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机厂易地升级改造经验对我市安全生产长远发展的启示

2024-04-12

烟机厂易地升级改造经验对我市安全生产长远发展的启示(通用2篇)

篇1:烟机厂易地升级改造经验对我市安全生产长远发展的启示

烟机厂易地技术改造经验对我市安全生产

长远建设的启示

秦皇岛市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前身秦皇岛市烟草工业机械厂,简称烟机厂)是中国烟草专卖局的直属企业。2006年,经河北省发改委立项批准,在我市开发区实施“退城近郊”易地技术改造搬迁工程,2010年9月正式搬迁。几年来,该企业始终坚持以易地技术改造为契机,以“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设备一流、服务一流”为目标,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全面加强和改善安全设施建设,企业没有发生一起重伤以上事故,轻伤事故率始终控制在1‰以下,实现了经济效益与职工安全的同步协调发展,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实现了质的提升。

当前,我市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十二五”规划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大批老旧企业面临升级改造,部分大型企业面临扩建和新建,同时,一大批新兴高科技企业也将应运而生。如何有效利用企业发展契机,快速提升我市本质安全生产水平,烟机厂易地技术改造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可贵的引导和启示。

启示一:在基础建设过程中,烟机厂始终坚持安全设施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生产和使用,保证了基础设施的安全规范与绝对牢固,启示我们,企业升级改造必须牢牢把握“三同时”工作制度。

设计之处,烟机厂始终与工程设计院保持联系,反复审核设计图纸,经常进行信息沟通,确保基础设施符合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求。施工阶段,严格对照安全生产设计标准进行实地监理,及时发现并更改出现的偏差,确保作业环境与基础设施符合安全要求。投入使用后,严格落实安全设施管理规定,认真组织各项安全设施的配套,确保了设施设备安全使用到位。企业能够具备牢固的安全基础,坚持“三同时”工作制度是其关键所在。

“三同时”工作制度也就是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人生产和使用。“三同时”工作制度是从源头上消除各类项目可能造成伤亡事故危险因素,避免因安全问题引起返工或采取弥补措施造成不必要投入的重要保障,是防止新建工程项目带病投产运行,确保企业本质安全的有效法律制度。近年来,我市在重点项目、规模以上企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三同时”工作制度,确保了企业基础安全可靠。但在规模以下企业、特别是边缘县区新建企业建设上,“三同时”工作制度仍有漏洞,必须加大落实力度。一是要严格安全审批制度,经过设计部门设计,并非一锤定音,不可更改,要会同部门、专家、企业认真审核,既要防止工程设计出现安全漏洞,同时还要着眼时代发展,留有余地,所有设计但未经安全行政许可审查,绝对禁止施工生产。二是要全程跟踪督导,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往

往是长期工程,延续时间长,要防止企业为节约成本,擅自修改设计项目,盲目施工,产生先天隐患。三是要严肃竣工验收,企业升级改造涉及项目多,内容广,安全管理因素涉及方方面面,必须严格按设计标准和要求进行竣工验收,对不合乎安全规定要求的建设项目该取消的取消,该返工的返工,既不能以“生米做成熟饭”而放之以松,也不能因“人情礼义”而蒙混过关。

启示二:在设备引入过程中,烟机厂始终坚持高科技、智能化、自动化,保证了工艺流程的科学先进与安全可靠,启示我们,企业升级改造必须坚决贯彻“标准化”建设思路。

高科技、智能化、自动化是烟机厂在设备引入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该厂先后购臵了先进的板材柔性加工生产线、激光切割机、数控冲剪机、精细等离子切割机、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一大批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的生产加工设备。同时,突破传统工作模式,对功能区进行了优化调整,按照板材和型材下料、冲剪压成型、机加、组对焊接、涂装、装配的工艺顺序重新理顺,使作业流程更加科学合理,职工操作更加安全可靠,达到了“在正常作业条件下,即使出现人为误操作和机器故障,也不会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能够实现本质提高,坚持“标准化”建设是其决定因素。

“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证。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冶金、纺织、轻工等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标准,新近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标提出新要求:今年底前,煤矿企业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2013年底前,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以及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和商贸8个工贸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要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2015年底前,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及冶金等8个工贸行业规模以下企业全部实现安全标准化达标。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已经稳中起步,但在规定限期内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把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我市老旧企业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企业的当前目标和长远规划扎扎实实抓好落实。一是要搞好试点先进,选择一批安全基础扎实、工艺流程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的大中型以上企业为试点,率先进行安全科技示范工程标准化建设,把科技含量高、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试点企业普及推广,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流程、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激励奖惩等管理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通过“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典型示范效应,带动整个行业、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二是要坚持行业统一,对同一行业,无论规模大小,坚持把标准化建设的内容、方向、目

标、要求一致起来;要以试点为标杆,对同一行业逐级、逐企业、逐班组进行统一与规范,逐步实现全行业标准化建设达标。三是要抓住基层基础,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全面推广与实施,重在一般企业,也难在一般企业。一般企业由于基础薄弱、人员少、利润低,标准化建设推行的阻力和难度相应增加。要以深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利用安全生产许可延期换证等时期,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对一般生产工艺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实现一般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转变。

启示三:在同步配套过程中,烟机厂始终坚持把消尘、除噪、去毒作为工作重点,保证了职工作业环境的高度健康与清洁安全,启示我们,企业升级改造必须牢固树立“健康至上”的发展理念。

为给职工提供健康工作环境,有效保障车间通风除尘、消声降噪和去毒,烟机厂先后 投资885万元,购臵安装了6套移动式、17台固定式焊接烟尘净化装臵、3套水旋式漆雾净化装臵、3台废气焚烧热风机组、4台喷砂打磨除尘机组,并对所有产生尘、毒、噪声的场所全部实行了封闭作业;同时,为减少职业危害对作业人员造成直接伤害,公司为作业人员全部配备了3M防尘、防毒面具,保障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经省、市专业机构检测,公司所有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条件,全部达到卫生部规定标准。几年来,企业没有发生一起职业卫生事故和职工健康

投诉,职工生命健康得到良好保障。企业能够具备安全可信的工作环境,坚持“健康至上”理念是其主要原因。

职业健康是衡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工作环境和职业健康要求越来越高,因职业健康问题而引起的投诉问题逐年增多。尽快改善企业工作环境,不断提高职工健康水平,是我市经济建设不可回避而且必须尽快解决的紧要课题。一是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健康到上”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代价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我们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把改善职工工作环境、提高职工健康水平作为中心工作抓紧抓好,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上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抓好落实,通过全行业、全系统、全方位共同行动加强职业卫生建设,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二是要抓紧落实职业卫生许可制度。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就职业卫生许可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底以前,所有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率要达到65%以上,用人单位职业危害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高毒物品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目前,我市职业卫生审查许可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全市数万家企业亟需进行职业卫生的普查、检验、检测、登记等工作,必须尽快展开职业

卫生审查许可,通过准入制度,强制改善职工工作环境。三是要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力度。依据国家职业卫生健康标准,先期对高危、粉尘、有毒行业展开职业卫生普查,对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进行检测,以此为基础,建立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健康检测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取“部门联合、上下结合、同步实施”的方法,展开全方位督导检查,通过有力措施,努力改善全市企业职业卫生安全状况。

启示四:在使用管理过程中,烟机厂始终坚持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主动预防,保证了企业生产的高度安全与稳定,启示我们,企业升级改造必须不折不扣地坚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整体搬迁完成后,烟机厂成立了以法人代表为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设立了由6名专职人员组成的安全监察部,全面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36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72个工种、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重新进行了修改完善;大力推行了“6S管理”工作法,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坚持定期安全例会、经常安全联查、积极主动预防、隐患及时整改。几年来,企业没有发生一起重伤以上事故,轻伤以下事故始终控制在1‰以下。企业生产能够保持高度的安全与稳定,坚持“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是其根本所在。

近年来,我市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各级政府先后与19000余家企业法人代表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企业内部也层层签订责任状,安全生产承诺体系基本形成,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但从今年下半年形势看,非高危行业安全隐患不断,事故频发,反应出一些企业主体责任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落实,必须尽快扭转安全生产的不利局面。一是要健全安全诚信体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对职工生命安全承载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必须认真履行安全责任。法人代表向社会、向职工做出的安全承诺,要记入安全诚信体系,纳入安全评价范畴,对失信企业要坚决予以淘汰,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安全、和谐的生产环境。二是要健全目标考核体系。将企业安全生产纳入全面考核范畴,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实现年度安全管理目标的单位予以重奖,对发生事故的单位予以重罚,通过奖优罚劣,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要健全宣传教育体系。从建立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入手,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到倡导安全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加大工作力度,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企业法人代表的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四是要健全行政监管体系。由政府主导,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多种手段,督促企业和法人代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对安全生产好的企业,在企业诚信等级、工伤保

险、银行授信额度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充分调动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积极性。对不重视安全生产、发生较大事故或造成重大影响事故的企业,要予以严惩并在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篇2:烟机厂易地升级改造经验对我市安全生产长远发展的启示

广东省专业镇是广东省城乡地域中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相对集中且分工程度或市场占有率较高、地域特色明显、以民营经济为主要成分的建制镇 [1]。在经历了十余年的大发展后,专业镇已经成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由于普遍存在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短且不完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足够的核心企业和大企业的支撑、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当前我省专业镇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镇转型升级取决于企业通过创新增加产业和工艺附加值的能力[2],重点是提高产业集群整体附加值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3]。广东省专业镇转型升级必须以企业技术升级作为突破口,并融入全球价值链,沿着全球价值链不断升值。我国台湾地区中卫体系旨在促进产业合作,培育完善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升级,在促进台湾产业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成为全球产业的供应链重镇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广东省专业镇在转型升级中也面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因此,研究台湾中卫体系的发展对推动我省专业镇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台湾中卫制度兴起背景与发展历程

我国台湾地区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中小企业是其创汇和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台湾地区过去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表现出规模小、弹性大、能够灵活地适应市场和经营效率高的明显优势,起着生力军的作用。但在七八十年代后,台湾地区的土地价格与工资急剧开始上涨,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全球电子、信息等高科技快速发展及新台币大幅升值,以外销为导向的台湾地区中小企业由于加工出口生产方式基本上依赖技术引进,自身研发能力较弱,因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面临转型。

在这种形势下,台湾当局开始大力鼓励企业间的合作,尤其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的分工合作,发挥联营协作的聚合优势。这种大小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技术不足及外销困境等难题。1984年,台湾当局有关工业主管部门成立了“中心卫星工厂制度推动小组”,推广并辅导台湾地区产业建立中卫体系制度,还制订“策略性工业辅导准则”、“中心卫星工厂体系制度”等文件,帮助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专业分工联系,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到1990年,台湾当局成立了财团法人的“中卫发展中心”推动“中心卫星工厂制度”的实施,范围由原来的单纯制造业扩大为整个中小企业,有关经济职能部门制定“产业政策”,并拨出专项资金交由“中卫发展中心”进行推广。至此,中心卫星工厂体系(简称中卫体系)这一构想的推动由一个专职机构来长期负责。

台湾地区的中卫体系在早期推动时,只有汽车、机车、自行车、机械、电机、家电等几类产业的龙头企业登录了14个体系,近年来,中卫体系已成功登录25个以上的产业,影响层面已普及到汽车、计算机信息、电子、航天、民生用品等产业。中卫体系经历了20多年的推广与建立,证实产业或企业建立这种协同合作制度将更具效益与弹性、更能抵抗金融危机等风险。台湾地区通过推行中卫体系,使得一部分中小企业联合为大企业进行生产和服务而得以生存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小企业出走或破产倒闭的情况发生,促进了企业经济实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增强。

2 台湾中卫体系及发展经验

我国台湾地区的产业在短时间内能快速跃升为全球产业的供应链重镇,由“中卫发展中心”所建构的中卫体系功不可没,其在产业垂直与水平合作的发展、强化体系间的关系上扮演着关键性角色。

2.1 台湾中卫体系

中心卫星工厂制度(中卫体系)的概念来源于日本的经联会(Keiretsu)厂商体系[4]。日本的Keiretsu厂商体系是由中小型的厂商与大规模的中心厂商之间构成一个以中心厂为主、卫星厂为辅的产业生产与分工体系。在这个体系下,中心厂以优越的生产技术、管理技能指导其所属的卫星工厂,而使其卫星工厂在供应零件与半成品给中心厂前就能达到中心厂所要求的品质水平;另外,中心厂还对卫星厂提供的半成品及零件的交货时间及成本作严格规定,以此降低整个生产成本。美国中小企业也主要采用中卫体系这种关联模式促进其发展,如美国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的外部协作零部件在20世纪60年代中只有30%是由中小企业供给的,到了70年代中期以后,大约有70%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5]。

台湾地区成立的中卫体系分成向前垂直整合型、向后垂直整合型和水平协作型三类。第一类是由卫星厂专业生产各种零件供应给中心厂,而中心厂再将这些零件组装成最终产品,这种形态以汽车工业、家电制品工业为代表(如图1)。第二类是由上游的原料供应厂为中心,由其生产和供应原料给中下游的加工厂制成各种成品,这种类型以钢铁业为代表(如图2)。第三类是由专业贸易商或整厂输出公司扮演中心厂商的角色,长期委托各卫星供应厂生产制造外销产品(如图3)。这三种类型都是纵向层次较深,处于纵向制造顶端的企业数量较少,而处于零部件生产底端的企业数量很多,形成类似于金字塔的结构形式[6]。中卫体系的优势是中心厂可以协助卫星厂改善管理制度、提高经营效率,使卫星厂致力于专业性的加工制造、稳定产品品质、健全产销结构、促进产学研上中下游合作、稳定卫星厂的订单和解决产品行销等问题。

注:来源于苏锦夥著《台湾建立中卫制度的面面观》

注:来源于苏锦夥著《台湾建立中卫制度的面面观》

台湾地区的“中卫发展中心”在推动中卫体系运行方面开展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广中卫体系理念。通过发行刊物在产业界推广中卫体系观念并培育中卫体系辅导人才。二是健全产销结构。通过加强厂商之间的信息联系,使体系内的生产能够同步化。三是改善体系品质。推行厂商的品质保证制度,全面改善成本。四是强化中卫体系关系。具体的做法是举办体系间及体系内的厂商联谊活动、举办体系观摩会,交换经验与信息。此外,台湾地区“中卫发展中心”还定期做体系洽访,提供巡回服务,增加各体系与“中卫发展中心”之间的联系[4]。 台湾地区中卫体系的推广使中小企业作为卫星工厂进入了由大企业主导的相依相助、共存共荣的协作体系,竞争力得以不断提高;此外,中小企业之间横向联合的协作关系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以中小企业技术联盟为例,这种由中小企业组成的R&D共同组织,既整合了中小企业的力量,使其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又分散、降低了开发成本,对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一定的效果[7]。

2.2 台湾中卫体系的发展经验

中卫体系在台湾地区已经发展出兼具国际化、本土化的独特运作模式,“中卫发展中心”推行中卫体系取得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中卫发展中心”推行中卫体系,主要通过辅导产业建立上中下游,成立中心厂与卫星厂,帮助产业区分产业层次,提高产业关联程度与资源加工的深度。此外,中卫体系还在整个台湾地区成立了400多个跨行业交流小组,推动企业间形成互补优势的战略同盟,获得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中卫发展中心”注重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使所有参加合作的企业结合成上中下游的大中小企业,对这些企业加以整合形成经营资源互补,由此创造出强大的竞争力。

(2)中心厂与卫星厂分工专业化。中心厂集中力量从事研发、装配、市场开拓与检验等工作,卫星厂主要为中心厂提供零部件,在中心厂的协助与契约的要求下逐渐提高生产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建立起长期合作的网络关系和类似金字塔型的中卫组织结构,并以经营同步、管理同步、生产同步的合作力量来健全产销体系,增强体系整体对外的竞争力量。众多的卫星厂相互之间以及与中心厂之间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网络关系,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中心厂不必担心生产所需的零配件,卫星厂也不必紧张订单、融资、销路问题,从而增强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企业抱团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中卫体系采用产业合作的方式进行,促使企业抱团发展。随着中卫体系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卫星厂集中在中心厂周围,最终形成具有功能性和耦合性的产业集群,并发挥全球运筹协同管理的竞争优势。这种中小企业横向联营,建立共同的生产经营网络,改变了过去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单打独斗的竞争方式,既可避免同行业间的相互竞争,又可降低经营成本,聚合企业竞争力。

3 启示与建议

广东省专业镇多以中小企业为主,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价值链链条过短,在发展中也面临台湾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环境污染严重、能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技术对外部依赖性高、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土地不足。台湾地区的“中卫制度”在促进台湾中小型企业转型中充分展示了其协同合作的优势,值得我省专业镇借鉴。结合台湾地区“中卫制度”的发展经验以及我省专业镇的发展现状,建议在我省选择部分专业镇进行试点,开展中卫体系建设示范工程,具体做法如下:

(1)制订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培育中心企业。通过大力培育和支持中卫体系辅导服务机构,辅导专业镇按照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标准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制定企业评价指标,按照产业发展布局需要积极培育专业镇产业链条中的中心企业。目前,专业镇的企业间存在无序化同质竞争,大企业未能通过技术与品牌确立自己的优势,难以发挥其龙头作用。选择一定数量内符合条件的核心大企业作为中心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产业组织理论明确提出,一个行业内,形成数量较少的寡头企业,行业内的无序化竞争才会消减。有实证分析认为应在6个以下),形成技术优势与营销网络优势,稳固其行业龙头地位,引领专业镇产业升级发展。

(2)梳理产业链,布局卫星企业。目前,我省很多专业镇仍成片不成链,需通过重新梳理产业链,完善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使各类企业在产业链上形成纵向分布。根据专业镇中心企业的产业配套需求,合理布局卫星企业,紧密中心企业与卫星企业的关系,让卫星企业最大可能、最快速度地得到中心企业的辐射,取得较稳定的市场环境,实现专业化分工协作,形成经营同步、管理同步、生产同步,健全研产销体系,建立共同的生产经营网络,打造专业化产业集群,提升整个专业镇的综合竞争力。

(3)配置产学研资源,促进双链融合。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制定技术路线图,明确中心企业和卫星企业各种层次的技术需求,围绕技术链并充分发挥省部产学研的资源优势,如:通过技术对接解决中小型卫星企业的技术难题;通过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原材料与零配件采购联盟、市场营销策略同盟促进中心企业的强强联合;通过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引入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团队,进行行业基础性或共性技术研发,打造行业技术与生产标准的多层次平台,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产品研发水平和品牌形象等;推动由“产业发展拉动技术进步”转化为“产业与技术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链和技术链的双链融合。

摘要:简要介绍台湾中卫体系的发展过程、概念与分类等,并在总结台湾中卫体系推广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广东省专业镇推行中卫体系的一系列对策建议,为增加广东省专业镇产业附加值,进一步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卫体系,专业镇,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石忆邵.专业镇: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之路[J].城市规划,2003,27(7):27-31

[2]岳芳敏.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机制与路径[J].学术研究,2012,2(8):81-88

[3]KAPLINSKY R J.Integrating SMEs in global value chains[R].Re-port Prepared for the Private Sector Development Branch of UNIDO,Geneva:United Nations,2001

[4]单骥.台湾“国营”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成长之关联[M]//冯泸生.两岸工业经济技术发展之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143-162

[5]林汉川.WTO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50-51

[6]缪波.中心卫星式集群的技术升级分析[J/OL].(2005-12-07)[2012-03-15]http://www.paper.edu.cn/index.php/default/releasepaper/content/200512-136

上一篇:吃高纤高钙奶粉上火吗?高纤高钙奶粉的营养价值下一篇:年培训 工作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