏联老大哥援助的一个师的T-34坦克。”接着简要汇报了华东装甲兵的主要编制装备和训练情况。

乘着刘涌汇报的功夫,我仔细打量了主席。只见主席穿着一身黄色的中山装,领口和袖口已经起毛,一双黄皮鞋有好几处磨得发白,右脚的一只袜子上打着补丁。

当刘涌汇报到苏军的一个坦克师连人带装备来交接时,主席问道:“你们和苏联同志相处还好吧。”我们说还好。听完刘涌的汇报,主席说:“看来你们的家当还不少哟。你们都当过红军,那时候是小米加步枪。现在不同了,有了坦克还有飞机、大炮,这些东西技术性很强。你们都还年轻,要好好学习文化、学习技术,把坦克兵搞好。”

主席点燃了不久前掐灭的那半截香烟,又问华诚一:“徐州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典故不少,你们有没有地方志啊?”华诚一立即把准备好的一套徐州地方志搬到主席面前。主席信手翻了翻说:“你的这一套不全哎,还少了一本哩!”我们听了,都为主席对历史知识博学而惊叹不已。又谈了一会,我们陪主席去云龙山看了看,尔后去九里山。

出徐州北郊不久,一条新开的沟阻断了道路,我们都下了车。主席遥望着九里山,诙谐地说:“九里山近在咫尺,可是一沟横断马路,看样子是不让我过去了,我们只好打道回府啦!”这时天已近午,我和刘涌走到主席身边,请主席到装司用餐。主席说:“不用麻烦了,今天我请客,你们都到火车上去吃饭。”

随主席回到专列不久就开饭了。因为餐桌小,我们分开就坐。主席单独用一张小桌,我和罗瑞卿、刘涌同桌,其他人另用一桌。主席吃的饭菜和我们一样都很简单。主食有米饭、馒头,副食是四菜(红烧鱼、炒野鸡片、炒辣椒和另外一个素菜)一汤,每桌有一瓶通化葡萄酒。开饭后我悄悄问罗部长:“我和刘司令给主席敬杯酒,好吧?”他摆摆手说:“不要去,主席不喜欢。”我们听了也就作罢了。那次是我第一次喝到通化葡萄酒,觉得特别的香醇可口,从此养成了爱喝这酒的嗜好。主席吃饭很快,吃完后起身走到我们身边说:“我去休息了,你们慢慢吃。晚上我们就走了,你们都不要来送行。好好把部隊带好。”说完和我们一一握手告别。

35年过去了,我已是80老翁,许多事情淡忘了。然而和毛主席共同度过的一天中的许多细节,主席的音容笑貌,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母亲以战士、贤妻、慈母的三重身份,与父亲牵手走过。在难忘的岁月中,有两地相隔的挂念、有胜利重逢的喜悦、有儿女降生的幸福,更有并肩战斗、相互支撑的坚强。

父亲多次对我们说:“你们的母亲,把你们兄弟姐妹抚育成人,是她对这个家、对革命的重要贡献。”是啊,做母亲不易,做战火中的母亲更不易,做战火中军队的母亲太不易!经历了战争环境的华申大哥深情地回忆道:“战火中的母爱,却更加弥足珍贵。我记得,在一次渡河时,国民党的飞机上下俯冲、投弹扫射,机头涂着红色的飞机尖利地呼啸着,母亲把我俩紧紧地搂在怀里,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我们。还有一次,我们住在苏中一个临河的小镇上,国民党的飞机经常来轰炸,為了保护我们,母亲把几床被褥压在八仙桌上,敌人飞机一来,就让我们钻到桌子下面。她就是这样,千方百计,尽一切所能地护卫着我们!”

1951年年初,母亲手牵着年幼的两个儿子、怀抱着刚满周岁的女儿(东东姐姐),离开了南国厦门,一路北上,到了徐州,与父亲会合。在华东军区装甲兵,母亲担任了司令部副政治协理员,组织机关人员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进行整风、镇压反革命、“三反”运动。

1954年,随着父亲进入文化速成中学学习,我们一家到了南京。一年后,妹妹晓宁诞生。

在离开徐州18年后,1972年年底,父亲母亲把两个生于徐州的儿子华苏、华建又送回了徐州,到坦克二师入伍。此后,依靠父亲母亲给予的思想品德基础和身体素质,在党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和华建在徐州这片沃土上顺利发展,直至相继走上军职领导岗位。

历史有着惊人的巧合。我们父子三人被授予共和国少将军衔时,工作单位都在徐州!

在徐州当兵、工作期间,我多次来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悼念在那场血战中牺牲的31006位英烈,他们是父亲母亲的战友、我们的前辈。

2011年11月5日,在濛濛秋雨中,我又一次来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和寻访团的兄弟姐妹一起凭吊先烈、缅怀前辈。

今天,淮海大地、中华神州已经旧貌换新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依然充满曲折和艰险。我们凭吊先烈、缅怀前辈,就是要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传承他们的未竟事业,为了祖国富强,为了人民幸福,终生不渝地努力奋斗!

篇8:寻常的日子也飘香作文

又是一节政治课,老师讲的绘声绘色,这是一位同学提出了问题――生活哪里美?老师不紧不慢的说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频繁的事物,也都有它的美。植物有植物的自然美,社会有社会的和谐美,诗歌有诗歌的音韵美,就连日子也有自己的美。”同学们又追问道:“日子有什么美呢,老师?”“这就需要你们自己去发现啊。”老师面带微笑地说到。大概吧,我应该有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日子的美。

又是一个安静的早晨,母亲依旧早起给我做早饭,而当时我却还是在睡梦中未醒。不久,一阵“刺耳”的闹铃响起,我不自愿的从床上爬起来,望向窗外,还是漆黑一片,心中的抱怨感涌现而出。“诶呀!怎么天天起这么早啊,累死了,还没睡醒呢!”这时,听到我这般话的母亲从厨房走出来说,“平常也不见你抱怨,今儿是怎么了?每天也都这个时候起,这样平凡的日子只得抱怨吗?”我摇了摇头,母亲又说道:“这样淡的日子也挺好,只是你没发现。”也许吧,是我真的没发现。

又是老爸的一次生日,全家都乐呵呵的,一盘盘菜肴摆餐桌上,令人垂涎欲滴。老爸不爱吃蛋糕,也从来没有买过蛋糕,当然除了我过生日的时候;虽然没有蛋糕,但是许愿是必须的,老爸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闺女学业有成,咱们一家人永远在一起,就过着这样平平淡淡的日子,享受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是啊,”妈妈接着说道:“最幸福的事也就是这样过着平凡,普通的日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没错,淡淡的日子也有他的美,它的香。

篇9:寻常日子也飘香初三作文600字

冬天的夜晚,寒风呼呼的刮过,钻入大衣,“嗖”的一下,浑身上下都打起了哆嗦,走在路上,瑟瑟发抖。

连续了一周的寒冷的夜晚,我终于在昨晚打了这个冬天的第一个喷嚏。

下晚自习,回家。在走廊里就看到墙边,一个脑袋探头探脑向这边望过来。“姐姐”一声拉长了音儿的甜得仿佛可以流出蜜的熟悉的呼唤先传入了耳朵,接着,一个身影便摇摇晃晃地冲了过来挽住了我的胳膊,我轻轻将她推开:“说过不要老拉扯着我,你那么重,我也走不动。”“不要!”还是紧紧缠着我的胳膊。“我生气了!”我警告道。她这才缓缓放了手。

走在路上,她却用手扯着我的书包带,我抖抖包,她却越抓越紧。一件墨绿色的棉衣,有点乱的头发,白嫩嫩的.小脸总是透着粉红的颜色,肉乎乎的小手抓着我的书包带,跟着我往前走。

一出门,呼的一下,寒风便灌进了我的衣领,打了一个喷嚏,干咳了两声,缩缩肩,拢一拢衣服向往走去。本来就有点感冒的我,一时间浑身上下的不舒服,还是迎着头皮往前走,一边还打着哆嗦。

忽然,背后一松,那个给我施了向后的力的小手拿了下去。“太好了,要走不动了。”一会儿,一个温热的东西搭上了我的脖子,用手拿起一看,围巾?疑惑地转过头去看向妹妹,只见脖子上的围巾已经不见了,白嫩嫩的大脖子敞在寒风中。

“你怎么把围巾摘下来了?”

“没事,我不冷。脂肪多。”

“不行,感冒了怎么办?”

我动手去解围巾,她连忙阻止:“没事,没事,你不是都已经感冒了吗?快带着。”

我看着她,点了点头,将围巾裹好,她又主动的缠上来,这一次我没有拒绝,拉起她走向大门。

围巾是温暖的,这在寒冷的夜里仿佛有热气一般暖着我的心,上面带着妹妹身上特有的香气,淡淡荡开,溢满了整个的心,装满了属于我的世界。

篇10:寻常的日子也飘香作文700字

为自己沏一壶清茶,看深绿色的茶叶在水中浮浮沉沉,一缕清幽的茶香弥漫开来。我端起白瓷的杯子小口啜饮,苦涩之后是茶特有的甘甜清香。苦尽甘来,恬淡宁静的感觉,好似这杯茶,也如同悲欣交集的生命。“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茶的幽香在平凡的日子里飘飞。

铺开雪白的宣纸,挥毫泼墨一幅,便有淡淡墨香蕴藉。我欣赏西方写实派的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印象派的朦胧优美、若隐若现,但更爱中国画的悠远淡泊、意境深沉。单是那些色彩的名字就美得自成一格:群青、朱砂、赭石……手持毛笔,黑色的浓墨是幽深的神秘,彩色的颜料是缤纷的色泽,没有名家的气势磅礴、笔力苍劲,却有一份孤芳自赏的从容。纸墨清香,古韵悠长。

当日光洒满房间,手捧一本书,向阳而坐,书香自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离恨让人喟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情深如海让人艳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拳拳之心让人绝赞。放眼海外,更有娜拉出走后留下的深思,幸福青鸟带来的期盼,雪国列车满载的乡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阅读的时光在书香中转瞬即逝,留下岁月飘香淡远隽永。

放眼望去,凝视世界,优美醉人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清新的气息沁人心脾。漫步在湿润松软的乡间小路上,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在微风中扑面而来,我举起相机,镜头中远处麦浪滚滚,不见了当年拾穗者。夕阳将天空染上异彩纷呈的色泽,云霞飘飞,变幻莫测,夜晚的静谧气息渐渐来临,我按动快门,留住美好的景色。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一天的景色都值得留念。绚丽多彩的照片记录着美景,我的心记下照片中的暗香盈袖。

篇11:奇思妙用,残花也飘香

打破消费习惯创造市场

2002年初的一天,郑子欣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当婚礼进行到高潮时,空中突然洒下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花瓣,把整个婚礼装点得异常漂亮。但郑子欣发觉这些并非是真正的花瓣,而是合成的塑料花。郑子欣觉得多少有些美中不足,便问同来参加婚礼的朋友:“为什么不用真正的鲜花呢?不是更有情调吗?”“鲜花是好,可哪有那么多鲜花瓣。整个杭州的婚庆公司都用这个,大家都习惯了。”

郑子欣想到了自己工作的花店。花店经常出租花篮每次收回花篮后,总是把这些用过的鲜花扔进垃圾场里。如果能重新利用这些残花,说不定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郑子欣利用休息的时间,把一些用过的鲜花收集起来。每天下了班,郑子欣就在自己的房间加工那些从花店拉回的残花。她把那些残花按不同颜色一瓣一瓣地撕下来,装进不同的袋子里。然后带着这些花瓣去附近一家婚庆公司推销,并对这家婚庆公司的老板提出用鲜花代替塑料花,能够让婚庆现场的气氛更有情调,也会让客人更加满意。刚好这家婚庆公司第二天有个婚庆业务,老板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这家公司不但要了郑子欣所带来的花瓣,还达成口头协议,以每公斤60元的价格向她收购。第一个月下来,除了在花店的工资外,郑子欣卖花瓣就额外挣了5000多元。

市场差异始终存在,经营机会随之可见,关键要找对切入市场的角度。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说,想进入一个已经成熟且固定的市场,无疑会是吃力不讨好。小企业应该打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将精力放在现有市场以外的市场,即只有2%的人争夺98%的市场空间。这就要求经营者要像创业者那样,不受市场现状的束缚,能够用新的主意创造市场;用新的产品征服完整的空白市场,或是完整市场中的空白区域。

发现产品缺点借题深入

由于新鲜花瓣最多保存两三天,而婚庆公司举办婚礼活动没有规律,忙时一周两三次,闲时半个月才碰到一次,很多鲜花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当务之急是解决长期保存鲜花瓣的难题,以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正在郑子欣一筹莫展的时候,客户的一番话提醒了郑子欣。客户认为婚庆活动中使用真花瓣创意虽好,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鲜花瓣的水分重,撒到空中花瓣马上就落到地面了,很难在空中营造出那种天女散花般纷纷扬扬、五彩缤纷的效果,摄影出来的效果还不如用纸花的效果好。

如果能想办法改善这个不足,生意一定会比现在好很多倍。郑子欣从水果摊上的葡萄干得到了启发。如果将鲜花加工成干花瓣,不但可以长期保存,还能减轻花瓣的重量。

开始时,郑子欣想把鲜花瓣放在太阳下晒。但太阳晒干的花瓣会卷起来,而且易碎。郑子欣仔细研究,发现可以借助制作葡萄干的室内自然风干法。用这一方法,晒干的花瓣不但没有卷曲的现象,而且柔度大大提高。郑子欣马上拿着干花瓣来到婚庆公司和摄影楼推销,客户对这些干花瓣非常满意,当即就让郑子欣马上给他们送货。郑子欣事先进行了预算,2斤鲜花瓣晒干后只能得到1斤干花瓣。为了保证利润,郑子欣把干花瓣的价格提高到200元1公斤。由于前期的的真花瓣很受顾客欢迎,所以这位客户爽快地答应了。

在婚庆市场上,这些干花瓣很快就受到了顾客的欢迎,也引起了其他婚庆公司和摄影楼的关注。由于残花来源不足和自身精力有限,经常出现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2003年6月,郑子欣以每年1000元的收购费用同十多家花店签订了协议,收购残花。被当作垃圾处理的残花也能卖钱,不明底细的花店老板都很高兴。所以这协议一签就是五年。郑子欣的残花终于有了固定的来源。随后,郑子欣又辞掉了花店的工作,并开了家干花瓣专营店。到2003年8月郑子欣每个月纯利润都保持在1万元左右。

没有完美无缺的产品,挖掘其产品的不足之处,填补其缺陷,会提升其使用价值。但小企业一般受资本和技术的制约,缺少自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正确地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就可以解决小企业自身的不足之处。借题深入战略成功的关键是学会模仿,模仿并不妨碍企业的突破性思维。相反,他提高了发现突破口的可能性。在模仿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独创性,这样创造出来的产品才能迎合市场需求。

细分产品功能拾遗补缺

2006年情人节,郑子欣店里来了一位小伙子,想买一包纯色的玫瑰花瓣送给女朋友,表示他们之间纯洁的爱情。

郑子欣虽然无法满足这个小伙子的要求,但是小伙子的这个想法触动了郑子欣的灵感。既然有人喜欢干花,何不将这些干花做成小工艺品,拿到精品店和超市去销售呢?为了确定这个市场需求到底有多大,郑子欣对一些工艺品和花店进行了实地考察。原来,市场上早就有作为礼品出售的干花,但都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生产的整枝、整束的干花,每枝干花的价格在20元左右。因出售价较高,销售情况并不好。由于干花瓣的利润较低,很多企业不愿投入大量的精力做这块市场。

干花瓣作为工艺品出售,在杭州市场上还属空白。郑子欣马上去市场上订购了一些漂亮的瓶子,还在瓶盖上预留小孔,然后将各式各样的干花瓣松松地装在瓶子里。这样不仅看起来美观,而且还有淡淡的香味散发出來。

谁知,当郑子欣把这些干花瓣拿到一些精品店和超市经销时,商家们无法按成本明确地评估出这些干花瓣产品的价值,怕担风险,推销很困难。于是,郑子欣便提出先代销,销完了后按批发价收款。

上一篇:乘除法教学设计下一篇:《z c s》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