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肥胖的原因

2024-04-30

腰部肥胖的原因(通用17篇)

篇1:腰部肥胖的原因

肚子上的赘肉已经很让人烦恼了,偏偏腰部的脂肪还来凑热闹。现代社会,腰部肥胖的男士比比皆是,尤其是一些久坐的上班族,基本上都带着一个游泳圈。为何男人腰部容易肥胖呢?专家找到了四个原因,一起来了解吧!

1、紧张压力

因为紧张压力和超时工作,加上缺乏运动、饮食不正常,影响器官运作与新陈代谢功能而提早老化,肚子当然也就日益壮大了。

对策:如果你的腰围过粗,得到新陈代谢症候群的机率是一般正常人的10倍,最好养成随时量腰围的习惯,随时提醒自己维持身材,不仅远离肥胖灾害,又能获得健康,何乐而不为。

2、活动力差

腰部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就会囤积诸多的脂肪,再者就是如果腰部的运动强度达不到,也是不能达到瘦腰的效果。

对策:你也可以试试“333”运动,也就是一星期3次,每次30分钟,心跳数达到130下为原则,还要保证瘦腰运动的强度。

3、便秘代谢差

全身脂肪最容易囤积之处就属腰部、腹部和臀部,一旦出现了就难以消除,想要赶走碍眼的肥肚,就得特别加把劲。

对策:除了运动和节食,还可以搭配定期上SPA解小腹之忧,不仅增加肌肤光滑弹性,同时加强新陈代谢,让松弛的小腹变得更加紧实,全身也通体舒畅。

4、循环不好

肥厚的多余的脂肪阻碍了原本通畅的循环,新陈代谢率差,就会让你大腹便便。

对策:也许你手上已有为数不少的塑身产品,但如何用的巧妙,才能事半功倍加速瘦小腹,其中的关键,就在于DIY按摩能帮助成分发挥最大功效,代谢腹部脂肪结构,每天坚持,一次20分钟。

篇2:腰部肥胖的原因

1、控制每餐主食份量,女性一餐食150g左右的主食,男性一餐食150g~200g主食。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时,细嚼慢咽,否则吃饭速度过快,容易食过量的食物,导致肥胖。

3、少吃油腻食物,少喝酒、抽烟,少吃甜食,多吃含有丰富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草莓、紫薯、杏仁等,这些食物,既能增强温饱感,也能帮助人体吸收多余的脂肪。

适当运动

方法一:坐着的时候,应端正坐姿,如抬头、挺胸等,使脊椎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让腹部肌肉紧张起来,不出现松松垮垮现象。

方法二:每天靠墙站立,站直身体持续30分钟,此动作不但可以塑造体形,还可以达到瘦腰的目的。

方法三:每天用呼啦圈锻炼30分钟左右,一直坚持下来,有利于瘦腰。

注意保暖

俗话说,男人要冷养,女人要热养,女人腹部若冷的话,那么,循环机能会减弱,代谢就会不畅,从而易导致肥胖。因此,应注意腹部的保暖。冬季,除了护暖,多吃些暖胃的食物也很重要;而夏季睡觉盖好薄被子,防止腹部着凉。

作息时间有规律

作息时间要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发现:“睡眠不足的人比睡眠充足的人,每天平均要多摄入300卡的热量。”

篇3:浅谈我国儿童肥胖原因及预防措施

1 儿童肥胖原因

1.1 观念错误

在发达国家, 家庭越是贫困、家长的文化水平越低, 儿童肥胖的发生机会越多, 而我国的情况恰恰相反。我国许多家长认为, 自己小时候吃苦太多, 现在条件好了, 尽量别让孩子吃苦, 所以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加之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 这种情况下,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与保护, 孩子的要求尽量满足, 尤其在食物方面, 认为高热能的食物营养价值就高, 给孩子过多地摄入高热能食物, 这样的错误观念造成了越来越多的肥胖儿童。

1.2 体力活动减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 竞争日趋激烈, 而这一社会现象也影响到校园中的儿童。据报道称某小学五年级学生, 体重不到40公斤, 肩上的书包却接近10公斤。书包太沉, 作业过多, 运动时间太少, 拥挤的校园, 玩伴的缺乏等, 这些原因都使得儿童缺乏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儿童户外活动和锻炼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而“静”的活动则明显增多, 消耗热量越来越少。儿童“由动到静”的改变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肥胖导致日常的活动越趋缓慢、慵懒, 更再次减低热量的消耗, 导致恶性循环, 助长肥胖的发生。

1.3 热能摄入过多

运动越来越少, 但每天摄入的热量却越来越多。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 种类繁多的各类甜点、糖果和零食的大量生产和销售, 以及高热能的洋快餐的大规模的进驻, 都使青少年日常摄入的热量远远高于以往。以前的儿童主要喝白开水, 现在的儿童主要喝饮料。儿童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都已经摄入过量, 而植物性食物摄入不足, 尤其是蔬菜的摄入量过少, 营养摄入极不均衡。吃得多, 动得少, 必然导致体重增加, 使各种慢性疾病威胁孩子的健康。

2 儿童肥胖的预防措施

儿童肥胖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体质和智能行为均有不利的影响, 又是成年期肥胖症的基础。儿童对控制体重一般没有太多的动机, 毅力和自制力也较差, 因而预防以家庭疗法为基础, 加以运动训练、饮食控制以及行为矫正预防儿童肥胖的主要措施。

2.1 早期预防至关重要

医学研究显示, 小儿肥胖的发生与出生体重有关, 故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应从孕期开始, 防止妊娠晚期孕妇营养过剩, 以减少巨大儿的出生。婴儿期应尽可能进行母乳喂养, 无条件进行母乳喂养时亦应在生后3个月内避免喂固体食物, 在生后4个月若小儿已经成为肥胖, 应注意避免继续摄入过量热能, 特别在生后6~8个月时对肥胖儿童应尽量减少奶摄入量, 代之以水果蔬菜, 用全米全面代替精米精面制品[2]。

2.2 注重饮食调理及行为矫正

实验证明, 儿童期体重控制应是一个综合的方案, 要认识到肥胖是一种与不良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 孩子和家长切勿操之过急, 改变家庭中易产生肥胖的多种因素至关重要。首先应制定家庭饮食调理方案, 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进食习惯, 具体为:首先放慢孩子的吃饭速度, 不吃红灯食品, 比如:巧克力、各种甜点心、糖果、肥肉、含糖饮料、膨化食品;少食黄灯食品, 向米饭、面食、土豆、白薯、苹果、西瓜;多用绿灯食品, 如:白菜、油菜、黄瓜、芹菜、胡萝卜、瘦肉、蛋、奶、鸡、鱼、蘑菇、桔子、酸奶等。饮食宜高蛋白和适量脂肪、碳水化合物, 多吃鱼、虾、牛奶及绿色蔬菜;避免过快进食, 应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 每餐在20~30分钟吃完, 以控制进食量;尽量不喝饮料, 儿童每日所需水分以白开水补充为上选;不要贪食、偏食糖类及高脂肪、高热量食品, 尤其是“洋”快餐 (套餐) ;限制零食:零食不断, 摄入总热能超过人体需要, 可转化为脂肪。总而言之, 改变家庭中易产生肥胖的多种环境因素对预防儿童肥胖是非常重要的。

2.3 增加体力活动

应使儿童养成参加多种体力活动和劳动的习惯, 养成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运动应根据儿童身体特点, 注意安全性、趣味性, 并使儿童能持之以恒, 选择如长跑、跳绳、踢球等全身性有氧运动, 采用心率140~160次/每分钟的运动强度, 每周锻炼3~5次。在运动中家长应身体力行起到表率作用, 并督促子女完成训练方案。

3 儿童控制体重注意事项

儿童减肥不提倡吃药, 减肥保健品如减肥茶、减肥胶囊、减肥饼干等, 作用机理大致有3类, 即:替食型减肥品、轻泻型减肥品及神经抑制型减肥品。这些药物作用的最终结果不外乎通过缓泻作用、利尿作用以及发汗作用等使机体组织细胞间水分排出体外, 减肥的作用并不理想。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需要足够的营养, 如果用减肥药物连续抑制或变更食欲中枢的兴奋-抑制过程的话, 就极易形成对食欲的抑制甚至诱发厌食症, 这对儿童的健康是有害无益的。所以未在医生监督下, 家长不可为儿童轻易尝试减肥药物。

专家认为儿童减肥第一应禁止饥饿疗法、半饥饿疗法或者变相饥饿疗法;第二应禁止短期快速减肥;第三应禁止服用任何药物减肥;第四应禁止手术治疗或各种物理治疗。以上这些方法, 不仅影响了儿童身体的增长, 更影响了器官、组织、肌肉、骨骼的发育。而体重在短期内剧烈的变化, 可以引发水电解质和内循环的失衡、代谢紊乱, 这对心血管、肝肾系统的损伤极大。

儿童期肥胖不但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 还会给肥胖儿童带来心理上的伤害。因此, 家长应帮助他们合理有效的控制并减轻体重, 使之身心健康。此外, 有研究证明, 学校群体活动控制模式对于小学生的肥胖控制是有效的[3]。因此, 对儿童肥胖的控制, 家庭和学校应联合起来, 共同努力, 为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 分析我国儿童肥胖形成的原因, 主要包括观念错误、体力活动减少、热能摄入过多等, 对儿童肥胖的预防以早期预防、饮食控制以及行为矫正、增加体力活动等为主要措施。

关键词:儿童,肥胖,体力活动,饮食控制,行为矫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沈晓明, 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篇4:腰部肥胖的原因

让我们先了解脊柱的结构(图1)。人的脊柱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及骶尾椎组成。成年人的脊柱从侧面看,从上而下呈“S”形的弯曲状态,有4个生理弯曲,分别为颈弯前凸、胸弯后凸、腰弯前凸和骶弯后凸。腰部是脊柱运动中较灵活的部位之一,可作前屈约45°、后伸约30°、侧弯约30°、左右旋转分别约45°(某些运动员可略大于45°)的活动,还要负担一定的体重,因此腰部软组织所承受的张力较大,损伤的可能也大。腰部在太极拳中被称为“中节”,是联系上下肢体的枢纽。在拳法中,只有“中节”练得迅敏、协调、有力,才能使“根节”(指下肢)的起动力有效地传递到“梢节”(拳、足部)。太极拳的发劲动作主要靠“中节”腰的左右旋转发力,因此腰部损伤多数是由腰旋转时姿势不正确导致的。

造成腰部受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郾热身不充分可能造成损伤

科学实践证明,如果不做热身运动,骤然开始运动容易造成多种运动损伤。有些人从来不做热身运动就直接开始练拳,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时腰椎周围肌肉韧带未发热还比较僵硬,发劲时动作幅度过大一些就会造成腰部的损伤。

建议:每次训练前要正确充分地热身,如做关节活动操或慢跑5~10分钟,以身体发热出汗为佳。腰部的热身尤为重要,可多做一些腰部拉伸、转动的动作。

2?郾腰椎塌腰过度导致腰部僵硬,使腰部活动受限

陈式太极拳要求“塌腰泛臀”,塌腰泛臀使腰椎内收下沉,向下塌住劲,臀部自然泛起。但“塌”字让许多拳友搞不明白,难以理解。按《中国武术实用大全》的解释:“塌腰使附着在腰椎间的肌肉收缩,并略下沉,适度加大腰椎的生理曲线。”但塌腰塌多少,这个度常人不易掌握。过多的塌腰泛臀使附着在腰椎间的肌肉强力收缩,令腰椎过度前曲,会使下背肌肉紧张而僵硬和腰椎受力过重,腰的水平转动角度因此受限,令身体僵直、下盘转换不灵,气血劲力在腰部受阻上下不畅,劲难成一家。在腰椎过度前曲和下背僵硬的情况下,腰部突然扭转发劲,会使附在腰椎关节间的韧带及肌腱的牵拉超出承受的最大负荷,因此极易受伤。从脊柱的生理方面来看,这显然也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建议:拳论说“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这里的“虚”绝不是软弱不用力,而是指运劲时腰部不应该僵硬,腰部要做到“松活”(放松),即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曲线(腰既不可弓也不能挺)。腰部肌肉自然放松,能提高腰部活动的灵活性。运劲(如云手)时做到松腰,可养体内浩然正气。

拳论又说“腰如纛”,即要直腰。直腰是在虚灵顶劲的“上拔”和裹臀(尾椎微微朝下可尽可能地减少腰弯)的“下沉”两个力的上下对拉下,腰椎被拉直像纛(古代军中的大旗)一样直竖着,这样会使脊椎前弯曲度减小甚至消失。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腰椎向左右转动的角度更大,有助于减轻发劲时腰部受伤的风险;尾椎微向前内收可使丹田向上托起,更容易做到气沉丹田,有利于发劲。所以发劲(如掩手肱拳)时最好采用直腰。

3?郾过度拧腰不知转胯,或腰跨转动不一致

腰部可旋转左右各约45°,转动超过这个幅度就容易造成上下椎骨连接处脱臼(错位)、棘间韧带及棘上肌肉损伤,甚至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等损伤。有些拳友只会用腰发劲,却不知道配合转胯,这可能是对拳论的误解造成的。拳论曰“以腰为轴,节节贯”,又说“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脊背,达于四梢”。很多拳友错误地将其理解为完全是用腰旋转发劲,这是极端错误的练法,也增加了腰部受伤的风险。腰与胯同时转动,既可发出强健的弹抖劲,又能避免或减轻拧腰过度。若只转腰不转胯,或胯转动过少,腰和胯之间的夹角所产生的横向力更易导致腰椎受力过度而受损。

建议:腰部旋转幅度最好小于45°,25°左右为最佳角度,发劲时腰与胯务必一起转动(图2)。此时腰部肌肉和腰椎处于安全状态,不会使腰部受力过重而对腰椎产生冲击。转腰时,如果感觉腰椎或腰肌不舒服或疼痛,说明转动的角度过大或姿势错误,要及时校正好动作。要使腰胯旋转一致,运动时只要多注意胯的旋转,就能带动腰部的旋转。发劲时,做到三收(丹田收、命门收、会阴收)会使腰椎附近肌肉群处于收缩状态。尤其是丹田收(即小腹内收)时,腹部深层的腹横肌收缩具有收腹和稳定腰椎的作用,对保护腰部、避免受伤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加强腰腹部核心肌肉训练对腰部受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目前社会上有的拳师对太极拳一知半解,把错误的动作教给学生,这种以误传误的教学增加了腰部的损伤风险。所以习练太极拳一定要找到经验丰富的教练进行科学正规的训练,正确地学习掌握发劲动作的技术要领,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以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篇5:腰部肥胖怎么办呢

1、紧张压力

因为紧张压力和超时工作,加上缺乏运动、饮食不正常,影响器官运作与新陈代谢功能而提早老化,肚子当然也就日益壮大了。

对策:如果你的腰围过粗,得到新陈代谢症候群的机率是一般正常人的10倍,最好养成随时量腰围的习惯,随时提醒自己维持身材,不仅远离肥胖灾害,又能获得健康,何乐而不为。

2、经常便秘

全身脂肪最容易囤积之处就属腰部、腹部和臀部,一旦出现了就难以消除,想要赶走碍眼的肥肚,就得特别加把劲。

对策:荷叶灰。

对于便秘性肥胖,在中医看来,荷叶味苦涩而性平,入于心、肝、脾经。荷叶灰是一味中药材,对便秘,肥胖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活动力差

腰部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就会囤积诸多的脂肪,再者就是如果腰部的运动强度达不到,也是不能达到瘦腰的效果。

对策:如果你的腰围过粗,最好养成随时量腰围的习惯,随时提醒自己维持身材,不仅远离肥胖灾害,又能获得健康,何乐而不为。

4、消化系统不好

肥厚的多余的脂肪阻碍了原本通畅的循环,新陈代谢率差,就会让你大腹便便。

对策:DIY按摩能帮助成分发挥最大功效,代谢腹部脂肪结构,每天坚持,一次20分钟。

篇6:后背腰部右侧内部疼痛的原因

后背疼痛的患者有很多,平时工作中每天都要长期的坐着,或者体力劳动比较重的朋友经常会出现后背疼痛的现象,往往有时间的话好好休息一天也就好了,都不会太放在心上,这是觉得疲劳状过度引起,也不必去医院看了,可是如果你只有右边一侧的后背疼痛的话,就要引起注意,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很多人都以为后背痛没什么大不了,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是据临床统计数据显示,七成人所患的“后背痛”毛病最终被确诊为腰椎疾病,而且一部分人甚至因劳损过度而致残,由此可见后背痛可不是简单的小事。那么,后背疼是怎么回事,专家介绍,大多数人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对后背痛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强忍之后情况并没有好转,最终被确诊为腰椎病。到底后背痛是怎么回事?一般情况下,因为劳累引起的后背疼痛会在休息 三天左右的时间消失,若休息或按摩后,后背痛不仅没消失,反而愈发严重,朋友们可一定要注意了!极有可能是其他骨病引起的后背疼痛并发症。此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后背痛是怎么回事?那么有哪些疾病会引起后背疼痛的症状呢?

1、颈椎病引起的后背疼痛;颈椎病发生在颈椎,怎么会引起后背疼痛呢?殊不知,颈椎第四、五、六颈椎的脊神经后支向背部延伸,支配上背部的皮肤肌肉。当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时,如果牵拉到第 四、五、六颈椎的脊神经后支,就会导致出现背痛。事实上,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模糊都是颈椎病的症状表现。

2、颈部扭伤和落枕引起后背疼痛;由于颈部活动不当,或睡眠体位不良导致局部肌肉被扭伤,伤痛牵扯背部肌肉,病史较短,压痛点固定且位于肌肉损伤部,以肩胛内上方多见,且伴肌肉痉挛,可触及压 痛明显的条索状痉挛肌束,颈背部活动受限明显。

3、风湿引起的后背疼痛;风湿病多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后背疼痛,天气阴凉、风寒潮湿、后背疼痛加重。

4、肩周炎引起的后背疼痛;肩周炎会引起肩关节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范围会不断加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后背疼痛。

5、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后背疼痛;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慢性泛发性或持续性腰背痛,棘突有压痛感,晨起后后背腰部僵硬,后仰时背腰部疼痛加重,活动后好转,久站或行走易疲劳。患者多表 现为下背和腰部活动受限,体检可发现腰椎棘突压痛,脊椎旁肌肉痉挛,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甚至驼背畸形。

右后背疼是什么原因大家有了大概了了解了,但是如果你是右边后背疼的话,也不一定就是这样严重的后果,还是需要经过医生的专业诊断来确定,但是身体是自己的,多加在意总是好的,避免出现不好的后果,建议大家还是珍惜自己,珍惜生命。

腰疼后背疼怎么办

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一种香料。姜中含有的姜辣素、姜油酮等活性成分,具有镇痛作用,古时候最好的止痛药。这也是为何痛经时主张喝红糖姜茶,并不仅仅因为姜可以祛风暖宫。

橄榄油被称为“液体黄金”,橄榄油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多酚和饱和脂肪,对于运动后骨折等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杏仁、核桃等坚果中也含有少量的ω-3脂肪酸和抗氧化剂,有助于缓解身体疼痛。办公一族可以在下午的点心中添加坚果沙拉。

据考证,草莓中具有一种能减轻疼痛的抗氧化剂。同时,草莓富含维生素C,研究表明,维生素C可以帮助人们减轻骨骼矫形手术后经历的痛苦。

青菜,如菠菜、苋菜等,不仅含铁量高,而且是维生素K的主要来源,有助于维持强健的骨骼和关节健康。一项研究表明,老年人若是摄取足够的维生素K,可以减少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的情况。

篇7:腰部肥胖的原因

造成孕妇早期腰痛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可能与妊娠反应有关,怀孕早期的时候,有的人会在刚刚怀孕的时候,细微的小腹胀痛,一般来说可能与妊娠反应有关。怀孕初期症状腰痛不能轻易忽视,要注意观察除了腹痛之外有没有阴道,不规则出血

第二怀孕引起的腰酸背痛,大部份皆源于姿势的改变。当子宫日益增大,腰部为了克服突出的腹部,会不自主的往后仰,而造成局部肌肉之拉扯。如果情况严重的话就要请教医生,是否有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

怀孕初期因为受到激素的影响,关节韧带会比较松弛,子宫增大,压迫盆腔组织与神经,由于腹部增大,身体的重心向后移,孕妇为了适应身体姿势的平衡腰向前突,所以腰酸背痛。第三孕妈妈之所以会刚到怀孕的时候会腰酸背痛,主要是因为妈妈在站立的时候腰背肌、脊背两侧的肌肉就要承担更多的重量,所以她会明显的感觉到腰酸背痛。一般来说这种腰背痛我们也认为是正常的,大部分人都会存在。

篇8:你知道自己肥胖的原因吗?

缺乏运动型

即使你的食量没有增加,但每天大部分都被工作所占据,连做运动的时间都没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囤积了肥肉。

对策:多做带氧运动,例如:跑步,频率最好保持在每周三次,每次半小时。带氧运动可消耗的热量:跑步半小时大约可消耗1050卡路里。

下半身肥胖型

多数是因为便秘造成,因为便秘会使体内的水分累积,形成下身肥胖。

对策:多喝开水,多吃高纤维的食品,在进食后的半小时不要坐,可以原地踏步或站立。另外,不正确的坐姿也很容易导致下身肥胖,所以要多留意自己的姿势。

零食过量型

许多人都有吃零食的习惯,可是零食中的卡路里还是蛮高的,加上其中所含的糖、油、盐或味精等,都是高热量和聚集成脂肪的调味料。

对策:要是一下子无法戒掉吃零食的习惯,可先从选择吃热量低的零食入手,例如:话梅、陈皮、咖喱等,坚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尽量不在工作环境中放置零食,相信就会慢慢戒掉吃零食的习惯了。

肌肉松弛型

年轻的女性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整体看上去不算肥胖,但是会觉得身体发涨好像气球,这就是肌肉松弛的现象。

对策:多吃蛋白质高的食品可令肌肉不再松弛,例如:鱼和豆腐。最好配合定量的运动,可由散步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

压力型

有的人在遇上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便会以食物来缓解。然而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进食,食物不容易消化,于是便会囤积在体内。

篇9:后背右侧腰部疼痛是什么原因

可能是钙化灶的,可以不用管。腰痛的原因有很多,如腰肌疲劳,发烧,肾炎,腰椎病等,要先观察是否有压痛,到医院做腰椎CT检查,双肾B超检查,观察之前是否有用力不当等,如果检查没有异常,可以用布洛芬口服,热敷等减轻症状。应该是有泌尿系结石的,最好还是注意多多休息建议您最好还是多多喝白开水,尤其每天早上空腹和一大杯温开水,再配合喝点梨炖冰糖水的,平常少吃辛辣食物,戒烟戒酒的,可以吃一个阶段排石颗粒,多做跳跃运动的,定期复查为好的。

背、腰右部分疼痛,查不出病因怎么办

1首先是要保持正确的坐姿。腰背部要承受全身大部分的重量,很容易造成椎骨伤害,再加上坐立的姿势不正确,缺乏运动及过分肥胖,更加重椎骨的负担。另外骨骼挫伤、关节炎、骨刺等疾病也是常见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及时注意。

2再有就是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避免过度潮湿环境中久待,因为身体长期受潮,涉水、淋雨或身劳汗出后即应换衣擦身,暑天湿热郁蒸时应避免夜宿室外或贪冷喜水,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我们身体的一些骨质增生的发生,所以需要引起注意。

篇10:儿童肥胖的原因

遗传因素 父母有一方肥胖,子女肥胖的可能性为32% ~ 34%;父母双方均肥胖,子女肥胖可能性为50% ~ 60%。

进食过多,营养过剩 儿童肥胖与热量消耗有很大的关系,而导致消耗过少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运动和不良的饮食习惯。

运动过少 目前,孩子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加上父母盲目地给孩子增加课外学习,致使孩子体力活动越来越少。

社会心理因素 孩子的功课负担越来越重,家长便认为就应给孩子多增加营养,盲目地给孩子进补。另外,孩子为了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也会有意或无意借助吃零食来缓解精神紧张,长此以往,就造成了肥胖。

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

1、血脂高。肥胖儿童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2、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儿童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为维持糖代谢需要,长期被迫分泌大量胰岛素,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引起糖尿病。

3、易诱发脂肪肝。重度肥胖儿童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儿童肥胖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是肥胖儿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信号。

4、易患呼吸道疾病。肥胖儿童胸壁脂肪堆积,压迫胸廓扩张受限,顺应性降低,横隔运动受限,影响肺通气功能,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易患呼吸道疾病。

5、易患消化系统疾病。肥胖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是15%,明显高于正常儿童(4%)。

6、免疫功能低下。肥胖儿童的免疫功能低下,尤以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因而易患感染性疾病。

7、性早熟。肥胖儿童男性血睾酮含量及女性血清脱氢表雄酮硫酸酯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体脂增多可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使下丘脑对循环中性激素阈值的敏感性降低,出现性早熟。性发育提前可引起性意识,会较早产生对性的迷惑、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儿童学习和生活。

篇11:造成肥胖的原因

由于小时候不注意减肥,造成人体产生过多的脂肪细胞,脂肪细胞成人后不会再增多只会增大,可以说是你从小打下了肥胖的基础。

造成肥胖的原因三、新陈代谢的降低导致肥胖

人到中年后由于新陈代谢率降低易发胖;营养不均,只吃肉类和垃圾食品(没有营养的食品)不吃水果蔬菜也会使新陈代谢率降低易而肥胖。

篇12:儿童肥胖的发病原因和判断标准

儿童肥胖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单纯性肥胖有家族发病倾向,很多肥胖儿有家族肥胖史。父母双方肥胖,其子女大约有70%~80%发生肥胖;父或母其中一人肥胖,子女发生肥胖的几率大约为40%~50%;父母均为瘦体型,子女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仅为9%~14%。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活动量、饮食习惯可能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另外,静息和活动的能量消耗基础水平由遗传决定。某些肥胖家族的基础代谢值降低。父母双方或单方肥胖的子女,其基础代谢值低于体重正常父母的子女约10%,体育活动能量消耗低于正常体重父母所生子女的2倍。

近年来,学者们对肥胖病因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使我们对肥胖的遗传因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1994年学者们在肥胖鼠克隆出肥胖表型的瘦素基因,并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之后的研究证实,人的瘦素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1998年在神经肽家族中,新发现一类具有调节食欲作用的神经肽类激素—食欲素,其基因位于第17号染色体。此类激素主要分布在下丘脑摄食中枢,调节人们的食欲,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

喂养方式及饮食习惯

喂养过度是肥胖的物质基础。过食,使过剩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体内造成肥胖,而人体脂肪含量与食物中脂肪含量相关。婴儿期肥胖受出生体重、喂奶量和过早添加固体食品等影响。孕母怀孕后期摄食过多、体重增加过速或患糖尿病,会使胎儿体脂过多和出生时超重。婴儿和儿童期摄食过度可以成为成人期肥胖的原因。饮食习惯、食品的质和量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目前我国各大城市中绝大多数家庭已步入小康,食物摄入可以任选所爱,尤其有些独生子女除摄食过度,尚偏爱荤食、油腻、甜食和零食,使能量更多储存,肥胖发生率增高。

生活方式

久坐的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西方工业化国家久坐的生活方式,使肥胖发生率上升。近10年来,这种生活方式也在我国蔓延,例如学龄儿童缺乏运动,每天放学后必须完成大量的课外作业,或有的孩子长时间看电视。

现有观点认为,电视与肥胖有因果关系,电视中往往会介绍大量美味、可口的食品,使小儿食欲大增;而且在看电视过程中由于运动减少,代谢率随之下降,从而使肥胖发生。WHO介绍的各年龄组每天能量需要量对久坐生活的儿童可能过高。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影响肥胖是很复杂的,包括社会因素、家庭文化水平、经济基础、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和肥胖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关系。在人们从贫困走向富庶的阶段,往往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而蛋白质摄入不足,这种“小康型饮食”往往会导致营养不良性的肥胖。在发达国家,层次高的富裕家庭肥胖发病率低于层次低的低收入家庭。因为前者接受文化教育机会多,知道肥胖的危害,摄食以高蛋白、蔬菜、水果为主,重视体育锻炼;而后者对发生肥胖并无心理压力,选择食物多考虑口味,忽视体育锻炼。不发达国家,则富裕家庭中肥胖发病率高于贫困家庭,因为前者以食物的充沛和口味为满足,将肥胖与生活水平高相联系;而贫困家庭则因吃不好、吃不饱而肥胖发病率低。

神经内分泌与能量代谢

肥胖的根本原因是摄食超量和能量消耗减少,造成了能量正性平衡的结果。现一致认为调节摄食的中枢位于我们大脑的一个特殊结构—下丘脑,其外侧是饥饿中枢、内侧核是饱足中枢。多种复杂的因素可作为信号物质,通过神经、体液向摄食中枢发出信号,促使其调节摄食活动。如食物的可得性、色、香、味等,通过胃肠道的感受系统向摄食中枢发出信号,从而引起食欲。在此过程中,体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均可能参与调节。

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肥胖

此部分的肥胖属于病理性肥胖。其肥胖的原因即是原发病。如皮质醇增多症、高胰岛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劳-蒙-毕综合征、贝-韦综合征等疾病均可以导致肥胖表现。

儿童肥胖的判断标准

年龄别体重

根据不同年龄体重的正常值来检测肥胖。方法简单,适用于小年龄儿童。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为超重,超过3个标准差为肥胖(有标准表格)。用体重作为判定标准时,还要考虑身高和体型,同一年龄的孩子,身高偏高孩子的体重比偏矮的孩子要重,因此,需同时目测孩子的体型以减少误差。

皮褶厚度

是直接测量局部体脂的一个方法。皮下脂肪厚度与全身脂肪含量的关系与年龄、性别、脂肪堆积量及测量技术有关。成人皮下脂肪占全身脂肪三分之一,在新生儿则占70%~80%。目前国内尚无不同年龄组儿童皮褶厚度正常百分位数可参考。

体重指数(BMI)

BMI=体重(kg)/身高(m2),此数值在儿童青少年期,随年龄而变化。BMI处于同年龄85百分位以上者为超重。在成年人,1998年WHO公布的标准为:BMI介于18.5~24.9为正常;25.0~29.9为超重;≥30.0为肥胖。其中30.0~34.9为Ⅰ度,35.0~39.9为Ⅱ度,≥40.0为Ⅲ度。考虑到亚洲人的遗传及环境因素和局部脂肪积聚的特点与欧美人不同,2000年2月,WHO西太平洋地区肥胖症特别工作组提出了亚洲成人体重分级建议,即:BMI介于18.5~22.9为正常;≥23.0为超重;25.0~29.9为Ⅰ度肥胖;≥30.0为Ⅱ度肥胖。

身高标准体重

篇13:肚子肥胖的原因

1、不吃早餐。不吃早餐是大部分MM都干过的事,但不吃早餐容易导致午餐进食过量,或者诱使MM们通过吃其他高热食品来代替早餐,这对瘦下腹显然是无效的。

2、饮食习惯不好。每次吃得太饱,或者进餐频繁都会让腹部得脂肪越堆越多,如果坚持少食多餐,将卡路里分几次摄入,防止身体将更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势贮存起来。

3、过度饮酒。酒水的卡路里也非常高,长期饮酒过量造成的“啤酒肚”也并不少见,所以如果你有饮酒习惯,那么你的小腹八成是“啤酒肚”咯。

篇14:产后肥胖的原因

●内分泌改变:在妊娠过程中由于性腺功能暂时紊乱,脂肪代谢失去平衡。随着动情素的增加,女性的脂肪也随之增加;黄体素上升,使得泌乳素更多等。

●怀孕期:来自于胎儿、胎盘和羊水的重量增加占总重量增加的50%左右,所以孕期体重增加愈多,产后遗留的脂肪可能愈多。

●水肿:怀孕后期因为受日益膨大的子宫压迫,使身体循环系统中静脉回流受阻,形成程度不同的妊娠水肿;生产和产后大量的血液回到循环系统,造成产后身体肿胀。

●骨骼肌肉韧带关节松弛:怀孕期,母体会产生一种名为迟缓素的内分泌激素,此激素使母体的结缔组织、肌肉、韧带、肌腱变得松弛,延展性增加。引起关节松弛,特别是骨盆变松,以适应日益增大的子宫、胎儿、以及生产过程中必要的挤压。使得产后妈妈的身体变形、松弛和臃肿。

2.体质的改变

产后气血双亏,经络不通,气滞血瘀,基础代谢率降低,使得正常的身体恢复和脂肪代谢水平出现障碍。

3.生活习惯改变

减肥不乏屡战屡败的人,追究其原因,70%是因为不良的生活型态所致。

●孕期妇女为了让腹中宝宝吸收充分的营养,能够健康地成长,遵循「一人吃,二人补」的原则,将以往因为怕胖而忌口的饮食观念拋到脑后,并尽量多吃“补”的食物,希望胎儿能获取足够的营养。但是,由于“补”错了食物,过多的热量促使母体本身体重的增加,而胎儿却未必能吸收到营养。妈妈胖了二十几公斤,宝宝出生却只有二、三千公克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样的妈妈们,在瘦身过程中也会更加辛苦、难度更高。

●坐月子时期:我国有传统的“坐月子”的理论,在产后的头一个月内,为了哺乳,妈妈们吃下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质食品,摄入的营养量大大超过需要量,而极少的体力活动又使能量消耗大为降低,最终使机体脂肪细胞充盈。体重和脂肪猛增。

●运动量改变:休闲睡眠时间增加、热能消耗减少

4.心理因素

如产后忧郁或焦虑等,也是产后肥胖的原因之一。

篇15:引起肥胖的原因

单发性肥胖症由以下原因引起:

大多数的学者认为过量的能量摄入和静止型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症的主要原因。少数情况下,食物过量摄入与遗传、生理和心理疾病有关,当然也有文化差异和机械化大生产的因素。发表的一篇综述总结了10种导致肥胖症发病率和患病率增高的其他原因:

1、睡眠不足

2、内分泌干扰物—能影响脂肪酸代谢的食物

3、环境温度变化减少

4、吸烟人数减少,因为吸烟能抑制食欲

5、药物滥用导致体重增加

6、人种和人群年龄结构的重新分布

7、晚育

8、宫内发育或者是代际效应(intergenerational effects)

9、BMI高的人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10、选择性配对,相同体重等级的人容易相互认识。

继发性肥胖症由以下原因引起:

1、由于下丘脑病引起。

2、多见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3、胰源型。包括糖尿病早期、胰岛素瘤等引起胰岛素分泌过多。

4、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严重者常伴有黏液性水肿。

5、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尤其是皮质醇增多症。

6、性腺功能减退症。包括女性绝经期等。

篇16:肥胖另有原因

的确,肥胖是有原因的。今天,肥胖者除了可以从基因等方面找到客观原因外,科学研究又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推卸自身责任的“借口”——肥胖者的肠道内有“肥胖细菌”,是“肥胖细菌”引起他们发胖的。如果真是这样,也许还可能找到一种减肥的灵丹妙药,肥胖者可能有福了。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杰弗瑞·戈登等人发现,肥胖者肠道内游弋着一种与苗条者体内迥然不同的细菌。前者体内的微生物群实际上是在帮助肥胖者发胖。在人和小鼠身上的试验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在小鼠身上的实验发现,把肥胖小鼠肠道内的特殊细菌移植到其他正常小鼠肠道内,后者也变得比正常小鼠肥胖了。由此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肥胖细菌”从食物吸收了过多的卡路里(能量),后者被身体吸收并沉积起来成为多余的脂肪,肥胖便形成了。因为,生物在获取能量上稍有不同,就可能对肥胖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每个人的肠道中都寄居着数以亿计的不同的细菌和其他小小的寄生虫。这些微生物是人体所必须的,因为它们除了帮助分解食物外,还能防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戈登等人提出,人体内的混合细菌群有可能是肥胖的一个因素,也因此可以成为控制肥胖的途径。他们收集并提取12名肥胖志愿者粪便中的细菌,并用基因遗传序列鉴定不同的细菌种类,最后与5名瘦的志愿者粪便中的细菌进行比较。

这两组志愿者的细菌大多数都可归为两类细菌,一大类是厚壁菌门,包括李斯特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另一大类是拟杆菌门。对比发现,肥胖者比瘦者多出约20%的厚壁菌,同时又比瘦者少了约90%的拟杆菌。也就是说肥胖者的厚壁菌多而拟杆菌极少。

然后在一年的时间内对肥胖志愿者给予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结果他们体重最多减少了约25%。在这段时间,肥胖者体内的厚壁菌比例有了下降,而拟杆菌的比例则上升了。当然,这两类细菌的比例水平尚未达到瘦者体内两种细菌的比例。

这个结果说明人体体重的调节与肠道内的细菌有关,而肥胖可能搅乱了正常的细菌平衡。在小鼠身上做的实验则进一步证明,如果改变细菌类型就能够影响体重,比如减少厚壁菌的数量,增加拟杆菌的数量,可能会让人减肥。

随后研究人员又提取瘦鼠和肥鼠肠道中的细菌,把这些提取的细菌注入那些肠道内没有这些细菌的小鼠肠道内,因为这些小鼠是在消毒的笼子中长大的。两周之后,结果显现了。那些注射了“肥胖细菌”(从肥鼠体内提取的细菌)的小鼠比接受了“瘦细菌”(从瘦鼠体内提取的细菌)的小鼠的脂肪量大约增加了二倍。尽管脂肪量的增加只是以克为单位,但也足以说明小鼠的肥胖显著增加了。而且,实验只有两周时间,如果随着时间推移,接受了“肥胖细菌”的小鼠将会一路肥胖下去,会有更戏剧性的效果。

小鼠实验也提示细菌是怎样对肥胖起作用的。研究人员发现,经遗传工程改造而变肥的小鼠也有更多的肠道厚壁菌,而且它们的肠道中的细菌在整体上有更多的分解难消化的食物纤维成分的基因。这意味着肥胖小鼠能从它们所吃的食物吸收更多的能量。从它们吃入的食物的能量与排出粪便的能量相比较就知道它们吸收了更多的能量。

当然,也有专业人员认为细菌类别与肥胖有关闻所未闻,因为有大量内容并没有证实。而且也不清楚肠道细菌是否真的催人肥胖,而其他因素是否就不重要。同时,如果真是“肥胖细菌”造成的肥胖,那么瘦人与肥胖者一起吃饭是否会被传染“肥胖细菌”而发胖?这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但戈登坚持认为能够比较清楚地证实肠道菌所产生的化合物影响脂肪的沉积,而且还可能利用肠道菌作为治疗肥胖的一种新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目前还不明了。因为不清楚是否可以把厚壁菌去除或减少,并增加拟杆菌就可以减肥。而且,这种增减肠道内细菌的作法是否会引起肠道中菌群平衡的失调也是一个未知数。

篇17:造成孩子肥胖的原因

1.固体粉末状饮料,更容易让儿童机体吸收;吸收率为97%,生物利用率为99.7%。混合果味,让儿童更加喜欢。

2.富含儿童生长所需10种必需氨基酸的。除了成人八种必需氨基酸外,另增加了精氨酸与组氨酸。其中赖氨酸对儿童的身体发育,促进身高和体重协调发展。

孩子解决方法二:控制摄入,增加运动,避免肥胖;儿童减肥要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每天运动不少于20分钟,选择有氧运动,比如说游泳,慢跑,跳绳等。

上一篇:经典职场励志小故事“两个和尚”下一篇:心底的秘密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