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2024-04-19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精选6篇)

篇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探索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带领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我们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毛泽东同志晚年特别是在 “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他的历史功绩永远是第一位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及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先导。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最初的理论根据和理论

基础,其思想成果的基本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邓小平理论所充分地继承和发展。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其坚持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

及邓小平理论所充分地继承和发展。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其坚持“走自己的路”的独立自主精神,其“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邓

小平理论所充分地继承和发展。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所形成的一系列积极的思想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步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及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篇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建国初期,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主要借鉴了苏联的经验,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1956年后,中共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开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探索。这个时期的探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屡遭挫折,出现了重大失误,并发生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全局性的错误和挫折。

特点和评价:第一,在探索的指导思想上有两个发展趋向。一个是正确的趋向,形成了一些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实践经验,因而取得了很大成绩。另一个是错误的趋向,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设想和作法,导致了一系列失误。这两种趋向相互渗透和交织,最终“左”倾错误占了上风,导致“文革”的发生。第二,这时期的探索,总的来说是在“左”倾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方面过于追求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另一方面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作用,因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三,总的特点是成就和失误并存,经验与教训交织。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文革”结束以后,党中央吸取“文革”教训,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重点完全转移到了经济建设轨道上来,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实行改革开放,进行了农村、城市及其他领域的全方位改革,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指导思想上,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坚持邓小平理论,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开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篇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一、关于民族资产阶级是敌是友的问题

(一) 中共中央否认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 认为他是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党的“八七”会议对民族资产阶级作了历史总结, 分析了其由革命动力转变为革命对象的原因与过程。《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中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 曾经参加中国革命, 甚至有一个时期曾经做过这一运动的领袖;然而迅速发展的工人阶级及农民群众运动, 提出革命的阶级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又大大地发展, 这些情形, 使民族资产阶级离开国民革命的战线而走入反革命的营垒。民族资产阶级这种政策上的变节, 以蒋介石在上海的屠杀而著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如今和买办阶级、封建阶级的大地主相像, 将要成为外国资本对中国统治之支柱。”[1]1928年6月, 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六大, 在《政治决议案》中宣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背叛革命, 走到帝国主义地主豪绅底反革命营垒, 他以前是能削弱帝国主义并动摇军阀制度的一种动力 (一九二七年春天以前) , 现在却变成巩固并团结帝国主义与军阀制度的一种动力。”[2]同时强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之中的动力, 现在只是中国底无产阶级和农民”。[3]并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是阻碍革命胜利的最危险的敌人之一。”[4]从此,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被否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 被打入“敌人”中的一员。

(二) 毛泽东仍然坚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相反, 毛泽东不同意把民族资产阶级看成是“最危险的敌人”的观点, 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仍是中国革命的动力。在中共六大召开后四个月的1928年10月, 毛泽东即在中共湘赣边第二次大会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与中共六大不同的意见。毛泽东指出“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 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 对外投降帝国主义, 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 对工农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从广东出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到半路被买办豪绅阶级篡夺了领导权, 立即转向反革命路上, 全国工农平民以至资产阶级, 依然在反革命统治底下, 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5]《毛泽东选集》的编者特别强调以上黑体字所指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指出了民族资产阶级不仅没有得到解放, 而且仍然受压迫、受剥削, 难以发展, 他们有反抗的可能, 仍然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因此否认了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的错误观点。

二、关于民族资产阶级两重性的问题

(一) 中共中央否认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后, 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把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个部分, 虽然在党的文件中, 偶尔还出现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名称, 但都认为二者已结成反动联盟, 合二而一, 共成一体, 因此否认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夸大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完完全全投降了外国资本, 他已经抛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斗争, 不敢再争收回租界的问题、关税自主的问题, 他竟无耻地完全屈服。”[6]在国内, 则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军阀地主的联盟”, 或者说是“资产阶级地主联合”。[7]因此中共中央完全看不到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暂时附和了大资产阶级, 但他们的经济地位并没有溶合起来, 二者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 中共中央没有从根本上区分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 也没有正确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从而为中共中央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错误的政策埋下了种子。

(二) 毛泽东仍然坚持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的分析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 正如毛泽东早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的预言,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投靠到了反动阵营中去, 与此同时,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遭到了极大的削弱。但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 毛泽东继而冷静地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依然存在, 因为民族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下, 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8]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一文中毛泽东仔细分析了反动阵营中的各种矛盾, 认为民族资产阶级仍是可利用的一股政治力量。毛泽东坚决反对在土地改革中侵犯资本主义工商业或实行过高的劳动条件, 以免把过多的人推到反动阵营中去。他认为在“全国革命低潮时, 割据地区最困难的问题, 就在拿不住中间阶级。中间阶级之所以反叛, 受到革命打击过重是主因”[9]。另一方面在根据地建设的实践中, 毛泽东还看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也是可利用的力量。1928年11月红军第六次代表大会提案内就有:“禁止盲目焚杀”, “保护中小商人利益”;1929年1月红四军布告内也明确规定, “城市商人、积铢累寸, 只要服从, 馀皆不论”。从以上毛泽东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依然坚持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二重性的分析, 既看到了其妥协的一面又看到了革命的一面, 因此采取正确的政策去争取民族资产阶级。

三、关于民族资产阶级政策的问题

(一) 中共中央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过“左”的政策

上述中共中央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错误认识体现在政策上就是从1927年到1935年, 党内先后发生的以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 他们都主张在政治上反对民族资产阶级, 在经济上消灭资本主义。1927年11月由瞿秋白同志主持召开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指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完完全全地投降了外国资本, 绝对地背叛了民族解放运动”。并且指出:“没收中外大资本家的大工厂大商店银行矿山铁路等, 收归国有, 工厂归工人管, 厉行劳动法, 如果小厂主怠工闭厂, 便也没收他们的工厂, 歼灭一切工贼反革命派, 征发有产阶级的财产, 改良贫民生活”[10]1930年6月在李立三第二次“左”倾路线指导下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中指出:“资产阶级已经是反动联盟的一部分”, 因此, 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 与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可分离。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统治下, 根据地推选了“左”倾的工商业政策。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制定、通过的“左”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盲目规定工作时数, 提出过高的工资标准和难以接受的福利待遇。同时执行了过“左”的商业政策, 规定过高的商业税率, 对商人过重的捐款、罚款。总之, 中共中央力图从政治上、经济上消灭民族资产阶级。

(二) 毛泽东在政策上重视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毛泽东认为争取民族资产阶级重新回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中来是很可能的, 所以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无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 还是在转战赣南、闽西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 他始终都非常注意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和注意保护民族工商业。1934年1月, 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毛泽东在论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政策时指出:“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 是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11]“我们对于私人经济, 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 不但不加阻止, 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因为目前私人经济的发展, 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所需要的。私人经济, 不待说, 现时是占着绝对的优势, 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必然还是优势。”[12]“所以, 尽可能地发展国营经济和大规模地发展合作社经济, 应该是与奖励私人经济发展, 同时并进的。”[13]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 毛泽东已经初步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 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 这和王明等人在这个时期推行的实际上是消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左”倾政策,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土地革命初期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对革命的影响

通过比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认识, 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对民族资产阶级有着比较正确的认识, 并采取了比较恰当的政策和策略。但在中共中央错误的领导下, 正确的认识无法得到普及, 恰当的政策和策略没有得到贯彻, 毛泽东是不可能从根本上纠正中共中央所推行的打击、甚至消灭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势力的过左政策的。

中共中央在这一时期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左倾错误非常不利于党和革命事业的发展, 这种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 红军被迫长征, 红军和根据地损失90%, 白区有组织的革命力量几乎全部丧失。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左”倾错误的方针政策不仅不利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目前树立崇高的民锋队形象, 而且也不利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虽然处于“少数派”的地位, 但勇于坚持真理, 对减少“左”倾路线造成的损失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 在这一时期,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开始成形, 它预示着中国革命即将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摘要: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 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也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 能否正确认识并对之实行正确的政策, 对党的事业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比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土地革命初期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认识, 来阐述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以及这种认识在土地革命时期对革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土地革命初期,中共中央,毛泽东,民族资产阶级,比较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三册)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 第240页.

[2][3][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四册)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 第170页.

[5][8]毛洋东选集 (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 第47页.

[6][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三册)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 第366页, 第367页.

[9]毛洋东选集 (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 第69页.

[10]中央档案馆.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三册)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 第376页.

篇4:“以X为代表”的句法表征

关键词:“以X为代表”;句法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54-02

一、“以X为代表”中“X”的类型

“以X为代表”在汉语里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结构,通过检索语料库发现,“以X为代表”中的“X”多为名词和名词性短语。除了名词和名词性短语能进入“以X为代表”结构以外,在检索语料库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代词和少量动词性短语同样能进入这一结构中。

(一)名词和名词性短语进入“以X为代表”。我们在检索语料库的过程中发现,“以X为代表”中的“X”多为名词和名词性短语,这里主要通过语料库的考察分析不同名词和名词性短语进入这一格式的能力。

对于汉语的名词小类划分,语法学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划分标准和结果。朱德熙《语法讲义》依据名词与量词的选择关系,把名词分为五类: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把名词分为表示人和事物的名词、表示时间的名词。表示处所的名词、表示方位的名词。其中表示人和事物的名词又可以细分为个体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物质名词。在本文中我们主要采用朱德熙先生关于名词分类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考察名词内部各个次类构成“以X为代表”这一格式的能力。

1.可数名词进入“以X为代表”。可数名词的特点是有自己适用的个体量词,表现在句法上是能受数量短语的修饰。这类可数名词可以构成“以X为代表”结构。例如:

(1)大连市还有4个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区,它们是以候鸟、蝮蛇为代表的老铁山、蛇岛自然保护区,以斑海豹为代表的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

2.不可数名词进入“以X为代表”。不可数名词的特征是没有适用的个体量词。不可数名词也可进入“以X为代表”结构。例如:

(2)非典让人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3月份特别是4月份以来,以消毒水为代表的除菌消毒类产品普遍热销。

(3)统一企业每天都在影响着台湾人的生活。在海峡彼岸,以冰红茶为代表的统一饮食,也已成为大陆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3.集合名词进入“以X为代表”。集合名词前头也不能加个体量词,通过检索我们发现这类名词也可以进入“以X为代表”结构。例如:

(4)一石激起千层浪,上至社会学家,下到普通百姓,展开了一场全民讨论。 以广大师生为代表的普通群众对教育部的建议拍手称快。

4.抽象名词进入“以X为代表”。抽象名词是前面只能加“种、类、点儿、些”或“次、回、顿、遍、趟”等动量词。这类名词也可以进入“以X为代表”结构。例如:

(5)以效益为代表的各项经济指标也进入10大钢的中等水平。

(6)即将到来的21世纪最有希望获得发展的,也将是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通讯产业。

5.专有名词进入“以X为代表”。专有名词一般不受数量词修饰,“以X为代表”结构中X大多数由专有名词充当。例如:

(7)当时,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诗人,正在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主张新诗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8)面对入世可能带来的种种困难,以一汽大众公司为代表的一汽轿车生产体系已经基本融入国际汽车生产体系。

(二)动词性结构进入“以X为代表”。在我们检索语料库的过程中,发现有少量的动词性短语也可以进入“以X为代表”这一结构中。例如:

(9)某地正在进行以推广地膜覆盖为代表、科学种田的“白色革命”。

(10)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6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异军突起,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回升。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研究语料的过程中,大多都是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能进入“以X为代表”这一格式中,并没有发现单个动词能进入“以X为代表”中“X”的实例。

(三)代词进入“以X为代表”。根据北大CCL语料库的搜索结果,我们发现代词中的人称代词也可以进入“以X为代表”中“X”的位置上。其中第三人称的代词均在上文中有明确的指代对象。例如:

(11)第二天晚上,以我为代表的这帮具有很强成功欲望的年轻人踏上了征途。

(12)后来“中河”这种结构的用例在汉语中逐渐减少,这就是 以它为代表的语序体系处在被淘汰的过程中的证明。

二、“以X为代表”在句中的句法位置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以X为代表”在句中可以单独使用。除此之外,更多的情况是在句中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它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一)“以X为代表”作主语。例如:

(13)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20世纪20年代, 以泰勒等人理论为代表形成了古典管理理论。

(14)以本省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为代表树立100名刘俊谦式的模范干部、200名赵雪芳式的模范知识分子和青年。

(二)“以X为代表”作谓语。例如:

(15)西方国家古代的结婚制度以罗马法和寺院法的规定为代表。古罗马以订婚为结婚的先行阶段。

(16)另一种分类法以《尔雅》为代表,把植物分为草、木两类,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四类。

(三)“以X为代表”作宾语。例如:

(17)个性化邮票主要有两种,一种则是以加拿大为代表,将邮资图作为外框,把个性化图案进行数码印制后,贴于框内。

(18)第三种是以雅芳公司为代表,他们直接派人向用户推销自己的产品,但不纵向深入,不搞多层传销。

(四)“以X为代表”作定语。例如:

(19)20世纪,伴随着动物解放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以皮特、辛格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的环境伦理思想。

(20)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它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相互影响和补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研究和阐释了“以X为代表”这一结构,第一方面是“以X为代表”中“X”的位置可以由什么词类充当,第二方面是“以X为代表”这一结构在句中能做什么句法成分。但是文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能够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

篇5: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动实施方案

为了实施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进一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贯彻《农二师二十九团中心团场开展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我单位制定了如下实施计划:

一、成立团员意识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进行广泛动员

1、为贯彻好团员实践学习“三个代表”的教育活动精神,单位计划成立一个由连队领导及党、团员组成的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对全连的各类人员进行摸底调查,摸清每一位团员的基本情况及现状,动员单位领导干部、职工、暂住人员、外来打工者和各类流动人员中的所有团员参加此教育活动。

2、在11月6日---10日召集单位所有团员和一部分青年群众代表召开一次共青团动员部署会议,进行深入广泛动员。利用此次教育活动契机开展团基层组织建设的座谈会,对团员和广大青年展开问卷调查,讨论共青团现阶段开展增强共青团意识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和要达到的目标,切实增强广大共青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不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共青团组织群众基础。利用广播、板报等媒体手段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国中全会精神和共青团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单位的工作实际,把握“永远跟党走”这个主题,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根据上级精神和群众建议向所有的共青团员提出教育活动的要求,对参加教育活动的对象、内容、方式、纪律、效果等方面提出要求,制定出书面的材料,建立起对广大青年和流动性强的团员组织、指导、联系的工作机制,做到来有组织接收管理,去有个人活动记录,加强团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组织吸引力。

二、开展深入的学习教育活动

在11月11日---30日之间:单位领导和职工中的团员要展开每周两次的理论学习,以团中央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定编写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读本》和《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活动问答》为基本教材,重点学习《党章》、《团章》,认真学习党中央和团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对于不在本单位居住和工作流动性强的团员则采用自学的方式,团支部采用发放学习材料,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主题讨论、团日活动等形式的学习,确保每一名团员至少能参加一次讨论活动,过一次组织生活,至少上一次团课、学一遍团章、学习时间30个小时左右,在活动中有具体的计划和安排,做到有活动有记录。

三、总结经验,探索有效途径巩固教育活动的成果

单位在教育活动中开展“四评”活动,团支部根据要求做出团员的评议标准,召开团员民主评议会,团员个人开展自评,团员之间开展互评,团员对团支部工作和团干部进行评议,团支部根据自评和互评情况对团员做出评议。对于团员出现的问题不足,团支部要坚决纠正,提出批评意见,帮助整改提高。对于在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团员单位将考查评议,力争推荐入党。对于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有志青年,团支部将积极发展入团,努力壮大团员队伍,扩大青年群众中的影响。单位积极展开“先进团支部”的创建活动,做出书面的创建计划措施,建立团支部的工作制度,推广使用团支部工作手册,规范团支部工作。团支部不断加强与党支部的学习和交流,学习党支部在基层建设中的先进做法,充公信托基层党组织的活动阵地,开展团支部规范化建设。总结教育活动的经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学习教育制度、流动团员管理制度、团员评议激励制度、团干部考评制度、组织生活制度的长期机制,以确保此次教育活动的长效性。

园五连团支部

2005-11 呈:团委

园五连团员意识主题教育计划

园五连团支部

篇6: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设计,写活动方案

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综合实践是一门新课程,它的活动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确定活动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提醒学生考虑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活动形式如涉及调查、采访,要指导学生设计好调查和采访提纲,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设,找到解决的方法等……。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1、指导学生有目的、收集信息

对于我们农村偏远地区、条件较差的学校,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组成学习小组,优势互补,根据本地区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尽可能获取信息。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整理、分析信息

收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分析,提问,如这些资料说明什么现象?为什么

会出现这一现象?你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明白什么道理?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可能的手段,如日记、录音、照片、等,及时记录活动情况,真实记录自己的体验体会,同时要指导学生做好这些资料的积累保存工作,保留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活动总结与评价提供依据。

4、当活动遇到困难时,要引导学生将问题引向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课程,学生的活动不管在什么地方,活动范围会超出教师视野;而且每个小组活动的时间、地点、方式及进程也不尽相同,有时即使同组成员,由于分工不同,所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他们的活动带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学生在意志力、自制力和独立性以及合作精神等方面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导管理,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展示,学会倾听,在学会发现自我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

1、指导学生根据主题和自身特点选择总结交流的形式

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有各自的特点,总结交流的形式也应各具特色。展示成果的形式还要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收获体验来选择,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优势,以资料汇编、口头汇报、现场制作等形式展示,也可以说说在活动中自己最大的收获。

2、指导学生展示交流的内容要自然真实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在过程,重在体验与收获,在过程中获得的方法与能力。而成果展示阶段是给学生提供交流体验、汇报学习过程的机会,并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上一篇:我与恐龙的亲密接触作文下一篇:论说话的多少朱自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