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组网灵活

2024-04-17

交换机组网灵活(共6篇)

篇1:交换机组网灵活

交换机家庭组网实例

随着电脑价格的下降,硬件产品升级换代的加速,Internet的普及,还有SOHO一族的逐渐壮大,使得很多家庭都拥有了两台或两台以上的电脑。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这些电脑资源呢?最好的办法是联个家庭网,把家里所有的电脑组建成一个小小的家庭局域网络,新旧电脑一块儿用,把这些电脑以很少的代价互连起来,既能起到共享资源(文件、打印机、Modem、ISDN等)的作用,又能节约家庭办公的经费开支,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如果家里只有两台电脑,我建议采用双绞线方案最为合理,即最简捷的双机直接连接方式,双绞线价格低廉、性能良好、连接可靠、维护简单,是两台电脑的家庭局域网络布线时最好的选择。但这不是今天我要谈的,因为两台机器之间的联网根本就用不着HUB或交换机!

但是如果家庭中拥有三台或以上的计算机时,那么就要使用到集线设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决定是购买HUB还是交换机。

HUB已经过时了,之所以好多人还在用它,只是因为它很便宜!而用交换机联网性能更好,以前交换机不普及是因为价格太贵,只在20~30台电脑以上的网络环境使用。近日清华同方网络促销的一款5口“网精灵”SOHO交换机,也称掌上型交换机,价格才280元(8口的320元),已经非常接近相同端口数的HUB了。赶快忘掉HUB吧,让家庭联网也过把“交换”的瘾!下面我就奉献一下本人用同方5口“网精灵”SOHO交换机进行家庭组网的实例,对于小型的公司、学生宿舍,这个例子也是适用的。

一、硬件准备

同方5口“网精灵”SOHO交换机、网卡、网线、RJ45水晶头、网钳、测线仪,缺一不可啊!接下来就是网络布线、网线的制作、网卡的安装(硬件的安装),以及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交换机、猫、打印机间的连接了,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相信一般的菜鸟都胜任了,实在不行,看看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计算机与交换机在拓朴结构上采用了星形结构,即所有双绞线一端均与交换机相连,而另一端则与不同的计算机上的网卡相连,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的连接通过交换机来实现。

二、软件的配置

接下来的工作就有点复杂了,先要选一台性能最好的电脑做主机(就用最新才配的那台吧!在图中),将网卡和Modem装入其中(前面已经安装了啊!),然后安装网卡和Modem的驱动程序,因为是所有的机器共享上网,因此我们还需要在主机中安装代理服务软件,常见的实现方法有SyGate、WinGate等网关类软件(我在这里决定不多说了,关于SyGate、WinGate等网关类软件使用,网上说的很多)。先说对网卡的设置,网卡设置主要是添加一些协议、服务、适配器和客户。需要添加的协议有TCP/IP、NetBEUI、IPX/SPX兼容协议,服务有Microsoft的网络文件共享,适配器有所安装的网卡和Microsoft的拨号网络适配器,客户有Microsoft的网络用户和友好登录。最后是设置网卡的IP地址,点击TCP/IP协议的属性,选择IP地址一栏,选择指定IP地址一项,在IP地址一栏填入192.168.0.1或者192.168.0.2或者192.168.0.3,建议填入192.168.0.1,这样便于后面其它电脑的设置,子网掩码应填入255.255.255.0。

好了,这些都做完了以后,接着就可以用相同的方法,依次在其它的电脑上进行网卡的设置,唯一需要注意的是,IP地址的设置一定不要雷同,其它几台电脑的IP地址可设置为192.168.0.X(X=2,3,4,5......),子网掩码同上,如果网卡都设置好了,就要检测网络是否已经连通。在这里,我们可以分别从客户机菜单栏选择运行命令运行PING 192.168.0.1,如果执行命令的结果是TIME OUT,说明网络不通,需要重新连接。判断双绞线的物理连通与否的方法较为简单:查看网卡的指示灯或者交换机上对应的指示灯是否正常。一般网卡上绿灯亮表示网络连通。为了比较好地检测双绞线的连通性,也可以准备双绞线测试仪在双绞线两端进行测试。

到这里,你的局域网已经建好了,先歇会儿吧,如果你很想玩目前比较流行的联网游戏如CS、星际、帝国之类的,你就尽情玩吧!组建一个家庭用的小办公局域网就这么简单,还很有趣呢!

宽带接入在一楼,房间在六楼,一根网线上来,有八台电脑上网,请问是该用8口的路由器还是用8口的交换机?如果用的路由器,是否也是组成了一个局域网?

交换机即可,但需要8个外网ip 路由器可以组成8台电脑的小局域网,只需要1个外网ip 追问

非常感谢!

1、哪种稳定程度更高(别人组来办公的)?

2、交换机的8个外网IP是否就是8个固定IP地址?路由器的1个外网IP是否就是指不需要指定IP地址? 回答

1)如果只有一个外网ip就只能用路由,一般办公都用路由,2)路由必须设置固定ip后才能上网

篇2:交换机组网灵活

一、金税工程建设回顾

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我国的税收工作,已成为税收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是更好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作为电子政务重点建设的“十二金”工程之一,金税工程建设也已写入《征管法》。《征管法》第六条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明确了政府在实施税收信息化方面的主体地位和责任。同时通过以税收业务流为主线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不断优化税务系统的组织结构、不断强化部门职能等作用,早日建成中国电子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并最终实现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成为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二、金税工程的建设目标

建设和谐“电子税务”征纳信息化平台

国家自税务信息化建设开始,涵盖了国家税务和地方税务业务,简称国税和地税。1994年至今,“金税工程”二期已经走过10个年头。07年“金税工程”步入了省级大集中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全国税务系统在现有网络平台上进行综合征管软件的省级集中部署,并围绕省级大集中的建设需要进行网络平台和数据中心的改造建设,确保IT资源全面向大集中建设倾斜。

金税工程建设需要更好地为纳税个人或法人提供纳税服务,同时需要实现与其它政务部门如社保、海关、工商、银行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税务信息化整体建设方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外联单位、纳税个人提供的征收服务网络平台需要提供外部流量的接入和交互信息处理,二是系统内部的数据和业务大集中建设,其中税务数据中心、灾备中心是重点内容。总体看,建设和谐的电子税务征纳平台,是全面涵盖税务业务处理流程,使得业务处理更智能、高效、灵活的关键。

三、金税工程三期建设面临的挑战:

税务信息化建设近20年,无论在技术还是设备应用上都有一定积累,金税工程作为税务信息化的主要建设内容,一直承担了网络承载平台、整体安全体系、统一管理的建设任务。

目前国家进入了金税三期建设阶段,税务业务系统更加规范统一如国税CTAIS系统、地税综合征管系统,都增加了更多的征、管、查功能,对网络依赖程度增加。同时网上的多业务流量增加包括视频、语音业务流量增加,网络承载平台需要足够支撑。金税三期建设不再仅仅关注税务系统内部的建设,未来必须提供外部门联合报税、个人报税服务等内容,这些建设任务都是以往尚未完善的,应该说都是面临的新挑战,因此如何采用更优的解决方案,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问题。挑战一:统一多业务承载网络平台建设

税务网络建设起步早,部分设备性能已经不满足业务对网络的要求;尤其是地税系统,改造相对较晚,问题明显,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差更大。如何以省级为单位进行统一建设是金税三期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税务系统业务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目前除综合征管业务外,国税的金税工程业务、稽查集合业务、进出口退税等业务等均直接覆盖到各级部门,网络带宽面临压力,需要建设核心业务流的“绿色通道”,也要具备多业务融合能力,带宽保证、QOS策略等技术部署。不同业务之间的流量控制如何做到动态、高效是面临的新挑战。

挑战二:网络统一管理建设新挑战

税务网络规模越来越大,对于网络的管理要求不断提高,集中管理、远程维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省级大集中建设后,更好的进行统一网管、定制策略下发、安全准入等控制工作成为实际的管理问题。挑战三:业务安全体系建设

外部门信息交互的安全挑战:目前与公安、工商、海关、银行、外汇管理部门等系统实现信息交换不足。如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交流不足,难于获得纳税人办理工商登记和全国企事业单位机构编码的信息,做不到从源头控制漏征漏管户,追查失踪业户;难于防止利用假停、歇业等手段的偷税行为。如何部署合适的安全产品及其安全策略、安全统一策略管理等是完成这些外联单位接入的前提考虑,甚至在税务大集中建设后相应的安全解决方案应该是怎样的?是否还是早期采用边缘逻辑隔离的方案?这些都是现在面临的问题。

大量互联网业务开展的挑战:金税三期建设中个人业务在互联网上会大量开展,提高征管效率、并提高办公效率,实现网上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车船税等已经成为趋势,并且已经在省级开展起来,但是对于网络出口的安全、出口业务流量的控制/加速等成为日前希望解决的问题。

四、H3C金税三期省级网解决方案

基于税务行业的建设特点,H3C公司多年来服务税务行业的经验,提出了业务承载平台建设、统一网络管理建设、业务安全体系建设解决方案,解决上述遇到的挑战,可以为金税二期工程改造,以及金税三期网络建设规划提供技术参考。

(一)业务承载平台建设解决方案

税务大集中建设部署(作为拓扑图的标题)

税务系统确立了省级大集中的业务模式,需要基础网络平台的支撑,为业务开展提供高速可靠的网络通道。通过省级大集中建设,可以很好解决税务网络因为设备档次、建设规范不统一等现象,提升整体税务网络支撑能力。

1、业务承载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部署省级大集中建设,需要建设从省级节点到地市、区县及以下的多级广域网络,对省级节点的设备的扩展性、广域吞吐能力等方面进行着重考虑,同时考虑到地市以下节点的带宽扩充需求,地市及区县设备的广域网接口应具备一定的扩展能力包括信道化广域网接口,设备本身冗余性要求等。在省级二、三级网络平台搭建中,通常建议采用星形拓扑结构。链路选择上;如果是同一运营商的话,采用不同链路或者采用不同运营商的相同链路也可,在省级核心节点采用信道化的SDH或者ATM接口与下级节点互联,包括省核心到地市、地市到区县节点的连接,通过采用不同速率的信道化模块连接,可以减少动态路由中邻居的计算数量、并方便网络扩展、保护网络投资。

考虑到税务以征管业务为主并有其它业务并存的特点,所有业务均有纵向性特点,都需要可靠性支撑。因此在税务大集中建设中以主备的方式来部署广域两条链路,配合在全网进行动态路由部署,实现业务的自动冗余备份,快速传输等。

H3C广域网特色产品SR88/66系列,适合税务省级网骨干节点的部署,提供高密度的SDH接口包括E1、155MCPOS口的接入,同时提供母卡配合子卡的方式,实现全分布式硬件处理,为金税三期省网广域网提供高扩展能力。

2、业务承载平台高可靠性解决方案

税务网络延升至税所节点,存在备份链路,同时需要承载数据、语音、视讯等多业务,在完成大集中建设后的网络基础平台除了需要通过技术部署完成对业务流量的控制、调配外,对于网络中各个节点进行冗余备份策略是目前税务网络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在税务网络中部署快速收敛、双向快速检测(BFD)技术可以提高网络对于业务流量状态的快速响应。且由于税务主要业务是征管业务,征管业务流量占据整体业务流量的70%。在每个月1-10日为征收期,但是实际上在每月的7、8、9几天为流量的高峰期,占据当月征收流量的90%,为更好的确保核心业务在高峰期的正常开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完全有必要部署快速双向检测技术方案。部署BFD技术的目的是在不同的链路都可以作为主用业务的承载链路,做到在正常IGP收敛之前能够通过BFD技术快速感知到路由链路状态的变化,及早完成网络收敛,确保业务不中断。部署简单,BFD是一个简单的“Hello”协议,在很多方面,它与那些普通的路由协议的邻居检测部分相似,BFD能够在任何类型通道上进行故障检测,这些通道包括直接的物理链路,虚电路,隧道,MPLS LSP,多跳路由通道,以及非直接的通道。此外在税务网络平台上采用基于类的QOS策略部署BFD快速检测技术的配套方案,可以动态识别业务,并动态调整网络资源-带宽、时延等。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成熟、广泛的面向业务的解决方案。

为很好监控网络中流量,尤其是生产业务流量如税务综合征管(CTAIS)业务,H3C公司NTA解决方案中通过XLOG管理软件可以对主机、业务流进行分析,可以对业务流高峰期、每月平均带宽利用率、不同业务带宽占有率等数据进行分析,为掌握网络资源提供有力依据。

H3C广域网特色产品SR88/66系列多业务路由器支持BFD双向检测技术,支持BFD与OSPF、VRRP等关联,可以做到快速的链路感知、链路收敛。同时SR88/66支持OAM(可运维管理)监测技术,可以实现IP、MPLS的全链路监测,为业务的不见断处理提供技术保证。

(二)统一网络管理解决方案

税务网络从国家税务总局一直覆盖到乡镇税所节点,整网采用集中式网管的方式不合适,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大,建议采用分布式网管方式,并采用带内网管的方式以减轻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建立的网管平台能够自动发现网络拓扑、实时监控并动态报告网络设备的状态;具有事件管理功能,能收集、储存并分析Snmp Trap;具有性能管理功能,能采集设备性能数据,通过分析该数据以判断网络健康状况等。网管通常规划情况如下:

整个网管系统分为两级管理中心(NOC),总局网络管理中心和省局网络管理中心,地市一级税务局设立技术支持小组,负责本市范围内的网络运行维护。但是网络管理中心为网络运行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负责处理日常网络故障、完成各种生产需求的网络支持外,还需要定时网管网络运行情况、网络性能参数以及网络安全(防火墙)的各类信息并填写值班日志及安全日志、定期将辖内路由器的配置文件备份到备份数据库、负责编写网络设备、网络拓扑、网络配置的资料文档,同时对于网络的边缘接入、网络中的异常流量主机监控、动态策略下发等都是目前税务网络中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

H3C公司基于对税务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除了基本的网络平台管理之外,理解到 税务IT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是标准化、智能化、统一平台、面向业务,通过H3C的业务软件产品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架构,将网络管理、业务管理、用户管理、策略管理等各个部分深度融合,使各个模块能够互相协调和配合,达到统一面向业务的目的,这些模块之间的有机组合与分工,形成了IP智能管理中心的框架(IMC)。

H3C智能管理中心框架

IP网络基础架构管理 税务基础网络管理中心除了涵盖诸如网元管理、拓扑发现、参数配置、状态监控等传统网管软件的功能外,还可以实现网络业务、服务管理功能,如远程接入VPN隧道管理、网络能力基线识别、历史数据深层分析、业务影响关联分析等,也可以灵活扩展到对桌面、服务器、存储等网络实体的管理。IP网络综合接入管理中心

对于税务网络边缘的接入控制也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是网络运营的保证。IP网络综合接入管理中心通过各种模块的控制,对各种方式的接入用户进行有效的身份管理以及安全保障,同时通过接入控制的机制使得网络可运营、可管理。

针对税务网络接入用户安全状态保障的EAD(端点准入防御)解决方案,它通过H3C安全设备、智能终端、安全策略服务器、第三方防病毒软件等共同配合,实现在基础认证之上,对接入用户终端的安全状态进行进一步认证,以保证终端以干净的状态进入网络。IP网络智能分析中心

基础网络管理中心从设备生命周期的角度对网络进行管理,智能分析中心实现了自动化和精细化的深度分析,实时探测网络资源的分配状况,结合业务优先级和服务水平协议,按照预定策略实现网络资源的按需分配。

IP智能分析包括了用户行为分析、网络流量分析、安全事件分析、故障深度分析以及服务质量分析等分析模块,通过这样的深度分析与推理机制,管理员可以有效了解整个网络的运行状况、带宽占用状况等信息,为用户进行下一步的网络优化与控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IP智能管理中心(IMC)中的各个管理控制中心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可能需要多个管理控制中心互相联动,实现对企业业务应用的有力支撑。比如网络流量分析系统通过对网络中各种业务的构成状况,输出网络健康评估,资源管理中心则可以以网络健康评估为依据,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中的资源进行调配,从而通过先进的体系架构,达到智能管理的目的。

(三)面向业务的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金税工程的核心是业务与数据的集中,安全成为整个税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随着政务公开和政府上网工程的

开展,税务系统的对外业务服务必须要通过互联网来完成,例如税务信息公布、企业初始数据的采集、网上报税等,这些数据的审核需要由内网中的税务人员来完成,另外对于税务系统所有初始数据和审批过程都需要备份,存入系统内网的数据库中,既严格区分核心保密级的税务内网信息系统和普密级的税务外网信息系统,根据国家规定,两个网络之间必须要物理隔离,而外网部分虽然设有防火墙,但并不能保证100%的安全,而且目前这种内外分离的做法也不能满足电子政务开放性的要求。因此,必需要建立税务网络安全整体防护体系,提高税务网络的安全保障能力。面向业务的安全

在整个税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尤其是金税三期的规划,数据大集中和业务系统建设并重,在即将上线的税收征管、交叉稽核、行政办公等系统都将面临大量的网络访问。这些访问中不可避免的会夹杂攻击行为,而税务信息化由于采用数据大集中的形式,不出问题则可,一旦出现对于数据的破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金税三期中安全体系的核心是解决业务层面的安全问题。基于针对业务的安全考虑,H3C采用特有的终端认证解决方案能够很好的解决用户访问的问题。H3C的终端安全认证可以结合CA身份认证共同对接入用户进行认证,这种认证主要对内部用户进行管理,在进行身份认证的同时对用户进行权限的划分,有助于内网用户更安全的接入系统。另外终端安全认证的客户端还可以监控终端的病毒库和操作系统补丁的升级情况,只有确认达到安全级别才允许客户端接入网络,H3C终端安全认证解决方案是结合CA认证的全面内网安全防护解决策略。

对于外网用户的接入,H3C采用SSL VPN的接入方式对链路文件传输进行加密,由于SSL VPN的模块是基于防火墙体系,因此在进行链路加密的同时能够对接入的用户实施全面的安全防护包括数据层安全过滤,区域访问策略等。终端安全认证结合外网用户的传输最终保障了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应用体系的安全。

基于安全的带宽保障

带宽是网络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金税三期建设中对于带宽的保障也是H3C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税务系统网络中集中了数据、语音、视频等大量的数据格式因此对于带宽的保障成为H3C税务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税务信息化中的带宽保障问题,H3C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对于应用协议部分,H3C采用基于安全与网络设备的QOS,能够实现全网的服务质量保证,针对带宽要求较高的语音、视频协议予以较大带宽的支持。对于网络中的垃圾数据,H3C防火墙可以对网络数据实现全面过滤,包括主流的DOS/DDOS攻击,ICMP/UDP数据包、JAVA等代码过滤等,保障了带宽的纯净。由于税务网络中的Internet出口主要集中在税务总局和各省税务局,因此对于BT协议的限流或阻断可以大大提高Internet出口带宽的利用率,对提高服务器应用响应速度大大提高。构建立体安全网络

传统的安全解决方案中,安全产品往往处于被动防御的位置,难以应对变化莫测的安全威胁,面对税务信息化这样全国网络而言,这样的安全体系是远远不能满足税务应用的需求,H3C针对这种问题提出了智能化安全事件管理解决方案。

在自适应安全网络中,H3C将整个网络中的设备都涵盖在安全的范畴下,也就是税务信息化全国的核心网、局域网设备都可以被当作一个节点去管理,甚至还可以包括除了网络、安全产品之外的服务器以及应用系统,所有这些系统的加入都会大大丰富监控的信息,并能够更快捷、准确的发现存在的问题。

H3C拥有独创的专家分析系统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内置的策略和日志的关联分析可以快速找到发生问题的原点。税务行业曾经出现过伪造源地址的攻击问题,这种匿名攻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税务广域网的带宽,并大大降低了局域网的安全性,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单一的安全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进行全网统一事件管理后,我们不仅能查到是某台主机发送的信息,更可以精确到哪个地区,哪个楼层楼层,哪个交换机的网口出现的问题,如此精准的汇总分析数据应对于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是在合适不过了。H3C的整体解决方案结合了对网络应用的保障以及对网络带宽的保障,将整个网络的设备通过安全管理中心结合在一起进行统一的分析、监控,最终实现在税务核心网中建立一个自适应安全网络的最终目标。为了更好的支持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建设,H3C公司建立了广泛的技术服务支持体系。目前,H3C在我国设立了28个办事处,30个区域备件库,服务网络覆盖30个省市和200多个地区,通过全球技术支持中心、SOL(Support On Line)和800免费电话等完善的服务网络,持续、高效、快捷地向税务部门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多元化的服务。

篇3:交换机组网灵活

这几年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式发展, 使新疆电网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智能化变电站建设越来越多, 截止日前全疆共有4座75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目前75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采用的基本上配置了配置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3层结构, 同时构建了MMS、GOOSE及SV三种网络。随着对IEC 61850标准研究和应用的深入以及国内各厂商基于IEC 61850标准产品的丰富, 特别是智能一次设备中更多的整合二次设备的功能, 利用先进的以太网交换机组网模式及信息传播技术, 使智能化变电站各层之间的网络结构更加坚固、可靠及高效。

本文描述的750千伏烟墩智能化变电站含1台主变、4个750千伏出线间隔 (烟沙Ⅰ线、烟沙Ⅱ线、烟天Ⅰ线、烟天Ⅱ线) 、2组线路高抗和4组低抗。750k V采用3/2断路器接线, 本期安装27台罐式SF6断路器。220k V采用双母线运行方式, 本期共8个间隔。66k V采用单母线接线, 本期安装6台磁柱式SF6断路器。

2 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及组网模式

2.1 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

750千伏烟墩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在逻辑功能上由站控层网络、间隔层网络、过程层网络组成。

2.1.1 站控层网络

通过相关网络设备与站控层其他设备通信, 与间隔层网络通信。逻辑功能上, 覆盖站控层的数据交换接口、站控层与间隔层之间数据交换接口。承载信息为MMS报文。

2.1.2 间隔层网络

通过相关网络设备与本间隔其他设备通信、与其他间隔设备通信、与站控层设备进行通信。间隔层网络部分, 逻辑功能上, 覆盖间隔内的数据交换、间隔层与站控层之间数据交换、间隔层之间 (根据需要) 数据交换接口。传输信息为MMS报文和GOOSE报文。

2.1.3 过程层网络

通过相关网络设备与间隔层设备通信。过程层网络与站控层、间隔层网络完全独立。逻辑功能上, 覆盖间隔层设备与过程层设备数据交换接口。传输信息为SV报文和GOOSE报文。

2.2 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组网模式

2.2.1 站控层和间隔层网络组网模式

站控层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和管理中心, 是全站的中枢神经。750千伏烟墩智能化变电站全站统一设置站控层MMS网, 采用100M星形双网结构, 双网双全工、互为热备用方式。站控层A网和站控层B网, 两个网段物理上相互独立, 站控层设备, 如服务器、后台监控机、远动机等, 通过两个独立的以太网控制器接入站控层双网。

间隔层网络采用100M星形双网结构。间隔层交换机通过单模光纤与站控层交换机级联, 传输信息为MMS报文。监控系统内各装置间相互传输的联闭锁信息以GOOSE报文形式在MMS网上传输。

2.2.2 过程层网络组网模式

750千伏烟墩智能化变电站过程层网络同样采用双星形结构, 并按站内电压等级分成不同网段。主要组网原则如下:

(1) 全站最终规模分成750k V、220k V两个电压等级的过程层网络相互独立, 该组网方式增强了网络的可靠性, 缩小了故障检修的影响范围。

(2) 750k V电压等级过程层网络采用星形双网结构, GOOSE和SV独立设置。

(3) 220k V电压等级过程层网络为GOOSE和SV共网设置, 采用星形双网结构。

(4) 66k V不再设置GOOSE和SV网络, GOOSE和SV报文采用点对点方式传输;主变低压侧GOOSE和SV报文接入中压侧过程层网络。

3 智能化变电站过程层组网模式优化

为实现开关量与采样值的实时、可靠传输, 间隔层设备与过程层设置之间可以是点对点方式光纤连接, 也可采用光纤以太网网络方式。本站最初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过程层组网模式。

3.1 过程层组网模式一

采用750k V过程层GOOSE与SV分网、220k V过程层GOOSE与SV共网, 保护采用直接采样、直接跳闸方式。考虑到采样测量值和跳闸命令是过程层网络通信中的两类非常重要的信息, 而保护装置又是非常重要的间隔层设备, 为确保此两类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与实时性, 故将保护装置的采样值及跳闸命令采用点对点传输方式实现, 即“直采直跳”, 采样值及跳闸命令通过直连光纤传输, 不通过网络传输, 其余装置则分别通过GOOSE网与SV网传输相关信息。

3.2 过程层组网模式二

采用GOOSE网、SV分网、IEEE1588对时网共网, 保护网络采样、网络跳闸方式。该组网模式在设备可靠的前提下,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过程层的信息共享、节约资源, GOOSE、SV报文、IEEE1588对时网共网传输。采取过程层GOOSE与SV统一组网的模式时, 间隔层及过程层所有设备均分别通过统一设置的过程层网络传输相关GOOSE信息及SV信息。GOOSE与SV共网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信息共享。

3.3 过程层组网模式比较

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及指标可知, 以上两种组网模式均可实现。考虑到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的重要性, 且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成熟程度与应用的经济性, 750千伏烟墩智能化变电站采用了组网模式一方案, 即750k V过程层GOOSE与SV分网、220k V过程层GOOSE与SV共网, 保护采用直接采样、直接跳闸方式。

4 结束语

篇4:浅谈地区电网调度交换机组网方式

关键词:地区电网;通信网;调度交换网;方式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126-02

调度交换网是电力系统重要的通信网络,是电网生产调度的基本通信手段,随着集控站管理模式引入电网变电运行之后,以及大配网管理模式的到来,每个集控站所辖数个220 kV变电站和110 kV无人值班站,各变电站10 kV的出线开关又归属配调管辖,变电运行人员增加了监盘、下令操作等部分调度员的职责,现场操作人员与集控站值班长、地调调度员、配调调度员均有密切的双向联系,就势必对电网生产调度基本通信手段即调度交换网提出新的功能要求,既要保持地调为中心的调度方式,又要增加以集控站为主节点与其所管辖变电站(节点)的调度通信,同时增加配调与地调、集控站和变电站的通信。

1 通信网现状

1.1 调度交换网现状

某电业局原有调度通信是以地调调度交换机为中心,以各集控站和变电站为节点的星型结构,变电站话机和集控站调度交换机与地调调度交换机采用二线连接,从地调调度交换机二线用户接口延长至变电站或地调调度交换机二线环路接口与变电站的调度交换机或载波机连接,所有变电站的调度电话均是与地调连接,如图1所示。

1.2 传输通信网现状

SDH光传输体系基本建立,特别是集控站和地调之间具备了双路由和双设备,配调和地调之间也具备两种通信方式,在地调、A集控站、B集控站之间具有两个SDH光传输设备环,一个是地调—A集控站—B集控站 622 M华为SDH光传输设备环,另一个是地调—A集控站—B集控站2.5 G的ECI—SDH光传输设备环。A、B集控站与其管辖的变电站具备622 M的华为SDH光传输设备环或链的连接。

1.3 地调和集控交换机的状况

1.3.1 地调调度交换机

地调调度交换机是哈里斯H20-20MAP调度交换机,设备由公共设备/接口模块部分,模块内辅助设备/电源部分,接口模块部分、辅助设备/电源部分和调度席台组成,最多可以支持896端口,是一个无阻塞的交换系统,支持ITU-T A律PCM格式的数字接口,具有E1数字中继PRI(30B+D)接口,支持多种信令连接,如中国一号、Q-SIG等。

1.3.2 集控站调度交换机

两集控站调度交换机均是塔迪兰Coral IPx3000交换机,设备以脉码调制(PCM)交换技术为基础,由群控制部分、公共控制部分和外围电路部分(共享服务电路部分和外围接口电路部分)组成,最多可以支持4000端口,是一个无阻塞的交换系统,数字中继卡PRI30/I3提供2M的30B+D数字中继接口,支持中国1号信令、Q信令(首选ETSI信令)等多种信令。

2 调度交换机组网方案

2.1 地调与集控站的连接

地调和集控站采用现有的SDH光传输通信网进行

2 M连接,实现地调和集控站之间的调度交换机联网。

通过SDH光传输设备网,地调、A集控站和B集控站的交换机的2 M接口进行连接,地调、A集控站和B集控站交换机各配置2块E1中继接口板,地调与A集控站、A集控站与B集控站的2 M中继连接在622 M华为SDH光传输设备环上进行2 M数字传送,地调与B集控站的2 M中继连接在2.5 G的ECI-SDH光传输设备环进行2 M数字传送。交换机的局间信令采用Q信令(ETSI信令)。具体如图2所示。

2.2 配调与调度网的连接

地调调度交换机增设远端调度席台供给配调使用,完成异地(远端)使用调度台的需求,使得配调与地调不在同一地点,却可以实现相同的能力。

在现有的地调哈里斯H20-20MAP调度交换机基础上增加DBRI调度接口板,调度席台选用TeleARK128键调度席台,席台接口采用2B+d U接口方式,通过普通音频接线接到DBRI调度接口板,在H20-20MAP调度交换机和TeleARK调度台安装好调度软件既可使用,最远距离可达到4.5 km。考虑到调度席台使用的可靠性,在HARRIS调度总机两个独立的机框里分别配置一块DBRI板,地调的两个席台的U1和U2接口分别接入两个DBRI板,配调的两个席台的U1和U2接口分别经音频电缆和2M接口电路接至DBRI板。具体连接如图3所示。

2.3 功能实现

2.3.1 中继的设置

调度交换机中继局向的设置实现各站与集控中心、地调、配调以及各站之间的直通电话通信功能。地调交换机设置对应A、B集控站的局向,在A集控站和B集控站交换机均设置迂回路由,当地调至A集控站或B集控站的传输设备故障时,可以通过A集控站或B集控站的迂回路由抵达,从而保证故障时地调与集控系统的调度通信。

2.3.2 调度电话的拨打

变电站与地调保持由地调调度交换机二线用户接口延长至变电站,变电站与地调通信只要拨打调度交换机的分机用户号码至地调调度席台。配调的调度席台与地调调度席台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变电站与配调的通信也只要拨打调度交换机的分机用户号码至配调调度席台。变电站之间也只要互相拨打各自的分机号即可实现变电站之间的调度通信。

集控站的调度席台只要拨打地调的局向号+地调(配调)调度席台的分机号即可实现集控站与地调(配调)之间的通信,反之,地调(配调)拨打集控站的局向号+集控站调度席台的分机号即可实现地调(配调)与集控站之间的通信

变电站只要拨打集控站的局向号+集控站调度席台的分机号即可实现变电站与集控站之间的通信,同样集控站的调度席台只要拨打地调的局向号+变电站的分机号即可实现集控站与变电站之间的通信。

3 结 语

调度系统在现有的通信传输网络的基础上进行数字组网和功能的延伸,满足了集控系统和配调对调度通信的要求,同时未削弱原有的地调调度通信体系。相反,通过调度交换机的数字联网,使得三方面的调度通信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篇5:交换机组网灵活

一、Cisco 2950交换机基本配置

switch>

switch>enable

switch#

switch#vlan database(进入vlan维护模式)

switch(vlan)#vlan 2 name vlan2(给vlan 2命名为vlan2)

switch(vlan)#vlan 4 name vlan4(给vlan 4命名为vlan4)

switch(vlan)#exit(这里要注意一下,要打入exit退出才有效,不能用ctrl+z或end直接退出,因为这么不能使配置生效!)

switch#show vlan(查看vlan的配置,默认有vlan1)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nterface f0/1(进入fastethernet0/1接口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这步可以省略)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把该接口划分到vlan2,记得vlan2之间有空格)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激活端口)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erface f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4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erface f0/3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设置此口为中继模式)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

witch(config-if)#exit(这里可以直接用ctrl+z或end直接退出到特权模式)

二。在路由器Cisco 2611上的配置(单臂路由)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interface f0/0.1(进入子接口模式)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2(设置封装类型为dot1q,它是思科特有的。此外还有isl封装,要看该设备支不支持。数字2是vlan号)

router(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exit

router(config)#interface f0/0.2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4

router(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exit

router(config)#interface f0/0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config-if)#^z

router#show running-config

router#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三,

给PC1,PC2设置好IP地址,然后用ping命名令测试!

1、配置IP地址

交换机要能够被网管,必须给它标识一个管理IP地址,默认情况下CISCO交换机的VLAN 1为管理VLAN,为该VLAN配上IP 地址,交换机就可以被网管了。命令如下:

a、进入全局模式: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b、进入VLAN 1接口模式: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1

c、配置管理IP地址:Switch(config-if) # ip address [A.B.C.D] [mask]

如果当前VLAN 不是管理VLAN ,只需要将上面第b处命令的vlan的号码换成管理VLAN的号码即可。

2、打开SNMP协议

a、进入全局模式: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b、配置只读的Community,产品默认的只读Community名为public

Switch(config)#snmp-server community public ro

c、配置可写的Community,产品默认的可写Community名为private

Switch(config)#snmp-server community private rw

3、更改SNMP的Community密码

a、将设备分组,并使能支持的各种SNMP版本

Switch(config)#snmp-server group qycx123 v1

Switch(config)#snmp-server group qycx 123 v2c

Switch(config)#snmp-server group qycx123 v3 noauth

b、分别配置只读和可写community 如:

Switch(config)#snmp-server community qycx123 ro

Switch(config)#snmp-server community qycx123 rw

4、保存交换机配置

Switch#copy run start

篇6:交换机组网灵活

本文首先分析了软交换技术的产生原因,然后对软交换技术做了简要介绍,并针对目前软交换设备所能够提供的业务,提出了软交换网的应用,最后,对采用软交换技术组网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软交换技术产生的背景

人类的通信包括话音、数据、视频与音频组合的多媒体三大内容。一直以来,上述三类通信业务均是分别由不同的通信网来承载和疏通。电话网承载和疏通语音业务、数据网承载和疏通数据业务,多媒体网承载和疏通多媒体业务。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对通信要求也不再仅仅是基本的语音通信业务和简单的WWW浏览和收发E-mail,人们需要的是能够随时、随地、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要求电信运营商能够灵活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电信业务,而基于由不同通信网络提供不同业务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用户“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需求,只有构建一个“全业务网络――即能够同时承载和疏通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网络”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对通信业务的需求。

电话网的历史最为悠久,其核心是电话交换机,电话交换机经历了磁石式、共用电池式、步进制、纵横制、程控制5个发展阶段,其差别在于交换机的实现方式发生了改变。程控制电话交换机的出现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它采用了先进的体系结构,其功能可以分为呼叫业务接入、路由选择(交换)和呼叫业务控制3部分,其中的交换和呼叫业务控制功能均主要是通过程序软件来实现。但其采用的资源独占的电路交换方式,以及为通信的双方提供的对等的双向64kbit/s固定带宽通道不适于承载突发数据量大、上下行数据流量差异大的数据业务。

数据网的种类繁多,根据其采用的广域网协议不同,可将其分为DDN、X.25、帧中继和IP网,由于IP网具有协议简单、终端设备价格低廉、以及基于IP协议的WWW业务的开展,基于IP协议的Internet呈爆炸式发展,一度成为了数据网的代名词。IP网要求用户终端将用户数据信息均封装在IP包中,IP网的核心设备――路由器仅是完成“尽力而为”的IP包转发的简单工作,它采用资源共享的包交换方式,根据业务量需要动态地占用上下行传输通道,因此IP网实际上仅是一个数据传送网,其本身并不提供任何高层业务控制功能,若在IP网上开放语音业务,必须额外增加电话业务的控制设备。值得一提的是,IP网中传送的IP包能够承载任何用户数据信息,为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流等多种信息在一个承载网中传送创造了条件。

可见,电话网和数据网均存在一定的先天缺陷、无法通过简单地改造而成为一个“全业务网”,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在同一个网络上同时提供语音、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即通信业务的融合,产生了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

本文首先分析了软交换技术的产生原因,然后对软交换技术做了简要介绍,并针对目前软交换设备所能够提供的业务,提出了软交换网的应用,最后,对采用软交换技术组网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软交换技术产生的背景

人类的通信包括话音、数据、视频与音频组合的多媒体三大内容。一直以来,上述三类通信业务均是分别由不同的通信网来承载和疏通。电话网承载和疏通语音业务、数据网承载和疏通数据业务,多媒体网承载和疏通多媒体业务。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对通信要求也不再仅仅是基本的语音通信业务和简单的WWW浏览和收发E-mail,人们需要的是能够随时、随地、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要求电信运营商能够灵活地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电信业务,而基于由不同通信网络提供不同业务的运营模式难以满足用户“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需求,只有构建一个”全业务网络――即能够同时承载和疏通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网络”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对通信业务的需求。

电话网的历史最为悠久,其核心是电话交换机,电话交换机经历了磁石式、共用电池式、步进制、纵横制、程控制5个发展阶段,其差别在于交换机的实现方式发生了改变。程控制电话交换机的出现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它采用了先进的体系结构,其功能可以分为呼叫业务接入、路由选择(交换)和呼叫业务控制3部分,其中的交换和呼叫业务控制功能均主要是通过程序软件来实现。但其采用的资源独占的电路交换方式,以及为通信的双方提供的对等的双向64kbit/s固定带宽通道不适于承载突发数据量大、上下行数据流量差异大的数据业务。

数据网的种类繁多,根据其采用的广域网协议不同,可将其分为DDN、X.25、帧中继和IP网,由于IP网具有协议简单、终端设备价格低廉、以及基于IP协议的WWW业务的开展,基于IP协议的Internet呈爆炸式发展,一度成为了数据网的代名词。IP网要求用户终端将用户数据信息均封装在IP包中,IP网的核心设备――路由器仅是完成“尽力而为”的IP包转发的简单工作,它采用资源共享的包交换方式,根据业务量需要动态地占用上下行传输通道,因此IP网实际上仅是一个数据传送网,其本身并不提供任何高层业务控制功能,若在IP网上开放语音业务,必须额外增加电话业务的控制设备。值得一提的是,IP网中传送的IP包能够承载任何用户数据信息,为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流等多种信息在一个承载网中传送创造了条件。

可见,电话网和数据网均存在一定的先天缺陷、无法通过简单地改造而成为一个“全业务网”,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在同一个网络上同时提供语音、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即通信业务的融合,产生了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

核心传送层

核心传送层实际上就是软交换网的承载网络,其作用和功能就是将边缘接入层中的各种媒体网关、控制层中的软交换机、业务应用层中的各种服务器平台等各个软交换网网元连接起来。

鉴于IP网能够同时承载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同时具有协议简单、终端设备对协议的支持性好且价格低廉的优势,因此软交换网选择了IP网作为承载网络。

软交换网中各网元之间均是将各种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信息封装在IP数据包中,通过核心传送层的IP网进行通信。

软交换网中的协议及标准

软交换网络中同层网元之间、不同层的网元之间均是通过软交换技术定义的标准协议进行通信的。国际上从事软交换相关标准制定的组织主要是IETF和ITU-T。它们分别从计算机界和电信界的立场出发,对软交换网协议作出了贡献。

1.媒体网关与软交换机之间的协议

除SG外的各媒体网关与软交换机之间的协议有MGCP协议和MEGACO/H.248协议两种。

MGCP协议是在MEGACO/H.248之前的一个版本,它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比不上MEGACO/H.248,同时在对多运营商的支持方面也不如MEGACO/H.248协议。

MEGACO/H.248实际上是同一个协议的名字,由IETF和ITU联合开发,IETF称为MEGACO,ITU-T称为H.248。MEGACO/H.248称为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它具有协议简单,功能强大,且扩展性很好的特点。

SG与软交换机之间采用SIGTRAN协议,SIGTRAN的低层采用SCTP协议,为七号信令在TCP/IP网上传送提供可靠的连接;高层分为M2PA、M2UA、M3UA。由于M3UA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目前应用较为广泛。SIGTRAN/SCTP协议的根本功能在于将PSTN中基于TDM的七号信令通过SG以IP网作为承载透传至软交换机,由软交换机完成对七号信令的处理。

2.软交换机之间的协议

当需要由不同的软交换机控制的媒体网关进行通信时,相关的软交换机之间需要通信,软交换机与软交换机之间的协议有BICC协议和SIP-T协议两种。

BICC协议是ITU-T推荐的标准协议,它主要是将原七号信令中的ISUP协议进行封装,对多媒体数据业务的支持存在一定不足。SIP-T是IETF推荐的标准协议,它主要是对原SIP协议进行扩展,属于一种应用层协议,采用Client-Serve结构,对多媒体数据业务的支持较好、便于增加新业务,同时SIP-T具有简单灵活、易于实现、扩展性好的特点。目前BICC和SIP协议在国际上均有较多的应用。

3.软交换机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协议

软交换机与Radius服务器之间通过标准的Radius协议通信。软交换机与智能网SCP之间通过标准的智能网应用层协议(INAP、CAP)通信。一般情况下,软交换机与应用服务器之间通过厂家内部协议进行通信。为了实现软交换网业务与软交换设备厂商的分离,即软交换网业务的开放不依赖于软交换设备供应商,允许第三方基于应用服务器独立开发软交换网业务应用软件,因此,定义了软交换机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开放的Parlay接口。

4.媒体网关之间的协议

除SG外,各媒体网关之间通过数据传送协议传送用户之间的语音、数据、视频等各种信息流。

软交换技术采用RTP(Real-timeTransportProtocol)作为各媒体网关之间的通信协议。RTP协议是IETF提出的适用于一般多媒体通信的通用技术,目前,基于H.323和基于SIP的两大IP电话系统均是采用RTP作为IP电话网关之间的通信协议。

5.小结

MGCP、MEGACO/H.248、SIGTRAN、BICC、STP-T、Parlay协议传送的均是控制类信息,不包含任何用户之间的有用通信信息。RTP传送的是用户之间的有用通信信息。同时,媒体网关与连接的非软交换网设备之间需采用相应的协议通信。值得一提的是,软交换网与H.323网互通,H.323GW与H.323网的IP电话网关采用RTP通信,同时软交换机需与H.323网的GateKeeper之间采用H.323协议通信,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1.目前的软交换设备对业务的支持情况

目前,许多电话交换设备供应商和数据设备供应商均推出了自己的软交换设备,国内厂商包括中兴、华为和大唐;国外厂商包括阿尔卡特、北方电讯、西门子、朗讯、Cisco、Sonus、UT斯达康等公司。各厂商提供的软交换设备均遵从软交换技术的总体架构,只是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软交换技术的产生是为了构件一个“全业务网”,即在同一个网上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视频流业务的融合;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将呼叫控制和业务功能在功能实体上进行了分离。但目前各厂家提供的软交换系统在业务提供上与上述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目前,语音业务仍旧在通信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各电信运营商盈利的主要来源,软交换网实现多业务的融合,应首先能够提供至少与PSTN相同的语音业务。因此,各设备厂商也将对语音业务的支持列为首要任务。

语音业务可以分为语音转接业务和语音直接接入业务。

软交换网的虚拟中继业务提供语音转接业务,实际上就是利用软交换网转接PSTN端局之间的语音业务,而软交换网本身不直接接入语音终端用户,此时软交换网的功能类似于PSTN中的汇接局或长途局的功能。提供虚拟中继业务,软交换网中必须配置TG、SG和软交换机设备,若仅提供与PSTN相同的语音转接业务,则不需要单独的应用服务器,此时呼叫控制和业务的实现均是由软交换机负责完成。目前各软交换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系统均已经能够提供虚拟中继业务。

语音直接接入业务,要求软交换网具备PSTN本地端局的功能,在我国信息产业部5月25日发布的《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以及补充件中规定了PSTN交换机应具备的各项功能,目前各软交换设备厂家均是利用软交换机来实现上述功能,而未采用专用的应用服务器。对于用户信息和存储和鉴权认证也是由软交换机来实现,也支持由专用的应用服务器或智能网SCP来实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各厂商提供的软交换系统对于基本语音业务仍未采用“呼叫控制与业务应用的分离”的概念。同时,软交换网中为直接接入用户还必须配置AG和/或IAD设备;与PSTN相连,则还需配置TG和SG设备。目前各软交换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系统均已经能够提供基本的语音直接接入业务,但不同厂商提供的系统对于《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以及补充件中规定了PSTN交换机应具备的各项功能的支持情况仍各不相同。同时,对于PSTN智能网实现的各种语音增值业务,各厂家提供的软交换系统也是通过智能网方式来实现的,此时,软交换机具备SSP功能,触发智能网业务,访问智能网的SCP。近年来数据业务的增长较快,但业务应用主要集中在WWW浏览、E-mail、下载、网络游戏、网络视频流媒体在线观看、网上购物、ICQ及网上聊天等业务。软交换设备供应商推出了一些数据与语音相融合的业务,例举如下。

上网呼叫等待业务:用户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当有电话呼入时,用户可以在PC界面上得到电话呼入的提示,并可选择接听、拒绝、前转来电。

点击拨号业务:通过点击Web页面上的Tel或Fax的号码,发起电话呼叫。

Web800业务:通过点击Web页面上的800号码,通过PC发起电话呼叫,话费由被叫承担。

短消息业务:通过PC发送、接收短消息至移动手机。

个人数据库业务: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包括电话号码、E-Mail地址在内的通信录、单日或多日的个人日程安排表等重要私人信息存放在系统为用户分配的专用数据存储设备中,并可随时调用查看和编辑修改,以备纸制文件或手机的遗失。

唯一信息业务:系统为用户分配专用的存储资源,用户的固定电话和手机电话留言、E-mail收件、网上购物定单等所有接收信息均存储在用户的统一信箱中,用户可通过PC机访问自己的统一信箱而获得所有与自己相关的信息。

呼叫跟随业务:实际上是对电话业务中的呼叫前转业务的扩展,允许用户设定多个被叫号码,来电在不同的时段转接至不同的被叫号码,且在同一时段,来电顺序接至不同的被叫号码。

网络交流中增加语音交流的业务:目前在Internet上进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时,用户之间的交流只能基于PC文本的方式,此业务提供了PC-PC的语音交流功能。

其它还有会议等多方语音、数据通信业务等。

以上列举了一些目前软交换设备供应商通过增加应用服务器,已经能够支持的一些主要业务,当然不同厂商对上述业务的支持情况、实现方式、业务功能不尽相同。

2.软交换网可行的应用

从上述业务中可以看出,目前软交换网络提供的业务仍主要是在语音业务方面,且提供的增值业务功能也很有限,其中部分业务功能利用智能网一样能够实现,目前,软交换设备供应商、运营商尚无法提供真正吸引用户的“Kill”级的、软交换网特有的业务。软交换网业务的发展和完善仍需要设备供应商、运营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的努力,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根据软交换技术的特点、设备的成熟性,以下提出一些目前软交换网可行的应用。

2.1长途语音业务

目前,大部分软交换设备供应商均已经能够提供成熟的虚拟中继业务,来转接PSTN语音业务。

对于拥有庞大的、完善的IP网络,但无PSTN的电信运营商来说,采用软交换网络提供长途语音业务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由于软交换网是采用IP网作为承载,因此,可以节省TDM传输电路建设的投资。建设软交换网的TG、SG和软交换机,并完成与PSTN连接,同时选择合适的用户鉴权方式即可开放业务。

对于拥有一个已经将自己各地分支机构通过IP网连接起来的跨地域的企业来说,采用软交换网将各分支机构的电话机连接起来,即TG、SG与各分支机构的PABX连接起来,或者通过AG、IAD直接连接各电话机,并建设软交换机即可使用内部网络疏通长途电话业务,节省数目可观的电话费。

2.2本地语音接入业务

对于拥有庞大的、完善的本地IP网络,但无本地PSTN端局的电信运营商来说,采用软交换网络接入用户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本地PSTN端局的覆盖范围有限,且用户线布放的工程实施难度较大,因此,可以在用户端设置IAD设备,利用已有的小区宽带IP网络连接至软交换IP网络,完成各个IAD与软交换机、其它媒体网关设备的连接,即实现了本地电话机的接入,同时为了保证本地接入的电话能够与其它运营商的PSTN通信,还需完成软交换网与PSTN的连接。

同时,对接入的本地用户还可以灵活、多样地为用户开放软交换业务,并随着软交换业务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

2.3移动3G网络

无论是WCDMA还是CDMA,其发展目标均是在核心网络实现语音和数据业务的统一承载和交换,软交换技术无疑将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3G网络中,原MSC将裂变为MSC-GW和MSC-SERVER,MSC-GW完成媒体网关的功能,MSC-SERVER完成软交换机的功能,IP网络作为3G网络的统一语音、数据媒体流的承载网络,实现各种业务数据流的融合。

3.软交换网络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包括网络安全和用户数据安全两个方面。

网络安全是指软交换网络本身的安全,即保证软交换网络中的媒体网关、软交换机、应用服务器设备不会受到非法攻击。由于软交换技术选择了IP网作为承载网,IP协议的简单和通用为网络 提供了便利条件。当软交换选择了开放的(与Internet相连的)IP网作为承载网时,网络安全问题尤其突出,必须在IP网上采用合适的安全策略,以保证软交换网的网络安全。

用户数据安全是指用户的签约信息和通信信息的安全,即不会被非法的第三方窃取和监听。首先,软交换网需采用必需的安全认证策略保证用户签约信息的安全,同时,无论是用户的签约信息还是用户的通信信息的安全均需要IP网的安全策略作为保证。

3.2QoS服务质量保证

目前各软交换设备供应商均声称所提供软交换系统支持对QoS服务质量的保证,即软交换机能够根据语音、数据、视频的业务特性为用户所申请使用的业务分配特定的网络资源,以保证QoS。但软交换网的业务是承载在IP网上的,基于“besteffort”服务策略的IP网难以很好地贯彻软交换机的QoS策略,因此,为保证软交换网的业务服务质量,必须要求软交换的IP承载网支持“Diffserv”等必要的服务质量保证策略。

3.3IP地址

软交换技术选择了IP网作为软交换网的承载网,因此,软交换网中的各网元设备均需要设备IP地址;若软交换网仅提供虚拟中继业务,则不需为用户分配用户IP地址,若软交换网提供本地直接接入用户的业务,则需要为每一个用户均分配一个用户IP地址。

目前的IP地址有IPv4和IPv6两种标准,IPv4推出较早,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标准,但目前剩余的IP地址数量已经极为有限。为了解决IPv4地址资源紧张的问题,产生了IPv6,IPv6对IP地址资源进行了扩展,IP地址资源已经不再成为限制。但IPv4和IPv6在同一网络中不能并存,必须在网络中进行转换和包封,IPv4和IPv6的大规模混合组网尚无经验可循。

IPv4将IP地址划分为公有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两大类,同时IP网络设备支持动态IP地址和静态IP地址的分配使用方式,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的选用既要考虑网络访问效率因素,又要综合考虑网络安全因素;动态地址和静态地址的选用既要考虑拥有的地址资源、地址使用效率,又要考虑对开放业务的影响。

3.4小结

如上所述,目前软交换网络能够提供的极具吸引力的业务还很有限,还需要设备供应商、运营商、内容服务提供商以及用户需求的各方努力,软交换网的建设应结合软交换技术的特点和自身的业务需求,避免盲目建设。

同时,软交换网的建设还需要关注IP承载网的建设情况,只有构建在一个安全、完善的IP网上的软交换网才具有生命力。

上一篇:念好“四字诀’整顿规范农资市场下一篇:我的理想歌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