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组织形式

2024-05-21

家长会组织形式(精选6篇)

篇1:家长会组织形式

家长学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探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即: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而心理环境直接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理念,尤其父母教育的观念和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而现实生活中一些教育的失误事例又摆在我们面前,家长仅把自己看成被动的配合者,在教育幼儿中起辅助作用。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上建立家园双方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家长育儿能力,即家长运用教育幼儿的科学知识,解决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机智、策略、方法与技能等的综合能力,形成家园教育合力,达到家园共育。为此,就家长学校课堂教学的组成形式,我简单的说一下我的看法:

一、讲授说理式:

由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主题,直接讲授。适合的家长群体: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家长。适合主题:理论性、专业性和知识性比较强的内容,比如关于孩子的学习、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的介绍。优点:系统连贯,一气呵成,比较好备课,不用过多地组织教学。难点:如何吸引家长,不让家长感到索然无味,满堂灌。关键点:目的明确,条理清晰,观点科学,措施得当。对教师的要求:需要有较深厚的教育心理学专业背景和理论素养。

二、互动演练式:

教师选择适当的案例,由家长扮演其中的角色,体会其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从而达到教育效果。适合家长群体:全体家长。适合主题:活动性非常强,适合多数家长都共同关心的问题。比如:心理与行为矫正方面的内容。给出一个案例,让家长扮演里面的角色,体会角色的心理和行为,从而理解如何对待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可以把书中的案例变成活动的短剧。优点:生动活泼,容易引起家长的共鸣。难点:课堂不可控因素太多,活动的设计不太容易,家长的配合程度很难预料。可能全缺少连贯性,活动不对主题。关键点:形式和目的的守美统一。对教师的要求:控场和应变能力强,逻辑性强。实施建议:提前跟家长打好招呼,让家长看案例,并请求家长在课堂上支持帮助自己,平时要与家长多交朋友。

三、案例剖析式:

适合的家长群体:全体家长。选择一个案例,细致解剖,深入分析,可以结合练习。适合主题:所有主题。优点:故事导入,引人入胜,一个真实的故事胜过大篇说教。难点:案例的选择(不能以偏带全)和深入恰当的分析。关键点:从个案中层层分析出普通而深刻的道理,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案例的能力。

四、采访对话式:

对于成功者或各种观点者的采访,类似电视访谈和采访节目。适合的家长群体: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群体。适合主题:家长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和话题。优点:家长的参与程度高,充分运用家长的教育资源。难点:对话设计、家长准备工作和熟练程度。关键点:从对不同家长的采访中推出不同的观点并据此进行分析,得出科学家的结论和观点。对教师的要求:对采访对象、主题的熟悉和理解程度,与家长的准备工作,较强的语言能力。

五、现身说法式:

由优秀家长、或者需要教育的家长事先沟通好,在课堂上针对某部分内容宣讲。适合的家长群体:文化程度中上的家长。适合主题:家长最感困惑的话题。优点:真实感人,距离感低,使家长感觉比较容易复制。难点:对家长的语言、语态和观点的把握,避免经验性强,科学家性不够,趣味性不够等情况的出现。关键点:家长的配合,事例和经验的典型性和科学性。对教师的要求:发现优秀家长,并跟踪辅导他们,帮助他们写出好的讲稿。实施建议:选择合适的家长,提前与家长沟通,事后要对这些家长表示感谢。

六、亲子互动式:

家长带着孩子,共同参加亲子课堂,由教师或学生作为导演,进行亲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或其它活动。适合的家长群体:所有家长。适合主题: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爱的教育等方面的主题。优点:真实生动、感人至深,令人回味。难点:现场不可控因素较多。关键点:调节家长和孩子情绪情感的手段。对教师的要求:语言优美,对生命和爱的理解深刻,亲和力强。实施建议:请学生参与到家长课堂中来,把书中的案例搬到课堂中来演练。提前让学生进行排练,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教师起到导演、指导的作用,同时教师也是分享体验者,是专家。

七、激情演讲式:

由教师演讲。适合的家长群体:所有家长。适合主题:动情说理,发人深省的话题。优点:激情感人,呼唤性强。难点:正确处理空洞说教的翔实科学之间的关系。关键点:论点和论据的完美结合,高度统一。

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的演讲水平,成熟的演讲风格,一定程度的亲和力。

八、正反辩论式:

针对某些观点和案例,征求家长的意见,现场组成两家长进行辩论,一定要以理服人。适合的家长群体:所有家长。适合主题:观点冲突比较激烈的主题。优点:在辩论中明理,容易说服家长。难点:两方阵营的组织。关键点:让每一方的观点都鲜明对立,并且都有充足的论据来支持。对教师的要求:事先准备充分的论据来帮助各方家长。教学设计建议:可以选择两组家长,每组3至5人,组成辩论小组,教师当主持人,让双方出示观点,唇枪舌剑,剩下的家长听,最后投票给正方和反方。

九、教材导读式:

带领家长通读教材的某一部分,可以让家长谈体会。适合的家长群体:文化程度不高、读书不多的家长。适合主题:所有主题。优点:容易控制课堂,结引导农村家长深入系统地读书非常有好处。难点:如何提高家长的阅读兴趣,并让家长通过阅读学到了理论和方法。关键点:导读方式和问题的设计,各教学环节的衔接。对教师的要求: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教育困惑。教学设计建议:类似电视台的读书节目,边提出问题,边引导读书,从书中找到答案,请家长对答案进行解释,教师可以补充一引起例子便于家长理解。最后让家长明白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这类问题该怎么办。

十、我问你答式(家长互助式):

现场提问问题让家长回答,或者让家长提问老师回答,或者家长提问题,家长回答。适合的家长群体:所有家长。适合主题:家长普遍遇到的教育问题。优点:现场提问,现场解答,速战速决,促进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帮助。难点:当场能否解决家长的问题。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事先对想提问的家长有所了解,对他们提的问题有所准备,长选择好可以解答这个问题的家长,以便现场可以很好的呼应起来。教学设计建议:教师请几个家长讲述自己的问题,请现场家长帮着出主意,老师可以解析。

早在1927年,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多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形成1+1>2的合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篇2:家长会组织形式

当了六年班主任,开了六年家长会,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缺乏新意,收获颇少。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是淘气,开家长会时常常会感到尴尬,颜面无存;对于孩子来说,每次开家长会时总是心有余悸,胆战心惊。我曾在班内进行了一次小调查,65%的学生听说开家长会心情紧张,家长会后20%的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30%的学生受到严肃批评被限制活动。有些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甚至谎称“父亲出差,母亲加班”来搪塞老师,不让家长开家长会。家长会本是一次绝好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相互交流、协调的机会,但它背负了太多父母老师的殷切期望,以至于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加了家长的心理压力,变得面目可憎。

北京育英学校的青年教师李晶深深地记得她的一个学生。那时她大学刚毕业不久,年轻气盛,带的班里有个学生总爱捣乱、欺负同学。她几次请家长,但这个孩子每次都找借口不让家长来,甚至留给老师的电话号码都是假的。后来“机会终于来了”:期末考试,他成了年级的倒数第几名。老师让住在他家附近的同学请来了他的妈妈开家长会。会上,老师大讲这个学生的缺点,“眼看着这位妈妈的脸一点点阴沉下来”,而告状也使得其他家长显然不快。第二天一早,就看见这个学生脸上带着一条痕来上学了。他仇恨地看着老师,而且以后一直仇恨着。后来才知道,这个孩子很小时父母就离异了,家里靠母亲打零工维持,从小就生活在缺少爱的环境里。李晶老师痛苦地回忆说,这个学生最终还是没走正道,初中毕业就辍学了,“我的心里一直觉得对他愧疚”。那些规规矩矩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们,也不过就是当一回老师的忠实听众:家长会的主角——班主任免不了提一通学习的要求、管理的要求、成绩的要求、家长辅导的要求,班主任说完任课老师说。说来说去,除了要求就是任务甚至告状。家长们是把老师奉若神明的,他们虔诚地做着记录,因为今后一段时间,那就是他们指导孩子的“行动纲领”了。家长会就是这样几乎一个程式地沿袭下来,而且还在接着沿袭下去。

怎样让家长会更受孩子、家长的青睐,让孩子们消除紧张心理,让家长们开心而来满意而归呢?

变一下观念,换一种思路,用一些巧妙的办法,前面就是一片新天地——家长会的多元表达。

家长会还是要开的,关键是怎么开。

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家长”、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唱“独角戏”,到教师、家长或者和学生共同唱一台戏;开会时不再是老师站台上家长***下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外,成为永远的“缺席被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还请学生讨论决定。

不妨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交流式:就教育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理论探索,或做个案分析,或开经验交流会; 对话讨论式:就

一、两个突出的问题进行亲子、师生、教师与家长的对话; 展示式:展览孩子的作业、作品、获奖证书或学生现场表演等,让家长在班级背景中了解自己的孩子;

专家报告式:就学生入学后某个阶段或某个共性问题,请专家做报告并现场答疑,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联谊式:教师、家长、学生相聚在一起,用表演等欢快的形式,共同营造和谐的气氛,增进感情和了解;

参观游览式:学生、家长、教师一同外出参观游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促进沟通。

队会式:通过中队会的形式,让孩子在少先队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汇报自己的成长,同时,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在“社会化”发展中的水平,促使他们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克服家教中“成人化”教育的弊端,全面提高对孩子的认识,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优秀的家长会案例:

家长会是从一个名为“盲行”的游戏开始的:家长被蒙上眼睛,由不是自己孩子的学生搀扶走过一段有障碍有转弯的路程。在行走过程中,不能用语言交流,只能以动作暗示。这个有趣热闹的游戏给家长会营造出了气氛后,老师亲切道出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的初衷:请家长体验在黑暗中被搀扶行走的心情,让学生体验搀扶的艰难——这是一次部分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的家长会,“这些孩子目前就像在黑暗中行走,需要亲人的扶助,孩子和家长双方都要互相体谅。”这就是本次家长会的主题。接着,老师拿出15分钟请家长和孩子倾心交谈。之后有几位学生站起来主动谈了自己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家长也纷纷检讨了自己过去不当的教育方法。家长会的最后,老师请每一位家长给自己孩子写下一句赠言,鼓励孩子树立信心。对这样的家长会,家长们感觉既轻松活泼,又有严肃的主题,形式又新又好;学生们反映这次会后,对学习的认识比以前深了,有了一些自觉性,希望以后多开。

班里出现了考试作弊问题,需要家长配合教育。北京育英学校初二8班班主任赵旭新老师没有像以往那样批评学生或找家长,而是不动声色地让每个学生养一条小金鱼,一周后开家长会时带来。面对一桌子的鱼缸,赵老师说,“我们今天要搞一个金鱼的评比。但不是比谁的鱼大,谁的鱼漂亮,我们是要比谁的鱼的的确确是自己养的。”在一片愕然的目光中,老师引出了诚实的话题,请家长和学生共同进行讨论。赵老师是要用这种特别的讨论式家长会,使问题更平和而积极地解决:不仅帮助学生提高对诚实的认识,还要使父母们意识到“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应该首先关心孩子的人格塑造,与老师共同引导孩子学习做人、做事。讨论后的发言中,家长们再三表示了对孩子品德的要求与希望,反思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忽略之处。老师在最后总结时点题:“刚才同学们都与父母进行了交流,我相信你们肯定向父母做出了后半学期的保证,而且你们一定是慎重提出的,负责任的„„”最后,所有家长和学生一起分享了“诚实是金”等赠言。一次本来可能会充满火药味的家长会,以这样的形式给了家长和学生提醒和教育。

„„ 家长会变了脸:不再是冷面教师的文明语言“骂人会”、家长的“受训会”了,代之以老师评价的柔情和亲情贯穿其中;软化了的批评、善意的提醒,让家长和学生多了几分对老师的感激与敬意,也让这样一个三角关系上的各边相互间多了几分尊重、了解和沟通。

家长会的定义是“学校同家长联系的一种方式”。而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要促使家长与教师互相理解和支持,使学校与家庭“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新模式的家长会就在向这个目标靠拢。新的形式就来自于、取决于新的观念——家长应是教师的合作伙伴。在新的观念下,家长会可以成为一座心与心之间的桥。

尊重、平等、合作,体现在家长会的全过程:家长会前,老师已经就会议内容、开法征求过家长(有时包括学生)的意见,精心设计的邀请函说明了会议的主题;会中,老师有意识地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家长甚或学生,让他们成为家长会的主角,这样家长们可以有机会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转变对孩子关注的角度,有机会倾听其他家长的教子经验与困惑,还可以有机会与孩子面对面地交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评价班级的教育工作。

每次家长会后我们不妨再趁热打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召开班会。将家长会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内容通过主题的形式再次向学生反馈,并告诉孩子家长的辛劳与殷切期望、要求,鼓励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以期巩固家长会的效果。

2、反馈情况。以家长会作为话题,让学生写周记,从侧面了解家长会对家长和孩子的启发、帮助有哪些、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3、将爱延伸。家长会前后的电话联系、个别家访、个别谈心也是家长会的铺垫或延伸,尤其是对“问题学生”的关注要无微不至。并建议家长们在会后尽可能与孩子作面对面的交流。

家长、老师、孩子对“家长会”的态度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教育观念,看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进新课标的实施。

篇3:企业市场——功能组织形式

1 传统的组织结构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组织是企业管理过程的组织, 它是企业生产力不断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上的产物。我国工业企业管理组织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多, 总的来说与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要求相适应, 但导致企业管理水平长期低下, 其原因之一是组织结构, 许多国有企业一直未能摆脱传统的“社会分工理论”的影响, 使形成的组织结构大都具有多层次、宝塔形特征如图1所示。

这种结构是一种建立在泰勒的劳动分工原则上的组织结构, 各职能部门的大部分权力由职能部门负责人控制, 涉及到几个部门的活动由更高一级的负责人出面协调, 是一种纵向管理、逐级负责、集中控制的模式。如图1中:生产部的主要任务是具体的生产产品;采购部负责原材料物资供应;销售部进行产品销售工作……就其组织结构来说, 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为:根据成员在工作中所需要的主要技能把他们集合在同一个职能部门, 即按功能的组合。

现代组织理论认为, 实行专业分工有利于提高专业管理效率, 但是对于管理工作来说, 也采用专业分工的方式进行组合, 就会引起办事程序复杂化。如企业的决策层将生产新产品指令下达到中层管理部门, 这种按功能组合的组织将根据专业分工, 分别进行原材料采购、动力供应、生产及销售, 分解下达到执行系统, 而各职能部门之间很难沟通、协调。这样, 不仅对指令反应迟缓, 而且效率低下。许多国有大型企业, 大多存在机构臃肿、呆滞、缺乏柔性、灵活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有许多企业为适应信息时代的竞争需要而使用了高新技术, 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范围变宽, 使得企业在控制幅度的能力需要加强。而管理思想、组织结构的相应调整大大滞后于技术的更新, 从根本上束缚了劳动生产率, 使高新技术效益大打折扣, 高新技术并未在企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按功能组合的模式适合于比较平稳的市场环境, 低素质的员工以及生产过程稳定的情况。随着市场的变化及科技的发展, 科层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由此看来, 专业分工不是越细越好, 而应有一定限度。怎样调整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才能提高其效率呢?笔者认为管理部门不应单纯按功能组合, 除考虑功能组织外, 还要考虑市场的作用, 即:市场组织方式, “市场—功能组合”问题。

2 职能管理部门的“市场—功能组织形式”

组织要素之间的另一种组合方式是按市场的组合。按市场的组合, 就是根据产品或市场的需要进行组合。如一个工厂的生产部门由若干个车间组合而成, 每个生产车间可以拥有生产所需的从金工、生产、维修到运输的所有要素, 生产车间就是把生产产品所需的所有要素都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这种组合方式, 就是按市场组合。

按市场的组合与按功能的组合相比, 其效果是不同的, 各有其优缺点, 企业在进行职能管理部门的组建时, 应充分利用二者的优点, 回避其缺点, 这是本文提出“市场——功能组织形式”的思想基础。按市场的组合, 单元功能齐全, 能独立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易于协调, 工作效果较易评价, 有利于不同专业人员的交往与交流, 但可能出现资源的闲置;按功能的组合, 有时不能独立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需要上一级部门加以协调, 工作效果较难评价, 专业化程度高, 有利于不同专业人员的交往与交流, 有利于资源共享, 资源利用率较高。一个组织取何种组合方式, 应着重考虑以下4项因素:

2.1 工作流程中各工种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

工作流程中各工种之间的联系可有3种方式: (1) 工作流程中各工种的工作相互交叉; (2) 工作流程中各工种的工作依次进行; (3) 工作流程中各项工作可以共享资源。在上述三种联系中, 各工种相互交叉情况下的相互依赖程度最大, 因而协调工作也特别重要。我们可将相互交叉的所有要素组合在一起, 成为最下层单元, 以便及时处理协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种组合方式, 是按产品的工作流程所需的要素进行组合的, 这就是按市场的组合。当工作流程中各工种的工作是在依次进行的情况下, 各工种的相互依赖程度比相互交叉时小, 这时, 协调工作相对容易些, 因而不必在一个最下层的单元中包罗万象, 而可以将要素组合在不同的小单元内, 然后, 将这些小单元组合起来, 形成次下层的单元, 来协调小单元的行为。在工作流程中的各项工作可以资源共享 (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 的情况下, 为了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可以将同一种功能的资源独立组成一个单元, 由上一层更大的单元统一调配, 进行协调。这种组合, 是按知识或技能进行的, 这就是按功能的组合。

如图1中, 分公司内部按功能组合, 形成生产部、采购部、营销部、动力部等。生产部门按功能组合, 有利于专业化生产;而采购部与营销部等管理部门之间联系较密切, 存在相互交叉, 如果也采用按功能组合, 势必造成互相扯皮、工作效率低下, 因此应按市场组合, 合并成一个部门。

2.2 工作流程中同一工种内的相互依赖程度

如果一个工作流程中某一工种内的人员在工作时, 常常需要相互讨论与交流, 他们相互依赖的程度较大, 这时可以将同一工种的人员组合在一起, 即按知识、技能组合起来, 以便他们进行交流与协调, 这就是按功能的组合。如生产部门内相互依赖的程度较大, 按功能组合较合适。

2.3 社会交往与心理因素

一个出色的组织, 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的成员的积极性。组织中的成员不是工作机器, 而是有情感的人。当他们对与组织内的其他人员的关系感到满意时, 他们会工作得很愉快, 尽心尽力。因此, 在设计组织结构时, 应考虑其成员的心理因素和他们对于社会交往的需要以及对于群体的看法等。

2.4 规模经济问题

每个组织都存在着一个使得效率最高的最佳规模。例如在图2中组织内, 每个分公司生产一种产品, 而且每个分公司都需要采购、营销等工作, 此种组合方式是在每个单元都配备采购部、销售、动力等部门, 其结果是分公司内部的采购、营销、动力等工作很容易协调, 能独立地完成生产循环。但是, 若各分公司内的采购、营销、动力工作量并不大, 则将造成各分公司内管理效率低下;各个分公司之间也存在许多重复工作。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我们采用“市场—功能组合方式”, 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我们可缩小各分公司的规模, 将各分的公司采购、营销、动力、生产指挥部门按市场组合方式组成生产控制部, 再将其抽调出来, 由上一层总公司进行协调, 即在总公司内部按功能组合, 这样就形成了按“市场—功能组合”。同时, 原分公司内也组成生产控制部, 但其主要功能与总公司的生产控制部不同, 主要是原材料、动力等的内部控制。其结构如图2所示。

将一个生产企业的销售部门, 原材料供应部门, 动力部门和生产指挥部门合并为一个生产控制部门, 从而保证企业物流的统一管理, 即从订货合同, 调配原料, 安排生产计划, 协调动力供应, 作业调度控制, 直到成品入库, 组织发货, 都由生产控制部统一负责。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管理程序的设置与安排从业务流程出发, 充分考虑用户。这样就提高了管理过程的连续性, 简化了管理程序, 增强了有效管理幅度, 组织机构设置同业务流程相一致, 促使物流畅通, 加快半成品、物资、资金的周转速度。其结果将大大减少管理人员, 提高效率。

生产控制部的组建, 也避免了垂直管理方式下, 职工们被捆在僵化的等级链上, 缺少横向联系, 对外界的变化反应较慢的弊病。职能管理部门重建后, 减少了中间环节, 加强横向联系与协作, 使不同的人员可以在一起共同研究解决诸如销售、订货、质量、成本等问题, 加快了决策效率。企业实现了组织机构扁平化。

3 展望

企业组织结构的分析与重建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设置企业组织结构必须与企业具体环境、具体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特点相适应, 只有适应了本企业特点的组织结构才可能是最有效的组织结构。“市场—功能组合”方式较适用于大型企业。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必将导致企业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我国企业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不断进行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 调整和变革企业的组织结构, 才能以新的面貌在竞争环境中取胜。

摘要:合理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是企业高效运行的动力, 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企业常用职能管理组织结构入手, 讨论了其内部存在的一些不合理性, 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能管理部门的“市场——功能组织形式”新观点, 并对其组织方式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组织结构,企业重组,职能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凤彬.企业管理组织变革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9.

篇4:创新家长会形式 提高家长会实效

【关键词】 创新 形式 提高 实效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及时联系沟通的主要手段,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召开一两次家长会,以期得到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开好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家长会,常常是老师在唱独角戏,高高在上,高谈阔论,而家长只是一个“听客”,效果并不理想。现在的家长会,应该随着教育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打破过去的贯势,不断地更新观念,改进做法,创新形式,使家长会成为沟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成为老师、家长、学生心灵交流的平台,切实提高家长会实效。

一、交流型家长会让沟通无障碍

交流型家长会是指把家长会开成经验交流会,提高家长会的实效。让家长们互相交流,家长交流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困惑;或是交流一些巧妙、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召开此类家长会,老师要以普通家长的身份从讲台上走下来,加入到交流中去,要设计好“话匣子”,启发家长发表自己育儿的经验。

例如一个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肯听英语录音带,不知该怎么办,另一个家长就介绍了自己的做法:每天一起来就先给孩子放录音,音量开大些,让孩子在英语读书声中起床、穿衣、吃早点,直到去上学,中午放学回家又是如此。这样每天老师要求的20分钟听录音时间就节省下来。家长为孩子创设了英语环境,孩子无意中多听了录音,口语能力提高了,也敢大声开口读书了。

家长会上,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老师在一旁也可以加进去讨论,或提示,或总结。一场家长会下来,感觉轻松愉快,不但可以展示自己的育儿技巧,还学到了一些妙招。很多方法都很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家长们在一起找到了共同语言,产生共鸣,激发了家长们的主动性.老师也获益匪浅。这种家长会便于教师家长双方集思广益,共同寻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方法。

二、展示型家长会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平台

每个家长都很希望通过家长会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是怎样学习、生活的;想了解孩子学了些什么,能力上有什么进步;老师教了些什么,是怎样教的。这就可以借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们展示。

展示会要提前作好准备,安排学生排练,布置课室。展示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生特长展示”,教师布置课室,在黑板报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桌椅摆成环绕状,突出一个小舞台,学生们在舞台上表演诗朗诵、课文朗读、课本剧表演、续编故事等,家长还可以参与到游戏中来,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如文字接龙、买东西等,让学生与家长互动,感受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还可以观看录像,如广播操比赛、艺术节的表演、科技节的作品等等。第二类是“闪亮足迹展”,让学生准备好成长档案袋,里面放着学生不同时期的作品,让家长看到孩子成长的足迹。老师在一旁对学生的作品加以点评,总结出学生的学习特点。第三类是“教师教学艺术展”,教师设计一节有“特色”的教学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手段及方式,让家长了解教师的素质,增强对学校的信心。

展示型的家长会多方面地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加强了家长对老师、学校的理解。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更加注意教育的方法,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专题型家长会让老师和家长共同成长

对于普通家长来说,他们缺乏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利用专题型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根据班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如一年级的孩子刚踏入学校的大门,如何让孩子在心理上平稳过渡,更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老师通过查资料、找理论、做好大量工作,开设专题讲座《如何走好第一步》,让家长们明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有什么不同,应该如何配合学校老师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家长们通过家长会明确了孩子入学后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更加重视一年级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一些家长还不断给孩于加压,针对这一现象,在家长会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您听我说······》借着这个机会,让孩子倾吐心声,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内心的想法。因此,把家长会开成教育专题会,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现状和教育现状的了解,有利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达到家长和学校对孩子教育目标的认同,共同担负起育人的重担。

四、小型主题家长会更有针对性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各不相同,将班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型,召集家长开会,这样针对性更强,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家长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给孩子的负担太重;有的孩子作业丢三落四,家长不太过问;有的孩子成绩下滑厉害,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有的孩子过于娇惯,需要培养其自立能力和责任心等等,对于这些孩子,学校通过与其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家长谈出自己的困惑与疑难问题,教师讲出孩子的种种表现,双方互相沟通,找到孩子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商讨出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案。

如召开中等生的家长会、行为习惯差学生的家长会。三五个家长坐在一起,共同分析原因,共同寻找对策,保护了家长和孩子的自尊心。老师在会前要清楚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和存在问题和入手点,教师要有具体的教育措施,对家长要有切实可行的建议等,让家长在交流中受益,家长会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举行小型家长会,教师要有针对性,一般围绕同类型的学生展开,还要了解家长的情况。比如对埋头苦读、学法不好、成绩又不理想的学生召开主题家长会,家长、学生、教师坐下来,让学生充当小型家长会的主角,先介绍自已的学法,再请老师和家长共同来找其原因,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是开好这类家长会的关键。不打无准备之战,会前要精心设计,使家长、学生和教师三方有话可说,实话实说,才能收到好的教果。

篇5: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教学组织形式对于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的其他方面相同的情况下,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会带来极为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形式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变化,从早期的个别教学到近代的班级授课制,再到以今天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它是随着社会和教育活动的进步而变化发展的。

在许多西方国家的教学理论中,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没有严格的区分,而在苏联和我国的教学论中,教学组织形式则是一个专门、独立的研究范畴。

二、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

(一)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在古代教育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即使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仍然是通过个别教学进行教育的,学生在原有程度、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上各不相同,没有一致的要求和规定。工业革命后,社会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教育的规模和效率都必须扩大、提高,个别教学因为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于是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

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的萌芽,这种萌芽在工业革命和普及义务教育条件下迅速地发展起来,并且很快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通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大体说,班级授课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教育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立下来。第二阶段,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的理论,给夸美纽斯的理论以重要补充和

发展。

第三阶段,以苏联教育学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更趋成熟。

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班级授课制从理论到实践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人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课: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时: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单位时间可以是50分钟、45分钟或30分钟,但都是统一的和固定的。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三)课的研究与发展

班级授课制一直经历着变化发展,上述班、课、时的特征也是一开始就具备了,但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侧重也有所不同。正如国内学者有的指出的,在夸美纽斯时期,主要是将学生编成班级,一个教师同时教许多学生,即突出“班”的特征;在赫尔巴特那里,从他的统觉论出发,提出教学是观念形成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相互联系的几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为课的划分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尚未明确提出

课的类型和结构的问题。

在“课”的发展上,主要的贡献来自以凯洛夫教育学为代表的苏联教学论,他们提出了课的类型,并且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以传授系统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他们将课划分为两大类别:单一课和综合课。单一课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类: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测验课等。综合课指在一节课中承担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他们还进一步提出了综合课的一般结构,按照顺序依次为: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课的类型及其结构的理论,对中国的小学教学实践产生了极为深刻和长久的影响。不仅是在职前的师范教育必须让教师掌握的,而且是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和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课的类型是否明确,课的结构是否完整,成为教师教学工作合格与否及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这种状况,一方面,对保证教学工作的质量以及进行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与其他形式的比较对照,也产生了使教学活动程式化的不良影响,甚至沦为形式主义,带

来了为类型而类型、为结构而结构的问题。

(四)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班级授课制使教学获得了较高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

可能。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3)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彼此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可以说,没有班级授课制,就会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因为班级授课制具有这样一些突出的优点,尽管它不断受到批评,人们不断对其进行改革,仍然表现出长久的生命力,而且许多改革实际上是对于班

级授课制的发展,而不是彻底的否定

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地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2)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形式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缺乏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

以保证。

由于班级授课制具有这样一些局限性,人们一直在致力于对其进行改革。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成为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人们并没有停止对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这些探索又相当集中地围绕着对于班级授课制的改革而展开,人们一直在努力,试图在保持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克服它的局限性。

(一)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分层教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十分流行,一般在中学

实行,有些学校在小学高年级实行。

分层类型:通常在每一年级有A、B、C、D、E五个水平,A组为最高,B组次之,以此类推。就一般情况而言,A组和D组人数都比较少,大多数学生在B、C两组。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合流运动(mainstream)后,弱智学生进入普通学校与正常学生一起学习,许多学校的E组实际是这些学生。还有

一些学校只有两个或三个等级。

分层依据:以美国部分州为例,主要依据智力测验分数、学习成就、教师意见和家长意见决定分层。

分层范围:通常在主要科目实行分层,如数学、英语、科学、社会。

分层管理:一般实行弹性机制,分层不是固定的,每学期或每学年要进行调整,层次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如进步显著就可以上调,学习吃力则可以下调。

因为是按照科目分组,实际上所有科目都在A组或所有科目都在D组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是不同的科目在不同层次的组中学习。

分层教学的优点是,由于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由于不同科目各自分组,能够比较

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分层教学的缺点是在管理上比较复杂。

(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通常由4~6名在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由于在每个小组内体现了合理差异,从而在全班各小组之间形成了大体均衡、可资比较的小组联合体,使各小组在大致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竞争。同时,由于组内各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与互补,又有利于各小组成员之间互助性合作活动的开展,最终促进组内每个成员的认知、社会交往、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全面提

高。

2.设立小组目标

学习目标为小组而不是个人设立。这样,改变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学偏重竞争的课堂气氛,形成了合理的组内互教互助、组际公平竞争的良性机制。对于小组目标,全体小组成员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每个学生能够体会到:一个人的成功并非真正的成功,只有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自己才能达到目标。学习不再是自己个人的事。因此,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会去积极帮助其他组员,学习较差的学生由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也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学习,尽量使所在小组不因自己的失败而被拖后腿。这样,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的积极、相互依赖关系。

3.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

与小组目标的设立相互联系,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源泉。在小组奖励面前,每个小组成员都尽力为集体的成功而工作,积极承担集体义务,从而推动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保证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评价,使得小组成员之间不是你输我赢的关系,而是大家输或大家赢。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

小组合作,促进成员争取小组目标的实现。

4.个人责任的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成效的大小与个人是否尽责直接联系在一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在两方面确保责任到个人。

(1)通过将小组任务分解到个人,或全班任务先分解到小组,再分解到个人的方法,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承担小组任务中的特定部分,一个人完不成承担的任务,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成功,也会对小组或全班

完成任务带来不利影响。

(2)在单元检查、小测验和竞赛中,不再允许依靠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来证明个人掌握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每个组员必须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测验。统计小组总体成绩之前要先计算个人成绩。

5.均等的成功机会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要自己努力,有同伴之间的帮助,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得很好,成功的机会是均等的。小组合作学习经常采用“个体提高分”(个体本次测验的分数比上次测验高出来的分数)的计分方式。这种方式保证小组所有成员无论成绩优劣都有成功机会,比自己以前进步,在自己过去基础上比较而不是与别人比较。这样,不仅成绩好的学生可以为团体做贡献,成绩差的学生也同样可以

(三)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许多国家在教育法中规定的每班学生人数通常在15~25人之间。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了小班教学的尝试。小班教学是社会和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于教育公平性、公正性的进一步要求,以及获得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可以预见,在今后几十年内,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实行小班教学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

在多数实行小班教学的国家和地区,通常采取教师包班的方式,而不是分科任教。在小学阶段尤其普遍,甚至在一些班额仍然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在小学也是教师包班。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是基础性的,具有合格学历的小学教师完全能够胜任。教师包班,为教师了解每个学生提供了分科任教所无法比拟的便利,也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创造了分科任教条件下难以获得的充分条件。有些国家和地区之所以先后将班级授课制改为小班教学,正是立足于学生发展所做的选择。

2.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

在大多数国家,小学阶段没有严格的班级组织,不存在正副班长、班委、组长等相对固定的角色,各种活动所需要的工作由所有学生轮流承担。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各种锻炼,也使每个学

生有机会获得不同的体验。

篇6: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在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教学组织形式是比较常见的考点,考查形式比较多样,既有客观题形式,同时也有考查主观题的可能,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以理解为主。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换句话说就是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个别教学制

个别教学制是产生最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它虽然也有一群学生,但没有固定的班级,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各不相同,每个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也无计划,随时随意决定学习什么和不学习什么。我国古代和古埃及、古希腊多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同时优点也是比较突出的,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但是,采用个别教学制教授的学生数量是比较有限的,不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个别教学制不同于个别辅导,前者是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后者主要面向特殊学生,如后进生和优秀生。

中公教育

2.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按时授课,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因此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班”、“课”、“时”。

同时,班级授课制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班级授课制的萌芽思想,但是等到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才在他的《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制优点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有严格地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不足之处是难以因材施教;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灵活性。

另外,常涉及到的考点有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辅助形式是现场教学。3.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这两种都属于自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他们两者之前存在很大差别。设计教学法也叫单元教学法,提出者是克伯屈,他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

中公教育

道尔顿制是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创立的,指的是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

4.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是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小班是把大班的学生分为20人左右的小组,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特朗普制具有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也有个别教学的长处,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

【练习题】

1.古代社会中采用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设计教学法

1.【答案】A。解析:个别教学制是产生最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因此答案选择A。

2.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中公教育

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2.【答案】D。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因此答案选择D。

3.【简答题】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3.【答案要点】

班级授课制的有点主要表现在:

(1)有严格地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表现在:(1)难以因材施教;(2)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缺乏灵活性。

中公教育

上一篇: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反思下一篇:学生干部秋季开学迎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