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和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2024-04-09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通用7篇)

篇1:碱和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3)

十 刘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碱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第三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一第三课时。本节内容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简单用途及碱酸的化学性质几个部分,是在学习了指示剂、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化学性质等的基础上,完善学生们对酸、碱、盐的看法。本节课十分鲜明的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文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碱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归纳等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b.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的探究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大胆的猜测。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碱的性质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远离的学习态度。根据教学目标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 3.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碱和碱的化学性质。难点:如何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非金属化合物和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接下来我说说本节课的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另外结合多媒体辅助法。

二、说教法:

1.实验探究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只管深刻的认识,对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学生分组探究及个人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能让人人参与,极大提高每个人的探究积极性和热情,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有助于做到实验、引导和启发思维相统一。

2.多媒体辅助法:用投影仪展示有关知识点,极大的弥补了在合作探究中的不足。

好的教法一定要辅以好的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我讲讲学法指导:

三、说学法:

让学生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设计实验:让学生根据疑问设计实验,例如你能通过设计什么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完成探究,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思维方式。

(2)实验验证:通过推测、实验、观察、记录、归纳总结获得知识。例如:碱酸溶液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如何进行反应?反应会有什么现象?据此进行探究,并进一步了解化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3)课堂反馈:及时地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到教师,有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提高自己。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厨房管道疏通剂的神奇效果引入新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第二环节:重视实验,体验探究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认识

(1)展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样品,观察颜色、状态,并合作或独立完成学案上的知识点。

(2)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很自然的想到和指示剂及二氧化碳气体反应。(3)根据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来大胆的猜测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但探究化学性质结束却得到了不同的效果更激发了探究热情,最终通过实验证明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从而辐射到碱的化学性质。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1、氢氧化钠固体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放热。有潮解性和腐蚀性,俗名叫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2、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有腐蚀性,俗名叫熟石灰或消石灰。

3、碱的化学性质

(1)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第四环节:适当习题,及时反馈。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碱和碱的化学性质

一、几种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固体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放热。有潮解性和腐蚀性,俗名叫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2、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有腐蚀性,俗名叫熟石灰或消石灰。

3、碱的化学性质

(1)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NaOH + CO2 = Na2CO3 + H2O(可用来除去二氧化碳气体)Ca(OH)2+CO2=CaCO3↓+H2O(可用于检验或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我的说课已全部结束,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篇2:碱和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永兴镇初中

郭 斌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级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中和反应”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教师演示【实验10-8】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中和滴定实验,认识酸和碱共有的化学性质,并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及通过交流与讨论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原理,并能写出相关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1)、会从老师演示实验的现象中,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酸碱的确发生了反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2)、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证明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后酸和碱的性质消失,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

(2)【难点】:从离子角度初步了解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初步具备对酸和碱这两类不同物质的认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酸溶液中含有相同的H+;碱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OH-;那么酸和碱在一起,能否发生反应呢?这些学生不得而知。

2、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获得中和反应的知识,由此来完成教学目标。(1)【教法】:

介绍演示实验的内容;指导学生通过溶液颜色变化的观察,来分析酸和碱的确发生了反应,教师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写出其它指定的化学方程式,从几个化学方程式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盐的概念,并归纳出中和反应的通式,从图10-14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2)【学法】:

回顾不同的酸和不同的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作为学习本节课的预备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遇到一起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归纳出中和反应的特点;联系实际,总结出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回顾知识:指明学生回答。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为新课讲解做知识铺垫。

(2)情境激趣:①展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提问:可以用它们洗手吗?②胃酸过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为什么服用碱性药物如胃舒平,病人能得到治疗呢?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1)教师演示实验10-8: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思考①为什么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让学生明白两种物质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时,可以采用间接观察法。②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了什么?

(2)现场倾倒中和反应后的溶液洗手,并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书写规律。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根据教师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律,指明学生到讲台板演Ca(OH)2+HCl,NaOH+H2SO4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黑板3个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找出生成物的特点,从而归纳出盐的概念,并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反问学生: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让学生懂得金属氧化物+酸,非金属氧化物+碱都能生成盐和水,但却不是中和反应。

(4)再通过黑板3个化学方程式,归纳出酸碱中和反应的通式,方便学生记忆。然后提问:为什么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呢?让学生看课本图10-14,总结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水很稳定。

3、联系实际,体验应用(1)改变土壤酸碱性(2)处理工厂废水(3)用于医药(4)用于厨房

在中和反应4个应用的讲解中,对于(2)、(3)两个应用,鼓励学生上讲台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提问:胃酸过多,能否服用氢氧化钠溶液来中和?

4、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合作完成课本65页“练习与应用”第1(3)题,教师点评。学生独立完成课本66页第5题,教师批改。【板书设计】

一、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的几个化学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篇3:碱和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关键词:亲历,实验,探究,乐趣

[案例背景]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义务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九年级下册中的内容。酸碱盐在无机化学中占有重要作用,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更是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本节课被作为独立的一节,是在前节酸和碱性质学习的基础上的继续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盐的知识作铺垫,使学生对所学的酸碱盐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让他们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充分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把实验教学过于形式化,而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案例描述]

我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的教学经历: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

第一次教学(片段):(教师演示实验)

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请同学们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生:没有观察到现象。

师:看不到现象是不是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就不反应呢?

生:不一定,可能反应了没有明显的现象。

师:对,那么现在要使实验有明显现象就要借助一种酸碱指示剂酚酞溶液。

演示P60【实验10-8】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前要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生:观察实验、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结论

……

第二次教学(片段):(分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

师:请同学们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生: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少数学生说感觉有点热)

师:看不到现象是不是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就不反应呢?

生:不一定,可能反应了没有明显的现象。

师:哦,那你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会反应呢?引导学生)

师:同学的设计听上去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做实验来验证你们的方案。

生:分组实施实验方案。

师:巡视,指导。

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观察到的想象及对应的结论,各小组相互质疑。

师:分析解惑。

通过实验、现象、讨论、交流同学们认为方案1可行性比较强,现象明显。

师:我们还学了哪些酸、碱?如何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了?

……

[案例反思]

第一次教学虽然做了实验,也让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但都比较表面化、形式化,没有巧妙预设问题,没有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了,但学生的探究、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学生在观察现象的时候还是很有兴趣的、逐渐的学生就觉得学习很被动、枯燥、课堂气氛很沉闷,教学效率也不高。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篇4:探索碱的性质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探索碱的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等来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4节“常见的碱”,本节分为2个课时,我讲的是第1课时,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为:碱的共性研究。在本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会进行化学变化以及酸的性质,这为碱的性质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也为之后深入探究碱的其他性质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

九(5)的学生基础较好,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之引导可以自己进行探索研究。学生的这些特点为本节课的教法学法提供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碱的分类,及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的共性。

(2)、技能领域:继续练习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

(3)、情感领域: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碱(可溶性和难溶性)的共性。

5、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和探究式实验等方法,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6、教学过程:

关于什么是碱在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中已经讲解,所以本节课没有重点强调。那么本节课是通过书写化学式的开篇,通过该过程一是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书写化学式,二是让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判断物质溶解性,并让学生通过圈的方式找出碱,同时清楚碱可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然后让学生书写可溶性碱的电离方程式,从而说出碱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原因。为本节课研究碱的共性拉开序幕,说明碱的个性下节课学习。

整堂课我共设计了6个活动,前4个活动是可溶性碱的共性,后两个活动是难溶性碱的共性。活动的设计有的是学生实验(活动1、4和5),有的是回顾(活动2和3),有的是教师讲解和拓展(活动6和拓展),每个活动后都有悟得,这些悟得为学生的归纳总结提供了蓝本,也为学生铺设了清晰的思路。

在活动4结束后,设计了一个观察、讨论和交流的步骤,主要是让学生观察找出不同溶液的试剂瓶塞是不同的,从而知道其原因,另外也拓展到二氧化硅也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所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塞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胶塞或木塞。在这里,可能会有同学问道:“那么瓶塞不能用玻璃,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的试剂瓶怎么可以用玻璃呢?”教师一笔带过解释就可——普通玻璃含有Na2SiO3 、CaSiO3、少量SiO2成分,氢氧化钠能与玻璃表面的SiO2反应生成很少量的Na2SiO3 ,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建筑粘胶,粘性很强,因此盛放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不能用玻璃塞,生成的少量Na2SiO3会把瓶子和盖子粘住打不开,应用橡胶塞.对于一般的实验,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可以用玻璃的,因为反应的量很少.对于高精度的分析实验,是不能用玻璃瓶盛放,用聚乙烯瓶盛放.

活动3我设计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吸收的方程式书写,同时通过介绍让学生自己试着书写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用给学生一个思考:一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里面我是想强调与碱反应的严格意义上是酸性氧化物,什么是酸性氧化物,进而让学生厘清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联系等。

对于活动5,我是在活动4的基础上去完成,充分利用了活动4中生成的难溶性碱。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讲解和实验操作等留给学生。

篇5: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

1、知识与技能:

①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② 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

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

5、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

【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

【活动与探究】

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2、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篇6:碱和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节课重点讲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实质,从酸碱性的角度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为高中化学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基础。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对本节课通过实验来认识中和反应理解较为方便,然而对于如何能够用明显现象观察到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因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通过自己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获得自信心和满足感。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够从酸碱角度说明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实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难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过渡: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一个良好的导入可以很好的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提升教师的讲课效果,保证整堂课教学的成功。为了更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我采用了如下的导入方法:

在课程开始前我会演示一个“红酒变白酒,白酒变红酒”的魔术实验。并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进入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中和反应

先提出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这个问题,然后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混合,由于反应没有明显实验现象,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思考,如何用明显的实验现象来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通过桌上现有的镁条、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来设计实验分析。

学生可能会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接下来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来完成实验,观察现象总结结论,完成实验后请小组代表来回答他们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出现的现象,最终得到了什么结论。

在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证明了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后,我会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从微观的角度如何来解释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由于这部分属于本堂课的难点,并且对于微观的理论学生不易给出解释,在这里我会选择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同学们更为直观地理解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在学生书写完化学方程式后,对比三个化学方程式观察共同点,学生不难发现三个式子都是酸和碱生成一个化合物和水的反应,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给出盐与中和反应的定义。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学生明确酸和碱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后,我会让学生举出几个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案例。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以及课本的内容给出一些中和反应的实例,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来解释课堂开始前的“红酒变白酒,白酒变红酒”的魔术实验原理,来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预习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了解pH试纸的用途。

七、板书设计

篇7:碱和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第十章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盐的定义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自主学习

情境引入:

为什么被蚊虫叮咬过之后会觉得痛痒?有什么办法会消除肿痛?

1、【探究一】:中和反应

(1).提出问题: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呢?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现在有稀盐酸、氢氧化钠、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我能设计多种实验方案:

方案a.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滴入,用滴管慢慢滴入,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

方案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方案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实施实验:

a.各小组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合作完成实验探究.b.取变为无色的溶液2滴滴在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加热,玻璃片上有

生成。

(5).分析与结论:通过上述探究,我得出结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生成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问题与交流:我加入指示剂是为了,方案

在时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其它方案在指示剂颜色变化时也是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吗?为什么?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KOH

+

H2SO4

Ca(OH)2

+

HCl—

分析小结:观察上述三个化学方程式,生成的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钙都是由

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叫做盐。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

和。

作用生

成和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表达式:

+

+

3.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离子和碱中的离子作用生成水。

【练一练1】

(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

CuO

B

Cu(OH)2

C

CuSO4

D

HCl

(2).填写下表(类别按酸、碱、盐、氧化物填写)

名称

氢氧化钠

硫酸

氧化铁

化学式

CuSO4

类别

(3).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uO+H2Cu+H2O

B.6HCl+Fe2O3==2FeCl3+3H2O

C.2H2+O22H2O

D.NaOH+HNO3==NaNO3+H2O

4.【探究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_______________。

酸性土壤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_______________。

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

进行中和处理,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于__________。

胃酸过多可以服用某些

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药物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被蚊虫叮咬后肿起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体的皮肤内分泌,如果涂一些

等碱性物质(如肥皂水或NH3·H2O)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

【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查阅资料,举出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

【练一练2】:

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铝

②稀盐酸

③熟石灰

④浓硫酸

⑤烧碱

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请按以下要求填空(填序号)。可以除去水壶内水垢的是____

_;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

_;农业上用来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是_____

_;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固体物质是_____

_;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液体物质是______。

三、检测反馈

(1).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改良碱性土壤

B.改良酸性土壤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提高农作物产量

(2).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

()

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无色

(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a(OH)2+

CO2=CaCO3↓+H2O

B.CuO

+

2HCl

=

CuCl2

+

H2O

C.Cu(OH)2

+

H2SO4

=CuSO4+2H2O

D.AgNO3

+

HCl

=AgCl↓+

HNO3

(4).人被蚊子、昆虫叮咬之后,皮肤红肿疼痛,这是因为被注入了一种叫做蚁酸的物质。此时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水

B.肥皂水

C.橘子汁

D.米醋

(5).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有大量NaOH,若直接排入河流会造成水体污染,应怎样处理此工厂中的废水?写出你的想法,并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有些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铝Al(OH)3,它在人的胃内起什么作用?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未来科技作文下一篇:GRE高分如何拉开差距全靠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