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矿现状

2024-04-14

中国煤矿现状(精选6篇)

篇1:中国煤矿现状

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浅析

我国安全生产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生产体系并不完善,特别是煤矿生产更是矿难频发,形势严峻,煤矿安全问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大障碍,是政府在新的行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我国煤矿生产现状出发,对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论述,基于此,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体系建立健全的过程中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作了初步的思考和探寻。

一、我国煤矿行业存在的基本问题

我国煤矿生产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机械化程度低、安全设施不完善、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这是长期困扰我国煤矿生产的主要难题,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煤矿行业存在的基本现状。

总体上来看,我国煤矿生产正走着一条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低回报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安全问题特别突出,经常发生矿难事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近日称:近年我国平均每7.4天发生一起特大煤矿事故,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我国煤矿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我国采煤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非的8.1%。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据统计,2001——2004年10月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88起[1]。频繁发生的矿难事故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大背景是极不协调的,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不相符合的,与党的执政目标是完全背离的,因此着力解决和处理好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就有可能面临积重难返的危险。

二、安全问题频现的原因分析

㈠某些行业投资过热导致需求的激增

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煤矿生产者同样如此,去年电解铝、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投资过热,使得去年的煤炭供应特别紧张,尽管各地生产者不遗余力地超负荷生产,但在现有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下,也一度出现了煤荒现象,在煤炭行业市场化的情况下,需求的激增必然导致煤炭价格的急剧上涨。据报道,去年1月份煤价最高达220—250元1吨,11月中旬市场价格一度涨至850元1吨。[2]由此可见,煤矿行业已经完全处于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煤矿行业的利润是惊人的,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生产者不惜铤而走险,通过减少安全投入的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可获得最大限度的超额利润,但这样做的后果有二:一方面引发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别的生产者纷纷效仿,减少安全投入,大矿乱干,小矿蛮干,超负荷生产,必然导致大规模的安全欠债,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其他行业的生产者看到煤 1

矿生产有利可图,便纷纷转入煤矿行业,而这些新的生产者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极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和安全问题。因此无论那种情况,其结果无疑是对安全生产不利的,因此投资的局部过热带来的利润的激增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最大诱因。

㈡地方政府监督严重缺位

煤矿行业虽然已经实现了市场化,符合经济发展大潮,但是完全的市场调节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缺陷,这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而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很大程度上都归咎于地方政府职能的严重缺位,也即是说,政府对煤矿行业的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大,方法不够科学,绩效不够明显。只要政府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法令,严格煤矿行业的市场准入,对于不具备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的生产者不予认可,不准生产,地方政府严格把关,那么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生产者就没有市场,虽然现在强调许多行业要放开市场准入,但对于关系社会稳定、人民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重要领域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严格准入制度,另一方面,如果政府经常组织检查煤矿安全设施对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进行评估,那矿难事故就不会那么容易发生了。但事实表明很多时候政府缺位了,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不外乎有二:⑴不少地方官员自身腐败,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检查只是当作走走过场而已,而且很多的政府公务人员采取各种方式投资入股,官商勾结,事实上充当了煤矿企业的保护伞。据报道:陕西陈家山煤矿在发生瓦斯爆炸的前五天就已经出现了火情,而当地政府并未因此责令停产整改,而对四月发生的死亡38人的瓦斯爆炸责任事故的责任人没有进行认真地严肃地处理,今年8月发生在广东梅州的大兴煤矿特大透水事故都无一例外的证明地方政府某些官员腐败是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⑵不少地方政府错误的政绩观制约了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不少地方政府仍以GDP的增长与否作为行政成效的评价标准,很多地方官员把GDP作为追求的目标,把煤矿企业创造的GDP作为提升晋级的基石,因此甘愿充当煤矿企业的保护伞。对煤矿企业的生产状况,安全状况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即使在事故发生以后,对遇难者家属的慰问和补偿似乎总是“迟来的爱”,因此某些地方政府职能的缺位也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体系脆弱和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㈢煤矿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煤矿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是农民工,没有经过专业的生产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大多也没有接受教高层次的教育,因而素质普遍偏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自救能力和自救意识不强,往往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在发生突发事件后不知所措,不能有效的自救。

㈣煤矿分布的自然条件恶劣和生产设施落后、安全设施不完善我国煤矿储量大、分布广但大都属于地下矿,瓦斯浓度高,因此开采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在开采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重大事故。我国煤矿分布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煤矿生产成本高,而大多数生产者又属于小企业主,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因此很多煤矿生产者在安全设施的配备上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地方财力有限,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不够,造成煤矿生产设备落后、安全设施不完善,这无疑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三、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对策探寻

㈠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和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

我国是煤矿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煤矿消费大国。煤矿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设备落后,因而能耗较大,据统计,每增加1美元的GDP中国所耗能源为世界平均量的3倍,美国的4.7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3]加上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步伐加快,因此能源需求膨胀,特别是对传统的煤电依赖性较大,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只能超负荷生产,但长久的超负荷生产必然会带来煤矿安全体系的全面崩溃,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在努力增加煤炭供应的同时,大力寻求新的能源供应模式,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势在必行,也是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煤矿生产走出困局,因为当经济发展对煤电依赖性减小,煤矿生产的压力也会相应减小煤矿企业才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安全体系建设和安全措施的完善。同是也要注重“开源节流”。一方面开辟新的矿源,探索和引进先进的生产开采技术。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理念,提高煤矿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科技对煤炭生产的贡献率。在安全生产的范围内尽量探寻新的矿源。另一方面要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科学采矿,文明采矿,合理采矿,防范和杜绝采肥丢瘦的掠夺性开采方式,提高伴生矿的利用率。能源消费者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树立节约意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㈡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事实上,只要管理者措施得力,监督得法,大多数的矿难是可以避免的或者说大多数矿难的损失是可以控制和被最小化的,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监督是至关重要的。“煤矿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煤炭工业的重要性和煤矿生产劳动的极度危险性,都要求政府在可持续煤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承担起义不容辞的公共责任。”[4]政府要积极推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鼓励吸收社会资本入股以充实大煤矿集团

实力,增强我国煤矿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鼓励大煤矿集团大煤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政府对大企业大集团走向世界提供必要的政治、外交支持,通过外交谈判、政治对话等方式争取更广阔的生产基地和新的矿源,政府要适当提高煤矿行业的门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个人和企业不让进入,对安全措施不完善的企业要责令整改,对不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对个别企业胡干乱干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规条令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严厉打击。并且不定时地组织进行抽样调查,对企业的安全设施进行认真检查和评估,并监督和鼓励企业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充实地方财力,地方财政增大对煤矿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必须要把煤矿安全作为突出任务,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加大对煤矿安全设施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国务院决定今年安排30亿元建设资金,支持国有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地方和企业也要增加安全生产投入,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改善煤炭生产安全状况”,但更关键的是企业和集团自身要不断提高包括资本实力、科技实力等综合实力在内的国际竞争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及早建立煤矿事故预警和预防机制,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及早预防,认真整改,有备才能无患,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安全生产投入和预防预警机制建设投入多得多。同时好要严格贯彻安全生产法规,加大事故惩罚力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2004年1月13日,《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开始执行,2005年1月1日新版的《煤矿安全规程》开始实施,加上以前颁布的其他条令,我国的安全生产立法应该是比较完善的,法令即立,重在执行,这些法规必须要严格执行。发生事故后要加大对遇难矿工家属的补偿力度,提高生产者赔偿金额,以督促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加大安全投入,重视安全问题。并且严肃惩治事故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制。

㈢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当政府某些官员自身出现问题并无限滋长时,发生事故已成自然,政府既然在煤矿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也成为必然。具体而言,即是要加快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大力推进反腐败工作进程,杜绝任何形式的贪污腐败行为,政府工作人员和各级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以GDP增长与否作为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评价标准的错误政绩观,同时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煤矿安全生产出谋划策,为煤矿安全生产消除还存在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切实做到“该放的不越位,该管的不失位,职能明确不错位,承担责任不缺位”还要运用政府的号召力,建立和

逐步完善社会监督和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舆论监督煤矿生产,让更多的人共同关注和参与支持煤矿生产,对舆论媒体爆光的问题要及早整改和纠正,争取把险情扼杀在萌芽状态。

㈣对生产经营和煤矿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生产经营者在煤矿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身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安全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努力培训和增强生产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是重中之重,对生产经营者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知识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大多数的煤矿从业人员没有专门的生产知识,没有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因而普遍缺乏安全生产技能,那么对这部分人进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同样是必需的,使所有的从业人员只有基本上具备了安全生产知识和事故险情发生后逃生自救的能力,具备常规事故的处理能力和临危不乱、遇变不惊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拥有从业资格,准予上岗,这对于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和提高煤矿抵御事故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㈤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抑制经济投资过快增长

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步骤,经济过热阻碍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自政府采取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后,我国经济开始平稳较快发展,物价也渐趋稳定,但传统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模式仍然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今年,物价可能会反弹,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仍然会持续上升,能源价格也可能会持续上扬,经济对煤矿的影响在今年不仅是存在的,其程度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因此经济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着力解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着重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五个统筹”、“五个坚持”,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努力改善能源利用和供需模式,降低煤矿生产的高额利润,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缓解供需矛盾。

篇2:中国煤矿现状

摘要

从分析中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入手,从瓦斯、煤尘、火灾、水害和顶板事故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矿井主要灾害的类型和特点,概括了近年来灾害防治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瓦斯抽放技术$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工作面防尘技术、突水水源探测技术和巷道顶板支护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分析了现阶段防灾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了理论基础薄弱、设备水平低下、防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最后对今后矿井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趋势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煤矿灾害;矿井安全;防治技术

1煤矿灾害的主要类型

1.1瓦斯灾害

瓦斯灾害是煤矿最严重的灾害之一,主要表现在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一旦发生,直接摧毁矿井设施,威胁人员生命安全,甚至迫使煤矿停产中国煤矿几乎全是有瓦斯涌出的矿井,全国煤矿每年的瓦斯涌出量超过,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和突出矿井占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压力增加,不少原来浅部为非突出的矿井转化为突出矿井,突出强度和频度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增大。

1.2煤尘灾害

煤尘是煤炭开采的伴生物,其主要危害是威胁工人身体健康和引发粉尘爆炸煤尘属于呼吸性粉尘,井下作业人员长期吸入煤尘后,会患呼吸道疾病,尘肺病甚至肺癌。据有关资料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煤矿接触煤尘作业的人数多达250万,尘肺病人数累计达21.2万人,患病率高达8.5,每年因尘肺死亡人数在2500人左右。另外,井下空气中的煤尘达到一定浓度时,在一定的温度和火源下就可能引发煤尘爆炸。中国煤矿中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占煤矿总数的60以上,煤尘爆炸指数在0.45以上的煤矿占16.3。2005年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发生的特大煤尘爆炸,伤亡219人,直接经济损失 4293万元。

1.3矿井火灾 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矿井火灾一旦发生,轻则影响安全生产,重则烧毁煤炭资源和物资设备,造成人员伤亡,甚至引发瓦斯、煤尘爆炸。中国是一个矿井火灾灾害较严重的国家,几乎所有的产煤区都存在自然发火危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煤层自燃形成的矿井火灾数百起以上,其中以内因火灾居多,影响煤量上百亿吨,煤炭资源损失量在2亿t左右,平均发火率为0.318次/Mt。

1.4矿井水灾

矿井水害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常常受到水的危害。煤矿水害主要是矿井突水,由于来势凶猛、水量大,一旦防范措施采取不力或排水能力不足,往往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中国是世界上受水灾危害最严重的主要产煤国之一,据统计,目前国有重点煤矿中受水害威胁的矿井约占矿井总数的0.48以上。以2010年山西华晋焦煤王家岭煤矿328特大透水事故为例,事故由小窑老空水透水所致,造成153人被困井下,后经全力抢救,115人获救,另有38名矿工遇难。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数亿元,仅抢险花费就超过1亿元,共排出水量约45900m³

1.5顶板事故

顶板事故是矿井开采过程的采、掘、维修工作面或是在已掘成的巷道等处所发生的冒顶、片帮、掉矸等人身伤亡和非伤亡生产事故的统称,是煤矿中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国内外煤矿事故统计资料表明,顶板事故在各类事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中国顶板事故的伤亡人数占全国煤矿总伤亡人数的0.38。近几年,随着高档普采和综采的发展,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技术的提高,顶板事故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有很高的比例,如2009 年的统计资料表明顶板事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总死亡人数的0.357。煤矿灾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2.1 瓦斯灾害防治技术

矿井瓦斯灾害的治本措施是煤层瓦斯抽放,包括本煤层、邻近煤层、穿煤层和采空区等不同层位和地点瓦斯的抽放。近年来,试验研究成功多种实用的瓦斯抽放技术,如本煤层工作面边掘边抽技术,邻近层开采卸压瓦斯抽放技术,穿层上向钻孔瓦斯抽放技术和采空区埋管抽放技术、瓦斯灾害治理的重点是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和瓦斯爆炸预防,前者的主要成果是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四位一体$防突技术体系,即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近几年研究的重点在突出区域的预测和监测方面,研制成功以钻孔钻屑量来判断煤层突出危险的瓦斯突出预测仪和基于声发射、电磁辐射原理的工作面突出危险性连续监测技术与设备,后者的主要成果是开发了瓦斯爆炸危险性预测评价技术和防治专家系统,建立了矿井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引进和研制了基于光学、热学原理的 测定仪和传感器,为煤矿井下提供了新的瓦斯检测和报警技术。

2.2 煤尘灾害防治技术

由于煤炭开采必然产生煤尘,使得采煤工作面成为煤矿井下粉尘的主要来源,因此工作面防尘技术是煤尘灾害防治的重点,包括对采煤产生的粉尘实施高压水喷雾降尘技术措施,从源头减少煤尘的产生量;在液压支架#放煤口实施自动控水喷雾降尘技术,进一步降低粉尘浓度;在转载点安装气流循环除尘装置,用密闭罩将尘源与外界隔离,在罩内引射气流循环除尘"主要研究成果有: 改进和完善了系列湿式除尘器的技术特性,提高了除尘效率;研究了声波雾化#磁化水#预荷电喷雾降尘等新技术,提高了水喷雾降尘的效果;重点开发了布袋除尘器,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分别达99.5和 95.5,有效控制了呼吸性粉尘。

2.3 矿井火灾防治技术

矿井火灾是制约煤矿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煤矿的防灭火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提高。在火灾预测方面:标志气体仍然是煤矿火灾预测最主要的技术手段,通过对代表性煤样进行自燃模拟试验,研究得出煤样在低温氧化期、加速氧化期、激烈氧化期3个阶段的灵敏气体指标;同时,研制了火灾束管检测系统及与之配套的煤矿专用气相色谱分析仪、红外线分析仪和井下气体传感器;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及其专用仪器ZRJ-1型煤自然界燃性测定仪,己在中国煤矿普遍推广和应用。②在火灾治理方面:针对外因火灾中最为严重的胶带输送机火灾,先后研制出多种胶带输送机火灾检测和自动灭火装置,如DFH型、KHJ-1型、KJS50004型胶带输送机火灾监测系统;针对内因火灾,一种行之有效的防灭火措施是灌浆,围绕灌浆发明了多种新型灌浆材料及添加剂,开发出新型悬浮剂、胶凝剂、复合胶体材料及配套工艺设备和以粉煤灰、黄泥为骨料的气固液三相泡沫。

2.4矿井水害防治技术

煤矿水害是矿井基建、生产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灾害,长期以来中国在煤矿防治水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水源探测方面,开发了基于不同原理的各种探测技术和设备,包括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瞬变电磁探测技术、音频电透探测技术、I}J117型矿井水情实时监测系统、ARISE数字地震勘探仪和YJSY(A)型水位遥测仪等;②水害治理方面,特别针对矿井水患的预处理,研究了局部注浆加固、底板改造技术、帷幕截流、主动疏水降压技术和防隔水煤(岩)柱留设等技术措施。

2.5顶板事故防治技术

顶板事故防治包括工作面(采场)顶板事故防治和巷道顶板事故防治。①工作面(采场)顶板事故防治:近年来,采煤工作面普遍采用单体支柱、综采支架和滑移支架等先进支护装备,有效控制了顶板的大面积冒顶现象。②巷道顶板事故防治.不同类型的巷道支护技术各不相同。对于服务年限较长、地位比较重要的开拓大巷和车场酮室,要求支护强度高,一般采用锚网索+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对于服务年限较短、地质条件较好的采准巷道,目前井

下应用最多的是锚网支护;而对于开采条件复杂的巷道,往往采用各种复合支护技术,并加强支护的强度和刚度。

3煤矿灾害防治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在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井下安全生产形势也呈现逐步好转的态势,近几年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见表1,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依然偏高如图1所示,说明现阶段煤矿灾害防治技术发展仍显不足,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煤矿防灾技术理论基础薄弱。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中国煤矿科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研发设施落后,科研力量分散,导致煤矿防灾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对诸如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突水和火灾爆炸等主要灾害发生机理的认识仍停留在假说阶段,对灾害演化过程的了解不全面,从而影响了灾害预测预报与控制技术的发展。

(2)防灾技术现场推广与应用受到制约。由于煤矿生产地质条件差异性大,井下作业场所流动性频繁,灾害防治技术工艺性强、可复制性差,使得一些适用的防灾技术和科研成果在现场的全面推广与应用受到制约,特别是最新的先进防灾设备没有得到及时采用,导致完善的煤矿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尚未形成。(3)关键防灾技术和设备尚未取得突破,灾害防治效果不明显。中国煤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成果转化率低,导致关键防灾技术和设备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核心检测元件寿命和稳定性不够,煤矿整体防灾效果不明显。

4煤矿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1)瓦斯灾害治理技术。研究的重点应放在研究适合高地应力、高瓦斯、松软突出煤层条件下的超长定向水平钻孔钻机与钻进工艺及瓦斯抽放技术上;进一步提高煤层瓦斯含量和突出危险性预报的准确性[}}}o,实现瓦斯地质绘图的自动化;此外,研究井下与地面、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技术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2)煤尘治理技术。研发与采掘机械配套的大风量高效率除尘器,最大限度地降低采掘工作面的产尘量,从源头减少全矿井的尘源;研究新型实用除尘技术,如泡沫活化剂除尘、生物试剂除尘、磁化水除尘和超声波除尘;个体防护技术也是解决防尘的重要手段,开发高阻尘率送风防尘口罩、压风呼吸器和防尘安全帽等。

(3)火灾防治技术。探索煤层自然发火期快速测试方法,提高火灾监测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精度,是火灾预测预报技术的发展方向;隐蔽火源探测一直是火灾防治领域的世界性难题,今后可以借助某些辅助手段(如红外线、雷达波、预埋探测器)在提高探测准确度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

(4)水害防治技术。开展超前突水探测技术的可靠性研究,确定深部富水带位置与地下水流速、矿井隐伏导水构造及老空区积水状态等;随着现代计算技术发展起来的数值模拟方法为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使得矿井突水过程的三维仿真及突水位置的准确预测成为可能。

(5)顶板事故防治技术。积极研究和掌握顶板围岩性质、覆岩活动规律,加强对顶板冒落危险性的预测;进行正确的支护控顶设计,合理选择支护类型;侧重探索深部复杂困难条件下新型有效巷道支护技术。

5结语

篇3:中国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现状及展望

鉴于粉尘的危害巨大, 粉尘防治工作也就凸显出了其本身的重要性。成功的粉尘防治工作应从预防入手, 同时对于已经患上尘肺病的工作人员进行治疗, 这种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是目前粉尘防治最有效的方法。我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经过长时间的科学研究, 在煤矿粉尘防治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 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经过长期研究, 总结出了一套煤矿粉尘防治技术并研发了配套设备, 对于粉尘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防治效果, 但此项技术仍然不是很完美, 不能完全解决煤矿粉尘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的现状并对于其发展提出了一些展望, 为我国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进步作出一些微薄的贡献。

1 我国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现状

1.1 各尘源点煤矿粉尘治理技术现状

采掘工作面是粉尘危害事故的多发地, 应作为粉尘防治的重点。对于煤层注水是防治采掘工作面粉尘危害的一项有效措施, 采煤机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 采煤机尘源智能跟踪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及液压支架放煤口、自动高压喷雾降尘技术的投入使用有效控制了含尘气流中粉尘浓度的增加。破碎机工作产生的粉尘污染一直困扰着国内的学者, 而声波雾化降尘技术、预荷电喷雾降尘技术和高压喷雾降尘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一困扰。松软低空隙煤层由于其本身煤层结构的特殊性, 使得其在进行注水工作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钻孔和注水方式是影响注水时粉尘浓度的主要因素, 对此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有效降低了粉尘浓度。采煤机尘源智能跟踪降尘技术与其配套设备的投入使用解决了高瓦斯大风量综采工作面上风速高、粉尘浓度不易降低的科研问题。

在综掘工作面上粉尘防治技术也有了很大的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KC系列除尘器和CSY系列液动湿式除尘器具有小巧的外形和较高的工作效率, 最高降尘效率可以达到99%, 充分满足了我国对于粉尘防治的要求。并且这两个系列除尘器的研制成功也使我国摆脱了应用波兰体积大、工作效率不高的进口除尘器窘境。高瓦斯大风量综掘工作面的粉尘治理问题以前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学者, 大风量涡流控尘技术的研究成功使得这一困扰科学家很久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脚树矿和充州矿业集团公司鲍店煤矿实际应用该项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掘进工作面分段注水防尘与防突破技术是另一项值得一提的防尘技术, 最高降尘率可达65%, 防突指标也得到了有效的下降。

炮掘工作面上采用的放炮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可以达到十分理想的降尘效果。此项技术在减小用水量的同在放炮后的时间等待上又有了减少, 同时降尘效果也非常明显。

对于钻孔中的粉尘防治也是十分必要的。钻孔中的粉尘大约有40%是呼吸性粉尘, 严重危害到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我国目前在钻孔粉尘的防治上主要应用的技术有湿式钻眼和泡沫除尘这两种方法, 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孔口除尘器对于钻孔中的粉尘也起到了十分有效的除尘效果。

1.2 煤矿粉尘检测技术及装备现状

1.2.1 粉尘浓度检测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粉尘采样器、直读式测尘仪和粉尘浓度传感器相互结合的监测方法来对粉尘的浓度进行监测。

国内可以生产粉尘采样器的设备厂商很多并可以生产出符合我国规定的粉尘采样器。这些粉尘采样器采用短时大流量的采样方法, 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粉尘浓度测定方法进行粉尘浓度测定。其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我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自行研发出的AZF-01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它摆脱了我国大部分粉尘采样器只能监测短时大流量粉尘浓度的限制, 可以长周期的监测粉尘浓度, 这也是我国粉尘采样器的一个突破。

直读式测尘仪具有数据直接读取和快速的优点, 但其也存在着非常大的缺点就是读取的数据误差较大。国外科学工作者利用不同的科学原理研发出了不同种类的直读式测尘仪, 相对于国内的直读式测尘仪具有更高的精度并可以在实际应用。近几年为摆脱这种困境, 我国科研工作者成功研制出了精度符合要求的直读式测尘仪在技术上与国际接轨。

我国在粉尘浓度传感器的研究上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研发的粉尘浓度传感器, 突破性的实现传感器与监控系统的联网, 使时时监测成为了可能。

1.2.2 粉尘粒度分布和游离Si O2含量的检测

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矿采用的粉尘粒度分布测定仪是MD-1型粉尘粒度分布测定仪, 具有高自动化和较大测量范围的特点。对于Si O2含量的检测, 国内没有统一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这就导致了检测结果无法做比对, 所以统一准确的检测方法十分有必要被开发出来。

2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展望

2.1 更有效的有效的矿粉煤尘防治技术

煤矿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对于井下作业人员的健康危害最大, 大量长期吸入会患上尘肺病, 由于其本身属于微细粉尘, 易在空气中和别的微粒混淆难以分离。所以今后对于降低呼吸性粉尘在井下作业现场所中的浓度, 和大力发展对于煤矿粉尘的防治技术, 提出更有效的煤矿粉尘防治方法, 减少作业人员患尘肺病的可能性是今后科学研究的一个必要的方向。

2.2 锚喷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的加强

针对锚喷工艺中各个工序的不同特点分别加强技术水平, 提出更具针对性的粉尘防治技术措施是今后科研的一个方向。搅拌工序中对搅拌好的材料更好的封存和材料的运输中防止材料失效, 上料和输送时减少粉尘和防尘设施与上料机的完美结合, 喷射工序中改进喷枪结构减少干粉状水泥在喷射物中的比率这些都是今后锚喷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各工序未来需要实现的内容。

2.3 特殊条件粉尘治理技术的研究

特殊条件的煤矿占我国总煤矿资源的一半以上, 我国对于特殊条件煤矿开采比率也会越来越大, 特殊条件煤矿作业中粉尘问题也就急需解决, 从而促进了我国科研工作者对于特殊条件粉尘治理技术的研究。对于难湿润粉尘应开发出可以快速浸润粉尘的浸润剂, 使喷雾降尘快速实现。对于注水困难的煤层, 可以适应不同性质煤层的注水添加剂的研发和对注水过程进行时时监控是十分必要的。

2.4 小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

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地方小煤矿, 而我国科研工作者目前所研发出的粉尘防治技术和其相应的技术设备大多只适用于国家的大、中型煤矿, 这就使得地方小煤矿粉尘防治成了空谈, 井下作业人员健康不能得到必要保证, 所以适用于地方小煤矿的粉尘防治技术和技术设备是今后科研的一个重要方向。

3 结语

我国科研工作者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使我国的煤矿粉尘防治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自主研发的煤矿粉尘防治技术和配套设备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我国的矿井作业中。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今后科研工作者也应对其展开重点研究, 从本文对于中国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展望中可以看出粉尘防治技术未来需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 有着十分光明的未来。

摘要:粉尘威害严重威胁到矿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主要表现在其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爆炸事故和严重影响矿井下工作人员的健康, 所以对于煤矿粉尘的防治变得十分有必要, 中国学者在充分认识煤矿粉尘的危害后, 经过不懈的努力在防治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一些有效的煤矿尘粉防治技术被开发出来, 并应用于实际, 为我国煤矿粉尘防治工作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本文对近些年粉尘防治技术的现状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煤矿粉尘,现状,展望

参考文献

[1]时训先, 蒋仲安, 褚燕燕.矿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5 (1) :41-43.

篇4:中国煤矿瓦斯治理技术发展现状

【关键词】煤矿;瓦斯;治理技术;发展;现状

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基础之一,在我国的重要的能源种类中,煤炭在未来很长的时间之内都会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内瓦斯超过限制标准及瓦斯聚合现象发生的非常频繁。有时有很多矿井内会有瓦斯爆炸的事故发生,严重威胁着矿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甚至危害着人们的生命。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促进了煤炭工业的繁荣发展,煤矿瓦斯治理技术也得到了重视与发展,以保证煤矿工作的安全与持续发展。

一、瓦斯治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煤矿行业对煤炭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在地下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变得越来越多,压力也随之增加,极大的提高了瓦斯治理工作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当前,矿井内没有完善的通风系统是部分煤矿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某些矿井的新采区在不具备完善的排水和通风系统时就实施了煤炭开采工作。还有部分煤矿井开采深度增加了许多但是没有完善排水、通风系统,引发了瓦斯安全事故。另外,有些煤矿还没有严格落实瓦斯抽放的管理系统。尽管有的煤矿拥有非常成熟的瓦斯抽放技术,但是没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二、中国煤矿瓦斯治理技术现状

(一)保护层开采和卸压瓦斯抽采技术:所谓的保护层,是指为避免附近煤层所带来的突出危险而提前开采的岩层或煤层;上保护层的位置在突出危险煤层的上边,下保护层在突出危险煤层的下边。因为对保护层进行开采可以带来采动作用,还能够抽采卸压瓦斯,可导致附近的突出危险煤层里具有突出危险的区域变成没有突出危险的区域,具有突出危险煤层是通常所说的被保护层。

具有保护层开采条件的矿井,对保护层进行开采和抽采瓦斯时,要在3-5年前做好开采和抽采的规划目标,对矿井开采的计划进行调整,按照规划目标,完成矿井开采、掘进与回采的实施方案,制订完善科学的瓦斯抽采与治理的技术支撑体系,要正常衔接保护层的工作面,平衡好“抽、掘、采”各项工作。在对保护层进行开采时,保证安全实施瓦斯抽采是实现安全开采保护层的重点工作,对被保护层进行卸压瓦斯强化抽采能够有效避免被保护层带来的突出危险性,能够减少煤层的瓦斯含量,最终实现高瓦斯煤层变成低瓦斯煤层。要确认被保护层的突出危险性被消除后,才对保护层和被保护层实施开采作业。在瓦斯抽采的过程中,通常要采用一定的瓦斯治理技术,实现开采工作的安全和高效。

开采下保护层完成后,上覆于下保护层的岩体会产生垮落带、弯曲带和断裂带。比如陕西省韩城市桑树坪煤矿,在缓倾斜煤层情况下,垮落带的上限高度为相对层间距6-8,断裂带上限高度为相对层间距10-30。

对下保护层进行开采时,一定要保护好被保护层所具备的开采条件,因此被保护层的位置要处于弯曲带和断裂带。对上保护层进行开采时,被保护层的位置要处于底鼓变形带内。通常情况下,被保护层的位置不一样,就会存在较大差异的煤(岩)体裂隙发育情况,就会采用不同的瓦斯抽采技术。

煤(岩)体位于弯曲带内,因为整体下沉,很多裂隙就会呈平行层理的状态,卸压瓦斯就会很容易的顺着平行层理方向进行流动,这种条件下相对有效的瓦斯抽采技术有地面钻井法、顶板或底板巷道网格式上向穿层钻孔法。煤(岩)体位于断裂带内,裂隙会呈平行层理状态,也会呈垂直和斜交层理状态,由于卸压瓦斯受抽采负压的影响,流动方向既可以是沿平行层理的方向,也能够沿垂直或斜交层理方向,这种条件下相对有效的瓦斯抽采技术包括:地面钻井法、顶板或底板穿层钻孔法、倾向高位钻孔法、走向高位钻孔法、倾向高抽巷法、走向高抽巷法等。煤(岩)体位于底鼓变形带内,因为膨胀导致变形,裂隙多呈平行层理状态,卸压瓦斯就会很容易顺着平行层理方向进行流动,这种条件下相对有效的瓦斯抽采技术是顶板或底板巷道网格式上向穿层钻孔法。

这些瓦斯抽采技术和钻孔(或巷道)的数据参数要依据开采技术、煤层情况、和顶底板岩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二)强化预抽煤层瓦斯技术:如果突出危险煤层是单一的,不具备保护层的开采条件情况下,就要采用强化预抽煤层瓦斯技术,避免瓦斯和煤突出,减少煤层中瓦斯的含量。

当前,采用的技术是:先把突出煤层的底板岩巷给开挖完成,后一阶段的岩巷经过边界上山与前一阶段岩巷互相连通,形成一个全负压的通风循环系统,在岩巷的底板每相隔一定距离与边界上山内进行施工钻场,在钻场里进行突出煤层的施工,对煤层瓦斯进行预抽,在开切眼与工作面机巷构建一条保护带以消除煤和瓦斯的突出危险性,挖掘煤层的巷道构成工作面系统。接着从风巷和工作面机巷实施交叉钻孔或顺层钻孔的施工,对开采区内的煤层瓦斯进行预抽,减少煤层中瓦斯的含量,同时区域性将开采区的突出危险性实现消除。

如果煤层的单一突出危险非常严重,比如具有超过千吨级的特大型煤矿,煤层瓦斯突出的,通产采用双底板岩巷,采用网格式上向穿层钻孔技术,对全部工作面中的瓦斯进行预抽,目的是减少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同时区域性将开采区的突出危险性实现消除。为增加采用网格式穿层钻孔技术抽采瓦斯的效果,通常采用的是松动爆破、煤层压裂、水力冲孔、水力割缝、水力扩孔等技术。

被保护层的工作面因为被保护层开采的影响,在工作面走向或倾向部分区域内没有得到卸压的保护,这就需要补充强化预抽煤层瓦斯技术。

(三)中国煤矿瓦斯治理技术发展趋势:煤与瓦斯突出这种矿井瓦斯动力问题非常复杂,截至到目前,还不能完全掌握不同地质条件和不同开采条件下的突出发生规律。尽管有很多假说支持煤与瓦斯的突出机理,但综合作用说是被普遍认同的,煤与瓦斯突出是瓦斯压力、地应力与煤的力学性质互相作用的产生结果。矿井的开采深度在不断的增加,就不断增加了煤与瓦斯突出的瓦斯压力和地应力,同时带来了煤体强度下降、煤与瓦斯突出阻力减少的问题,造成了煤与瓦斯突出危害程度不断加重。为了更好应对煤与瓦斯带来的严重灾害,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首选技术的就应该是区域性瓦斯治理。因此,有很多煤矿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区域性瓦斯治理技术体系和战略目标,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得以实施。

随着对区域性瓦斯治理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大范围普及推广,区域性瓦斯治理技术一定会成为实现安全开采的技术支撑。

四、结束语

尽管中国在瓦斯治理技术上实现了非常大的跨越,但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对这项技术要更好的利用。唯有降低煤矿灾害,才能更好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保证煤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每个企业要增加煤矿瓦斯治理的财力支持力度,保证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盼福,吕爱平.综放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J].中国矿山工程.2009(04)

[2]祖自银.近距离煤层群保护层开采瓦斯治理技术[J].煤炭工程.2009(08)

[3]肖存明,李嘉豪.瓦斯抽采钻井挤压变形破坏分析[J].煤炭技术.2011(01)

[4]郭平利.对综采工作面瓦斯治理的探索和认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3)

[5]孙绪志,王汝.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技术[J].中国煤炭工业.2010(03)

篇5:杭来湾煤矿班组现状

1.综采队:4个

(检修班、生产一班、生产二班、生产三班)

2.连采队:4个

(检修班、生产一班、生产二班、生产三班)

3.地面机电队:8个

(变电站、通风机房、日用水泵房、矿灯房、生活污水、矿井水、换热站、检修班)

4.井下机电队:5个

(检修班、回收班、大泵检修班、排水班、高压运行班)

5.地面运转队:10个

(电工班、装车一班、装车二班、装车三班、生产一班、生产二班、机加班、调度班、检修班、文明生产班)

6.井下运转队:6个

(顺槽检修班、主运系统检修班、集控班、生产一班、生产二班、文明生产班)

7.车队:4个

(一班、二班、三班、机动班)

8.通风队:3个

(检测班、监测监控班、救护班)

篇6:恒源煤矿支护现状的分析

一、几种支护形式经济比较

(一)架棚支护与锚杆支护不同支护参数(锚喷、锚梁网、锚梁网索、锚注)

以综采4、6煤综采工作面Ⅱ6117沿空机巷道:净宽×净高=4200mm×2400mm架棚与锚、网、带、索支护成本比较如下:

1、锚、网、索、带支护参数:Φ=20mm、L=2400mm的左旋无纵筋等强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800mm×800mm,帮锚杆间排距700mm×800mm,锚索均选用Φ17.8mm,L=6000mm钢绞线小孔径预应力锚索,锚索间排距1800mm×2400mm,顶板配合“M3”钢带,帮部配合平钢带。每米巷道消耗材料综合单价:1841.9元

2、架棚梯形巷道:架棚支护:梁*腿*腿=3.8×2.6 =11.23㎡,棚距:600mm,塘柴、芭片腰帮过顶每米巷道消耗材料综合单价:1943.6元

通过对支护费用经济效益比较,架棚巷道的以费用高,劳动强度大,进尺速度慢在实际生产中很少采用。

(二)锚喷巷道不同支护形式材料消耗对比表:

通过对不同断面不同支护参数的比较,锚杆间排距800m×800mm与900mm×900mm对支护成本的影响很小,但锚杆的长度Φ=20mm、L=2000mm与Φ=20mm、L=2400mm对支护成本的影响较大,对建工材料不产生影响。所以合理的确定锚杆长度使之安全上可靠、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

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回采条件下,采用动态设计有效差异化的支护,保证巷道在不同时期对围岩进行有效的差异化支护,保证巷道在不同时期的使用安全,提高施工进度,提高效率,降低巷道开掘维护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附:支护材料明细表 锚喷支护材料明细表1 锚喷支护材料明细表2

二、锚杆支护必然取代传统支护

煤巷原有支护方式——矿用工字钢金属棚;是一种被动支护形式,巷道变形量大、修复困难;顶板易离层、棚梁上方形成的煤层破碎区;支护劳动强度大,施工速度慢,支护成本高。目前我矿在413沿空机巷过断层期间,由于4层煤距离3层煤距离较近(3m~4m)局部过断层期间采用架梯形棚支护,其余施工回采巷道95%达到了锚、网、带、索联合支护。

锚、网、索、注支护;是一种主动支护形式,能及时加固围岩,发挥围岩自身强度减少围岩变形,保证巷道安全稳定;提高了巷道断面利用率;有利于预防自然发火(煤巷);极大的减少了辅助运输工作量,施工速度快,支护成本低;特别是在三水平延伸过程中,由于巷道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情况越来越复杂多变,巷道上覆岩层的质量增加,从而作用于巷道的支撑力加大,而Ⅱ61下采区整个巷道的支护设计是同一个强度,未能整体综合考虑,对局部围岩强度较低,地质条件变化未能及时修改相应的支护参数,采取相应的支护强度,造成局部巷道支护强度相应的较低。巷道后期修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目前从岩巷的锚杆支护到煤巷的锚杆支护再到煤巷沿空巷道的锚杆支护,有了一整套支护技术参数,但在总体支护设计和现场施工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我矿锚杆支护存在的问题

(一)巷道设计支护材料与实际施工中投入的支护材料存在较大的差别(增加修复的成本)以我矿标准巷道断面计算

(二)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巷道顶板岩性时发现,459工作面机巷顶板平均标高为-488.314T;413工作面机巷顶板平均标高在-295.371T;Ⅱ627工作面顶板平均标高为-578.542T,而巷道支护强度是统一的,顶板均采用选用Φ=20mm、L=2400mm的左旋无纵筋等强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900mm×800mm,帮锚杆间排距700mm×800mm,锚索均选用Φ17.8mm,L=6000mm钢绞线小孔径预应力锚索,锚索间排距1800mm×2400mm,顶板配合“M3”钢带,帮部配合平钢带。围岩分类不细,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信息反馈不及时,未能建立有效的现场施工中围岩地质信息有效的动态监控机制,对支护条件的研究不够,生搬硬套,一成不变,对整个巷道从头至尾几乎采用一种支护形式

(三)现场的质量保证存在的问题:

1、对施工条件的变化掌握不够,不注意观察顶板岩性、水、断层及裂隙的变化情况,造成支护形式、支护强度不能适应支护条件的变化。

2、锚杆眼深的控制

实际施工中,为保证锚杆一次性安装合格,防止锚杆外露过长,往往锚杆眼打得过深,而降低了锚杆的有效锚固长度

3、锚杆安装质量

①、初锚力、锚固力的班组自检、区队日检流于形式,②、锚固剂用量不符合设计,锚杆实行编号管理不到位,责任制流于形式; ③、忽视了锚杆、锚索的二次紧固问题;

4、张拉时间的确定

锚杆、锚索安装搅拌后,图省事,安上就拉,大大降低了锚杆、锚索的预紧力

(四)监测监控存在的问题

1、对初锚力、锚固力的监测监控

认真落实班组自检、区队日检、矿井抽检的三级监测监控体制

2、对巷道围岩变形量的监测监控

①必须建立对巷道围岩变形量的监测监控制度

②采用十字布点法,对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进行监测,重点是迎头向后20米左右的范围内巷道变形量

3、正确理解初锚力、锚固力与巷道围岩变形量之间的关系

①初锚力、锚固力合格,并不一定巷道支护是成功的。更重要的是对巷道变形量的控制 ②对巷道安全影响最大的是顶板下沉量,要引起足够重视,在锚杆锚固范围内的顶板离层与锚固力、支护密度有关,锚固范围以外的离层与锚杆长度及两帮的破坏情况有关,应根据监测数据及时修改支护设计

③要特别注意两帮变形量较小,而顶板变形量大,速度较快的不协调巷道变形,说明顶板支护强度太低或顶板的可锚性较差,已发生快速离层,应立即补强并改进支护。

④由掘进副总工程师负责,对监测数据定期进行分析,并据此修改、完善支护设计方案

(五)未能对巷道支护进行二次补强 安排专人对掘进后路进行观察:

1、巷道补强措施的采取,主要依据巷道变形量来确定。

2、补强措施应及时。

3、不宜采用加补锚杆、锚索的措施来补强。

4、二次补强的强度,必须大于一次支护的强度。

(六)施工的机具及材料存在的问题

1、机具的工况、输出扭矩必须定期检测

2、对使用的锚杆支护材料要进行定期检测

(七)特殊地段的加固问题

1、顶板明显变软的裂隙发育带、断层附近(特别是断层的下盘)、有淋水的地点、巷道顶板变形速度较大的地点,必须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2、采取加固措施的权力应放到施工班组,加固后向区队、矿技术科汇报、确认

四、对今后我矿支护设计的建议

(一)锚杆支护设计

1、设计前要做地质力学评估

锚杆支护设计前,首先要做好地质力学评估工作。内容包括:

(1)现场地质条件调查,巷道围岩力学性质测定,围岩应力测定及短锚拉拨试验等。以判断其可锚性及支护难易程度,为围岩分类提供一份全面的地质力学资料。并对类似地质条件已掘巷道的支护状况进行分析,有关地质资料、图纸齐全

(2)进行巷道松动圈测试,确定围岩松动范围和巷道自身稳定性;

(3)巷道3倍宽度范围内围岩的矿物成分化验分析,确定其遇水膨胀性;(4)该范围内巷道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测定,确定围岩强度;(5)巷道受构造及采动影响的剧烈程度及范围。

2、初始设计方法

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实验室模型模拟、经验类比、理论计算等方法初步确定巷道锚杆(网、索联合)支护型式和支护参数。

3、现场施工与监测

在试验巷道按照初步支护设计方案掘进与支护,同时进行矿压监测,对支护结构可靠性监测,矿压观测包括:巷道收敛变形、顶板下沉量、两帮位移量、底臌量、锚杆或锚索受力状态。

4、优化设计

分析矿压监测数据,评价、优化初步支护设计方案和参数,从而确定适合我矿条件的、安全、高效、节约的巷道支护方案,进行全面推广应用。

5、煤锚支护设计过程应遵循巷道围岩分类→初步设计→监测分析→优化设计的程序。做到围岩分类准确、设计科学合理。

6、要贯彻“动态设计”的思想,不能生搬硬套已有设计。根据具体地质条件的不同,同一矿井、同一煤层、同一巷道的不同区域、不同地段,可选择不同的支护形式和参数。

(二)锚杆施工工艺的改进

1、迎头锚杆打眼安装工要经专业培训,专人操作。

2、锚杆施工要求严格执行“五不准”制度:

(1)巷道断面不符合设计,危岩活石不处理,隐患问题未排除,班组长不准划眼位。(2)班组长不划眼位,打眼工不准打眼。(3)不按规定打眼或打眼不合格,不准安装锚杆。(4)锚固剂质量不合格,不准使用。

(5)锚杆杆体及其附件不符合规格、质量要求,不准使用。

3、采用钻爆法施工时,锚杆支护巷道必须制定严格的控制爆破措施。煤巷要预留足够的手工刷大部分,预留的手工刷大部分应根据煤层硬度等,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但一般不应小于500mm,以减少炮震破坏,保证巷道成型。

4、放炮(割煤)后要及时施工顶板锚杆。打眼、安装顶板锚杆必须在临时支护的掩护下进行。最前排顶板锚杆至煤(岩)壁的允许空顶距离不准超过设计规定的锚杆排距。

5、锚杆眼的角度和孔深。锚杆布置方向应尽量与巷道轮廓线(或岩层主要层理面)垂直,其夹角不小于75°。锚杆眼深度必须与锚杆长度相匹配,眼深误差0~+30mm并在作业规程中予以规定。

6、最下一排帮锚杆距底板不超过300mm,软岩或高地压巷道还应增补底脚锚杆、底板锚杆。煤锚巷道两帮应平直,托盘、钢带、网要紧贴巷壁,网搭接压茬长度不小于100 mm,未接触部位必须楔紧垫实。

7、锚杆眼孔径应与锚杆直经、树脂药卷直径合理匹配。锚固剂的环形壁厚应控制在4~10mm。孔径允许时,应尽量选用大直径树脂卷。煤巷顶板宜采用φ28mm孔径配φ25mm树脂卷,两邦宜采用φ28mm或φ32mm孔径配φ25mm或φ28mm树脂卷。

8、安装前所有锚杆眼都要用压风扫孔,清除积水、岩渣。并对使用的锚杆和锚固剂等材料进行检查,不合格的材料或过期变质的锚固剂严禁使用。锚杆安装要牢固树立“初锚力第一”的观念。

9、必须使用锚杆钻机或其它专用锚杆安装机具,使树脂锚固剂充分搅拌混合。并使用快速安装工艺,即搅拌树脂锚固剂、上托盘、拧紧螺母一次完成。严禁用锤击或风锤搅拌的方法安装锚杆。

上一篇:断舍离的美文下一篇:岩土勘察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施工注意事项汇总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