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认识

2024-04-16

园林生态学认识(通用8篇)

篇1:园林生态学认识

园林生态学试题

┊┊┊┊┊┊┊┊┊┊┊┊ ┊┊┊┊┊┊┊┊┊┊┊┊┊┊ ┊┊┊┊┊┊┊┊┊┊┊┊┊┊┊┊┊┊ ┊┊┊┊┊┊┊┊

┊惠

州院成学人教育试试卷(考

(考 试目 题 得 科 分 次一考试时间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学年度第

) 卷

期)学 十九总

二、择题 选. 以1究植研群落物演替和顶的学说级而著的生态名学派(是A. 北 欧派学B .瑞学法派 . C联苏学 派D 英.美派学 。。) . D没规律。有)。 。

)专 业

卷评签人

名2

.与性阳植物相,阴性植比物的补光偿点 A( .低较B 较高 C.. 样

、一填空 1生、态系是由统两大部分组的成即,生有命类无生命类,其与中生有类命包括又以三个 下组成部,分即 、。、、大2气水分种类分 为 、三类、

. 3某一种群年的结龄的构体图呈锥典型金塔字形表明该,种群(是 A .降型种群 下B.增长 型种群 .4生态系统 的产者包括(生A. 有所的色植绿物某些动物和C .所 的有色植物绿某些真菌和5 .inLdemn a率效定律是 (A 2./ 定律 3、、、、。 三面方构成。 ) D。 养.分素的循环定律 元. 稳定C种群 型) 。B.所有的绿 植色物某和细菌些D. 仅 所指的绿有植色物D .波型动种。群

学 号 姓 名不能 超过 装 订线 否 则 作

3、由于人有类或无意将意种某物带入适宜生其息和繁衍栖地的区,生物该群种不扩断大,分布区 定稳地扩,这种过程展为 。 称、温室气体主要4指 重要作的用, 、、增温潜的最大。力 其、对增中温着

起B. 3/2

定 律 C 1.1/ 定0

、现5代环问题境分可为大三类 :6光、生物对生的态作主要用由 、7北方在引时, 可种利 用常通促进可物营植养长。

生6. 同他生其态科相学,景比观态学生调的是强 A. (间异质空、等性结构级尺与度 . B稳定性

在)研究态学生格局过程中和重要的`性。C 不.变 )性。D. 质性均

姓 名

处理来使树木促前提眠休, 备御准寒 ,强增冬越力能

。7.生 活是型物对外界环生境应的适部表外形式现属于 ( ,. A异适应趋B. 生态 C型 .趋同应

适线

8、群数种的量化是种变群态动的要重标志,取于种决的群 和 这组对立的过程。 9两、市城地绿功能的综是的合 具,生态环有境效、应01相、对湿度到受境温环的度节:温调增加,度相湿度对 湿度 。和

D.生 等态值

效应。 ;温度

低,降相对

名、解词

释.层1片:

教务制处

页 (

)页

┊┊┊┊┊┊┊┊┊┊┊ ┊┊┊┊┊┊┊┊┊┊┊┊┊┊┊┊ ┊┊┊┊┊┊┊┊┊┊┊┊ ┊┊┊┊┊┊┊┊┊┊┊┊

、黄化2象现:

四、简答

题 1简、缓解述城市热岛应效的对策措与施答 要点:题

3、物链食:

4、优势种:

装5

短日、照植:物

6

、原生替演:

学 号

号 姓名 能 不 过 装 超订线 否 则 作 废

7

趋、异适:

8、建群

种 :2、述简群落的本基征。特 答题要点:9、斑块 (嵌镶体:)

0、1活型:生

11

、感作他

园林生态学试题用:

线名

1

、生态2统:系

13、群落:

41、生态:位

教务

第页

(共

┊┊┊┊┊┊┊┊┊┊┊┊ ┊┊┊┊┊┊┊┊┊┊┊┊┊┊ ┊┊┊┊┊┊┊┊┊┊┊┊┊┊┊┊ ┊┊┊┊┊┊┊┊┊┊┊

、分析五论述题 1、以雨为例,分酸说明大析污染气对植(物包植被括生态统)的影响系破和。

2坏简、述市绿地系城的环境统功能

。专

班 级

号 姓 名 不 能学 过超装 线订 否则 作废

姓订 名

线

教务处

共(

页)

篇2:园林生态学认识

2)园林作为一个历史性概念,是伴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园林概念和园林内涵,体现在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改造对象和创造对象,不同的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以及不同的设计大师和造园匠人。而且,从目前该专业理论研究的范畴与工程实践的领域,已远远超出了“一定地块”的空间,而是在地域空间乃至地球空间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发展问题,再用园林一词显然涵盖不了其研究的内容,其研究手段和理论观念也十分落后。

3)(德)希尔施菲尔德《园林艺术原理》:园林是这样一个场所,在那里人们能够舒适地、安逸地享受乡村生活地利益。能够享受自由、观赏、散步、空气、凉爽,可以陶冶精神。园林不仅仅是一个消遣的场所,它有更高一层的意义,它是一个有价值的艺术品,在那里人们可以看到优美的大自然的景致。

4)(中,现代):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整地理水、植物栽植

和建筑布置等途径,创造出一个供人们游赏、游憩的优美环境。

5)园林的基本规则:唤起风景的自然美,同时唤起艺术的情感,把自然美得以升华。

2、园林四要素

传统的古典园林的四大构成要素是山、水、花木和建筑,对现代园林仍具有一定知

道意义,现代园林设计手法更丰富,要素也更全面,如,可以没有建筑,可以没有山,甚至没有水,增加了雕塑小品,灯光小品,等等。

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与现代人开朗、潇洒、明快的审美观有较大的差异。因而那种

审美需求所产生的诸如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内容与表现形象是不完全适合现代社会的;但另一方面,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崇尚天然真趣的审美观及师法自然、表现生活的基本原则仍具有可理解性,适合于当今的社会,需要我们继承。

3、不同称谓的比较

1)园林:“园林”一词从西晋沿用至今,如果说“传统园林”是产生于农耕文明时代的背

景下,是为个体服务的;那么“现代园林”是在工业文明中为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的。它不断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休息游览和经济等方面地综合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共同持续发展。

园林是什么?从汉字字面上看,它是“园+林”的集合;从历史上看,它是园池(园+池)、园亭(园+亭)、园山(园+山)、林亭、亭台等众多词汇的最终代称。显然,光是一圈篱笆围起一块种花种菜的园子是不够的,加上园林建筑、山水、工程构筑物和园林植物等才可称为园林。为什么一定要加上这些东西?因为除了眼睛看以外,我们的祖先需要的是一个生活条件美好的实际生活境域,包括夏凉、冬暖、遮雨、透气、避风、向阳等,使我们不但看起景来眼睛舒服,而且我们赏景时所处地方(赏景点)的各种环境也舒服宜人,同时又具有文化意识和生活的功能。

关于园林的讨论,已有很多,而且相当成熟.从园林史的角度讲,古代的桑林、囿、圃、台、苑、园、别业、山庄、宅园、寺观到现代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自然公园等都属于园林.绿地:通常,对绿地概念的理解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绿地涵盖了所有的生长着绿色植物的地域,狭义的绿地则仅指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以绿色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绿化用地。园林一词的弱点:与园艺、林学的混淆。在中国,园林建设几乎一直是一种营建学Architecture。明代计成的《园冶》一书几乎不谈园艺种植技术。一些人分不清园林和园艺,甚至以为园艺就是“园林艺术”,有的学生在求职竞争时,曾遇到园艺系学生公开说“我是学园林艺术的”,他(指园林专业的学生)是学林的。由于历史发展难免具有难隐之痛,原中国建筑学会下的二级学会中国园林学会,演变成一级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2)园林设计:园林地目的是创造出适宜人类使用和观赏的空间环境。所以,园林空间的创造就是园林设计。

3)景观设计:景观是一个引入的新概念。景观学是以景观生态学、景观形态学、景观文

化学、景观行为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和揭示地域空间的不同尺度景观生成机理与演变规律,并寻求一个能够实现创造更好状况的、改变现状的途径的综合性学科.景观设计的出现要先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翻译说起。

4)Landscape Architecture:关于“LA”概念的解释,较早出现在美国著名景观师CHAR

LESW.ILIOT.1910年给LandscapeArchitec ture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中曾给LandscapeArchitecture定义为LandscapeArchitecture本来就是艺术的一种,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创造和保存人类居住环境和国土之上的自然风景美;同时,LandscapeArchitecture理应给日渐疏远田园风景的都市人提供美丽而宁静的风景,以满足他们亲近自然的迫切需要,更新和慰籍紧张而整天忙碌的劳动生活,增进城市人的享乐、方便和健康.该定义虽然强调LandscapeArchitecture是艺术的一种,但阐明了LA在国土地域范围内进行景观修复、规划、设计与改造,这比中国传统园林定义的空间范围大得多.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能够听懂英语的人还很少,在一些学术会议上”许多英语专业人士将Landscape Architecture翻译成风景建筑,而听者则茫茫然;与此同时,我国台湾的一些学者已经正式将LA翻译成景观建筑,于是如何正确翻译LA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人认为将LA翻译成景观设计、景观建筑是贴切的。景观建筑或景观学这个专业纷纷在许多学校成立,据说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对口,甚至有的工科院校学生高傲地对农林院校的人讲,我们是搞LA的,而你们搞的是风景园林,指Landscape Gardening,这是一种轻率的不确切的翻译方法。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创立了“景观设计专业”,包括同济大学等,有些人主张将园林改称为景观设计。于是,2004年发生了一场针对“景观设计”“园林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大讨论。

俞孔坚“还大地和景观以完整的意义”,主张将“风景园林”改为“景观设计学”。俞文说,LA的过去叫园林或风景园林,LA的现代叫“景观设计学”,LA的未来是“土地设计学“”。

景观是什么?景观不像园林是个中国古语!它完全是个新词!是20世纪初日本人对,Landscape的翻译。现在看来,这个翻译就像日本人把Architecture翻译成建筑一样糟糕。梁思成先生将Architecture翻译成营建学是正确的。囊括了规划设计(营)和建筑工程(建)所包含的各种学问。而反观建筑一词,建和筑都是同一个意思,同义反复。特别中文建筑一词还含有Architecture词义中根本没有的建筑物(builiding)的意思,更是导致了大量的混乱。

园林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人们游憩、观光的场所,它对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除此之外,园林还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而景观一词除了具有风景景观一词除了具有风景的含义之外,着重强调的是“地域综合体”的含义,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一种适宜的尺度。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经过讨论#还是将Landscape Architecture翻译成园林学。概括来说,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

无怪乎学界内不少老先生坚决主张采用园林而不采用景观一词,看来还是颇有道理。景观这个词过于强调视觉,容易忽视功能、社会以及人的其他感觉,由此已经带来了不少偏差。

园林作为一个事物,特别是作为具有浓厚中国传统特色和无数优点的事物,名称肯定应该保留下去。不管它的来源和原意,已经进入国人语汇的景观作为形容风景园林视觉方面特性的词,是个很好用的词,景观设计也是一种虽然不全面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也许将来会有人开办景观设计公司,但是这个行业大概也会像城市设计一样,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设立注册师制度。

4、园林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5、认识园林设计。

作为园林专业的学生,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把设计做好。所谓的天分固然是一个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与掌握的正确方法、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6、我国园林发展的大方向:

1)重历史与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我国园林专业。

2)园林的建设必须顺应当地风土的文脉。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小到一个地区﹑城市,都有自己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以及生活文化要素,亦即风土的文脉。在现代园林建设过程中必须顺应当地风土的文脉,从而使园林具有民族性与地域性,只有具有民族性与地域性的东西,才更具有国际性,才有维持与发展的生命力。

3)园林中植物的应用必须突出乡土植物。(南京江宁开发景观大道上栽植“加拿力海藻”,几万元一棵;泰安某道路栽植假的南方树种)

4)生态园林是现代园林发展的方向。着重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出发,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城市绿化系统,在单体园林中科学地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以达到顺应自然、提高环境质量、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园林绿化方案与措施。这样建成的园林绿化单体,称作生态园林。

7、目前园林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

1)过于追求平面的线条感和构图效果。主要表现为:设计师只重视在平面上下功夫,通常站在楼顶往下望时会觉得挺好看,很有线条上,平面上的理性美。但若是身临其境时却通常会感到硬质的东西太多了。例如,大大小小的空地广场和林荫广场,高高矮矮的景墙和亭廊,形式各异的特色跌水以及一些草带和硬地相间的特色铺装等。总感觉缺少点园林的真正气氛——绿量不足,诗情画意少。

2)风格上的迷失。主要表现为:对设计概念的炒作上,无论是德国式的简洁朴素,还是法国式的华丽浪漫,都只是简单地复制概念,而没有在实际的设计中体现出概念应该表达的内涵和文化。(突出体现在现代居住区景观的设计上,欧洲景观,法式景观等)

3)人性化考虑不足

4)破坏原有自然资源,大量选用异地花卉和大树移植。(为了立即见到景观效果,采用大树移植、大树进城。

篇3:园林生态学认识

1 生态园林是现代园林发展的方向

生态是指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园林就是人类文化圈与自然生态圈交互作用, 协调共存, 使人类环境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在我国现阶段, 园林的主体是在城市中大量营建以人工园林植物群落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工程, 发展对城市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有影响的各种园林绿地, 如公园、行道树、宅旁庭院、机关和厂矿企业周围绿地、城市防护林、卫生林带、远近郊区森林、风景名胜古迹以及铁路、公路两旁边的绿化带, 并以艺术手法配置, 点、面、线与乔、灌、草、花卉等有机结合, 形成统一的园林生态系统。

生态园林是根据生态学原理, 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 转化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生态系统。进行生态园林建设, 必须把环境保持事业和园林绿化事业统一起来, 而不只简单地模拟自然, 再现自然, 要结合社会经济条件, 使之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要把美学特征与植物联系起来, 运用丰富的植物资源营建人工园林植物群落, 使之在物质环境中满足人们心理、生理和精神方面需要。同时, 还要使园林植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物质与信息进行交换、转换、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园林生态系统, 为城市提供一个更加接近自然的风景景观, 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改善环境条件, 维护生态平衡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 生态园林是现代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

2 建设生态园林的途径和措施

我国园林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造园阶段、城市绿化阶段、大地景观规划阶段。从我国现状分析, 我国园林发展应处于第3个阶段。我国一线城市上海、北京等地, 由于城市发展速度快, 观念超前, 资金充足, 将城市园林建设形成绿色网络, 城市的绿化不再囿于城区范围, 而是实施城乡一体化格局, 营造城市森林;城市绿地具有合理的分级系统, 城市绿地率高, 城区大型绿地比例大;城市绿化重视生态过程的恢复, 将自然保护列为绿化的基本内容;植物配置合理, 城市景观效益显著。例如上海延中绿地,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都是生态园林建设的典范。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之主题思想是“通往自然的轴线, 充分体现了“生态园林”、“师法自然”的理念。

我们引用国内外建设生态园林先进城市的经验, 结合我们的城市绿地现状, 认为建设生态园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在城市规划中重视城市绿地和绿地系统规划

近几年来, 人们对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的认识逐步提高, 已从过去单纯发挥游览观赏和景观装饰功能转向改善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提高居民生存质量等多方面功能的发挥。所以, 绿地系统规划要面向生态过程, 着眼区域城市景观整体的绿地系统, 在新的城市绿地体系规划理论和空间规划新理念的指导下, 真正体现城市生态规划的优势, 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为实现城乡生态一体化和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树种选择, 群落结构, 栽培管护, 空间配置等方面都要体现建设生态城市的思想。重视生态学理论、空间规划技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 重点解决城市各类绿地用地指标的规划, 各类绿地用地范围的选定, 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 合理设计群落结构和树种配置, 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

2.2 大型绿地的功能需进一步完善

在建城区我市大型绿地 (面积20 hm2以上) 较少, 急需完善绿地功能, 稳定植物群落, 保护生物多样性。一个大型没有分割的绿地, 其生态作用是许多分散的绿地无法代替的, 这是由于大型绿地具有较大的抗干扰能力和边缘效应。在城市绿地养护中, 我们不能把绿地当做城市景观装饰材料, 使城市绿地有指标无效益, 特别是作为物种栖息的植物群落不断被人为破坏, 而结构简单, 高投入, 高消耗、高维护费用的“小品”, “精品”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物种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所以, 城市植被是人工营造的植被, 要发挥城市植被功能的前提是人类对城市植被的保护和管理, 而城市植被受人类影响后其组成结构及生态过程发生改变, 如枯枝落叶的清除使植被的养分循环不能自我实现, 矿物质不能返回土壤等问题又严重影响了城市植被的良性循环。将来我们力争达到城市植被的目标为乔木是主体, 灌木是基础, 草地为铺垫, 花卉为点缀, 可以基本不施人工养护就使植物生长繁茂。这样一方面维护了城市绿地的生态平衡, 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 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绿地的养护费用。

2.3 城市自然景观的保护与生态园林建设并重

在保护好现有自然要素的同时, 积极建设生态园林, 是构建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可持续城市不可偏废的。二者互为基础, 各有侧重, 互相补充。其一, 保护和建设并重。一方面, 由于长期以来自然要素在城市景观管理中的地位缺乏应有的认识, 城市建设中对自然的破坏严重, 许多城市景观中的自然要素已经十分有限, 只重视保护还远远不够的, 也是片面的, 必须加强恢复和建设, 增加城市中以水体、绿地为核心的自然景观要素比重。另一方面, 保留下来的、人工恢复和重建的自然要素如果得不到合理科学的维护和养育, 也很难健康成长并发挥其功能。其二, 保护和利用兼顾。城市水系和绿地一方面要保护好, 更重要的是利用好, 为居民生活服务, 其三, 满足多目标多功能要求。不仅要发挥生态功能、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功能, 环境美化功能有时还要适当兼顾生产功能, 如道路绿化体系就要同时发挥塑造城市景观, 营建城市户外活动空间, 生物生态廊道, 游憩观赏和休闲等多种功能。

2.4 改善城市区域水循过程, 降低雨水径流量

由于城市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 城市地区降水的径流系数大幅度提高, 加上城市河流渠道管道化, 雨水同城市废水一起排出城市景观之外, 直接带来了两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是割裂了城市水文循环过程, 使城市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其次是改变了城市附近河流的水文状况, 提高了洪峰流量, 洪峰期提前, 而且缩短。这些问题都破坏了区域水循环的平衡, 导致洪涝灾害风险增加, 河流侵蚀……堆积过程发生变化, 河岸生物栖息地生境适宜性下降。所以, 增加城市透水地表面积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建成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50%) , 恢复植被, 减少河岸带的硬化处理或渠道硬化处理, 多建设人工湿地。

3 郑州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探讨

郑州市园林绿化事业已得到长足的发展,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3.1 物种多样性急待提高

粗略估计郑州市绿化现使用的植物种类有一百多种, 距生态先进城市物种数量有较大的差距。

3.2 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硬化面透水面积急待增加

现在城市建成区硬化面透水面积几乎为零, 雨季地表径流严重, 地下水位下降, 急待改建。

3.3 绿化指标基本能达到

但随着城市绿地面积的迅速增加, 按照现有绿地管养方法已不能适应上千公顷绿地的养护, 急需改进绿地养护办法。是否以培养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方向, 使植物在稳定的生境中良好的生长, 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 让多个生物群落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3.4 城市绿色廊道建设有待改善

篇4:植物生态学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

关键词:植物生态学;园林绿化;应用

引言:在当前的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当中,普遍的现象时人们只重视园林的视觉景观效果和基本的水土保持,这就导致了园林在投入使用后往往会出现群落组成单一,树木植物构成简单,病虫害问题已发生,等现象。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对园林风景林只重视了对不同季节的设置,没有对树种能否适应该地域的地质条件和能否保证该树种的持久稳定性及天然植物群落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仅仅利用了植被颜色额特点来进行植物群落的随意搭配。针对这些问题,所以下文中就对我国园林设计的建设发展现状和植被生态学在园林建设中的运用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一、我国园林绿化中所存在的问题

1.园林植物群落结构不合理

目前的很多城市园林绿化中的自然植物群落都存在着结构构成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在正常的自然植被群落结构中,如果草,灌和乔的层次较分明丰富,它们之间的比例协调,都能够得到阳光充分的照射。现在都很多的园林设计人员对植被的天然和潜在价值没有重视起来,没有在对园林绿化设计时把该地域中的天然本土植被充分的利用。在园林的绿化设计时只是一味的关注园林的美学效果,随意使用各种植被来满足其设计和美学效果的要求,完全忽视了植被的生物学原理,没有对植被的生态特性进行充分的考虑,任意的堆加使用,有的甚至还存在违背植被自然规律胡乱使用植被的情况。城市化建设中公园的建设不只是单一的满足市民游玩和休闲的要求,还应该具备恢复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及让城市更加的自然健康生态化。但在我国大部分的园林绿化设计中都是盲目的注重美学视觉效果,把公园当做旅游景区来做,很多原生态的自然植被和景观都被人工制造的家景观所代替了,这就无法满足居民和原生态自然环境融合的要求了。

2.园林本地域的自然植被利用率低

在近些年来的城市化建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很少有园林利用自己本土的植被为主要树种来对园林进行绿化和规划。很多的园林绿化建设都引进了外来树种,对本土的树种利用较少,这就导致了我们国家很多城市中的园林绿化效果都大致相同,没有这个城市的独立特色,缺少本地区的乡土气息和绿化特点。特别在北方城市当中,由于北方城市一到冬季植被基本都落叶,颜色单一,园林设计时为了在寒冷的冬季增加一些色彩,往往都会引进使用一些常绿的树种,希望引进这些绿色树种还能够增加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并减少由于冬季取暖而带来的大气污染。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引进的外来植被不能够适应北方的天气环境,其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弱,没等到冬季过去就出现大量死亡枯萎的情况,进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大量不断的引进外来常绿植被导致了当地植被自然景观被逐渐淡化,最终会导致本地植被自然景观的消失。

二、植物生态学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城市生态园林就是在城市中的荒地或者废弃地上,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和依据,通过自然之物结构及进程来对园林进行管理,规划设计和建设,通过对土,水,及植被的不同特性,来建设处具有当地特点的生态结构,对园林进行管理以潜在植物为基础和野生动物形成友好型的生态多样化结构。生态园林要以园林中的绿地生态系统的保证健康为基础,对自然植被充分的利用及多种类演替时期的生态结构,力求植被的自然生态化,长久稳定化。

第一,生态园林的管理建设中要对自然更新种类进行保护,顺应植被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去掉密集类植物一次性成型的操作方法,因为这种方式严重的阻碍了植被的自然化进程。所以在确保快速成型植被生长和增加绿化效果的基础之上,采取适当的人工干预方法,对种间关系进行协调,对有害竞争进行人工抑制,使植被之間能够相互依存。比如采取间苗,去除杂草,创造间隙和抽稀等措施,为植被群落的自然更新创造有利的生存条件,增强植被群落的自然生长能力,形成多层次,不同龄多种类及水平向异质的群落系统,能够使整体景观得到改善和植被之间的演替进程更加的同步,进而建立起和潜在植被特点相类似的绿地生态系统。

第二,保证园林植被群落结构的长久保持和多样性,尽量让园林绿化中的乔灌木及草本植被分别在不同层次上分布,形成互相交错和原生态植物群落相同的结构,与此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动物提供优良的栖息条件。想要建立起这种原生态森林是的植被群落模式就要对当地区域的原生态森林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地的植被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当地植被的生态习性,种类和地区的地质特点,天气自然环境等因素,还要对其在演替过程中不同种类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创立出先锋,主要,半生,填充和边缘树种及在特殊图纸中树种所组成的植被群落系统,最后能够做到生态园林的美学效果和自然生态俱佳。

第三,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种叫做‘近自然森立’方法简称宫胁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利用本土植被创造本土森林。在城市园林的‘近自然森林’建设中,要对园林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在对同环境条件下潜在自然之物种类进行模拟,建立起计划的自然植被群落结构。在城市园林近自然建设进程中要丰富物种的资源,提高生态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使生态植被结构体系比例科学合理;在植物种类的配置方面要重视空间和形态的搭配组合,令不同种类植物之间的色彩和形态组合的高低有序,疏密有致,使整个生态体系空间及层次上更加的具有变化性,进而達到季相变化明显的目的。

结语:总而言之: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要以植物生态学我理论指导对植被进行分优化选择,创造出长久稳定的生态植被群落系统。在对生态园林的优化完善进行当中,应用群落学的措施来选择植物的优化模式要进行大力的普及和推广使用。建设出即能够满足人们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要求,同时还能够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现代生态园林。

参考文献

[1]陈文媛.我国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浅议.现代农业科技.2010.6[2]孔相海.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与建设若干问题探讨.龙岩学院学报.2012.5

[3]周青.城市环境绿化中的生态学原则.中国农学报.2014.8

篇5:园林植物生态学分析

马乐

(建筑学,学号 642081300011)

摘要: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数量、规模持续增大,其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而且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因此,要求城市发展具有必须是可持续、高效率、安全、公正、健康、是具有人文、生态气息等属性。城市园林植物景观是人们在城市中得以亲近自然,享受户外生活的场所,在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中,人类处于设计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地位。使园林景观适应城市各种复杂的系统关系并和谐发展,在城市现有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是目前生态学家和景观设计师共同努力的目标。园林景观生态植物设计是一种塑造生态环境的过程,也是一项长期渐进、不断完善的维护管理过程。在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中寻求和谐、理性的解决途径,真正的顺应时代发展,探讨以生态学理论知识为指导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关键词:植物 思潮 生态 景观设计

一、植物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植物生态学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学四大部分。研究植物生态学的目的在于阐明外界条件对植物形态结构、生理活动、化学成分、遗传特性和地理分布的影响, 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和改造作用, 为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服务。植物生态学也是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之一。1.生态学的发展

植物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生态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不开的。1895年丹麦植物生态学家瓦尔明的“植物生态学艺术的温室”,标志着这门科学的诞生。三年后德国植物生态学家辛柏尔德“植物生态学居住”也出版了。这两本著作为植物生态学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到了本是接触,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他在萨姆十年代以达到非常兴盛的时期,并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如:英美学派以研究北美大片冰川地貌植被为主;法瑞学派以欧洲阿尔卑斯山区为主;北欧学派以瑞典、挪威、丹麦为对象、方法和论点上都各有一套,各持己见,针轮不休。同时,为了发展自己的学派,各自更加深入研究,进一步促进了植物生态学的全面发展。

2.植物生态学学派的发展

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各学派的学术成就也很多:如英美学派把植物生态学划分为个体生态学和群体生态学两个部分,并提出动态生态学的理论,及由落地开始,经过各级掩体系列,最后达到相对稳定的群落,他们称之为顶级群落,以代表动态生态学;法瑞学派一群落结构和群落类型为重点,维权落形成的最根本的问题,在群落结构与功能方面造诣较深,课程静态生态学;俄国的地植物学派,从植物群落与滴血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发展成为生物地理群落学;北欧学派则以地理分布及群落生理学为特点。这些理论最终融汇一体,构成植物生态学。

二、植物生态学与景观生态研究

景观生态植物学作为一门交叉性综合学科,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通过研究景观及其空间要素,了解景观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规律及与人类系统的相互作用,为景观优化利用和管理保护提供有效途径。

1.植物生态学对城市景观类型的重新定义

随着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扩大,人们逐渐将目光转向城市,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城市这一人类活动中心进行研究,为城市景观生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参照相关标准,通常将城市用地类型划分为绿化用地、教育用地、居住区用地、旅游用地、林地、商业用地、市政用地、水域、特殊用地、道路用地几种类型。

2.主次干道植物分布

主干道的行道树主要由小叶榕、假苹婆、大叶榕构成,且此三种树木均为深圳的乡土物种。小叶榕与大叶榕树形美观,枝展叶茂,覆盖面积大,被荫效果好;适应性强,溪边河畔,路旁坡地,均能生长;抗污染。对氯气、二氧代硫、氟气等均 有较强的抵抗力;种植方便,成活率高,很适宜作行道树。假苹婆树冠广阔,树姿优美,果色鲜艳,结实是野生鸟兽喜爱的食物。果实成熟时鲜红耀眼挂满树梢,具较高观赏价值。喜湿润,抗风力强,也可作良好的行道树种。

二三级道路两侧种植油棕,油棕植株高大,雄伟壮观,能够充分体现南国热带风光。小径间的空地中间主要由高大乔木印度橡胶榕、刺桐、凤凰木。外围与活动场所靠近地带种植了鸡蛋花、大叶相思、火焰木、水石榕、木荷等庭院观赏物种。该地带重视花灌木层与草本层的植物配置,利用勒杜鹃、花叶艳山姜、红背桂等植物配置多种景观图案。

三、景观生态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是综合的, 也就是说植物是生活在综合的环境因子中。缺乏某一因子, 或光、或水、或温度、或土壤, 植物均不可能正常生长。因此, 掌握环境中各因子与植物的关系是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3.1 景观设计应考虑光照因子对植物的影响

植物依照对光照强度适应的生态类型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荫植物三种。

(1)阳性植物。凡是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称为阳性植物。阳性植物要求全日照, 在水分、温度等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不存在光照过强的问题。各种草原植物、沙漠植物和一般农作物都是阳性植物。

(2)阴性植物。在较弱光照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的植物, 称为阴性植物。阴性植物多生长在背阴处或密林中。

(3)耐荫植物。在全光照下生长最好、但也能忍耐适度荫蔽或在生育期间有一段时间需要轻适遮荫的植物, 称为耐荫植物。耐荫植物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处生长。根据植物的这些特性, 景观设计者应该考虑到配置植物的位置, 例如, 在建筑的阴面就不能种阳性植物, 而应考虑配置阴性和耐荫植物。3.2 景观设计应考虑水分因子对植物的影响

水是植物生存的物质条件, 也是影响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及种子传播等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适应, 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由此产生不同的植物景观, 如: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景观设计中通过用地竖向设计,创造出不同类型的水面: 河、湖、塘、溪、潭、池等, 不同水面的水深及面积、形状不一, 必须选择相应的植物来绿化美化, 从而形成不同的水生植物景观。同时考虑植物对水分的不同需求, 因地制宜,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创造优美的植物景观。

3.3 景观设计应考虑土壤因子对植物的影响

依植物土壤酸度的要求, 可分为: 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碱性土植物;依植物在盐碱土上的发育的类型可分为: 喜盐植物、抗盐植物、耐盐植物、碱土植物。景观设计者应该熟悉植物的这些生态习性, 合理的配植。同时, 城市中 土壤还有他自身的特点。①土壤无层次: 人为活动产生各种废弃物, 过去长期多次无序侵入土体和地下施工翻动土壤, 破坏了代表土壤肥力的原土壤表层或腐殖层, 形成无层次、无规律的土体构造。②土壤密实、结构差: 城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胶体少, 土体在机械和人的外力作用下, 挤压土粒, 土壤密实度高, 破坏了通透性良好的团粒结构, 形成理化性能差的密实、板结的片状或块状结构。③土壤侵入体多。土壤掺入大量的各种渣砾和地下构筑物及管道等, 占据地下空间, 改变了土壤固、液、气三相组成和孔隙分布状态及土壤水、气、热、养分状况。④土壤养分匮缺:城区内园林植物的枯枝落叶, 大部分被运走或烧掉, 使土壤不能像林区自然土壤那样落叶归根、养分循环。⑤土壤污染。城市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洗衣水、菜瓜汤、油脂、酸碱盐等物质进入土体内, 超过土壤自净能力, 造成土壤污染。

四、结束语

植物, 是生物种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但能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 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 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 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 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 在景观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景观设计者来说应该了解掌握并且灵活运用植物生态学原理, 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合理的配植植物种类, 这样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使植物景观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还会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

参 考 文 献

篇6: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系别:城市规划与建筑系 专业:姓名:康梦姣 学号:指导教师:任亚萍王云娜完成时间:

河南城建学院 2012年 6月 16 日

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提高对园林的认识

2、通过实习提高园林规划、园林设计水平

3、实习要求

① 服从指导教师的实习安排;

②每日填写实习日志,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地点、单位、内容、收获和体会。

③ 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并将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完成后交指导教师,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二、实习时间

2012年6月11日-2012年6月15日

三、实习地点

生态园、湖滨公园、平西湖、河滨公园、湛河公园

四、实习意义

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老师的讲解,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园林,园林的灵感大多来源于自然和文化。好的设计离不开平时的细心观察和体会。

五、实习总结和体会

本次实习时间为2012年6月11日至2012年6月15日。本次实习以提高对园林规划及园林设计为目的,实习地点平顶山市各类公园。

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公园为生态园。我们在任亚萍老师和王云娜老师的带领下,由生态园主干道进入,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片杨树林和女贞林。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这是原有生态环境保护,在我们进行园林规划与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地势,具有保护意义的植物以及环境一定要保留下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不能完全有自己心中所想而来,要有保留,有创新。

我们学习的第二个公园为湖滨公园。湖滨公园占地面积很小,但是却不乏美丽,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公园做得相当精致,每个座椅都与周边树木以及灌木相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在公园里又学习了孤植、丛植、造景,小品等园林配置基本问题。平西湖是平顶山市最著名的人工湖。它是一座碧波浩淼的人工湖泊,既有湖的秀姿,又有海的气魄,取名“平西湖”,散落在荡漾碧波中的十几座沙洲,星星点点,若隐若现,时沉时浮,闪现灿灿银光,组成有名的白龟沙洲。北岸绿荫丛中掩映着工人疗养

院,沿湖而建,各式建筑依山临水,风格迥异,颇具水乡风味。南岸的宋寨村,是清代文学家、《歧路灯》作者李绿园的故里。村旁的鱼陵山上,有大小墓葬70余座,为战国、西汉古墓群。

第四个学习公园是河滨公园。在河滨公园里,我们主要学习了公园分区问题。比如,河滨公园根据其在平顶山的现状分为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动物展览区、游览休息区五个区域,并以园内地理状况景公园规划为孤山景区、平湖区、花园景区、柏林景区、游乐区五个景区。

最后一个是湛河公园,其临河而建,全长绵延6公里,贯穿于中兴路与湛河路之间,有五座强梁连接。并将景区划分为四个游览区,分为春夏秋冬。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认识到了园林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美学,更是自然的再现,让我们受益匪浅,为我们的园林认识增添了一份知识和全新的认识!

系别:城市规划与建筑系

班级: 园林(0364101)

姓名:康梦姣

学号:036410105

篇7:景观园林认识实习报告

教学单位: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一、认识实习的性质与目的

景观园林认识实习是我们景观学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入门学习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认识和了解所学专业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认识实习,使我们了解所学专业的学习内容、专业服务方向以及该专业毕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从而使我们充分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认识实习的具体内容

根据此次老师给我们的任务书可知,此次认识实习的地点为合肥市区以及郊区范围内的已建成景观园林、在建的园林景观工地及相关设计单位。所以,就依据对景观的分类,城市广场、面状景观、带状空间场所、滨水带、社区景观环境进行举例讨论。

1、城市广场 1市府广场 ○合肥市府广场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南邻省政府,北靠市政府,既是合肥政治活动中心,又是合肥商贸、金融和交通网络中心。广场由周边的四条道路围合而成,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其中心广场净占地25000平方米,分地面广场和地下车库两部分。市府广场在建筑上充分体现了合肥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同时又是一座新兴的科技、园林城这一特色。广场布局突出“一 点三轴”,即以市政府办公楼为基点,引入体现合肥特色的“文化轴”、“科技轴”、和S型“自然轴”,有机地组合成一个中心广场。而S型的“自然轴”弯弯曲曲,似一条切割线将中心广场分隔成两

个主广场。一个是以文化及各种大型城市活动为主的人文广场,一个是拥有水池、音乐喷泉、小品的休闲广场。

由上图可知,该广场只要有三个方向的通道,呈放射状,广场周围有一定面积的绿化饰边,整个广场的绿化较为完整统一,也突出了现代城市广场景观整洁、明快的特点。整体以完整开阔的草坪为主,穿插线条流畅明快的花带等,乔木(广玉兰,银杏等),灌木(桂花,石榴等修剪整齐的绿篱),草坪层层过渡,高低错落,有整体性。如右图所示并配有酒杯状的小花

池,内有矮牵牛,与周围的绿色植物相得益彰,使人眼前一亮,活泼也不失稳重。广场一处亮点在于沿交行大楼周边以带状布置了一些高大乔木,以阻断视线,淡化大型建筑与广场的不协调关系。●建议:可以在广场周围适当种植一些色叶树种,使广场的景观有一定的季相变化,颜色不那么单调。

2、面状景观

1市级商业中心区(百大CBD购物广场)○百大CBD购物广场所在的合肥CBD中央广场,即合肥的中央商务区,地处合肥市三孝口商业中心,面向合肥市级商业中心中轴线长江路,占地面积14154平方米。

上图所示为广场周边以及广场的现状图。由图片可知,该广场地处繁华地段,广场前有岛式站台,广场对面则为中国农业银

行合肥总部,此处可谓为合肥经济、贸易、交通的中心地带。置身于广场之中不难发现,此处的广场与市府广场有不少不同之处,首先其广场的面积较于前者较小,绿化率也较低,建筑较为高大,但路边的植物相比较下显得矮小单薄,广场整体感觉比较僵硬,并不太生动,因为此处空地并不多,还要留给行人车辆一定的行动空间,绿植率较低可以理解。

但是,从右上图可看到,在建筑上的平台上设有屋顶花园,屋顶花园不但降温隔热效果优良,而且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局部小气候,还能丰富城市的俯仰景观,能补偿建筑物占用的绿化地面,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屋面形式。此处的屋顶花园改善了周围高楼大厦林立的局促感,改善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而取代的自然土地和植物的现状,使人眼前一亮,是现代景观值得推崇,学习的新式景观处理方式。

●建议:可以在人行道边放置一些花箱,可以种植一些多年生的花卉(美人蕉,大丽花等)可以使整个景观显得生动,也能软化建筑僵硬,单调的金属色彩。

2城市公园(环城公园)○环城公园位于合肥市老城区周围,环绕护城河,20世纪50年代废城垣建环城马路,并植树造林。980年始建环城 公园,公园总长8.7公里,总面积为137.6公顷,是一个以原环城绿带为基础,采用开敞式布局,运用造园艺术,点缀园林建筑和山石小品形成的线带状敞开式公园。它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绿树碧水像一条绿色环带束于其间,被海内外宾朋誉为“一串镶嵌着数颗明珠的翡翠项链”。

置身于环城公园之中仿佛来到了一个缩小版的苏州园林,其中有红亭,有绿水更有茂密的姿态各异的树木。是一个水清林绿、莺飞草长的生态环境走廊。

上二图为宽阔水面的人工小岛和供人休憩的凉亭,岛边植有树木,也有山石饰边,从左图看去,亭子“藏”在树木的掩映之中,若隐若现,置身于亭中,眼前一片辽阔,即可观景也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平台,最重要的是,采取人工岛的设计可以缓解水面的空旷感,使水面显得蜿蜒曲折,颇有生趣,十分巧妙。

公园内部以带状布置了一些高大乔木,以阻断视线,淡化大型建筑的僵硬以及与公园的不协调,整体看来像整个公园被一道植物组成的围墙围合住,较有整体感。

上四图可知,其植物种植营造的围墙很好的将游人的实现框在绿色的围墙之中,虽然身在城区之中,却看不到周围的建筑,软化了城市建筑的僵硬感,十分巧妙。同时,大量的树木净化了城市的空气,缓解了热岛效应,吸收汽车尾气,并释放大量的氧气。置身于中,获得一份在城市中难得的清净,是较为成功的生态公园典范。

环城公园内有不少精心布局的亭榭,其园林建筑设计布局采取了“得景随形”,“顺手自然”的传统手法。注意与环境的协调

如临水的银河双亭、稻香水榭、傍坡的银河茶室,叠停。建

筑形式根据地形起伏的特点,多采用多层叠落式。在造型上吸收了徽州民居的特点,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风格。

游览于园中,不难发现环城公园的游览路设计方法不同于苏州园林的迂回曲折,而是随原本地形的自然舒展,形成平缓流畅的曲线。游览路线的组织,结合植物,山石,建筑(亭榭)的处理,适当设立观景点,此中不乏廊与亭的设计。

在亭榭与亭榭之间以廊为衔接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常用做法。在公园中组廊成景。廊的平面可自由组合,廊的体态又通透开畅,尤其是善于与地形结合,与自然融成一体,在园林景色中体现出自然与人工结合之美。在现代运用中它一方面是作为交通联系的通道,另一方面又作为一种室内外联系的“过渡空间”。把室内,外空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渗透、融合,形成生动、诱人的一种空间环境。(如下

图)

●建议:整个公园面积较大,但是却没有在一定距离设有一个厕所(不知道是不是当初因为生态原因没有设置),个人觉得这个应该考虑进整体的设计规划之中,毕竟公园是以人为本的开放空间。

2生态公园(杏花公园)○杏花公园占地400亩,是一座具有田园风貌和历史人文特色的公园,园内树木共130个品种,园内主干道随

园就势,次干道曲径通幽。杏花公园是合肥环城公园这串“翡翠项链”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位于合肥市城区内,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山水结合,以森林生态、环保为特色,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体现了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

杏花公园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心有一块较大面积的草坪(如下图所示)

开阔的草坪周围以高大的乔木饰边,形成一个围合的广场,树木的配植较有整体性,且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游人的视线(挡住了稍矮的建筑)。平时前来游玩的人们可以坐在草坪上休憩欣赏景色,同时开敞的空间也可以作为合肥市重大节庆活动的主会场,既有一定的生态价值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建议:可以再草坪广场的周围配植一些色叶树种,有一定的

季相变化,以弥补周围建筑过于高大有时不能阻断游人视线,通过对树种的美化引导游人视线停留在树上,而不是建筑物上。

3、带状空间场所 1繁华大道 ○明珠广场前较为宽阔的马路即为繁华大道。由右图不难看出,大道两旁并没有植有较大的行道树,而是选择了各色的绿篱在马路的中央及两侧,同时起到了绿化的作用,也将马路的车道分隔开,做了软隔断。从高处看向几条彩色的飘带流畅自由的飘向远方,整体感觉比较轻盈,虽然没植有大棵的行道树,并不显得空旷,反而感觉马路比较宽敞,明澈,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建议:可以在马路边放置一些花箱,种植一些多年生的花卉(美人蕉,大丽花等)是颜色更加丰富,弥补层次感不强的不足,整体显得更加生动。

4、滨水带

1十五里河 ○

十五里河发源于大蜀山的东南麓,自西北流向东南,穿过蜀山区和包河区,在同心桥处汇入巢湖。十五里河是合肥西南部主要的行洪通道之一,河道弯曲,源短流急。

由上图可知,河道两岸的植物以柳树为主,营造出亲水的效果,河道整体比较狭长,水流较急,整体感觉十五里河及周边景观环境较为自然,少有人工雕琢之感,显得比较粗糙。

●建议:可以对十五里河进行整体的规划,治理,首先要考虑到其本身的防洪与生态方面的双重作用,要对水体以及岸边植物进行改造,使其不单调,有层次感,且有一定的季相变化,可考虑一些亲水的物种如千蕨菜,芦苇等,可在岸边放置一些不规则的石头饰边,显得整体生动又不失自然之感。

5、社区景观环境

1生态景观小区(琥珀山庄)○琥珀山庄是一座环境舒适优美、建筑风格独特的住宅小区,位于合肥市区西侧偏北,南接长江西路,东临环城公 园,宛如一块天然琥珀,玲珑剔透,流光溢彩。琥珀山庄采用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的方法将传统性、地方性和现代性融为一体,具有新徽派建筑特色。商业服务中心等公共建筑布置在南侧下沉式广场周围,与环城公园连成一片。住宅组团基本上布置在高畅地段。向阳坡地布置迭落式住宅,各单元相互错开,层层迭落,配以石阶、假山和绿化,既妥善解决了高差,又丰富了小区景观。住宅单体设

计着意于反映地方风貌,采用红顶白墙、坡屋面,典雅而质朴,具有皖南民居的风味。(如左图)

小区北侧保留了原有的水塘,又添建了假山、石凳、曲桥、亭台等小品,作为小区的游园,即为现有琥珀潭广场。(如下图所示)

琥珀潭其自然地形四周高中心低,主体为带有喷泉的圆形广场,琥珀潭内部有水塘在水塘之上有涉水的走廊,沿着走廊向前便可看到仿自然的石壁景观,沿石壁上的阶梯而上,便可到达潭亭,置身于亭中,可饱览琥珀潭以及琥珀山庄的美景。琥珀潭内的树木配植别具匠

心,层次、季相变化丰富,使整个广场显得生机勃勃,具有生趣。在小区的东侧则为黑池坝景区。其是环城西路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面是合肥市图书馆,西面是琥珀山庄,南面与琥珀潭相连,东面是杏花公园,该景区从南到北分黑池坝南广场,水面和水上俱乐部三部分。(如右图)

黑池坝景区以水景为主,建有码头、亭廓和湖中小岛。黑池坝南侧有三个广场:文化广场,花坛、台阶和花岗岩地面采用圆、孤和螺旋形相交叉,并利用挡土墙建设了长120米的雕塑墙,其内容既有文化内涵又符合观赏要求;绿化休闲广场运用绿带、藤架、灯光构成了多道色彩潇洒飘逸的彩带。水广场是在水面上架

起的平台、水墙、茶亭和观赏桥,游人可顺着广场天然石滩淌入水中。整个水岸边种植了常绿、有色树种和大量花草灌木,有丰富的季相变化,层次感较强,既提高了艺术品位,又丰富了自然景观。(如左上图所示)

琥珀山庄地处两个景区之间,其生态型较强,周围绿化率较高,且本身建筑的设计也较为巧妙,是园林设计中较为出色的生态小区设计。

●建议:通过仔细勘察发现小区内停车并不方便,这一点值得改进,其他都比较不错。

三、认识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历时一周的景观园林认识实习,使我们对园林景观设计所需要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巩固了大一所学习的园林树木学及花卉学的有关知识,同时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景观设计要有整体性等等。

篇8:生态文明——生态园林

1 什么是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是遵循生态伦理学、人类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群落生态学、深层生态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 以植物为主体, 其他成分为辅助, 高度的人与自然和谐一致。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出发, 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 建设合理的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人工植物群落, 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立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相联系的新秩序, 修复生态系统使其良性循环, 谋求持续发展, 以体现在功能、环境文化、结构和布局的合理性, 形式和内容的科学性。强调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并重, 并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 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以协调发展, 建成具有园林绿化风貌反映时代精神继承历史文脉, 富有生态环境观赏功能兼备的城市绿化体系, 为人类提高健康水平, 提供清洁、优美、舒适安全的现代化生态环境, 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一致、与动物植物和谐共生。

2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园林

在科技、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 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 导致冰川融化地球变暖, 不可再生资源日益短缺, 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严重, 空气质量急剧下降。二十一世纪人类必须从人类统治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协调发展, 以新的价值观为指导思想, 开拓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只有不断对园林绿地进行结构性调整、不断地增添新内容, 才能保护正在被破坏和失去的绿色空间, 只有利用植物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才能改造和更新城市环境, 为人类营造具有生态性、经济性、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的绿色环境天堂。建设生态园林已经刻不容缓, 只有建设生态园林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才能体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实现真正的生态文明。

3 怎样建设生态园林

建设生态园林决不应局限一些表面的指标, 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指标等, 更不能用小农式园林评价指标来衡量现代园林, 下面从四点论述生态园林的建设:

3.1 生态园林的整体性

孤立封闭有限的城区绿化已不能改善城市环境和效益, 而要扩大范围到城乡, 通过绿量、景观的组合越出城区局限性, 把农林牧和江湖海生态景观作为发展城市绿地的有机部分和结构内容, 形成具有自我控制的一个多维空间的大绿化生态网络系统。

我国幅员辽阔, 不同的地区会发生不同的自然灾害, 这就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地区环境、地域特点、土壤条件, 建造合适的抵御自然灾害的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 靠他们去防治工业污染、净化空气、防风护堤、涵养水源、改良盐碱土壤、减弱噪声、净化水质, 甚至防震防火, 靠他们把城市、公园、各类绿地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 把生物、环境、人类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 靠它们把狭宽不等的绿廊、绿色空间、蓝色空间、文化空间、建筑与构筑物空间联结成网络系统, 使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达到人文生态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成为生态园林发展的主题。

3.2 园林建设要适地适树, 植物要合理配植

园林建设要适地适树, 如果强行在北方建设一个具有南方风光的热带雨林, 以体现四季常青, 到冬天只能给植物穿上外衣、移到室内或者大棚加温, 到最后也没有见绿, 也加大了成本, 违背了自然规律和植物生长规律。所以一定要以乡土树种为主, 适当引种那些经过长期驯化, 能够抵御本地区历史最高、最低气温, 才能行之。冷静客观地总结对比, 另外要准确地把握植物的生活习性:是耐水湿、耐盐碱还是喜光耐荫都要了解清楚, 然后合理配置植物类型。近年来北方冷季型草坪盛行, 为了在夏天高温保证草坪观赏效果, 就只有采取浇水降温措施, 造成一方面缺水城市水资源浪费, 更重要的是一些生长良好的耐旱植物逐渐死亡。例如草坪上的大雪松、油松等。

3.3 注重乔灌草结合、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景观要以植物为主体, 以乔木种群为骨架, 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各种动物和微生物为构件, 按生态位序和物能流程, 组建多功能、多层次结构、多种组分的群落, 增加单位土地面积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最佳的景观效果, 充分发挥植物群落调节小气候, 缓解温室效应、维护城市水循环、保持水土等功能。

生态园林是多目标, 多种生物成分, 多层次结构的人工生物群落, 时间空间结构有序、生态功能良好、系统内外开放循环, 具有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

3.4 保护利用湿地、开发加快垂直绿化、空中绿化

现在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严重, 为克服这个问题除增加绿地, 还应开展立体绿化及空中绿化。利用地锦、卫矛等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 墙面温度可降低、噪声可减少、还有净化空气、降低粉尘、美化环境等功效, 还可采取围墙绿化、窗台绿化、檐口绿化、高架桥悬挂绿化、破墙透绿等装饰绿化。另外空中屋顶绿化已被证实是缓解“热岛”好措施。实验证明当室外温度为37℃时, 没有屋顶绿化的室内温度达到38℃, 而绿化了的室内温度为29℃, 另外屋顶又是大暴雨的天然海绵, 将雨水流量减少多达90%, 叶、土壤和根部可在雨水中携带污染物, 只有通过这种见逢插绿, 增加绿量, 才能缓解热的蓄积, 带来凉爽空气。

4 生态园林的必要性

生态园林是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 又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生态环境系统, 在园林绿化建设上, 应当寻求一个投入较少而产出大、使用价值高园林绿化新途径, 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园林途径, 大力植树造林、种草栽花、提高绿化覆盖率, 继承传统园林的精华, 达到“古为今用”, 扩大视野, 汲取世界各国风景园林中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益经验, 做到“洋为今用”。现代的生态园林已不单单是为了一代人, 而是造福千秋万代, 已不是改善一家一户的生态环境、而是改善整个城市、整个乡村、整个国土的生态环境, 已不能用单一的、简单的价值观去衡量它的功能效益, 而是综合的、多属性、多功能、多效益的价值观。

5 结束语

生态园林的巨大综合效益已确立了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和艰巨任务, 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和园林绿化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程绪珂.“生态园林研究和实施报告”生态园林论文续集.1993P.6~19.

[2]刘常富, 陈玮主编.《园林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命理书籍下一篇:外贸人才需求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