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案例

2024-05-04

反倾销案例(精选6篇)

篇1:反倾销案例

WTO框架下我国遭受欧盟打火机反倾销案例分析

论文关键词:反倾销 技术性贸易壁垒

论文摘要:在WTO框架下,传统的贸易壁垒受到很大的限制,我国的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本国,纷纷转向采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更加隐蔽,更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由此产生了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在全球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和欧盟这两个世界庞然大物都持续低迷,一直无法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在这种尴尬情况下,中国却一往直前,经济迅猛增长。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美国和欧盟对中国采取了贸易保护的伎俩。致使中国频频遭受起反倾销,同时也引起一些旁观的国家的行动。

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输入到另一国家的行为。倾销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 出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必须低于正常价值。2 由此给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产生实质损害的威胁,或者对进口国建立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3 低于正常价值的倾销与损害存在因果关系。

反倾销也称反倾销措施,是指反倾销当局依法对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抵消倾销后果的行为。

一、温州打火机产业遭受欧盟反倾销的背景

温州打火机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但发展很快,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相继超过日本、韩国。2001年,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温州“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称号。原来的打火机生产大国日本,现有90%的打火机生产企业被迫关闭,转向来温州定牌生产。据有关部门,目前温州市拥有打火机生产企业300多家,年产销金属外壳打火机5亿只左右,占国内市场总量的95%。温州的金属外壳可重复使用打火机,从上世纪的90年代初开始出口众多国家,并以价格低廉和品种多样的优势,打破了打火机市场由日本、韩国

及欧洲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现在,温州生产的打火机80%出口,占全球金属外壳打火机市场70%的份额,年出口交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出口大户就有20多家,是世界最大的金属外壳打火机产销基地。温州打火机产业蒸蒸日上,出口量猛增,对欧美的打火机制造商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护本国生产商利益,在中国即将入世的1998年,欧盟仿照美国提出CR法案,到2003年底将进入实施阶段;2002年,欧盟又提出对中国出口的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所以可以说,欧盟对中国打火机产业的抵制是由来已久的。

二、面对欧盟的反倾销温州打火机产业的反应

消息传来,温州整个打火机行业为之震惊,它无异于“雪上加霜”。根据欧盟方面的规定,被反倾销调查的企业需在18天内作出应诉反应,否则,被视为自动放弃。一旦弃权,则在关税上任人宰割。欧盟这一棒打下来,一时间,着实把温州打火机行业“将”了一军。起初,大部分企业感到灾难临头,大事不妙,又不知咋办才好。这个问题很现实。应诉反倾销国家是不能出面的,它必须靠企业自己应对。可是,这又谈何容易!温州打火机行业特色是清一色民营企业,企业个数虽多,产业的整体规模也不小,但单体实力偏小。要叫哪一家企业站出来,单枪匹马与强大的欧盟斗,谁也不敢贸然冒这个险。主要原因是,他们一不懂WTO游戏规则;二不知这场“洋官司”的深浅;三叫任何一家企业花上百万元“官司费”压力太大。且此案关系到全行业,单家企业难以决断和左右。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五金机电协会组织有关应诉反倾销的专家来到温州,帮助厂商们共商大计。有关专家研究局势,分析利弊,并介绍WTO规则和指点应对“洋官司”的路径。广大企业经营者最终形成共识:不进则退。若不应诉或在被反倾销诉败,则中国出口欧洲的打火机将被加征100--150的高额反倾销税。这意味着中国的打火机从此从欧洲市场全线败退。更严峻的是,它将引发其他国外市场制约中国打火机的连锁反应。面对这样的困境,温州打火机协会会长周大虎等协会领导人在有关和应对反倾销专家的指导下,挺身而出,组织协会力挽狂澜。经与有关国际间精通WTO的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广大企业主底气更足了。他们感到欧盟反倾销立案并不可怕,其

行为不公正,甚至是在滥用反倾销。而我方真理在握,抵制反倾销的理由充足。由此,广大企业明确了前进方向,树立了应诉的信心。最后,及时作出了积极应诉的重大举措。

三、温州打火机产业应对欧盟反倾销结果

在决定应诉以后,协会在应诉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站在本行业的利益角度,一方面,开展各种舆论宣传,介绍中国打火机产品优势和价格真相,批评不符事实的“倾销”之说。另一方面调动各种关系,向欧盟游说,强调阻止中国打火机对本行业会产生危害,从而给政府施压。与此同时,温州打火机行业制定的主要应诉对策,是组织15家企业进行:“产业无损害抗辩”。理由之一:温州出口欧盟的打火机与BIC等公司生产的打火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金属可充气打火机,而后者是一次性塑料打火机,两者的、工艺、结构、档次和价位大相径庭,中方根本就不存在对欧洲打火机造成产业损害。比如:你做电风扇,我做空调。空调自然比电风扇舒服。但空调的价格与电风扇的价格差不多,消费者买我的不买你的,导致你的产品滑坡。这不能说对你造成“产业损害”。理由之二:中国打火机产业均属民营企业,不存在政府补贴问题,构成低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实行专业化生产、化协作。因此,不属于“低于成本销售”的倾销范畴。比如,拥有1000名员工的龙头企业浙江大虎打火机厂,与周围四五十家专业化零部件配套厂(约1.5万名员工)建立起金字塔型的分工协作机制。双方丝毫没有产权关系,但又相互依存。龙头厂只管设计、模具和总装。零部件通过“货比三家”,以市场价向协作厂采购。这样,既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又保证了经营的低成本。在2002年9月至12月期间,欧盟官员多次来到温州、宁波,对“东方”、“新海”、尼博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品、销售、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核查。最终对温州打火机协会和5家企业提出的意见和事实予以理解和认可,表示将如实向欧盟报告。中国打火机行业提出的正当理由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对欧盟及欧洲打火机制造商产生重要影响。2003年9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官方公报:欧盟正式终止对中国打火机反倾销的。这标志着中国打火机行业(主要来自温州)应对欧盟反倾销已取得彻底胜利。虽然技术性贸易

壁垒还在依然存在,但是这场官司却意味深长,他是我国进入WTO后打赢的国际“洋官司”第一案。

四、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的反思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一直是喜忧并存,喜的是我国的在贸易的带动下高速发展,一路成长为贸易大国,在世界贸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忧的是,在这种贸易高速发展下,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等国家的嫉妒,开始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更加隐蔽,更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来抑制我国的出口,和保护其本国利益。而我国初入世贸组织时期由于缺乏国际性人才,不懂WTO游戏规则,只是我国出口企业频繁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的反倾销。数据如图:

如图可见,我国遭受的反倾销逐年增加,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受到外国反倾销调查时,我们中国厂商应该积极应诉,拿起WTO法律武器,与其他国家抗争。在WTO规则下,被反倾销调查的企业需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应诉反应,否则,被视为自动放弃。一旦弃权,则在关税上任人宰割。被反倾销调查的企业的利益将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应如何面对外国反倾销?

(一)企业自身应该采取一定措施

1.企业应树立品牌意识

改革开放以后,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利益,我国一度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可是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应盲目乐观,要认清我国的现状。由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我们的出口产品模式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的都是一些价格低廉,档次偏低的产品,在竞争中经常以价低取胜,这就为其他国家对我国一些而产品进行反倾销创造了条件。而欧美国家出口的大多是高科技产品,价格较高的高档次产品。我国企业要认

识到我们的不足,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力度,打造世界级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质优取胜,获得更高的利益。

2.增强反倾销意识,积极应诉反倾销

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反倾销,不要惧怕,认真充分学习相关法规,掌握其运行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信息沟通系统,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规范的管理基础将有利于及时向外方提供“正常价值”资料,能够使企业在遭受反倾销时,迅速调用有关产品生产、的信息,以便于正确决策、迅速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积极应诉反倾销调查。在此次温州打火机产业遭受反倾销的初步阶段,由于当地企业不了解WTO规则而险些放弃应诉,险些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二)行业协会应采取对策

应诉反倾销不能由政府出面,必须是民间行为,但各家单体企业无力应对。即使单家企业打赢官司,其成效也是有限,也不能惠及全行业,来挽救大多数中国打火机企业的命运。而这时,作为企业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的行业协会就应该采取行动,力挽狂澜。为企业分析应诉利弊,为企业聘请相关人员,积极组织企业应诉。不但如此,行业协会也应在自身建设上加大力度,培训培养了解WTO框架下各方面知识的人才,不至于发生反倾销时,无从下手或不敢下手的事。还应拓宽本身的信息系统,为企业或得及时的贸易信息。1994年,美国发生了多次因儿童玩弄打火机而不慎失火的事件,美国著名的打火机生产厂商ZIPPO公司为保护自身利益,借机游说有关立法机构,促成美国出台了CR法规,规定凡售价2美元下的打火机都必须执行该法规,加装一个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装置,否则不能在美国销售。这个法规生效后,温州打火机首当其冲,当时中国厂商一点消息都没有,措手不及,最终导致中国打火机在美国市场全面消失。所以畅通覆盖面广的消息对于企业面对反倾销具有重要作用。

(三)国家应采取的手段

1.加强市场经济的建设

欧盟虽然于1998年宣布,将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取消,将中国视为市场转型经济国家。但是,它迄今为止未认可中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目前我国和欧盟在反倾销问题上的核心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待遇)”。欧盟不认定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政策,始终是“拦路虎”。而在WTO框架下“正常价值”的确定有两套标准。对于市场经济国家,其标准是与出口国国内市场的价格相比较。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意味着该当国不能按市场供求决定产品价格,将会找出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替代国,用类似的产品价格作为衡量标准。以这种方法确定“正常价值”我国企业受到了很大的歧视。所以政府应积极同世界其他国家沟通,争取其他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同时也要加大力度投身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建设中。

2.规范企业行为

政府在必要时应通过改变税率的方法规范国内企业的行为,帮助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实施市场结构多元化战略;规范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强对出口企业的监督,严格控制低价恶性竞争的行为,以防止价格太低而使进口国家对国内相关产品进行反倾销。参考文献:

1.陈莹 刘燕: 我国反倾销问题及应对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2009(4):110

2.刘辉群 王荣艳: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2010

3.李宏 赵晓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2009

篇2:反倾销案例

【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商务人才门户 更新时间: 2006-07-31 】 【打印】【关闭】

近年来,世界打火机产业在逐步向我国转移,而浙江省也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打火机出口生产基地。据宁波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出口打火机9.4亿个,价值1.3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别增长14.3%和28.2%。欧盟、日本、阿联酋和美国是主要出口市场。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打火机出口呈现量价齐增的态势,但在其出口的强劲势头下,打火机行业可谓劫难重重:2002年欧盟对我打火机反倾销调查,2003年开始各国纷纷要求实施CR法案(打火机儿童装置)限制中国出口,2006年2月9日,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以投票方式通过了CR新决议草案(简称CR法案)。2006年5月16日,美国Zippo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ITC)会申请对进口打火机进行337(知识产权侵权)调查,涉案产品美国海关编码为96132000项下的袖珍型可充气打火机,原告要求ITC发出禁止令,禁止96132000项下的所有袖珍型可充气打火机进入美国市场。2006年6月1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官方网站正式发布了“针对特定打火机的337调查”的立案公告。美国芝宝公司此次指控中国企业的理由,是以一枚“打火机外观设计图形商标”为依据,指控中国公司侵犯其美国注册商标。芝宝公司将打火机图形设计的保护特征描述为:“稍呈圆形边和角、顶部稍带弧度呈弯曲形状的打火机。”这一描述基本包含了中国所有中高档打火机的主流外形。

同“反倾销”一样,“337调查”也是美国另一种贸易保护手段,但对中国国内产业的影响要更为严厉和深远。因为“337调查”制裁结果不仅局限于特定行业的产品,而且可以延伸到其上下游产品,且被诉产品可能永远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因此,如果调查结果表明侵权事实存在,ITC将可能按照Zippo的要求实施救济令,不但对被诉中国企业的产品而且对所有来自中国的打火机进行普遍性限制,禁止其在美国销售。这是打火机行业遭遇的继反倾销、CR法案之后的又一严峻打击。

面对打火机行业频频遭遇的各种贸易壁垒的情况,宁波海关建议:一是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帮助下,打火机出口企业应积极进行抗辩和应诉,广集相关的技术性应对策略,携手合作“据理力争”;二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通过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增强对外竞争力;三是主动研究应对欧美标准的措施,进一步开拓拉美、非洲和亚洲众多国家在内海外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相关新闻:温州打火机赢得欧盟反倾销诉讼启示

从2005年年末中国轮胎再次面临多国反倾销调查到2006年3月8日“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的建立,中国的行业协会正在反倾销案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出于短期成本与收益的考虑,往往放弃参与集体行动,即便其结果将对整个行业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关于行业协会的立法尚不完善;行业协会的治理结构以及行为规范处于探索之中;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仍是模糊地带。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的行业协会如何发展?我国的企业如何应对随入世而来的冲击?

温州打火机生产商经过一年多努力,成功应对了欧盟的反倾销诉讼。该次事件是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遭遇的第一起反倾销诉讼,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温州烟具协会作为自治组织,既要克服制度不完善之累,又要解决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问题,与政府合作,领导会员打了一个漂亮仗,成功的背后有多少曲折故事?相信一次深入剖析会让我们体悟到更多„„

集体行动挫败反倾销诉讼

事件经过

温州企业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市场后,迅速改变了该市场主要由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垄断的格局。到2002年,温州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企业已达到500多家,年产金属外壳打火机5亿多只,年产值为25亿元人民币,出口数量占总产量的80%,占有世界市场的份额为70%,占有国内市场份额为95%,温州已成为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的生产中心,而与此同时,日本和韩国原来的打火机企业90%以上已经停止生产。

2001年9月间,欧盟根据欧洲一些打火机制造商的要求,出台“防止儿童开启装置措施”法案(Child Resistance Act,CR法案)。该法案规定凡售价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均须设置安全装置。售价在1欧元左右的温州金属外壳打火机将是该法案的适用对象。显然,该技术标准将起到限制温州金属外壳打火机进入欧洲市场的作用,成为我国打火机出口欧盟的一项技术壁垒。在该法案正式出台之前,温州烟具协会就派员组团与国家外经贸部公平贸易局官员一起赴欧洲游说,但未能阻止该法案的通过。

2002年6月28日,欧盟发出公告,决定对中国出口欧盟的打火机(包括一次性打火机、金属外壳打火机和汽油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按照WTO的规定,反倾销所涉及的出口商必须在15天内做出应诉反应,否则将作为自动放弃论,这可能导致我国出口到欧盟各国的打火机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经过紧急磋商,温州烟具协会决定选取15家打火机企业进行损害抗辩,1家进行市场经济地位抗辩(即低于成本价)。2002年9月11日,欧盟反倾销委员会的几位官员两次到温州进行实地调查,对温州应诉企业的产品、销售、财务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核查,对应诉企业提出的意见和事实予以理解和认可。2002年10月8日,温州东方打火机厂获得欧盟的市场经济地位确认;2003年2月,欧盟有关方面决定不进行初裁,2003年7月14日,欧洲打火机制造商联合会撤回了对产自中国打火机的反倾销诉讼,反倾销程序自动终止。

历时1年零1个月的温州烟具协会应对欧盟打火机反倾销诉讼事件是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遭受的第一起反倾销诉讼,引起各界高度关注。该事件的意义不仅在于为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在于中国的民间组织第一次充当了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主角,为我们考察中国转轨时期行业协会的治理机制、协调机制及其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温州烟具协会

温州烟具行业协会由温州打火机生产企业自发组建,成立于1991年。1993年,温州市政府下发文件,授予烟具协会对新注册企业的考察、对关系行业利益的国家法规草案的技术意见和咨询、行业信息的收集以及公布、行业展览会的组织等等权力,将烟具行业的管理权主动让位于烟具协会。至此,烟具行业协会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自治组织。

《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章程》是该协会的“宪法”,对协会的业务范围、会员、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到资产管理、使用原则、章程的修改和程序等等均作了明确规定。根据“章程”,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领导班子由1名会长、2名副会长和26名理事组成,理事由全体会员选出,而会长和副会长则由理事投票决定。理事的选择是构建行业协会的基础,因此,采用了道德与能力的双重标准:遵纪守法,为人正派,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影响与声望,热心于协会工作,所在企业年销售产值1000万元以上,近3年来没有发生重大质量事故、质量投诉、出口索赔等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等等。

在反倾销之前,烟具行业协会影响最大、效果也最明显的举措是针对温州打火机的恶性价格竞争建立的惩罚机制,恢复了市场秩序。打火机技术工艺简单、产品设计更新很快,很容易模仿,但是厂家基本不申请专利保护,这是因为专利申请不仅周期长,而且成本高。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温州打火机市场出现了“一品走销,仿效蜂起,伪劣辈出,倾轧杀价”的混乱局面。1993年12月温州烟具协会制订了《烟具行业维权公约》,该公约明确指出:“凡经我会维权(即取得维权证书)的产品,在有效期内(6个月)如发现他人有侵权行为,一经查实,将对侵权产品的模具和专用夹具予以就地销毁,仿冒的产品和专用零配件给予没收,情节严重者,提请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为此,协会还专门建立了打火机质量检测站,并赋予其检验报告高度的权威性,作为整顿企业侵权的有效凭证。

打火机新产品投放市场时一般都是小批量样品出口,待外商信息反馈后,再进行批量生产,周转期需3个月左右。然而,国家三部委在2001年联合下文的通知中规定打火机全项型测试合格证有限期为3个月,无法满足打火机出口测试的需要。为此,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向国家部委办反映情况,与有关部门反复沟通协调。终于在2003年3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复函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同意将原来的3个月延长至12个月;复检收费由原来的全额改为按项收费,减轻了会员企业的负担。此外,尽管打火机生产企业都在温州,但国家产品检测机构在天津,温州出口的打火机只能天津中心实验室测试,提高了生产成本,贻误了最佳生产时间。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就这个问题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交了申请在温州市建立检测中心的报告。2004年3月22日,温州金属外壳打火机检测中心成立挂牌。

烟具协会的这些行动不仅将一种自发的私人秩序演绎成有效的行业组织,而且为对欧盟反倾销诉讼中的迅速反应奠定了组织和声誉基础。

胜诉原因

温州烟具协会在这场反倾销诉讼中将集体行动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对最终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一,烟具协会在整个案件过程中,自始至终承担了大量的公共服务:统一聘请应诉代理律师;成立应诉小组,为各应诉企业提供应诉所需要的行业材料;与立场一致的欧洲进口商协会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换意见;在欧盟官员来华现场调查期间,代表打火机行业进行游说和说服工作;代表本行业与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其他各利益关系方进行联络、信息传递和磋商。在这些服务中,协会所具有的信息优势非常明显。这是由于一方面协会平时就重视对行业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专业信息资料方面比其他机构,比如政府部门或企业都要更全面、更准确;另一方面,由于协会在整个社会网络中所处的特殊位置,许多信息都能够传递和反馈到协会,因而与别的组织相比,它更有能力得到各种信息。比如欧洲进口商协会与烟具协会长期保持着一种合作关系;生产企业会将本企业各种情况及时告知烟具协会;政府也会将相关信息向烟具协会通报。

第二,综合行业的利益要求并向政府进行表达,以争取政府支持。尽管烟具协会在本次反倾销案例中充分体现了作为一种自治性治理组织的优势,但是,它也并没有选择孤军作战,而是尽量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力争取得政府的支持与配合,甚至通过媒体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以便于日后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类似的反倾销事件。在反倾销正式立案后,烟具协会与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共同在温州召开应诉工作会议,并确定总体应诉思路。在应诉过程中,政府积极与欧盟就“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行交涉,为欧盟个案认定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地位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协会有关负责人也公开表示,政府要“给予企业对于WTO规则的指导和策略的研究。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应该建立预警机制,帮助企业搜集国外相关产业的信息和发展动态”,等等。温州打火机行业有关人士甚至通过非正式渠道向当时的总理呼吁,要求政府给予支持。显然,这些利益表达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形成了协会与政府之间不同治理机制的良性互动。

从理论上说,在集体行动中如果不克服成员坐享其成、搭顺风车的现象,将无法取得成功。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欧盟在1995年和1999年两次对进口打火机加了反倾销税,而温州打火机企业没有提起相应的诉讼;这次反倾销诉讼费用预算高达200万人民币,历时1年零1个月,无论由哪一家企业单独承担,都将是以一笔巨大的负担。16家最大打火机企业的参与,不仅分摊了公共费用,而且引起了政府的足够重视,中国政府的协助有利于促进行业协会与欧盟的对话和协调,增加了反倾销胜利的筹码。这表明了形成集体行动对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重要性。那么这次的反倾销案件中温州烟具协会是如何克服其会员搭便车行为的呢?

当时温州打火机对欧盟的出口比例高达60%,占据了80%的欧洲市场。如果不采取行动或者行动失败,加上之前刚刚通过的CR法案,温州打火机微薄的利润空间将会被无情打压,最终不得不退出欧洲市场,由此带来的损失是难以想象的。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协会副会长黄静发称,当时“大家对多出一点(钱),少出一点(钱)并不是很在意”。在反倾销一案中企业费用分摊比例方面,一般是规模大的企业捐得多,规模小的捐得少;至于一些规模很小的企业,在欧洲市场几乎没有出口,出不起也不愿出钱;在应诉启动后烟具协会建立的应对国外贸易壁垒专项基金筹措方面,则采取了按照各个成员企业出口份额进行分摊的办法。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能力与责任原则,将企业成员的成本和收益结合起来了,虽然温州500多家打火机企业中只有16家企业出钱,最终还是促成了集体行动。

发展行业协会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面对反倾销申诉往往并不积极应诉,最后不得不退出实施反倾销国家的市场,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小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对抗这种贸易保护措施。另外,随着中国市场开放度的提高,有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采取倾销、垄断定价、搭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给国内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冲击,对此大多数企业尚没有应对良策。温州烟具协会此次能够将众多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应诉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并取得成功,说明依托行业协会可以使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过程中形成合力,做成单个企业所不能做的事情。温州烟具协会作为温州众多行业协会的一个代表,反映了行业协会的生长和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温州是中国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典型地区,温州的企业都是在国内或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完全凭借自身的竞争能力而生存下来的。它们最能了解自身在市场中的优势和弱点。从我们前面对烟具协会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民营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完全是从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的,是私人秩序的一种合理扩展。可以说,没有在市场经济土壤上成长起来的具有独立人格的民营企业,也就不可能产生为这类企业的利益服务的行业协会。或者换个角度说,只有具有广泛社会合法性、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行业协会才能担当起为民营企业利益服务的重任。当然,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并不构成行业协会生长的充分条件。民营企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按照自愿的意志和认同的方式组建行业协会,还要取决于其他的外部制度和政府的政策。相比于其他一些民营经济发展也不错的地区,比如广东、江苏等地,温州市政府对行业协会采取了更加宽松的支持政策,这一点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政府作为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者,必须要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的经济福利。在市场经济国家,一国的经济福利是由不同利益主体的福利所共同构成的。所以,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要在充分了解各个利益集团要求的基础上形成。行业协会作为一定地区或某一行业企业的利益代表,它的利益表达往往已经综合了其会员企业的各种利益要求。在当前,行业协会的利益表达尤其反映了中小企业的呼声。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行业协会在信息收集和利益综合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政府从行业协会的要求中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国内和国际产业经济动向,从而更准确地为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比如,在本案例中,烟具协会要求政府与欧盟交涉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都有力地支持了打火机企业打破欧盟的贸易保护意图。

WTO是以规则为基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成员是各个国家或单独关税区,其各项协定、协议规范着各成员的政府行为,特别是关于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等一系列政府管理行为。相比之下,在WTO的法律文本中,只有在《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即《WTO协定》)第5条第2款2,以及《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以下简称《反倾销协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等个别协定中,涉及到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非政府机构(non-governmental body)、行业协会或商会(tradeor business association)。作为一个企业自治的非盈利组织,行业协会在WTO规则下的国际贸易中有着广泛的活动空间。比如,行业协会可以代表产业提出受到了进口商品的损害,从而要求本国政府采取反倾销等措施来保护当地产业;或是通过设定行业标准、质量标准、检验条件、劳动标准、价格协调等非关税手段来保护本国企业利益。从各国的实践看,行业协会作为反倾销申诉人的案件占绝大多数,而以政府反倾销机构或单个企业作为申诉人的情况十分罕见。

因此,在开放经济中应当将行业协会信息协调优势同政府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国家优势相结合,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在本案例中,行业协会和政府两者之间明显存在着功能互补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比如,由于中国政府与欧盟的磋商,欧盟同意在反倾销调查中,在有关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实行个案处理,这一结果为中国企业单独申请市场经济地位创造了条件。再比如,政府运用驻外机构所具有的社会网络,积极帮助烟具协会穿梭于欧盟的相关部门。另外,政府部门组织部署涉案企业和协会进行反倾销应对会议,在应诉策略、律师聘请等技术性问题上给予指导。这些事项充分说明,行业协会与政府在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上并非各自为战,而完全可以在职能划分相对明确的基础上再形成合力。

创建行业协会健康发展的环境

为了使国内的商会组织发展成为规范的、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行业协会,从而能够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代表工商界的利益,具备进行利益表达、服务企业和行业内协调自律的功能,真正作为社团性利益集团去影响和参与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政府的经济职能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界定,减少政府对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只有政府的职能范围缩小到合理的边界,才能为行业协会腾出发挥作用的空间。

二:加快对行业协会的立法工作,明确规定商会的性质、法律地位、成立程序、治理结构和组织机构,以及财务监督等内容。在此需要强调的是,立法过程一定要避免一种倾向,即将《商会法》立成一个政府对商会进行监督管理的法律,导致将立法的内容侧重在规定商会的职能、对商会的管理制度等方面。要明确《商会法》属于私法范畴,强调对商会的任意性规范,而不是强制性规范。

三:改革目前由政府部门主管商会(行业协会)的管理体制,逐步取消行业协会在政府部门的挂靠;与此同时,强调各级工商联对商会(行业协会)的管理。这项工作可以先从地方(省、市、县)做起,把目前挂靠在地方政府经委、发改委和外经贸委(局)等部门的行业协会转归当地工商联管理,同时,政府不再直接任命各行业协会包括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在内的负责人。这一改革将有利于原体制内形成的商会向规范的行业协会转变。

四:清理对行业协会的发展构成阻碍的各种法规和文件。比如,1991年中央15号文件规定工商联的工作对象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不包括国有企业,强调工商联是统战性的人民团体,而且规定归口工商联的同业公会、行业商会的试点只能在县、镇两级进行。该文件极大地束缚了行业协会的发展。目前有的地方,如温州、深圳实际上已经突破了该文件的限制。另外,由于以前政府对企业实行按行业归口管理,因此要求按行业成立协会组织,各个企业也必须按所属行业入会。由于行业的划分过细,一些小行业的协会企业数量太少,实际上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应该允许建立跨行业、跨区域的商会组织,允许企业志愿加入各类行业协会。

促进行业协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建议之一:政府应该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和WTO规则的要求,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的干预之手应该从企业的微观经营层面退出,而要专注于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创造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的宏观经济环境。比如,政府对企业要加强指导性工作,包括对WTO规则和不同成员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要及时公告国际经济最新信息与动态;要保持汇率的稳定。行业协会的职能则定位在微观领域单个企业所难以实现的功能,包括同业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以及专业性的服务工作。

建议之二:目前中国出口产品在国外屡遭反倾销申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尚没有得到完全的承认。所以,政府应该要继续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组织进行磋商,力争提前让各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或者,至少达成对中国企业实施个案处理的次优结果。这将有利于行业协会或企业进行反倾销应诉,防止进口国运用不恰当的“第三国价格”等办法来确定倾销的存在。

建议之三:行业协会和政府应该共同建立行业预警机制,提前知晓和规避各成员国可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行业预警机制的重点在于建立分国别和地区的市场信息库,以及了解进口国政府的政策动向。行业协会的优势在于可以与进口国的进口商协会保持及时的沟通,更了解本行业的出口数量和价格;政府的优势在于更了解进口国的宏观和产业经济状况,通过驻外机构在当地政府的社会网络来预测进口国的政策动向。

建议之四:中国政府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经验,更充分地运用WTO规则所允许的各种手段来防止国外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当务之急是要在已有的法律基础上,按国际惯例完善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各种技术标准的实施细则,提高国内企业和行业协会运用这些武器的可操作性。

篇3:浅析马铃薯反倾销案例及启示

(一)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2005年我国政府和行业协会经过市场调查发现, 由于欧盟内部对马铃薯种植者和出口企业实施补贴, 欧盟的马铃薯淀粉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我国市场销售, 扰乱了国内马铃薯加工业正常的竞争秩序。2005年12月29日, 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沃华马铃薯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大兴安岭丽雪精淀公司、青海威思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代表国内产业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正式提交了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申请人材料进行了审查、核对了该申请, 认为符合《反倾销条例》并进行立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于2006年2月发布立案公告, 决定开始对所有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进行反倾销调查。

(二)

商务部确定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2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

(三) 反倾及倾销幅度的初步调查

1. 立案通知。在决定立案调查前,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规定,

调查机关于2006年1月26日就收到国内马铃薯淀粉产业反倾销申请书一事通知了欧盟驻中国代表团。

2. 登记应诉。

根据公告要求, 自公告发布之日起20天登记应诉期内, 荷兰艾维贝公司、德国艾维贝公司马铃薯淀粉工厂、丹麦马铃薯淀粉生产中心有限公司、欧洲淀粉产业联合会和欧盟洲委员会向调查机关登记应诉。

(四) 初裁决定

经过依法进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的初步调查, 2006年8月18日, 中国商务部发布马铃薯淀粉反倾销案的初裁决定, 根据调查结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 调查机关做出初裁决定, 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 并由此对中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

1. 初裁决定。

调查机关初裁决定, 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 中国马铃薯淀粉产业遭受了实质损害, 同时倾销和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 征收保证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 调查机关决定采用现金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自2006年8月18日起, 进口经营者进口欧盟的马铃薯淀粉时, 应根据本初裁决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

二、案例分析及启示

(一) 案发原因

欧盟东扩背景下共同农业政策对我国贸易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终引起案件的发生。共同农业政策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内实行价格支持, 对外实行贸易保护。在农产品方面, 欧盟成员国规定:统一市场, 使得欧盟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税逐渐得以取缔, 对于欧盟自外部的进口征税;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机制, 即征收一定的费用。对欧盟成员国采取进出口补贴, 以此推动欧盟农产品迅速占领国际市场。根据上述规定, 欧盟成员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统一农产品价格, 即在价格方面, 欧盟实行统一的目标价格, 门槛价格和干预价格以保证市场平衡和维护内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进行市场干预, 即通过采取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等措施来干预农产品的产销以保证生产和流通的顺利进行;实行差别关税以及出口补贴, 即在贸易措施方面, 欧盟通过差别关税和出口补贴等措施来限制农产进口和支持农产品出口。

(二) 农业加工企业要学会运用WTO规则保护自己的利益

篇4:反倾销案例

2002年3月5日,美国政府宣布,为了扶持美国钢铁业,启动钢铁“201保障条款”,对进口钢铁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限制或8%~30%不等的关税。中国对此迅速回应,3月14日,向世贸组织提出就此问题与美国进行磋商。5月17日,中国对从美国进口的废纸、豆油和压缩机等3项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行使了世贸成员根据规则讨回相关损失的权利。5月24日,中国对9种进口钢铁产品加征7%~26%的关税,以抵挡钢铁进口狂潮。

挡风玻璃案

2002年3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决定,自2002年4月起对中国出口的汽车挡风玻璃加征3%~124%的关税。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中国14家公司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将产品出售给美国经销商,存在倾销行为。中国3大汽车挡风玻璃出口公司:福耀、奔迅、信义以鲜明的姿态应诉。

打火机案

2002年4月30日,欧盟通过了打火机CR法规。CR法规规定:售价在2欧元以下的玩具型打火机必须安装保险锁以保护儿童安全。如果将价格提到2欧元以上,中国打火机将因失去价格优势而失去市场;如果维持原有价格不变,则必须支付巨额专利费。打火机成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应战技术壁垒的“第一仗”。中国企业的仓促应战,信息渠道、服务手段、应对方案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暴露出来。此案提醒中国企业,不仅要加入到规则中来,重要的是要参与制定规则。

动物源性案

2002年1月30日,欧盟委员会通过决议:自2002年1月31日起,禁止从中国进口供人类消费或用作动物饲料的动物源性产品。这一决议把中国每年约7亿美元的相关产品挡在门外,理由是欧盟在调查中发现,在中国出口的农产品中存在氯霉素。欧盟进口食品卫生标准规定:“氯霉素含量标准为不得检出。”中国政府立即与欧盟磋商,但欧盟态度强硬。3月,问题的焦点停留在已经到达荷兰鹿特丹港的数10货柜中国肉类和海鲜产品上。中方认为产品在未通关之前,物权仍属中方,荷方无权销毁。4月16日,荷兰强行销毁了总价达421万美元的中国到港产品,使冲突白热化。4月19日,中国国家质检局、外经贸部联合发表公告,称今年3月28日,江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来自荷兰的盐渍猪肠衣中检出氯霉素残留。自4月19日起,停止从荷兰进口动物源性食品。中国政府与欧盟目前还在磋商中。

彩电案

2002年8月2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接受中国7家彩电厂商在价格和数量上的承诺,从而结束了长达15年的对华彩电反倾销政策。1988年,欧盟对来自中国的42厘米以下彩电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1995年4月1日,该案终裁,对所有的中国企业征收25.6%的最终反倾销税,至此,中国彩电基本上退出了欧盟市场。1998年12月2日,欧盟决定对所有来自中国的彩电征收44.6%的反倾销税。虽然在中国彩电企业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彩电获准重返欧盟市场,但是目前7家中国彩电企业只获得了欧盟每年40万台的出口配额,还不足其彩电市场年销售量的2%。

节能灯案

2002年10月,欧盟贸易署发布公告,将启动临时复审程序,对中国节能灯厂商展开新一轮的再调查。2000年5月,欧司朗等欧洲节能灯巨头,将中国节能灯企业告上反倾销法庭。2001年7月该案终裁,8家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和分别裁决的中国企业被征收0到59.5%的反倾销税,其他所有中国节能灯企业被征收66.1%的反倾销税。该案使中国节能灯企业遭到重创,很多厂商被迫退出了欧盟市场。事隔仅一年,中国企业再被推上反倾销法庭。此举在中国节能灯行业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些涉案企业已积极行动起来,准备“再战”。

苹果汁案

篇5: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原因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外贸出口结构不合理

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我国出口产品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工业、轻工产业和农副业,此类产品的附加值相对偏低,人工费用占很大比重,出口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批量大、价格低。廉价的劳动力正是此行业的比较优势之所在,这也是我国的国情。劳动密集型产品威胁了进口国更多的就业职位,因此这些行业成为“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便不足为奇。

2、出口企业秩序不规范、恶性竞争,政府宏观调控偏向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出口受国家宏观调控,一度出现亏本出口以求换汇的目的。主要表现在出口产品时,采取价格策略,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在具体产品出口时,部份企业又会恶性竞争,不断压低价格报价,甚至不惜成本地同国内企业或其他国家企业竞争,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国外对我国产品质量的质疑,而且使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

3、我国企业对反倾销诉讼的消极应对

在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中,经常出现无人应诉的局面,结果使对方不战而胜。反倾销案件的国外律师费用较高,涉案企业的经营金额相对较小,很多经济领域又没有商会或行业协会,无法形成整体的应诉实力,加之对国际商贸和WTO规则不熟悉,所以一些企业宁愿放弃涉案产品的出口也不愿应诉。

(二)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导致中外经贸领域摩擦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对外贸易获得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第2大贸易国,因此,一些国家便会想尽办法来削弱我国在某些行业和领域的比较竞争优势地位。而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则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旦被调查的我国产品被征以高额反倾销税后,将会失去价格优势,对于缺乏品牌效力的国货来说其竞争力便会大打折扣。

(三)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问题

长期以来,国外对我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均采用“替代国”方法计算倾销幅度,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替代国”来对待中国的商品是极不公平的,这本身就

带歧视性和不合理性。相比之下,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出口价格就显得低得多,反倾销的必要条件似乎也就具备了。只要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没有得到认可,进口国的企业就会千方百计地利用这一点来使用反倾销武器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四)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他们不愿意坐视一个社会主义中国强大,在经济上试图压制中国的发展。另外,反倾销也可以打击中国产品在其国家的市场占有率,减少本国经济以及社会对中国的依赖,限制中国可能在其国家所获得的政治筹码。这些经济纠纷的背后都有一个终结原因——国家利益。要想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努力发展自身的实力是不二途径。这一点或许也是我们在寻求如何解决反倾销纠纷这一问题上的根本答案。

国外反倾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对外贸易受挫

或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如服装鞋帽、农副产品,近年来已经扩大到知识密集型产品,特别是对我国具有优势地位和出口竞争力较强的产品的反倾销指控,涉及产品范围大、且种类多,如机电、钢铁、化工、树脂餐具、打火机、电缆绳、刹车盘等4000多种商品均受到反倾销调查。同时,涉及我国的反倾销案件的金额巨大。80年代,几百万美元的属大案,上千万美元的属特大案,而90年代以来,数亿美元的案件也不稀奇。如旅行包案涉及金额6亿美元,鞋类5亿美元,焦炭案1.4亿美元。

2.对我国征收的反倾销税明显偏高,且带有歧视性。国外对华反倾销的案件往往被裁定巨大的倾销幅度,税率可以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几百乃至上千,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墨西哥对原产于我国的棉纱、棉布征收高达331%的反倾销税,服装537%,鞋类居然达到1105%的税率,界之最。、、埃及、印,征收的平均税率是12%,但对中国则是征收15.7%的临时反倾销税,而实际上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棉坯布价格比中国低40%。

3.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不断增多。同进口国对进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必然影响该产品的正常出口。进口商为避免经营风险,也会减少订货或转移贸易对象,这样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措施就限制了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研发,也减少了我国产品在有关国家市场的占有率,使我国外汇收入减少,直接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进而影响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反倾销调查易引起连锁反应,使我国同一产品或其他产品遭受多国的反倾销调查,从而导致我国产品退出有关国家市场,对外贸易严重受阻。

(二)冲击了国内市场

一产品在多国受投诉从对我国发起调查的国家来看,其数目愈来愈多,世界各大洲都有。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以美国、欧共体、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组织为主,进入90年代以后,印度、墨西哥、南非、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指控急剧增加。年,国外对华反倾销立案件中,印度有14起,美国9起,欧盟4起,阿根廷3起。

反倾销也极易引起连锁反应,一旦某国对我国的产品提起指控,部分国家担心我国的产品会转向他们的本国市场,进而也提起对我国的反倾销指控。如1992年墨西哥对我国4000多种产品提起反倾销指控后,阿根廷、秘鲁立即仿效。加拿大对我国出口的女鞋征收反倾销税后欧盟也对我国的胶鞋进行了反倾销调查。

4.对我国产品倾销的裁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

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受阻,必然有许多产品要返销国内市场。这些“出口转内销”的产品大多是借助先进的设备、技术及严格的管理而生产的,无论质量功能还是外观包装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这肯定会影响国内同类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时,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出口型企业”也可能面临限产、减产甚至倒闭的可能,而这又会影响我国整个相关产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三)恶化了我国的投资环境

多方利用外资,开办三资企业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三资企业作为我国出口贸易一支生力军,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0%左右。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反倾销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三资企业出口的产品。三资企业产品大多含有很高的附加值,在遭受反倾销制裁后,不同程度地减少甚至是失去了国外市场,部分企业减产、停产或转产,随意性。西方一些国家在确定倾销问题上,并没从倾销构成的要件出发,而是只要本国企业提出倾销的指控,便认为存在倾销,随之采取相应的调查措施。在确定是否存在倾销,倾销的幅度有多大,以及对其本国相关产业造成的损害有多深时,西方国家也存在着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而这恰恰又带有很大从而削弱了外商在华投资的积极性和信心,恶化了我国的投资环境。

(四)阻碍了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定倾销产品的正常价值”。虽然我国在入世的承诺中允许他国把我国在反倾销调查中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许多国家任意地选择第三国来作我国的替代国来确定产品的价格和正常价值,并不考虑两国的实际情况,使我国在本应公平、公正的国际反倾销调查中处于不利局面。同时西方国家无视我国在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无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的重要变化,继续推行对其有利的反倾销措施。据世界银行报告:“中国90%以上的产品是由市场定价,而非政府定价。国外某些国家明知这样的事实却依然我行我素,对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进行歧视待遇”。

篇6:反倾销案例

、确立倾销与反倾销的博弈关系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垄断厂商可以通过价格歧视,将本国出口产品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价格在国外市场进行倾销。从经济学角度上看,倾销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如果同一商品在两个相互分割的市场环境下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在产量既定的条件下,垄断厂商便会在需求弹性较高的市场以较低的价格销售,而在需求弹性较低的市场以较高的价格销售,从而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一般来说,现实中发生的垄断并不像完全垄断市场理论假定的那样纯粹,只要是一个或几个厂商控制了一个行业产品的大部分供给,就被认为是存在垄断。因此对出口厂商来说,如果该厂商在国内市场具有垄断地位,出口商品在海外市场又有较高的需求价格弹性,即使海外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仍然有可能高于边际成本,倾销使企业获利是显然的。但是如果这种倾销是无序的、不公平的,以致于扰乱了进口国相关市场,并且对进口国相关产品和相关产业构成威胁,甚至造成工业损害,如进口国相关生产厂商销售额下降、利润减少、开工不足,甚至企业倒闭,这种市场行为就要受到谴责。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各成员通过反倾销法律途径对这种行为进行谴责,用征收反倾销税的方法来低制出口企业的倾销行为,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进口国国内市场公平的、有秩序的竞争环境,保护本国经济。本文的分析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假定条件之下的:

第一,倾销与反销售博弈关系中的.博弈主体的确立。在倾销与反倾销中存在着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如出口厂商之间低价竞销的博弈、出口厂商与出口政府之间贸易政策的博弈、出口厂商与进口厂商之间古诺博弈,以及出口厂商与进口国政府之间贸易政策的博弈等。本文只讨论出口国倾销与进口国反倾销的博弈关系,而进口国反倾销法规和行动都体现了进口国政府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政策意图,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倾销与反倾销博弈关系集中体现了出口国厂商与进口国政府和进口国相关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因此把所有出口相同产品的出口厂商(不考虑进口商)视为一个整体作为博弈方1,把进口国政府和进口国生产相关产品的所有厂商视为一个整体,作为博弈方2。第二,博弈双方所有可选策略。对于博弈方1来说,博弈方2相当于进口国市场上的“在位者”,如果进口国国内市场这种商品的自给率只有80%,那么20%必须来自于进口。博弈方1有两种可选策略:倾销和不倾销。采取“不倾销”策略,博弈方1可以确保在进口国市场20%以内的份额(假定没有其他竞争者);采取“倾销”策略,低价渗透,不仅可以确保有20%的市场份额,还可能抢占到“在位者”80%份额中的一部分。如果成功抢占,博弈方1不仅在进口国市场份额扩大,而且进口国由于该产品引进竞争机制后,市场规模有可能进一步做大。当然,博弈方2即“在位者”决不会无动于衷,博弈方2也有两个可选策略:反倾销和不反倾销。可以采取“反倾销”策略,通过征收反倾销税,以应对博弈方1的“不公平竞争”;也可以采取“不反倾销”的策略。第三,博弈中的次序。由于出口商倾销行为在前,进口国整体反倾销行为在后,后者往往会根据前者的策略选择来调整自己选择的策略,前者也会理性预期到后者可能选择的策略,因此这是一个动态博弈。第四,博弈中的信息。在进口国反倾销中,不可预见的和不合理的要求往往会增加出口方倾销成本,从而使进口国反倾销策略下出口方所得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可以说它是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但考虑到本文讨论的重点主要强调动态博弈中可信性问题的重要性,因此假定它是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即意味着在本博弈中各博弈方对各方在各种策略下的所得利益都有共识。第五,博弈中各方的支付。支付是博弈各方在每一种可选策略下的结果,这个结果即是博弈方在每种策略下的所得或所失。本博弈中,博弈方1选择“不倾销”的结果,是与博弈方2二八分成即(2,8),括号中数字依次为博弈1、2的支付;如果选择“倾销”,双方可能的支付为(5,6)。如果博弈方2以反倾销还击,是可以夺回自己失去的市场份额,但要扣除沉淀成本(即收集博弈方1信息的成本);而博弈方1被对方反倾销打击后,不仅失去已有的市场份额,还要支付倾销成本(包括进入成本、诉讼成本等);最后双方的支付为(-2,7)。如果博弈方2选择“不反倾销”,博弈方1通过倾销扩大市场份额成功,双方和平共处,其支付各为(5,6)。我们用博弈的扩展形式即博弈树来表示这个模型,如图1

上一篇:领导电话短信回复下一篇:方差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