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024-04-28

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精选12篇)

篇1: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符合主权国家的义务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⑤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⑥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⑦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负责任的大国。

①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④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遵守主权国家的义务

⑤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综合国力

1、主权国家

2、国际组织—联合国

3、国际关系—国家利益

4、时代主题—国际新秩序

5、世界多极化—国际竞争实质

6、外交政策

7、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学依据。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②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必须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③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④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能够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①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②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③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④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努力,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的贡献。⑤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⑥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篇2: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论文题目:论生态自然观对我国走可持续发

展道路的意义

学院:

专业(方向):

学生:

学号:

指 导 老 师:

完 成 时 间:

[摘要]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从提出到逐步推行实施, 也正在从实践的角度丰富和完善着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内容。生态自然观孕育了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又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了生态自然观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两者相互依存, 互为促进, 不可分割。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生态自然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

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共同难题, 也是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非常现实、迫切的问题。在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时, 必然涉及生态自然观的深层理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 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号召全国人民在2020 年小康社会实现之时,使我国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 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既是我国现阶段对人与自然关系反思的结果,又是深化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动力。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成先后的关系。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确认自然界先于人、先于人类社会, 把人类社会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人创造环境的思想。人类要想可持续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进行劳动。人类比其他动物强大, 就在于能够利用自然规律和改造自然界。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 人和自然同时起作用。

二、中国主要面临的生态问题

1土地资源退化严重

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致使土地退休和破坏, 主要表现为: 第一, 水土流失逐年加重。第二, 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影响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森林生态衰退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乱砍滥伐等活动的干扰或火灾、虫害等自然因素, 使原生森林生态遭到破坏,从而使其向退化过程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

中国水资源紧张,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仅的1 / 4 , 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52005 : 中国环境危局与突围6认为, 淡水环境是我国最紧迫、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淡水环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集污染、资源和生态问题于一身, 是中国当前环境危机和集中体现。4大气污染严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2005年的报告, 在全球空气最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 中国占了 7 个。当前, 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高达2100万吨, 居世界第一, 烟尘排放量1400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1300万吨, 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为严重国家之一。

三、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 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它以生态危机作为确立的现实根源, 用生态科学积淀理论基础, 主张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2.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态自然观的确立, 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模式在现代人类意识形态领域萌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成为学术界共同的心声。具体的讲, 就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 采取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方针, 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人类提供包括适宜的环境质量在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同时还要考虑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四、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特征

人类要想谋求与大自然的和谐, 就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树立现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

现代生态自然观有三个特征:

第一, 它强调了自然界的整体性。从生态学的意义上看,自然界就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而存在的。任何一种微小的局部变化都在整体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也可能引起整体的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在人与环境的这个生物圈中, 每一物种所具有的特性都是对某一特殊环节适应的结果, 没有任何一个物种能够单独生存和发展, 它们只能在大的合作背景下, 互相竞争和相互利用, 在共同维护生命、维护系统存在、促进生物圈稳定的前提下来实现自己的生存进化。

第二, 它强调人活动的能动性和人的主导地位。人不是以自然形态存在, 而是以能动的主体形态存在。在人类所及的一切自然领域, 无不深深地刻有人活动的印记, 以至今天的自然界更主要地以人工自然的形态展现在人类面前。人在与自然协调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社会属性, 由于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 因此, 人可以借助社会力量、通过有组织的活动, 把自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人可以发展科学技术, 借助科技成果为自己服务;人并不满足自然界的表面恩赐, 而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改造自然。

第三, 它强调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性。人在对自然的关系中, 人的能动性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而且是一个有条件的方面。人的能动性只有当人按照自然界固有规律行动时才能显现出来。否则, 人就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与惩罚。人与人之外的自然界构成了生态系统, 人类是这一系统的中心, 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靠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人对自然有调节和改造作用, 自然界具有满足人类发展中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生活需要以及消除破坏和污染的自净功能。但是自然界的供应和承受是有限的, 所以人的能动性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这就要求人们更深刻更普遍地认识自然规律, 更自觉更严格地按照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办事, 最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换句话说, 尽管人类具有主体意识, 具有改革自然的巨大能力, 但是, 人类对于自然的改造绝不能违反自然界的生态规律, 超越对生命网络的普遍联系、协同一体的依赖。传统的人类中心论那种以征服自然、剥削自然, 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谋求人类自身利益的价值观是完全错误的。现代中心论以人类的需要来衡量改造自然的合理性, 主张完全从人类利益的角度来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也是片面的。

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也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早在1992年, 中国政府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 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我国环境与发展状况, 阐述了我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立 场和观点;同年, 我国政府提出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003年10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社会以人为主体, 以人为本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三点: 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 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 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对外开发,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产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证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总结

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遵循生态学原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要转变发展观念。放弃重开发, 轻节约、重速度, 轻效益, 片面追求GDP增长, 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要健全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并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支持;(3)调整产业结构;最后, 发展高新技术, 促进科学技术应有生态化。

总之, 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与现代生态自然观的思想, 把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看成是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 充分肯定人与自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 倡导人类应该在促进生物圈的稳定与繁荣的基础上改造和利用自然。运用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对整个地球的进化施加定向的影响, 使其更有利于生态平衡。人类和自然是同等重要的, 只有与自然界建立一种和谐关系, 人类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篇3:浅谈健步走的价值意义与科学方法

1健步走的价值意义

1.1健步走安全、简单,锻炼强度容易控制,是首选的健身方式

健走运动,是亘古弥新的养生运动。老子论长生之道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且久者,以其不自身,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健步走的益处:缓解紧张、压力和焦虑, 加强心智健康;调节和增加肌肉的力量、改善耐力和灵活性、有助于控制体重和减少身体脂肪;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增加骨骼密度、 改善心血管功能,减少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帮助身体排毒,改善皮肤状况,改善睡眠状态,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直,提高血液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高血压,缓解和预防背部疼痛。

1.2从生理学角度和人体的形态结构来看,人更适宜于运动,而不适宜于静

健步走运动对改善身体形态,维持健康体态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不但可以健脑益智,提高工作能力,还可以减缓衰老与青春常在;也可以加强心肺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能加速能量的消耗、并且降低血脂,同时减肥瘦身,保持身材,同时增强自信; 不仅可以强筋健骨,还可以提高肌肉的功效以及抵抗骨质的疏松。 预防各种疾病,免疫力提高,适宜的健步走有益康复。

2健步走的经济成本

成本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或可能要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成本是“特定的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代价”(葛家澍等,1999);经济效益的含义在国内的观点认为是投入和产出相比,投少产多效益好,投多产少效益差,并在产出上,主要是以满足消费者需要来衡量。

健步走运动是最适合广大群众参与的休闲体育项目,佛家人称作行脚,是传统的自我修炼的一种方法。简单地讲,健步走运动就是不用任何代步的工具,只用腿和脚配合一步步的行走。健步走低碳、环保、噪音小,它不同于跑步等高强度运动,健步走爱好者只需要准备一双合脚的普通运动鞋就好了,不能穿平底布鞋、皮鞋等硬度较大的鞋,以减少运动造成的骨关节撞击反应,这样可以保证在健步走期间脚部的舒适为宜;也不必购买昂贵的名牌跑步鞋,那样不仅浪费而且不利于进行健步走。健步走运动由于它自身不需要其他特殊的场地和器材、并且安全性高、个人投资较少,普遍受到更多上班族的高度重视。

3健步走的方法和选择

3.1健步走运动要坚持“三有”的原则

“三有”分别是有恒心、有秩序、有度量。有恒心是运动要持之以恒,可以加强对毅力的考验与挑战;有秩序是运动的时候要循序渐进。有度量是运动的时候量不要太大,以免引起身体不适,保持良好的有氧运动,掌握好每次的量度。每次坚持走30~60 min,每天坚持走5000~10000步。健步走强度一般应达到心率100~120次/min。

3.2当今全民健身活动中,健步走非常流行

健步走对调节精神、促进血液循环功能和增强心血管以及呼吸系统有着较大的作用;进行锻炼的种类也丰富多样,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进行健步走运动的方式。

3.2.1反臂背向健步走

行走时把两手的手背放在后腰的命门,缓步背向行走50步,然后再向前行走100步。这样一退一进,反复走5~10次,适合患有轻微老年痴呆症的人。

3.2.2摆臂健步走

健步走时两臂用力分别向前后做比较大幅度的摆动。每分钟行走60~90步,适合患有肩周炎、上下肢关节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老年人,对呼吸系统有病的人康复帮助较大。

3.2.3揉腹健步走

这是中医传统养生法。步行的时候,两手旋转按揉腹部,30~ 60步/min,每走一步揉腹一周,正转和反转交替进行。3~5min/次, 可以增强胃肠道的功能,有助于消化和吸收,适合有患胃肠疾病的老人。

3.2.4快速健步走

步行速度为90~120步/min,30~60 min/次,适合身体健壮的老人和慢性关节炎、肠胃病、高血压恢复期的患者。

4健步走的组织和管理

4.1安全健步走是健康而广泛开展的前提和保证

(1)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充分。

(2)健步走时间一般在上午9∶30-11∶00比较合适,下午是3∶00以后。尤其下午3∶00以后是进行运动的最恰当的时间;进行健步走运动要选择空气好、安全舒适的地方,避免在大马路上或者弯曲的道路上进行健步走。在准备以健步走锻炼身体之前最好检查身体 (体检和简单的运动心肺功能测试),患有慢性疾病的要遵照医生要求,老年人在健步走时需要有人陪护,以免发生意外。鞋子要选择透气好,鞋面较软,鞋底富有很好的弹性。快走之后要用中速走 (90~100步/min)做整理运动。

4.2健步走爱好者们可以参加相关的协会、爱好队,进行组队的成规模化的运动

进行组队的成规模化的运动,这样不仅增加了安全系数,而且提高了健步走的热情,也是对这项运动的良好宣传。进行健步走运动一定要坚持“三不”原则。“三不”分别是不互相攀比强度和速度, 不可以与他人争强好胜,自己身体适应力度和健步走的距离上不超量。健步走要通过摆臂平衡、调整步伐,学会用腹部进行呼吸,全脚掌着地面,脚跟过渡到脚尖,然后根据自己行走的节奏进行健步走,上肢应随步子的节奏摆动,走的线要直,不要左弯右拐;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防止徒步运动对身体造成损伤。强度因体质而异,一般以微微出汗为宜。健步走活动的组织者一定要组织规范, 有较强的责任心富有一定的运动经验并且熟悉线路;参与者要有一定的户外健步基础常识。

5结语

健步走运动作为休闲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动价值和健身理念在休闲体育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健步走不但是体育文化的一个大的突破,还是体育活动在竞赛上方法以及技术与手段的大突破。健步走运动将逐步成为今后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的发展中建立起相关自身的文化体系。

篇4:开始的意义,就是走下去

这是个内心容易萌动的季节。有朋友像是占卜师,一下子看穿我内心的萌动,不但许下重金,还给我灿然未来。我是有顷刻的动心,还跟随他去听了培训的课程,一堂课听下来,激情四溢,仿佛之前的人生被生生辜负掉。

听课回来的深夜,朋友的电话跟得紧,一遍遍打来,说此时不搏待何时,说要想成为大鱼就不能贪恋小河的平静,说只要懂得适时转身华丽的人生何止一种……这些语句,我并不陌生,但我的心还是一次次被牵动,把自己人生的前前后后再三掂量,也许,是真的到了要切换频道的时候了。

可是,尽管晚睡,仍然习惯性早起,在朝阳的光晕下走向工作了多年的单位。在转折的路口,再次认真地看了看两侧的梧桐,竟对那斑驳的树影生出几许依恋,若有一天离开,再走这条路,该是多久的事了。

单位门口,站着刚来的新同事,看到我,快速地将手中所剩无几的早餐塞进口里,然后还不忘矜持地微笑着向我道早上好。

我想到了那一年的自己。大雨滂沱,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我,是怎样走进的这个行业,过程是艰辛的,但也是喜悦的。艰辛是过了一关又一关,彼时的主管并没有放弃我;喜悦是梦想不仅一点点实现,而且看到了它在开花还意外地结出了小果实。

每一天,早上,我第一个到单位,打扫卫生,给同事的水杯盛满热茶;中午,同事午休时,我帮他们打字复印跑腿做勤杂工;晚上,我把别人看不到眼里的活儿带回家,蜜蜂般在暗沉的角落里辛勤耕耘。

没有勾心斗角,没有私心杂念,没有怨天尤人,有的只是想着自己怎样把工作做好,得以留下来。

對于开始的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梦开始的地方,承托着太多的美好与希冀。

还有什么比梦想的实现更能令人欢欣鼓舞的呢?

改行是件挺容易的事,华丽转身也并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为什么出发。

那么,就这样停在原来的轨道上吧,也许我并不多金,但我拥有梦想的花园,每天置身其中,像公主一样,身上带着耀眼的光环,骄傲且富有。偶尔还会停下来,回头看一看开始时的自己,学着当初的模样,谦卑、激情、热忱、积极……

篇5:煤炭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之路

煤炭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之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孙村煤矿作为一个百年老矿,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1) 分类号:F4 关键词:煤炭资源   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  

篇6:走自己的路,探索、创新、发展

走自己的路,探索、创新、发展

通化啤酒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吉林省通化市,地处长白山脚下,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在册职工898人.1958年我们公司还是通化葡萄酒公司的一个车间,几千吨的`年生产能力,1982年分离出来成立通化市啤酒厂,由于多种原因.1993年底通化市啤酒厂累计亏损486万元,企业濒临倒闭.

作 者:通化啤酒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单位:刊 名:啤酒科技英文刊名:BE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1)分类号:F4关键词:

篇7: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走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及措施

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有相应的立法作为有效保证加强宣传教育以造成全社会的共识.

作 者:高宇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财政局,黑龙江,佳木斯,154002刊 名: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MUSI EDUCATION INSTITUTE年,卷(期):2002“”(3)分类号:F12关键词:经济 可持续发展 必然性 措施

篇8: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中文国际频道自2011年7月11日起, 在《远方的家》栏目内连续播出100集系列特别节目《远方的家———边疆行》。100集系列特别节目《远方的家———边疆行》, 每集45分钟, 采用边制作、边播出的方式, 摄制组从广西防城港的北仑河入海口出发, 以顺时针方向沿着中国陆路边境行进, 穿越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九个省区, 最后将到达辽宁丹东的鸭绿江入海口, 总行程达22800公里。这次长距离采访沿途经过的县市有100多个, 采访对象中涵盖30多个少数民族, 4500分钟的巨大节目容量就是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中国陆路边疆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经济发展和时代特征, 这样大型的长距离电视采访行动, 目前在中国电视界来说是绝无仅有的。《远方的家———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 突出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国际视角, 关注自然、关注民生、关注变化, 节目通过外景记者真实生动的旅行体验, 为观众展现出一个发展变化中真实的中国边疆形象。

二、从《远方的家———边疆行》论“走、转、改”的必要性

8月初, 中宣部等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 此时《远方的家———边疆行》节目正处在第二批采访拍摄高峰期, 从这样一种纪实采访风格以及一线采访记者的反馈来讲, 落实“走、转、改”在《远方的家———边疆行》这样一档节目中显得尤其必要。

1. 中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定而全面地坚持党的群众观点。《远方的家———边疆行》摄制组的足迹遍及中国陆路边境九省区, 从广西的大山到云南的澜沧江边、从西藏的雪域高原到新疆的天山南北、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到黑龙江的漠河北极村……节目真正走进了边疆的山山水水, 摄制组沿途不仅拍摄边疆的城市, 更多的时间放在了走乡村、访农户, 记录普通边疆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反映今天边疆面貌的发展变化。

在《远方的家———边疆行》的节目中可以看到, 摄制组走到了很多媒体不曾到过的偏远地区。例如, 在云南的镇康县, 编导杜冠儒和外景记者王静等人组成的摄制组走访一个叫哈里村的德昂族村落, 进村的时候赶上下雨, 道路非常泥泞, 当村委会主任见到摄制组时, 一把握住记者王静的手说:“建国62周年了, 可把你们给盼来了, 党中央没有忘记我们!”一句话把摄制组成员都给说愣了, 问清楚原因之后才知道, 原来在这之前从未有过一家国家级媒体来过这里, 从村委会主任那朴素而稍显笨拙的话里, 记者能够感受到他们是多么渴望被知道、被了解, 多么渴望与外面的世界交流、沟通。德昂族人口很少, 总人口只有1.5万人左右, 风俗民情很少为外人所知, 摄制组深入少数民族村寨, 在节目中表现了德昂族的服饰、歌舞、饮食等特色内容, 同时反映了少数民族同胞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 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类似的例子在《远方的家———边疆行》节目中还有很多, 摄制组每到一个地方采访, 都坚持走到祖国边疆的最前沿、最深处, 走到生活在边疆的人民群众中间, 把镜头对准他们, 正因为如此, 摄制组才有可能捕捉到最生动、最鲜活的故事, 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边疆的发展变化和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从外宣的角度讲, 也是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发展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网名“绿茶男孩子”的广东观众说:“看《远方的家———边疆行》会让人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祖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博大精深, 体会到56个民族和谐一家亲, 特别是看到边境线上的官兵和界碑, 让人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二字的厚重……”

2. 近年来,

我们的采访队伍构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补上群众工作这个基本功。《远方的家———边疆行》外景摄制组在采访拍摄的过程中, 碰到很多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困难, 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编导周旭带队的摄制组在西藏采访, 外景记者周雪梅感冒发烧, 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 在医院打点滴退烧后, 立刻又投入到采访拍摄中;编导马戎在云南怒江拍摄, 为了展现独龙族人民今天的生活状况, 率摄制组深入路途艰险的独龙江地区, 在行进过程中, 车队遭遇泥石流, 被困三天三夜, 采访车车窗也被碎石砸裂, 但摄制组在脱险之后, 依然不折不扣地坚持完成剩下的工作;编导赵志勇在新疆喀什地区采访时, 正好赶上分裂分子对平民百姓发动恐怖袭击, 在附近阿克苏地区采访的编导王宇也碰到类似的情形, 他们面对危险都没有退缩, 而是积极与当地政府协商沟通,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圆满地完成拍摄任务。其实, 在《远方的家———边疆行》开拍之前, 频道领导就再三交待安全第一, 摄制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 对一些自然条件恶劣和社情复杂的地区, 可以“甩点”, 放弃拍摄, 但通过这一阶段的采访拍摄可以看出, 参与《远方的家———边疆行》的各编导为了全面反映中国边疆地区的风貌,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系列节目行进线路的完整, 他们始终义无反顾, 不怕吃苦, 勇于面对困难, 时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们说, 这种热情和动力来自于边疆的魅力与感动, 同时编导与记者们的壮举也感动着边疆人民, 他们行走一路, 也留下了一路的称赞声, 沿途各省区与拍摄相关的单位也由衷地对记者们的敬业精神大加赞扬。

三、从《远方的家———边疆行》论“走、转、改”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时代, 传媒传播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也要求媒体工作者坚守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我们处在互联网的时代, 网络尤其是微博打开了我们认识世界、观察社会、倾听群众声音的一个新窗口、新视野, 但其独创性和权威性却受到质疑, 在这样复杂多样的社会态势下, 亲到现场、亲临一线、亲身体验、亲自感受就显得比什么都重要, 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新闻工作者才能科学地、辩证地理性分析社会, 才能全面地、深层地把握真正的民意。

1.《远方的家———边疆行》

不仅对沿途的美景、美食、民俗和文化艺术有全面而详尽的介绍, 而且带领观众触摸边境线上人们的真实生活和内心感受, 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节目中有大量的现场采访, 体现在电视屏幕上, 就是一个个生活在边疆的老百姓真实而生动的面孔, 节目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 讲述他们的生活故事。同时, 《远方的家———边疆行》在坚持新闻纪实风格的基础上, 把记者体验作为传达节目主旨的基本手段, 在表现边疆民众的生活状态时, 记者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表现边防战士保家卫国时, 记者和他们一起在边境线上巡逻, 巡视界碑;在表现边疆地区的文化艺术方面, 记者跟着当地百姓学习民族歌舞、手工技艺。正是因为贴近群众, 记者才有可能捕捉到最生动的场景、挖掘最感人的故事, 提升了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远方的家———边疆行》摄制组在云南省德钦县拍摄时看到, 有一个村庄因为澜沧江的阻隔, 村民和外界交流的通道就是一条跨江的溜索, 面对200多米长、离江面60多米高的溜索, 记者鼓起勇气滑了过去、进入了这个村子, 但是当记者看到村里的很多孩子因为害怕滔滔的江水, 平日里只能坐在江边畅想外面的世界时, 忍不住掉下眼泪, 这些内容都真实地体现在《远方的家———边疆行》的节目中, 相信对观众会有一定的感染力, 而这种吸引力和感染力都建立在记者实地体验边疆民众生活点滴的基础之上。

2. 书写普通人、记录非常事。新闻战线开展

“走转改”活动, 要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见成效, 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 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 实现最佳宣传效果, 100集系列特别节目《远方的家———边疆行》正是按照这一要求来指导节目的创作。

《远方的家》是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于2010年底推出的一档旅游节目, 但是100集系列特别节目《远方的家———边疆行》已超越了单纯旅游节目的范畴, 在节目内容的选取上注重情景交融, 以情动人, 用了很多篇幅来表现平凡人物的精神世界, 充分展示群众身边的感动。《远方的家———边疆行》摄制组在云南通往西藏的公路沿线采访时, 在一处容易塌方的路段, 偶遇一位正在义务修路的藏族老阿妈, 编导朱军、外景记者彭祖上前攀谈了解到, 阿妈叫做鲁玛, 今年67岁的她不管风吹日晒, 每天都要走将近两个小时到这里义务修路, 而这一坚持就是11年。在和阿妈聊天的过程中, 记者注意到她长满老茧的手骨节已经变形, 活动起来非常不方便, 当时记者彭祖不禁脱口问道“您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老阿妈的回答非常简单:“我什么都不为, 就是不想到这儿的车出事。”这样的故事在《远方的家———边疆行》节目中还有不少, 平凡的人做着非凡的事, 从中让人见到坚持和真情。在《远方的家———边疆行》节目中, 记者采访拍摄了大量边疆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 通过双手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故事, 边疆的巨变就在其中产生, 这些故事体现在节目中, 可以让观众感受到边疆民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这些故事体现在节目中, 可以让观众感受到边疆民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真实的故事也最能打动人心, 网名“夜尽天蓝”的四川观众在栏目官方微博留言说:“真的很喜欢这个节目。每个主持人都不做作, 你们对边疆人民生活的参与、解说, 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具体的边疆, 感谢。”;网名“亦复何言”的观众给栏目组发来电子邮件说:“远方的家带给我充实, 快乐, 知识与宁静, 这是她吸引我的原因, 我想很多朋友也有我这样的感觉吧。”;大连观众葛永川来信说:“整个节目的拍摄与制作, 没有刻意的修饰与包装, 将完全原汁原味的边疆风情呈现在我们面前, 虽然我们身在万里之外, 却能感受到如此真实的边疆风貌与民族风情, 实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中国的陆地边境与14个国家接壤, 《远方的家———边疆行》有一大部分内容表现的就是中国与这些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这些内容同样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加以体现, 比如繁荣的边境贸易、跨国婚姻、小学生跨国上学等等。《远方的家———边疆行》通过讲述这些真实的故事, 反映出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基本方针, 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 用事实来展现中国边疆地区的繁荣稳定, 具有很高的外宣价值。正是因为《远方的家———边疆行》的主创人员通过深入的实地采访, 对于边疆的风土人情、百姓生活有了真情实感, 这样才能做到有感而发, 做出文风朴实、饱含感情、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引起观众共鸣的好节目。自《远方的家———边疆行》节目播出以来, 《远方的家》栏目收视率节节攀升, 与以往的日常节目相比, 提升幅度在50%以上。海外观众也纷纷来信表达对《远方的家———边疆行》节目的喜爱, 海外华人观众“无翼鸟人”通过微博留言说:“每天晚上看《远方的家———边疆行》成了睡前的必修课。也许真是出了国, 才发现祖国的大好河山是那样美好。每次看着你们的节目, 我都会深深地思念着远方的家”。《远方的家———边疆行》在海外所引起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华人, 南非观众约翰·沃斯给栏目组来信说:他基本上不懂中文, 但《远方的家》每一期节目他都不会错过, 因为节目中的美景、美食他能看懂, 这个节目对于他认识中国帮助非常大, 也让他更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

篇9:“走、转、改”活动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走、转、改”活动 新闻宣传工作

新闻报道实现“三贴近”是中国共产党在新闻宣传战线倡导的工作原则,其增强了新闻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进和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2011年8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召开的视频会议上提出,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转、改”活动是对“三贴近”原则的具体落实,也是解决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

“走基层”是要求廣大新闻工作者走进农村、社区、厂矿企业、田间地头,走进各行各业各族各界的百姓中间,通过深入基层“接地气”,保证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的正确认识和客观判断,保证新闻源头的准确性以及保证新闻的传播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实现。“转作风”就是要减少新闻报道中的大话、空话和假话,通过“说实话,说新话,说百姓的话”来提高新闻的真实性。“改文风”就是改进文章和作品的风格内容,运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写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使我们的新闻更具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近期全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实践充分证明,通过“走、转、改”活动,切实涌现出了一大批题材广泛、生动鲜活、新风扑面、反映基层情况、引起广泛共鸣的优秀新闻作品。所以说,“走、转、改”活动具体地落实和体现了“三贴近”原则,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坚持“走、转、改”,能够把目光投向群众,从而及时体察民情民意,并且拉近受众与新闻的距离。以往许多新闻因为急于将一些领导的讲话精神贯彻下去,将一些方针政策落实下去,而从领导、部门、工作的角度去做报道,结果过于抽象的新闻报道成了“填鸭式”的说教,受众根本没有将新闻“消化”,新闻自然也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新闻就应该走近受众,报道就应该从群众角度出发,坚持“走、转、改”才能切实了解群众最关心什么、满意什么、不满意什么,从而找到热点话题。只有通过“走、转、改”,经常去了解民情、研究民意,新闻宣传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有通过“走、转、改”,学会从受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捕捉信息、提炼新闻内容,报道才能准确、生动、鲜明。

坚持“走、转、改”,能够以老百姓的关注为切入点去寻找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鲜素材,从而开发出新闻亮点。新闻工作就是需要不断寻找新鲜素材、观点和新闻事件,通过鲜活的实例来引导人们,启发大众,总结经验。创新题材,切入点应该放在百姓的焦点、关注点上。新闻中如果没有百姓关注的热点议题,新闻就失去了活力。

坚持“走转改”,能使新闻拥有独特的报道形式,并且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也就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好的新闻作品,离不开新颖独特的角度和构思。新闻要鲜活生动,就需要我们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来捕捉社会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新闻想要被受众接纳并认可,就要不断创新新闻的报道形式。

坚持“走、转、改”,抓住群众的关注点进行深入的挖掘,就能够发现其内在独特的新闻价值。

坚持“走、转、改”,就能够更好的跟随时代的脚步,使新闻报道与时俱进,使“三贴近”落实到位。

总之,坚持“走、转、改”就能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实现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百姓服务,把体现的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心声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新闻工作者岗位“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篇10: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深入人心,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国与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然而,在各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却日益突显出来。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已有数十亿年之久,无时无刻都在循其自然发展规律变化着。但从第四纪开始诞生了人类之后,人类就对全球自然环境变化加以干扰。尤其是到了现代,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臭氧层空洞、酸雨、生态系统失调、全球变暖等严重问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各国都意识到要共同治理地球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日益加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地球面临的所谓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粮食不足和人口爆炸五大挑战,核心是人口问题。人口猛增必然造成生物圈负荷的加重,人对自然资源的需要量增大,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负载能力,打破了系统的稳定性、有序性,生态系统就丧失了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的能力,必然产生全球性负向变化,增多了全球自然灾害的机会。这就告诉我们必需用联系观点看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国家和谐与世界和谐、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相结合,坚持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事物的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统筹兼顾,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温家宝总理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闭幕式中说到:地球不仅是我们从父辈那里借来的,更是从我们的后代那里借来的。这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长远意义着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粮食和能源问题事关各国民生、发展、稳定。我们应该加大农业投入,发展先进技术,抑制市场投机,增加粮食援助,加强农业和粮食合作。加强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互利合作,加紧研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构建先进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

篇11: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图书馆应走管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对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图书馆只有通过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才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作 者:韦莉娟 WEI Li-juan 作者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西柳州,545006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200919(7)分类号:G250关键词:图书馆 管理创新 可持续发展

篇1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能力目标: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呈现百荷花和池塘的谜语故事,学生猜谜语,体会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我们的应采取的措施。

有一则法国的儿童谜语是这样的:有一种百荷花,它每天的生长速度是自身的一倍,当她覆盖整个池塘的时候,池塘里的生物就不能生存了。现在它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人们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挽救池塘呢?

上则谜语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说明了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地发展,否则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类自身。人虽然只有一天时间来挽救池塘,但是,毕竟灾难到来之前,人们已认识到这个问题,若及时采取行动,还是可以补救的。

二、教学环节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含义

教师: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她那博大的胸怀中蕴藏着无穷的宝藏。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固执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长、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愈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致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但是,人类突然发现,随着“母亲”付出的急剧增长,她突然变得不那么慷慨了„„人口的无限膨胀,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和使用,自然母亲似乎已经不能承受其重负。人类终于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花了3年的时间做了全球性的调查并写成报告,其中详细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可持续发展后来成为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主题以及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发展的战略。

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

三、教学环节二: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

呈现案例,分析案例。张村是个美丽的小村庄,有山有水,但由于交通不发达,外人不了解张村,村里人也不富裕。恰在这时,一个商人看中了张村,想在这里投资建造一个造纸厂。由于张村地处河的上游,因而建厂后势必会污染河流。为此,村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问题:如果你是一名村民,你反对还是赞成建厂?请你为张村的发展献计献策

教师总结:建厂必然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走先破坏再建设的道路。张村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致富,如开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

四、教学环节三:掠夺性发展的恶果 1.呈现如下新闻报道,学生阅读。

2004年9月,泰国的一个小村庄开始出现鸡死的现象。随后,几乎每家都有几百只的鸡陆续毙命。接着,孩子们开始生病。到10月19日,俄罗斯农业部宣布,俄罗斯欧洲部分首次出现致命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同一天,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镇腾家营村一珍禽养殖场发生H5N1型禽流感疫情,造成2600只羽禽死亡。农业部立即派出工作组指导当地开展防控工作。当地政府组织农业、卫生等部门把农场方圆3公里范围内的9.11万只家禽全部捕杀,并消毒,以阻止禽流感扩散。教师:相信大家对2004年的禽流感疫情还有印象。为什么会出现禽流感呢? 2.呈现以下资料,让学生阅读并谈感想。

据统计,因为环境污染,全球有1100万的儿童活不到5岁。另外,因空气污染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每年夺去了400万儿童的生命。研究表明,目前有80%~90%的高危病种(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我国统计发现:每13秒钟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有130多万人死于癌症,癌症在我国自1997年上升为死因的第一位;每年有10万

人因为吃蔬菜而中毒死亡或者残疾;每年有20万人因药品不良反应死亡。共计160万。教师:由此可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掠夺式开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3.学生列举国内外存在的掠夺性开发现象。

五、教学环节四:我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下面的资料。

我国在“九五”期间实施了跨世纪的绿色工程计划。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一计划不可能全面地解决环境问题,只能解决重点地区、流域和重点城市、重点海域的问题,解决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最直接相关的问题。截止到1999年11月底,这一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工或者治理的环境污染项目1053个,完成投资900多亿,主要解决了一些重点的环境问题,其中中央直接抓的就是“三河”“三湖”“二区”“一市”“一海”。“三河”指淮河、海河、辽河,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三条河;“三湖”是太湖、滇池、巢湖;“二区”指二氧化硫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目前我国酸雨影响地区已经占有国家面积的30%,在西南一些地区酸雨的频率是90%,酸雨问题已相当严重,对农业、工业造成的损失非常大;“一市”即北京市,在城市的问题中确定了47个城市作为全国城市保护当中的重点城市,主要省会城市、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其中首要解决北京市的污染问题;“一海”即渤海以及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及上游、松花江等区域的水污染治理。

教师: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始终将环境保护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六、课堂总结 总书记在《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

要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坚决禁止过度性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非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从长远看,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

七、作业设计:

2009年11月17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1300多名嘉宾齐聚英雄城,共谋低碳生态经济发展之策,共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大计,共绘青山绿水蓝天美好家园。

(1)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2)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可以开发利用哪些清洁能源?

上一篇:为自己喝彩 作文下一篇:压抑同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