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环境监察支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2024-05-03

石河子环境监察支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通用10篇)

篇1:石河子环境监察支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石河子环境监察支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2013年,环境监察支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和环保中心任务,全力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努力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兵团环保局《关于报送2012年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的通知》(兵环电„2013‟14号)要求,现将2013年度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环境噪声污染投诉处理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在日常环境污染投诉调查处理噪声污染时,严格按照环保法律法规调查处理,重点检查企业环境影响审评中提出的噪声污染防治落实情况,对生产过程中的厂界噪声进行监测,对照所在功能区执行的标准调查企业厂界噪声达标情况。对企业未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噪声超标排放投诉属实的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限期要求企业整改,实现噪声达标排放。本着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妥善解决环境噪声污染投诉。

二、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监察力度,减少施工噪声扰民投诉

1、从源头控制施工噪声扰民投诉的发生

建筑工程在排污申报登记时,环境监察人员必须到施工现场进行核查。对工地附近有居民住宅,施工噪声可能对居民生活环 1 境产生影响的,环境监察人员除了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耐心细致地环保法律法规宣传解释外,对存在问题的施工单位下达《现场处理意见书》,要求:夜间禁止施工作业,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噪声扰民投诉的发生。

2、加大对建筑工地夜间违法施工巡查力度

每年的4月-10月是本地重要施工期间,也是建筑噪声扰民事件的高发期,环境监察人员与环境监测人员坚持每周至少夜间现场检查工地违法施工情况一次。现场监测施工噪声超标排放的,及时立案查处。2012年审核95家施工单位排污申报登记表,审核夜间施工申请报告850份,夜间检查施工工地24次。检查施工工地共128家,出现场1894人次,对发现的建筑施工单位违法行为下达《现场处理意见书》62份,建议立案12起,核算25家建筑工地噪声超标排污费271940元。从而大大减少了施工噪声扰民投诉的发生。

三、饮食娱乐服务业噪声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目前市区内有200家左右的铁件铝合金加工店、网套加工、大理石加工、装饰装潢、机床加工等高噪声的行业,分布范围较广,绝大部分位于底商住宅或住宅小区附近且紧邻住宅,所有此类高噪声源单位,均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就已取得相关部门发放的相关许可证,又由于各经营者的素质层次不齐,环保意识较差。⑴ 2 餐饮业主开业后用排气扇直接外排油烟,同时排气扇噪声过大。⑵铁件加工制作等可发出高噪声的行业,原主要集中在北五路,目前正向全市范围尤其是新建住宅小区扩散,该行业主要在店门空地前或租用其它住宅一层加工制作、喷漆,产生较大噪声和气味污染。⑶三产行业中空调冷凝机、空调室外机、风机的噪声污染也非常严重。⑷部分酒吧挂着酒吧的名义,实际经营卡拉OK项目,而此店大部分位于居民住宅楼下。又部份卡拉OK项目在经营时重低音传播较远,造成附近居民楼上的住户投诉。以上种种现象造成楼上和附近的居民严重不满。也造成环境监察人员管理难度加大。

无证照和超范围经营户有增无减,由于本市部分商家无视相关法律法规,擅自在居民楼底层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三产行业的情况比较严重,给环境执法带来相当大难度。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法律法规亟待修订完善。1996年制订的《环境噪声法》,已极不适应当前需要,许多新问题《噪声法》中没有涉及到或是不够明确,尤其是对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执法手段薄弱,给执法带来困难。石河子市没有制定噪声管理办法,造成各执法单位管理职责不清,监管缺位,噪声投诉日益增多。

2、重新调整和划定功能区。工业噪声投诉主要集中在城中村、市区周边和城乡结合部的地域,由于功能区的划定不明确,乡镇 3 机构没有监管,导致居民区内的小企业、加工作坊在经营过程中产生噪声影响周围居民居住环境。

3、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和城市噪声环境管理办法的执行,加强各执法单位的监管,把审批与执法有机地融合。严格声环境准入,强化噪声排放源监督管理。要严格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明确改善噪声污染防治的措施要求;严格项目环境噪声“三同时”验收管理,未通过验收的噪声排放项目,一律不得投入运行。

4、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开展创建环境噪声达标区工作,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

5、相关部门应在发放相关许可证时要求各业主提供环保手续,并在发放许可证前采取公示制度,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根本利益,以绝后患。

6、政府应对铁件加工等可产生高噪声的行业进行集中搬迁,以建设促整治,一次性把问题解决到位。既解决了加工店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需求,又解决了文明创建的难题。

石河子市环境监察支队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篇2:石河子环境监察支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兵团环保局:

按照《关于报送2013年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的通知》要求,现将**市201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3年末,**市建成区面积为12.5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为3.55万人(含44团团部)。因我市成立较晚,城区面积小,环境噪声监测机构不健全,目前尚未划设噪声环境功能区,也未开展城市区域噪声监测工作,城区工业生产、社会生活、交通噪声噪声源数量少、声级小,主要噪声源是非稳态的建筑施工噪声,总体噪声水平不高,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

2013,我市噪声扰民投诉情况在所有环境违法投诉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全市各类投诉总数为22件,其中噪声投诉仅2件,约占9%,且均为社会生活噪声。在接到投诉后,我局立即组织环境监察大队到达现场,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两件投诉均属酒吧、商店经营中产生过大音量影响周围居民休息问题。我局在核实情况后要求经营者采取调整营业时间、降低音量和隔声处理等措施,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投诉的群众对处理结果也比较满意。

二、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按照**市城市规划布局,工业生产企业均布置在工业园区内,交通干线均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目标,城区内没有明显的高声级噪声源,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的主要是一些建筑施工噪声源。针对这种情况,我局将噪声污染防治的工作重点放在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上,主要采取的措施:一是规定城区所有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前15日内向市环保局提出申报,评估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以及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方可开工;二是严格执行市政府使用商品混凝土的规定,禁止各施工现场安装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杜绝了建筑施工混凝土搅拌带来的噪声污染;三是对夜间施工严格审批、加强监管,除因生产工艺或特殊工期要求外,一律不允许夜间施工;四是在学生中考期间禁止在午休及夜晚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环境监察大队和城管大队密切配合,加强巡查和监管。

对于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是针对KTV等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中使用的音响设备等扰民噪声,加大了整治力度。一是禁止在居民区、文教区、医疗区等噪声敏感区域内设立KTV等文化娱乐场所;二是要求城区4家娱乐场所严格控制声源音量,安装双层隔音玻璃等措施,使噪声达到排放标准;三是加大巡查监管力度,杜绝商业广告音响扰民问题,取缔流动商贩利用扩音器招揽生意,减少了社会生活噪声的污染。

对道路交通噪声,我局主要是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在学校、医院集中的健康路、前海东街等主要路段划定机动车辆禁行时间和设置禁止鸣笛标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市政府大力实施园林靓市战略,着力打造城区道路绿化景观建设,既美化了环境,又构建了城市道路两侧的声屏障。目前,城区现有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已达95%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图木舒克市是一个新建城市,**市环境保护局更是2013年刚从建设局中分离设立,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十分突出,市环境监测站仅有一名领导,噪声监测专业人员、专业设备均是空白,不利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议兵团上级部门对**市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怀,在能力建设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优先安排国家能力建设项目资金,并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

四、2014年初步思路

篇3:石河子环境监察支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1.1 区域环境噪声

近年来区域环境噪声普查监测的统计结果 (见表1~3) 显示, 三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56~57d B之间, 总体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从2011年监测数据统计情况来看, 市区仅有36.9%的网格覆盖面积达到环境噪声二类区标准 (55d B) , 声环境质量较好;其余63.1%的覆盖面积属于不同程度污染, 声环境质量较差。从影响城市环境噪声的声源构成比例看, 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这两大噪声源共占86.0%, 其中, 交通噪声对市区环境的污染较为突出, 其影响的平均等效声级达60.2d B, 不仅影响范围较广, 而且噪声污染强度大;社会生活噪声所占比例最大, 其影响范围最广。

1.2 道路交通噪声

三明市区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居高不下。表4~5列出近年来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统计结果。监测数据表明, 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加权平均值每年都超过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标准 (70d B) , 随着车流量的增加, 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11年噪声级分布情况看, 市区有86.4%的交通路段超标, 有一半以上的路段交通噪声属于中度、重度污染。

1.3 功能区噪声

表6的统计结果显示, 三明市区各类功能区噪声超标现象较普遍, 尤其是夜间超标情况更加严重。交通道路两侧区域由于声源强度大, 夜间等效声级常超过相应标准值十几分贝。

1.4 噪声污染投诉

三明市区噪声污染扰民问题突出, 纠纷时有发生。据统计, 2011年市区反映噪声污染的投诉 (1202件) 占所有环境污染投诉 (2076件) 的比例高达57.9%, 高居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的首位, 市民投诉最多的是娱乐场所的噪声污染, 其次是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2 三明市区环境噪声污染成因分析

(1) 三明地处福建省中部, 是沿沙溪河两岸建成的, 两头窄中间较宽的狭长形城市, 宽约1~3km, 长达11km。沙溪河由南偏西方向流入城区, 经城区中心向北偏东方向流去, 河两岸市区周围群山环抱, 山峦谷地蜿蜒起伏。市内不少机关、学校、居民住宅、工厂等, 就在山凹中或依山而建, 城市向四周发展的空间极为有限。受地形条件限制, 三明市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交通方面受到很大影响, 市区内的主要交通干道, 如沙溪河东岸的新市路、江滨路, 西岸的工业路、鹰厦铁路等, 都与沙溪河走向相同, 穿过市中心地带并贯穿整座城市。205国道、212省道等的过境车辆, 都从这些公路干道通过, 车流量大, 车型复杂, 车速快, 产生很高的交通噪声, 对城市环境影响很大。另外, 鹰厦线的铁路噪声不仅传播区域宽广, 而且伴随低频振动, 对环境干扰也很严重。

(2) 除了过境车辆外, 市内的不少机动车辆, 如燃柴油公交车、企业的货物运输车等, 不但车辆本身噪声大, 而且尾气排放超标, 加上市区不少交通路段路面窄、路况差, 噪声污染严重。而市区禁鸣喇叭的管理规定, 由于种种原因, 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车辆随意鸣喇叭的现象很普遍, 进一步加剧了污染程度。近年来, 市民出行用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家庭拥有的自行车数量的大幅减少, 摩托车数量的大幅增加, 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3) 三明市作为福建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拥有以冶金、机械、化肥、农药、医药、建材、纺织、塑料、林产加工等行业为主的多家大中型企业。由于历史原因, 早期的城市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 导致三明市的工业多分布在沙溪河两岸的城市建成区内。这不但产生大量的工业噪声污染源, 同时也使本来面积就不大的城市土地被大量企业挤占, 人们生活社会活动空间更加狭小, 人口更趋于集中。市区内建筑布局较密集, 交通道路普遍较狭窄, 居民住宅与工厂、商业经营场所、娱乐场所等互相交错, 有的仅一墙之隔, 造成较高的噪声干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噪声日益严重。

(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城市生活的多样化, 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噪声, 近年来日益成为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社交娱乐活动、商业经营活动、各类家用电器和器具、一些大型的制冷设备、空气交换设备等, 产生的噪声常给市民带来烦恼和不安。尤其是商住楼内歌舞娱乐厅噪声, 以及占道经营的喧闹声, 由于营业时间长 (有的甚至通宵达旦) , 声级起伏大, 居民反映强烈。

(5) 市政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带来的建筑施工噪声, 虽是临时性的, 但因施工机械多为大功率设备, 噪声普遍高, 如打桩机、气锤、混凝土搅拌等, 对邻近环境的干扰颇为严重。

3 三明市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1) 合理的城市防噪布局是控制城市环境噪声的有效措施。从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 应与三明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相结合,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根据市区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对混建于居民住宅区附近的污染大、布局不合理企业, 采取淘汰、搬迁等措施, 给城市改造腾出空间。在城市建筑、路网的改造规划中, 采取闹静分开的方法降低噪声, 既要使道路、商场和娱乐场所等和居民区间有较短的服务半径, 又要防止其噪声干扰。

(2) 交通噪声是影响本市环境的最主要声源之一, 因而控制交通噪声应作为市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1) 首先是降低车辆本身的噪声。按我国机动车辆噪声标准, 加强市内机动车辆的管理, 对污染严重的燃柴油公交车进行更新换代。

(2) 分流车辆, 减少穿过居民文教区的交通流量。由于三明地形条件的限制, 在城市外围建设用于分流车辆的环行道路较为困难, 根据三明市噪声功能区划分, 沙溪河东岸以居民文教区、混合区为主, 西岸以工业区为主, 因而把位于西岸的工业路作为过境公路较合适。通过在城市的两端, 即西南端和东北端建跨河大桥, 并加强交通疏导管理, 将过境车辆分流到工业路, 同时在工业路、鹰厦铁路这两条主要过境道路旁建立隔声屏障。

(3) 结合城市建筑布局调整和交通道路改造, 拓宽市内道路, 大力修建降噪效果好的新型大空隙沥青混凝土低噪路面, 减少车轮与路面的接触噪声。

(4) 改善交通管理, 搞好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分隔措施, 在车流人流量大, 交通拥挤的路段, 通过建设过街天桥、实行单行道、设置交通信号联锁装置等措施, 保证道路交通畅通无阻, 车辆匀速前进。同时, 也为市区禁鸣喇叭的规定得以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5) 从交通噪声的预测模式可知, 交通噪声受行车速度的影响很大, 通常情况下, 车速提高1倍时, 交通噪声级约增加9d B。因此, 市内限制行车速度对降噪很有帮助。可在一些主要路段设置雷达测速装置及监控摄录装置, 严格管理, 加大处罚力度, 彻底杜绝营运车辆因抢生意而飙车, 以及其它超速行车等现象。

(3) 对于三明市这样土地面积狭小, 发展空间有限的工业城市, 严格控制城市人口, 降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是很有必要的。研究表明, 城市噪声随人口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将使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国外曾采用发展卫星城的办法来降低城市噪声, 收到一定效果, 值得我们借鉴。从三明的实际出发, 在所属的几个乡镇中, 陈大镇离市区最近, “福银”高速公路三明段经过该镇, 使其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可考虑将陈大镇作为城市化建设的首选, 其次可选择莘口镇。

(4) 加强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 对声级大、扰民严重的歌舞厅、娱乐城、迪吧等实行限期整改, 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 则责令关闭停业。对新建的娱乐项目应严格审批, 居民文教区附近以及商住楼内禁止批准, 其余的则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商业经营活动中, 特别是早市、夜市中占道经营任意摆滩现象应严禁。

(5) 利用绿化控制噪声。由于市区人口多, 建筑密度大, 除了种植绿化林带外, 还可大力发展垂直绿化, 种植一些攀缘植物, 如爬山虎、牵牛花、紫藤、地绵、葡萄等。这些植物生长快, 繁殖容易, 抗污染能力较强, 适应城市环境;它们基本上不占地, 适合在房基下、围墙边或凉台等处种植。如果房屋墙壁被攀缘植物覆盖, 那么与砖墙比较其吸声能力增加4~5倍。因而这种形式的绿化对减噪有一定作用, 尤其是对在交通道路两侧的建筑, 高层建筑等。

(6) 对于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 除了规定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把施工作业噪声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改用预拌混凝土, 禁止采用气打桩或人工打桩, 改用静压桩等, 还应对施工作业时间有严格的限制。确需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外 (如夜间) 施工的, 必须提前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在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与受其噪声污染的居民组织和有关单位协商, 达成一致后, 经审核批准, 方可施工。

(7)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摩托车牌照的发放, 应采取适当限制措施, 以缓解市内摩托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李耀中.噪声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篇4:初探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关键词:环境噪声污染;居民生活治理;城市交通

目前,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在我国已日益突出,在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的条件下,汽车人均拥有量逐渐增加使交通噪声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不断兴起从而建筑噪声也越来越多,治理城市噪声染污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针对交通产生的噪声、工业产生的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方面提出尽可能避免和治疗建议。

1.什么是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化生产中、建筑行业建筑施工中、交通运输业在运输中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干影响我们周围环境的一种环境噪声。声音污染与空气污染等化学污染有着不同本质,简单的来说噪声污染是在一定情况下形成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局部性等特点。

2.环境噪声的来源

对于城市环境噪声来说,污染的来源可以分为为交通业噪声、工业噪声、社区生活噪声和施工噪声等。

2.1交通噪声。交通噪声污染的大小与开车速度有必然关系,随着车速而增加,低频率噪声的增加幅度低高频率噪声。在同样的速度下,变速器处于抵挡的时候,交通噪声就会越大,因为低挡位发动机的转速高噪声大。城市道路车速通常情况下来说不会太快,在同样的条件下,交通拥挤时候变速器处于挡位低,并且间断要加速运动,所以车辆拥挤时比车辆流畅时交通噪声要高一点。

2.2工业噪声来自于生产车间、建筑实施地等场所,他们产生的噪声更高,对车间的工人及周围的人带来较大的影响。

2.3社区生活的噪声。随着经济发展,群众业余活动也丰富起来。我们社区活动逐渐丰富也带来了很多噪声,把原本安静的社区变成了热闹的广场,严重影响了周边居住人群的居住水平。

2.4 施工产生的噪声。对于部分建筑工地因尚未取得有关部门的环保审批的情况下,在不允许开展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浇灌水泥,锻造钻孔、打地基、扬沙及装卸东西或者持有某部分的的审批手续而进行其他部分的施工作业,这些施工所带来的噪声严重影响了周围人民的生活

3.噪声污染的危害

3.1噪声对人体的伤害

3.1.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刺激性污染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很大的危害,能够造成大脑表层的协调失控,条件反射出现不正常情况有的会头晕目眩、心慌意乱、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经常做梦、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3.1.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知道噪声可以损害听力,实际上噪声也会对人们的视力有所损害。研究试验表明:当噪声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敏感性度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相对会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將近百分之四十的人瞳孔会放大,视力变模糊;而噪声达到115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由此可见,在噪声中生活的人们很容易眼睛疲劳、眼睛酸痛痛、眼花等眼损伤现象。同样,噪声还造成色觉、视觉发生异常变化。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色、蓝色、白色三色视野缩小了80%左右。

3.2噪声对动植物产生的影响。噪声也能对植物产生影响,使植物过早枯萎,使动物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强烈噪声能够促使动物死亡。鸟类在受到噪声污染中会出现羽毛脱落,影响繁衍后代等。

4防止噪声污染额措施

4.1改善和控制交通噪声

4.1.1城区内的交通主次干线道路应合理,密度应适中。城区路边缘和相邻的建筑物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距离,相距越小,噪声污染越大,对人们的伤害也就越大,与此同时禁止重型车、农用车出入市区与车辆喇叭的改良,也可以降低主干线交通噪声5分贝左右。

4.1.2对路边建筑物如居民区加装塑钢中空隔音玻璃或夹层玻璃。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小玻璃外面的噪声污染,从而降低了室内的噪音。

4.1.3在公路两边种植花草,树木和植物形成绿化并带有吸收声音隔声作用,可以有效控制噪声。

4.1.4在普通的沥青公路上或者水泥路上铺建一层空隙率在20%-30%的沥青混和料,可以有效的吸收噪音相比之下,与普通路面相比,这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3-8分贝 。

4.1.5采用构筑声屏障的方法来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降声方法。声屏障降噪声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材料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来降低噪声。

4.2加强监察力度。对于防治工业噪声污染我们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在每年的预算资金中应有计划的集中一定的环保资金,再加上企业自筹资金,安排一批工业噪声治理项目并将一些噪声严重扰民的项目纳入噪声限期治理项目。与此同时监理部门实行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和不定期的组织检查,对重点企业进行具体的指导,这样可以使一些噪声污染严重的企业逐不得到改善。

4.3对社会生活噪声的处理。结合“绿色社区”建设,鼓励相关部门和物业管理者配合政府部门加强对居民装修质量和居民区内跳广场舞等文化娱乐的管理,有效降低社会生活的噪声污染。加大对噪声扰民的管理,开展居民住宅公用配套设施低频噪声、固体声的管理。对汽车防盗报警器的音量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对居住区内居民室内装修的管理,防止居住区内噪声扰民。

4.4对于施工企业施工噪声的防治。对施工工地噪声进行严格管理。可以用封闭式的空间进行混凝土的浇灌和锻造工作,建筑工地隔声和建筑声屏障等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对于产生的有关隔声降噪有关费用可以纳入工程预算。特别在中考、高考等非常时期,限制或禁止特定区域内的施工行为,把噪声降到最小化。加大规范夜间施工许可证的发放程序和条件,严格的控制夜间施工行为,加强夜间无证施工违法行为的检查和处分。在确保政府重点工程进度情况下,控制建设区域范围内夜间施工。

5.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减少噪声污染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应大力加大措施采取经济、技术、行政的手段,以控制城市环境噪声污染,为建设更好的城市生态绿色环境,加快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红红等.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2]杜帅.浅谈城市噪声污染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环境管理,2010(1):38~40.

[3]魏蔚.城市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经营管理,2012,1:43-47

[4]王丽萍,城市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J],2011年05期。

篇5:环保局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按照你厅《关于报送20xx年度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的通知》(川环函[20xx]342号)要求,现将我市20xx年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环境噪声现状

20xx年,我市区域环境噪声全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3.2分贝(比20xx年下降1分贝),一类区昼间达标率66.7%,二类区昼间达标率92.1%,三类区昼间达标率66.7%,四类区昼间达标率75%,全市昼间达标率83.8%。城市功能区全年平均等效声级55.9分贝,比20xx年上升0.2分贝。全市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6.1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一级(好)。

20xx年,接到噪声投诉368件,其中工业噪声投诉201件,社会生活噪声投诉117件,施工噪声投诉50件,信访件办结率达100%。

二、主要工作情况

20xx年,我市继续实施宁静行动,以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督,加强处罚力度,加大噪声污染治理,开展各项噪声执法专项行动,切实改善声环境质量。

一是扎实开展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实行城区通行证管理制度,禁止大型车辆和小型货运车辆在交通高峰期部分路段通行,加强城区限行、限速管理,降低交通噪声污染。完成交通标志29块,交通标线15424平方米;已调整交通信号,围城路实行单项循环。严格实施对现有禁鸣街区的管理,设置禁鸣路段1条。集中开展交通噪声整治专项行动11次,开展禁鸣统一集中行动4次,查处不按规定使用喇叭交通违法行为940人次,其中警告451人次,查处机动车乱停乱放交通违法行为5370起。

二是扎实开展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继续推广使用低噪声机具和工艺。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全面禁止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等产生高噪声的施工作业。开展建筑工地使用低噪声设备检查5次,检查工地85个;开展建筑工地噪声专项行动10次,查处夜间施工、通宵施工等噪声扰民问题50件,查处率100%;集中开展了工业企业噪声整治专项行动2次。全面完善了投诉处理机制,加强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夜间施工噪声污染控制,夜间施工审批率达100%。

三是扎实开展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治理。开展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噪声污染专项治理行动15次,检查了291余家娱乐文化场所,对20余家大型文化娱乐场所进行了专业噪声检测,对存在轻微问题的28家娱乐场所进行了口头警告,限期整改5家。开展商业活动噪声污染防治,对坝坝舞场所及音响使用进行了规范,对临街商家、夜市、餐饮店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进行巡查,查处各类商业使用高音喇叭、音响的行为,今年开展商业噪声专项检查2次,处理商业噪声扰民23件。在近期夜市摊点专项行动中,检查了294余家夜宵摊点,处理夜市方面的噪声投诉62件。开展社会生活噪声专项行动4次,处理社区生活噪声扰民问题32件。开展社会生活噪声污染专项宣传18次。

四是扎实开展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开展了工业企业专项执法检查3次,处理工业企业噪声污染的投诉201起,检查了61家工业企业,监测企业18户。

五是扎实开展“两考”禁噪。以城区建筑施工工地、校园周边、居民密集区、临街商住、夜宵摊点及文化娱乐场所等为重点,定时、定人、定责,集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2次,共检查娱乐场所80余家、施工工地15处、夜宵摊点100余家,发放宣传资料150余份。

六是加强宁静行动宣传。通过电视台、网络、报考等载体对宁静和利废相关工作进行宣传,发放宁静、利废相关宣传资料10万余份。

三、工作成效及经验

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的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均低于20xx年水平,成效较为明显。

主要经验:一是坚持有诉必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二是坚持重点排查,督促企业限期治理;三是强化部门协作,加大联合执法力度。

四、问题及建议

1.部分商家经营者对噪声污染影响认识不够,现场管理不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2.执法队伍建设还需加强,执法能力尚待提高。

五、20xx年工作计划

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要求工业企业认真落实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建筑工地严格控制施工时间,避免噪声扰民。

2.加强工业企业的日常监管,督促城区企业加强现场管理,减少人为金属碰撞等噪声影响周边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篇6:军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1994年11月16日发布)

[1994」后营字第701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治军队环境噪声污染,保障全体官兵和人民群众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环境噪声是指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在训练、实验、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生活等活动中产生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声音,经上级批准的军事演习、打靶训练、飞行和执行其他特殊任务的除外。

本规定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排放的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限值标准,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其他正常活动的现象。

第三条 凡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的军队单位、部门和个人,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和标准。

第四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是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的机构。

各单位、各部门对各自的机动车辆、船舶、航空器、工程机械等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全军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建立环境噪声监测报告制度,组织监测网络,制定统一的监测方法。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站有权对管辖地区的军队单位进行环境监测,对具有强噪声源的单位进行重点监测,定期提出环境噪声现状、发展趋势的报告及保护、改善环境的技术对策及措施。被监测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二章 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第六条 军队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必须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上报建设项目时,应当同时向项目审批单位环境保护部门上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应当作出评价,制定防治措施。

建设项目的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第七条 建筑施工向周围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凡因经济、技术条件限制,超出国家规定的限值标准,影响周围环境,不能通过治理噪声源消除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应当采取限制作业时间等措施,减轻噪声污染程度。夜间进行建筑施工作业的,必须经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第八条 军队的企业等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厂界噪声标准。对超过国家规定的厂界噪声标准造成严重噪声污染的单位,必须限期治理。

第九条 军用机动车辆应当装有符合规定的消声器和喇叭,并保持技术性能良好。整车噪声不得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

机动车辆在禁止使用喇叭的地段,不得鸣喇叭;在允许使用喇叭的地段应当少鸣喇叭。

消防车、救护车、警备车等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或在禁止使用警报器的地段,不准使用警报器。

第十条 各类机动舰船必须按规定使用声响信号。

第十一条 军用飞机在城市上空应按规定的航线和高度飞行。

第十二条 军队文娱、体育场所及个人使用广播、音响、乐器等,应当控制音量,不得干扰他人。

第十三条 噪声污染治理经费由产生污染的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解决;军办企业的噪声污染治理费从其生产收益中解决;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治理费由施工单位从工程费中解决。

第三章 奖励与惩罚 第十四条 对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主管部门推荐,报领导机关批准,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除责令其纠正外,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罚款,情节严重的,报请有关部门按照军队《纪律条令》的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

(二)擅自拆除或者闲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

(三)拒绝或阻碍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其他监督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四)无正当理由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

(五)未经批准,夜间进行严重影响居民休息的施工作业的;

(六)使用车辆排放噪声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的;

(七)违反规定安装或者使用特种车辆警报器的;

(八)未按规定使用舰船声响信号的;

(九)从室内或者公共区域发出严重干扰他人噪声的。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军区、军兵种、国防科工委和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本单位、本部门的环境噪声防治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7: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工业噪声污染管理

第三章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管理

第四章 交通噪声污染管理

第五章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管理

第六章 罚则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控制环境噪声污染,保障人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环境保护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的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生活和人们在社会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影响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正常活动的现象。

第三条 凡本县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县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声环境质量负责,应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城市、村镇建设,按功能区合理布局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防止环境噪声污染,保障生活环境的安静。

第五条 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对辖区内的环境噪声污染控制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并督促、协调其他噪声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 对环境噪声污染的日常管理工作,遵照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的原则按以下分工实施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负责工业、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日常监督管理。

公安部门负责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噪声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向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八条 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使用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机电设备或器械,减少噪声对生活环境的污染。

第九条 凡排放噪声超过规定标准的,应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超标排污费,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第十条 受到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减轻或排除噪声污染的危害。

各环境噪声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受理受害单位和个人的举报和投诉,督促造成噪声污染者减轻或排除噪声污染,采取保护受害人权益的措施。

第二章 工业噪声污染管理

第十一条 在人口稠密区以及在医院、学校、风景旅游区等区域及其附近,不得规划新建和扩建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或项目。

第十二条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项目必须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作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定防治措施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使用前,其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拆除或闲置已安装使用的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应当征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三条 排放噪声污染实行申报制度。

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单位,应当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提供噪声污染的有关资料,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使其符合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

使用通风、排风(气)、降温、发电、锅炉等设备,对周围生活环境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应当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并按照审查意见,采取措施降低噪声污染。

第十四条 对超标排放噪声,造成严重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责令限期治理。对难于治理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报请县人民政府对其实行关、停、并、转、迁。确因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短期内难于通过治理噪声源消除噪声污染的,必须采用消声、隔音等有效措施,把污染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取得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并与受其污染的居民组织或有关单位协商达成协议,采取其他保护受害人权益的措施。

第三章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管理

第十五条 建筑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

第十六条 建筑施工单位,应在开工15日前,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说明其工程项目、场所及可能排放的噪声强度和所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

第十七条 在人口稠密区、学校、疗养院(医院)禁止夜间11时至次日6时进行强噪声建筑施工作业,抢修(抢险)作业除外,但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因生产工艺需要必须连续作业,须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超过排放标准,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消除噪声污染,确因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难于通过治理噪声源消除噪声污染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限制作业时间,并由施工单位与受其污染的居民组织或有关单位协商达成协议,采取其他

保护受害人权益的措施。

第四章 交通噪声污染管理

第十九条 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行驶的机动车辆(含过境车辆),应当安装完整有效的消声器和符合规定的喇叭,整车噪声应符合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严禁使用音量超过105分贝的喇叭。

第二十条 设有禁鸣标志的路段和地区,昼夜24小时禁止机动车辆鸣喇叭(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除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安全设施和交通指挥标志的完善情况,逐步扩大禁止机动车辆鸣喇叭的路段。

第二十一条 机动车在允许鸣喇叭的路段一次鸣喇叭的时间不得超过0.5秒钟,连续鸣喇叭不得超过三次。严禁鸣喇叭唤人。

第二十二条 特种车辆安装的警报器除执行紧急任务外不得使用。

第二十三条 车站、码头等交通本枢纽使用广播喇叭,应当控制音量,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二十四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将机动车辆整车噪声和喇叭噪声的监督管理,纳入新车入户审查和在用车年检,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予发牌或不予办理年审。第二十五条 城市建设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保持路面平整,消除障碍,降低车辆行驶噪声。

第五章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管理

第二十六条 单位或个人开办有噪声污染的饮食、娱乐、服务业经营项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申报登记的,应首先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噪声污染情况和治理措施,经审查合格后,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保护申报表,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

第二十七条 饮食、娱乐、服务业经营项目的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其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在住宅楼内,不得兴办产生噪声污染的娱乐场点和加工场。

第二十八条 禁止在商业活动中使用广播喇叭和发出高大声响招徕顾客。禁止在人口稠密区架设和使用高音喇叭,未经公安部门批准禁止使用广播宣传车。

第二十九条 单位或家庭使用家用电器进行娱乐或悼念活动、制作家具、装修(维修)房屋,应当控制音量,禁止夜间10时至次日6时产生噪声干扰他人。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文成县环境保护奖励与处罚办法》处理:

(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拒报或谎报噪声污染排放资料的;

(三)不按规定缴纳噪声超标排污费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拆除或闲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

(五)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

(六)不遵守规定的作业时间,对生活环境造成危害的;

(七)有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建设或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未达到规定要求投入生产使用的。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进行强噪声施工作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并处1000元至10000元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机动车辆行驶噪声、喇叭音量超过标准或使用警报器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没收超过规定标准的喇叭装置,情节严重的可并处吊扣一个月以下驾驶证。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未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其噪声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30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限期整改。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二十八、二十九条规定,危害周围生活环境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可处50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50元以下200元以下罚款并可限制营业时间。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 噪声污染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依法赔偿。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文成县环境保护局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

篇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污染与防治探讨

1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污染的特点

社会生活噪声是指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设备、设施产生的噪声[1], 是干扰周围居民正常生活的声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超过噪声排放标准, 并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叫做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污染;社会生活环境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等都是通过形成令人烦躁的声音来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睡眠, 它危害人体健康;噪声使人听阈偏移、听觉疲劳, 长期下去使人患永久性噪声耳聋;噪声引起紧张反应, 导致心律改变和血压上升, 进而诱发心脏疾病;噪声使人疲劳、失眠、头痛头晕, 最终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噪声使人激动、烦恼、易怒, 引起心理疾病。

2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管上的难题

2.1 获取准确监测数据的难题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按照GB 22337-2008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的技术规范进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的监测点应选在距法定边界外1m, 高于地面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而在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的实际监测中, 受场地及周边环境的限制, 可能无法找到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 从而使监测数据的偏差, 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

2.1.1 文化娱乐、商业和餐饮业场所位于交通干线旁边

如果文化娱乐、商业和餐饮业场所的场界位于交通干线的一侧, 那么背景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噪声。由于车流量的不稳定性, 使得在实际监测中可能会出现测量值低于背景值的情况, 即便是测量值高于背景值也不能确定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2.1.2 文化娱乐、商业和餐饮业场所位于高处

当文化娱乐、商业和餐饮业场所处位置较高时, 因为处于高处无障碍物阻隔, 声音传播范围会更广些, 所产生的噪声可能影响到的居民就更多。

2.1.3 低频噪声监测方面的问题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中的低频噪声在传导过程中衰减较慢、传导距离更远些, 使得低频噪声的治理难度更大;因而更容易跟人体固有的频率发生共振, 对人体的伤害更大。目前就城市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来说, 主要针对的是高频噪声和中频噪声, 低频噪声在监测方法、标准和政策约束层面上, 还存在很多盲点需要完善。

2.2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污染管理上的难题

2.2.1 审批与监管脱节, 执法管理部门不明确

过去开办文化娱乐场所只需通过公安、文化、卫生等3个部门审批, 而管理噪声污染的主体却是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时未涉及环境保护部门, 导致审批与监管脱节。环境保护部门没有法律所赋予的取缔权限, 出现问题处理难度大,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2.2 监测数据与人的主观感觉相矛盾

由于监测数据很难准确获取, 评价标准与实际感觉不相适应等问题的存在, 带来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比如, 监测结果数据虽未超标, 但受低频噪声的影响, 使人的主观感觉很不舒服。

3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3.1 做好场所规划

结合城市发展趋势进行规划, 可以将文化娱乐、商业和餐饮业场所与居住区分开, 单独规划建设, 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扰民问题。

3.2 把好审批关,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

娱乐业和商业场所的监督管理应该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管理”的原则进行, 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对那些在环境保护方面严重违规者, 环保部门可联合政府其他部门一起对其实施“警告、吊销行政许可或依法取缔”等手段,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3.3 从技术上控制声源和噪声传播

环保部门应要求娱乐和商业场所业主对产生噪声的音响设备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与制造, 减小噪声污染;并要求业主在娱乐业和商业场所装修时采用“隔声”或“吸声”材料, 阻隔噪声向室外传播。

3.4 提高监测数据的执法可行性, 灵活公正执法

一要考虑噪声监测数据与背景噪声叠加的问题;二要必须考虑低频噪声的因素;三要不以一次监测的数据为准;这样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执法可行性。在执法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灵活且公正的执法。

3.5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相应的地方性法规

以法律和地方法规形式来明文规定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污染的鉴别手段、主管部门和处罚办法, 便于主管部门严格依法行政。比如, 以法规的形式禁止在商住楼中设立娱乐场所;严格限定娱乐场所营业时间;禁止在商业活动时使用音响设备招揽顾客;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市区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喇叭;限制居民房屋装修作业时间, 避免噪声扰民。

4 结论

在娱乐业和商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扰民问题越来越成为投诉的热点。娱乐和商业场所在噪声监管上的漏洞和弊端, 使其与广大市民的环境需求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因此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 环保、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齐抓共管,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还居民一个和谐宁静的社会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S].2008:1-6.[1]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S].2008:1-6.

篇9:石河子环境监察支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关键词:结构噪声;噪声污染;环境监测

目前,低频噪声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办公大楼里的电梯、中央空调、变压器和水泵等,这些设备都会产生低频噪声,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威胁。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开展有效的低频噪声环境监测,以此来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健康的生活环境。

一、低频噪声的特性

所谓低频噪声,主要指的是频率不超过500Hz的声音。就目前生活中常见的低频噪声来看,主要源自于变压器、中央空调、水泵以及交通噪声。与高频噪声不同,低频噪声不仅具有声波长、递减速度慢等特点,而且能够轻易穿过障碍物,直入人耳。所以,对人体所产生的危害也远远超过了高频噪声。

就目前低频噪声的传播方式来看,大致包括三种,即结构传声、空气传声和驻波。其中,结构传声主要是指在建筑物中的声源,通过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来实现声音的传播;空气传声则主要是以空气为介质,以纵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噪声;而驻波则主要是噪声在经过多次反射之后形成的一种传播形式,与结构传声和空气传声相比,驻波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要更大。

二、结构噪声中低频噪声污染环境监测的前期准备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低频噪声污染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由于低频噪声污染环境监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对于前期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到全面系统。

1、确定噪声敏感建筑物所处的噪声功能区类别

就目前噪声功能区的类别来看,按照环境质量的要求不同,可以详细分为5种类别,即0,1,2,3,4。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为了确保监测工作最后能够得到科学的评价,在对噪声功能区进行选择的时候,应该对环境噪声等级和倍频带声压级排放限值进行充分考虑。

2、确定影响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噪声源

就目前能够对噪声敏感建筑物产生影响的噪声源来看,往往并不是单一的一种,而是多方面的,根据类别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移动噪声源、固定噪声源、稳态噪声源和非稳态噪声源几个方面。因此,在开展低频噪声环境监测的时候,必须对噪声源的类别进行充分明确,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监测方案,以此来确保监测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确定影响噪声敏感建筑物的主要噪声源的位置

能够对噪声敏感建筑物产生影响的噪声源的位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处于噪声敏感建筑物内部和处于噪声敏感建筑物外部。

三、结构噪声中低频噪声污染的环境监测

1、噪声源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内

目前,对于低频噪声的测量,相关标准中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于通过结构进行传播的低频噪声的监测,在对监测点位进行设置的时候,应该确保其距离地面和距离外窗分别为1.2m和1m以上。同时,对于房间内的有可能对监测结果噪声影响的声源,例如:电脑、空调、电视、机械钟等,在监测过程中,应该将其关闭。其次,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对测点进行科学选取,并在纸上做好相应的记录,在选取测点时应该充分考虑室内驻波的存在,测点的数量应控制在3个以上。最后就是要整理测量结果,填写测量记录,进行测量结果评价。

2、噪声源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

对于噪声源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的低频噪声测量,相关标准中并没有给出明确要求。这种低频噪声往往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因此,对于监测点位的设置应该尽可能设在距离窗外1m,据地面1.2m的位置。如果存在一些因素导致无法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进行测量,则应该对监测点位调整到距离地面1.2m,距离窗户1.5m的距离,以此来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还应该采用比该噪声敏感建筑物所在声环境功能区对应环境噪声限制低10分贝的值作为评价依据。

3、确定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噪声本底值

本底值监测是低频噪声污染环境监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常情况下,对于背景噪声的测量,其相关的修正要求为:测量环境不受被测声源影响且其他声环境与测量被测声源时保持一致。同时,要注意监测过程中,气候条件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此外,对于本底值的确定,还要对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以此来对噪声的本底值进行进一步明确。

4、非营利性活动社会生活低频噪声的测量

目前,对于娱乐场所中设备所产生出来的低频噪声,相关标准中给予了明确的管理方法对其进行评价与控制。但是对于非营利性活动社会生活低频噪声的测量,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如果一定要对此类情况进行监测,那么就只能采用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对敏感点的区域环境噪声进行测量,但是,这只是一个环境标准,与噪声的排放标准是两个概念,监测数据虽然可以作为参考,但却不可作为执法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低频噪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拥有一个安静、健康的生活环境也成为了人们的追求目标。为了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加强对低频噪声污染的环境监测,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将其有效解决是不容忽视的,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曹家新.結构噪声中低频噪声污染的环境监测[J].四川环境,2014(01).

[2]王毅,徐辉.学习三个新环境噪声标准的体会[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

[3]李军.浅谈噪声敏感建筑物的低频噪声监测[J].科技信息,2011(23). /o:p>

监控系统对尾矿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对尾矿的实际浓度、流量以及筛选过程中电动机运行中电流的大小等等进行有效的采集,这样就可以保证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对实际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同时对故障的设备要及时发现和分析,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一直保持非常好的工作状态,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系统当中的自动化计控系统和通信电话系统等也可以有效的实现变频控制功能。

4、结语

新型尾矿处理系统经过铁矿试验应用,效果显著。投资减少60%,占地面积减少90%。项目中开发了尾矿处理过程智能监控系统,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故障及时预警,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对振动筛整体结构进行了优化,整机体积减小,运行费用降低;和传统的胶式带过滤机相比,制造成本降低50%;在处理尾矿量相同的情况下,节约电能80%;对浓密机结构进行了优化,利用斜板技术工艺,增加泥浆沉淀面积,减小设备体积1倍多。

参考文献:

[1]赵龙录,杨玉华,贾承恩.铁矿尾矿干法排放工艺及设备[J].金属矿山.2009(12)

[2]刘正西.尾矿干式堆存在磷矿山选矿厂中的应用[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7(09)

篇10: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

字体:【大】【中】【小】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第三条

区、县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声环境质量负责。

市和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公安部门负责对社会生活噪声和机动车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道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对工业产品、设备标准中规定的噪声限值实施监督管理。

铁路、民航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分别对火车、民用航空器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规划、建设、工商、文化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居住区噪声污染实施监督管理,调解邻里之间因噪声产生的纠纷。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不受噪声污染的义务,并有权对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投诉、举报。

第二章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规划和声环境质量标准,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并向社会公告,同时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适用区域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划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依据国家和本市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

第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并在申请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前征求所在区域居民和单位的意见。

第九条

新建民用建筑对外部环境噪声隔声质量及配套的供水、供热、电梯、通风等公用设施的隔声质量,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隔声设计质量的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隔声施工质量的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

第十条

对于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责令限期治理。被限期治理的单位应当按期完成治理任务。

对小型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限期治理期间,可以责令被限期治理的单位停止使用产生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或者限制设备、设施运行时间。

第十一条

居民住宅楼内不得设置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餐饮和娱乐场所。

销售新建居民住宅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明示所销售住宅的建筑隔声情况及所在地声环境状况。

第十二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进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时发现设备、设施产生严重噪声污染的,可以责令停止使用该设备、设施或者限制设备、设施运行时间。被检查单位应当停止或者按照规定时间使用该设备、设施。

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情况,并提供必要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资料。

第十三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现场检查时,应当出示有效执法证件,并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十四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本部门负责受理噪声污染投诉、举报的机构名称及其联系方式。

第三章

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第十五条

施工作业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使排放的噪声符合国家规定的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所需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公告,把产生噪声的设备、设施布置在远离居住区的一侧。

第十七条

中考、高考期间及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时段内,除抢修抢险外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从事产生噪声的施工作业。

第十八条

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在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但国家和本市重点工程、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要求以及其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国家和本市重点工程、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应当取得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准予夜间施工的批准文件。

第十九条

进行夜间施工作业的,应当向周围居民公告。公告内容包括:施工项目名称、施工单位名称、夜间施工批准文号、夜间施工起止时间、夜间施工内容、工地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监督电话等。

第四章

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第二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城市高架路、铁路和城市轨道,经过已有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时,应当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所需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

第二十一条

在已有的道路、铁路、城市轨道两侧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使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二条

本市在用机动车辆噪声排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在用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

在用机动车辆消声器及其他防治噪声污染的设备应当正常使用,禁止改装、拆除或者闲置。

除特种车辆外禁止安装使用外挂式音响设备。特种车辆装有外挂式音响设备的,应当按照规定使用。

第二十三条

公安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在居民住宅区周边划定限制车辆夜间通行的路段和禁止鸣笛的区域,明确限制通行和禁止鸣笛的时段。

第二十四条

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候车站的,应当合理选择位置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减轻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第二十五条

铁路机车在本市建成区内行驶时,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限制鸣笛。

第二十六条

有关部门在制定机场飞行程序时,应当考虑噪声影响,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

民用航空器起飞、降落或者低空飞行时,应当遵守规定的飞行程序。

第二十七条

在飞机噪声环境标准适用区域内建设建筑物的,应当执行相应标准适用区域的规定。

第五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第二十八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干扰他人的音响器材。但属于下列情况者,允许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并控制音量:

(一)经依法批准的大型社会活动;

(二)课、工间操;

(三)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

禁止商业经营活动在室外使用音响器材或者采用其他发出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第二十九条

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家用电器、乐器及其他音响器材的,应当控制音量,避免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第三十条

加工、维修、餐饮、娱乐、健身、超市及其他商业服务业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噪声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第三十一条

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等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的,其经营管理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边界噪声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三十二条

本市生产、销售的机动车防盗报警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本市机动车辆不得安装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防盗报警器。

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对发现的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防盗报警器,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三条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设置或者解除机动车警戒或者寻车时,不得产生噪声。

机动车防盗报警器以鸣响方式报警后,使用者应当及时处理,避免长时间鸣响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第三十四条

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室内娱乐活动的,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第三十五条

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全天及工作日12时至14时、18时至次日8时,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居民住宅楼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作业。在其他时段内进行装修作业的,应当采取措施,减轻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干扰。

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其它建筑内进行装修作业的,应当采取措施,减轻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干扰。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停业、搬迁、关闭。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被检查单位未停止或者未按照规定时间使用产生严重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施工单位未制定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未把产生噪声的设备、设施布置在远离居住区一侧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中考、高考期间以及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时段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从事产生噪声的施工作业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夜间施工批准文件进行夜间施工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进行夜间施工作业未向周围居民公告相关内容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加工、维修、餐饮、娱乐、健身、超市及其他商业服务业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措施,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噪声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部门给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一)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音响器材;

(二)商业经营活动在室外使用音响器材或者采用其他发出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

(三)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噪声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

(四)未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及时处理,机动车防盗报警器长时间鸣响,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

(五)未按照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控制音量或者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发出噪声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

(六)未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进行装修作业,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按照规划、建设、工商、文化、交通、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予以处理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五条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有权要求依法赔偿。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及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六条

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上级行政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上一篇:英语作文100词左右初一下一篇:维汉双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