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洪镇2009年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2024-04-11

桃洪镇2009年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共8篇)

篇1:桃洪镇2009年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桃洪镇2009年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中共桃洪镇委员会 桃洪镇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22日

今年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可实现10.6亿元,同比增长12.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3.41亿元,同比增长35%;财税收入完成12811万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国税2712万元,地税9400万元,财政5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96元,同比增长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109元,同比增长8%。

一、工业招商成绩斐然。大力实施“兴工强镇”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着力抓好项目建设。主动包装项目、积极引进项目、抓好在建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全年包装项目82个,其中重点项目16个。二是着力抓好工业园建设。坚持“工业强镇、园区兴工、科技兴园”的思路,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营造产业集群氛围,现已有入园企业22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3家。抓好县工业园征地后续工作,深入村、组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按政策兑付、分好了青丰村1、3、11组100余万元征地款和寺山村11、12组300余万元征地款。从11月开始,全面 1 展开集材、南山两村500亩征地工作。三是着力搞好企业服务。对镇域内的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组织专门班子开展“支、帮、促”活动,认真搞好协调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煤、电、水、地、运输以及用工等问题和困难。四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实行以商招商、以会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项目招商、企业主体招商和战略投资者招商,继续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健全项目考核机制,突出抓好重大签约项目的履约工作,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资金到位率。新增青龙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鸿兴臵业有限公司、嘉和盛臵业有限公司、凰洲宾馆、月月红国际美容休闲会所等招商企业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350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11.49亿元,实现税收2500万元,利润3000万元,新增规模企业2家,完成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

二、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推进。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农业工作精神,积极落实中央各种惠农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工作目标,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强化工作措施,不断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力度,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粮播总面积达5.01万亩,其中超级稻面积1.9万亩,优质水稻2.1万亩,杂交玉米0.4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26万吨,比去年增产2.3%。全年重点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11个,种植面积3.3万亩次,其中超级稻、优质稻品种6个,高产杂交玉米品种3个,增产幅度均 2 在5%以上。资江、黄花、砚冲、七里等村完成双季稻示范基地建设1100亩,砚冲、铜盆江的500亩油菜基地建设来势喜人,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含复种指数),总产值近5000万元。积极搞好“三边”造林绿化工作,高标准完成罗家岭火烧地造林110亩,邵怀高速公路两旁绿化造林60余亩,荒山造林32亩,圆满完成县下达我镇造林任务。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筹集资金30多万元,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21处,其中渠道清淤整修1.2万米,河坝维修5座,山塘整修36座,完成电灌3KW,高标准砼渠道2.7KM,砼山塘7口。抓好水利防汛工作,实行防汛抢险岗位责任制,建立一支66人的专业防汛抢险队伍,并举行赧水河水上救援演练,全面落实了抢险物资。全力抓好畜牧水产工作,全年共生猪出栏9.6万头,出栏牛0.57万头,出栏羊0.53万只,出笼家禽51万羽,水产品总产量521吨;全年共免疫牲畜口蹄疫13.7万头次,免疫猪瘟11.9万头次,免疫禽流感54万羽次,免疫鸡新城疫27万羽次;产地检疫牲畜8.9万头,检疫家禽160万羽,检疫检验白肉2530吨;检测生猪尿样1800份,“瘦肉精”检出率为零。在市、县防疫检查验收中,口蹄疫、猪蓝耳病、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免疫密度均达到100%,有效抗体检测合格率达80%以上,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通报表扬。新增农机具300余台,新增动力达200KW。全面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换发证工作,共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0817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40485人,参合率为95%。

三、城镇建设进展顺利。继续围绕“以山壮城、以水秀城、以园美城、以林绿城”的山水园林城镇的特色定位,搞好城市建设和改造,搞好市容市貌管理工作,加强市政建设。一是抓好防洪堤建设。城北工商局至隆回二桥段二期工程于2008年9月16日动工建设,已完成防洪堤堤身基础开挖及砼浇筑460米,完成齿墙开挖470米,砼浇筑450米,护坡整理640米,砼预制块制作79000余块,共完成土石方6.95万方,砼7860方。紫霞园段防洪堤工程是我县城北防洪堤建设的新增工程,于2009年8月1日动工建设,完成齿墙开挖350米,齿墙基础砼浇筑350米及护坡土方开挖与外运,完成任务土石方2.12万方,砼3020方。城南堤路工程完成齿墙基础开挖820米,齿墙砼浇筑790米及1900米护堤土方回填部分工程,砼预制块制作27000余块及施工道路、围堰等工程共完成任务土石方8.55万方,砼3460方。三处工程共完成总投资1085万元。二是抓好旧城改造工作。镇里安排专门力量配合指挥部搞好宣传摸底、矛盾调处、合同签订等工作。共涉及到拆迁户344户,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全部实现和谐拆迁,无一人上访,现在全面进入路面硬化,市政设施安装工作。居民自发敲锣打鼓给镇党委政府送锦旗以示感谢。三是抓好污水处理厂建设。隆回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全部完工并于11月29日通水运行。厂区占地面积60亩,总投资1.18亿元,配套污水管道长45公里,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吨。四是抓好自来水技改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现已基本完成。

四、为民办实事圆满完成。完成通畅工程6公里;商品材采伐指标任务数1075m3,指标到户数1075m3,到户率实现100%;新建沼气池40口,;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425人,为县定任务的110%;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个,通宽带行政村1个,为任务的100%;建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站点36个,建好农家书屋3家(澄水村、集材村、洪塘社区),省、市给予了高度评价;镇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全部完成,接收安臵刘付田等45名五保老人入住;培训转移劳动力256人,其中11名残疾人在校接受听力、语言、按摩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实行打卡发放,共发放49人29400元,新增6人,发放率为100%。对106对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干预率为100%;超额完成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任务,人数达38322人。

五、党建工作效果显著。着力抓好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切实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做到学在新处、谋在深处、干在实处。加强组织建设。加强了村(社区)管理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完成了社区两委换届,充实了新的力量。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举办科技培训和业务学习5次,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增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不上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坚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改进会风、文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反对不作为、乱作为,集中更多的时间精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始终牢记“两个务必”,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旗臶鲜明地查办各种违法违纪案 件。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我镇是县第二批学习实践学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单位,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创新活动载体,紧扣“坚持科学发展、打造魅力城镇”这一主题,在全镇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带好一支队伍、完善一套机制、培育一大产业、建设一批项目、确保一方平安”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深入开展宣讲调研、征求意见并扎实开展整改。共开展专题宣讲活动70场次,举办专题辅导26场次;发放调查问卷6000份,整理意见和建议19条,撰写调研报告86篇,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50起。省、市、县检查组对我镇学习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市县新闻媒体进行过专题报导10次。

六、社会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大局基本稳定。紧紧围绕“打造平安县城,构建和谐城镇”目标,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和“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宣传与教育并举,大力开展了学校及企业周边秩序整顿,开展了老年活动中心、危爆物品、消防安全、非法接收广播电视、非法采锰、非法采砂、流动人口清查、“地下六合彩”、“三无”摩托车、“黄赌毒”、严打整治工作等活动。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615起,查处治安案件867起,调处各类纠纷1325起,推毁各类犯罪团伙1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员850人,其中刑事拘留187 人,逮捕180人,起诉20人,劳教2人,取保候审35人,监视居住23人,追回上网逃犯55人,行政拘留 381人。登记在案涉毒人员624名,其中社区涉毒人员448名,农村涉毒人员176人,打击处理253名,刑事拘留起诉28人,行政拘留225人,强制戒毒134人,社区戒毒91人。创办了竹山塘社区和白里村戒毒示范点、万和学校禁毒教育 基地。共清查出租房屋3315户,签订出租房屋治安责任状5800份,清查流动人口19256人,新办暂住证2415个,取缔非法出租户12户,发现案件线索36条,破获刑事案件2起,查处治安案件3起。共拆除地面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备500余套,办理卫星电视接收许可证1687个,办理入网128户。全年共开展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排查和安全检查16次,排查调处纠纷161起,成功调处159起,成功率达98.8%。处理上访和突发性事件15起,制止群体性械斗12起,防止民转刑案件8起,排除安全隐患54起。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烟花爆竹、危险化工品、水上交通、煤矿等工矿企业安全大检查12次。开展以常年宣传教育、亲情教育、防火防盗及文明经营教育等“三种教育”为主题的街头宣传4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现场解答法律咨询100余人次,组织3000多名中小学生观看了禁毒演出。多项整治措施的综合运用,营造了社会治安的“一方净土”,赢得各方的一致好评,顺利通过省、市、县的检查。计划生育稳中求进。紧紧围绕“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综合治理、政策推动、优质服务”的工作思路,强化管理,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工作计划,实现了“保类保位”工作目标,全镇计划生育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全镇共出生1211人,出生率为11.8%;其中合法生育1040人,合法生育率为85.88%;性别比为120。期内落实各种节育措施1474例,其中女扎482例,上环906例,流引产38例,节育措施落实率达99.2%。民政工作有新突破。严格按程序搞好村(居)民低保年审工作,7 实行“三榜公示”制度,共年审和调整农村低保户788户907人,城镇低保户3279户4190人,新增185户。扎实做好优抚工作,共发放优抚金200余万元。严格按照县里要求把好大病救助审核关,做到资料齐全,病种与补助标准对称,救济救助140户,发放大病救助金12.1万元。全力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大事情来抓,已全部完成41户农村危房改造修建户及16户危房维修任务。

此外,人大、政协、统战、民宗、宣传、武装、文化、广播、信息、卫生、妇女、青年、老龄、信访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篇2:桃洪镇2009年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中共桃洪镇委员会 桃洪镇人民政府

2011年2月22日

自全县创先争优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我镇充分借鉴学习实践活动成功试点经验,强化组织领导,突出分类指导,注重载体创新,务求特色鲜明,确保全镇创先争优活动高点开局,平衡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荣获2010省级“文明乡镇”、市级“平安乡镇”、全县“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一等奖、“优化经济环境工作”第一名等奖项和荣誉。结合工作实际,我们总结工作经验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一是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由镇党委书记何本君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镇属各党组织都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二是建立了党政班子成员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制度,班子成员各联系一个村或社区,帮助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加强交流,强化宣传发动。扎实开展交心谈心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召开“三会”,即:“组织给了我什么,我为组织做什么”大讨论、党员组织生活会和班子民主生活会,交流学习心得,促进活动开展。广泛开展宣传发动。我镇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横幅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影响力。在醒目地段悬挂横幅制作固定标语;各支部在公开栏上开设创先争优活动专栏;积极向上级新闻媒体投稿,在《邵阳日报》头版头条登载我镇创先争优的先进经验,上稿10余篇。

三是加强保障,确保活动开展。为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有序开展,镇财政安排5万元的专项经费,安排了专门的活动办公室,配备专门的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员,做到有公示栏,有宣传栏,有办公用品,有活动档案专柜,活动资料分类整理归档。

二、注重分类指导,严格督查落实

一 是加强分类指导,公开承诺。针对我镇参学人数较多、层次复杂的实际,根据实际制定了指导意见,加强分类指导,增强活动针对性。一是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制定承诺内容,内容以需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心。二是突出党员承诺,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分类承诺。

二是强化分工负责,严格点评。建立分级负责制,各负责人负责所点评对象承诺的督促落实。镇党委书记对镇班子成员公开承诺进行两次点评,镇班子成员对各负责的党组织和党员的公开承诺进行点评,各联线领导对所联系的党组织进行点评。通过个人自评、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等方式进行点评。点评时结合实际,突出围绕承诺内容的可行性、履行职责情况、兑现承诺情况进行点评,点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和努力方向。

三是注重回访复查,建立台账。镇党委和各组织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科学指导他们落实承诺,建立台帐,使各党组织和党员对公开承诺事项内容更具体、任务更突出、时间更精确、责任更明确。镇创先争优办定期对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建立的台账进行督查,督促各党组织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承诺的事项,督促党员按承诺事项认真履诺、践诺,并对督促的结果建立台账。

三、接受群众监督,增强活动实效

作为试点单位,我镇专门召开班子会议进行研究,召开了群众评议大会,在评议上进行大胆创新,采取三项措施,突出三种特性,围绕三个确保,全力抓好评议工作。县委钟书记对我镇群众评议工 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要求不拘形式,大胆创新,力争多出经验。我镇在实际工作中一是采取三项措施,找准评议方向。坚持把走群众路线作为开展群众评议的出发点,从准备工作、评议范围、评议内容三个方面入手,为有序推进群众评议工作打好基础。二是突出三种特性,确保评议实效。立足本镇实际,把群众评议作为提高党组织和党员践诺能力的有力举措,突出三个特性,狠抓群众评议工作,确保群众意见管用,真正体现服务群众。增强针对性,明确评议目标。三是围绕三个确保,抓好评议工作。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围绕“三个确保”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镇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以群众评议为抓手,鼓励和引导群众广泛、积极地参与。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以实施。通过评议做好整改落实,确保群众评议效果。通过评议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用群众评议检查承诺履行情况有没有达到“六讲”、“五个好”和“五带头”的要求,确保评议的满意率达98%以上。

四、突出创新载体,全面推动工作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镇着眼于发展,注重围绕推动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的完成,以为民办实事为落脚点,按照“目标第一、业绩第一、考核第一”的思路,以“六讲”为主线,切实履行公开承诺。同时,县委钟书记多次深入我镇指导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特色城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综合实力明显跃上新台阶。我镇荣获2010“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荣誉。到目前为止,全镇GDP实现10.8亿元,同比增长12.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37.9%;财税收入1.5815亿元,同比增长17.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0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60%;完成民生工程投资1.5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48 元,增长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746元,增长8%。

二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社会大局基本稳定,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抓好“严打”、“黄赌毒”等集中整治行动,市综治检查给予了高度评价,我镇因此荣获2010市级 “先进乡镇”荣誉。镇计生服务所通过省“四优一满意”服务所验收。圆满和超额完成了任务。

三是农业农村工作有新成效。获得了2010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全镇粮播总面积完成5.9万亩,重点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9个,种植面积3.5万亩。着力抓好基地建设,建成了种植面积达3000亩的百合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20000亩,产值可达6000万元的10个反季节蔬菜和“放心菜”基地;网箱达400个,水面养鱼120亩,稻田养鱼2600亩的养鱼示范基地;牲猪发展到9.6万头的养殖基地;面积达100余亩的天福、叶家两个金银花苗圃基地。获得了2010年林业工作先进单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外业和内业工作。

四是城市基础建设有新起色。我镇获得了2010城镇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沿江南路一期主干土石方工程完成了95%的工作进度。旧城改造完成了府后街给排水、道路改造工程;完成了府后街、工商上街街道两旁房屋立面装修和工商上街下水道铺设。自来水技改工程全面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完成了水、电配套工程,大坝基础已开挖到位。桃洪东路、西路改造基本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9000万元,城市实现了美化、亮化、净化,市民健康意识、创卫意识明显增强。

五是干部作风有新转变。加强党员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全镇认真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政治道德教育和党纪教育、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干部廉洁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党 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了镇机关行政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桃洪镇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结合;切实抓好“机子、车子、筷子”等规范管理。

五、2011年工作打算

按照我镇制定的《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的步骤要求,今年我镇开展“全面争创”和“整体提升”阶段的各项活动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开展承诺活动,促使党员模范带头争优秀。全面开展局党总支部、党员公开承诺,通过公告栏、宣传栏对承诺事项进行公示,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二)抓好典型宣传,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作用。在本单位大力宣传开展创先争优的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各行各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事迹,激励党员立足岗位,奋发向上,创造新业绩。

篇3:桃洪镇2009年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一、关于此次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 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以“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主题, 紧密围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正在组织开展的“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 为期两天的国际论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日程,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 内容丰富, 主题突出

此次国际论坛既是一次课题研究的学术研讨会, 又是一次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大会。来自“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项目下的12个研究课题的13位专家结合所承担课题的研究成果做了主题学术报告。同时, 此次论坛还围绕研究主题开设了四个专题论坛, 它们分别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意义使命、内涵本质、背景条件;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做强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博士生论坛。50余位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高校校长、党委书记及中外高等教育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做了学术报告。

(二) 各方重视, 规模空前

此次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参会代表为历届最多, 有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等600多名中外专家与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同志在百忙之中专程到会, 并在论坛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在开幕式上做了主旨报告。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吴德刚同志,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 以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

各课题组非常重视此次论坛, 组织了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会议。可以说, 此次盛会是高等学校与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管理工作者和高等教育研究理论工作者三支研究队伍的大会师。

(三) 交流平台, 学术盛会

此次论坛为“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不仅推动了课题的深入研究, 同时也带动了整个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各个研究课题在中期检查的基础上, 为准备这次论坛的学术报告, 对有关内容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每个学术报告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 展示了翔实的数据、丰富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得出了有说服力的结论;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创新与突破。这些学术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高度评价。在此次论坛上, 论坛组委会特别邀请了近30位课题组外的专家对12个研究课题的13位专家的学术报告进行了评价, 所有报告都得到了良好以上的评价, 其中70%的报告被评为“优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始于2001年, 是每年举办一次的系列论坛, 本次论坛是第九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 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这个系列论坛一次比一次好, 其品牌效应与辐射作用越来越大, 不仅对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而且对于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 精心组织, 服务优质

浙江省有关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论坛的召开, 会前多次召开协调会。承办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协办单位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他们对论坛的会务工作做了周密部署、精心安排, 服务工作周到细致, 为论坛的顺利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 体现了很高的组织水平和优质的服务工作。

二、关于“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项目的研究

(一) 项目研究启动以来的简单回顾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于2008年2月发布, 2008年6月开题, 批准12项研究课题正式立项。这些课题要重点回答“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现有基础能不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命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任研究项目的总顾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任研究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研究项目共涉及研究课题负责人及子课题负责人近百名, 参与高校、研究机构150多所, 参与研究人员1000多名。同时,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 高教学会对研究项目投入600万元的研究经费。研究项目还被批准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

(二) 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

2009年8-9月, 项目办公室对各课题组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中期检查。总体上看, 从立项到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 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都非常重视, 组织得力;研究课题具备了明确的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和概念意识;在研究中, 力求做到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把历史与未来、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借鉴国际经验教训, 更重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1. 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值得关注。

在此次论坛上, 各研究课题的负责人都围绕中期研究成果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在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

在“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命题的研究中, 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在报告中提出:对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和基本特征的理解离不开对高等教育功能和属性的再理解;在研究中, 应该让高等教育强国这样一个宏大叙事回归到高等教育规律的解读上来。

关于“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命题的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教授认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呼唤着高等教育的崛起,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从更高更宽视域透析高等教育的属性与功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建设”。

在研究我国“能不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问题上,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岳昌君代表“背景与条件”课题组围绕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问题阐述了他们的观点:中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第一步要做的是, 必须使高等教育经费的相应比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采取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实践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高等教育选择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 项目研究所预设的九大路径在理论上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些突破。

“教育理念创新”课题组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确立国家高等教育理念, 为微观层面的个性化办学理念提供宏观指导;同时, 还应在继承与批判中创新高等教育理念。

“体制与机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演讲中认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要正确认识学术权力, 还学术权力以学术;加强制度建设, 落实民主办学, 教授治学;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优化结构”课题组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教授在报告中从制度分析的视角阐述了制度变迁对高等教育结构变化的影响。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核心内容在于转变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就业制度、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质量与水平”课题组负责人、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安富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确立标准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前提;找准问题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突破口;制度创新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学科建设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基础;教学改革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核心;文化建设是提高质量与水平的源泉。

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所长阎光才教授代表“扩大开放”课题组做报告, 指出: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 应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开放的宏观政策与制度;利用我国经济崛起的优势, 提升我国教育贸易服务水平;建立与完善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袁本涛教授代表“建设高水平大学”课题组在报告中用翔实的数据阐述了高水平大学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未来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实施的建议。

“做强地方本科院校”负责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潘懋元教授认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必须做强地方本科院校, 而做强地方本科院校首先要研究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 包括“区域定位、层级定位、能级定位、人才培养定位等。

“做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题组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李进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做强高职教育的持续过程。做强高职教育一是强化类型、强调特色, 二是强化功能、强调内涵。

“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课题组负责人、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教授, 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吴岩教授分别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构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高等教育的视角, 提出了集群化区域发展新模式等新的理论观点。

总之, 虽然各研究课题组得出的研究结论和观点还只是初步的, 但在研究中通过点的突破, 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研究课题取得了一批阶段性学术研究成果。

据项目办公室的粗略统计, 目前己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达200多篇, 一些研究文章还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这些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调动了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及社会各界开展高等教育强国研究的积极性。与此同时, 一些专题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还被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所采纳和吸收。

3.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推动研究工作深入开展。

在研究的过程中, 许多研究课题组都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 力求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路。在研究方法上, 主要凸显以下特点:夯实基础, 注重文献的梳理研究和信息的收集分析;从实然到应然, 注重比较研究;直面主要问题, 注重专家访谈;开展问卷调查, 注重数据分析;拓宽研究视野, 注重多学科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注重政策研究。

(三) 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解决的问题

目前, 课题研究的中期检查已告一段落。虽然项目研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下一步的研究中, 还应进一步明确和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 加强深度研究, 从经验性、资料性研究转向针对性和思想性研究。

目前的课题研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整理得较好, 但缺乏进一步的研究与提升, 在研究探索带有规律性的理论和观点方面需要下更多更大的功夫。

2. 科学规划未来研究, 研究成果要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

本课题的研究是今后比较长时期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咨询性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 对新的发展趋势及未来预测的研究在高度上、广度上和深度上都还不够。

3. 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行政决策的关系。

学术研究首要的是学术性与学术水平;学术研究应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学术研究应努力为行政决策服务, 但学术研究应不同于行政决策;学术研究要求真、务实, 力戒空话、大话;学术研究源于实践, 高于实践, 指导实践。

4. 加强协调与整合, 密切合作, 保证整体推进与提升。

项目研究在设计之初, 为了充分调动各方研究力量, 几乎每个研究专题都汇集了多所高校的研究人员参与, 实现了三种研究人员的汇合, 推动了高等教育研究的整体水平。但是, 这种研究团队的构建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也出现了一些协调和沟通方面的问题。

篇4:桃洪镇2009年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2009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重大部署,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新启动推进村1149个,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推进村累计达到3331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5.8%。新确定整体推进县(市、区)试点4个,整体推进县(市、区)达到10个。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整体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

1.农村主导产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多业发展的新格局 各试点村、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主导产业建设,增强发展后劲。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累计新上农业项目2099个,工业项目621个,商贸项目913个,休闲旅游项目165个,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2441个,专业屯6438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53个,实现产业立村1542个,市场活村91个,人才强村20个,旅游兴村104个,城镇带村198个。多数村已由偏重粮食向粮、牧、特均衡发展转变,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合作化发展的新局面。

2.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村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成水泥路、油路和街路、巷道铺砖12967公里,实现屯屯通的屯达到21358个;完成饮水工程打井9655眼,修管道8195公里,建泵房2553个,覆盖村2082个;新建秸秆气化站27个,修沼气池60729个,覆盖村1544个;新建砖瓦房87411户,粉刷和维修旧砖瓦房66795户,总面积达到1201万平方米;新建围墙976万延长米,修铁大门11.7万个,改厨房83524户,修地炕70646户,建公厕6485个,新修户外卫生厕所13万户,室内水冲厕所1.8万户;新建垃圾站点19327个,修排水沟1590万延长米,村屯和道路绿化植树9689万棵,安装路灯21324盏;农村电网改造覆盖1720个村,有线电视入村1917个,信息网络入户2394个村;修建村部2240个,卫生室2342个,文化活动室599个,农民夜校1213个,中小学719个;建文化站599个,图书室2150个,健身广场1093个,配套健身器材4600件;在村屯建超市3056个,幼儿园746个,网吧293个,洗浴点602个,老人托养所161个。同时,全面推进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公益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农村环境建设有了明显改观。

3.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新风正气正在形成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发,加强了新农村建设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宣传培训、树立典型、星级文明户评比、好家庭等活动,农民知识层次、道德修养得到了明显提高。2009年,省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培训班七期,培训村干部2000名,全省累计举办新农村建设培训班1138期,培训人数达到41.7万人次。省里还编发新农村建设简报45期,印发各种宣传材料160万多份。在各级报刊、电视、广播、信息网络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累计报道3675次,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新农村建设,创建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训计划和人才服务新农村项目深入实施,屯务理事会制度这种自治形式在很多推进村加以推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动力。

4.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构建起多方面投入的格局我省在2006年形成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和2008年下发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大规模建设的需要,2010年制定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发〔2009〕29号),从总体思路和要求、主要目标、建立完善要素聚集促进机制、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土地利用保障机制、建立完善条块结合的帮扶制度、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强化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制定推动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24条。在此基础上,各地各部门也正在着手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从建设规划、村庄布局、用水用电用地政策和减免税费、简化手续等操作层面,做出具体规定。2009年,省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2亿元,带动和整合市、县、乡财政、各级各部门、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项目投入和社会各方面投入157.4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5.科学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强,多种建设模式得到展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2010年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自然、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社會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普查数据结果基础上,完成了102个省级推进村建设规划、14个县(市)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到2009年末,全省有80%的建制镇(不含城关镇)、45%的集镇和30%的行政村完成了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规划和村屯改造方案的编制工作,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完成28个,占全省县(市)的67%,促进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劳动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民俗文化特点的建设模式,重点培养一批生态环境好、旧村改造力度大、异地新建速度快、城镇辐射能力强的典型,实施旧村改造的村1974个,生态移民村83个,新建民族村63个,集中建村205个,其他模式建村243个。

6.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帮扶工作扎实有效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织。省、市、县三级领导及其部门负责同志到点调研和现场办公累计达到4873人次,其中省级领导达到771人次,市级领导达到1162人次,县级领导达到2873人次,平均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1名以上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工作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召开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会议、部门单位帮扶工作会议和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现场会议,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组织推动力度。年内新农村建设,组织省外考察1324人次,组织省内考察3267人次。全省各地都充实一定的力量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其中设立常设机构的达到33个,配备人员531人,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监督检查的作用。进一步整合领导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投入,通过建立领导联系点、部门建立帮扶责任、大专院校支持农村、民兵预备役积极参与等形式,形成有效帮扶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机制,强化新农村建设合力。2009年有53名省级领导、185个帮扶部门和单位、26所大专院校、215名指导员和督查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市(州)和县(市、区)所有的领导和部门也都落实了帮扶责任,参加帮扶的部门达到3670个,指导员和督查员6260名,累计帮扶的资金和物资达到5亿元,其中投入帮扶资金省级达到5607万元,占11%;市级达到8282万元,占17%;县级达到3.6亿元,占72%。同时,还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促建、村企共建、军民共建、能人援建、干部回乡帮扶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工作方法,合力共建氛围越来越浓郁。

总之,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产业建设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大幅度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泥草房改造、农村低保、农民合作医疗等一大批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全省农村呈现出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的可喜局面,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企稳回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发展能力还不强,总体水平还不高;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农民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应有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项目较少,辐射作用较弱;村级还存在规划不够合理、功能不够完善、环境不够整洁、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

篇5:桃洪镇2009年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梨子园实验学校现有教职员工99人,专任教师94人,专任教师比率94.9%,教学班级35个,学生2787人,师生比28.3;校园面积49765平方米,生均面积18.5平方米,建筑面积12280平方米,绿化面积8320平方米。现将三年来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办省合格学校,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硬件与软件建设。自2009年以来,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学校行政集体多方奔走申请,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局等部门的支持和关心下,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硬件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目前我校有10台教师办公电脑,电脑室有35台学生机,均能正常使用,电教室多媒体设备得到了及时换代和更新。2010年,我校成功创建省合格学校,市文明卫生单位顺利挂牌。2011年,学校新创建了机器人活动室,开展机器人操作培训活动。

二、教师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每年两次,我校均派出教师参加教师进修学校继续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近三年有60人次参加了培训。

三、加强电教设备常规管理:学校电脑设备、电教室、电脑室均有专人管理,使用频率高。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教改活动:各学科教研组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定期举行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教师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们能积极参加活动,积极承担任务,认真开展新教材教研、教改和课题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全校教师教学论文在县、市、省、国家级获奖的有300多篇。范晓玲、李和英、马余青、肖付梅等老师采用多媒体、DVD交互式教学手段参加教学比赛均获得县市一、二等奖。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我校研究的子课题——‚加强习作前指导研究‛受到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和赞赏,并被评为‚优秀‛,顺利结题。数学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五、积极组织学校参加电脑兴趣活动。2011年上学期,在学校支持下,欧阳妍老师与马道胜老师联合组织了2000余名学生报名参与第二十届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鼓励号召学生充分利用家庭电脑和学校电脑参与活动。其中有三年级122班吴昊同学脱颖而出,还到长沙参加湖南分赛区现场表演赛,并获得优秀奖。马道胜老师辅导的廖芹 同学的电脑创意涂鸦项目荣获省级一等奖。同时,美术教师积极开展电脑美术课教学活动,美术兴趣组也组建了电脑美术兴趣组,利用周三中午开展电脑美术兴趣活动。2011年上学期,电脑美术兴趣小组组织了28位学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电脑制作大赛校讯通专项制作比赛,中中央电化教育馆授予我校全国‚优秀组织奖‛。

六、梨子园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省级以上业绩: 1、2011年,我校六年级学生肖至俏的工程学创新项目《反锁式控电锁扣》和刘超的科学幻想绘画《树型住宅》均荣获湖南省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肖至俏的工程学创新项目《反锁式控电锁扣》还获得‚未来伙伴‛科技之星卓越奖。2011年8月,我校到内蒙古参加第26届全国比赛肖至俏的工程学创新项目《反锁式控电锁扣》获全国二等奖,刘超的科学幻想绘画《树型住宅》获全国三等奖。2、2011年,我校初建的机器人代表队在欧阳妍老师带领下,一路披靡,获得省一等奖后,参加第11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基本技能项目比赛荣获小学组全国二等奖。

3、在电脑制作比赛中,马道胜、欧阳妍辅导的吴昊同学到长沙参加湖南省计算机现场比赛获‚优秀奖‛,马道胜老师辅导的廖芹同学的电脑创意涂鸦荣获省级一等奖,成功晋级全国决赛。2011年5月,第十二届全国电脑制作比赛‚校讯通‛专项赛中,我校参赛学生多,参赛作品质量高,其中两名学生作品获省二等奖和三等奖,学校荣获国家级‚优秀组织奖”。

4、李和英老师2008年12月参加湖南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活动中获得全能一等奖。欧阳妍老师制作的《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在2009年5月湖南省第五届小学德育课程教师教书育人风采竞赛活动中荣获省一等奖。

5、湖南省教育技术论文评比,省级论文获奖者有:肖淑娥、吴吾、李和英、马道胜、阳珊珊、周丽民等。

6、我校2009年开题的十一五‛规划课题子课题项目参加省课题中期评估,获省‚优秀‛单位;结题时获得省级一等奖;我校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表彰大会,被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我校教师肖淑娥、欧阳妍荣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

7、曾素兰、郭丽华等老师参加‚国培计划‛---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被评为优秀学员。8、2009年以来,我校20位同学的绘画作品及作文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少儿美术》和湖南教育报刊社出版的《小学生导刊》上发表。在2009年‚全国第七届少儿小艺术家大赛‛中,我校有3 名同学获特等奖、12名同学获金奖、15名同学获银奖、20名同学获铜奖,13人获优秀奖,有32名教师获伯乐奖,学校集体荣获‚团体银奖‛。在《湖南教育》2010年5月刊封三公布。在2010年湖南省团省委、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共同举办的首届少儿才艺大赛中,我校四年级学生李辰宸、王晓莉美术作品分别获得金奖和铜奖。在2009年我校学生刘欢的绘画作品上送获得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展演活动一等奖。

隆回县梨子园实验学校

篇6:2009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见

2009年宣传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见

2009年,全办事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为目标,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关键,创新机制,整体推进,全面开创我办事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和谐新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以提高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为根本,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一)广泛宣传发动。紧紧围绕新密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加大力度,打好基础,广泛开展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各方力量,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和广大市民积极投入和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为我市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做出应有贡献。

(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认真遵守《新密市文明市民守则》,制作一批道德建设宣传栏、宣传标语,大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规范。组织开展“三礼三德”(礼仪、礼节、礼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宣讲教育培训,引导市民群众“告别不文明行为”。组织参与好“第四届中国公民道德郑州论坛”和9月20日第5个公民道德宣传日集中宣传活动。坚持“先进性、广泛性、代表性”原则,积极参与“郑州市文明市民”评选活动,大力宣传文明市民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在全社会形成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风气。

(三)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组织开展以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三和”活动,把和谐理念、和谐精神融入到创建活动之中。搞好社区、单位共创联建工作,集中整治社区环境卫生,制作综合性的室外宣传栏,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着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

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着力抓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创建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着力改进和优化城市管理,营造繁荣有序的社会环境;着力抓好市民文明教育,培育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着力抓好背街小巷环境治理,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群众。

二、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集中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村级文化大院要完善阵地,达标升级,全面建设“三室一窗”(图书室、活动室、多功能教室、宣传橱窗)和“三有一建”(有电视、有音响、有广播、建科技书架)。围绕“净、绿、亮、美、畅”的目标,加大嵩山大道文明长廊建设力度,搞好规划,加大投入,多方共建,取得明显进展。

(二)开展“文明新风进农家”活动。实施以“五进三争”(道德规范、政策法规、科技知识、卫生健康、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风进农家”活动,把提高农民素质和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移风易俗树新风教育,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健康行为规范和农村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禁赌协会等组织,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习,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依托文化大院,积极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培训,举办“农家乐一一农村文化大

院展播”活动。按照整体推进,提升水平的要求,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权极争创一到二个省、郑州市级文明村(社区),新密市级文明村达到3个。

(三)开展“以城带乡、帮扶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城市文明对农村文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以帮扶S316线(郑密路)沿线村(居委会)和新密市级文明村为重点,帮助农村开展创评活动、教育培训、环境整治和文化设施建设,帮助惠沟村、赵坡村、嵩山路社区建立图书阅览室。

(四)抓好村容整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条件许可的地方,抓好村内道路硬化、绿化和沿街房屋整修,抓好污水、垃圾处理和“一建、四清、五改”活动,落实“四个一”工程;经济条件较差的村,要选好突破口,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使村容村貌逐步改观。

三、深入开展“三理”教育,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伦理道德、心理健康、生理卫生”“三理”教育。各学校要把“三理”教育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加强“三理”特别是心理、生理教师队伍培训,设立“三理”教育宣传室,开通咨询渠道。组织医护人员、文明市民、“五老”队伍到中小学校开展“三理”知识和革命传统教育。在辖区中小学校中开展“爱祖国、爱新华”教育读书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和农村未成年人“三理”教育工作方

法,年内建成2个“三理”教育示范点。

(二)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继续加大文化市场整治力度,利用寒暑假积极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活动。重点整治学校周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违法违规网吧,坚决取缔“黑网吧”。加强校园周边治安交通、音像图书、食品卫生等监管治理。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关爱工程”,加大对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单位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总结经验,推进工作。

四、加强领导,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创新

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定期检查和考核。积极组织引导新经济组织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离退休人员等群体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新规律,进一步创新内容、创新载体、创新手段、创新机制,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时俱进、彰显特色。积极整合资源,努力培育典型,坚持以点带面,强化督促检查,真正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处,不断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

中共新密市新华路工作委员会

新密市新华路街道办事处

篇7:桃洪镇2009年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二00九年,我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三保”(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方针,按照“三个围绕、一个继续”(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围绕提高政府效能,继续纵深推进十大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结合供销社系统的实际,在十大体系建设工作中,加强组织领导,对照工作职责,主动参与,夯实基础,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在农产品流通、农资连锁、再生资源连锁经营、为农服务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一)依拓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抓好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农产品经纪人在农副产品流通服务中的作用,我们于2005年12月发起组建成立了“宁都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几年来,我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作为团体会员,加入了赣州市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江西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和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成为团体会员。协会成立四年来,已发展会员268人,业务覆盖面涉及全县三黄鸡、粮食、草席、脐橙、蘑菇、生猪、西瓜、白莲、茶叶、香菇、水果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我县主要农副产品。协会坚持为农服务、民主管理、行业自律的原则,大力发展全县各乡镇分散的、个体运作的农产品经纪人加入协会组织,努力树立农产品经纪人正面典型形象,提升农产品经纪人的社会地位,使之成为解决我县农产品流通难题的主力军和有生力量。

为了帮助协会经纪人拓展销售渠道,协会还创办了《宁都合作经济》简报,不定期地发布农产品供应信息。同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在阿里巴巴、商品资源网、中华商务网、全国供销总社网、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等10多个知名商务网站注册会员,及时发布和更新农产品供应信息,有力地提高了宁都农产品知名度,扩大了业务辐射面。据统计,2009年协会经纪人会员共推销各种农产品15000多吨,销售额达12350万元。

为了探索发展农产品流通网络的新思路,我们还重点开展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指导工作。我们在以前先后发展田头草席、会同养殖、安福三黄鸡、会同脐橙、长胜蘑菇、田埠白莲等6个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今年又指导发展了常盛黄鸡专业合作社,帮助该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各项内部管理制度、销售网络图等规范化文本。

(二)配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展农资连锁网络建设 2006年底,我们以县供销社总公司为发起人,联合系统内从事农资经营的转制职工和县城规模较大的农资经销商共同投资入股,组建并注册登记成立了“宁都县惠农农资连锁有限公司”。作为全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农家店”的龙头企业和配送中心,2007年上半年获得国家商务部批准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该公司推行加盟连锁的经营模式,实行“四统一经营”,通过规范化管理,努力改变我县农资经营市场良莠不齐的现状,改善了农村购物环境,保护了广大农民利益。目前,我们已在全县各乡镇发展了加盟连锁经营的乡镇农资农家店26家,村级农资农家店190家。乡村两级覆盖率分别达到100% 2

和63.8%。

今年内,我们组织申报的《宁都县农资连锁经营网络改造项目》经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审定为重点扶持项目,纳入国家财政补助资金支持范围。

(三)组建连锁经营公司,发展废旧物资连锁经营网络 为了改变县城废旧物资回收市场经营主体不清、分散混乱的现状,我们提出了“组建再生资源连锁经营公司、规范我县废旧物资回收市场”的工作思路,利用县土产公司改制剩下的废品仓库及场院,建设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吸纳废旧物资经营户进场交易,使县城废旧物资经营户分散混乱、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环境的状况得到整顿和改观。于2006年11月份组建成立了“宁都县再生资源连锁经营有限公司”。通过几年来的有效运作,目前,该公司已发展了县城8家、乡镇223家废旧物资连锁加盟经营店,同时开辟了县外新的销售渠道,目前,全县再生资源连锁经营网络建设已经初步形成。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部署,根据省、市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搞好我县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等工作,规范我县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市场,今年下半年,我们先后拟定了《关于加快建立农村可利用废品回收站,推进城乡再生资源网络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宁都县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指导意见》提交县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参考。

(四)进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题调研活动

为全民准确掌握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总结发展

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的经验、教训,找出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探讨破解发展瓶颈的办法,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的发展。今年七月份,由县委农工部牵头,组织农业、供销、果茶、农机等部门,对全县黄鸡、果业、农机、生猪、优质稻、蘑菇、水产等七大类合作社开展重点调研。我们县供销社调研小组选择了梅江镇先发生猪专业合作社和田头镇富田生猪专业合作社两个好、差对比的合作社开展调研,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逐社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发展的对策。通过对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对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县委、县政府,供领导决策参考。

(五)开展了农产品经纪人业务素质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农产品经纪人的整体素质,协会在加强日常业务指导的同时,努力做好农产品经纪人的业务培训工作。在8月份从各乡镇选送了100名经纪人在县城参加由市供销社专家讲课的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参训人员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农产品经纪人基础理论和各专业的实务知识,并通过考试合格,获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颁发的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

年内,根据县里下达的新农民培训工作任务,为了认真做好我县的农产品经纪人经营素质培训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力量编印了《农产品经纪人简明培训教材》310本,作为函授教材发放到各乡镇农产品经纪人手中,供他们平时学习参考。

一年来,我们在十大体系建设工作中虽然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从目前运作情况看,上面无拨款、县里无资金、银行难贷款,而我县供销社系统企业改制后资产卖完、人员分流、财力有限、捉襟见肘,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工作进度不快,“流通网络体系” 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在网络建设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离上级下达的工作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今后的十大体系建设工作中,我们要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一是继续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完善“农资配送中心”的各项经营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扩大连锁经营网络覆盖面。二是进一步抓好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市场整治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联系,争取各方支持,筹建宁都县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和行业协会。三是进一步发挥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的作用,为搞活农产品流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进一步发展全县农村广大农产品经纪人加入协会组织,指导农产品经纪人日常业务开展,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系列化服务,努力把广大农产品经纪人培育成为搞活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篇8:桃洪镇2009年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2009年5月17日,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暨联席会议2009年工作会议在上海隆重召开。全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到会作重要讲话。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致欢迎辞。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浙江省副省长金德水、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主持了会议。

会上, 科技部部长万钢和沪、苏、浙、皖的领导共同开通了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技文献共享系统, 并进行了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年度轮值主席的交接仪式。江苏省科技厅朱克江厅长代表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2008年轮值主席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上海市科委寿子琪主任代表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2009年轮值主席通报了今年的工作计划。专程来沪参会的科技部领导、在沪调研的致公党中央领导和沪、苏、浙、皖相关科技部门的领导在会上发言。来自三省一市相关部门的1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万钢部长对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和衷心祝贺。他说, 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对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务院明确将“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加速建成创新型区域”作为长三角区域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 长三角地区要勇担重任、勇于创新, 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关注未来科技发展方向, 同时推动区域科研基础能力建设, 优化创新环境, 放眼世界广纳人才, 继续充当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上一篇:乡长上任表态发言下一篇:广东省环保局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