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赏析-白居易

2024-05-24

《长恨歌》赏析-白居易(精选8篇)

篇1:《长恨歌》赏析-白居易

《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作者时年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长恨歌》共分四大层,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作者用了隐喻的笔法,这也是唐朝诗人惯用的写作笔法,应为唐皇帝与汉皇帝在重色这方面有一样的癖好。这一段写的就是玄宗皇帝重色,而且整日沉迷于美色中,连早朝也不上,误国误民,还将贵妃的亲戚也分侯赐爵。第一层揭露了玄宗的荒淫无度,但是没有直接的写,只是一般的叙述。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是因为重色而导致的安史之乱,玄宗皇帝出逃,贵妃被赐死。

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在描绘贵妃死后,玄宗皇帝朝朝暮暮的思念贵妃。生死两重天,但是思念却不能截断,“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叫人如何不泪垂“,描写的就是君王对贵妃的思念,把爱情歌颂的那样的淋漓尽致。

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的是贵妃在思念君王,在得知皇帝派使者到来时,“花冠不整下堂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体现出贵妃的思念之情的深切。

对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有几种争议:

一说:“通过李杨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真诚和专一,歌颂了人类一些美好的品德,歌颂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的爱情生活的向往。”

二说:“主要讽刺唐明皇的荒淫乱国和昏迷不悟”

三说:“诗篇一开头,对男女主人公是有所谴责的。但发展下去,诗人却用自己的感情、想象丰富了这个故事,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更普通的意义,使得作者自己和广大读者都对这一对男女的生离死别的不幸命运,产生了高度的同情。”

在我看来,我还是比较同意第三种的。我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喻诗或是爱情歌颂诗都不恰当,它应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喻与同情的交织,既有为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之泪,又有对他们的误国的批判,二者交相融汇,不是机械叠加,《长恨歌》的主题应该是双重性的,是讽喻和爱情皆有的。一方面由于世界观的局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唐明皇这个历史人物既是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又是一个所谓“五十年太平天子”,因此诗的主题思想也具有双重性,既有讽刺,又有同情。

首先,如果作品仅仅是为了暴露唐玄宗荒淫无耻的生活,那么诗从唐玄宗的“重色”写起,写他求她,朝思暮想,一旦把杨贵妃弄进宫里,唐玄宗就“从此君王不早朝”,沉迷于女色之中,从而导致安史之乱,酿成了马嵬坡的悲剧,以“色”的得而复失而告终,故事已经达到了高潮,再加上晚年的孤苦,原来的亲信太监陈玄礼、高力士都已被贬,70多岁的太上皇,名存实亡,而且被迫从兴庆宫迁到太极宫,实际上被软禁,不准与外人相见,更惨的是迁移途中险些做了刀下鬼。这下场、这处境够惊人的了,唐玄宗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的承受者,充分的品尝了自己酿成的苦酒,从人物的结局,主题的表现,讽喻的目的,这场悲剧都应收场了,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加上寻觅,仙山答问,托寄信物,再表誓言等情节,把他们的爱情进一步美化呢,这岂不是与暴露的旨意相违背。

其次,诗歌的前半部分写杨贵妃入宫时,作者有意地掩盖了唐玄宗强占儿媳的丑闻,而写成“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玉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写她的光

彩,似乎是上帝恩赐的一样,如果是暴露唐玄宗的荒淫无耻,这是现成的最有力的材料,作者却弃而不取,这是不能理解的。对此,既然陈鸿能写进《长恨歌传》里,而诗人则未取,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可见诗人并没有把贵妃当作“尤物”来写。在选材上,我想作者是有自己的用意的。

最后,白居易写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几十年之后,对这样的民情,他不但很清楚而且也深受影响,何况他本人很佩服玄宗,常把玄宗和太宗相提并论,而当时同情李杨爱情的传说大量产生,对于“深于诗,多于情”的白居易来说,难免会批判中兼有同情的个人色彩体现在作品中,退一步讲,我觉得一部好的作品,尤其是悲剧色彩十分浓厚的作品不会只有一种主题思想。

《长恨歌》能够千古传唱,自有其无穷魅力,接下来就分析一下它独特的艺术手法。第一、对仗手法突出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都是对仗,其作用是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能够把生离死别的痛哭和生死两重天的思念以及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第二、采用反复手法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是为了强调玄宗对贵妃的专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迟迟”和“耿耿”是为了渲染气氛,突出玄宗对贵妃的无限思念;“悠悠生死别经年”中的“悠悠”,是为了突出玄宗和贵妃生离死别一年后,那种缠绵爱情并未被割断,反而更加强烈的感觉。

第三、顶针手法

如“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都是采用了顶针手法,它的作用是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节奏更加紧凑。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吸引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就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使千百年来的读者受感染、被吸引的力量。

篇2:《长恨歌》赏析-白居易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一宠一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诗文解释】

唐玄宗喜爱女色,想得到美人,统治天下多年还没有找到。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成一人,娇养在深闺里,别人不知道。天生的美色很难自我放弃,有一天被选入宫侍侯在君王身边。眼珠一转,轻轻一笑,千娇百媚,后宫里嫔妃都失去了美色。初春赐她到华清池洗浴,润一滑的温泉洗她白一嫩细腻的肌肤。侍女扶起她显得娇一弱无力,这正是她刚刚得到皇帝一宠一爱的时候。乌云似的鬓花,如花的容颜,头戴金步摇,在温暖的芙蓉帐里度过春宵。只恨春宵太短,太阳升得老高才起床,从此后皇帝不再上早朝。受到喜爱,陪着皇帝宴饮,从未有空闲的时间,春天随着游玩,夜里得到专一宠一。后宫的美一女虽有三千人,但三千人的一宠一爱都集于她一个人。在金屋里梳妆打扮好,娇一艳地侍奉过夜,五楼宴会散了醉意和着春意。兄弟姐妹都得到了封赏,光耀了杨家的门庭令人羡慕。于是让天下作父母的都改变了想法,不重视生男孩而重视生女孩。骊宫高一耸入云,美妙的音乐声随风飘扬,到处都可以听到。节拍缓慢的歌曲和舞蹈配合着管弦乐演奏,皇帝整天也看不够。渔阳叛乱的战鼓惊天动地而来,打断了霓裳羽衣的歌舞。京城到处升起了烟尘,成千上万的车辆马匹护卫着皇帝向西南方向逃。皇帝的仪仗摇摇晃晃,车马走着却停下来,这时出了京城西门大约有一百多里。护驾的军队不肯前进,皇帝也没有办法,只好将杨贵妃赐死。花钿落在地上无人收拾,还有翠翘、金雀、玉搔头。皇帝遮住脸,不忍心看,无法相救,回头看,止不住的血泪流下来。黄土弥漫,萧索的风吹拂,沿着高一耸的栈道盘旋曲折登上剑阁。峨嵋山下行人稀少,旌旗没有了光彩,日光黯淡。四川的水一片碧绿,山一片青翠,皇帝日日夜夜都在思念。在行宫里望见月亮,心中亦惆怅。雨夜里听到风铃声更是伤心不已,悲痛欲绝。战乱平定后,皇帝回到长安,到了杨贵妃赐死处,徘徊不前。在这马嵬坡的泥土里,没有看到美人的容颜,只看到她惨死的地方。君臣们相互看着,眼泪都沾湿了衣裳,向东望着京都,听任马自己向前走。回京以后,看到园林还和从前一样,太液池里栽着荷花,央秧宫前种着柳树,荷花就像她美丽的容颜,柳叶像她的眉一毛一,面对这景物又怎能不伤心垂泪呢?春风吹开桃李的花朵,秋雨打落梧桐的叶子。如今西宫,南内长满了枯黄的杂草,落叶洒满了台阶没人清扫。梨园弟子们头发都要白了,后妃宫里的侍女,太监容颜已经衰老。晚上看着流萤在宫前飞过,愁闷不语,孤灯都要烧尽了还是睡不着。报更的钟鼓声徐徐响起,夜越来越漫长,看着微明的星河,天终于快亮了。鸳鸯瓦上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翡翠被里冷冰冰的与谁共眠?生死离别差不多经过一年了,她的魂魄不曾在梦中出现。临邛有个道士在京城坐客,能以精诚招来魂魄。因为感念皇帝,对贵妃辗转不眠的思念,就让道士们尽力去寻找。腾云驾雾像闪电一样快速地奔驰,上天入地找了个遍。上面找到了天界,下边找到了黄泉,两个地方都没找到。他突然听说海上有一座仙山,仙山座落在渺茫空幻之间。精巧细致的楼阁立在五彩云里,里面住着许多美丽的仙女。其中一个叫太真,雪的肌肤,花样的容貌,像是杨贵妃。轻轻地敲着金屋西厢的玉石门,让小玉转告双成,听说汉家的使臣来,在九华帐里惊醒过来。迅速穿好衣服,推开枕头,下床徘徊了一下,珠帘屏风一道道打开。云鬓半偏着,刚刚睡醒,衣冠不整就下堂来。风吹着她的衣袖飘飘飞扬,好像当年跳霓裳羽衣舞的样子。美丽的容颜冷静凄凉泪水纵横,就像一枝春天的梨花带着雨珠。深情注视着感谢君王,自从离别后,声音容貌都无法相通。朝阳殿里的`恩爱已经断绝,蓬莱宫里的岁月无限漫长。回头向下望望人间,看不见长安,只见尘雾弥漫。只能拿着当年的旧物表达深情,钿合金钗请使臣带去。金钗留下一股,钿合留下一扇,掰一开金钗,分开钿合。只要心像金钿一样坚定,天上人间总有一天会相见。临别时,又殷勤地请使臣带上几句话语,话中的誓言只有两个人知道。七月七日的长生殿里,夜深没有人时说的话。在天上愿意做比翼双飞的鸟,在地上愿做枝干相连的连理枝。天地虽然长久,也有终结的时候,这愁恨绵长没有终结。

【词语解释】

汉皇:指唐玄宗。

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貌。

御宇:治理天下。

杨家有女:指杨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幼时养在叔父家。

眸:眼珠。

六宫:本专指皇后寝宫,泛指妃嫔居处。

粉黛:代指美一女。

华清池:华清宫温泉,在今陕西临潼。

凝脂:指白一嫩光泽的肌肤。

新承恩泽:初受一宠一爱。

云鬓:形容女子鬓发轻一盈飘逸。

金步摇:金制垂珠头钗,行则摇动。

春宵:春夜。

苦短:暗示欢一愉无厌,故嫌夜短。

早朝:早晨上朝听政。

夜专夜:一一夜连着一一夜,整日整夜。

宫:后妃所居宫室。

佳丽:美一女。

三千:极言其多。

一身:指杨贵妃一人。

金屋:用汉武帝“金屋藏娇”典,指杨贵妃所居之处。

醉和春:指酒与情同醉。

可怜:可羡。

骊宫:指骊山华清宫。

仙乐:形容乐声美妙,非人间能闻。

缓歌慢舞:轻歌曼舞。

凝丝竹:指歌舞紧扣乐声。丝竹,弦乐和管乐的合称。

看不见:看不厌。

霓裳羽衣曲:舞曲名。

九重城阙:指京城长安。烟尘:烽烟尘土,指战火。

翠华:皇帝仪仗用翠鸟羽一毛一为饰的旗帜。

六军:此指皇帝的扈从部队。

宛转:缠一绵委屈貌。

蛾眉:这里指杨贵妃。

花钿:金玉制花形首饰。

委地:落地。

翠翘:形似翠鸟尾的首饰。

金雀:钗名。

玉搔头:玉簪。

君王:指唐玄宗。

黄埃:黄色尘土。

云栈:高一耸入云的栈道。萦纡:弯曲盘旋。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大、小剑山之间。

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县南,此泛指蜀山。

日色薄:日光暗淡。

圣主:指唐玄宗。

行宫:皇帝出行时的住所。

天旋地转:形容时局大变。

回龙驭:指唐玄宗还京。

玉颜:美一女,此指杨贵妃。

沾衣:指落泪。

都门:长安城门。

信马:任马奔走,不加约束。

太液:池名。

芙蓉:荷花。

未央:宫名,此泛指唐代宫苑。

西宫:太极宫。

南内:兴庆宫。唐玄宗返京后的两处住所。

梨园弟子:由玄宗执教的宫内习艺者。

椒房阿监:后妃宫中的女官。

青娥:青春美貌。

萤:萤火虫。

思悄然:情意萧瑟寂寞。

迟迟:缓慢悠长。

耿耿:明亮貌。

河:指银河。

鸳鸯瓦:指嵌合成对的瓦片。

霜华:霜花。

翡翠衾:指绣有成双翡翠鸟的被子。

致:招来。

展转:翻来覆去。

碧落:道家称天界为碧落。

汉家:即唐朝。

揽衣:披衣。

觉:睡醒。

袂:衣袖。

寂寞:暗淡失神貌。

阑干:纵横流淌。

谢:告诉。

人寰:人世间。

一扇:一片。

但教:只要让。

殷勤:反覆多次。

连理枝:不同根的树木枝条连在一起。

绝期:中断的时候。

【诗文赏析】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当时诗人正在今天的陕西周至人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游览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篇3: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道教情结

深入探究, 我们发现, 白居易对这一对封建帝王夫妇的充满世俗人情味的记述, 竟然是放在道教神话的文本中进行的。唐代是道教盛行的年代, 信道入道还一度成为当时的时尚。白居易深谙道教精髓, 日常生活无不践行道教教义和理论。基于道教和神话极为复杂的传承关系和历史渊源, 基于神话的特殊思维对文学创作的启迪与滋养, 白居易吸取了道教中的神话因素, 并以之为框架, 以唐杨故事为经纬, 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想象, 创造出基于历史又超越真实的千古名篇《长恨歌》。

白居易的道教情结在诗歌中体现在他套用了道教的三大母题。

一、角色母题———仙真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远古神话, 并进行了大规模的造神运动, 形成了自己庞大的神话谱系。每个神话背后都有一个主角——仙真。陈耀庭先生将道教神谱分为三层:“第一层次是先天尊神, 都是出于天地未分时的先天真神, 例如:三清、三官、四灵二十八宿等。第二层次是天地开辟以后的得道仙真, 都是由凡人学道、修道后成真的后天神明, 如八仙等, 是道教徒自己创造的新神。三是长期流传于民间并受到道教供奉的俗神, 例如门神、财神、妈祖等。”[1]《长恨歌》既然是放在一个道教神话文本中记叙故事的, 那么主人公和道教有何关系呢?

《长恨歌》开始是这样拉开唐杨爱情序幕的:“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从“人未识”、“一朝选”这样的字眼来看, 二人相识之前杨玉环是冰清玉洁待字闺中的少女。而杨玉环在皇宫之中最初的真实身份, 曾为朝廷命官的白居易不可能不知道, 然而他并未提及杨玉环曾经是唐明皇的儿媳妇一事, 难道仅仅是慑于皇家权威有所忌惮吗?那么为什么千百年后不同阶层的人们也在有意无意地淡化这段历史呢?唐明皇是如何“误导”舆论、掩国人耳目的呢?

历史是这样记载的, 杨玉环在735年被册封为寿王妃 (唐玄宗儿子李瑁之妻) , 五年后 (740年左右) 她被度为女道士, 并起道号“太真”, 又五年 (745年) 唐玄宗召她入宫, 并册封为贵妃。原来, 杨贵妃曾经被“度”为道人———问题的关键在此。这件事记载在众所周知的唐玄宗741年亲自颁布的《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 其中批复了杨玉环的申请:”……属太后忌辰, 永怀追福, 以兹求度, 雅志难违;用敦宏道之风, 特遂由衷之请, 宜度为女道士。”[2]意思大致是:值此皇太后忌辰, 杨氏玉环期盼为亡灵祈福, 因此请求出家超度, 这种高雅的情志实在难以违背;为了敦促宏扬此道德之风, 特满足杨氏这一由衷请求, 批准其为女道士。按照道家的说法, 出家就等于了却一切尘缘, 隔断与世俗的一切瓜葛 (包括与寿王的夫妻关系) , 杨玉环也等于脱胎换骨、死而复生, 因此白居易说她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也算是在宗教上获得了认可的权威性。至此, 这个被赐号“太真”的杨玉环凭借道教实现了大变身, 由俗人变为道人, 几年后, 当她成为唐玄宗的贵妃时, 自然也就轻易得到崇信道教的唐人们的谅解。这点隐藏在历史尘埃之下的事实被白居易信手拈来作为叙述前提, 奠定了全诗充满道教味道的神话基调。从后文杨贵妃死后位列仙班来看, 她在道教的神话谱系中应该归类为第二种仙真。于是故事的女主角带着道教光环闪亮登场。

二、观念母题———羽化登仙·彼岸世界

道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是“长生不死、羽化登仙”。他们相信人人都可以得道成仙。某些道士有“通灵”的特异功能。失去杨贵妃的唐玄宗相思成疾, 苦不堪言。于是他找来“临邛道士洪都客”为他招来杨贵妃的亡魂, 以慰藉自己的相思苦。岂知杨贵妃生前虔诚修道, 死后既不在“碧落”也不在“黄泉”, 而是到了道教徒神往的彼岸世界———“蓬莱仙山”。

彼岸世界是神话特有的主题。道教的彼岸世界最著名的是昆仑山和蓬莱山, 《史记·封禅书》这样记载蓬莱仙境:“自威、宣、燕、昭, 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 其传在渤海中, 去人不远。患且至, 则船引风而去。盖尝有至者, 诸仙人及不死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 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 望之如云;及到, 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 风辄引去, 终莫能至。世主莫不甘心焉。”[3]道教依然沿用了蓬莱仙山母题, 白居易从激赏二人的爱情出发把死后的杨贵妃安置在了蓬莱仙阁。

白居易对蓬莱仙境的着墨不多, 却已仙味十足。“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虚幻辽远、云蒸霞蔚、仙人游逸, 这分明就是与人间迥异的“天堂”。再看杨贵妃, 她不但花容月貌梨花带雨, 而且她的仪仗排场令人咂舌, 她的居所“金阙西厢”、“珠箔银屏”、“九华帐“已是极尽奢华, 在她身前供她役使的居然是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和西王母的侍女。可见, 她在神界的地位是何等尊贵。当唐玄宗乃至善良的读者获悉生前显贵的贵妃娘娘登仙后地位有增无减, 他们郁闷伤感的情绪该获得多大的舒展与慰藉。

三、情节母题———人神殊途·飞神驭气

正如曹植不能与梦中的洛神交好一样, 由于人神殊途, 唐玄宗也无法与升仙的杨贵妃再续前缘。为了让唐玄宗与杨贵妃互通信息, 白居易又一次借助道教, 引入道士的变化之术 (法术) ———飞神驭气沟通世俗与仙界。

“驭气“是道教非常重大的法术, 这类法术的要义在于使得自己神通自在, 打破一切时间空间和通常自然规律的束缚。变化时, 方士自己在原处不动, 六神可以到处往来, 到达形体无法抵达的天府或仙境。[4]道门中对此类秘术的传授有严格规范, 不允许传给心术不正之徒。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记载了当时这类的变化之术, 在汉代就有不少著名的善于变化之术的方士, 东汉时期变化之术成为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唐, 皇帝大都推崇道教, 迷信法术。唐玄宗也渴望依靠道教延续他和杨贵妃的不朽爱情。道士施展驭气的法术给唐玄宗带回杨贵妃的一半钗盒, 还捎回杨贵妃忠贞不渝的爱情誓言。虽然诗歌到此戛然而止,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 唐玄宗的相思之苦应该是得以缓解, 并获得了活下去的勇气。

四、神话思维对作品的填充作用

道教承袭原始神话来张扬其教派的神性色彩, 而白居易以自己高超的艺术技巧又将道教神话加以剪裁涂缀, 制成符合唐杨爱情传奇的霓裳羽衣, 把一件原本不太光彩的宫闱秘事套上神话的光环, 以致歌咏千年, 流传至今。这不得不归功于宗教神话思维独有的优势和特征。

首先, 神话思维可以突破世俗思维定式和艺术禁忌, 充分拓展审美空间。例如, 杨玉环通过修行斩断前缘净身还俗, 唐玄宗通过方士作法与亡者沟通, 这些神话中才有的思维方式使得白居易敢于冒“唐玄宗乱伦“之大不韪, 堂而皇之地大写特写二人的爱情故事。这不得不归因于道教, 也归因于那个信道的时代。

道教在唐代走向鼎盛时期, 信仰和崇尚道教是社会时尚, 李白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道教狂热分子。白居易把二人的故事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去描摹, 用神话过滤了他们在世俗的悖谬, 不但博取后人的同情, 而且提升了故事的审美层次, 使之成为可以与梁祝媲美的美学对象。

其次, 神话所营造的上下无极、浩瀚无边的仙人世界为白居易提供了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使得作品氤氲着浪漫主义的艺术气息, 也使得他在对仙境仙人的描写上尽情地发挥想象力, 挥笔泼墨纵横开阖, 把天上宫阙的奢华绮丽辉煌灿烂写得淋漓尽致。

白居易对于神话驾轻就熟, 在情节上延伸了时空, 弥补了现实中唐杨二人的故事断层, 满足了读者的审美心理;在艺术风格上, 将凄凉悲苦的现实主义叙述质变为浪漫主义的吟唱, 从语言到情感都给读者带来了莫大的视觉享受和心灵震撼。

参考文献

[1]道教文化资源[EB/OL].http://www.gb.taoism.org.hk/Taoist---immortal/default.htm.

[2]北宋学者宋敏求所编《唐大诏令集》卷四十《诸王·王妃入道》类收录了一篇文章 (仅此一篇) , 题为《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救》.

[3]陈建宪.论道教对中国神话的继承与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42 (6) :27.

篇4: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关键词:白居易  长恨歌  内容及评价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一、诗歌内容简析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主要描写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相识、享乐及玉环的貌美、得宠。

(一)两人相识

作品中两人是这样相识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即杨玉环到了该出嫁的年龄,然后通过选秀,被李隆基看中。实则两人是这样认识的吗?杨贵妃本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小名玉环,自幼由叔叔养大。开元二十三年,被封为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被唐玄宗看上后,先出家为道,号太真,至天宝四年纳宫中,册封为贵妃,受到玄宗的极度宠爱。李商隐的《龙池》诗:“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最后两句写夜半后,宴罢归来,宫中的铜壶滴漏声绵绵不绝,心中无事的薛王痛饮后早已睡去,而寿王却彻夜难眠,一个“醒”字非常警策,可见其当时的痛苦情状。所以作者所写与史实是不符的,完全是出于政治的避讳。

(二)贵妃貌美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采用夸张、对比的写作手法,集中描写了贵妃之貌美。无论是白居易的描述,还是其他文人的描述,贵妃的貌美都是比较抽象的。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但整体看,贵妃貌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丰艳”之美,宋代人在《杨太真外传》书中介绍,玉环与玄宗翻书,翻到《赵飞燕外传》,说汉成帝给赵飞燕造了避风台,玄宗说:“尔则任吹多少”;二是贵妃的皮肤特别白皙,作品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即是描写语句。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贵妃每有汗出,细腻而多香,或试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三)贵妃受宠

首先是自己受宠,“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其实,贵妃与皇帝也是常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磕磕绊绊的时候。史书记载贵妃与玄宗有两次比较大的感情矛盾。第一次是天宝五载,贵妃因“妒悍不逊”,被玄宗赶回了娘家,后因高力士建议,玄宗接回,贵妃“伏地谢罪”,二人合好,从此“后宫莫得进矣”;第二次是天宝九年,因贵妃“复忤旨”,后来贵妃送给玄宗“一缕青丝”,从此玄宗对贵妃“宠待欲深”。其次是兄弟姐妹沾光。“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杨玉环兄弟姊妹全都因她得以分封,家庭显赫,让人羡慕。杨玉环册封为贵妃后,玄宗又追封其父为太尉、齐国公,其叔为光禄卿,堂兄弟杨铦官鸿胪卿,杨锜为侍御史,杨钊赐名国忠,封魏国公,丞相;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四)奢靡享乐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等句,反复渲染玄宗得贵妃以后,如何纵欲行乐,如何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即玄宗的迷色误国。事实上,玄宗与贵妃在华清池沐浴之场景确实是比较奢华的,温泉沐浴是有等级差别的,第一级别是御汤—九龙汤、莲花汤,皇帝专用,第二级别是贵妃汤—海棠汤,杨贵妃专用,第三级别是太子汤,第四级别是公共温泉。虽然,玄宗与贵妃过着歌舞升平的奢华生活,但二人在艺术创作方面却是志同道合之人。据唐人著录的《开天传信记》记载,天宝年间,玄宗上朝听政捂肚子,高力士问其原因,皇帝说昨晚梦见一曲子,没来得及记下,笛子放在肚子处,刚才是一边听政,一边按笛眼,把这首曲子记下来。玄宗还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贵妃则在舞蹈方面造诣极高,她将《霓裳羽衣曲》变为了舞曲,进行领舞。根据唐·李浚《松窗录》的记载,当李白将《清平调词三首》献给皇帝的时候,贵妃则“持玻璃七宝盏,酌西凉州蒲桃酒,笑领歌,意甚厚”;而玄宗则“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

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夜雨闻铃肠断声”,叙述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出逃,马嵬缢妃事件,玄宗与贵妃在马嵬驿生离死别的场面。“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到马嵬驿时,禁军将士不满情绪高涨,将领陈玄礼代表将士请诛杨贵妃,玄宗无法,只好赐杨贵妃死。“黄埃散漫风萧索”,“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通过环境的描写,写出了玄宗在西南行軍的路上及在蜀地时痛苦的心情。

自“天旋地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书写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

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群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芙蓉如面柳如眉”的睹物思人及“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少”的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另外,从“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语句中,一方面说明玄宗对贵妃的思念至极、度日如年,一方面也侧面反映出玄宗晚年孤独的生活。

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以行动写人,写出了贵妃内心的焦急与迫切;“云鬓半偏新睡觉”,“风吹仙袂飘飘举”,“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见情,描写杨贵妃的外在形态,展示其内心情感;最后当道士即将离开的时候,贵妃“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最后感觉还不能表达自己对玄宗的思念,又将“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重重誓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同寄去,叙事见情,把杨贵妃不念旧情,感恩报德,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二、对李隆基、杨贵妃的历史评价

(一)李隆基

纵观历史,由于李隆基晚年的荒淫、迷色,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但对一个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首先,李隆基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他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还克己复礼,重用贤相,虚心纳谏,崇尚节俭,“焚后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乐而出宫嫔,明其教也”。其次,李隆基的时代是一个富裕时代。杜甫《忆昔》:“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最后,李隆基时代还是一个向上的时代。《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但到了天宝时期,尤其是晚年,除任相失误,拒绝纳谏外,自己也变得骄奢淫逸起来。元稹《上阳白发人》:“天宝年间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满怀墨敕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加之唐代节度使制度,军事重心外重内轻,使得唐朝由盛转衰。

(二)杨贵妃

杨贵妃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她对政事不关心,也不干政,否定“红颜祸水”说。她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自己没有选择幸福的权利,只不过是皇家王权的礼物和玩弄品,天生丽质不是自己的错,然而却是酿成悲剧的开端。本来与寿王李瑁是郎才女貌的一对,但却被玄宗看上,再到后来的马嵬缢死,都是自己无法改变的,真所谓“红颜薄命”。正如晚唐诗人罗隐《帝幸蜀》诗评价:“马嵬烟柳正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总之,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叙事有致,张弛自如;抒情深挚,缠绵细腻;语言优美明丽,自然流畅。

参考文献:

[1]董遂庭.白居易《长恨歌》的文学地理学解读[J].世界文学评论,2012,(2).

篇5: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

《长恨歌》的实质就是一首悲情之歌,所谓的悲情之歌,主要是从《长恨歌》前后对比来说的。具体的来看下!

《长恨歌》的写作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在叙事长诗中,白居易对唐玄宗淫乱误国的事实进行讥讽,但是其主旨并不在于此,贯穿《长恨歌》全诗的是长恨,经历安史之乱后二人阴阳两隔,对彼此的思念构成这一真情流露的着眼点。

一、《长恨歌》概述

《长恨歌》是白居易所写的有关唐太宗与杨贵妃之间爱情故事的长篇叙事诗,其内容既有对唐太宗荒淫误国予以讥讽,又对唐太宗与杨贵妃凄婉爱情故事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并蕴含同情的个人情感。《长恨歌》不仅具有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而且还具有特色性的艺术特点。

二、《长恨歌》的内容分析

从整体上来说,《长恨歌》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是淫欢倾国、妃死恨生、帝思缠绵、长恨无期,从结构上来予以剖析。

(一)淫欢倾国

在“淫欢倾国”这一部分,主要是就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现实生活予以细致描绘,其结果自然与下文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蕴含着白居易对唐玄宗“淫欢倾国”的讥讽。

在《长恨歌》的开始就对杨贵妃的美貌予以描绘:“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一句既有对杨贵妃出众外貌直接描绘,又运用对比揭示出受到宠爱的原因,“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与“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则是对二人的骄奢生活予以刻画,表达出皇帝对杨贵妃的过度宠爱,尤其是在前一句中,皇帝“爱屋及乌”的特点被淋漓尽致揭示出来,这也就为以后安史之乱爆发埋下伏笔。再来看“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一句,因为与贵妃处于欢乐之中,皇帝不再上朝,大臣们只能在宫殿上苦苦等待,淫欢倾国的讥讽之意至此暴露无遗。

(二)妃死恨生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由淫欢倾国转为妃死恨生关键点,杨贵妃的命运至此发生变化。这一部分是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在“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一句中,就马嵬兵变进行具体的描绘,在南逃的过程中,皇帝的卫队止步不前,陈述杨国忠与杨贵妃的罪恶,杨国忠被处死,继而在卫队的压力下皇帝又处死杨贵妃,从此二人阴阳两隔,这对唐玄宗造成很大的打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与“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写到了唐玄宗在贵妃死后两次痛苦欲绝的情感经历,表达出对贵妃的思念之情,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悔恨之情、思念之情令人动容。

(三)帝思缠绵

在“帝思缠绵”这一部分,主要是就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怀念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在叙事长诗中,白居易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完全站在唐玄宗的视角来表达出对贵妃的思绪,在这其中,为渲染这种情感,作者将道士寻找杨贵妃予以神话,从而使得长诗具有超凡脱俗的意蕴,尤其是“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与“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这两句,就是将却表达出对自己爱人的真情实感与美好祝愿,这与常人并没有异样,从应用的手法这一视角来进行分析,白居易是将虚幻的想象与内心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幻想杨贵妃并没有真正离开人世间,而是成为了仙子,飞往蓬莱仙岛,这一愿望虽然是不契合实际的,但是在虚幻仙境的设置中,却反衬出、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真爱。

(四)长恨无期

长恨无期的视角与上文出现了转折,即是从原来皇帝对杨贵妃的思念已经转化为杨贵妃对唐玄宗绵绵无期的痛苦的思念。在“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一句中,就是以“霓裳羽衣舞”来暗示二者的重逢,但是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历史的车轮已经无法阻挡,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国家的灾难中不得不分开,回忆其皇帝对自己的宠爱,于是生发“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的感触,在这句诗中,杨贵妃并没有表达出自己对于皇帝赐死怨恨之情,而是包含感激的情感,对于皇帝的宠爱感恩戴德,在回到仙境后,贵妃依然不忘旧情,面对皇帝派来的使者,贵妃将自己留存已久的钿合金钗送走,从而表达出自己对皇帝念念不忘深情,“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一句表达长恨无期此意。

三、《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一)叙事性与抒情性的结合

叙事性与抒情性的结合就是指长诗的第一部分与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在《长恨歌》的第一部分,白居易主要是就安史之乱产生、发展予以叙述,在后两个部分则是表达出凄婉的爱情情感,这也就成为《长恨歌》情感表达的主旋律。本文认为,二者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并重的,对历史事实的阐述一方面可以为揭示下文的情感做出铺垫,将其放在历史演进的大背景下,从而就大大增加了悲凉的历史厚重感,另一方面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唐玄宗淫乱误国的错误予以讥讽。

(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融

在《长恨歌》中既有现实主义的内容,也有浪漫主义的内容,具体来予以分析。在《长恨歌》中有关安史之乱的内容就是对历史的具体叙述,因此就应该归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但是毋庸置疑,《长恨歌》的`主题并不是对历史的复述,对于白居易来说,就是要借助于《长恨歌》来表达出对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真挚情感的赞颂,在二人绵绵无期的长恨中表达出对人间真情的感叹。

(三)对比手法与工笔刻画的对接

在《长恨歌》之中,有大量的抒情性的工笔描绘,展现出杨贵妃优美舞姿与婀娜风韵,尤其是在兵变之后,杨贵妃被处死,在面对阴阳两隔的这一个残酷现实,唐玄宗无尽愁苦都是借助于工笔刻画来进行表达的。

除此之外,对比手法的应用也是《长恨歌》的一个特色化的艺术特点。这一手法的应用主要是体现在杨贵妃生前与皇帝的美好生活与杨贵妃被处死后皇帝孤苦伶仃生活的对比,从人性的视角来看,这一对比会产生极大的反差,从而起到激荡人心的作用,留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四、结语

篇6:白居易《长恨歌》之长恨

白居易的《长恨歌》为我们谱写了一位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旷世君主与一位家喻户晓的、倾国倾城的贵妃之间的爱情悲歌。

一、君王之恨――江山美人不可兼得。历史严正地告诉我们,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他任用贤相、整顿吏治、改善财政措施,进行军事体制变革,弘扬文学艺术,使唐王朝的经济达到了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所描绘的空前水平,是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天宝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玄宗在励精图治取得了这些成就以后,可以说拥有了国泰民安、四海清平的江山。此时的唐明皇觉得年华似水,人生太短,容不下太多的快乐。况且他还有些隐隐的寂寞,于是享乐主义的生活便来到了他的头脑中。此时天不遂人愿的事发生了,伴随玄宗十多年的爱妃――武慧妃离他而去。于是乎君王为填补爱情空缺,慰藉精神空虚,6l岁那年,宠爱上了儿媳寿王妃杨玉环,纳入宫中封为贵妃。这对君王来说真可谓“鱼和熊掌,二者兼得”。从此之后枕着江山、抱着美人坐享天伦之乐了。此时的他彻底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他不但“春从春游夜专夜”、“三千宠爱在一身”,而且“从此君王不早朝。”懒得上朝的玄宗就在他觉得贵妃尽日看不足时,“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变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了。他呕心沥血创立的江山谈笑间灰飞烟灭。他费尽心机得到的美女在六军不发时无奈马前死。一代明皇,面对江山与美人,不说二者得兼。两全其美了,就是顾此失彼也可,可他偏偏是赔了“美人”,失了“江山”。这怎么不使君王长“恨”呢?

,二、贵妃之恨――红颜倾国奈何薄命。诗人开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首先写出贵妃符合倾国的标准,是“天生丽质难自弃”的绝代佳人。正是因为这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便因有色而得宠。也是因为贵妃的美艳,使得君王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当世界其他万物都不存在,几乎倾尽自己所有心思、能力去讨好杨大美人。既册封她为贵妃,又想封她做皇后,只是因为朝野反对声音太强烈才没能实现。其次叙写了李杨爱情以悲剧收场的内在因素。那是因为安史之乱前唐玄宗的重色、求色,专心沉迷于贵妃的美色,不理朝政。从此他为贵妃敲羯鼓,贵妃为他承欢侍宴舞霓裳,“云鬓花颜金步摇”,可谓极尽娇艳妩媚之能事。他们从盛世恩爱到乱世患难,期间她挂上了贵妃的虚名也烙下了“红颜祸水”的罪名,更留下了“红颜祸围”的骂名;从华清池泡温泉辗转至马嵬坡生死离别,她见证过君王的无奈……无奈之下贵妃只能“花自飘零水自流”,含恨离开了人世。当然最令贵妃长恨的是她和君王的爱情从此只能“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了。那“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梦想如今被现实击得粉碎,变得遥不可及,这便是贵妃在九泉之下死不瞑目的饮恨!

三、诗人之恨――帝王贪色终酿国祸。要说诗人之恨,还得从白乐天写作该诗的背景说起,元和元年白居易在周至县尉任上。一次他和朋友史学家陈鸿(《长恨歌传》的作者)和郎讶王质夫游仙游寺时,偶然间谈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大家都感叹,并说如果这段爱情悲剧没有文才超群的人撰写下来将从史上消失。于是王质夫举酒到乐天面前说,你擅长写诗,而且感情很丰富,请写一首诗,怎么样?于是白居易就写下了《长恨歌》。白居易自己对《长恨歌》的评价是: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他明确指出《长恨歌》是表现男女相爱情怀的。因此他自己编辑时,将《长恨歌》归类为感伤诗。所谓的感伤诗就是那些“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可见《长恨歌》正是借李扬的爱情悲剧,抒发自己被感动的.内心“情理”。也就是说《长恨歌》是诗人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诗人的心绪就是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而《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涛人为失去相亲相知相爱之人而痛苦长恨。

诗人把一个尽人皆知的李杨爱情悲剧写成诗歌,除了要抒发自己与所爱女子不能结合而产生的深挚恋情,还抒写了自己对这段感情的憾恨之情。旨在引发人们对悲剧原因的思考:李杨爱情的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不言而喻――唐玄宗。悲剧的制造者终于成了悲剧的承受者。诗人也在反问:

“爱情的主角为何驾驭不了爱情的航向?”于是借前代帝妃的悲剧,发出了自己的呐喊:“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同时将自己那“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痛苦与深情留在了文学史上,让后继的情男痴女为之悲叹不已。

四、读者之恨一君妃盟誓身不由己。自古帝王无真情,他们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有的妃子姓氏名谁帝王压根不知道。有的妃子一生连帝王之面都未曾谋过。更别奢谈与帝王产生轰轰烈烈的爱情了。但当李隆基遇见杨玉环,“上阳白发人”的残酷现实被打破,杨玉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李隆基使得杨家“姊妹兄弟皆列士”。杨家因生女而一门显赫,令人艳羡“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玉环被君王胜过潮水般的爱深深打动了,于是在七夕长生殿上,与明皇共誓,达成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约定。在我看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多么诚挚、多么深情、多么浪漫的誓词啊!唐玄宗如果只是一个寻常老百姓该多好!那他和杨玉环的故事可能真的比梁祝更加有感染力!遗憾的是,君妃的特殊身份安排他们背负了太沉重的是非舆论、千万吨重的道德谴责!“此恨绵绵无绝期。”大概不光是说君王在阳世的凄苦孤恨,贵妃离开人世的无奈含恨,也应是玄宗与贵妃身在皇室,身不由己的愤恨。各种恨相互交错,玄宗恨自己救不了爱妃,令她命丧黄泉。恨自己为什么会是君王,单纯就做对温饱夫妻该多好!恨与恨的纠结,自然没有了停止的日期,变成了无日无期的长恨。天妒良缘。“安史之乱”使得相爱的两人永远地阴阳相隔。《长恨歌》铺叙李杨二人相处时的种种美好,处死贵妃的残酷痛苦和君王掩面的无奈,以及君王对贵妃上天人地的找寻,失去爱人后刻骨铭心、痛彻心扉的思念,随着故事层层推进,感情慢慢积蓄,到最后终于进发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呼喊。这一呼喊让我们读者深感惋惜:这段君王与贵妃的爱情史实倘若能经受历史的风雨那是多么地完美;这段君王与贵妃的爱情悲歌如果能冲破世俗的城墙那该多好;这段君王与贵妃缔造的爱情使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那就是爱的永恒!

篇7:白居易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花开日 一作:花开夜;南内 一作:南苑)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 通:栏;飘飘 一作:飘飖)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释】

(1)汉皇:原指汉武帝刘彻。此处借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人文学创作常以汉称唐。

(2)重色:爱好女色。倾国:绝色女子。汉代李延年对汉武帝唱了一首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后来,“倾国倾城”就成为美女的代称。

(3)御宇:驾御宇内,即统治天下。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4)杨家有女:蜀州司户杨玄琰,有女杨玉环,自幼由叔父杨玄珪抚养,十七岁(开元二十三年)被册封为玄宗之子寿王李瑁之妃。二十七岁被玄宗册封为贵妃。白居易此谓“养在深闺人未识”,是作者有意为帝王避讳的说法。

(5) 丽质:美丽的姿质。

(6)六宫粉黛:指宫中所有嫔妃。古代皇帝设六宫,正寝(日常处理政务之地)一,燕寝(休息之地)五,合称六宫。粉黛: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粉以抹脸,黛以描眉。此代指六宫中的女性。无颜色:意谓相形之下,都失去了美好的姿容。

(7)华清池:即华清池温泉,在今西安市临潼区南的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建汤泉宫,咸亨二年(671)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扩建后改名华清宫。唐玄宗每年冬、春季都到此居住。

(8)凝脂:形容皮肤白嫩滋润,犹如凝固的脂肪。《诗经·卫风·硕人》语“肤如凝脂”。

(9)侍儿:宫女。

(10)新承恩泽:刚得到皇帝的宠幸。

(11)云鬓:《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形容女子鬓发盛美如云。金步摇:一种金首饰,用金银丝盘成花之形状,上面缀着垂珠之类,插于发鬓,走路时摇曳生姿。

(12)芙蓉帐:绣着莲花的帐子。形容帐之精美。萧纲《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珠绳翡翠帷,绮幕芙蓉帐。

(13)春宵:新婚之夜。

(14)佳丽三千:《后汉书·皇后纪》:自武元之后,世增淫费,乃至掖庭三千。言后宫女子之多。据《旧唐书·宦官传》等记载,开元、天宝年间,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大率宫女四万人。

(15)金屋:《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时,他姑妈将他抱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她的女儿阿娇作妻子。他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藏之。”

(16)列土:分封土地。据《旧唐书·后妃传》等记载,杨贵妃有姊三人,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日大姨,封韩国夫人。三姨,封虢国夫人。八姨,封秦国夫人。妃父玄琰,累赠太尉、齐国公。母封凉国夫人。叔玄珪,为光禄卿。再从兄铦,为鸿胪卿。锜,为侍御史,尚武惠妃女太华公主。从祖兄国忠,为右丞相。姊妹,姐妹。

(17)可怜:可爱,值得羡慕。

(18)不重生男重生女:陈鸿《长恨歌传》云,当时民谣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等。

(19)骊宫:骊山华清宫。骊山在今陕西临潼。

(20)凝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伴奏出舒缓的旋律。

(21)渔阳:郡名,辖今北京市平谷县和天津市的蓟县等地,当时属于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史安禄山的辖区。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鼙鼓:古代骑兵用的小鼓,此借指战争。

(22)霓(ní)裳羽衣曲:舞曲名,据说为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并制作歌词,改用此

名。乐曲着意表现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

(23)九重城阙:九重门的京城,此指长安。烟尘生:指发生战事。阙,,意为古代宫殿门前两边的楼,泛指宫殿或帝王的住所。《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

(24)千乘万骑西南行: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破潼关,逼近长安。玄宗带领杨贵妃等出延秋门向西南方向逃走。当时随行护卫并不多,“千乘万骑”是夸大之词。乘:一人一骑为一乘。

(25)翠华两句:李隆基西奔至距长安百余里的马嵬驿(今陕西兴平),扈从禁卫军发难,不再前行,请诛杨国忠、杨玉环兄妹以平民怨。玄宗为保自身,只得照办。

翠华: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皇帝仪仗队用。司马相如《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百余里:指到了距长安一百多里的马嵬坡。

(26)六军:指天子军队。《周礼·夏官·司马》:王六军。据新旧《唐书·玄宗纪》、《资治通鉴》等记载: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哥舒翰至潼关,为其帐下火拔归仁执之降安禄山,潼关不守,京师大骇。玄宗谋幸蜀,乃下诏亲征,仗下后,士庶恐骇。乙未日凌晨,玄宗自延秋门出逃,扈从唯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内侍高力士及太子、亲王、妃主,皇孙已下多从之不及。丙辰日,次马嵬驿(在兴平县北,今属陕西),诸军不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奏:逆胡指阙,以诛国忠为名,然中外群情,不无嫌怨。今国步艰阻,乘舆震荡,陛下宜徇群情,为社稷大计,国忠之徒,可置之于法。会吐蕃使遮国忠告诉于驿门,众呼曰:杨国忠连蕃人谋逆!兵士围驿四合,及诛杨国忠、魏方进一族,兵犹未解。玄宗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玄宗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27)宛转:形容美人临死前哀怨缠绵的样子。蛾眉:古代美女的代称,此指杨贵妃。《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28)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委地:丢弃在地上。

(29)翠翘:首饰,形如翡翠鸟尾。金雀:金雀钗,钗形似凤(古称朱雀)。玉搔头:玉簪。《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30)云栈:高入云霄的栈道。萦纡(yíngyū):萦回盘绕。剑阁:又称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是由秦入蜀的要

道。此地群山如剑,峭壁中断处,两山对峙如门。诸葛亮相蜀时,凿石驾凌空栈道以通行。

(31)峨嵋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玄宗奔蜀途中,并未经过峨嵋山,这里泛指蜀中高山。

(32)行宫:皇帝离京出行在外的临时住所。

(33)夜雨闻铃:《明皇杂录·补遗》:“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

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里暗指此事。后《雨霖铃》成为宋词词牌名。

(34)天旋地转:指时局好转。肃宗至德二年(757),郭子仪军收复长安。回龙驭:皇帝的车驾归来。

(35)不见玉颜空死处:据《旧唐书·后妃传》载:玄宗自蜀还,令中使祭奠杨贵妃,密令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焉。

(36)信马:意思是无心鞭马,任马前进。

(37)太液:汉宫中有太液池。未央:汉有未央宫。此皆借指唐长安皇宫。

(38)西宫南苑:皇宫之内称为大内。西宫即西内太极宫,南内为兴庆宫。玄宗返京后,初居南内。上元元年(760),权宦李辅国假借肃宗名义,胁迫玄宗迁往西内,并流贬玄宗亲信高力士、陈玄礼等人。

(39)梨园弟子:指玄宗当年训练的乐工舞女。梨园:据《新唐书·礼乐志》:唐玄宗时宫中教习音乐的机构,曾选“坐部伎”三百人教练歌舞,随时应诏表演,号称“皇帝梨园弟子”。

(40)椒房:后妃居住之所,因以花椒和泥抹墙,故称。阿监:宫中的侍从女官。青娥:年轻的宫女。据《新唐书·百官志》,内官宫正有阿监、副监,视七品。

(41)孤灯挑尽:古时用油灯照明,为使灯火明亮,过了一会儿就要把浸在油中的灯草往前挑一点。挑尽,说明夜已深。按,唐时宫延夜间燃烛而不点油灯,此处旨在形容玄宗晚年生活环境的凄苦。

(42)迟迟:迟缓。报更钟鼓声起止原有定时,这里用以形容玄宗长夜难眠时的心情。

(43)耿耿:微明的样子。欲曙天:长夜将晓之时。

(44)鸳鸯瓦:屋顶上俯仰相对合在一起的瓦。《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载:文帝梦殿屋两瓦堕地,化为双鸳鸯。房瓦一俯一仰相合,称阴阳瓦,亦称鸳鸯瓦。霜华:霜花。

(45)翡翠衾:布面绣有翡翠鸟的被子。《楚辞·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些。言其珍贵。谁与共:与谁共。

(46)临邛道士鸿都客:意谓有个从临邛来长安的道士。临邛:今四川邛崃县。鸿都:东汉都城洛阳的宫门

名,这里借指长安。《后汉书·灵帝纪》:光和元年二月,始置鸿都门学士。

(47)致魂魄:招来杨贵妃的亡魂。

(48)方士:有法术的人。这里指道士。殷勤:尽力。

(49)排空驭气:即腾云驾雾。

(50)穷:穷尽,找遍。碧落:即天空。黄泉:指地下。

(51)海上仙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

(52)玲珑:华美精巧。五云:五彩云霞。

(53)绰约:体态轻盈柔美。《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

(54)参差:仿佛,差不多。

(55)金阙:《太平御览》卷六六。引《大洞玉经》:上清宫门中有两阙,左金阙,右玉阙。西厢:《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日庙。西厢在右。玉扃(jiong):玉门。即玉阙之变文。

(56)转教小玉报双成:意谓仙府庭院重重,须经辗转通报。小玉:吴王夫差女。双成: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这里皆借指杨贵妃在仙山的侍女。

(57)九华帐:绣饰华美的帐子。九华:重重花饰的图案。言帐之精美。《宋书·后妃传》:自汉氏昭阳之轮奂,魏室九华之照耀。

(58)珠箔:珠帘。银屏:饰银的屏风。逦迤:接连不断地。

(59)新睡觉:刚睡醒。觉,醒。

(60)袂(mèi):衣袖。

(61)玉容寂寞:此指神色黯淡凄楚。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这里形容泪痕满面。

(62)凝睇(dì):凝视。

(63)昭阳殿: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寝宫。此借指杨贵妃住过的宫殿。

(64)蓬莱宫: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贵妃在仙山的居所。

(65)人寰(huán):人间。

(66)旧物:指生前与玄宗定情的信物。

(67)寄将去:托道士带回。

(68)钗留二句:把金钗、钿盒分成两半,自留一半。擘:分开。合分钿:将钿盒上的图案分成两部分。

(69)重寄词:贵妃在告别是重又托他捎话。

(70)两心知:只有玄宗、贵妃二人心里明白。

(71)长生殿:在骊山华清宫内,天宝元年(742)造。按“七月”以下六句为作者虚拟之词。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长恨歌》中云:“长生殿七夕私誓之为后来增饰之物语,并非当时真确之事实”。“玄宗临幸温汤必在冬季、春初寒冷之时节。今详检两唐书玄宗记无一次于夏日炎暑时幸骊山。”而所谓长生殿者,亦非华清宫之长生殿,而是长安皇宫寝殿之习称。

(72) 比翼鸟:传说中的鸟名,据说只有一目一翼,雌雄并在一起才能飞。

(73)连理枝:两株树木树干相抱。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

篇8:《长恨歌》赏析-白居易

对这首诗主题的理解, 一直存在着分歧, 主要有以下四种意见:第一种认为是讽喻暴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 “讥明皇迷于女色而不悟也”;第二种认为是歌颂李、杨坚贞的爱情, “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 无他激扬”;第三种认为是双重主题说, 即“一方面对李、杨二人生活荒淫, 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 另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相思赋予很大的同情”;第四种认为是作者世界观有矛盾, 本为“惩尤物, 窒乱阶, 垂于将来也”而作, 但在具体描写中赞颂李、杨爱情的成分却占据了主导地位。

历代持爱情说的评论家多认为, 诗篇中李、杨的爱情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笔者也赞成爱情说, 因为白居易一生中除了留下许多诗作之外, 也留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情佳话。他与故里符离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很是感人。笔者相信, 文人自身的经历大多是自己作品的最好素材。从这种意义上讲, 诗人与湘灵的恋情或许是诗人写作《长恨歌》的情感基点。

唐建中三年 (公元782年) , 十一岁的白居易为躲避战乱离开新郑随母迁家至父亲白季庚徐州别驾任官所在地符离, 在那里认识了小他四岁的东邻小姑娘湘灵, 两人成了青梅竹马的玩伴。因因为为感情笃厚, 白居易有一首题为《邻女》的诗追叙了这件事:“娉婷十五胜天仙, 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然而这样的开心日子还没过几个月, 白居易就不得不再次避难离开符离来到越中。

又据王拾遗的《白居易传》《白居易生活系年》及朱金城的《白居易年谱》等书可以推知, 白居易在贞元七年 (公元791年) 移居符离, 当白居易再次来到符离的时候他已经长成一个二十岁的大小伙子了, 湘灵更是出落得人见人爱。两个人一见面好像彼此都知道对方心里想着什么, 就此开始暗暗地相爱了。

三年后的贞元十年 (公元794年) 五月, 白居易父亲因病卒于襄阳别驾任上。同年初冬, 白居易护送家人及父亲灵柩返回符离, 丁忧守礼至贞元十三年 (公元797年) 。因为在守丧期间按传统习俗男女间是不能相爱的, 所以两人也只能暗暗来往。不知不觉, 白居易为其父守丧三年, 守丧期一满, 白居易就立刻把与湘灵暗恋的事情告诉了母亲。不料受封建礼教影响极深的母亲却坚决反对, 认为湘灵家门第低, 攀不上三代均为地方官吏的白家。尽管诗人也曾努力抗争, 但在那个时代毕竟母命难违, 他们二人都非常痛苦。

贞元十六年 (公元800年) 初, 29岁的白居易考上进士, 回符离住了将近10个月, 再次恳切地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 但再次被门阀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贞元十七年 (公元801年) 深秋, 寄居符离的白居易将启程河北, 与湘灵告别时, 诗人写下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湘灵的依恋之情的诗作《生别离》:“食蘖不易食梅难, 蘖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 苦在心兮酸在肝……生离别, 生离别, 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 未年三十生白发。”

贞元二十年 (公元804年) 二月, 白居易在长安任校书郎, 需将全家由符离蛹桥迁往长安。本是愉快的事, 但白居易最为痛苦的是与湘灵的离别。因而, 写下了饱含深情的《潜别离》:“不得哭, 潜别离。不得语, 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 利剑斩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 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 彼此伤心无后期。”

贞元二十年 (公元804年) 秋, 白居易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的婚事, 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 还决定移家洛阳, 并且在全家迁离时, 不让他们见面。一个寒冷的冬日, 白居易一家踏上了前往洛阳的路。一路上, 他脑子里满是湘灵的影子。每走到一块高地前, 他都要跑上高地向东眺望。天气奇寒, 把泪水都冻住了, 但白居易不管不顾, 只是一个劲地往符离的方向眺望。他仿佛看到湘灵也站在村子西边的大土堆上一个劲地向西远望, 脸上的泪水同样冻得一溜儿一溜儿的。有白居易的《寄湘灵》诗为证:“泪眼凌寒冻不流, 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 应凭栏干独自愁。”尽管他们的婚姻无望了, 但爱情却没有因此结束。

唐贞元二十一年 (公元805年) , 是白居易任校书郎一职的第二年。白居易趁着游览徐州的机会, 专程来到符离寻找湘灵。经打听, 才知道湘灵一家早已搬家到了邯郸, 但不清楚具体在邯郸什么地方。白居易急急忙忙赶往邯郸, 寻遍了大街小巷, 始终没有找到湘灵。他痛苦极了, 于是, 一首题为《冬至夜怀湘灵》的诗便由心底涌出:“艳质无由见, 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 俱作独眠人。”

尽管诗人与湘灵之间感情诚笃深厚, 但二人最终未能成婚。对诗人来说, 这是非常痛苦的。痛苦的诗人不愿娶妻成婚, 母亲也无可奈何。直至元和二年 (公元807年) 诗人37岁时, 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下, 白居易才娶杨虞卿的从妹为妻。虽然婚后夫妻感情和睦, 但诗人对湘灵的怀恋之情始终难以忘怀, 以至后来还常常想起, 时时提说。

元和十二年 (公元817年) , 诗人蒙冤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途中, 遇见了漂泊无依的湘灵父女, 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这一年, 湘灵40岁了, 仍未嫁人。白居易也44岁了, 容易怀旧的他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我梳白发添新恨, 君扫青娥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 少年离别老相逢!”按照惯例, 被贬之人在被贬的诏书下达后, 第二天就必须启程赴任。白居易匆匆离家, 连妻儿都没来得及带, 但是湘灵当年送给他的那双鞋却带在身边。这年夏天翻晒衣物的时候, 白居易还特地把这双鞋子拿出来晒太阳。看到这双满含着湘灵心血的鞋子, 白居易百感交集, 于是又写下了寄托自己悲苦孤寂的诗篇《感情》:“中庭晒服玩, 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人只履犹双, 何曾得相似?”字里行间对湘灵的无限思恋, 可见诗人与湘灵之间的感情是多么深厚, 因无法结合而造成的痛苦又是多么沉痛。

长庆元年 (公元821年) , 白居易50岁。这一年, 他好事连连。夏天他由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 又转上柱国, 妻杨氏封弘农县君, 十月他又转中书舍人。直到宝历元年 (公元825年) 白居53岁在杭州刺史任满回京途中, 经过符离看到旧村已成废墟, 湘灵亦不知去向时, 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苦苦长恋才画下了无奈的句号。

纵观白居易写下的寄托相思之苦的诗作以及长达35年的情感历程, 可以看出诗人对这段恋情一生一世是难以忘怀的。正是由于这一深沉的情感积淀才使得他写出了千古传诵的长篇爱情诗作《长恨歌》, 同时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这首作于元和元年 (公元806年) 的长篇叙事诗, 诗作前半部分把唐明皇塑造为一个爱情悲剧的男主角, 运用大量的篇幅叙写了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以及唐明皇对杨贵妃的相思之苦, 后半部分运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巧妙构思出“仙山觅魂”的情节, 以杨贵妃为主角倾诉她对唐明皇的刻骨相思。特别是马嵬坡事变后, 唐明皇对杨贵妃刻骨铭心的思恋和悲苦情怀, 与诗人对湘灵苦苦长恋之情极为相似。诗人这样安排诗篇结构, 目的在于歌颂李、杨二人坚贞执著的爱情故事, 为二人的不幸遭遇洒下一掬同情的热泪, 同时也唱出自己胸中久积难释的感伤之情。

上一篇:魔法四季作文下一篇:航模社团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