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党员考核制度

2024-04-07

本科生党员考核制度(精选9篇)

篇1:本科生党员考核制度

党员干部考核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一、党支部党员干部考核制度

为实现对学校党支部党员干部进行目标管理,督促党支部开展工作,鼓励争先创优,根据《党章》和党支部《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特制定以下考评办法。

(一)、考评对象与原则

考评对象为全校党员干部。

考评原则是日常考察、定期检查和分析相结合。

(1)日常考核。党支部要通过同党员谈话和了解群众的反映,掌握本支部党员的思想和工作状况。对党员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帮助其克服改正。发现党员违纪,如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委汇报。

(2)定期检查。党支部每季度检查一次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情况,并进行通报。

(3)分析。党支部每至少对本支部党员进行一次全面分析,找出倾向性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对发展的新党员进行一次全面分析,并形成新党员质量分析书面报告。

(二)、考核内容

1、以《党章》规定的党员八项义务为标准,重点考核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政治立场、表率作用等。

2、支委会成员职责明确,团结协作,形成一个由支部书记主持的团结有力的领导集体。

3、党支部书记按时参加党总支召开的支部书记例会,经常反映问题、参与讨论与交流,及时传达党总支的有关决定和工作安排。

4、支委会成员党性强,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不以职权和工作之便谋取私利,学习、科研、生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三)、考核格次

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四)、考核方法:

由支部根据党员平时参加活动记载情况及党员个人的总结汇报,给党员定格。对考核为不合格的党员,支部要报上级党组织审查结果通报党员本人,对离退休党员违法违纪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理。

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是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方法,也是从严治党,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措施,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按照中央(1988)13号文件的要求,坚持每年对全体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

2、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以支部为单位进行,以部书记要亲自抓。

3、结合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评议中采取“评两头、带中间”的做法,重点抓好学习教育、自我评议、民主评议、组织考察、表彰先进、处理不合格党员五个环节,确保评议质量。

4、把思想教育贯穿整个民主评议的全过程,认真对照党章、准则的有关规定和中央(1988)13号文件规定的五个方面的评议内容进行自评、互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一般党员,着重评议其党性觉悟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对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除按上述规定的内容评议外,还要按省委关于"领导当楷模的要求,着重评议其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廉洁自律和关心群众等情况。

5、注意总结经验,认真做好评议材料的统计、整理、归档处理工作。

篇2:本科生党员考核制度

一、基层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党员评价考核工作,把对党员考核评价作为规范党员教育、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抓实、抓好,突出教育效果。

二、党支部对党员的评价考核工作要在坚持经常的基础上,分年初、学末两次进行。按《党章》要求及教育系统合格党员标准评出优秀党员、合格党员、基本合格党员、不合格党员。

三、党员评价考核要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自觉参加理论学习,解放思想,积极参加党的会议和党员活动。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活动。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四、评价考核办法: 由党支部主要负责考核;党支部有意分配工作任务或让其处理工作中的某种带倾向的问题或事件;广泛听取党外群众意见;党员大会公开评议和自评;上报党总支批准同意;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总结汇报思想、工作。

附件77:

群众监督制度

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遏制不正之风,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制定本制度。

一、党员和党员干部应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党员和党员干部应当正确履行职责,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党员职责、不遵守群众监督制度的,视情节给予党纪处分。

三、鼓励、支持、保护党内外群众、党代表在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如发现有对党内外群众监督不服,采取打击报复行为的,视情节追究责任。

四、加强我局网站建设,及时发布政务信息,重视群众和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食品药品监管行政行为实施的监督,党员和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新闻媒体报道和反映的问题应及时调查并依法处理,以便推动和改进工作。

五、按规定开好民主生活会,通过民主生活会统一思想,改进作风,加强监督,增进团结,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应针对自身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以及党员、群众及党支部提出的意见,负责地做出检查或说明,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六、虚心听取本系统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他们的监督,做到有错即改。

篇3:本科生党员考核制度

1 目前我院学生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党员现状进行了调查, 对数据进行分析来看, 我院学生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 大多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是不错的。但是按照“创先争优”的标准, 有些学生党员还是有差距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能够自觉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 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不高。

二是对“创先争优”的理解认识远远不够, 认为我不争优也没关系。

三是怯于亮出党员身份, 不能自觉发挥党员作用。

2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自身动力不足。一些党员不能正确对待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缺乏对政治学习的热情。

二是党员和组织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 没有将“创先争优”与实际学习生活和工作结合起来。

三是外在的客观因素。由于当今社会形势的变化, 使得少部分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文化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 对策与建议

结合实际, 借助“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 推行大学生党员活动“积分卡”制度, 更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 强化党员意识, 使党员更好地严格要求自己, 自觉地履行党员义务, 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实际意义:

(1) 有利于加强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后续教育管理。

(2) 能够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模范带头作用。

(3) 有利于党组织对学生党员进行实际有效的教育、监督与考评。

理论意义:

(1) 拓展党建创新工作新思路, 有利于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2) 建立一种学生党员考评的新形式, 有利于加强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4 推行大学生党员积分卡制度的具体做法

一是加强平台建设。把学院的“示范性党员活动室”, 作为推行大学生“党员活动积分卡”制度的重要场所和平台保障。为切实提高党建思政工作的成效,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 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党员活动室建设。

二是制定与党员活动积分卡量化考评配套的规章制度。统一量化考评标准, 是实行“党员活动积分卡”的制度保障。通过明确责任, 严格操作程序, 建立起学生党员积分考核机制;通过一系列配套制度, 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试行党员活动积分卡制度。以学生党员为主体, 就是从政治思想表现、组织纪律表现、政治学习表现、专业学习表现、社会工作表现、社会活动表现、党组织活动等几个方面, 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加扣分, 对学生党员的党员活动现实表现情况进行量化考评。

5 在我院推行大学生积分卡制度取得的一些成果

(1) 建立了人文与艺术学院推行大学生党员积分卡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

(2) 学习气氛非常浓烈。学生党员们在学习方面发生了这样一个转变, 就是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变。过去放在党员活动室的报纸、读物鲜少有人问津, 而如今党员们一有时间就走进活动室登记阅读刊物。

(3) 推行积分卡制度能够使得党员“三会一课”、党内民主生活会的参与率得到提高, 并且促进党组织 (党员) 活动的正常开展,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 创先争优的热情高涨。实行积分制度使得学生党员们有了奋斗的目标,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动脑筋、想办法, 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党员。

(5) 组织观念增强。积分卡制度中的“金奖”党小组评比, 使得学生党员对组织有归属感, 有集体感, 争先为小组增光。

6 推行大学生积分卡制度的一些创新点

一是创新了学生党员考核的新形式。改变了传统考核办法, 以往只是泛泛地在会议上进行民主评议, 无法做到有理有据, 推行“积分卡”制度, 档案记录详实, 评价点全面, 考核有数据作为依据。

改变了以往的只考核党员个人, 开展“金奖”党小组评比, 使得党员的组织意识增强, 团队观念加强。

二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科学实用的积分考核的新制度。制定了积分制度的实施办法, 明确责任, 注重平时考核和全面考核。使得考核结果更加具有针对性、全面性。

制定了积分制度的考核细则, 确定了详尽的考核内容, 使得考核工作更加便于操作和执行。

摘要:从大学生党员队伍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 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积分卡,制度

参考文献

篇4:本科生党员考核制度

基金项目:江苏教育规划办“十二五”课题“江苏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中的课程考核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D/2013/01/122)

通讯作者:范炳良(1966---),男,常熟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矿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政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吴爱民,男,常熟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周英,女,常熟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文章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正在进行的课程考核改革在制度方面还没有形成共识,因此,在课程考核改革方面应加强政策引领,并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经济对策。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制度设计的院长、导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在课程考核改革进行制度设计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全民参与原则、灵活安排原则。设计制度时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注意政策导向;由单纯的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考核为辅转变,由目标考核向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转变,由单一形式向多种形式转变。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课程考核改革 制度设计 人才培养

G642.3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对于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提高学校的生存发展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正在进行的课程考核改革在制度方面还没有形成共识,在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研究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制度设计十分必要。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势在必行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目前的课程考核存在诸多弊端,如注重成绩高低,忽略能力培养;作弊现象严重,考试制度欠佳;考试形式单一,考试方法陈旧;考试内容死板,考题类型局限;考试内容片面,疏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考试管理落后,考试中充斥着许多不公平现象,就难以客观全面评价教学效果,难以培养出社会欢迎的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势在必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为教学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考核改革对于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学生不仅要支付必要的学费、生活费,而且还要在市场上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自主择业,并且因为扩招学生就业压力非常之大,竞争之残酷历史罕见,大众传播媒介、学校、社会均对此种情况给予高度重视,但学生学习的动力仍然严重不足,浑浑噩噩,没有人生规划和发展定位,没有吃苦耐劳、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的精神,怎能培养出社会欢迎的应用性人才?

二是课程考核改革既属于创新教育的途径、方法,又属于创新教育保障体制的重要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过程的方向,并起着导向和指挥棒的作用,影响着学校教育和选拔各类人才的质量。科学、合理的考试对教学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方法长期固化,使得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课程考核方法存在严重问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上课时不带教材,没有课堂笔记书,整堂课玩手机;有的甚至在宿舍睡觉不去上课,或即使人走进课堂,但没有认真听讲。考前通过突击复习顺利通过课程考核,这就暴露出现行课程考核存在严重问题。

三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鉴定、导向和激励功能发挥不够。与精英教育阶段相比,现在的学生不仅要支付必要的学费、生活费,而且还要根据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并且因為扩招,就业压力非常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利用考试杠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其活力,不仅关系到每个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与成才,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四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面对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学生的考核,满足于现成的理论;课后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只是让学生到教材中寻找答案,根本谈不上积累,更没有研究与创新;教师有标准答案,学生只要符合标准答案即可,必然形成盲从,缺乏思考的惰性。有留学经历的学生有着自觉学习的习惯,课前教师布置一批作业,提供大量的参考书、杂志,课后学生必须到图书馆,或借助于网络寻找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资料,学生课上向教师和全体学生汇报;允许学生就问题进行合作研究,集体攻关;只要能自圆其说,均给予积极肯定;教师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的同学给予平时成绩不会太高,由此拉开平时成绩的差距,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充分体现公平。其结果既促进学生立足平时,加强积累,又能进行创新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包容精神;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研究习惯。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制度设计的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四大功能,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最基本任务,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尽管有其特殊性,但培养人才的基本功能不能改变,在进行课程考核改革制度设计时,不能忽视最基本的功能,因此,在课程考核改革制度设计时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根据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制订规章制度,进行制度设计,体现能力为本、成才为本、质量为本、快乐成长为本。

第二,坚持以教师为本。教师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他们对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的提高非常重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行课程考核改革有利于人才培养及其质量的提高,在课程考核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和角色定位,他们是课程考核改革制度的设计者、改革的积极引导者、制度的推动者、制度的执行者。

二是全员参与的原则endprint

第一,必须让全体师生对课程考核改革的意义、制度的内容人人明白。即要让全体师生理解课程考核改革制度实现后对自己和组织发展的重要性;让师生熟悉课程考核改革制度的内容,明确自己什么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禁止做,并且理解各种规定的意义与原因;让师生明晰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积极履行责任和岗位职责,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学习中来。

第二,必须让全体师生全员参与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让全体师生参与到课程考核改革制度的设计中来,听听他们最真实的想法,把他们积极发展的需要纳入到制度中去,从而形成弘扬正能量的文化氛围;让全体师生一同参与课程考核改革及其制度的设计,没有旁观者,只有指挥者、组织者、参加者,每个人都应该积极适应新的制度,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素质、绩效;让参与的师生用自己改革前后的对比、发展差异、存在问题等亲身体验来发表对课程考核改革及其制度实践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可以提高全体师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也会逐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感受参与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是灵活安排的原则

第一,在考试的题型及其占比上,可以灵活安排。传统的题型往往多是客观题,一般是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选题、简答题、论述题,缺少主观题,如判断是非,说明理由题,案例分析题等,难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程度,为此,可以适当安排主观题,并加大占比,使之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考核其运用知识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应用性。

第二,灵活处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关系。传统考试尽管比较重视学生的平时学习,并且有相应的作业和期中考试,但往往缺少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以及之前的准备,只注重学习的表象与形式,忽视对平时的积累和学习的投入程度。为此,可以在平时成绩上加大比例,并且将平时成绩加以细化。可以把平时成绩细化为听课笔记、课堂回答问题能力、课堂讨论、出勤情况等课堂状态和读书笔记、作业及其正确程度等课后表现,并且把上述各个子项目在平时成绩中有一定的权重。重视平时学习,也不能忽视期末考试的严格考核与管理,毕竟期末考试是对本门课程的综合考核。

第三,考试方式根据课程性质灵活处理。传统的考试方式基本上以闭卷考试为主,开卷考试为辅;有些考查课程基本上以小论文为考核方式,至于答题要求、创新程度、给分标准均没有严格的参考依据,基本上是得过且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考核方式上很难体现应用型要求和培养人才的定位。因此,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灵活安排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如采用口试、调查报告、读书笔记、听课笔记、实验实习报告、课程论文、课程设计、单元测验、期中测验、案例分析、实验操作、技术技能演示、课堂辩论、专题研讨、方案策划、情境模拟、团队作业等,真正体现灵活性,使考试方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匹配。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制度设计的正确导向

一是由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考核为辅转变

传统本科高校传授的是以知识为逻辑体系的课程体系,因此,其学业考核就是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往往以客观题为主,符合这类高校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本科高校传授的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为逻辑体系的课程体系,因此,其学业考核必须以客观实际问题为基础,验证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不能单纯考核理论知识,应该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考核要实现由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考核为辅的转变。就某门具体课程而言,考试可以是检测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也可以是综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是动手能力或创造力。

二是由目标考核向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转变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它具有目标明确、参与决策、规定时限、评价绩效、目标管理的过程与步骤。然而,人们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只注意目标明确、规定时限、评价绩效等几个显性概念,忽视了作为主要内容的参与决策、目标管理的过程与步骤,把目标管理简单地理解为只管目标是否实现,至于能否实现,怎么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等等,就不再是管理的内容,既缺乏对过程的了解,也缺乏对过程的监督。这种情况反映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就是只管学生课程的及格率,至于平时是否学习、学习投入程度、课后的时间安排以及学习效果等,就不再是任课教师需要知道的范围,导致了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结果的格局;苦战两三天就能够通过课程考核,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对知识、能力满足于一知半解或浅尝辄止。课程考核如果能够做到经常化、全程化、多样化,注意平时考查学生学习态度、回答问题与讨论、作业与实践操作技能情况、撰写小论文等,适当增加具有一定题量的小型测验,通过这些考核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切实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是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由于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自觉性等方面与985高校、211高校、具有硕士博士点高校的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者、管理者来说,督促学生学习成为议事日程上的重要工作,如果在教学过程、日常生活和考试等方面不加强管理,不在学习方法、学习自觉性等方面加以引导,那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就业质量等将难以预料。现在许多学生由于没有压力和监管,在课堂上玩手机,课后玩扑克,电脑上玩游戏。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要我学”成为必然。课程考核改革注重平时考核,并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将平时成绩细分为若干项目,如课堂笔记、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平时作业、出缺勤等,这就使得学生不得不充分利用平时时间,完成课堂上教师布置的作业,并且把时间用来读书、查资料、写报告、讨论问题等,这样就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面,我们绝不能用减轻学生负担来冲淡学生成才的动力、压力,必须在学生完成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后,才能减轻负担。否则,学生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endprint

四是由单一形式向多种形式转变

过去传统的考试形式确实发挥过较大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及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殊性,也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如重视期末考试,且其考核成绩占比很大;以客观的知识考试为主,主观题、案例题、发挥题不多;基本以笔试为主要形式,忽视实践能力考核。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如果沿用过去的考核方式,既不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定位,也不能体现学生应用性能力的提高程度,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相一致。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考核形式上应该体现对学生应用性能力的要求及其内容。既然以能力为本,就应该在考核时设计出可以体现能力的问题、案例;可以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提高平时学习成绩的占比;可以在教室考试,也可在实验室、实践现场考试;不一定要完全的客观知识考核,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设计一些主观题,或主观题占比提高;不一定要笔试,可以安排口试、操作试。彻底改变课堂记笔记,课后抄笔记,考试时教师划重点,考试背笔记的陋习,使学生在多种考试形式下不斷提高实践能力。如通过口试、调查报告、实验实习报告、课程论文、课程设计、案例分析、实验操作、技术技能演示、课堂辩论、专题研讨、文案策划、情境模拟等多种考核形式,真实考查出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

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制度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是课程考核改革的目标:提高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

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区别于技能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最重要的标志,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最显著的标志。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社会大量缺乏的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二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改革等方面体现应用型特质;三是以能力提高为本的教学体系要求在考核形式上不能与其脱节。所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应该体现在实践能力上,因此,课程考核改革的目标设计就应该体现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二是课程考核改革的制度:导向、积极完善

课程考核改革不仅体现在能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改革要体现正确的政策导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平时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到图书馆、资料室广泛阅读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积累资料与知识;到实验室参加基础性、综合性、提高性、开放性实验,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可以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鲜活的案例,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研究小论文;鼓励教师探索有效的课程考核改革,根据课程考核改革的成效分别给予进一步完善、表扬、奖励等,使课程考核改革制度不断完善,发挥正能量。

三是课程考核改革的管理:严格要求、科学评价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考核改革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信息,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设计好课程考核改革及其制度,为此应该以有利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及其质量的提高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课程考核改革为切入点,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为条件,全面推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改革。不能方向、目标不明,起点、条件、主体不清,改革思路混乱,这样的课程考核改革将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与管理,背离了改革的初衷。加强课程考核改革的管理,还需对课程考核改革的方案进行认定与评价,教师必须在开课前根据本课程考核改革的总体要求提交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经有关部门对课程考核改革方案认定并作为实施的依据;有关部门根据对课程考核改革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效,对执行课程考核改革的教师进行评价,成绩突出的改革要给予奖励,并将成果带入年度考核等。

四是课程考核改革最重要的主体:教师

篇5:党员考核制度

党员考核奖惩制度 为了提高企业广大党员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15分)

1、支部会议出勤率:基本分3分

(1).迟到、早退一次各扣0.5分,以此类推,四次(含)以上得0分。

(2).无故缺席一次扣1分,两次(含)以上扣2分。

2、支部会议的表现情况:基本分3分

提出有建设性提议并获支部成员肯定和采纳的加1分。

3、支部活动的表现情况:基本分4分

无故缺席一次扣1分,两次(含)以上扣3分。

4、思想汇报情况:基本分(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每三个月至少交一篇思想汇报,正式党员此项为满分)5分

思想汇报要求主题思想突出,有独到见解或有创造性建议。出现抄袭现象扣1分/篇。

二、党员的工作情况(30分)

1、积极参加各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把全局利益摆在首位。

2、党员应积极参加党委、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组织活动中有表现突出,受到公司通报表扬的加1分/人/次。

三、党员的日常行为规范(55分)

1、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保守党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党的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2、认真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被公司通报批评处分扣考评分5分/人/次,被公司记过处分扣考评分10分/人/次。

四、考核评价及相关处理措施

考核结果以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级评定

1、综合考评分数列前10%的评定为优秀。

2、综合考评分数在50分以下的评为不合格。

3、正式党员评定等级为不合格者,经支部会议讨论,给予党内通报批评一次,如两次以上(含)不合格视具体情况,处以党内相应纪律处分。

篇6:党员干部学习考核制度

一、学习考核的目的为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使党员干部学习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在党员干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党员干部学习的实际效果。

二、学习考核的指导思想

对党员干部学习进行考核,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通过考核,了解、评价党员干部学习的情况和效果,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在科学理论的认识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党性锻炼的加强上、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上有新的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团结型、廉洁型的新型党员干部队伍。

三、学习考核的主要内容

(1)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参加党支部理论学习活动、单位学习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是否积极参加党校学习、开展自学;是否坚持作读书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文章。

(2)掌握知识的情况。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了解掌握的情

况;对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了解掌握的情况;对党建、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本职工作业务知识熟悉程度的情况。

(3)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理论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运用理论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能力,做到言行一致。

四、学习考核的方法程序

党员干部学习情况的考核,由所属党支部进行组织,每半年进行一次,具体时间党支部自行安排。

五、学习考试考核结果的评定和运用

(1)考试考核的结果要向党员干部本人反馈,并按干管权限报上一级党组织备案。把考试考核结果与年终评选优秀挂钩。

(2)建立党员干部个人学习档案。个人学习档案应包括参加各种学习情况、平时学习考试成绩、参加党校学习培训的鉴定、考核结果、重要理论学习成果等。

六、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党员干部把抓好学习作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来完成,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确保学习时间。

(2)组织领导。对党员干部的学习考核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由党支部负责组织实施。

考核制度

一、考勤范围全体党员干部,所有参会人员名单由综合部备案。

二、凡规定参会人员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会议时,应提前向厂长、书记请假,综合部备案。迟到或无故缺席会议者由综合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上报厂领导并做出相应处罚。(迟到一次30元,无故缺席会者罚100元)

三、所有参会人员应携笔记本做好会议记录,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不执行者每次罚款20元。

四、参会人员在会议期间手机要调成静音或震动,不准大声喧哗,每违规一次罚款30元。

五、各队组负责人要认真按照会议学习的内容进行组织落实,无故

未完成者按事情严重性给予一定的处罚。

六、凡经会议学习的内容及事项的安排,按照工作职责和分管范

围,严格落实会议学习内容及事项安排,若有异议,需在会上直接提出,若没有,本着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必需坚决执行。

七、本考核进入绩效考核范畴,每月由综合部依据考勤和备案情

况,报厂长、书记,工资会考核,所有处罚金额从本人当月工资中扣除。

八、本规定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7:大学生党员考核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校风、学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依据《党章》中规定的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学生须知》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考核制度如下:

1、学生党员应严格按照《学生须知》相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

2、学生党员学习上应不挂科,努力获得奖学金,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早晨按时起床,参加早操或晨读晨练,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好晚自习,能做到诚信考试。

4、学生党员严禁在寝室及教学楼里吸烟、喝酒、打架等不良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5、日常应保持好内务整洁并严格遵守我院生活部及女生部条例,不做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不做为党员抹黑的事情。

6、每一名党员应在寝室将党员标志牌立在床头被子上,出席党员活动、会议应携带党员牌。

7、学生党员应按时参加党员支部大会、党内组织生活会及所组织的相关活动,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应及时请假。

8、考核本着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模范作用的目的,依据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考勤、学习、内务、日常、活动、会议这几方面对党员进行考核。考核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量化即将考核的成绩以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考核以表格形式表现出来,每月一小节,每学期进行一次总结,总结果在党员大会上公布并公示。

9、党员中学生会干部违反以上条款者,除按《学生干部考核》处罚外,会在党员大会上进行通报批评,严重者将给予党内处分、延期转正及开除党籍处理。

备注:基础分为100分,根据考核内容进行相应的加减。考核结果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等为优秀(总分90分以上,且各单项都合格者),进行相应表彰。B等为合格(60≤总分<90 分,且各单项都合格者)。C等为不合格(总分60分以下),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最终解释权归XX学院团总支所有。

※以上所有制度的实施由组织部监督,并及时汇报情况。

篇8:本科生党员考核制度

一、《新规》实施的积极意义

1. 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 强调了过程性学习的重要性。

本科课程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考核评定、质量区分、教学预测和反馈、激励导向等功能[1]。期末考试在课程终结时给予一个结论性的评价, 仅发挥了考核评定和质量区分的功能。《新规》特别强调了平时考核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测试和作业, 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优化教学模式, 考核的教学预测和反馈、激励导向功能得以实现, 避免了“教师为考而教, 学生为考而学”的不良现象。而学生也因为平时考核比重的提高, 要想获得高分就必需更加注重课程学习的过程性。

2. 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 弱化了学生的考试综合症。

新规则出台前, 期末考试对一门课程的考核有一锤定音的作用。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经不住各种诱惑, 过度放松学习甚至旷课, 而到考试前的一两周则高度紧张, 集中时间“死记硬背”知识点、复习题和往届试卷, 这也是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图书馆“排长龙自习”和“霸位”现象的主要成因之一。这种平时过度放松, 复习考试时的过度紧张, 往往引起学生出现失眠、焦躁、抑郁等考试综合症, 更有甚者不惜铤而走险地在考场中违纪作弊。新规定的实施, 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期末考试的比重。一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是整个学期努力的结果。一个学期不学习, 只是考试前几周或几天突击背书背题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一位学生在访谈中说:“要拿高分单靠考试前几周或几天突击背书背题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需要从头到尾都用功。”《新规》实施一年多以来, “前松后紧”的不良学习模式正在逐步改善。

3. 多样化的课程作业, 丰富了课程考核形式。

《新规》改变了单一的课程考核形式, 鼓励教师采用包括“课后习题、课程论文或设计, 以及实验、实习、调查、读书报告等”多样化的模式, 对闭卷考试的主流考核模式做出有力冲击。以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的课程考核为例:《酶工程》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企业人士给学生讲课, 并形成专题讨论, 教师把讨论情况作为一次平时考核;《果蔬保鲜原理》授课教师带学生到水果农贸市场中考察, 学生的考察报告作为一次平时考核;《植物学》在课程结束前, 会有一次知识PK大赛, 大赛的情况形成一次平时考核;《遗传学》的老师带学生参观中科院相关研究所, 学生的心得体会也是一次平时考核, 等等。多样化的考核模式也让课堂教学内容跳出教材和课件, 赋予学生更多创造性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4. 课前公布考核方式, 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

《新规》中明确规定:“课程考核成绩评定的比例与形式须由任课教师在开课第一周内告知学生。”这就要求老师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根据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考虑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让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而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开始就对课堂学习要求“心知肚明”[2], 明白课程的整体安排、各阶段的学习任务, 以及达到怎样的标准, 明晰哪些是重点和难点,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新规》实施过程中遭遇的困境

1. 师生比低、大班教学使考核难行。

美国课程考核制度有种种优势值得我们借鉴, 但是这种优势是有条件的, 师生比低、班级规模小, 是多样化考核实施的先决条件。美国大学课程大多是一名教授配两位硕士研究生担任助教, 面对20人以下的教学班。目前国内高校的连续扩招, 作为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的华南农业大学, 其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除了少数几个重点班能做到小班教学, 其他普通班基本上是几十至一两百人组成一个教学班, 这样的教学规模使《新规》的平时考核陷入困境。正如一名专业基础课的任课老师所说, “123人组成一个教学班修读这门课, 单是点名, 半节课就没有了。课堂提问, 一个学生占用1~2分钟, 一个学期下来, 也很难做到一人一次。三次作业和三次测验, 就有600多份作业试题要批改, 学期中根本没有时间完成, 只能拖到期末。”

2. 课堂考核的公平性、区分度不足。

闭卷考试虽然常被指责为“只考学生的记忆力, 抑制学生的创造性”, 但也因为具有“操作简单、客观、公正”这些无法替代的优势而长期占据考核方式的主导, 尤其是在大班教学中。《新规》中一些能够体现学生个性, 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考核方式, 推行过程中都遇到种种困难:如主题报告、课程小论文, 授课老师一个人面对几百份作业, 无法做出细致的评阅, 考核的质量区分功能得不到有效体现;分组作业、小组讨论虽然学生能够在团队学习中锻炼合作性, 但是往往存在搭便车现象, 而且由于学生人数众多, 教学资源不足, 导致分组任务有时并不恰当, 造成每组学生人数与任务不匹配, 学生对作业贡献不一, 只有少部分学生真正得到锻炼, 成绩评定缺乏公平性和区分度。

3. 学生学习压力加重, 限制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新规》强调了过程性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要学好一门课程, 需要花费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适当的压力是动力, 然而, 过度的压力就会让学生消极应对。在对《新规》实施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一名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计算:“我们这个学期8门课, 如果每一门都有3次测验和3次作业, 一个学期就有48次测验作业。一个学期16个教学周, 平均每两天就有一次测试或作业。”作业量过多, 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必要的准备和思考, 更谈不上拓宽视野, 利用大学平台提升其他素质和学习其他本领。学生往往为了按时提交作业, 只能应付了事, 作业抄袭不可避免。

三、对进一步落实本科课程考核改革的反思

教育学家迪桑提出的现代人才评价体系中, 就特别强调“将过去那种单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试的考评转化为与课程同时进行的合作性、过程性评价”。《新规》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上述种种困境, 影响了《新规》的实施效果, 但其改革理念符合时代发展, 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综合华南农业大学实施《新规》一年多的情况, 笔者认为本科课程考核新规的实施需要加强沟通与协调, 完善研究生助教模式, 加快网络平台建设, 切实推进本科课程考核改革。

1. 加强沟通与协调, 确保政策实施上下一心。

先进的制度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除了制度本身外, 还有赖于制度的执行者是否能明晰制度实施的出发点和关节点。《新规》引入了美国的多样化考核机制, 但没有与之匹配的小班教学条件。政策推行之初, 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规》的主要印象是“‘徒增教师负担’、‘是教学管理部门拍脑袋的产物’、‘本不适合国情校情’”, 对其积极影响选择性给予忽视, 因而在执行过程中充满了应付、拖拉、抱怨, 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政策实施前应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向制度的执行者进行充分宣讲, 让师生更好地理解政策, 积极配合。

2. 推行并完善研究生助教制度, 缓解大班教学压力。

《新规》执行过程中遭遇最大的困境便是“大班教学”, 而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在新进教师方面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 且目前执行的师生比是基于以前教学模式制定的, 短期内通过提高师生比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可行。破解这一困境较为行之有效的措施是推行并完善研究生助教制度。聘请一名或多名研究生担任助教, 分担教师在执行平时考核过程中增加的工作量, 让课堂测验和作业得到及时反馈, 让任课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教学效果的改善, 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快网络平台建设, 促进网络教学和在线考核。

篇9:本科生阶段考核制的改革及实践

关键词:阶段考核制;过程教育;结果教育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认为,“如果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某一教育计划,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达到的各种教育目标” [1 ]。他强调应该清晰地表达教育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订相应操作程序和方法。目标教育是以教学中预先制订的目标为标准作为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并不以教育的环节为研究依据,在应用过程中常常导致结果教育。结果教育是我国目前最流行的教育模式,我国大多数大学本科生课程实行期末考试制就是结果教育的一种范例,即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整个学期学习的终极目标,用一次成绩好坏评价学生整学期的学习历程。这种考核本科生的方法简单易行,但也显示出它的许多弊端。主要是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来个冲刺,通过万事大吉,一次考糟整学期努力白费等。针对这些弊端,东北林业大学从2013年初开始了本科生阶段考核制实践试点,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课程参与了这一试点。

阶段考核制是属于过程教育考核的范畴,所谓过程教育是教育中不再只重视教育的目标,更重视教育的环节和历程。

阶段考核制主要分为若干次平时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两个阶段,平时考试强调基础,期末考试强调综合和运用。根据各科特点自主决定平时考试和期末考试分数和侧重点,最后所有考试成绩之和就是总评成绩。下面以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为例对本科生階段考核实践及效果作一下介绍。

整个学期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都有一次考试。平时考试侧重学生对概念、性质和定理的理解,和知识的简单运用;期末考试针对第三阶段学习以及全书的综合知识考核,侧重考查对定理和性质的深刻理解和跨章节的知识综合运用等。教师根据每次阶段考核情况反馈的信息总结,调整下一阶段的授课方法和考核方案。最后,还要根据各阶段的情况分析总结,制订未来的授课和考核计划。

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明确指出:“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目的和终极的目的。教育目的只能作为阶段性目标(objective),而非总结性的目标(goals)。” [2 ]阶段考核制的实践是促进大学教育目标转变的一种具体方法,目的是由结果教育向过程教育的转变,它以阶段目标的形式强化了这一转化的过程。

一、阶段考核制引起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过程教育哲学家怀特海认为:“实体如何形成的方式构成了实体是什么的内容……,它的‘存在’由它的‘形成性’所组成,这就是过程的原则。” [3 ] 这种过程哲学观对教学设计很有启示,因为它表示课程学习应该是历程性的。作为过程教育的一部分的阶段考核制将一个终极目标演化成多个阶段目标,这势必会引起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且这些转变多数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许多学生在大学里,学习并不积极,只有到了期末才会去上学习。这样没有学习氛围的大学是没有活力与生命力的。通过阶段考核制的实行,许多原本抱着“混大学”的学生改变了他们的初衷,变得也热爱学习了,期末一次冲刺变成平时的若干次冲刺,增加了学生的总体学习时间。

2.学习与复习结合得更紧密

期末考试制下的学习是在平时进行,而复习是在期末进行,一些如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类知识点较难的学科经常出现学习与复习脱节,复习时提起的知识往往由于时间较长已经忘了,经常出现重新再讲的现象。而阶段考核制中间间隔时间较短,没有短期记忆的临界点就复习,学习和复习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避免了由于时间太长而想不起来的困境。

阶段考核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获得考核信息反馈,评估该阶段教与学的得失,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略,转变学习习惯,从而使教与学这对矛盾共同体能够更好地结合,促进其和谐发展。

3. 网上答疑与面对面答疑相结合

在期末考试制之下,学生平时很少向老师问问题,可是一到期末答疑时,老师忙得应接不暇,学生则抱怨老师讲得不够细,由于等待时间过长甚至出现某些学生放弃答疑的现象。

阶段考核制由于增加了考试次数,也增加了学生平时答疑的数量,这使一些疑问在平时已得到很好解决,期末答疑的人数便少了许多,有效缓解了老师期末的压力。但由于答疑趋于分散化,这使得原有的面对面答疑时间变得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实行了网上答疑与面对面答疑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网上答疑使学生的疑问能够很快得到解决,增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促进考风的转变

期末考试制下由于一次考试决定一切,少数成绩较差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一旦监考老师出现松懈,便以作弊方式通过了考试,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混大学”是一条捷径。

而在阶段考核制下增加了考试的次数,并且每次考试都如同其期末考试一样严格把关。这大大减少了作弊成功的可能性,促进考风的转变。

5.减轻了期末复习压力

在大学里平时学习压力不大,但到了期末,很多学科都要考试,期末复习压力很大,平时空空荡荡的自习室一时间出现人满为患。实行阶段考核制后,期末考试压力已经有效地分配到各阶段,平时自习室也有人学习了,而期末也没有出现自习室不够的现象。

二、阶段考核制实践效果

从期末考试制到阶段考核制的转变对教学产生的积极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学生成绩提高

由于阶段考核制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作用,使得一部分原本不学习的学生变得爱学习了,逃课的现象减少了。并且考试内容为刚学过不久的知识,而根据阶段考核情况制订的下一阶段考核往往会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势必会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以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为例,及格率有明显提高但优秀率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阶段考核制对差生有一定的督促学习作用,但对学习好的学生来说影响并不大。

2.自学能力的培养

大学阶段,每科老师授课时间很短,老师往往只传授课程的内容而不再领学生复习,许多学生由于不会自主复习而成绩一落千丈,阶段考核制正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提醒大学生“到该复习的时间了,别忘了以前的知识”,这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三、阶段考核制出现的问题

随着阶段考核在我校的全面推广,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变大,大量的答疑、出题、批卷和监考等工作使一些课程较多的老师的工作量增加,况且在大学里一些老师还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要做。如何减轻老师的工作压力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考试不能仅停留在考试次数的增加上,也应该实行考试内容多样化,甚至进行一些学科内跨课程(相关两个或两个以上课程)的综合考试,弱化标准考试权威,突出各专业特点,体现学生自主性和不同性。“采用一种一般的、宽松的、多少带有一定不确定的方式” [4 ]制订考试方案,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等。

再次,防止大学演变成新的高中阶段。现在的大学生没有了高考升学压力,往往是得过且过的多,认真学习的少,所以适当增加考试压力不会使大学演变成新的高中阶段。但一旦考试过密变得应接不暇,考试将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摧残,这将又是一个高中阶段的开始,不利于放飞个性和人才的培养。为此须要认真研究哪些课程需要阶段考试,哪些不需要阶段考试,那种标准化格式化的统一模式是不符合过程教育的理念的。

参考文献:

[1][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英]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杨富斌,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4][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构建生态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论文下一篇:考研调剂没结束 不要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