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清晨教学设计

2024-05-22

歌曲清晨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篇1:歌曲清晨教学设计

歌曲《清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愉悦的情绪,轻巧、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清晨》。

2、能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美妙的清晨,并通过聆听、演唱、表演等多种活动的参与更进一步激起心中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美妙的清晨.2、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进一步激起心中对生活的热爱.3、指导学生唱准歌曲《清晨》第四段中的大跳音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创设宁静的氛围,学生安静地进教室。(背景音乐:《清晨》)

2、出示两幅日出图片。

3、给学生聆听两段不同情绪的音乐,选择哪段音乐与画面更相配。

二、师生互动,体验情感

1、聆听清晨音乐

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觉得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为歌曲配入打击乐器。(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自由创编)

3、学唱清晨歌曲

(1)复听清晨音乐,跟老师做一些简单而又轻松的律动。(2)跟音乐用“绿”哼唱歌曲旋律。歌曲可以分几个部分?(3)学生用竖笛自学歌曲的第一部分16个小节的曲调,也可以通过自己视唱来自学。

(4)教师通过范唱和范奏的方法教学歌曲第二部分的曲调,重点指导好第一乐句的大跳音程的音准。

(5)省略第二段,直接将1、3、4段曲调连起来唱。(6)学唱歌词一、三两段。

三、歌曲处理、歌表演

四、课堂小结。

篇2:歌曲清晨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清晨》。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丰富和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3.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珍惜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教学重难点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清晨》。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方法

听唱法、自主学习、合作、示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出课堂纪律要求。

二、音阶练习

三、学习歌曲《清晨》

1、导入新课

由谚语导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2、播放《清晨》

师: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首先我们来听一遍歌曲,请你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听歌曲

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

4、再听歌曲:歌曲的那一段节奏和其它的段落有区别?

5、完整的学唱歌曲。

学唱第一段歌词:悄悄慢唱:间奏她使歌曲轻快而活泼更富有动感,这一段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分唱----交换----连起加快一点唱。

第二段:直接唱。

----分唱---纠正(加手势)(板书)两条龙,同头换尾。还有第二部分附点、末尾音的音高。注意看老师手势。(山坡)----交换------连快。这一段旋律优美舒展,歌曲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三段同前

第四段:直接唱。歌曲在D.C.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四段连起来(随琴录音伴奏)

6、指导学生用轻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7、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三、编创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你觉得,怎样唱,才会让这首歌唱得更美呢?

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演唱方式来演唱这首歌。

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四、欣赏和清晨有关的美景

篇3:歌曲《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针对歌曲《五星红旗》的教学设计如下:授课班级为高职1班; 授课时间为2015年12月8日;人数52人;课标要求要充分体现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上要让同学们掌握好气息的大力支持与声音的流畅。教学过程和方法采用:示范法、分析训练法等。该课的教学重点是: (1) 气息平稳、流畅; (2) 在呼吸的支持下, 打开、调节腔体, 声音松弛、明亮、甜美。教学难点是:注意把握歌曲风格, 力争做到声情并茂。教学反思是: 结合该课内容,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情分析:示学生情况, 具体对待。教学准备是钢琴多媒体。教学用时为1课时。

教学过程:

(1) 哼鸣练习:13531—m。

(2) 闭口音朗诵练习:歌词。

(3) 复习提问:《红月亮》。

(4) 新课教学:《五星红旗》。

1) 歌曲分析:这是一首我国国旗的颂歌, 歌曲旋律优美、音乐形象鲜明。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讴歌了亿万人民对五星红旗的赞美与崇敬, 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2) 结构分析:一段体 (单段体) 。

3) 节拍:4/4拍。

4) 演唱提示:

1气息应富有弹性, 使声音贯通流畅, 声音统一。

2演唱高音时, 应在气息的支持下, 充分打开腔体, 保持松弛, 高位安放。

3演唱时应注重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

5) 歌曲处理:

声音气息、咬字吐字准确相结合。

总结:不同条件学生, 不同解决方案;教师与学生互动。

歌曲《五星红旗》天明词刘青曲。

以上为歌曲《五星红旗》的教学设计方案。下面将针对此教学设计方案具体阐述一下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好该课的音乐乐理知识和通过音乐课设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技能和素质。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喜欢听动听优美的歌曲, 并有想尽情歌唱的欲望,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发现大多数同学学唱某首歌曲时却对自己的演唱效果感到失望, 以致有的同学想唱却不敢大胆地放声歌唱, 原因有很多, 有的是没有教师的专业指导, 没有掌握住唱歌的技法与技巧, 不会运用声和气, 再深一步则是弄不明白相关的乐理知识, 这些原因也是广大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为同学们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也就是教师要让同学们通过短短的课堂时间既学会一定的演唱技巧, 还要懂得一部分相关的乐理知识。

在教授歌曲《五星红旗》时, 教师要运用示范法和分析训练法来引导同学们如何把握好此歌曲的演唱技法。在此探讨一下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一直是音乐课教学的主要教授方式和方法, 它的优势在于同学们在学唱一首歌曲前可以正确而清晰地听到教师的正确唱法, 而这一正确唱法可以在同学们大脑中形成一定的保留时间并一直保持到同学们下课, 同时在听取教师正确唱法的同时还可以先放松或振奋地欣赏一下优美或雄壮或激励的歌曲, 以此激发同学们演唱和学唱的学习欲望。但此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那就是同学们已习惯于音乐课的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 可能会疲倦于这种学习模式, 不能给同学们独立创新学习和表现自我的空间, 束缚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音乐课的示范教学法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并适度, 不能盲目追求和单一地运用此教学方式, 否则会造成不能调动起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的不良后果。

那么教师在教授歌曲《五星红旗》一课时, 不妨改变一下教师首先示范演唱此歌曲的方式, 可以采用先讲述此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以及此歌曲的创作意义等, 然后把同学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让每一小组选拔出自己小组的演唱代表, 在听取歌曲《五星红旗》的多媒体音效后, 独立演唱此曲的前两句, 教师不要马上对小组代表的演唱做出评判, 而是由其他小组同学指出演唱中的问题, 以此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这时的课堂教学活动进入了互动阶段, 这时同学们为了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会更加专注地聆听同学的演唱, 教师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不论基础好的同学还是基础稍差的同学都会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找到表现自我的机会, 无形之中缩短了同学们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在同学们对演唱代表做出评价并展开讨论后, 教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 与同学们一一对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并在分析过程中穿插入一些音乐乐理知识, 让同学们明白自己如果演唱好一首歌曲需要注意到哪些问题和演唱前及演唱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演唱技法与技巧, 这就是在示范法之中如何穿插入分析训练法的教学理念。以上的教学过程不但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 使音乐教学的课堂活动不再是单一而枯燥的。

音乐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应该具有它的独特性和灵活性, 要让同学们感受到音乐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的不同之处, 音乐学习的独特性也就是它的独特魅力在于同学们通过音乐课的学习不但陶冶了情操, 学到了一定的技能, 更重要的是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各种素养和文化水平。因此教师要把音乐教学的独特性展现给同学们, 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而音乐教学的灵活性在于教师与同学们时时互动学习的方式可以打破传统的学习观念, 让同学们积极地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歌曲《五星红旗》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精心准备的同时, 还要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激发同学们创新学习的欲望, 培养同学们创新学习的能力, 同学们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教师全新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分不开的, 所以教师在重视同学们学习内容掌握好的同时, 要更加重视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与独立学习的能力, 培养同学们养成追求积极向上乐观的学习态度和不断进取不断追求掌握多种技能的新观念, 歌曲《五星红旗》的内涵就体现了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这正是培养同学们爱国素养的优秀歌曲。

摘要:在学校发展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今天, 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教学设计的是否精彩到位是关系到课堂效率提高的关键, 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设计。那么音乐教育中歌曲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核心, 歌曲的教学方法要以审美为核心, 要让同学们懂得歌唱内容和内涵的感悟和审美。

关键词:组织教学,基本功训练,复习提问,新课教学,歌曲分析

参考文献

[1]余开基编著.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音乐专业考试大纲[Z].

篇4:快乐原始歌曲教学

【关键词】快乐 歌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31-02

亲爱的各位老师,你教过孩子们唱歌吧!在教歌曲时你也许会画一幅画帮助孩子们理解歌词;也许会制作成多媒体提高孩子们的兴趣;也许会制作成“歌词图谱”帮助孩子们学习歌词……殊途同归,这些方法的目地都是在于让孩子们在兴趣中学习。

虽然这些方法,老师们肯定会在公开课上使用,但是否会在日常的每一节唱歌课中坚持使用?是否城市、山区以及缺乏设备条件的老师都会坚持用?即使坚持使用,是否会觉得备课繁重,准备教具很辛苦?即使不觉得辛苦,是否会为让孩子们在巩固歌曲时,用小组唱、集体反复唱、轮唱等方法却引不起部分孩子的兴趣(特别是小小班幼儿)而烦恼?在繁重的教学准备下,再加上带班琐事的压力,教师们开心吗?试想教师们在重重压力下,心事重重,能教出快乐的孩子吗?

在此笔者是位“懒”老师,喜欢用最简便、最省力的方法达到最佳效果,所以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快乐原始歌曲教学方法,不但能供偏远山区幼儿教师日常教学不用准备任何教具使用,而且也能供条件好的地区的幼儿教师做辅助教学使用。这些方法供大家作为教学参考,既能让老师从繁杂的教具准备中解脱出来,又会让幼儿在快乐的演唱中学会歌曲,下面以小小班歌曲为例与大家作一些探讨。

一、动作想象法

动作想象法顾名思义是通过动作和想象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和学习歌曲。这是幼儿歌曲学习中理解歌词的主要方法,所有的幼儿歌曲都可以用此方法增加演唱乐趣。

以小小班歌曲“五指歌”为例:大拇指是爸爸(一手用手指指着另一手竖起的大拇指),爸爸开汽车(双手摆动方向盘),嘀嘀嘀(一手握住方向盘,一手按喇叭)……

再以小小班歌曲欣赏“大鞋和小鞋”为例:这首歌是大班的曲子,对于小小班幼儿来讲难度偏大,而且假如让每个孩子都准备一双爸爸穿的大鞋和一双布娃娃穿的小鞋,不但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她们始终在摆弄鞋子而忘了学歌曲,而且歌曲也不能在一节课中让幼儿完全掌握。这儿我用了动作想象法解决了困难,达到了预期效果。课前我布置了幼儿回家试穿爸爸和娃娃的鞋,并感受穿着不同鞋的声音,课上的动作为:我穿爸爸的鞋(沉重的拿过鞋并穿鞋),就像两条船(两只手手背朝上接在一起),开在大大的海洋里(接在一起的双手左右移动),踢拖踢拖踢踢踢踢拖……(两只脚用整个脚掌沉重踩地发出声音);我穿娃娃的鞋(用手指夹起小鞋),就像两顶帽(双手头上摸帽),套在小小的脚趾上(在脚趾上做套帽的动作),的笃的笃的的的的笃(踮起脚尖快速踩地)。

二、情境渲染法

情境渲染法是在动作理解的基础上,编一个幼儿喜欢的故事或情境,增加学习乐趣。

以“饼干歌”为例:为了增加饼干歌的情趣,笔者创设了做饼干的全过程的情境。不但根据歌词配上了做饼干的一系列动作,而且还在歌曲的前奏中加入了放面粉、水以及调料的动作,间奏中加入擦汗的动作,歌曲唱完后还加入了幼儿先用鼻子闻饼干香味,再品尝饼干,再提问饼干味道。对于做得好的孩子,教师还可以品尝他做的饼干,并提出评价味道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还可以提示幼儿品尝饼干时做出相应的味道动作。如甜的开心的笑,辣的吐舌头抽气并用手在嘴巴旁扇风。

三、游戏活动法

游戏活动法是通过游戏,让幼儿喜欢歌曲,增加学习乐趣。在幼儿园中,幼儿最感兴趣的是游戏,对于那些比较抽象的歌曲,幼儿往往缺乏兴趣,但如果把每一首歌曲都编成游戏,就是幼儿喜成乐见的事了。

以小小班歌曲“秋天”为例,笔者在教此歌曲时用动作想像法幼儿兴趣乏乏,但编入了游戏幼儿是百唱不厌。此游戏为:幼儿唱完歌曲后,变成小落叶四散蹲在教室中,教师手拿丝巾(作扫把)轻轻触碰幼儿的头,表示教师在扫落叶,被碰到头的孩子回座位,直至所有孩子都回座位,游戏结束。

四、创编歌词法

在幼儿园歌曲演唱中,幼儿对于重复同一歌词的小组唱、轮唱等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而运用创编歌词的方法,不但能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还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以小小班歌曲“大拇指“为例,原词是: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在老师的要求下,小小班幼儿编出了食指食指,你在哪里?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在此基础上幼儿不但编出了中指、无名指等,还编出了眼睛眼睛,你在哪里?耳朵耳朵你在哪里的?头发头发你在哪里?……再如歌曲“我的好妈妈”,幼儿能创编成我的好爸爸、好爷爷等,这样在开心和快乐中,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研究,活动设计上,当然那些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繁多的教具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不是每一次的日常教学中教师都能坚持使用,而且日常的带班琐事已经给教师们带来了许多烦恼,更别提教学准备的繁重,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应付的,对于那些偏远山区设备条件低下的教师更加是望尘莫及的了。研究教学方法不是给教师增加压力,而是解放教师的劳动力,因此把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准备中解放出来,用最原始最活泼的方法教学,让教师们把精力投入到更为有趣的事情中,是所有教师都渴盼的。

篇5:《清晨》教学设计意图

组织形式

集体。

活动目标:

1、讨论并制定晨间计划,知道哪些事可以快快地做,哪些事可以慢慢地做。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2、每天早上玩哪些晨间活动?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孩子们知道要珍惜时间。

环境准备

每人一张调查表、白纸若干、笔若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 谈话活动引入课题

你每天早晨几点起床?都做了哪些事情?哪些和别人是一样的,哪些是和别人不一样的?

二、 通过与同伴的经验交流和分享,懂得怎样调整和合理安排时间

你的晨间活动快乐吗?为什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会很匆忙很着急?

三、 通过讨论,幼儿根据自己的情况修改、调整调查表中的内容,为自己制定晨间计划

早晨的哪些事情是可以快快做的?做事拖拉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怎样的晨间计划呢?请你来说一说好吗?

四、 教师总结

我们要想让全身各个部位都得到锻炼,让我们的身体长得棒棒的,就要让上肢、下肢和身体其他部位交替得到锻炼。从下周开始我们就按照自己制订的活动计划行动吧!

延伸活动:

1、日常晨间活动中,提示幼儿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选择游戏内容。

2、根据幼儿列表中关心的问题,与幼儿共同讨论并调整晨间相关内容。

3、健康角共同收集有关运动后身体发展的资料。

4、家园共同组织幼儿运动会。

活动反思:

篇6:《清晨》教学反思

但是在歌曲的第二乐段的第二乐句2221|7712|1—和第四乐句2221|7771|2—这两个乐句的尾音不同,学生们很经常唱错掉,所以我就将这两个乐句单独拿出来让学生找不同,并且让学生反复练习,经过这两个环节之后,当学生唱到这两个地方时都会特别的注意,犯错的同学也变少了,都能将这两句的不同掌握好了。

等到全班都将歌曲唱的差不多了,我就采取男女生分开来唱,女生唱一段,男生唱一段,然后再全班合起来唱,全班唱的时候我觉得大家都唱得很好,特别是女孩子,十分积极,感情也都有唱出来。但是分开来唱之后我就发现男生没有女生积极,可能是五年级的男生比较害羞,都不敢大声唱出来,我所说的感情处理也都没有做出来,所以我一直鼓励男生们要大胆,不要拘束,通过和男生们朋友般的交流之后,他们放下了心中的“偶像”包袱,瞬间变成“实力派歌手”,男生们认真唱起来并不比女生差,反而更有韵味,我就跟他们说“许老师瞬间就成了你们男生的“粉丝”了!”听完之后大家都乐了,唱起来也更有感情了。

篇7:四年级上册音乐《清晨》教学设计

利通一小 杨燕妮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清晨》,能用轻松、愉悦的情绪,轻巧、自然圆润、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

2.能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并通过聆听、演唱、表演等多种音乐活动的参与更进一步激起心中对生活的热爱。

3.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 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到乐趣。教学设想:

1.感受|晨境:通过听赏清晨,让学生感受清晨的气氛,然后初步熟悉清晨歌曲旋律;再通过听和说让学生对知更鸟和歌曲背景有初步了解,并且初步掌握歌曲第一声部旋律和歌词。

2.体验晨歌:通过聆听歌曲和观赏画面,使学生了解旋律上的情绪变化以及歌词上的感情变化;再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二声部,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二声部旋律的特点,从而把握歌曲的内涵并能完整地演唱歌曲。

3:通过将音乐知识的学习融入歌曲《清晨》的学习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表现重唱与合唱这两种演唱形式,是学生真正的区分两者的不同。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2:区别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准备课前(问好发声练习)

二:导入。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让我们聆听一首歌曲《清晨》。让我们尽情的享受这早晨美好时光。(播放课件歌曲)目的:听赏早晨的音乐,带领学生进入清晨的情景之中。让学生感受清晨的氛围,并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三:学习新歌

(一):初听歌曲《清晨》后,师对歌曲简介: 这首歌曲是英国民歌,描述的是知更鸟用歌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介绍知更鸟(是所有鸟类中,英国人最熟悉,最喜爱的一种小鸟,是英国的国鸟,它因多彩的羽毛的婉转的歌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第二乐段是后四句构成,采用的是什么演唱形式?请同学们说说。(出示课件声乐演唱形式)。

(三):学习第一声部。师:新的一天开始了,小鸟们都唱的如此动听,你们想唱吗?(出示第一声部旋律)

1:逐句用啦模唱旋律。师:请同学们注意声音自然圆润,有弹性。杜绝喊唱。

2:随琴用LU哼唱旋律。3:逐句填词演唱歌词。

4:结合歌词分析两段的情感不同。师:介绍知更鸟迁徙的 2

原因。(知更鸟是候鸟的一种,由于深秋时分,天气转凉,知更鸟已经不适应这里的环境,天气越来越冷,而且吃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所以知更鸟只好飞向温暖的南方过冬,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它们又会从新飞回来)。因此春天的知更鸟是多么的欢快,深秋的知更鸟是那么的忧伤。

5:然后学生对比两段的旋律特点,(第一乐段轻快明朗,而第二乐段则是节奏拉开,显得是有些伤感)。

6:有感情的演唱第一声部。(请同学们注意第一乐段欢快,第二乐段伤感)

(四):师生合作学习二声部。

1:学生演唱一声部,师演唱二声部。(看你们唱的那么投入,让我也加入进来吧)

2:请同学说说我们唱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总谱)即:|7654|学生答:两部分的旋律基本上一样,只有一处不同。(板书)和|764|

3:师生互换声部演唱。4:分声部演唱歌曲。

(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正确把握歌曲内涵,完整演唱歌曲。师:谁能告诉我知更鸟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早春清晨的知更鸟是春天的使者,在田间自由的飞翔,快乐地歌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深秋时节,知更鸟已经不适应这里的生活,不得不飞离家乡,去遥远的南方过冬。歌曲的前后分别表达了知更鸟在早春清晨的欢快和深秋黄昏的伤感之情。

(六):针对声部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训练。以便达到更好的声部效果。并请同学总结。要想唱好合唱声部配合,只靠好的声音和技巧是不够的,必须大家齐心协力,注意声部均衡,声部统一。不能相互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合唱的最佳效果。四:拓展(出示课件)

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与书中课后拓展一样)学生采用同桌讨论的方式完成设计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篇8:利用歌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一、地理歌曲发挥的作用

1. 优化新课导入,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导入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向, 激发其学习兴趣, 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一支联系新课的歌曲会在课堂上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 在讲《大气的热力状况》一节时, 先播放一曲《打靶归来》:“日落西山红霞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红花迎彩霞,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放完歌曲后, 笔者提问:“同学们一定能体会到战士们披着彩霞胜利归来的心情, 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 在这首歌曲中, 作曲者为什么说日落西山是红霞飞, 而不是绿霞、紫霞或其他颜色的云霞飞呢?”这个问题激起了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这一自然现象的极大兴趣, 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但都不能从根本上回答出来。趁此机会, 笔者引入新课《大气的热力状况》。这样, 在学完本节内容后, 学生们轻松地明白了:太阳光线射入大气层后, 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而发生了散射, 此时的太阳光线穿过很厚的大气层, 太阳光在大气层中传播的距离越长, 波长较长的红光就越容易被散射, 使到达地面的红色光也相对增加。因此, 才会出现满天红霞和血色残阳。

2. 优化新知探求,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新知探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掌握方法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应该是开放、有序、活而不乱的动态生成系统。学生渴望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教师活教, 学生才能活学;教师讲得传神, 学生才能听得入神, 才不会走神。这就需要教师有随机控制课堂、调节教学的能力。

地理知识并非都有趣好懂, 遇到学习难点, 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 在此情况下, 可适时地引入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歌曲, 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 从而解决教学难点。如, 在《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 季风环流是本节的重点, 学生不容易接受, 理解起来感到困难。为了调节课堂气氛, 使学生对季风的风向有更深刻的理解, 可引入歌曲《黄土高坡》, 歌中唱到:“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 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听完这首歌之后, 教师总结:“冬半年, 亚欧大陆非常寒冷, 上空形成势力强大的亚洲高压, 而北太平洋上空则形成阿留申低压, 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 气流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西风, 然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变成西北季风, 这就是歌词中所指的西北风;而夏季则相反, 亚欧大陆非常炎热, 处于亚洲低压的控制下, 北太平洋上空的气流形成夏威夷高压, 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东风, 然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变成东南季风, 这就是歌词中所指的东南风。这首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词作者对他所生活的黄土高坡的热爱, 我们也生活在黄土高坡上, 也能体会到, 冬季的时候‘西北风’从坡上刮过, 夏季的时候‘东南风’从坡上刮过。”几句歌词充分反映的不仅是我国典型的季风气候, 而且还使教学中的难点通过歌曲得以解决, 加深了学生对课本中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3. 优化巩固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复习巩固的必要手段, 也是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地理课课时较少, 不可能通过布置大量作业的方式去发现学生本身知识的漏洞和缺陷。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准确定位, 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把歌曲以课堂练习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既是一种就地取材, 又是一种较好的发挥, 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

例如, 在讲完《中国地理》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二节《长江》之后, 笔者引入《长江之歌》:“你从雪山上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 揽起高山大海……”并设计下题目: (1) 根据歌曲的内容说出长江的发源地在那儿? (2) 根据歌词指出长江注入哪个海?长江的发源地是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 海拔6621米, 那里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雪山和冰川的滴滴溶水构成了华夏第一大河的发源地, 所以说:“你从雪山上走来”;长江最后汇入了我国东部的四大领海之一──东海, 所以说:“你向大海奔去”。歌曲与课堂练习的结合, 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巩固知识, 效果要比单纯的练习好。

4. 利用歌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时代呼唤环境保护, 时代强烈要求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协调一致, 环境问题就如同一把高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随时都有坠落的危险。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所以,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地理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明确提出:“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和法制观念, 使其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呼唤环境保护的歌曲很多, 可尝试把呼唤人类要保护环境的歌曲运用到地理课堂上,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例如, 引用齐秦的一曲《狼》进行环保教育:“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走在无垠的旷野中, 凄厉的北风吹过, 漫漫的黄沙流过。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 报以两声长啸。不为别的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这首歌中体现了怎样一个环境问题, 可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最后进行欣赏性评价:一只来自北方的狼, 站在旷野中, 听着凄厉的北风, 看着漫漫的黄沙, 眼前萦绕的是沙尘暴漫天飞扬的场景, 狼咬着冷冷的牙, 发出两声长啸, 那是对人类破坏环境的控诉, 狼已经没有了栖息之地, 它只能向往着传说中美丽的草原。这种把歌曲和现实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的教学, 达到了巩固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用歌曲进行环保教育, 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在欣赏歌词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歌曲的例子很多, 例如, 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主题歌《好汉歌》和《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可运用于《中国的地形》一节的教学, 说明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黄河谣》和《黄河颂》两首歌曲, 可运用于《黄河》一节的教学, 说明黄河的特点;歌曲《大中国》和《爱我中华》, 可运用于《中国的民族》一节的教学, 说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些歌曲在教学中的应用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将歌曲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 要把最适合的歌曲用到地理教学的关键处, 有时一首歌曲所获得的知识要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解释。

其次, 要在教学内容和歌曲之间选择恰当的信息联系, 注重在学生的兴趣点和对教学内容理解的难点处进行歌曲的应用, 效果会更佳。

最后, 地理教学毕竟不是音乐课, 在课堂上引用歌词是借用歌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内容, 为地理教学服务, 切忌在地理课堂引吭高歌而喧宾夺主。

课堂教学要源于教材, 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尽可能地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地理教学中,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恰如其分地点缀上几句歌词,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迪学生的智慧, 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牢牢地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 同时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篇9:歌曲《姑苏风光》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歌曲《姑苏风光》

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对吴音乐文化的兴趣;②在欣赏、体验、表现等音乐活动中学习歌曲;③用吴方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委婉地用吴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①用方言演唱歌曲;②体会吴音的特点。

教具准备:钢琴、琵琶、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学歌曲,感受吴音乐文化

⑴导入:同学们,《丝竹流韵》单元,从《紫竹调》到《外婆桥》再到《小巷风韵》,我们感受了江南曲调别样的风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江苏民歌《姑苏风光》,聆听180年前的民歌。⑵初听歌曲:播放《姑苏风光》。⑶介绍歌曲背景:《姑苏风光》是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一段,“码头调”是整个套曲的序引。歌曲赞美了苏州的美丽风光。⑷再听歌曲《姑苏风光》,仔细听一听它是用哪里的方言演唱的。⑸介绍“吴语”,渗透吴文化。⑹三听歌曲:教师用琵琶自弹自唱《姑苏风光》。⑺试用吴语根据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教师大声读,学生齐声读)。⑻跟着歌曲轻声哼唱。⑼跟老师的钢琴学唱,个别难点句子单独学唱,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⑽完整地跟着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分男女声、小组等多种方式演唱)。⑾跟着录音伴奏有感情地唱一遍。⑿学做兰花指、手腕花等舞蹈动作,完整地表演歌曲《姑苏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聆听和感受,减小歌曲学习的难度,学生不但学会了歌曲,也对“吴”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

二、看图片,了解吴音乐文化

⑴师:“刚才我们说,苏州地区在古代称‘吴’,其实吴地面积很大。”(播放“吴地”地图)吴地:以太湖流域为核心,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东接上海,南临浙西地区。⑵师:“说‘吴语’的地方也很多。”(播放词条、图片)吴语:南至浙江温州、永嘉,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交界处的地方方言。⑶师:“特殊的区域,特殊的语言,造就了特别的文化。”(播放词条)吴歌: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乐:吴地的民间器乐;吴舞:吴地范围的舞蹈。⑷小结,师:“唱吴歌,奏吴乐,跳吴舞是吴地特有的音乐文化现象。”(板书:吴歌、吴乐、吴舞——吴音乐文化)

[设计意图:了解“吴地”“吴语”是感受“吴歌、吴乐、吴舞”的前提。这个环节,通过简单的介绍,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赏吴歌,走进吴音乐文化

⑴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吴民歌?”生举例——《杨柳青》《拔根芦柴花》《外婆桥》。⑵演唱歌曲《外婆桥》。⑶师:“有一首全世界都熟悉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就是吴歌中的经典。下面我们来欣赏《茉莉花》的音乐及舞蹈。”(播放歌舞《茉莉花》视频)⑷师:“诗人这样赞美吴舞——‘舞袖一何妙,变化穷万方’。吴舞的魅力真让我们折服啊。”⑸师:“同学们,我们南通地区的方言也属于吴语。请大家来欣赏南通的民歌《南通渔歌》。”(播放《南通渔歌》视频)⑹师:“和前面歌曲的相比,它们的风格非常类似,是什么样的风格呢?”生:“秀丽、清新、细腻、流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唱“吴歌”、听“吴乐”、赏“吴舞”,学生走进一个纯美的“吴“音乐世界。丰富的体验,真切的感受,让学生自己感悟并总结吴音的音乐特点。]

四、编歌词,创造吴音乐文化

⑴師:“同学们,在隋唐年代,贵族就以会说吴语为荣,在老百姓当中,也以唱吴歌作为一种时尚。我们生在吴地,会说吴语,同学们是不是也很自豪呢!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用方言来歌唱我们的家乡。旋律就用《姑苏风光》。歌词要求自己创作,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⑵学生讨论(课件出示:题板《通州风光》以备打印歌词,背景音乐《姑苏风光》)。⑶学生汇报创作结果。⑷用通州方言朗读歌词。⑸用通州方言演唱歌曲《通州风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即兴创作歌词,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别具风格的方言也让学生体会到吴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唱家乡,传承吴音乐文化

⑴师:“同学们,你们创编的《通州风光》真好,我们的区歌《通州好风光》你们熟悉吗?”生:“熟悉,我们学过这首歌。”⑵师:“歌中甜津津、油汪汪、蓝青青 、宽敞敞的词语都是典型的吴语。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都是我们通州人,他们紧紧把握住吴语和吴音的特点,创作出这首清新、委婉、脍炙人口的通州人自己的现代版吴歌。”⑶播放歌曲《通州好风光》视频(跟着视频一起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欣赏并演唱我们身边的现代版的“吴歌”,让学生再次体会吴音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吴音乐和传承吴音乐的情感。]

六、赞吴韵,概述吴文化

⑴师:“今天,我们通过唱吴歌、听吴乐、赏吴舞,感受了吴音乐文化的高雅与奇妙。其实,吴地的书画、戏剧、园林、丝绸等同样出类拔萃,吴地的民俗博厚丰繁,吴地的能人辈出。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丰厚、鲜明、极富生命力的吴文化。”⑵播放吴文化的视频。⑶师:让我们再次唱起《姑苏风光》,感受吴文化的迷人风韵。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演唱《姑苏风光》。

篇10:歌曲 《送别》 教学 设计

1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1、会唱歌曲《送别》 2学情分析

学生声乐零基础,声乐必须从头抓起。想要改变学生以前的错误的唱歌方式,是一件困难的事。需要从学生呼吸方法上改变。《送别》是一首具有衔接意义的歌曲。难度不大,学起来容易。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2.了解陈叔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 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2、简介歌曲

这首歌曲是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枉凝眉》。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一、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一首影视歌曲,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二、认识作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三、歌曲介绍: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 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四、学唱歌曲

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师: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简谱

4、学生聆听歌曲,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5、教师领唱

6、学生一起唱

三、扩展。

除了这首《送别》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关于离别惆怅的歌曲或者诗歌文章呢? 李白写了很多离别的诗篇,其中有两首很有名: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演唱了这首清新、淡雅、优美的《送别》。在这里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的师生情、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点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遗憾。

2、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

六、课后作业

篇11:《萧》歌曲教学设计

1、认识我国的民族乐器——箫。 2、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箫》。

3、分小组自由选择(舒缓、欢快、编动作,创编歌词)自由表演歌曲。

教材分析

歌曲《箫》是一首2/4拍的,抒情优美又不失愉快欢乐的汉族民歌。歌曲旋律悠扬,节奏较为宽松,以八分、四分音符节奏为主,偶尔在小节中出现附点四分音符,刻画出宝宝学会吹箫以后,得意洋洋、摇头晃脑的可爱神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箫》,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流畅舒展的旋律,体验歌曲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能运用连贯的气息和舒展、流畅、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唱好一字多音,能按乐句进行呼吸。 教学准备

电子琴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随《郊游》音乐做律动,开始音乐之旅。 二、歌曲《箫》导入:

1、出示乐器——箫,有一个小宝宝正在学吹箫呢,咱们去听一听,聆听《箫》

2、学生看课件,介绍箫。(箫,又名洞箫,吹奏乐器。这种单管竖吹的箫,

现代箫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上端边沿开吹口,管身中部开六个按音孔,前面五个后面一个,后面下方开出音孔两个,用以调音,其下开助音孔两个,可美化音色、增大音量、拴系飘穗。 箫音色柔和、低音深沉,善于表现乐句悠长、细腻、典雅的乐曲。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器乐合奏及越剧伴奏。

三、学习歌曲《箫》 :

1、聆听《箫》,感受情绪,请同学回答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轻快地,优美的)

2、复听歌曲《箫》,学生拍手拍腿感受歌曲速度。(中速) 3、教师用“LU”哼唱旋律,学生感受旋律的连贯,轻快。 4、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用“LU”哼唱旋律。 5、找一找自己唱不好的乐句,大家以来学。 6、解决难点,结束句的一字多音,教师指导唱,要求气息连贯,注意音准。

7、请同学当小老师,反复练习。

8、教师范唱歌词,学生思考:箫是什么做的?怎么吹?用象声词模仿箫的声音?

9、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10、听琴,学生轻声填唱歌词。

1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宝宝学会吹箫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地

第一句他是“小宝宝吁嘀吁嘀学会了”,只是吹响,第二次“小宝宝吁嘀吁嘀学会了”就有难度了,他“了”里面就有内容了。 四、感受不同旋律

1、用舒缓的旋律弹奏,让学生发散思维看想到了什么。并把这种情绪带到歌中。

( 认真练习)

2、用欢快的旋律弹奏,让学生发散思维看想到了什么。并把这种情绪带到歌中。

(学会后快乐的情绪) 五、演唱比赛 1、生找区别,处理歌曲。 2、找好朋友唱一唱。 六、

拓展

1、欣赏视频箫吹奏的《绿野仙踪》 七、

小结下课

1、请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篇12:歌曲 《瑶山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瑶山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可创造性。

2、歌曲的第二段需要由学生自己填歌词演唱,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3、随节奏进行“玩乐器”、“编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2学情分析

在校外上公开课,学生在课堂比较活跃,对老师新鲜感强烈。3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能够有默契的“玩乐器”、“创编舞蹈动作”。2.歌曲第一乐段符点音符的演唱。4教学过程

一、导入:(1)观看《瑶鼓魂》视频,让学生感受瑶族的舞蹈特点。讲解视频生动的描写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身着盛装,翩翩起舞的欢乐场面。瑶族人民喜爱唱歌,每逢节日或喜庆时,都要唱起嘹亮的动人的歌谣。(2)教师用葫芦丝吹奏《瑶山乐》歌曲,揭示主题。

二、学唱歌曲:

1、听一听:初听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中瑶族人民的丰收年。讲解《瑶山乐》是由一首著名的《瑶山舞曲》改编而成的,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欢快的。

2、找一找:教师范唱,让学生找出这首歌曲中的附点八分音符并学习。

3、拍一拍:跟师朗读歌词,用不同的动作表示出一字多音。

4、唱一唱:(1)跟录音轻声演唱歌曲,唱完师用纠正不正确的地方。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和愉快的情绪来演唱全曲,歌曲中多处出现了连音记号,所以应注意演唱时声音的连贯和圆润。

(2)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课本左下方的歌词填写到第二段,然后再完整的演唱全曲。

(3)跟随音乐伴奏,进行师生接龙唱。

5、跳一跳:学生欣赏教师的舞蹈动作并模仿,然后跟随音乐一起表演,进行师生互动。

6、玩一玩:(1)分组派代表为歌曲进行乐器伴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乐器和节奏的选择: 铃鼓: 0 X | 0 X | 三角铁;X — | X — | 双响筒: X XX| X XX | 碰 铃: 0 XX| 0 XX |

上一篇:幻想家童话故事下一篇:2021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