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2024-05-20

苏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苏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苏府„2006‟56号

关于批转苏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各直属单位:

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联合制定的《苏州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已经2006年5月16日市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五月十六日

苏州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一、总

第一条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江苏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市政府设立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用以引导和促进全社会对服务业的投入,壮大产业规模,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为加强引导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引导资金是专门用于促进我市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财政资金,每年在市财政预算内安排并视服务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逐年递增。各市、区应安排相应资金,共同促进我市服务业跨越发展。

第三条

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由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共同管理。

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引导资金管理的日常工作,以项目管理为主;会同市财政局拟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提出引导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标准、编制引导资金使用计划;提出引导资金使用方向和支持重点,受理引导资金项目申请,组织专家对申报引导资金的项目开展评审、论证工作;会同市财政局联合下达引导资金安排计划,对引导资金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提出拨付意见,向市政府汇报引导资金使用情况。市财政局是引导资金的监管部门,以资金管理为主;与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共同拟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计划、项目评审论证标准、下达资金计划等,办理引导资金的拨付,负责引导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跟踪管理,配合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做好引导资金使用情况的汇报工作。

第四条

引导资金遵循统一管理、集中使用、公开申请、规范操作、专款专用、科学监管的原则,实行按项目申报,科学评审,突出重点,择优扶持的管理方式。

二、使用范围和方式

第五条

引导资金的主要使用范围: 1.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新兴领域和薄弱领域中的投资和经营项目,优先扶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含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内容的产业项目;

2.符合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有关政策意见中扶持对象要求的项目;

3.国家、省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的配套资金;

4.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的奖励资金; 5.专家评审(评议)、项目后评价等的工作费用;

6.市委、市政府要求扶持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其它事项。

第六条

引导资金的使用方式主要有贴息、补贴两种,根据项目和企业的不同特点确定使用方式:

1.贴息。经批准扶持的重点建设项目,对其发生的中长期银行贷款给予贴息,贷款贴息采用全贴、半贴和定贴方式,贴息的计算时间与银行收取贷款利息的时间相一致,贴息额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法定利率计算的利息,贴息最长不超过两年。原则上按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贷款的实际发生额分期安排贴息资金。正常贷款期限之外的加息、罚息不包括在内。

2.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投资和经营项目给予一定资金的资助,补贴额度最高不超过项目投资总额的30%。

第七条

对服务业目标考核的表彰奖励资金(考核奖励办法另定)以及专家评审(评议)、项目后评价等费用在引导资金中列支,原则上不超过引导资金的10%。

三、申报条件和程序 第八条

引导资金一般每申报两次,分上、下半年各一次。

1.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通过网上发布和发文到各市、市有关主管部门的形式,发布引导资金申报的有关事项。

2.符合条件的项目,项目单位应根据申报要求,填写引导资金申请表,连同有关材料通过项目所在地发改委(局)、财政局或行业主管部门逐级申报。

3.项目所在地发改委(局)负责本区域内申报项目的扎口工作,并对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等进行审查,对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项目,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出具书面推荐意见。

第九条

引导资金重点支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项目:

1.能够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2.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且符合我市产业导向目录和服务业布局规划要求的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3.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知名度、先进理念和先进管理技术,能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形成较强竞争力,对行业发展具有示范或先导作用的项目; 4.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增强集聚辐射力,提升我市经济质量和水平的现代服务业项目。

5.符合规划要求的跨区域、跨行业、关联度大的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

6.有助于在扩大就业、增加地方税收等方面产生明显成效的项目;

7.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显著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并有经营性产出的项目。

凡市级财政已设立专项资金或当年享受过市财政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服务业领域和项目(国家要求配套的项目除外),不再安排引导资金。

第十条

引导资金项目申报条件: 申报项目符合规划要求,已经立项或已制定实施计划的项目。

第十一条

引导资金项目的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申报单位应符合以下要求:

1.在苏州市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事业单位,企业工商注册登记二年以上;

2.具备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和财务制度,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3.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良好的信用记录,有一定的资金筹措能力。

第十二条

申报项目应提供以下材料:

1.申报单位的书面申请;

2.填写完整的引导资金项目申请表; 3.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的项目申请报告或具有资质的投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政府有权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批准文件;

5.企业(或事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前两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和其它相关财务资料(复印件);

6.当地财政提供配套资金的项目,应提供同级财政部门的证明文件;

7.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须出具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或贷款合同文本(复印件);

8.其他要求提供的相关材料。

第十三条

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受理申请后,会同市财政局、市服务业重点推进工作小组牵头部门等组成联合审核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筛选。在完成申报项目材料的形式审查后,对初选合格的项目,组织专家组以评审或评议方式,对申报项目的可行性、风险性、市场前景、投资概算等方面进行审查,并提出咨询意见。

第十四条

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根据产业导向和布局以及评审(评议)意见进行综合平衡,在通盘考虑、突出重点的前提下提出引导资金的扶持项目及额度安排建议,经市政府领导审定后,由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联合下达扶持项目的资金安排计划,并明确重点扶持内容。

四、项目和资金管理

第十五条

凡使用引导资金的项目,均纳入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服务业重点项目考核,按有关要求进行管理。各市、区发改委(局)或有关主管部门要协助做好引导资金项目的管理工作。

1.贷款贴息和补贴的项目,符合招投标要求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2.使用引导资金的项目单位应于每季度上旬,通过各市、区发改委(局)或有关主管部门分别向市发改委、市财政局报送上一季度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内容的书面材料。

3.获得引导资金扶持的项目不得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特别是引导资金重点扶持内容不得变动。

4.建设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建设目标的,项目单位应及时报告情况,说明原因,提出调整建议。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可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5.对未按建设期如期竣工或开业又不具备后续条件的项目予以取消。

第十六条

各市、区发改委(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将引导资金项目同重点项目考核结合起来,加强跟踪管理,对引导资金使用效果每年要进行分析总结,并将有关情况报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和市财政局。

第十七条

引导资金由市财政局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对于当年尚未安排的引导资金,结转下一继续安排。

第十八条

各市、区应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当地服务业发展和与上级服务业引导资金配套,配套资金不低于下达额度的50%。第十九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提出申请,提供相关材料,抓紧做好兑现工作。1.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苏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兑现申请表。

2.贴息项目要提供当期银行贷款的结息凭证;补贴项目:工程类项目应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和经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财政局认可的中介机构出具的基建审计报告(意见),补贴金额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项目可由项目所在市、区财政部门确认的资金使用明细说明替代审计报告;营业类项目应出具工商营业执照及其它可资证明项目建设内容已完成的相关资料。各市、区提供配套资金的项目应提供资金到位证明。

3.各市、区发改委(局)或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单位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后,对符合兑现条件的项目,向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提出书面兑现申请报告(一式二份)。必要时,由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会市财政局对项目组织抽检。

4.经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审验同意后,出具相关函件,由市财政局核拨资金。各市、区所报项目,资金将拨至各市、区财政局,各市、区财政局应及时、足额拨付至相关企业;有关主管部门所报项目,资金直接拨至项目单位。第二十条

引导资金原则上自资金安排计划下达后两年内要进行兑现,特殊情况经申请可延长一年。过期将不再兑现,资金另行安排。如该项目仍需引导资金扶持,则需另行申请。

第二十一条

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牵头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必要时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后评价。市财政局和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不定期对引导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以及各地配套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项目完成后,如有需要,可委托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项目单位应公开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以确保专款专用。

五、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引导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得弄虚作假、挤占挪用或移作它用。一旦发现将采取通报批评、停止并收回拨付资金、取消申报资格(两年内不予安排新的项目)等处罚措施;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三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收回或停止拨付资金。

1.提供虚假情况,骗取引导资金的; 2.转移、截留或者挪用引导资金的; 3.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特别是引导资金重点扶持内容的;

4.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建设或竣工完成的; 5.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申报单位指令或授意项目单位提供虚假情况得到引导资金的,一经查实,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三年内不再受理其报送的各级引导资金申请报告;申报单位对项目单位所报送材料审查不严、造成引导资金损失或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在一定时期内不再受理其报送的引导资金申请报告。

第二十五条 有关中介机构在评估、审计过程中弄虚作假或出具严重失实报告的,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其承担引导资金咨询评估和审计任务资格的处罚。

第二十六条

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

2.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原则批准资金申请报告的;

3.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六、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计委市财政局《第三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府办„1997‟45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会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苏州市财政局 二○○六年五月十日

篇2:苏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苏府„2006‟56号

苏州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江苏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市政府设立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用以引导和促进全社会对服务业的投入,壮大产业规模,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为加强引导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引导资金是专门用于促进我市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财政资金,每年在市财政预算内安排并视服务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逐年递增。各市、区应安排相应资金,共同促进我市服务业跨越发展。

第三条 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由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共同管理。

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引导资金管理的日常工作,以项目管理为主;会同市财政局拟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提出引导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标准、编制引导资金使用计划;提出引导资金使用方向和支持重点,受理引导资金项目申请,组织专家对申报引导资金的项目开展评审、论证工作;会同市财政局联合下达引导资金安排计划,对引导资金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提出拨付意见,向市政府汇报引导资金使用情况。

市财政局是引导资金的监管部门,以资金管理为主;与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共同拟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计划、项目评审论证标准、下达资金计划等,办理引导资金的拨付,负责引导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跟踪管理,配合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做好引导资金使用情况的汇报工作。

第四条 引导资金遵循统一管理、集中使用、公开申请、规范操作、专款专用、科学监管的原则,实行按项目申报,科学评审,突出重点,择优扶持的管理方式。

二、使用范围和方式

第五条 引导资金的主要使用范围:

1.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新兴领域和薄弱领域中的投资和经营项目,优先扶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含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内容的产业项目;

2.符合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有关政策意见中扶持对象要求的项目; 3.国家、省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的配套资金;

4.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的奖励资金;

5.专家评审(评议)、项目后评价等的工作费用;

6.市委、市政府要求扶持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其它事项。

第六条 引导资金的使用方式主要有贴息、补贴两种,根据项目和企业的不同特点确定使用方式:

1.贴息。经批准扶持的重点建设项目,对其发生的中长期银行贷款给予贴息,贷款贴息采用全贴、半贴和定贴方式,贴息的计算时间与银行收取贷款利息的时间相一致,贴息额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法定利率计算的利息,贴息最长不超过两年。原则上按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贷款的实际发生额分期安排贴息资金。正常贷款期限之外的加息、罚息不包括在内。

2.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投资和经营项目给予一定资金的资助,补贴额度最高不超过项目投资总额的30%。

第七条 对服务业目标考核的表彰奖励资金(考核奖励办法另定)以及专家评审(评议)、项目后评价等费用在引导资金中列支,原则上不超过引导资金的10%。

三、申报条件和程序

第八条 引导资金一般每申报两次,分上、下半年各一次。

1.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会同市财政局通过网上发布和发文到各市、市有关主管部门的形式,发布引导资金申报的有关事项。

2.符合条件的项目,项目单位应根据申报要求,填写引导资金申请表,连同有关材料通过项目所在地发改委(局)、财政局或行业主管部门逐级申报。3.项目所在地发改委(局)负责本区域内申报项目的扎口工作,并对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等进行审查,对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项目,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出具书面推荐意见。

第九条 引导资金重点支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项目: 1.能够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2.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且符合我市产业导向目录和服务业布局规划要求的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3.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知名度、先进理念和先进管理技术,能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形成较强竞争力,对行业发展具有示范或先导作用的项目; 4.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增强集聚辐射力,提升我市经济质量和水平的现代服务业项目。

5.符合规划要求的跨区域、跨行业、关联度大的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 6.有助于在扩大就业、增加地方税收等方面产生明显成效的项目; 7.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显著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并有经营性产出的项目。凡市级财政已设立专项资金或当年享受过市财政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服务业领域和项目(国家要求配套的项目除外),不再安排引导资金。第十条 引导资金项目申报条件:

申报项目符合规划要求,已经立项或已制定实施计划的项目。

第十一条 引导资金项目的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申报单位应符合以下要求: 1.在苏州市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事业单位,企业工商注册登记二年以上;

2.具备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和财务制度,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3.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良好的信用记录,有一定的资金筹措能力。

第十二条 申报项目应提供以下材料:

1.申报单位的书面申请;

2.填写完整的引导资金项目申请表;

3.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的项目申请报告或具有资质的投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政府有权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批准文件;

5.企业(或事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前两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和其它相关财务资料(复印件);

6.当地财政提供配套资金的项目,应提供同级财政部门的证明文件; 7.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须出具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或贷款合同文本(复印件); 8.其他要求提供的相关材料。

第十三条 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受理申请后,会同市财政局、市服务业重点推进工作小组牵头部门等组成联合审核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筛选。在完成申报项目材料的形式审查后,对初选合格的项目,组织专家组以评审或评议方式,对申报项目的可行性、风险性、市场前景、投资概算等方面进行审查,并提出咨询意见。

第十四条 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根据产业导向和布局以及评审(评议)意见进行综合平衡,在通盘考虑、突出重点的前提下提出引导资金的扶持项目及额度安排建议,经市政府领导审定后,由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联合下达扶持项目的资金安排计划,并明确重点扶持内容。

四、项目和资金管理

第十五条 凡使用引导资金的项目,均纳入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服务业重点项目考核,按有关要求进行管理。各市、区发改委(局)或有关主管部门要协助做好引导资金项目的管理工作。

1.贷款贴息和补贴的项目,符合招投标要求的,按有关规定执行。2.使用引导资金的项目单位应于每季度上旬,通过各市、区发改委(局)或有关主管部门分别向市发改委、市财政局报送上一季度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内容的书面材料。

3.获得引导资金扶持的项目不得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特别是引导资金重点扶持内容不得变动。

4.建设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建设目标的,项目单位应及时报告情况,说明原因,提出调整建议。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可视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5.对未按建设期如期竣工或开业又不具备后续条件的项目予以取消。第十六条 各市、区发改委(局)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将引导资金项目同重点项目考核结合起来,加强跟踪管理,对引导资金使用效果每年要进行分析总结,并将有关情况报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和市财政局。

第十七条 引导资金由市财政局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对于当年尚未安排的引导资金,结转下一继续安排。

第十八条 各市、区应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当地服务业发展和与上级服务业引导资金配套,配套资金不低于下达额度的50%。

第十九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提出申请,提供相关材料,抓紧做好兑现工作。

1.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苏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兑现申请表。

2.贴息项目要提供当期银行贷款的结息凭证;补贴项目:工程类项目应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和经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财政局认可的中介机构出具的基建审计报告(意见),补贴金额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项目可由项目所在市、区财政部门确认的资金使用明细说明替代审计报告;营业类项目应出具工商营业执照及其它可资证明项目建设内容已完成的相关资料。各市、区提供配套资金的项目应提供资金到位证明。

3.各市、区发改委(局)或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单位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核后,对符合兑现条件的项目,向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提出书面兑现申请报告(一式二份)。必要时,由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会市财政局对项目组织抽检。

4.经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审验同意后,出具相关函件,由市财政局核拨资金。各市、区所报项目,资金将拨至各市、区财政局,各市、区财政局应及时、足额拨付至相关企业;有关主管部门所报项目,资金直接拨至项目单位。第二十条 引导资金原则上自资金安排计划下达后两年内要进行兑现,特殊情况经申请可延长一年。过期将不再兑现,资金另行安排。如该项目仍需引导资金扶持,则需另行申请。

第二十一条 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牵头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必要时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后评价。市财政局和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不定期对引导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以及各地配套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项目完成后,如有需要,可委托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项目单位应公开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以确保专款专用。

五、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引导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得弄虚作假、挤占挪用或移作它用。一旦发现将采取通报批评、停止并收回拨付资金、取消申报资格(两年内不予安排新的项目)等处罚措施;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三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收回或停止拨付资金。1.提供虚假情况,骗取引导资金的; 2.转移、截留或者挪用引导资金的;

3.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特别是引导资金重点扶持内容的; 4.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建设或竣工完成的; 5.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申报单位指令或授意项目单位提供虚假情况得到引导资金的,一经查实,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三年内不再受理其报送的各级引导资金申请报告;申报单位对项目单位所报送材料审查不严、造成引导资金损失或不良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在一定时期内不再受理其报送的引导资金申请报告。第二十五条 有关中介机构在评估、审计过程中弄虚作假或出具严重失实报告的,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其承担引导资金咨询评估和审计任务资格的处罚。

第二十六条 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市财政局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

2.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原则批准资金申请报告的;

3.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六、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计委市财政局《第三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苏府办„1997‟45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发改委(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会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苏州市财政局

篇3:苏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一、系统目标

(1) 服务业政府主管部门管理职责范围内的服务业项目的登记、进度跟踪、汇总、分类统计和信息发布; (2) 提供方便的用户接口和操作指引, 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 用户经过授权取得密码后, 可在任何地方随时通过互联网进入系统。稍经培训, 就能掌握储备库项目的录入、修改、转移、删除和查询统计功能。 (3) 提供搜索引擎, 可通过关键字、类别、时间、单位、内容等要素查找到相关的项目; (4) 系统功能全面, 能够满足服务业主管部门和各区级服务业管理部门对服务业的日常管理工作, 系统功能清单经服务业主管部门审核后, 由设计单位分析设计; (5) 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可扩充性便于系统规模扩充和功能扩充; (6) 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包括较短的响应时间, 以及在开放公共服务的情况下, 多人在线时仍然具有良好的处理能力; (7) 具有系统日志功能, 系统日志应该包括用户登录/退出信息和访问信息、功能使用信息等, 并提供日志查询和统计功能; (8) 提供良好的安全性, 包括用户登录密码加密、权限分配、密码保护、防攻击等能力; (9) 提供系统管理工具, 以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用户登记、权限分配、系统备份、数据下载和上传、系统参数设置。

二、需求分析

(一) 用户分析

(1) 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调整和设定其他用户的权限, 设置系统参数, 跟踪和监控系统的异常事件, 并使用系统工具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或者恢复。 (2) 基本用户:基本用户代表服务业主管部门日常业务处理人员, 系统管理员可对基本用户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权限指定, 比如基础资料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项目资金管理人员等。 (3) 决策用户:决策用户代表非业务处理人员, 一般指服务业主管部门领导, 他们对系统的需求跟一般业务人员不同, 更注重于报表和分析结果。 (4) 区级基本用户:同基本用户一样, 区级基本用户代表区一级服务业管理部门业务处理人员的需求, 不同的是, 他们只能限于处理与本区相关的项目对象。 (5) 区级决策用户:同决策用户一样, 区级决策用户代表区一级服务业主管部门的领导, 但他们只能处理与本区相关的项目, 并对它们进行分析。 (6) 区级管理员:区级管理员只能管理本区的用户权限和执行系统功能, 其权利低于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的设置优先于区级管理员。 (7) 来访者:如果系统对公众开放, 则匿名访问者将统一使用来访者 (Guest) 账号, 系统可以对Guest账户开放有限查询和浏览权限, 以方便公众获取相应的信息。 (8) 公众普通用户:公众普通用户代表注册者用户, 可以为注册用户提供多于Guest账号的服务, 比如下载服务, 或者开放一些次敏感的信息给注册用户 (比如历史项目资料) 。 (9) 项目相关方用户:项目相关方用户代表项目申请方, 系统将为这类型用户提供一些特定的服务, 以方便跟踪、监控、收集、查验相关的项目情况, 使项目的信息能够更加及时地反馈到主管部门。

(二) 业务分析

1. 项目入库。

服务业主管部门根据产业政策导向确定投资主题, 凡在投资主题需求范围内的项目鼓励申报, 并登记入库。登记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由服务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根据项目单位上报的项目材料进行登记, 第二种由项目单位在网上自行登记申报。项目经申报登记以后, 进入待审核状态。所有待审核的项目将根据服务业主管部门制定的项目导向计划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以后, 会进入项目评审准备阶段, 未通过审核的项目, 系统不再跟踪, 但会保留在项目库中。

2. 项目评审。

未经评审的入库项目由工作人员和项目相关单位为评审准备材料, 并将相关信息登记入库, 材料齐备后, 方可进入评审。评审通过后的项目必须登记评审意见和相关手续办理日程, 除此以外, 未通过的项目将标注为“评审未通过”, 并不再跟踪。项目相关单位也可以查询到本单位项目的评审意见。

3. 项目跟踪。

项目评审通过以后, 将进入项目实施状态。实施过程中的项目, 根据划定的项目报告周期, 由项目相关单位定期或不定期报告项目进度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等。项目进度跟踪既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呈送的文字材料填写入库, 也可以由项目实施单位在网上直接填报。如果需要上传文字和图片, 也可以通过系统直接上传到数据库。

4. 项目验收。

项目完成 (竣工) 以后, 须对项目进行总结, 并对预算和实际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际的经济技术指标等登记报告。验收结论须收入项目库, 以便于领导查看和决策。项目未按计划书完成的或者项目因故中止, 须登记原因或者上传总结报告。对于分期实施的项目, 前期完成的情况, 将为后期项目的申报、资助、执行提供决策参考。项目完成以后, 作为历史项目存储。

5. 项目评价与验证。

服务业项目投入经营或者使用以后, 将产生经济效益, 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验证项目与计划的预期是否一致, 差异程度, 将有助于主管部门改进项目筛选制度、资助制度, 不断改进产业导向政策等等。项目完成以后, 后续跟踪的时间、跟踪哪些指标, 将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范围等来确定, 跟踪的方式采用由项目承担单位网上填报即可。

三、网络结构

(1) 系统采用B/S的结构, 所有用户通过Internet经验证后接入系统, 由防火墙对内部服务器和局域网进行保护; (2) 所有数据集中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中, 各区级用户只能透明地访问和操作属于本区级项目库中的数据, 无权访问其余的数据; (3) 服务业主管部门也只能访问本级的项目数据库, 除非区级用户将项目提到市级以后方可访问; (4) 系统可以对公众开放, 并提供有限的服务。对公众开放的权限由系统管理员设定; (5) 为便于数据采集, 提高工作效率。系统也可以对项目相关单位开放服务功能, 便于项目单位提交材料、查询审核进度等。

四、技术目标

(1) 客户端浏览器支持Internet Explore 6.0; (2) 采用页面静态化技术, 可轻松支持同时较多人数的在线访问; (3) 采用Net Framework 2.0+MSSQL 2005 (或者MS SQL 2000) 当今最为先进的架构体系, 从而有效提高系统安全性和执行速度, 也大大方便了二次维护, 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4) 增强的安全机制, 可有效抵御Web方式入侵和攻击等危害网络安全的事项和行为, 达到GB17859-1999安全等级第三级的要求; (5) 可扩充性和可伸缩性支持, 系统可以通过自定义方式实现增删的栏目和根据需求设定访问权限;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分离, 有效减少系统入侵导致的损失.并能提高服务质量; (6) 在使用ADSL (512KB) 连接的情况下, 平均响应速度在1~2秒之间; (7) 用户接口应该满足易使用性的要求, 系统将采用互联导航系统、关键字等信息检索和网络搜索等功能使得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和服务。系统的设计、内容安排和功能设计将本着为所针对客户的需求和习惯进行; (8) 易维护性支持, 维护平台提供丰富的模板系统和“傻瓜”型的人机界面; (9) 可共享性支持, 网站的设计应该保障网站所产生和积累的信息能够方便地共享, 不会因为网站今后因为某些需要进行调整和混合, 都不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或信息丢失; (10) 可管理的系统后台, 系统管理通过系统提供的工具对数据进行维护, 设定用户的访问权限, 设定系统运行参数; (11) 采用存储过程开发.存储过程是预编译好的、可以完成特定功能的SQL语句的集合;运行在数据库端的过程。能有效提高处理速度, 加快前台的响应, 减少Web服务器的压力; (12) 系统采用简体中文。

五、系统结构

(1) 系统从设计到开发将完全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 采用ASP.NET 2.0技术; (2) 系统整体的架构完全遵循Microsoft公司建议的对象模式, 使得整个体系架构符合e时代企业应用的发展趋势; (3) 将表示层 (View) 和逻辑层 (Model) 分开的一个优越性, 在于容易在某种数据的基础上, 增加多种表现或者改变某种形式; (4) 逻辑层 (Model) 以及表示层 (View) 分开以后, 使得它们各自能够独立的变化。进而使得可维护性, 可以扩展性, 可测试性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 (5) 将控制层 (Control) 和表示层 (View) 分开, 可以动态的决定表示的形式; (6) 将控制层 (Control) 和逻辑层 (Model) 分开, 使得用户的输入和数据处理之间的关系可以灵活决定; (7) 采用静态页面技术 (SHTML) , 可以满足在低带宽下系统仍然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和用户数容量。通过防火墙和增强的权限认证技术, 保 (下转63页) (上接53页) 证系统具有较好的防攻击能力。将系统逻辑组织成应用服务器, 保证系统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

六、软件组成与功能

七、开发与实施

篇4:有关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政策解读

引导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鼓励本市企业申请国家各类服务业引导资金,并提供配套资金。

(二)支持《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的金融服务、航运物流、现代商贸、文化创意、信息服务、旅游会展等支柱服务业,科技服务、设计产业、电子商务、数字出版、专业服务、节能环保等新兴服务业和教育与培训、医疗保健、体育产业、家庭服务等社会服务业中发挥引领作用的重点项目。

(三)支持服务贸易、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具体支持方式,由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和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四)支持与本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主要任务密切相关的服务业项目。

(五)支持能提供信息、技术、人才、贸易、资金等服务支撑、完善服务业发展环境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六)支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各类服务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建设,对其核心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功能定位等前期规划论证给予资助。

(七)支持新兴服务业发展,对经评选认定的创新型新兴服务业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具体支持方式,由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会同相关单位另行制定。

(八)经市政府批准其他需要支持的事项。

引导资金的支持,采用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的方式安排使用,主要用于设备购置安装、软件开发、技术转让、人员培训、系统集成、设计咨询、研发测试、资质认证、建设期利息等。

采用无偿资助方式支持的,单个重点支持项目资金支持比例最高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或总费用的20%,金额不超过300万元;单个一般支持项目资金支持比例最高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或总费用的15%,金额不超过200万元。

采用贷款贴息方式支持的,根据项目贷款额度及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法定基准利率确定,每个项目的贴息期限最高不超过2年,单个重点支持项目贴息额度不超过400万元;单个一般支持项目贴息额度不超过300万元。

《关于开展2013年度本市服务业重大示范项目申报的通知》(沪发改服务〔2013〕004号)支持领域: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沪府发〔2012〕59号)确定的服务业重点领域中发挥引领作用的服务业重大示范项目。

申报项目除符合《管理办法》明确的有关要求外,还需符合:1、项目总投资原则上不低于5000万元。2、项目必须对所在行业领域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并具备技术先进、模式创新等特性。3、项目已完成备案或核准程序,且已落实土地、规划、环评、资金等建设条件。4、项目必须是在建或今年上半年开工。5、每个行业主管部门最多申报2-3个项目,每个项目单位最多申报1个项目。

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评审小组关于印发《2013年度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沪发改服务(2013)005号)

2013年度本市引导资金重点支持领域为:

1、体现创新发展——信息服务领域或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在服务业新兴领域中发挥引领作用的重点项目;

2、体现转型发展——制造业转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项目;

3、体现集聚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各类服务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及为促进集聚区发展制定的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功能定位等规划类项目;

4、体现改革突破——本市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县与试点主要任务密切相关的服务业项目。

项目单位需准备的资料:

1、项目申请表、项目基本信息表;

2、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税务登记证;

3、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的批准文件(规划类项目可不提供);

4、项目建设实施地点的场地证明(自有房产证或租赁合同及出租方房产证);

5、如项目涉及土建、加层、外立面改造等,需提供规划部门和环保部门的批复意见;

6、如项目购置设备及试验加工过程中涉及环境影响(如噪音、辐射、三废排放等)需提供环保部门的批复意见;

7、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供相关机构出具的节能评审意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意见等;

8、项目单位上年度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规划类项目可不提供);

9、自筹资金出资证明(包括自有资金银行存款证明、贷款资金的银行贷款承诺书、贷款协议、贷款合同),需达到项目总投资额的60%以上;

10、申请贴息的项目须提供项目单位与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或合同以及相关息单;

11、规划类项目需提供有关合同、协议和相关支付凭证;

12、涉及与其他机构合作或许可经营的须提供合作协议/批复或许可证;

13、成果或专利证书等其他相关文件。

《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沪府办发〔2012〕64号)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在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

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促进服务贸易扩大规模,提升能级。具体用于以下方面:

(一)鼓励本市服务贸易企业(单位)申请国家各类服务贸易发展促进资金,并按国家规定提供配套资金。

(二)重点支持《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上海市服务贸易发展的合作协议》中明确优先发展的国际物流、信息技术、文化、专业服务等领域,根据商务部、国家中医药局等十四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商服贸发〔2012〕64号)的要求,支持中医药服务,并逐步扩大试点领域范围。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给予绩效鼓励、认证补贴、中高级专业人才培训补贴、开拓国际市场网络营销平台(外文网站)建设支持、聘请外国专家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单位)给予翻译费补贴。

(三)支持服务贸易境内外展会等服务贸易促进活动。

(四)支持服务贸易统计工作。主要用于建立服务贸易统计平台系统等。

(五)其他需要支持的事项。

发展资金的支持方式采用无偿资助方式,单个申请企业(单位)当年度获得发展资金资助的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上海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沪府办发2012〕66号)上海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本市服务外包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促进本市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重点支持离岸、高端、总部型服务外包发展。具体用于以下方面:

(一)支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

(二)引导服务外包企业(单位)取得国际资质认证。

(三)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单位)开拓国际市场。

(四)鼓励建立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

(五)鼓励总部型服务外包企业(单位)在上海发展。

(六)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单位)在海外设点开拓新兴市场。

(七)推进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八)上述第(一)至第(四)项、第(六)项由市级服务外包专项资金给予支持;第(五)项由市级服务外包专项资金和区(县)财政各承担50%。

篇5: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办法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计委关于“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精神,为了充分发挥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国家引导资金)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服务业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引导资金是指在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或国债中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建设项目等的补助性资金,目的是调动地方和企业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引导多渠道资金对服务业的投入。

第三条国家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促进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重点支持处于产业化起步阶段,市场前景好的新兴服务业。

第四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国家引导资金的使用方向,按确定国家引导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

第五条国家引导资金的使用方式主要是对相关建设项目进行一次性投资补助,补助标准一般控制在项目总投资额的10%以内。

第六条各省(区、市)应设立地方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与国家引导资金配套使用。使用国家引导资金的地方,东部地区要按照1:2以上的比例,中西部地区要按照1:1以上的比例同时安排地方引导资金。

第七条国家引导资金的申请和审批程序是:

1.申请国家引导资金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根据国家引导资金使用方向和国家引导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结合本地区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编制服务业重点领域(行业)发展规划(含相关重点项目),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2.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对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报送的服务业重点领域(行业)发展规划进行审核、批复。

3.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服务业重点领域(行业)发展规划的批复,按基本建设程序和审批权限,负责审批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申请国家引导资金的报告。

4.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对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提出的国家引导资金申请进行审批,下达国家引导资金投资计划。

第八条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编制的服务业重点领域(行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重点行业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市场前景及对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作用的分析,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等。同时,在服务业重点领域(行业)中遴选出若干重点建设项目,并附建设项目表,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名称、承担单位、建设性质、建设内容、项目总投资及筹措方案等。

第九条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服务业重点领域(行业)发展规划,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国家引导资金申请,应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1.国家引导资金申请报告。主要包括:申请国家引导资金项目基本情况,总投资规模,地方配套资金及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2.建设项目表。主要包括:项目名称、承担单位、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起止年限、项目总投资、申请国家引导资金数额、地方配套引导资金数额、自有资金数额、银行贷款的数额等。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

第十条申请国家引导资金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是独立的企业法人或事业法人;

2.项目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3.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地方配套资金、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已经落实,一般能在当年启动,并在1—2年内建设完成;

4.项目完成后,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

5.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对国家引导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第十二条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国家引导资金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并负责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和组织竣工验收,将中期评估报告和竣工验收报告等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十三条国家引导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除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承担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外,还将进行以下处理:限期收回已拨付的国家引导资金;暂停所在省(区、市)下一申请国家引导资金资格。

第十四条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篇6:苏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效益,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要求,在试行《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沪府〔2007〕1号)的基础上,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资金来源)

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是由地方财政预算内安排的专项用于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补助性资金。市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2亿元,获得市级引导资金支持的区(县)应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

第三条(使用范围)

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重点区域和新兴行业,促进服务业的国际化、市场化、社会化和规模化发展。主要用于如下方面:

(一)鼓励本市企业申请国家各类服务业引导资金,并提供配套资金。

(二)支持符合《上海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的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包括航运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会展、旅游、现代商贸、教育培训、医疗服务、创意产业等,对该领域中发挥引领作用的重点项目给予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

(三)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对重点企业给予绩效支持、贷款贴息、保险费用补贴、认证补贴及境外推广费用补贴等;支持服务外包业务发展。对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的具体支持方式,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和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四)鼓励制造业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其重点项目给予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

(五)支持能提供信息、技术、人才、贸易、资金等服务支撑、完善服务业整体发展环境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其重点项目给予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

(六)支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各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对其核心区域功能、建筑及立体交通组织的前期规划论证给予适当补贴。

(七)经市政府批准其他需要支持的事项。

第四条(支持方式和额度)

市级引导资金的支持,采用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方式(二者选一)。

采用无偿资助方式支持的,单个项目资金支持比例最高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或总费用的20%,金额不超过300万元。采用贷款贴息方式支持的,根据项目贷款额度及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法定基准利率确定。每个项目的贴息期限最高不超过2年,贴息额度不超过400万元。

第五条(申报和审批程序)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组成评审小组,负责引导资金的申报受理、评估管理、审核批复、监督稽查等工作。评审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

市属企业和单位可直接向市行业主管部门申报,其他企业和单位可向其税务注册地的所在区县有关部门申报。申请引导资金的市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县有关部门根据引导资金使用方向和重点支持领域,编写引导资金申请报告,于每年4月底前,送交评审小组办公室。已经安排政府资金补贴或支持的项目不予受理。市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县有关部门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对市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县有关部门报送的申请材料,评审小组负责组织专家组进行专家评审,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对经评审小组审核同意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下达引导资金投资计划至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县。

第六条(申请提交的材料)

申请引导资金的市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县有关部门,需要提交引导资金申请报告,主要包括:拟重点推进的项目对优化结构、提升能级、增加税收和扩大就业等作用分析;拟重点推进的公共服务平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举办各类活动对完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加速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其中,区县申请报告中要承诺区县财政对申请市级引导资金支持的项目,以不低于1∶1的比例给予配套。同时,需要提供以下附件:

(一)引导资金申请汇总表,主要包括:资金的主要用途、总投资额、申请引导资金数额及其他资金来源等。

(二)引导资金项目申请表,主要包括:申报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及性质、项目的必要性、项目外部条件落实情况、项目建设内容及目标、项目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计划进度(必须是在建或年内开工项目)、社会效益定性指标、项目资金情况等。其中,须明确申请的引导资金主要用途构成,主要包括:设备购置安装、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人员培训、技术转让、设计咨询、建设期利息等。

(三)申报单位须提供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以及项目自筹资金出资证明等。

(四)使用引导资金的重点项目必须附有关批准文件,即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的批准文件以及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意见。

(五)申请贴息的项目须出具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或合同。规划类支持项目须提供相关支付凭证或有关合同、协议。

(六)成果或证书等其他相关文件。

第七条(使用监督和评估管理)

市财政局对经评审小组审核同意的项目,按照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拨付资金。

凡使用引导资金的市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县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负责检查服务业发展规划的落实情况以及推进具体项目的实施、验收等日常管理工作。如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评审小组反馈。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财政局会同市审计局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引导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计和稽察。

凡使用引导资金的市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县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服务业发展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执行情况,并将上引导资金使用报告在次年2月底前送交评审小组办公室。评审小组负责对市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县的总结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审结果,调整下一引导资金的安排。经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市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县,在下一优先安排引导资金;对未达标的市行业主管部门和区县,暂停其下一申请引导资金资格。

引导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凡使用引导资金的项目,不得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引导资金重点扶持内容不得变动。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有关纪律的行为,除按照国家规定对项目单位和有关负责人给予相关处罚外,还将作出以下处理:限期收回已拨付的引导资金;予以公示并取消项目法人和项目负责人继续申报项目的资格;暂停所在市行业主管部门或区县下一申请引导资金资格等。

第八条(附则)

本办法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篇7:苏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泰政办发[2007]6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泰安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泰安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共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泰发〔2007〕12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引导资金是由市级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导向性资金,自2007年起设立,数额为上全市GDP的万分之一。

第三条 引导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遵循统筹规划、公开透明、科学评审、择优扶持的原则,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专款专用、专项核算。

第四条 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共同负责引导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研究确定引导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制订项目评审标准。

第二章 使用范围与方式

第五条 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集中扶持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市级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项目及服务业品牌培育,落实市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奖励服务业发展特别贡献单位和个人,国家、省引导资金支持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

市级财政已设立专项资金或当年享受过市财政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服务业领域和项目(国家、省引导资金扶持项目除外),不安排引导资金。 第六条 根据项目和企业的不同特点,引导资金采取以下三种使用方式:

(一)投资补助。对经评审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或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投资补助。补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投资总额的10%,项目开工建设拨付补助资金的60%,竣工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剩余资金。

(二)贷款贴息。对符合条件、使用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贷款利息补贴。贴息时间原则上为一年,最长不超过两年。贴息资金总额根据投资项目符合贴息条件的银行贷款总额等因素计算确定,贴息率不超过一年期银行基准贷款利率。

(三)奖励。兑现市政府确定的服务业发展特别贡献奖。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七条 申请使用引导资金的项目按隶属关系逐级申报。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由项目承担企业按隶属关系向同级发展改革和财政主管部门申报,各县(市、区)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根据引导资金扶持重点领域和方向,对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等进行审查,对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项目,联合提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在规定时限内,上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属企业项目由企业或市直有关部门直接向市发展和改革委和市财政局申报。

第八条 申请使用引导资金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服务业发展规划,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已经落实或基本落实,且能在当年启动或已经启动,在规划期内建成;

(三)项目建成后,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和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够扩大市场容量、扩大就业,有望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带动作用强、示范作用明显的现代服务业项目;

(四)对县(市、区)政府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或配套资金的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第九条 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的实施以企业为主体。承担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泰安市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依法经营,管理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核算和管理体系,近三年来无违法经营行为;

(三)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相应的资金筹措能力;

(四)按规定向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报送相关资料。

第十条 引导资金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

(四)其他所需资料。

第十一条 引导资金申请报告应附以下文件:

(一)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批文件;

(二)企业自主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申请报告及其审批、核准、备案文件;

(三)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审批或预审意见;

(四)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书;

(五)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

(六)申请贴息的项目须出具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

(七)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前三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改建、扩建项目);

(八)其他所需资料。



第四章 审批下达

第十二条 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共同对申报单位的材料进行审查,聘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查、论证。重点对申报项目的可行性、市场前景、投资概算、投资效益等提出咨询、评估意见。

第十三条 根据专家组的咨询、评估意见,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研究确定扶持项目和资金数额,并下达引导资金扶持项目投资计划;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拨付资金。

第五章 项目和资金管理



第十四条 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负责对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的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引导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滞留、挤占和挪用。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要求每季向发展改革、财政部门报告项目建设实施情况和重

大事项。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项目承担单位要及时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并将申请报告报送同级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各县(市、区)发展改革局和财政局将申请报告审查汇总后报送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属企业直接报送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组织对项目进行跟踪评价和验收。

第十八条 引导资金扶持的项目,不能按投资计划完成建设任务的,项目单位应及时报告情况,说明原因,提出调整申请,逐级报送至市发展改革委和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视具体情况提出调整意见。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引导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和核算,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发展改革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收回或停止拨付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资金,并视情节轻重提请或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投资补助和贴息资金的;

(二)转移、侵占或者挪用投资补助和贴息资金的;

(三)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的; 

(四)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开工建设或竣工的; 

(五)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凡不涉及保密要求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项目,均应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受理单位、个人对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项目在审批、建设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二十二条 有关中介机构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或提出的评估意见严重失实的,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取消承担相应咨询评估任务的资格等处罚,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8:苏州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文化产业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 虽然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稍显迟缓, 但是今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生不断蓬勃向上, 特别是2015年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 文化产业逆流而上正在不断的向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方面迈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发布《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5—2016) 》 (2016年) 指出:我国文化产业正越来越融入实体经济, 显示出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景象。

文化产业虽然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起步晚因而导致其成熟度相对偏低, 近年来主要体现在生产性服务功能差这个方面。文化产业的生产性服务功能低下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文化产业对于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作用。因此,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和国家将文化产业融入实体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文化的一个突出发展动向。2014年3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对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发展、促进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行了系统部署。《意见》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 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二、常州市文化引导资金概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思路, 常州市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主动力, 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 大力度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自2010年起, 常州市设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 文化引导资金属于专项资金范畴, 是有财政预算安排, 用于促进和支持专项目的。截至目前已资助扶持金额累计达4000多万元, 为繁荣文化产业, 加快文化常州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常州市文化引导专项资金是一项用于支持和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公开公正、严格监管”的原则。为保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本文从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常州市2015年文化引导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了评价, 客观分析了我市文化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从而根据分析的结果客观分析存在的不足和意见, 为我市后续专项资金的投放监管提供了参考意见, 为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常州提供、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根据《常州市市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常州市文化引导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该专项资金支持对象包括:“体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规划、政府鼓励投资的项目, 能够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明显提升常州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文化产业项目”。

三、基于AHP的常州市文化引导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一) 常州市文化引导专项资金样本数据说明

常州市文化引导专项资金始于2010年, 根据《常州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 (常文改字[2011]第1号) , 我市文化引导专项资金其以贷款贴息、项目补助、保费补贴等方式, 支持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对我市文化产业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

其中2010和2011年的可获取的数据完整性较低, 为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原则, 本文仅完全使用2013年至2015年的企业数据进行比对分析。2013年和2014年获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是为36项, 2015年的申报项目共47家, 其中有两家未填统计报表故而剔除, 剩下的45个项目。

从资金的扶持方向分类看, 共有5类方向:文化和科技融合类项目、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类项目、媒体融合发展类项目、借力资本市场类项目、社会贡献度大类项目。在常州文化引导专项资金的45家投资项目中, 各类具体项目数如下:

(二) 基于AHP的文化引导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 文化引导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设计

根据《常州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提出:“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在产业发展中的杠杆作用, 2016年中央、省、市财政均安排了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用以引导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根据上文文件精神, 可以总结出在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如下几个主要问题:第一, 评估引导资金的杠杆放大效果;第二, 评估文化专项资金的引导扶持效果;第三, 评估引导资金的经济效益。

结合上述结论, 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及资料, 并与相关专家分析研究, 设计初始指标层次结构如下页表1:

2. 文化引导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及检验

以准则层为例, 其各准则 (因素) 对目标层衡量中所占的比重, 笔者及其团队结合相关理论和自身的知识及经验按照“Saaty比例九标度体系”赋值1、3、5、7、9及其中间值和倒数, 其数值赋值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在权重的计算过程中, 在几何平均法、规范列平均法、特征向量法和最小二乘法中选择“规范列平均法”进行权重的计算。

(1) B层对A层的权重计算

首先, 构建判断矩阵, 并将其每列正规化处理。

(2) B层对A层权重的一致性检验

计算矩阵B的最大特征根:

最大特征根为:

(3) C层对B层的权重计算

构建C层对B层的各判断矩阵, 得:

(4) C层对B层权重的一致性检验

分别计算矩阵C1, C2, C3的最大特征根, 可得:

3. 文化引导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绩效计算分析

(1) 指标数据隶属度确定概述

由于本文中设计使用的各项评价指标的量纲和性质差异明显, 这就造成了各项指标的不可共度性的特点。因此, 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时, 首先需要将各类数据进行处理, 本文中笔者采用直线型无量纲的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其定量指标的隶属度转化函数为:

其中X代表文化引导专项资金的各项指标值;XMAX代表文化引导专项资金的各项指标值的最大参考值, 代表的是该指标的最好情况;代表文化引导专项资金的各项指标值的平均参考值。当X>则该隶属度的打分为一个大于0且小于 (等于) 1, 为其考核得分;如果X<X则隶属度为0, 即考核为0。

(2) 常州市文化引导资金指标数据隶属度转化

通过上文概述, 笔者确定了常州市文化引导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 共有九项。同时根据2013-2015年我市文化引导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及各接受资金单位的财务披露信息, 笔者将各项指标值整理如下, 并通过隶属度转化函数将各个不同量纲的指标归一化处理。

具体各项引导资金指标数值隶属度转化表见表2所示:

(3) 常州市文化引导资金绩效评价结果计算

将上述计算的常州市文化引导资金各项指标数据的隶书度转化值代入基于AHP的文化引导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中, 可计算各项得分如表3:

四、基于分析结果的常州市文化引导资金绩效评价及建议

(一) 杠杆作用明显, 资金规模有待增强

在对常州市文化引导资金绩效评价的准则层分析中, 第一项杠杆作用总得分0.9, 从得分上可以明显看出我市文化引导资金带来的杠杆作用明显。在杠杆作用的指标层分析中的具体得分可以看到其中, 引导资金在文化创意设计领域的增长率得分满分, 可见资金的增长率良好。在引导资金进入文化创意设计领域的规模方面的得分为0.8, 得分较高, 但是尚未达到最优, 仍有增强的空间。

(二) 产业支持和引导力度略显不足

在产业支持和引导力方面, 其得分仅0.696。我市的文化引导资金虽然在资金规模上呈良好的上升趋势, 但是其引导效应尚未凸显, 仍略显疲软主要表现在投资中小型企业比率得分为0.39;投资初创期及早期企业比率得分为0。

从指标层的具体得分中可见, 造成产业支持和引导力度不足的主要方面集中在对中小企业和初创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上。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构造市场经济的主体, 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因此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创型企业, 其相较于其他企业类型需要更多的支持才能成长和发展为稳定成熟的企业。但是我市在中小型和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上明显不足。

(三) 经济效益良好, 持续保持增长

我市文化专项引导资金带来的经济效益情况良好, 各项指标评分均为100%, 可见文化专项引导资金为其投资企业的各项经济效益带来了良好的作用,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引导资金的使用正积极带动我市文化产业相关受资助企业的良性发展, 因此, 我市在注重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强调文化专项资金的对企业的扶持效果, 使更多文化类企业受益, 巩固稳定发展我市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黄欣, 占绍文.文化产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 2012 (19) :41-43.

[2]郑方辉.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基本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 2015 (6) :46-52.

[3]郭金玉, 张忠彬, 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18 (5) :148-153.

[4]李万寿.关于建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 2005 (2) :47-49.

上一篇:康复科特色护理简介下一篇:小暑节气祝福语简短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