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文化产业

2024-05-12

云南红河文化产业(共12篇)

篇1:云南红河文化产业

云南省红河州物流产业面临发展大机遇

现代物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国各地现代物流实践活动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的同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也日益突出。云南省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把云南现代物流培育成未来的新兴支柱产业,促进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9+2”区域经贸合作中,云南的地理区位优势条件将得到充分发挥,具备发展成为东南亚物流中心和泛珠三角“9+2”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物流枢纽和重要物流城市、物流节点的客观条件。云南除了现有的物流企业外,还将在呈贡新城建一个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物流中心。红河州在“两廊一圈”中占有桥头堡地位。河口是红河州的南大门,是云南省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之一。云南省政府早已明确提出,要把越南作为云南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伙伴。据有关专家测算,到2020年,通过滇越铁路及泛亚铁路和两座中越公路桥在内的口岸进出口贸易将达到1000万吨以上,这就说明红河州的河口通商口岸是通向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开展商品贸易最为便捷通道之一。这种大通道建设将给红河州带来各类货物的快速流通,将加速红河州社会物流、企业物流的发展,同时提升商流的进程,加快红河地区现代物流建设。

但云南省发展现代物流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人才短缺问题。目前云南物流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稀缺,现代教育培训跟不上发展需要。这是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瓶颈”。

红河学院增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顺应云南省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时,经过多年准备,红河学院已经具备了设置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所必须的教学条件。增设物流管理专业将充分发挥我校原有的专业优势,使我校的专业体系更为完善。突出我校管理类办学特色,增强综合办学实力。

篇2:云南红河文化产业

过去十年间,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云南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从文化资源发掘利用新闻出版、影视艺术,音乐歌舞,广播电视等文化载体形成经济效益,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与云南旅游,烟草,房地产等支柱产业以及新产生的众多产业结合,时限了从意识形态到产品价值的转换。,舌。云南已基本形成围绕民则特色做主线,旅游委主题,一影视,新闻出版,民族文化演出,文化娱乐。体育。会展和民族特色文化的多层次发展文化产业和市场,将民族文化资本化,使文化产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导发展,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文化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云南现象”逐渐形成“云南模式”云南制造“

09年在实体经济遭受国际经融危机严重冲击背景下,云南文化产业逆势而上,文化产业增值突破360亿,早GDP中达5.9%

未来五年内,文化产业平均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0亿元。国家将扶持200家文化产业企业上市。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应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呈现出繁荣景象。

由云南天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倾力投资、拍摄、制作发行的影片《生命之忏》。

1、影片与桥头堡建设的关系

2、增加道德建设,提倡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篇3:云南红河文化产业

1 哈尼族服饰文化概述

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其独特的服饰的款式、色彩、纹样和工艺等既是该民族生存环境的反映、族人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标识, 更是哈尼族人民自强不息、勤劳智慧的精神品质的体现。

2 服饰的款式结构

哈尼族男女服饰都较为宽松, 方便劳作与散热。女士上衣分为内衣和外衣以及围裙三种, 上衣整体造型为梯形的长袖薄褂, 左襟, 门襟与衣身用各色盘扣相连, 无领或立领。袖口和衣摆底部一般有约十厘米的纹样装饰, 纹样各不相同, 以几何纹样为主。外衣形制为类似马甲, 不同之处是从腋下到下摆有大开口, 开口处用5 银盘和流苏装饰, 可调节宽松程度, 外衣布满了对称的几何纹样, 用蓝色或红色填充, 纹样边缘用立体细线包裹, 再用银珠点缀装饰, 外衣整体色彩华丽, 装饰丰富。围裙为梯形, 四周绣满条形和菱形装饰。哈尼族男子上衣较为简单, 青布对襟上衣, 袖口和衣摆底部亦有不同几何纹样装饰, 但是颜色和式样较为单一。下装无论男女皆着裤, 都较为宽松, 膝盖下部到裤脚有不同样式的纹样图案装饰。女士的头饰为黑色包头, 主要用黑色毛线绳子编织的粗长辫盘绕, 然后头顶用一块宽约1 米的黑色土布方巾折叠改在头顶, 方巾或有彩色刺绣纹样装饰。男士着圆柱形的平顶帽, 头顶或盖有刺绣装饰的对折方巾。

3 服饰图案纹样

哈尼族的图案纹样分为两类: 几何纹样和自然纹样。其中以几何图案纹样数量最多、使用最广。几何纹样有三角形、直条形、方块形、菱形及回纹形等等。哈尼族的这些几何图案纹样多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梯田的形状, 特征十分突出, 将现实生活中的梯田提炼, 高度抽象成点、线、面, 再予以重组加工, 加入本民族的自己审美理解最终组合成了独特的结构造型, 极具节奏感和装饰性。直条纹是常见的纹样之一, 简洁干练, 常见于前襟、下摆、袖口、裤脚等地方, 色彩丰富, 而且以集中排列的形式出现。菱形纹也是哈尼族最常见的纹样之一, 连续、完整、变化丰富, 常见于袖口、裤腿下部、后背、下摆等处, 常和直条纹同时搭配出现, 菱形纹同直条纹一样, 颜色众多且大量连续出现。自然纹样有太阳纹、月亮纹、水渦纹, 卷云纹等等。水涡纹常见于哈尼族女士服装中, 盛装尤为常见, 圆形的水涡纹常作为主要的装饰图案出现在衣身、后背、下摆。图案较菱形纹大, 与直条纹一刚一柔, 形成鲜明对比。犹如哈尼族人的性格一样, 勤劳勇敢又有温情的一面。

4 服饰的面料与色彩

哈尼族男女喜欢用自织土布做衣服, 善于用蓝靛色染布, 由于染料的分量、染色时间及染色手法不同, 布料的最终呈现靛蓝、青褐和黑色等不同颜色。靛蓝、黑色是哈尼族服饰的主要色调, 是伴随哈尼族人民在耕作的过程中演变而来的, 不仅耐脏、吸热、具有保护作用。他们认为黑色是融进大山森林的色彩基调, 是哈尼族生命的保护色。女士的头饰包头为黑色或蓝色, 上有五彩刺绣装饰。男帽亦为黑色, 有彩绒球和刺绣装饰。阿得博哈尼族的盘扣色彩以浅色系为主, 各个颜色皆有, 以红、绿、蓝、褐色为主。其服饰的辅色、配色丰富多彩, 色调以冷色为主, 与衣身的靛蓝、黑色协调统一, 但不乏明艳的色彩, 尤其是衣襟、边侧或袖口裤口处有五彩线包边的刺绣装饰, 十分艳丽。

5 服饰工艺

哈尼族的衣服面料主要是经过棉纺织工艺制成的土布, 土布以靛蓝、黑色为主, 是通过当地的蓝靛叶染色而成, 深秋采叶浸泡发酵数日, 加入适量石灰并搅拌后过滤掉清水即得染料。根据浸染的次数、染料多少、靛染手法不同, 最终呈现的服饰色彩基调不尽相同。哈尼族人民普遍运用刺绣对服饰进行美化装饰, 其中包绣手法最为常见、最具特色。哈尼族族服饰纹样几何纹样图案为主, 在纹样的边缘通常会加细棉线包边装饰, 增强立体效果, 然后用各色绣线将包边棉线一圈一圈紧密包裹, 并穿以银珠点缀。除包绣外还有平面绣、套绣和锁绣等手法。哈尼族服饰大量布贴工艺, 通常和刺绣工艺结合出现。布贴工艺就是将不同色颜色的布料剪成预先设计好的图案纹样贴在衣服上, 然后再用刺绣工艺或对布贴进行包边或在布贴上进行二次刺绣加工。布贴工艺与刺绣工艺相结合, 使整个纹样图案看起来成半立体状, 简洁但极具装饰性。

6 结语

哈尼族服饰简约但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哈尼族服饰的形成离不开养育他们的大山与梯田。正是山居农耕的生活环境锻炼了他们坚毅、勤劳质朴的性格品质。哈尼族独特的服饰的款式是他们生存环境的反映、族人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标识, 同时也寄托了哈尼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摘要:哈尼族是中国云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云南金平县阿得博乡哈尼族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习俗等的不同, 在服饰文化上又体现出自己的特殊性, 服饰的款式结构、面料色彩、服装工艺、图案纹样等方面呈现明显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哈尼族,服饰,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雷兵编著.哈尼族文化史[M].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2年版.

篇4:云南红河文化产业

关键词 木薯产业 ;生产现状 ;问题 ;建议 ;红河州

中图分类号 S53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9.020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assava industry in Honghe Prefe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field survey, visits and interviews, group discussion, data collection and sorting.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s of cassava in Honghe were described and som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cassava industry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and analyzed, such as declined cultivation area, poor cultivation, labor shortage, few speciality products, and no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 for industry development. Some 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 of cassava industry in Honghe prefecture were made.

Keywords cassava industry ; present situation ; problem ; suggestion ; Honghe Prefecture

为了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找准云南木薯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弄清“十三五”产业科技需求,进而切实做好滇西边境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等特困连片区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根据国家农业部产业技术处和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的安排部署,由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保山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组织开展了云南省红河州木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需求调研工作。

1 调研方法及内容

2016年1月31日至2月5日针对云南省红河州木薯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实地勘察、走访调查、集中座谈、资料收集及整理相结合的方式,以红河州南部山区6县木薯产业主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技术推广部门和当地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为调研对象主体,以区域木薯产业现状和“十三五”产业发展科技支撑需求为主要内容,广泛征求了产业部门意见,并就种植木薯年限、面积、品种、种植方式、收获后的用途、种植效益、需要解决的问题及以后的发展建议等进行了详细研讨。

2 红河州木薯产业发展基础与现状

木薯是红河州传统的优势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红河州南部地区[1]。红河州南部地区主要是指红河南部和红河沿岸的区域范围内,包含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屏边、河口6个县,这6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相对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其国土面积达1.44万km2,耕地面积93.8%分布在山区[2-3]。

通过实地勘察、走访调查、集中座谈、资料收集及整理获悉,红河州木薯产业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时间段为1990年之前。红河州木薯种植历史悠久,木薯种植初始时间已无从考究。1989年红河州畜牧站主持完成“云南省薯类饲料资源”调研项目,查清红河州南部6县木薯种植面积为0.25万hm2,主要品种为从越南引入的越南红。收获的木薯70%用于加工淀粉,部分作为猪饲料,多以鲜薯煮熟后单一饲喂[4]。

第二个时期:时间段为1990~2008年。该时期红河州木薯产业飞速发展,多个项目得到了省市财政支持,先后从海南、广西等地引进木薯品种100余个,筛选出了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木薯品种。通过高产、优质木薯品种的推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全州高产、优质木薯品种种植覆盖面积达85%以上,至2007年红河州木薯种植面积发展到4.27万hm2,总产量达96.15万t,各县(市)木薯种植面积见表1。木薯种植面积及产量的增加带动了木薯加工企业的发展,由原来1家元阳县国营木薯淀粉厂发展到21家,产品类型包括淀粉、食用酒精、燃料酒精、麦芽糖浆、葡萄糖浆。当地部分农民基本掌握了木薯粉、发酵木薯渣、青贮木薯叶饲喂畜禽技术,每年加工木薯副产物(木薯淀粉渣、酒精渣、糖浆渣等)40万t用作畜禽饲料,解决了人畜争粮矛盾和边疆地区饲养畜禽缺乏能量、蛋白质的问题。

第三个时期:时间段为2009年至今。受国际市场淀粉价格波动、全国各地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广大农民改种热带水果、橡胶、蔬菜等收益高的经济作物,红河州木薯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15年红河州木薯种植面积为1.41万hm2,品种为华南124、华南205、南植188,各县(市)木薯种植面积、加工厂数量及产品类型见表2。木薯种植面积的减少和产量的降低,迫使木薯加工企业减少生产或停产。部分木薯加工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生产,大量从越南进口木薯原料。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通过河口、金水河口岸进口中国的木薯原料近36万t,其中鲜木薯20.7万t,木薯干片15.3万t。

nlc202309082349

3 红河州木薯产业发展形势与挑战

3.1 木薯种植面积逐年下滑

“十二五”以来,由于受到全国各地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政策导向所致大农业环境效益低下的影响,红河州木薯产业发展受到严重挑战。红河州木薯多种植在陡坡山地,种植效益低下,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原来在河谷、梯田、缓坡种植的香蕉、荔枝已向陡坡山地延伸,香蕉、荔枝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致使木薯种植面积呈现逐年下滑趋势,种植面积已不到木薯产业发展高峰的一半。木薯加工企业因效益等问题停产、关闭,部分木薯加工企业虽然仍在继续经营,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原料保障,平均每年工作3个月,加之环保、税务等压力很大,目前也处于举步维艰阶段。

3.2 木薯种植技术落后

红河州木薯种植区域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广大薯农种植技术落后,对新品种、新技术科技意识不高,浅沟浅种的粗放栽培管理传统习惯未得到根本改变。木薯品种结构单一,部分主栽品种已退化,单产低,淀粉含量低,迟熟,氢氰酸含量较高;管理粗放,种植木薯不施肥,且在同一地块上连续种植木薯3~5年不轮换,木薯亩产量逐年减少,经常是2年或3年才采挖木薯,木薯块根木质化,淀粉含量减少。目前,鲜薯主要以企业收购为主,竞价抢购、压价收购等现象时有发生,营销方式单一,销售渠道狭窄,产品宣传力度不够,收购鲜木薯价格低,加上交通不便,人工采挖费用和搬运费用较高,木薯种植效益低下。

3.3 劳动力老年化低能化严重

“十二五”以来,由于种植木薯效益低下,红河州大部分木薯种植优势区年富力强的生产者相继到城市打工,留在农村继续务农的只有老人和业务学习能力低的农民。加之木薯主要种植在坡地和荒地等生产条件不好的山区,这些留在农村继续务农的老人和能力低的农民种植水平有限,导致木薯产量上不来,企业需求与生产严重脱节,各个环节效益低下,不良的恶性循环年复一年的重现。

3.4 新型特色木薯产品研发滞后

红河州各木薯种植区均有发展不同特色木薯产品的市场潜力,但木薯新产品研发、市场建设相对滞后。红河州拥有绝美的梯田风光、壮丽的红河峡谷、迷人的哈尼风情和厚重的马帮文化[5],具有发展特色食用木薯的良好环境,但应对休闲与生态农业、旅游等行业发展需求的木薯食品开发工作迄今尚未启动,十分缺乏相关示范基地及其辐射带动效应。“十一五”期间红河州畜牧兽医站已经开展了“木薯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研究,但研究成果仅局限于种养大户利用,自给自足,尚未建立相关示范基地,迄今尚未形成木薯饲料规模化生产体系,难以满足养殖业对饲料木薯产品的需求。

3.5 示范辐射带动力度不足

受到香蕉、荔枝等高效经济作物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各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极力反对木薯种植,认为种植木薯是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级政府对木薯产业发展持不反对、不支持、不提倡的态度,致使木薯种植得不到良种补贴、化肥农药补贴等优惠政策。目前,红河州缺乏助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相关衔接配套的一体化服务平台,主管部门与生产者积极性不高、企业有苦难言、问题疏通缺乏渠道、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脱节等严重制约木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问题十分突出,导致政府、企业、科研部门、农户等缺乏有效沟通,各环节需求信息不明,继而难以建立切实有效的相关示范和培训基地,新型木薯产业的现状、形势、市场前景及相关优良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难以普及,无法示范辐射带动当地木薯生产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产品多样化增效,难以从整个产业链各环节衔接配套保障木薯产业发展升级。

4 红河州木薯产业发展建议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立足红河州土地、气候和生物资源禀赋,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借助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把发展木薯产业与精准扶贫脱贫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产业增效,加快优势区域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改良品种,适度扩大种植规模,加快绿色、高效轻简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集成应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以市场为导向,研发新工艺新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创新产业合作机制,构建种植、加工、贸易多环节风险同担、利益共享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加快自主品牌创建和组织化建设步伐,促进红河州木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做法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4.1 统筹规划,稳步发展

依托红河州的自然条件优势,坚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按“政府引导、部门指导、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工作思路,进一步优化调整红河州木薯适宜种植区域和种植面积,避免盲目发展,力争在重点区域和产业提升方面取得突破。建议政府注重作物结构调整与合理布局的长远性,出台扶持补贴、税务优惠等保障木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强化木薯作为红河州传统作物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保障农业农村稳定中的地位与作用。

4.2 科技先导,创新先行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和技术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突出和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对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撑作用,强化良种、良法、加工技术、新产品和标准化的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构建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议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农民开展联合攻关,针对性地引进、研发适于产地环境与当地农民生产能力的优良新品种及其配套生产新技术,积极发展节本增效木薯高效生产模式与特色新产品,稳步提高木薯产量与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显著提高木薯产业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保障农业农村稳定中的实际成效。

4.3 丰富产品,打造品牌

以“生态环保、安全优质”为定位,依托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品牌建设较为成功的加工销售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拉动效应,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并最大化利用其技术优势,进行木薯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保证产品销售量持续稳定增长和预期经济效益的获得。建议加大“木薯加工→加工副产物→养殖→种植→木薯加工”模式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宣传力度,对有一定经济实力、有木薯种植基地和有一定场地的淀粉加工企业,可充分利用木薯淀粉渣、清洗木薯碎块头、木薯黄浆、木薯嫩枝茎叶等原料兴办养殖场,利用木薯茎秆种植蘑菇,菇渣饲养牛、羊、猪等牲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4.4 建立机制,社会化服务

以相关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力度,构建多层次的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咨询和派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建立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大生产、加工、市场、灾情等产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为产区农民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建议政府积极主导创建整个木薯产业链衔接配套的一体化服务平台,构建符合本地区特点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特色产业经营体系,搭建政府、企业、新兴职业农民合作社、科研部门、农户间的有效沟通桥梁,拓展功能性木薯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针对性研发与销售渠道,建立围绕特色木薯产品推动产前、产中、产后的市场化机制,强化支撑新型木薯产业发展的精品示范基地、培训基地建设与科技普及覆盖率,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当地木薯生产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产品多样化增效,从整个产业链各环节衔接配套保障木薯产业发展升级。

4.5 外引内联,开放合作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广泛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和努力开辟国内外市场,充分利用2种资源,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扩大进出口,鼓励外资介入,拓展红河州木薯产业的发展空间。红河州地处中国的西南边疆,位于云南南部,通过848 km的国境线与越南毗邻,有河口、金平、绿春3个县与越南接壤,河口、金水河与越南老街、莱州2个省隔河相望,是国家一类口岸,享受沿边开放政策[6]。建议依托红河州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引导红河州境内各木薯加工企业联合在越南建立木薯高效栽培试验示范基地,加强对越南木薯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利用越南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为红河州境内木薯加工企业提供原料。

致 谢 本次调研得到红河州农业局、红河州畜牧技术推广站、红河州扶贫办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办、元阳县农业局、红河县农业局、金平县农业局、河口县农业局、绿春县农业局、屏边县农业局等部门以及红河州内有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同时材料的撰写参考了各县(市)农业局提供的大量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陈伟强,李 芹,张志恒,等. 云南省红河州木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热带农业科技,2010,33(1):28-29.

篇5:试论云南民族文化产业

试论云南民族文化产业

本文认为云南有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因此开发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对实现云南经济、文化全面腾飞有着重要意义.该文还探讨了当前我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开发的措施和建议.

作 者:张军毅 龙梅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政经系云南昆明 650092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32(5) 分类号:G03 关键词: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资源   文化现象经济化  

篇6: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探析论文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交界,毗邻泰国、印度,是我国对东南亚开放的前沿阵地,具备与周边国家发展经济、文化、科技、贸易交往的外部环境条件,这为发展云南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地缘优势。

云南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景观类型丰富而奇特,如既有适应气温高达40度左右的植物、珍稀动物,又有海拔4000米以上,北半球纬度最低却终年积雪的雪山群、冰川,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等。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居住在省内的26个少数民族占云南省人口的三分之一,每个民族都有各不相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歌舞、艺术、风俗、节祭等,构成了云南特有的人文景观,成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有力的依托和动力。

篇7:云南红河文化产业

2018云南红河遴选公文写作:公文格式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一、函

公函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一)首部。主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

2、主送机关。

(二)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结语等部分组成。

(三)结尾。一般用礼貌性语言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对方协助解决某一问题,或请对方及时复函,或请对方提出意见或请主管部门批准等。

(四)结语。通常应根据函询、函告、函或函复的事项,选择运用不同的结束语。如“特此函询()”、“请即复函”、“特此函告”、“特此函复”等。有的函也可以不用结束语,如属便函,可以像普通信件一样,使用“此致”、“敬礼”。

(五)结尾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署名机关单位名称,写明成文时间年、月、日;并加盖公章。

二、通知

通知是下行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执行或服从安排的文种。通知讲究时效性,是告知立即办理、执行或周知的事项。

(一)标题:制发机关+事由+通知。

(二)正文:㈠通知前言:即制发通知的理由、目的、依据。例如“为了解决×××的问题,经×××批准,现将×××,具体规定通知如下。㈡通知主体:写出通知事项,分条列项,条目分明。

(三)结尾:三种写法: 1.意尽言止,不单写结束语。

2.在前言和主体之间,如未用“特作如下通知”作为过渡语,结尾可用“特此通知”结尾。

3.再次明确主题的段落描写。

三、报告 《报告》写作要点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时用的陈述性公文。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honghe.offcn.com

(一)标题:制发机关+事由+报告;报告前可加“紧急”。

(二)正文:㈠事由:直陈其事,把情况及前因、后果写清楚。㈡事项:写工作步骤、措施、效果。也可以写工作的意见、建议或应注意的问题。

(三)结尾:可写“特此报告”、“专此报告”,后面不用任何标点符号,或“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或“以上报告,请指示”等语。注意事项:概述事实,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实事求是,有针对性。

四、请示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呈请性、期复性公文。(一)标题:制发机关名称+事由+请示。

(二)正文:㈠请示的原因:陈述情况,阐述理由,讲情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用“为此,请示如下”。㈡请示的事项:写明请示要求,如请求物资要写明品名、规格、数量,请求资金要写明金额。

(三)结尾语:多用“上述意见,是否妥当,请指示”。“特此请示,请予批准”,“以上请求,请予审批”,“以上请示,请予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门执行”等语。

注意事项:一文一事;一个主送机关;逐级请示。

五、规定

规定是由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对某一方面工作或行为做出具体规约的文件。(一)标题:地域+内容+文件种类(规定、管理办法、细则、规则等)。(二)正文:

1.正文的内容通过“条”的形式表述,按顺序依次排列。“条”是法规的基本单位。2.“条”的内容较多时可分为“款”,“款”的内容较多时可分为“项”。3.根据内容的需要,可以在“条”上设“章”。

公文标题居中排一行或数行。公文标题用2号宋体。正文用3号仿宋。一般每页22行,每行28个字。用A4纸打印。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㈠”;第三层为“⒈”;第四层为“⑴”。成文时间用汉字,“零”可写为“○”,右空4个字。印章上不压正文,下压日期,“骑年盖月”。

所谓骑年就是盖章的时候,要盖在年份的上面,章子有1/3是在年份下面,就好像骑上去了一样,而同时,章子要把月份整个盖住,这就是盖月,主要是为了防止篡改公文日期。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们在冲刺期专门抽点时间对应用文的内容书写和格式加以记忆和练习,在考场上遇到类似题型就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了。更多红河遴选考试信息请关注红河中公教育信息网

篇8:云南红河实业有限公司

云南红河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当初为解决烟叶仓储和卷烟运输问题,拓展市场经营渠道,同时也为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1995年1月18日,红河卷烟厂与弥勒县工贸总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股份制企业“云南省红河储运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10月1日更名为“云南红河实业有限公司”。

2003年1月,红河卷烟厂将所持红河实业9%的股份转让给云南省烟草公司红河州公司,公司股东增加了云南省烟草公司红河州公司。2008年11月,红河集团与红云集团重组整合,成立红云红河集团后,红河实业股东红河集团变更为红云红河集团。现在红河实业股东单位分别是红云红河集团、云南康和工贸集团、云南省烟草公司红河州公司三家企业。

篇9: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哀牢山余脉,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的遗产区及缓冲区总面积约为461平方公里,其中遗产区面积约为166平方公里。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它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十分罕见的。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区:坝达景区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14000多亩的梯田,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地近6000亩梯田,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上万亩梯田。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

坝达景区又叫麻栗寨景区,位于县城南部43公里与新街东部15公里处。主要景点有全福庄梯田、坝达梯田、麻栗寨梯田、上马田梯田和村落。该景区以哈尼族风情、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主,是观赏哈尼族梯田、云海及哈尼族建筑等风光的地方,也是了解、研究、体验哈尼族文化的中心地带。麻栗寨景区梯田面积大、壮观、线条美、立体感强。从海拔1100米的麻栗寨河起,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一直伸延至海拔2000米的高山之巅,把麻栗寨、坝达、上马点、全福庄等哈尼村寨高高托入云海中。站在麻栗寨茶厂观梯田,近万亩的梯田宛如一片坡海,泛着粼粼波光,奔来眼底,景色十分壮观。

老虎嘴梯田是元阳哈尼梯田最具代表性且最为壮观的地方,也是观看日落的最佳位置。随着暮色逐渐降临,梯田变幻出绮丽的色彩,夕阳照射下似天落碧波,几千亩梯田金光闪闪,姿态万千,有的似骏马奔腾,有的似长蛇舞阵,有的似鲜花盛开,令人惊叹不已。

站在多依树景区的悬崖边往下看,迎面而来的全是梯田,波光粼粼的梯田几千层铺下去,高低错落,蔚为壮观。多依树还是观看日出、云雾的绝佳之地。当缕缕晨光穿透云层,寂静暗淡的梯田就会变得五彩斑斓。缭绕的云雾变化极快,时而淹没梯田、山庄、森林,时而消散得无影无踪。梯田、山庄、森林、云雾,活脱是一幅酣畅淋漓的中国水墨画。

哈尼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约有人口143万。云南哈尼族地区共建有1个自治州和5个自治县,分别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哈尼族的“十月年”“长街宴”“乞扎扎节”是他们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节,就是过新年,节期一般为5~6天,多则半月。六月节在红河地区称做“苦扎扎”,一般在6月24日前后,节期3~6天。此外,内地和红河地区的哈尼族群众同汉族群众一样,也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哈尼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喜欢吃酸、辣食品,善腌酸菜。他们采摘各种野菜做汤,用带有香味的叶子放在蔬菜中做调味品。哈尼族嗜酒喜茶,请客办席,用料广泛,讲究技艺,以长街宴最为著名。哈尼族群众多居住在半山腰,依山势建立村寨。红河、元阳、绿春等地群众住的是土墙草顶楼房,以石垫基,以木为柱,土基砌墙,屋顶铺茅草,少数用瓦。楼房有上、中、下三层,下层关牲畜,中层住人和存放粮食,上层堆放瓜菜等杂物。

相关链接:

元阳老城新街镇距昆明301公里,每天有4趟班车往返。元阳观赏和拍摄梯田的最佳时机是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因为这期间田中无稻谷,水平梯田层层透亮,易于拍出光影效果。

篇10:云南红河文化产业

2018年云南红河教师招聘考试之四有好老师

【2018云南教师招聘考试即将来临,很多考生对2018云南教师招考充满期待,为了让大家顺利备考2018云南教师招聘,今天云南中公教育为大家带来2018年云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之四有好老师】

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对广大教师提出明确指示与要求,要求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教育工作要做到“四个相统一”,具体为:

1.四有好老师是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2.四个引路人是“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四个相统一是,“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光明日报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深刻阐释了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要具有“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标准。这些标准一脉相承、系统完整,形成了对广大教师思想、道德、学识、能力、作风、纪律等方面全方位的要求,赋予了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使命,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行动指南。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对于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统全局,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师。”总书记以言简意赅,意味隽永的论述,指出了教师队伍在教育事业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战略意义。

没有好的老师,就没有好的教育。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广大教师身处教育一线,对学生的需求最了解,对教育的问题最熟悉,对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更深切,他们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主力军。没有广大教师的认同和参与,没有优秀教师的奉献和创造,没有教师热情和活力的迸发,教育改革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成效。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教师队伍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这项基础性工作摆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位置,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实抓好。

二、重师德,坚定不移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honghe.offcn.com

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总书记用“四有”的标准定义了“好老师”,其中“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都是对师德的明确要求。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决定着整个教育工作的价值方向。教师在道德生活中的任何瑕疵,都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错误的影响;教师在价值观方面的偏颇,直接影响到学生内心正确价值信念的形成。因此,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突出教师国家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教育,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师德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格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对于师德败坏的个别害群之马实行“零容忍”;大力宣扬当代优秀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迹突出的新形象,典型引领,注重感召,营造以德立身、立德树人的良好育人环境。

三、强改革,着力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他还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总书记的讲话点明了教师的角色与作用,为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指出了方向。

教师自己的视野有多宽,学生的视野就有宽;教师的思想有多深,学生能够达到的思想深度就有多深。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教师培养培训改革力度,夯实教师培养的学科基础,逐步完善以本科为起点的教师教育新体系;拓宽教师培养的学科平台,在重视学科专业教育的同时加强通识教育;重视养成教育、实践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明确的质量标准;组织高质量培训,使教师精心钻研教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按照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思想,支持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化发展,鼓励优秀教师成名成家;加强宏观领导,支持师范大学和其他教师教育机构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师教育新体系。

四、优管理,精心培植好教师大量涌现的肥沃土壤

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让人羡慕的职业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教师工作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地位待遇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与社会环境。要转变传统教师管理的观念,从单纯的管理转变为管理、服务、支持和引导,健全待遇保障机制,真心实意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多为教师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加快现代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honghe.offcn.com

学校制度建设,维护教师参与办学治校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着力提升教师社会地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的希望,党和人民对好教师给予了无限的期待,广大教师也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标准来严格审视自己,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祖国亿万的孩子们,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更多红河事业单位考试信息请关注红河中公教育信息网

篇11:云南红河文化产业

关于培育和发展云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思考

立足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走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是民族地区实现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须根据前瞻性和可行性原则,科学地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进行规划和合理布局.培育、开发并形成遍布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群,突出有特色的支柱产业门类,组建众多的`中小文化企业,走小而专、小而特的路子,以特色制胜.同时重点发展一批市场前景看好,自我积累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作 者:李锐 作者单位:云南省委党校,语文教研部,云南,昆明,650111刊 名:学术探索 PKU英文刊名:ACADEMIC EXPLOR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03关键词:文化产业 培育 发展 民族地区

篇12:云南红河文化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丽江加大了对外开放、旅游支柱产业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的步伐,丽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奋斗目标。“九五”期间,将民族文化资源作为旅游业深度发展的支撑,把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成支柱产业,其财政收入达到地方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成支柱产业,其财政收入达到地方财政收人的1/3。1996年“2·3”地震后,丽江市政府筹资5860多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3360万元),恢复了明代丽江木氏土司衙署,并将其作为“丽江古城博物院”对外开放。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专程到丽江考察后认为,这一项目是中国使用世界银行贷款的示范项目,增强了世界银行投资中国文化项目的信心。随着丽江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民族文化产业效益的日渐显著,群众的文化产业意识不断增强,许多有识之士先后通过不同方式参与民族文化产业开发。1998年,“东巴宫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把东巴乐舞和纳西族歌舞推向市场。2001年12月,通过市委、市政府牵线搭桥,“丽江地区民族歌舞团”与“深圳能量实业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合作组建“雪山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近800万元编排上演了大型民族服饰、民族舞蹈诗画《丽水金沙》,累计演出360场,观众达8万多人。目前,丽江家庭作坊或传统的“前店后家”式的民族文化工艺品市场(不含饮食业),年营业收入高于5000万元。以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为主、已成规模的民族文化产业企业有十多家,形成了以演艺业为主,兼有图书出版、音像制作、饮食、手工艺、博物展览、风情领略的民族文化产业群体。

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和民族文化产业品牌。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有力地推进了丽江的民族文化保护和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工作。从1996年地震后恢复重建开始,丽江努力破解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两难问题,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保护、继承、利用、开发的良性循环体系。2001年5月,在丽江召开的第五届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年会上,中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把丽江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产业建设相互促进的经验誉为“丽江模式”,并在亚太地区推广。2003年9月,“三江并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东巴文献古籍”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成功,使丽江在1995年-2003年短短的9年中拥有了三项世界遗产“桂冠”,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2003年5月,中央领导同志考察丽江时,充分肯定了丽江文化产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破格将丽江列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

通过大胆实践,丽江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自然资源开发与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民族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打造出丽江古城、东巴文化、纳西古乐、《丽水金沙》、摩梭风情、茶马古道、《印象丽江》等民族文化精品,民族文化产业建设基本形成规模,丽江已经成为中国西部极具吸引力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目的地。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文化需求以及由它带动的消费成为丽江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空间,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工艺美术业等产业及其产品所构筑的品牌体系,正在成为丽江全方位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强大推动力。总结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的实践,其经验主要有:

观念要创新。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识到: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转变把文化装进象牙塔里存放起来,把文化和经济割裂开来的落后观念,树立“文化就是财富”的观念,努力探索民族文化市场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实现文化自身的经济价值,推动丽江的经济社会发展。

[FS:PAGE]

政策要创新。一是调整相关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对民族文化事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投入。各级政府集中财力,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建成一批重点公共文化工程。二是制定各种资金筹集政策,筹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民族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设立民族文化保护专项经费,用于民族文化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三是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四是制定扶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税费优惠、减免政策,保护和激发人民群众兴办民族文化产业的热情。

体制要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族文化产业体制,形成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文化企业制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丽江的纳西古乐会、东巴宫、雪山演

艺公司,以及其他民族文化产业企业,都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规范,能够独立承担现代企业的权责。更多的民间作坊和民间工艺,则属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范畴,完全没有“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体制上的困扰,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机制要创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政府管理文化的传统方式也相应有所改变。世界贸易组织将文化纳入“服务贸易”范畴,列入这一范围的文化活动必须进入产业化运作范围。为适应这种情况,一方面降低门槛,放宽市场准人,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独资或合资兴办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种民族文化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宏观调控,积极有效地保护市场竞争力较弱而民族文化色彩又较浓的民族文化经营者,为其保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手段要创新。积极探索高新技术与民族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的方法和途径,使丽江的民族文化资源借助邮品、光盘、宽带网络、印刷等载体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十分注意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创造性地培育具有丽江特色、丽江风格和丽江气派的民族文化产业。

资源要保护。历经岁月的剥蚀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丽江的民族文化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从 20世纪20年代起,许多民族文化遗产就屡遭掠劫,比如东巴经书,就有不少流失海外。随着现代生活的多样化和丰富化,许多民间习俗正在减弱甚至消亡。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一些文物得不到有效的抢救和保护。为了确保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牢民族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基,丽江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民族文化保护教育,使“拥有一种民族文化就拥有一个世界”的新观念深入人心。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分一分》教学反思下一篇:北京四中高三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