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尊严的名人名言

2024-04-25

维护尊严的名人名言(通用6篇)

篇1:维护尊严的名人名言

1)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2) 那种必须为之竞争的尊严比争吵更无价值,因为真正的尊严,其本质就是容忍。没有一个人的尊严在竭力维护时会毫无损伤。——泰勒

3) 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

4) 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

5) 屠格涅夫: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6) 人的一切尊严,就在于思想。——巴斯葛

7)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勇于不惜一切地去维护自己的尊严,那么,这个国家就一钱不值。——席勒

8)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9)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10) 人的一切尊严,就在于思想。——巴斯葛

11) 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普列姆昌德

12) 献殷勤有辱你的人格尊严,只会让人更加瞧不起你。——佚名

13)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黑格尔

14) 尊严不但指人受到尊重,它还是人价值之所在。——王小波

15) 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柯林斯

16) 为人粗鲁意味着忘却了自己的尊严。——车尔尼雪夫斯基

17) 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尼高美德斯·古斯曼

18) 君子宁为维护尊严而死,不为苟且偷生而寡廉鲜耻。——瓦鲁瓦尔

19) 记得三个尊:尊敬自已,推崇旁人,维持尊严,对自已的行动尽责。——佚名

20) 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卢梭

篇2:维护尊严的名人名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案例,判断是哪方面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了伤害,并能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依法进行维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格尊严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法律的特殊保护;懂得当自己在这方面的权利受到伤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护。与此同时,自觉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做一个懂道德、讲文明的合格小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难点:如何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视频播放等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小品表演等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程序:(一)小品导入:《为什么这样呢?》

案例:小良因为上课时间画丑化老师的肖像图,受到老师的批评,并罚写5000字的检查,个别同学知道了此事后,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他的好朋友也因此将他以前曾画过谁的丑化图都透露出去了,这更是雪上加霜,原本以为回家可以透透气,结果是父亲的痛打,因为老师早已将事情通报给了家长了,可怜的小良左思右想很是郁闷:“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思考:(1)看了小品后你发现了几个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小良侵权:老师的肖像权

他人侵权:老师、父母侵犯小良的人格尊严权、同学侵犯小良的名誉权,好友侵犯小良的隐私权)

教师总结:这些行为都属于侵犯了我们公民的人格尊严,我们该勇敢地用法律武器来捍卫我们的权利。那该如何做?具体又有哪些法律来维护我们的权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板书)

(二)情境研讨——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了吗?p36 学生看书思考:

1、小良遭遇的这些行为,你曾经遭遇过吗?当时你的感受如何呢?

2、你还了解哪些侵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现象呢?

1、侵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表现(板书)

在家庭:打骂体罚、冷落、不理睬等

在社会:不关注、不理解、随意批评等

在学校:辱骂、歧视、体罚等 当遭遇以上情形时,你会如何做?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三)层层推进:

教师活动:当我们遭遇不公正对待时,同学们的反应都很强烈,打架骂人离家出走等行为都出现了,可见,未成年人的心智还不健全,容易冲动,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的原因。

2、为什么要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呢?(板书)请同学们阅读书p38,指导学生划书。

教师总结: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伤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有一个高中二年级男生,18岁生日那天,他为了庆祝自己成年,邀请了几个好朋友到家里举行生日宴会。一位好朋友唱了首歌:

“祝你生日倒霉,祝你蛋糕发霉,祝你出门见鬼,祝你越长越肥,祝你缺胳膊少腿”。

这位寿星听了这歌曲,又加上喝了点酒,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头脑激动之下,到厨房里拿起水果刀,向这位唱歌的同学一阵猛刺,其他同学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可怜这位朋友就一命呜呼了!

思考:(1)他愿意面对这样的结局吗?

(2)既然不愿意,为什么还如此做? 同样的案例不胜枚举,由于人格尊严遭受侵犯,引起的自卑心理、自残甚至自杀、杀人等等,可见青少年的人格尊严更应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法律是专为未成年人而设立的呢?

3、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法律(板书)p38三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 教师总结:《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和保护相结合。这些法律法规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提供了很好的法律依据。

(四)与法同行

虽然法律给予了我们特殊保护,但是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侵权的现象。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是直接打他一顿,以牙还牙?还是忍气吞声,打掉牙齿往自己肚里咽?

1、学会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板书)现在请同学看一则视频短片。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如果你是片中的人物,你该如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活动: 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是不是只有告上法院这一条呢?

请同学们看p40《我要打官司》赵倩向法院诉求候兴该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师引导:书p39(1)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可以先找侵害人,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

(2)假如侵害人拒绝停止侵害行为,我们可以„„(告上法院,追究其法律责任)(3)如果侵害行为造成了我们的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可以„„(让其赔偿损失)教师活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实生活中,我们肯定希望每个人都能尊重自己,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侵害的时候,肯定也会想尽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不仅是身为人的基本的道德品质,而且宪法明确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个人在维护自己的权利时,必须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因此,我们必须:

2、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板书)情境探讨p39《街头偶遇》

学生思考:

1、中学生有权利制止人们殴打小偷的吗?他这样做有何法律依据?

2、作为21世纪的新人,我们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教师总结:具备现代文明素养的人,应该认识到:每个人不论地位、贫富、相貌、智力和年龄等情况的差别,都有着同等的人格。所以在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时候也要做到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这是一个文明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懂得了,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学习,了解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其中人格尊严是未成年人重要的权利之一,同学们必须学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在自己或他人的人格尊严收到侵害时,能勇敢的拿出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八、板书

6.2维护人格尊严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1、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原因

2、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表现

3、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法律

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1、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九、教学反思:

篇3:大学尊严的意义、构成与维护

一大学尊严的意义:历史、实践与现实三维透视

大学尊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在中国历史上, 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 太学即那时的皇家学院。自汉武帝正式兴办太学始, 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太学的发展。魏晋以来, 在兴办太学的同时, 统治者又开办国子监。太学和国子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官办大学, 它们以教授儒家学说为主, 既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 也是推行教化的主要机构, 更是为统治阶级选拔官僚的基地。董仲舒说:“太学者, 贤士之所关也, 教化之本原也。”这表明, 太学或国子监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有着非常高的社会地位。书院出现于隋唐, 兴盛于宋代。在宋代, 出现了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睢阳书院等闻名天下的四大书院。这些书院既得到了官府的支持, 但又不隶属于官府, 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中国古代私立大学的典型形态。书院的思想较为自由, 教育内容相对灵活, 因而形成了各种学派和学说, 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 对于书院都礼遇有加。在西方, 大学的兴起与教会密切关联。大学最早出自修道院。早期的大学在教会的庇护下不受皇家的控制, 也不受世俗的干扰, 相对独立地从事学术探索和思想开拓。在当时, 大学被视为神圣的殿堂。人们认为, 一个人进入大学的课堂, 就要像一个教徒进入教堂一样, 应感到无比的神圣和无限的虔诚。进入20世纪以来, 随着大学功能从单纯的人才培养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 再到教学、科研与服务三位一体的演进, 大学的社会功能日益增强, 大学的社会地位愈益提高, 国家和社会公众对大学的重视和尊重也与日俱增。现在, 大学及其发展, 是世界各国政府谋划发展的最重要议题之一, 也是广大民众最为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之一。

大学尊严有深刻的实践根据。在现代社会, 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功能于一身的大学, 是人才成长、知识创新、文化传承、文明引领、国力提升等的中坚力量,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具体说, 其一, 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大学既是人才培养的基地, 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也是人才聚集的高地, 是具有创造性的一流科学家和知名专家学者的汇集地。其二, 大学是知识创新之地。大学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 是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从1901年到2001年, 全世界一百年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75%来自大学。世界上对国计民生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中, 有70%是由大学完成的。在我国, 60%的自然科学成果和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出自大学。其三, 大学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文明的引导者, 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文化和精神是人类尊严的实质内容, 大学是人类优秀文化和精神财富的守护者, 是维系人类文化和精神的纽带。其四, 大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最重要的体现者和推动者之一。现在, 科技力量、知识创新、人才质量、文化产业、民族精神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元素, 也越来越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最重要动力。综合国力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表明, 大学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及其提升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显重要。近年来, 胡锦涛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 反复强调, 要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的风气。维护大学尊严,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 是弘扬四个“尊重”的具体体现。

大学尊严有鲜明的现实指向。在社会转型期, 我国大学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 最为突出, 也最为人们所诟病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一些大学对市场化的迎合和屈从, 使其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功利化色彩, 有沦为市场附庸的倾向;二是一些大学中官场规则的盛行与蔓延, 使其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官本位色彩, 有沦为政府附庸的倾向。功利化与官本位的双重影响, 使得不少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越来越关心“票子”和“位子”, 而不关心“学术”和“学生”。有人视学术为“敲门砖”, 视学生为“商品”或“雇佣劳动者”。不少大学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赚票子、拉关系、搞位子等方面, 使自己俨然成了“官员”或“商人”。相当多的大学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则消耗在为评职称而拼论文、垒著作、填表格、跑项目、争奖项等方面。于是, 钱学交易、权学交易、学术失范、学术不端等现象滋长蔓延, 金钱学术、泡沫学术、灰色学术、娱乐学术等不断涌现, 学术成为一些人捞金钱、谋官位、评职称、争荣誉的工具。同时, 在大学, 学生的各种权益也不时被侵害甚至被剥夺, 不少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极为淡薄, 甘愿成为完全顺从听话的“羔羊”。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 习惯性地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 把师生关系简化为一种单纯的商品交易关系。一些大学生为了文凭、金钱、工作等不惜降低、扭曲甚至出卖自己的人格。对相当一批毕业大学生来说, 就业无门, 创业无路, 事业无根, 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总之, 在一些大学, 由于市场化和官本位的冲击, 学术、学者、学生的附庸色彩日趋浓厚。成为附庸, 意味着独立、自由与个性的丧失。而独立、自由与个性的丧失, 则意味着尊严的丧失。学术、学者、学生是大学的最基本构成要素, 如果学术、学者、学生丧失了尊严, 那就意味着大学尊严的整体丧失。大学尊严的丧失, 则在很大程度上会消解人们对大学的文化精神本性、知识创新能力、文明引领作用及道德教化功能等的认同和信任, 进而会严重制约广大社会成员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价值追求和文明修养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 维护大学尊严, 不仅对于大学的健康发展, 而且对于全社会风尚的整饬和精神文明的提升, 对于民族文化的进步,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性意义。

二大学尊严的构成:学术尊严、学者尊严、学生尊严三位一体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是现代大学的三个基本功能。人才培养的对象是学生, 科学研究的主体是学者, 社会服务的内容是学术 (包括拥有学术知识和学术素养的学生) 。最近, 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指出, 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有三个标准:有知名的教授、有优异的成果、有出众的学生。由此可见, 学者尊严、学术尊严、学生尊严及其三位一体, 是大学尊严的最基本方面。

1 学术尊严:大学尊严的基石

所谓学术尊严, 是指学术事业、学术追求、学术研究、学术成果等, 因其严谨庄重而令人敬畏, 因其独立自由而不容侵犯, 因其博大精深而令人景仰。所谓学术尊严是大学尊严的基石, 意在表明, 在大学的一切工作中, 学术是中心, 学术是根本, 学术具有至上的地位和最高的价值。

学术尊严源于学术本身的性质、特点、地位和功能。学术事业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与探求, 反映人类对知识的探索与发现、传承与运用、传播与发展。学术追求是人类精神的内在需求, 它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及其统一的渴望与期待。学术研究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制高点, 它是一种充满理性批判、自由精神和自主意识的最为艰深的探究活动。学术成果是人类精神的标杆, 它因其科学性、普遍性、系统性和高深性, 而对于培植一个民族的理性精神、文化观念和道德意识发挥着引领性作用。可见, 真正的学术是人类理智和自由精神的最高表现, 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水平的最高体现。我国著名哲学家贺麟先生曾提出“学术建国”的主张。在他看来, “学术是建国的钢筋水泥, 任何开明的政治必是基于学术的政治。一个民族的复兴, 即是那一民族学术文化的复兴。一个国家的建国, 本质上必是一个创进的学术文化的建国”。[1] (P22) 学术因其独立、自由、崇高而内蕴着一种不容亵渎、不容诋毁的尊严。学术尊严即人类精神的尊严, 亦即人本身的尊严。所以, 贺麟先生说:“一个学者争取学术的自由独立和尊严, 同时也就是争取他自己人格的自由独立和尊严。”[1] (P247)

学术尊严之所以是大学尊严的基石, 是因为大学是一个探究高深学问的场所, 是一个学术共同体, 是人类学术的殿堂。学术是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根据, 大学自诞生始, 就一直以“为学习和研究某种学问而自愿结合起来的师生共同体”而标榜于世。学术是大学的本质, 学术性是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基本活动的最根本属性。在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中, 科学研究是学术活动的基本内容, 人才培养是学术的传承和传播, 社会服务是学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社会服务当然也包括向社会输送具有良好学术素养的合格人才) 。现在, 学术水平、学术品位及学术声誉, 是社会公众评价一所大学的最重要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说, 没有学术, 就无所谓大学。学术是大学的灵魂, 学术是大学的立足之本。也因此, 学术尊严是大学尊严的基石。

2 学者尊严:大学尊严的核心

所谓学者尊严, 是指大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 因其事业崇高而令人敬仰, 因其人格高尚而令人敬重, 因其成就卓著而受人尊敬。所谓学者尊严是大学尊严的核心, 意在表明, 在大学各类人员中, 学者是核心, 学者是最值得信任、最值得尊重的一个群体。

学者尊严根源于学术的尊严, 根源于学者的本性、特点、地位与作用。真正的学者代表着人类的理性、知识、智慧和良知。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指出, 学者“比任何一个阶层都更能真正通过社会而存在, 为社会而存在。因此, 学者特别担负着这样一个职责:优先地、充分地发展他本身的社会才能、敏感性和传授技能”。[2] (P42) 学者以探究普遍知识为根本任务, “高度注视人类一般的实际发展进程, 并经常促进这种发展进程”, [2] (P40) 为推动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懈努力。学者代表着“社会的良知”, 是人类基本价值的守护神。因而, “就学者的使命来说, 学者就是人类的教师”, 是“人类的教养员”, 是“他的时代道德最好的人”, [2] (P43-45) 他为公众树立了学识与道德的典范。

梅贻琦先生说:“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在大学, 学者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中坚力量。学者的学识和修养, 决定着大学生的学识与修养;学者的知识创新程度和科研水平, 决定着大学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学者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 决定着大学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对一个大学来说, 有一流的学者, 才会有一流的学生;有一流的学者, 才会有一流的学术成果;有一流的学者, 才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01 19会有一流的社会服务。学者是大学的名片, 大学的内涵和底蕴都凝炼和浓缩在学者的言行中。从这个意义上说, 学者是大学的脊梁, 学者是大学的母体。也因此, 学者尊严是大学尊严的核心。

3学生尊严:大学尊严的保障

所谓学生尊严, 是指大学生的人格、个性、学习、生活、发展等都得到真切关怀、高度重视和全面尊重, 他们能够通过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个自立、自信、自强、自尊的人。所谓学生尊严是大学尊严的保障, 意在表明, 在大学各类人员中, 学生是人数最多的群体, 有尊严的学生, 能够更有效地发展、传承和维护大学的尊严。

培养有尊严的学生, 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指向。大学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从人才培养到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 再到教学、科研与服务三者合一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进程中, 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教育的主线。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 是大学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纽曼认为, 大学“应该把将学生培养成‘绅士’作为其伟大的目标”。[3] (前言, P5) 纽曼的所谓绅士, 就是通过大学系统的心智训练、性格修养和理智发展而集智慧、自由、公正、勇敢宽容等于一身的有尊严的公民。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是我国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成为“四有”公民, 也就会成为有尊严的人。

人类的学术活动, 是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开展的。大学学术活动的开展, 离不开学生的传承作用。在大学, 教师将前人积累的知识和自己研究所获得的知识, 传授给学生, 使这些知识能够得以延续并弘扬。同时, 与学生的对话和交流, 也激励和促进着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中, 探索和发展着新知识。所以, 贺麟先生认为, 在大学, 师生关系是双重的, “一方面教师道高德重, 学生对之如泰山北斗, 可望而不可即, 景慕赞仰, 崇敬备至。而另一方面则教授与学生之间又可相对论道, 或至相互批评辩难”。[1] (P243)

向社会输送大批合格的高级人才, 是大学服务社会的最主要内容之一。学生是大学的一面镜子, 学生在社会中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着大学的形象。只有有尊严的学生, 才能够传承、维护和增强大学的荣誉和尊严。有尊严的学生, 一方面能够在社会上展现和弘扬自己从大学传承的知识积淀和文化精神, 向社会确证大学的荣誉与尊严;另一方面他更易在创业奋斗中获得事业的成功和成就, 塑造卓越人生, 从而给母校带来更大的荣誉和尊严。

总之, 从事有尊严的学术, 拥有有尊严的学者, 培养有尊严的学生, 这是一个大学拥有尊严的最基本标志。学术尊严、学者尊严、学生尊严三位一体, 方可造就一个有尊严的大学。

三大学尊严的维护:学校、学者、学生三方联动

大学尊严是大学的神经系统, 脆弱而又敏感, 需要人们的精心呵护和维护。维护大学尊严, 从根本上说涉及内外两个方面的问题。就外部而言, 需要处理好大学与社会、大学与政府20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01

的关系, 社会和政府要通过相关的制度革新、政策完善、措施到位等, 为大学尊严的维护提供社会条件和制度政策保障。就内部而言, 大学自身需要处理好大学内部的各种关系, 尤其是学术与行政、学者与管理者、学生与教师等的关系。维护大学尊严的外部环境及条件创设, 是一个更为复杂和难解的问题, 需要社会、政府和大学的合力。仅就大学自身而言, 维护大学尊严, 需要学校、学者、学生三方联动。

1学校

其一, 坚持“以人为本”, 确立“学术本位”。所谓学术本位, 是指大学的一切工作的成效和价值都要依据它对学术发展的贡献的多少和推动作用的大小来衡量。探究知识、保存知识、传递知识是大学的根本宗旨。学术性是大学组织的本质属性, 也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显著特征, 这就决定了现代大学必须坚持“学术本位”原则。大学的一切非学术工作, 都要以是否推进学术工作为其成效的尺度。在大学, 学者和学生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活动的主体, 要确立“学术为本位”, 很大程度上说, 就必须确立以学者和学生为本位。为此, 在大学的一切工作中,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切实贯彻和落实“教育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 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

其二, 强化“学术权力”, 确保“学术自由”。中外大学发展的历史表明, 学术自由是学术繁荣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也是学术尊严与学者尊严的基本保障。学术自由是大学管理的一条“金科玉律”。2010年1月26日, 温家宝总理在听取科教文卫体等界别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意见的座谈会上指出:“一所好的大学, 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 这就是独立的思考, 自由的表达。”“独立的思考”和“自由的表达”, 是对学术自由的一个最好诠释。纽曼指出:“大学理应来者不拒, 没有忧虑, 没有偏见, 没有妥协, 只要他们是冲着真理而来。”[3] (序, P4) 在大学, “一大群学识渊博的人埋头于各自的学科, 又互相竞争, 通过熟悉的沟通渠道, 为了达到理智上的和谐被召集起来, 共同调整各自钻研的学科的要求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他们学会了互相尊重, 互相磋商, 互相帮助。这样就造就了一种纯洁明净的思想氛围”。[3] (P22) 强化学术权力, 是确保学术自由的重要环节之一。所谓学术权力, 就是指学术组织或学者对于学术事务和学术资源的控制权。强调学术权力, 意在消解大学目前面对的双重意义的“膨胀式行政权力”。一是来自政府的膨胀式行政权力, 这种权力对大学事务实行严格的管制和过度的干涉, 使大学的自主地位和学术自由遭遇严重威胁;二是来自大学内部的膨胀式行政权力, 这种权力在学术事务管理中无视学术发展的独特规律, 使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学科研人员在大学管理, 尤其是学术事务的管理中处于基本无权的状态。[4] (P68) 虽然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都是现代大学权力结构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部分,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服务于大学的整体目标, 但大学的结构、本质和功能, 决定了学术权力应该成为大学权力结构的主体部分。强化学术权力, 就是要在学术管理活动中通过制度设计给学术权力以应有的地位和权威, 建立发挥其效能的制度保障机制和学术机构, 并使这些机构真正按照学术规律来运行。

其三, 保障“学生权利”, 实现“自由教育”。大学教育根本上是一种自由教育, 大学生的学习理应是一种自由学习。自由学习就是有尊严地学习。纽曼认为, “大学不是铸造厂, 不是制造厂”, 而是一个通过自由教育让学生理智得到全面充实和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场所。纽曼的所谓自由教育, 就是通过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的理智不断得到训练、充实和扩展, 使学生养成个性自由、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性。自由教育旨在培养“作为社会公民的人”。[3] (P93) 实施自由教育, 就必须不断克服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的局限性, 不断打破学科知识界限, 融通各种学科知识, 使知识作为一个充满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呈现于学生面前。因为, “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获取真正的知识。我们必须学会综合, 必须讲求方法, 必须掌握原则, 并且通过这些原则把我们学得的东西归类定型”。[3] (P59)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 纽曼认为, 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所谓普遍知识, 是指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应该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性知识, 学生的知识结构是系统的和完整的, 学生掌握的知识对其“成人”与“做人”有直接意义。只有实施自由教育和实现自由学习, 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普遍知识。实施自由教育, 就是要尊重学生个性, 正视学生差异, 让学生在专业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日常生活、学校管理等方面, 有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而不是成为一个完全被动接受、照单全收的“学奴”。要实现自由教育, 大学必须通过教育教学体制、学生管理体制等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真正落实和保障学生的各种权利, 尤其是大学生公平接受教育、自由选择学习、民主参与活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个性全面发展等权利。

其四, 优化生存环境, 让学者和学生有尊严地生活。人是环境的产物, 人的尊严的维护, 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在大学, 学者和学生的生存环境, 既包括生活环境, 也包括工作和学习环境;既包括校舍、资金、教室、实验室、设备等硬环境, 也包括心理、荣誉、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管理体制等软环境。大学应通过校园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精神培育等, 为学者和学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 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良好的人文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2 学者

其一, 坚持学术自律。学者应“以学术为志业”, 把学术作为自己的一种生存方式, 一种人生态度, 一种精神境界。贺麟先生指出:“学者维持学术的尊严, 须在学术创造的自身上努力。”[1] (P251) 学者要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甘受寂寞的献身精神, 在学术研究中, 坚持学术良知, 坚定学术操守, 恪守学术道德, 遵从学术规范, 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成果, 赢得人们的尊重。常言道:“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学术事业的推进, 学术规范的实现, 更大程度上要靠学者的自律。越是高层次人才, 越应具备高度的自律能力。

其二, 坚守学术责任。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是学者创新精神和自律精神的源泉。学者应有“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马克思在遭遇各种各样的生活困境中, 仍能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 完成传世之作《资本论》, 这与他早年就持有的“为人类牺牲自己”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分不开的。费希特指出:“学者有理由成为最谦虚的人, 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目标往往是遥远的, 因为他应该达到一个很崇高的理想境界, 而这种理想境界他通常仅仅是经过一条漫长的道路逐渐接近的。”[2] (P37) 贺麟先生也说:“学者自己尊重学术, 就是小之尊重个人的人格, 大之培养天下的命脉。”[1] (P250)

其三, 坚定学者风范。学者自尊之道, 就是“为师之道”。《吕氏春秋·尊师》篇有言:“教也者, 义之人者也;学也者, 知之盛者也。”《资治通鉴》日:“经师易遇, 人师难求。”真正的学者应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学者既要传授知识, 更要德性化人, 用自己的渊博学识和道德风范来影响和感化学生与公众, 在学识与道德方面成为人们的表率。

3 学生

其一, 丰富知识和开阔视野。从苏格拉底的“知识就是美德”到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 从福柯的“知识就是权力”到常言的“知识改变命运”, 都深刻揭示了知识之于人的尊严的奠基性意义。知识是一个人思想独立、精神充实、德性丰盈的必要条件, 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自立、自信、自强、自尊的精神支撑点。纽曼指出:“具备有教养的才智, 有灵敏的鉴赏力, 有率直、公正、冷静的头脑, 待人接物有高贵、谦恭的风度是好事———这些都是广博知识天生具有的本质。”[3]40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充实思想、丰富精神、开阔眼界的过程, 更是一个不断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过程。

其二, 培育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理性自觉。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具有了公民意识, 当他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 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大学生尊严的持有和维护, 离不开他们的公民意识的养成和提高。公民意识是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的统一。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既体现为善于行使公民权利和谋求“当家做主”, 也体现为勇于履行公民义务和担当社会责任。

其三, 塑造高尚道德人格。孟子曰:“人必自侮, 然后人侮之。”“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自尊与敬人是人的尊严的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方面。积极提升道德修养, 形成良好道德情操, 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加强道德自律, 是大学生自尊心和敬人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贺麟.文化与人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2][德]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3][英]纽曼.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篇4:维护别人的尊严

这里原有的一座图书馆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但因为太老了,所以才请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师科林先生重新设计、修建了这座新馆。历时5年才真正完工。

新馆开放的当天,为了见证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馆里请来了各界名流和记者前往,作为设计师的科林先生自然也在受邀嘉宾之列。作为志愿者,艾森和他的同学一直忙碌着,热情地为来宾服务。

忽然,艾森发现,科林先生似乎有事要离开,他和身边的人打过招呼后就打算走出图书馆,可走着走着就停住了脚步,挠着头皮不断地左顾右盼,看上去应该是迷路了。

科林先生确实迷路了,但他不好意思去向别人问路。他心里想:我是这座图书馆的设计师,这里的每一间展厅,每一条走廊都是由我设计的,我怎么可能会在这里迷路?于是,他继续装作参观的样子,暗暗地回憶着图书馆的路线,但是他始终没有成功。

艾森连忙拉着他的同学跑过去,他的同学抢先说:“科林先生,让我们带……”

他本想说可以带科林先生走出图书馆,但话还没有说完,艾森就打断他,对科林先生说:“科林先生,我们可以作你的向导吗?”

“谢谢你们,我不需要,我自己随意走走就行了!”科林先生回答说。他现在并不打算参观,而是想要离开,只是他没有把这说出口罢了,因为一个设计师居然在自己设计的作品里迷路,这说出来也未免太滑稽了。

“不,我们还是陪你走一走吧!”艾森用不容拒绝的口吻说。

盛情难却,科林先生只能违心地点点头答应了,不过他希望在参观过程中会找到走出去的路线。科林先生跟着艾森他们一边参观一边往前走。绕来绕去地走了一段时间后,科林先生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到了图书馆的入口大厅!科林先生这才意识到,其实艾森这个年轻人早就已经知道他迷路了,只是用陪同参观的借口把自己带到人口大厅而已。

科林先生满脸感激地向艾森他们点点头,然后和他们挥手告别。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艾森的同学好奇地问:“你刚才为什么要打断我的话?我们直接带他出来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故意谎称陪他参观呢?”

“我只是想更好地维护他的尊严!”艾森说。“他在自己设计的图书馆里,迷路了也不愿意去问路,说明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所以我们又怎能说破他已经迷路了呢?”

篇5:维护尊严的作文

一天,一位老人递过去1元钱,要了一份当天的报纸后转身就走。孩子在后面喊着:“爷爷,找你钱。”那5角钱,也许他当成了一种善意的馈赠,可是这个孩子却单腿跳跃着追出好远,把钱塞进老人手里。

再去买报纸的时候,孩子没有直接接过我的钱,而是抬着头,嘴里一连串说出当天报纸主要新闻的标题,他说:“今天的副刊是E时代,写的都是数码科技的知识,叔叔,你看你需要吗,不需要的话就明天再来。”

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说,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在这里卖报纸,发现一些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是因为可怜我,才来买我的报纸。我希望,他们能把我看成是一个正常人,他们买报的原因是自身需要,而不是出于对我的同情!”

再后来,孩子的身边多了一个纸箱做的牌子,上面写着:报纸———每天30份。

几天后,我又买报纸。“今天不要钱的,叔叔。”小男孩把报纸递给我,“谢谢你们一直买我的报纸。我明天就开学了,不卖报了。今天的报纸送给你们。”他回头指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对我说:“这是我用卖报纸挣的钱买的新车,以后上学方便多了。”

“家里人怎么不买给你,让你自己出来赚钱买呢?”

“是我自己坚持要出来的,我想靠我自己赚的钱买一辆车。叔叔,你说,靠自己赚的钱买车,是不是说明正常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我看书上写着,这叫做人的尊严。”

我被一个10来岁的孩子震撼了。

篇6:关于维护尊严的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维护尊严的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维护尊严的作文 篇1

不要因为那些虚无的梦想,丢弃了真实的幸福,生活就是原谅,家庭就是容忍。生活中的好多温馨,多是源于原谅;家庭中的许多欢笑,多半来于容忍。世间总有日升月落,花红柳绿,唯有用心体察,方能接纳万物。只要我们真心做人,真情做事,用坚强捍卫尊严,用执着填充岁月,人生就会一路光明。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没有荣誉和鲜花,但不能没有自尊。不管别人尊不尊重你,首先你自己一定要尊重自己。这是一个人的核心价值的体现。你应该拥有自己的自尊。只有自尊的人才懂得尊重别人,你也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俗话说“士可杀而不可辱”,这也就是说宁愿丢掉性命,也“不可自暴自弃自屈”,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丢失了尊严,丢失了自尊,也就是丢掉了做人的根本,没有尊严就等于没有了骨气。当你不如意或遭遇不幸时,总有人刻意践踏你的尊严你的人格,而这时候你要挺起胸膛捍卫尊严,不要让尊严受辱。别人的尊重要使你更坚强而非一味退让,懦弱屈服。维护尊严是你不受污辱的保障,不要让别人的不尊重成为尊严的枷锁。没有人可以污辱你,让你蒙羞。珍惜每一位可以称做朋友的人,因为那是可以让漂泊的心驻足的地方,也是上苍赐给最美丽的缘份。

尊严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如果一个连信用都没有,那他何谈让别人尊重自己。让我们跟着奥运的步伐一同踏上尊严之旅,让尊严照亮整个世界!人生路上,挫折是难免的,低潮是必然的,孤独与寂寞如影随形。总有寄人篱下的时候,总有遭人诽谤与暗算的时候。这时候你必须冷静,要懂得潮涨潮落,波谷波峰的道理,只要你能够耐心等待,受得了折磨,守得住底线,一切都会证明,生活不会抛弃你,命运不会舍弃你。当你损害了对方的尊严时,实际上就是打中了他最薄弱的部位,这怎能让人忍受。所以说,为人处事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对方,维护对方的尊严。

一个有人格尊严的人,必定的是尊重一切有尊严的人格。同样,如果你侮辱了一个人,就等于侮辱了一切人,也侮辱了你自己。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姓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再小的人或事都是有尊严的,任何想践踏他人尊严的人不过是自取难堪。尊严是做人的下限,只有维护自己及保全他人尊严的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维护尊严的作文 篇2

刚学完“尊严”这一单元,我的心灵有所触动,便不由地想起了奥运火炬手金晶的感人故事。

这是我从电视上看到的一幕。4月7日,火炬在法国传递,当中国残疾姑娘——缺少右腿的火炬手金晶正在等待下一名火炬手到来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几个身材魁梧的独分子突然冲了上来,他们使劲拉扯着金晶的胳膊,试图从她手里抢夺祥云火炬,可金晶右手拿着火炬,左手紧紧护着,坚定的目光怒视着分子,使他们根本无法夺到。电视机前的我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手心也攥出了汗。不仅为分子的这种行径感到愤怒,又为金晶和火炬感到担心。但最终,金晶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更是维护了我们祖国的尊严。千千万万的爱好和平的人们为金晶的胜利而高兴。虽说这件事只发生了短短的几分钟,但却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一想起这件事,我的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我即悲愤又感到自豪,一个手无寸铁的残疾人,面对凶恶的歹徒大义凛然,毫不退缩,让我们为金晶维护祖国的胜利而高兴吧!

尊严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电视上看到的这一幕使我真正明白了“尊严”这两个字的含义。最后让我借用卢梭的名言吧!“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我认为,每一位爱国主义者更应该维护我们伟大祖国的尊严!

维护尊严的作文 篇3

布朗的母亲是他7岁那年去世的,继母来到他家的那一年,小布朗11岁了。

刚开始,布朗不喜欢她,大概有两年的时间他没有叫她“妈”,为此,父亲还打过他。可越是这样,布朗越是在情感中有一种很强烈的抵触情绪。然而,布朗第一次喊她“妈”,却是在他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挨她打的时候。

一天中午,布朗偷摘人家院子里的葡萄时被主人给逮住了,主人的外号叫“大胡子”,布朗平时就特别畏惧他,如今在他的跟前犯了错,他吓得浑身直哆嗦。

大胡子说:“今天我也不打你不骂你,你只给我跪在这里,一直跪到你父母来领人。” 听说要自己跪下,布朗心里确实很不情愿。大胡子见他没反应,便大吼一声:“还不给我跪下!”

迫于对方的威慑,布朗战战兢兢地跪了下来。这一幕,恰巧被他的继母给撞见了。她冲上前,一把将布朗提起来,然后,对大胡子大叫道:“你太过分了!”

继母平时是一个没有多少言语的性格内向之人,突然如此震怒,让大胡子这样的人也不知所措。布朗也是第一次看到继母性情中另外的一面。

回家后,继母用枝条狠狠地抽打了两下布朗的屁股,边打边说:“你偷摘葡萄我不会打你,哪有小孩不淘气的!但是,别人让你跪下,你就真的跪下?你不觉得这样有失人格吗?不顾自己人格的尊严,将来怎么成人?将来怎么成事?”继母说到这里,突然抽泣起来。布朗尽管只有13岁,但继母的话在他的心中还是引起了震撼。他猛地抱住了继母的臂膀,哭喊道: “妈,我以后不这样了。”

一个人,可能犯错误,但是不能丧失尊严。只有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信念才不会缺失,人生的阵地才不会陷落,才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获得辉煌的人生。

维护尊严的作文 篇4

回家的路上,不知何时起,多出一个卖报纸的孩子,10岁左右的年纪,左腿截肢,拄着拐杖。我从发现他起,每天都要买他一份报纸。

一天,一位老人递过去1元钱,要了一份当天的报纸后转身就走。孩子在后面喊着:“爷爷,找你钱。”那5角钱,也许他当成了一种善意的馈赠,可是这个孩子却单腿跳跃着追出好远,把钱塞进老人手里。

再去买报纸的时候,孩子没有直接接过我的钱,而是抬着头,嘴里一连串说出当天报纸主要新闻的标题,他说:“今天的副刊是E时代,写的都是数码科技的`知识,叔叔,你看你需要吗,不需要的话就明天再来。”

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说,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在这里卖报纸,发现一些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是因为可怜我,才来买我的报纸。我希望,他们能把我看成是一个正常人,他们买报的原因是自身需要,而不是出于对我的同情!”

再后来,孩子的身边多了一个纸箱做的牌子,上面写着:报纸———每天30份。

几天后,我又买报纸。“今天不要钱的,叔叔。”小男孩把报纸递给我,“谢谢你们一直买我的报纸。我明天就开学了,不卖报了。今天的报纸送给你们。”他回头指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对我说:“这是我用卖报纸挣的钱买的新车,以后上学方便多了。”

“家里人怎么不买给你,让你自己出来赚钱买呢?”

“是我自己坚持要出来的,我想靠我自己赚的钱买一辆车。叔叔,你说,靠自己赚的钱买车,是不是说明正常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我看书上写着,这叫做人的尊严。”

我被一个10来岁的孩子震撼了。

尊严是什么?尊严对他来说,就是不依靠别人的施舍,哪怕施舍是善意的;尊严就是不假借别人的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尊严就是他稚嫩的声音读出的报纸内容;尊严就是每天30份报纸,而不是用别人对自己的同情去卖更多更多。家庭教育中孩子教育是最重要的!

维护尊严的作文 篇5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了富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我很赞赏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处事大方,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绝中告诉富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也启示了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在一栋破烂的大楼门前,他脱下帽子,向主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询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让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间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

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或许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了吧!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一些“暴力”慈善,他们行慈善之实,却又在捐赠漠视受赠者的尊严。如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我们不否定他确实帮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做对吗?有一张照片,陈光标与受赠者们举起手中的钱,陈光标笑容满面,但我却看不到几个受赠者开怀的笑脸。他们是被帮助了吗?还是他们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

在当今时代,“微公益”、“志愿活动”层出不穷,似乎是一个全民慈善的时代。但是,当我们准备做慈善时,千万提醒自己:不要伤害了受赠者脆弱的尊严。

我们在帮他人,同时也是在帮自己。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态,请小心呵护受赠者的尊严吧!

点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突出的特点是观点鲜明,论据较充实,论证较有力。文章从作文题提供的第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态度引出自己的观点即:“做慈善,应该维护他人的尊严。”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的有关论述和做法,主要采用了举例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了维护受捐助者尊严的重要性和效果。作者为了让读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严的意义,还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说明了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受捐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还能够联系现实,在肯定当前一些人善举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劝告做慈善的人应该放下架子,小心呵护受捐者。全文思路清楚,论证较严密有力。结构较严谨。

全文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的关心,对正确慈善和提升慈善质量有较深入的思考,与那些说空话和套话的文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维护尊严的作文 篇6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获得,社会因此受益。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是众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而现在,不忘回报的他们来帮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爱与正能量的流动顶托着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伍玉锡,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一节课,从没少批改一次作业。是社会人士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怀、帮助他支撑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爱比金子更宝贵、更坚硬。

当然也存在着爱的“返回链”缺失的现象。看看陕西一位任内帮众多企业融资,任后却惨被企业“抛弃”的局长便可知,单向的爱是多么痛苦,社会将会变得不那么和谐。

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

鸿鹄一心展翅腾飞,在脑海深处猛虎的咆哮怒吼之下风雨兼程,直击山之巅、海之角;父子桌前相守,一时蔷薇香溢,宁静安然,生活于细碎之处尽现美丽清新。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两者兼二为一,何乐而不为?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故乡”!

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

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而林徽因却叹道: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不因为一心追梦而忘却了眼下幸福的珍贵,又不因适意的享受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巨龙与心篱同样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无恙,共同挑起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绝非矛盾,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何非要拆散彼此,而不坦然接纳呢!

享受生活之美,乐在砺炼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

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一生风华绝代,誉响全球,然而她临死前却自责与悔恨于对子女的疏忽。陆游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时刻吟唱“此身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却痛苦萦心,无法自释;孟夫子虽能“红颜弃轩冕,白首入松云”,却也叹恨于一生碌碌无为,遗憾终老。此乃为何?他们无法做到像苏子般收放自如,不是猛虎的啸叫占满了耳际而不闻花香,即是沉溺于蔷薇的爱抚而难以自拔。我们需时刻在心中摆放天平,保持最真实幸福的自我,即使猛虎因伤痕累累痛苦匍匐也能愈之以花香,即使蔷薇迷醉麻木本心也能怒号以警醒。

猛虎与蔷薇,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无论是搏击长空的巨鸟还是乐在平静的父子,都一样幸福美好,真实可贵。

上一篇:儿化音和普通话下一篇:交通银行校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