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的尊严优秀

2024-04-26

死者的尊严优秀(共12篇)

篇1:死者的尊严优秀

20xx年,法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对法国臭名昭著的杀人犯乔治的审判。乔治在至间,并残忍地杀害了7位少女 。此案证据确凿,既有基因鉴定,又有一位侥幸逃脱的被害人的指证。连罪犯的律师都放弃了替罪犯做辩护的努力。

法国没有死刑,罪犯当判无期徒刑无疑。电视转播画面上,7位被害少女的家人 自始至终坐在法庭上。记者采访一位受害者的母亲,问她究竟在等什么,两鬓斑白的母亲一字一泪地说:“我要他对我女儿说一声‘对不起’。”

审判持续了15天,最后一天,罪犯终于承认全部罪行,并当庭对所有被害者家属说:“对不起!”一时间,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好像终于争回了什么。镜头转向听众席,又是那位母亲,她仍然一字一泪地对罪犯说:“谢谢!”

法兰西民族是一个极其看重人格尊严的民族。那位一直坐在法庭上的母亲,非要等到乔治低头认罪,亲口对她说一声“对不起”,这不是母亲本人的需求,而是要为她死去的女儿找回人格的尊严。乔治受到的处罚是法律 对他的惩处,而她死去的女儿的灵魂却得不到真正的安慰,她执意要听到乔治说“对不起”,用它作为人格尊严还给死去的女儿。得到了满足的母亲,所以要对乔治回一声“谢谢”!

法国的墓地,总是四季常春,摆满了鲜花,人们经常来与逝者对话。其实人都是有尊严的,无论生者还是死者。

篇2:死者的尊严优秀

正文:请死者安息

当第一滴水,滴入大地那一瞬间,世界变了。当第一朵花盛开的那一霎那,世界就被点缀的五彩缤纷。

当第一棵树倒下的那一刻起,灾难便来了。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多灾多难的国家。从鸦片战争陪打响后,从闭关锁国被打破后,一个叫中国的领土不在安静。硝烟四起,便模糊了双眼。一场用血肉凝成的拉锯战便展开了帷幕。

南京大屠杀,那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耻辱,不能忘记的伤痛。他们那绝望的眼神,撕心裂口的叫喊,像一把仞剑,刺入我们的心脏。这种痛,无法用言语去表达,只能用心灵去传递。

在这里,我想向那逝去的36万死者说:“现在的中国很好,永远不会再有悲剧的发生了。愿你们安息。”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沉睡的狮子,是该爆发的时候了。中国这个词,已传向世界各地,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开始强大了,已不容轻视了。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那时,有多少人哭了。泪水肯定不是因为悲伤,而是梦想的足迹。心愿终于达成了,死者可以安息了。

在一切都步入正轨的时候,无声的硝烟又悄悄开始了……

,当宣布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行的时候,那时,便觉得,好像全世界的人都疯了,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那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大的肯定,最耀眼的光芒。

四年后,。那是全中国人都会记得的一年。当全世界都张罗着运动会时,当全中国都期待着运动会时,一段不愉快的插曲发生了。新年,本该是共享天伦的时刻,却发生了百年难遇的雪灾。那种有家回不得的痛心,没有词语可以诠释。

205月12日,那是沉重的一天。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发生了,汶川大地震。那是夺走无数人生命的一天,牵动无数人心灵的一天,那是拆散无数家园的一天,那是年里最黑暗的一天。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定格在中国人的脑海了,这爱的分子弥漫在废墟当中,渗透在每一个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心灵。

国有殇,爱无伤!我们一起手牵手,痛苦会远离,悲伤会停止的。

在地震中逝去的亲人啊,你们看见北京运动会的成功吗?你们看见我们得了冠军吗?愿你们安息。

5月1日,上海世博会的倒数一年,事实证明,中国成功了。

然而永远的快乐是不存在的。4月14日玉树地震,那离5月1日,只有十几天的距离,那以成了无法跨越的彼岸。曾经的玉树,是多么的美丽,现在却成废墟,那是悲哀。

8月8日,两年前,是最灿烂的一天,而两年后。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又夺取生命,究竟,这些伤痛,何时是尽头?

中国,是有人民的心血汇聚而成的,是用生命换取的。然而,灾难面前我们该如何!放弃吗?退缩吗?不!我们应该永往直前!

亲人啊,那些因为战争,地震等,而逝去的亲人啊,你们可以安息了。中国,很强了,不会再受别人的欺负,中国人,是一起战胜苦难的,一起并肩作战的。

篇3:“裸者”与“死者”的悲剧

关键词:裸者,死者,悲剧,堕落,异化

一、导言

《裸者与死者》是美国著名的作家诺曼·梅勒的第一部杰作, 自发表以来, 始终受到高度的评价。有的评论家称它是一部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杰作, 是一部历史文献性的作品, 有的评论家认为它是作者在二次大战中军队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有的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表达存在主义思想的小说, 意在说明战争的残酷和荒诞, 人生的虚妄和无望;更多的则把《裸者与死者》看成是一部反映二次大战的战争或反战小说, 因为它通过表面描写战争实则暗示美军内部的暴虐冷酷, 影射了美国社会扼杀人性、践踏人格的法西斯倾向。本文主要从作品本身入手, 通过对《裸者与死者》中人物的分析, 向读者展示他们的悲剧和他们悲剧的原因, 意在揭露战争对人的摧毁、人的异化, 同时向读者警示美国社会各种潜在的反动倾向。

二、“裸者”与“死者”的含义

对文章的标题裸者和死者, 梅勒曾显示出特别的关注, 这要追溯到他的大学时代。著名的评论家CarlRollyson在他的《梅勒的生活:自传》中曾提及:梅勒在哈佛大学四年级时, 创作了一部短剧《向自恋的转变》, 这部短剧是根据一个精神病院病人的悲惨生活创作而成, 表现了被关在屏蔽世界中的精神病人简陋粗暴的生活状况[7]29。这告诉读者小说的题目来自梅勒早期创作的关于这部精神病人的戏剧。在这部短剧中, 梅勒主要探索了人类的心态和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精神病人的“赤裸”和普通人死亡的特征, 梅勒展示了人类的精神状态, 同时还向读者凸显了精神病人和人性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文章的标题“裸者与死者”, 我们可以看出它预示着人性的因素。在《再一次拜访梅勒》一文中, 评论家Merrill认为题目《裸者和死者》指的是兽性和先知的冲突[5]11。因此, 文章的标题并不是仅仅指传统的那种刀枪血雨战争中许许多多赤膊拼命的士兵身体的死亡。当谈及文章的标题, 梅勒说:“它 (文章的标题) 主要是指人类内在的兽行和先知的冲突。” (Lennon 7) [3]梅勒的话暗示了他选择“裸者和死者”作为标题的目的:通过这部小说表现人性, 展示人性。在评论家们采访他时, 他说:“`裸者'指的对战争狂热的那些人。” (Lennon 7) [3]结合小说的背景, 我们不难看出, 这里的裸者主要是那些对战争和权力追逐的狂热者。而“死者”不仅指在战争中人的身体的死亡, 还暗示了在战争中人性的堕落。 (Lennon, 7) [3]正如梅勒在这部小说中说的那样:“人心深处的种种见不得人的私欲, 不惜拿他人血肉之躯作牺牲的心理, 夜半梦酣时如波涛翻腾的贪婪, 这些可不都包藏在呼啸一声炸得四散横飞的炸弹里?可不都包藏在这人为的电闪雷击之中?” (蔡慧) [8]722“裸者”暗示了人类道德的堕落。为了权力、金钱和女人, 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讲, 他们已经没有人性, 他们在其所追求的一切的面前完全赤裸。同时, 梅勒通过标题中的“裸者”还象征着人类对未来的绝望。此外, 梅勒还对那些独裁的法西斯者的残酷和暴行进行了有力的抨击。著名的评论家Bufithis则认为“裸者”表示人的“无所依靠, 在他们的命运面前无能为力;在大自然面前软弱无力”[1]24。在这一点上, 我同意他的看法。从表面上看, Bufithis只是表明他对那些在战场上可怜的人的悲惨命运的深刻感受和同情, 然而, 深层次上来看, 他是通过对这些裸者和死者的同情, 意在谴责美国社会独裁统治者的残忍和暴行。通过这些评论家们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标题“裸者和死者”不仅指普通的士兵, 而且还指代美国社会中的那些法西斯独裁统治者。小说描写了他们的堕落和孤立无援的困境, 他们在病态的社会中挣扎, 他们就是“裸者”和“死者”。

三、“裸者”与“死者”的悲剧

我们已经阐释了谁是裸者和死者, 他们是阿诺波佩岛上的成员, 他们代表了美国社会,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阶层:一个迷恋于权力的高级军官、一个激进的自由主义分子、一个热爱圣经的南方白人农民、一个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犹太人、一个受虐待的流动工人、一个墨西哥裔的美国人、一个芝加哥骗子、一个固执的爱尔兰人、还有一个堪萨斯的推销员。梅勒大胆地试验多斯·帕索斯的《美国》三部曲里的艺术技巧, 结合战场上的暴力行为, 展现他们的活动, 描写了他们的堕落和苦闷, 他们几乎每个人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在战争中死亡的, 不单是人的肉体, 还有人的精神, 人物之间的矛盾伴随着小说的发展达到了戏剧化的程度, 而最后胜利的是死亡, 人类对于命运的追求则失败了, 所以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1. 普通士兵的悲剧

毫无疑问, 小说中所涉及到的普通士兵无一例外都是裸者和死者, 他们随时都处于战争与死亡的威胁之下, 同时还要遭受军队内部统治者的压迫与摧残, 他们无遮无掩, 赤裸裸地听凭战争、大自然和命运的摆布。他们来自美国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带着美好的梦想来到这个侦察排, 他们中有的希望在战争中能改变他们原来卑微的社会地位, 有的希望在战争中升官发财, 有的参加战争纯粹就是为了女人……可是最后, 他们的梦想全部破灭了:有的失去了生命;有的虽生犹死, 行尸走肉;有的精神失常……他们每个人都因为战争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小说的开始, 士兵汉奈西由于害怕死亡, 坐立不安, 整夜不能入睡, 在丛林战中由于极度的紧张被敌军的迫击炮击中而丧命。作品中, 里德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 他总是以臆造中的自我独立性作为精神支撑, 步履蹒跚朝着这一目标跋涉。但他从未达到这一目标, 即使在精神上也差之甚远。事实上的屡屡失败, 使他只能在想象中表达对克洛夫特的怨恨与反抗。可是最后在克洛夫特的狂暴进攻之下, 他的斗志逐渐消融, 最后不得不低头屈服。这里作家不仅以冷酷的笔调写出了权欲者、压迫者的狂妄与可笑及其才能与努力的毫无意义, 而且以反讽的笔触表现了受难者、被压迫者反抗的卑微和徒劳。在作家看来, 毫无希望同是权势者与小人物的最后归宿, 由他们所组成的这个世界当然也无希望可言。人的命运最终归于易于遗忘的死亡, 如同世界上生生灭灭的自然现象。

2. 普通军官的悲剧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赫恩持有自由主义的政治见解, 虽因学识高被卡明斯将军选作副官, 但在将军权倾一切的军事王国里, 他除了服从, 别无选择。他愤世嫉俗, 但又不知如何去反抗;他反对卡明斯的独裁, 但却只能用在办公室地板上丢烟蒂这种可笑的行为来进行发泄。稍稍发表了一点见解, 便遭到辱骂、挖苦和教训。他不甘将军的摆布, 他在愤愤之中滋生了反叛之心, 想方设法反抗将军的权威, 可是他的挣扎没有改变任何东西, 最后即使他向权力低头, 他仍然逃脱不了将军和侦察排长克洛夫特所设计的死亡命运。他似乎代表了使卡明斯将军的理论无法成立的一种反叛力量, 但由于这种力量过于微弱, 尽管他们之间的冲突对立充满对战争的政治、历史和哲学意义的阐发, 而最终赫恩肉体上的消亡却象征着权力摧毁了理智。

克洛夫特是一个侦察排的排长, 他被描写成一个恶魔, 几乎成了充满变态和暴力迫害的美国军事机器的象征。他生性狡猾、强悍, 他是作家笔下表现的“政治暴戾”的强有力的人物。然而他同样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完全被自我中心主义所淹没, 对权力的追求使他本能地排斥任何理性, 他做事从来不问是否合理, 对士兵肆意施虐。为了实现自己的威慑力, 他用枪口迫使里德向他屈服, 维护了他在士兵中的恶魔形象;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力欲, 他蓄意造成赫恩的死亡;继而, 旨在欣赏自己站在岛上最高峰的形象, 以枪毙作为威胁, 强迫士兵去攀登没有任何意义的安那卡峰。这些都不能使他摆脱悲剧的色彩:他没有任何理性、人性, 虐待别人已经成为他的乐趣, 对日本的犯人的虐待就是一个例子。而当他生活中不再有反抗和威胁, 他选择了向大自然挑战, 他要征服安那卡峰, 可是他赤裸裸的权力欲却因途中遭遇蜂群而严重受挫, 他狼狈逃窜, 终于退了下来, 终于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这对克洛夫特来说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他是一个失败者:他不但失去了梦寐以求的权力, 他还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从总体的意象上看, 克洛夫特不是一个胜利者, 也不是英雄。虽然他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击垮了自己的对手, 但在代表了永恒的“自然力量”前却显得渺小无力。在理智上, 他同样是一个“裸者”和“死者”。

3. 高级军官的悲剧

毫无疑问, 小说中的高级军官应是卡明斯将军, 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同时他是一个具有法西斯精神特征的人物。他崇拜强权, 具有强烈的统治欲和特权意识。他随意斥骂下属, 迁怒随从, 不仅以滥用权力为满足, 而且容不得任何自由主义的思想和行为, 常常指责副官赫恩与下属交往是一种毫无道理的自我羞辱, 是不可饶恕的卑残行为。他在军队设置了名目繁多享有各种特权的军阶和职务, 组成了与普通士兵对立的庞大的官僚阶层。他所能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 摧毁士兵维护人格的意识和行为, 泯灭他们正常的人性要求, 以建立一支征募而来并经过奴化的军队, 促成美国早日走上独裁道路, 正如他和赫恩谈话时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的动能是实行法西斯……我们打这场仗的目的, 就是要把美国所拥有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蔡慧) [8]409同时, 他企图以惩罚手段来约束部下, 改变指挥不灵的局面, 但是他所接到的情报无一是确切的。到最后, 他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由于士兵的消极反抗而失效, 他最终无法让人们在他的颐指气使面前顶礼膜拜。由于赫恩对他的消极抵抗, 他为了报复, 把赫恩派到侦察排, 最终导致赫恩的死亡。可是赫恩的死亡并没有给他带来解恨的感觉。他是小说中最冷酷无情、凶猛残忍的“裸者”。具有讽刺意义的是, 当他重新回到岛上, 发现日军全部被肃清。而作为阿诺波佩岛上的最高长官, 他没有亲自指挥战斗却取得了战役的辉煌胜利, 成了出色的指挥员, 他的指挥才能也被载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册, 可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胜利, 他无可奈何, 神色茫然, 丝毫感觉不到由衷的喜悦, 因为胜利与他的权力和军事指挥毫无关系, 这是他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家的悲剧。

四、悲剧的“裸者”与“死者”

《裸者与死者》历来被看成是战后战争题材文学中最出色的作品。实际上与詹姆斯·琼斯的珍珠港事件小说等众多战争小说形同质似, 都是以战争为背景, 表现超越战争本身的重大社会主题。在小说中, 梅勒主要是描写以个人生活经历为基础的事件, 深刻而生动地再现历史的画面, 揭示了社会权力与人性的冲突, 权力摧毁了人性。通过展示人物之间的差异和争论, 影射美国社会里各种紧张的关系, 向读者展示了悲剧的“裸者”和“死者”。

1. 集权主义和法西斯倾向的影响

小说中的真正敌人, 似乎不是敌方军队, 而是渗透集权主义的美国军队机构, 以及任意践踏人格、摧毁人性的军队官僚。战争是毫无理性而效率又极大的暴力, 对所有富有人性的东西全面压抑。尽管美国社会参加战争的目的是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残暴统治, 可是伴随着战争的逐步走向胜利, 美国社会潜在的集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倾向也逐步显露出来。为了追求权力、金钱、女人,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显示出了人内心世界另一个自己或内心所隐藏非人性部分的暴露。可是结果他们都没有得到他们希望的一切, 他们的理想一一都被挫败。从这个角度看, 梅勒在《裸者和死者》中的描写, 不仅是对“战争机器”的专横暴虐、摧毁人性作出的强烈反应, 而且可以从中发现对当代美国社会日益增长的专制主义的影射和预见。

2. 人的异化

阿诺波佩岛上的士兵们的经历向读者呈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生活画卷, 他们处在荒谬的冷酷无情的现实中, 为各种巨大的、充满敌意的力量所包围, 并受他们的驱使和嘲弄, 自己却无能为力。个人的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 人与人之间是冷酷无情的, 人的价值被忽视, 人丧失了人的属性, 成为没有个性的人。人在这样的社会里作为人的完整和个性不能得到满足, 他们的个性开始扭曲, 开始异化。人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 只能屈服于支配他们的那些不可控制的力量, 甚至变成残忍的野兽。无论在行为上, 还是在精神上, 他们失去了正常的人的行为准则。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他们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裸者和死者”人各种不正常的行为举止在战争中被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在阿诺波佩岛上, 由于异化, 悲剧的裸者和死者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五、结论

裸者与死者的悲剧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中是不可避免的, 狂热的法西斯主义者利用战争实现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 人性的丑陋毫无遮掩地显露出来。而今天的社会仍然不太平, 由于各种利益冲突引发的局部战争还时不时地发生。裸者与死者的悲剧还在时不时地上演。建立一个没有战争、没有苦难、没有悲剧、美好和谐的世界是我们人类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Bufithis, H.Philip.Norman Mailer[M].New York:Ungar, 1978.

[2]Leigh, Nigel.Radical Fictions and the Novels of Norman Mailer[M].New York:St.Martin s Press, 1990.

[3]Lennon, Michael J.Conversations with Norman Mailer[M].Jackson and London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988.

[4]Mailer, Norman.The Naked and the Dead[M].New York: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1948.

[5]Merrill, Robert.Norman Mailer Revisited[M].New York:Twayne Publishers, 1992.

[6]Mills, Hilary.Mailer:A Biography[M].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82.

[7]Rollyson, Carl.The Lives of Norman Mailer[M].New York:Paragon House, 1991.

[8]蔡慧.裸者与死者[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9]黄铁池.当代美国小说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0.

[10]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11]吴富恒, 王誉公.美国作家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篇4:死者的安宁与尊严

在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离美国第十八届总统格兰特的陵墓不到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孩的坟墓。墓旁的一块木牌上,记载着如下一件事情:

1797年7月15日,一个年仅五岁的孩子不幸坠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万分,便在落崖处修建了这座坟墓。后因家庭困窘,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转让这片土地,他们对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要求:把孩子的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新主人答应了这一条件,并把它写进了土地交易的契约。一百年过去后,这片土地买卖流转了许多家,但孩子的坟墓仍然安静无恙地留在那里。

1897年,这块土地被选为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而孩子的坟墓依然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与格兰特陵墓成了邻居。

又一个一百年过去了。1997年7月,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一百周年时,当时的纽约市市长来到这里,在缅怀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坟墓,并亲自撰写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管是贵为总统,还是无名小辈;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在遵守契约、诚信不欺方面都是平等无二的,他们的权利都是神圣无殊的。

建于1845年的香港跑马地坟场,是一个鸟语花香、经过精心规划的园林,虽然外面的黄泥甬道车水马龙,但在围墙内的墓园,却留住了闹市中的片刻宁静和古木参天的美景。而与赛马场只有一条电车路之隔的,就是一个极乐世界——香港市区内最古老的墓园。圣弥额坟场是香港最古老的一处天主教坟场,门外对联写着“今夕吾驱归故土,他朝君体也相同”,劝喻来访者要珍惜生命。

篇5:谈人的尊严优秀

那么,什么是尊严呢?简言之,“尊严”就是我们的权利和人格被他人或者组织尊重,“就是你走在任何地方,都被当作一个人物而不是一个东西来看待。”

但是,我们的权利和人格是不是时时处处都被尊重了呢?一个乞丐在行乞的时候,他是不是都被施舍者当成“人”尊重了?一个人在生病期间,他是不是都被家人或者医生当成“人”尊重了?一个打扫卫生的工人,他是不是都被垃圾制造者当成“人”尊重了?一个下属,他是不是都被他的领导当成“人”尊重了?我们每个人都扪心自问,他们这些人,是不是在更多的时候,被当成了“东西”甚至还不是“东西”来看待了呢?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经说:“擦地板与洗痰盂的工作和总统的职务一样,都有其尊严存在。”我没有去过美国,在美国,是否如此,我不清楚;但是在中国,擦地板与洗痰盂的工作和国家主席的职务果真有一样的尊严吗?未必吧!事实上,这些人的权利和人格,常常在不经意间,被他人漠视,剥夺,甚至践踏。

不是吗?因为明显的“城乡差距”,所以,我们就不难发现,城里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欺负农村人;因为明显的“地区差距”,所以,我们就不难发现,东部人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藐视西部人;因为明显的“收入差距”,所以,我们就不难发现,有几个富翁真正尊重过穷人?因为明显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距,所以,我们就不难发现,有几个脑力劳动者真正高看过体力劳动者?可能正因为如此,农村人就拼命往城里挤,西部人就拼命往东部去,穷人就拼命要变成富翁,体力劳动者就拼命要变成脑力劳动者。因为唯有如此,他们才有可能有尊严;也唯有如此,他们才有可能有尊严可以捍卫。

篇6:尊严的优秀作文

上次我和我的同伴去西安比赛,结果半路上遇到一个乞丐,他双手健全,反而不去干活,我问他为什么不干活,他说他家里人现在也没人用,听了这话,我们几个下围棋的小伙伴儿都走开了,后来又有一个有钱人来到这儿,他掏出了小黑钱包,包里面的钱和硬币特别多,好像包都装不下了。

乞丐的看着富人的小黑钱包,希望富人的施舍给她一点钱,可富人捣鼓了半天,只扔下一个一分钱的硬币,还扔到乞丐的头上,落到了乞丐的碗里,乞丐捡起钱大声说先生,你的钱掉了,富人虽然看了乞丐一眼,轻蔑地说那是我施舍给你的,乞丐说我不要你的施舍,我也有尊严,说完把钱丢在富人的手里,我们都觉得乞丐的话有道理,纷纷把富人赶走,我们凑钱买了六个梨给他,有些人给那个乞丐施舍了几元钱,他走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知道我们的用意,要独立干活去了。

篇7:写尊严的优秀作文

诚然,当代社会“阿Q”式的人物比比皆是。当听到别人的冷嘲热讽,他们总是一声不吭、忍气吞声。每每看到这些,我总会情不自禁发出感叹:难道你们就只能这样吗?当看到别人那蔑视的眼神,居高临下的气势,难道你们就容忍这样,被人践踏,难道你们就不想反抗,就不想维护自己的尊严吗?“士可杀,不可辱”人不是低等的动物,就算是动物,也许它连尊严都不知吧,它也懂得反抗,它懂得斗争,作为人,就更应该,难道不是吗?

有人曾说,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综观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个人理想、国家利益而“忍痛割爱”。

为了自己远大的理想。司马迁因为李陵辩护遭受宫刑的折磨,且备受侮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但他忍辱负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只是他暂时地忍让,为了自己远大的理想而留下不灭的着作——《史记》。中国历史有多少人哪,孙膑、伍子胥、韩信……他们都放下了尊严,但都没有丢弃它,正因他们都有宏大的目标,才成就了自身的辉煌。

为了国家的利益。曹操这个超级大奸雄也有这一面,在官渡之战中,他喜得许攸的帮助,可是许攸却常因此侮辱他,可是他认为许攸还有些利用价值,可以为自己国家的利益做贡献,便三番五次地忍受了他(直到许攸没有了利用价值,曹操便毫不留情地将他杀了)。还有司马懿多次败于诸葛亮,只得坚守不攻,当诸葛亮送其妇女衣服嘲笑他时,他一直都默默地隐忍着,直至诸葛亮病逝。他们都为了国家的利益,一忍再忍,为魏国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人之本,而尊严不过是自身的人格,权衡利弊,我们更应该选择国家。

篇8:诠释死者尊严的美国葬礼

老公的父亲86岁,生前是个极平凡、极普通的人,一辈子辛苦劳作,养育了5个子女,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丰功伟绩。

一得到老人去世的消息,亲朋好友们都闻讯赶来。大家聚集在老人的房子里,回忆往事,翻看照片。女儿深情地说:“看,我拿着父亲给我买的芭比娃娃,我的10岁生日礼物,真漂亮。”老友兴奋地说:“瞧瞧,多大的鱼!那是我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钓上来的!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钓过这么大的鱼。”5岁的外孙女也扬着小手说:“你们看,这张照片上外公喝醉了,外公一喝醉了酒,对着每一个小孩都要叫我的名字呢。”大家都笑开了。

他的大儿子、一个孙子以及两个远房的亲戚竟然组成了一支小小的乐队,唱歌的唱歌,弹琴的弹琴,伴奏的伴奏,整个屋子很是热闹。我很不解,偷偷问老公的姐姐:“怎么大家不悲伤,反而好像还很高兴?这好像对死者不太尊重?”她看着我的眼睛,轻轻地说:“我们也十分悲伤,但心中的哀泣不能仅兑现于一种简单的外在仪式。逝者已逝,最好的怀念就是快乐地生活,这才是对逝者最高的尊重和真正的缅怀。你听,他们演奏的都是父亲生前喜欢的乐曲,父亲并没有走远,他永远在我们身边!”我望着她一如秋天湖水般平静深邃的蓝眼睛,望着这并不悲伤的场面,我的心深深地沉浸在一种殷殷的温润和感动中,于是拉着老公也加入了合唱。唱着唱着,我仿佛看见音符漫天飘飞,老人在那远远的云端微笑。

老人去世的第二天,子女们来到殡仪馆,它的英文名字是Funeral Home——“葬礼之家”。推开大门,和我印象中“葬礼之家”应有的灰暗凝重气氛不同,整个装饰已暖色调为主,一个个细节布置得别具匠心,营造出家一样的氛围,很温暖。一个英俊的青年西装革履,领着大家来到一个漂亮的会议室,会议桌上放着水和小点心,空气中弥漫着若有若无的音乐。大家团团坐下,互相介绍之后,开始讨论葬礼要求,选择棺木、仪式过程和公告以及其他一些细节。小伙子态度非常和善,一一记下所有内容,还对着我的中国名字重复读了好几遍。

第三天上午,我们大家去送家庭照片。一下车,我就听到有人在喊我的中国名字,原来是昨天见过的那位青年。他告诉我他练习了好久,因为我的中国名字对他来说实在是有点儿拗口。我说:“记不住没有关系的。”他严肃地说:“那可不行,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我都要记住,你们都是逝者的亲人,这是我对老人最起码的尊重。”我听了,打心眼里佩服这种职业素养中所深深渗透的人文关怀。

出殡的头一天,一般会有一个称之为“WAKE”的活动,也算是一种交际。主要内容是邀请亲友到来,与死者最后告别,并对死者的家人表示慰问。我们安排在殡仪馆举行。灵堂正前方是被鲜花环绕爱的老人灵柩,空中垂下两个大大的花环,周边也被大大小小的花篮环绕。大屏幕上不段重复放映这记载家庭历史的照片,老人生前最喜欢的乐曲缓缓流淌,整个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而温馨。家人、朋友、同事、邻居陆续来到,每一个人衣着都很正式,以示对逝者的尊重。

第四天开追悼会并送葬。众多亲友上台回忆故者在世时令人难忘的片段,绝大多数的回忆内容生动有趣、令人捧腹,台下时常传来阵阵欢笑,他们讲述老人的信仰,老人的虔诚,他的欢笑泪水,喜悦悲辛……大家都沉浸在短暂的美好回忆中,内心充满了愉悦和敬重。我想,人们对死亡并非过于悲伤或感到恐惧,在此用“视死如归”来形容很适合。

最让我感慨的是送葬,灵车行进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亲朋的车,浩浩荡荡一个大车队,车队旁边随行的警察穿着制服、戴着头盔、骑着摩托车威武地开道,每到十字路口,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戴着白手套的手打着手势让其他车辆停下,只有我们的车队通过,过往的车辆都自动停靠在路边,并鸣笛示意,表示对死者的敬意。老公告诉我,虽然素不相识,但生命值得礼赞!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鸣笛让行,说这话时,他的脸上平静如水,而我,却分明感觉到,一种神圣和庄严从心底油然升起:“生命!生命!即使是微如草芥的生命,在终极都能赢得尊严如斯,又何惧卑微平凡?”

来到墓地,深秋的阳光柔柔地亮着,风来,树儿也轻轻吟唱一支骊歌,牧师念着祈祷词,大家神色安详,庄严地站立,好像只是在送行。棺木被缓缓地放下,手中的鲜花随着泥土纷纷飘落,逝去的灵魂渐渐走远,大地敞开胸怀拥抱着回归的子民,要去一趟一个叫天堂的远方……

篇9:与尊严的优秀作文

现在的故事当然有了变化,基于这样的故事情节和结局,很多女性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哪怕工资低得可怜,也要有自己独立的资本和空间。她们都说:“挣多挣少无所谓,至少可以让自己多一些尊严!”

这个社会,很多人都在纠结男女公平这个问题上,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永远无解的。但是我认为,世界上既然有了男人和女人,那么就注定了男女有别,注定了男女在社会生活中有各自的角色,既然注定这样,那么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谁要臣服于谁。www.xiuqq.com

有些男人认为,女人在家里,就是靠男人养着,既然是养着了,男人就可以趾高气扬。这种男人最要不得,自己不愿意干家务,妻子做了,还保持一张冷漠轻视的态度,不给予关怀和疼惜,认为只有自己挣钱才是持家。在我看来,女人在家里的奉献产生的价值并不见得比男人在外面创造的少。全职主妇也是在花自己的钱,妻子和丈夫只是分工有所不同,妻子把家弄得井井有条,把孩子驾驭得很好,免除了丈夫的后顾之忧,也是创造了财富。因为,经营家庭也是在经营一项事业。

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但不可过分好强。家庭经营固然也是事业的一部分,却不要成为全部,否则有你气受的时候。累的时候,有人关心;休息过后,重新打拼,是幸福的。

一个女人,不能将自己的幸福依附在任何人身上,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快乐,要永远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

篇10:姥爷的尊严优秀作文

在寒冷的冬季,姥姥姥爷终于来到我家。姥爷本来就患有支气管炎,加之去年咽喉因病做了手术,声音便微弱到了极点。更要命的是,他受不了一点风寒,稍遇风寒就咳嗽不止,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从乡下老家搬到城市中子女家来过冬。

冬天刚过没几天,我不时地听见姥爷与妈妈争论装空调的事,便心中纳闷:缘何要在家里装空调呢?我们家本来就有4台空调了。直到一天早晨,姥爷在餐桌上再次向妈妈提起装空调的事,我才明白:原来之前是我理解错了,姥爷并不是想在我家装空调,而是想在他乡下老家装一个冷暖空调。我记得当时姥爷的话是这样的:“我们现在还能自己照顾自己,不用你们来照顾,等到俺俩老得做不了饭了,再来你们这里住不是一样吗?买个空调俺那儿都能住了,到实在天太冷了,再过来也不迟嘛。唉,不到俺这个岁数你们不会知道俺俩的想法。”我深知这句话中包含着姥爷心中多少的无奈。

姥爷早在年轻的时候就未经他父亲同意逃出老家,只身到青岛读大学。学有所成后便分到郑州,他年纪轻轻便一路升迁当上厂长。十年**时,即便是被打成走资派姥爷依旧不向任何人求助,他只身沿黄河大堤逃回开封。后来平反时再当厂长,更是只有人求他帮忙,而绝无他求别人帮忙之说。等到姥爷退休了,便毫无留郑之意,迅即返回开封老家,在那里与姥姥共耕几亩薄田,直到4年前姥爷74岁,姥姥77岁,无奈之下退了田地,只是在院子里种了一些青菜。无论乡下多么寒冷,姥爷都不会轻易来郑州,冬天只是在家里烧煤火取暖。

姥爷年轻时,从未找他人帮过自己一点忙,而今,即使老了,也不愿依赖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儿女。这也许就是姥爷常常给我们孙辈说的“尊严”。姥爷现在的尊严还带着许多倔强,甚至还有许多的.孩子气,令我们看来有些不解,可这种尊严恰恰是现代人年轻人所缺乏的。

篇11:与尊严有关的优秀作文

面对越来越多的死难者,我不得不说,能否给死者一些尊严?那些或是扭曲,或是惊恐,或是痛苦,以自己无论如何都不曾想过的姿势死去,我们,能否给他们留一丝尊严?谁都不想以这种姿势死去,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强扭成这样,他们张大的嘴只是为了呼喊获救,僵硬的手只想挖开一个逃生的通道,而弯曲的身子或许是为了给身下的幸存者留出一丝空间。或许对于拍摄者来说,他们禀持卡帕说的: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还不够近。但凡事都不只是一个必然。记不住是哪位德国大师的作品诠释死难者的镜头就非常的好,空间和距离拿捏得相当到位,他拍摄关于肯尼迪夫人悼念亡者的作品,距离和空间表现了作品的严谨和对死者无限的尊敬,悲怆的色调从始至终贯穿其间,看者无不为死者和作者悲悯的心而动容,没有谁希望看到自己的亲人临死前是如何的垂死挣扎。

这一次,受灾情况最严重的莫过于一所又一所的学校。那些上一秒还活蹦乱跳的孩子,瞬间就被死神定格带走,谁愿意看见自己的孩子拧成一团或是蜷缩着或是匍匐以千奇百怪的姿势死去?我们愿意听到孩子们的笑声,他们说:妈妈,你别哭,天堂真的很美好。爸爸,你也别哭,天堂里再没有高楼倾倒。谁那么狠心去撕破这层梦幻的面纱,告诉家长,你们的孩子曾经是怎样的熬过一秒又一秒,最终累得睡着?

一个被埋在瓦砾堆里的孩子被告之妈妈一直在外面等着,他却赶紧捂住脸说:别告诉我妈妈,别对她说我还没出来。一个孩子对救援人员说:我不怕,我们一个班的同学都在这里,我们都不怕。他不知道的是,这一个班的同学已经全部匿难,他说,我一直给他们唱歌,他们怎么就睡着了呢?一个孩子说:我好饿啊,饿得都想啃砖了。他们都还是孩子,在灾难面前,许多大人都承受不住生命的极限而死亡,孩子天真的勇气却让他们坚持到最后,一个被救出的孩子说:我好害怕啊,我怕我的爸爸找不到我。他活着出来的信念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父亲看到他还活着。这是最最纯真的理由,在大难降临时,他一样的感到害怕,却更怕爸爸找不着他,我们根本不知道,孩子的爸爸是否还活着,他是否也担心,儿子会找不着自己?

一个九岁的孩子背着他三岁的妹妹徒步九小时从大山里爬出来,他们的双亲都死了,他把妹妹交给救援人员,又跟着要返回去,他说: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还在里面,我本来应该和他们在一起的,但是我的妹妹太小了,我必须要先送她出来。另一个因救同学而被埋的孩子说:我只想推她一把,让她快跑。我们都以为,孩子是不懂事的,大人的口头禅不都爱说,你这个不懂事的孩子么?而在这一刻,谁又能说孩子不懂事呢?生与死的巨变让他们瞬间成熟,瞬间懂得了责任与道义。

在这次地震中,许许多多的孩子成了孤儿,我不知道他们该如何度过失去双亲的日日夜夜,也不知道当他们哭着闹着要爸爸妈妈的揪心。一位心理学家说,这时候,应该快速转移年纪小的孩子的视线和兴趣爱好,对于年纪大的孩子就应该让他们正视现实。我不希望看到一个又一个的镜头对准他们,一阵又一阵的镁光灯咔嚓咔嚓照着他们,不停追问他们现在作何感想?大家在灾难面前都怀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大家都悲痛、难过,哭得肝肠寸断,但是请不要追问孩子现在有什么感想?请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不幸你也遇难了,别人揪着你的孩子不停的问,你是什么感想?

篇12:生存与尊严的优秀作文

她的目光集中在面前用油桶改造而成的火炉上,用戴着焦黑帆布手套的手在泥腔温火之中细细翻烤着几块山芋。看着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来来往往,搬进推出,她的眼中充满希望 ,企盼着有人在经过自己 的时候,可以驻足。

她三十多岁,相貌清秀。这里的小贩们都很尊重她,因为她有文化,又为人忠厚。无论是谁,只要有事需临时离开一下,都愿意把摊摊委托给她照料。而她,也总是会把别人的生意经营得分毫不差,并且会对新加入者呵护有加。在她的意识当中,全然没有竞争二字。

“不要着急每天把挣得钱换成整的,要想着存些零票票。刚开始时还好啦,以后慢慢找零会不够用的哩”。人们经常开玩笑地学说她那生硬的普通话。

她来自皖北农村,这里没人会对她的身世感兴趣。周围人们看到的,是她一身秋装,鬓发不乱,从早到晚站在初冬的朔朔寒风之下“爱俏不穿棉”,而只有从手套里钻出的因不适应北方的气候,被早早冻得似胡萝卜般红肿发亮的手指,才多少透露出一些真像,—— 那是冰火交融的结果。她自己心里清楚:婆婆年迈,丈夫病重,孩子 上学,面前这一口炉灶承载了全家的期望,而家里很穷。

她确实很穷,穷得每天有两顿饭是靠自家的烤山芋果腹,而晚餐,则一般是操着南腔北调的小贩们送来的卖剩下的炒面、凉粉,有时甚至会有炒菜!她坚持等价交换,从不利用人家的善意而少还半分。好心的人们似乎也在心照不宣地维护着她以物易物的原则,渐渐喜欢上了烤山芋的焦香。

虽然跟其他一些生意人相比,她每日所得显得实在微不足道,但仍坚持守法经营,每月同样以“罚款”名义付出的400元“市场管理费”分文不少。

“干嘛不使小称?这的人都是匆匆忙忙赶着办事的过路客,拉泡屎包一包都能卖出去,没人会在乎你一块山芋是几斤几两!”同行们为她的木讷而焦急。

“还是老实一点的好,不然会脸红的”。她总会笑笑回答。

前不久,市场管委会的头头找到她,说有一个绝好的 位置腾出来了,可以考虑照顾一下让她挪过去。她听了以后顿觉好心好报,一时间 风和日丽,暖流涌动。但随后当那人提出晚上要带她出去找个地方好好聊聊,交个朋友 的时候,她拒绝了:

“在这里已经很好了,有大家的照顾。”

于是她知道,等价交换,以物易物的原则,或许不只是她一人的专利,而这一

时近正午,生意出奇地差。尽管她已将摊子横移十几米,身处人流量最大的道路丁字交叉点,但路口亦是风口,面对昨夜开始的一场狂风,人们经过这里时,都收紧领口,匆匆离开,甚至来不及注意到她的存在。

“谁让你到这儿来的`?好好的地方不呆,不想干了是吧?!”一声断喝,随之炉子翻倒,山芋们无论生熟,飞向四方。

人们终于肯停下脚步,从各处聚拢过来。他们好奇地想了解,七八个身着制服的壮汉,是因何被这样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子所激怒。

此刻的她,让人确信绝未想到什么人权乃至生存权,她或许是在自责不应该在不经意中扰乱了这里的规则和秩序,或者,只是在叹怜执法者的营生一如自己般艰辛。也许,她应该仍是在庆幸自己没有象同伴那样,因耐不住初来乍到的寒冷,在夜里贸然将赖以谋生的火炉移到狭小潮湿的平房内,而最终全家人一起在幸福 而温暖 的梦境之中被煤气送归天国……

因为她始终没有再抬头看上一眼,而只是低眉顺目,心静如水 ,默默地拣回那些满地翻滚的山芋,甚至在其中一人将她即将到手的一块重又一脚踢向路心,被过往的汽车碾碎的一霎那,也只有片刻的迟疑。

围观者众,大家同样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幕,有关的,怕砸了自家饭碗,无关的,终是无关。

“我累了”。回到她的“领地”之后,她满面疲惫地对旁边卖粥的大姐低声说。

“我现在真的好累,必须睡觉,请你帮我照看一下……”。随后的话,仿佛是在哝哝自语:

“我昨夜两点钟起来骑三轮车跑出二十多里去上货,回来以后点火,洗山芋,为老公 烧一天的饭菜……。今晚回去的路上要记得去为婆婆买药,到家要糊窗、洗衣、缝被子、再为老家的孩子钉几个本本……”;话音未落,便已手揽炉火,脸贴着桶边,坐在冰冷的大理石台阶上沉沉睡去......

一觉醒来,日已偏西。大姐递上了一小沓替她卖货挣来的零钱,存车处的大爷端来了热水,卖饮料香烟的东北小伙,也手拎一小包据说是治冻伤颇有奇效的草药“兀术鱼”来到面前,不厌其烦地教她使用方法:“擀碎加水熬开,泡手泡脚,保你三天全消,贼好使”……

收工之时,她忍不住推着三轮车走到大姐身边,兴奋地拉着她的手,从怀里掏出一只小小的塑料发卡,托在掌心说:“好看吗?这是我老公给我买的,他很疼我......;以前他能扛二百斤的货,而我现在也能扛动一百斤了......;儿子明年上中学,非常懂事,学习好得很......;今天原以为东西会剩,可最后来了三个男孩子,把最难看的几块烤山芋统统买了去;太好了,不然明天要扔掉了。还有,这么多的好心人帮我……;今天我真的好高兴!”

那一刻,她双目放光,满面绯红,似乎深深地沉醉于幸福之中。

上一篇:学生自我简介范文高中下一篇:祝您三八妇女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