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税源建设工作汇报总结

2024-05-11

地方税源建设工作汇报总结(共9篇)

篇1:地方税源建设工作汇报总结

近年来,县地税收入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建筑及房地产等行业,地税收入增长途径较为单一,增收形势比较严峻。因此,我们今后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一个税收与经济结构相互协调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地方税源建设,进一步提高地税收入对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

一、地税收入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一)地税收入总量持续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2007年全县地税收入首次突破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76%。虽然今年上半年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但下半年地税收入增幅明显回落,有的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截止9月底止,全县入库地税收入8786万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25.3%,比2007年少增长5.46个百分点,也落后全市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列全市十个县(市、区)倒数第三位。

二、加强地方税源建设的思考

(一)加快经济发展,夯实税源基础。税收来源于经济,离开了经济的发展,税收就成为无源之水。作为一个以资源加工为主的山区小县,必须逐步建立新老税源交替、大小税源并举、支柱税源多元化的多层次税源结构体系,是确保地方税收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因此,全县各部门都要树立“围绕经济抓税收,围绕税收促经济”的大税收理念,强化效益财源意识,把发展经济、培植税源、优化经济结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二)突出发展工业,做大税收总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区”的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好成效,县工业企业持良性发展势头,今年1-8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076万元,同比增长55.69%,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9%,工业用电量同比也增长了10.7%。但是,制造业对县的税收贡献并未占主导地位,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应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充分利用沿海发达地区工业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真正把县工业园区建成的“板块财源”;重点扶持和帮助龙头型企业、民营型企业,促其做大、做强、做优,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和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要利用是全国的“竹乡”优势,支持传统产业发展壮大,实施科技创新,增加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比重。

(三)调整产业结构,拓展税源渠道。近年来,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与相邻的上高县、高安市的差距在逐年拉大。当前,县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利用新行政中心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市政工程、设施的建设,构建新的行政、商务、消费中心等核心圈。同时,将现有的建材市场、商贸广场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全县工业产品的集散地。二是抓住武吉高速在境内设有两个入口的机遇,以新建设的县城汽运城为平台,加快发展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产业。三是以国家级原始生态自然保护区——“官山”为龙头,深度开发洞山宗教文化生态旅游、黄檗山宗教文化旅游、天宝古村落景旅游及陶渊明故里等旅游资源;同时,配套建设集住宿、会议、旅游、娱乐等功能齐全、高档次的星级宾馆,发展壮大县旅游产业,使其成为地方税收新的增长点。

(四)优化房地产业,保持稳定增长。近几年来,房地产业已成为经济的一大亮点和地方税收增收的主要来源。总体来看,房地产业运行态势良好,尽管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业采取“适度从紧”的政策,对房地产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仍处于一个发展的上升阶段。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为房地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当前,应当坚持“城市经营”理念,优化房地产业市场要素培育,努力实现长期经营、健康协调、温而不火。在土地供应上,加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调控,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在项目开发上,做到有序、适度、递次;在企业发展上,注重滚动培育龙头企业。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扩大住房有效供给,引导住房理性消费,积极培育住房有效需求,继续保持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促进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加强税源监管,提高税收效益。加强税源管理不仅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也有利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一要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确保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实现税源向税收的转化。二要不断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及时有效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大力扶持支柱产业和重点税源企业,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经济税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三要公平税负、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在加强重点税种征收、重点税源监控、重大工程项目及重点行业征管的同时,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完善零散税源管理,做到“抓大不放小”。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做到应收尽收。

(六)落实优惠政策,培植后续税源。税源增长点的建设不仅在于营建,更在于扶持。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短期看是减少了税收,但长期看则是培植了税源,增加了后续财力。因此,要转变观念,着眼长远,坚持“严格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着力培植税源应免尽免”的税收科学发展观,用足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扶持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另一方面也可涵养税源。

(七)创新纳税服务,优化税收环境。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地税部门要以优化纳税环境和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不断改进纳税服务工作,通过强化日常的纳税服务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要牢固树立公正执法和公平税负就是对纳税人最好的服务理念,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要规范办税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办税,节约纳税人成本,建立和谐的经济与税收发展环境。

范文网【】

篇2:地方税源建设工作汇报总结

(一)地税收入总量持续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全县地税收入首次突破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76%。虽然今年上半年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但下半年地税收入增幅明显回落,有的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截止9月底止,全县入库地税收入8786万元,比上年同期仅增长25.3%,比20少增长5.46个百分点,也落后全市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列全市十个县(市、区)倒数第三位。

二、加强地方税源建设的思考

(一)加快经济发展,夯实税源基础。

税收来源于经济,离开了经济的发展,税收就成为无源之水。作为一个以资源加工为主的山区小县,必须逐步建立新老税源交替、大小税源并举、支柱税源多元化的多层次税源结构体系,是确保地方税收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因此,全县各部门都要树立“围绕经济抓税收,围绕税收促经济”的大税收理念,强化效益财源意识,把发展经济、培植税源、优化经济结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二)突出发展工业,做大税收总量。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区”的发展战略,取得了较好成效,县工业企业持良性发展势头,今年1-8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076万元,同比增长55.69%,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9%,工业用电量同比也增长了10.7%。但是,制造业对县的税收贡献并未占主导地位,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应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充分利用沿海发达地区工业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真正把县工业园区建成的“板块财源”;重点扶持和帮助龙头型企业、民营型企业,促其做大、做强、做优,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和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要利用是全国的“竹乡”优势,支持传统产业发展壮大,实施科技创新,增加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比重。

(三)调整产业结构,拓展税源渠道。

近年来,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的比重虽有所上升,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与相邻的上高县、高安市的差距在逐年拉大。当前,县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利用新行政中心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市政工程、设施的建设,构建新的行政、商务、消费中心等核心圈。同时,将现有的建材市场、商贸广场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全县工业产品的集散地。二是抓住武吉高速在境内设有两个入口的机遇,以新建设的`县城汽运城为平台,加快发展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产业。三是以国家级原始生态自然保护区——“官山”为龙头,深度开发洞山宗教文化生态旅游、黄檗山宗教文化旅游、天宝古村落景旅游及陶渊明故里等旅游资源;同时,配套建设集住宿、会议、旅游、娱乐等功能齐全、高档次的星级宾馆,发展壮大县旅游产业,使其成为地方税收新的增长点。

(四)优化房地产业,保持稳定增长。

近几年来,房地产业已成为经济的一大亮点和地方税收增收的主要来源。总体来看,房地产业运行态势良好,尽管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业采取“适度从紧”的政策,对房地产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仍处于一个发展的上升阶段。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将为房地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当前,应当坚持“城市经营”理念,优化房地产业市场要素培育,努力实现长期经营、健康协调、温而不火。在土地供应上,加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调控,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在项目开发上,做到有序、适度、递次;在企业发展上,注重滚动培育龙头企业。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扩大住房有效供给,引导住房理性消费,积极培育住房有效需求,继续保持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促进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加强税源监管,提高税收效益。

加强税源管理不仅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也有利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一要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确保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实现税源向税收的转化。二要不断完善税收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及时有效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大力扶持支柱产业和重点税源企业,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经济税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三要公平税负、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在加强重点税种征收、重点税源监控、重大工程项目及重点行业征管的同时,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完善零散税源管理,做到“抓大不放小”。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做到应收尽收。

(六)落实优惠政策,培植后续税源。

税源增长点的建设不仅在于营建,更在于扶持。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短期看是减少了税收,但长期看则是培植了税源,增加了后续财力。因此,要转变观念,着眼长远,坚持“严格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着力培植税源应免尽免”的税收科学发展观,用足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扶持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另一方面也可涵养税源。

(七)创新纳税服务,优化税收环境。

篇3:地方税源建设工作汇报总结

2012年,是建设新房县、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将在未来3-5年重点抓好10大项目,今年将围绕“三大目标”,办好“四件大事”,建设“八大项目”,推动房县的经济社会继续持续快速发展。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也是收获年,房县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约42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26.8%。而今年房县将深入贯彻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全省山区经济强县和全国生态文化旅游明县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以实现生产总值55亿元,增长25.7%;实现财政收入4.5亿元,增长28.6%为任务,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县、旅游立县、农业稳县、项目兴县”战略,奋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地方税源建设的基础,地方税源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县情,围绕国家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依托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凸现支柱产业,扩大税源总量,做强重点税源。

一、加强现有重点税源管理,提升企业运营能力。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分析研究房县税源结构,大力实施“八大项目”建设的同时,着重加强税源管理,确立了以原有重点税源企业管理为基础,强化各行业税源控管的工作思路。⑴完善单项税种管理。克服政策性减收-1-

因素,加强“两业”管理。通过加强国税、地税、房管、土地、建设和规划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摸清税源底数,及时掌握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度和完税情况,从而有效地进行信息化、精细化税源管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实行预征管理,加强税源监控;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全方位的跟踪管理,对房地产业全面展开清算工作,规范房地产业税收征管秩序。2011年,我县建材业入库1523万元,同比增长75 %,建筑安装业入库3011万元,同比增长104%,税收占全年财政收入比例高达13%。今年房县房地产开发总投资达22亿元,其中五星级半岛湾国际大酒店、四星级维也纳大酒店和滨湖大酒店总投资12亿元,温泉度假村建设项目投资6亿元,几大地产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拉动我县“两业”税收的迅猛增长。(2)强化餐饮、娱乐业税收管理。

1、加强各有关部门联络配合,实行源头把关控制。由于餐饮娱乐业企业所得税,属于国地税交叉管理行业,加大监管稽查力度,建立国税、地税、工商和文化部门对饮食娱乐涉税情况联络互通机制,加大对利用“假账簿、假申报、假发票”偷税漏税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对饮食娱乐税收情况监控。

2、强化推进规范建账建制。要加强税收征管,改变业户建帐不规范状态。根据饮食娱乐业的工作流程,规范建账建制,促使各个环节相扣,如对饮食企业要根据定单点菜单等各个环节规范建帐,加快饮食娱乐业征管信息化建设,加强饮食娱乐税收征管和监督。大力加强饮食娱乐业的税收征管,也对该行业加强发票控管、实施税源监控找到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真正实现以票控税的目的。(3)大户管细、小户控全。

1、及时跟踪分析重点税

源,扩大对重点税源的监控面,制定重点税源监控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收集整理、汇总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税收缴纳情况及有关财务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对收入增收或减收 100 万元以上的重点工程及重点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收入执行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全局重点税源摸底监控及调研工作,对重点税源增减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及时发现征管中的薄弱环节。

2、强化一般税源巡查和小税源的检查力度。在全面综合实施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按照行业进行梳理,选取部分中小典型企业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各行业中小企业税源监控管理工作,利用行业关键生产经营指标和内在关联要素加强分析,实现对中小企业纳税情况的有效控管,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从宏观分析行业产业链和行业规律、微观掌握单个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和涉税信息入手,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管理的措施,堵塞税收管理漏洞。

二、依托资源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长期以来,我县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工业经济滞后,发展缓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加快开发步伐,构建工业经济框架体系,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工业大县、经济强县。一是我县水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达35万千瓦,目前的开发量不足20%,开发潜力巨大。二是我县有色金属和磷矿资源丰富,但矿产开发企业开发规模普遍较小且开采技术落

篇4:地方税源建设工作汇报总结

玉林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地方税源建设取向的探讨

本文通过的玉林市地方税源现状及其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明确了优化产业结构与培植地方税源的关系,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作 者:李伟健 作者单位:玉林市地方税务局刊 名:市场论坛英文刊名:MARKET FORUM年,卷(期):“”(12)分类号:F121关键词:玉林市 地方税源 产业结构调整 对策建议

篇5:地方税源建设工作汇报总结

重点税源监控及分析工作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重点税源管理,提高重点税源监控和税收管理水平,推进依法治税,结合我局地税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强化税源管理为目标,以信息化处理为依托,以纳税评估为手段,以优化纳税服务为保障,以信誉等级管理为促进,努力实现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信息化、精细化、科学化。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重点税源原则上是指已经在地税机关办理税务登记、一个纳税内缴纳地税收入达到一定规模并且生产经营、纳税行为比较稳定,符合国家税务总局重点税源管理办法的纳税人。

第四条、重点税源管理的内容包括重点税源的确定、重点税源征收管理、重点税源数据采集、重点税源分析和应用。

第五条、各科室应建立健全重点税源分析制度,加强重点税源分析,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上级部门提供参谋服务,搞好重点税源数据的应用。

第六条、税收管理员要利用信息化数据集中和“一户式”信息管理的优势,通过对重点税源纳税人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的纵向比对、同行业纳税人涉税指标的横向比对、实物库存及流转情况与账面记录情况的账实比对,分析税负变化趋势,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进行全面系统的纳税评估。在税收管理员调查了解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专人定期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详细分析。

第七条、对重点税源企业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由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管理员负责企业上报数据的审核、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日常管理工作。

(一)建立重点税源企业税源管理档案。设立户籍档案,准确、全面地掌握重点纳税企业户管底数;设立重点税源企业征收管理档案,每个重点税源企业纳税资料一户一档管理。重点税源企业档案资料主要包括:重点税源企业的税务登记资料、发票管理资料、财务报表、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以及历史同期的相关数据,各类涉税申请审批资料、各类检查资料、各类涉税合同协议等;建立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台账,按月采集、登记重点税源企业所有与税收有关的生产经营指标、财务会计指标,实现重点税源企业的动态监控管理。

(二)建立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员联系制度。一个税收管理员可以负责一个或多个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负责直接与重点税源企业进行沟通联系,宣传税收政策法规和传递相关信息,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业务辅导,并对发现违反税收规定的财务处理及时纠正。税收管理员每月深入企业不少于一次,了解和分析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全面掌握企业当期收入、成本、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其他业务收支、营业外收支以及对外投资、接受投资等有关涉税指标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及重大经济事项;对企业遇到或可能出现的税款增减因素及时反馈,为上级确定税收进度提供可靠依据。

(三)建立重大经济事项报告制度。企业在发生合并、分立、兼并、股权重组、投资与转让、破产、处置大额资产、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变更生产经营范围、进行基本建设投资、进行技术更新改造、发生重大的盈亏、资产损失等情况时,在15日内向税收管理员报告;税收管理员在接到报告后进行核实备案登记,在5日内写出核查情况分析报告,并报县局重点税源管理机构。

(四)建立财务报表定期分析制度。每月征期结束后3日内由税收管理员根据企业通过重点税源信息管理系统报送的数据,将企业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写出税收情况报告,由重点税源管理机构于征期结束后5日内逐级上报。

(五)建立重点税源税收情况汇报制度,根据工作需要,将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税源分析会,听取关于重点税源税收情况的汇报,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效益情况、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和征管措施对本地区税收的影响情况、税收的入库和欠缴情况、地区和分行业重点税源的分布和发展变化情况,为税收收入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和建议。

(六)建立重点税源调查研究制度。应定期深入到重点税源户,全面了解重点税源户生产经营情况,掌握税源变化动态,掌握重点税源税收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对发现的问题,应分析原因,并及时制定相关措施,保证税收收入平稳、持续增长。

(七)实行重点税源企业重点服务制度。纳税人若在税收政策、建制改制、内部管理等方面要求上门指导的,可以预约,由税务部门安排熟悉业务的同志提供上门指导服务;同时收集整理纳税人反映的各类问题、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分析研究和落实整改。

第八条、实行重点税源数据二级审核制度,严格数据审核,把好数据进口关,确保信息质量。基层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员负责对所管理重点税源纳税人报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逻辑性进行审核,将纳税人报送的《重点税源情况月报表》数据与征管系统查询的数据等相关采集信息进行全面比对,对发现的非正常数据督促纳税人及时调整更正。县级重点税源管理机构重点对下一级报送资料进一步搞好逻辑审核,确保上报数据的质量。

第九条、建立重点税源分析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税收分析的职责和重点,促进税收分析水平的提高。我局按月召开收入分析专题会议,针对收入异常情况以不同形式不定期组织收入分析,分析重点税源管理数据,全面系统地反映重点税源生产经营、缴纳税收、产业行业税负、地区重点税源管理状况等情况。

税收管理员主要负责所管理重点税源纳税人的分析,于月份或季度征期结束后3日内向区县局报送重点税源分析报告。

重点税源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对所管辖范围内重点税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于月份或季度征期结束后5日内向市局报送重点税源分析报告。

第十条、.为了提高重点税源管理水平,提高各科室对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的重视,我局建立重点税源管理考核制度,对各科室重点税源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并将考核和评价结果定期通报。

对第一次未按期上报资料的管理员,由所在科室对其提出批评;对第二次未按期上报资料的管理员,在全局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所在科室有三次以上未按期上报资料的情况的,对该科室在全局进行通报批评。

对第一次上报资料完整性和有效性不符合规定的管理员,由所在科室对其提出批评;对第二次上报资料完整性和有效性不符合规定的管理员,在全局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所在科室有三次以上上报资料完整性和有效性不符合规定的情况的,对该科室在全局进行通报批评。

第十二条、重点税源数据只限于税务机关内部使用,未经主管地税部门同意,不得对外提供和引用。对因此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依法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篇6:全县税源现状调研工作汇报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近期,我们对全县的税源情况做了详细的调研,下面,我就调研情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元至七月份组织收入情况

今年我局的各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加强队伍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元至七月份全县共计入库地方税收7906万元,占全年计划的65.65%,比去年同期增长10.66%,增收762万元。其中,中央级收入完成436万元,同比增长12.56%,增收49万元;市级收入12万元,同比增长18.01%;县级收入完成7458万元,占全年计划的66.06%,同比增长10.54%,增收711万元。

二、全县税源分布状况

xx县辖6镇18乡401个行政村,总面积2774平方公里,97万人口,有工商业户4530户,09年地税税收任务是1.2亿元。地税现行征收的共有11个税种,其中营业税、资源税、所得税和烟叶税为大的税源,所占比例较大。近几年,营业税主要来源于修建高速、水库大坝加固、村村通工程和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源税主要来源于xx、xx、xx、xx等地的铁矿石、河砂、石英石、石材等项目的开发,另外还有xx的油田。

三、全县分税种收入情况及税收增减因素分析

我县营业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3520万元,同比增加20.5%,增收599万元。原因是2010年国家加大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我县修建高速、水库大坝加固工程项目、房地产项目为营业税的征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建筑业入库税款2271万元。其中高速2010年元至7月份入库营业税1442万元,去年同期入库1442万元,同比减少217万元;水库加固工程入库营业税130万元,去年同期入库80万元,同比增加50万元;村村通工程入库50万元,去年同期入库350万元,同比减少300万元。房地产业营业税入库420万元,去年同期入库318万元,同比增加102万元。

企业所得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303万元,同比增加87.35%,增收141万元。增收原因是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多,企业承包项目dkfp增多从而入库企业所得税税款增多。

个人所得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425万元,同比减少12.41%,减收60万元。原因是我县的个人所得应税收入比较单纯,主要是工资、薪金所得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从2010年3月1日起工资薪金扣除标准提高到XX元,个体工商户费用扣除数提高到XX元,另外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个体工商户收入减少从而引起个人所得税收入减少。私人承包工程项目减少,dkfp减少导致入库个人所得税减少。

资源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1701万元,同比减少14.15%,减收280万元。原因是铁矿石价格的不断下降,我县的大部分选矿厂停业,销售收入减少,从而引起资源税收入下降,铁矿石2010年元至7月入库资源税148万元,去年同期入库990万元,同比减少742万元。另外受国家政策影响取缔窑厂也引起资源税收入下降。

城建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775万元,同比减少19.52%,减收176万元。原因是受经济危机影响增值税消费税减少,导致城建税减收。去年同期进行了城建税清查,查补征收城建税较多。

印花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35万元,同比增收83.38%,增收16万元。原因是今年加大小税种的征收,另外建筑合同增多,从而印花税增收。

房产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280万元,同比增加14.18%,增收35万元。主要是加强房屋租赁业房产税的管理和集中开展房屋租赁业税收清查。全面推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理顺了管理程序,建立了部门配合,信息共享,源泉控管的协作机制。

土地使用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174万元,同比增加5.53%,增收9万元。主要是进行了土地使用税清查工作,加大了对各单位的土地使用税的征收。

车船税元至七月份全县累计完成124万元,同比增加69.83%,增收51万元。主要是由于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的进一步落实。

四、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收入基数过大,重点税源减少,加之税收收入计划逐年增长,给完成全年计划带来难度。

2、原有税源紧缩,缺少新的税收增长点。我县的高速公路建设、“村村通”工程和水库大坝加固项目已经接近尾声,这块已无可增加税源。全国对砖瓦窑厂的清理整顿,也导致该部分税收大量减收。另外随着铁矿石行业的低迷,致使下半年资源税将逐步下降。

3、具有规模的企业较少,虽然近年来我县一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但真正能为地方做出税收贡献的企业微乎其微。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1、加强税源管理,进行税源清查。进一步加大对正常纳税人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停业、歇业的管理和达不到起征点的业户管理,适当调整高消费行业纳税人的税负。

2、严格落实车辆税收清查行动实施方案,继续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的配合,进一步完善车船税代收代缴工作。加强对保险机构代收代缴工作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对保险机构代收代缴车船税专项清查工作,健全机动车车船税“以检控保、以保控税”的征管办法,规范代收代缴工作。

3、借市局开发房地产软件应用之际,对涉及房地产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加强与房管所的协调、配合,促进房产租赁行业的税收征管。

4、建立完善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数据库,加强与国土部门的信息交换和比对,核实纳税人的实际占地面积与应税土地面积,夯实税源基础

5、进一步做好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工作,下半年集中力量对税收秩序混乱的行业以及税收征管比较薄弱的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和区域整治,深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五、用足优惠政策,培植涵养税源

近年来,我县地税面临着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的巨大压力,但是,我局没有“竭泽而渔”,也没有收过头税,而是积极培植税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想方设法“放水养鱼”。

篇7:地方税源建设工作汇报总结

我局在政风建设月活动期间,严格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以“xxxx”重要思想指针,以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政风建设活动,将政风建设月活动落到实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政风建设月活动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局颁发的《**县地税系统政风建设百日活动实施方案》,切实开展以“机关为基层,基层为纳税人”为主题的政风建设活动。及时召开全体职工会议,进行了深入宣传和动员,提请县局有关领导介入,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成立了以局长吴**同志为组长、副局长李**、**等同志为副组长的政风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风建设活动工作计划。将这项工作分为宣传动员、组织实施和检查评比三个阶段。

二、深入学习,提高认识

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市局编印的《安庆市地方税务局“政风建设月”学习材料汇编》,吃透精神,发动干部职工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如何发扬求真务实精神,结合效能建设,开展“机关为基层、基层为纳税人服务”的大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查找执法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全体职工都写了不少于1500字的心得体会。同时积极参与市县局组织开展的“大讨论”有奖征文活动,吴**同志结合我局实际工作情况撰写的调研文章,在安庆日报刊登后,又被人民日报新闻中心在网上转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也为提升地税形象,扩大地税影响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今年,我们在传统的在岗学习基础上,又采取以考促学的方式,鼓励职工积极参加社会自学、网上自学等学习活动。鼓励职工参加各类职称和技能等级考试,初步确立了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学习伴我一生”的理念。坚持周五学习制度,在学习中既抓政治学习,又抓业务学习,真正做到了有计划、有记录、有内容、有考核、有效果,以自学为主,集中辅导,先后学习了《行政许可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委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税收业务知识。一月一考,先后进行了7次政治与业务测试。全体职工认真对待,一丝不苟,每次考试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三、强化监督,开门纳谏,在查摆问题,接受监督上我们采取“多形式、全方位,广泛接受监督;走出去、请进来,虚心征求意见”的工作模式。严于剖析,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先后发送《稽查行为评议、监督意见反馈表》50份,广泛听取纳税人对税务稽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廉政勤政、执法程序、政策宣传、监督机制、公正执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接受监督,广泛纳谏,着力整改。同时开展“阳光稽查”、“约谈稽查”,把税法宣传、纳税辅导贯穿于稽查全过程,在规范执法的基础上,突出优质服务,减少纳税人的成本支出。

篇8:地方税源建设工作汇报总结

(征求意见稿)

为应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税源的变化,顺应税收征管改革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建立科学高效的税收管理模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和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要求,结合我省地税系统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方案,现就全省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税收征管的基本规律,针对纳税人的特点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充分依托省级数据大集中平台,实施以分规模、分行业、分类型和分事项为主导的分类分级管理。调整优化机构、岗位的税源管理职责,合理配置资源,规范征管业务流程,完善组织运行机制,有效提高纳税遵从,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分级分类为基础,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二、基本原则

(一)税源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基于对纳税人的科学分类,以分级分类管理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方法,实施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一般税源规范化管理,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提高税源管理的质效。

(二)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原则。要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程序要求,在税务机关内部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目标规划、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风险应对、监控评价等为主要环节,资源配置优化,职责分工合理,相互衔接顺畅的专业化管理体系。

(三)信息管税的原则。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应用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业务与技术的高度融合,着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不断提高税收征收率。

(四)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按照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和相互制约的要求,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合理划分征管事权,明晰工作职责,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内外协作的一体化税源监控体系。

(五)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省局机构改革的总体框架和机构设置,坚持统一性,兼顾差别化。基本征管模式、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全省必须统一。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自主确定具体分类方式和工作要求,合理进行机构、部门与岗位的设置。

三、主要目标 ——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推动税源管理从“普管制”向“风险管理”转变。针对不同类型的税源及其风险,采用不同的征管手段,强化纳税评估职能,推进综合治税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应有作用,促进税收征管手段的多元化。

——调整职能分工,完善岗责体系。将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进行科学分解,将业务复杂程度不同的涉税业务,在不同的层面加以解决;将高等级的纳税风险、执法风险应对问题,提高到上级机关预警防范;区别不同的风险等级,由同一层级的不同的岗位实施风险应对。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征管质效。实施税源分类管理,把握管理规律,突出管理重点,提高管理实效;改革管理员制度,实施专业化分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着力解决“人少户多”的矛盾。

——以信息管税为依托,提高管理效率。将规律特征明显的涉税信息,由系统自动加工处理,着力解决重复劳动、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涉税信息的分析利用,提高税源管理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控制税收流失风险。

——实施个性化服务,提高纳税服务质量。根据不同类别纳税人的不同诉求,提供有针对性地服务;针对不同类别的纳税人,提供涉税风险防范指引;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纳税人,实施差别化的风险应对,提高纳税遵从水平。

四、工作内容

(一)整合各级各部门税源管理职能,推进机关税源管理职能的实体化运作。

1、纵向职能分工。适当上收部分原由基层税务机关负责的重要、复杂税源事项的管理职能,由省、市、县(市)局机关进行实体化运作。

(1)省局机关重点是做好对基层税务机关风险应对的支持管理和上收管理,提高对基层税务机关风险应对的指导力和支撑力。主要包括统筹全系统专项检查、各行业各税种纳税评估等风险应对的总体规划和计划安排;深入研究不同时期主要税收风险的应对策略,总结设计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措施,做好数据模型、分析工具的研发工作,研究收集制定业务操作模本、评估指南等;对基层风险应对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及时提供专家指导帮助;部分重要复杂应对事项上收到省局直接进行风险应对;对总局、省局联系的部分大企业直接上收风险分析监控和实施风险应对。

(2)市局机关是以省局风险特征库为基础,建立本地区的市级风险特征库,组织好日常风险分析识别和应对工作。主要包括建立风险等级排序管理工作机制,做好风险等级排序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省局的统一规划,做好中小企业风险分析应对指南、模板的编制工作;结合省局纳税评估、专项检查等工作安排,部署本地区工作;对部分复杂事项实施上收管理;按照大企业管理的统一要求,开展上收大企业税收分析监控和风险应对工作;对基层一些风险应对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及时的支持帮助。

(3)县(市、区)局机关要从以行政管理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向以直接承担税源监控管理等实体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转变。直接承担的职能包括:本县域范围内税收风险的等级排序管理、风险分析识别工作;纳税人风险信息情报管理和对外交互工作;部分复杂事项的应对工作;按照风险类型直接实施专业化应对工作;全部或部分大企业(或重点税源户)风险监控、风险应对等事项。

2、横向职能分工。进一步明确同级各部门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责,各司其职,形成管理合力。

征管科技部门负责拟定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的规划、制度、方案,根据各税种管理部门设置的风险预警指标、税种评估办法汇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并负责评估工作的统筹协调;数据管理部门负责承担涉税数据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提供和推送,为相关部门实施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提供依据;政策法规管理部门负责综合性税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执行状况的监控分析工作;税种管理部门负责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分税种专业化管理,牵头制定分行业、分税种的管理方法、风险预警指标、分析模型;规划财务部门负责税收经济分析和重点税源风险预警,负责提供本单位税收收入状况和预测分析;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纳税服务工作的协调统筹;稽查部门负责税收高风险疑点信息的专业稽查;人事部门按照征管模式和税源管理方式的客观要求进行机构、职责调整、人员配备以及能级、绩效管理;基层工作部门负责建立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的各类专业人才培训。

3、构建一体化联动运行机制。

(1)建立纵向互动机制。省局、市局、县(市、区)局机关以应对税收风险为重点,整合各部门风险管理要求,深化税收分析,重点实施分地区、分行业、分类型风险特征的分类、归纳,切实加强对基层税务机关风险应对的指导。基层税源管理部门根据风险等级,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推动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变革,建立以风险为引擎,针对性、差别化、联动式的税收征管运行体系。

(2)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各地成立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按照“统筹规划、资源整合、职责明确、高效运行”的原则,完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联动机制,落实工作例会、任务推送、定期通报等工作措施,建立“多个税种通盘考虑、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多个环节协调运作”的工作模式,统一监控分析税源变化,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督导、反馈和考核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

(3)建立外部协作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涉税信息共享机制,推进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进一步规范、发挥税务中介机构在税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完善基层税源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

1、深化税源分类管理,科学设置基层税源管理机构。(1)分行业专业化管理。按照纳税人行业特点,探索管理规律,构建风险模型,实施专业化管理。各地可根据当地产业结构情况,自行确定实施专业化的重点行业。

(2)分类型专业化管理。对特定类型的纳税人实施集中专业管理。对大型集团企业在本地区跨区经营的总分机构、子母公司、主要关联企业等,由专业机构或专业团队实施管理。

(3)分规模专业化管理。对不同规模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实施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一般税源规范化管理,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

准确把握纳税人的特点和规律,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区分城乡、区别不同情况,合理确定重点税源规模的标准、重点行业的范围和跨区经营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分行业、分类型、分规模或者适当组合的管理方式。并可根据机构设置、分类管理的需要,采取设立专门机构或者专业团队的方式对不同分类的税源进行集中专业化管理。

2、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完善基层税源管理模式。对重点税源,以管户为主、管事为辅,实行精细化管理。根据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及规律,按户开展日常税源管理,重点抓好税源预测分析、税收风险防范和应对工作。

对一般税源,以管事为主、管户为辅,实施规范化管理。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环节、不同涉税事项的管理环节,设计和优化专业化管理流程,将税源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按流程进行推送,税收管理员按照征管流程节点设立岗位,根据岗位职责实施规范化管理。将原有征管流程中管理核查、纳税评估及日常检查权限由某一管理员分送到某一类税务人员,在信息流程推送上由“一户所有事”改为“一事所有户”,在工作方式上从传统的“单兵保姆式”向现代“团队流程化”转变。

对零散税源,以委托综合治税组织代征为主要方式,实施社会化管理。本着有利于税源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积极依托社会力量,联合国税部门共同委托第三方代征税款。税务机关以政策管理和制度管理为主,事务管理以受托方为主。

3、突出纳税评估,提高风险应对效能。设立纳税评估专职机构或岗位,把综合业务素质较好的管理员配置到业务复杂程度高、综合技术应用要求高的专业评估岗位,建立具有较高评估能力的专业化机构或团队。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在税源监控、信息管税、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全面提升纳税遵从。

(三)依托省级大集中管理系统,发挥信息化对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作用。

各级地税机关必须以省级大集中管理系统为依托,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以“业务需求”推动“技术实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采集、整理与存储税源信息,确保数据质量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加强税源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实施税收风险的分析识别、估算排序、等级分类;深化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提高纳税评估效率和质量,有效防范税收风险。

五、实施步骤

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

(一)制定方案阶段(月底前):省局对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进行动员部署,并下发《江苏省地方税务局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作意见》;各地要根据省局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科学细致的计划和方案。

(二)试点阶段(月- 月):各省辖市局可根据省局统一部署,选定1-2个县(市、区)局作为试点单位;在 月底前上报本地区实施方案;在 月底前,修订岗责体系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三)全面推广阶段(月- 月):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能力专长,根据各类别纳税人的不同管理要求和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工作岗位。既要抽调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税务干部充实到专业化管理机构中,又要兼顾属地化管理机构中的人员配置和工作积极性,合理确定税收管理员的管户数量和工作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潜能。

(四)总结评价阶段(月- 月):对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省局。省局将组织评估验收,全面总结评价,提出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管理的措施和意见。

六、工作要求

各地要将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作为深化征管改革基本要求的一项重大举措,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具体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级地税机关要层层宣传发动,向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基层一线人员深入宣传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把握思想动态,做好思想工作,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对待权力和职责的调整划分。要切实加强领导,将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领导该项工作的开展。

(二)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各级各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抓好推进和实施工作。其中,人事部门负责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的调整、人员配备;征管部门负责牵头制定实施方案;其他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主动加强沟通与协作,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保障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协调,广泛宣传。各地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及时向各级政府领导汇报,说明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赢得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要向纳税人广泛深入宣传管理方式转变的目的意义,通过召开座谈会、下户调研、电话咨询、网络对话等方式,了解纳税人的反应,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中的问题,赢得纳税人的支持配合。各地还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信息交流和情况反馈,增进上下级间的工作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篇9:地方税源建设工作汇报总结

发文文号: 津地税征[2009]21号

发文部门: 天津市地方税务局

发文时间: 2009-8-28

编辑时间: 2009-9-29

实施时间: 2009-8-28

失效时间:

法规类型: 征收管理法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天津

阅读人次: 1

43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发文内容:

各区县地税局、市地税局直属局、登记局、征收局:

根据市政府《关于改进和完善市对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津政发〔2003〕098号)、《关于企事业单位实行属地注册登记管理的通知》(津政发〔2003〕099号)和《批转市财政局关于加快财税改革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意见的通知》(津政发〔2007〕058号)精神,为贯彻落实税收属地化征管,加强税源管理,规范和完善税收秩序,市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异地经营纳税人税源调查(以下简称“税源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税源调查的范围

异地经营纳税人是指在我市区县行政辖区内注册登记,实际生产经营地址不在注册登记区县行政辖区内的纳税人。表现形式为:在本区县注册登记,在外区县从事生产经营(简称“本区登记,外区经营”)或者在外区县注册登记,在本区县从事生产经营(简称“外区登记,本区经营”)。工商营业执照地址与实际生产经营地址不一致的,以实际生产经营地址为准。

各地税局对行政辖区范围内异地经营纳税人逐户进行税源信息调查,对下列已明文规定税收管辖权的纳税人,在调查中予以确认。

(一)市级固定收入行业、企业及银行保险信托行业和汇总纳税的连锁企业(见附件一),仍由直属局负责征管。

市级固定收入行业包括:铁路运输、邮政通信、石油开采、石油化工、供水供气、航空运输、海上运输、高速公路、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等企业。

市级固定收入企业包括: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港务局、天津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天津钢铁集团公司、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一汽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天津津能投资公司、天津建设投资公司、天津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所属主营企业等。

(二)按规定由相关区县代征的市级固定收入企业(见附件二),仍由确定的代征区县负责征管。

(三)生产经营地坐落于武清逸仙园小区、西青微电子小区、汉沽化工小区和市开发区西区的企事业单位,仍由开发区负责征管。

(四)2003年财税体制改革中,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三区”)保留的异地经营企业,仍由“三区”负责征管。即从2003年10月1日开始,以2002年税收收入为基数确定的市开发区年纳税额超过300万元和保税

区、市高新区年纳税额超过100万元的企业,以及由市财政确认的特殊行业的较大型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名单另行下发)。

(五)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业仍分别按《关于调整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征管分工和收入归属问题的通知》(津财办〔2006〕17号)和《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对建筑业纳税人按项目实施属地税收管理的通知》(津地税征〔2007〕26号)规定执行。

二、税源调查的方法步骤

全市税源调查工作从2009年8月开始,历时四个月,分四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2009年8月)

1.市局成立异地经营纳税人税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为刘健、张家林同志,成员单位为征管处、企业所得税处、流转税处、地方税处、个人所得税处、计会处、信息化处、信息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局征管处。

各地税局相应成立异地经营纳税人税源调查专项工作小组(以下简称“专项小组”),专项小组应由局长任组长,由税管科、计会科、稽查科等相关科室为成员,组织实施此次调查工作。专项小组和联络员名单请于8月31日前以电子信息形式传至市局征管处。

2.征管处会税口各处组织协调此次税源调查工作、召开预备会议,商信息中心提出业务需求分析。

(二)调查阶段(2009年9月)

异地经营纳税人税源调查专项工作与房产税、土地税的税源调查工作一并进行。

1.市局信息中心通过系统调取全市纳税人清册,建立“纳税人基本信息库”(以下简称“基本信息库”),各地税局均可登陆“基本信息库”,查询全市纳税人的基本信息,并可通过“基本信息库”填制税源调查信息,生成“异地经营纳税人税源调查情况统计表”(以下简称“调查表”)。

2.各地税局专项小组可以通过“基本信息库”提供的全市纳税人清册进行梳理分析,形成各地税局纳税人清册,并按管理(综合)所(以下简称“各所”)、管理员进行户籍分配。

3、各所组织税管员对行政辖区内所有的纳税人进行清理,摸清底数,再与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初步确认纳税人是否属于异地经营;对初步认定为异地经营纳税人采取分片实地核查的方式进行税源调查,对经核查采集到的异地经营纳税人(包括“本区登记,外区经营”和“外区登记,本区经营”)的税务登记信息与全市纳税人清册进行比对分析,进一步确认异地经营纳税人名单。对税管员确认无误的异地经营纳税人信息,税管员登陆“基本信息库”填报相关信息,打印“调查表”,签字确认后报所长审核;各所审核税管员填制的各项信息、打印该所“调查表”,所长签字确认后加盖各所公章报专项小组审核。

4.各地税局专项小组审核各所填制的各项信息,打印该局“调查表”,由局长签字确认加盖区县地税局公章后,连同电子信息一并于9月30日前报市局征管处,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核。

(三)核实确认阶段(2009年10月)

领导小组对此次税源调查采集到的异地经营纳税人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于10月15日前通过“基本信息库”进行发布,请各地税局进行核实确认。各地税局登陆“基本信息库”填制确认信息,打印“异地经营纳税人税源信息确认表”,局长签字加盖区县地税局公章,于10月31日前报市局征管处。如对市局公布的异地经营纳税人税源信息有异议的,提出异议的各局应提供国土房管、民政、地名办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料作为附件。

(四)最终确认阶段(2009年11月)

领导小组对各局确认的税源信息进行归集,对注册登记地税务机关与生产经营地税务机关存在争议的信息进行确认,并将确认结果于11月20日前通过电子信息发布。如有关单位

仍有异议的,请于11月25日前以书面形式向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进行最终确认。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此次税源调查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属地化管理,向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举措,各地税局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确定主要领导负责,严格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根据本局的实际情况,结合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普查,尽快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税源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严格执行文件精神。各地税局要严格按照税源调查的范围进行调查,既要认真核查“外区登记,本区经营”的纳税人信息,更要认真核查“本区登记,外区经营”的纳税人信息。各地税局工作小组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税源调查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审核把关,在调查中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确保此次税源调查工作的质量。

(三)加强组织协调。各地税局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并主动与财政、国税及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争取相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及时沟通信息。对税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各地税局负责联络的部门要负起责任,及时向市局汇报,并做好沟通,以便保质保量地完成税源调查工作。

(四)做好漏征漏管户的清理工作。各地税局以税源调查为契机,清理漏征漏管户,在实地核查过程中查找到的在本区县行政辖区经营,但未办理地税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督促其办理税务登记,并登陆“基本信息库”,将有关信息填入“清理漏征漏管户统计表”中,并于11月30日前以书面形式报市局征管处。

附件:1.汇总纳税连锁企业名单

上一篇:开展慰问返乡农民工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北京语文中考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