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教育故事

2022-07-25

第一篇:语文老师教育故事

一个语文老师的故事

回望我羞涩沉默的少年时代,几乎所有光荣与梦想的记忆都和语文课相关。我的偏科几乎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除了交上去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在班上念之外,别的科目差不多一无所长。进入中学之前,我一直是个不大被鼓励的学生,直到初二的时候,一位特别欣赏我的老师让我做了语文课代表。

我在一所非常普通的中学里遇见了这位不寻常的老师。他个子小小的,秃顶,教了二十年的书还是一口浓重的地方口音,指间总是夹着一只红色有机玻璃的小烟嘴,进课堂前才扔烟头,然后指间换上粉笔,在黑板上留下一大片气象豪奢华美的板书。到今天,我仍然不能用潇洒遒劲之类的词汇去形容他的字,只觉得逸气逼人,挥洒得铺天盖地一片才子性情。

老师读书的时候就是一个大才子,据说要留在北大中文系的,毕业前到中学实习,正好赶上文革开始,北大就没有留校教师这一说了。于是他就一直在实习的这个学校教下去,直到我懵懵懂懂地进到他的班上。王老师说他有个梦想,就是从自己的手里送出去个中文系的大学生,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念成大学,所以老师就特别在意每一届班上语文好的苗子。我这样一个偏科的孩子就在这个时候被他任命为语文课代表。他会给我带很多很多补充材.

第二篇: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故事

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小事儿多:不是告状就是吵闹,有时摔跤有时打架,少不了老师的婆婆嘴,所以我们更要细心,多了解他们的爱好兴趣,多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多了解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鼓励表扬,记心得写总结,积累经验。

班上有个小男孩,喜欢折纸。一次,我在上课时,他在折纸船,可带劲和专心,我走到他身边,他全然不知,我细心观察,有趣:纸不好撕,他用舌头舔舔,弄湿纸再撕,剩下的小纸条他不舍得丢又接着折小船,望着他的天真举动,我不忍心夺走他的成果,于是我故意惊呼:哇!这船真漂亮,你手好巧呀!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他不知所措,我摸摸他的头说:你折得很漂亮如果是下课折就更棒了!同学们,下节品德课老师教你们折风车,看谁折得最好......当他听到我的话后,不再那么惊慌,悄悄把他的船放进了抽屉开始听讲。那以后,他上课不折纸了,还常常送些他的成果给我。细心教育就像春日里明媚的阳光,无限美好。

第三篇:做有故事的老师,办有温度的教育

做有故事的教育

办有温度的学校博主按:“教育的使命就是提供机会!”一所学校一定要有故事,故事是一种教育、一种历史、一种文化;有了这些,学校才会有温度,校园人的心才会暖呼呼的。校园里的故事越多,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就越多。教育是什么?哲人说:“忘记所学到的东西,剩下的就是教育。”当我们怀念校园生活时,我们更多是怀念校园里曾经发生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冷暖人生!

去年的期末,我也以《做有故事的老师,办有温度的教育》做了述职,我在述职报告中给自己做了这样一个定位——播种者!我希望自己是这个团队的播种者,当然我更加希望自己播下的种子能够发芽,能够开花,能够结果!我觉得一个老师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师,有故事的老师一定是一个积极播种的好老师:

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故事:我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不曾主动亲近学生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从来没有学生亲近的老师绝不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是我的态度,也是我评价老师的一个准则。其实和学生有故事可以很多很多,孩子犯错了,你是怎么教育开导他的;学生有困难了,你是怎么帮助他的;学生孤独了,你是怎么陪伴他的;学生困惑了,你是怎么解放他的等等,你为学生提供了多少成长机会,你就是为学生播下了多少种子,你每一次播种都会收获很多的故事!

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故事:教育的使命不仅要为学生成长提供机会,更要为家长提供机会,对于当下的中国家庭教育而言,学校充当家庭学校,那么老实往往就要做家庭学校的教授,和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故事,分享育儿心得等等,服务家长,不仅要在琐碎的事情上服务家长,更要为家长的育儿智慧服务,这样的老师才是一位值得家长信任的好老师!老师给家长播下了多少种子,家长就给学校盛开多少花朵!

老师和老师之间的故事:任何时代,没有哪一个英雄可以建成“空中楼阁”,没有同事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提醒,任何一位老师要想有一个幸福的职业生活是不可能的!老师之间的故事越多,老师之间的互动越和谐,幸福指数就越高,对于教师而言,职业即生活,作为教师,你在同伴中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

老师和学习之间的故事:做老师,就意味着一辈子做学生,你读了多少书,你写了多少文章,你和同行进行了多少次交流与互动,你参加了多少次培训,这就是给自己播下学习的种子,只有播下学习的种子,只有学习习惯生根发芽,教师才能永葆激情,才能追求卓越!

我是一个播种者,我也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师,总有一天,我也能办出有温度的教育,让孩子们过上快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罗日荣

2016年1月12日星期二

写下此文,重读李校大作,算是给自己再一次呐喊!

文|李建华(莲花实验学校校长)

2013年的最后一天,按照惯例,我选择下课后在教学楼行走,期待与孩子们的“相遇”。一个女生小跑到我面前,笑容灿烂地说了一句“校长,新年快乐”,塞给我两块巧克力就跑开了。又一节的课后,我看到一个男生在清理洗手间的垃圾筒,他告诉我:“明天就是新年了,我觉得垃圾筒应该是干净的!”因为新年,两位同学以他们特有的行动表达了莲花学生的“故事”与“温度”。这是一年来,我们坚持呵护并培育“有温度”的学生所收获的“果实”。

对一所学校而言,老师应该是温暖的守候,校长应该是温暖的符号,学校应该是温暖的田园,教育应该是温暖的等待和唤醒。在莲花实验学校,我们用“故事”与“温度”打破包裹在学生身上层层的“壳”,唤醒学生内心的“真、善、美”。

聚合“故事”与“温度”的因子

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成立于2013年9月,由双闸中学、沙洲中学、双闸小学三校整合而成,是新城区第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在没有“名校贴牌”的情况下,只有立足区域实际和自身特点做出特色,我们才能在整合中突围。

整合前,三所学校都有50多年办学历史;整合后,眼前的围墙没了,但师生心中的壁垒依旧。我在思考,新学校的根在哪里?没有根,就没有归宿和认同,虽然貌合却是神离。如何才能从整合度过磨合,再走向融合?必须要找到学校共有的文化DNA因子。

通过梳理和反复提炼,我们概括出办学的核心因子:“故事”与“温度”,翻开中外教育史,孔子、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这些教育家的身上无不散发着迷人的故事,汇聚着炽热的温度。“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成为我们的核心办学理念,我们的使命是“创造适切学生发展的教育,把学校建设成为质量较好、独具特色、人文现代、令人向往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学校整合的过程就是一种重塑不同主体间对话和交往的过程。我们借鉴了北京十一学校的经验,反复讨论出台了《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行动纲领》,立足“故事”和“温度”的视角,从学校战略、学生、教师、师生关系、课程、教育教学、管理、评价等14个方面回答了学校“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聚焦了师生的文化认同。

在整合的过程中,其实每一位老师在意的不是利益,而是自己是否被忽视。为了尽快推倒学校间看不见的“围墙”,让学校“平”起来,我们重组了年级管理小组,重心下移,指挥靠前;借助区教研室的力量,大力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和赛课活动,打破教师之间的教研壁垒;发挥工会的力量,在活动中消除“你、我、他”的痕迹;改变行政会风,推行“分享案例”和“桌面文化”,让大家敞开心扉,让管理走向透明;借助上级行政部门的力量,加大学校投入,改变学校环境,重塑教师的信心。这些举措吸引了教师的注意力,增加了粘合力,凝聚了向心力。同时,我们积极与每一位教师沟通,征求每一位教师的意见,汇聚骨干教师的建议,从绩效方案等事关教师重大而切身利益的制度入手,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先求异寻找不同,再找“最大公约数”逐步趋同,最后“四舍五入”达成相同。在整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初中部的新的教师绩效工资方案以100%高票通过。

夯实“故事”与“温度”的墩子

在学校,教师是“故事”的践行者,“温度”的传播者,教师有了“故事”和“温度”,办学的“故事”和“温度”的才能落地生根。于是在我们“纲领”的12条价值追求中有6条是面向教师的:“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心情舒畅也是生产力”,“真心爱学生才是爱学校”,“最优秀的是一群,而不是一个”,“教育的核心是爱与被爱”,“教师如莲,学生如花”。我们赋予了“教师如莲”深刻的内涵:德能双馨的大气、激情蓬勃的朝气、廉洁自律的正气、爱满校园的和气。

首先是专业关怀,给教师德能双馨的大气。专业成长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我们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子、架梯子、搭台子、树牌子。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成长计划”,“1+1工作小组”,启动了“教师阅读”项目,开展了“上接下联”英语教研活动,组织并激励教师参加学校已有的国家级课题和省级课题的研究。学校成立以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为主的专家工作室,定期走进课堂,为教师成长把脉。我们主动引入并承担区、市级公开教学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设氛围和机遇。对凡是参与区级以上的核心教研任务的教师,在非教研时间内开绿灯;对凡是参加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青年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方面考试的教师,放假一周。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2014年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两位老师夺得一等奖第一名,在江苏省的比赛中,一位取得全省一等奖的好成绩。

第二是人文关怀,给教师激情蓬勃的朝气。我们举办以“爱”为主题的运动会:把“莲二代”(教师子女)邀请到学校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入场式,最大的孩子十

四、五岁,最小的不满周岁,有站着的、抱着的,还有笑着的、蹦着的、有哭着的,萌味十足。当他们歪歪扭扭出现在跑道上时,操场上掌声一片,惊叫不断。我们过“六个一”的教师节:一首电台祝福歌曲、一条祝福短信、一支康乃馨鲜花、一张贺卡、一面学生秀祝福的表达墙、一封校长写给教师家人的感谢信。我们新年出台“新莲”新政:“教师生日就是公休日”、“学校不忘18岁以下‘莲二代’生日”、“确立新年全家福包饺子日”。我们举办“为教师健康加油积分”活动,鼓励教师每天与学生一起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并定期进行健康积分兑换。老师感慨道,“物质不在多少,表达了就行,关心不在大小,温暖了就行”。

再次是制度关怀,给教师廉洁自律的正气。制度源于保护,而非限制。在制度的整合中,我们做了减法,删减了“一人生病,众人吃药式”的规定,强化了触摸不得的“高压线”,如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能有偿家教,不能接受家长馈赠等。同时,强化了校务委员会和职代会在学校管理中作用,推进依法治校。

播下“故事”与“温度”的种子

刚来学校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状态都是低着头,哈着腰,说话声音小。经过调查分析,我们的学生在具有朴素、善良、守纪和勤俭等诸多优点的同时,普遍存在“三弱三缺”的短板:阅读水平弱,数学学科弱,英语学科弱;缺见识,缺自信,缺爱。在此基础上,我们赋予“学生如花”具体内涵:勤奋宽容的品质、文明优雅的举止、活泼大方的胆识、才学兼备的能力,并在全校开展“教室里的自信心、餐厅里感恩心、洗手间的公德心”的教育,通过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设计、以品质与细节为目标的养成教育,以学生自主管理为途径的能力平台,让学生成“主角”。

因此,“高大上”的阅读梦工场诞生了。阅读梦工场集阅览、沙龙与电子阅读于一体,成了学生课余时间的向往之地。随后,通过借阅率和入场率来奖励学生阅读的“阅读吉尼斯”擂台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试点开设“旅行与梦想”课程,每周三下午带领学生走进南京博物院、古生物研究所、中山陵等人文历史遗迹,把南京城变成大课堂,行走南京,增长见识。

学分制的评价条例静悄悄地改变了,分数不再是唯一的尺子。课堂上,“你再试试,声音稍微再大点”的鼓励语多了起来;餐厅里有了一米线;洗手间里有了手纸;每个楼层设置了开放式阅读场,自由自在、随时随地的阅读„„

在整合后第一次学校运动后,我们紧紧抓住南京亚青会和青奥会契机,发动并尊重学生的创意,确立万国运动会的主题。作为南京市青奥示范学校,我们的学生在青奥会期间,成功搭建了智利和哥斯达黎加的青奥文化小屋,让智利驻上海总领事体会到“故乡的风情”,因之,我和我的学生受邀参加了智利上海领事馆的智利国庆招待酒会,学生在酒会中的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让来宾们赞叹不已。我们把自信、青春、热情、友爱、阳光等青奥品质种在学生的心里。

培育“故事”与“温度”的林子

在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家访,完成了“眼睛与眼睛的重逢,心与心的抵达”。一年中,我们始终坚持“两个100%”的家访,即100%教师参与,访遍100%家庭。当我们的老师在节假日走进学生的家庭,和家长面对面时,我们看到了学生背后的故事:有的学生住在简易工棚里,有的学生每天要骑车10多公里到校上学,有的学生父亲卧病在床、回家还要要烧饭照顾弟弟„„在这样的家访中,老师和孩子的心更近了。老师不再抱怨学生,师生间的了解、理解、谅解架设了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桥梁。每一位家访的老师都带着一份由学校精心为学生挑选的礼物——书。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来了,是和风细雨,老师走了,也没有暴风骤雨,这样的家访我不紧张。”

我们设立了“相约8:30”的校长电话时间。当老师发现学生有新的进步后,将具体事例和家长电话发到我的邮箱,我会在8:30拨通家长电话,表扬学生,感谢家长的培养。第一次接到我电话的家长都非常紧张,他们总以为孩子在学校闯了弥天大祸,而等通话后他们会开心地说着“谢谢”,他们没有想到孩子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会值得校长来表扬。“相约8:30”约的不是时间,相约的是美的发现与传递,是爱的表达和交流。孩子有了进步,老师有了发现,校长有了热线,教育有了故事,家长有了温度,美丽了家长一天的心情。

此外,每月一次的家长沙龙,每月一封的致家长信,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呼吸”和“心跳”。学校的开学典礼、青春仪式、运动会、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都把家长请进来,让他们亲身参与。细心的老师发现,每一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服装都是整洁的,皮鞋都是锃亮的。在全区委托第三方举行的学校满意度调查中,我校的教育服务满意率位居全区第一。

多年后,当我们的学生离开学校,直面难以预料的生活而受挫时,如果他们的心中一直珍藏着在学校读书时留下的美好和眷念,他们的心房始终有一抹阳光温暖着他们,他们或许就能做到坦然地面对。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给他们的心里多贮藏些阳光,让他们在冬天不感觉寒冷。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故事让教育有了味道,它的背后是教育的智慧和行动;温度让教育有了关爱,它的背后是教育的激情与爱心。故事侧重于行,外化人,吸引人,激励人;温度侧重于关爱,内化人,感动人,丰富人。这样的教育,让人身处其中时热爱,走出校外时眷念,让老师成了恩师,让学校成了母校。

(刊登于《人民教育》2014年24期)

第四篇:语文教育教学故事

用理想做翅膀去成长

大公路第一小学 施月圆 22岁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当老师已有一载有余,回首过去的一年,有过彷徨失落,但也有感动和收获。

自从小学遇上一个非常出色的语文老师后,心里就埋下了要成为人民教师的种子。高考后顺应自己选择了师范专业,从那时,已经铁定心要从事这样一份职业。怀着对老师的尊敬,心中也憧憬着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所以,对我而言,老师这份职业不只是谋生的工具,而是人生的目标,心中的理想。

大学毕业后当然是顺其势的去参加教师招聘,稍经波折,但我还是幸运的在刚毕业就通过考试顺利进入教师领域了。

然而出到工作岗位的我,欣喜和好奇感迅速被冲散了,教学的严谨,自己不算高的能力给了我当头一棒,心里仿佛被抽空一般茫然不知所措,但是理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时刻提醒着我要不断进步,不能放弃。

踏上讲台之后,我的角色变了,由不理世事的大学生变成了老师,每天面对十几双天真无邪的闪着求知欲的眼睛,我才意识到我的知识少得可怜,才后悔自己的积累不够。我不断告诫自己,绝不能误人子弟,并暗下决心,一定要教出个人样来。于是,每一节课,我都用心地教,虚心地跟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为了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使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是揣着一颗挚诚的心来从事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的,不带有多少功利性,只管好好教我的书,努力看书学习,不想其他,没有多少思想负担,所以,尽管有很难熬,压力很大的时候,但只要想想学生,想到我把我准备好的知识都在一堂课内给了他们。我就变得很快乐,学习也更有劲。

因为喜欢教书,所以能咽下所有的苦。因为喜欢教书,所以一直努力提高自己。因为喜欢教书,所以喜欢学生,爱学生,想让他们心灵,身体都得到健康成长。孩子们受伤了,我会比班主任还着急,孩子有晚回家的,我不放心要多次打电话确认。孩子有迟到的,我会赶紧告诉班主任去找。我尽力去爱每个孩子,把他们当我的弟弟妹妹一样。学习上,自然更不愿放松。因为我是新教师,我常常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备课,虽然牺牲了自己的娱乐时间,但我乐得其所。只要孩子能从我的课堂上收获很多,我就格外高兴。相反,如果备课不用心,或者上课没发挥好,我就担心会害了他们,自己也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孩子的退步了,我并不是劈头盖脸的批评他一顿,而是认真分析,从各方面找原因,从自身找原因,再综合分析,想出补救的方法。有一次考试,我们班有几位成绩很好的同学都退步了,我急忙把他们找来谈话,问问原因,几个孩子当场哭了。我拍拍他们的头,告诉他们,不要泄气,下次认真,老师不会因为一次的成绩来判断评价你们。孩子走了,我却转过脸,悄悄抹掉自己眼角的泪水...... 既然选择了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理想,那么我自当披荆斩棘,去克服所有的困难。不害怕前面有阴影,因为我知道后面有阳光。因为坚持自己的理想,所以再多的苦,我都会微笑地饮下。如果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就要让自己有一颗强大的心,就算脚上的路再难走,只要去开拓,苦难之路终会变成康庄大道。工作会不断磨练我,但我不会被打垮,因为我有理想这双翅膀,终有一天会像雄鹰般翱翔。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故事

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故事

王亮

孩子们的心是一片海,宽广而深邃。一石投下,可能悄无声息,也有可能溅起一片涟漪。老师的引导就是这块石,等待着去发现这片海洋的宝藏。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同样有着丰富的情感,需要表达,需要倾诉。

一次主题为“感动”讨论会。电视中曾经播放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的妈妈洗脚。还有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患病的父亲去上学。像这样深深触动心灵的事我们身边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能把你认为最感动的事说给大家听听。

起初,大家都在说电视,网络上的所见所闻,的确使人动容.中间,有个叫于梅俊小男生说:“老师,你知道吗?有一次我看到妈妈的肚子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妈妈说那是生我的时候留下的。我觉得好疼啊,平时我的手上划了道小口子我都会流眼泪。妈妈的伤疤那么长,那么深。一定痛死了,妈妈为了我,付出了那么多,而我还惹她生气,甚至不知道妈妈喜欢吃的菜是什么?我觉得我不是个好孩子,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说着说着,他早已泣不成声,晶莹的泪水已滚落下来。这时,教室鸦雀无声,我们都被感动了。他对妈妈的真情流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同龄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这本身就是一种感动!

还有一位天天挂着笑容的叫田瑞萌的小女孩,我们都以为她的生活充满阳光,没有烦恼,但是她的故事却改变了我们的想法。她说,小时候,有一次妈妈生病了。那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只剩下一包方便面了,她和妈妈都很饿,但是妈妈却微笑着看着她吃完了。后来,妈妈生病严重而离开了世界。现在她时常想起那包方便面,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让给妈妈,现在再想要买给她,都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说到这里,小姑娘不能自已,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掉了下来。我们都为之感动,真想对她的妈妈说:“您的女儿长大了,她真是一个好孩子。”

语文课需要泪光闪烁、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独白。正像干涸的荒野需要甘霖、冰冻的雪原需要暖流、寂寞的空山需要鸟鸣、平静的大海需要浪花。这种感动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碰撞,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汇流而成的生命润泽。语文课堂教育的最大魅力在于:体现出“人文关怀”,“放射出人性光芒”,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这才是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小活动大智慧之爱上习作》教学故事

王亮

踏上工作岗位,担任五年级乙班的语文老师。起初,我对教学懵懵懂懂,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们解读每一篇课文,怎样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每当听到他们说:“老师,我宁愿多抄几遍课文,也不想写一篇作文。它实在是太难了。”我都会手足无措,作文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我一定要带领孩子们攻克难关,打败这只“拦路虎”。

自此,我设计了很多锻炼写作能力的小游戏。起初,每天上课前采用抽签的方式进行“我讲我的小故事”。在这里,同学们有的讲述自己知道的小故事,小笑话;有的讲述自己在假期和日常生活中经历的记忆深刻的事情。从起初的一小段到最后讲的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我知道有了“说”的经验,就有了“写”的材料。

于是,“日记”开始上场了。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字数不在多少,感情却要真实。每天我进行批改后,都在班里逐篇讲解。同学们或多或少的窥探欲使讲解变得格外有吸引力,要么捧腹大笑,要么点头称是,就这样无意识的收获了。

现在,再看看他们的作文,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可是还是不够动人。于是,我又设计了新的口语游戏。让同学们每个人写8个感兴趣的词语,这样全班就是近200个词语。放在一个盒子中,让同学们抽取任意4个,构思成一个小故事。同学们真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有着那么多新颖的创意的想法,让这个游戏趣意盎然,回味无穷。在这其中,同学们对事件的构思和连接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小游戏中的大智慧让同学们爱上了习作,我相信,他们的习作之路将一片阳光。

上一篇:业务部门岗位职责下一篇:一堂难忘的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