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团组织推优意见

2024-05-07

党的群团组织推优意见(通用6篇)

篇1:党的群团组织推优意见

有党课结业证书者7人:洪伟,漆嫚,连鑫,刘莉莉,王宇,李江明,叶玉平特殊表现者:梁光明

洪伟

思想端正,积极上进,关心时政,积极学习并贯彻党组织的一些方针政策;工作认真负责,作为班级学习委员,平时积极做好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工作,为大家提供了许多方便;学习勤奋刻苦,经常晨读,坚持上自习,自己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带动的班级的学习气氛;生活中比较朴素,不攀比跟风,且性格随和,乐于助人,很受同学们欢迎。

团组织意见:认为其具备推优入党的资格。

刘莉莉

思想积极上进,关心时事政治,能以实际行动想党组织靠拢;工作认真负责,任研究生会文娱部委员,同时还是研究生报编辑,责任心强,荣誉感强,具有很高的奉献与服务精神;学习认真刻苦,懂得灵活运用知识,求知欲强,学习成绩优异;生活比较艰苦朴素,性格开朗,乐于助人。

团组织意见:认为其具备推优入党资格;行为要更加自律。

连鑫

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积极上进,热爱并拥护党组织;积极参与班级活动,配合班级工作,有责任心;学习勤奋,态度端正,积极完成各项课程作业;生活中为人处事比较低调,与同学关系融洽。

团组织意见:认为其具备推优入党资格;学习成绩需进一步提高。

李江明

思想健康,积极上进,关心国家大事,政治嗅觉敏锐,热爱并拥护党组织;积极配合班级工作,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责任心强;学习态度端正,尊敬师长;生活中心态阳光,性格大方,乐于助人,与同学相处较好。

团组织意见:认为其具备推优入党资格。

叶玉平

政治立场坚定,关心时政,能以身作则,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与班级活动,集体荣誉感强,责任心强;学习认真,态度端正,积极上进;生活中处事低调,虑事周全,心态积极,与同学相处较好。

团组织意见:认为其具备推优入党资格。

漆嫚

思想端正,健康,上进,政治辨别力强,拥护党组织的一切方针政策;积极配合班级工作,有责任心,具有一定奉献精神;学习态度端正,不迟到早退,积极完成课程任务;生活中不铺张浪费,性格随和,落落大方,与同学们相处融洽。

团组织意见:学习成绩需进一步提高。

王宇

思想态度端正健康,热爱并拥护党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做事效率高,积极配合班级工作;学习态度端正;生活中处事沉稳,性格大方。

团组织意见:学习成绩有待提高。

梁光明

思想态度端正,上进心强,积极领会并贯彻党组织的政策决议,自省自律;工作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在班级管理中一丝不苟,认真安排好每项工作,为同学们谋便利;学习认真刻苦,课堂认真听讲,积极提问,积极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其论文曾在食品论坛上获得优秀论文资格;生活中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性格随和,不骄不躁,乐于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

团组织意见:鉴于其表现突出,可优先考虑其推优入党。

团组织认为,班级同学中,结合平时表现与学习成绩,以下同学可考虑其推优入党: 洪伟、梁光明、刘莉莉、连鑫、李江明、叶玉平

篇2:党的群团组织推优意见

专题党课

一、与制度办法出台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认识《意见》 1989 年6 月,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确立了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江泽民同志在会议上进一步重申了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随后,党中央又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级党委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党对工会实行统一领导,支持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支持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自己所代表的群众的具体利益;充分发挥工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工会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这个《通知》是建国四十年来党中央就加强和改善对群众组织领导作出的一个系统、全面的纲领性文件。《通知》既总结了新中国建立四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群团工作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也指明了九十年代群团工作的方向,提出了在稳定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的关键时期,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的指导方针。

2012年,党的十八大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2014年12月29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2015年1月8日,中央正式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意见》特别强调:“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依靠。”《意见》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发展道路,要求党委加强对群团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群团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推动群团组织改革创新增强活力,加强群团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群团组织在团结动员群众围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引导群众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以及社会主义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与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相比,时间又过去二十多年,《意见》出台的历史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近四十年,经济建设、社会治理、思想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知》中提出的“治理整顿”作为阶段性任务已经顺利完成,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等问题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同时,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逐步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问题也更加错综复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重任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全国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的群团工作的经验,全面分析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党的群团工作的方向,非常必要。

这个《意见》正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群团工作的思想理念,特别是反映了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主张。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对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群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发文规格上来看,这个《意见》是十八大以后少数几个以“中共中央”名义下发的文件,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央对党的群团工作的格外重视。

二、与党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的优良传统联系起来认识《意见》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群团组织是党组织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载体。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始终高度重视群团工作,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发挥群团组织特殊优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奋斗。

总书记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把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这是我们党的一个突出政治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历程。近一个世纪里,工会始终围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结合党的中心任务,积极发挥作用,保证了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在夺取政权的漫长过程中,工会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工人利益、发动工人运动、团结工人向资本家和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作斗争的重要组织。1921年8月11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公开领导工会运动的领导机关。1922年5月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发表了宣言 ,提出了争取8小时工作制、罢工援助、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目标口号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走向团结统一 ,推动了工人运动高潮的发展。1925年5月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 ,正式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工会组织把工人群众组织起来,在城市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罢工斗争,包括上海英美烟厂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上海海员和丝厂工人大罢工 ,安源路矿大罢工,粤汉路、京奉路、开滦煤矿、上海金银业和日本纱厂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以及“五卅运动”中的罢工、汉口惨案和沙基惨案引发的罢工、省港大罢工、安源大罢工等震惊世界的事件,在大革命的高潮中创出了收回帝国主义租界、在上海举行工人武装起义的壮举。当抗日战争爆发,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时,工会组织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其他工会组织,发动指向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的罢工运动 ,如上海日商纱厂反日大罢工、北平工人支援“七七” 抗战的斗争、全国工人反日大罢工、香港码头工人反日罢工等等,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战争前方战场,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决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中,工会仍然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遵循“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16 字方针,开辟第二条战线,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可以看出 ,中国的工会运动始终是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 ,工会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工人阶级,组织和发动了全国性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赢得了工人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信赖和支持。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会成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1950年6月29日 ,中央人民政府在建国甫定、百废待举的繁忙情况下 ,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足见党和国家对工会工作的重视。这部工会法的颁布 ,深刻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在翻身解放后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1953年,中国工会七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联系并教育工人群众,不断提高工人群众的觉悟和组织程度,巩固工农联盟,团结各阶层人民积极完成国家建设计划,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为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与过渡到社会主义而斗争。”在实践中,工会形成了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会工作方针。在这个方针指导下,工会通过组织劳动竞赛,办工人夜校、职工大学等方式,积极团结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在提高职工群众素质、改善职工群众生活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为新中国逐步开展经济建设、建立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广大职工成为改革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以及改革成果的分享者,工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在参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工会逐步确立了新时期新阶段工作的总体思路,明确提出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指导方针,团结组织职工群众,为推进改革、促进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中央科学判断我国发展的国内外形势,紧紧抓住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大政方针和重要措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党的领导下,工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动员亿万职工踊跃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为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任务中,在抗击南方部分地区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斗争中,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组织职工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团结互助,发扬主人翁精神、发挥主力军作用,充分展现出我国工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党中央对新形势下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更加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在中国工会十六大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代表党中央发表《在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中铸就工人阶级新辉煌》的祝词,指出:“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进程中,肩负着崇高使命。要始终坚持正确方向、锐意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始终保持我国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在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作出更大努力、发挥更大作用。习近平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工会必须牢记党的重托、不忘工会职责,增强对职工群众的感情,密切同职工群众的联系,为他们排忧解难,始终同职工群众心连心。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创造更好条件,热情关心、严格要求、重视培养工会干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工会组织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

从中国工会80多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可以看出,工会始终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拥护者和坚定践行者,在密切职工群众联系、做好群众工作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得到党和职工群众的高度肯定。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继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三、与国内外执政党的历史教训联系起来认识《意见》 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无敌英雄安泰,只要他脚踩在大地母亲的身上,他就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力量,战胜任何敌人。但最终他还是被对手打败了,那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对手知道了他力量的来源,诱使他双脚离开了大地。

斯大林曾经说过:“共产党人好比安泰,人民群众就是大地母亲。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离开了人民群众,党就会一事无成。”当然,斯大林没有料到,在他死后不到40年,一个有93年历史、独掌政权74年的的苏联共产党,在没有构成威胁的反对派的情况下,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迅速土崩瓦解。苏共有20万党员的时候,夺去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有200万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有近2000万党员的时候,却失去了执政地位,走到了亡党的可悲下场。

苏共亡党的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严重脱离群众,丧失民心。苏共垮台前曾在人民中作过“苏共究竟代表谁”的调查,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的占7%,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认为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占85%。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八一九”,又称“苏联政变”、“八月政变”,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戈尔巴乔夫由于健康原因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自即日起由他本人代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国家全部权力。这次政变在短短三天内便瓦解,很少有群众支持苏共,相反地却有不少人站到“民主派”一边去了。随后,戈尔巴乔夫解散苏共,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人民群众没有起来保卫共产党。后来,重新成立的共产党组织也声称:“并不想使前共产党复活”,因为它已经“名誉扫地”。

《孟子》中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意思是说,要想取得最高统治权,在于获得民众的拥护;要想获得民众的拥护,在于获得民众的认同;获得民众认同的方法是:民众所喜欢的,就为他们聚积起来;民众所厌恶的,就不要加在他们头上。任何一个执政党,只要脱离了群众,丧失了民心,最终都会被人民群众毫不留情地抛弃。共产党是这样,其他党也是这样,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墨西哥而言,20世纪是革命制度党的世纪。从1929年到2000年,革命制度党连续执政长达71年之久。其间,革命制度党曾带领墨西哥人民创造了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经济腾飞的“墨西哥奇迹”。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革命制度党的民众支持率一路走低,终于在2000年的总统大选中败北,丧失政权,原因发人深省,其中重要一条就是群众基础动摇。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历届革命制度党政府遵循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开始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导致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20年间,墨西哥90%的家庭收入减少。据官方统计,到20世纪末,墨西哥全国9700万人口中有46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2700万人为赤贫,相反占全国人口10%的富人拥有全国80%的财富,最富有的300个家族拥有全国50%的财富。总之,革命制度党的经济改革政策严重地损害了中下阶层民众的利益,动摇了党赖以执政的群众基础。

纵观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失民心者失天下”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中国前一段时间,一部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叫《北平无战事》。这部片子生动地描绘了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各地特别是北平等大城市的社会经济民生情况,特务政治横行,经济秩序混乱,物价一日千里,几百万民众啼饥号寒。国民党在三个大问题上丧失了人心,这三个大问题是:和平问题;腐败问题;民生问题。国民党不要和平,发动内战,又将腐败进行到底,且不顾民生。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收沦陷区经济,公布《伪中央储蓄银行钞票收换办法》,将法币与沦陷区伪币的兑换比率定为1:200。这个规定近乎于国家掠夺,是用公开合法的方式剥夺收复区的财富。一些国民党高级官员事后也不能不承认,这一政策使国民党失尽了民心。陈立夫说:“战前,一个富有的人经过这场战争,他的财产贬值了几百倍,这不是替共产党铺路吗?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李宗仁认为,在“一纸命令之下,收复区许多人民顿成赤贫了,而携来大批法币的接收人员则立成暴富。政府在收复地区的失尽人心,莫此为甚。”中国民间舆论的喉舌《大公报》在短短半个月中两次发表社评:“《收复失土不要失去人心》、《莫失尽人心》,痛斥当局“二十几天时间,几乎把京沪一带的人心丢光了。”

抗战结束不久,国民党发动内战。由于军费大增,财政恶化,国民党政府大量印刷法币,造成通货膨胀,刺激物价上涨,财政赤字增加,至1948年8月19日,法币发行额增至660万亿元,比抗战前夕增加了40余万倍,物价较抗战前上涨了3492万倍;这种暴涨局面,反过来又加速了法币的流通速度和贬值速度。当时流行着这样的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为了挽救经济濒临崩溃的局面,国民党政府开始实行币制改革。《北平无战事》讲的就是这一段故事。1948年8月,政府发行金圆券,并以行政手段强迫民间以黄金、外币兑换。由于没有严守发行限额,不到三个月,币制改革宣告失败,造成的恶性通胀令民间经济陷入混乱。此后,金圆券发行数量便如脱缰之马,贬值速度犹如自由落体般垂直向下,创下世界货币史的奇观。至1948年11月,金圆券总额突破上限20亿;至1949年5月,金圆券共计发行82万亿多元,为其最初发行限额的4万多倍。与此相对应的是物价狂涨,1949年5月,上海物价指数为币改之初的500多万倍,9个月的上涨幅度接近于前12年的总和。不过是短短的几个月,升斗小民以其辛苦和血汗积攒的金银外汇,化为了几张转瞬即成废纸的金圆券。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币改之初将其个人存有的800美元兑换为金圆券,在币改失败后他说:“无人敢信任政府矣……奉公守法之人处处吃亏,而横行无忌的人逍遥法外,如扬子公司孔令侃即其例。此所谓率天下之人而尽归于偷盗也。如此政府安得不失败哉!”国民党政府因金圆券发行,搜得民间的数亿美元金银外汇,却让国民党在半壁江山内仅余的民心士气丧失殆尽,党心、军心、民心都与国民党离心离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强大力量的冲击下,这个在中国大陆盘踞了整整30年并拥有最多党员的第一大政党,黯然走上了不归路。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苏联共产党等的鲜活实例,从反面角度生动地证明,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周围,才能永葆党的生命力和活力,夯实党执政治国的群众基础。工会等群众团体,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渠道。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发挥党的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团结引导人民群众支持拥护党的领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与党的群团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联系起来来认识《意见》

《意见》指出,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实现宏伟目标的必要,也是完成历史重任的必要。

实现宏伟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2021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基本实现工业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2049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一个100年,是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第二个100年,是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梦。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描绘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两个一百年”与“中国梦”,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也是“中国梦”的具体内容;实现“中国梦”是确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前提,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共同构成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中央领导集体既定的同一内涵的奋斗目标。

另一方面,我们党自身也面临艰巨的历史重任。正如《意见》指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重任摆在全党面前。实际上,“四个全面”是总书记的说法。在公开报道中,总书记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是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他当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此前“三个全面”基础上,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2015年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总书记在开班仪式上讲话中,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总书记在论述四者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是一个正式的宣示,宣告“四个全面”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也构成了党的建设、党的群团工作的核心任务。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改革的主体,实现这两个方面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群团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分别代表了工人阶级、青年、妇女等群体的根本利益,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与“两个一百年”、“中国梦”、“四个全面”的目标任务也是一致的。这几类群体中,工人阶级是主力军,青年是生力军,妇女是半边天,都是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完成“四个全面”任务、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其中,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建设和改革最基本的动力,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发挥着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作用。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击队,是党和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妇女占人口的半数,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伟大力量。改革事业的推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时刻离不开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整个工人阶级和包括青年、妇女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把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更好组织动员群众、教育引导群众、联系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在实际工作中引导职工、青年、妇女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工人阶级主力军、青年生力军、妇女半边天作用和人才资源第一资源作用,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五、与党的群团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认识《意见》

《意见》明确指出了当前党的群团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可谓直面问题,切中要害,对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敲响了警钟。

《意见》指出:这些年,党的群团工作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加强,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党组织对群团工作重视不够,对群团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缺乏深入研究,对发挥群团组织缺乏有力指导和支持。群团组织基层基础薄弱、有效覆盖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问题突出,特别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各类新型群体中的影响力亟待增强;有的群团组织工作和活动方式单一,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强,存在机关化、脱离群众现象;群团干部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作风需要改进。

中国工会十六大报告中,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强调了面对时代发展、社会变化和职工需求带来的新情况和新任务,工会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问题: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职工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机制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健全、提升;源头参与和制度建设需不断加强,对基层的分类指导要切实改进;在基层组织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基层工会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凝聚力亟待提升;工会工作还存在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少数工会干部脱离职工群众,作风亟待改进。

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党的群团工作、工会工作的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突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紧迫性。所以,《意见》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全面提高水平,切实解决问题,不断开创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

六、与党的群团工作的任务要求联系起来认识《意见》 《意见》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发展道路,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具体任务。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根本方针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总的要求,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最广泛把群众组合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具体要求包括“六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这是党的群团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是坚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这是由党的群团组织的性质作用决定的。三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群团工作的价值所在。四是坚持服务群众的工作生命线,这是党的群团组织的天职。五是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这是党的群团组织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六是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这是做好群团工作的重要原则。

《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群团组织要着重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团结动员群众围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二是引导群众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加强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四是在社会主义民主中发挥作用;五是参与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

《意见》部署的任务十分明确,涉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多个群团组织。主要结合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摘要介绍《意见》对工会组织的要求。

第一,团结动员群众围绕中心任务建功立业。群团组织要紧紧结合自身职责,深入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等活动,动员群众立足岗位创新创业创优。积极开展对所联系群众的知识技能培训,促进能力素质提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动员所联系群众旗帜鲜明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第二,引导群众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团组织要从所联系群众的实际出发,设计务实管用的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生动活泼、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群众性实践。引导广大职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增强主人翁意识,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搞好典型引路,发挥各行各业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全社会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持久内生动力。

第三,加强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群团组织服务群众要盯牢群众所急、党政所需、群团所能的领域,重点帮助群众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就业、心理疏导、大病救助、法律援助、婚恋交友、居家养老等服务,特别是要做好对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的帮扶。制定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意见,打造符合群众需求的工作品牌,推动构建覆盖广泛、快捷有效的服务群众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完善组织管理,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篇3:党的群团组织推优意见

一、深刻理解高校团组织“推优”工作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各级团组织一定要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 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为实现党的任务努力奋斗, 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2]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地吸收一批又一批优秀团员青年入党, 来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1.“推优”工作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通过深入开展“推优”工作, 进一步在大学生中树立典型, 培养先进, 从而建成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党、团青年骨干队伍, 影响并带动大批学生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培养造就更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这样, 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党的目标才能实现。总之, 做好“推优”工作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及事业建设的迫切需要。

2.“推优”工作是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

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 一方面培养造就了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充实了党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热情, 增强了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高校团员青年中开展“推优”工作, 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生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提升团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的地位, 有效促进了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3.“推优”工作是党、团联动建设的切入点。

高校作为培养党和国家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 更应重视推荐大学生中的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 把“推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这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 又是高校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 通过深入开展“推优”工作, 可以更好地实现党团组织的无缝对接。

二、高校团组织“推优”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推优”工作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推优”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遵循“自下而上”、“党团衔接”的原则, 严格“推优”程序, 确保“推优”质量。我校党团组织对落实党建带团建、做好“推优”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 随着形势的发展, “推优”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 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部分学生团员对“推优”入党工作不够重视。

当前, 大多数大学生团员在思想上积极上进, 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着很强的认同感, 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也有部分团员对“推优”工作认识不足, 对“推优”条件和程序缺乏了解, 认为“推优”只是一种形式, 走走过场, 重视不够。这就导致很多团员对待“推优”态度冷漠, 民主评议过程中产生随意情绪, 直接影响了“推优”的质量。

2. 基层团干部业务素质有待加强。

目前, 我校负责“推优”工作的基层团支部书记缺乏必要的工作培训和实践锻炼, 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不强,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推优”工作程序的有序进行、实际成效和团员对“推优”工作的认可。另外, 基层团干部对“推优”工作前期准备不充分, 对“推优”政策宣传不到位, 也是广大团员对于自己在“推优”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充分认识的主要原因。

3.“推优”机制不完善, “推优”程序不规范。。

“推优”工作是一种面向全体团员的公开化活动, 每一名符合条件的团员都应有同等机会参与评选。有些基层团组织的“推优”工作缺乏广泛性, 由相关教师或党支部委员会直接确定“推优”对象, 使“推优”工作失去了群众基础;有些为了体现公平, 只采取简单投票的办法进行评选, 最终把“推优”变成了“选优”;有些在“推优”对象的评选上只进行民主评议, 没有民意测评环节, 许多团员碍于面子或怕得罪人而不敢说真话, 造成“推优”结果缺乏真实性;有些基层党组织在“推优”过程中先确定培养对象, 只是在整理发展对象的有关材料时才让团组织负责人签字、盖章, 致使“推优”工作程序颠倒。“推优”工作是一种制度化的机制, 有着规范化的程序, 但目前的“推优”工作却存在标准模糊、弹性过大、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

4. 缺乏量化考核的评价体系。

目前的“推优”标准较为笼统, 缺乏系统的、多面的“推优”评价标准, 造成评价偏重于学生成绩, 很难把发展较全面, 能为班级作出较大贡献的学生推选出来。而那些学习成绩好、人缘好、不参与班级工作的学生却很容易被推选出来, 对考察对象缺乏客观真实的全面评价, 不利于调动表现突出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对不关心班级荣誉的学生也起不到鞭策作用。

5. 党、团结合不够紧密, “推优”工作育人效果不足。

“推优”工作中党团结合不够紧密, 没有很好地形成团组织积极推、党组织主动接的良好工作局面。大部分基层团组织把“推优”理解为把优秀的团员推荐给党组织就结束了, 一经推优后, 教育管理工作就由党组织负责了;一些基层团组织搞突击“推优”, 不注重平时的考察、培养, 较大程度上存在着重推荐轻培养的现象, 违背了“推优”的初衷。

三、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推优”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如何做好高校团员“推优”工作, 保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是摆在高校共青团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针对我校基层团组织推优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我们应该创新推优方法, 增强“推优”的公正性, 充分发挥“推优”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 重视前期教育, 强化思想引领, 体现育人功能。

高校团组织在开展“推优”工作时, 必须把对学生团员的培养教育放在首位, 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力度, 充分发挥“推优”工作的育人功能。在现有基础上, 一是保障思想汇报制度, 及时了解培养对象的思想动态,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二是在团日活动中加大对培养对象的引导和教育, 通过活动来增强培养对象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三是加强基层团干部岗前教育与培训, 使其在开展工作时, 能够有据可依, 遵照执行。

2. 加强“推优”工作宣传, 做到推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向广大团员宣传“推优”工作的意义, 明确“推优”工作是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增强团员意识, 从思想上保证“推优”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 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校刊校报等媒体作用, 开辟“推优”工作专栏, 使“推优”政策、程序人人知晓, 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和参与度。在申请入党人员中进一步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培训活动, 夯实“推优”对象的思想基础, 使“推优”理念真正走入广大团员的生活中。

3. 实行量化考核标准, 提高“推优”科学性。

目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参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建立科学的团员评价体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全面记录大学生在校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平台, 它从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术培训与其他等六个方面, 全面展示了每个青年团员在大学期间成长进步的每一步[3]。团组织可以结合这样一个平台, 从多方面量化对团员的考评指标, 使优秀团员的标准更具操作性, 变单纯的“重结果”为“过程与结果并重”, 从而推动推优工作的科学化, 坚持公开、公正与公平的原则, 创新评议方法, 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团员评价体系。

4. 做到党、团同步, 保证“推优”工作衔接。

一是做好计划同步, 团组织每学期向党组织推荐发展对象的时间, 需在党组织制订发展计划之前;二是做好培养教育和考察同步, 党团组织密切合作, 对推荐对象进行教育, 共同担负培养考察的责任, 形成综合考察意见;三是做好推荐和接纳同步, 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开展“推优”工作, 经党组织研究确定为发展对象, 对超过一年未被吸收入党的推荐对象, 团组织要进一步地培养考核和重新推荐。

5. 创新基层团组织形式, 扩大“育优”的环境。

一直以来, 各高校都是以教学班为基础的传统团支部进行“推优”工作的开展。但在新形势下, 传统意义上的班团概念和工作模式需要改进和完善, 高校应把“推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创新基层团组织形式上, 扩大“育优”环境, 尝试成立适合对“推优”对象进行考察和培养的基层团支部, 如:以院校学生会为依托成立学生会团支部、以学生社团为依托成立社团团支部、以科研课题组为依托成立实验室团支部、以教学实习和就业见习基地为依托成立流动团支部等, 对传统团组织形式形成有益的补充。同时在工作载体和活动设计上注重走出校园、走进社会, 以多渠道、多方式的工作手段, 增强“推优”对象的实践能力, 锻炼“推优”对象的意志品质。

6. 完善信息反馈机制, 构建新形势和谐校园。

学校各级团组织还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不断改进“推优”工作方式方法。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以便及时掌握反映广大团员意见和心声的第一手资料。使“推优”工作坚持群众路线, 不断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团员青年, 进而形成新形势下团组织“推优”工作秩序井然的局面, 为构建和谐校园美好蓝图画上强有力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高荣飞.高等学校共青团组织“推优”工作研究[J].企业导报, 2011 (8) :87.

[2]孟国忠, 黄平.新时期加强高校团员“推优”工作的意义及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28) :157-158.

篇4:党的组织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党的组织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而规定的关于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准则。党的组织路线涉及干部政策、干部制度、干部路线、组织原则、组织制度、组织纪律、党员标准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方面。其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的思想原则和组织原则。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对组织工作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条与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之相适应的组织路线。

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胜利实现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对组织路线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决定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并规定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问题。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的第一个章程,详细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党的组织系统与结构以及党的组织原则。党的四大提出组织问题是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最重要问题,要求“扩大党的数量,实行民主的集权主义,巩固党的纪律”,对于快速发展党的组织作了规定。党的六大制定了基本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建党路线,明确提出了“组织路线”的概念,但在组织问题上过分强调干部工人化和改变工农成分比例的意义。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在着重强调思想建设的同时,要求“努力改造党的组织,务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提出“党员的发展路线”,重申“支部建在连上”、严密党的组织等正确举措。这一系列举

措,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组织路线的形成作出了可贵探索。但是,从1931年1月开始,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在组织建设上推行宗派主义的干部路线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党内斗争方针,使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受到严重损害。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制订了党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并提出了“德才兼备”的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这一系列正确决定,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组织路线的确立。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将其称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延安整风运动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端正了党的干部路线,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随后召开的党的七大,对党的组织路线、民主集中制、干部政策、干部标准、党员权利与责任、党的基层组织等均作了重要规定,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开展了在执政情况下怎样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教育,进行了发展新党员和建立新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党的八大提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号召“为提高党员的标准而斗争”。1957年4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进行整风运动。但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严重破坏,大批知识分子中的党员和干部受到错误打击。“大跃进”高潮中,要求党员总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左右,降低了党员的质量。此后,虽然党对执政党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随着“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党的组织路线出现了严重偏差,对党的建设和党的组织路线产生严重危害。

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确立并发展了党的组织路线,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1979年9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组织路线就是,要使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能够促进和确保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就是使我们党的建设和干部工作去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实现。”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同年8月,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在此前后,邓小平明确提出:“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这一时期,落实干部政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党中央适时提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目标。党的十二大在党的最高领导层上初步实现了新老交替和合作,并且对党的领导体制进行了改革。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对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基层组织分别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民主集中制作了充分论述。党的十二大后,按照新党章规定,各级党组织逐步加大了干部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力度;进行全面整党,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调整党的领导班子,开创新老干部交替与合作的生动局面。党的十三大强调在党的建设上要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列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对干部实行分类管理;根据从严治党的精神,对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一系列举措,加强了党的领导,推进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执政党建设。

三、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并发展党的组织路线,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新局面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按照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的要求,通过并颁发《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等文件,采取了若干重大措施,提出认真做好清查清理工作,纯洁党的组织,认真考察领导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格党员标准,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等,为稳定改革发展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提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要求。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回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的建设问题,明确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的命题。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发展了十四届四中全会的相关论述,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五大为面向新世纪推进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求不断拓宽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强调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党的十五大部署,党中央大力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明确了改革的总思路、基本目标、指导方针、原则和改革的重点等问题。1998年11月后,在党的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此期间,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000年底开始,党中央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全面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全面部署。

四、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六大要求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提出新要求,第一次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职责写入党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2004年11月后,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按照党的十七大部署,2008年9月后,全党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等,成为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2010年4月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2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总要求,是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的集中体现。围绕这一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大部署了“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八项任务,为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篇5:党的群团组织推优意见

二、每周五下午为党员学习时间,要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政策、上级文件以及领导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典型事迹,积极开展党性党风、理想信念、形势及道德教育,坚持学习时事政治法律法规等知识和各种业务技能。

三、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集中领读与分头讨论相结合,主题辅导与配发思考题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以岗代训相结合的学习形式,确保学习效果。

四、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在学习讨论中主动积极发表意见和观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五、强化学习纪律,树立从讲学习的良好风气。学习时要严肃认真,严禁交头接耳,谈闲话,拉家常,不准待与学习无关的书记,报纸等其他资料。

六、每次学习都要带上政治学习笔记本,记录学习时间、标题及其重要内容,以利事后参加讨论。

七、学习讨论时,要围绕学习内容,结合我局实际,本着有利于提高素质,改进工作的积极态度进行,不得漫无边际,不负责任的乱讲或发牢骚。

八、要按时到场,有事外出不能参加学习的同志要及时进行补课,对无故不参加学习的党员轻者予以警告,重者予以通报。

九、学习统一由支部书记负责组织,由宣传委员负责记录和考勤,支部书记对支部成员的学习进行考核。

十、自学要做好学习笔记,笔记要清楚,每次笔记要表明出处和学习日期,以便检查。

篇6:党的群团组织推优意见

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新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近年来,我区在部分“两新”党组织中建立了纪检组织,党的纪检工作得到不断加强。为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依据《党章》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以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两新”组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两新”组织纪检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两新”组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区纪检工作大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加强“两新”组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是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党拒腐防变能力,加快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现实需要。

2、加强“两新”组织纪检工作,是扩大党风廉政建设覆盖面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根据基层

党组织建设的新发展新变化,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国有企业、高等学校、公用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方位、全覆盖。加强“两新”组织纪检工作,是在新形势下纪检工作积极探索、不断开拓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适应新任务新要求的需要,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十七届四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3、加强“两新”组织纪检工作,是推动“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加强“两新”组织纪检工作,有利于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加强党同“两新”组织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规范“两新”组织的经营和管理行为;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两新”组织经营者排忧解难。

二、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按照《党章》要求,一手抓“两新”组织党的纪检组织的组建,一手抓“两新”组织党的纪检组织作用发挥,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作影响力,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两新”组织的贯彻执行,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为我区追赶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

目标任务:通过加强“两新”组织党的纪检工作,全面掌握“两新”组织党组织、纪检组织的基本情况,建立基础工作台帐;凡是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都应建立党的纪检组织,同时要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和专兼职纪检委员;建立纪检工作指导员队伍,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权益维护好、职工(会员)反映好、监督效果好”的“五个好”联创活动,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

三、“两新”组织党的纪检组织的主要职能

“两新”组织党的纪检工作因其所独具的特殊性,在工作中要注重,按照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大局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为“两新”组织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会员)所拥护,履行教育、监督、保护、惩处等职能。

1、教育职能。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党风廉政教育、党纪条规教育、正反典型教育、警示教育、党纪国法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结合廉政文化“六进”、“六上”系列活动,开

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活动,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树立行业新风。

2、监督职能。监督“两新”党组织及其成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情况,监督党员经营管理者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监督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经费收缴、管理、使用及公开情况。纠正损害职工、会员和“两新”组织利益的行为。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向“两新”党组织提出建议和意见。

3、保护职能。督促“两新”组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协调董事会、工会等相关部门,保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配合有关部门查处“两新”组织党员的违纪违规行为,保护“两新”组织的合法权益;督促“两新”组织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按章办事,保护国家、社会、群众的利益。积极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言献策”和“我为行业发展献言献策”等活动,推动“两新”组织健康发展。

4、惩处职能。对“两新”组织中违反党的政策、组织纪律、经济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党员,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并按职权对党员违纪行为进行组织处理;受理党员和群众在党的纪律和党风方面的检举、控告、申诉及提议、反映等。

5、其它职能。针对“两新”组织的党风状况,提出加

强党风工作建议,纠正各种损害党和国家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协助党组织制定党风建设规划,落实本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措施;加强纪检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纪检队伍素质;积极探索和总结新形势下加强“两新”组织纪检工作的经验和作法,承办上级纪委和本单位党组织交办的其它事项。

四、切实加强对“两新”组织纪检工作的指导

1、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两新”组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及时研究部署工作,认真抓好落实。要制定完善具体的实施方案,建立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检查通报制度。区上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指导所管辖新社会组织的纪检工作,新社会组织要在加强自身纪检工作的同时,加强对会员单位的指导。

2、遵循基本原则。一是要依照《党章》要求、法律规定以及党的有关工作意见,建立党的纪律检查组织并开展活动。二是要符合“两新”组织的实际,坚持改革创新精神。三是要注重实效,努力做到业主、党员、群众三认同、三满意。四是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工作标准,即:有利于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基层党建工作的推进,有利于服务全区大局和促进经济发展。

3、深入调查研究。要组织人员对本辖区“两新”组织数量、企业(组织)名称、生产经营地点、从业(会员)人

数、党员人数、组织关系等进行深入调查,摸清底数;对纪检组织活动情况做好进一步检查,掌握动态;对纪检组织在开展工作特别是发挥监督作用和维护群众职工权益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协调解决。

4、加强培训指导。要建立“两新”组织纪检指导员队伍,针对“两新”组织纪检人员新、变动大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政治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要深入“两新”组织进行分类指导,要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活化活动形式,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开展工作。

5、丰富活动载体。要围绕如何发挥“两新”纪检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权益维护好、职工(会员)反映好、监督效果好”的“五个好”联创活动,努力提升“两新”组织纪检工作水平。建立“两新”组织党风监督员队伍,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部门和到“两新”组织吃拿卡要的工作人员进行举报,切实维护“两新”组织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班级心理活动策划怎么写下一篇:教师随笔:小学英语教学原则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