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高三化学

2024-05-12

北京四中高三化学(精选9篇)

篇1:北京四中高三化学

东城区2014届高三二模理综化学试题

2014.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

3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钙和氮均为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B.二氧化硅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

C.油脂和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明矾与水作用能生成有吸附性的物质

7.右图是制备和研究乙炔的性质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备乙炔的反应原理是CaC2+2H2

2+C2H2↑

B.c的作用是除去影响后续实验的杂质

C.d中的有机产物与

AgNO

3溶液混合能产生沉淀

D.e中的现象说明乙炔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8.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2AgCl +S2-== Ag2S+ 2Cl-

B.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HCO3-+OH-==+ H2O

C.向Ba(OH)2溶液中加入稀H2SO4:Ba2+ + OH-+ H+ + == BaSO4↓+ H2O

D.向Cu粉中加入过量的浓HNO3:Cu+4H+ +2== Cu2++2NO2↑+2H2O

9.右图是研究铁钉腐蚀的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钉在两处的腐蚀速率:a < b

B.a、b两处铁钉中碳均正极

C.a、b两处铁钉中的铁均失电子被氧化

D.a、b两处的正极反应式均为O2+4e-+4H+ ===2H2O

10.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右图转化的是 ..

铁钉 饱和食盐水 电石硫酸铜溶液溴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b 0.01mol/LH2SO4 11.常温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9的NH4Cl与NH3•H2O混合溶液中c(Cl-)>c)

++B.pH=2.5的可乐中c(H)是pH=3.5的柠檬水中c(H)的10倍

C.AgCl在0.1mol /L CaCl2溶液和0.1mol/L 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1 mL 1mol /L Na2CO3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pH和Kw均减小

12.X、Y、Z、Q、W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X、Q同主族,Q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W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小的;X与Y、Z分别形成化合物甲、乙,甲、乙均由10电子分子构成,且能发生反应生成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单质和Q的单质均可用电解法得到

B.X与Z可形成同时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C.Q与W形成的化合物熔化或溶于水时均可发生电离D.X、Y、Z

25.(16分)有机物5-甲基茚(CH3)是一种医药合成中间体,某同学设计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i.ii.PCl

3——OH

(CH2)3Cl

——Cl

(1)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2)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3)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③的反应条件和无机试剂是______。

(4)下列有关5-甲基茚(CH3)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一定条件下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b.1 mol 该物质最多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得到的产物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5)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6)满足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种;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26.(14分)硒(34Se)和碲(52Te)都是第VIA族元素,硒是分布在地壳中的稀有元素。工业上硒鼓废料(主要成分硒、碲、碳、铜和铁合金)回收精炼硒的流程如下: 已知:

(1)Se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

(2)步骤①中通入的氧气使硒鼓废料翻腾,目的是______。(3)废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废渣II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4)步骤④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步骤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根据表中数据,步骤⑤最适宜的分离方法是______。

27.(14分)2SO2(g)+ O

2(g)2 SO3(g)是生产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下表是原料气按V(SO2):V(O2):V(N2

5的平衡转化率。

(1)该反应是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400℃,1.01×10Pa时,将含10 mol SO2的原料气通入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平衡时SO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

(3)硫酸厂尾气(主要成分SO2、O2和N2)中低浓度SO2的吸收有很多方法。

①用氨水吸收上述尾气,若SO2与氨水恰好反应得到碱性的(NH4)2SO3溶液时,则有关该溶液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c + c(NH3•H2O)= 2[c()+ c()+ c(H2SO3)] b.c()+ c(H+)= c()+ c()+ c(OH-)c.c()> c()> c(OH-)> c(H+)

②用 MnO2与水的悬浊液吸收上述尾气并生产MnSO4。i.得到MnSO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ii.该吸收过程生成MnSO4时,溶液的pH变化趋势如图甲,SO2吸收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乙。

SO2吸收率

pH/min

乙 甲

图甲中pH变化是因为吸收中有部分SO2转化为H2SO4,生成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由图乙可知pH的降低______SO2的吸收(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28.(1)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2)A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

(3)为了探究现象II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_______。

②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SCN溶液,最终得到红色溶液。

甲同学的实验证明产生现象II的原因是SCN与Cl2发生了反应。

(4)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又进行了如下研究。

资料显示:SCN的电子式为

—。

①甲同学认为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理由是______。

②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

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

③通过实验证明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④若SCN与Cl2反应生成1 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

北京市东城区2014年高三二模化学答案

6.D7.C8.C9.D10.B11.B12.D 25.(16分)(1)取代反应CH2 COOH

(2)

CH(3)3Cu作催化剂加热、O2

(4)a b c

(5)2

CH

H2SO4 △

CH3

+H2O3

(6)52CH2CH2 CHO2 CHO2

2CH3

26.(14分)....(1)H:Se:H

(2)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废料充分燃烧

(3)CO2TeO2

(4)H2SeO3 2+H2O2H2SO3 + SeO2=Se+2H2SO4(5)升华,将温度控制在315℃到450℃之间 27.(14分)

(1)放热0.08(2)①ac

i.SO2+ H2OH2SO3MnO2+ H2SO3===MnSO4+H2O(或MnO2+ SO2==MnSO4)ii.2SO2+ 2H2O +O2 === 2H2SO4

不利于溶液中存在 SO2+ H2OH2SO3H++,当溶液中酸性增强,平衡向左移动,使SO2从体系中溢出。

28.(14分)

———

(1)Cl2+2OH === Cl+ClO+ H2O

(2)Fe2+被Cl2氧化生成Fe3+,Fe3+与SCN反应生成红色的,所以溶液变红(3)①Fe3+

(4)①SCN中的碳元素是最高价态+4价

②硫元素

③取足量铜粉于试管中,加入A中黄色溶液和一定量的稀盐酸,加热,观察到试

管上方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证明A中存在,SCN中氮元素被氧化成 ④16

篇2:北京四中高三化学

化学部分参考答案

2014.5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选择题

6.D7.C8.B9.A10.A11.C12.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非选择题

说明:

1. 除特别标明分值的空,其余每空2分,不出现0.5分,最低0分,不出现负分。

2. 化学(离子)方程式中,化学式写错为0分,不写条件扣1分,不配平扣1分,但不重复扣分。

3. II卷的多项选择题,只选对一个给1分,多选或错选为0分。

4.文字表述题的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5.(16分)

(1)羟基 羧基注:各1分,见错为0分。

(2)光照;取代反应

(3)CH3+ Cl2CH3+ HCl Cl

注:反应条件写“催化剂”不扣分,写 “Fe”、“Fe粉”或“铁粉”扣1分。(4)(5)

COOHOCCH3 O

CHCHCHCHCH+ 2H2O(6)保护酚羟基(防止酚羟基被氧化)

注:写“D→E使酚羟基转化成酯基,F→G使酯基重新转化成酚羟基”扣1分,只写出其中一点的扣2分。

(7)H2CCHCHCH2H3CCCCH

3注:各1分,见错为0分。

26.(14分)

(1)3Ag + 4HNO3 === 3AgNO3 +NO + 2H2O

注:写“△”不扣分,写成离子方程式不扣分。

(2)2MnO2(s)+ C(s)=== 2MnO(s)+ CO2(g)△H =-123.7 kJ • mol-

1(3)极性键、非极性键注:每空各1分,只写“共价键”的扣1分。

(4)MnO2 + H2O2 + 2H+ === Mn2+ + O2 + 2H2O;2H2O2 ==== O2+ 2H2O

(51分),后者滴加到前-2+-CO32-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生成Mn(OH)2沉淀)(1分)。

(6)2MnCO3 + O2 === 2MnO2 + 2CO2注:写“加热”、“高温”不扣分。

27.(14分)

(1)①C和N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同周期),核电荷数C小于N,原子半径C大于

N(吸引电子能力C弱于N)

注:以递变规律的方式表述也给分。如“C和N同周期,C在N的左边。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

2CN+ 4H2O + O

2(2)①负;②Cl-

---MnO2 △2HCO3 + 2NH3-OH + 2e + H+ === ---OH + Cl -(3)①4OH-4e=== 2H2O+O2↑

② 阳极OH-放电,c(H+)增大,+从阳极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浓缩室(1分);A通过-阴离子交换膜从阴极进入浓缩室(1分),H+ +A === HA,乳酸浓度增大。-

③ 6.72

28.(14分)

(1)圆底烧瓶(1分)MnO2 + 4H++ 2Cl-=== Cl2↑+ 2H2O +Mn2+

(2)①溶液先变红再褪色 ②a、b △

(3

(4)(3分)溶于水后使得溶液中的c(Cl-

1分),HClO也有氧化性,1 mol HClO和2分)

。与氧化I-的反应。

篇3:高三化学复习技巧

一、注重课本, 巩固双基, 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 现已相当成熟, 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 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 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 也就是说,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 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 学生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 讲究方法, 注重实效, 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例如对催化剂的认识, 教材这样定义:“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 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味一番, 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 ‘改变’一词指加快或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等问题。经过一番思考, 学生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对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 学生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 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 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学生应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 明确其共性, 认清其差异, 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二、经常联想, 善于总结, 把握知识网络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 有些学生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 在高考考场上, 学会仅是一方面, 学生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 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 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 化学学习, 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 化学难学, 要记的东西太多。这话不全对。实际上, 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 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 (氢化物) →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 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 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 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 “乙烯辐射一大片, 醇醛酸酯一条线”, 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 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 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 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 只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 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学生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 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 结成网, 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讲究方法, 归纳技巧, 勇于号脉高考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 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 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 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 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 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 推陈出新, 是一个好办法。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 联系教材, 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 讲究方法, 归纳技巧, 勇于号脉高考。因此在选做习题时, 学生要听从教师的安排, 注重做后反思, 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 灵活应用简单方法, 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再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 支链由整到分散, 位置由中移到边, 写毕命名来检验。”这样就能避免遗漏或重复, 十分快捷, 非常实用。

四、把握重点, 消除盲点, 切实做好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 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 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 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 及时反思, 及时纠正, 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 学生要对差错作出详尽的分析, 找出错误根源, 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 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 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 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 哪些“顽症”尚未根除, 哪些是新犯的“毛病”, 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地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

摘要: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 要提高复习效率, 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际, 总结行之有效的招数, 对总复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篇4:高三化学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抓基础;树立奋斗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13-01

高三化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我们高三化学教师要有全局、全盘思想。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运用恰当有效的复习方法,正确处理好课本、考试说明、模拟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高考题的示范作用,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经过这几年的高三教学,我总结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一、阅读教材,抓基础

我们要善待课本,全面认真阅读教材,夯实双基,彻底查漏补缺,完全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必修一、必修二、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一共五本教科书,那么该怎么看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不能盲目看书,同时还要要处理好“精读”和“泛读”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宜精则精,宜详则详。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理论的内容整体强,重在理解其原理,若原理真正弄懂,遗忘率一般较低,可以泛读;而一些比较零碎、记忆性强的内容,如元素化合物方面的内容要细读。另外阅读的时候不能老是从头开始,因为每次刚开始读的内容最后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每次都从不同的章节开始。

二、选择适合的资料,做好错题集

据这几年的经验总结,一轮复习一定要选择基础性强、贴近考试说明的资料,选择之后同学们一定要用好这种资料,在复习每一章节、每一知识模块之前,都应该先将这部分内容进行预习和知识梳理,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去听讲,最终达到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在练习中,同学们最好准备一个纠错本,把每一次做错的题进行认真分析,纠错不仅在于要知道正确的答案,关键要分析做错题的原因,找出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解题中所犯的“错误”是一笔宝贵的学习财富,它花时少,回报却不少,能使同学们储备一些题目,解题时思维更敏捷。

三、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并且能够灵活应用

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同时能够灵活应用,达到高考考高分的目的。如元素守恒原则、电子得失守恒、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的移动、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反应中断键成键的一般规律等,要重点回顾,同时这些内容也是重难点。当学生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就可以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技巧性。如应用守恒法、差量法、讨论法解一些计算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率和准确性,当然这要求在平时练习中学生要锻炼这种能力。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要抓住有机物官能团的转化规律和反应的基本类型。

四、加强计算题的训练

化学计算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掌握化学计算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有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化学计算包括:物质的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热、化学式的计算等等!

但是化学计算一直是学生的心头病,学生看到计算题头就发大,从而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很多学生更是把化学计算题打入冷宫,但是高考不可能不考这个内容,所以还要求我们老师要给学生耐心讲解。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反应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它具有情景新颖,信息量大,化学知识丰富,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不仅能用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还用来考查学生运用各方面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分析、逻辑思维的能力。方法是解题的钥匙,掌握好这些方法无疑对化学计算有很大的帮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在解题中往往用到多种方法和技巧,只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并加以适当的练习,就能在解题中融会贯通,临危不惧,快速解答。

五、考试认真,重视教师讲评

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一定要认真,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是高考,而最后要把高考当成平时的考试,严格要求自己,在解题速度、解题方法很多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为最后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切不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认为平时考试不重要,到高考时就自然而然认真了,这种思想是不可存在的。高三化学复习要求以“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成绩”为目的。一次考试或练习,实际上是一次信息反馈过程。试卷的讲评,是教师根据学生试卷反馈回来的信息,将知识清晰化、脉络化的过程。教师必然要通过错题分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出现错误的性质,找出发生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重犯。还要归纳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题多解方法中的最佳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因此,学生本身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对待考评,专心听取老师对试卷的分析。老师的讲评课听好了,就可开拓思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树立信心,答题规范

让学生有所进步时就对自己说:“我能行!”、“我能做得更好!”等等,这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充满信心,如何增强自信心呢?我引用一位名人的几句话:学会微笑;挺胸抬头走路,不要攀比;在每次做题时,要先做几道容易题,为每次练习奠定顺利的开端;多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增强学习实力。”同时规范答题也很重要,考生作答时,一定要看清题号,并把答案书写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不得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不得擅自更改答题卡上题号顺序,否则答案无效。尤其在作答选做题时,必须注意将自己选做的题号旁边的信息点用2B铅笔涂满涂黑,不能漏涂、错涂、多涂选做题信息点。减少过失性丢分,是我们获得满意成绩的重要保证。

总之,不管高考模式如何改革,试题的结构怎么变化,但有一点我们要坚信,那就是不能离开我们的课本,只要我们重视教材、吃透教材、把考试说明研究透彻,打好基础,抓好主干,抓住重点,方法得当,坚定信心,努力拼搏,高考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化学教学论》2006(6)

篇5:北京四中高三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Zn:65  Br:80  Ag:108  I:127  Ba:137

5.将下列各组括号内的少量杂质除去的操作正确的是

A.FeCl2溶液(FeCl3):加足量的铁粉,振荡、过滤

B.乙醇(水):       加浓H2SO4 蒸馏

C.O2(H2、H2O):  通过浓硫酸洗气,再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

D.氢氧化铁胶体(氯化钠溶液):  过滤

6.下列实验能达到测量要求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35.20g NaCl          B.用10mL量筒量取8.50mL盐酸

C.用25ml滴定管量取15.80ml溶液      D.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值为4.2

7. 在N2 + 3H2   2NH3的体系中,保持容器中压强和温度不变,充入氩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压强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B.因为体积增大,所以N2 、H2、NH3的浓度均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C.因为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因为加入氩气不参与反应,因此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平衡不移动

电解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铂电极电解CuSO4溶液: Cu2++2H2O     Cu+O2↑+4H+

B.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NH3・H2O   AlO2-+4NH4++2H2O

C.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Ca2++2HCO3-+2OH-   CaCO3↓+CO32-+2H2O

D.乙酸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铵:  CH3COOH + HCO3-   CH3COO-+CO2↑+H2O

9.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A、B、C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位置,A和C的原子序数之比为3∶4,A、B、C分别与D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10个电子。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从内到外各层的电子数之比为1∶4∶1。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和C形成的某种化合物能与E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

★ 高三如何提高文科历史成绩

★ 行政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 高三文科学习方法

★ 职业能力测试试题

★ “小学数学能力测试”

★ 八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卷题附答案

★ 八年级地理黄河同步测试(附答案)展示

★ 初一上册历史同步检测试题附答案

★ 测试决策和分析能力面试题

篇6:北京四中高三化学

„„„„

其实何止是高考呢,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爬坡的历程。老校长王道元先生告诫我们,“学无止境,致用亦无止境,有生之年,皆学之日”。因此,终生进取、追求卓越、服务社会,报效国家,是百年四中精神的重要内涵。也许你们都曾听过放羊娃的故事:一个记者问放羊娃,“放羊干嘛呢?”“赚钱呢!”“那赚钱干嘛呢?”“娶婆姨呢!”“娶婆姨干嘛呢?”“生娃咧!”“生娃干嘛咧?”“放羊呢!”„„这个故事让很多人听了发笑。但是冷静下来想想,我们真的就比放羊娃所追求的境界高么?如果一个人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进名校,就是为了将来谋得一个高薪职业,买房购车,结婚生子,那么,这样的人生设计逻辑又与放羊娃有何不同呢?依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你们将来不难享有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人应当为社会做些什么?人应当为后代留下些什么?这的确是你们在衣食无忧之后应当认真思考的事情。

说到这里,我想说两个小故事。一个是在今年春节期间,我参加了30年前学生的聚会,他们是我年轻时教过的学生。他们当年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成绩远不如你们现在,甚至毕业时有些人没有能考进大学。但是,当他们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就开始发奋努力,有的甚至考进了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毕业后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但他们并不就此满足,放弃追求,而是勇敢地走上创业之路。他们不平凡的创业经历听起来令我非常感动。不论是以学识还是以财富作为标准来衡量,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成功的,甚至可能是四中毕业生中的同龄人所不及的。另一个是四中学生夏磊的故事,他的照片就挂在校史馆当中。他在1991年获得了第22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金牌。一次他对我的新学生们说,你们想学物理么?那我要告诉你,学物理是发不了财的,学物理可能会受穷。你要想学物理,要想在物理学领域有所成就,就要做好这样的精神准备。他是在“全民经商”的时代讲这番话的。他后来在世界最顶尖的研究所从事物理学研究。我说这两个故事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对一个人来讲,对人生来讲,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才能决定终身?是梦想,是责任,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积极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有了这些,就有了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而有了这种精神,就能够实现许多梦想。当然,前提是你们要有梦想。我和我这个年龄的许多人都懂得,梦想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甚至一生。这是我们在几十年中得出的人生经验。

在艺术楼的大厅里,有一副作品,叫做《艺术之源》,题材取自人类最古老的岩画。我常常想,对于生活在几万年、几十万年前的古人类来说,温饱是他们面临的最严峻的生存考验,他们的平均寿命可能还不到30岁。然而,即使是在这样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他们仍旧能够产生一种追求艺术的热情。他们把岩画当作一笔财富留给我们。我常想,人是一种具有理想或梦想的特殊动物,可能与其它所有的动物种类不同。也许正是由于这种特殊和不同,才使得人类能够进化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今天,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衣食温饱已经不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的生存问题了。但是,我们是否应当有更多的精神追求呢?如果我们失去了精神追求,这是否意味着在我们的身上正发生着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退化呢?所以,同学们,我们也希望你们能够给后代留下一些财富,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就取决于你们是否有梦想,是否有精神上的追求,并且为了这种梦想和追求而一生坚持不懈地去爬坡。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因其对人类进步做出贡献而被铭记。我们也有梦想,梦想有一天,我们也能在这长长的名单中发现你们。我和我的全体同事就是为了这个梦想而工作的。我的很多同事带着病坚持为你们上课,他们舍弃了陪伴孩子和家人的时间为你们答疑,他们牺牲了无法计算的生命时光为你们准备各种资料,我时常看到晚上很晚的时候教师的办公室里还亮着灯,这些都是因为这样的梦想。到现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我们的陪伴也即将结束,我们不可能永远陪伴你们去爬坡,你们今后的路要自己去走。路还很长,还很曲折,还很艰难,甚至还很艰险,而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和能力再去帮助你们实现今后的梦想了,因为你们即将离开母校,离开我们,开始自己独立爬坡的历程。今天我要对你们说,20年、30年后你们在回到四中母校,那时你们所获得的成功、幸福,你们的精神和事业所能达到境界,主要还不是取决于你的考试分数和毕业文凭,而是取决于你的梦想,取决于你们的执着、坚韧、承担责任的勇气以及坚持不懈爬坡的精神。你们要勇

篇7:北京高三作文模拟

踽踽独行的是屈原,当心爱的国家、关心的人民被秦军的铁蹄践踏、戈矛屠戮时,他默默的彳亍在汨罗江畔,是投降秦国并以自己的行动来“保护”国民,还是用死亡来抗争这一切?

悠然采菊的是陶渊明,当满腹的才华、高尚的气节在区区的几斗米面前不知所措时,他静静地坐在案前,是换上官服去迎接那所谓的“上司”,还是穿上带补丁的长衣回到家乡忍受贫穷?

仰天长笑的是李白,当绝世的才华压抑灌注在玄宗的酒杯、贵妃的倩影之中时,他端着酒杯,拿着长剑,边饮边舞。是用才华、理想换取美酒,还是背负着长剑离开长安,把自己的理想埋付青山?

且笑且哭的是嵇康,当朝廷的任命书、钟会的拜访贴摆在打铁的砧板旁时,是放弃铁铺去出任,结交达官贵人,还是固守着破庐,锻造着属于自己的时代?

无奈苦笑的是老舍,当幼稚的红卫兵带着鲜红的袖章、工人阶级的代表伸出粗糙的大手、以及某些“革命者”带着“循循善诱”的丑恶嘴脸扑面而来的时候,是违着良心去批评别人,去“揭发”别人,还是让自己被批斗,被揭发?

当心中的美好被践踏,我们以何待之?

屈原作出了回答,他带着《天问》、带着《离骚》以及对楚国的无限深情,作出了回答,“让滚滚的江水去冲洗我无尽的忧愁吧。”

陶渊明作出了回答,“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就用自己的才华去耕种自己的世界去吧。

李白给出了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既然理想被践踏,为何还要执迷不悟呢?“就让迷人的风光,沁人的美酒伴我一生吧。”

老舍给出了答案,他徘徊在太平湖畔,遥想着若干年前的某一天,落魄的王国维是怎样用湖水淹没了自己的哀怨。他在想,也许幽深的湖水能真正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他踏入了湖中,伴随着湖水的轰然一响,留下了无尽的愁怨。

泰戈尔说:“当神圣即将被玷污,朋友,带着神圣,跳进恒河。”

篇8:高三化学复习浅谈

一、结构导入式

从知识结构入手, 以结构带知识, 先讲后练, 讲练结合, 这种方式适合高三无机的第一轮复习和高三有机的第二轮复习。如高考常考的S、N、Na、Cl等元素及化合物, 有机物的合成等。

以硫为例, 上课可先展示出知识结构, 以结构引导学生复习。

二、问题导学式

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教材, 让学生直接填写或在课本中找答案。

如 (2007年重庆卷) 有机物A、B、C互为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为C5H8O2, 有关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A的碳链无支链, 且1 mol A能与4 mol Ag (NH3) OH完全反应;B为五元环酯。

提示:CH3—CH=CH—R CH2Br—CH=CH—R

(1) A中所含官能团是—CHO。

(2) B、H结构简式为、OHC—CH2—CH2—CH2—COOH。

(3) 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E→F (只写 (1) 条件下的反应) :

(4) F的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此题为有机物的推断题, 涉及到官能团之间的转换, 而学好有机物的关键是掌握好官能团的性质, 对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在解题前可先让其做好下列填空题:

(1) C=C的化学性质:___;

(2)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___;

(3) 醇的化学性质:___;

(4) 醛的化学性质:___;

(5) 酯的化学性质:___;

(6) 羧酸的化学性质:___。

基础好的也可以在完成上述题目后再总结知识点。

三、习题导入式

以题目带知识、知识习题化, 此法在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时尤为适用。如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常考知识点, 对这一知识点的复习就可先由一道试题引入。

例:由水电离的CH+=10-12mol/L的无色溶液中, 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A)

针对此题在解出答案后, 还应给学生归纳出离子共存的三个特点:即一色、二隐、三反。一色就是首先看溶液是否有颜色, 如为无色溶液, 则Cu2+、Fe3+、Fe2+、MnO4-等不存在。二隐就是找隐含条件, 此题中由水电离的CH+=10-12mol/L, 表明是抑制了水的电离 (加酸加碱均可抑制) 溶液既可呈酸性, 也可呈碱性。三反则是看所给离子在上述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 ( (1) 复分解反应 (2) 水解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 , 能反应就不能共存, 不能反应则可共存。此法也避免了二轮复习简单重复的枯燥无味,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复习课的上法多种多样, 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复习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也就是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复习阶段不同和学生基础的差异而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复习, 以求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

篇9:高三化学复习

关键词:试卷讲评;互动交流;高三化学;完善知识网络

【分类号】G633.8

进入高三复习以后,练习、测试、统考很多,试卷讲评成了这个阶段的主要课堂形式,讲评课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复习和备考的质量,所以上好讲评课至关重要。有些教师试卷讲完(个人认为这样的课只能叫“讲”而不能叫“评”),学生经常只是知道了答案,一堂课下来学生解题能力没能得到再提高,下次碰到类似题目再考再错。一堂好的试卷讲评课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破为目的”的教学原则,笔者在连续多年的高三教学中,摸索出“互动三步曲”试卷讲评模式,走出了以往低效的“满堂灌”的讲评方式,甚至是无效的“对答案”的教学误区。

“互动三步曲”试卷讲评模式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交流,课堂教学设计结构分为“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辨析——巩固突破”三步的模式。笔者通过“互动三步曲”试卷讲评模式在连续几年的高三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究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一、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指一方面教师通过自己解题、改卷,统计分析考题的错误率,对学生“知识的易错点、易混点”全面掌握,并预设好相应的问题,然后有的放矢地调整复习策略;另一方面教师在考后及时让学生校对参考答案,趁热进行同学间的交流讨论,其具体结构如右图所示。

(一)学生活动结果交流

1.全班成績整体分析

以某次理综考试化学部分成绩统计数据为例。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每个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全班平均分,以及同年级其他班级对比情况。教师可以把握大局,获得本班级同学在年级中学业水平情况。

2.知识模块逐点分析

学生根据每小题得分情况,按照知识模块自己进行分数分析与试卷答题情况分析,完成自查知识模板表格:

学生把每次考试后的分析表格收集起来,可以清楚地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考后强化巩固。

3.选择题每个选项分析统计

现在的网上阅卷成绩统计系统已经非常完善,平时考试采用网上阅卷,每个小题的得分情况可以非常详细。比如下表是本校某次理综考试化学部分成绩分析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分析,教师可以有效把握学生的做题情况,对于精准讲评很重要。

通过详细的统计结果分析,教师可以清楚有效把握学生的做题情况。

(二)教师活动结果交流

1.笼统交流、答案校对

这种方法是把参考答案在考完第一时间投影给学生校对。在学生考完心里没把握的情况下获得答案往往非常兴奋,而且在课间能够引起全班范围的激烈讨论。教师在以这种方式向学生反馈答案时一定要注意必须等到所有科目考试完毕后,否则可能引起学生情绪波动而影响其他科目的正常发挥。它的优点是经过校对答案和热烈的讨论,学生往往会带着疑问,甚至带着争论参与试卷讲评。另外学生如果有比参考答案更好的答案,学生会产生自豪感,能够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发言和讨论。经过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试题相对较难的考试,及时向学生反馈答案比在课堂上反馈答案更容易引起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而且学生往往会带着相对轻松的心情来讨论试题,因为消极情绪已经在上课前得到宣泄。

2.详细交流、小组分享

这种方法也是课前完成的,教师可以事先将班级学生按成绩、性格差异进行分组,每组设立组长,每组一份详细答案。笔者经常用这种方法交流答案,它的优点是这次给学生的是带有详细分析的参考答案,由其组长负责进行校对、讨论。学生认为每人一份答案更好,但是这样有的同学就不会珍惜这份答案,束置高阁或随意丢弃,而且也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而且考后往往教师不布置作业,当天很多学生就会觉得无事可做,把这种答案交给学生校对,学生能更深刻理解题目。这种方式的反馈答案设置比较详细,如某份化学试卷的第7题给出的参考答案如下:

7.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参考答案:A项、不锈钢是铁、钴、镍等的合金,所以不锈钢属于合金;B项、棉和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淀粉不属于同分异构(n值不定,二者分子式不相同);C项、花生油是植物的不饱和酯类;D项、蛋白质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能水解为氨基酸。

这种方式呈现答案的好处是能够使学生一看就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而且能够自行解决一大部分错题,而且上课时教师不必再花校对每个答案的时间。缺点是教师制作答案时比较困难,答案的准备时间较长一些。

3.精细交流、例题搜索

这种交流方式是比较费时的一种,不过教师付出的精力往往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它的具体做法是在前一种方法的基础上再加上“例题搜索”,这样就能让学生找到试题的母题。学生在考试时,对一些题目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由于对某一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解题思路不明确,而题目实际是有所改动了,所以出现考试时的失误。现在题目越来越多,但很多是在一个试题的基础上对知识点的考查进行改编,如果教师在给出具有价值试题的参考答案的同时给出一个相关例题,那就能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功效了。

原题:……

参考答案:……

同类例题:XX复习资料第X套第X题,XX复习资料第X页第X题。endprint

二、“三步曲”教学模式

(一)第一步:小组讨论、生生互动

划分小组可以按班级成员的多少、成绩和性格的差异进行。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成员都是45人左右,我常常以4至6人为一小组。人数太多场面容易混乱,且有些性格内向的同学往往没有机会参与讨论;人数太少,观点和想法就比较少,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也很难激起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在开学初我就先根据高二期末成绩大概确定组员和小组长,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的变化再调整分组情况,这样讨论能够有序有效,教师应当及时进行参与和指导,就能避免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

比如我对于第一次理综考试,考后我已经将详细的答案分发给每位组长,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教师:这是第一次理综考试,大家的情况和老师估计的差不多,绝大多数同学时间来不及,化学部分分数段情况请看屏幕(教师把分析所得的数据投影出来)。课前同学们已经校对过参考答案,下面请组长组织讨论分析以下几个问题(投影):

A.小组成员哪几个选择题错的最多?哪个选项或步骤最容易错?哪个问题虽然猜对了其实不明白?属于哪块知识模块?

B.哪些试题与我们曾经做到过的例题相似,区别在何处?

C.哪些题目是你觉得自己的方法比参考答案好?请写在纸上。

D.经过答案校对你还有哪里没有搞明白的?

一般给学生讨论6分钟左右,期间教师不能袖手旁观,应对每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个小组合作的情况了然于心。然后组员代表发表意见,这时老师应该通过前面对每个组的情况了解,心中选出有特色的或者存在典型问题的小组首先进行发言。学生发表个性化解题思路或者提出疑问的时间大约为10分钟左右,教师要把握时间并适时进行引导,如果学生还有不普遍的个体想法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醒“我们课后再单独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方法达到“权力下放”,能让课堂充分活跃起来,学生可以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是“向课堂要兴趣和信心”的最好方式。

(二)第二步:试卷评析、师生互动

这个阶段,教师根据统计分析,全面掌握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为学生已经自己进行校对和讨论,但有时还不能把握重点或是对题目理解不够深刻,或者其实是“误打误撞”并没有真正搞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试卷的深刻钻研,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寻求解决这些错误点的方法途径,挑选典型错题,进行评析并预设好相应的变式训练。教师进行试卷评析时,切忌“没有重点”或是仅仅“就题论题”,这样会让学生觉得乏味、不易集中精神。笔者尝试摸索出以下几种觉得可行的方式:

1.错题曝光,避免重蹈覆辙

现在的网上评卷系统,优势在于教师改卷进度明显变快还有详细的统计结果,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缺陷,就是学生的答卷没有教师的批改,不知道自己的对错,当然及时校对可以改善,但事实上有些书写规范、答题准确性、科学性方面,学生对着答案也把握不好。所以课前,教师根据统计挑选出错误率较高、学生对着答案也不容易真正搞懂的试题,把学生中典型错误答案进行投影。因为试卷没有批改,当学生看到别人错误答案时,能寻找出其错误的地方,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绝对是非常好的方式,这有利于学生领悟方法、熟练技巧、开阔思路、规范答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师发现学生能够在后面的考试中减少重蹈覆辙。以2012年杭州二模有机题为例。

投影:阿明洛芬属于苯丙酸类抗炎药,镇痛效果优于布洛芬。下图是阿明洛芬的一条合成路线。

(1)反应①为取代反应,该步反应物Me2SO4中的“Me”表示 。

(2)E中的含氮官能团的名称是: ,反应②属于 反应。

(3)反应③可以看成是两步反应的总反应,第一步是氰基(-CN)的完全水解反应生成羧基(-COOH),请写出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F的结构简式 。

(5)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6)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 。

①苯环上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其中一个是乙基 ②属于氨基酸

范例答案:(1)甲基 CH3 (2)氨基、酯基

师:请看这些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

生1:(1)中甲基的结构书写不规范,少些碳原子上的价键“—”;(3)少写了产物H2O;(6)漏写了几种。

师:那漏写了几种呢?其他都对了吗?

生2:也不对,(2)中只要求写含氮官能团,酯基不用写;(5)少些反应条件“催化剂”。

……

教师在选择投影答案时尽量挑具有代表性的错解,还应当注意不要挑选敏感学生的答案,免得打击信心,有时教师可以自己抄录或者班级交错,学生就猜不出是谁写的。有些学生的性格不怕被点名,点出来反而对他记住错误教训有帮助的就可以公开点名,这种情况对课堂气氛还很有帮助,学生往往会热闹一下,心里对这个错误评析留下更深深刻的记忆。

2.借题发挥,实现归类总结

所谓变式教学是指引导学生认识试题特性的过程,不断变更所提供的材料或呈现形式,使本质属性保持稳定而非本质性不断变化。这样使学生分析一道题,会解一类题,条件改变对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和不同起点进行提问,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活跃起来,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

例:硫及其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硫酸工业在国民經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运用相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2)若实验室在537oC、1.01×105Pa和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2molO2,此时体积为10L,在温度和体积不变的条件下20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SO3体积分数为0.5。

①该温度下,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endprint

②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g)≒ 2SO3(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变式:把“在温度和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改为“在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条件下”。

教师经过不同变式的分析,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得到充分激发。试卷评析的方法可以变化,但是原则不能变。笔者认为教师在讲解中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宁缺毋滥,有的放矢。教师在挑选试题评析时切忌面面俱到,而是要有侧重。一般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出错率比较高的题目,那些学生一对答案就明白或太偏太怪的试题只要点到即可。教师在选择具有知识考察代表性的试题时应及时的进行变式训练或做随堂练习,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达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2)突出重点,目标明确。每一堂试卷评析课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突出重点知识板块。教师在选择评析试题时,不要出现太多的知识模块,而是要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印象。如果某张试卷涉及很多知识模块,学生有对其中好几个模块出现掌握不牢固的现象,那么可以将其他重点模块推迟到以后的课堂上讲。因为一堂课学生不可能消化太多的知识点。

(3)理清变化,总结方法。有些试题与以前做过的例题开始一样,其中题干稍有变化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答案。这时教师一定要理清变化,让学生讨论出现不同答案的原因,甚至可以进行更多的变式训练,达到巩固、深化知识的目的。

(4)建构体系,脉络清晰。教师在试卷评析时,一定要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清楚知道每一个试题应该属于哪一知识体系。特别是临近高考,学生如果能清晰掌握知识体系与知识脉络,能够增强信心,并且对每次学到的知识能够条理清晰的归类到某个体系当中。

3.规范答题,提升学科素养

化学是一门科学,规范的格式和严密的步骤,能充分体现出应试者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涵养,体现出应试者顺畅科学的应答思路和良好的做题习惯。从升学角度讲,我们最终要做“人家”的题,让“人家”评卷,因此析题答题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规范解题时心中要装着三个人:一个是高素质的自我,二是精明的命题者,三是挑剔的阅卷者。内强素质是自我规范的前提,平日测练我们都要注意各环节的规范,久而久之,规范的“习惯”才会升华成“自然”的规范。所以在平时口头回答和书面解答时,教师都要不断规范学生的答题格式,做到科学、严密。以2013年安徽高考理综27题为例: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以及其他少量可溶于稀酸的物质)。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检验该离子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

答题模版: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溶液(试剂),若出现×××(现象),说明×××(肯定回答洗涤干净或没有洗涤干净的结论),反之则×××(与肯定结论相反的结论)

拓展1:如何洗涤沉淀?

答题模版:往漏斗中加×××(合适的洗涤剂)至浸没沉淀,自然滤干,重复2—3次

拓展2:题中第③步往滤液B中加碱生成Ce(OH)3沉淀时,如何确定Ce3+已经沉淀完全?

答题模版:静置,往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碱液(原试剂),若清液无沉淀生成(相应现象),则已沉淀完全,反之则无。

化学中还有很多这样需要规范的表述,比如像气密性检验、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热化学方程式的表達方式等。平时规范习惯没有养好,到了考试的时候自然容易出错。老师都知道,答题规范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很多学生题会做,却写不出规范的解答,总是凭自己的想法写,在考试中往往出现“结果对了,却得不到满分”的情况。到了考前,高考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生基本都已掌握,如何做到考试多拿分,拿高分,我觉得规范的答题也是重要一环。

(三)第三步:反刍巩固,二次建构

对学生错误率高、理解有困难的题目,教师必须引起重视。在试卷评析后,课后或者几天以后,教师应该让学生重做错题或者类似的试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出一张“巩固练习卷”,有助于学生对刚懂知识或刚学技能的反刍巩固。学生和教师不一样,他们要面对6门课,所以有些知识点和技能即使上课的时候通过讨论辨析已经掌握,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又忘记或者记忆模糊了,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所以一段时间后追加一张应对错误试题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学生对获得知识的消化与提高技能应用的能力。

对这种反刍巩固纠错卷的组织有一定的难度,这必须调动高三整个备课组的团队合力,需要每个老师平时不断整理归纳,共同寻找合适的资料。其呈现的方式可以有两种:可以用PPT的形式呈现或者学案的形式,也可以试卷形式作为课后作业。

三、结束语

好的试卷讲评课教师需要对试卷进行及时的批阅和分析,为讲评课充分地进行教学环节、教学情境的设计,甚至是为了针对某些学生而专门进行问题设计等。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才能做到抓住典型、突破重难点,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果。学生需要对试卷讲评课及时消化、巩固,积极反思、探索、归纳,才能使自己的化学学习在最后阶段实现突破和超越。

经过笔者多年带教高三的经验,“互动三步曲”试卷讲评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有实效。“互动交流”为课堂讨论做准备,趁学生刚做完试卷,对试题记忆清晰并存在一定的兴奋度时,及时提供学生参考答案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而教师经过仔细的试卷分析,掌握了学生的答题情况,有助于课堂上掌控局势并形成正确的引导。“三步曲”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了轻松自由的心情,一改以往的“师讲生听”的被动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严密,《习题讲评促成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的二次建构》,化学教与学,2013年第2期

2.计玮炜,《初探“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习题讲评模式》,化学教与学,2012年第5期

上一篇:云南红河文化产业下一篇:冬奥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