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育工作阶段心得体会

2024-04-14

老师教育工作阶段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老师教育工作阶段心得体会

教育工作迎"两检"第二阶段培训心得

8月20-22日,我参加了XX县教育督导室组织的为迎两检工作地专题培训,通过紧张有序的集中培训,对迎两检工作更加深入的认识和增加了工作责任感,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一、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

督导室精心准备,培训内容充实且针对性极强。

1、特邀怀化市教育局督导科李丽萍科长作了《20xx年XX教育工作迎两检的准备工作说明》专题报告,李科长重点对迎检工作作了阐述:①关于湖南省第三轮“两项”督导评估考核有八大变化;②迎检准备事项及有关要求;③校长和责任区督学应做到三熟悉;④重点注意事项及上下一心,各方协同,全力以赴做好迎检工作等。

2、XX县人民政府副主任督学唐光怀就《强化国家意志,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国家教育的`之根本学校要强化国家教育意志及督学要强化督导效果三个方面的论述,要务必确保我县迎两检工作顺利通过。

3、县教育督导主任主任罗B及副主任秦向阳结合我县当前中小学校迎两检工作的档案资料收集和如何开展学校督导工作进行了培训。

二、学习培训的收获体会

1、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了迎两检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工作部署,认真开展随访督导。查缺补漏,密切配合,整改完善,精益求精,确保顺利通过“国检”和“省检”评估认定。

2、到学校要“督”到点子上,“导”到关键处,同时,重在监督与指导、反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工作中不摆架子和样子,不揪辫子,不找岔子,以绣花的功夫,移山之力,配合全县、全力、全面,细致做好迎检工作。

3、通过领导、专家的传道,自己的一些困惑得到了解决,但在以后的工作仍需不断消化和理解,用《教育督导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为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和两检顺利通过,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2:老师教育工作阶段心得体会

数学老师学习心得范文篇1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在这次网络培训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数学教学上是幼稚且不成熟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但通过这些日子的学习,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数学理念的提升

虽然从事教育工作已久,但面对当今的形式,时代要求我们不断进步,吸取营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能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在这次学习中老师为我们总结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这让我在数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和模型化思想这么多数学教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复杂和实效的。我正是缺少了这样的一些理论基础,使得在实际教学中缺乏高度和深度。老师关于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论述非常贴近我们的实际教学,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公开教学中面临的最为头疼的环节。除了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外,更要汲取丰富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对于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备课和上课任务,在这次培训中我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面对庞大的班级学生数,面对堆积如山的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那么些个后进生,教师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谈何每天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尤其是像我这样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心来说实在让人堪忧。老师的讲解为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方法。空谈理论不切实际,屏弃理论也不合逻辑。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自身工作量在学期初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标,如细致备多少节课,进行多少节课堂教学研究等。简而言之,就是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谓:量不在多,贵在精。我想这样一种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意义上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获得更为有效的教学。

三、教研方法的更新

一直以来,校公开课的开展一直是我们进行教学教研的重要方法。通过汪主任的一席话和几位老师的说课演示,不仅让我对如何说课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认识到在日常教学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转变需求。我们应与时俱进,在开展学校公开教学评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有选择性地加强课后说课及互相评课的实践练习,更为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为我们展开更有效的教学打好基础。

经过这次我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经过学习,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升。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中华民族才会永立世界民族之林。我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探索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数学老师学习心得范文篇2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两天的教师培训很快就结束了。四位专家分别就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新课程下如何做一位合格的数学教师做了深刻诠释。非常感谢各级领导对我们教师的关爱,给我们创设了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现就将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

1、正确认识新时期下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教师论习惯于把蜡烛、园丁、工程师等各种无私的光环加在教师的头上,事实上在科技经济都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光环已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思想,限制了教师的创新。作为教师,我们只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是千千万万个职业之一,因此我们要求真务实,使我们的工作切实服务于社会。另外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已由原来课堂的主导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2、加强学习,做学习型教师。

以往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但新时期的教师决不能仅准备一桶水,我们要有长流水,专家的话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阐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面对着一群群渴求知识的学生,使我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教师职业的神圣。让我对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和上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困惑和争论,更让我体会到了进行终身学习必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适应世纪的挑战,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行业。

3、正确把握教材,有效构建高效课堂

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备课和上课有了全新的认识。面对着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就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新对策实施有效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有效课堂的生成必须以教师对教材深入把握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4.抓住学习契机,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培训时,专家们的讲述,环节严谨,重点突出,过渡自然,使我深受启发,争取在教学时精心设计习题,用行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懂得数学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使数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更乐意接受。

今后我会学以致用,我会把这次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知识尽快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培训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做好后续研修,在实践、学习中不断进步。

数学老师学习心得范文篇3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暑假这十一天学习活动,丰富了使我的假日生活。下面,我来谈谈对这次培训活动的几点心得。

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关注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确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讨论、研究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执教近几年来的最大困惑,现在我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培训活动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环节的理解。

平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其次,为我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现代的教育强化了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做教育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同伴互助,发挥团队的力量,才可以把我们的教育搞好。事实也是如此,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每每思考之余,浑身都不由然汲取一种力量,那就是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发努力!这也许就是人为什么是群居动物的原因吧。

再次,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能够取长补短,见识到了很多老教师的风采,也认识了不少优秀的年轻教师,通过交流我了解了自身确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好方式。

另外,参加本次活动后我也有以下一点思考:

因为这种教学准备活动耗时费力,不可能把准备过程全部呈现给大家。所以,应该思考怎样处理好“研磨”的真实有效性问题?

通过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确实使我大开眼界,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把学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学当中。


看了数学老师学习心得的人还看了:

1.数学教师业务学习心得

2.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

3.数学名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

4.小学数学教师心得体会

篇3:关于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工作的设想

一、、基础教育和它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所指的基础教育是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毕业为止的全过程。时间长达十三四年。之所以把这十几年时间称作基础教育阶段, 因为这十几年的教育时间都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填底的。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水平和多种知识内容都是所有受这一阶段教育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 有很大的全面性和普及性, 又是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所必须的知识储备。尽管这十多年时间, 所有基础知识也是逐步发展和提高的, 也分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又是上一级教学的基础。但从知识的总体和思想品质上看, 都是基础性的。因为把这十几年的几段教育统称为基础教育, 完全符合思想品德和知识的不同层次的特点。根据我国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 基础教育阶段的工作做得越扎实越牢固越全面, 培养出来的人就越优秀, 进入专业或者工作岗位以后, 他们的表现就越优秀, 学习或工作的结果也越优秀。在一定意义上说, 社会主义事业就靠这些优秀人才去引领。如果以为基础教育不过是小学、初中, 顶多也就是高中, 犯不着花力气研究这段工作中的问题, 用不着千方百计地去改进或提高这个阶段的水平, 那是近视的看法, 不符合教育学生必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前进和逐步提高的规律, 不符合因材施教的艺术, 其后果, 不但耽误了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而且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仅从教育本身来说, 我们的教育之所以存在平淡无奇的弱点, 原因就是没有把基础教育放在为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奠基的地位, 没有想方设法把基础教育切实搞好的缘故。应该明确认识到, “纲要”总结了我们六十年来教育正反面的经验;吸收了外国的教育经验, 参照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又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人才需要的战略, 是我国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二、、几项加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

基础教育所占时间较长, 遇到的问题较多, 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此文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请同志们共同研究。

首先, 还是要提高加强基础教育阶段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认识的途径是全面领会中央关于发展和改革教育规划纲要的认识, 其中尤其必须领会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 纠正只把眼光放在有更多学生升入大学的狭小圈子。把认识的重点放在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与有更多学生升入大学是完全一致的。区别是在于光注重学生升入大学就会严重限制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学校工作的对象也会受到能否考上大学这一结果的限制, 而这一看法和做法与面向全体, 普遍提高和因材施教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当地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不能以高考多少作为考核学校办得好坏的标准, 而应以所有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为标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观察学生是否优秀和教学是否成功的根据。如果我们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那么加强基础教育就会落空。学习《纲要》必须和总结现有的认识和工作结合起来, 以便把中央的正确的指导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的教学工作面貌才会发生根本变化。

其次, 把思想品德教育列入重要课程内容。思想品德中的思想部分是通过讲授加以提高的, 做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中国学生, 应该懂得人类的社会发展史, 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剥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 通过讲授使学生从理性上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至于品德, 那是通过外界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可以通过优秀人物的介绍接受良好素质的影响, 也可以由学校推荐一部分古典或现代的戏剧或小说让学生自己阅读, 这种办法对教育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轻视的。

其三, 现有的教学目的必须延伸, 正确体现教育的本质和人才的本质。迄今为止, 如果问及什么是教育, 几乎千篇一律地回答“传授知识, 培养人才”。这个回答不能算错, 但不完全, 没有把教育的本质揭示出来。什么是完整的教育本质呢?应该是通过教育发掘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潜力, 使学生在学了很多知识以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我们每个学生应该具有观察力、分析力、思考力、创新力等多种能力, 将这些能力用来解决各种问题。温家宝同志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说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全面发展的人必定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否则算什么全面发展?过去我们教育的缺点就是只把工作停止在知识的传授上, 学生在埋头学知识, 会不会解决问题没有列入教育日程而且是不被重视, 外国讽刺我国学生只是一部考试机器, 不会解决问题。所以, 我们必须延伸我们的教学目的,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一定要让学生去接触实际问题, 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学生如果既有丰富知识, 又能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教学效果就会出现新的局面,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就具备了。这里必须说明, 学校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将要掌握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致的, 区别只在于光掌握知识还是掌握智力的因子, 还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现代教育不能光看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绝不可缺少的。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 而且使知识变成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抓紧进行。当然, 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 其问题难度应有明显的区别, 特别是在小学生中, 不可布置他们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更不应去做带危险性的事情, 这是必须郑重说明的。

其四,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就总体来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 因为教师教学知识较早、较多和较深, 而且受过专门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 那是完全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学生只能在教学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见解, 相反地, 他们也能在教学中发挥帮助别人甚至帮助老师的作用, 现在的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接受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其中不少是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在讨论和探究课程内容时, 学生可以把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在共同研讨时公布出来, 其中必有教师和学生所没有掌握的内容, 有了这部分内容, 教学内容就肯定会比原来准备的更丰富, 教学程度也会明显地提高。这比单靠教师一人准备, 一人讲解, 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是不能把学生看作堆积知识的容器, 而是把学生作为生动活泼地成长着的求知者。这也是群众路线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不改革原有的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考, 学生答的刻板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许多困难。学校可以选择一部分班级来进行试验,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优劣, 这样, 新的教学方法就可以突破, 教学质量肯定会有大的提高。

其五, 把学校大门打开, 让学生们亲自去体验社会生活的实际。不难想象, 一个学生从五六岁被送进学校长达十三年时间, 一直是“两点一线“的生活, 会长成什么样的人。简单地说, 学生呆在学校这么长时间, 而且是长身体、长知识的生理上最可宝贵的阶段。如此一来, 必定会把学生培养成不知书本以外、学校以外事物的书呆子。如果我们的学生多数成为书呆子, 让这些人们去建设社会主义, 其后果是不难想象的。所以, 理论与实际结合, 学校与社会结合应该成为办学校的一条指导原则, 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系统知识, 又让学生逐步熟悉社会生活的各类问题。而不至于让学生闹出许多常识性的笑话来, 基础教育的十几年时间里可以安排许多社会活动让学生亲自去体验, 使这个体验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个渠道, 并使学生在学习结束以后很快融入社会, 这是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认真加以关注并且切实进行的一项任务。当然,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年龄差别很大, 他们的社会知识差别也很大, 高中阶段的学生联系社会和小学阶段有很大差别, 不能千篇一律地把学生推向社会, 就算教育与社会建立了联系, 这是不妥当的。小学阶段到学校以外地方去主要是参观, 不要让学生去参加劳动。初中以上的学生, 特别是高中生可以而且应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 以实际体会劳动的意义, 增加劳动人民的感情。不论哪个年级的学生去参加社会活动, 都要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 切实避免危险事件发生。学生有计划地参加不同时间的社会活动, 肯定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这类活动是有计划地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切不可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各级学校还应购置一些课外资料让学生阅读, 以扩大学生的眼界, 加深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有关单位应组织力量编写不同水平不同内容的资料, 以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实验室应该开放, 除了有毒的试剂应该严格控制, 其他的实验试剂盒等实验用具则应放手让学生使用, 自己做实验。

三、、两项保证措施

中央教育会议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 能否真正落实, 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领导, 但也要有具体措施, 这里提出两条。

1. 有计划地培训校长、在职教师和学校其他有关人员。

建议从今年起, 以《纲要》和中央领导讲话为内容培训教师。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学校假期规定一周左右时间组织教师及有关人员学习中央教育会议文件, 使教师全面掌握会议精神和会议所提出的任务, 务使教师了解中央教育会议的重大意义和重要议题, 方法是请人讲解或自学文件, 小组讨论, 使教师通过学习了解中央教育会议所提出来的全局性的任务和执行的基本步骤。只要我们的校长。教师深刻了解中央教育会议的精神, 中央教育会议所规定的任务和实施的步骤, 就会自觉地与本职工作联系起来, 认真总结自己的工作, 研究改进的措施。有了这样的效果, 中央教育会议精神的实施就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每个学校应解决什么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务必使培训收到实效。另一种培训方式, 主要是思想品德教育和多课知识传授。应该结合日常工作进行, 如上公开课、实地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等方式。类似这种方式也应该率先订出计划, 一个学期在那些课目那些班级中进行, 一共进行几次, 多少教师和学生参加观摩, 以及如何进行总结等。在最近二三年中, 这种结合课程进程进行改革的学习活动全校进行多少次, 也要制订出计划, 以便有条不紊地互相学习, 切实改变原有的后进面貌。教师的培训活动也可吸收学生参加, 以便听取学生对于改革和改进的意见, 使教师培训取得更全面的进步。

2. 为了完成上述各项工作, 学校还要采取一些组织措施加以保证。

篇4:高中阶段教育管理体会

教育要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成才。作为主管领导,我校确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志远行进,身边做起;诚实守信,从我做起”。借助我分管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工作进展十分顺利;突出抓好教学工作,经常与一线教师在一起探讨学生、探讨学情和学校的实际,经常向老教师请教,凡事都要做调查研究,力争现场解决问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注重质量目标考核,注重科学管理,优化过程管理,牢固树立学生是教师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关键中的关键,所有工作必须以服务教学为主线。学生的需要,一线教师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就是我们共同的需要,通过开通兄弟学校的共享网站,引导教师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电子备课室,让所有一线教师都有资源可用,有第一手资料可查,从而避免“闭门造车”的教学状况。

二、信任教师、学生,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导,学生是主体,在这个关键环节中,我没有把自己定位为领导,而只是作为一个引导各环节合理配合的服务人员出现,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分析与协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与所有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实现我们共同目标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困难,多鼓励教师,倡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其长处,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中,要管学生,更要爱学生,所有外部条件都是客观的,要承认我们的教学条件和基础设施都较落后,但是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多表扬学生,要管与赞同步进行,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和决心,结果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过程。在我们共同不懈的努力下,2012年高考,我校报考343人,应届生本科上线人数113人,比2011年增加106人,考生总均分比去年增加50分,单科平均成绩在白城市的位次也有较大的提升。不论从高考本科上线率还是从全市整体水平来看,我校的教学质量都达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透过高考这个窗口,可以看到我们普通高中振兴的希望,同时也体现了二中人不甘落后的精神风貌。

三、实施高效课堂管理,探索教学质量分类评价

2012年以来,我校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管理模式,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分类评价机制。校长与各年段主管副校长签定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副校长再与年段主任签订责任书,年段主任与备课组长签订责任书,组长再与任课教师签订责任书,从而以书面形式明确责任目标,提出并实施了学生分类综合考评机制,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升学途径的学生(体育、艺术、空乘等)都有不同的考评办法。这样,目标明确了,不搞一刀切,目标也合理,进而使不同班级、不同科目的老师都有一个只要努力就能达成的基本目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充分调动。针对这一点,我坚持每天听课至少两节,坚持抽签听课,重点和薄弱学科听课相结合,同时督促同学科教师互听互评,把学生需要什么、教师还欠缺什么的第一手资料掌握在手中,进而通过开组长会和全体教师会共同研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从而为一线教学改进提供了强有力依据。

四、加强沟通,集体攻关,坚持做好协助工作

学校工作,涉及很多部门,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来完成,处理不好会打消很多老师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在完成管理教学本职工作的同时,协调后勤等部门积极为一线教学服务。

协助本年段主任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与所有任课教师一起研究完善高效课堂校本评价标准,严格分类质量考评机制,坚持任课教师回避制度。协调信息室、考务中心和中心教研组,做好每学期的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及时向老师回馈信息,以便教师做好阶段教学质量分析,为年段教学质量分析提供依据,进而为学校提供准确的教学水平数据,为今后学校的整体教学方向的调整提供客观依据。

加强与教师的联系,经常到各教研组与任课教师沟通,了解教师的备课状态,了解教师的生活,积极协调为教师解决生活中的难处,有困难不要紧,只要大家都伸把手,再难的事也会迎刃而解的,特别是教学中的一些难点,我们坚持集体攻关,集中大家的力量,把问题逐步分解,争取步步为营,直至问题彻底解决。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分类评价体系,力争在制度上让教师心理平衡,在工作中有热情,有奔头,进而创造一个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能量的良好工作氛围。

篇5:老师教育工作阶段心得体会

400-666-4888 转 11888

中国领先的教育培训平台

篇6:第二阶段继续教育心得体会1

去年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青年教师继续教育,本学期又开展了继续教育的第二阶段,让我感觉这是一个很开心的事情,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能通过网络和一些教师交流我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探讨经验,同时也能通过网络媒体的学习更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此,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新课改。

它不仅是国家新课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教师提高整体素质和促进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提高教育工作质量。本学年,我严格要求自己,按照继续教育工作计划,积极参加培训学习。

二、丰富理论素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只钻研教科书,还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此,在多媒体课程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领悟书中的精髓,以拓展教育资源,力争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三、重视反思实践

反思是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及案例,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后果。我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思后实践”并且写好教学随笔和反思案例等,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篇7:老师教育工作阶段心得体会

王勤

3013年3月28日,我们在华杰双语学校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此次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经过这次培训令我深感获益匪浅。

本次培训分为两部分:上午听了两节示范课,并就这两节课进行了研讨;下午由县教研室的黄加法主任主持,对教师进行了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培训。黄主任从七个方面对英语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

一、把握新版课程标准的要义。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使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主要桥梁。同时,英语对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也具有很重要作用。因此,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整体国民素养,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二、认识英语课程标准的价值。

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的选择和职业发展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三.关注英语课程性质的变化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关注英语课理念的变化。

1.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6.丰富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五、课程的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以初中毕业为终点(即义务教育9年级),并与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相衔接。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含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

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形成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课程。在九级目标体系中,一至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相当于3~9年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一级为起始级别,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六至九级为普通高中(相当于10~12年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

六、加深理解英语课程的设计。

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五个方面设计整体课程目标和分级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使英语课程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注重优化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较强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七、教学建议和教学案例解读。

教学建议:1.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2.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3.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5.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6.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7.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8.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

评价建议:1.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2.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3.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4.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5.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6.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7.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8.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9.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篇8:老师教育工作阶段心得体会

一、当前美术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

1.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2,3]中国的教育革新符合了教育改革全球化的必然趋势: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由此确立了美育在全面育人教育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相应的,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对已不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美术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降低了大纲的要求和难度,强调“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的教学目的;2001年,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充分了解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所处的背景和动因,对现状进行反思,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起到更好的效果。

2.媒体信息化的发展影响美术教育的形态。[4]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运用信息化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信息化社会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等诸多方面对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远程教育的诞生打破了“学校中心”或“课堂中心”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高度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信息化的教育目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变,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小组创作式、在线学习和讨论成为可能。充分了解信息化发展对美术教育的影响,对形成美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实现人的发展、实现有效教学、实现美术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大有裨益。

二、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现状分析[5,6]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是一门必修的课程,美术教育从属于学校教育,并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紧密相关。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和解决。

1.美术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素质教育改革已经提出多年,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育仍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大多数人认为对于学生而言,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统考科目,考上理想的大学才是重点,而美术只是一门辅修课程,对将来升学并没有太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教育思想、教育资源及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一些学校只重视升学率,素质教育沦为空谈。因此,造成了美术教育管理意识和教学设施落后、师资水平和力量不足、教学资源短缺。

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素质不够高。义务教育阶段针对的是中小学生,美术教学所要求的专业性相对来说并不高,一些美术教师认为自己所学对于教授学生已经足够,很容易在思想上产生懈怠而不思进取,导致教师业务素质跟不上时代。同时,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对美育的不重视,美术教师在评职称、相关奖励、购买美术教学设施等一系列问题上往往受到不公平对待,从而产生消极怠工的表现。甚至有些地方的美术教师并非从专业院校毕业,美术课经常被其他主干课霸占。如此大环境下,美术教师师资力量整体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3.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现阶段,我国美术教学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填鸭式”方法,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违背了新课标的原则要求。另外,在美术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得不到实时更新的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运用数字化教学设备,不注重美术与其他学科、社会知识之间的融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4.教育评价系统不完善。在我国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的成绩是评价的唯一依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课程与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教育目标。基础美术教育的教育评价存在着“重教师轻学生、重结果轻过程、重技能轻素质、重学科轻整合、重共性轻个性”的问题。

5.来自社会的影响。在美术教育评价系统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各种打着美术的幌子进行非法盈利的竞赛五花八门,一部分家长在虚荣心驱使下送孩子参加绘画角逐或考级,往往使得孩子的创造力受到抑制,而教师在疲于组织应付各类学生竞赛的同时,其日常教学水平也大打折扣;市场上的各类美术培训班良莠不齐,政府方面缺乏科学的监管,讲课教师往往为兼职人员,其任职资格和责任心也无从保障。

三、在时代背景下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举措

时代的发展对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等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和挑战。针对前述问题,通过多方访谈及文献查阅,作者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几点意见。

1.充分认识新时代背景,转变美术教育思想观念。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媒体公开化、信息社会与现代美术教育互相影响的当代显得尤其重要。在中央领导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在倡导科学教育理念的同时,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才能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得美术这一学科真正、有效地为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而服务。

2.加强重视和培训,提高美术教师素质水平。新时期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和教学技能,爱岗敬业,更要能与时俱进,具有一定的专业智慧。提高我国美术教师整体水平,首先应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美术教师应符合任职资格,并通过定期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其次,加大美术教育投入,更新教学设施和资源,引进先进的教学系统及软件设备,美术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另外,学校也应给予美术教师足够的重视,提高美术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不得随意更改课程设置。

3.改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模式多样化。美术新课程标准表明: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应使教学方法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再根据情况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想象空间,激发创新能力,达到有效教学目的。其次,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教学特点,教师应适当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不能仅仅依靠教科书。应尽量使讲解形象化,对于抽象事物,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也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课堂教学应尽可能联系实际,创造自然情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户外学习,或者通过网络搜集更贴近生活的图片和信息资料等。

4.完善美术教育评价机制。有研究指出,当前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评价应体现“发展性”和“多元性”。“发展性”指的是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为了检查和评比,这种评价方式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发展,善于观察和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多元性”指教育评价应当在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范围上均体现出多元性。教育评价不能仅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在搞好教师评价的同时,还要引导和组织好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重点环节。对学生美术学习的正确评价,要从情感、认知、操作、能力等素质教育的内涵进行综合评价,并贯穿教育总过程。教育评价范围不能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的领域,而应涉及教育环节的方方面面,如:学校办学理念、教师的教学和个人品德修养、课堂教学效果,等等。[7]

5.将社会美术行业行为纳入规范化管理。社会美术教育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各类竞赛五花八门的乱象可以通过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单一化评价方式、切实加强社会美术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美术行业协会指导来进行抑制。各级政府应针对教育培训机构管理不完善之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现存的培训机构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搞好年检评估和督导;同时加强对美术协会的行业指导和电子信息网络建设,根据各类美术竞赛和展演活动的组织流程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8]

参考文献

[1]常锐伦,唐斌.美术学科教育学[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秦宏.美术新课程体系构建研究[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3]胡洪盼.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开展基础美术教育[J].成功(教育),2011,(08).

[4]覃小芳.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美术教师素质发展[J].资质文摘(管理版),2009,(05).

[5]赵亚男.对于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5,(03).

[6]夏丹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

[7]刘娟.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美术教育评价的思考[J].现代教育,2008,(14).

上一篇:初中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演讲稿下一篇:老是口干舌燥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