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改进措施

2024-05-19

初中生物教学改进措施(通用10篇)

篇1:初中生物教学改进措施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课程是一门由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课程,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8年时间里,我从自身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反思,从中感触很大,具体如下。

一、老师应该做到的

1、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技巧性

确严谨、精练简洁、通俗生动、语言幽默、声情并茂、生动有趣的讲述能拨动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听者乐此不疲。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不断钻研历史专业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著名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毕生研究历史教学,他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分出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东西能如实表达出来,使学生听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样想得清楚、说得明白,能完整地表达思想。第二境界是声情并茂,使语言、表情、动作配合起来,表达得活灵活现,使之传神而动听。第三境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的讲述,如带领学生到了历史现场,入其境、见其人、闻其声;选词有方,文有限而意无穷;点拨着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尽。”我们教师不妨“对号入座”,按照这“三个境界”的标准进行自我检测,明确自己已达到的“境界”,而后继续努力,向更高“境界”前进。

2、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副历史地图。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大卷。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历史课堂,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

而这次的课改,恰恰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于是,在历史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旁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现象。如,有些学生在画房屋,这是学生根据书中文字介绍进行再创造所描绘的半坡聚落的村庄,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课上,学生们发挥想象,设计历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纪年数轴方式的,还有的完全以图画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历史。学生们在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叙述着历史口演话剧、讲故事、撰写小论文、绘画,等等,都是他们施展特长的渠道。在历史课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程评价,是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历史虽然讲述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但是我们要看到: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的生命源于生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历史史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1. 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

在历史教材中,不仅包含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还有一些关于社会生活、习俗方面的内容,利用好历史教材本身所蕴涵的“生活”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而且有利于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比如在教学《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我们现在的生活进行联系、对比,找出其中的相同点与区别,寻找沿袭和改革的痕迹,通过对比得出什么结论。通过教师有效、得法的引导,学生将宋代生活与现代习俗做了比较,并且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活跃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必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也必然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联系时事热点,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中学生年龄小,热情高,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对于时事热点问题具有很高的关注度,他们希望了解这些时事热点,并且希望跟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自古以来就是政史不分家,时事热点问题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时事热点问题与历史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将它们引进课堂,将教材内容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不仅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并对一些历史现象、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通过这样的联系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设计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历史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设计特点,利用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每个历史人物身上可以评说的故事及通过活动课的开展,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四、寓教于乐,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会主动学习,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充满趣味性。

1.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玩是孩子的天性,中学生年纪小,正是爱玩爱闹的时候,而将游戏引进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发挥游戏的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进行自主地探索,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时,关于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让每一位同学都用自己的家乡方言来朗诵同

一段话,结果可想而知,什么样的口音都有,大家的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也认识到了统一文字语言的重要性,在欢声笑语中对秦朝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有了深刻的理解。

2. 利用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历史教学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历史故事,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插入一些历史故事,将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插入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让学生在笑的同时感受到清朝将领的愚昧无知,清朝统治阶级的软弱无能,也深刻地认识到战争失败的原因。当然,历史故事只是课堂教学的调剂和使课堂教学趣味化的一种教学手段,要有原则性,不能为了调动学生的兴奋度,而滥用历史故事,导致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避免出现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是学生根本没有学到知识的现象。

五、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1. 有效利用教学辅助手段,为历史教学增添“异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走进中学历史课堂,并且发挥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深受师生的欢迎。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声像、图片、文字、视频等手段营造一个动态的历史情境,展示了更加丰富的历史信息,在大量的声电光影信息中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增大了课堂知识的容量,有利于重难点问题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学习八年级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时,教师可以将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内容制成精美的课件,通过原声再现、场景再现等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情绪,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教学相长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地收集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学生的表情、学生的回答、学生的练习、学生的疑惑等都是反馈学习信息的途径,教师要注意观察,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地分析。这样做不仅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改变教学计划,还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查漏补缺、巩固知识,也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新课程给我们提出了更高、更远、更全面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全方位,多层次地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才能适应教材,适应学生,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高屋建瓴,整体把握新教材的特点,自己驾驭教材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形成系统学科思想,才能去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升。

篇2:初中生物教学改进措施

根据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完善学科建设,发挥出教师、学生“双主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历史课摆脱困境,达到三维教学的目标。

一.深入了解初中历史教育具有的本质,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初中历史教学不但向学生传授基础历史知识,也要促进初中学生生成智慧、生成完美感情,更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观、价值观以及历史在现实的使用能力,特别是分析、归纳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推动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生成健全的人格。

二.初中要系统建设起历史学科体系

在目前初中教育中,转变历史课以升学为目标以及衡量学科作用的传统观念,要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历史教学观,对历史学科进行完善、系统的建设,除了建设资源环境外部条件外,更要加强评价体系建设等内部建设。由于传统评价体系严重影响着现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不改变评价体系,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积极性难以在本质上得到发挥。另外为了提高历史教学具有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要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能力,积极的和语文、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知识面,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将初中历史教学融入到素质教育、思想教育、国情教育体系中。

三.发挥出教师、学生“双主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3: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 学校不重视历史教学。

首先, 一些初级中学, 尤其是部分农村初级中学缺乏专职历史教师, 该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没有得到学校应有的重视。在一些缺乏专职历史教师的学校, 往往由其他学科的教师顶替上历史课。其次, 一些学校的历史教学未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时标准进行, 历史教学课时安排往往不够。最后, 历史课未被列入中考统一考试, 学校只是象征性地安排考试, 或是不安排考试, 即使安排考试, 也是学生在一起不分单人单桌进行考试, 其成绩也不列入学生考试总分之中。

2. 学生不重视历史学习。

目前, 初中学生普遍对历史课不感兴趣, 也极不重视。他们认为学习历史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况且历史知识非常繁杂, 不易记忆, 学习起来往往费时费力, 加之中考不考历史, 学生平时则不认真听讲, 临考也不认真复习, 只是凭考前教师勾画的范围和重点进行考前突击以应付考试。当这些学生升入高中后, 仍认为历史学习只不过是记忆一些过去的人和事及与之相关的时间、地点而已, 不注重理解, 只是死记硬背, 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更是知之甚少或是一无所知。

3. 教师缺乏敬业精神。

由于历史属于“副科”, 自然引不起各级教育部门和学生的重视, 教师也信心不足, 缺乏敬业精神, 在教学活动中多是敷衍了事。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授课多以讲故事、介绍历史基本常识为主, 忽略了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历史知识。临近考试, 则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和重点, 考试流于形式。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理解和掌握, 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极大地弱化了史学的育人功能。

三、改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1. 加强学生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史学在育人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不懂历史, 就难以从中汲取营养, 获得经验和启示, 就难以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预测未来。以史为鉴, 可以避免许多错误, 少走许多弯路。了解历史, 才能懂得今天, 才能更好地借助历史经验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作为中学教育的对象——青少年, 肩负着祖国建设的重任, 因此, 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和动力, 而增强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中学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积极进取的思想, 教师应以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努力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 应置师生于平等地位, 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使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 实行分层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教师要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 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 因人而宜, 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智力、能力水平的差异, 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并为学生提供个别化指导, 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转化工作, 使之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4. 学校应重视历史教学, 教师应认真对待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我们这个以古老历史闻名的古国是极不相称的, 也与党和政府一再强调加强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是相抵触的。为此, 学校应从祖国的前途和青少年的发展角度出发, 力排外界干扰, 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 强化素质教育观念, 把历史教学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此外, 教师则不能脱离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 一味去迎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 一味凭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去吸引学生;应及时更新知识储备, 转变观念,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应从备课入手, 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以让学生学到全面、系统的历史知识, 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并从历史中汲取养分, 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进而用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篇4: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实验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6-048-01

生物作为一门传统的自然学科,实验是我们最基本、最形象的探索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认知远远高于抽象思维认知能力,所以生物实验是我们引导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生成、发展的过程。既然是探索手段,那肯定是要随着教学理念、技术发展和因地制宜等因素影响而实时改进,这样才能富有生机。当前初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就有点保守,它们往往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其后果是有悖素质教育要求的,基于这些问题的考虑本文总结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对策。

1. 重视假设环节

具备探究精神的科学实验应该包括这样几方面:实验题目的确定;提出假说,即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推测或解释;实验,即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说,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步骤;预期,即在检验一个假说之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推理;交流、评价等。这些环节的完成在初中阶段的实验能力培养上至关重要,但是教师往往更为重视实验过程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等,却忽视了假设环节的设计。为了转变这种情况,要培养学生勇于猜想、敢于假设的能力。要启发学生思维,针对提出的问题,要全面地搜索有哪些可能出现的结论,而教师要积极引导,旁敲侧击,引导学生的思路向正确的方向进行。例如:教学苏教版生物《实验——学习制作临时装片》时,基本的教学目的是要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如果教师直接给学生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在让学生进行实验,这样的安排过程毫无新意可言,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无从发展。因此要改进教学设计:(1)提出问题: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2)小组提出假说,让学生探索实验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结合教材进行实验用具的分析和探索。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假设如何制作更为有效的临时装片。总之,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与假设。

2. 重视分析观察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不能研究学术。”初中生物实验也要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设想、大胆选择、大胆创新,使其不拘泥于一种实验方法或实验步骤,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自由。而为了解决实验时间较长的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更为灵活,有条理的观察方法。(1)先整体后局部。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做好记录后再机械能细节部分的观察。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整体形态,然后再针对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行局部观察。(2)对比观察。对比观察要设立对照组,然后进行观察分析,更为准确地找到实物的特征。例如在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存在以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条件对照)。丙组:对蝌蚪不作任何处理(空白对照)(3)重复观察。实验探究过程是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重复实验,这一点就要开放实验室,在小组组长的指导下就可以进行小组生物重复实验。

3. 开展实验后调查

生物实验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最终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基于这种情况的思考,生物实验的结果必须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第一,详细记录实验结果。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第二,根据实验结果对照教材内容,设立调查问题。例如:撰写调查报告,报告题材的选择要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可来源于书本知识的心得体会。

4. 自主设计实验

素质教育环境下自主设计实验内容能够保证让学生拥有探究能力,拥有创新思考的能力。自主设计实验的途径包括:(1)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验。教材之中许多问题都可以设计实验内容的。例如:教材中有关吸烟危害人体健康的内容只是提供了一些文字说明,如“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3000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等文字信息。但是这种文字说明不可能让学生有本质上的认识的,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网络查询,然后设计实验内容和步骤。如用一个u型管,在u型管的一侧插上香烟,另一侧放人一些棉花。点燃香烟,用洗耳球在另一侧吸气。本模拟实验中,棉花模拟人的肺,结果发现棉花变成黄色,这种实验就更有说服力。(2)挖掘课外实验,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课外实验是对课内实验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利用生活用品替代实验仪器完成家庭小实验,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装置改进,能培养学生探索化学奥妙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上文是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际中结合新理念对现行生物实验教学的一些改进意见。总而言之,实验是我们探索和学习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它必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理念的更新而不断改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改进初中生物实验要能够基于教材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保证生物实验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千万不要为了改进而改进,将创新当作形式,那样只能耽误时间不得要领。

[参考文献]

[1] 丁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篇5: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及改进措施

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把地理纳入了中考范围,但大部分地区中考仍然不考地理,导致了地理教学不受重视,使初中地理教学工作难以开展,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教师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也能使中学生对地理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地理呢?这就要求教师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着手,帮助中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一般就是地理教师在上面讲,中学生在下面听,中学生为了考取好成绩强迫记忆地理知识。大部分中学生以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学习地理,导致很多中学生考试过后就把地理知识遗忘,更不可能把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没有让中学生认识到地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没有想方设法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中学生才会被动地学习地理。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改要求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以中学生为主体,让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学习的快乐。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地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把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让中学生把心思牢牢地放在地理学习上,那么课堂导入的设计就至关重要。精彩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起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使中学生保持学习地理的兴趣 中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地理知识的内在动机就是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鉴于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使中学生保持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盗墓笔记》这本小说在生活中非常流行,很多中学生也非常喜欢看,而且《盗墓笔记》中涉及很多自然、地理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内容结合初中地理教材进行教学。比如,里面涉及长白山,恰巧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关于东北三省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其融合到一起,为中学生介绍长白上的地形、地势,描述长白山的神秘之处。中学生就会被这些内容所吸引,在下课之后还会继续和教师探讨一些问题,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中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让中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既能发现新知识又能巩固旧知识,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地理教师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面临的是不利的教学环境以及一群具有自己个性、拥有与教师不同思维的中学生,在这样的前提下,地理教师要积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中学生保持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而让中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掌握地理知识。

个人教研专题

马新立

篇6:初中生物教学改进措施

例题教学不仅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例题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也能够反应出学生们非常实际的知识掌握情况。本文将借助实例分析当下例题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

从过往例题教学的经验来看,不少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中最根本的一点便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学生们开始慢慢接触到几何,数学学习也在逐渐变得更为复杂,代数与几何的交汇也让课程变得综合性更强。然而,真正在面对具体的题目时并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综合性的大题,仍然有许多题目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小题,也有一些考察学生们对于一些最为基本也非常重要的数学规律的掌握情况的习题。从学生们实际的解题效果来看,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基础都足够牢固,仍然有许多学生会在最基本的题目上犯错。这也直观地反应出当下例题教学中存在的一类问题。因此,例题教学中夯实学生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在二次函数中有这样一类题目,给出某抛物线(a≠0)中a、b、c的符号,要求判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抛物线与轴交点的位置、对称轴在轴的左侧还是右侧、抛物线与x轴有无交点等这些基本信息。这类题目非常常见,正确确立这些要素也是在解答抛物线问题时首先需要做的。然而,不少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把握并不好,很多学生会将相关规律相互混淆,对于抛物线开口、对称轴方位的判断等也会出错。这充分显示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也是例题教学中教师们应当有意识改善的一点。对于这类问题在解题过程中首先应当画出草图,再归纳综合它的基本规律性,规律型例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同时,在解答规律型例题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们善于采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的方法来揭示相关的解题规律。这些都应当是这类习题教学中要凸显的要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二、解题技巧不娴熟

对于那些难度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技巧的题目,从这类题目的教学中可以看到,学生们对于一些经典的解题技巧的掌握并不是太娴熟,许多学生在碰到稍微复杂的题目后思维都会十分混乱,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一方面显示出学生的综合解题技能较为欠缺,这也体现了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没有很好地做到让学生们灵活掌握各类好的解题技能与解题方式。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这一点上不断加强,要让学生们对于好的解题技巧与解题思想有更好地掌握,并且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更为娴熟地运用。

例题1: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分析:这是典型的动点问题,这类题目的灵活度也非常高。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学生要首先能够敏锐的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此外,这个题目中涉及到两个动点,且两个动点同时运动,所以学生的思路必须非常清晰,不能将这些条件弄混淆。只有这样才能够很清晰地将问题得以证明。

三、开放性问题难度大

随着学生们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多,掌握的相关解题规律与解题技能越来越全面,学生们会慢慢开始接触到一些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通常会和实际生活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且非常灵活。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学生们面临的难度较大,不仅在于这类题目综合性较高,且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提升学生们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们对于这些问题有更深入的剖析,让大家能够透过问题看到实质。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学生们在今后再次遇到这类问题时也会更有信心。

例题2:某单位计划十月份组织员工到H地旅游,人数估计在10~25人之间,甲、乙两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组织到H地旅游的价格都是每人200元。该单位联系时,甲旅行社表示可给予每位游客七五折优惠;乙旅行社表示可免去一位游客的旅游费用,其余旅客八折优惠,问该单位应怎样选择,使其支付的旅游总费用较少?

篇7: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及改进措施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并保持求知欲成为广大地理教师所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针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把地理纳入了中考范围,但大部分地区中考仍然不考地理,导致了地理教学不受重视,使初中地理教学工作难以开展,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教师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也能使中学生对地理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地理呢?这就要求教师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着手,帮助中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一般就是地理教师在上面讲,中学生在下面听,中学生为了考取好成绩强迫记忆地理知识。大部分中学生以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学习地理,导致很多中学生考试过后就把地理知识遗忘,更不可能把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没有让中学生认识到地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没有想方设法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中学生才会被动地学习地理。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改要求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以中学生为主体,让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学习的快乐。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地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把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让中学生把心思牢牢地放在地理学习上,那么课堂导入的设计就至关重要。精彩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起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讲授“各地温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利用故事导入法设计课堂导入。在这里笔者就是利用小故事进行导入的:图图家住在吉林,图图的妈妈因为所在单位的原因被外派到海南学习已经三天了,这天放学回家之后,图图正在家里打扫卫生,门铃响了,透过猫眼,图图看见是一位陌生的阿姨,陌生阿姨对图图说:“我是你妈妈的同事,由于天气变冷,你妈妈让我帮忙把她的羽绒服带去。”图图一听,就说:“阿姨你等我一会儿,我去找衣服。”但是,图图走进里间,并没有去找衣服,而是拿起电话拨打了110。在这里老师想问一下:“图图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很明显,这样的小故事既能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中学生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如果图图不知道海南的天气情况,又怎么能判断陌生女子说的话是错误的呢。这样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会高涨,进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使中学生保持学习地理的兴趣

中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地理知识的内在动机就是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鉴于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使中学生保持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盗墓笔记》这本小说在生活中非常流行,很多中学生也非常喜欢看,而且《盗墓笔记》中涉及很多自然、地理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内容结合初中地理教材进行教学。比如,里面涉及长白山,恰巧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关于东北三省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其融合到一起,为中学生介绍长白上的地形、地势,描述长白山的神秘之处。中学生就会被这些内容所吸引,在下课之后还会继续和教师探讨一些问题,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中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让中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中学生既能发现新知识又能巩固旧知识,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地理教师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面临的是不利的教学环境以及一群具有自己个性、拥有与教师不同思维的中学生,在这样的前提下,地理教师要积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帮助中学生保持学习地理的兴趣,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而让中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掌握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篇8: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多年的政治教学, 使我体会到了政治教学的现状, 体会如下:

1.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不容乐观。

3.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

3.教学观念陈旧, 评价手段单一。

4.对政治学科不重视。

5.师资队伍匮乏。

为了改进农村政治学科教学现状,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以在即将走进新课程时, 观念必须先行, 而“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即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趣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转变学习方式

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承担起政治课教师所要担当的历史责任, 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显著特征, 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被动、机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把学习变成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活动, 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程还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另外可采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生动直观的画面不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强,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重视教学的同时, 要关注学生的学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 学习过程已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 也是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新课改强调活动实践、调查、经历, 所以教师平时教学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 用语言描述, 用脑子思考,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教师要尊重和鼓励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感受, 强调体验性。

四、转变教师角色,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篇9: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

关键词:初中教学;教学模式;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1

引言

原有初中生物教学存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因为教学方式的落后性、认知存在的差异性、教学设施的滞后性以及评价机制的客观性四方面原因。但通过现有模式的改善,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氛围,并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存有的问题

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存有的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教学方式的落后性、认知存在的差异性、教学设施的滞后性以及评价机制的客观性。

1.1教学方式的落后性

传统初中生物落后性主要体现在其封闭式教学方式上,教师通常情况下,会以书本知识作为焦点内容,然后向学生进行讲解。但是在讲解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本人为重点,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侧重点,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其教学的真正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人类遗传变异时,基因本质为脱氧核糖核酸,该物质能够引导生物体进行发育以及产生生命机能。遗产变异的原因有很多种,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基因发生改变,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本性。教师在讲解时,都是采用课本的专业术语进行讲解分析。但学生无法理解这种探究性的原理,造成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厌倦。

1.2认知存在的差异性

认知存在的差异性一方面受教师引导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学生对生物认知的偏差。在原有教学课程中,生物作为一门副科课程。所以教师在主观观念层面上存有差异性,认为学好主科课程最为重要,导致有些教师便把生物课时间让学生进行主科课程进行复习。其次学生对生物学仍存有较为模糊性的认知,生物学讲述的是动物和植物在一定空间领域内的动态变化,并且生物还涉及今后医学的发展,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认识到生物学给今后生活带来的重大改变,只是对表层概念有一个浅显的认知。另外学生在学业发展方面并没有对生物学存有太大的感性认识,造成当今生物学变为当前就业选学中的一项冷门专业,这也会对初中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片面的追求客观认知。

1.3教学设施的滞后性

对于当今现代一些学校的教学设施仍不完善,例如:实验室中的操作仪器,对于一些省市较好的初中院校,由于学校经费充裕,往往会为学生添加一些好的设备仪器。学生在做实验时,能够很好的理解该项实验的操作内容及目的。但对于一些乡镇初中院校,一方面学校经费不足,另一方面学校生源有限,所以学校为了节省开支,便省去了为学生购买实验仪器的费用,使其添加到主科项目的投入。其次便是有些初中学校不重视教学器材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学好书本知识才最为重要,这种教学理念限制了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

1.4评价机制的客观性

评价机制是学生对生物学课程做出的一个评定过程,学生在对生物学课程进行学习时,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使其对生物学的看待方式层次不一。例如:在做显微镜使用方法时,首先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拖住镜座。将显微镜放置在试验台上,使其偏向左侧一些,保持与试验台边沿距离7cm,保证良好的视野光线,然后安装目镜与物镜;在对光过程中,使用倍数较低的物镜对准通光孔,使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之间保持2cm的距离,使其呈现出清晰的物像。其次便要把观察的标本弄到载物台中,然后用压片将标本压好,使其正对通光孔中心。然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只是进行演示,具体的操作流程仍需要学生进行完成,但是学生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没有深彻的领悟到,导致实验操作的失误。并且这种现象也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便会引起学生无法做出良好的实验评价。

2.初中生物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学者对上述出现的弊端因素的分析研究,便把焦点逐步转向其改进措施中,其中包括: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评定的改进以及教学设施的改进。

2.1教学方式的改进

教学方式的改进中教师在进行学术讲解时,要把关注的焦点转移至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真正的魅力所在。例如:在讲述植物种子时,种子结构由种皮、胚及胚乳构成,种皮由胚乳发育而成,具有保护种子的中胚和胚乳的功能。在种子结构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然后发育成胚。胚最终分裂成胚根、胚芽、胚轴以及子叶四部分,并且胚乳中含有植物种子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教师在讲解时,可用菜豆的种子实例进行分析。菜豆种子较为常见,能够使学生容易接受。教师用菜豆种子实例进行结构的详细讲述,对于子叶、胚芽等内部结构,教师可提前用水侵泡菜豆种子,待3-4天左右,种子便可发芽,这样实例结构的讲述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种子结构的印象,并且又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热情。

2.2教学评定的改进

教学评定的改进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改进,教师在讲授生物实验课程时,教师要与学生同步。例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活动时,显微镜的操作流程教师每做出一个环节,便要求学生做出此操作流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难免遇到操作中的困难,教师便要细心的讲解,然后指出操作失误的关键。其次在生物教学风格方面也需要进行改进,传统教学风格较为死板,最终学生便会对生物教学模式产生厌倦。所以学生与教师之间要形成彼此之间的互动,并且要求每组学生对另一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例如: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2个小组为一个组合。教师要求以抢答的形式要求各小组进行回答,教师向学生提问,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哪些表现形式。每个组合各派出一位代表进行回答,最终审判权由第五小组进行综合评判,这样的教学风格,不但可增加学生的学习氛围,并且又能改善学生对生物的教学评定。

2.3教学设施的改进

学校应加大对教室多媒体的投入,传统教学方式都是采用课本的形式,这样不但使学生对课程感到单调,而且又降低了学校的教学质量。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富有生动,而且又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氛围。其次学校还要增设先进的实验器材,原有的教学实验器材不但老化,而且还存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增加一些新型的教学实验器材,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结语

通过对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的探究分析,使得笔者对当今生物教学方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这种改进措施现已逐渐在各个初中学校进行展开,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東初中生如何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J].科教文汇,2011(36).

篇10:初中生物教学改进措施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实验教学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农村中学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客观条件制约,致使实验教学不能正常开展。二是因教师、学生对物理实验重视不够,使物理实验不能正常开展。三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实验习题化,变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四是教师预先选择好实验仪器,设计好实验步骤,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模式进行实验。

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客观条件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农村中学物理实验仪器、实验设施极度缺乏,虽然部分学校经“普九”对物理仪器进行了配备,但部分易损易耗仪器得不到及时修理或补充,致使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或很少开展。

2、教师方面的原因

有些教师对实验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愿意开展实验教学。这主要表现为:(1)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不如做实验练习题”;(2)认为做实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考试时又不考学生实验操作,即使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查也不影响笔试成绩;(3)认为物理现象简单、司空见惯,没有重做实验的必要;(4)有些实验以前做过,但效果不好,不愿意设计新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学;

(5)有些实验准备费时,不愿意多用时间去准备;(6)有些教师怕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损坏仪器。

再次,有些教师因在思想上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从而不愿意钻研实验教学方法,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3、学生方面的原因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不遵守规则,不按操作要求做实验,造成仪器损坏,从而影响实验正常开展。另有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实验费时,考试不考动手操作”,没有必要花费这些时间,缺乏主观能动性;个别学生对实验存在畏惧心理,怕实验失败,操作时思想紧张;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学生不易做成功,不能获得成功的快感,慢慢就会对实验失去兴趣和信心。

采取的几点改进措施:

1、教师应从思想上重视实验

学校应更新观念,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调配和其他相关方面充分考虑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教学给予保证。教师要树立以

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能力,认真改进实验教学,把实验教学的重心真正转移到以实验为基础上来。

2、加强学生实验,多媒体演示实验作为补充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设置做实验的指导教师,开放实验室,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实验探究的阵地。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做一些实验探究,课本上的小实验和课后的做一做,增加学生的动手和动脑机会。多媒体技术可以对物理实验室内所无法完成的实验进行逼真地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会使学生理解透彻。因此,要使多媒体技术成为高中物理实验的重要补充手段。

3、改进实验教学,突出趣昧性

教师介绍实验器材不要让学生机械地搬用,而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来自己选取实验器材,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选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鼓励学生自制仪器进行实验,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替代原有的器材做各种实验。要注意技能规范与思维创新的融合,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组织课外活动来配合课堂实验教学,每学期定时举办规模较大的实验竞赛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

4、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设备能够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通过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合乎事物发展的新规律,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5、加强学法指导,做好初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衔接

上一篇:复变函数总结论文下一篇:九三学社政协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