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电子报教学设计

2024-04-16

制作电子报教学设计(通用8篇)

篇1:制作电子报教学设计

《制作电子板报》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靖安县仁首中心小学余久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制作精美的电子板报作品,观察艺术字和图片的使用,掌握美化电子板报的方法;

2、通过观察出示的板报作品,帮助学生找出电子板报的制作要素及版面设计的特色。

3、通过制作电子板报,帮助学生掌握Word文档中艺术字、插入图片、文字边框和底纹、图文混排等常用操作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评与互评提升学生作品的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学生小组分角色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作品的制作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到共同学习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美观的图文混排。

教学难点:利用综合知识制作出完整的作品。

课前准备:相关主题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大家好!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份电子作品(课件出示几件设计精美的电子板报和用Word文档排好版的几份文字材料),请大家认真欣赏,说说哪个更具吸引力?(生答)这几篇图文并茂的作品就是电子板报,是利用我们熟悉的文本加工软件WORD制作出来的,大家已经学习了用Word制作文档的方法,想不想尝试自己动手也来制作一份精美的板报?有没有信心做好?(板书:制作电子板报)

二、探究方法,完成任务

(一)讨论分析,认识板报

1、要制作出精美的板报我们就要了解板报都由哪些部分组成。(结合出示的板报,明确电子板报制作的要素:报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插图等。)

2、同学们观察板报,小组讨论一下,这么精美的板报都是应用了Word中的哪些技术手段实现的?讨论好了可以发言。(分析和交流板报中知识点的应用:艺术字,文字边框和底纹,插入图片,图文混排,分栏。)

3、我们再来观察板报的版面,谁能说说板报在版面设计上都有哪些特色?(提示学生归纳出版面设计特色)(1)、整体版面布局;(2)、文字、图片、色彩的搭配;(3)、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二)介绍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大家对电子板报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接下来就请开始你们的创作之旅吧。老师为大家准了5个创作主题,同学们可以从老师提供的这5个主题(1、海底世界;

2、保护地球;

3、我们可爱的班级;

4、中国名胜游;

5、动物世界—奇妙的色彩)中任选一个主题,也可自己确定创作的主题,并围绕该主题综合运用Word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设计、制作一份板报。相应主题的文字材料和图

片材料到我的电脑/D/电子板报素材库中查找。

(三)小组分工,确定主题 现在就请各小组讨论研究确定主题,并明确分工,选出组长、绘图师、文字整理员、图片整理员,并根据主题在纸上设计板报版面,完成文字和图片材料的收集及整理。(指导小组分工,在不同的环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都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四)小组协作,完成作品 设计好板报的小组可以根据设计好的版面上机完成作品。(老师巡视学生的制作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辅导。)

(五)自我评价,修改作品 请各小组成员在完成作品后对自己的表现及作品展开自评,并根据小组的自评意见修改作品。(对于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强以及综合能力强的同学,指导他进一步的扩展内容。留意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在心中挑出不同层次的作品。)

三、成果展示,交流情感

大家都完成了作品,那哪个小组想把你的成果展示给大家欣赏呢?现在就请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展示作品,并作简要的介绍,其他同学认真欣赏,并依据Word板报作品评价表给出中肯的评价,我们同共来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同学们都能根据板报的制作要素去设计制作板报,在使用艺术字和图片时能做到与版面的整体布局谐调统一,色彩搭配也很和谐。做的非常好。各小组根据同学提出的意见课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让我们的作品更完善。

五、板书

制作电子板报 报名 刊号

电子板报制作要素: 单位或出版人 出版日期 插图

艺术字 文字边框和底纹技术手段的应用:

插入图片 图文混排 分栏 整体版面布局

版面设计特色: 图片、色彩的搭配 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篇2:制作电子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熟练掌握插入艺术字、图片及图文混排的方法。初步掌握编辑一份完整的小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客观分析、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感受与他人互帮互助、讨论交流的乐趣,增强集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WORD的文字编排、图片插入处理、文档排版等操作技巧的综合运用。难点: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学方法:

由于这是要求学生做一个WORD小报,是WORD的文字编排、图片插入处理、文档排版等功能、操作技巧的综合运用。针对这一情况,我有这样的思路:观察—模仿—在制作中创新。首先,我展示了许多电子小报,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表象,之后,再模仿制作,在制作中进行创新。注意,在教学时教师一定先要把具体的情况介绍清楚,并做示范操作。只有学生学会具体的操作步骤,并在此基础上才会有所创新,才会制作出有自己个性的特色WORD小报。教学准备:优秀电子小报作品、文字及图片素材库。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课前准备电子小报的材料。

1、展示精美的电子小报,请大家观察这些小报有什么特点: 老师要引领学生说出小报的以下几个特点:

A、小报的组成元素:图片、大的标题,细节介绍。

B、每个元素的特点:图片要有感染力,标题要醒目,突出主题,细节介绍要适当和准确。

C、整体的特点:美观、艺术性强。

2、师明确任务:我们要出一期关于读书的小报。请同学们课下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并下载保存到自己建的文件夹里。同时也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心得。为我们编辑小报作好铺垫。

[设计意图]:我们编辑小报需要大量的图文资料,如果上课的时候让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内容,势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我于是把这些准备时间放在课外。

第二板块:学生探索制作小报的方法。

1、上课开始,教师依旧展示精美的电子小报,让学生分析在word中制作这样的作品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老师要引领学生说出小报的以下观点:图片的插入、艺术字的使用,文本框的使用,自选图形的用法等。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老师补充。

2、老师通过广播简要复习演示各种对象的插入方法。在技能演示过程中,可适当的安排学生的演示。A、插入图片,设置为背景图片。注意利用版式(文字环绕)把图片设为任意定位,从而可调整为整个页面的大小。图文混排这部分是重点,必须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己操作。

B、插入艺术字,内容是标题。

C、插入文本框,添加上详细的文字介绍。

3、分析完后,教师可以适当的把小报的一些操作过程演示一遍,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

[设计意图]:要做一份从内容到配色、排版都很出色的小报对于学生来说很不容易。尤其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因此我要求学生从模仿开始,然后在模仿中自主探究,不断创新。另外,版面设计可以模仿报纸、杂志的。

第三板块:小组合作来设计小报。

1、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学生的微机水平各不相同,设立组长一名。让小组长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将组内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一人制作,其他人协助设计制作——设计布局或者设计颜色、字体等内容;负责与外部交流等。提示学生,当组内成员遇到技术上的问题或资源使用等问题时,可以从以下方式得到帮助:参照教材、上网搜索、阅读学习资料、向老师咨询等。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教师不断检查各种操作错误问题,并给他们一些建议。在此其中,教师出示友情提示:A、编辑、排版要注意突出要报道的内容,装饰用的花边、图像、动画不宜用得太多,这样会防碍读者集中精神阅读中心内容。B、要随时保存自己的文件。以免因为机器的故障或自己操作的失误使自己的作品丢失。

3、中途展示一些有特色的作品,例如:报头,刊头摆放位置与众不同的学生,或者图片,自选图形运用娴熟的学生,目的是鼓励大家的在符合主要规则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创新。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进行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分层教学,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点的学生,较好地落实了“关注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当然,在报纸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

第四板块:学生作品展示。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对于个别优点突出的的学生作品,让作者示范、讲解技巧运用的心得。之后让大家进行评论。还不失时机地把一个代表胜利的标志奖给这组小选手,并告诉大家把这幅作品贴在学校宣传栏上,以示奖励。

2、小结:同学们做的电子小报都非常有特点,每个同学在制作电子板报过程中,肯定或多或少都学到了课堂上的或课堂外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简单回顾一下,各小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关于WORD的小难题都是如何解决的。

篇3:“制作电子报”的教学实践

坚持自主学习, 激发制作兴趣

在教学中, 为激发学生学习制作精美电子报的兴趣, 我把教学内容分为电子报基础、制作电子报、评价电子报三部分。首先, 让学生欣赏各类版面布局的电子报, 以小组为单位规划和设计电子报各版面的布局。其次, 让学生能够根据身边新颖的信息题材, 确定电子报的主题。第三, 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的主题题材, 分类组织信息, 构建栏目, 并画出结构图。在培养学生组织信息能力的同时, 让学生将手工制作小报和计算机制作小报作对比, 感受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开阔学生知识面, 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在学习电子报制作的知识时, 先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生活中的报纸, 思考它的内容, 观察组成要素、版面的结构设计等。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风格的电子报, 比较它们的异同、各自的优势等。当学生通过思考比较出制作电子报省时省力时, 他们会深深地感受到:电子报的版面设计是手工制作无法比拟的, 其艺术效果也是手工远远达不到的, 既可以插入手绘的图画, 还可以插入自选的图片、照片等内容。报头制作更是充分发挥了word软件艺术字制作和自选图形的组合效果, 再配以不同色彩的背景、线条, 使整个版面看上去色彩鲜艳, 吸引读者阅读。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 而实践操作却很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 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 解决问题, 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跟其他学科相比, 软件的操作变化多样, 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必然的联系, 所以如果仅仅单独地罗列这些基本操作, 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解, 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 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去分析解决。例如, 在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练习时, 教师可以提出事先打印分发一篇文章, 设置相关问题, 如标题的排版, 文字的修改, 段落的连接、分段, 段落调整, 段落排版, 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 设置打印页面等等问题, 让学生通过上机, 依靠集体力量, 自行讨论完成任务。这样更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电子报中恰当的版面设计、精美的艺术字、形象生动的图像、方便阅读的超链接, 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但是只有学习兴趣还是不够的, 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支持。之后, 教师让学生分小组一起来探讨关于电子报的几个问题:电子报是什么?作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作品的素材选择有何特点?与主题是否吻合?作品的表现形式、排版布局有何特点?风格与主题是否一致?作品的技术实现方式有何特点?虽然问题的设计专业性强, 但是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展示自己制作的精美电子报的欲望, 自主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 知识自主探究, 问题合作解决。他们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影响, 不自觉地学到了新知识, 并且广泛地收集与之有关的知识。因此, 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交流合作, 创造一个“活”的课堂

信息技术教学在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理念的指导下, 创造一个“活”的信息技术课堂。在讲电子报的制作时, 先从最简单的“自我介绍”“课程表”到复杂的“贺年卡”制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学会了汉字录入、文档排版、表格制作、图文混排等操作技巧。简单的word制作让学生设计出漂亮的作品, 使学生体会到word中的潜力相当大, 只怕自己没有想象力。学生从艺术字、文本框的设置到插入图片、题花、尾花、修饰花边设计, 先是不自觉地从教师的素材中模仿, 到潜移默化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学生的不足体现在只注重形式的新颖而忽略了审美。

教师在组织这些教学活动时, 不能就技术讲技术, 而是要通过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任务, 来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空间。这样学生操作的次数多了, 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就少了, 学生的合作学习就越来越有成效, 信息技术课堂就“活”起来了。学生的参与展示渐渐形成习惯,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交流思想, 合作学习。展示作品的同时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学间的交流沟通能力, 学生上课有了积极性, 课堂充满了活力。

强化服务意识, 自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乐于思考。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营造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思考, 探究学习的氛围。

在讲电子报的合成和超链接时, 让学生以读者为中心, 树立一切为读者服务的意识。为让读者方便地看到相关内容, 提高阅读效率, 我们应该做什么?电子报上有超链接有什么好处?学生在思考教师问题的同时又提出了新的问题:电子报的超链接由什么组成?从制作电子报的角度看, 什么时候需要用超链接?要选择什么做超链接的载体?单击标题后, 让读者看到文档的哪一部分?要选择什么做超链接的目标?带着问题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知识和教师发给学生的本节学案。学生边读书边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 思考怎样插入书签、选择载体建立链接, 并在计算机上实践, 出现问题再自学学案, 与同学讨论。

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电子报时, 要分工明确, 要求每人都有事做, 最后小组合成完整作品, 展示成果。在学生的准备过程中, 我及时给予相应指导。我深深感到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关键在于教师的挖掘和引导。教师不可包办代替, 但有必要给予指导, 提供支持。可以提出一些框架性的学习建议, 让学生讨论、研究, 形成具体的实施计划, 还可以提供相关图片、材料、网址, 启发、诱导学生寻找、提炼出制作学习的素材。

篇4:电子制作创新实践教学研究

【关键词】电子制作;创新实践;教学研究

一、引言

电子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定位为学生工程训练培养的主要基地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树立以学生为本,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旨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实践,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体系。既重视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实验,更强调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开放型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工程训练和设计能力培养。

在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体系中,《电子制作》是学生在学习了电工学、微机原理及应用、测试技术以及电子CAD之后,进一步综合运用电方面的知识,体验计算机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过程,初步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知识,从而完成对机电系统创新性设计。

二、教学体系

电子技术的特点是易学难精,入门门槛并不高,电子制作以学生自主进行电子项目的制作为主,教师辅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量;电烙铁手工焊接;电路图的识图;电路工作原理;元器件的安装方法;电路调试检测等等,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做中学”。学生为了自己的作品,主动接受知识,学生回归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

本课程侧重理论和技能并重的教学安排。意在通过该课程实践,使非电类学生能在已学电子和计算机知识背景下,通过自我实践,熟练掌握常用测控手段,从整体上全面掌握电气线路设计的基本步骤,了解电气设计的基本要求,运用系统总体设计方法对机电系统进行创新性设计,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主要内容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电子产品从原理设计、工艺设计、样机制作的全过程,实现对学生工程师素质的培养;同时学习和掌握机械法制板工艺及化学制板工艺。学生根据指导书提出的设计要求,并用电子CAD软件(Altium Designer DXP)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原理图及印制线路板,并利用实验设备制作出试验PCB;然后利用实验室现有元器件,并购买部分易损器件,装配并进行调试,使硬件系统正常工作;最后根据设计要求编制单片机源程序,并能调试通过,使控制器达到设计要求。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项目为模块,突出能力的锻炼,强化技能的训练,模拟电子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在内容设置的选取上都是为了达到既定的能力目标:①熟练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和焊接工具,包括万用表、电子毫伏表、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率计、扫频仪等;②熟练使用电烙铁和热风枪等焊接工具,包括元器件加工与成型的能力;③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和识别的能力,根据元器件查找相关资料的能力;④印刷电路板的制作能力,电路板布局与布线能力以及电子产品的装配能力;⑤具备一定的电子电路的识图能力和调试检测能力;⑥灵活掌握汇编语言编程和Keil C编程以及调试能力。

结合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自编涵盖数控进给控制器,单片机与PC机通讯,温度测量计,实时时钟,电子计算器,转速调节器,数据存储器等项目的实践指导材料。内容包括各个项目的功能要求、基本电路图、创作与调试方法、可持续创新的提示、评价体系等,列入电子专业教学计划,进行系统性训练,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

由于设计时间限制,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针对偏向机的学生,硬件原理图及线路板可由教师预先设计完成,学生了解整个流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装配及调试,然后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软件设计及软件调试,从而基本上达到设计一个完整控制系统的要求。

四、进行方式

课程安排是在整个学期内分散执行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还可以结合各类创新实践大赛,国家级、省级以及校级都有,争取到了经费,更主要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整个实践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布置课题,查阅资料

时间为校历第1-4周。选题可由指导教师选定,或由指导教师提供多个选题供学生分组选择;也可由学生自己选题,但学生选题需通过指导教师批准。指导教师在布置课题时,要求介绍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安排、考核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同时,还要讲授必要的课题背景和相关知识、基本原理,着重帮助学生明确任务,理解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和软件调试技巧等。学生课前要认真预习,课上由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相结合,课后要认真复习,并积极完成课后练习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参考网上资源,学会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源,培养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

2.设计阶段

时间为校历第5-17周。首先根据系统结构设计操作功能和流程,明确接口元件的种类、数量。选择计算机进行接口设计、电路设计,利用电子CAD软件绘制电气原理图和PCB,从设计到制作,体会非常深刻。其次,安装元件,根据操作功能绘制程序框图,编制主要程序并反复调试。

3.结果整理、撰写说明书

时间为校历第18-19周。在设计的各个环节后,学生都要及时整理设计过程和结果,总结分析问题,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按照正确的格式书写设计说明书。

4.答辩

时间为校历第20周。设计完成后每个学生都要进行答辩,学生讲解设计思路和设计成果,回答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

五、考核方式

1.考核方法

学生递交软件、设计图和设计报告,教师根据设计态度、设计方案、考勤、调试结果、报告质量和答辩情况综合评分。

2.成绩评定

学生的设计成绩的评定由三部分构成:设计成绩、平时成绩、答辩成绩。设计成绩占50%,答辩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20%。成绩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第评定。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六、结论

本课程中学生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制作出某个实物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制作几个电路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慢慢体会成长的过程。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我校在电子制作创新实践教学中,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伟绪.电子制作在电子专业入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176-178.

[2]赵惠敏.在电子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科教文汇,2007(6):130.

[3]黄小华.浅析高职院校《电子制作》课程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1(33):25.

篇5:制作电子诗集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

杜鹃

【教材分析】

Word部分,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小学部分的第四模块,也是省编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内容。该模块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学会用画笔画图,以及认识多媒体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Word 2003是Windows平台上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集文字录入、编辑、排版、存储、打印于一体,适合制作各种文档,还具有较强的图形和表格处理能力,制作出来的文档图文并茂,因而应用十分普遍。

本课所要讲的文本框的操作是第三册教材第四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这一内容不仅需要结合本册教材前面的知识,更是后面用word设计电子报的制作基础,所以我将其分成两课时完成,本课要完成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学情分析】

我校四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电脑,一人一机,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基础比较好,并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索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也有少部分学生在四年级以前已经接触过word软件,基础比较好。

在设计本课时我了解了一些小学生数学、语文等其它学科学习情况,感觉学生学习数学、语文等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区别在于: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学有要求,无兴趣;而信息技术教学有兴趣,无要求,如何使两者结合,做到既有要求,又有兴趣,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参与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试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古诗词积累活动,不仅能使学生熟练掌握Word这种文字处理工具,而且发挥古诗词的陶冶功能、排版的审美功能,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在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古诗词积累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审美水平,陶冶学生情操。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改变文本框的边框颜色和填充效果。

2、掌握改变文本框形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鼓励学生创作带有个人风格的作品。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本框的美化。

难点:改变文本框外形的操作方法。【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背诵古诗的小能手,你们愿意给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积累的古诗文吗?

学生进行古诗文背诵

师:你们会背这么多古诗词啊?真厉害,那你们平时都是把要背诵的古诗记在什么地方呢?谁说一下?

学生回答

预设1:学生没有提出可以用电脑存储诗词。

师:今天老师帮大家想了一个纪录诗词的好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学生回答(想)

预设2: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将诗词录入到电脑里,打印出来。

师:有的同学想到了利用电脑来记录古诗,那么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利用计算机记录诗词的好方法。

我们可以制作一本“电子诗集” 出示课题:制作电子诗集

设计意图: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进行整合,从学生熟知的古诗词入手,发挥信息技术工具学科的作用。

二、出示新知,探索学习

1、改变文本框边框颜色和填充颜色。

出示课件:两篇古诗,一篇没有经过修饰,另一篇设置了文本框的边框颜色和填充颜色。

师:请同学们看,如果你们想制作电子诗集,你想选择屏幕上的那一种方法制作?为什么?

学生回答(第二种,因为第二种颜色漂亮„„)

师:你们能给文本框添加上颜色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一下!(学生自主探索方法,并请学生上前演示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体会对文本框进行美化的好处,并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意识。

(请不同同学演示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哪一种方法好?你想用哪一种方法?)师:现在几名同学分别给大家讲了他们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通过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几种不同的美化文本框的方法,拓展学生知识面。

2、设置其他填充效果。

师:请同学们思考,填充颜色还可以进行变化吗?是否可以设置成其他的填充效果? 请大家动手尝试一下!

三、知识拓展,合作探究

师:我们学会了美化文本框,是不是已经可以制作一本电子诗集了呢?那么你们想不想让自己的电子诗集独具特色?

下面请同学们看这一篇电子诗集,看看它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学生回答:文本框不再是长方形的而是变成了其他形状!师:你们想不想将自己的电子诗集制作的这样有特点呢?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个比赛,尝试着改变文本框的外形,看哪一个小组先得出结果!

小组合作,探索新知的操作方法!

(教师在这里可以进行补充说明!)

四、综合练习,巩固新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么多种美化文本框的方法,现在同学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赶快自己动手设计一个自己的电子诗集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属于自己的电子诗集吧!我们一会儿会找几名同学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学生练习

五、作品展示、评价交流(展示一名同学的作品)

师:同学们请看,这位同学的作品,谁来评价一下? 学生评价

(评价时注意引导学生评价的方向,教师再进行补充评价)

六、知识总结

师: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今天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

师: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那么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制作电子诗集,我们是不是还可以通过word这个软件制作电子作文集、电子数学集等各种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的电子书呢?

现在就让我们在《春晓》这首优美的古诗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制作电子诗集》教学反思

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

篇6:电子板报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制作 “电子板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字处理软件中的各知识点。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 “电子板报”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复杂图文排版

3、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b、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 教学难点: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

三、教学指导思想(建构主义)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信息技术课内容更新很快,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积极学习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网络工具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宽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去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是引导者,不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四、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我们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很适合这一课程的教与学。

1、“电子板报制作”任务设置

每组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份漂亮的电子板报,要求:(1)电子板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第二课堂”,但内容各组自定;(2)电子板报应含有图片、艺术字及各种字体风格;(3)电子板报应含有制表;(4)电子板报制作版面至少有四张A4纸;(5)提供网上下载、扫描输入、数码输入等技术条件;(6)评测的重要依据是“创新”、体现时代特色和个性张扬,内容没有科学性错误。

2、版面栏目设置参考

校园新闻:报道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及学校的大事情。人物专访:可采访校长、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同学等。校园情报:报道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最新情况和动态。指点江山:发表对某些事的看法,或抒写自己的志向与抱负。开心往事:写出难忘的经历和令人高兴的趣事。丑闻一瞥:对校园内不文明的人和事进行曝光。友情难忘:记同学或师生之间相互勉励、共同进步的情谊。“我也谈学校建设”、青春BBS、奇思妙想、教你一招、万花筒、小幽默、小常识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开放型、小组协作学习)

(一)、新课导入

教师:你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报纸和杂志,你们在吸取它们精彩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些知识是通过什么软件、什么途径和什么方法编排在一起的?(学生说没想过)你们想不想看一些网上的电子板报和你们的师姐师哥们制作的电子板报?(学生兴趣大增,急切地想看电子板报)

教师演示:网上学生制作的电子板报(进入新浪或搜狐网站,输入关键词“电子板报”,显示搜索结果,进入相关网页,演示); 高一其它班制作的电子板报

教师:这些电子板报整体如何?是用什么软件编排的?

学生:设计得真好,内容真丰富,用WORD、WPS软件制作的。教师:你们有没有信心办一份能和它们相媲美的报纸呢?

学生:有,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师:现在各小组根据给定的主题,运用WORD软件完成任务。

(二)教与学的过程

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很严肃又很热烈地讨论着,讨论一段时间分配好任务后,有的小组各成员回到自己的座位,翻开书,打开WORD软件,一步一步地自学,并不时地和同组其它同学讨论着;有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一个同学在讲解,其它同学在听讲,并不时地记笔记和提问,能者为师,互相学习,气氛融洽活泼又严肃。

教师在巡视辅导过程中,密切注意各组对各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及时在学生自学过程中穿插讲解。如“如何使分成两栏的左右两栏文字行数相等”“如何在正文随意定位插入的图片”“怎样改变文本框的形状”等等。对于这章中的重点和难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教师要根据全班同学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进度,及时讲解这些,学生反而很愿意听,有一种恍然大悟的表情。

教师在教室内走动,融入到学生中,随时点拨他们在完成电子板报过程中遇到的全组都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有时候,教师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连教师都没有遇到过。此时,教师学生共同去查资料或互联网解决,真可谓教学相长,又增强了师生间的朋友伙伴关系。

整个过程是开放的,随时有同学请假到图书馆查资料(互联网上查不到时),有同学去采访校长、教师及社会人士,有同学借数码像机去拍图片,有同学在忙着扫描资料,有同学在网上咨询查找信息。

各小组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有的同学想贪玩,其它同学就提醒监督。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六、资源整合、素质整合(美学、文化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等)

电子板报制作运用的是WORD一章的知识,但整个过程涉及并整合了美学、文化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等。如:在版面布局设计上既要注意视觉习惯,但又要打破常规、设计新颖,有的同学提出:在A4纸的黄金分割处,设置头版头条。有的小组设计好自己的版面后,还要去请教美术教师。

要制作一份内容详实的电子板报,就要找资料,网络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各组同学能熟练从网上下载文字、图片、动画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别人的作品,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欲望,所以许多学生在“PHOTOSHOP”“画图”等软件里制作和处理有自己个性的作品,有的学生挥毫作画,通过扫描仪输入电脑,经过处理修饰后,把它们放到电子板报中。

有个小组的一个小板块叫“小爱迪生”,他们把收集到的同学小发明,一个个请教相关的物理化学老师,并亲自试验一遍,论证它们的可行性后,才放到电子板报上。他们先列出了访问提纲,然后到学校电教室借有关“采访”的录像片,学习和模仿记者的提问,并要求在我面前模拟一遍。

在电子板报制作过程中,也出现过学生没有预料到的许多问题,如有的小组已完成近一半的任务时,因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而造成数据全部丢失,全班同学为之惋惜,也由此认识到“网络需要文明,文明就在你的一举一动中”,有的小组在采访中,因遇到拒绝而丧气,不过最终因自己的诚恳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使采访成功。

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追求、尝试、失败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也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

七、教学成果评价(成果展示并评价、评述)

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完成了任务。作品风格各异,布局、审美、制作无不体现了各小组成员的智慧和汗水。作品统一在多媒体教室展示。请了一些相关科目的教师来评价、指导。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讲述自己小组电子板报制作过程,介绍如何学习WORD这一章的重点难点的方法,并对教师和其它同学现场提问给予回答,(若回答不出,同组同学可以补充)。从学生的介绍和回答中,我了解了各组已掌握WORD这一章节知识点,基本已熟练运用WORD综合排版。

最后由同学选出从内容到版面都优秀的作品,推荐到报刊或网站发表。所有作品在学校的网站发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

八、教师总结

“同学们做的电子板报都非常好,每个同学在制作电子板报过程中,肯定或多或少都学到了课堂上的或课堂外的知识。(学生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下面我们一起把WORD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再简单回顾一下,我还要讲解你们各小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关于WORD的小难题。”

九、教学延伸:(自选“研究性学习”课题)

通过WORD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已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资源,希望能通过这种方法,联系身边的事、景、情、自然界等等,选一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电子版报制作教学设计

学校: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学科:信息技术姓名:王

篇7:制作电子小报教学反思

在学习此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中艺术字、自选图形、图片等技能的运用,怎样让学生将这些知识熟练掌握并得心应手的应用呢?经过思考我决定开展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制作电子小报竞赛,给学生上一堂综合课。这种形式是学生感兴趣并喜闻乐见的。

这节课我采用任务驱动式、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特别是对如何指导学生的协作学习和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过程评价中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1、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往往是以单纯的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作为教学内容,重在对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而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的最新理论认为:信息技术课应该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围绕一个学生能激起学生浓厚兴趣的主题展开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探究过程作为学习载体。基于这种理论我在上课之前就叫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丹棱的景点和美食的图片和相关的文字资料。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收集和构思自己命题做有关丹棱的宣传片。

2、传统的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往往是“射线式”的,即以教师为辐射点,知识、技能的获取是单通道的;而我采用协作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过程时,使我感到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获取渠道变成了多渠道的、立体的。对于新知识新技能,学生相互之间的只言片语,或者是学生在键盘上的轻轻一击,都远胜于教师长篇大论的讲解和繁琐的演示操作。在这种学习方式之下,学生设计出了很多我上课之前未曾想到的方案。

3、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也往往是以老师的一句话定型,而这节课采用了过程评价这——开放式的课堂评价方式。每个小组都将自己设计的作品展示出来,任由同学评说,自己随时修改、补充,而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不当裁判,仅仅作为一名组织者来发挥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在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便敢放胆直言,无所顾忌,学生边说边做,将各种操作技能技巧大胆地展现出来,学生对信息的检索、查询、处理、加工、分析、整理的过程一览无余,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各种有特色的方案不断呈现。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由此,我得出结论在上每节课前,我们都应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来进行备课:

①怎样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充满生命?

篇8:《电子相册的制作》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出版的《信息科技》初中版试用本第二单元《班级演讲会》的拓展和提高部分。在已经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和交流评价的基础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掌握电子相册的应用和信息的获取与有效表达。

●学生分析

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制作演示文稿的基础上开设的拓展性课程。学生对演示文稿有一定的掌握, 在知识与技能上学生能够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电子相册的用途、种类、优势;掌握电子相册的基本组成;学会制作电子相册。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比演示文稿和电子相册的异同点, 感受知识的转化与迁移;通过作品交流与评价提高鉴赏能力和评价水平;应用Moodle教学平台开展课程学习、资源下载、作业上传、问卷调查、反馈等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不同主题电子相册的制作进行德育渗透, 如提高民族自豪感、懂得珍爱生命、学会感恩、提升集体荣誉感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制作电子相册。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提升信息素养。

●教学准备及环境

自制演示文稿、上海市梅园中学Moodle教学平台、师生提供的照片、收集的素材;校园局域网、凌波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

师:刚入校时同学们那稚嫩的笑脸还在老师的脑海中, 与大家共同相处的日子里, 我们一同军训、一同进行社会考察、一同经历每一次考试。转眼间, 同学们快要14岁了, 老师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送给你们, 请看。 (教师播放全体七年级教师的电子相册, 相册里有教师们对学生的期许和生日祝福, 并配有音乐) 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惊喜)

2. 初步理解

师:看了刚才的礼物, 请你想一想“电子相册”有哪些优点?它与我们平常的纸质相册有什么不同?

生:容易保存、容易复制、更好看……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随着数码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 电子相册也随之受到大家的欢迎, 与我们传统的纸质相册相比, 它的优点非常多 (展示PPT, 如图1) 。

3. 探究电子相册

师:同学们能说说刚才老师送给你们的电子相册,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刚一进去的画面很有诗意, 像杂志封面。

师:非常好, 那是“电子相册”的封面, 我们一起想想看, 封面包括了哪些元素呢?

生:封面照片、背景模板、音乐、标题……

教师展示“电子相册”的封面组成 (如下页图2) 。

师:老师的电子相册除了封面很吸引你们, 还有其他让你们难忘的画面吗?

生:有, 每个老师的照片, 还有下面的祝福语。

师:这就是“电子相册”的照片簿, 也是电子相册最核心的部分。

教师展示照片簿的组成 (如图3) 。

4. 实践操作

师:看完老师的电子相册, 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已经跃跃欲试了, 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制作自己喜欢的电子相册吧。

学生前期按照不同主题, 收集了照片等素材, 如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的旗袍、我爱我班等。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5. 分析、比较与展示

师:大部分同学都完成了2~3张电子照片的编辑。通过刚才的操作, 你们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生:有, 和PPT有点像。PPT会做了, 这个就简单了!

师:这就是我们信息技术的迁移与贯通。让我们一起来对“电子相册”和“PPT”做个比较。

教师呈现相应PPT并引导学生对要素逐个分析 (如图4) 。

6. 应用拓展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我们七年级所有老师送给你们的电子相册, 看看与刚才的版本有什么不同?

生:有歌词了, 更好看了, 更有味道了!

师:那下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子相册的制作”中歌词的添加, 这节课就到此结束。

学生登录“上海市梅园中学Moodle课程中心”, 完成作业上交、投票、评价这堂课的问卷调查。

●教学反思

本堂课在达成学习目标方面做得较好。我采用问题驱动法,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电子相册, 并将电子相册的组成部分和制作要素以PPT的形式呈现。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用了一些有德育价值的素材, 如2009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腾飞的中国、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式等, 学生在制作有关这些内容的电子相册时, 爱国主义情怀、生命教育、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等都得以提升。课的导入部分既有感情作为铺垫, 又有任务作为驱动, 师生互动良好, 课堂教学实效良好。

评价活动我设置了关于师生、关于教学过程的10个问题, 涵盖了教学的主要环节, 通过学生的反馈, 能够更深层、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和需求, 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不足之处在于, Moodle教学平台在文本编辑、网页编辑等方面的功能不够完善, 很难开发出很精致、很有个性的课程, 而有变化、有新意的课程是中学阶段的学生所需要、所期待的, 所以,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课程的创新。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演示文稿制作的基础上开设的拓展性课程, 齐老师根据初中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需求, 以Moodle平台为载体, 从电子相册的优点、电子相册的组成、电子相册的制作、作品展示、应用拓展等几个环节入手, 有效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亮点一: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信息科技》课程理念提出要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等方面的学习经历, 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在这节课中齐老师抓住初中生易受感情因素感染的特点, 顺应学生心理, 巧妙创设了各种情境, 有效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在课的导入部分, 教师就提出为将要过14岁生日的学生准备一份生日礼物。这样的导入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又让学生富有情感。而且在制作电子相册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用了一些有德育价值的素材, 如“2009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腾飞的中国”、“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式”等, 提升了学生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等。

亮点二:以Moodle网络学习平台为载体,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倡导合理灵活地应用各种学习资源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学习。齐老师在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 巧妙地借助Moodle网络学习平台,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相互评价等学习活动, 学生在课内、课外都可以借助该网络平台进行学习。Moodle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上一篇:犁倭烈士事迹简介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考试录用人民法院公务员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