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2024-05-16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通用9篇)

篇1: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1、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护理部和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医院感染护理控制工作进行全面控制。

2、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3、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部门对护理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培训工作。护理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指导工勤人员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卫生和消毒隔离知识,在工作中正确运用。

4、创造条件保证病区工作人员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技术操作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护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5、对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环节、重点流程进行重点监控,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实施目标性监控。

6、对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指导实施。

7、遵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确保医疗废物安全管理。

8、9、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爆发及发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进行调查,落实应急措施。

篇2: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1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措施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护理工作人员处于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它包含了消毒、灭菌、无菌操作、隔离技术等基础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控制医院感染应对护理人员提出严格要求。

2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知是指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过程,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这一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属性的一种反映。当前,医务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观念和意识淡薄,对感染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态度决定行为,从而就出现了手卫生制度执行不到位,医务人员对消毒剂的性能、使用方法、浓度等掌握不准确等现象。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执行被动、执行力度不够;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病人及家属管理不到位等这些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3规范护理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3.1健全制度,有章可循

认真贯彻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依据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及时修订、完善适合实际工作的各项消毒、隔离、无菌制度等。

3.2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充分发挥护理部、护士长的管理作用,以身作则,从日常操作入手,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制度执行力,靠自我管理做好过程监督、指导工作,对可能发生感染进行预测和判断。建立定期检查、监测制度,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监测,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制定整改措施,限时改进工作。

3.3加强感染知识培训

科室可以采取全员培训与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讲解、示范、演练、医院感染专题讲座宣传形式,要求各级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提高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管理者定期在科室召开小组讨论会,对医院感染控制内容进行专项提问,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强化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将医院感染控制知识与护理“三基”培训有机结合,丰富理论知识,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3.4落实手卫生制度

加强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随时进行规范洗手考核,养成自觉洗手和手消毒的习惯,在不同病人之间与各项诊疗操作前、后等相关环节均要做到规范洗手和手消毒,并严格定期进行考核。对于接触过传染病人的医护人员要求其结束工作后立即进行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护士长每月监测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提高手卫生意识和习惯,严格掌握手卫生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3.5加强病房管理

保持病房及环境整洁,按科室要求合理安排病床,病房卫生按标准进行管理,定时消毒、通风,保持空气洁净。工作中要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便于及时发现感染病例,按时限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院内感染知识巧妙的融入疾病健康教育中,使病人在了解疾病的同时也能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医嘱保证随员数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避免探视。

3.6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护理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认真做好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为各项操作提供安全用具。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带。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氧气流量表、心电图机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应每天仔细消毒擦拭,特殊情况下医疗器械、设备应该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3.7监测与监督

常规监测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加强医院感染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病人,应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应进行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经常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规范化的护理管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完善必要的防护设施以及科学的护理配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相关感染防治规章制度,把对护理人员的感染防治知识培训和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预防意识,真正落实好各项操作规程,减少职业损伤,减少因护理人员的原因而造成医院感染和自身感染的发生。

篇3:浅谈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1 加强管理、健全规章制度

护理部消毒隔离管理小组配合感染科, 加强各项工作制度管理, 对全院各病区、供应室手术室制定出详细的消毒质量考核标准, 并由各科护士长负责按消毒隔离质量考核标准对本科室的具体工作进行管理办法, 规定专职人员每日需将卫生学检测结果上报感染委员会, 每月有感染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考评, 总结经验, 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 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组织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主力军, 护理人员担负着病房管理, 物品的清洁、消毒、病人的用药观察及各项基础护理工作的操作, 是接触病员机会最多、与病原交流最密切者。因此责任大, 采用严格措施切断感染途径预防感染。

3 针对薄弱环节、落实改进措施

3.1 治疗室、换药室布局合理, 清洁区、污染区区分明确, 标识清楚,

定时通风、湿式清扫、紫外线灯管、定期除尘消毒、更换, 以保证紫外线灯管消毒质量有效。室内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 每次1小时, 室内每月做卫生学监测一次, 做到空气、物体表面不得检出致病菌。无菌物品应无菌专柜按灭菌日期依次存放, 无菌包有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标志, 储槽一经打开24小时重新消毒, 且有打开时间记录, 一次性医用无过期、无破损、随用随打开, 保证一人一用一销毁。

3.2 严格无菌操作

操作前衣帽整齐, 洗手并消毒手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 盘内治疗巾每4小时更换1次, 标明更换时间、日期。静脉注射时, 应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洗手, 止血带用后立即用250ml/L健之素侵泡消毒, 治疗车上物品摆放有序, 车上层为无菌区, 药品、消毒盘放于上层, 下层放消毒液筒、污物筒, 进入病房的治疗车应用无菌巾遮盖, 操作前用快速消毒剂消毒手, 病人的穿刺部位消毒应严格, 严格杜绝穿刺部位感染, 时刻谨防感染和交叉感染。

3.3 用物消毒、使用、处理

严格区分医用垃圾、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用黑袋、医用垃圾用黄袋分开归类放置, 标识清楚, 容器加盖不外露。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用后均应用健之素50mg/L消毒液浸泡或擦拭, 一次性用物、如注射器、氧气管、引流管、面罩, 均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最后集中有医院统一销毁、焚烧处理。

4 讨论

篇4:浅谈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93-01

护理管理工作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医院感染管理则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医院感染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为了减少医源性感染,同时也给医务人员提供安全防护,护理管理应将预防医院感染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现将在护理管理实践中有关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作一探讨。

1、护理环节致医院感染的原因

1.1缺乏相应的医院感染知识:在检查中发现由于工作繁忙,处置不同患者时不进行手消毒。手是最易污染也是最易被忽视的,若不及时消毒,细菌极易带到医疗器械和患者身上,造成医院感染。同时,对医院的清洁工具如:拖把、抹布是否专用与消毒,这些极易忽略的问题也常由于行为不规范导致医院感染。且护理者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在个人防护、消毒隔离上应付了事,不认真执行,这些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途径。

1.2对环境、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流于形式:患者数量的增加,加大了医护人员劳动强度,随之放松了自我防护、控制感染的意识。如空气的消毒记录与执行情况不符;消毒器的滤过网不定期清洗;一人一套一刷一消毒的基础护理工作淡化等,这些基础护理不到位很容易就滋生细菌,造成医院感染。且护理人员每日处理各种各样的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处于被病原菌感染的危险中,因此加强自身防护尤为重要。

1.3工作不认真、缺乏责任心:对无菌物品的有效期、破损情况检查不仔细;使用中消毒剂的浓度不监测;器械灭菌消毒方法不当;无菌物存放不当,不认真执行无菌操作都会造成医院感染。

1.4 医疗用具消毒不规范:如呼吸机管路、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体温计、止血带等用具消毒时间的长短,消毒液浓度的高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使用率高的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冰袋等无有效的消毒处理措施,都会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

1.5 医疗垃圾处理不当:感染性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袋口封闭不严,存放位置不妥,存放时间过长且不及时清理,特殊感染的垃圾不特殊注明等不能正确处理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

1.6 对护士实习生的相关防感染培训不重视:护理工作的繁忙让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对护士实习生只局限于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导尿、灌肠等操作上,忽略了感染知识、防护知识的教育,使护士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往往又成为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2、医院加强护理管理措施

2.1健全制度,提高护理管理水平:近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发展较快,尤其是消毒灭菌的方法和要求更新很快。依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及时修订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消毒液使用登记及监测制度,规范了按标准预防制定的隔离措施;制定和规范—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保管和回收制度;规范了医疗垃圾的分类、回收管理等。医院可以通过护士长例会进行布置落实,使医院的各项消毒灭菌、隔离措施有章可循。

2.2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护理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知识,缺乏自身防护知识或工作操作不當,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不断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是抓好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护理部应将医院感染有关知识和要求作为在职护士和新职工以及进修实习护士上岗前的主要培训内容。监察护理人员在独立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2.3加大教育力度,提高认识水平:科室护理管理者是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减少科室感染的关键人。作为科室管理者,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投入会提高医疗成本、降低医疗收入利润的想法使他们在护理工作中对手套、洗手液、消毒剂等用品的消耗感觉很浪费。所以加强护士长的感染管理培训,从根本上杜绝这种错误观念。护士长在做好表率的同时应带领全科护士、卫生员认证学习消毒隔离知识,严格各项操作技术规范,加强对制度实施情况的监控。作为管理者还应为制度的实施及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提供便利条件。

2.4重点控制,定期督查: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供应室、ICU病房,根据各专科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从布局、洁、污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布合理。严把消毒灭菌关,加强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100%。实行定期检查、监测制度,通过定期的检查和监测,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工作,并督促各项制度的执行。

2.5考核量化管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每月医院护理部及感染科一起进行定期不定期的随时抽查和每月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反馈,对不合格的科室要求写出细菌超标的原因及整改措施,并给与处罚。

3、护理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办法

3.1进行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管理:护理人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作为医院护士长应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手一册的有关医院感染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实行定期督察。告诫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必须进行规范的洗手和消毒,对消毒物品每日一换,教育护理人员“谨慎”精神,自觉遵守各项操作流程。

3.2确保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质量:医疗器械的正确处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保证高危险性的物品消毒灭菌质量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护理人员是消毒灭菌的操作者,必须掌握各种医疗用品的正确清洗、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按照消毒流程进行消毒灭菌。进行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3.3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使用不当或滥用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时密切相关的,所以护理人员应正确并及时执行医嘱,根据患者病情提醒医生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在护理工作中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合理使用抗生素,这样才能降低医院的感染率。

3.4做好护理五到位:一是洗手到位;二是清洁到位;三是消毒与监测到位;四是隔离到位;五是防护到位。坚持以上五到位可以大大减少细菌对医院感染的途径。

4、结论

篇5: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研究论文

1.1一般资料

本院于4月~4月进行优质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并与管理实施前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卫生质量和医务人员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其中管理前的资料选择时间为2012年4月~204月。

1.2医院感染评定标准

评定参照《医院感染分类诊断标准》执行,对手术切口、胃肠道、皮肤、呼吸道、泌尿道以及其它部位感染情况进行登记。

1.3优质护理管理措施

1.3.1管理小组的建立

由院领导牵头组织,建立感染管理科,筹备感染管理小组,同时落实相关设施,如消毒、灭菌设备以及细菌室等,各科均任命专人担任感染监控员,各科室间协同合作落实感染护理管理措施。

1.3.2规章制度的落实

参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的规定,对各科室提出消毒管理要求,同时制订考核标准,保证病房的清洁和整齐。各科室严格划分无菌区、污染区,并定时进行消毒处理,各科室感染监控员定期检查,并进行汇报,感染管理科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并登记检查结果。

1.3.3人员素质的提升

定期对感染管理科人员及感染监控员进行培训,如知识讲座、外出参加感染管理培训等。同时由感染管理科为核心,对医院各科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通过宣传栏、小手册等形式进行宣传,并不定期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加强培训直至考核合格。

1.3.4医院环境的监测

设立感染24h监控制度,医护人员发现感染后需填写感染报告,并在3h内上报感染管理科,确保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情况完全掌握。此外,密切监测医院微生物学,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各科室物体表面和空气的菌群,得出结果立即反馈到科室进行整改,同时加强抗生素药物应用的管理。

1.3.5医疗用品的管理

严把消毒关,加强管理医疗用品的流通环节,确保医疗用品的消毒质量和安全性,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比较

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后,各部位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降低,管理前的感染总发生率为1.58%,管理后的感染总发生率为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医院卫生质量的比较

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前,医院卫生质量合格率为92.87%,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后达到99.40%,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医务人员卫生执行情况的比较

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前,医务人员卫生执行率为39.97%,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后提高到52.99%,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报道指出,护理人员卫生执行率低下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其导致的医院感染占医院感染总数的30%以上。此外,医院有着环境复杂、人员密集等特点,医疗废弃物和带菌患者均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发生后,感染造成的心理负担导致康复速度减慢,患者住院时间随之延长,医疗质量大打折扣,这些极大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而医疗质量又是评价医院好坏的最重要指标,所以医院的声誉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施行优质护理管理对患者和医院都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指出,护理人员导致医院感染主要有以下因素:①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和意识均比较欠缺,导致不能很好地落实感染管理制度;②护理人员未能及时隔离带菌患者,同时病区的消毒措施执行力差;③《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落实力度不够,卫生行为不规范。本研究中,医务人员卫生执行率仅为39.97%时,其对应的医院卫生质量为92.87%,两者均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另外其对应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达到1.58%,亟需改善。本研究中采用优质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干预,其内容主要是针对上述3个问题进行制定,如加强相关知识和意识、落实有关制度及加强卫生监督等措施,以期提高卫生行为执行率、改善以往工作中存在的疏忽。在本研究中,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后,各部位感染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感染总发生率由原来的1.58%降至0.93%,医院卫生质量合格率由92.87%增高到99.40%,医务人员卫生执行率由39.97%提高到52.99%,管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采用优质护理管理后,医院的卫生质量和医务人员卫生执行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医院感染情况也得到有效控制,与常银环等的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管理可改善医院卫生质量和医务人员卫生执行情况,进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良好。

篇6: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研究论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5月—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234例,男120例,女114例;年龄18~68岁,平均(46.48±2.36)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进行本次研究,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进行。将23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护理人员的管理。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管理,重点讲解医院感染的多发因素、危害及控制要点,使医护人员能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从思想和行动上均充分重视医院感染的防治工作。另外,还应对医护人员进行分级管理和责任管理,以明确每位医护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2)医疗操作活动中的护理管理。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全体医护人员均应定期学习该措施,并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防止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及交叉传染,另外具体科室的感染预防工作应进一步细化,尤其是重点科室,如婴儿室、产房、供应室及手术室等,以使操作规范实施更加顺利。(3)患者护理管理。针对不同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完成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将医院感染的常发因素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嘱患者注意做好个人卫生清洁工作,如有亲属需要探访患者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且叮嘱患者尽量不要随便串病房,同时通过人性化的交流,使患者和家属能配合预防感染的措施的施行工作。(4)日常消毒管理。日常消毒管理工作在整个医院感染控制体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应做好日常消毒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消毒供应室的操作规程,将不同科室、不同种类的器械进行科学分类,并严格控制污染的流动,将污染区的清洁区进行有效区分,定期对器械消毒情况进行抽查,确保从消毒供应室流出的每一件器械都符合清洁消毒标准。同时,严格执行日常消毒工作管理人员的安防防护工作,实施消毒工作时必须穿防护服,按照标准洗手法洗手。另外,院内的环境也应有专人进行定期消毒,保证空气流通,有效杀灭病菌。(5)规范监管制度。建立完善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监管制度,由专人对具体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定期检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如空气及地面的消毒情况、消毒液及消毒器械的细菌残留情况、医护人员洗手情况等,如有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每位医护人员都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进行观察。护理质量通过患者填写护理质量评分表确定,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医院感染9例,发生率为7.69%(9/117);观察组医院感染2例,发生率为1.71%(2/117),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4,P<0.05)。对照组医疗纠纷8例,发生率为6.84%(8/117);观察组医疗纠纷1例,发生率为0.85%(1/117),两组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0,P<0.0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7.23±3.05)分,观察组为(95.23±3.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03,P<0.05)。

3讨论

医院感染比较常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医院感染发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还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直接因素。因此,采取合理措施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护理工作在医院住院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如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不按操作规程进行,则会降低护理服务的质量,加大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能,因此,加强住院患者的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十分必要。目前,临床中针对医院感染的护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松懈、不按操作规范操作的现象;各具体科室护理部不重视医院感染,仅仅按照常规护理进行工作;防控感染各环节运行不畅,存在诸多隐患。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管理,做好护理人员的管理、医疗操作活动的管理、患者的护理管理、日常消毒的管理及规范监管制度等工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较少,且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评分较高,均表明实施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上的重要作用,今后的实际临床工作中,还应加强住院患者的全方位护理管理,针对不同科室的患者指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为进一步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做出应有贡献。综上所述,加强患者的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篇7: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体会wj

王珏

(四川德阳市口腔医院护理部,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规范与健全同医院感染有关的各种护理管理因素。结果:我院在护理管理中,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做好护理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的风险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医院的各个部门、各项工作与各个环节。因此,医院感染的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是医院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医院参与市场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院在护理管理中,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近年来有关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经验报告如下。

一、建立、建全管理组织

医院感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感管理不仅直接影响着医院生存与发展,是医德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医院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之一。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成立医院感染委员会,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制度[2]。在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学习的同时,加强岗位教育,发扬爱岗敬业、高度负责的从业精神,以此建立一支精通业务、恪守职责的骨干队伍。认真按规章制度办事,坚持实事求是,严把各项监测质量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保证医疗质量。

二、加强培训,增强认识

基于医院感染管理的涉及面广,管理对象包括人(员工、病人)、财(院感管理与经济挂钩)、物。我们医院又是从门诊部开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淡薄。要强化教育和知识更新教育,提高医院感染的知识水平。不定期组织全院各 1

部门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把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列入新进人员上岗培训内容[3]。通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的基本知识和防控技能,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增强工作责任心;强化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增强观察医院感染的敏感性,及时去除潜在的感染因素,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加强素质教育

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其他行为,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要以“患者为中心”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同时也要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与技术,只有具备以上两个方面的素质,才能更好地运用并服务于本职工作。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充分体现其自身高素质、高水平的服务意识。

四、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

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质控与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4]。我院是口腔专科医院,门诊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门诊种类繁多的医疗废弃物、具有传染可能性的各类器械等,均可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所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通过与门诊护士长联系和沟通,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做到分工明确、专项专管、落实到人、安排到位。严格遵守消毒、灭菌规程,如门诊各科室消毒液的更换、各种口腔器械的消毒,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必须高压蒸汽灭菌;废物的回收必须分工到位,保证为医院感染重点监控部门的医疗操作提供安全的医疗用具。

五、合理用药与监督

临床护士是抗生素的直接使用操作者,抗生素使用得当,能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感染又不破坏宿主体内微生态平衡。因此,医院应强调护理人员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作为执行者的作用,减少医源性感染[5]。要求临床护士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给药方法和配制要求,自觉按照规定时间使用抗生素,积极观察疗效。医院管理部门督促医护通力配合,促使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最终降低医院感染率。

六、加强环境与物品的管理

环境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病区环境以及病房卫生,严格按

照规定进行管理,要求晨间护理湿式清扫,保持床位清洁、整齐;认真做好出院患者床位的终末消毒。严格分开放置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无菌溶液分类存放、定期更换、专人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分类放置,各项操作前认真检查医疗器具的质量、过期时间。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医疗用品,防止因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医疗感染,同时也要加强对保洁人员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七、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标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包装、分类标示、固定点放置,交接医疗废物进行登记。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环保职能部门协调行动,加强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医务人员都意识到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做好个人防护,并积极参与,从而减少和避免因医疗废弃物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业务教育与人员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保证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措施的顺利执行,可明显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 贾彩丽.浅谈医院感染护理工作[J].家庭护士, 2007, 5(9C): 57.[2] 刘继萍, 胡云霞.加强护理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 7(10): 2266-2267.[3] 付爱梅.浅析护理工作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 16(4): 285.[4] 崔霞, 戴冬梅, 王霞.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实用医药杂志,2007, 24(8): 952-953.[5] 张学敏, 俞立农, 应霞艳, 等.护理人员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J].解放军

篇8:加强病区护理管理与预防医院感染

关键词:病区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几年来, 我院病区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取得了一定成效, 使医院感染率控制在颁布标准内, 病区护理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科室组织建设, 健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

1.1 医院感染科各级护理人员明确各自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能, 实行各级目标管理, 责任层层落实, 共同搞好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1.2 制定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探视陪护制度等主要的规章制度, 尤其是换药室、治疗室等有各方面隔离制度。

1.3 科室定期组织学习严密的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及其它的预防、控制措施和方法, 并经常性加强学习微生物学、卫生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对感染病例的分析讨论等, 通过有计划的专业培训, 经验交流及定期举办专题讨论会等形成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

2 严格消毒灭菌

严格遵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经过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在进行消毒灭菌之前根据物品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消毒效果的因素等, 配制和更换消毒液时进行有效浓度的监测。对泡镊桶及镊子定期采用高压灭菌, 盛放碘伏、油沙条等的容器也每周定期采用高压灭菌。污染医疗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 再消毒或灭菌。对于治疗室、换药室等坚持每日用1:200“84”消毒液二拖二扫, 操作台面上、下午各1次用1:100的“84”消毒液擦拭, 并用紫外线空气消毒, 每天2次, 每次30~60min。

3 病区管理

每日晨晚间护理, 采用湿扫套一人一刷一更换, 定期更换床单、被套、枕套, 污染时及时更换一人一套。床头柜、凳等用1:100的“84”消毒擦拭, 每天2次, 并做好终末消毒工作。空气消毒, 一般普通病房用紫外线照射30~60min, 隔离病房用1:200的“84”擦拭, 每天2次。病区拖把实行分区使用 (红、绿、黄、白) , 清洁不同的场所, 如厕所、办公室、等用不同标志的拖把, 分开清洗, 悬挂晾干, 并定期消毒。餐具、便器固定使用, 定期消毒。病室及时通风换气, 病室保持无蝇、无蚊等。做好探视陪护的管理。对于隔离的病人, 同病种安排住同一病房, 并做好隔离标志, 严格做好隔离病人的消毒隔离工作。病区一律用1:200的“84”消毒液拖拭, 每日二拖二扫。

4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科室护理人员在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前, 必须严格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 有无过期等。对于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按照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固定的程序进行分类、消毒、毁形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禁止重复使用, 以减少污染环境, 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2]。

5 定期监测消毒灭菌效果

做好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包括日常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科室每月要对治疗室、换药室、病房的空气、室内物品表面、操作台面、医务人员的手指、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物品进行细菌学培养, 若发生医院感染流行, 高度怀疑或确定与空气、物体表面、手污染有关时应随时进行医院感染的卫生学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6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被广泛滥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此引发的医院感染不胜枚举,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护士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给药时间, 抗生素类药物的配伍禁忌等, 以及做好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7 医院废物的处理

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它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医用垃圾装在黄色塑料袋, 生活垃圾装在黑色塑料袋, 锐器装在专用利器盒里, 有醒目标志, 由专人定时到各科室收集, 专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焚烧。

8 加强护士自身的感染管理

护士在工作中凡接触锐器物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如不用手直接传递锐利器物, 不用手直接安装或取下锐器, 用后的锐利器物立即置于利器盒内等, 严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一旦被锐利器物损伤, 须立即处理并备案。处理血液和血液污染的器械时应戴手套, 工作人员手上有伤口不应接触病人的血液。如从事可能被病人体液和血液溅入眼及口腔黏膜内的操作, 应该强调戴口罩及配戴眼防护罩。手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传播作用大。护士在为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 由于意识不足等原因, 不能做到每项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污染的手极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是造成院内感染的最直接传播途径。因此护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防止、杜绝院内交叉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施雁, 田文娟, 凌文洁.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的无害化处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9) :697.

篇9: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09-02

医院感染管理一直以来均受到较高的关注,其原因在于它与医疗质量和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被认为是医疗安全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优质的医院感染管理能够减少和避免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发生交叉感染,间接提升了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其核心是外科护理管理,护理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医院感染控制水平[1]。外科护理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关键也在于采取相关措施预防交叉感染。因此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技术与知识,在临床实践中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才是确保临床护理活动安全的前提。护理人员是接触患者最多的人群,如果缺乏灭菌、消毒隔离意识或操作不慎,则十分容易造成医院感染,严重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医院外科护理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护人员及患者健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职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3.6±4.3)岁。工龄2-21年,平均工龄(5.6±4.2)年。比较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实施外科护理管理前)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实施外科护理管理后)护理综合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实施外科护理管理前后,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检查标准及评价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加強护理人员操作规范

加强外科护理管理首先应当制定护理人员操作规范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进行严格消毒、灭菌

护理工作者应掌握消毒剂的性能和注意事项,对各类医疗用品进行严格消毒。对常用的消毒液、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等建立行之有效的消毒、灭菌和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对不合格的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整改。在配置药物、各种注射及各种侵入性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积极学习消毒、灭菌相关进展。

(2)减少侵入性操作

侵入性操作将大幅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侵入性操作会对人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产生破坏,让细菌侵入有了可乘之机,容易引起相应部位的感染。有文献资料报道[2],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概率最高,其次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再次是泌尿道插管。医护人员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如果操作不当将对用于患者的药品及器械造成污染,此外由于皮肤消毒不严格,输液反应等也会引起伤口及穿刺部位感染,这也与护理操作不当有关。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若确因治疗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要求所有治疗、护理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对使用过的器械物品进行及时清洗、消毒灭菌[3]。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护士应该熟练掌握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特点及应用原则,正确配制药物,选择合适的溶酶,熟悉药物的配伍禁忌与不良反应等;患者使用药物前,严格遵照医嘱及时采样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抗菌药物的途径、次数、间隙时间及药物的半衰期,来按照规定时间给药。

1.2.2 建立完善外科护理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的外科护理管理制度是医院感染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医院方面应制定重点科室和重点病房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将护理质量与消毒隔离情况与经济奖罚挂钩并完善有关规定;建立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同时应当尽快制定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每月定期进行考核、量化评分,对违反消毒隔离制度的个人和发现存在过期无菌物品的科室进行经济处罚,并及时将信息反馈上报处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使医院感染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4]。

1.2.3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重视并加强对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护理部应与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密切配合,经常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具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及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与自身密切相关,从而自觉遵守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自觉对自身的医疗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因此,重视和加强全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完善医院感染硬件设施,制定量化的医院感染质控标准,规范护理活动准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逐步建立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实行三级监控网络是搞好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保障,加强外科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结果

2.1实施外科护理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通过对实施外科护理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价比较,发现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整体护理得分均有所提高(P<0.05),这一变化间接表明我院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取得明显进步。具体见表1。

3.讨论

医院外科护理管理工作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前提,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医院建立健全外科护理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及强化控制感染意识,同时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只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存在的缺陷,才能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重视和加强外科护理管理工作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5],有助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杨琴.外科护理管理与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分析[J].北方药学,2014,3(01):154-155.

[2] 齐珊;李润秋;黄惠珍.护理管理与预防医院感染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8):377-378.

[3] 张亚玲.外科护理管理与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5(2):274-275.

[4] 董桂珍.加强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3(7):224-225.

上一篇:汽车销售服务合同下一篇:中国石油hse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