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作息早晚对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问卷

2024-05-23

关于大学生作息早晚对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问卷(精选10篇)

篇1:关于大学生作息早晚对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作息早晚对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你好!我们是旅游班的同学,现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作息时间与学习生活的关系,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希望你们抽出一两分钟来填写下面的问卷,谢谢合作!

1.性别:

A.男B.女

2.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及以上

3.您是否有一个详细的作息时间表?

A.是B.否

如果没有,您认为有必要作一个作息时间表吗?

A.有必要B.没必要

4.一般情况下,你晚上就寝时间:

A.9:30-10: 00B.10:00-10:30C.10:30-11:00D.11:00-11:30 E.11:30 以后

5.平时起床时间:

A.5:30-6:00B.6:00-7:00 C.7:00-8:00D.8:00以后

6.您的早餐情况:

A.每天吃B.经常吃,但非每天C.偶尔吃D.不吃

7.是否午睡:

A.是B.否

8.晚睡原因:

A.学习B.玩游戏C.上网D.聊天E.看小说F.环境影响

9.室友作息时间对你的影响程度:

A.非常严重B.有影响C.无影

10.晚睡之后的影响: A.无影响、B.上课迟到,打瞌睡C.注意力不集中D.身体素质变差

11.您常参加体育运动吗?

A.经常B.偶尔C.很少

12.您认为每天合理的学习时间是多少

A.1小时以下B.1~2小时C.2~4 小时D.4~6小时E.6小时以上

13.课后时间您怎样安排您剩余的时间

A.继续学习B.睡觉C.做一些能放松自己的事,如:听歌,看报纸等

14.您觉得影响您作息时间的因素有什么?

A.学业B.恋爱C.部门工作,兼职D.娱乐

15.您对您的作息时间满意吗?

A.很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

谢谢合作,祝您生活愉快!

篇2:关于大学生作息早晚对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问卷

卷首语:流行音乐确实给中学生带来了许多不同的影响。然而,当代中学生

对流行音乐的见解也不尽相同。请你填写你的看法:

1、你喜欢流行音乐吗?………………………………………………………()

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一般D、不太喜欢

2、为什么喜欢流行音

乐?…………………………………………………………………()

A、很流行B、周围人都听,不听感觉被排斥C、受家人或长辈影响

D、纯粹是个人爱好

3、你喜欢那种音乐类型?……………………………………………………()

A、民族乐B、轻音乐C、摇滚乐D、POP4、你认为流行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

A、轻松B、乐感、音乐知识C、快乐D、宣泄

5、你了解流行音乐的途径?…………………………………………………()

A、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B、朋友间谈话C、课堂传授D、街道上

6、你通常使用何种方式听音乐?……………………………………………()

A、购买CDB、网上下载C、在线试听D、使用在线音乐软件(酷狗、千千静听等)

7.请问您为什么喜欢流行音乐*

A、追赶潮流B、放松心情C、陶冶情操D、逃避现实E、只是单纯的喜欢

8、你觉得音乐的功用…………………………………………………………()

A、缓解心理压力B、有激励作用C、适应心境D、加快工作效率

9、你每周用于听流行音乐的时间……………………………………………()

A、0-1小时B、1-2小时C、2-3小时D、3小时以上

10、你认为喜欢一首歌的主要因素是(可多选)………………………………()

A、旋律动听B、有时代气息,结合当下流行C、感人D、受欢迎

11、你表达自己喜欢音乐的方式是什么?(多选)…………………………()

A、把喜欢的歌唱出来B、只是听听,不会唱出来C、不时听一下D、演奏出来

12、你觉得音乐在您的生活中重要吗?………………………………………()

A、非常重要B、比较重要C、不太重要D、不知道

13、如果有机会,你会乐意把你喜欢的歌在公众场合唱出来or演奏出来吗?………()

A、会,很乐意B、视情况而定C、不会,怯场D、没有喜欢的歌

14您大多数在什么心情下会特别想听音乐?

A、悲伤难过B、心情愉快C、愤怒D、发呆忧郁

15请问您对音乐有什么感受?

A、共鸣B、回忆C、宣泄

篇3:关于大学生作息早晚对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问卷

高校学生社团自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以来, 以其鲜明的开放性、自主性及多样性等特点, 成为校园里面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学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分析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的背景和整体的现状, 我们从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调查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兴趣所在, 使大学生能够明确的方向、各方面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参与社团活动对大学日常生活的影响的看法, 从而能够从本质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们以宁波大红鹰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调查。本次调查发放纸质问卷50份, 回收47份, 实际回收率94%, 网上问卷250份, 回收245份, 实际回收率98%, 总计回收率97.3%。

三、数据分析的总体状况

(一) 社团相关信息。

1. 通过调查统计, 我认为成绩良好的占41.83%, 优秀的占22.22%, 一般的占30.72%, 只有5.23%的人是成绩很差甚至挂科的。

2. 参与调查的对象中会长、副会长占了总人数的11.11%, 部长、副部长占了15.03%, 核心骨干占了15.03%, 普通成员占了49.67%, 没加入过社团的占了9.15%。普通成员在协会中所呆时间一个学期左右的占总数的48.37%, 一年至两年的占总数的28.76%, 两年以上的占总数的7.19%, 一个月不到的只有5.23%.

3. 大学生选择参加社团活动的动机有六种, 其中77.78%的人选择是要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33.99%的人选择是希望获取专业知识, 73.86%的人选择为了结识更多的朋友, 66.01%的人选择锻炼自身社会工作能力, 66.01%的人选择参加是丰富课余生活, 其他的占5.23%。

(二) 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学业和能力方面的影响。

从参与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的学业和能力帮助上, 我们发现55.56%的人对于参与社团活动对个人劳逸结合、更能有效学习专业知识是卓有成效的, 社团活动也比较符合当代大学生课外娱乐需求, 在不耽误学业的基础上, 大部分大学生都会选择参加1-2个社团进行课外拓展。但是也有8.49%的人觉得没有效果, 反而会身心俱疲, 达不到劳逸结合的效果, 35.95%的人认为没什么特别。

从社团与个人能力方面对刚进社团不久的同学与社团的负责人进行了对比调查。数据显示, 对于自身潜力和能力的重新认识度、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集体意识能力、提升组织和统筹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 83%的新入社成员选择的是积极影响, 仅17%的社团资历老成员选择的是消极影响。

(三) 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身体健康和涉外资源方面的影响

从社团与周围资源方面来看, 67%的大学生对于社团活动能够认识一些能给予帮助的校友、校外社会机构的朋友、拓展人脉关系等校外资源积累的影响上选择了积极影响, 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方式也是一种难得的资源。仅23%的大学生选择了消极作用。

从社团与个人健康和成长方面来看, 74%的同学认为会有焦虑自卑心态, 社团活动时间不稳定, 严重影响个人睡眠时间和质量,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主次颠倒。21%的同学认为个人作息还是规律的, 只是偶尔会感到疲乏, 仅5%的同学表示不清楚目前的状况。

四、参与社团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一) 社团活动时间分散, 无法合理安排。

调查表明, 62.74%的人认为没有影响, 47%的同学认为经常参加社团活动会占用学习时间, 心有余而力不足。适当的活动对于一些平时不学习的同学来说时间是充裕的, 相对于成绩较好的一类同学来说, 合理分配学习和工作时间会比较紧张, 而且社团活动参与度广, 时间比较分散, 对于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一些挑战。

(二) 社团活动质量不高, 部分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不够。

从对此次问卷开展情况分析, 74.4%的同学认为当前社团活动数量很多, 质量却不容乐观;10.3%的同学认为活动较少, 但总体质量较满意;15.3%的同学认为社团活动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非常差。据研究表明, 社团活动开展频繁, 指导力度不够也不规范。现在的大学宿舍都配备了个人电脑, 课余生活比以前丰富了许多, 在面临选择时缺乏影响力和新鲜感的社团活动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部分高年级同学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投入到社团活动中的精力和时间愈发减少, 积极性明显不足。

(三) 睡眠饮食不规律, 影响正常作息。

部分同学在问卷中表示参加社团活动初鱼龙混杂, 参差不齐, 实力相差甚远, 因此他们会有焦虑自卑的心态, 自信心得不到锻炼, 也没有很好的引导。加上有时忙活动会顾不上吃饭甚至废寝忘食, 完全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严重影响个人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主次颠倒。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 保证不了良好的睡眠对人的精神状态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厌学心理。

五、问题的改进及建议

(一) 高校应该完善相应社团建设需求。

领导机制的完善对于高校共青团是一个挑战, 健全社团发展的体质, 学校有必要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接触文化, 感受文化, 给他们带去共同的乐趣。积极加强心理教育方面的培训, 增强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路, 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使得他们能够提高自信心, 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 发掘自身潜能, 提高自我认识。

社团活动质量不高, 部分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当今大学生在先天的潜能、性格、适应能力、爱好等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课余生活之余需要满足和提升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社团作为一个平台无形中担当了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责任。让更多的同学在这个舞台展示, 能够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 提升自信心, 理清自己的角色定位, 并正确地面对自己, 获得别人的认同的同时增强自我潜能的挖掘意识。

针对睡眠饮食不规律、影响正常作息等问题, 可以采取时间定时法则, 限定自己参与社团活动与学习的比重, 并针对这个比例分配时间, 超时就停下手中的工作做适当的调节。权衡轻重, 分析好重中之重, 归纳哪些是重要事件哪些是紧急时间, 合理处理轻重缓急, 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摘要: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各色各样的社团活动, 大学生能否适应这种新形势的社团管理模式, 参与社团是否会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产生一些影响, 能否使其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很棘手的课题。文章通过调查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现状, 分析参与社团活动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 就大学生权衡社团活动与大学生活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社团活动,社团管理,大学生活,建议

参考文献

[1]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公司, 2000.

[2]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3]邓荣标.加强社团管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M].陕西:中国青年论文集, 2004.

[4]朱延华.社团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5]沈千帆.北京大学的校园文化[M].陕西:中国青年论文集, 2009.

[6]秦霞玲.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就业适应度的影响研究[M].论文选集, 2009.

[7]当代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M].杭州:师范学院院报, 2001, (05) .

篇4:关于大学生作息早晚对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问卷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启示

当前我国农村中学生的数量是城市中学生的近四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加强对农村中学生的研究十分必要。笔者正是在此背景下,拟通过调查广西贺州市所辖的乡镇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对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以促进农村英语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

1.调查的目的、形式和对象

当前农村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原理,从学习目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及对教师教学的反映等方面入手,笔者设计了一份“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问卷的形式为提出12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调查对象是贺州市八所乡镇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抽样24个班的学生,调查时间为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共发出问卷1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148份。

2.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答卷仔细分析后,笔者发现当前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2.1 学习动机、目的明确,但兴趣不高

具体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从学生对表1中三个问题的回答情况可以看出,89.5%的学生认为学英语有用。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也不单纯为了考试或升学,也想真正把英语学好,练好口语,或为了将来更易于就业。但是,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却很少,仅占24.2%,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或兴趣一般。看来,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2 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式不对

调查中,笔者观察到乡镇中学的英语早读课只有极少数学生读英语,课后也很少学生预习或复习英语。因此,也就这种现象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表2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能主动背英语单词和课文的学生极少,仅占12.9%。大多数学生不主动背书或偶尔背一些。课后预习、复习英语的学生也很少,只有20.2%,但花费的时间也不多。从来不预习、复习英语的学生比例竞高达45.2%。至于作业,能独立完成的还不到一半学生,41.9%的学生经常抄辅导书答案或抄同学的作业,12.9%的学生甚至不写作业。由此可见,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方式不对。因此,如何引导和监督学生正确地学习,也是值得教师们特别注意的问题。

2.3 学习效果欠佳

调查中发现,不少农村中学的教学手段较落后,有些学校只有录音机(部分录音机的音质较差),缺乏必要的教学挂图、卡片和音像资料,更谈不上计算机辅助教学。而且农村中学也缺乏必要的英语交际环境,学生除了周一至周五每天上一节英语课外,其余时间几乎没有接触英语,更别提看英语电视、听英语广播,就连基本的英语角、英语活动小组都很难找到,所以,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差。不少农村学生学到初三英语时还不会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平时上课就像鹦鹉学舌一样模仿教师的发音。为了避免遗忘,常用中文或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句子注音,如class(卡拉死)、seven(洗碗)、grade(鬼累得)、Howdoyoudo(好赌又赌),等等,导致单词念不准、课文听不懂,更无法用英语进行流利地交流,具体调查情况如表3所示:

调查结果警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入门阶段就应该让学生掌握音标和拼读规则,使他们具备科学地拼读、拼写、记忆单词的能力。而且,教师不能只重语法、轻实践,片面地强调读、写机械操练,而忽视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2.4 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此次问卷调查也反映出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回答“你的英语教师主要以什么方式进行教学?”问题时,100%的学生认为英语课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分组练习、单独回答问题的形式很少,更谈不上两两对话、上台表演,他们极少有机会参与练习。在回答“你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是否满意?”时,选择满意的仅占14.5%;选择不满意的占38.7%;其余46.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学生对英语教师的教学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有:教师讲课声音太小,速度太快,学生听得模模糊糊、似懂非懂;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听;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教师很少带录音机到课堂,学生极少有机会听到原版的英文录音;部分教师不详细讲评作业,只是把答案公布在黑板上;有些教师偏爱尖子生,对差生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对课堂秩序管理不够严。从以上学生反馈回来的意见反映出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紧迫性。

3.调查结果对教学的启示

问卷调查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希望英语教师采取什么方式上课?”就此,学生们各抒已见,提出了不少希望。针对这些希望,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在此提几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建议,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3.1 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做到热爱英语教育事业,尊重热爱学生,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地善待每一位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把提高学生学业放在首位,不要把课堂教学视为走过场;要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互相竞争,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对不背书、不写作业等不良现象严加管理,不能放任自流。

3.2 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1]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英语学法的指导,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课前自觉预习、课中积极参与、课后主动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做到对英语的多听、敢说、勤读、常写。并通过开展英语朗诵、英语演讲、英语手抄报、英语晚会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3 优化教学过程,杜绝“满堂灌”

优化教学过程就是在掌握教学规律与原则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的一种科学、有效的安排,从而有意识、有科学根据地设计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方案,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优化学习指导、优化教学评价与反馈、优化作业布置、优化课外活动等多方面内容。[2]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构成二主体,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活动,推动学生参与。[3]所以说,农村英语教师要改变“串讲”、“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不要把英语课变成语法翻译课,可采用“演、唱、画、玩”等灵活多变的教法,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3.4 加强听说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首先,英语教师要帮助农村学生排除害羞、不敢说、不愿说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习惯。创设情景,活化教材,引导学生在模拟或真实交际中练习口语,组织课外会话兴趣小组,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英语会话的环境和机会,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进步,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听英语的习惯和基本技能,有意识地多用英语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无负担中多接触英语,提高听力。最后,校方应重视教学仪器和辅助教具的配置,配齐全套的教学挂图、教学卡片及教学磁带,及时更新录音机,配置投影仪,有条件的学校还应逐步建设多媒体教室,为英语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3.5 更新教育观念,以人为本,注重差异性和个别性

英语教师要采取“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整体提高”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具体帮助,培养“领头羊”,让尖子生飞起来,中等生跑起来,差生走起来,从而开发每一个农村中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学习和实践英语的机会。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4.小结

以上是笔者对广西贺州市部分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的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相信还有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减少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待我们英语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推进。

参考文献

[1]张正东,李少伶.英语教学论[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袁长清.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宣城市市区小学为例[J].安徽教育,2006,(2).

[3]王才仁,曾葡初.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法—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十一五”规划项目“广西桂东地区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实践研究”(编号:2006C71)研究成果之一。

篇5:关于大学生作息早晚对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问卷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广东医学院在校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907份, 有效问卷898份, 有效率为99%。其中男生508份 (56.57%) , 女生390份 (43.43%) ;大一学生190份 (21.16%) , 大二学生248份 (27.62%) , 大三学生377份 (41.98%) , 大四学生12份 (1.34%) , 大五学生71份 (7.91%) 。

1.2 方法

2014年4月通过自制问卷进行匿名调查, 将调查结果录入问卷星调查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睡眠质量

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很好的有137人 (15.26%) , 较好的有465人 (51.78%) , 较差的有249人 (27.73%) , 很差的有47人 (5.23%) 。说明大部分学生的睡眠整体情况较好。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的有26人 (3.12%) , 睡眠时间在5-6小时之间的有75人 (8.35%) , 睡眠时间在6-7小时之内的有335人 (37.31%) , 睡眠时间大于或等于7小时有460人 (51.22%) 。说明大部分学生的睡眠时间可以保证在6小时以上, 但也有少部分学生的睡眠时间不充分, 小于6小时。

2.2 睡眠质量对学习的影响

本调查中有142人 (15.81%) 认为自己的学习效率好, 有564人 (62.81%) 认为自己的学习效率一般, 有192人 (21.38%) 认为自己的学习效率差。被问及睡眠质量较好时的学习效率时, 选择学习效率好的491人占54.68%, 349人学习效率一般的占38.86%, 学习效率差的58人占6.46%。结果显示, 睡眠质量好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较好, 充足睡眠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精力准备, 提高听课和复习效率。而睡眠质量较好时的补考情况为, 没补考的学生占70.75%, 补考1-2科的占24.09%, 说明睡眠质量好的学生不容易补考, 而睡眠不好时将无法保障学习效率, 进而会影响考试成绩。睡眠是最好的休息方法, 既能保持身体健康和补充体力, 亦可提高工作能力。大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其中睡眠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并对课下复习和自主学习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 改善睡眠质量对大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2.3 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结果见表1。学习或就业压力, 个人娱乐如看电影、玩游戏、看球赛、上网等活动, 宿舍环境影响如舍友常熬夜, 舍友打电话, 上述三项是被选较多的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3 讨论

3.1 学习或就业压力因素

学习压力越大, 人际关系越紧张, 睡眠质量越差。个体面对学习压力时, 产生应激反应, 当应激反应程度过大时, 对睡眠质量产生负性影响, 导致睡眠质量低下[1]。本调查显示, 在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中, 有57.35%的学生选择了学习或就业压力, 是选择人数最多的影响因素, 说明大部分学生都会因学习或就业压力造成睡眠质量问题。当从高中的被动学习生活模式向大学的主动学习生活模式转变时, 有些大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人际交往上都无法适应, 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导致出现各种睡眠问题。高中的学习模式是相对比较单调的, 考试是应试式, 课外活动相对较少, 有老师在身边监督学习, 而且一般休息时间较为固定, 因此睡眠质量较有保障。而大学的学习模式比高中要复杂的多, 因为大学学习讲究的是主动、自觉学习, 学习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特长, 更要学习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合作, 如何处理与同学、教师关系, 而应届毕业生除要面临考试压力外, 还要面临就业压力。在这个社会科技发达、竞争日益剧烈、就业形势严峻时代, 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也更加繁重, 这给各位在校大学生施加无形巨大的压力, 很大程度影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因此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学习生活压力, 调节好心态, 改善睡眠质量,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2 个人娱乐因素

伴随着科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的诞生和普及, 很多大学生会在休息时间进行个人娱乐活动, 如看电影、玩游戏、看球赛、上网等, 本次调查发现, 有49.55%的学生睡眠质量受到此类因素的影响。陈蓉等人[2]的研究也发现, 使用电脑高频率的群体比低频率的群体的睡眠质量相对较差, 睡眠时间相对较短, 日常功能障碍强的影响相对较重。由于大学生活相对高中生活来说缺少父母的监管, 很多大学生在面对电脑、游戏、手机等娱乐诱惑时, 自制力不强, 不懂得适可而止, 休息时间大为压缩, 导致经常睡眠时间不足, 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学习效率。

3.3 宿舍环境因素

居住环境也是一个睡眠质量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可知, 44.88%的大学生认为宿舍环境已经影响到他们的睡眠。宿舍环境影响睡眠质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宿舍内部因素和宿舍外部因素。据了解, 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于学生的住宿都是采用统一的公寓化管理, 4-8人一间房, 同宿舍学生不可避免的相互影响。宿舍内影响睡眠的因素多种多样, 如舍友鼾声大, 舍友很晚了还在敲打键盘, 台灯照射等原因都会对睡眠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另外, 来自宿舍外的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主要包括: (1) 位置的因素:有些大学的宿舍位于马路旁边, 三更半夜偶尔经过的车不经意的嘈杂声;有些宿舍处于运动场旁边, 学生在体育运动时产生较大声音影响睡眠; (2) 宿舍之间隔音不好, 某些宿舍睡得比较早, 而相邻宿舍还有说话、播放音乐等声音传来, 影响到其他宿舍的休息。

3.4 其他因素

影响睡眠的因素多种多样, 除了以上列举的三大因素, 还有以下因素: (1) 担任干部工作繁忙, 班干部的工作不会影响学习但是却会提高他们的焦虑指数[3], 这无疑会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而本调查显示, 担任干部工作繁忙影响到睡眠质量的有26.61%; (2) 个人感情问题, 处在大学阶段, 恋爱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情了, 但是处理不好感情的问题, 本调查显示个人感情问题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的影响更是高达27.51%; (3) 聚会或活动, 各类活动、社团的存在丰富了大学生课外的生活, 但是较多的活动也会对他们的睡眠产生影响, 本调查显示已有19.82%的学生的睡眠受到了聚会或活动的影响。

3.5 睡眠质量不好时改善措施

本调查显示, 睡眠质量不好时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提高学习效率的学生占31.07%。国内很多研究证明, 体育运动可使大脑尽快消除疲劳, 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在学习疲劳时做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 不仅尽快的消除了在学习中的疲劳, 促进了脑细胞的恢复, 而且你会感到精力充沛, 思维敏捷, 记忆力增强, 学习效率提高[4]。睡眠质量不好时可以通过听音乐来提高学习效率的占50.89%, 说明听音乐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邢春艳[5]研究也表明, 音乐能抵挡外界令人不安的噪音, 可以刺激学生的右脑更加活跃,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大学生活中, 个别学生为了赶作业, 玩游戏, 上网, 聊天, 或个人原因等导致经常熬夜, 从而缩短了睡眠时间, 造成长期的作息不规律, 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本次调查还调查了学生自身希望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睡眠质量, 受调学生中51.34%希望通过自制力来减少熬夜, 有18.49%希望学校实施按时停电断网, 有16.93%认为应大力宣传熬夜的消极影响, 提倡按时休息可以减少熬夜。可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在意识到熬夜危害的同时觉得靠自制力可以减少熬夜。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觉得靠学校强制规定才能杜绝熬夜。为保证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规范作息时间, 保证睡眠时间,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 如加大睡眠健康教育、实施按时停电、减少噪音等来促进学生良好的睡眠, 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摘要:睡眠质量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为了解大学生的睡眠情况及对学习的影响, 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 以广东医学院898名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并根据调查结果探讨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对学习生活的影响等问题, 为大学生和有关部门改善学生睡眠, 提高学习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睡眠,学习,调查

参考文献

[1]赵光, 周凡.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科教导刊, 2010 (7) :141, 153.

[2]陈蓉, 陈琳婷, 许世昌, 等.大学生使用电脑的频率对睡眠的影响[J].海峡科学, 2010, 40 (4) :9-14.

[3]谢宜鹏, 王静, 宗琴珍.大学生担任班干部情况及其影响作用的调查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3, 5 (4) :430-431.

[4]敬忠强, 孙坚, 李玲玲.浅谈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2, 19 (4) :28-29.

篇6:关于大学生作息早晚对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问卷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安排;社团;社会实践;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293-02

大学生对于所学的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的了解和安排、课程的相对减少,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中学较多,那么他们会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就成为此次调查的重点。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学校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社团,培养学院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兴趣,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增长个人的人生阅历为以后的从业形成初步的经验体系。通过这次调查也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学院学生现阶段的思想状况,对人生的态度以及思想价值。文章通过对国贸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开展调查研究,以期为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各项社团活动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制定《学院大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调查表》,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和分散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发放问卷400份,覆盖国贸系所有专业,回收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100%。

(二)实地考察法

笔者深入学院的教室、图书馆、社团活动现场、寝室,充分了解学院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精神面貌、思想状态、社团活动的内容。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目的调查

问题:你认为在大学里最重要的是?

A.专业知识的学习 B.工作能力的锻炼

C.实践能力的锻炼 D.综合素质的提升

58%的人认为综合素质的提升最重要,23%的人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最重要,12%的人认为工作能力的锻炼最重要,另有8%的人认为实践能力的锻炼最重要。从选项的比例上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综合素质的提升最重要。现如今社会高速的发展,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在尚未步入社会的四年时间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着实重要。通过学生的选择很容易看出学院的学生对自己都有初步的认识,基本看法也是一致的,所以学院以后应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对国贸系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

问题1:你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有安排吗?

A仔细安排,并有相应的计划表

B 稍有安排,但不是特别有计划性

C不安排,相信计划不如变化

D 无所谓,课余就是放假

69%的人选择B 稍有安排,但不是特别有计划性,21%的人选择A仔细安排,并有相应的计划表,9.5%的人选择C不安排,相信计划不如变化,0.5%的人选择D 无所谓,课余就是放假。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课余生活稍有安排,但是不是特别有计划性。从中可以看出学院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状态缺乏计划性。我们都知道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而不能碌碌无为,所以学校应该对学生日常生活规划进行指导,让学生度过丰富而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四年都能够有所收获。

问题2:您认为大学生是否应该参加社会实践?

A 很必要,那是必修课 B 值得尝试一下

C 可有可无,无所谓 D 完全没有必要

60%的人选择A 很必要,那是必修课,36%的人选择B 值得尝试一下,剩下的一少部分人选择C 可有可无,无所谓和D 完全没有必要两项。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极少部分认为社会实践没用。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催进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推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良好形式;是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社会实践是十分有必要的活动,学院今后应该多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问题3:您更倾向于参加哪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A 学习参观 B 主题调研 C 勤工俭学 D 公益服务

25%的人选择A学习参观,24%的人选择B主题调研,21%的人选择C勤工俭学,30%的人选择D公益服务。从饼图中来看大家选择相对比较分散,说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都能吸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学院应该继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得到充分的锻炼。

问题4:请问您参加社团的理由是?

A 个人兴趣与爱好所在 B 培养自身能力

C 学习更多知识 D结识更多朋友

49%的人选择A 个人兴趣与爱好所在,41.5%的人选择B 培养自身能力,大部分人选择了前两项,剩余的小部分选择了后两项。作为校园文化重要内容的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生在社团担任职务其实是迈向人生辉煌的第一步,他们在社团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加入社团,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策划、组织等各项工作能力,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社团不仅是培养组织协调能力,而且能够培养自己认真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工作过程中,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学院应该多开展社团活动,为同学提供发展以及展示能力的平台,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学生也应该多选择跟专业课程相关的社团,有利于提高自己专业技能或者其他素质,跟就业关系密切的社团,本院的东日证券社团就极具代表性。

(三)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

问题1:您对于人生态度的看法?

A 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B 未来形势严峻,茫然,不知道如何努力

C 无所追求 随遇而安

D 前途悲观,不知道怎样才有意义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有理想有抱负,但是有明确目标的人较少,仍然有部分人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如何努力。但是总体来说,大部分的学生拥有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从中可以看出学院的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拥有目标和使命感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和价值,在大学四年中应该树立明确的目标,在各方面丰富自己取长补短。学院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追求有理想的“四有”青年。

问题2:您对人生价值观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A 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B 社会地位的高低

C 金钱的多少 D 个人生活的幸福

27%的人选择了A 对社会贡献的大小,11%的人选择了B 社会地位的高低,4%的人选择了C 金钱的多少,58%的人选择了D 个人生活的幸福。大部分人把自己对人生价值观的判断标准定为个人生活的幸福。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个性已经相当鲜明,更多的关注与自身的利益,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集体主义取向有所削弱。而且也有一部分将判断的标准定为社会地位的高低,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环境的冲击,社会地位也成为无形的标准。

问题3: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您会怎么做?

A 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B 上前制止

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D看情况

大部分人选择了A 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和D看情况。只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了B 上前制止或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但是有一部分人的态度是模糊不清的,并没有明确的观点,说明大学生中部分人的价值判断标准具有双重性,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并不明确。学院应该加强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总体而言,国贸系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是积极向上的, 通过调查的数据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个性已经相当鲜明,更多的关注与自身的利益,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集体主义取向有所削弱。少数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消极退缩;一些大学生消极悲观。大学生价值观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影响很大,表现出时代性、复杂性、多元性的特点,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第二,在大学里应该注重各方面技能的培养,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更需要进行工作能力的锻炼,同时也不乏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三,在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应该多组织进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四,作为校园文化重要内容的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社团,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策划、组织等各项工作能力。学生对学院的各种活动基本满意,也都积极地参与到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第五,学院应该继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得到充分锻炼。学院应该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和支持,同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同时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应该与不同的专业紧密相连,面对现实情况,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应该走多元化道路,一定要符合大学生的需要,因此应该适时地关注相关的时政热点和社会民生,同时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6).

[2]雷骅宇.全国首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大学生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9).

[3]刘淑艳.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4).

篇7:关于大学生作息早晚对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问卷

关键词:技能大赛,影响,调查报告

近年来, 技能大赛在职教领域成了热点名词, 在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下, 技能大赛开展的轰轰烈烈。就此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除了技能大赛的积极作用外,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你愿意参加技能大赛的选拔吗”, 针对这一问题75%的同学都表示愿意。技能大赛不但能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 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优胜劣汰”的比赛机制和获奖的荣誉感都可以激起学生的竞赛热情。

“你羡慕大赛金牌得主吗”, 针对这一问题86%的同学都表示羡慕。学校中有一些学生当初是在中招考试失利的情况下才无奈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这些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崭露头角, 使他们认识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可以如此丰富多彩, 只要努力同样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 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参与者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 在这个年龄的学生很容易羡慕具有一定特质的人, 而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同学成为技能大赛的优胜者, 为整个学校, 乃至整个地方赢得了荣誉, 受到了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表彰, 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的榜样。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技能大赛的优胜者有助于引发周围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问到“技能大赛对专业学习有促进作用吗”时, 90%的同学都认为有促进作用。

“班级层层选拔的程序合理吗”, 25%的同学认为不合理,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大赛现行的机制是“精英式”选拔, 绝大多数学生与技能大赛无缘;大赛指导教师把精力都投入到竞赛队, 无暇顾及多数不参赛学生。这种做法其实是对不参赛学生的一种轻视或忽视, 是给参赛学生开小灶的行为, 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 大大地损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尤其是对于那些本来就认为自己已经处在受教育底层或是弱势的学生, 他们会更加自卑, 更加觉得没有努力的方向, 甚至放弃学习。

在问到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时, 21%同学的选择了“一般”, 8%的同学选择了“不满意”, 所述原因主要有:很难, 听不大懂;压力大, 需要背诵的很多, 要求严;教的不够细致、具体;没兴趣;不是自愿读的这个专业;对前途感到不安等。反映出对于教学和招生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此外, 我们也发现学校重视技能训练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所忽略。

2 未来的努力方向

2.1 建立覆盖全体师生的参与制度, 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机制

职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 技能大赛要实现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参加技能大赛。对教师而言是其职业生涯和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 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加技能大赛、聘请教师担任学生参赛教练以及组织指导学生参赛等方式, 使技能大赛覆盖每位专业教师, 并逐步将技能大赛的经历和成绩作为专业教师考核考评的重要内容。

参加技能大赛, 对学生来说则是必经的实践环节。各职业院校首先可在校内搭建大赛平台, 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各层次的校内技能竞赛:一是课程教学中的分组竞赛——实现“人人参与”, 将专业教学的阶段测试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完成, 考察学生对阶段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二是校级技能竞赛——实现“好中选优”, 重点考察学生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并做好优秀选手的选拔工作。

2.2 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应该说, 技能大赛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但比赛仅是形式而不是目的, 举办技能大赛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我们不仅应强化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拓展技能, 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些综合技能是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无法培养的。

2.3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中理论知识的融合, 拓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同于学徒工, 为适应走向社会后继续学习的需要, 在具备必需的职业技能的同时, 还需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在日常教学中克服只注重技能性操作, 而忽略必须的理论知识的倾向, 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拓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较, 更应体现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 更应该是面向全体的普适性教育, 我们不能在普通高中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恶劣现象之后, 又弄出一个职业学校追捧全国技能大赛的宝塔尖教育的怪胎。这种尖锐的批评不时见诸报刊, 反映了一些人的观点, 应引起我们的警惕。育人为本是职业教育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是一切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也要为学生一生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燕娟, 马华宇.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助推器[J].河南建材, 2010 (06) .

[2]唐晓震, 严亚萍.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0 (05) .

篇8:网络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信息科技的影响,网络计算机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对工作和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更大,小学生如同一张白纸,在网络的染缸里,被染成五彩斑斓的颜色。一方面,网络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的平台,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高,网络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文章将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网络对小学生产生的正面影响

1.生活方面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对于小学生已经不是新鲜事物,网络信息丰富多彩,而且信息流通速度非常快,没有找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学生只要轻轻点击鼠标,想了解什么就了解什么,浏览国内外时政新闻,全球最新的科技动态都不是问题,有了网络,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除了开阔视野,网络已经将地球变成地球村,人们之间相互联系只要保存对方的QQ、MSN、邮箱等等,就可以随时随地联系。这也扩大了学生的交友圈,提高交际能力,了解各个国家民族文化和历史,对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学习方面的影响

网络资源数量庞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传作业让教师审批,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随意搜索自己需要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书店里有的网上就有,但是网上有的书店里不一定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提高学科成绩。

此外,网络是一个神奇的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知识的各种渠道,在当前我国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网络就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教育。

二、网络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1.沉迷游戏

就当前我国小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来看,其负面影响远远大于证明影响。网络世界过于繁杂。据调查,目前我国的网民已经超过5亿人,其小学生就有将近3000万。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不懂得适可而止,一旦陷入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有些学生在家上网,有些在网吧,而其用于学习的人数非常少,大部分学生上网都是打游戏、聊天、浏览黄色网站。有些学生甚至沉迷游戏,通宵上网,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

2.不健康信息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发育,还无法辨别是非,抵抗诱惑,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无法完全抵制色情暴力的诱惑。从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案例来看,很多青少年犯罪和网络情色暴力信息有直接关系,轻少年因为这些不良信息丧失心智,损毁身心健康,但是这些还仅限

于青少年本身,其深层危害会造成未成年人对性意识的偏差,过早造成人格上的缺陷,这种伤害将会影响人的一生。

3.诱发犯罪

网络在小学生犯罪案件起到催化作用。当前网络诱发小学生犯罪主要有五个特点。第一是在网吧内实施犯罪,常见的主要有大家斗殴,寻衅滋事等。第二是在网吧选择作案目标。第三是通过网络交友结识作案同伙,份工作案,一起分赃。第四是沉迷网吧导致犯罪,有些青少年因为没钱上网,于是开始进行偷窃犯罪。

三、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网络诱发犯罪

1.净化网络环境

优化网络环境,首先要正确把握网络的宏观导向性。面对网上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牢牢掌握宏观导向的主动权。网络环境既要宽松自由,又要规范有序,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同时把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点,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改变传统教育方式

网上的虚拟存在与网下的现实世界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小学生的网上行为与网下实践也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互联网使教育经历着空前的变革,拓展了教育的空间,促进了教育的社会化,但网络并不能代替教育者,不能代替生动活泼的实践和五彩缤纷的生活。因此,利用互联网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与加强网下的常规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切不可把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如组织篮球赛、乒乓球赛、足球赛等,开展各种兴趣班。丰富课余生活,让学生对丰富的校园文化产生兴趣,抛弃网络,回归现实,这对青少年摆脱网瘾有重要作用。

5.加强网路监控与管理

面对网络上良莠参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监控机制,可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特别是有关技术部门,应承担起保护青少年的重大职责,及早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为青少年学生输送科学、健康信息的软件。

篇9:关于大学生作息早晚对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问卷

(一)学生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手机。作为中职学生,自制力还是比较弱的,往往不能合理分配学和玩的时间。导致专注力偏移,不能按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中职学生由于初中时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从而导致在高中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一些学生仅仅为了一张文凭而来,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没用,认为自己考取本科无望,从而自暴自弃。当然,有的学生在开学初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新接触的专业课也充满了兴趣,然而由于专业课中有些章节难度较大,理解比较困难,学生第一次接触,心里便产生了畏难的情绪,进而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二)教师因素

如今一些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在学时上不太合理,理论教学课时过长,实训教学课时几乎只有两周时间。在教师队伍中往往会有一些教师为了减轻教学负担,几乎是照本宣科。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中职教育要面向企业、面向社会,为国家提供出色的技术性人才。然而一些学校为了节省教学成本,缩短实训时间;有的还存在实训设备不足、过时,缺乏校企合作,内容枯燥等问题,不易理解的大量理论教育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教以来,我先后带过电子专业和机电专业的学生。两个不同专业的班级,学习积极性差别很大。电子专业的班级女生较机电专业的女生略多一些,往往能够形成好的班风。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和学习态度。在形成好的班风过程中,班主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及时制止班级中的不良之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中职生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如果一个班级学风好,则能够极大地带动一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从而提高整个集体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中职学生,我们不能仅仅从理论成绩上评价学生。现在许多学校都实行了千分制,将学生的日常行为、宿舍、班级的集体事物都纳入进来,全面评价学生,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也有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学情,不能单一地参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而应做到充分备课,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简单的问题形象化,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教师还需多利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如PPT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

中职教育要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今国家大力推行技能大赛,创新大赛,这些都为学校、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学校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实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专业课教师要与时俱进,通过项目教学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值知识。本人从教以来,一直担任单片机竞赛班指导教师,从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中,不难发现学生更喜爱动手编程、调试,而不太愿意坐下来看理论书。由于技能大赛仅仅针对部分学生,我们需要将技能大赛的成果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创新、改革竞赛平台,方便更多的学生进行实训和学习。

(三)建立良好的班风

学校是一个集体,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班主任应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创建良好的班风。引导学生布置班级,布置宿舍,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每一位学生都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每位学生都会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班主任再结合一些奖励政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人公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只要付出一点,这个大家庭就会更好。

要想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一个人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位学生、每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要相信每位学生都非常优秀。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优异的成绩,能够学有所成。作为教师,这是我们的职责。

摘要:积极性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与主动性紧密相连。中职学生理论基础较弱,学习难度较大,耐挫能力不强等因素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中职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和学习呢?

关键词: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因素,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篇10:数学生活化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倡导“数学生活化”并不意味着将所有的数学知识全部“生活化”,也不意味着将数学泛化和庸俗化,更不意味着每一节数学课都要创设问题情境.因为过分依赖生活情境,难免会掩盖数学的本质,削弱数学本身的魅力.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让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虚拟现实,达到完成真实性任务的目的.如果多媒体提供的生活化情境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没有带给学生智力的挑战和认知的冲突,那么这样的教学手段就是流于形式,这样的“生活化”有点形似神离.

为了实现数学的“生活化”,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注重创设数学的“生活化”情境,将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巧妙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有这样一道题目:某同学购买了一台电脑,总费用为 8 000 元,而后,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维修费平均为:第一年 200 元,第二年 400 元,第三年 600元,依等差数列逐年递增,问:这台电脑使用多少年报废最合算(取整数)?该问题以购买电脑为生活背景,突出的是数学中的最优化设计问题,考查的是“平均值不等式”的运用.但是维修费用恰好成等差数列,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巧合吗?显然是为了应用而捏造事实,缺乏科学依据.这样牵强附会,完全有可能误导学生.

“生活化”情境的设置和素材的运用,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体现开放性、创造性与挑战性;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素材必须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素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创新来自实践的道理.但是,如果学生对素材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生活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例如,以按揭购房、房屋装修、超市购物等充满城市文化气息的素材来创设“生活化”情境,会让城市学生感觉亲切和熟悉,但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似乎是“天外来客”.“现行课程中的城市文化气息太浓,乡村文化缺乏体现.新教材中反映农村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的材料太少,而与农村生活有较大距离的背景内容又太多.”所以教学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外,还必须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收集生活素材,积累生活经验。

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知识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一个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发展兴趣,逐步增强学 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勤学、爱学、好学、善学,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这样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能真正得到提高。因而数学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并将数学知识“再创造”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品尝到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数学教育不仅应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应该拓宽学生的视野.然而,无论生活情境经过多么精心的设计,对深奥的数学知识的包容度和涵盖力总是有限的.将知识的获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只寄托在生活情境中是永远不够的.“虽然问题情境直接的印象有第一手的长处,但也有范围狭隘的短处.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直接认识,使他们对有关观念有了现实性,并唤起他们理智的好奇心,但如果把这种直接的认识作为对知识的最高目标,那是非常有限的.生活情境对了解数学知识可能有有用的辅助,但如果不用来作为理解的辅助,思维发展的辅助,它们就变成发展数学理解力的障碍,使学生数学理解力的发展限制在特殊的物质符号的低级水平.”另外,数学的部分知识来自生活,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活动和思考,将这些知识建构起来.但是,许多数学知识是超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学生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不可能获得.从而,“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有不同水平的抽象层次的提升,没有这种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思维将会停滞不前”

上一篇:团支书工作感悟下一篇:职业道德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