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就业意愿调查

2024-05-23

“大学生村官”就业意愿调查(精选8篇)

篇1:“大学生村官”就业意愿调查

社会调查设计

1.调查题目:“大学生村官”岗位就业意愿调查研究

——以XXXX学院学生为例 2.调查目的:对XXXX学院将要毕业面临择业的大四学生,进行“大学生村官”这一岗位的选择意愿调查,了解大四学生的择业观和价值观,以及与真正能够走上岗位的调查对比,对认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让大学生发挥在择业或就业过程中的自主作用,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了解大学生村官待遇优惠的政策,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当村官的意义,加入到当村官的行列中,促进新农村的发展。

3.调查内容:大学生当村官政策的不足,大学生就业观念,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对当村官政策的了解,进而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愿的选择,根据当前大学生村官热的现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就业意愿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调查,对国家政策尤其是与大学生有关的一些政策及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使大学生在处理问题,组织活动方面得到指导。4.调查指标:

(一)自身因素:

(1)实现自身价值,得到锻炼,获得社会经验;(2)跟随社会潮流,听从父母朋友意见;(3)为今后考公务员做基础;(4)出于对家乡的热爱

(二)社会因素:(1)高校毕业就业形势严峻;

(2)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吸引力巨大;(3)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4)城市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 5.研究类型:解释性研究

调查方式:统计调查为主,结合实地调查 调查方法:问卷法为主,结合访谈法 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结合理论分析 6.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对于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2)培养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从长远解决党政干部来源单一问题,形成来自工农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具有战略意义。

(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宣传到农村任职的重大意义,宣传党和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农村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4)引导毕业生树立到基层建功立业、基层大有作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努力输送农村基层需要、农村基层满意的优秀高校毕业生。

(二)实践意义:

(1)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农村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领域,发展更加离不开人才,大学生村官的任职将会领导农村的新发展,全面推进社会政治经济的高度发展;

(2)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大量转移,农村党员和村级干部队伍总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一些地方村级组织后继乏人,输送大量优秀的大学生到基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3)高校毕业生在城市找工作竞争激烈,存在困难,有组织、有计划地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有利于改善村干部队伍的结构,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和农村就业。

7.调查范围:XXXX学院大四学生 分析单位:个人 抽样单位:个人

8.抽样方案:以学院11个院系的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每个院系的任意两个专业中各选择10名学生,共选择220人,再从中随机抽取(以每个院系选取人数的四分之三)165人进行问卷调查 9.调查场所:XXXX学院各院系教学场所

调查时间:大四学生在校毕业前,一般为大四第一学期 10.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略)

11.调查团队:课题组共四人,四人分别负责问卷调查,后进行统一的核对,统计工作。

篇2:“大学生村官”就业意愿调查

学校:专业:性别:

1.大学毕业后你会选择怎么样的就业途径?(B)

A.直接去找工作B.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国家机关

C.考研成功后读完研再就业D.出国后回国就业E.自己创业

2.你毕业最低会接受多少钱的薪酬?(B)

A.1000---2000元B.2000---3000元

C.3000----5000元D.5000元以上

3.在就业区域选择上,你会选择:(B)

A.发达的大城市B.中小城市

C.家乡县城D.不限地区,具体看工作的要求

5.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看法是?(C)

A.乐观B.通过努力应该可以找到工作

C.现在就业困难很大D.对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很是担忧、6.你选择找工作时会选择的渠道是?(B)

A.关注学校的招聘信息B.在网上相关的网站寻找

C.自己到招聘会上找工作D.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推荐

7.在未找到合意的工作之前,你会先找不喜欢的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吗?(A)

A.会B.不会C.看情况

8.你觉得你找不到合意的工作最大的劣势是什么?(A)

A.经验不足B.学历不够高

C.工作能力不足D.没有较广的人际关系网

9.你在找工作时最注重的是工作的什么?(B)

A.薪酬以及待遇B.公司以及个人未来的发展怎么样

C.工作是否轻松,离家是否近D.工作提升是否快

10.你读大学期间是否给家里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B)

A.是B.没有

11.你读大学期间是否有助学贷款?(B)

A.有,但是不多,贷款一些,家里解决一些B.没有,基本是父母解决

C.没有,自己打工解决D.亲戚朋友的帮助、12.你觉得家里的人际关系对你找工作的帮助大吗?(B)

A.帮助很大B.帮助不大,基本上找工作要靠自己

C.没有太大的影响

13.毕业后,你在找工作时会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吗?(B)

A.没有太多的考虑B.会考虑家里的情况,想为家里减轻负担

C.看情况而定

14.你找工作之前是否会进行相关的就业培训?(C)

A.会参加专业的就业培训B.不会

C.视情况而定

15.你觉得相关的就业培训是有必要的吗?(C

篇3:“大学生村官”就业意愿调查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对口升学,就业意愿

统计数据表明[1], 2013年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低于“985”院校, 高于“211”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 近几年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对中高职毕业生需求人数也呈上升趋势[2]。这说明职业教育整体的就业形势是好的, 但本地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面临就业期望高而自身学历低的矛盾, 经过学习深造, 可提高他们的学历, 增强就业竞争力。

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 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而对口升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对口升学是指中职生升入高职、本科学习深造, 提高学历, 增强职业技能, 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 我们应充分了解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自身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就业、升学意愿, 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基于以上思考, 对我校2013级、2014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调研。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于2014年12月抽取我校中职护理专业2013级1、2班与2014级1、2班的学生进行随机调查。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一般资料及升学、就业意愿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中考分数、就业意愿、升学意愿等。

1.2.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正式调查之前对问卷进行分析和修正, 针对较集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 从而保证调查的科学性、有效性、真实性。调查员经统一培训, 依据知情同意原则向学生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 征得同意后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96份, 收回有效问卷188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5.9%。此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 在规定时间内当场完成, 当场收回。

1.2.3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统计资料。

2 结果

2.1 参加调研学生基本情况

调查的学生中有50人 (26.6%) 来源于乡镇, 32人 (17.0%) 来源于地级以上城市, 48人 (25.5%) 来源于县城, 58人 (30.9%) 来源于自然村。总体来看, 多数学生来源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后期学习深造的经济压力比较大。

2.2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升学意愿 (见表1)

有183名学生 (97.3%) 希望继续学习深造, 有5名学生 (2.7%) 选择了直接就业。希望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中, 有136名学生 (72.3%) 希望对口升本科, 有28名学生 (14.9%) 希望对口升专科, 有19名学生 (10.1%) 希望升成人专、本科。

调查发现, 学生整体学习深造意愿强烈, 且相对集中于对口升本科。但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足, 而对口升本科的分数线较高, 录取名额很少, 考取不易。

2.3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意愿 (见表2)

170名学生希望在“三甲”医院就业, 占90.4%;9名学生希望在区县医院就业, 占4.8%;5名学生希望在私立医院就业, 占2.6%;2名学生希望在养老机构就业, 占1.1%;2名学生希望在其他机构就业, 占1.1%。分析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意愿发现,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整体就业期望值较高, 绝大多数希望在“三甲”医院就业。

3 讨论

3.1 就业意愿决定了升学意愿

由于90.4%的学生就业意愿集中于“三甲”医院, 而“三甲”医院对护理人才的学历要求也逐渐趋向于本科, 故而使有升学意愿的学生选择深造, 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

但在调查中也发现, 多数学生经济条件较差, 继续求学存在后顾之忧。政府应加大帮扶力度, 适当提高中职生升入高职、本科后助学金的额度, 以解决他们的困难。

3.2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升学与就业

在调查中发现, 学生希望能够找到好工作, 绝大多数希望在“三甲”医院就业, 而现实是“三甲”医院对学历要求逐渐趋向于本科, 人员需求也趋向饱和。现阶段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积极加强社区、乡镇医院的建设, 且有良好的条件, 基层卫生人才非常缺乏, 通过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意愿, 实现灵活就业, 同时也可缓解升学压力。

3.3 改变专业教学计划, 兼顾升学与就业

教学内容应与学生对口升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临床接轨, 深入推进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整合部分护理临床课程, 缩减部分医学基础课学时, 增加对口升学考试文化课学时。同时, 在教学中增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 加强护理技能训练, 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全天候开放护理实训中心, 以增强学生护理操作技能, 提高就业竞争力。

3.4 加强对口升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 实现就业目标

针对性开展对口升学考试培训, 提高对口升学率, 分流部分学生, 缓解就业压力, 在学习深造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 加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培训, 提高通过率, 实现一专多向培养和学生升学、就业目标。

参考文献

[1]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014)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篇4:“大学生村官”就业意愿调查

【关键词】中职护理;对口升学;就业意愿

随着毕业生就业竞争性不断增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当中,而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就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意愿,针对性开展相应的护理专业教学工作。本文主要对我校的护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意愿和升学意愿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中职护理专业2013年级2个班和2014年级2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共212名学生,全是女同学,向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本次所用的问卷是我校自行编制的升学、就业意愿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自己的一般资料、升学意愿、就业意愿等,在进行正式研究之前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验证,确定问卷信效度可靠,并在发放问卷进行填写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引导语,向学生讲解问卷填写的目的和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所选择的4个班级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当场完成问卷的填写,当场进行回收。

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工具SPSS11.0对本次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利用软件构成比和频数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

二、结果

1.一般情况 本次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其有效回收率为99.1%,在出身分布上,210份问卷中有2名学生来自地级城市,其比例为0.95%,有64名学生来自县城,其比例为30.47%,有144名学生来自农村,其比例为68.57%。从来源分布来看,我校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多数来自于经济比较不发达的地区。

2.升学意愿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两个年级升学意愿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存在对口升专科意愿的学生有151名,占总人数的71.9%;存在对口升成人专本科意愿的学生有31名,占总人数的14.7%;存在对口升本科的学生有28名,占总人数的13.3%。

3.就业意愿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两个年级就业意愿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210名学生中有189名学生表示希望能够在三甲医院中就业,占总人数的90.0%;其中有10名学生希望到县区医院就业,占总人数的4.8%;6名学生希望到私立医院中就业,占总人数的2.9%;有3名学生希望到养老机构中就业,占总人数的1.4%;有2名学生希望到其他机构中就业,占总人数的0.9%。

三、讨论

学生的就业意愿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影响,了解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意愿,对于调整职业学校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是存在对口升学意愿的,在就业上更倾向于选择三甲医院,在本次调查的210名学生当中有90%的学生就业意愿都填写了三甲医院,而要想在三甲医院中工作首先必须获得相应的本科学历才能够实现,因而从升学意愿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对口升专本科的意愿也非常大,一方面说明中职护理学生在就业上更倾向于功利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就业意愿决定了升学意愿。从学生的来源地可以看出,本次研究中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经济比较不发达的地区,本身经济条件并不非常优越,这就使得中职学生在考虑升学和就业时首先是从经济角度出发,通过升学和待遇优厚的好工作来改变经济条件,这也提示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这部分中职生的扶持力度,增设专升本助学金制度,帮助学生解决升学后的经济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从本次研究的结果也可以看出,中职院校中的护理专业学生对于就业的渴望是比较强烈的,尤其是对于“好”工作的意愿是比较强烈的,但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状况却是三甲医院中的人员趋于饱和与基层医疗人员缺失之间存在较大矛盾,为了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分配,改善我国的基层医疗状况,国家近几年对于基层和社区医院的建设力度也在加大,中职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方面的规划教育,让学生能够就近灵活就业,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基层医院人员缺乏问题,也能够缓解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另外,针对于学生当前的就业意愿和升学意愿,中职学校也应该不断加强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学生自身护理专业能力。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上还是存在较强动机的,基于此中职院校应该积极调整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以便不断接近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意愿。

参考文献:

[1]胡哲,张静,解廷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对口升学与就业意愿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6):105-106.

[2]王晓琬,李妍,崔志鹏.试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以K学校为例[J].职业,2015,4(4):62-63.

[3]刘芳.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11,5(7):32-34.

[4]林永滔.浅谈提高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11,3(22):26-27.

篇5:“大学生村官”就业意愿调查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市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近期,***信息处对*****等6所大中专院校的4023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1.从性别看,男生1570人,占39%,女生2453人,占61%。

2.从专业分布看,理工类专业1573人、占39.1%,文史类专业811人、占20.2%,医学类专业524人、占13%,经济管理类专业459人、占11.4%,艺术及其它类专业656人、占13%。、3.从生源地看,**籍毕业生915人、占22.7%,省内其它城市2716人、占67.5%,外省市392人、占9.7%。

二、主要结论

1.大学生创业意愿仍较薄弱,男生、理工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意愿相对较强。

只有8.9%的人毕业后会首先选择“自主创业”,54.1%的人选择“先找个单位”,35.2%的人选择“继续深造”。其中,男生准备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8%,而女生只有4.6%;从专业上看,理工类专业毕业生创业意愿最强,为14.7%,艺术及其他类专业为10.5%,经管类专业为7.6%,文史类专业为2.6%,医学类专业受创业条件限制只有不到1%。另外,**籍大学生中愿意创业的比例为11.14%,略高于平均水平。

大学生不愿意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受经验、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限制。调查显示,因为没有经验、缺乏资金、风险太大等原因不愿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分别为28.2%、25.5%、20.5%,还有11.5%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好的创业项目”。因此,49.3%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现有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还“不能满足”创业要求。

2.大学生就业意向仍较保守,工作稳定和工资福利水平是选择就业单位的主要因素。

有47.3%的毕业生首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23.1%的毕业生选择去外资企业,20.3%的人选择去国有企业,只有9.3%的人选择去民营企业。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

3.兴趣和专业是决定大学生创业领域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方向时较为理性。有33.7%的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32.9%的人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26.6%的人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只有不到8%的人选择“热门领域(如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其中,理工类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较多选择了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而文史类的学生创业很少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行业。

4.大学生认为自身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最需要政府在创业基金方面给予扶持。

大学生认为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较多,主要是:个人管理经

验、专业技术知识及个人能力(19.3%)、坚强的信念与良好的心理素质(15.8%)、社会关系(14.7%)、家庭经济条件(12.4%)、市场大环境(12.3%)、机遇(12.3%)。认为自己创业的优势主要在于市场直觉的大学生占36.5%,选择“人际关系”和“掌握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分别占28.1%、26.9%。

在“最希望得到的政府扶持”选项中,30.6%的大学生最需要创业基金支持,27.6%的人希望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提供服务,其余是减化审批程序(18.8%)和宣传鼓励(15%)。

5.大学生更愿意与有经验的人一起创业。

在选择创业伙伴时,高达79.3%的人更愿意和“有经验”的人一起创业。虽然有58.2%的大学生认为缺乏资金是制约自己创业的第一因素,但是只有9.1%的人选择“有资金基础的人”作为自己的创业合作伙伴。

6.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培训指导效果不明显。

调查显示,虽然各高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业活动,但大学生普遍反映效果不明显。只有13.5%的人认为这些活动对创业“帮助很大”,认为“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的高达64.4%。因此,大学生对参加此类培训活动兴趣不大,47.2%的人“只参加过1—2次”,还有39.5%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此类培训。

7.多数家庭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持宽容态度,大学生更需要家庭的精神支持。

调查中,表示家庭支持自己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为39.8%,明

确表示家庭不支持的只有25.7%。在“最需要家庭提供的支持项目”中,38%的人选择“精神支持”,33.6%的人选择“资金”,其余是“人际关系”(16.3%)和“管理经验”(12.2%)。

8.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

调查表明,虽然我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但是,只有1.2%的大学生对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很熟悉”,53.4%的人表示“知道有但没了解过”,39.4%的人“了解一些”,5.9%的人“没听说过”;52.9%的大学生知道我市有个大学生创业园,只有26.6%的人知道“**大学生创业园是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基地”。因此,只有8.9%的大学生认为当前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比较好”,62.5%的人认为“一般”。

9.家乡和发达地区是大学生创业的首选之地。

在参加调查的毕业生中,14.7%的大学生选择会在**创业,选择“回家乡”和到“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创业的比例分别是32.5%、32.3%,还有7.6%的大学生表示准备到南京创业。在**籍毕业生中,54.3%的人愿意留在家乡创业。

三、相关建议

1.加强创业指导中对实际能力的锻炼。注重实践操作是当前大学生对创业指导最大的期盼。33.8%的大学生希望学校的指导能够“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主体”,27.5%的人希望“由创业者或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25.6%的人希望“由创业者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13.1%的人希望“专家讲

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同时,在学校开设的创业指导课程中,大学生最希望获得的知识依次是:人际交流与沟通(22%)、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21.2%)、创业案例分析(17.6%)、市场营销(17.4%)、财务税收(7.6%)和其他(2.2%)。

2.进一步增强创业培训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大学生最想了解的创业信息依次是:市场营销(32.3%)、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24.5%)、企业管理知识(18.4%)、开办公司的流程(11.8%)、财务管理知识(6.2%)。然而,55.9%的大学生反映,所在学校没有或者很少培训以上知识。

篇6:“大学生村官”就业意愿调查

一、基本情况

20xx年底,全镇农村户籍人口6.8万人,其中女性占了一半;全镇劳动力人口2.25万余人,其中农村妇女劳动力1.2万余人,占53%。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走出了田野,积极投身就业创业浪潮,不仅创造了社会财富,提升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也日益显现出自身的价值和优势。目前,全镇70%以上的农村妇女能够掌握了专业技术,在工作岗位上立足。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本领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为有不同需求的农村妇女定制培训课程,先后开展家政保洁、马达车工等妇女职业技能培训班,近年来,共有300多人次妇女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帮助农村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和本领。在市妇联的支持帮助下,**镇百余位劳动妇女掌握了马达车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在家也可以开展手工纺织等活动。

(二)发掘地区优势产业,带动农村妇女实现灵活就业

**镇是农业古镇,以前劳动女妇女多半都是投入到田间劳动,在农闲时,心灵手巧的劳动妇女学会了制作各种编织物。因此,加强编制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妇女实现灵活就业。通过市妇联统一领导,开展了手工技能培训、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指导等活动,通过纺织行业发展带动不少妇女实现灵活就业。同时,将本地特色针织品推入市场,推荐到大型展销会,拓宽销售途径,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并组织优秀经纪人前往义务等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增强相关能力。

(三)宣传倡导,拓宽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平台

为了让农村妇女不用走出家门,就能了解就业创业信息,**镇利用镇村两级妇女儿童之家平台,将就业信息、创业渠道等多方面整合的资料,通过宣传橱窗、信息平台、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多媒体,向农村劳动力妇女展示。让她们足不出户就能满足需求,找到合适的工作,发展新产业。妇女儿童之家通过信息共享,在镇一级的组织领导下,将企业招聘信息、就业创业热点、技能知识培训等通知,走村串户的向农村妇女宣传讲解,并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就业、科普、政策、民生宣传,扩大影响力。

(四)帮扶弱势群体,统筹推进农村妇女就业创业

镇妇联积极争取党委、市妇联支持,对单亲、困难母亲、患大病妇女特殊关怀,帮助扶持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初期创业投入,为弱势群体改善生产、生活质量提供了保障。并积极组织镇村巾帼志愿者队伍上门为部分单亲困难母亲家庭清洁卫生,帮助弱势群体营造干净祥和的生活环境,并积极宣传家政服务的优势,吸纳他们进入家政行列,通过家政服务实现就业和创业。

三、存在问题

(一)维权意识淡薄。我国法律中虽然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利,但农村妇女求职仍然面临着性别歧视、岗位歧视、劳动报酬歧视等问题,由于自身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使自身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二)满足于生活现状。农村妇女多半一直务农,但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浓重,有些家庭妇女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重活累活不想干,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又不能胜任,宁可在家打麻将、闲聊,也不愿意走出家门学习和工作。

(三)受传统就业理念制约。多数女性创业意识淡薄,缺乏创业的勇气和信心,但对就业期望值过高,总想找稳定、舒适、待遇好的工作和风险小、收入高的单位,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对就业岗位定位不准。

(四)发展环境存在限制。没有具体的针对妇女发展和就业创业的专项扶持政策,加之农村妇女自身的综合能力较低,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和就业岗位。部分女企业家由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税收少,企业融资困难,发展资金短缺,技术发展滞后,失去了发展企业的持续动力。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振就业创业信心。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唤起广大妇女的主体意识,引导她们破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树立敢于拼搏,善于创业的新观念,鼓励妇女群众走出家庭,创新业、创大业;要加大对女性创业典型和优秀女企业家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对她们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妇女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加大优惠政策,真正使这些利民、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二)提升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面向尚未就业的农村妇女,给予必要、系统、全面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使之尽快掌握一定的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帮助女性创业者进一步掌握形势发展大局,找准企业发展定位。

篇7:大学生就业意愿调研报告

图七:大学生就业行业选择情况

从单位选择看,国有大中型企业仍是大学生就业首选。受访学生中有28.4%将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理想的就业单位,占比居各类单位之首,其次是科研事业单位,占15%,党政机关列第三位,占14.1%,外资和民营企业也占有较高比重,分别为12.5%和7.6%。近年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大学生对公务员的追捧热度虽然在明显减退,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对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仍有较大的吸引力。据调查,打算在未来几年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仍占到三分之一。由上可以看出,一方面就业稳定性仍是目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参考因素;另一方面,由于进入门槛较高竞争激烈,加之就业困难,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正逐步由集中向分散多元转变。

图八:大学生就业单位选择情况

(六)约一半的学生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近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择业观念正在逐步变化,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的大学生逐渐增多。调查显示,对于有到基层(小城镇及乡村社区)就业的机会,45.3%的大学生表示乐于接受,35.4%的大学生表示勉强可以接受,只有19.3%的大学生表示不接受。对于有到小微企业就业的机会,53.9%的大学生表示乐于接受,35.4%的大学生表示勉强可以接受,只有10.7%的大学生表示不接受。分性别看,男生更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有47.7%的男生愿意到基层就业,有55%的男生愿意到小微企业就业,分别比女生占比高4.4和2个百分点;分户籍看,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学生更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来自农村的学生有49.2%愿意到基层就业,有58.1%愿意到小微企业就业,分别比城镇学生占比高8.3和7.7个百分点;分学历层次看,学历层次越低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的比重越高,专科生中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的比重分别为51.1%和65.7%,明显高于本科生44.8%和50.6%的水平,硕士及以上学历生比重最低,仅为36.2%和41%。分专业看,愿意到基层就业的占比以理工农医类居首,为48.4%,分别比文史财经类、艺体类高5.8和6.4个百分点;对于到小微企业就业,艺体类与理工农医类占比十分接近,分别为56.4%和56.3%,比文史财经类占比高出5个多百分点,综合看理工农医类学生更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

图九:愿意到基层和小微企业就业情况(%)

二、缺乏就业经验与技能、薪酬期望偏高、有效信息不足对大学生就业构成较大影响

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就业矛盾依旧突出,主要源于大学毕业生数量供需失衡。一方面是高校大幅扩招导致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逐年持续攀升,另一方面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影响对大学生的需求较为疲软。除此以外,对大学生就业构成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为以下三个:

(一)缺乏就业经验与技能。不少受访学生抱怨,目前学校开设的一些课程与市场需求严重偏离,花了大量时间学了很多无用的东西,学非所用,学用脱节,高校教改雷声大,雨点小。受访学生建议:1、加快推进教改,调整课程设置,压缩理论课的比重,尤其是对内容陈旧且与就业关系不大的理论课大幅削减;2、增加就业技能培训课程,加强对大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在如何合理定位及制定职业规划等方面有针对性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3、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延长实习时间,增加在校学生与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接触,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部份大学生对薪酬期望偏高,尤以专科生最为突出。调查显示,受访学生对月薪的期望值以4001元以上为主体,占比达到65.8%。其中,6001元以上占比高达35.7%,其次是4001—6000元,占比为30.1%,经测算受访学生对月薪的期望值平均约为5060元,比目前刚毕业大学生实际月薪平均水平高出20%以上。分本、专科看,教育部直属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期望值与实际值相差最小,为16.6%,一般本科和专科院校毕业生期望值均比实际值高出30%以上,其中专科最高,差距达33.6%。专科生薪酬期望值与实际值相差最大,而实际签约率最低,由此不难看出,自身定位的不恰当和薪酬要求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篇8:“大学生村官”就业意愿调查

一调查内容、对象及方法

1. 调查内容

应届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就业前景、就业影响因素和就业指导四个方面。

2. 调查对象

选取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243份, 回收问卷239份, 回收率98.4%。调查时间为2014年12月。

3. 调查方法

利用自制的就业意愿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首先对被调查者讲解本次问卷调查的意义, 然后发放问卷调查表, 最后要求当场完成并收回。

4.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就业前景和形势

很多人认为, 有了好的就业前景及个人发展空间, 在今后的工作中才有好的前途, 也更容易成就事业。调查结果显示, 关于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认为“很好”的占15.1%, “一般”的占59.8%, “不好”的占22.6%, 选择“不清楚”的占2.5%。结果表明, 大部分毕业生对当前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少部分毕业生表现比较消极, 有的还是茫然无措。

大学生就业由原来的“统包统分”到现在的“双向选择”, 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在此形势下, 真实体现了应届毕业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 毕业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乐观”的占7.5%, “还可以”的占60.3%, “形势不好、非常担忧”的占29.3%, 还有2.9%的觉得“无所谓”。由此我们可看出, 大部分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 有部分学生比较消极、担忧, 表现出面对社会竞争的恐惧, 特别少部分的“无所谓”态度的毕业生, 在今后就业指导中需对其了解情况, 对症下药,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观念。

2. 就业意向

第一, 就业去向的选择。在被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中, 有79.1%的选择“就业”, 10.9%的选择继续“深造”, 还有10%的“不确定”毕业之后要做什么。从调查可以看出, 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首选“就业”。少部分毕业生选择深造, 笔者对选择深造的毕业生进行深入调查, 有各种原因:其中大多数毕业生选择深造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想增强专业技能知识;部分毕业生继续深造是为了个人理想;还有部分毕业生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有少数是迫于家庭方面的压力而选择继续深造。笔者认为, 对于就业还是深造这一问题, 毕业生应根据自身实际与意愿进行全面评估, 做好选择。

第二, 工作地点的选择。笔者对毕业生们普遍中意的理想工作地进行调查, 让其在众多选项中选择最想去的三个并排序, 结果如图1所示:七成左右的毕业生都认为理想工作地是生源所在地;半数毕业生认为是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少数毕业生认为是那些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或农村地区。从调查结果可看出, 这一结果其实挺符合当今整个社会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加大了就业竞争力。笔者认为, 毕业生们可以向边远地区进发, 那些地方竞争相对较小, 就业形势不是那么严峻, 到那些地方可以有更多机会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 工作单位的选择。对毕业生们普遍认为的理想工作单位进行调查, 让他们在众多理想工作单位中选择最想去的三个并排序, 结果如图2所示。64.9%的毕业生选择毕业后去国有企业工作, 30%的毕业生青睐于党政机关, 13.8%选择去基层工作。从简单的调查中也折射出毕业生的普遍思想, 大家还是喜欢到机关、事业单位、大企业等“体制内”的单位。笔者认为, 学院应加强就业引导, 鼓励学生重视外出就业;同时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 为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3. 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对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 让毕业生选出认为影响自己最大的三个因素, 统计结果见图3。毕业生考虑最多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薪酬高低与福利”“工作地点”“个人发展空间”, 其比例依次为74.5%、61.5%、54.4%, 而对于“专业是否对口”“公司规模或名气”“岗位级别”考虑得比较少。结合前文中毕业生对工作地点和工作岗位选择的结果可看出, 毕业生最在意的还是舒心的工作环境、优越的物质条件、较高的社会地位, 但笔者还是认为, 刚出校门的毕业生, 应避免盲目自信, 清醒评估自己的能力再做出选择。

4. 毕业生需要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对毕业生需学院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做了调查, 结果显示:76.6%、53.6%、46.9%的毕业生分别认为“求职方法与技巧”“职场中为人处世原则的指导”“职业礼仪与形象指导”, 这是毕业前所需的三个重要的职业指导;部分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是比较重要的;少部分毕业生认为“简历制作技巧”更重要。从调查结果中可看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但大都又是集中统一的。因此, 学院在今后的就业指导中应增强针对性, 提高实用性, 为他们的求职助力。

三结论

通过调查可知:食品科学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就业形势大都比较乐观, 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意识不强, 但相信通过他们自身努力和学校学院的帮助, 一定会成功就业。从调查中也看出, 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和心理同现今社会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意愿和心理很像, 在择业时考虑的重点一般都为薪酬待遇、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体制”内岗位等这些非常实际的因素。笔者认为, 应届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 通过不断的锻炼和积累经验, 最后向更好的岗位过渡, 实现人生的追求。

四建议与对策

1. 毕业生应端正就业观, 认清形势, 全面评估自己, 做出正确选择

第一, 端正就业观念和认清就业形势。在当今大环境下, 就业人数居高不下与“名优”岗位稀缺的矛盾一直存在。在尖锐的矛盾下, 必须端正就业观念。“体制内”又在发达地区、工资待遇不错的如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外企等提供给毕业生的岗位非常有限,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如暂时退一步, 进行自主创业, 或是到基层去, 那里人才需求正盛, 国家出台很多优惠政策进行帮扶和支持, 在那里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通过历练, 等待时机, 厚积薄发。

第二, 全面客观地评估自己, 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正确选择。刚出校门没有工作经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没有娴熟的技能, 一心想着进好单位, 拿过万薪资, 这些想法都是不现实的。首先, 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性格特征进行客观的评估, 评估自己目前所具备的技能是什么, 能为单位创造出什么样的价值;其次, 评估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 能干什么。综合多方面考虑, 通过客观评估发现自己的优势, 获取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

2. 学院应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第一, 学院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院结合用人单位和本专业学生的特点,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 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增加实操课程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最终适应就业市场需要。

第二, 学院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学院一方面多开展就业指导讲座。邀请专业人员为毕业生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咨询、面试方法与技巧、职业礼仪、简历制作或求职分享等的培训;另一方面, 提供高质量就业信息和举办高质量招聘会。通过多渠道联系用人单位, 及时地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信息, 创造实习机会, 让毕业生离校前就可进入用人单位考察和体验, 通过桥梁作用为双方搭建更直接的双向选择平台, 最终实现共赢。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 就业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以及当前就业形势对他们的影响, 最终得出真实数据为学院就业指导提供依据。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云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恩川、简志鹏、蔡新颖等.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1)

上一篇:初中升高中有什么学校下一篇:2016-2017学年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