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小学英语教学原则与策略

2024-05-07

教师随笔:小学英语教学原则与策略(共11篇)

篇1:教师随笔:小学英语教学原则与策略

教师随笔:小学英语教学原则与策略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小学英语的学习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小学生要学好英语,就要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学生要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英语知识的学习必须通过适量的听、说、读、写训练来实现也就是说,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如何让小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不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成为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二)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是入门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学习兴趣是经过培养而产生的,学生能否产生学习兴趣,取决于几方面的因素:

1.教师教学情境设置的特性情境具有新异性和刺激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望,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要符合学生已有知识需要,

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对设置情境的愉快情感体验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会加强其学习兴趣的稳定性遵循兴趣性原则,教师在每节课教学前要做好充分准各,如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前播放相关的英语歌曲,还可以结合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所获得乐趣。

(三)交际性原则

语言的社会属性就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沟通与交流的作用人们根据场合、时机和对象,根据语言环境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这就是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首先要创造语言交际环境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讲解、操练,教师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学生也是很好的激励,在教师的影响卜,使学生养成讲英语的习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进行常用口语训练如问候语: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Hi! How are you?课堂用语:Look atthe blackboard. Read after me. Sit down,please!等教师要及时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口头交际能力。

(四)任务性原则

所谓任务,就是做事任务就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任务能够满足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需要现代小学英语教学以任务为基础,增强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任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游戏、唱歌等活动中让学生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五)联系实际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学生能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进行交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教师通过设立交际任务,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组织学生完成实际训练任务,使学生充分体验英语交际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二、听、说、读、写训练策略

听、说、读、写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木功

听小学生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与教材配套的录音带中有不同的音色,其音自然,其景生动,学生听来饶有兴趣这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教学中教师就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静心听,学生边听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并模仿教师发音

说教师要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大胆开ii说英语小学英语教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口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是培养学生大胆开}i说英语的一个有利条件教师要注意发挥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用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学生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形成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

读读英语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拼读单词,响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等基木正确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朗读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之一说英语与读英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密切学生读英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示范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重范读和领读在朗读语言材料时,要求先通阅,了解内容,理解含义再朗读,从而收到较好的朗读效果

写写主要是指书写要求书写方法正确,斜体行书规范书写,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小学生在学英文书写前,已学汉语拼音的书写,这对学习英文书写既有利又有弊就书写而言,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更有不同之点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利用学习正迁移,防止学习负迁移,对学生英文书写进行严格的训练

篇2:教师随笔:小学英语教学原则与策略

一、直观性原则(一)基本涵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是在总结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的,它的提出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二)直观手段种类繁多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

实物直观,指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等。模象直观,指通过各种实物的模拟形象而进行的,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语言直观,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作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而起到直观的作用。

(三)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教师在直观手段的使用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直观材料要有典型性。一般来说,选择直观手段主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来进行。自然学科.较多地使用实物、标本、实验;社会学科较多采用图片、图表等。低年级应多提供具体的直接的感性材料:高年级则可用描述或图表、照片等。值得注意的是,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过多的直观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问,分散学生的注意。而且也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教学中的直观并不是让学生随意地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的。在展示直观教具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补充讲解和说明。演示之后,教师还要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从观察分析具体事物和现象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在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能够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唤起想象,形成表象。语言直观可以摆脱实物直观和模拟直观所需设备和条件的限制,但它必须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用语言使学生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合,构成新的表象或想象,以使教学顺利进行。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许多一时的。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善疑、善问、多思。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向他们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或提供素材、情境、条件和提出要求,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才能。

4.发扬教学民主

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

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讲述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结合使用。讲演则是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二)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 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识。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和提问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准备好谈话的问题、顺序,如何从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

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能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符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程度和经验。

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对直观教具观察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思考,研究问题或矛盾的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获取新知。

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这样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选好问题是讨论的前提,问题要有吸引力,能激起他们的兴趣.有讨论、钻研的价值。

第二,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围绕中心议题发言。

第三,做好讨论小结。讨论结束前,教师要简要概括讨论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对疑难和争论的问题,教师要尽力阐明自己的看法.但要允许学生保留意见。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

演示所使用的工具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的演示;图表、示意图、地图的演示:实验演示;幻灯、电影、录像的演示。

演示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让他们知道要看什么。怎么看,需要考虑什么问题。第二,注意持续性和引导性。演示前,教师要明确演示的目的和关键,选择好演示的教具,演示时.教师要结合讲授进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演示必须精确可靠、操作规范,演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结果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结论。

第三,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第四。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以使目的明确。现象明显。(五)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有: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有: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练习法的基本步骤是教师提出练习的任务,说明练习的意义、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做出示范: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巡回辅导,练习之后教师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能防止练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第二,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第三,严格要求。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还是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要求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达到最高的水平,具有创造性。

除了上述五种主要的教学方法之外,在我国中小学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下面进行简单介绍。

(六)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因此,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又称之为发现法.其特点是关注学习过程甚于关注学习结果,要求学生主动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七)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只重认知,忽视情感的弊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各种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审美情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缺点是其应用的范围有限,有些抽象的知识不能用此法来掌握。因此,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类辅助性的教学方法来使用的。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1.欣赏教学法

欣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寓教学内容于各种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活动之中,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欣赏教学法一般也包括对自然的欣赏、人生的欣赏和艺术的欣赏等。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认知与情感、活动与环境、学习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言语描述的情境等。

(八)参观教学法

篇3:教师随笔:小学英语教学原则与策略

一、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创新的“四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游戏的开展, 归根结底是为了达到某一个教学目的, 绝不能把游戏当成是课堂可有可无的一个陪衬。比如, 在准备活动中的游戏, 应该努力让学生迅速地进入体育课堂教学中, 同时在热身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主体部分的游戏, 则应该努力使教学的技能和方法融入到游戏活动中, 起一个辅助和练习的功效;在调节课堂气氛的游戏中, 则应该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趣味性, 延续学生的主体注意力;在放松部分的游戏, 则应该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来放松身心。也就是说, 游戏的开展是有最初的目的性, 绝不能认为有游戏即可。

2. 趣味性原则。

充分发挥游戏的趣味性, 是游戏教学发挥作用的重要方法。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 还有什么游戏没有趣味吗?事实正是如此, 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游戏, 是不可能让学生玩有所乐、玩有所得的。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教师应努力在游戏设计过程中, 尽可能地增加游戏的竞争性, 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游戏的带来的成功感;尽可能增加游戏的刺激性, 多让学生在惊险的游戏环境中体验快乐;尽可能增加游戏动作的新颖性, 在多变的形式的中感受快乐。

3. 教育性原则。

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一样, 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游戏的参与过程中, 在道德品德、行为规范、作风意识等方面受到教育, 充分发挥育人的功效。为此, 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设计出情感性或生活性较强的情境, 让学生感悟到游戏带来的道理, 让每一名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都能接受到思想的升华。

4. 安全性原则。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乐于表现自己, 在游戏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难以控制住自己, 这也导致了不少教学事故的发生。因此, 游戏活动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 特别要注意一是在游戏的设计上尽可能避免危险性游戏, 二是在课堂组织的过程中, 严肃教学的纪律, 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 同时全程参与学生的游戏活动中, 根据情况随时调适教学的开展。比如在投掷的游戏中, 教师对于捡拾投掷器材的时间要统一管理, 严格执行听哨声而动的规章。

二、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创新的“四策略”

原则的明确只能是方向的确立,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要想真正实现体育游戏教学的创新, 有四种可以具体操作的路径:

1. 用游戏情境创设激发游戏兴趣。

为了提升学生参与游戏的乐趣, 教师要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 通过适当的方式, 营造出游戏进行的情境, 引发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可用言语进行描述, 让学生在教师启发性语言的渲染中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如在进行《捉鱼》游戏前, 教师可以先说:“大家一定看到过渔民撒网捉鱼的情景, 只要撒下一张大网就会捕捉到那么多活蹦乱跳的鱼儿, 那份成功的喜悦是什么也比拟不了的。今天呀, 我们就把自己也变成一张大大的渔网, 看同学们能捉到多少大鱼;可用事件进行引导, 如根据“嫦娥二号”上天的事件, 教师设计出仿照火箭飞行的过程, 起飞、加速、飞行、着落, 以此进行跑跳步训练, 学生的兴趣非常浓烈;可以通过故事设置悬念来激发, 如常见的《过独木桥》游戏, 可以设计为学生通过独木桥去进行寻宝去激发兴趣;可以通过布置好活动场地的方式, 让学生回归到生活或游戏的场景中来激发游戏兴趣。

2. 用游戏方式变换提升游戏质量。

在日常教学中, 由于有些游戏经常使用, 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 对于一些经常进行的游戏, 教师应该通过变换游戏方式的办法, 让学生每次都能够保持一定的新鲜感, 增加游戏的积极性。

3. 用教学管理创新减少教学事件。

传统的体育课堂游戏过程中, 大抵有两种课堂教学组织的方式, 一种是教师全程关注每一个细节, 另一个是教师完全不参与到学生游戏过程中。这两种方式都有不妥之处, 第一种教师太累, 有时顾及不过来, 另一种是太散, 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为此, 在游戏课堂组织的过程中, 一是队形的组织要适合游戏的特点, 教师应在人数的分配和队形的确立上, 教师要能够随时关注到全部, 却又不需要随时参与全部;二是在队形调度, 学生组织上要简便易行, 教师要能够随时调控学生的活动;三是在队伍小组织的确立上要选好小组长, 通过学生相互管理调控课堂。

4. 用游戏时空拓展增加游戏素养。

游戏意识的加强和游戏素养的提高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 教师还应该充分拓展游戏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以此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游戏活动。比如可以调动学生联系家长, 寻找家长小时候喜欢的游戏, 由家长带动孩子进行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活动;比如可以在学校的走道或操场上经常性地画出一些游戏活动需要的场地, 如跳格线、陀螺圈等等, 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来;比如可以带动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作游戏器械, 既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又提升学生无处不游戏的理念。

篇4:教师随笔:小学英语教学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语文;原则

二十一世紀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之“终身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终身学习”已成为现实。因此,务必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重新定位学校教育,扩充和延伸教育教学的内涵。而现代教育技术为“终身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证。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正在悄然引发小学语文同地教学的深刻变革。

一、网络环境下语文园地教学遵循的原则

网络环境下语文同地教学是以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以及信息论、控制论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旨;以尊重学生的心理需要,真正体现学生在同地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則:

1、双主体性原则。网络环境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强的特点,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在语文同地教学中,学生借助网络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自主选择浏览和学习的内容,自己通过点击、拉动和评改,达到多向交流的目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观察、表达、评改能力的个性差异,利用网络建立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所需的学习环境,使之在较为自由的环境中实现个性化的意义建构。然而,一般网上的信息浩瀚无边、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开发专题园地学习网站。加上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导航、组织和激励,因此,教师指导的主体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2、发展性原则。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又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网络语文同地教学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总目标,不仅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实现,而且重视学生获取、整理、应用信息能力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网络技术的培养等。

二、网络环境下语文园地教学实施的策略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同地教学实施,我是从园地教学专题网站的建设、网络同地教学实施的过程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索。

1、语文园地教学专题网站的建设。网络语文园地教学实施的前提是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建设与管理。网站的设计制作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页面的设置必须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1)“我的发现”设计。“我的发现”这一模块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能以此进行迁移、运用。因此,我利用网络设计了以下内容:①学生从专题学习网站上获取所需的学习内容,发现有关规律;②借助网络重现以往学过与之相关的内容,以作复习;⑧通过FLAsH软件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点击、拉动,以巩固学习内容。(2)“日积月累”设计。由于本模块的内容都是本单元出现过的知识,所以,我在“日积月累”模块设计中把字、词、句、练习等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可按照学习内容及要求,在网站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进行学习。(3)“趣味语文”设计。本模块着重让学生感受语文方面一些有趣的内容。因此我在设计时,在网络上筛选了几个与之内容相关的网站,把链接放进了本模块中,让学生不止学习教科书中的内容,还能浏览更多与本模块内容相关的知识,感受语文汉字的魅力。

2、网络语文同地教学实施的过程。小学网络语文园地教学是基于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同地教学。它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力求形成一套新的语文园地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以变革当前的园地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语文同地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利用网络自主获取信息、自主浏览、自主评改,最终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其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激趣导入,明确目标。课伊始,教师可利用一段精彩的导语或复习以往的学习内容,诱发学生兴趣,揭示园地教学的内容。②网上学习,获取信息。学生在明确了学习内容之后,跟随老师的教学步子,点击网页上的各个模块,在熟练掌握学习内容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文字进行浏览,从而扩大知识面。③课后反馈。学生在课后可以在家里继续登陆同地学习专题网站,对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还可以在网页上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或自己收集到的与同地专题学习有关的资料。

三、网络环境下语文园地教学的思考

网络环境为我们语文园地教学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带来了同地教学模式的变革。但在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思考。在网络同地教学过程中,建设语文园地专题学习网站,需要教师搜集、处理、整合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并要设计、制作专题网站;学生在浏览网页,操纵计算机,要通过网络交流练习时,都必须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操作的技术。因此,师生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篇5:教师随笔:小学英语教学原则与策略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教学设计的原则

根据上述对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论述,提出了教学设计应遵循的一些指导原则。该原则体系包含了教学设计的目标、策略和评价的各个方面。

1.教学设计要以目标为中心

制定精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学习者传递学习目标。并为学习评价作好准备。在不同的学习范围内用目标分类的方法来计划和准备,使教学、学习和评价变得更为有效。

2.在教学前明确学习者具有的能力

所有行为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已有的能力、知识结构及其预期日标。学习已有的知识及其认知方式。是从事更高层次水平认知学习的基础。

3.教学水平应与学习者的接受水平相一致

为了使教学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保持一致或相互适应,要根据概念和原理的特点来组织学科教学内容。

4用联系未来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

学生直接的需求和对未来职业选择的需求构成学习的主要动力。一个有创意的阐述可以激起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动机。为了使学习兴趣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考虑学习者的动机是主要的因素。

5.帮助学习者在学习中构建“理想的模式”

事先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可通过事先指定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材料来达到目的。帮助学生提前理解教学内容,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建立认识倾向和诱导出教学设计模式。

6.对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分解

根据教学内容的主次轻重,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成较小的、易完成的学习单位,以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确保学习者获得学习成就感。

7.提高教学媒体的应用控制能力

根据教与学、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共同需要,教师对教学媒体的使用应选择适当的时机。使用时,可借助多种媒体实现某种特殊的需要。

8.运用多种教学活动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职业培训教育网 010-82333888(24小时)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各种教学活动能延长学生的注意广度,使他们保持更耐久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风格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水平、教学情绪对促进教学都有很大帮助。

9.创造对学习有利的环境

外部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习者注意力的唤醒水平。学习环境应该贴近现实生活情景,在相对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效果最好。在学习过程中应安排不同的题目,以避免学习中发生疲劳。

10.设计、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风格

关于练习与复习的一个主要原则是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应有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被用于练习。运用不同感觉方式和教学媒体刺激感官和有意义的练习活动可增加学习的可缩性和学习的迁移性。

11.为学习者的反应提供即时的反馈

即刻知道学生回答得正确或错误对继续学习的动机可起到一定的作用。课外自学项目、实际练习、组织讨论以及计算机辅助学习之类的工作都能直接对学生给出反馈。

12.总结教学与后续学习相联系

完善的总结和概述对于教学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作为学习者重复或复习其所学知识的重要线索。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人类的生活学习的联系日益密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给教学设计带来新的课题和研究方向。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观点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将会汲取新思想、新方法,必将实现更高层次的整合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篇6:教师随笔:小学英语教学原则与策略

清早,绵绵的雨下个不停,雨打湿了路边小草,打湿江边的树叶,也打湿南来北往的车辆,但它阻挡不了心中有梦想人的步伐。2015年5月19日,我们水源镇各校教导主任及语文骨干教师在镇语文教辅员的领导下,聚集在我们温平小学多媒体教室聆听领导们作《农村小学习作定位指导策略研究》方向性的指点。

这次习作定位指导培训,参加的人数多,课题组成员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大家满怀激动的心情等待讲座的开始。

我们首先聆听的是教辅员韦国广同志作《农村小学习作定位指导策略研究》课题方案开题报告和介绍参加广西第五届小学习作教学观摩活动汇报,接着是环江县教科室教研员卢美苞女士作习作课题研究培训,最后是县教科室领导韦郭顿和潘宝铭两位主任作课题研究工作的指导。经过一个早上的学习,相信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这次培训会后肯定觉得不虚此行,收获颇多的。因为历来习作教学是最难上好的课,平时老师们碰到习作课就头大,原因是农村孩子不喜欢写作,也不会写作,觉得没内容可写,这次我镇《农村小学习作定位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的成立,无疑是给我们老师带来了福音。就我个人而言,如何给习作定位,习作时如何教会学生下笔,我自已也比较模糊,通领导们的点拨和看了广西第五届小学习作教学光盘后,我豁然开朗,也意识到了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必须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更多的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做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让自己的习作课堂更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让每个文字像甘甜的雨露湿润着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越来越爱习作课,这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我的追求目标。

2015年5月19日

篇7: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随笔

在教学《我和小伙伴》一课中,我从整体上对本课进行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学生能够从各个活动中感受与伙伴交往的快乐,知道与伙伴交往的原则与方法。我认为其中几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亮点:

1、介绍小伙伴:教师能够以范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给学生做示范,启发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在这种争先恐后的气氛中,教师再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和伙伴间发生的有趣、难忘的。经历,回忆体验与小伙伴交往的快乐就显得很自然,孩子们有话可说,这对于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很必要的。

2、儿歌补充:形式新颖,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请学生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儿歌补充完整,再一次强调伙伴间应该互相帮助。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同时在游戏中具体指导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故事明理:恰当的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主动帮助,应该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懂得这样的同学才能结交更多小伙伴的道理。

4、游戏创设:教师有意制造矛盾冲突,创设生活情境,在共同解决“如何选择游戏”这一问题时,巧妙的激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在与伙伴交往过程中当遇到意见不一致,产生矛盾冲突时应该商量着解决,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遵守游戏规则、互相谦让等原则和方法。

5、交流卡制作:通过互赠交流卡活动,让学生学会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祝福、感谢、歉意和愿望。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感受,并表现出与伙伴交往的强烈愿望。

篇8:教师随笔:小学英语教学原则与策略

美国学者费朗斯·富勒提出的“关注”阶段理论认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为早期求生阶段, 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 所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 如对课堂的控制、是否被学生喜欢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第二是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更重视自己的教学表现, 而不是学生的学习;第三是关注学生需求阶段。

基于对校本培训的价值审视和理论解读, 我校组建了青年教师互相学习研讨、共同成长进步的校本培训研修载体———“三格”发展社。发展社采用“三格”学员制, 根据青年教师不同的学历、资历和驾驭教学的能力, 分成“入格”学员、“升格”学员和“风格”学员。其中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可申报“入格”学员;已担任镇教研组长及以上教学业务骨干, 已获得镇教坛新秀、市课改之星及以上教学业务类荣誉的骨干教师可申报“风格”学员;其余青年教师可申报“升格”学员。每学年申报、定格、考核、公布一次。

下面根据青年教师的思想特点, 结合“三格”发展社实践感悟, 简述学校对青年教师校本培训应遵循的原则与采用的策略。

一、青年教师思想特点简析

现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 是中国青年中一个有知识的群体。他们既追求事业上的成功, 又追求生活的丰满和完美;大多不安于现状, 不想“与世无争, 悠闲度日”;渴望通过个人奋斗追求最大人生价值, 是略带传统痕迹的时代潮流追随者。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长大的, 他们身上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市场经济的烙印。他们的思想特点与倾向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比较强烈;学习现代知识与信息的要求比较强烈;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意识比较强烈;向往现代物质生活的心理比较强烈。人的需要重心从传统的讲究精神需要为主向讲实惠的物质需要为主兼顾精神需要的倾向转移;职业稳定性从一辈子忠诚教育事业向多种职业选择倾向转移;个人奋斗目标从追求又红又专向追求业务成就为主、政治成就为辅的倾向转移;行为态度从朴素、踏实、苦干、实干的“老黄牛”精神向豁达、洒脱、勤快、开拓的倾向转移。

上述思想特点与倾向有积极的一面, 他们奋发向上, 与时代潮流同步发展, 显示了社会的进步。然而, 也暴露出某些弊端, 个人的需求常常与事业的需要之间发生矛盾。

二、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学员在研修过程中, 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 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这是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原则。现代学习理论指出:个体知识的习得靠外力强硬灌输收效甚微, 关键要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要使现实与需要产生某种联系或冲突。如:“三格”发展社在这条原则的指导下, 尊重每位教师的个人愿望, 让教师自愿报名, 自选层次, 自报学科。在阅读的理论专著上, 教师可以自选。在作业的布置上具有选择性和层次性, 可以满足不同理论层次教师的学习需要。目的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术积累比较薄的教师也能积极参与到“三格”发展社中来。

2.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就是指在校本培训中, 给学员施加积极的影响, 使学员处于一种能动的、活跃的状态, 从而促进学员各方面得到发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维克托·弗罗姆的期望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都侧重于对个体成就感的研究。成功需要合适的激励机制, 一个人在受到激励后, 其潜能的发挥是原来的三至四倍。“三格”发展社在学年末分“入格”、“升格”、“风格”三圈进行相对评价、考核。根据学员所得学分情况, 结合平时工作态度、月考核情况和所教学生学科质量, 评出优秀学员, 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考核结果在次学年初公布, 成绩优秀者升入上一层次培训。学校对学员的点滴成功予以激励, 使学员有一种成就感, 这样, 学员就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并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 这一条原则始终贯穿于整个校本培训过程。

3. 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就是指在校本培训中, 要关注学员的个别差异, 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需要, 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培训活动, 以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每个人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同时, 每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也不相同。学校要充分了解各个学员之间的差异, 找到合适的培训方式, 来满足各个层次学员的需要, 让各位学员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以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 完成自己的培训内容。如“三格”发展社对成员分层要求, 提出了“入格”、“升格”、“风格”三个层次, 并且在考核时也按这三个层次进行相对评价, 体现相对公平, 实现共同发展。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侧重点, 如“入格”学员要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上, 课题研究重在参与;“风格”学员必须重视每项任务的数量和质量。

三、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策略

1. 全员培训和分层培训相结合

教师群体有其职业共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师的分工越来越精细, 学科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加上学员之间的客观差异, 因此, 对青年教师的培训, 要采取全员培训和分层培训相结合的策略。

如“三格”发展社下设五个分社:语文、品德与生活分社、数学分社、英语分社、体艺分社 (体育、音乐、美术) 、综合分社 (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 。中心小学及完小各设语文 (品德) 、数学、综合三个学习小组。分社社长和学习小组组长组织日常全员培训, 开展相关的活动。在培训过程中, 学校两周一次为全体成员聘请专家, 进行全员培训, 为各分社 (小组) 长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 如各级“领雁工程”培训、外出听课学习等, 他们回校后结合实际, 引领学员们进行再培训, 培训活动坚持分学科培训与学科统整相结合。学员既分学科活动, 又进行学科统整, 即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学科实施教学, 达成不同目标。

在对全体青年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同时, 要尊重差异, 分层培训。

(1) 对新教师进行“入格”培训。学校让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和学科新转行的教师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科教师, 进行入格培养。一是引导新教师作好角色转换, 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二是对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常规指导, 对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进行专题辅导。三是实行“师徒结对”活动, 每学年量化考核, 同时要求“带徒”的教师也写出带徒的体会, 促进共同提高。

(2) 对青年教师进行“升格”培训。“升格”培养在教师成长周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创新“师徒结对”的方法, 进行个别培训。二是搭建各种平台, 以观摩、研讨、竞赛、考核、评比等形式, 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三是创设条件, 对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训, 让他们走出学校, 参加各级教学展示、研讨、培训活动。四是让青年教师围绕学校实际和各自在教学中的困惑, 开展小课题研究。

(3) 对骨干教师进行“风格”培训。学校首先为初具教学风格的骨干教师聘请名师, 让他们与市内的名师、教研员、学校里的优秀教师“结对”。其次是以科研为先导, 要求骨干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三是大力推出骨干教师, 定期开展组际间赛课、开放课、争鸣课、展示课等活动, 让骨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亮出自己的风格。

2. 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给青年教师应有的权利, 承担力所能及的义务, 用任务驱动, 激活内需, 是引导他们忍耐寂寞、潜心积累的有效策略。

如“三格”发展社《章程》规定:学员有参加发展社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的权利;有享受免费订阅一份教学杂志的权利;向发展社所聘专家咨询解决困难对策的权利;成绩优异的, 在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教坛新秀”的评推与外出听课、培训、学习活动中具有优先权。

学员有严于律己、严守师德标准、自觉维护教师形象的义务, 有遵守发展社章程, 承担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和科研任务的义务:每年关注一个理论主题;每学期编好一个精品教学预案;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每年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案例;每2年主持或参与一个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每年作一次观点报告;每个月撰写一则教学反思或教学叙事。

3. 现实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

现实培训是指组织者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热点、难点问题及成员们普遍关注或疑惑的问题, 加以及时的概括, 使之成为有一定深度的值得研究的主题, 然后结合课堂教学, 组织学员就这个主题展开深入的研讨, 使学员的教学理论、教学艺术真正提高。但是, 现实培训时, 学员容易受时空、精力等因素的制约, 使活动不能充分展开。为弥补这一不足, 适时发挥网络的优势, 将现实培训延伸, 开展网络培训。在网络培训中, 学员更多关注的是现实培训中的后续问题, 学员就容易对教学上重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实现深层次的发展。所以, 现实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符合一般认识规律, 能发挥青年教师的技能特长———喜欢上网和擅长电脑操作, 是一种有效的培训策略。

如:“三格”发展社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实践, 已经形成每周在“夏盖山论坛”上组织热点贴的讨论和评比, 每月组织现实交流活动, 并在教师QQ群中的学科QQ研修群、教学博客等网络平台组织主题沙龙, 每季度实施主题研讨活动的格局。实践证明:在进行现实培训和网络培训时, 学员们都乐于参加培训活动, 积极性高, 收效明显, 还能引发学员新一轮培训高潮。

4. 研修学分与奖励学分相结合

考核与评价是一个组织必备的机制, 能起到导向、激励的作用。

如“三格”发展社按“入格”、“升格”、“风格”三个层次进行相对评价, 实行学分制, 采用灵活而富有弹性的考核评价制度。学分设置分为研修学分和奖励学分两大类, 部分研修学分设置上限。

(1) 研修学分。能获得学分的研修项目有: (1) 摘录2000字左右的文摘; (2) 撰写读书笔记; (3) 编写精品教学预案; (4) 撰写教学论文或案例; (5) 上公开课并写出反思; (6) 立项并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课题; (7) 作观点报告; (8) 每次活动都做到准时参加、积极参与。对前四项设置上限。

(2) 奖励学分。研修项目中, 参与评比获奖的, 奖励相应学分。如: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试卷命题获奖奖励学分如下:

奖级县市级地市级省级及以上

一等奖567

二等奖456

三等奖345

篇9:教师随笔:小学英语教学原则与策略

从事跨越式教学一年以来,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围绕教学的话题去创设情境,学生才会在有主题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英语课堂才会灵动有效。

一、常用英语话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经验,依据教学的内容和现实的条件,我认为常用的英语话题情境创设的策略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这好比是,你要游泳,就要身在水中,方可习得游泳本领一样。

英语教学的实践证明,英语的“输出”和“输入”离不开情境,只有教师把抽象的语言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教师的“输出”才具有形象性;教师也只有把抽象的语言与情境联系起来,学生的“输入”才更富有真实性。

2.要注重创设课堂内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室和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里学习和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开设英语角等。例如:在教学Our School ,My Classroom时,教室里的设施以及学校的各项设施就是活教材。让学生身临其境,真正感知,从而习得知识。

还要注重创设课堂外的情境,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师生见面时,教师要主动与学生用英语打招呼,进行简单的交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布置创新性的作业,如调查、填写表格,让学生出英语板报,用英语格言布置教室。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除此以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方面的竞赛。

3.通过实物及简笔画创设情境。借用物品创设情境是最常用的较方便的情境设置方式,它形象生动,不仅大量的名词可以通过实物来呈现,一些方位介词、系动词也可借助物体使之表达简洁、明了。

4.通过各种活动创设情境。运用英语歌曲不仅能渲染和烘托教学气氛,而且能稳定学生情绪,调整课堂节奏。

5.动作情境是教动词时最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如 run , jump, sing , read ...教师可以借助于动作来体现。使知识既直观又明了,同时也便于我们全英语课堂的实施。

6.英语学习语言环境的创设还包括教师英语口语的使用,教师的口语应适合所教学生的英语水平,一个能用高级口语上课的教师不一定是称职的教师,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不是老师的talk show,而是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听懂英语并用英语表达。

7.借助多媒体巧设情境,方便可行。多媒体有生动活泼的动感、丰富的色彩以及立体的音响效果,可让学生通过看、听、说来学英语。跨越式课题组为我们提供了与教学课本相匹配的图文并茂的有声教学资源。我们借助新颖、有趣、直观的课件展示,可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如在教学食物名称时,当我用ppt把麦当劳的美食呈现出来时,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只见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饶有兴趣地观赏着图片。在这种真实的场景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调动了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热情。

二、需要注意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起着主体地位的作用,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巧设情境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激情、引趣、过渡、强化、延伸等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合理的英语教学情境需考虑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需生活化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能忽视情境的真实性,真实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发现与探讨问题。而真实的情境势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所熟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师再适时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经验,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语言,让他们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习。

2.情境创设需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单纯的语言知识操练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如果将它具体化、形象化,那它就是生动有趣的。因此,我们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童谣、歌曲、故事、音频录像、表演、图片等)来营造富有趣味的课堂氛围,同时突出语言知识的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最佳状态。例如,在教学My family这一话题时,我让学生带来自己的全家福或通过自己的绘画来展示和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这样通过熟悉的画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不知不觉吸引学生沉浸到教学情境中来学习。

3.情境创设需延伸化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情境要能在教学中自然延伸。《PEP小学英语》(人教版)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编写,以一个单元为小版块,各单元之间、各个小版块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努力创设具有延伸性的情境,使之可延伸到下节课或是延伸到课后,使课与课之间、课内与课外有机联系,各知识版块之间相互结合,建构起完善的知识版块,整体构建语言知识体系。

4.情境创设需连贯化

相对于一节完整的小学英语课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切不可松散、缺乏连续,务必使情境设计体现连贯性。即教师要真切地把握整节课的重点和大情境,提炼贯通全课的大主线,并以主线连接各个小情境,从而使实际课堂教学中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环环相扣,整体推进课堂教学进程。我在教学“My Family”时,便是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条主线连接起“教师的家人”“学生自己的家人”“讨论家庭成员的爱好”“讨论家庭成员的年龄”“讨论家庭成员的职业”这几个小情境,不过,在各个小情境转换时,教师必须加入恰当的过渡语,从而使各环节产生恰如其分的关联。

5.情境创设需生成化

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时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教师在具体、丰富、多变的教学情境中,还应正确处理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以达到既能进行有效的教学预设,又能抓住意料之外的精彩。

总之,教师只有认真挖掘教材的内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才能促使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篇10:小学英语教师教学随笔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单位、作者:官渡镇魏寨小学

张艳艳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把一堂课上好,上成功,那么必须在上课前认真做好准备。要在讲台这个“舞台”上站好,就得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教学中,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形成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学好英语。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遇到了一些阻碍,发生过一些处理不当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我班有一个很内向的女生,由于她的发音有问题,所以在英语课上总是羞于回答。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孩子,所以课上总是创造机会给她回答。但是有一次在同学的笑声中她哭了。

除了这件事,在日常教学中,还发生了很多值得我反思的事。如对学习不认真、爱捣乱的学生采取一味的批评是否恰当;如何才能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大胆的说出英语;如何鼓励学生开展正当的良性的竞争,而不是瞎起哄;做游戏或比赛的时候,学生的纪律该如何更好的控制。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思考,并希望找到解决方法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对孩子多一点了解,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

刚刚提到的那个女孩的问题就是我对她还不够了解。以为给她机会,给予她鼓励就能够帮助她,其实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了解。在那堂课后,我找了那位女生谈话,她说每次她回答问题,总有同学笑她,所以她不想回答。今天是她的生日,所以她不想被人笑。我对自己的疏忽深深自责。我鼓励她勇敢面对困难。现在,她已经能微笑着回答我的问题了。

二、不要急于求成,要逐渐渗透,持之以恒。

有时急于求成只会让事情失去本来的意义。特别是英语这个对他们来说完教学随笔

全陌生的语系。在采用一些英语游戏或是chant活动的时候,应以让孩子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为主,不要因为游戏而游戏。小学英语教学的宗旨就是:以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为目的,组织教学。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兴趣可以转化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幼儿期的儿童,由于注意力等心理因素发展不够成熟,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时,便会产生情感上的需求。对孩子来说,英语学习是新的认知点,采用生动活泼、有趣味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小学英语课应成为孩子的天堂,千万不要逼他们去做什么,只有他们觉得开心了,才是真正达到效果了。否则,不管硬塞给他们多少英语,他们也不会主动吸收。被动的学习总是会事倍功半。

三、调整好心态,表扬或批评要恰当,适当的给予激励,让他们有种成功的满足。

教师不应让自己不好的心情影响上课,而要学会控制。在课堂上,教师是几十双眼睛的焦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充满激情,充满活力,这样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之,严厉的批评和强制性的措施都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爱心对于教师来说也相当重要。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我们不该操之过急,而应循循善导,用自身的魅力和设法调动起来的积极活泼的课堂气氛来吸引学生。

篇11: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充实和挖掘数学中新奇有趣的事实和现象,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数学有意思!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持真

正地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用悬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新课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小学数学教育除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等重要使命。目前,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小学数学教育走入了一些误区,数学让学生望而生威,甚至望而却步。主要原因是有的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研究不够,不能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仅限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不能有效合理地渗透数学文化内容,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在教学中缺少等待,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少,教师讲解得多,以讲代学,作业机械重复,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加重。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削弱数学教育的效果,使数学教育的有些功能被异化。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数学的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逻辑推理性强,数学更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随时根据教学情况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切忌自问自答,没有耐心等待学生去思考,或者与少数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忽视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和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和

真理!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充满信心,要让学生说话,不要封住学生的嘴,要让学生动手,不要捆住学生的手,要让学生观察,不要遮住学生的眼,教师们千万不要掩耳盗铃,认为只要讲深讲透了,学生自然就懂了。

三、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形成系统,要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每学期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师提出建议等。每次考试后让学生对自己答卷情况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写写考试后的感想、体会。这些办法只要教师长期地坚持去做,一定会对学生数学学习很有帮助,这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会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四、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内容中的优缺点。我们要通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不要把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任务,要让学生做作业前先准备好要用的物品,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通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习用品,做到有始有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书报的兴趣,让学生有阅读数学读物的良好习惯。研究表明学生的成才因素中智商仅占20%,而被人们忽视的情商却占80%。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能急功近利,时紧时松,不要因为要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坏习惯迁就,其实如果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课堂如同一盘散沙,教师难以调控教学局面,教学面向全体就得不到真正落实,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学生的坏习惯决不能因为课改的理念而一味地迁就,还是要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规矩、制度办事。好习惯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好习惯也一定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还是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还是决定于学生。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的美好愿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有的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何使教师的善良愿望成为学生的愿望,让教师的“教”成为学生的“学”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最需要什么;只有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学生自己最明白自己学习的状况和收效,但是,我们的教师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育的功能似乎已经完全被异化,许多学生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完全没有了自我,再也无暇顾及自己的感受,更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内省和反思,他们对学习已经变得十分麻木,迫于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又不得不捧起书本,但学习已经不是他们自身的需要,因此,学习效果低劣就不足为怪了。教师转变观念就是要减少教育的功利目的,不要把学生看成是教师自己显示教育业绩的工具,不要把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我们始终不能改变教育的这一初衷。教师要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上一篇:党的群团组织推优意见下一篇:中班拼音课《m、f》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