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4-05-12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5篇)

篇1: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与反思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一首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引入新课。

1、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赠刘景文》

3、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课件)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让姓“刘”的小朋友范写刘

2、请部分学生指导写字,说清要注意什么?

六、家庭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二首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交流课文以外的古诗。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背诵《赠刘景文》

2、说说诗歌的描写的景色。

3、出示《山行》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3、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3、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五、朗读、背诵古诗

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诵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六、家庭作业

背诵古诗两首,家长签字。

篇2: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赠刘景文》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播。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 二 课 时《山行》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姓刘 菊花 残破 君子 橙子 橘子

2、背诵《赠刘景文》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三、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六、指导书写

1、生自主探究写“于、首”两个字,师个别指导。

2、生抄写生字。

七、朗读、背诵古诗

才艺展示(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学听)。

八、板书设计(略)

课后反思: 苏轼的《赠刘景文》并不常见,教者也是初次教二年级才接触到这首诗,所以课前精心备了课。我采用了板画形式让学生们理解这首诗,学生们熟读此诗后,不懂的问题就自主地提出来。教学第二首诗感到非常轻松。因为课前先给学生较充分的自学时间,学第一首诗后师生讨论得出了一个预习计划:

1、读、涂、注;(边读边涂出生字,在易读错的字上注音)

2、再读;(读准、读流利、读美)

3、讨论。(查字典理解词义,再小组同学说说诗意)。新课教学基本按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其中自学成果展示精彩不断,学生们纷纷主动上台读诗、背诗,还有的同学通过查词语手册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读懂诗的意思。如: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就是晚上诗人停下马车。

师:晚上诗人停下马车干什么?

生1:天黑了,他要休息一下。

生2:因为那里风景很美,他停下车欣赏美景。”

师:诗人都欣赏了哪些美景?

生:他在看枫叶;他在看白云、高山、还有一户人家„„

(师相机展示枫叶等图片,马上把学生带入到了诗境中。)

篇3:古诗两首《赠刘景文》说课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荷花和菊花历来是诗人笔下的;美景,出水芙蓉、菊花淡雅,到那时此诗写的却是枯荷败菊,不过,荷叶虽然落尽,在这个秋风萧瑟的季节,菊花却依然傲立风中,秋末虽然凄凉,却也有橙黄橘绿,成熟丰收的景象,所以,看似悲凉,实际上却不是悲秋的调子,而是昂扬向上,生气勃勃。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

《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3、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课件,古筝曲。

2、教学流程:.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四、指导诵读诗句

篇4:古诗《赠刘景文》优秀教学反思

说实话,对于上古诗这类课文,确实心中没底,毕竟他距离我们太遥远,且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即使自己理解了,也不知该如何传达给学生。但是没办法,作为教师,只有去适应教材,而不能让教材适应我们,我也只好赶鸭子上架。

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对这首诗的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没想到他们一下就说出来了,让我欣喜不已。对于刚进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擎雨盖”、“傲霜枝”这样的词语。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对照词语手册上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接下来我重点对“擎雨盖”、“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通过观察图片,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认识。

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古诗该如何进行教学,我想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篇5:古诗《赠刘景文》_课后反思

——二年级二班高婷婷

一直以来觉得古诗课很不好上,尤其是低年级的古诗就更不好上了,所以上课前,特地观看了两个优秀的古诗教学视频。学习了其中的教学思路和对古诗的把握。

上课伊始,请孩子们复习了本单元学习的和秋天有关的课文,顺势引入古代诗人眼中的秋天,引出课题《古诗两首》。又通过对苏轼的介绍引出古诗《赠刘景文》。但是却忽略了对古诗背景详细的介绍,尤其是诗人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直到后来丁主任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才意识到自己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赠刘景文》这首诗中要求会读的生字特别多,所以在分析古诗之前,让学生用了各种形式朗读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读——比赛读——齐读。到最后孩子们读得通顺了,流利了,才进入下一环节。而这首古诗要求会写的生字只有4个,而且分布并不集中,逐句分析和感悟古诗的同时刚好可以随文识字,所以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事实证明这样识字不仅会减轻孩子们识字的压力,同时又能在会读会写的同时理解生字的意思。

在分析古诗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讲解意思,而是先让孩子们在朗读的同时想象诗中描写的景物,然后再播放图片,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中的内容,进而引出诗句,之后再进行读书指导。这样的讲解方式是恰好符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引导式的、还能让孩子们将内化的语言表达出来,间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古诗讲解过后又让孩子们做了练习题,让孩子们进一步巩固古诗,剩下的时间练习生字的书写,指导书写,最后又将大家书写的生字投影展示,但此处并没有处理好,没有把评议生字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而是自己权威的进行了评价,有待改进!

课堂小结,回到诗题,苏轼送这首诗给朋友刘景文,他要告诉他怎样的景色呢?同桌演示,创造这样的情景巧妙地让学生把诗中的意境描绘出来。学生并未觉得是诗意的枯燥表达。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赠刘景文 古诗04-23

《赠刘景文》优秀教学反思05-25

赠刘景文教学实录及反思04-13

赠刘景文教案设计07-28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07-28

赠刘景文/冬景04-17

赠刘景文教案范文06-05

赠刘景文专题训练04-28

赏析:《赠刘景文》苏轼06-05

沪教版赠刘景文教案08-14

上一篇:优秀记叙文800字高中作文下一篇:婚庆公司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