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与不欲,勿施于人美文

2024-04-18

欲与不欲,勿施于人美文(精选3篇)

篇1:欲与不欲,勿施于人美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能強迫他人去做。这句话到底是孔子在什么情境下说的,我们今天已无法考证。我猜想,应该是有不懂事的学生強人所难,孔子大喝了这样一句。

几千年过去了,孔子的观点依然没有过时。大家都知道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強迫他人去做,是一种不道德,甚至是违法行为。然而,我们相当一部分人却习惯于将己之所欲強加于人,还自以为这是关心别人。比如,自己喜欢画画,就希望身边的人也喜欢,如果谁不喜欢,就会觉得这个人没有艺术细胞、不值得交往;自己做生意发了财,如果身边的人只想安安稳稳做个工薪族,就会认定这个人没本事;自己做了官飞黄腾达,就会感觉身边那些甘愿做平民百姓的都是木头疙瘩……

在我看来,将己所欲強加于人,实在是一件让人苦恼的事情。

第一,你之所欲未必是他人之兴趣。一个人做事情,兴趣是最要紧的。有兴趣,再苦他也觉得快乐;没兴趣,再有前途也感觉枯燥。你喜欢搞发明创造,别人喜欢写写画画;你喜欢喝酒跳舞,别人喜欢饮茶聊天。如果都以自己之所欲強加于人,生活一定会乱作一团。

第二,你之所欲未必是别人之所长。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经营自己的长处,很容易抵达成功的芳草地;如果不懂得扬长避短,往往是事倍功半,这力多半会化为缥缈的云烟。有时候,你之所欲美如玫瑰,他人的才华却并不在于此。比如,你希望他在经济领域作出成就,他偏偏有哲学才华;你希望他成为一名作家,他却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资。这种时候你将己之所欲強加于他,只会让他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三,你之所欲未必适合别人所处的环境。环境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不在影响我们。人与环境有一种非常奇特的关系,某人在这里也许适合成为一名书法家,在那里也许更适合做一名工程师。如果我们不顾对方所处的环境因素,一味地要求他成为你所希望的那种人,強迫他干不合时宜的事,你寄予希望的人就很难成就什么。

对于经历、家庭背景、所受教育、职业、特长各不相同的人,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是包容。包容不同的想法,包容不同的做事业的路径,包容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包容人生成就的差异。有了包容之心,就不会在别人某方面不如自己时生出傲慢;有了包容之心,就不会強迫改变别人的人生规划和为人处世的风格;有了包容之心,就不会固守己之所欲、轻慢人之所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公德、一种坚守,“己之所欲,勿施于人”则是一种明智、一种胸襟。

篇2:欲与不欲,勿施于人美文

智慧启引:俗话说:“一个人一个活法。”古人云:“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己之欲,未必是人之欲,勿将已之所欲,施之于人,不干涉别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尊重别人的意愿和选择,尊重别人的活法,才是真正的尊重。

孔子曾反复教导他的弟子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的含义是,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既是“仁”的要素之一,也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恕道。

孔子所说的“自己不想要的”,当然不是指物质,富豪们不想要的捷达轿车,官员们不想要的小两居,送给穷人,谁曰不宜?

孔子指的是“不仁”的东西,譬如专制、残暴、压迫、虐待、猜忌、歧视等等。然而我以为,此类自己不想要的,当然不可强加于人,但自己想要的,譬如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等等,如果强加于人,同样可能于他人或社会有害。

这方面的例子,可谓多矣。

有些人,特别是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男女,爱把自己的生活方式施加于家庭成员,名之日“改造”对方。

有些宗教信徒,不但劝家里人跟着他信仰某教,见了朋友,也要滔滔不绝地宣讲教义,劝其加入信徒的行列,有的人甚至利用权力,强行要求民众信仰什么、抵制什么„„他们的意图似乎都是为别人着想,是为别人好,但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有时甚至会给他人造成精神上的负担或痛苦。

作为一般百姓,将己之所欲施之于人,只是影响其家人、亲友,范围毕竟有限;一些自以为“造福于民”而一味蛮干,将荒唐决策强加于民的官员,则要为害一方,而为害的范围,与其权力大小成正比。

有些人自己爱好什么,或觉得干什么最有价值,便要劝说朋友仿效之。自己爱好写作,便劝朋友也写作;自己爱好绘画,便劝朋友也绘画;自己炒股赚了钱,便劝朋友也炒股。自己经商发了财,便劝朋友也经商„„

朋友若不听其劝,不是说朋友胸无大志,便是说朋友太傻。劝人像自己一样干这干那,其动机也是好的,殊不知人不但各有其趣,而且各有其志,你感兴趣的事,别人未必感兴趣,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别人未必认为有价值。

况且一个人能走通的路,别人未必走得通,若别人并无和自己一样的才能或运气,而受其诱惑,盲目仿效,很可能是害了别人。

不少做父母的,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强加给孩子,从选择什么专业,到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要为其设计蓝图,制定目标,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努力奋斗。他们不顾孩子有无兴趣,有无天赋,硬逼着孩子学这学那„„

孩子若对强加于他的专业不感兴趣,他们则软硬兼施,或是诱之以利,或是施之以威。有的父母硬是把自己的择偶标准强加于子女,对子女的婚恋横加干涉,结果给子女的婚姻造成不幸。

总而言之,每个人从小到大,几乎都要被亲友、被权威人物,或是被社会强加许多东西。

篇3:欲与不欲,勿施于人

几千年过去了,孔子的观点依然没有过时。大家都知道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強迫他人去做,是一种不道德,甚至是违法行为。然而,我们相当一部分人却习惯于将己之所欲強加于人,还自以为这是关心别人。比如,自己喜欢画画,就希望身边的人也喜欢,如果谁不喜欢,就会觉得这个人没有艺术细胞、不值得交往;自己做生意发了财,如果身边的人只想安安稳稳做个工薪族,就会认定这个人没本事;自己做了官飞黄腾达,就会感觉身边那些甘愿做平民百姓的都是木头疙瘩……

在我看来,将己所欲強加于人,实在是一件让人苦恼的事情。

第一,你之所欲未必是他人之兴趣。一个人做事情,兴趣是最要紧的。有兴趣,再苦他也觉得快乐;没兴趣,再有前途也感觉枯燥。你喜欢搞发明创造,别人喜欢写写画画;你喜欢喝酒跳舞,别人喜欢饮茶聊天。如果都以自己之所欲強加于人,生活一定会乱作一团。

第二,你之所欲未必是别人之所长。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经营自己的长处,很容易抵达成功的芳草地;如果不懂得扬长避短,往往是事倍功半,这力多半会化为缥缈的云烟。有时候,你之所欲美如玫瑰,他人的才华却并不在于此。比如,你希望他在经济领域作出成就,他偏偏有哲学才华;你希望他成为一名作家,他却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资。这种时候你将己之所欲強加于他,只会让他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三,你之所欲未必适合别人所处的环境。环境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不在影响我们。人与环境有一种非常奇特的关系,某人在这里也许适合成为一名书法家,在那里也许更适合做一名工程师。如果我们不顾对方所处的环境因素,一味地要求他成为你所希望的那种人,強迫他干不合时宜的事,你寄予希望的人就很难成就什么。

对于经历、家庭背景、所受教育、职业、特长各不相同的人,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是包容。包容不同的想法,包容不同的做事业的路径,包容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包容人生成就的差异。有了包容之心,就不会在别人某方面不如自己时生出傲慢;有了包容之心,就不会強迫改变别人的人生规划和为人处世的风格;有了包容之心,就不会固守己之所欲、轻慢人之所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公德、一种坚守,“己之所欲,勿施于人”则是一种明智、一种胸襟。

上一篇:优秀的公司年会结束语下一篇:嵇绍字延祖的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