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家长会感悟-家长会

2024-04-12

中学家长会感悟-家长会(共18篇)

篇1:中学家长会感悟-家长会

中学家长会感悟

昨天,参加了儿子所在的稼轩中学的家长会,崔清军主任介绍了学生在学校里如何生活的、学校采取了那些措施教养孩子目标是什么等等。都知道他们学校管理学生严,但严得合情合理严得有人情味,严不仅是值得称道的而且是可爱可敬的了。

他们学校每周给学生上35节课,但不考试的学科就占了14节课,这样看来,考试的学科在七天的学习生活里只有21节课是为“分数而战”。崔清军说,像他们学校里这样安排,是下了很大决心、用了很大勇气的,因为这样的课程安排、占据了那么多时间用在不考试的科目上,而且他们学校里天天让学生演讲,每天……

执行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当然这是在有了目标之后的事,没有目标,任何执行力都没有。执行力要求不折不扣的执行,不能达到90%就满意了,因为在这样的执行力下,只消经过5个环节,目标就只剩下59%了。这是从管理的角度看,需要“严”的根由。

“严”让他们受益,不但学校而且每个学生都从中受益:学生办事满意拖拖拉拉的,上课满意的打盹的,因为他们保障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他们的管理思想、教育指导思想非常清晰:七年级,重在培育孩子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样的话,似乎从任何一所学校里都能听到,但,执行力如何、切实做到了吗?(班主任)简单说来,做到了、学校就办学成功了,只说不做、说到做不到,学校永无成功之日。

七年级里,学校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核心在培育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的重点。能明确出这一点,并有切实的、每天坚持不懈的执行力,这是任何一所学校办学成功的不二法门。稼轩践行了这个朴实的道理,所以,他们办学成功。

崔清军主任谈及学校教育跟社会、跟一个人的一生的关系,这些东西很广泛,我将在下一篇小文里详细叙述(记录)它。那才是学校办学的真正的纠结之处——因而,那才是一所学校的真正价值所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对人生的意义;而这些东西之所以是纠结的,因为厘清这方面的关系已经不易,要有践行的勇气,非有大智大勇不可。

他们学校的校长说了一句很震撼的话:要培养能影响中国的人!我想,这话绝非虚妄之言;人生的境界,就体现在不仅看到,而且践行上。

篇2:中学家长会感悟-家长会

今天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去学校总部和本校开了家长会开学典礼,让我感受良多。

首先我们从总部家长会说起,第一我觉得是震撼,总部精心为我们这些家长在礼堂准备了节目和讲座,我感觉那些大方表演的孩子都好可爱一个个那么的朝气蓬勃;第二是有爱,如何爱?这也是今后的课题,讲座中那位教育专家的3个小时演讲让我深有感触,中心思想是爱的教育,要先有爱再有教育,我要反思和学习的东西很多,太多的不足我也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改善希望和孩子共同进步,给他一个爱的温暖家庭,先崇拜他、爱他、信他不能一味的宠溺,再来和他深讨学习,这是我听了一上午觉得以后日子里的目标。

下午去了本校的家长会,也非常感谢巴蜀教育人精心布置的教室和微笑的老师,让我觉得非常亲切,虽然发言的时候有些紧张,词不达意的草草了事,毕竟小时候是那种不温不火的学生,感觉再次回到课堂还是很忐忑的,但是看见老师温柔的声音和微笑的脸庞,心理压力也没那么大了,在这里我想把发言紧张没说完的话说一下,感谢老师,要感谢老师!这6年拜托您了,希望我们家校联盟的成员一起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付出的努力必须要提前感谢,老师们辛苦了。

篇3:家长会应让学生和家长感悟、感动

一、学生需要感悟

当前对于独生子女表现出的与家长缺乏沟通, 冷漠, 不能理解家长的关心, 不能理解家长辛苦的奔波是为了什么, 更不能理解家长到学校与老师沟通或过

奔波的价值和意义, 让孩子感悟。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 亲情的交流都会让对方有所感悟, 甚至流泪。

四、正确认识家长会

家长会应当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 认识孩子的优点, 正确认识理解他们还有许多优良的品质, 需要家长的关心, 家长的鼓励和帮助教育以及家长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同时也要让家长认识到学生的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 家长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关心和教育, 父母要给他们鼓励和激励, 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家长会

在一次家长会上, 当孩子拉着父母的手走上讲台时, 当孩子面对自己的父母, 面对同学, 面对各位家长说出几句真诚感谢的话时, 学生流出了感动的热泪, “爸爸, 妈妈, 我要为你们好好学习, 我要为你们争光”……真诚的话语在空中回响, 令人感动。同学们早已没有了羞涩和顾虑, 争先恐后地拉着父母的手上台倾诉心中真诚的话语, 表达对父母的歉意和感激。那种场景令所有人感动, 不论是问自己学习成绩的用意, 甚至用冷漠敌意来对待父母, 对抗父母, 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为老师, 我们要思考学生成才须先成人, 应该感悟亲情、关爱, 理解父母, 有一颗对自己负责和善良的心, 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家长需要感悟

作为家长, 大多数人认为只要创造好的学习条件, 生活条件就是对孩子的关心, 缺乏与孩子之间的交流, 缺乏对孩子的了解。孩子日渐长大, 变得沉默寡言, 家长有很大的责任。也有一部分家长

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还是来自乡下平时很少说话的平凡的母亲, 不论是年青父亲还是上了年纪的老爷爷, 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说出了对孩子的期望。这次家长会真正让孩子和家长进行了心与心的沟通, 让孩子和家长都非常感动。

六、家长会后学生周记感言

这次家长会让我领悟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它不仅体现出了家长对孩子的关心, 还体现出了孩子多么渴望交流。

许多同学说出了平时对父母说不出的话, 学会了感激父母, 学会了要与父母沟通, 学会了要理解父母, 明白了送给父母最好的回报莫过于自己努力学习。

当我第一次对父母说出心声时, 在那一刻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 我的决心从来没有如此坚定, 我一定要努力, 我不想让爸爸妈妈为我担心, 我想让他们为我自豪。

用心的交流, 泪的洗礼, 爱的呼唤。我们用心感悟、用爱相处, 聆听父母的心声, 让父母了解自己。一次不同寻常的家长会, 一次爱的交流, 泪是我们成长的见证, 爱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父母给了我们虽然想与孩子沟通, 但却不知从何处下手。为此我们应该给家长和孩子提供亲情平台相互沟通, 让家长和孩子感动、感悟。

三、家长会如何让学生感悟, 家长感悟

人都有亲情, 情到真处自然会感悟。为此在家长会上要给学生提供向父母倾诉心声的机会, 让家长明白孩子需要家长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需要家长的鼓励, 让家长有所感悟;同时也要给家长提供向孩子倾诉心声的机会, 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期望, 父母为了一个家辛苦

温暖。

那天的家长会, 由于爸爸出差, 妈妈公司有要紧事, 都没有来参加家长会, 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大的遗憾。当同学们牵着父母的手上台时, 我十分羡慕感动, 此时我也有许多话想对爸爸妈妈说, 我想说, “我要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 不再让父母伤心难过……”

“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 一声声感天动地的哭泣声, 一滴滴感人至深的泪……”“一个男人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失声痛哭, 一个多年没有掉过泪的老爷爷感动得无法控制……”, 妈妈回家后感动地哭着对我说。当我听完这些后, 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 我真后悔今天去看病, 错过了这次感动的盛会, 真乃人生一大憾事。不过, 我要用行动来告诉父母, 告诉老师, 其实我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篇4:中学家长会感悟-家长会

摘 要: 现如今如何成功有效地召开家长会越来越为广大教师与家长所重视,家长会是建立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重要沟通桥梁。本文就某学校初二(四)班召开的一次家长会为例,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家长会 中学生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以某中学期中考试之后,初二(四)班举行的一次家长会为例。周六的早晨,由班干部带领部分学生对教室进行一些简单的布置,例如,对桌椅进行整齐摆放,准备好热水供家长饮用,以及在黑板上进行简洁的布置,等等。随着家长陆续到达,家长会准时举行,学生被留在教室外。家长会一开始,老师便向家长分发期中考试成绩单,在家长关注成绩单时,班主任开始介绍本次考试的总体情况,包括班级在整个年级的排名。然后部分任课教师上台介绍本次考试本科的情况。进而,班主任再次对此次考试进行总结性讲话,并对家长提出一些期许、指导,该如何在家里教导督促学生学习。最后,对学校一些其他方面进行讲话,如对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问题方面。至此,家长会结束。下面对此次家长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讲解。

一、家长会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布置老调重弹,重在强调学生学习成绩。

本次家长会中,由于家长会安排在期中考试之后的周末,使得本次期中考试的成绩成为家长会的主要内容,学生各科成绩、总成绩、排名,更是家长会的重中之重。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在家长配合学校老师的情况下,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却对学生其他方面很少提及,尽管在家长会最后略微提及了一些,但远远不够。在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方面,有时只是简单地举例树典型,让家长以此为鉴。这种传统的家长会需得到改变,应该注重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全方位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形式流程简单呆板,家长参与度弱。

此次家长会上家长很少有发言机会,大多时间家长如同学生一样,听着班主任及部分任课教师的讲话,甚至一些认真的家长专注于记笔记。尽管家长会上有个别家长进行发言,但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反映的问题也会不一样。进而,使得家长在家长会上的参与度较低。

(三)部分家长、学生对家长会有抵触心理。

在家长会上可以从一些家长和学生的面部表情得出,一些家长面部自然甚至带着些喜悦,而另一部分则出现严肃、心虚的表现。一方面学生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好或不良表现,公开遭到老师的批评,回家受到家长的责备。另一方面家长担心在家长会上丢脸。这些状况不利于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良好沟通。班主任对此情况应该予以重视,找出解决办法。

(四)开展次数每学期一次,缺乏后续反馈沟通。

家长会每学期只召开一次,使得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很少,一方面家长无法得知孩子在校表现情况,另一方面班主任无法得知学生在家表现。且前一次家长会与下一次家长会时隔近一个学期,每次家长会之间不再存在链接,致使班主任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没办法做到后续追踪监督,而家长无法得到实施要求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答。最后,导致家长会效率低下。

二、中学家长会的探索改进

(一)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家长参与度。

应改变将家长视为教育外行人的观念,这是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改变的。需将教师与家长置于同一平台,学会注意倾听家长的意见,共同探讨教育问题,针对个别问题充分听取家长意见,对家长的一些困惑给予充分回答,并鼓励家长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使家长参与到家长会之中。通过与其他家长的相互交流发现不足,帮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加以改进,而老师通过了解孩子在家情况,针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孩子给予特别“照顾”。

(二)内容充实丰富,注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般情况下,老师会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内容,但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学习成绩并不是一个孩子的全部,学生总有一天要走向社会,那时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的一切。班主任应该全方位呈现学生学习表现,从而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优缺点,这意味着班主任在开家长会时应做足充分准备,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身体素质、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所了解,以使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使其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侧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会前做好充分准备,改进方式方法。

班主任和家长在召开家长会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教师不仅应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充分了解,还应对学生在校其他方面有所了解评价。家长则应提前思考自己在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方面及其他方面需要老师解惑。同时教师应增强学生参与,班主任谈话也应有技巧,在召开家长会的方式方法方面应摆脱传统家长会严肃隆重的气氛,重在温馨舒适,不求多花哨,贵在用心。让家长体会到温暖,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四)构建合理完善的家校联系反馈机制。

家长会上,反映出来的学生问题及对家长的一系列要求,需要家长与学校之间不断沟通,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不间断与家长通过电话、面谈、家访等一系列方式进行沟通。对家长而言,因为一个班学生过多,教师不可能顾及每一位学生,需要家长发现孩子问题后及时向教师反馈,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通过家长与教师的有效沟通,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篇5:家长会感悟

近期,我参加了一个以“家校共建,携手共育”为主题的小学二年级家长会。在这次家长会上,孩子的班主任老师给我们传达了校长讲话的内容及其精神,并就如何更好的教育和培养孩子和我们家长进行了沟通和交流。通过这次家长会,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所学校以及这所学校的老师们的敬业精神,老师们无时无刻不在为每一个孩子而殚精竭虑,无时无刻不在尽自己一切所能为孩子着想。

正如题目所写,孩子的学习及生活环境需要学校和每个家庭的共同建设,孩子的成长及发展更需要学校和每个家庭的共同教育。许多人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无忧了,孩子的事就是学校的事了,自己就不需要操心了。其实不然,孩子的大多数时间还是和父母一起度过的,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可以说现在这个阶段正是孩子性格和习性的形成期,今日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决定着孩子日后的行为习惯乃至一生的成长发展。

学校往往已经有一套良好的针对孩子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以及行为养成的制度体系,并也落实的很到位。但往往由于某些家庭的原因,这些教育制度的效果有时并不明显,并没有使孩子真正的收益。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点做起来配合学校的教育。

一、安全警钟长鸣于耳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常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时,应依次上车,扶好车把。平时不在马路上玩耍,知道红、黄、绿灯的含义以及一些基本的交通标志。带孩子上街,要走人行道或者天桥,不能在街上乱跑,遇到车辆或横穿马路时不能慌张。经常告诫孩子课间时间不要在楼道内追逐打闹,上下楼梯要谨慎小心。放假后决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要接受陌生人的任何东西。

二、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

好的习惯可以使孩子受益终生,坏的习惯则能贻害无穷。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督促孩子习惯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写作业时一定不能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每晚要在固定的时间点上床睡觉、每天要留有一定的时间来阅读课外读物等等。孩子大多时候没有自制能力,这时就需要我们家长的监督与鼓励,逐渐地孩子就会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三、注重孩子思维培养

孩子由于年龄小、知识少、社会阅历浅,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所以会频频向家长提问,这时我们应耐心给孩子解答,而不应该极不耐烦的怪孩子多事。家长要爱惜孩子的好奇心和好问心理,并且经常引导和启发孩子,刺激孩子的大脑积极思维,达到提高智力的目的。在孩子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大胆实践。当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家长不要急于告诉他答案,而要引导他独立思考,启发他思索。

四、提高孩子综合素质

篇6:家长会感悟

明光市女山湖小学

阚凤

这学期的家长会在我们年级组九位老师的共同努力、配合下,于今天下午在农远教室隆重召开了。我负责拟写家长会发言稿,并代表年级组老师发言,其他老师负责布置会场。

开会前,家长们在我们年级组老师的引领下,井然有序地进入会场,并坐整齐。几盆鲜艳的菊花摆放在主席台上,为我们这次家长会增添了和谐欢乐的氛围。

四点左右,我们年级组的家长会开始了。看着济济一堂的家长们,我的心怦怦乱跳。因为我这是第一次给这么多的家长,而且还当着一个年级组老师的面发言。呵呵,开场白写得不错,就是说的时候有点紧张。两三分钟后,才稍微平静下来。我共谈了四个方面。第一,安全方面,讲的很全,特别建议家长们不要让孩子坐“三无车辆”;第二,学生心理方面,剖析了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第三,学习方面,怎样关心孩子的学习,除了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方法,还给家长们提了几点建议;第四,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方面。最后,我请家长们要经常给学校和老师提“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以便我们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及时改进。总之,一句话,“一切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家长们都很自觉,没有说话的,听得很认真!家长代表说的也很中肯,赢得了其他家长和老师的热烈掌声。会后,家长们又各自进入自己孩子的班级,跟孩子的课任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

这次家长会开得非常及时,也非常有必要,因为还有一个多月就要期末考试了。大部分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的,留守儿童也不少,不识字的家长也较多。家长们通过这次家长会,了解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并掌握了怎样指导、督促孩子学习。这就是召开家长会的好处!

我坚信,只要我们老师经常和家长联系、沟通,老师之间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心协力,我们四年级组的成绩会追回以前的“辉煌”!

篇7:家长会感悟总结

2010年11月19日星期五 柳艳枫

昨天的不快乐、烦闷心情今天已经一扫而光,诸多的不顺心不如意已经被今天家长会的成功所代替。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如此,有焦虑、有担心、有快乐、有忧愁,时而还伴随着一些小插曲,让我的生活时有波澜。

杨波是班里一位让很多老师头疼的学生,上课不听讲,作业拖拉,接老师的话茬,上课做小动作,捣蛋,故意气人,劳动不积极,做事三分钟热度,闲话多,给班级减分的“大户”,可以非常严重的说,他就是一名“双差生”,该怎么改变他呢?

一个月前,他的座位被我调了第一位的“特位”,比起以前在后面,他的行为有些收敛,但那是因为地理环境没有给他机会。但是从孩子的思想上却并没有什么变化,劳动不干,做操不认真,到底该怎么办呢?杨波的那句话我现在还记着,“老师你越骂我我越不听你话”,我开始反思,应该怎样做呢?直到几天前,我发现杨波在放学前总会问我作业题是什么,数学老师也有同感,我在班会上就提到,“杨波,你家长一定每天都问你作业吧?看你是否能正确回答,与校讯通上的内容是否一致,以此来检测你的听讲情况”,我猜准之后,杨波颇为吃惊。前几次的生字词小测,他居然在班级中排到前列,可以看出尽管孩子有很多缺点,但是家长并未放弃,那我怎能放弃呀!我必须把家长拉到我的阵营,和我一起管教他。就这样,今天上午杨波和我说,“老师,让我把桌子搬到后边行吗?周一我还搬回来”看着孩子真诚的态度,恳求的眼神,我感动了,杨波他认为自己可以挨说,可以挨骂,但是他不想他爸来到教室里丢人,让别的家长用异样的目光注意他的“特位”,他是个孝顺的孩子,我怎能不答应他,我们的家长会主题不正是“一切为了孩子”吗?只要是为了这个目标,还在乎什么手段吗?我立刻就同意了,杨波那感谢的眼神我现在还记得,而他父亲的话更是让我心中感动。

家长不愿意来学校开家长会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愿意到学校挨批来,所以畏难情绪很大,经过我给学生做工作,我们班的家长参加率达100%,无一缺席,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为了这一点,为了家长的支持,为了以后自己的路更宽,我要做好这第一次的沟通。除了消除家长顾虑之外,明确家长会目标之外,尽量找孩子的亮点来说,穿插学生的不足,使家长们易于接受。说道杨波时,我提到孩子聪明,反应快,学习能力强,集体荣誉感强,就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把缺点一笔带过。散会之后,一些成绩优秀的家长把我围上,但这些我都印象不深,唯独杨波父亲走到我面前,真诚诚恳的说道“老师,我知道我儿子毛病多,刚才您给我留足了面子,谢谢你,你放心,我回家严着管,您在学校严着管,是打是骂都行,我绝对不会来找您。”并且强烈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说着这些话时,我发现,杨波家长的眼圈都红了,我的内心一震,不是家长不管呀,是管了但没有管好,难道我们老师就没有责任了吗?就可以吧责任全推到家长身上,或是向家长告一堆恶状吗?都是成绩差的家长不愿意来开家长会,那是有原因的,不是他们不愿意管自己的孩子,而是他们也不愿意到学校挨老师的批评与指责呀!我没有想到我没有在会上直接批评杨波,竟然换来家长那么真诚的感激,也许他是抱着一颗丢脸、挨骂的心来开家长会的,就这样他还是来了,我怎能不感动呀!我怎能不给这样的父亲台阶呢?我想我做对了,我相信,杨波在家长会之后一定会有变化的。

我们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共同教育孩子,而不是向家长告恶状,发牢骚,批评指责家长的不是,把教育的皮球踢回家长那里。真是那样有可

能使家长彻底放弃孩子,反正我们家孩子也不好,干脆就什么也不管了,破罐子破摔,这样只能使班主任工作更加难干,孩子很难管理。更有甚者会使家长对班主任产生意见,产生对立情绪,对孩子产生更加不利的负面影响,到那时将是教育的悲哀。合理的沟通,善意的指明与情绪性的告状,任孩子也能明辨,何况是家长呢?,我们不能把教育孩子的合作者---家长,变成孩子的放纵者,甚者变成我们的对立面,成为我们的障碍,真是这样,那可是班主任工作的最大失败。

篇8:中学家长会感悟-家长会

1. 家长优于教师的几点客观因素

(1) 持续性。我们经常说:“家长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孩子出生后, 从小到大, 几乎多半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 朝朝夕夕, 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 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 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 伴随着孩子。

(2) 及时, 针对性。在学校中, 班上都是好几十个学生, 教师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 也就是群体教育, 因时间及精力所限, 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 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而家长面对的是一个孩子, 如果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及时教育, 及时纠正, 这种针对性教育会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在学习方面也会引导孩子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 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

2.集众智慧于一体, 有待良性循环

据研究,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初步认识过程, 又是在课外任何场合综合学习的过程, 也是个体各方面素质动态发展的启蒙过程。小学生学习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学习途径的多重性。新课程下的数学更需要开阔的思维和应用的拓展, 每个学生接触到的生活场景都不尽相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有所不同。把这些孩子集中到一个班, 让他们都自我表现, 同时也融入了好多家长的想法, 在同一个问题上就会有好多种不同的方法。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取长补短, 在找到最好方法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无形中形成一种竞争的力量, 从而养成善于动脑, 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如何调动才具有实效性

1.提倡家长“放手”, 课外生成情境胜过创设情境

通过对12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 98%都喜欢在实际问题中动脑, 愿意亲自去解决一些问题, 在他们心里也渴望成功, 也想感受那种成就感。而在生活中只要让他们放手去做, 善于找到生活中的数学, 他们将不在感受到学习的枯燥, 而是解决问题时的快乐, 看似不在课堂学习, 却实际就是在动脑探究。同时也是在收获自信。下面就几个生活场景谈一谈。

(1) 商场中的数学教学。现在很多家庭一再要求孩子去再次“充电”, 对一部分学生来说, 更加认为学习就是一个负担, 直接导致孩子的校内学习活动受到消极影响。其实利用假期带孩子出去转转, 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说要去买东西, 让他参与到买卖的交易中来, 从简单到复杂, 实际感受数量关系。到实际情境中去, 首先让他感受到问题的真实性, 然后给出鼓励让他解决, 在这个时候, 比在课堂上给出情境更有兴趣, 在兴趣驱使下他想法去解决。从而锻炼他思考问题的能力。碰到这方面的问题时就会把当时的收获浮现出来, 对这部分的教学有相当大的帮助。

(2) 厨房里的数学教学。在探究搭配问题上可以带孩子去厨房, 给出所有可供的材料, 并给出大体要求, 让他们搭配今天的伙食, 荤菜, 素菜, 主食怎样的比例有几种方案。真实体会一下搭配的奥秘。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情境很多, 放手让孩子试一试, 孩子结合课堂上所了解, 身临其境, 就会有超乎课堂上的收获。

2. 正确引导家长与学生的互动对数学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现象一:有些同学本来完全可以在学校完成的学习任务, 非等到回家做, 因为回家有家长“陪做作业”的惯例。

现象二:当同时出示一些数学题时, 有些学生二十分钟就可以搞定, 但是也有些同学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只草草做了几道。养成一种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形成做事拖拉、无长性, 精神易分散等不良习惯。

现象分析:现象一、是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过份关心, 很多家长认为“陪做作业”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的专心程度, 监督不去干别的;另一方面孩子碰到困难, 能及时发现、单独讲解。然而, 这种“陪做”, 习惯上看到孩子迟疑就将答案脱口而出, 不仅造成孩子思维上的依赖长期还让孩子养成不动脑的习惯。不动脑这对数学学习是个大忌。如果长期“陪做”孩子很难适应自己一个人在家时独立做作业的过程。甚至干什么事都不能一个人有信心去做。这两重依赖又会影响孩子课堂的专心程度, 很多孩子将课堂学习时想入非非, 而回家做功课成了家长给自己上课练习的时间。现象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总是额外地布置过多的作业, 希望通过强化训练, 提高学习成绩, 但孩子却向反方向走了。因为他发现父母每次布置的额外作业量与每晚做完学校作业到睡觉这段时间成正比, 剩余时间多, 额外作业多, 如果校内功课做得慢, 时间没了, 也就不做额外练习了。于是, 在学校不做功课, 先玩个够, 或在校做功课时边玩边做, 拖时间, 等回到家父母在时再慢慢做。

消除现象建议:鉴于以上,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 提倡家长鼓励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完成, 不要陪做, 给学生一些自主的机会和思考的空间,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应该有能力独立完成, 且必须独立完成;家长只是扮演一个检查和有问题帮助理解的角色。常此以往, 孩子就会养成独立做事的好习惯, 不再什么事情都依赖人。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 一方面家长不要总是给孩子太大压力, 买这种或那种的学习资料, 孩子一旦有时间就布置额外的作业。其实在小学阶段学生只要能充分吸收课堂内外的知识, 把他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就可以了。作业并不是做的越多越好, 而是都用心去做。更何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不能扼杀孩子玩的时间。另一方面家长应该要求学生的家庭作业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出现不适应, 不能按标准要求自己, 不要急, 任何一种习惯都需要一段时间积累。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政策进行鼓励, 比如说:奖励, 承诺学生感兴趣的等。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 习惯也养成了。不需要外界的因素, 就能很快速的做好自己该干的事。

篇9:农村中学生家长陪读的利弊分析

一、陪读现象的成因分析

笔者所处的学校就是地处农村的完全中学,近年来陪读的家长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由原来的单纯高三、初三毕业班陪读,现已扩展到非毕业班。有些家长陪读,确实是出于家庭允许,家长自愿,孩子所需,如有些孩子有先天不足或经常患病等。而更多的一些陪读家长则是出于随大流,跟形式,不顾实际。综合分析起来,农村中学生家长陪读一般有这样几个原因:

1.家庭经济条件的好转。现在大多数农村中学生的父母的手头相对有了一定的盈余,孩子小时,由于在外忙着挣钱,没顾及到孩子,现孩子上了中学,是成长的关键期,一般由父母抽出一人,亲自来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想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更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高考或中考增添一份力量。

2.圆自己未圆的梦。一部分家长由于长期在外打工,挣到钱的同时,更尝到没文化的艰辛,后悔自己当时没好好读书,把这出人头地的机会全寄托于孩子身上,说什么也要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让他们出人头地,不再走自己的老路,于是就亲自来监督孩子读书,以自己在外的切身体会来时常教育孩子,圆孩子的大学梦,也是圆自己曾经未圆的梦。

3.孩子攀比使然。有些学生看到别人有父母来陪读,帮助做饭洗衣照料生活,感觉非常自在,就不顾自家的实际情况,也吵着要自己父母来陪,而家长为了迁就孩子,在孩子的要求下不得已来陪读,这在陪读家长中也不在少数。

二、陪读的利

有家长在身边照顾,在一定意义上是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无生活后顾之忧。有家长陪读的学生们,不再会为放学后吃什么而犯愁,早已有细心的家长为其准备好可口的饭菜,不再会为换掉的衣服未洗而担忧,他换掉再多的衣服,都会由家长洗干净、放好,准备他随时来换。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好好学习,除了听课、做作业不能代办外,包办了所有能帮的事,即使连上床脱衣服,也都包办了,使得孩子只剩下了学习的时间,当然,也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比一般学生时间更多、环境更好的一个学习之所。

2.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管理、沟通与交流。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对中学生的教育应该是这种立体式的。而有些家长常年在外,疏忽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使得家庭教育的缺失,更使得孩子对一些社会现象不能及时明辨是非,也就会导致个别孩子误入歧途。而有家长陪读,无疑促进了这种立体式教育的形成,尤其是对一些问题生,这种立体教育,可使其更好地转变,使他们有倾诉烦恼的对象,使他们躁动的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从而可以减少一些青少年犯罪或一些学生的过激行为。

3.可使某些学生的成绩在稳定中提高。现在中学为了高考或中考,一般平时的教学考试、测验相对较为频繁,陪读家长离校较近,可以随时到校了解自己孩子成绩,若见成绩有下降趋势,就可及时提醒孩子,或及时与教师交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成绩,从而在稳定中逐步提高。

三、陪读的弊

家长对孩子的陪读,虽有以上诸多的利,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其实陪读对有些孩子是有利的,但对有些孩子也有很多不必要的弊。

1.孩子缺乏独立性。家长长期的陪读,只会给有些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及时锻炼,使其到社会上还是只会依赖父母,缺乏自己的主见,这样的学生怎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又怎能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工作。现在不乏媒体报道,我们的新生代大学生们,有些除了只会读书、学习外什么都不会,那么试想,国家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将会为国家贡献什么呢?

2.盲目加大学习负担。有些家长要求严格,只允许孩子成绩进步,不许退步,若发现有退步,或对孩子成绩不如意,便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加大孩子学习负担,加班加点,严重扰乱了孩子的正常学习秩序,其做法当然是适得其反,造成恶性循环。

3.加重孩子心理负担。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不惜辞去工作来陪读,若见孩子成绩没有立竿见影之效时,就会有不满情绪,时常在孩子面前唠叨,说父母为了他读书,付出了很多,若再不好好学,怎能对得起父母等诸如此类的话,这不仅不会促进孩子学习,反而影响了孩子,给他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4.产生逆反心理。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很希望和父母团聚,但若长期在一起,尤其是那些喜欢唠叨孩子成绩的家长,对于正处于青春期逆反的孩子而言,往往会造成与家长逆反,与父母对着干。我就经常遇到找我评理的家长,说自己辛辛苦苦来给孩子陪读,付出了很多,可孩子却不买账。

5.隔代教育的错位。有些家长为了陪读,而自己又走不开,只好让祖辈们来,比如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陪读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对学习情况则一无所知,有时对老师的严格管理还不能理解,只知一味骄惯、纵容孩子,反而埋怨老师要求过严,使得教育严重错位。

另外,有些家长,本身素质也不高,在陪读时又无所事事,往往耐不住寂寞,或三五成群打牌,或生活不检点,这些不良现象,都会给陪读的学生造成很坏的影响。

四、如何应对陪读现象

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其情固然可以理解,但不顾实际情况,贸然地加入到这陪读大军中来,有时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拔苗助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固然重要,是应该加大投入,但切不可简单地理解为陪读就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到底该不该陪读,我认为应考虑好以下几方面:

1.家庭是否允许。有些家庭既无多余人手,又没有好的经济来源,这样的陪读无疑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对家庭、对孩子都没有什么好处。

2.要不要锻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现在一般初高中都提供宿舍,让孩子集体住宿既能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更能培养其集体观念。等孩子到了高三或初三,若家庭允许,再来陪读也不迟。

3.孩子是否同意家长陪读。如果是家长一厢情愿地来陪读,而孩子却持反对意见,那就最好不要陪读了,这样只能造成孩子与家长逆反,不仅对孩子学习无益,甚至会伤害了孩子。

4.听取班主任意见。有时班主任可能比家长更了解孩子,陪读前,最好能听取班主任对孩子的评价,听听老师的意见,看是否真的需要陪读。

总之,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是没错的,陪读也是重视孩子教育的一种表现,也是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的一种较好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作为家长,既要做好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更要学会放手。■

(作者单位:安徽六安市新安中学

篇10:五年级家长会感悟

2014年4月18日晚上我班召开了学期的第一次家长会。家长会的主题是孩子的成长——成功,我们共同创造。在本次家长会中我班50个学生家长实到学生家长有45人,能有这么多的家长到会,说明了家长们对学校教育的重视,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希望能通过家长会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的渴求。我认为开好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目标统一,要求一致的教育网络。在家长会上,我主要向家长阐述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竞争意识,并向家长汇报了学生的在校情况,分析孩子的问题,应该怎样去学习,还对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给出了一些小建议。

通过本次家长会我也受到了很多的启示,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很关心的,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很高。从与家长的谈话中,我发现:我对孩子的了解还不是很深,有许多孩子的内心世界,还没能够进入,没有真正了解与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言、所行。今后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平时要是与家长没有会面的时间,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多与家长学生接触。

总之,这次家长会开得比较及时和成功,看到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总之,有了一次这样的家长会,我能不断改进自己的短处,发扬自己的长处,从自身入手,从学生入手,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扎扎实实,让家长放心,让孩子满意。

篇11:参加家长会的心得感悟

入学后第一次有这样的机会,从校长及老师的介绍中了解了学校的教学理念和边老师您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你讲得太好了!

很庆幸SW能在您的班级学习。

只是她在自然班的时间还太少,有的方面的思想她需要多接受点熏陶,比如今天老师说的内容,以及同学们的对理想的那些发表,估计她听不太懂,也就没有注意去听,真是损失,当然我会再解释给她听。

除了这些,学科上希望她下学期增加自然班的课程,这个我和汉培的老师说了,和她本人也说了。物理生物是必须的,历史地理最好也能上一些,语文的话,估计对她来说还是有些困难,加上有汉培的课程,恐怕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上。

这些基础内容,不学习的话,以后怎么办?!这些都是必须具备基础知识。以她的理解能力,即使中文不能完全明白,应该能够掌握。

这方面,寒假里我们会开导她,让她积极地参加自然班的课。希望老师也能多指点她。

从成绩上看,各科都有进步。尽管周末回家几乎没看到过她学习,而且一副懒散的样子,说老实话看着难受,不过看来在学校还是用功了。这点我们也感到欣慰。

今天看到8年7班有那么多可爱的优秀的学生,希望SW能在这个环境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提高自己。

篇12:家长会感悟心得体会

一、感谢丁老师和罗老师的精心准备,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辛勤付出,感谢你们用心观察孩子,爱孩子,把孩子交给你们,我放心。

二、赞成丁老师提出的开展“阅读存折”活动。今后我会抽出时间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引导孩子用心阅读,而不是粗枝大叶,走马观花。有时间尽量陪孩子一起阅读,引导孩子读出声音,读出感情;引导孩子精读,细读,动脑子读,而不是读过就忘,引导孩子写读书心得,书读完了还要能讲出来。

三、感谢丁老师分享家庭教育方面10条建议。对照这10条,我发现自己做太不够,对孩子的学习总是停留于问一问,没有做到定时抽查;没有把好第一道关,孩子书写不好时,也总是告诉她:“下次要注意……”而不是督促孩子马上整改;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与孩子的交流太少,总是借口工作忙、家务忙而忽略了孩子的进步。

四、感谢两位家长的分享,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位优秀的家长。跟陈怡丹、李雪莹两位家长相比我差得太远了,希望今后家长之间能够多交流,多沟通。

五、要用爱的眼睛,用欣赏、尊重、宽容的眼睛去看孩子,而不是总是苛责孩子,训斥孩子。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毫不吝啬地对孩子竖起大拇指,告诉孩子:“你真棒”;告诉孩子:“妈妈爱你”,在孩子心中种植下爱和阳光。

篇13:中学家长会感悟-家长会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0-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哈尔滨市4所普通中学(初、高中各2所)12个班级和绥滨县(农业贫困县)4所普通中学(初中3所、高中1所)10个班级的全部学生家长共1 040名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家长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等);(2)艾滋病相关知识;(3)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4)艾滋病相关态度。

以研究者和经过培训的研究生担任调查员,在班主任和校医的配合下,统一指导语,向学生讲解注意事项,随卷附一份家长知情同意书,阐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由学生带回交家长填写(无记名)问卷后上交。共发放问卷1 157份,剔除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040份,有效回收率为89.9%。数据使用Fox Pro 6.0双份录入,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 040名家长一般人口统计学特征见表1。

2.2 艾滋病知识

2.2.1 城乡学生家长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较

哈尔滨市学生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60.8%)高于绥滨县学生家长(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2.2 影响家长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因素分析

以家长艾滋病知识得分为因变量,以城乡分布、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性别、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分布、学历和学生的年级高低是影响家长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P值均<0.001)。城市家长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农村家长高;家长的学历和孩子的就读年级越高,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也就越高。

2.2.3 家长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

哈尔滨市学生家长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前3位分别是电视(34.1%)、报纸(14.3%)和朋友同事(12.6%),而绥滨县学生家长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前3位分别是电视(48.7%)、社区宣传(12.9%)和朋友同事(10.1%)。

2.3 家长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

2.3.1 对预防艾滋病亲子(家庭)教育的态度

共有42.3%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过艾滋病预防教育,城乡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2 对预防艾滋病学校教育的态度

80.6%的哈尔滨学生家长和64.9%的绥滨学生家长表示支持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P<0.01)。哈尔滨学生家长认为学校艾滋病教育最合适的学习阶段依次为初中(54.3%)、高中(22.5%)、小学(15.0%)和大学(8.3%),而绥滨学生家长则依次为初中(43.7%)、小学(25.6%)、高中(21.7%)和大学(9.0%),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3 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见表4。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指该题仅由对孩子进行过艾滋病预防教育的家长作答。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3 讨论

3.1 家长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家长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53.8%,城市高于农村,与李桂英等[2]的调查一致。调查发现,在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结构中,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水平最高,各题回答正确率在44.0%~76.3%之间;对于不会引起艾滋病传播的途径回答正确率较低,在44.0%~52.2%之间。丁贤彬等[3]2005年在重庆市社区人群的调查中发现,成人文化程度越高,其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也越高。本研究显示,随着家长文化程度和孩子的就读年级升高,家长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也逐步提高;城乡家长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电视,此外,哈尔滨学生家长主要途径还有报纸和朋友同事,绥滨学生家长主要途径还有社区宣传和朋友同事。国外资料显示,借助大众媒体进行广泛而系统的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对于遏制艾滋病流行能够起到重大作用[4]。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优势传媒途径,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3.2 家长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

陈晶琦等[5]2003年在北京市的调查表明,仅有17.3%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过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而在本次调查中,该百分率为42.3%,城乡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说明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艾滋病预防亲子教育已较前有所进步,但仍不够。城市家长在教育方式上显得更主动,较农村家长更倾向于用交谈来互动地进行艾滋病预防亲子教育,而非单纯被动地让孩子自己看书学习。城市家长较农村家长更倾向于支持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可见家长普遍肯定并信任学校在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城市家长尤为显著。

54.2%的哈尔滨学生家长和45.7%的绥滨学生家长表示若熟人感染艾滋病,仍愿意与之继续交往,但愿意孩子与艾滋病患者同班学习的家长仅为21.0%,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马迎华等[6]的调查结果一致。提示城市家长对艾滋病患者较宽容,但城乡家长对于孩子能否抵御身边艾滋病传染源均显得谨慎而缺乏信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是他们效仿的榜样,家长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与态度将对青少年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家长需要树立艾滋病防范意识和亲子教育意识,并正确地引导和教育青少年,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相结合,以构筑完善的预防艾滋病教育体系。

摘要: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中学生家长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为完善家庭预防艾滋病教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哈尔滨市4所中学和绥滨县4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抽取的1040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长的艾滋病知识正确回答率为53.8%,城市高于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学生的年级与家长艾滋病知识水平呈正相关。愿意孩子与艾滋病患者同班学习的家长仅为21.0%。57.7%的家长从未对孩子进行过预防艾滋病教育。80.6%的城市家长和64.9%的农村家长支持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结论黑龙江省中学生家长预防艾滋病知识有待提高,以满足家庭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态度,对比研究,学生

参考文献

[1]SUSAN M,BLAKE LS,REBECCA L,et al.Effects of a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s intervention on young adolescents'risk for earlyonset of sexual intercourse.Fam Plann Persp,2001,33(2):55-61.

[2]李桂英,褚天新,贺雄,等.北京市中学生家长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健康教育现况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6):492-495.

[3]丁贤彬,陈宏,王冬梅,等.重庆市社区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态度调查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5):459-460.

[4]TUCHINDA S,CHOTPITAYASUNONDH T,TEERARATKUL A.Knowledge,attitudes,and practice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gardin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J Med Assoc Thai,1998,81(2):130-135.

[5]陈晶琦,李祥虹,邓少军,等.高中学生家长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状况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3,19(5):371-373.

篇14:中学家长会感悟-家长会

家校合作则是融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这两个方面的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首先要明确学校、教师、家长各自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去履行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家校合作中学校的角色定位

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学校的天职就是教育学生。学校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学生施以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全面、不系统相比,学校的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对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起示范作用,家庭教育应该接受学校的引导或指导。作为学校,我们课题组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1.营造家校合作氛围

作为合作主导方的学校,应大力宣传,利用多种渠道创设浓厚的合作氛围。家校合作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参与,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和教师都能认识到家校合作的意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一切教育工作应该由学校承担,也有些教师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给自己增加一些“额外”工作。这时需要学校组织教师、家长学习有关政策、法规、教育理论和教育案例等,从思想上、观念上转变,将合作内化为合作双方的内需。

2.为家校合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学校应带头参与家校合作整体计划的制定,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每年(学期)定期向家长开放,并长期接受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咨询。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家教辅导课,专人负责检查、评比,教务主任负责安排家教辅导内容和时间,家教辅导员具体负责对家长进行辅导、考勤和收集反馈信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密切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在孩子成长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3.为家校合作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学校要为家校合作提供时间、人力和资金上保障,比如安排专门的家长接待人员、家长接待室,为家长会提供场地,安排时间让教师出去进行学生家访,把教师在家校合作中所做的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等,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充满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家校合作。

4.调解教师与家长间的矛盾

在家校活动的实施中,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学校领导要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能够机智地处理家校间的矛盾。

总之,学校领导有责任激励教师加强与家长的参与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协调、管理、资金支持以及对家长参与活动表示赞赏等方式来促进家校合作。

二、家校合作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而教师则希望自己所有的学生都能成才,着眼点不一样导致教师必须是家校合作中的策划人、组织者、参与者。

首先,教师是家校合作的策划者。教师进行一次家访,开一个家长会,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举行家长开放日等等都需要教师出谋划策,提出新理念,创造新方法。

其次,教师是家校合作的组织者。在一个班上,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教师对每个家长一视同仁,目标单一,是家校合作的领导。而家长与家长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每个家长都不同程度地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因而家长很难在家校合作中起到组织和领导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和家长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家长也信任老师,因此教师成为家校合作的组织者是顺理成章的。

最后,教师是家校合作的参与者。家校合作重在“合作”二字,不能使家庭与学校变成两张皮,甚至使家庭与学校成为对立面。教师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既教育学生,也可以指导家长,所以教师应该在家校合作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打通家校合作的壁垒,化解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同时教师要学会变换角色思考问题,即在家校合作的各种活动之中,他们是老师,但有时也可能变成“家长”。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来看问题,教师可以很好地理解家长们的想法和需要,从而更加有效地建立积极和谐的家校关系,真正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愉快地配合老师搞好学校工作,共同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家校合作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孩子和父母之间有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从生命萌芽的时候起,就确定了父母的角色身份,父母对子女来说是唯一的、无可替代的。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所以我们呼唤现代社会中合理的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在家校合作中应该扮演恰当的角色。

1.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合作者

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1)紧密配合,协同教育。家庭和学校、家长和老师要形成合力教育,不要互相抵制。家长首先要重视学校及老师的工作,服从学校、老师的教学计划,不要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2)放下包袱,及时沟通。经常打扰老师,会不会令人烦?家长要克服心理障碍主动与老师沟通、联络。班主任老师要面对三十多个家长,而家长只须面对一个班主任和几个任课老师。遇到问题,家长应积极主动,与老师一同商量,一并找到解决途径。

2.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参与者

学校的活动,是学校结合学生的情况而安排的,需要家长出谋划策,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家长要多鼓励、宣传、配合。家长也不要怕影响孩子学习或自己工作而不参加。

3.做学校坚强的后盾

问题学生是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家长行动起来,从细微处入手,做好学校后方工作。

(1)全面关心,注意调节。①关注孩子健康。健康有三个方面:睡眠、饮食和运动。②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重点内容就是加强亲子交流。如果孩子在学校没考好,不要动不动就问这次考的怎么样,因为第二名相比第一名来说也是失败者,我们可跟他交流的话题还有很多很多:生活健康、思想品德、兴趣爱好、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③关注孩子安全。孩子在十八岁之前,身体发育尚不完备,体力不足以抵御外来侵犯。心智发育尚不健全,社会认知不充分,情感意志不成熟,行为习惯尚在养成,道德观念尚未明确,是非辨别能力尚不够完善,所以家长要留心。④关注对孩子的价值引导。孩子身边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做父母的应该给孩子有一个评判。 孩子做得好,我们毫不吝啬对他的肯定和表扬。孩子一些不良的言行,我们必须对他以矫正和约束。

(2)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帮助者。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推广就需要学生家长,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成为孩子学习的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课程改革将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和终身发展,鼓励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让孩子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特长的发展方向。可是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味的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的学习生活之中使孩子承受着超负荷的压力。其实孩子需要家长无微不至的爱和帮助。

(3)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生长在充满活力、温馨宜人的家庭中,使孩子随时都能够感受到亲情、感受到温暖。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孩子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记忆会增强,联想会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也会得到发挥。

篇15:家长会后的感悟

最让我担心的家长会就要开了,我硬着头皮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周五放学以后我忐忑不安地回到家里,自觉地做起了作业但心里始终在担心,不知道老师怎么和爸爸讲呢,我心里盘算着,我最近作文一般般,数学也还过得去,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我不断地安慰自己,我怕如果在学校不好的表现被爸爸知道„„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七点半左右爸爸终于回家了,我紧张的心都提起来了。但奇怪的是,爸爸并没有马上叫我,而是和爷爷在外面说话,我又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这时只听爸爸叫我,我想,坏了,爸爸轻则训斥,重则体罚,我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坐在椅子上,左边是爷爷,右边是爸爸,感觉就像在接受审判。爸爸把语文试卷摊开,指向了一道题,说:“你能说说这道题是怎么错的吗?” 就这样,我和爸爸长谈了一段时间,把所有的错题原因都让我好好地琢磨了一下,并让我建立了一个错题集,还告诉了我一些他开家长会的感想。“老师对你的评价还不错,继续努力,争取期末考试给我一个惊喜!”说完,爸爸就去吃饭了。

篇16:家长会感悟和心得体会

1、主题目的

要关注此次家长会的主题和目的是什么,学校和老师希望家长了解的东西有哪些。

2、发现问题

从家长会中对孩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提升。

3、了解孩子

思考自己是否真正了解和关注孩子的学校生活与学习状态。

4、总结

自己与学校之间应该怎样做到家校共育,如何共同教育培养好孩子。

篇17:幼儿园家长会心得感悟

市直一幼园小

(六)班韦木子家长

在这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淄博市直第一幼儿园小班的家长会,感觉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家长会,对究竟如何爱孩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基础上,同时也获得了如何爱孩子的很多方法和技巧,更加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家长会我获得一下感悟。

一、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同时也要适度的爱

面对孩子,最好的方法是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把对孩子的要求变成鼓励,孩子一定会配合你。要当场把孩子们“棒”的地方指出来,让他们能感受到。人一旦找到好的感觉,就会自动朝“好”的方向发展,越变越好。他就会感到被夸的感觉真好!

其实,要发掘出孩子的最大潜能,我们为人父母者就必须要拥有一双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亮点,并把它放大。孩子是天使,他们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我们爱他、喜欢我们,他通过我们的眼睛就能感受得到,一旦他接受了我们爱的信息,你说什么他都能听到心里去。作为父母应该做到这点。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更要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用爱的感觉滋养孩子;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用爱的激情回报孩子。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只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不够,还要毫不吝啬地把我们的赞美表达出来,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

二、爱孩子就要善待孩子,着眼于长远意义。

善待孩子,就是要体谅孩子,给予孩子自信,帮助孩子找回失去的尊严;善待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在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才懂得尊重别人;善待孩子,就是要锻炼孩子,教会孩子给自己打气,把孩子培养成敢于迎接困难和挫折的挑战者。

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它使人欢笑,使人落泪,使人重获新生。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可是在中国长期以来的激烈竞争中,这种爱被扭曲为管教、强制、批评,孩子的情感世界没有人去过问,没有知心朋友,内心世界经常会被忽略,这样会造成自卑懦弱封闭或其他极端的性格,甚至,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都严重缺乏家庭关爱。这是教育的失职,更是对生命的忽视。

“爱孩子就要理解孩子,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渺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如果你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那就理解他,尊重他,引领他,锻炼他,赞美他,善待他,同孩子一起领悟生命之美,感受成长之快乐!

三、批评孩子,应掌握哪些技巧?

当孩子犯有过错时,家长往往一味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那么,家长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是低声 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五是适时适度 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家长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四、家长如何表扬孩子才有效?

(一)不要吝啬你的表扬,我们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就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我们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二)表扬要及时,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三)表扬要具体,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我们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四)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表扬最好在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事先许诺,从而增强儿童良好行为发生的自觉性。

通过这次家长会,我也感触良多。首先要对园方及老师的工作提出赞赏,你们的专业精神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家长觉得孩子在这里是安全的、满足的、愉快的。其次是我们班的家长也很有凝聚力,对幼儿园和班级的各项工作都积极支持和参与,尽自己的全力来配合老师的工作。

篇18:中学家长会感悟-家长会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于2013年5—12月,分层整群抽取辽宁省沈阳、大连、锦州、营口、辽阳、铁岭6个城市12所中学,每个城市抽取2所中学,抽到的学校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级,抽到的班级内所有学生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学生问卷3 000份,收回2 909份,有效问卷2 792份,有效回收率为95. 98% 。学生年龄11 ~ 16岁,平均 ( 13. 38±0. 92 ) 岁,男生1 388名( 49. 70% ) ,女生1 404名( 50. 30% ) ; 七年级学生983名( 35. 20% ) ,八年级学生1 018名( 36. 50% ) ,九年级学生791名( 28. 30% ) 。共发放家长问卷3 000份,收回2 909份,有效问卷2 769份,有效回收 率为95. 19% 。家长年龄31 ~ 46岁,平均 ( 38. 91±5. 33 )岁,学生父亲1 136名 ( 41. 00% ) ,母亲1 633名( 59. 00% ) ; 高中及以 下学历家 长1 587名( 57. 50% ) ,大专及以上家长1 171名( 42. 50% ) ; 居住在农村的家长711名( 25. 70% ) ,居住在城市的家长2 051名( 74. 30% ) ; 家庭年收入≤5万元的家长1 815名 ( 66. 40% ) ,> 5万元 / 年的家长919名( 33. 60% ) 。

1. 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突发事件安全知识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年级) 、学生突发事件安全知识及其获得途径、家长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收入) 、家长突发事件安全知识及其获得途径。学生突发事件安全知识包括地震、交通事件、火灾、触电、踩踏、溺水、食物中毒、伤害共8个方面24个条目,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 859,内容效度CVI = 0. 953; 家长突发事件安全知识包括应对策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人为事故、社会安全5个方面共11个条目,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 893,内容效度CVI = 0. 912。问卷由调查员统一发放给学生,家长问卷部分由学生家长填写,第2天统一收回。

1. 3 统计方法 知晓率采用公式“知晓率 = 答对题目的总人题数/全部应答题的总人题数×100% ”进行计算。问卷数据应用SPSS 17.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多个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 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学生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水平

2. 1. 1 不同性别学生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男生对触电突发事件的安全知识知晓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其他7个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5) 。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知晓率 /% 。

2. 1. 2 不同年级学生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不同年级学生对地震、交通事件、火灾、触电、食物中毒及伤害事件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3. 98,2. 83,3. 25,2. 66,2. 82,2. 52,P值均 > 0. 05) ; 不同年级学生对踩踏及溺水事件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15. 45,20. 18,P值均 < 0. 05) 。两两比较发现,在踩踏事件安全知识方面,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的知晓率均高于七年级学生( χ2值分别为8. 80,15. 34,P值均 = 0. 00) ;在溺水事件安全知识方面,九年级学生知晓率高于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 χ2值分别为17. 82,12. 05,P值均= 0. 00) 。

2. 2 家长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水平

2. 2. 1 不同文化程度家长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对应对策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人为事故及社会安全5种类型的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在以上5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均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家长( P值均 = 0. 00) 。见表2。

注: ( ) 内数字为知晓率 /% 。

2. 2. 2 不同居住地家长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不同居住地家长对应对策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人为事故及社会安全5种类型的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居住在城市的家长的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居住在农村的家长( χ2值分别为9. 91,37. 05,103. 00,95. 04,46. 24,P值均 = 0. 00) 。

2. 2. 3 不同家庭收入家长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不同家庭收入的家长对应对策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及人为事故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庭收入高的家长对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家庭收入低的家长 ( χ2值分别为8. 84,30. 01,14. 60,16. 80,P值均 = 0. 00) ; 不同家庭收入家长对社会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 19,P > 0. 05) 。

2. 3 学生及家长安全知识获得主要途径学生通过电视、网络、安全手册、报纸、专题讲座、班团会、社区宣传及家长会获得安全知识的比例分别为85. 5% ,73. 1% ,59. 3% ,57. 8% ,34. 6% ,34. 2% ,30. 2% ,2. 7% 。

家长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安全手册、专业知识、社区宣传、专题讲 座获得安 全知识的 比例分别 为84. 5% ,68. 4% ,59. 7% ,37. 8% ,31. 6% ,31. 0% ,25. 3% 。

3 讨论

调查显示,中学生对踩踏、伤害、溺水、食物中毒、触电、交通事件、火灾、地震的安全知晓率水平总体较低,在4. 6% ~ 72. 9% 之间,说明中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安全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尤其要加强学生踩踏、伤害、溺水、食物中毒、触电、交通事件等重点内容的安全知识教育。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对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水平总体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男生对触电安全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对踩踏及溺水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高于低年级学生,与徐文等[4]、陈卓等[5]调查一致。调查发现,学生家长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人为事故、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及公共卫生等各项安全知识知晓水平也非常低,知晓率全部都在50% 以下。且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收入的家长知晓水平不同,高学历家长对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的知晓率要高于低学历的家长,与邱静等[6]调查一致。可能由于学历高的家长对知识的掌握较全面,危机意识较高,因此对突发事件较重视[7]。居住在城市的家长对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居住在农村的家长,与李莉等[8]调查一致,可能由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在经济、交通、医疗卫生和基层防护方面的条件有限,居住在农村的家长对突发事件的安全知识与应对技能不够重视[8]。家庭收入高的家长在应对策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及人为事故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家庭收入低的家长,可能由于家庭收入高的家长的社会交际比较广泛,对各类突发事件关注度高,有较高的安全意识。

家庭因素与生长环境对学生伤害的发生有所影响,家长应当加强对学生伤害的认识和预防[9]; 学生的安全知识得分与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安全知识得分等因素有关[10]。在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中,家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在遇到危机事件时,约有82. 7% 的学生愿意首先将所经历的事件告诉家长或者教师[11]。家庭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育环境,家长的文化素养、学历等因素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重视孩子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关注学生安全健康教育,在提高自身突发事件安全知识水平的同时,要经常给孩子讲解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应急能力。调查表明,学生及家长突发事件安全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电视、网络、报纸,与陈卓等[5]调查一致,说明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视、网络、报纸已成为快速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方式。

调查显示,学生及家长的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学生和家长均主要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途径获取安全知识,而未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伤害是全球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因此死亡的中小学生大约有4万名,因交通事故、疾病传染、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原因死亡的中小学生更是与日俱增,达到每天百余人[12]。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及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由突发事件带来的伤害比疾病更严重[13],受到伤害的概率较高。因此,提高学生应急能力,减少学生伤害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控制意外伤害的发生是我国对儿童青少年的防治工作重点[14],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适合我国大陆地区中小学生安全健康教育相关办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及应急能力。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都应重视和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把学生安全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鼓励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和青少年共同努力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继续发挥电视、网络、报纸等途径的主要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大众安全健康教育,普及突发事件安全科普知识,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生安全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如开设学校安全教育专题课,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等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校讯通、学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宣传栏、家长会等载体开展安全知识健康教育; 同时积极发挥社会各界和行业部门作用,主动与公安、交通、卫生、城乡社区街道等联系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安全法规、个人防护、紧急应对等知识和技能教育,联合举行安全实践演练等活动,促进学生、家长及教师共同提高突发事件安全知识和应急能力。

摘要:目的 了解辽宁省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突发事件的安全知晓水平现状,为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6个城市12所中学2 792名学生和2 769名家长,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生踩踏、伤害、溺水、食物中毒、触电、交通事件、火灾、地震8个方面的突发事件安全知识,家长对突发事件应对策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人为事故、社会安全5个方面安全知识。结果 中学生对踩踏、伤害、溺水、食物中毒、触电、交通事件、火灾、地震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6%,19.9%,25.1%,31.8%,46.7%,49.1%,71.6%,72.9%;男生对触电安全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女生(χ2=8.99,P=0.00);不同年级学生对踩踏及溺水事件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45,20.18,P值均<0.05);家长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人为事故、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及公共卫生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依次为26.0%,27.9%,28.1%,45.6%,48.6%;高学历家长对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的知晓率高于低学历家长(P值均=0.00);居住在城市的家长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高于居住在农村的家长(P值均=0.00);家庭收入高的家长除社会安全知识外的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高于家庭收入低的家长(P值均=0.00)。学生及家长获得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网络及报纸。结论 中学生及家长的突发事件安全知识水平偏低,学生获得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为新闻媒体。要加强学校突发事件安全知识教育,发挥学校安全教育主渠道作用。

上一篇:十单元复习教案下一篇:校政风行风建设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