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和论文撰写

2024-04-21

综述和论文撰写(精选6篇)

篇1:综述和论文撰写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

撰写要求与格式规范

(2008年7月修订)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内容要求

1.封面:由学校统一设计,普通A4纸打印即可。

2.正文

综述正文部分需要阐述所选课题在相应学科领域中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方向,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通过与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论,说明自己的选题是符合当前的研究方向并有所进展,或采用了当前的最新技术并有所改进,目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本课题的意义。文中的用语、图纸、表格、插图应规范、准确,量和单位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已废弃的单位,如:高斯(G和Gg)、亩、克、分子浓度(M)、当量能度(N)等。量和单位用法定符号表示。引用他人资料要有标注。文献综述字数在3000字以上。

正文前须附300字左右中文摘要,末尾须附参考文献。

列出的参考文献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一般要求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按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期刊类文献书写方法:[序号]作者(不超过3人,多者用等或etal表示).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卷次(期次):起止页次.图书类文献书写方法:[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次.论文集类文献书写方法:[序号]作者.篇名[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次.学位论文类书写方法:[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单位名称,年份.电子文献类书写方法:[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途径.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

(二)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与装订的格式规范

第一部分:封面

1.封面:由学校统一设计。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主题

1.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标题(五号,宋体,顶格,加粗)

摘要内容(五号,宋体)

关键词标题(五号,宋体,顶格,加粗)

关健词内容(五号,宋体,词间用分号隔开)

2.正文标题

标题最多分四级。

一级标题,三号字,宋体,居中,加粗;

二级标题,四号字,宋体,顶格,加粗;

三级标题,小四号字,宋体,顶格,加粗;

3.正文

小四号字,宋体。

4.引文注释

引文后注释标示示例:“激光平地技术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土地平整的精度,激光感应系统的灵敏度至少比人工肉眼判断和操作人员手动控制的准确度提高10-50倍,是常规平地技术所不及的[1]”。这里“[1]”是右上标,其中[1]表示正文后面的“参考文献”中的第1个文献。

5.图表

正文中图、表均需编排序号,有图、表题目及说明(五号、宋体、加粗)。文中所列图形应有所选择,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经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插图宽度一般不超过10cm。标目中物理量的符号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坐标标值线朝里。标值的数字尽量不超过3位数,或小数点以后不多于1个“0”。如用30km代替30 000m,用5μg代替0.005mg等,并与正文一致。中英文、罗马字符应统一,一般采用Time New Roman斜体(单位符号、缩写等除外)。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标题(五号,宋体,加粗,居中)

参考文献内容(五号、宋体;英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

第三部分:版面要求

论文开本大小:210mm×297mm(A4纸)

版芯要求:左边距:25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脚边距:18mm

字符间距:标准

行距:1.25倍

页眉页角:页眉的奇数页书写—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页眉的偶数页书写—文献综述题目。在每页底部居中加页码。(宋体、五号、居中)

二、毕业论文(设计)外文翻译

(一)毕业论文(设计)外文翻译的内容要求

外文翻译内容必须与所选课题相关,外文原文不少于6000个印刷符号。译文末尾要注明外文原文出处,并上交外文原文复印件。

原文出处:期刊类文献书写方法:[序号]作者(不超过3人,多者用等或etal表示).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卷次(期次):起止页次.原文出处:图书类文献书写方法:[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次.原文出处:论文集类文献书写方法:[序号]作者.篇名[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次.原文出处:学位论文类书写方法:[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单位名称,年份.原文出处:电子文献类书写方法:[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途径.(二)毕业论文(设计)外文翻译的撰写与装订的格式规范

第一部分:封面

1.封面格式:由学校统一设计,普通A4纸打印即可。

第二部分:外文翻译主题

1.标题

一级标题,三号字,宋体,居中,加粗

二级标题,四号字,宋体,顶格,加粗

三级标题,小四号字,宋体,顶格,加粗

2.正文

小四号字,宋体。

第三部分:版面要求

论文开本大小:210mm×297mm(A4纸)

版芯要求:左边距:25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23mm,页

脚边距:18mm

字符间距:标准

行距:1.25倍

页眉页角:页眉的奇数页书写—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外文翻译。页眉的偶数页书写—外文翻译题目。在每页底部居中加页码。(宋体、五号、居中)

装订顺序是:封皮、文献综述封皮(普通A4纸打印)、文献综述正文、外文翻译封皮(普通A4纸打印)、外文翻译中文译文、外文原文复印件。

封皮颜色同毕业论文(设计)。

篇2:综述和论文撰写

l 将信息转化为系统知识

综述的撰写是将原始文献的信息转化为系统的知识,则实际上就是对知识的再创造过程。综述是综合与述评相结合的产物,“综”是纲,“述”是目。撰写综述应举日抓纲,两者刁;可俏度。撰写一篇尚质量的文献综述,则首先要把来自于不同作者的研究成果及其学术思想融为一体,把大量的信息递质浓缩精华,从而转化为系统知识。客观准确

客观公正,忠实于原文,让事实说话,用数据证明,这是撰写综述的基本准则。因此,综述应为作者亲自阅读的原始文献经过归纳综合概括成文。切忌将文摘、教科书或其他综述性文献等二手资料作为综述的素材,这样的综述难免不出现片而的结论,甚至以讹传讹的结局。突出重点

综述所涉及的范围„,材料多,内容新,故在写作巾务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以免产生结构庞杂,谈化主题,起不到浓缩信息利传播知识的作用,而失去文献综述应有的价值。简洁通达

综述的行文应精练、通畅、达意,具有可读性和一定的生动性。一般以第三人称陈述的说明文方式来描述具体内容。在我国一般医学期刊所刊载的综述性论文,其文字限定在7000字之内,但各期刊的义体要求应从投稿须知中获悉c引文的时效性

综述性论文实际上是近期文献的综合评述。综述的内容是否具有新颖性,则取决于所引用文献的时效性。因此.其引用的文献资料应以近5年,尤其是近2—3年的新文献为主。这样的综述才能接近课题当前研究和发展水准,亦才县有先进性训可渎性o撰写入

篇3:硕士研究生论文撰写研究综述

一、如何撰写开题报告

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 学者们研究一致认为, 开题报告是硕士论文研究展开的基准点, 对研究工作起着定位作用, 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也是论文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张红在《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中就以复旦大学硕博开题通过率低来突显开题的重要性, 同时简要介绍了开题报告的构成要素的写作技巧与方法;而陈振发、邱明义等合写的《如何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则着重强调了选题的原则性与可行性分析, 并对资料的收集提出了建议性措施。

笔者认为, 开题报告乃论文写作之基, 必须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 切不可随意处之, 敷衍了事。同时, 对于资料的收集要善于分析学科兼性, 合理利用文献资料。再则, 课题研究要注重创新, 要能够结合现实的需要、着眼于今后的发展。最后要注意避免一些问题与误区, 研究要做到科学实用。

二、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原本属于开题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处在论文的后面, 但所起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文献进行综述, 是了解各种学术观点, 进一步把握自身科研方向与创新的基础, 对于整个课题的研究乃至学科的发展起着引领性作用。对文献作出细致到位的综述, 往往能使接下来的论文撰写更能得心应手, 事半功倍。苏敏在《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一文中全面介绍了文献综述的概念、写作意义、资料收集、格式与写作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可谓是对文献综述做了一个细致的知识梳理;郑召民、刘辉则在《如何撰写文献综述》中着重阐述了文献综述的类型及其与之相对应的资料收集与分析, 重点突出课题研究的创新性。

笔者认为, 文献综述的撰写是对选题与所查阅文献资料的一个衔接性的综合分析, 综述应紧扣选题, 如此对于文献的帅选与运用方能恰到好处。同时, 文献的引用也反映着本课题研究的新意程度与价值, 所以在撰写的过程中务必予以高度重视, 尽可能的做到全面、细致。

三、如何撰写研究生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是对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我科研水平的一个综合考量, 是对研究生学习、科研成果的一个终极检验, 在整个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重中之重。石云霞在《谈谈如何撰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着重强调了高校“两课”教师撰写研究生论文所要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当然这对一般研究生而言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毕竟, 就文科性论文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性论文而言, 指导思想上是绝不容许有失误的。钟斌的《硕士论文撰写浅议》、王德胜的《浅谈学位论文的撰写》则主要论述了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与方法, 并根据论文评价原则, 提出了论文撰写所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笔者认为,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一定要把握住学科的发展规律,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能够准确的把握课题乃至学科发展的方向, 选题要具有前瞻性而又不失现实适用性。同时, 撰写论文要紧扣学位论文撰写细则, 在遵循原则基础上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而不能循规蹈矩, 那样论文虽成而不具价值性, 也就达不到论文撰写的意义。再则, 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在思想上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不能够马虎大意, 随心所欲。一定要注重方法, 正所谓方法到位事半功倍。总之, 论文撰写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 研究者务必要全身心的投入方能获取满意的成果。

四、如何进行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既是研究生个人学习的最后阶段, 个人科研与表达能力的一次综合展示, 也是对于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导师指导水平的最后检阅。所以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也日已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当中。陈燕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要领》一文中就从论文答辩的目的与意义入手, 重点阐述了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和答辩报告技巧;周新年、张正雄、邱荣祖合写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与技巧》则在简述论文答辩的目的、意义与一般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了论文答辩的技巧, 对于论文答辩各个环节都做了细致的分析, 很具指导意义。邢茂迎、杨美华等人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着重分析了论文答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而朱勇在《严格答辩程序、完善答辩救济》一文中更是从法学的角度重点阐释了论文答辩应具备严格、完整的程序体系, 同时还应形成完善可行的救济措施。

笔者认为论文答辩的质量直接关切着论文的最终质量, 所以不论是学生, 还是学校都必须予以高度关切, 严把答辩质量关;同时要作以细致研究, 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法, 以使得论文具有最终成效性。

五、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 如何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尚存在着不足之处, 但这也与每个学校或研究生培养机构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别是分不开的, 这也就形成了研究的困难性。但是在规律性、原则性的把握上还是存有深入、上升的空间的。因此以规律性、原则性为基础, 深入研究撰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各要素环节之间的联系, 从整体的角度出发, 研究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撰写将会是一个新的途径。

摘要:本文主要以CNKI、汇雅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为检索源, 对近十年内关于硕士研究生论文撰写的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 从硕士研究生论文的开题、文献综述、撰写、答辩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之后发现, 从论文撰写的整体角度去进行思考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即使有个别文章也多是点到为止, 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 尚有待进一步的强化。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论文撰写,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张红.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 (5) .

[2]苏敏.如何撰写文献综述[J].重庆中草药研究, 2005, (1) .

篇4:小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现状和反思

一、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的评比标准及评比结果

以下是某区2015年学生科学小论文评比的标准,其中A档为最高档,D档为最低档。

A档标准为有问题意识,亲历研究过程,有个性化表述;B档标准为有问题意识,研究过程基本独立完成,有部分个性化表述;C档为能提出问题,但无新意,其余部分照搬照抄;D档为全部照搬照抄,甚至有错误的结论。

本次分析是从参赛的论文中随机抽取了300篇,涉及三到六年级,A档24篇,占8﹪;B档63篇,占21﹪;C档177篇,占59﹪;D档36篇,占12﹪。

二、小学生撰写论文的现状

依据评比标准和学生最终的比赛结果,不难发现,在学生撰写的小论文中,获得A档的,能有问题意识,亲历研究过程,有个性化表述仅占8﹪,从小论文论文中反映出他们“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他们是“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生;获得B档的,也就是21﹪的研究过程基本独立完成,有部分个性化表述,但缺乏有深度的分析,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缺少解释和质疑。在参赛的学生中,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占参赛论文的59﹪的C档的学生和占参赛论文总数12﹪的D档学生,他们占了参赛论文总数的71﹪,也就是说,71﹪的学生没有自己做实验,以逸待劳,照搬照抄书本上或网络上的内容,这和科学课所倡导的“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大相径庭。

(一)能实验但缺乏问题意识

从参赛的论文中也能反映出我们的科学课的现状:大部分的学生在科学课堂上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都能够积极动手,都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描述实验的现象头头是道,但是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实验计划,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当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时候,能进行回答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作为科学教师,要反思自己的科学课堂:在科学课堂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还要让学生训练学生的思维,即不仅要动手,更重要的是要动脑。

(二)能动手却缺乏阅读积累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经常会出现动手多于动脑的现象。

如在教学《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一课中的“昼夜对植物的影响”的环节,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师:小组内进行交流,说一说我们身边的植物,哪些只是在晚上开花,哪些只是在白天开花。(小组交流)

生1: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小组认为,向日葵、喇叭花是在白天开花;

生2:通过网上搜索,我们小组认为,郁金香、向日葵只是在白天开花;

生3: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小组认为,昙花、月光花只在夜晚开花;

……

师:大家想过没有,这些植物为什么只在固定的时间开花?

当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下面的学生几乎是鸦雀无声,没有学生举手回答,最后教师只好自己将“生物钟”揭示出来。

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学生的阅历造成的。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还处于发展阶段,知识、生活经验的累积还是比较少,造成教师在上课时提出的一些具有开拓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学生还是无法用自己的已有的知识加以回答,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得狭窄,无法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会模仿但缺乏反思能力

一节科学课的最后总结阶段,也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最后的总结,让学生总结和反思所学的内容。总结不仅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和反思,学会“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可是,现在的总结,成了单纯意义上的总结,没有反思和质疑。

如在教学《太阳和影子》一课的最后总结,就出现了这样的结果:

师:现在,大家想一想,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有哪些不同的见解?

生1:(小声地交流后):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关系;

生2: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高度有关系……;

生3:我学会了……

师:对于本节课我们做的“太阳和影子”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有没有疑问?

老师质疑的问题提出来,学生没有举手,下课铃响了,课也就匆匆结束了。

学生的反思千篇一律,不是模仿其他同学的回答就是重复书中的结论,没有自己的观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把学生的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活动中,而实际上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时间却很少。实际上学生在活动之余,他们的思维是有无限发展的空间,而教师怕学生出错,特别是出现一些“科学性错误”,就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拘泥于有限的空间,让学生回答的都是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实际上就是把学生获取知识的无限空间变为有限空间了。

三、小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的策略

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意识和科学兴趣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科学教师要教学生如何撰写科学小论文。

(一)教会学生发现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中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这就指出了学生只有在思考的基础上才能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小论文,小论文的内容可以是观察报告或者观察日记;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科学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的解释课堂上,教师将“探究”混同于“动手做”,误认为科学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的“活动”。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活动只是探究的一部分,仅仅是动手做,而探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虽然两者都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都提倡探究、主动学习,但两者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科学探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提倡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但是不仅仅这样,更提倡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学习,提倡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科学小论文的撰写正是来源于这种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意识,问题才能驱动学生认真思考,才能撰写出属于自己的小论文。

(二)教会学生阅读科普作品

《科学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科学能力中提到“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阅读等多种方式收集可观察和测量的资料”,如上表明,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科普作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思维就会有所加强,也能丰富学生的科学内涵,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的积累,为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基础上,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每天要写科普日记,要写上自己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还存在那些疑问,这就为今后写科学小论文打下基础。至于阅读哪些科普作品,要推荐综合性和关联性的科普作品,因为综合性和关联性的科普作品能够整合科学教育的多个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情境更贴近于真实的生活,对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建立事物间的联系,学会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科学小论文的撰写具有重要的意义。1.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的科普作品:如教学《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后,就要布置学生阅读关于恐龙灭绝的相关书籍和作品;2.阅读综合性科普作品:如在学过《月球之旅》后,就要向学生推荐关于人类是怎样探索火星及其他星球的,这样就在阅读中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科学常识。教师要推荐那些能吸收和反映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成果、新话题,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普作品,以使学生从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并真实地感受和体验科学的本质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三)教会学生个性化表达

科学课标中指出:要给学生提供主动思维的空间,给他们的活动留有充分的余地。例如,要有機会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探究问题,鼓励他们从探究的过程中生发新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是让学生学会个性化表达,只有学会个性化表达,学生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科学小论文。

小学生也是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对科学现象和科普作品也有独特的见解,而这些独特的见解和感受是零散的,这些独特的感受就是学生的个性化的体现。如何教会学生个性化表达?首先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学生的在发散性提问题训练的环节,所提的问题就是个性化的表达的表现。其次在指导学生进行撰写科学小论文的时候,教师要训练学生一个题目多个角度选材:如在写《蚕与我们的生活》小论文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训练,选材的时候可以从蚕的历史的研究、蚕的食物、蚕的种类、蚕丝的作用等多方面进行撰写,这样学生学会了发散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学生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了。最后,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认知方式(如批判性思维、多维度思维、求异思维等)和建立个性化的价值判断标准。

学生科学小论文的撰写的现状也提醒我们要改变学生学习时只会照搬教材内容,不能独立分析,自己不会独立思考,缺乏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学中要树立“以学为主”的意识,重视学生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要鼓励学生就教材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还要培育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研究中提升思维能力,就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科学小论文了。

篇5:课程综述类论文撰写

首先要把握一般结构,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有关的背景知识,为什么写这个综述,有什么意义,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综述的范围,最新研究的近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可以从宏观的层面(如知识单元)进行概述,也可从微观的角度(如知识点)加以剖析,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一般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一定要有自己的对知识的理解和观点,尤其是结尾的地方一定要作一个总结和展望,以给读者启示。

参考文献:因为是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格式规范,内容准确无误。

二、几点要注意的问题 如何看文献从中吸取写作元素呢,一般写综述就要关注近5-10年的,有些新科技方面的综述最好近两年的。开始写综述前自然是对所有文献进行阅读,面对很多文献很难从中吸取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效率呢?一般是先看所有的摘要和引言部分,有些人只看摘要是不够的,有时候由引言展开还可以查到一些文献,把自己觉得有用的地方划出来,要是电子文档要作一个阅读笔记,把文章的标号和主要内容写下来,等大致读完以后再筛选出一些比较重要的文献,对于相似文献选取一两个进行阅读就足够了,如果综述分为几个方面,那每一个方面选1-2个仔细阅读,其他的重要的就看看讨论部分。因为我们是准备课程综述,要求相对低一点点,主要要求又快又好!

一般综述的面自然要比研究报告论文宽些,但是要是过宽,篇幅大而且容易变成泛泛而谈,而且要找到充分的资料工作量就会非常大。还要注意控制篇幅,一般的综述不要超过4000字。

综述具体研究的时候要避免空泛和资料堆积。千万不要把一大堆东西未经处理就拿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文章了质量了。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尤其是结尾的地方一定要作一个总结和展望,这样才能显示你文章的完整性。

实例:

公共关系学课程综述

(说明:正文部分要另起一页,从此开始在正文下部中间插入页码,正文部分4号宋体,参考文献4号宋体,综述结构由四部分构成,引言,课程概要,理论联系实际与心得体会,最后加上5个参考文献,课程概要字数是多于1000字,理论联系实际字数多于1500字,心得体会字数多于500字,总字数多于3000字)

内容摘要

(写作说明:内容摘要单独一页,写为什么写此课程综述,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和综述的意义,字数要多于300字,少于350字,4号宋体)

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概要。“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主体)与社会公众(客体)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所述内容含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实务与技术以及公共关系案例。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公共关系活动规律,公共关系活动的各类手段与方法及其特点。

其次,作者根据所学的公共关系理论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针对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及企业的形象展开了一系列的观点。企业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和企业内部员工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写了作者的学习体会心得。只有掌握了公共关系学理论与技术,才能为今后服务社会,发展自身,实现自我价值作出必备的武器。同时,掌握公共关系学理论与技术,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所服务的社会组织提出更好的发展思路,以及帮助组织开展好各项公共关系活动,为组织的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005年9月 我报考了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大港分校的行政管理专业。这个专业是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学习这门专业我主修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基础、公共财政学、西方经济学及公共关系学等。在所有的课程里我最喜欢的是公共关系学,因为它在中国开展的特别晚,而且有许多知识通过学过才有所了解,而且在实际工作当中是相当切合实 际的。所以我对着门课程情有独钟。我要努力的去学好这门课程,把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去体会这门课程的真正含义。

一、公共关系学的课程概要

公共关系学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公共关系的结构是由组织、公众、传播三要素构成的。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环节是信息传播,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范畴,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都是围绕着这三者的关系层层展开的。公共关系学就是以公共关系的客体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及方法的一门学科,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主体)与社会公众(客体)之间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所述内容含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业务与技术以及公共关系案例。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的学问,主要包括历史、理论和应用、技术三个部分。公共关系发展的历史部门着重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公共关系发展和历史产生的历史、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和社会动力及其演化的过程,公共关系学的理论部分主要讲解公共关系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公共关系的职能与原则,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公共关系组织结构与人员培训等等,公共关系学的应用技术部分对大众传播技巧,人际交往技巧,形象设计技巧,交往礼仪技巧,行业公共关系予以详细阐述。

“公共关系学”课程全书共有十二章,主要内容有:绪论、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公共关系的功能与原则;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公众的特点与心理;公共关系传播;公共关系沟通;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公共关系与CT设计;公共关系礼仪;行业公共关系等等。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说她应用性很强,是指公共关系学的应用技术部分应用性很强,而且还在继续丰富和发展;说它是边缘性学科,是指公共关系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涉及的学科有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是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理论部分大。“公共关系学”的主要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公众及消费心理学、广告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大众传播学、人际关系学、演讲与口才学等。“公共关系学”是在这些各门相关科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同时它又具有边缘学科的性质,需要应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

2.以管理为主导思想。“公共关系学”的四大要素为: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管理职能和双向沟通。其中管理职能的发挥贯穿着公共关系活动的始终。这种管理职能涵盖着管理职能中所有软性的手段,主要 执行社会组织对社会公众的协调、沟通、教育、引导。其管理范围超越了特定社会组织的围墙,它既要对组织内部的公众进行管理,还要对组织外部的公众进行管理,是一种管理范围扩大化,管理手段软化性的形态。

3.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公共关系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有自己现实的操作技术与方法。公共关系理论是“公共关系学”的核心,但它只有在和公共关系应用结合起来时,才能显示出“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价值,并发挥出巨大能量。而公共关系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应用,又为公共关系理论的丰富、发展、深化和完善提供了更新、更好、更全面的素材,并对公共关系理论的正确、实用与否进行检验,从而体现了“公共关系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我就公共关系与企业的发展谈论一下我的观点,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要发展,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基础,同时还应该创造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环境,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搞好了,知名度提高了,企业的发展就有了保证。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形象,设施和产品再 好,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和影响。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公共关系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认同,公共关系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公共关系有着普遍的意义,而由此派生出的企业公共关系又有其特殊性,它是指企业运用信息传播手段,与公众建 立起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以促进企业市场目标的实现的一种管理职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公共关系一方面强调企业和公众的关系是相互的,另一方面又强调企业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从而使我们加深对公共关系本质的认识。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塑造良好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等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公共关系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已在各个领域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至90年 代进入到一个较深的层面。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在实施名牌战略,公共关系作为一项管理职能,究竟能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我们应加以深入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推进公共关系的发展,更有助于深刻认识公共关系在企业名牌战略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不少的国有企业出现了人才严重流失现 象,这个现象的发生有一些客观原因,但公共关系运作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才流失对企业争创名牌是一个不利因素,因此应该深入剖析找出对策。一般来说,员工为企业效力的因素有三点,其一是工资及福利待遇,其二是企业领导层状况,其三是自我价值能否实现。在这三个因素中,工资及福利待遇是一个重要因素,它能 满足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工资普遍不太高的情况下,高工资高福利确是一个诱人的条件,但已不是决定去留的关键因素,关键因素是后两点。首先是企业领导层的状况对员工的影响力很大,一个有胆识、有远见、团结奋进的领导层是吸引人才的“磁力源”;一个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切实解决员工困难的领导层是稳定人才的“粘合剂”;一个信任员工,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领导层是激励人才的“催化剂”。这样的领导层无疑具有招贤纳才的无穷魅力,因为在这样的领导下工作,即使眼前条件苦一点,福利差一点,工资低一点,但人们能看到美好的前景,保持对企业的良好信念。相反,如果领导层任人唯亲、趋之若鹜,人们怎么会对企业产生信心呢?如此,势必造成“孔雀东南飞”的 局面。其次是关于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企业员工在满足了一定的生存需要后,还希望承担具有发展性、挑战性的工作,以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如果员工不能在本职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就会产生失落感,这种失落感驱使人们离心离德以至要重新寻觅一块能施展拳脚的新天地。人们通过观察发现,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有两种重要方式:一种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生活的意义,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出色的工作来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每位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都有努力工作的愿望,关键在于领导如何激发,如何引导,以把员工的这种愿望时时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的动力。

公共关系诞生后,首先就是在企业管理和运筹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后来它的影响波及到了各行各业,但实质上仍以企业运用为主。这是由于公共关系本身就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因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不过是社会化大生产流水作业线上的一个环节,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离开谁都不行;特别是商品经济还是 一种遵循竞争法则的经济,在公平竞争的同时,争取理解、支持尤其是争取服务对象和消费者的理解、支持就显得万分重要。这就促使企业运用公共关系来塑造良好的形象,搞好与外界的关系。导致公共关系产生的基本条件还有政治方面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即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和现代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这些同样离不开商品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公共关系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始终紧密相连,与经济全球化趋势更是一致的。公共关系追求公平相待,要求一视同仁,力求机会均等,而商品经济越发达,企业展开公平竞争的机会就越均等、越充分,公共关系就越可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企业生产的各要素已经在全球流动,企业从原来的区位优势中解脱出来,争相生产集合全球优势的全球化产品,相互之间在全球范围内按照相关的明确规则展开有序的竞争,公平程度随着竞争程度和透明程度的提高而大大提高,公共关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更加雄厚,发挥作用的舞台也必然的更加广阔。

三、心得体会

在学习公共关系学的过程中,使我认识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公共关系水平的不断提高会为公共关系学在中国的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而且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的成熟与发展也必然会为我国的公共关系事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与指导。

总体看来,公共关系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理论研究方面已经渐成体系,并且逐步走上系统化和科学化,在吸取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引领着我国公共关系向纵深层次和成熟的方向发展着。当前,我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已变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在各专业基础课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掌握了公共关系学理论与技术,对于今后服务社会,发展自身,实现自我价值都是必备的武器。同时,掌握公共关系学理论与技术,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所服务的社会组织提出更好的发展思路,以及帮助组织开展好各项公共关系活动,为组织的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参考文献:

篇6: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撰写论文

摘要:文献综述既是学术论文的组成部分又是学术论文的一种类型。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它是阐明前人贡献、理论发展脉络、现存研究局限等的重要工具,能够为学者的学术创作提供理论依据、激发创新点等;作为特殊类型的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能帮助其他研究者告别卷帙浩繁的文山书海、迅速了解本领域的发展状况,避免重复性劳动。

关键词:文献综述 综述性文章 重要地位和作用 写作要求和规范 常见问题

文献综述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学术论文组成部分的文献综述,一种是综述类文章。文献综述包括两大环节,一是综,综“百家”,阐明该研究领域大多数研究者的理论、观点;一是述,述“一人之言”,梳理各研究者的理论、观点,分门别类,理清脉络,说出本人观点。郗向丽给综述类文章下定义为“综述类文章是以介绍、分析、评述某一专业领域内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发展动向,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作出学科发展预测,提出比较中肯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的特殊科技论文”[1],王琪认为文献综述“也称研究综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已有研究成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2],由此可见,无论是文件综述类文章还是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都绕不开文献综述的两个环节——综和述评。

一、文献综述的地位和作用

文献综述对于学术论文来讲是必要的,综述性文献也对学术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文献综述有利于研究者形成问题意识,导出研究问题。问题意识对于学术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学术研究的发端。文献综述有助于学者发现问题: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就能够找出自身研究的兴趣点和学科领域短板的结合,形成问题,帮助研究者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创新性的课题;

其次,文献综述有利于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保持研究领域的持续性发展。结前人成果,帮助研究者搞清所研究问题的“出身”,明确来龙去脉,这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更是对学者研究功底的`考验。《大学》中讲“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只有理清研究课题的发展路线,才能继续探求他的发展前景[3]。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实质上就是对本领域研究脉络的梳理,是学术研究连续、不间断持续发展的保证。

最后,文献综述有利于保证学术研究的开放性,使学术研究与时俱进。学术研究从来就是开放的,最终都要为人类的生存发展而服务,但人类的生存發展状况并非一成不变,新问题、新情况带来新挑战,这就要求学术研究保持开放性,文献综述则保证学术研究的开放性。在文献综述里,学者将新情况加入到文献中,通过对前人文献的仔细梳理得出解决新问题的指导性意见,或者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形成合理的解决新方法,就保证学术研究与时俱进,维护其效用。

二、文献综述的撰写要求、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标准,也不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撰写有一些需要遵循的要求和规范。

首先,文献综述的撰写要符合“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就是指文献综述的“综”要做到全面,重要观点不遗漏:既要有中国的文献,也要了解外国的研究情况,既要研究经典文献,也要了解普通学者的观点,既要知道本领域早期的研究范围,更要清楚近期的研究趋向。只有搜集到全面的材料,才能避免观点重复、做无用功、浪费资金和精力,避免形成武断甚至错误的观点,保证得出科学的结论,拥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其次,文献综述的撰写要按照“文献树”的原则进行。所谓“文献树”就是指文献的“综”按照一定的脉络进行:或者是根据时间上“由前到后”梳理资料,或者依据内容上“由大到小”安排顺序,或者按照空间上“由宽到窄”的方式凸显作者的综述意图。整理文献就像整理图书一样,只有根据相关的原则,分门别类,排好顺序,定好位,才会方便读者认真阅读,有助于学者理清思路,明确写作意图,有利于根据中心思想安排更良好的行文。

第三,文献综述的撰写要做到述评结合。文献综述的写作意图不仅仅是阐明本论题的由来、发展、前期成果,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预测该研究课题的发展方向,形成有价值的“一家之言”。“述”与“综”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简单的观点堆砌对于学术研究而言价值不大,根据“综”的结果批判继承前人的成果并得出有价值的新观点,才能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表明本研究拥有价值和发展前景,保证课题不被搁置。

第四,文献综述的撰写一定要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无论是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还是综述类论文的写作,都需要积累、引用大量的参考文献,这对于有些研究者而言是自己学术水平不高的体现,因此他们采取更改语句顺序等的手段模糊引用,不标识出处,这是十分不道德的行为。其实,标出引用他人成果决不是自己学术水平不高的体现,而是自身谦虚谨慎进行科研良好态度的表现,是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自己良好品行的外化。任何人的研究都应该得到尊重,撰写文献综述必须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三、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

首先,形成问题,根据主题铺叙。问题的发现,一种是兴趣使然,一种是日常生活热点,把两者同研究领域结合在一起,转化成规范的学术问题,是形成问题的主要方法。形成问题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第一步,这个问题有时是通过阅读文献获得的,有时是通过学科积累引发的。问题形成之后,就要围绕中心意图搜集材料。现代社会材料的搜集十分便利,为了保证“综”全面,应该使用所有的手段汇总文献。常见的文献搜集工具有搜索引擎、相关数据库、图书等,切忌局限于电子期刊,这会影响综述的权威性。

其次,阅读和整理文献。这是文献综述撰写的关键一步。相对于资料搜集消耗体力,阅读与整理消耗的更是脑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把文献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观点派别整理好,去掉与作者写作意图相差甚远的材料,严格按照文章的中心思想筛选材料, “如果你埋首于毫无计划的数据搜索,可能会让自己陷于一堆书籍及论文中而失去方向。各式各样的原始资料可以把你带向任何地方”[4],这会大大降低学术创作的效率。文献的阅读和整理是非常严谨的,研究者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个环节。

第三,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比较、批判和总结。人无完人,学术研究也没有完美之说,相反它总是会受到研究者个人素养、时代背景等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评判:评估各参考资料是否客观公正认真推理杜绝了主观臆断、参考文献之间的关系是否连贯、参考文献的观点与作者观点有无关联性……通过评估搜集到的文献,还能够帮助研究者寻求到学术创新点。

第四,撰写文献综述。在完成前三个环节的任务后,接下来就该撰写文献综述了。综述的写作需要通过不断的修改才能完成。撰写时一定不要偏离写作主题,按照主题的要求“团结”搜集到的文献,形成文章架构,然后丰富文章的各组成部分。文献综述的内容一般包括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问题四个部分。前言写明研究的由来,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当前的热点;主题部分就是把前期准备好的资料有逻辑的堆砌在一起,说明中心思想;总结是对研究课题前景的展望以及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总结;参考文献一定要数量适中,具有代表性,只要能讲清研究的问题就好。

四、文献综述写作常见问题、注意事项

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中研究者会遇到一些问题。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首先,文献搜集不全面。一部分研究者搜集资料的方法存在缺陷,也有一部分研究者为图省事漏掉一些观点,这导致文献涉及的观点不全面,影响到综述的客观性、全面性和权威性,还会产生重复劳动、失去研究价值的后果。

第二,文獻综述与研究问题的相关性不大。这是因为研究者在综述文献时没能严格围绕写作中心对材料进行筛选,反而是按照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发散思维,最后导致离题万里,不能准确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第三,文献综述的写法同教科书类同,内容都是观点的罗列和铺叙。教科书的作用在于向他人介绍某一研究,常常要求中庸行事,而文献综述一定要有学术性、大胆创新,用写教科书的方法写综述就会使其丧失学术性,变成观点的罗列和堆砌,失去研究意义。

最后,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不当,参考资料过时、陈旧。有的研究者为了佐证观点引用大量文献,有的研究者为图省事使用很少的文献,这两种行为都不恰当。前者会导致研究者漏掉经典观点,降低文献综述的权威;后者会导致研究者主观意识明显,降低文献综述的学术性。此外,陈旧的参考文献对于验证研究者的观点力量不足,说服力不强,综述对读者的吸引力就会降低,关注研究成果的人会很少,不利于作者观点的传播。

文献综述对于研究学术问题至关重要,它不是观点的堆砌,而是对观点的梳理、继承和发扬,它的结论建立在丰富的文献基础上,对于本领域的学术前景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学者们一定要重视文献综述的撰写。

参考文献:

[1]郗向丽.科技期刊综述类文章存在的问题及写作[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2]王琪.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步骤与常见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

[3]崔建军.论文文献综述的地位、写作原则与写作方法[J].唐都学刊,2014,(05).

上一篇:诊断学学习心得下一篇:青年大学习团课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