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区域规划重点

2024-05-24

城市与区域规划重点(共8篇)

篇1:城市与区域规划重点

重点区域加快智慧城市规划布局

一、北京智慧城市布局加快

2017年,北京市将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完成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规划和行政办公区信息化建设总 体设计。完成行政办公区政务云中心机房等工程,启动电子政务内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做好信息化 系统迁移工作,保障首批搬迁行政单位入驻。

中投顾问发布的《 “十三五”数据中国建设下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 2017年,北京市将新增发放“北京通”卡 500万张以上,加强“北京通”卡与“北京通” APP 的线上线下贯通, 建成卡与 APP 融合的服务体系。北京 2017年还将启动 5G 试点工作,免费提供无线上网服务的公共场所将 新增 400个。

市经信委还将编制印发《北京市深入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实施方案》 ,实现 80%的涉民服务网上 办理。加强六里桥政务云和密云灾备云建设管理,完成通州政务云建设,形成“两地三中心”的市级政务 云部署格局。

二、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发布

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相承接,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在 2016年 12月 对外发布。这是上海延续编制三个信息化五年规划后,首次改为智慧城市五年规划。

未来五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又将会有哪些改变? 翻阅规划可以发现,在智慧城市新阶段的特征描述上,这次提出在原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基础上,实现“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的新特征。在具体内容上,规划将围绕营造智慧生活、发展智 慧经济、深化智慧治理、建设智慧政务、推进智慧城市区域示范等五大应用领域打造“活力上海”。

所谓 “泛在化” , 首先是指泛在的网络已不仅要解决人与人的交流, 更需要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流, 即达到“万物互联”的境界。邵志清说,由于网络的泛在和物物互联,多维度交流所产生的数据变得日益 纷繁且杂乱无章,要实现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变,就需要泛在化的计算能力支撑。围绕大数据的 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可视化也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更重要的是,未来生活中应用和服务的泛在化将变得越发明显,某一项服务将支持多个渠道接入。打 车和拼车服务就是典型例证,传统出租车垄断渠道将面临极大挑战,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互联网金融等其 他领域。事实上,这两年吸引大量投资机构关注的 O2O 模式,其核心就是要让服务变得触手可及。

“融合化”是指关联性服务的融合将逐步加快,并率先在市场化较高的领域进行推广。比如,通过大 数据分析支撑的精准营销,将会促成顾客在喝咖啡的间隙完成一次商品购买;又比如,在手机等终端上预 约餐饮服务的同时,完成交通路径规划,以及停车位的查询和预订。

据介绍,随着应用的融合,对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需求将快速释放,这会促进政府内部相关部 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另一方面,也会推动政府开放数据,供市场主体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形成商业

化服务模式。

相比于智能化, “智敏化”更加突出“准确、快捷和柔性”的特征。在需求感知层,随着各类主体信息 化素养的提升,传统的标准、统一的信息服务已无法适应快速更新的需求发展。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信息 系统已具备对使用者“画像”的能力,精准服

务的推送成为可能。比如,微信的广告推送服务,就是通过 对微信用户的浏览行为以及关注人群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推送特定的广告信息,较传统的海量广告播送 提高了准确度,减少了成本。

当然, “新三化”的实现首先需要强壮城市信息“脉络”。按照规划, “十三五”期间,上海光纤入户率 达到 70%,家庭光纤用户平均互联网接入带宽达 100Mbps ,固网宽带用户平均下载速率超过 20MB/s, iShanghai 公益 WLAN 接入场所达 4000个,全面完成网络设施的 IPv6改造。

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是上海的首创。上海有底气有信心实现这样的转变,到 2020年底将初步建成 以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为新特征的智慧城市。

三、广州智慧城市发展布局

2017年 2月, 广州市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 《广州市信息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 其中提出要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到 2020年,建成广州市智慧交通感知网络,智慧交通感知平台覆盖核 心区、主次干道、城市出入口等,而且对客运枢纽和公交站场的客流数量和流向等也将实时监控;在市民 生活方面,到 2020年,将建成“云健康”服务平台,提供远程心电监护、远程影像检测、自助体检、健康 查询等服务。

(一智慧政府:95%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

所谓的新型智慧城市,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城市部件、城市事件、城市组织和人等实现更透彻的感 知,城市运行实现全时段、全方位可视和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城市运行更加安全、稳定、可靠,城市管理 精细化水平显著提高。《规划》提出,到 2020年, “信息整合、公共服务、商业运营”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 体系运作模式基本形成,医疗服务信息共享率达到 95%以上,教育共享资源总量翻一番,社会保障(市民 卡持卡人口覆盖率达 90%。

首先要推动智慧政府建设。依托广州市政府信息化云平台,构建市、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 实现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共享。整合政府服

务渠道, 12345服务热线、市区两级政府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大厅、网上信访、政务微信、移动应用程序、网格化服务管理等,统一全市服务受理入口,推进 全城联网通办。到 2020年, 政府部门全部迁移至广州市政府信息化云平台,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 95%以上。

(二智慧城管:建视频资源管理云平台

建设一体化智慧城管体系,构建全市统一的视频资源综合管理云服务平台,重点加强在多维采集、联 网整合、综合管理、技术创新和智能应用等方面建设。依托地下管线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建设智能 管廊,对水、电、气、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线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维护、更新等过程实现可 持续、动态化、智能化管理,实现运行信息反馈不间断和低成本、高效率维护管理效果。

建立智能供水系统,对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借助信息化手段以精细和动态的 方式实现水务系统生产、管理和服务。建设智能停车场、多功能路灯杆等新型物联网集成载体。组织实施 城市管理大数据、城市管理立体感知体系、城市综合执法辅助支持等工程,提高城市管理的精准化、实时 化、高效化。建设“多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推动涵盖交通、环卫、供电、林业园林、水源保护、综合 管廊等涉及空间要求的信息“多规合一”。

(三智慧交通:促核心区路况精细化监控

建立全方位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完善智慧交通综合业务平台,进一步增强政府监管、智慧决策能力, 持续提升交通行业服务品质。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建设完善智慧公共交通系统。

《规划》提出, 到 2020年,建成广州市智慧交通感知网络,智慧交通感知平台覆盖核心区、主次干道、城市出入口等,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行整体分析水平,促进核心

区路况精细化监控。建设总额客运枢纽疏运 组织决策分析平台,通过构建数据模型,实现重要交通枢纽实时人群数量监测、人群来源流向、驻留时长 分析,分析综合交通枢纽集散方式及时空衍化态势,为节假日客流集疏运提供决策支持。

(四智慧医疗:促电子病历等数据库融合

智慧医疗卫生工程。《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全市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 融合,构建人口健康数据库。构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打造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 应、计划生育和综合管理业务的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大数据应用体系。逐步整合“居民健康卡” ,推进社会 保障卡在户籍居民健康“一卡通”的应用,通过公民身份号码(社会保障号码形成伴随终身、动态更新 的个人健康档案。

打造“云健康”服务平台,面向全市居民的服务平台,提供远程心电监护、远程影像检测、自助体检、健康查询等医疗健康服务。到 2020年,建成“云健康”服务平台,服务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中,远程医疗 体系覆盖全市所有乡村、乡镇卫生院。

(五智慧社区:推动公共服务重心下社区

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在社区管理方面也能为市民提供不少方便。《规划》提出,要构建智慧社区,加快统 筹社区公共服务网络,推动各项公共服务重心下沉至社区,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聚集医疗、教育、就业、社保、行政办事等各类政府服务资源,为市民提供“一口式”政府公共服务。建立智慧社区 综合信息 O2O 服务平台,为广大居民提供覆盖车辆管理、购物餐饮、医疗健康等管理和服务功能。

四、深圳智慧城市未来发展规划

2016年 10月, 《深圳市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 通过新一期政府公报发布。按照 规划,到 2020年,深圳市要建成国际一流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全程全时的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建立现 代化的社会治理支撑体系,信息经济创新活跃,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

《规划》提出, “十三五”期间,深圳市信息化发展以基础设施、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引领经济转型 升级以及信息安全等领域为重点,全面深化“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

(一住房、教育、医疗,是民生的重点

《规划》提出,在民生服务方面,重点建设智慧医疗卫生体系、保障房联合应用平台、智慧教育平台 和医保健身消费服务平台。

在日益高涨的房价面前, 保障房是缓解住房压力的重要措施。“十三五” 期间,深圳市要建设跨市、区、街道等多级部门的住房保障联合应用平台。建设统一房源基础库,实现住房保障统一轮候申请、认购、认 租、人才住房补贴申请等相关业务的全流程网上办理和跨部门信息校验。同时,也要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同 城异地置换平台,加强房屋出租后续管理。

“十三五”期间,深圳市还将建设医保健身消费服务平台,实现利用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健身消费,创 新“互联网+医保+全民健身”消费方式。

(二实施互联网 +战略,促进信息经济创新发展

“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互联网 +战略,推动深圳产业智能化升级,打造信息经 济核心产业。

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是深圳的重点产业。根据《规划》 , “十三五”期间,深圳市要推进“互联网 +制造 业”和“互联网 +服务业”重点工程。

“互联网 +制造业”方面,除了在生产装备、过程和工艺实现智能化外,在机器人、汽车、能源、电子、医疗器械、家居服装、食品等制造领域, 重点扶持 10—

15家有基础有实力的大企业发展分布式制造 /云制造, 打造 2— 3个产值超百亿的智能制造产业群。

(三应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决策能力

大数据在政府治理和管理方面,一直发挥重要作用。《规划》提出, “十三五”期间,要建设基于大数 据的智慧决策系统、全市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政府数据公开,社会可有效创新利用。《规划》提出,要加快制订政府公共数据开放标准规范,形成政 府公共数据对外服务统一门户,优先开放地理信息、市场监管、交通出行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政府数据。

篇2:城市与区域规划重点

前三题都做;

4、5两题二选一做(请于12月15日、12月16日将作业纸质打印版交给唐冬云,会统一汇总快递发老师,过期不候)

1、如何看待区域发展的基本属性?

2、请收集哪些是可以衡量区域差异的特征、指标和评价的方法?

3、综合区域发展的经典理论,结合我国区域发展的实践,讨论在经济区域板块形成过程中,政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通过工程移民的案例分析,你对国家或区域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有什么看法?在政府决策中,社会影响评价的作用和地位如何?请构建你认为科学有效的评价主体、流程和制度。

5、素材

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成立于2003年8月,是江阴、靖江两市响应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号召,由双方共同设立的全国首家跨江、跨行政区域的联动工业园区。2006年7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审,明确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成立和发展的背景资料

1、两地经济差异:

江阴:11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11家上市公司,精工机械,高档家电,精细化工,高档纺织机服装加工等产业板块

靖江:无上市公司,产业单一

2、联合的动因

江阴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殆尽,土地用完,向苏北购买用地指标。

2002.8.8发布《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备忘录》; 2003.2.15《关于建立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的协议出台》,江阴-靖江两地联合开发工业园区进入到实质阶段,形成以造船、特种冶金、汽车零配件制造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充分利用靖江在土地、岸线和劳动力方面的资源优势,发挥江阴在经营理念、管理人才和市场融资能力的经验,作为跨江、跨区联动的基础。

3、联合的方式

资金土地分属:共1亿元投资资金,按照9:1的比例由江阴和靖江进行分配,园区设立10年内所获收益全部用于园区滚动发展;10年后,投资收益两地对半分配;土地归属靖江所有。园区内经济事务由江阴负责,社会事务由靖江委托园区管理;以江阴方面为主成立园区管委会,靖江方面设立办事处。采取两免三减半的税收政策,园区成立前2年,免征税收,第三年开始减半征收。通过共建园区延伸的产业链,有效地刺激了靖江的私有经济开始

向高层次发展。靖江工业经济保持30%到40% 的年增长率,5年内财政收入翻了两番。

4、联合的成果

 2007年,园区财政收入1.07亿元;2007年,园区经济总量50亿。打造了中国民

营造船、国家重钢结构两大产业基地。

 2010年,园区完成工商销售 414亿元,同比增长34.39%;实现财政总收入14.56

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74%和94%。

 2011年,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以“1166”计划为目标,即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0亿

元,到账外资1亿美元,工商销售6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突破 6亿元。

5、联合的问题

 跨区争地的困难。由于土地的属地管理,园区规划60平方公里,第一批启动区8.5

平方公里,以后的土地必须经属地审批。

 利益带来的多头监管。地税、工商、质检是省里派来的,环保是泰州派来的,国土

是靖江市政府派来的,纪检、监察两市都派干部来

 政绩观。节能、环保在泰州,税收在无锡。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日前发布,在其有关“继续推进重大改革试验”的众多表述中,“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值得关注。联动开发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战略亮点。在江苏,参照“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模式的10个省级开发区跨区域共建的庞大战略正在推进,比如苏州与宿迁、常州与盐城、无锡与徐州均在共建开发区。异地开发提供了新的实践形式,进一步突破制度壁垒,对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带动落后地区意义重大。

分析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课堂知识和搜集的资料,请分析阐述:

(1)影响区域合作的因素有哪些?其中什么是促进区域合作形成的积极因素?哪些是导致区域合作产生障碍的主要原因?

(2)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在跨区联动中取得一定的成功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经验可以作为其他异地开发、跨区联动的参考?

(3)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在跨区联动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其根源是什么?对于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篇3:城市区域规划与开放空间

关键词:区域规划,空间结构,开放空间,步行空间,亲水空间

前言

城市的职能是一个城市的命脉之一, 它决定了城市怎么发展、怎么开发。一般城市基本职能是发展经济, 发扬城市的政治、文化。当然, 城市主要还是为了城市居民的居住, 服务居住人民。也有些大型城市, 它或许能体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地位。所以, 在城市区域规划和开放空间时需要特别谨慎, 了解城市的定位, 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经济环境一起抓, 不能马虎每一个环节。

一、城市区域规划

要想更好的开展城市区域规划, 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城市区域规划。它是为了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广义上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 (包括区际和区内) , 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 后者是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区域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条件, 明确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这需要考虑到该城市的历史地位、现在的发展状况等, 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总体部署。

我国大多数城市面临着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脚步加快, 导致人口剧增而资源却不能满足其要求的压力。所以, 需要城市建设者合理进行城市区域规划, 这样才能跟得上全球化的脚步。我国城市规划的目标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资源条件,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发挥该城市的优势扬长避短, 明确城市发展的方向。

2. 发展城市却不破坏该城市历史遗留下的财富

如历史文物、古迹等。并且保护该城市的环境, 减轻或是避免不必要的污染。

3. 城市发展中, 让城市的道路设计和管线工程合理布局。

各部门各单位协调发展, 避免矛盾产生。

4. 对城市的人口增长和发展趋势要有较为准确的预测, 以便于分期发展。

避免发展到后期, 随着人口的增加, 城市瞬间不堪一击, 难以适应城市各方面的压力。

5. 城市发展规划时, 要考虑到周边城镇的发展, 共同进步。

这样就能促进城市发展, 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发展中需要有正确的城市区域规划, 城市建设者脑子里面要有城市发展的蓝图。根据该城市的地域特色,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挥城市的特点。明确规划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现问题就需要迅速解决问题, 在后期还需要完善问题。规划的时候需要有超前的思想, 不能只顾眼前的问题。眼前的问题可能只是暂时的, 解决起来也会很简单, 但是对后期的影响需要建设者好好考虑。建设者需要掌握城市各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地域结构、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布局。这就需要建设者有宏观意识和全局观。区域规划是一个时间、空间跨度都很大的工程, 规划的内容也很广泛, 各部门各单位需要相互协调, 弥补单一部门、专项论证不足的问题。规划的方案需要在多方案、多目标、多方面的综合比较中挑选出来。

城市区域规划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内容庞杂的工程。需要有明确的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措施等。所以, 城市建设者任重而道远。需要他们用的责任心和严谨的态度来创造我们美好的城市家园。

二、城市的开放空间

1. 城市开放空间的定义

在我国新的发展形势下,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 供给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也越来越少了。城市的开放空间指的就是这些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共绿地及公园等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使用的室外空间。城市的开放空间是相对于实体空间而言的, 关键是在“开放”两字。开放的户外公共活动、休闲场所既可以让城市居民有一个娱乐休息的场所, 又可以改善生态坏境, 增加城市的生命力。

2. 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

(1) 城市的职责在于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所以城市的主要特性是满足社会的需求。

(2) 心理学研究表明, 每个人都会害怕孤独。在城市这个大环境下, 如果没有一个让人们聚集的场所, 人们会感到更加孤独。所以, 城市需要有给人们一个开放的空间来满足人们的活动, 让人们有归属感。

(3) 城市应该有很强的包容性

开放的空间需要能容纳各类人, 不管是老人、小孩、有钱人、穷人等, 都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场所, 让他们能够很好地活动。

(4) 城市开放空间经过了人工的完善, 有着完整的配套服务措施。要对城市居民公开开放, 不加以任何限制。

3. 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历来受到各城市的重视。城市的规划设计这一行业也兴起起来。但是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 不是很专业。很多设计者为了追求利益而不顾开放空间的功能性、服务性等, 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糟糠工程。在设计中, 需要对城市整体结构有所了解。根据当地的文化、地域特色以及景观、交通的需求来布局开放空间, 点、线、面相结合, 构建富有层次感的开放空间。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必须有完善的空间的功能、结构和意象。

4. 城市开放空间的内容

(1) 城市广场的设计

城市广场是开放空间的主要形式之一, 它是提供居民公共活动的场所。城市广场根据其功能和建筑特色主要分市政广场、纪念广场、文化广场、商业广场等。城市广场设计主要根据当地的自然、人文及地域特色来建造。城市建造者需要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 以多种空间景观让居民有丰富的景观感觉, 建造一些标志性建筑, 让城市居民对其有认知感和归属感。广场设计要平衡各单位各部门间的关系, 让居民有舒适的、休憩娱乐的场所。

(2) 城市绿色空间的设计

城市多建设绿色空间, 不仅可以让居民有休憩游览的场所, 而且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绿色空间主要表现为各类公园。园林的设计需要层次分明, 让居民有回归自然的舒适感觉。城市的绿色空间作为“城市之肺”, 需要城市建设者着重考虑。

(3) 步行空间的设计

城市的街道是城市的血脉, 一个城市的顺畅街道是一个城市的活力和实力的体现。步行空间主要是由商业步行街为主, 是为人们带来很好的游乐休憩的场所。步行空间一般需要烘托出商业气氛, 层次分明, 并能整体协调让居民很容易识别出来。

(4) 亲水空间的设计

水是生命之源,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 人们都喜欢戏水、玩水。一个城市的亲水空间的设计体现了城市的生命力, 也让城市更具活力。一般亲水空间包括喷泉、人工湖等水景。除了有观赏性, 外更重要的是让居民感受到城市的活力, 让城市更具有亲民性。

从19世纪提出城市开放空间这个概念以来, 受到了各城市建设者的重视。一个城市如果街道绿廊成荫、广场标志独特, 公园里面绿树、溪流交相辉映, 那么这个城市居民就会感觉到有极大的幸福感。城市开放空间要以人为本, 令整体感和层次感分明, 并具有该城市自己的特色。

三、结语

现在我国各个城市都在飞速发展阶段, 也存在这很多问题。城市的区域规划需要城市建设者保持清晰的头脑, 各单位、各部门相互协作, 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且具有宏观思想。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也要以人为本, 开放空间的建设为居民服务。让人们更能感受, 在城市这个大“家”中的“家”的感觉。

参考文献

[1]王云才.论都市郊区游憩景观规划与景观生态保护——以北京市郊区游憩景观规划为例[J].地理研究, 2003.

[2]肖华斌, 袁奇峰.国外开放空间规划模式综述[J].规划师, 2008.

[3]解伏菊, 胡远满, 李秀珍.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开放空间的格局优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6.

篇4:城市与区域规划重点

【关键词】城郊型;农村规划;管理;建议

一、城乡结合区域农村规划现状和存在问题

城乡规划体制分割,城郊结合部建设混乱。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始终受到“规划区”或“市区”等模糊概念的限制,城市郊区的规划管理没有具体细则,因而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只能将其画成“空白地带”,使城郊结合部成了“两不管”地带,造成了城郊农村建设失控,违法建设、违法占地泛滥,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郊区病”。

现在的城市规划用地界定的都很大,这就产生了近郊区区段——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村庄与中心城区的关系密切,村庄面对来自中心城区的城市化压力和自身的城市化动力,在两种力量交互影响下,村庄的土地利用、人口安置、产业发展都与一般的新农村规划不同。在“市县同城”的情况下,对纳入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控制性规划远远滞后,没有实现全覆盖,仅仅一个“规划区”概念对村庄建设的指导力又相当微弱,而现行的按照独立村镇规划的方法去做规划,在村庄规划建设上就不能很好地实现与城市发展对接,就会造成建设上的混乱和资源上的浪费。抛开城市总体规划及中心城区的影响只专注于村庄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以及仅仅与城市总体规划生硬衔接已满足规范要求的做法都可能导致新农村规划留于形式。

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都必须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建设。所有的建设用地都必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但是,土地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农村居民建住宅,使用耕地的,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城乡规划法》和《土地法》两个法互相矛盾。农村住宅建设审批多头管理,出现冲突,致使村庄建设混乱。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1、城乡结合部划入城市总体规划范围的村庄,其规划面临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中心城区规划的内容包括“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这一规定表明城市总体规划对纳入城市规划范围的城乡结合部新农村规划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新农村规划的基础。

只要在规划区内都要按照规范来衡量它的定位和功能。离开规划区就是独立村镇了,这要城镇体系规划布局来定夺。规划区内村镇城市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规划设计要与中心城区等同,可以参照居住区来规划建筑,参照总规来规划道路。形成的东西是总规的一个部分,可称为星形城市社区组群。

一般的新农村规划是针对独立的村庄来进行规划的,但是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属于非独立村镇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对接。城市总体规划与新农村规划的规划年限是不同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可以对村庄进行较为明确的定位,为新农村规划建设定位提供基础。

2、对于城市规划区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乡村城市化”,对于城乡接壤地带,其对城市近期建设有着直接影响的特点,要选取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庄为试点,率先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探索和总结经验,为下一步在城市规划区内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全面铺开作准备。要逐步取消“市县同城”,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县设区,进一步履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查处违章建筑行为。市政府应制定法规性文件,明确市政府是规划区内农民住宅用地的唯一合法审批机关。

3、城乡结合部,随着城市的扩展,村镇将逐步溶入城区,成为城市用地的一部分。对于城郊村而言,城乡一体化是其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城市化是其发展的最终物质形态。为避免“城中村”的出现,在规划编制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⑴、加强村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制定分期实施计划。做好村庄基础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衔接,并实现与城市基础设施共享。⑵、加强对新村各项建设的建管措施,适当提高规划建设标准,尤其需加强对临城市道路两侧土地开发建设的控制,以满足今后城市统一连续的街景立面和空间景观需要。⑶、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交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市政设施用地在市政府尚未能实现征用的情况下,在本次村庄规划中划入不准建设的用地范围,并只允许作临时的农业用途使用。村庄其它各项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城市规划确定的各项用地(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绿化等)的落实。

4、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乡结合部详细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复核审定各地块的性质和使用条件。着重解决好集体土地使用权随意流转、使用性质任意变更以及管理权限不清、建设混乱等突出问题,尽快改变城乡结合部建设布局混乱,土地利用效率低,基础设施严重短缺,环境恶化的状况。城乡规划部门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和土地利用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重点查处未经规划许可或违反规划许可条件进行建设的行为。防止以土地流转为名擅自改变用途,对本地区城乡结合部土地使用权流转和规划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总结经验,研究制定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罗翔. 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探讨[J]. 中国房地产业,2010(10).

[2] 李凤陆. 小城镇规划的内容和具体意义[J]. 科技资讯,2008(2).

[3] 王万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可行性建议[J].规划与管理,2010(16).

篇5:读书笔记之《城市与区域规划》

《城市与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专业的经典理论读本,它以对英国城市发展的早期历史及其城市规划的先驱思想家的介绍为楔子,历史性的回顾了20世纪英国城市规划与实践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此外,作者还对比了西欧和美国这些发达工业国家的规划经验。在阐述城市和区域规划方案编制的程序以及包含在这个过程各个阶段中的某些重要技术之前,作者尊重了历史,详细介绍了当时必要的历史概貌。

作为一名城市规划专业的研究生,由于之前精读过中外城建史、城市规划原理等专业性书籍,故而再读起这本书,不会觉得很吃力了。《城市与区域规划》中运用了平实、诙谐的语言,把专业性、历史性的枯燥东西撰写的有了些许趣味性。

本书在处理上很鲜明的做到以下两点:首先,严格的按历史顺序描述产业革命以来至今的有关城市和区域规划、规划哲理、技术和立法等方面问题的演变。其次,全书大部分内容着重介绍英国的经验,但开篇对早期规划思想的论述是国际性的,后半部分对比了其他先进工业国家的经验。

借着神秘园优美、清新的抒情音乐,开始记录《城市与区域规划》的读后收获~~

一、本书的结构

第2、3章节概述了英国城市发展的早期历史,着重介绍产业革命所带来的变化,以及1880——1945年有关城市规划的著名早期思想家和作家的贡献。第4章记录了英国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情况,即大萧条时期出现的区域不平衡的新挑战,然后是随着1940年的巴罗报告的发表而建立的战后规划机构。第5、6章分析战后的历史,并对规划体制的执行情况做出评判,首先是相对于经济规划的广大区域的情况。第7、8章介绍了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工业国家的规划经验,第9章概述了城市和区域规划方案编制的顺序,及各个阶段的重要技术。

二、第二章:本章对产业革命之前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情况作了介绍。

产业革命前的规划。古代和中世纪的很多城市是经过规划的,至少它们现在的形式和位置是有某些统治者或商人集团有意识的布置和制定的。古罗马城在公元100年时为了解决用水问题,修建了第一条引水渠,开创了人工引水入城的先例。14世纪的伦敦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而且由于物质匮乏需要依靠遥远的国家解决更多的特殊供应如染料、调味香料等,在17世纪的伦敦,城市用水同样从56KM以外,依靠输水渠(即今天流经伦敦北部的新河)来供给。当时伦敦的发展主要受制于煤田、河流,直到第一列蒸汽火车轨道开通,工业的布置才有了灵活性,城市发展才不那么依赖河流。产业革命之前,正规的城市规划最兴盛的时期,是欧洲大陆称为巴洛克时代的17——18世纪,如巴黎的杜勒里花园和爱丽舍宫这样的伟大构图设计,这些几乎都是至高王权和教皇权力的表现。与中世纪城墙式城市不同的是,这时的城市街道宽敞、规则以便于机动车能够展开部署。

工业主义的影响。前边已经说过,18世纪中期的伦敦由于工业分布方式特有制约性,在工业化的整个过程中,港口城市与纯工业城市一样,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们影响着整个经济体系所依赖的关键性原料和最终产品的交换。就这样,伦敦城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聚集,从1851年的100万到二十世纪初,人口成倍增加,已达到650万。虽然城市能够提供充裕的就业机会,但城市在满足住所、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如供水、污水处理以及卫生保健等方面都是非常低劣的。这也是造成19世纪中期霍乱席卷英国的基本原因。值得一提的是1870年代以后,英国的大城市的贫民窟周围出现了功能单一的按照最低标准建造起来的联排式二层住宅。在1914年这些最初建造在城市中心的住宅随着有轨电车和通勤火车的发展以及一些社会性变化因素,在二战后逐渐开始郊区化运动。相比我国而言,在20世纪初伦敦就建立了经济、有效地公共交通系统。另外在早期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种典型的、触须式的城市发展形式形成了

——每个车站周围发展起来一片新区。而二战后伦敦则开始均匀的向周围各个方向发展。

第三章:那些先驱思想家们

霍华德,是英美派思想家中,占首位和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代表作《明日的田园城市》,其内容对于很多当代的城市问题仍然是如此的切题和中肯。在所有空想的规划思想家中,霍华德算是位比较注重实际的空想家,尤其在资金方面。其著名的三种磁力的图解是一个关于规划目标的极为精炼而光辉的阐述。他论证了一种新型的居民点——“城市-农村”或田园城市,它即体现了城市的有利条件在于“近便,又体现了农村的有利条件在于“环境”,而同时却避免了两者的不利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霍华德的思想,有两处常被人们误解:他主张相当高的居住密度和多中心的城镇集聚区,即社会城市。

恩温和帕克,他们是霍华德思想的忠实追随者,在第三代新城威顿肖维中,工业与居住区有机结合,单户住宅,并且试图在社区内部提供广泛的就业岗位,这点与当今的新城市主义思想的用地功能复合化有相通之处。另外,恩温和帕克对霍华德原来的思想提出了一些重大修正:住宅发展应该采取低于当时一般的密度。他建议住宅的净密度为每公顷30户,这个标准随后被政府采用,并且1920到1930年代的大多数公告住宅计划所采用,并且威顿肖维也是按照这个密度建设起来的。

在大西洋的彼岸,佩里根据皇家委员会的重要报告,确认了居民的基本乡土观念,提出了邻里单位的概念;而在雷德朋模式中,斯特恩认为,步行道与汽车道应该分开设置,步行道经过住宅之间的公共绿地,再从地下穿越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则分级布置。

对于交通警察特里普来说,英国的战后重建,应该建立在划区的基础上,把道路进行分级布置,主干路和次干路与城市支路明显的分离开,避免在主次干路沿街建设房屋,这种思想似乎与佩里和斯特恩的思想一致。随后的大伦敦战后重建规划方案中,艾伯克龙比主张运用划区原则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实施,而在考文垂的战后重建中——运用这个思想却获得了好的效果。格迪斯,一位富于幻想的苏格兰生物学家,他跨学科的研究到了人类生态学的领域: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他对规划的贡献就是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这促使了他突破了城市的常规范围,把自然地区做为规划的基本框架。霍华德曾经期望过规划范围的变化,格迪斯为这种地区思想的骨骼增添了血肉。总之,人文地理学提供了规划的基础。另外,格迪斯提出了一种标准的规划研究方法。

篇6:城市规划法律与法规考试重点总结

城乡规划编制业务的范围不受限制。乙级

(一)镇、20万现状人口以下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二)镇、登记注册所在地城市和100万现状人口以下城市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

(三)详细规划的编制;

(四)乡、村庄规划的编制;

(五)建设工程项目规划选址的可行性研究。丙级:

(一)镇总体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除外)的编制;

(二)镇、登记注册所在地城市和20万现状人口以下城市的相关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四)乡、村庄规划的编制;

(五)中、小型建设工程项目规划选址的可行性研究。

2、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科

目及内容

《原理》《管理与法规》《相关知识》《实务》

《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管理基本知识;城市规划管理的运作(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管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的专业知识;城市规划法规、政策和职业道德的有关知识。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概念

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的控制要求。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1、规划文本

2、图件:图纸和图则

3、附件:说明书 基础资料汇编 专题研究报告

1、城乡规划管理的内容

组织编制和审批 实施管理 实施的监督检查

1、城乡规划实施的形式

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实行“一书三证”城市(镇)规划管理:“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2、哪些需要选址意见书

根据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3、城市建设用地的获得方

式 土地使用权的获得方式:

划拨(无偿)出让(有偿)拍卖、招标或者双方协议(挂牌)

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程序

中审核的实质内容 审核建

设工程总平面来确定用地范围界限和面积 概念: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法定程序制定的城乡规划和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按照一定的管理程序,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审查,确定其建设地址,核定其用地范围及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核发。的行政行为。

2、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概

念?包括哪些工程 城乡规

划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根据城乡规划和法律法规,对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工程进行组织、控制、协调,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行政行为。

建设工程分类:建筑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程序

中审核的实质内容

建设工程使用性质的控制 建筑容积率、密度、(层数)高度、间距、范围的控制 绿地率的控制 道路交通的控制 基地标高的控制 建筑环境的协调管理 配套公共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的控制

3、乡村庄建设规划管理的概念(编制主体,总规备案)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乡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申请,报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及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进行审查,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管理工作的总称。

1.法律规范的组成要素

1.假定(条件):适用该规范的条件。2.处理:为主体规定的具体行为模式。(权利和义务)3.制裁:主体违反规定时,应当承担的责任、强制措施。1.等级效力:规范效力方面的等级差别。制定机关的级别 严格程度(同一主体)后法优于前法(同一主体)特殊优于一般(同一主体)授权下级制定等同于授权机关 2.效力范围:规范约束力所及的范围。时间效力 空间效力 对人效力

3.行政法律责任构成要件

1.行为人客观上已经构成了违法2.行为人必须具备责任能力 3.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 4.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必须以法定的职责或法定的义务为前提

1.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组织编制和审批城乡规划,并依法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的安排实施控制、引导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调控空间资

源,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众安全和公共利益。

城乡规划管理方法1行政方法2.法律方法3.经济方法4.咨询方法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批机关是重要地段-政府组织编制-人民政府审批 其他地段-建设单位组织编制-规划主管部门审定

篇7:城市与区域规划重点

【摘 要】 提出全球化背景下,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全球市场与中国区域经济实际相结合的城镇体承结构;对目前开展的各类城市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丁分析,提出目前城市区域规划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提出城市规划应注意吸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成果,以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镇体系;城市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SOME CONTEMPORARY CON-SlDERATIONS

lN URBAN ANDREGlONAL PLANNlNG

CUI Gonghao

ABSTRACT: This paper raises the problems tobe Studied in the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and suggests that the urban planning should learn from the e∞nomic and mcial planning and meet with the need of the citymcialmd ecommie development.KEYWORDS: urban planning;urban system z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master plan.1 全球化与城镇体系规划

当前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全球城市化与城市全球化。21世纪全球己迈入城市时代,城市化人口达到50%,城市正在成为整个社会的主体。以城市为中心组织、带动、服务于整个社会已是明显的时代特征。

世界城市体系正在形成,城市间的等级职能正以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指导进行重组。

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不同于以产业和产晶分工为中心的、水平分工的旧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其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管理策划、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流通销售等)的垂直功能分工。菲布瑞克(A.p.phiebrick)1975年的“中心职能学说”将城市功能划分为由上而下的7个等级:领导、控制、交换、转运、批发、零售、消费。J.弗里德曼(Friedmann)

在研究世界城市体系中提出,在全球化时代,评价一个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不在于人口规模的大小,而在于(1)参加国际经济社会活动的程度;(2)调控和支配资本的能力。据此,在1980年代提出新的核心一边缘理论,将世界城市按区域划分为核心国(或地区)第一序列、第二序列和边缘国(或地区)第一序列、第二序列的等级结构。例如美洲子系统z纽约、芝加哥、洛杉矶为核心的第一序列,多伦多、休斯敦、旧金山为核心的第二序列,而边缘第一序列是圣保罗,第二序列是布宜诺斯艾利斯、里约热内卢、加拉加斯、墨西哥城;西欧子系统:伦敦、巴黎、鹿特丹、法兰克福、苏黎世为核心第一序列,布鲁塞尔、波恩、米兰、马德里为核心第二序列,而边缘第二序列约翰内斯堡;亚太子系统z核心第一序列城市为东京,第二序列是悉尼,边缘第一序列为新加坡,第二序列为香港、台北、马尼拉、曼谷、汉

城。同时他又按城市经济和金融控制力量的空间影响范围,将全球城市等级分为:全球金融中心——纽约、伦敦、东京,多国金融链接一一迈阿密、法兰克福、新加坡等,重要的国家级链接一一气圣保罗、巴黎、悉尼、汉城,重要的次国家级和区域链接一一大阪一神户、香港、温哥华、莱茵一鲁尔、芝加哥等。由此可以认为:在全球时代,城市等级系统取决于各城市参与全球经济社会活动的地位与

程度以及占有、处理和支配资本和信息的能力,城市职能结构应以各城市在经济活动组织中的地位分工为依据。

然而,目前在我国城镇体系规划中虽然也注意全球化背景,但在等级结构和职能结构方面仍然沿用综合性城市、工业城市、交通城市,或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际性、全国性、全省性、地方性各级中心城市的传统做法,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结构体系不相符合。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全球市场与中国区域经济实际相结合的城镇体系结构。城市区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全球时代是竞争的时代,而在当今的城市世纪则表现为城市竞争,然而,当前的城市竞争已经不是单一的城市间的竞争,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其周边城镇共同构成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的竞争。因此,城市区域是全球时代城市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当前,在我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构筑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也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的重要举措。为适应上述形势,各类城市区域规划,例如广州、南京、宁波等城市的都市区规划,江苏苏锡常、南京、徐州的都市圈规划,浙江的杭嘉湖绍、宁舟、温台等城市群规划等在我国蓬勃兴起,而从广州兴起的都市区概念规划可以作为新时期城市区域规划的代表。

但是,目前开展的各类城市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物质规划)之间存在许多矛盾。第一,城市区域规划的区域范围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是有区别的。就城市区域规划要求的城市活动的区域来说,可以简单分为通勤圈(曰常生活圈),大致50~100km的半径;经济社会活动影响圈(势力圈),大致100~200Km;以及城市管辖的行政区域三类。而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则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和城市规划区三个层次,两者之间除城市规划区与部分城市的行政区域一致外,其余范围均有差别。第二,市区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不糟。城市规划部门编制各类城市区域规划的目的是为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发展和布局)提供依据和指导(不仅是战略性的,也是战术性的)。而目前,由于各类城市区域规划的任务不够明晰,有的着重提供城市发展的宏观战略,有的构筑城市空间结构框架,有的重在基础设施的衔接,有的以中心城市发展为主,有的强调区域内各城镇的关系……,因此,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际需要不相合拍。

概念规划是最近涌现的一种城市区域规划,以真广阔的视野,新的规划理念,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和可供选择的方案策划,为当地政府和规划部门所欢迎。但是,概念规划还不是个完整的城市区域——都市区规划,其一是因为其规划的范围仅限于扩大了的中心城市区,而未涉及到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紧密相关的邻近市县,例如广州都市区概念规划仅限于广州原市区和新撒市建区的番属、花都,杭州仅限于原市区和新的萧山、余杭两区等。其规划的都市区实质上只是中心城用地统一规划的范围。其二,目前概念规划的内容主要是提出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和结构框架,以及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部门(交通、生态环境等)的发展意见和布局,既没有对城市物质要素发展布局作全面的部署,也没有对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作全面深入研究(如用地条件、用地比例、用地指标等),既缺乏区域规划的广度,也缺乏总体规划的深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只是提供城市发展思路和空间方案的一种设想和研究。

当然,开展战略性的概念规划还是十分必要的,尤其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缺乏对城市发展规律、宏观背景、区域层面的总体把握和吸取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研究的不足,概念规划将大大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目前需要研究和思考的是:(1)如何科学界定各类城市区域的范围?关于都市区,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曾有过按城市周围县市GDP中二、三产业产值超过70%,农村劳动力就业中非农劳动力超过60%作为划分都市区的标准。但是否尚可深化?都市区和都市圈的范围是否一致?应按什么标准划分?(2)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等各类城市区域规划的目的、任务、内容有什么区别?它们和城市总体规划有哪些直接的关系?为城市规划提供什么依据?(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市区域应打破行政界线,同时随着中心城市实力的变化,都市区的边界是动态的。但如何与城市总体规划,尤其是与有相对静态的规划用地边界的用地规划有哪些相衔接?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一大进展是摆脱了过去单纯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落实和具体化”的载体的被动局面,加强了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市场的建立,认识到城市空间不仅是单一的“资源”,而且也是城市“资产”和城市政府经营的“资本”。加深了合理利用和优化空间配置的重要性的理解,明确了利用城市空间、调控经济社会活动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是城市规划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十分注意吸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成果,从而提高规划的科学依据。

但是,由于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物质规划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认识不足,例如城市不同的产业结构就会有不同的空间区位和空间容量,其劳动生产率和产业效益的不同就会影响用地规模等,因此在规划中往往是国民经济指标(GDP)的增长和城市规模扩大没有联系。一个城市远期GDP总量计划增长200~300亿元,但用地规模要扩大50~80平方公里,甚至100平方公里,而没有计算每平方公里应当有多少产出的效益(目前好的开发区,每平方公里可以产出50亿以上,如果以10亿计,则仅需20~30平方公里即可达到GDP总量,何况随着产业的高度化,产出率会更加提高)。有的县市在制定城市化指标时,年增长1~2个百分点似乎容易,但往往没有深入分析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可能、转移速度、转移的方向,以及达到城市化指标的可能。实际上有不少乡镇剩余劳动力闲置难以转移,城市本身存在下岗人口以及新生劳动力的安排问题,要大幅度提高城市化率是有相当难度的。对于城市社会发展研究,城市规划中关注更少。往往只是一般地按人口、按市镇等级配置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而没有深入研究城市社会特征、城市社会结构,例如年龄结构、收入结构、产业结构、文化结构等等。实际上城市市民不同结构的比例与城市产业发展、物质设施配置均有相当关联。例如市民收入结构中,高中低收入比例不同,就会影响房地产业的发展,影响居住用地规模,影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档次和数量等等,而所有这些都与城市物质规划有关。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需求在提高,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复杂的、多样的、变化的,城市规划如何有序地、有预见性地、弹性地适应其要求,将是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一项重要的课题。

【作者简介】

篇8:城市与区域规划重点

一、城市区域土地信息系统简述

(一) 城市区域土地信息系统的原理

土地信息系统 (LIS) 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它把计算机、软件工程、网络、地理、测绘、信息论、系统论等多学科的优势集合在了一起。并且利用计算机建立土地数据库, 运用数字存贮的方式将地理环境要素的数据进行存储, 然后进行各种分析处理功能, 通过对多要素的综合分析, 方便快捷地获取其所包含的信息, 满足应用或研究的需要, 最后以图形和数字的方式来显示结果。城市土地信息系统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编辑大地测量的查询网络, 这个网络是全国统一的, 主要用于查询所有与土地相关的信息;2) 绘制与土地相关的工作草图, 作为土地信息资料;3) 具有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领导机构负责更新工作草图和统一地图的迭加方法, 管理机构负责决策的经费和预算;4) 采用用户投资的方式建立应用系统, 用户共同承担标准工作草图的成本, 用户各自承担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二) 城市区域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建立的意义

城市区域土地规划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不只是计算机软件, 还包括人口、网络、政治、信息技术、法规和数据库等。在我国, 城市区域土地信息系统是城市土地管理系统的重要内容。是连结城市与土地有关的各种系统和网络的前提和基础。是城市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需求。对于城市的规划和布局, 以及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二、城市区域土地规划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 设计中需解决的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城市土地规划中, 需要解决一下问题:

1) 实现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和融合。大系统下的子系统应该融合, 便于用户使用和管理。2) 系统的设计应该结合征地拆迁的管理。系统设计中所用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都要结合征地拆迁管理, 提供现代化解决策略, 提高实际中征地拆迁的管理水平。3) 建立完备的数据库。尤其是空间影像数据库, 实现三维影像技术与二维矢量数据的结合。这样用户在应用三维影像技术的同时也能够观察到相应的二维矢量空间数据, 从而更加直观地看到城市区域的现实状况, 如, 违法房屋的乱搭建等。4) 实现土地信息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如对土地利用、土地规划、项目选址等的分析。扩大数据类的创建, 尽可能的使与土地相关的信息能被反映出和显现出。

(二) 系统设计与实现

1) 选择图形平台。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城市土地规划信息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功能日趋完善, 价格也在日趋下降。我们开发软件时, 应该采用一种性价比高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作为基础图形平台, 以便尽可能地缩短土地规划系统软件的开发周期。通过对目前几种平台进行考察, 同时对其价格、功能、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Map info软件性价比比其它的要好, 在功能上也适合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开发。因此, 最好选择它作为基础图形平台。2) 系统架构设计。为了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 保证系统软件和数据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设计系统时应该采用面向对象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对问题领域按照自然进行分割, 运用常规的思维方式建立问题领域的模型.运用这种方法建立起的系统修改比较容易, 可靠性也较高、数据库和软件便于维护以及代码可以被重复使用。

设计的城市土地规划信息系统为组件式系统。这种系统使空间数据高度集中, 且非常灵活地连接着数据库系统, 这种灵活是以功能完善为前提的。同时该系统能够提供许多空间分析能力、处理能力和查询能力, 其软件结构简洁、易调整并且可以被扩展。

该系统开发过程中, 选用Map X4.0作为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 选用Delphi7.0作为开发语言。系统结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表现层、逻辑层和数据层。表现层由系统管理工具和系统业务应用组成;逻辑层由Map X和Other COM、ADO技术组成;数据层主要指空间数据库、Mapinfo格式数据和SQLServer数据库三大部分。

该系统主要包括四个大的子系统, 分别为查询子系统、拆迁子系统、土地子系统和管线子系统。

查询子系统的开发要以相关的一些管理部门的工作业务为基础, 其数据资源主要来自于日常管理中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主要的支撑工具为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库, 该系统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浏览图形数据、定位查询信息、统计分析数据和制作输出图表等。土地资源管理系统主要作用于以下几方面:对地形图数据的管理、为城市规划提供相关信息、土地利用规划图数据的管理、土地用途的统计和对征地补偿费用的预测等, 达到合理利用土地的目的。房屋拆迁信息子系统和查询子系统在开发方面相类似, 都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开发, 只是该系统以征地拆迁管理部门的工作业务为基础, 数据来源于征地拆迁管理中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城市基础设施中包含着地下管线, 地下管线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重要信息。因此, 需要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方法, 开发一个综合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为城市区域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保障, 从而改善城市区域的投资环境, 促进城市区域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三、结语

城市区域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设计功能比较齐全、系统界面简洁美观、适用快捷方便且操作容易。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它的功能, 提高该系统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艳萍.基于GIS的乡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09.

上一篇:学期致家长一封信下一篇:政府外交礼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