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阶段性总结

2024-04-27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阶段性总结(共15篇)

篇1: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阶段性总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良好的实验教学是学习好的生物的先决条件。生物实验具有培养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的能力,更多的学生对大脑,启蒙思维,发展潜能的作用,以期使未来有效和有效的实验教学,七年级,八年级生物实验教学率按计划全部完成。现在本学期初中实验教学做如下总结: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在通常的学生实验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实验结果不正确时,学生往往马虎地应付,实验课堂混乱,铃声学生分手;当教师敦促实验报告时,他们将根据教科书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有些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实验项目,复制他人的实验结果,或者用猜测等待填写实验结论。这不能实现实验教学目标。要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技巧,严谨细致的力量,严肃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实现理想 目的。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意操作指南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人员准备实验,教师示范实验,还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以及对实践的严格态度实验,无处不在,永远,一切都应该反映教师教言和行为,只有教师教一个坚实,学生可以牢牢学习。因此,严格做好实验课的准备,教导,指导是基本环节上不可或缺的实验课。1,准备参加实验班是实验课的第一个条件,在教材中需要做实验,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我们必须准备课,写一个实用的课程计划,并在实验班前亲自手再做,也就是说,准备实验。教师可以做到,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处理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细节的操作,看实验现象,学习真实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不要亲自做实验,想象,黑板做实验,那么没有明显的效果,而是不能令人信服。或者甚至出现,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实验等等现象。

2,重点实验指导知道学生的实验,有必要详尽,事物 没有尺寸指导,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包装。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步骤和技能,有必要科学规范,还要与实际现实紧密结合,尊重学生的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的教师,以确保这一现象是清楚的,结果是正确的。

3,注意分析结果和对学生要求的总结,填写实验报告,真实填写。当实验失败时,真实地与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可以在课后做。

如果学生失败,我们将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让学生重做,直到成功。不能听任何,否则,实验类的目的。

另外,对于某些特殊材料,仪器和实验目的和原理必须有必要进行解释,如选择原因,以及功能。总而言之,生物学实验,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严肃和扎实的风格,教师可以教好,学生才能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实现期望目的和教学效果。

篇2: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阶段性总结

赵本中学

韩 春 明

生物课堂教学研究实验阶段总结

提出问题是探索实验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发明创造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审视传统的教学,我认为如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关系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我们以往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竭尽全力去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要真正塑造创造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所以中学生物教学应当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我们的学生如果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就能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也就悄然得到发展。下面我将本学期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谈几点策略。

一、营造课堂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一)民主氛围要体现“教学相长”

我国古代思想家韩愈认为:“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是说,无论社会地位是高或是低,无论年龄是长或是少,谁掌握了道,谁就是教师。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始终与学生保持平等的主体,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独到的见解,师生间要保持零距离接触,而不应当凌驾课堂和学生之上。在教师的三尺讲台上应当时刻体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教学相长的思想。唯有这样,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负担,课堂上的主人就会勇敢的提出老师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民主氛围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

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必须尊重每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由于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在课堂上不向老师提问的原因很多,诸如:怕提出的问题影响教学;更多的是怕提出的问题太幼稚,让人笑话;还有是确实不能发现问题,无从谈起;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即使发现了问题,要表达自己的见解还需要很大的勇气。遇到以上情况,教师不能着急,不能埋怨,更不要讥讽,要保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心;更应当有针对性的点拨、诱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长此以往学生才能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从而激发求知欲,发展个性,展示自我,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对学生反复强调:在课堂上我们每位成员都要学会倾听,在教师讲课时,每位学生都要倾听教师的言语;在同学发言时,教师和其他学生都要倾听发言者的意见。这时尊重他人的规则,也是受他人尊重的前提。我称之为“君子协定”,如在将初中绪论一节讲到生物的特征时提到了病毒,一个同学站起来问:“计算机病毒是不是生物呢?”下面有同学说是,有同学说不是,有的窃窃私语:“就他瞎问”,见此情形我说到:“不要忘记我们的君子协定”。在课堂安静后,我没有正面回答是还是不是,而是对大家说:“这个同学问得很好,请大家利用我们刚学完的知识,自己判断一下刚才这个同学的说法,并说明理由。”通过大家的讨

论,大家用充分的理由达成一致意见,计算机病毒不是生物。

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自由的想象,创新思维的灵感往往是在紧张探索以后的松驰状态下才会出现。总的来看,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适宜于创新能力生长。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容忍甚至鼓励多样性、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独特性和个性。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才敢于甚至乐于想象、批判和创新。也只有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才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作为教师,除了培养学生具有生物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勇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所产生的新的困惑,新的问题,前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活动的参与性,后者可以使学习不断引向深入,并带动其他同学积极思考和参与。在新课导入时,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也要给学生留有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让质疑问难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将会不断地掀起波澜,因此,质疑问难不应该是一次性的。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关键就是设法让学生将要学习的概念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联系。比如要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那就先让学生认识鼠妇以及它的生活习性,观察鼠妇的生活习性,让学生熟知鼠妇的一些现象。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很多问题了。如鼠妇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光对鼠妇有影响吗?等等。

教师的师范提问,特别是提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不仅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还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为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受到启迪,让学生发现并学会提出问题的方法。

问题的提出,学生产生疑问,但这种疑问未必非常明确。例如,学生想表述光对鼠妇有影响,而往往在做实验是有一部分鼠妇的反映对光不明显,所以这时候学生就产生质疑。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疑问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来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三、时刻教育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1.提醒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位专家说过:“问题是由信息引起的”。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各种信息像大海的浪涛拍击着海岸一样,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自然产生着无穷无尽的“问题”。生物学是自然学科,它的原理、规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象,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很多自然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记录,去发问。每周我都抽出一节课,在课前问问同学在上周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然后同学们共同分享问题,诸如:“树叶为什么颜色不同?”,“为什么冬天路边的草都死去,而路边的树木还活着?”等,染后同学们再共同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当同学解释有错误时,教师在出面“调解”,我们都解决不了时,师生的共同作业就是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2.启迪学生,勤思考才能进步

思考是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的又一个前提条件。在阅读和观察中发现问题,这是一个动脑想的过程。

①发挥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联想和想象是对现实生活中暂不存在的事物的的一种超前的预测或推理,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实现能力上的飞跃。如能从学生想象空间的广阔程度来评价问题的价值,则更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更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如对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深入了解后,科学家们提出了在科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能不能从动物的身体上取下一部分或者一个细胞,来培育成一个同样的新的动物呢?于是科学家们着手试验,经过努力,震惊世界的克隆羊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克隆技术。还有人们对鸟的飞行羡慕,有类“人类能否飞上天?”的大胆想象,于是有了飞机的产生。所以教学中应当调动一切感观,用学生的想象力来发现问题。

②调动思维的扩展性,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去发现问题,所发现和提出的常常是新颖的、独特的问题,常是有价值的问题。如我们看到树叶时绿色的,可以想:树叶有没有红色的、白色的、黑色的呢?讲到植物的根有向地性,可以想:根在什么情况下是背地生长的?如果运用发散思维去发现问题,则会使某一主体更加鲜明,如树叶时绿色的这个主题,我们发散开来,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如: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绿色对植物体有什么用途?什么因素将影响植物叶子的绿色?树叶总是绿色的吗 ?等等,只有让思维的机器发动起来,学生才会发现更多的问题。

3.激励学生,质疑才会有创新

创新思维的滋生往往从怀疑开始,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可见这对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李时珍如果对以往的《本草》不产生怀疑,就不会有《本草纲目》的巨著,如果达尔文是个墨守成规的人,是个忠实的神教教徒,也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作为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不论是在生活实践、课堂教学以及课本阅读,还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看到一些现象,一些疑问,一些困惑,都要及时的与同学、老师交流。因为“困惑”的产生,常常是一瞬间,要学会留住“困惑”,就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要留住“困惑”,不仅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更要善于用自己的话,把困惑“记”下来、“说”出来。这样,“问题”就会源源而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日积月累,你就会感到自己的成长。

发现问题是指头脑中产生疑问、困惑,但这种疑问、困惑未必非常明确。而提出问题则是指将头脑中产生的疑问、困惑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中间往往要经历逻辑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发现问题的升华,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开端。学生如果具备了这种由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的能力,也说明他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

四、积极引导,提供思路

“好问”和“勤问”,仅是“提问”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提出思考性的问题,以达“善问”。

1、到生活和生产中找“问题”。生活中的生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稍作留意,问题便滚滚而来,有些可能立时有解,有些可能一时无解,但记下来,日后也许会来个“柳暗花明”。如“针对学校环境中的问题,提出改善环境状况的建议”,“你家里每天产生的垃圾可分为哪几类?其中可以回收利用的有哪些?怎样妥善处理家庭垃圾?回忆一下自己外出活动时怎样处理垃圾的,它们是否回污染环境?”等。

2、到实验中找问题。做实验,并不是为了验证什么,而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什么。因此在教学中,均采用探索性实验,并在每一次实验之前和之后都要学生想一想:(1)所用实验材料和方法是惟一的吗?能否换一换?(2)实验操作是否最方便?能改进吗?(3)观察是否清楚?有好点子吗?(4)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或问题,能解决吗?所以每一次实验之后,我都会收到一堆的“点子”。当然有些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发现”了,比没有“发现”要好,“想”过了——即使是“错”了,也比“不想”更好,何况其中不乏高见。

3、到想象中找问题。世人误以为只有艺术家才需要想象,事实上科学家也需要想象。由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限制,使人们不可能对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能一下子准确把握。因此,不妨通过想象提出某种理论,这种尚未证实的理论称为科学的假说,科学假说是人们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生物史告诉我们,假说方法为各种生物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缜密组织语言,提出自己的问题

1.提出的问题语言表达明确

要将疑问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需要长期的磨练,比如有的同学对植物叶肉细胞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感到好奇,就问:“植物的叶肉细胞为什么有叶绿体呢?”问得就不够具体,可以答“这是由基因决定的”,或“叶绿体具有光合作用”等。如果问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是怎么形成的?或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有什么作用?或叶绿体中都发生什么生化反应?或叶绿体为什么是绿色的?等等,问题就明确了,可见从产生疑问到提出问题,有时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

2.提出问题要分类表达

学生针对某一知识点提出的问题会千差万别,如在对植物吸水和失水的知识点上同学们提出了如下问题: “植物细胞为什么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对植物体有什么意义?”,“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和外界环境有什么关系?”,“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对植物体产生什么影响?”等等。这些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因此在学生广泛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将所有的问题从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等方面进行分类,使学生懂得对生物的研究一般从形态,结构,生理等几个方面入手,当然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提出探索性的问题。将问题分类后,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将问题表述出来,这样不仅对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和思维基础,而且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

3.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

有价值的问题即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的问题,当然这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但不能因为是困难,就因噎废食,只有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才能说明学生在思维上有了质的进步,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突破,有创新。

就学习过程来说,只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

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够更好的展示学生发展的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

六、多角度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

对初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评价:首先审视是不是一个合理的、科学的问题;其次是看问题的表述是否明确、具体;第三是看问题的探究价值高不高。但不论哪种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及时的评价,多表扬、多引导,使学生感觉到成就感。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不论是否合理,是否有价值,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本着先“培养学生敢提,敢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再培养学生会提问题”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面对问题情景,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进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3:浅谈初中阶段生物课的实验教学

一、初中生物实验课的重要性

生物课的开设是为了提高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新的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初中生物课实验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另外生物实验课对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提高科学素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课程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原理、生物体结构都不能够完全通过文字表达清楚,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够解释清楚。因此在日常的生物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所学习的生物知识,就需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以达到知行合一。生物实验课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也是生物课教学的一种形式。从某些方面来讲,生物实验课的好坏决定了学生生物知识掌握的好坏。

二、初中生物课实验形式

1. 观摩性实验

观摩性实验是利用直观的教具、多媒体等器材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目前中学生物教具主要有各种动植物标本、动植物模型、挂图等,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投入,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也应用到了教学当中,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相应的辅助教具及器材直观地了解所要学的内容。如在学习《开花和结果》这一课时,我们通过电脑或其他媒体对植物的开花、结果整个过程进行视频快放,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整个过程进行了解。在生物课教学中通过适当地利用各类多媒体教学器材,不仅可以改变传统课堂紧张的教学气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思维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学生亲身体验

(1)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了解生物知识。初中生物课知识大都来源于生活,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生物知识,应让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并学会用生活常识来解释所遇到的生物问题,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关注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例如,在学习“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时,我们就可以通过直观的实验进行展示,在实验演示时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红墨水慢慢溶散到水中,原来的清水变成了红色,这一过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2)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创新。在初中生物课教学中设置各种类型的小实验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如在学习鱼鳍的作用及鱼是如何呼吸的实验时,我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进行实验,而是对教学实验进行了一些改变,在课堂上我只是强调了课堂纪律,介绍了实验内容、实验目的等,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分组进行实验。在观察红墨水如何从鱼的口入鳃出这个实验的时候,按照教材的方法是在鱼的口前滴入红墨水,然后观察。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在滴入红墨水的过程中不容易控制红墨水的滴入量,如果滴入过多就会使整缸水都被染红,观察效果不好。我鼓励学生自己想实验方法。通过观察,学生都设计出了自己的方法:①先将小鱼放到已经染红的A鱼缸内,放上一段时间后,再将小鱼放入只有清水的B鱼缸内;②用遮挡物挡住鱼的前进方向;③减少水量,控制鱼的游动速度,以便于观察等。

三、对初中生物课实验教学的建议

(1)生物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了解实验对于生物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证实验课程高质量地完成。

(2)实验课前教师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步骤,在实验时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手法及操作步骤,实验结束后及时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3)在实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相关原理,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质疑及时地进行解答。另外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探索新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一节好的实验课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吴雅勤.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张永青.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有效设计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篇4: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阶段性总结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效率

生物实验在生物科学领域内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案和教学重难点有意识地转到实验上来,广开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实验教学的内容,采用多样化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的科学精神奠定基础。

一、开展开放式教学模式,激发创新式的教学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下,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将差异的、动态化的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搬入生物课堂。开放式课堂的创立会激发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人员进行必要的创新,将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生物课堂教学是将教学目标、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等几个方面进行开放。例如,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里有哪些绿色植物”,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开放式教学,将学生带到附近的森林公园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寻找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差异,由此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初中生物的实验形式有很多种,有演示性的、观察性和制作性实验等。这些实验很多,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热情,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才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生物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单纯演示的实验方法,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将生物课堂还给学生,将演示性的实验慢慢向制作性的实验进行转换,让学生慢慢地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他们学习。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的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试着种玉米、小麦和花生等农作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并且做下记录,顺便可以让家长帮助学生进行这项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對生物科学的热爱和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助合作,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

三、拓展课外生物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想进一步提高生物课堂的课堂效率,教师就需要在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同时,在课堂之外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并且感兴趣的课外动手操作的作业,这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课外活动作为学生的一个作业,可以补充完善课本知识,激

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完人教版的初中生物的第三单元的“生物圈里的绿色植物”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植物标本来作为课外活动,这个活动需要学生花时间和精力去户外采集标本、查找资料和制作标本等几个关键环节,在

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学到很多生物知识,进一步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制作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创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尽量拓展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生物实验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生物实验课堂的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进,陈士元.对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规范更要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2]刘东亚.初探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新亮点[J].考试:教研版,2009(04).

[3]祁小春.初中生物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研),2011(03).

(作者单位 江西省兴国县第一中学)

篇5: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2017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为使今后实验教学顺利有效开展,现将本学年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做如下总结: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应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生物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势力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

缺的基本环节。

1.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条件

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2.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目的。

此外,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仪器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如选材原因、一起的功能等。综上所述,生物课实验,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西大滩镇初级中学

篇6: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实验室:巧马镇中心学校生物实验室一间,面积50平方米,准备室一间,6个立方米,仪器柜10个,仪器拥有2453件,品种配备率达到100%仪器价值34962元。完全能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

学生和实验情况:本学期我校七八年级共八个班级,七年级有九个分组实验、三个演示实验、八年级有两个分组实验、一个演示实验。在实验室里共完成的有47次,实验内容有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叶片结构、种子结构、观察青霉和曲霉等共11个,其中七年级学生9个,对于做实验他们是零基础,因此任务重,需要认真做出规划。

二、开展情况

根据开学初拟定的计划表,实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协调,分别对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师由科任教师代替,当担实验教学,八年级全部由马明珍老师全权负责,七(1)七(2)班由赵健老师负责,七(3)七(4)班由柳祥老师负责,指导学生,收集实验报告单,填写实验预约单、通知单,打扫卫生。

三、取得成绩

1.档案建设情况:根据册亨县中小学实验档案目录的要求,完成了档案建设,收集了各类资料装档。

2.实验完成情况:七年级9个分组实验完成8,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未完成,完成率88%,八年级2个分组实验,完成率100%。

3.另外:本学期用手机拍照了写学生的动手实验的过程、实验成果、拍照完之后老师对图像进行了整理,打印成册收集起来。

四、存在问题

1.开学拟定的计划与老师的实际教学情况在时间上有很大的误差。

2.仪器保养、清点、填写仪器件数不仔细。

3.档案中有几项是空表,没有内容。

五、下期打算

1.根据县教育局的指导,完善仪器借还登记,分组和演示实验都要进行登记。

2.实验前老师要充分准备,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先教学后实验,老师的教学流程清晰,并且要打印贴在墙上。

3.完善实验室的美化,在墙上显目的地地方贴学生实验步骤的案列、或者是某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篇7: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阶段性总结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一环,把实验教学工作开展好了,学科工作也就完成了一大半了,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获得更为深刻的知识,让他们所获得的知识更加深刻,更便于记忆,现就八年级二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获得的效果与成就经验

1、通过实验教学,让同学们对生物学科这门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学得轻松,也让老师教得轻松多了。

2、通过实验教学,让同学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让同学们对于动手操作过程更加积极,也乐于参加了,帮其对一些现象认识不仅仅限于书本了。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他们彼此之间的协作能力,明白了集体的力量远比一个人要大得多,从而帮其形成了团队协作精神。

4、更通过实验教学,让其明白了真理的客观存在。让其了解了许多现象的真相。

二、存在的不足

1、通过实验,在其开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许多的不足之处,如:大家从中获得了很多得知识,可是还有一大部分的人只限于对科学的好奇,而对于实验的规定还有所欠缺,需要加强实验室的纪律。

2、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实验的步骤不是很明白,老师在讲得

时候不认真记住,往往在实验的时候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3、在态度上也还存在着差异,一些同学认为只要做了就好了,至于结果怎么样,不怎么讲究。

4、另外需要加强的还有个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三、今后实验教学的努力方向

通过对实验教学的开展,同学们从中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知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需要加强的问题。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

1、加强实验室的纪律强调,在实验室不能大声喧闹。

2、加深同学们对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他们对实验结果的客观存在性的认识,让他们正确对待真理的客观存在。

3、还有就是要注重每个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让他们每个人都能独立完成操作的这种能力。

科任教师:胡德安

篇8: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

一、制订并开设初中生物实验课程

提起初中生物实验, 恐怕绝大多数人认为初中生会做什么实验?与其在实验室浪费时间还不如让学生呆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基于这种传统生物教学观念的影响, 我国初中生物教学大多重理论知识、轻实验, 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 而不是自己动手做实验, 这种传统的生物教育制度培养出的大多数都是“高分低能”的学生[1]。随着生物教学的新一轮改革, 生物教学对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新教材内容在实验设计中, 以各种形式突出更多与实验相关的内容, 从而, 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设计一些简单实验, 并动手操作实验。每一学期至少安排5次实验操作课程, 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去体验生物实验带来的喜悦, 并让学生大胆去探索生物学实验的奥妙。比如学生最早接触显微镜的应用, 首先让学生学会观察显微镜, 让他们学习了显微镜的应用理论知识后, 自己亲手观察样本载玻片, 分别调节从4×、10×、20×低倍镜调节粗准焦螺旋逐渐到40×、100× (油镜) 高倍镜细准焦螺旋, 更清楚地观察样本载玻片中细胞微观结构。如何调适光学显微镜, 在课本上讲解起来非常抽象并且内容繁琐, 学生往往听得含糊不清, 也记不住, 但是通过实体观察, 自己很快便能掌握光学显微镜观察技术, 并能培养学生对植物或者动物材料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微观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学大师达尔文就针对实验的观察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 也没有过人的机智, 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 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在生物实验中, 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只有思维敏锐, 认真观察, 勤于思考才能善于抓住生物学现象的变化,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2,3]。在实验中, 我们要发挥“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的古训, 实验观察时一定要做到用眼认真看、用手认真干、用脑认真记, 如实、及时并精确地记录整个实验结果, 实验后仔细回忆实验过程, 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推测分析, 对得到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或者实验中出现的偏差问题都加以讨论,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例如, 在初中生物实验中, 从就近市场买回洋葱, 用作实验材料, 教学生用尖镊子撕取洋葱表皮,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表皮细胞。设计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表皮细胞的观察, 让学生认识一个植物细胞中的大液泡、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壁等细胞结构。在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中细胞器之前, 先给学生复习相关实验的基础知识, 让学生知道细胞膜、细胞壁以及细胞核等的大致形状与位置, 然后引导学生用镊子小心撕取洋葱表皮薄层, 放在事先滴有一滴蒸馏水的载玻片上, 展开洋葱表皮, 再用盖玻片压片, 制片后再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表皮细胞形态以及细胞器结构。调好光圈, 合理控制光线强弱, 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观察细胞结构并绘制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细胞器结构, 边观察边画下细胞结构。观察的结果好坏, 可由教师检查实验结果, 根据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 解答学生在制片中或者观察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一定能达到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目的。

三、多媒体与实验教学整合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运用, 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多媒体课件, 通过制作模拟图像、Flash动画或者制作实验视频等方法, 就初中学生没有条件亲手操作的实验,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观看真人操作实验的视频或者一些模型, 掌握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生物知识。比如DNA超螺旋模型、动植物DNA、RNA和蛋白质的提取、有丝分裂过程观察 (可以观察到每一个时期的分裂状态) 、减数分裂过程、动物解剖示意图知识等, 通过视觉冲击, 给学生以启迪思维, 增强想象力, 突破难点, 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4]。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感觉陌生的生物实验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搜集有关视频或者图片做成链接课件, 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 让学生带着提出的实验问题观看视频, 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实验知识, 观看视频后让学生分组讨论, 自己总结实验结论, 回答实验中提出的问题, 并设计开放性实验问题, 有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大胆去自己设计实验。中学生物实验教学通过有效地应用多媒体资源, 促进教师实验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使多媒体资源更好地成为解决学生抽象与疑难问题的工具, 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对抽象实验过程的理解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更好掌握。

参考文献

[1]刘义.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J].科技世界, 2013 (28) .

[2]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3]黄庆华.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J].宜宾学院学报, 2005 (6) .

篇9:探究新时期初中阶段物理实验教学

关键词:初中教育;物理教学;实验课堂;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操作有利于理解基本概念和物理公式,实验操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物理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实验教学成功与否决定初中物理课堂的实际效果。教师应积极备课,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一、构建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学科。教师要积极备课,将物理知识融入情境中。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某些东西会突然出现或者消失呢?比如说冰在0℃以上的温度里熔化成水;水在0℃以下的温度里凝固成冰;湿衣服在阳光下衣服里的水蒸发;把冰棍从冰箱里拿出来,冰棍上会出现的白烟。同学们,你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神奇的现象呢?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会和同学进行讨论并思考,教师还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冰块,让学生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教师合理地设计课堂实验,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让学生明确物理实验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所以教育工作者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物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物理实验,例如,在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时,传统教学是由教师演示实验,再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可以采用边实验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跟着教师进行操作,可以充分地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物理实验的探索中。学生熟练基本操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比如将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拉,看看两个弹簧测力计显示的力分别为多少。这种创新型的物理实验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掌握课本知识。物理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课后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课文自主实践代替传统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活动,并在完成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自主实验中锻炼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发散学生思维

初中物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传统物理实验教学都是由学生跟着教师做实验,这种刻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可以采用创新型的物理实验,让学生独立制作实验方案、自主选择小组成员、实验时间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拥有完全自主性,让学生有条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传统的物理实验操作方式是由全班学生在统一时间进行操作,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方式不同,需要的时间也不同,有限的实验课不利于学生充分思考,培养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要在一旁协助学生完成实验,以免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发生意外事故。

四、利用创新科技,提升物理实验的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有很多都是在理想状态下完成的,由于我们生活中有摩擦力和重力等影响,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学生不能完成实验,相关的物理知识不能理解、吸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辅助教学实验。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时,由于实验要求一个无限长的斜坡和理想状态,实际没有办法达到,教师可以播放3D视频给学生观看,并整理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整合,在学生观看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就可以理解课本知识。利用高科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将物理定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物理教学目的。

五、帮助学生认识基本的实验仪器

在上实验课前,教师要将相关仪器的操作方法告知学生,保证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不会产生误差。例如,学生要熟练掌握游标卡尺、天平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游标卡尺的读取方式与常规的直尺有何不同,在读取时需要读到多少位?这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实验效果。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操作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操作实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昆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其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

[2]丁万青.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做法[J].学周刊,2016(14).

篇10: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阶段性总结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在本学年中,生物实验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围绕学校的整体工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不断推进实验室工作向前发展。本学年,在学校领导、各位生物老师的配合下,实验室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

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本人在开学初就制订出生物实验计划,推动了本学年实验教学有序、有计划的进行。

1、严格实验准备制度,演示实验三天前,分组实验一周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准备好实验后,老师先预做实验,以此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实验中损坏的仪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

2、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

3、对显微镜等教学精密仪器,做到了定期检修、除尘、防锈、保养等工作。对标本类实施了定期检查、防蛀等加以妥善管理。

4、对新的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操作方法做了充分了解,能熟炼地操作使用。而且积极参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好地配合了实验老师的教学工作。

5、按时完成了本期的实验任务,做到了实验室整洁、卫生。在新的一年里,要更进一步加强学习,使自己的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实验室管理

1.购置仪器要先行申请,由主管领导审阅后报校长室审批后再购置,入库要验收,同时填写入库清单。仪器原则不外借,若借出要由主管教务室或校长同意后才能,并要及时追回。

2.加强安全制度。实验室经常通风换气,设备保持经常运转。3.仪器存放制度。做到分类存放,定橱定位。分组实验所用仪器药品一律应实验员发放,实验结束,及时清洗、整理、归放。

4.认真执行仪器保养,维修制度,并自制一些教具。仪器要做到常清点,常保养,常维修,保证抽查准确,随取随用。

5.实验室卫生工作。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卫生大扫除,平时做好实验室保洁工作,使其与实验室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

三、实验教学

各任课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提前1-2天开出实验通知单,或在特殊情况下,提前通知实验员(但在实验后要及时补填实验通知单),实验员根据通知单充分准备好仪器,做到准、净、齐和及时,确保实验一次成功。对有些实验,实验员应事先亲自试验,若有改进的实验或利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要向教师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万无一失。对学生分组实验,任课教师必须在实验前把实验报告册发给学生进行预习准备,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员要协同教师随堂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实验结束,让学生填写好“学生实验情况登记”,对有报损的仪器还须填写“仪器报损登记表”,任课教师也要签上姓名和处理意见,然后有实验员签上处理意见后报上一级领导审批。

当然本人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所以还要不断地改进工作作风,深入书本,深入课堂,了解实验还需要什么材料,怎样解决。努力把我校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

巴里坤县第二中学生物实验室

篇11:初中生物实验总结

本学期生物实验室的各各方面工作都能顺利开展,现将这学期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1、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室建设发展建议

2、购置仪器、药品要先行申请,由主管领导审阅后报校长室审批后再购置,入库要验收,同时填写入库清单。仪器原则不外借,若借出要由主管教导或校长同意后才能,并要及时追回。

3、认真记录仪器使用.损毁.丢失情况并报学校有关部门核对备案。

4、及时做好实验仪器的验收.核对.入库工作。如实填写库存仪器登记表。

5、加强安全制度。药品、仪器橱要上锁,沙桶要定期检查、补充。实验室经常通风换气,设备保持经常运转。

6、仪器、药品存放制度。做到分类存放,定橱定位。分组实验所用仪器药品一律应实验员发放,实验结束,及时清洗、整理、归放。

7、科学管理.规范摆放.井井有条。

8、保持仪器整洁.完好。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

9、搞好室内外卫生。

二.实验教学工作:

1、按照实验教学计划安排,及时开足开好试验课程。

2、积极和任课老师沟通交流,认真研究,确保实验教学的场地.器材和实验过程中学生人身安全.仪器安全。

3、根据实验通知单提前.充足准备仪器,确保教学需要。

4、协助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指导学生分组试验。

5、及时补充实验材料,教育学生勤俭节约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禁止浪费。

6、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果。

7、编排学生实验座次表,教育学生爱护仪器,损坏仪器要赔偿。

8、及时回收.清洗.摆放教学仪器。

9、积极和任课教师做好实验课的分析总结,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本人在开学初就制订出生物实验计划,推动了本期实验教学有序、有计划的进行。

1、严格实验准备制度,演示实验三天前,分组实验一周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准备好实验后,老师先预做实验,以此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实验中损坏的仪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赔偿制度实施处罚。

2、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

3、对显微镜等教学精密仪器,做到了定期检修、除尘、防锈、保养等工作。对标本类实施了定期检查、防蛀等加以妥善管理。有害、有毒的药品实行了专柜存放。

4、对新的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操作方法做了充分了解,能熟炼地操作使用。而且积极参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好地配合了实验老师的教学工作。

篇12:初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学习生物总少不了做实验,那么初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呢?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一起来看看吧。

篇13: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一、观察能力贯穿生物实验过程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 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

1. 实验演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实验演示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 学生只有认真观察, 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 为掌握教材打下基础。当然, 为使学生观察准确, 我们的演示实验要充分准备, 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准确, 实验现象清楚;演示前讲清实验装置的名称、构造、性能、原理及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的方法, 如先分析后观察, 先观察后讨论、总结等。

2. 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 能学会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如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 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 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对比观察, 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 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 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重复观察, 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 揭示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二、科学思维在生物实验中形成

科学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几个步骤。在生物实验中要实现对某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就要能对实验中的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科学思维。

1. 对要研究的事物进行分析。

任何一个生命体或一种生命现象都是由部分、层次、要素组成的开放的有序整体。对于这样一个整体的研究, 只有将其分解, 才能一部分一部分认识, 深入其内部, 发现其本质。

2. 对要研究的事物各部分进行综合。

科学思维要求我们能把实验现象的各个方面和属性联合起来, 形成对生命体和生命现象整体的认识。比如在了解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等构造之后, 再把它们联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的细胞的概念。分析和综合是紧密联系的对立统一, 是思维活动的基础。

3. 学会比较。

比较是把生物各部分构造、功能和某些属性加以对比, 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为进一步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和概括打下基础。

4. 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找出各种生物体或各种生命现象中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或找出各部分构造之间, 功能与构造之间, 生物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 必然联系加以综合形成概念和判断, 达到对生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三、课外实验是生物实验的拓展

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巩固、深化课内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 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课外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课外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 所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对象管理、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与课堂实验相比, 课外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2. 课外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堂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 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为减少, 而课外实验大多分散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 或者场地较为广阔, 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 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 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 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 课外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在课外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 亲自观察、记录, 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 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 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 逐步养成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4. 课外实验培养了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篇14: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70-02

一、分组实验,稳中有变

1.初中教材中共有30个分组实验,本着不怕麻烦,课时不紧的原则,逐年增进实验个数。对于一些经典的学生实验,如: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习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蚕豆叶的组成等,一直通过三步走方略:自学(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步骤、方法)、观摩(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方法)、操作(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提高每个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实验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要每个学生都能摸摸仪器、体会氛围、看看做做玩玩。我的分组实验的课堂追求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学、学得细、做得会。

2.根据实验的需要或实验器具和材料的限制,灵活地开展五人四人三人两人的小组实验、十人的大组实验。为了让每次实验都能顺利高效的进行,我的做法是:分工明确,配合得当,监督有力。大组小组的实验组长必须是通过显微镜的使用实验后经由小组内推荐,动手能力最强效果最佳的人才可以做组长。他的任务就是要负责带领本小组以最短的时间顺利完成实验,并力求使其小组的实验效果达最佳。字好的同学可以通过推荐做副组长,负责记录实验现象和写实验记录并维持小组内纪律、监督组员实验。每组其他剩余人员必须无条件听从组长调遣,负责传递器具,领交实验器材,整理实验桌面,协助组长做标本操作等,实践证明,小组内人员合理的整编,分工的合理化,细化优化,可以大大提高小组的实验能力,也可以使每组的实验过程都紧张有序,有条不紊,自成体系。

3.竞赛是提升实验技能的助力,荣誉是能力充分被认可的表现。为了学生每次实验都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了让每个努力着的学生都会有被表扬的机会。实验过程中,实验指导老师和我会一直在各小组间穿梭,及时指导检查。经鉴定,凡是实验最先完成的、实验效果最佳的小组都要给予热烈的表扬(口头鼓励、掌声鼓励)。每次实验我们都会当场排两个顺序,各小组实验成功的先后顺序(截止下课不成功的排最后)以及实验效果最佳的小组顺序。实验效果很佳的小组除了给予口头表扬以外,当场也成为全班观摩学习的对象,小组间可以分享最好的实验成果。为了提高班级整体的实验能力,每次实验中,优秀组提前完成实验后,小组成员可以自由进入其它小组,指导或者帮扶落后小组努力尽快完成实验。为了给予能力较强的小组和个人嘉奖,为了让实验技能出色的学生有更大的自豪感成就感和积极性,我们每学期的生物期末成绩拿五分出来均入平时的每次实验表现。

4.积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材料的准备中来,让他们也能体会到精挑细选材料准备材料的乐趣。如:鉴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时,我让学生自带米饭馒头、花生米等。又如:叶表皮气孔的观察和蚕豆叶临时切片的制作时我让学生到自家或邻居的菜地采摘少许蚕豆叶等等。

二、演示实验,多开开好

教材中共有40几个演示实验,演示的原则是:实验室有材料和器具的实验能开就开,实验室材料不足时创设材料和用具也要尽量开展实验,如果遇到实验确实持续时间很长效果很差,很难当场演示成功的实验,也可以通过利用光盘和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众多的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增进学生浓厚的实验兴趣。当然,不管是什么样的演示实验,还要遵守的另一个原则是,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操作、观察、演示中来。研究发现,实物比图片,图片比文字对学生更有吸引力,活动的课堂远比讲授的课堂更有趣味,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外实验活动,因地制宜,丰富多样

学习和生活相结合,知识和活动相结合,我发现,耗一些时间来创设一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验活动更能提高学生热爱生物的热情。

1.比如,讲到植物的结构层次时,油菜花还没有开放也没结果实和种子,为了不枯燥地观察课本图片。我们可以让学生准备早开花并且已经有花有果实种子的随处可见的野菜进课堂观察。讲到植物茎和果实的组织组成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常见的便宜的西红柿甘蔗做实物展示,并让学生参与解剖分析器官的组织组成上来。

2.比如,讲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时候,除了利用课本中的食物让学生自选三餐外,我们还让学生给每样食物标价。最后讨论:A.每人每餐所选的食物是否吃的完;B.每人每餐费用多少钱,每天每月每年要用多少钱;C.每人每餐荤素合理搭配了吗,有没有全荤或者全素的;D.每人知道各种食物里的营养成分各是什么吗。惊喜的发现,通过这样的活动和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不仅能激趣,还能帮学生容易记住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比如,利用绿色校园的优势,讲到生物生存的环境时,会带领学生有序地参观校园的几十种花草树木。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还可以陶冶她们的情操。

4.比如春暖花开的季节当讲到陆地上的被子植物的时候,我们会带领学生先步入学校的菜地观察油菜花,再到学校的河北岸观察桃花、最后到学校的花圃观察樱花,比起把花摘到教室里比较并记录各花的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数量,更受学生的欢迎和热爱。

5.再比如,讲到土壤里的小动物的时候,我们让学生用透气的纯净水瓶收集各种活体的小动物或昆虫,或者它们的标本,进行动物大赛。先进行班级初赛展览,制作巧妙精美者,或者所带动物稀有者再进行年级展览。优秀制作者名单照片会放在校园橱窗公开表彰一周。

6.再比如探究小麦和玉米的萌发的时候,我们还进行了种子萌发大赛,萌发率高,萌发佳的可被为评课外实验能手,给予通报表彰,实验成果给予年级巡展。

7.利用绿洋林场和广阔农村,我们还让学生去进行大型真菌收集,越野生,越罕见的比赛中越优秀。

8.利用昭关河流密布的特点,我们还让学生收集各地湖水,评水质,再到实验室里进行观察看有无草履虫、眼虫、水绵、衣藻等。

篇15:生本教育实验教学工作阶段性总结

五斗江中学生本教育实验教学工作阶段性总结

去年上半年,我校张校长观摩了杜郎口中学的教学之后,深受启发,在他的创意之下,我校组织了22名教师利用“五一”假期到宁达中学观摩学习。下半年,在教育局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五斗江中学被确定为生本教育实验教学的五所试点学校之一,由此,我们以紧迫的使命感,以满腔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在我校七年级三个班全面推行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实验工作,探索适合中学学情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我校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验已经历了1个学期,教师们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以及教风和学风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师生精神面貌大变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1、利用暑假搞好了教学设施,为实验工作做好了后勤保障。

2、成立了生本教育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课改的决策和协调。为课改实验提供了组织保障,确保了课改实验的顺利进展。

3、对全体教师进行课改意向调查,选取真心实意参与课改、敬业精神强的教师参与实验,并对参与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集中学习和培训工作,加强教师思想教育,使参与实验的教师懂得如何进行操作。

4、印制备课活页,把杜朗口中学及宁达中学资料发给各科任教师,要求教师模仿备课,每次教学常规检查后,把每位教师的教案挂在墙上,相互监督,相互学习,课后在备课活页上写好教学反思,写出自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得失及感悟,促进教师成长。

5、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开学前张贴标语,报名时班主任对新生及其家长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6、开学后,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

(1)、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根据教务处制订的《学习小组建设方案》、《课堂基本要求》、《课堂基本要领》等对学生进行培训、演练。

(2)、教务处专门利用多媒体形式对全体新生进行了一次集中培训: A、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内容有要不要学习、为谁学习;树立自己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并要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获得快乐;感恩教育。B、利用歌曲、手语活动培养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C、课堂教学模式培训。

7、制订了《课改班级管理新尝试》,细化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是班委,个个是主人,全员参与管理,责权相互制约,量化评议,公开透明。

8、制订了《课改实验班学习情况评分细则》,每周对优秀的学习小组及学生个人进行奖励,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经常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及时了解动态,针对所了解的情况和问题,及时与科任教师交流,促进学校、教师及时调整改进。

10、召开课改交流研讨会,交流经验,总结教训,布置下一步课改工作。

二、试行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后的显著变化

1、浓厚了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动”(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多了。走进七年级课堂,很快就能发现,现在的课堂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要求学生安静地听老师讲课,除发言、朗读外一般不充许学生讲话,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环节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畅谈收获,经常是学生争先恐后抢着发言,课堂上主动学习的气氛“热”起来了。

2、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制订了《课改实验班学习情况评分细则》,每周对优秀的学习小组及学生个人进行奖励,极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我校其他年级相比,七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的同学甚至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在打着手电预习明天要上的课程。

3、学生能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教学模式的改革,仅仅停留在上课形式的改变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人人参与,要有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作为依托,为此,我校制订了《课改班级管理新尝试》,细化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是班委,个个是主人,全员参与管理,责权相互制约,量化评议,公开透明。通过组织实施,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学生的民主意识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积极性提高了,班兴我荣,班衰我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

4、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的形成。不管在校内校外,我们随时可以遇到七年级 的学生向老师打招呼,“老师,你好!”。这虽然是一句简单的话,但在其他年级中就很难发现,这说明学生的文明程度提高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七(2)班在期中考试后组织开展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各部学生部长、课代表就本班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向家长进行反馈。这次家长会在学生中反响很大,他们班原来有两个经常上网的学生有了极大的改变,不去上网了,学习更认真了。

5、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在课堂上,教师实行分层教育,提问、展示、作业等都能够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环节,实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有效地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

6、促进了教师的成长。生本教育教学模式使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化传授为引导。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不再“居高临下”,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无所不知的传授者,而是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合作伙伴。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驾驭好课堂,由于学校能够提供的这方面的资料极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因此,我校很多老师经常利用网络学习一些专家、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堂实录、案例分析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上,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又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三、推行生本教育实验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1、上课遇到的问题

(1)、时间分配的问题:如果把预习放到课外,学生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如果把预习的时间放到课堂,大多时候一些学生不能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自学阶段的任务,或者老师讲课的时间把握不准,或者学生不能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课堂练习,或者出现课堂意外等等,都会造成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给下节课的教学形成影响。这是教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

(2)、小组合作的问题:学生对分组讨论教学的新鲜感已经过去,没有什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课积极性大打折扣,上课很少有学生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有些班级的有些小组全部都不吱声,会也不说,有时鼓励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小组合作既要有合作,又要有独立思考,可现在的学生只有合作,没有独立的思考,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假会现象。还有些同学,在组内从不主动参与讨论,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一节课下来,什么都没学到。(3)、课堂容量的问题:课堂容量小,大纲规定的一节课,一般要用要两到三个课时才能学完,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4)、课堂气氛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了,但往往是一种假象,而且学生对一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并不如当初预想的那么好。

2、实行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模块进行教学,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主要照顾中下游学生的机会多一些,对尖子学生的培养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此外教师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了较多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很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有的甚至连最基础的知识都不能落实。怎样才能两者兼顾呢?我们的教师正在不断实践和探索。

3、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追求教育教学质量,大多数教师在课前布置大量的预习题,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加重了,把一种快乐学习的模式变成了一种痛苦学习形式,部分学生由此产生厌学情绪。

4、生本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应是一种符合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等教学理论依据的可行性做法。在实施阶段全凭我们教师的摸索,缺少专家指导,学校能够提供的有关资料极少,全体实验教师都感到非常艰辛。

生本教育实验教学给我们老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生本教育实验教学的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坚信“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所以我还将继续学习和摸索。边实践、边总结,尽快弥补自己教学上的不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五斗江中学教务处

上一篇:在县团干部素质拓展培训班上的讲话通用下一篇:堵门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