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秋天

2024-04-10

部编版一年级秋天(通用6篇)

篇1:部编版一年级秋天

1《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一)品读第1自然段。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气

天()()水 空()()油(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3.学习生字“秋、了”。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

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重视背诵积累,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教学中注重对背诵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提示、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方法来提高背诵质量。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3.小组内交流。4.全班内展示。5.说话练习。

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画一画,画出学生心中的秋天,再通过说一说“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说出学生心中的感受。激发并拓展了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篇2:部编版一年级秋天

一、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掌握1种笔画,认识3个偏旁。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4.认识自然段,并尝试给课文标段。

5、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2、背诵课文。

四、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2.秋天树叶的实物。3.大雁图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过渡: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4.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气

天()()水 空()()油(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过渡: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过渡: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课件出示:一片()一片()一片()(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过渡: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过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个: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过渡: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三)品读第3自然段。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3.熟读课文。

4.小结: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要先写长横,再写“人”。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

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让我们到丰收的苹果园里看一看吧!

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2.找部首游戏。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秋 树 叶 会)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3.小组内交流。4.全班内展示。5.说话练习。

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板书设计:

秋天 美

篇3:部编版一年级秋天

一、关于教材总体编排

原人教版教材课本大致有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四个模块, 大体分为八部分, 教材以入学教育为起始部分, 以四幅模拟场景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校园日常生活, 了解日常学习常规。第二部分为汉语拼音, 分为13课学习声母与韵母, 在每课之后设有几个常用字。第三部分识字 (一) 与识字 (二) , 识字单元共8课, 每课要求我会认的字12—14个, 我会写的字3个。主体内容为20篇课文, 课文内容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全册包含6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口语交际话题,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交际能力。附录设有两个生字表与汉字笔画名称表。

部编教材全册大致分为六部分, 入学教育分为“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 体现爱国主义教育, 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识字部分设有10篇课文, 阅读部分设有14篇。每个单元除了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部分新增“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与大人一起读”等栏目, 形式非常新颖, 体现提倡全民阅读的理念。附录部分有识字表、生字表、常用笔画名称表, 新增了常用偏旁名称表。

两部教材对比来看, 总体特点可以总结为立德树人, 自然渗透;保护天性, 幼小链接;夯实基础, 全面启蒙;难度适宜, 梯度合理;强化运用, 联系生活;引导发现, 倡导自立;课外阅读, 纳入课程。

二、关于选文

(一) 选文篇目。

这部教材编写历时四年半, 各种审核达20多次, 编写非常严谨, 选文也非常具有代表性。部编教材选文还需要遵循综合性、实用性、便捷高效的原则。选文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性、具有时代性。

(二) 选文内容。

人文内涵丰富, 选文中有一篇《升国旗》与原教材《我多想去看看》, 描述孩子想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的真挚质朴的感情, 将人文性渗透在课文中;联系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心理成长, 在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的第三单元, 《比多少》《小书包》等课文揭示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课后设置的练习也与生活紧密相连。选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 有朗朗上口的古诗文, 有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儿歌、童谣, 有呈现多彩自然的童话故事;在选文的结尾增加了连环画课文, 不通篇全文注音, 仅部分难字注音, 以检验学生对拼音汉字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学生充分运用识字成果独立阅读, 形成自己的理解, 适时进行猜读。这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关于入学教育

(一)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教材入学教育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 三部分内容, 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 插图也是教材的重要课程资源, 学生可以从图片内容获取信息, 中国标志性的北京天安门, 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 身穿56民族特色服饰笑容洋溢的学生齐聚在一起的画面, 通过教师的引导, 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谐”与“平等”。

(二) 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脱离父母怀抱进入一个新环境刚入学的学生来说, 部分学生充满好奇与期待, 部分学生有些许抵触情绪, 因此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新教材采用一首《上学歌》, 结合图片展示几名小学生背着新书包踏着轻快地脚步进入校园的情景, 引领学生初步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 认同“我是小学生”的角色, 同时在歌词中提示作为合格学生应该要符合的要求。

四、关于识字写字

(一) 识字方式多样而有效。

字理识字法, 有古老而又传统的象形识字, 第四课《日月水火》结合古代象形字从字形上识记生字, 会意字识字, 例如《日月明》一课中学习“众尖尘”等生字;归类识字法, 将与时间有关季节相关的字归在一起, 系统的学习生字;反义词识字, 第七课《大小多少》以几组反义词穿插在课文中, 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传统蒙学, 现如今在小学阶段提倡国学诵读, 《天地人》一课以“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字作为学习内容, 选自三字经, 体现教材夯实基础, 全面启蒙的特点;儿歌识字, 在教材中选用了大量儿歌, 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

(二) 强化运用, 联系生活。

在生字旁边书写笔顺、偏旁部首、基本笔画全书同步跟随, 这是原教材所不具备的, 这在一方面从源头上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规范师生书写汉字;识字的更大作用在于运用, 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运用, 因此很大部分识字内容与我们生活相关, 例如收集马路上超市等地方遇到的汉字, 加深学生记忆。

五、关于口语交际

识字加油站。在这一板块内容中增加了部分要求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的字, 达到读写结合, 多认少写, 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 这一部分还扩展了反义词近义词等, 通过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表, 学习“数学、音乐”等词语, 同样达到识字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猜字谜、童话故事、古诗、儿歌等形式识字, 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字词句运用。让这一阶段的孩子接触量词、形近字, 通过字、词、句的强化训练, 让学生能够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把所学运用在生活之中, 同时采用归类识字的方式让学生系统的学习生字, 例如语文园地四中的字词句运用将与季节有关的词语归纳在一起, 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每个季节的不同特点。

篇4:结合部编版一年级教材群文编组

关键词:群文阅读;结合教材;群文编组;议题确定;文本选择;问题设计

蒋军晶老师群文阅读课程的推广,如一缕清风吹进了阅读课堂。群文阅读是对教科书阅读的有益补充,基于教材而又丰厚教材。要想使群文阅读真正拓宽阅读内容,超越教科书,增加阅读量,就要在群文阅读的编组和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上下功夫。下面笔者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从议题确定、文本选择、问题设计三方面来谈谈群文编组。

一、议题确定

“群文阅读”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文编组,群文编组要找准相关度和关联性,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确定议题。

今年秋季开始,我们开始使用2016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根据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

1.内容专题

入学教育部分,我确定的议题是“我是一年级小学生了”,针对一年级新生精选内容,既有课本的《上学歌》,激发孩子对上学的热望,又有绘本《大卫上学去》是对幼小的一个衔接,还有儿歌《上课要求》,让孩子在诵读儿歌的同时,明白上小学后,上课该怎么做。

2.多文体

开始学习课文了,我确定的议题是“感受四季变化”。讲读课文《秋天》,让孩子得意、得言;自读儿童诗《小雪花》,体会冬天的特点;绘本《小牛的春天》是在体会秋冬特点的基础上,感受四季变化。选取的文本既有课文,又有儿童诗,还有绘本,多种文体指向四季变化。

3.表达方式

学习《比尾巴》一课时,我确定的议题是“问一问,答一答”,讲读课文《比尾巴》,自读儿歌《问答歌》和课本上的童谣《谁会飞》。表达方式是相同的,都是有问有答,但又各不相同,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体会问答歌的妙处。

4.人文专题

《大还是小》是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我确定的议题是“成长的滋味”,选择的一组群文是课文《大还是小》、绘本《我喜欢我的小毯子》、儿童歌曲《长大的感觉真好》。学生在课文学习、绘本阅读和欢快的音乐声中,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到自己的成长。

5.人物专题

《小蜗牛》是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我确定的议题是“关于蜗牛……”讲读课文《小蜗牛》,自读林良的诗《小蜗牛》。孩子自会在快乐阅读中,体会蜗牛的特点,感受故事、诗歌的美妙。

二、文本选择

选择的文本要有相关度,甚至达到结构化。针对一年级学生组织的群文,要关注学生兴趣,让孩子喜欢读、喜欢看。

如议题“问一问,答一答”:我选择的一组文本是课文《比尾巴》,儿歌《问答歌》和课本上的童谣《谁会飞》。

这样的一组文本,围绕一个阅读目的,选择一组相关的作品,进行功能性阅读。孩子不仅能感受到问答歌的妙处,还能在后面接上一两句,既培养了语用能力,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再如议题“感受四季变化”:我选择的一组文本是课文《秋天》、儿童诗《小雪花》、绘本《小牛的春天》。

儿童诗《小雪花》: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是我,是我,我是小雪花。/我从天空中飘下来,/告诉你们冬天来到啦!

绘本《小牛的春天》:春天来了,雪融化了,泥土露出了脸,草儿冒出了嫩芽……小牛的角长出了一点点。

显然,这样的一组群文很容易使孩子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及轮回。当然孩子还不能准确表达,但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也将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想起曾读过的课文、诗歌或绘本。

三、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把一组群文联系起來。以上文中提到的“问一问,答一答”为例。讲读完课文《比尾巴》,孩子很容易发现第一、三小节是问,第二、四小节是答。再阅读儿歌《问答歌》和课本上的童谣《谁会飞》,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聪明的你找到这三篇相同的地方了吗?学生很快在比较阅读中发现这组文本问号和句号的秘密,明白一问一答的形式,再引导学生男女生对读,学生很快就能背诵下来。再引导学生找不同的地方。能力强的学生还能发现《比尾巴》是写各种动物不同的尾巴;《问答歌》是写各种圆圆的东西;《谁会飞》在问“谁会飞”后,又追问“怎样飞?”运用横向比较把三篇文本联结起来,从而发现问答歌的奥妙。此时,引导学生接上一两句是水到渠成的事。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议题,依据议题进行文本选择,依据文本和要达到的目的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才能完成群文编组。群文编组又是群文阅读的基础,只有在群文编组上下功夫,才能通过师生同读共议,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蒋军晶.优质的“群文”是如何形成的[J].小学语文教师,2015.

作者简介:朱荣霞(1974—),女,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就职学校:河南省清丰县第一实验小学。

篇5: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课文内容。

二、说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件、卡片、图片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说教法

从本课课文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图文结合、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在生字学习中,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识记。在学生识记生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创设情景,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程序,主要设置六个环节。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季美景的图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应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地位。

1.请大家打开课文,认识自然段。

2.播放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准字音。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品读学习第一自然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环节设计,在随文识字中,将识字教学置于一定的课文情境中,通过字理识字、加一加、文字与图片联系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过程中落实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的插图,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积累丰富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四)、拓展练习

1.巩固生字:大雁南飞

2.我会说:用“秋天来了,天气凉了”说句子。

通过生字认记练习和句式练习说话,巩固生字的认记,练习说完整的话,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感受秋天的多样性。

(五)、引导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板书引领,指导学生背诵。

3.请个别学生展示。用填空形式练习背诵。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落实本课的目标,力求背诵在课堂上进行。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文的内容理解、生活体验,再现图片,抓关键词引导学生背诵。

(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五、说板书设计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板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本课我抓住了景物的“关键词”,用粘贴画有形有字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力求言简意赅,对教材的内容概括得精炼、正确、有趣味性。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单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了《春》、《济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两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

1、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所以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而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诗歌,适于朗读,所以讲析文章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绘的自然美。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4、说学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5、反馈调控措施

根据我所授课班级学生底子薄、认知水平低、自觉性差的现状,我估计学生可能会在“品秋”“写秋”环节中出现困难,这时教师可根据当时的情况,就出现困难的环节,以对话的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拉进师生距离,启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秋——诵秋——品秋——写秋”进行教学的。其中我把教学重点突出在“诵秋”环节;在“品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秋(2分钟)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由此创设情景导入。(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诵秋(8分钟)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4、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朗读,也可找出你认为诗中用得好的词语,做适当的批注,并与同学交流。教师也可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词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秋(20分钟)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写秋(15分钟)

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根据“阅读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习惯。也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观念。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2、请同学们一起歌唱秋天(试背)

设计意图:教师可在学生试背过程中,在此出示与诗文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回忆诗文,进行背诵。这可以使学生智力素质中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3、布置作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比较《秋天》与《秋景》,说说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本课所学知识的验收以及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拓展与延伸。

(五)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能够摈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分析、讲授诗歌意境为主的做法,积极尝试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创设校本实例及校本意境,尽量使课堂充满活力,把课堂还给孩子,积极努力尝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以突出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我认为这也体现了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渗透。让孩子们通过读诗来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的品味诗意,领悟意境,我认为这充分体现出了语文的人文性,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大语文”的氛围。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前几篇文章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春》的语言美、《济南的冬天》的空灵美,《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这首诗,既可以巩固前几篇文章引领着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的任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现代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它现代诗歌铺平道路

2、教学目标说明

1)、知识与技能: 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做到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 : 以自主 合作 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诵读改写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感悟秋天 赞美秋天 热爱秋天。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二、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我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城镇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秋天》所表达的丰收的喜悦与我们城市学生的生活很难贴近,但我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很多学生在图画音乐方面不仅有兴趣,而且还很有特长,因此我只需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 ,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这样必定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高涨,收到好的效果。

三、教法

1、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诵读法

3、启发式教学法

四、学法指导

1、诵读品味法

2、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章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诗歌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五 教学程序

1、过程总体框架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按教师活动分六步:

引导入境(2分钟)

品味秋天(12分钟)

描绘秋天(15分钟)

歌颂秋天(10分钟)

归纳方法(4分钟)

布置作业(2分钟)

2、教学环节设计

(一) 创设情境

感受美

创设优美、宁静的气氛,使学生置身于秋的意境中,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探讨问题

发现美

环节一 品秋

1、㈠初读

1 教师表情范读。

2学生揣摩默读。

3小组合作自读。

4教师指导点读。

㈡品读

找出你认为最优美的诗句。说一说它美在何处,并按你的理解读一读。

本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及时鼓励肯定学生,指导学生对诗的语言做出正确的理解,以达到学生品味诗文的目的。

环节二 绘秋

㈢研读

1、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为不同画面命上有诗意的名字。再想一想这幅画面上有些什么,那些诗句能表现这些画面,把这些诗句轻声地读出来。

3、教师出示一幅能表现第二幅场景的画(出示第二幅画)请大家与书上的插图比较一下,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幅。并为自己喜欢的诗节配画。

描绘秋天这一环节,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丰富了想象能力,使阅读进入一个创造性的高度。

环节三 颂秋

㈣诵读

1、选择你配画的诗节有感情诵读。

2、伴随《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用优美的语言,解说自己描绘的画面。

这一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自主意识,有利于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秋的意境中,感悟诗人赞秋、颂秋的喜悦之情。

(三)归纳方法寻找美

1、学生依据本节的学习过程,归纳赏诗的方法

2、教师课件展示赏诗方法。

Ⅰ.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Ⅱ.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Ⅲ.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此环节的设计实现了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使学生形成了品评其他现代诗歌的能力。

(四) 培养创新

表达美

课件出示作业:

1、课外收集描绘秋天的诗文。

2、喜欢写作的同学将诗歌改写成散文。

3、喜欢音乐的同学为这首诗歌配置背景音乐并有感情地朗颂。

布置此项作业能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其特长和主观能动性,这也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教学模式与策略的说明

《秋天》是一首现代诗,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同时我又以诗——画——颂为学习线索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希望在环环相扣而又螺旋上升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流水线作业,创造出一种既有语言美,又有图画、音乐美的氛围,使整堂课具有诗情画意,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之美,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之下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熏陶渐染之中获得审美愉悦,提高审美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秋天》是人教版-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写物”为主题展开。《秋天》是一篇散文,主要写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写作特点”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课文含义,提炼作者表达的情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由于本课主要描写秋天,体现作者对秋天喜爱的情感。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体会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因为低年段的语文教学要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读正确就是能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化等。读流利就是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丢字、添字,能正确停顿等。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课文单元,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要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课后生字提示自由朗读圈出生字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秋树片等”。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课件,教师请学生先自由读在分组读。课件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拓展延伸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好心,提取学生兴趣,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看看秋天都变化了些什么,分组讨论交流等等之类。

环节5课后作业

小练笔:写一写美丽的夏天

好处:巩固知识点,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第一课时,本单元根据秋天的季节特点,围绕《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开展欣赏,唱歌,打击乐合奏, 等丰富的教学活动,集中体现文化艺术多元化的特点,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受,而且能够从音乐与相关文化艺术的共性和个性特点的对比中,了解其学科特征及相关关系。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音乐的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能够熟练掌握歌曲中典型的节奏型打法,并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创编打击乐合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歌曲《西风的话》的学习和演唱,增强对歌唱艺术的兴趣。

2、在反复聆听、歌唱《西风的话》的过程中,唤起学生对音乐、对大自然秋天、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

四、说教法

(1)本课始终把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学科综合”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秋天”为主线,让学生在音乐中感悟秋天,描绘秋天,唱响秋天,表现秋天。

(3)本课充分渗透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知识的尺度,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连贯的知识。欣赏时,可运用讲授法,介绍作者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标题的由来,变奏曲式及音乐主题等。这些内容都将对学生理解把握整部作品起到引导、启发和铺垫的作用,许多难点要点在欣赏中就会迎刃而解。

2、听唱法

在学唱歌曲时,我采用听唱法教学。先听几遍录音机示范唱,再听老师示范唱、教唱、随琴唱,从而让他们掌握旋律、节奏、时值等乐理知识。

3、视唱法

在视唱训练中,我采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试着唱唱,在他们唱得不够准的情况下,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他们真正掌握节拍等乐理知识。

4、比较法

通过两种不同节奏的演唱方法,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音乐作品加以对比,从而了解不同的演唱节奏所表现的情绪特点。它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

5、引导创编法

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创编音乐节奏进行小组练习并合作表演。

五、说学法

1.情境法

“情境法”教学,这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能力。

2.体验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声音的艺术.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在听了一支美妙的乐曲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温柔,生活多么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体验法就是教师培养学生有敏锐的音乐听觉并巧妙地引导他们参与到音乐中去的教学方法;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体验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动身、动曲,还可以动口唱、动手演奏。

六、教学准备

1.音乐课本

2.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响板、木鱼、碰铃等。 3.教学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 欣赏教学

1.创设情境,提问导入

2.听乐赏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到秋天,大家能够想到什么,自由讲一讲。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秋天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通过以上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主题词。 如“金色”“收获”“红叶”“谷穗”“登高”“旷远”“赏荷”“狩猎”“载歌载舞”“凋零”“萧瑟”等。

(二) 唱歌教学

1.介绍黄自和《西风的话》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人。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西风的话》黄自的这首儿童抒情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当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传唱,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2.教唱《西风的话》

①教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这首抒情歌曲。 设问:该曲寄予了作曲家对青少年怎样的殷切期望?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光明的憧憬。

②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力度记号的表情作用是怎样的?该曲歌词含蓄、深邃,情景交融;曲调婉转、典雅,抒情柔美。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规整的乐句构成。虽然四乐句采用了相同的节奏,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第一乐句先扬后仰,奠定了全曲舒展、宽广的风格;第二乐句曲调渐强,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第三乐句在高音曲展开,完成了曲意的转折,是全曲力度最强的乐句;结束句渐强渐慢的处理,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

③唱歌教学中贯穿本节课相关音乐知识的讲授。四四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指挥示意图;简谱中音符的唱名和音名;歌曲的旋律线;歌曲演唱的强弱关系等。

(三)实践创编

通过对乐谱的试唱练习,找出典型节奏型,并进行节奏型创编,并分小组合作练习以达到分角色进行打击乐表演。

(四)作业设置

1.画出你心中的秋

2.有感情演唱《西风的话》

3.分小组练习给《西风的话》编配打击乐节奏型,并能够熟练配乐。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6

、说教材

常听老师们说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常常是瞪着题目,咬着笔头,冥思苦想,也不知该写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是因为学生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积累生活素材,缺少组织语言的能力,心有千言却难以下笔。

针对这种现状,我以《美丽的秋天》作文训练为例,试着用八个字来指导学生作文:观察 积累 模仿 创新,根据教材的编写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引导学生模仿范文写作,学会积累语言,学习多种写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适当展开联想。

3、学会留心观察事物,真情流露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课标中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对于小学生来说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认为让学生真情流露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这篇作文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达到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光靠老师用语言来描述是不能很好的展现出来的,所以我将结合本课的教学流程,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使学生在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习作。

二、说学法

我采用自主学习法,创一个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学写真话,造一个畅谈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

三、结合学情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针对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四、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布置,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首先要有话可说。如何提供学生写作的素材呢,课前我布置了学生们观察家乡的秋景,有意识地指导他们要观察秋天的田野、花园、树林、果园等地方,为写作做准备。这个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积累写作素材。

(二)指导说话

指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色有条理有层次地说给同学们听,听的同学可以做一些补充。老师适时地点拨。指导学生尽可能说得生动。

(三)幻灯出示描写秋天的词语、句子、古诗,供学生选用

(投影)描写秋天的词语:秋高气爽 橙黄橘绿 天高云淡 果实累累 落叶纷纷 五谷丰登 金秋时节 金风送爽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描写秋天的优美句子:

1、秋天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人间。

2、风,轻轻地,温和地吹着,是美丽的秋姑娘姗姗而来。

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 《 菊花》

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词句诗的优美,感受秋天的美丽,为学生的写作积累好词句。

(四)范文引路,明确写法

投影出《春在哪里》范文。

1.学生自主阅读 。

2、分析指导《春在哪里》这篇文章的结构、写法。归纳总结出,《春在哪里》的写作结构是总分总,先总写了春天的美丽,接着具体描写了春在天空、小溪、花园等地方,最后又赞美春天。这篇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层次非常清楚。

3、通过分析范文,学习模仿,结合课前学生的说话,列出《美丽的秋天》的写作提纲

4、展示提纲

总 秋天的美丽

秋在田野里 稻田

秋在花园里 菊花

美丽的秋天 分 秋在树林里 黄树叶 枫树叶

秋在果园里 苹果 梨 枣子

总 秋的美丽 赞美秋天

这个环节意在指导学生模仿,从而创新,写出好文章。

(五)展示图片,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指导重点部分写作。

文章的提纲出来了,骨架有了,接下来就是丰富文章内容,尽量使文章有血有肉。

首先我会把秋在果园作为重点部分进行指导。

1、播放秋天的果园课件,让学生对秋天的果园有个感官的认识。(播放课件)

2、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鸟的天堂》中有段描写: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些都是对群鸟的描写,属于面。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近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这是对点的描写。“点”指是对具体事物详细的描写,“面”指的是对事物概括性的描写。

3、指导学生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对秋天的果园进行描写。“面”:秋天的果园里,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映入眼帘的是各色的果子,成熟的果子散发出的芬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点”枣树 上挂满了枣子,红彤彤的,像一颗颗红色的玛瑙。苹果树上长满了苹果,红扑扑的,像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蛋。 梨树上结满了梨子,黄澄澄的,像一盏盏黄色的小灯笼。

接下来我会简单指导描写秋在田野秋在树林秋在花园

1、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

2、适时指导学生描写不同的地点要抓住不同的景物。如描写秋在田野,我们可以抓住稻田进行描写。描写秋在树林,我们抓住树林里的树叶,最有代表性的是黄叶纷飞,枫叶似火。描写秋在花园,我们抓秋天最漂亮的花-----菊花,指导学生抓住菊花的颜色和形状进行描写。

3、指导组织语言,使文章丰富流畅。尽可能地用上各种修辞,如稻子颗颗饱满,谦逊地低着头,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收割。稻田里的稻子金灿灿的,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地的金子。黄叶子像只只蝴蝶翩翩起舞。红树叶像少女羞红的脸。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

(六)学生进行写作。

师巡视,适时指导。

篇6:部编版一年级秋天

执教者:棋盘街小学 江敏华 整理者:航空路小学 陈

一、导入。

(一)猜谜激趣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玩一个小游戏,叫做“听儿歌猜季节”。“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这是哪个季节呀?你说。生:冬天。

师:冬天雪花飘,再来一首。“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这又是哪个季节?你说。生:秋天。

(二)初步感知秋天变化

师:哎呀,秋天红叶落。当我们看到红叶满天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么,你还从哪里知道秋天来了?你说。生:因为秋天大家都在加衣服。

师:你从生活中感受到了秋天,真好,还有谁说?你来。生:秋天的天空会变得蓝一些。师:秋天的天空多么蓝呀!你来说。生:而且秋天的叶子也会黄。

师:啊,你观察到了秋天的植物。你来说。生:秋天的时候,大雁往南飞了。

师:你观察到了秋天的自然现象,我们的同学真了不起,这么会观察秋天,那就让我们走进秋天的课文吧!

二、认识课文、初读课文、多样识字。

(一)认识课文

师:看,这就是我们的课文,《秋天》是课题,下面是课文内容,诶,双横线里面是什么呀? 生:字。

师:是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田字格里呢? 生:字。

师:是要求我们书写的字,下面还有练习题呢!另外,课文还给我们配上了美美的插图呢!

(二)初读课文

师:认识了课文,再来看老师写课题。(板书:

1、秋天)“秋”是一个生字,“禾”“火”一碰就是“秋”,自己拼一拼,读一读。我们在这里写个“1”,表示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谁来读读课题呀?那个男生你来读。

生:

1、秋天。

师评价:字音读得很准,还有谁想读?好,你来读。生:

1、秋天。

师评价:字音读得准,声音还很响亮呢!全班一起读题。师:江老师很喜欢秋天,我想把这篇课文读给你们听听,好吗?和我一起,拿起书,翻到54页。(师范读)

师:你们想读吗? 生:想。

师: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吧!(生读,师提示自己读自己的)师:再来读读双横线里的生字吧!师:你们想和秋姑娘做好朋友吗? 生:想。

(三)多样识字

1.师: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第一封信。(ppt配音:请小朋友们圈出双横线里的生字,再读准生字的音哟!)看,这就是双横线里的生字,它们都藏在我们的课文中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拿起笔,和我一起圈生字。看好啦,第一个生字“秋”,我们从课题开始圈,它就在课题里。第二个生字“气”,课题找完了,再来找课文,“气”字就在课文的开头呢!第三个生字“了”在这,剩下的生字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自己在文中圈出来吧!诶,我看到了小朋友看到了这里有两个“片”字,我们圈第一个。对,出现了同样的两个生字,就圈第一个。圈完了请坐好,冲我点点头,我就知道圈好啦!这里一共有10个生字,数一数你圈对了吗?圈好的小朋友把你的铅笔放好,拿出你的小手,指着生字,每个生字读2遍。

2.读双横线中的字。

师:秋风一吹,树叶宝宝就飘过来啦,我们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第一个生字谁来读?

生:秋。

师评价:真好。

【依次认读生字,提示轻声、翘舌音】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生字读一读。(生齐读)师:我们来开小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抽词卡形式)生:一开开到我这来。师:一开开到你这来。(开了3次,出错了则提醒学生看着拼音读)

3.认识“人”字头。

师:这儿还有2个生字,长得可像了,仔细看。好,那个男生,你来说。生:它们头上都有“人”字。

师:它们头上都有“人”字呢,真是火眼金睛会发现呢,它呀,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偏旁——“人字头”,跟我一起读“人字头”。(师带读2次)师:认识了“人字头”,那么这两个字你会不会记了呢? 生:会。

师:你会记哪个?最后面那个男生,你来说。生:“个”上面是个“人字头”,下面是个竖。师:合起来组成“个”,真好!还有“会”字,谁会说? 生:我会记“会”,“会”上面是个“人字头”,下面是个“云”,合起来就是“会”。

4.读词(渗透儿化音和“一”的变调)。师:“会”的上面是个“人字头”,下面是个“云”,合起来就是“会”。哎呀,小朋友们都会,秋姑娘可高兴了,她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第二封信,(ppt配音:你们会认生字啦,真棒!接下来能把词语读好吗?)能把词语读好吗?接下来用小蜜蜂的声音自己读读这些词吧!读好啦,接下来我们就用百灵鸟的声音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你们的声音真动听,这儿还有一个词语呢!仔细读一读它们的拼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ppt:凉了 黄了 来了 叶子 那么)师:你来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后面都是轻声。

师:哎呀,你真是会发现啊,来,掌声送给他。

师:真棒,他发现这些词语的后面都是轻声,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谁来读?(指名一人读,读错纠正,鼓励下课多读)师:看看这样一个生字。生:子。师:再来读。生:子。

师:这个字本来读三声,在这里它读轻声。我们一起来读。生:叶子。师:再来一遍。生:叶子。

师:再请个同学,谁想读,好,你来试试。(指名读ppt上的5个词,纠正“那么”,提示“那”是鼻音,“么”是轻声)跟我一起读。生:那么。

师:接下来轻轻地读这些词。(生读)

师:这些词语还会变魔术呢!想看它们变魔术吗? 生:想。

(ppt:凉了——天气凉了

黄了——树叶黄了 来了——秋天来了 叶子——一片片叶子

那么——那么蓝

那么高)

(指名读,齐读,师示范读,打捆读;提问方式有“谁来了”“什么样的叶子”“这怎么读”;师提示词语要连读;师评价语:真好,词儿连读了;真好,读得真动听。)

师:看一看,这儿还有一个特别的词呢,谁来读?(生读)注意了,“会”“儿”的拼音,它们轻轻地连在一起多亲热呀,读的时候,要由“会”轻轻地滑向“儿”,听我读“一会儿”(生跟读),“一会儿”(生跟读)。(ppt:一群

一片片

一会儿

排成个一字)

师:这里有很多跟“一”组成的词,读一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生:它们长得一样,但有些读一声,有些读二声,有些读四声。

师:哎呀,真是个发现小能手,掌声送给她。真不错,这些词里都有“一”字,可是在不同的词语里,它的声调是不一样的。谁想来读给我们听听呢?(指名读2次、齐读)

师:字音我们读准了,词儿我们读好了,相信这一次我们能把课文读正确,自己读读课文吧!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看,秋姑娘带着树叶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啦!

律动: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

三、学会标段,再读课文。

(一)学会标段

师:我们再回到秋天的课文里,大家再来读读这篇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生:课文里面有2个空格。

师:你真会观察发现,真不错。听一听我们的快乐小伙伴,他是这样说的。(ppt配音“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看,“天气凉了”前面有2个空格。我们在第二个空格里写上“1”,表示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问是否画空格,师答“不用画空格,挨着“天”字写“1”就行了”)

师:第二自然、第三自然段又在哪呢?能在书上找到、写出来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谁找到了,我请她当小老师,上来告诉大家。好,你上来。生:第二自然段在“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师:“2”写在哪里? 生:“2”写在“天”旁边的第2个空格。师:第三自然段写哪里?

生:第三自然段在“啊!秋天来了!”写在第三自然段的第二个空格。师:写得真棒,掌声送给他,这么快就找到了。那么这篇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二)再读课文

师:你们的学习热情感染力秋姑娘,她也想来读这篇课文啦!听!(看视频,含课文朗读和画面)

师:秋姑娘让我们深深着迷,你们想和秋姑娘比一比吗?自己来读读课文吧!(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2人,提示“树”是翘舌音;师范读)

师:只要我们关注到像小蝌蚪一样的符号它是——?(逗号)遇到它停顿一下。再看到像小圆圈这样的符号叫做——?(句号)遇到它也要停顿一会儿,我们就能读好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好吗?这次我请男生一起来读读。(男生读,师评价:真好)谁想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生读,师评价:她读得真好,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句子还读得很连贯呢!)看,这里有一个比较长的句子,只要我们注意到逗号和句号,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就能把它读好,谁来读读这个句子(第二段的第二句)?(指名读2次,师提示“一会儿”的读音)全班女生一起来读第二段吧!(学生忍不住读到第三段)我们学生觉得秋天太美了,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一起读!(生读第三段)第三自然段我们同学读得这么好,就是注意到了竖加小点是感叹号,遇到它也要停顿一会儿。

师:听,秋的旋律奏响了,我们可以和秋姑娘比赛了,我们来合作朗读吧!男生读蓝色的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红色的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一起读,课题老师来读。(配乐合作读)

四、写字。

1.师:我们还遇到了一个老朋友,叫做? 生:田字格。

师:田字格,四方方。

生: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个个方位记心间。2.师:读得这么好,又来一个生字宝宝啦,一起读。生:了。

师:轻声又轻又短,再来读。生:了。

师:仔细观察这个字,第一笔是我们要认识的新笔画——横撇,跟我读,横撇。生:横撇。

师:认识了横撇,谁来告诉我“了”字怎么写,这个男生。生:“了”字这样写,一笔横撇,二笔弯钩。师:和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吧,小手伸出来。生:伸出来。师:“了”字怎么写? 生:“了”字这样写。

师:横撇、弯钩。再观察“了”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生:大家请注意,写“弯钩”的时候,“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师:真好,回答问题特别完整。看江老师来写这个字,从上半格起笔写“横撇”,压着竖中线写“弯钩”,“了”字就写好了。接来下我们来写这个字,写字时,要注意。

生:身坐直,脚放平。师:三个一。生:要做到。

师:描2个,写1个。(师巡视)

3.师:这还有1个生字,怎么读? 生:子。

师:怎么记住“子”呢?谁有好办法!你来说。生:“了”加一横就是“字”。

师:他用了熟字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谁来说笔顺? 生:横撇、弯钩、横。师:真好,小手伸出来。生:伸出来。

(师生合作说“了”字怎么写)师:最后一笔横写在哪? 生:大家请注意,“子”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师:横撇,弯钩还是压在竖中线上,略微写长一点,然后压着横中线上写横。写字时还是要注意。

生:身坐直,脚放平。三个一,要做到。师:描2个,写1个。(师巡视)

五、总结。

师:秋的美景让我们深深振奋了,下一节课江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探寻秋的美景,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啦!下课!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上一篇:讲坛活动总结下一篇:四寨镇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