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魔灯营造情境-论文

2024-04-23

用魔灯营造情境-论文(通用6篇)

篇1:用魔灯营造情境-论文

注重营造教学情境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论文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利用多媒体、创设角色表演、创设语言情境等,注重营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感受文章内涵,体验求知乐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教学情境 多媒体 创设角色表演 创设语言情境

教师在语文新课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强化思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从生活经历出发,多策并举地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散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一、注重利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传授语文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需要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利用音频、视频等手段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引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是用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拨人心弦,给人强烈、丰富的美感,把听众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慰藉心灵。在讲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可以先播放一段肃杀、低沉的古筝曲,让学生想象着秋风萧肃、黄叶飘落、乌云翻卷、雨大如注的场景,诗人独自拄杖,倚门远望,孤苦凄切的画面就鲜活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二是播放相关视频。在讲授《沁园春・雪》时,可以播放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辛、斗志昂扬的画面。学生从回顾历史中,可以真切感受到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矢志不移的革命情怀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在总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更容易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变革的推动者和创造者产生深切的体会。

二、注重创设角色表演,营造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教师要立足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综合能力。一是创设生活情境。一些本章离学生生活较远,直观很难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性情。要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把自己当做文章中的人物,设身处地思考、感受。比如在讲授《乡愁》时,先讲述诗人余光中人生经历:他乡求学、新婚成家、母亲离世、思念大陆,假如我是余光中,我会感悟到什么?是对母亲的依恋和思念,对妻子的牵挂和祝福,对大陆的魂牵梦萦,对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期盼等等,从而更完整深刻地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从单纯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学生从文章中感悟,学生既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又学会观察和交流、思考。二是创设表演情境。创设语文表演情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展示的机会,锻炼自身表演能力,提升合作能力。在讲授《皇帝的新装》时,让学生自行挑选角色,把文章改遍成本剧本,指导学生撰写台词,进行排练。经过充分的准备,在课堂表演中,学生自觉地融入情境中,全班学生也跟随着表演沉浸在情境中,深刻地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又准确把握文章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三、注重创设语言情境,陶冶学生心灵

语文教学是感性教学,教师珠圆玉润的朗诵能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陶冶,更能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环境。当然,这对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要做到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使学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时,可以先通过播放课件,以优美的音乐,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对文章内容进行朗诵: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画面中海浪翻卷,冲击堤岸,海岛迷蒙,烟雾缭绕,秋风萧肃,树叶渐黄,诗人登高远眺,踌躇满志,这样把学生带入充满诗意的情境。同时可以对作者进行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作者当时正处事业的巅峰,北方群雄已被平定,现又击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假若集结兵力,渡过长江,消灭南方割据势力,竟、定能荡平宇内,一统天下。《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诗人偶来诗兴,登临碣石山,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将自己远大的抱负、旷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助大海的形象展现出来,雄浑苍劲、慷慨激昂,千百年来,吟咏至今。经过充分的铺垫,营造浓郁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济南的冬天》一文教学时,笔者精心撰写导入语,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在一年的四季中,春天是妩媚多姿的,百花争艳,五彩缤纷,她充满生机和活力,彰显着青春的靓丽,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日、春风、春天的气息给人无限的遐想;夏天是激情四射的热烈,在梁衡《夏感》中,我们能感受到夏天的植物生长的急促、农民的忙碌、天气的炎热;而秋天,多了一份从容和镇定,瓜熟蒂落,庄家入仓,鱼儿肥美,有着成熟后的韵味,笑容写在每个人的脸上。那么冬天呢?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写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天看上去白雪皑皑,一片肃杀,实际却蕴含着生机和活力,小草试探着探出脑袋来,给山穿上一件花衣,水藻在冒着热气的河水中,把终年贮蓄的绿色都拿出来,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寒风刺骨的冬天却如此充满诗情画意,这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

情境教学在操作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在情境中构筑知识体系,快乐地体验生活,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灵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涵,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性格,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篇2:用魔灯营造情境-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陈至立在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结业典礼上强调,今后的教育将在更高普及程度的基础上注重于提高质量和效益,把培养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要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把生机勃勃的中国教育全面推向21世纪.因此,在高等学校里,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思路和探索方向,就是坚持不懈地倡导创新?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把创新精神看作是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尤其是作为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更应如此.要达到这一点,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就要利用一切场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营造创新环境,激励其主动进行探索.

创新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在新颖地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也就是说,创新性是指独立思考创造出有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成果的智力品质.它的特点是主体对知识经验和思维材料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抽象概括以致达到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它的结果,不论是概念?理论、假设、方案或结论,都包括着新的因素,它是一种探新的思维活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营造创新情境,激励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1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兴趣

兴趣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仅作为一种个性的心理特征,更重要的是兴趣具有思维方法的特征,它能让人从平淡中发现瑰丽,从困顿中奋然而起,强烈的兴趣,往往象聚焦镜一样,集聚人们的注意力于所爱好的学业,吸引人们反复地揣摹、钻研和思考,督促人们寻找和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为某种创造提供兴趣导向.没有兴趣,没有欲望,就失去了创新的动力.人的兴趣的形成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起初,由于被客观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会自发地、无意识地对该事物产生兴趣,随后,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该客观事物的意义,体会其奥秘,便产生了对该事物有目的、自觉的兴趣.了解到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设相对优化的多种教学模式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出形式各异、适宜于学生学的环境.紧紧抓住有关理论和方法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那些耐人寻味引人入胜的情节,使得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同时,注意挖掘数学中美的因素,创设教学的民主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对一些概念?法则、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做,把抽象的概念与实际联系起来,使之具体化,使他们感觉到低能就、高能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兴趣就可以转化为乐趣,乐趣又转化为志趣,持久稳定的志趣就能使学生保持经久不哀的创新能力.

2寻求教材内容的优化组合

由于数学教材基本上是数学思维结果的系统表述,采取的方式是通过演绎,将知识展开,并且数学知识在教材中是以定论的形式出现的,如何通过知识载体对学生实施能动的心理和智能导引,这是一种启迪智慧、开发悟性?挖掘潜能的高级行为.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他认为:教学中,在某种程度上要反映出数学的创造过程,不仅要教学生“证明”,而且要教学生“猜想”.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革教材与教学思维的传统模式,使之既体现逻辑演绎的特征,又要展示数学发现的过程.不仅如此,还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使之经常处于“愤”与“悱”的境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为达此目标,教师就必须寻求对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通过教学,既能很好地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又能使内容的分解和呈现有科学的序层次,便于学生联想?发现与创建“新知识”.例如,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柯西中值定理在历史上并无发现上的联系,但却存在着特殊的抽象关系,即都是表述函数在某点处的特征.按照直观性教学原则,很自然地应首先把罗尔中值定理的`几何意义显示出来,然后引导学

生由罗尔中值定理拓广到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再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结论转变为$=/(bb=f⑷就可把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推广到更一般的柯西中值定理.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是数理统计的两大基本内容,一般教材都是把其分列两章而各圆其说.实际上,若把区间估计放在假设检验之后去讲,只要把假设检验讲清楚了,稍加点拨,学生就会发现和掌握区间估计的理论与方法,如此等等.只有将作为思维结果的教材内容看作思维过程的材料,对它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及内在联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3设计吻合于教学内容的问题串

数学问题的解决,是按照一定的思维对策进行的一个思维过程.离开了思维,创新就失去了根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针对不同的学科门类、知识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数学教学是直接与问题打交道的.问题解决就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不是吗?我们能从一个函数在一点的性质来考虑其在给定点所组成的区间的性质,再由此推出其在整个定义域内的性质,这一切都解决了,对于此函数的变化规律我们就清楚了.从而我们又可以向另一新的问题进行探索.显然,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认识的过程及形成无不都是问题交替相映、思维推波助澜、认识螺旋上升的客观背景.因此,数学教学应以问题为教学活动的主线,以解决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活生生的构想,来源于所学的可传讯的可形式化的知识同思维场的联系.因为学生总是以一种“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学习活动的,有助于形成特定问题的具体思维场,积极创设和拓广其“最近发展区”.例如,在概率论中讲了古典概型后就可以设计问题串:“对应于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为什么要用所关心事件所包含的样本点数和样本点总数相比?”“如果打破了有限性即具有无限性及等可能性这类问题的概率应怎么计算?”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把无限转化为有限,此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何完成这种转化呢?根据以往经验可以把样本点与平面区域内或空间上的点构成一一对应,通过计算“长度”、“面积”、“体积”等就达到了无限向有限的转化,从而发现了几何概率的计算公式,如此等等.象高等数学中的中值定理?“待定型”极限的计算及一些定理的推广等等均可如此处理.激其思而后开其意,导其悟而后达其辞.一连串的问题不但可以唤起学生亢奋的激情,而且连续的思考激起了他们思维的涟漪,使他们从原有知识结构出发,明咖,紧抓不放,在不断探索中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成功的喜悦会更进一步激发他们主动去寻找“haveatry”的机会.

4激励学生多角度探索最佳解

对一个重点内容从多个视角进行渐进深化的再认识,围绕一个中心内容重新组合己有知识,构筑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程序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这里的围绕一个中心内容重新组合己有知识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本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譬如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通过对题目进行认真的分析,从中找出所有可以利用的因素,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的解法,既能在积极的联想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使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挥.例如在古典概型中有这么一道题:8个篮球队中有2个强队,任意将这8个队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求这两个强队分在一组内的概率是多少?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经过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六种解法,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最佳解题途径.同时推广到2?个队的更一般的情形;其二是将各科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概率论中学习了事件的独立性后可设计类如:事件ABC两两独立,且三事件不同时发生,P(A)=P(B)=P(C)=X,求X的最大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把概率论与数学分析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了.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可引导同学们用概率论的方法去证组合等式解排列组合应用题?求无穷级数和、证维尔斯特拉斯定理及不等式等.在数学分析中利用概率的有关性质及运算法则去计算积分、解微积分方程等.通过各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让他们学会善于将多学科的知识巧妙地进行“嫁接”.常此以往,未来就一定敢于攀登“无人区”,敢于开垦“处女地”,成为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5创设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教学的关键是学.特别在现代社会中,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三大功能将融合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效果更应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出来,所以教学中只有师生结合,以教导学,以学为主,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发现知识,独立地理解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学”而发挥“导”的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统一,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多感官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来下定义、作论证、解问题和归纳结论.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激活学生思维,形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课堂氛围.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愿学、会学、能学中获得知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钻研和探索的积极性,保持经久不衰的联想意识和创新热情,使数学课堂教学在有限时间内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篇3:用“魔灯”营造情境

【关键字】 情境教学;魔灯平台;创新意识

在课程改革实践的今天,课堂教学已逐步成为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探索的课题。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与魔灯平台的融合使用,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应用来谈谈几点体会:

一、情境教学与魔灯平台融合应用的理论依据

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识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情境就是为学生参与学习而营造的教学环境。而魔灯平台的出现恰恰为营造教学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魔灯平台英文名为Moodle,是一个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免费教学平台,上师范大的黎加厚教授给Moodle翻译了一个中文名称“魔灯”,蕴含着“教师是课堂上的真正魔法师,而Moodle则是他手中的那盏阿拉丁神灯”。在这盏魔灯营造的环境下,我们可以更快捷地添加各类音视频资源,构建学生的学习情境。

随着学校“基于魔灯平台高效课堂”研究开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魔灯平台的应用已趋于常态化。通过实践我们发现魔灯平台在营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习会学习的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二、在魔灯平台中进行情境教学的创设途径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活跃学生思维,增进知识理解、技能发展、素质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怎样借助魔灯平台的环境来创设我们教学情境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魔灯平台视频应用,创设故事情境。我们尝试将教材中一幅幅画面编成饶有趣味的故事,制成“微电影”,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计算机病毒”一课时,我设置了童话故事情境引入学习内容:“小明电脑出现问题,小林说小明电脑是中了计算机病毒,而小明就急着打电话给医生……”通过这个小幽默视频,让学生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探究。在魔灯平台中呈现这一段小视频可以让学生自主去点击观看,挑选重点看。这样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电脑操作水平也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在魔灯平台中设置互动操作模块,创设活动情境。互动操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的实践活动。学生以具体的操作来学习计算机技能,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例如:在讲授声音编辑一课时,我开篇就引入了一段由教师亲口录制的《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立刻进入了康桥所述的优美环境之中,激发起学生求知欲望。接着我带领学生进入一个让学生作为导演制的情境。让学生带着求知欲,进入魔灯平台,自主学习平台中事先准备的学案,利用的任务驱动形式,随着学习内容层层递进,让学生自主学习录音、删除、混音,当每一个操作环节完成后,均通过魔灯平台进行网上的互动和演示,让学生相互评价,把自己的作品播放给同组同学分享。整个课堂沉浸在自己就是小导演的情境氛围中,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魔灯平台设置问答模块,创设练习情境。魔灯平台可以很方便设置问题问答测试模块。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功能,有目的地在新旧知识连接处设置一定的障碍并设置启发性的页面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渴求知识的欲望将迅速把他们带入追本朔源探求解决问题的竞争式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公式与函数”时,在学生通过魔灯平台自主学习公式应用后,设置进一步提高的通关环境,在平台中激励学生:“如果我们有一千条记录需要计算平均分时如何快速地完成呢”,有的同学可能不知所措,此时,类似于通关环节的揭示便水到渠成,自然的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三、在魔灯平台中创设情境要注意的问题

与一般教学情境设置不同,我们还需要在魔灯平台注意一些细节的问题:

1.魔灯平台中的创设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魔灯平台在使用资源的时候还常常与连接的数量与网络速度相关,所以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选择有利用互动与上传的内容进行设置。在保证运行流畅的前提下,才能启发学生思维、渲染环境气氛等。

2.使用魔灯平台创设情境与学习者的特征的关系。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在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和心理发展特征。学生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基础,作为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学会魔灯平台的教学环境的使用,这样在创设情境后,才有在魔灯平台下进行情境教学的可行性。

总之,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景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利用魔灯平台这一强有力的工具,引导学生在教学情景里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87.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3

篇4:营造角色教学情境

摘 要: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角色教育情景,把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语文的学习。关键词:

阅读教学、角色教育情境、新课程改革、感悟欣赏语言 正 文:

阅读是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创设不同的角色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使抽象的文字折射出丰富的感情色彩。让学生感悟语言,欣赏语言,内化语言,积淀情感,达到人文相悦的审美境界。

一、古诗类教学

在古诗词《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词人的身份来想像“田园风光”,做一回辛弃疾吟诵这首词。以其他景物为内容创造性的改写最后一行词。那一串串美妙生动的词汇,必然会把学生带入了诗词的意境,自然 而然地体会到了其中感情。改写最后一行词句,既是进行仿写古诗词的训练,也是对学生前面想象的概括、升华。然后让学生表演《清平乐.村居》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对全词又一次加深理解,学生会用他们的动作、神态、表情演绎一段鲜活的故事,一举一动皆是创造,一颦一笑皆蕴感情,跨越遥远的时空界限,真正做到读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教材中很多的古诗大多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因为古诗不同于现代文,诗词中的词句、内容都比较难以理解,所以采用这种角色情境教学是很有效果的。

二、童话寓言类文章

课本剧以其生动活泼的特点深受小学生喜爱。童话、寓言、儿歌、名人名事等课文,很适合编排课本剧,即使有些短小的古诗、儿歌,看似简单,经过创造性地联想,也能编排出生动有趣的课本剧。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去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例如《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老师做很多的分析。课前准备一个小口玻璃瓶和许多小石子,制作了一个嘴巴可以活动的乌鸦头饰。当学生初步阅读了解了课文后,就让学生上台实际操作,学生戴上头饰,把一个个小石子投进玻璃瓶里,让学生亲眼看到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 2 的过程。通过以上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对课文内容记得很牢,也培养了学生务实求真,细致观察的好品质。

对些浅显易懂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排演,在课堂上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将该学的学会。还可以就课文中重点的章节排演,帮助理解重点段落的意思。对一些较难懂的文章,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课文,再排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的运用课本剧,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形体语言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写景状物类文章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写景状物的课文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中类型的课文可采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祖国山河景观的资料。接着老师出示黄山旅行社要招导游的消息。以此创设出角色教育情境然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认读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理解作者的用词造句的精妙。依据课文,展开想象,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奇石的形状。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美丽的小兴安岭》《颐和园》等描写我国壮丽山河的这种写景状物的的文章时可采用此种教学方法。

四、写人记事类文章

此类文章的切入点是,让学生走进书中人物的生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角色体验去感受书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例如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中的《钓鱼的启示》,这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此文作者隐含的情感很难懂,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在学生初读了解了课文大意后,直入中间的重点部分:父子两个钓鱼、放鱼、启示的部分,引导学生多读,如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在读中感悟,体验,进行角色体验,走进书中人物,以书中人物角色的身份去读文中的句子,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情感发展变化,父子的惊喜,儿子的无奈,父亲的决然,以及多年后对儿子人生之路的启示。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

篇5:用魔灯营造情境-论文

皖江中学

吴文宁

联系电话:***

生成教学需要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生成教学更强调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具体文本阅读和课堂教学情境下,通过互动,建构新的情感、经验和能力这一过程。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好比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基础教育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都有生成内容,都有各自的生成条件,但学科之间的区别很大。就语文学科而言,文本是相对统一的,影响生成效果的是师生已有的经验图式和课堂教学情境。尤其是教学情境,可以说,即使是同一个教师,在教授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时,情境也不可能一模一样。不同的情境又会出现不同的生成效果,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重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

语文学科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不外乎以下几种途径:

首先是导语的设计。

各学科课堂教学都有导语设计,但语文由于其很强的人文性,导语似乎更重要一些。尤其是当我们希望营造有利于生成的课堂教学情境时,导语应该自然、开放,有一定的提示性和感召力。我们先看下面的例子。

[例1]

‚乡愁‛与‚乡情‛(摘自蔡伟《新理念:为何难以走进语文—从两则案例谈起》,《语文建设》2003年第五期。)

有位教师上《乡愁》,教师设计了一个提问导语,目的是想让学生说出课题来。于是他叫起一个学生,启发道:‚如果有个人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时间一长,他开始想念自己的亲人,这叫做什么?‛

学生答道:‚乡情。‛

‚可能是我问得不对,也可能是你理解有误,好,我换个角度再问:这个人待在外乡的时间相当长,长夜里他只要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这叫什么?‛教师又问道。

‚月是故乡明。‛学生很干脆地答道。‚不该这样回答。‛老师有点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回答的语气显然不太自信了。他抬头一看,教师已是满脸阴云,连忙换了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我只要求你用两个字回答。而且不能带‘月’字。‛教师继续启发道。‚深情。‛学生嗫嚅道。

好在此时下面有学生接口‚叫做‘乡愁’‛,教师才如释重负。

上例是典型的导语设计问题。从师生的对话来看,学生的回答如果不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应该无可非议,但教师偏要刻意地追求预设的答案,结果造成了尴尬。这也会给所有学生的下一次发言带来紧张和拘谨气氛,不利于课堂教学生成。

我们再来看看李镇西老师一次公开课的课堂实录,体会李老师导入的策略:

[例2] 李镇西老师新课导入案例

(摘自《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我提前几分钟来到后台准备上课,这时前面一堂课还没有结束,那位老师讲的是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说》,他讲得慷慨激昂。我突然受到启发:一会儿我的课有切入点了。

几分钟以后,该我上课了。我走到舞台前面:‚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在这影剧院的舞台上上课,这教室真还有点特殊。我们公开课真成了在演戏了。‛

台上的同学和台下的老师都笑了。

‚不过,这个布置让我感到了一种寓意,‛我继续说,‚就是今天的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你们看,同学不是坐在舞台的中央吗?而李老师则在舞台的一边。这显然是意味着应该突出你们的作用。也就是说,你们今天千万不要只是听李老师讲课,而应该是在李老师的协助下自己学习这篇课文。李老师第一次和你们见面,我先说一下我上课的特点。我上课喜欢同学提问或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

李老师在这节公开课的导语设计中注意了这么几个问题:一是自然。既然前节课的老师上得慷慨激昂,学生一定还感染其中,李老师得把学生从前面的氛围中“导出”。二是借用环境。因为公开课是在舞台上上的,而舞台是用来演戏的,李老师借机表明学生是演出的主体,也就是这出“戏”得学生来唱主角,所以要求大家积极发言。

有了李老师的导入,相信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并且领会本课的学习方法和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氛围初步确定或建立起来。导语设计不仅仅指课前的导入用语,在教学的环节之间也应该用导语过渡或联结,它的作用和意义跟课前导语相似。所以,不管是新课导语,还是环节转换导语,都应该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导语设计巧妙合理,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唤起学生的经验和情感储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课堂教学条理性地展开。导语所营造的课堂教学情境,为课堂生成打下了基础。

其次是话题的选择。

要想课堂上生成新的内容,就必须选择适当的话题。这些话题其实是书面的或口头的材料,它们应该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其一,适当的话题,可以照顾到学生表达的基础,学生对不熟悉的话题自然无从说起;其二,适当的话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其三,适当的话题还能够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更深层次地分析问题。相反,没有话题,或者话题不合适,就无法形成学生表达、交流的情境,更谈不上生成新的内容。

[例3] ‚新法引出新见解‛(余文君)

(摘自余文君《新法引出新见解》,《语文建设》2003年第3期。)

有位教师在上鲁迅《故乡》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以问题导入:‚小说中的‘我’这次回故乡的感觉如何?‛他的教案原先准备的标准化答案是:‚感到故乡的萧条和冷落,正和‘我’的悲凉的心情一样。‛但一位学生却这样回答:‚我认为小说中的‘我’此次回乡最深切的感受是故乡变了。‛其实,这位同学的回答正是他对作品的整体感知的结果。于是,这位老师改变了既定的教学步骤,以一个‚变‛字为解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分别从故乡的人(闰土、杨二嫂)变了,故乡的景物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了,指向对小说情节、人物、结构等方面的解读。

余文君老师根据课堂教学情境,灵活地变换了备课时的预设,从学生理解的角度重新提出话题,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课堂教学生成。能够调动学生积极讨论并且形成一定的结论,首先应该归功于话题所营造出的合适情境。

我们经常在上课时也会遇到“教师提问,课堂冷场”的情形,究其原因,大多是提问的方式或内容不太适当,或者是教师态度生硬古板,或者是学生未进入状态,或者是所提问题深奥难懂。要想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成的情境,就得精心选择适当的话题。例如,话题要切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话题要能调动学生兴趣;话题要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梯度;话题要围绕教学目标,不能跑题等等。

第三是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生成教学核心策略之一。因为课堂教学不同于自学或听讲座,它是集体活动,需要通过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对话、讨论、分工协作等形式实现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目标,生成的结果也往往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实际上,正是由于课堂上有了互动的可能、交往的空间,生成也才成为教学的基本存在形态。”(郑金洲《生成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例4] 下面是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韩军在教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的一个精彩片段,让我们体会一下其中的互动技巧。(摘自《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年7-8期,有改动)

师:(读)‚……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问一学生)你出生在哪里?

生:我出生在赣榆的赣马。师:叫你‚赣马‛行吗? 生:不行。师:为什么? 生:地名不是人名。

师:大家连大堰河的名字都不知,只好用她村庄的名字叫她,说明什么? 生:大堰河身份低微。

从上面的片段中可以看出,师生对文本的理解基本上是通过互动策略中的对话形式来达成的。韩军老师故意改人名,目的是挑动学生的思维,引出话题,形成生成情境。

师生对话是互动的最常见形式,除此之外,课堂上的讨论、实验、分工协作、多角色表演等都是互动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只要在课堂上发生的,有目的的群体之间的行为都有可以看作是互动。学习主体正是通过受到其他个体的言语、行动的影响,带动或促成了自己的生成。如果没有外部的这些刺激和影响,就不会有生成,或者缺少生成的深度和广度。

篇6:用魔灯营造情境-论文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学习应该超越课堂和教科书的限制,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真正主体,学生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扩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丰富自己生活的世界。魔灯技术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校本课程,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

魔灯(Moodle)的主要功能大致分为网站管理功能、学习管理功能、课程管理三大部分,其中课程管理中有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Blog和Wiki等功能。教师可以巧妙运用魔灯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吸引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二、如何用好魔灯

互联网上资源众多,鱼龙混杂。教师可以运用魔灯技术,借其利而避其害,开发灵活、实用的校本网络课程,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等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的自我学习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以此为基础探索基于魔灯的教学实验,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

2.学生的培训学习

包括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思想培训和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3.基于魔灯的教学课程的构建

(1)运用魔灯技术建立网络平台

第一步,安装HTTP服务器:这里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例,下载appserv2.59,捆绑安装php、mysQl等,为安装魔灯做好准备。安装后进入http://localhost,在上面进入mysQl,并新建以Moodle为名的mysQl数据库。(如果有IIS服务就要停止,因为IIS与Apache使用的都是默认的80端口,如果不关掉就会产生冲突。)

第二步,将Moodle安装包解压到appserv/www的目录下,进入http://localhost/moodle,按照提示安装。

(2)在网络平台上建立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校本课程

4.基于网络的教学活动三要素

(1)教学环境:主要包括学习平台和课程平台。学习平台主要为可联网的微机室,保证学生一人一机或一个学习小组共用一机。

(2)教学方法:要体现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学。教师的教法主要有多媒体构建教学情境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示范法等。学生的学法主要有,借助搜索引擎开展以图说史等探究性活动并形成信息化成果,在论坛、博客上发信息,发电子邮件等。

(3)教学对象:在微机室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教师更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魔灯可以让教师快速了解到学生学习情况,如哪些学生能较好较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哪些学生存在自我学习的困难等。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表情,了解相关学习的数据,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重点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活动,既教育了广大教师,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参加此类学习活动的强烈兴趣。

三、魔灯好不好用

根据我校基于魔灯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用魔灯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取得以下效果:

1.建立新型教学模式

基于魔灯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实践等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具体内容包括:教师预设目标与资源——构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学——学习成果汇总上传——课堂及时反馈点评——课后学生自学延伸等。其中教师讲解、引导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学习。

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与方法

通过开展此类活动,可以实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3.丰富学生对学习的认识

学生参加此类学习活动的第一印象是,学习原来可以这样!这类活动会改变他们对学习的印象,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第1版

[2]刘荣光,黎加厚,基于魔灯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2007,(3)

[3]黎加厚,21世纪信息化环境下高质量教学与教师专业化发展[R].2006

[4]张红宇,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学激励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07,(3)

上一篇:史料教学课堂设计下一篇:金融危机对地税收入的影响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