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临床路径

2022-08-11

第一篇:国家卫计委临床路径

卫计委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

2015年7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准入审批,同时废止2009年5月22日发布的《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

从“准入审批准入审批””到“备案管理”为了从源头上规范医疗技术使用、遏制滥用,2009年,原卫生部制定印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行准入管理。同期发布的《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包括了同种器官移植技术、变性技术、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等19种技术,其中与口腔医学的直接相关的技术包括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等(表)。当时,有关专家表示,会陆续发布几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技术。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对医疗技术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对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有效性尚需进一步验证和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由原卫生部负责制定目录并进行临床应用管理;对于安全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的第二类医疗技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目录并管理;通过常规管理能确保安全有效性的第一类技术,由医疗机构自行管理。 2015年年初,国务院决定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审批类别,在此背景下,国家卫生计生委取消了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取消审批并不等于放手不管。国家卫生计生委明确了禁止临床应用和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范围。对于“限制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将实行“备案管理”。

这位负责人表示,第二类医疗技术准入审批,也将陆续取消。原来负责这类技术准入审批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及时研究取消审批后的工作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事中事后监管还需要规范据了解,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修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卫生计生委此次下发通知以及同时发布《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2015版)》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过渡阶段”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能够平稳衔接、有序运行。

“限制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重点。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制定“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对医疗机构开展相关技术提出相应要求,以加强对这类技术的管理,尤其是针对事中、事后管理。

取消审批后,医疗机构成为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转变管理方式后,政府部门负责发布“限制类”医疗技术管理规范,明确开展相关医疗技术应具备的条件。 医院对照自身情况,经自我评估或第三方评估符合开展相关技术所规定条件的,即可开展这项技术,并按照规定向卫生计生部门备案。但医院院长、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要为所提供技术服务的质量、安全等负责。

《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内容解读

《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项。

(一)厘清相关医疗技术范围,突出管理重点。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明确禁止临床应用和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确定原则,将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作为管理重点,医疗机构开展《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2015版)》在列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备案管理。

对于未在上述名单内的其他《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在列技术,应按照临床研究的相关规定执行。对于法律法规已经设立行政许可的医疗技术,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二)强化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的主体责任。明确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后,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医疗机构根据其功能、任务和自身条件、能力,综合评估是否符合《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2015版)》在列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规定条件,建立完善相关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加强手术分级管理,保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和安全。对不具备条件或未备案开展《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2015版)》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承担相应责任。

(三)强化行政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责任。要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据职责加强辖区内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要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全面清理辖区内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建立《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2015版)》在列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备案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研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评估制度以及重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信誉评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监管。 (四)明确对涉及使用药品、医疗器械或具有相似属性的相关产品、制剂等的医疗技术的管理。涉及使用药品、医疗器械或具有相似属性的相关产品、制剂等的医疗技术,在药品、医疗器械或具有相似属性的相关产品、制剂等未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前,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临床应用。

第二篇:2016国家卫计委十大重磅发布

卫计委:2015年工作进展和2016年工作要点1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西直门办公区2号楼1层新闻发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5年卫生计生工作进展和2016年工作要点。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熊煌主持发布会并介绍2015年卫生计生工作进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介绍2016年工作要点。公立医院将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在1月26日国家卫计委公布的《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中增加了多项新的工作中,其中就提到了“公立医院将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这一编制创新改革对事业单位里的编外人员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卫计委连发三文,以后病历不能随便写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电子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等规范性文件,明确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卫计委引爆重磅炸弹:护士即将进入“规培时代”2月16日日卫计委官网印发了《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以指导各地规范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和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卫计委公布首批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名单5月30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首批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的公示,公示显示,按照《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对各地报送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材料进行了审核,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形成了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首批通过备案的建议名单。医生多点执业无需医院审批!2016年7月《关于印发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已正式出台。相比去年年初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正式稿明确了医师多点执业无需再取得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的“书面同意”,同时,在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未达到全职医师要求的,不能领取全职薪酬。不能因多点执业影响医师职称晋升,鼓励大医院医师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动。重磅!全国270个分级诊疗试点城市确定(附名单)8月19日,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为了推进分级诊疗,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270个分级诊疗城市,包括北京市等4个直辖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等266个地级市。通知明确我国二三级公立医院定位: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公立医院这些科室将被独立出去!10月18日,国家卫计委印发《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明确医学检验实验室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为独立法人单位,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并明确了作为“独立”法人设立的实验室的标准、地位。这就意味着,未来公立医院的检验科室,将可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存在。

红头文件指导医护人员工资绩效倾斜方案!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将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等方面对产科医师、助产士、护士等给予倾斜,改善医护人员待遇,增加岗位吸引力。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将发生重大变化!11月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关于《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规范医师执业活动,加强医师队伍管理,国家卫计委拟将1999年7月16日开始施行的《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修改为《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师执业注册管理。现起草完成《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6年12月2日。卫计委又出大招,将彻底影响基层医生!时隔5年,国家卫计委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又进行了修订,而慢性病的防控工作的改革和我们每天做公卫的基层医生关联最大,所以这些改革我们必须得了解:基层医疗机构担任健康管理重任,各级医疗机构,35岁以上人群首诊必须测血压,医养结合、养生保健模式下,基层必须掌握相应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一定数目“非基药”,二级以上医院要配备公共卫生专员。

第三篇:卫计委主管国家级报刊目录

主管报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11-05 序号 报刊名称

1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 麻醉与镇痛 3 癌症进展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5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

6 中国肿瘤 7 中国现代医生 8 医学信息学杂志 9 医学研究杂志 10 中国医药导报 11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12 中国循环杂志

13 抗癌之窗

14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15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16 协和医学杂志

17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18 中国输血杂志

19 疾病监测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11-5662/R CN11-5377/R CN11-4971/R CN11-2237/R CN11-2752/R CN11-2859/R CN11-5603/R CN11-5447/R CN11-5453/R CN11-5539/R CN11-5694/R CN11-2212/R CN11-5458/R CN11-5558/R CN11-5685/R CN11-5882/R CN11-4726/R CN51-1394/R CN11-2928/R 20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

21 卫生研究 22 中国疫苗和免疫 23 中国卫生法制 24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5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6 中国健康教育 27 中国卫生画报 28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9 中国卫生人才

30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31 中国数字医学 32 中国护理管理 33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34 保健医苑

35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36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37 母子健康 38 中老年保健 39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40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41

眼科

CN11-2816/Q CN11-2158/R CN11-5517/R CN11-3044/D CN11-5816/R CN13-1142/R CN11-2513/R CN11-3169/Z CN11-3803/R CN11-4063/D CN11-5120/R CN11-5550/R CN11-4979/R CN11-4851/T CN11-4679/R CN11-3552/R CN34-1273/R CN11-4821/R CN11-1015/R CN11-2622/R CN11-5466/R CN11-3025/R

42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43 中国医刊 44 大众健康 45 中国卫生

46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47 中国病毒病杂志 48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49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50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51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52 中国农村卫生 53 中国乡村医药 54 中国性科学 55 中国艾滋病性病 56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57 中国医学装备

58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59 双足与保健

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

61 中国医院统计

62 中外医疗 63 白血病·淋巴瘤

CN10-1239/R CN11-3942/R CN11-1023/R CN11-3708/D CN11-4529/R CN11-5969/R CN11-2540/R CN11-4981/R CN11-5512/R CN11-3154/R CN11-5704/R CN11-3458/R CN11-4982/R CN11-4818/R CN11-3743/R CN11-5211/THCN11-5452/R CN11-3086/R CN11-5149/D CN37-1254/C CN11-5625/R CN11-5356/R

64 国际病毒学杂志 65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66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67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68 国际眼科纵览 69 中国实用医刊 70 国际外科学杂志 71 肿瘤研究与临床

72 中国医药

73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74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75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76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77 国际护理学杂志 78 国际儿科学杂志

79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80 国际呼吸杂志

81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82 国际肿瘤学杂志 83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84 国际免疫学杂志 85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CN11-5394/R CN11-5570/R CN11-5399/R CN11-5398/R CN11-5500/R CN11-5689/R CN11-5396/R CN11-5355/R CN11-5451/R CN11-5454/R CN11-5395/R CN11-5455/R CN11-5541/R CN22-1370/R CN21-1529/R CN12-1381/R CN13-1368/R CN32-1761/R CN37-1439/R CN43-1460/R CN23-1535/R CN21-1501/R

86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87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88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89 国际遗传学杂志 90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91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92 中国基层医药

93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94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95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96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97 中国综合临床 98 中国医师杂志

99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N12-1383/R CN32-1763/R CN51-1693/R CN23-1536/R CN31-1961/R CN23-1583/R CN34-1190/R CN33-1340/R CN21-1348/R CN12-1430/R CN37-1468/R CN12-1361/R CN43-1274/R CN12-1382/R CN31-1962/R CN44-1417/R CN11-5265/R CN11-5269/R CN11-4518/R CN11-5456/R CN11-5710/R CN11-5457/R 100101102103104105106107

108 医药论坛杂志 109 中华高血压杂志 110 慢性病学杂志 111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12 环境与健康杂志

113 家庭医学 114 实用预防医学 115 中国临床研究 116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117 中国地方病防治 118 中国妇幼保健 119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20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21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22 中国热带医学 123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124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25 中国卫生工程学 126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127 中国学校卫生

128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129 中国职业医学

CN11-5479/R CN11-5540/R CN11-5900/R CN11-3156/R CN12-1095/R CN41-1076/R CN43-1223/R CN32-1811/R CN12-1170/R CN22-1136/R CN22-1127/R CN21-1267/R CN31-1248/R CN12-1196/R CN46-1064/R CN22-1197/Q CN21-1326/R CN22-1333/R CN41-1192/R CN34-1092/R CN32-1374/R CN44-1484/R

130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131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132 预防医学论坛 133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134 环球中医药 135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36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137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138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139 中国急救医学 140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41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42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43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44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45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146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147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148 中国临床护理

149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150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151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N41-1400/R CN34-1304/R CN37-1428/R CN11-5126/R CN11-5652/R CN11-2650/R CN11-5864/R CN11-5122/R CN21-1561/R CN23-1201/R CN21-1333/R CN21-1332/R CN21-1542/R CN21-1330/R CN21-1331/R CN21-1502/R CN12-1363/R CN21-1569/R CN42-1787/R CN51-1708/R CN45-1366/R CN32-1795/R 152 中国临床新医学

153 中国病案 154 中国血液净化 155 中国药物与临床

156 中国医院 157 中国医疗影像 158 中国全科医学 159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160 中国药房 161 现代医院管理 162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163 磁共振成像 164 当代医学

165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166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67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168 医学综述

169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170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71 中国实用医药 172 中国伤残医学 173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N45-1365/R CN11-4998/R CN11-4750/R CN11-4706/R CN11-4674/R CN10-1201/R CN13-1222/R CN61-1283/R CN50-1055/R CN21-1490/R CN11-5581/R CN11-5902/R CN11-4449/R CN11-2249/R CN11-5175/R CN10-1022/R CN11-3553/R CN11-5422/R CN11-3027/R CN11-5547/R CN11-5516/R CN21-1581/R

174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75 中国药店 176 中国医疗美容 177 中国医疗设备

178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79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180 健康大视野 181 中国医学创新 182 中国当代医药

183 健康指南 184 中国医学工程

185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186 健康与美容 187 中国卫生产业 188 中国保健营养 189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19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191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192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3 中国医药科学 194 卫生软科学 195 中国卫生经济

CN51-1372/R CN11-4476/R CN11-6007/R CN11-5655/R CN11-4980/R CN11-4430/R CN11-3252/R CN11-5784/R CN11-5786/R CN11-1758/R CN11-4983/R CN11-4975/R CN11-3088/R CN11-5121/R CN14-1172/R CN11-5908/R CN11-5709/R CN11-3742/R CN11-3494/R CN11-6006/R CN53-1083/R CN23-1042/F

196 中国卫生资源

197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98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199 中国卫生统计 200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 中国医药指南 202 中国公共卫生 203 现代预防医学 204 医学参考报 205 保健时报 206 健康文摘报 207 中国学生健康报

208 健康报

209 中国医学论坛报

210 人生

211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12 人口与计划生育

213 人口文摘 214 当代中国人口

215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年鉴216 青春期健康 217 生殖医学杂志

CN31-1751/R CN21-1381/R CN23-1040/R CN21-1153/R CN51-1493/R CN11-4856/R CN21-1234/R CN51-1365/R CN11-0269 CN11-0112 CN11-0190 CN11-0257 CN11-0010 CN11-0017 CN11-1309/D CN11-4550/R CN11-3148/C CN11-3124/C CN11-2872/C CN11-5202/D CN11-5125/R CN11-4645/R

218 219 220 221

中国人口报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社区医学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

CN11-0020 CN10-1208/R CN10-1026/R CN11-5019/R

第四篇:国家卫计委传达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

国家卫生计生委传达学习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时提出——

奋力开创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

本报讯 (首席记者韩 璐)8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委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结合卫生计生工作实际,安排部署下一步贯彻落实工作。会议指出,此次大会继往开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健康中国建设迈上了新的征程,必将极大地增进全党全国人民的健康意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奋力开创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维护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全面总结了建党建国以来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阐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确定了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吹响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冲锋号,绘制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的路线图。李克强总理就全面深化医改等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要以公平可及和群众受益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把医改推向纵深;要引导和支持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努力把健康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刘延东副总理强调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开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局面。大会充分肯定了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指出广大医务人员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力军,要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大会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做到“三个把握”。一是把握好“五个深刻认识”,引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深刻认识卫生与健康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深刻认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根本要义,深刻认识“大健康”理念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重大创新,深刻认识改革创新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引领卫生与健康事业实现新跨越。二是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指引卫生计生事业前行。始终不渝地把“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38字方针贯彻到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形成卫生与健康治理新格局。三是把握正确的理论,指导卫生计生工作实践。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就事关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长远和根本问题的重要论断,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握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基本与非基本、保障公益性与调动积极性等重大理论关系,确保健康中国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会议强调,党中央关于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定,如何将决策部署落地,实现大会提出的各项目标,是摆在卫生计生系统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前,一是抓好学习传达,切实把会议精神学习好、理解深、消化透,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增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抓好任务落实。认真梳理大会部署任务,细化部门责任分工,制订任务分解方案,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要全力推动医改各项部署落到实处。三是抓好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深入宣传建设健康中国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新行动、新举措、新典型,宣传卫生与健康战线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营造健康中国建设的良好氛围。四是抓好督促检查。制订督查工作方案,加强对落实大会精神的督促检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传达了大会精神。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离退休和二线老领导,委机关各司局司局级干部,在京直属和联系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第五篇:国家卫计委关于病历封存的相关文件

一、《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

国家卫计委于2013年11月20日印发《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5章第24-27条对病历的封存与启封规定如下:

第二十四条 依法需要封存病历时,应当在医疗机构或者其委托代理人、患者或者其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对病历共同进行确认,签封病历复制件。

医疗机构申请封存病历时,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患者或者其代理人共同实施病历封存;但患者或者其代理人拒绝或者放弃实施病历封存的,医疗机构可以在公证机构公证的情况下,对病历进行确认,由公证机构签封病历复制件。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负责封存病历复制件的保管。

第二十六条 封存后病历的原件可以继续记录和使用。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病历尚未完成,需要封存病历时,可以对已完成病历先行封存,当医师按照规定完成病历后,再对新完成部分进行封存。

第二十七条 开启封存病历应当在签封各方在场的情况下实施。

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于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国家卫生部网站2010年2月4日发出通知,要求从2010年3月1日起,在全国各医疗机构施行修订完善后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其中,对医患双方易发生误解、争执的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十七条 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当于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第二十二条病程记录的要求及内容:

(一)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

(二)日常病程记录: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

(六)转科记录包括转出记录和转入记录。转出记录由转出科室医师在患者转出科室前书写完成(紧急情况除外);转入记录由转入科室医师于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

(八)抢救记录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十)会诊记录:常规会诊意见记录应当由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发出后48小时内完成,急会诊时会诊医师应当在会诊申请发出后10分钟内到场,并在会诊结束后即刻完成会诊记录。

(十五)手术记录应当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

(十八)术后首次病程记录是指参加手术的医师在患者术后即时完成的病程记录。

(二十)出院记录应当在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 (二十一)死亡记录应当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第二十八条 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当即刻据实补记医嘱。

上一篇:公开课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国际贸易实务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