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分管领导的讲话稿

2024-05-20

教师节分管领导的讲话稿(精选8篇)

篇1:教师节分管领导的讲话稿

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在这欢聚一堂,庆祝第二十八个教师节。在此,向长期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近年来,我们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着上级教育工作部署,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经过全体教职员工辛勤工作,我村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结构不断优化,师资力量进一步强化,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学管理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各项考核指标名列全镇前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教师的艰辛和付出,是广大教师呕心沥血、踏实工作、教书育人的结果。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教育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在此,我提几点希望和意见,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再铸辉煌。

一、学校领导班子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

学校领导班子,作为学校核心,首先要加强班子自身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形成团结廉明、高效务实的领导集体。第二要有清晰办学思路,善于运用科学化、人性化管理手段,确保学校管理各个环节既有章法,又有成效。第三要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凝聚广大教职工智慧力量,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将学校工作不断推向新局面。

二、全体教师要力争上游,身为世范,为人师表。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应当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综合素质。因此,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艺术与水平。二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素质人才要作为教育工作紧迫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富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品学兼优的学生。三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道德、品质、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三、全社会都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养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尊师重教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到认识上到位、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措施上得力,集全社会之力,形成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强大合力。要多方面努力,为各位老师创造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解除教师后顾之忧。调动社会各界、各行各业支持教育事业的积极性,真正形成人人尊师重教、人人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

老师们,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里,在学生和家长们的热切期盼中,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我村的腾飞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父老乡亲交一份满意的答案。

最后,再次祝全体教师节日快乐、新学期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篇2:教师节分管领导的讲话稿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欢聚一堂,热烈庆祝第二十八个教师节,隆重表彰一年来为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在此向长期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这次受到表彰的教育教学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已过去的一学年中,我乡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着上级教育工作部署,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各项考核指标名列全县前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大教师呕心沥血、踏实工作、教书育人的结果,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结果。在今天的庆祝暨表彰会上,我提出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协调发展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教育决定兴衰。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得快慢,从长远看,与人才资源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教育是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石。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力。经济的腾飞,必定要以发达的教育为支撑。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经济的腾飞,依赖于教育的先行;教育的发展,影响着事业的全局。全乡上下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化“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基础”的理念,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乡教育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难以实现全面覆盖,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可喜的是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乡的教育教学工作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二、必须始终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三尺讲台,关系未来。一名好校长可以带好一所学校,一名好教师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可以助推一个地区的发展。因此,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

人才的重要前提,是高质量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要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应该要有一桶水。”也有这样一幅对联形容教师的知识渊博:“三尺讲台连接五湖四海,一寸粉笔贯通万代春秋”。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要求。同时学校要创造有利于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吸引和争取更多的优秀教师到我乡从事教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更是教师的育人之本,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丰富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品格育人。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学生,关爱学生,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切实做到“爱心育人”。

三、必须始终坚持教育工作的领导重视、社会参与、全民支持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我们乡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大力营造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崇尚教育的良好环境。才能有大突破,大发展。

(一)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乡上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及时协调解决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促进我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要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事业承载千家万户的希望和寄托,教育事业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全乡村(社)支部、村委会,以及社会各界都要把关心支持教育作为义务和责任,要切切实实的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我们要继续大力倡导尊师助教尊师助学活动,在全乡形成良好的尊师助学氛围。

四、继续努力打造我乡教育品牌

新的学年里,我乡教育工作要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索,找准亮点、包装亮点、打造亮点,力争特色。不断进行理念创新,按照“质量是根本,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中心”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以质兴校,争创一流”的理念,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争创明年更加突出的业绩。

老师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三讲”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是:讲爱。爱岗敬业,爱学生,爱生活,爱家庭;二是:讲良心。衡量自己对得起学生、家长、社会。三是:讲奉献。心态、收入,桃李满天下的情怀。

总之,在新的学年里,我希望全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继续发扬默默耕耘、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不畏艰辛,开拓创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努力做爱岗敬业的模范,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篇3:教师节分管领导的讲话稿

一、现状

近年来, 临沧市县人民银行对分管领导定期检查分管业务越来越重视, 严格检查, 完善制度, 规范操作。分管领导深入业务工作第一线, 定期检查分管业务, 现场帮助指导, 分析问题, 督促整改, 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检查基础业务、重空印押管理、保密和风险控制等重要业务环节, 确保资金安全。督促各类检查、审计、监督提出问题的整改, 规范完善, 加强薄弱环节, 提高业务水平, 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

二、问题

一是检查要求不统一。对国库、会计核算、事后监督业务检查, 上级行和相关制度有统一要求, 对办公室等业务检查没有统一要求。二是检查时间不统一。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要求按季检查, 事后监督业务要求按月检查, 有的业务没有明确检查时间。三是检查范围不明确。对基础业务、重空和印押管理、内控安全管理等重要业务环节检查有明确规定, 对综合业务和其他工作检查没有相应要求。四是检查内容不具体。对一些业务检查内容有较细的规范, 对一些业务检查内容没有具体要求。五是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检查不配套。虽然要求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总结, 但对检查的时间、内容和方法都没有相应要求。

三、目的

分管领导定期检查分管业务是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 深入基层, 深入一线, 深入职工, 了解实情, 帮助指导的客观需求;是求真务实, 突出重点, 抓实分管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夯实基础, 落实任务, 规范工作的重要途经;是改善管理, 强化内控, 保障制度执行, 防范资金风险和业务风险, 确保资金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加强督促检查, 保证政令畅通, 提高执行力的重要保障;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检查、同落实, 履行一岗双责的有效方法;是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资金风险防范责任制的重要举措。分管领导定期检查分管业务, 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四、对策

(一) 统一检查时间

市地中心支行分管领导按季进行检查, 县支行分管领导按月进行检查。半年、年终、遇到自然灾害和重大事件时, 进行重点检查。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按照不同职责和时间要求, 分别进行检查, 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二) 统一检查方法

市地中心支行分管领导在人事、内审、事后监督、纪检监察、会计财务、科技、保卫部门负责人陪同下进行检查, 县支行分管领导在办公室、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陪同下进行检查。通过看、听、查、核等方式, 查阅各类记录、登记簿、账表和档案资料, 座谈了解, 核对查实, 掌握实情。

(三) 统一检查范围

对各分管部门主体业务尤其重空、印押、保密、档案、内控、安全、系统业务、应急管理、学习与党风廉政建设等进行检查, 核查履行职责、人员管理、业务管理、安全管理是否到位, 突出重点, 认真检查, 详细记录, 现场研究, 督促整改, 规范完善。

(四) 统一检查内容

主要检查六项内容:

1. 查岗位职责和责任目标制定与落实。

核查岗位职责与分工是否明确, 是否及时修订《岗位职责》, 落实责任;核查《工作综合目标责任书》是否及时签订, 目标责任是否分解到个人, 了解落实情况;核查业务操作流程是否科学合理、符合规范;核查岗位内控制约和会计核算情况, 岗位设置是否合理, 会计核算系统代码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印、押、证分管是否落实, 是否符合岗位制约要求, 是否存在违规兼岗、违规顶岗、业务“一手清”现象。

2. 查部门负责人履职。

核查内控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与落实情况, 制度是否健全, 修订是否及时, 执行是否到位;核查对各类、审计、检查、监督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是否整改彻底, 是否有累查累犯情况;核查定期业务检查和制度执行检查情况, 科长 (主任) 是否按月对岗位职责履行、内控制度执行、业务办理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进行检查, 指出和督促整改存在问题;核查核算部门内外对账情况, 对账是否严格及时, 手续是否齐全;核查应急管理和应急演练情况, 《应急预案》是否完善, 是否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核查调研信息任务完成情况, 是否按要求报送调研信息稿件。

3. 查营业场所安全和重要物品保管使用。

核查营业场所安全和人员管理情况, 营业场所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监控、报警设施是否正常, 是否严格执行劳动纪律管理和非营业人员进出营业场所登记制度, 要害岗位人员加班是否严格审批;核查重空保管使用情况, 账实、账账、账簿、账表是否相符, 保管场所是否安全, 离岗交接手续是否齐全;核查国库有价证券兑付保管情况, 账实是否相符, 保管场所是否安全;核查印章、密钥、预留印鉴、涉密文件、重要机具等重要物品保管使用情况, 账实是否相符, 预留印鉴是否及时更新, 保管场所是否安全;核查口令保管使用情况, 是否按规定设置, 定期更换。

4. 查事后监督业务和会计档案管理使用。

核查监督业务的时效性和质量, 监督是否及时全面有效, 有无延压监督业务、监督不全面、不细致和有差错未发现的情况;核查监督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情况, 是否及时通知整改, 按月编发事后监督通报, 如实通报存在问题, 督促县支行和职能部门彻底整改;核查凭证资料交接保管情况, 与县支行、职能科室交接是否当面清点, 手续是否齐全, 县支行凭证资料移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核查会计档案保管使用情况, 保管场所是否安全, 收集是否齐全, 立卷归档是否规范, 借阅利用手续是否完备。

5. 查办公室主要工作开展。

核查应急管理与政务值班情况, 政务值班制度是否严格执行, 应急指挥体系是否健全, 应急预案是否完善;核查公文管理情况, 公文处理制度是否健全, 公文格式是否规范, 是否严格执行收发文登记、拟办、审核、批办和督办制度, 保管是否安全;核查督查督办工作情况, 重要事项是否立项督查, 及时反馈办理情况;核查调研信息宣传工作, 是否及时组织采写上报调研信息与新闻稿件, 办好调研信息刊物;核查综合档案管理情况, 档案库房是否安全, 管理措施是否到位, 档案搜集是否齐全, 是否及时立卷归档, 查阅利用手续是否齐全;核查保密工作开展情况, 保密工作机制是否健全, 密码设备保管运送是否安全, 是否及时开展保密宣传教育, 对各类涉密载体是否严格管理;核查信访、政务公开与法律事务工作情况, 是否及时协调处理来信来访, 依法主动公开政务信息, 履行法律事务工作职责;核查印章管理使用情况, 保管是否安全, 是否严格执行印章制发、用印审批登记、废旧印章归档制度。

6. 查学习培训和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

篇4:浅谈领导讲话稿的写作要求

关键词:领导讲话稿 写作要求

领导讲话是领导组织公务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实施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是总结推动工作的重要载体。领导讲话稿不同于一般应用文,具有内容的针对性、表述的口头性和受众人的现场性。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是一门艺术,写作前要领会意图,收集材料,拟制提纲;写作中要注意技巧,把握好相关问题。

下面,就如何写好领导讲话稿及写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与大家作一探讨。

1 抓好“三步走”

1.1 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领会领导意图是写好讲话稿的关键。如何领会领导意图?最好是提前列好写作提纲和写作要点,尽量让领导亲自过目,这样可以抛砖引玉,知道领导想讲什么?什么方面的工作是这次会议的重点,从而较能准确地领会领导意图。

1.2 要详细搜集相关材料。一是坚持做好大事记,把自己每天所见、所思、所想以记流水账的形式记下来,尽量详细一些,防止“书到用时方恨少”。二是积累重要资料。主要是要对上级的重要通报、会议纪要和一些政策法规性的重要文件进行整理和积累,特别具有指导性的重要的文件和资料,应及时复印。三是每天要浏览上级和相关单位的网站,充分使用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优越条件,学会从网上搜集资料。

1.3 要认真拟制写作提纲。写作讲稿前先编写提纲,从全局着眼构思讲稿的内容和段落结构。编写的提纲要思路顺畅,纲目和结构清晰,层次整齐,段落衔接要注意逻辑思维,通篇浑然一体,切忌虎头蛇尾。

2 注意“七个问题”

2.1 谁来讲?讲话稿的内容和语言表述方式要根据领导的职务、年龄和社会资历而定。如果写的讲话稿格式死板、语言方式和内容千篇一律,会非常影响领导的社会形象和讲话效果。领导职务、年龄和资历的差异性是撰稿时必须要注意的。撰稿人只有区别对待,写出的讲话稿才更加符合领导的身份地位、年龄和阅历,才能真正体现出领导的管理能力,让人一听就知道是谁的风格。譬如领导一贯严禁沉稳,讲话稿就应该着重理论性,言辞一定中规中矩;相反,如果领导行事作风一贯雷厉风行,他的讲稿就不能春风细雨,言辞一定利落干练;如果是刚刚走马上任的年轻领导,其讲稿的语气和言辞应该委婉谦和;如果是资历深厚且上年纪的领导,语气和言辞必须严肃、大气,直截了当。

2.2 以什么身份讲?做领导少不了要讲话,有些重要场合更需要领导做“重要讲话”,这样的讲话就需要有事先准备的讲话稿作为参考。从讲话的场合、对象和用途来区分,领导的讲话稿可分为会议类、宣传类以及礼仪类三种。有思考,逻辑清晰,爱琢磨,是对写稿者的高要求。低要求是语句通顺,遣词造句没问题。另外,领导的身份、地位不同,讲话稿的写法也千差万别。写稿人要经常观察领导的工作和行事作风,以便讲稿内容更要符合领导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2.3 对谁讲?领导讲话是针对听众讲,因此讲话稿应该照顾听众的身份、资历和文化水平,讲稿内容应该易于理解。换而言之,就是针对不同的身份地位的听众写出风格和语言不同的讲话稿。具体来说,文化水平较高、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听众,讲话稿中可适当增加一部分理论分析性的内容,言辞要严肃得体,尽量在语言上多加修饰,突出领导者的文化底蕴;而文化水平较低的听众对于部分学术性词汇可能无法真正理解,那么讲话稿的内容就应该通俗一些,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词汇,句子结构也不宜太过复杂,否则会给人“高处不胜寒”感觉。

2.4 在什么场合讲?撰写讲话稿时要考虑领导讲话的场合、听众数量,会议规模大还是小,是针对基层职工还是针对机关干部,是单纯的事务性讲话还是礼节性讲话。因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需要有不同的讲话风格,讲话稿的写法也应该有一定差异。在严肃的场合,比如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领导的讲话稿就要言辞得体,但如果是一个离职的告别会,所撰写的讲稿就要给领导预留一部分发表个人见解的空间。

2.5 为什么要讲?撰写讲话稿前撰稿人应该深究领导的讲话的意图,也就是要明确领导讲话是基于何种目的。总的来讲,领导讲话的目的除了场面性的应酬,不过是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对工作偏差进行纠正,指导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有的也能根据现实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搞清楚领导讲话的意图以后,撰写讲稿时才有主心骨,这样写出的讲话稿才能符合中心思想。

2.6 与会人员想听什么?笔者发现,当前大部分领导讲稿都是套话连篇、八股味浓重,冗长枯燥、缺乏实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撰稿人怠工的不良现象。讲话稿针对的是不同的听众群体,因此一定要注意听众需求的差异化。撰稿时一定要认真思虑与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务,考虑听众希望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这样写出的讲话稿才更有针对性。

2.7 讲话以后讲稿干什么用?如果要以文件形式印发或在报刊上发表,撰稿人就不能不考虑印发或刊发的要求。同时,在领导讲话结束后要按印发或刊发要求对讲稿做进一步修改,经领导审定后再印发或刊发。向新闻媒体提供的素材必须征得领导同意,千万不可自作主张。撰稿人根据讲话材料改写的新闻稿件,也要呈领导审查,以防报道失实引发麻烦。

参考文献:

[1]杨春魁.领导讲话稿写作问题浅议[J].办公室业务,2011(10).

[2]戴旭光.起草领导讲话稿的艺术[J].领导科学,2004(22).

篇5:管委会党委分管领导讲话稿

2014年8月

下面,我代表管委会党委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1、继续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这次民主生活会,起到了相互帮助、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积极作用,给财政局党员干部带了个好头,既为财政局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有序推进积累了经验,也是一次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不足的积极实践,应该进一步发扬光大。纵观我们党90多年的历程,之所以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在于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个人也是如此,把缺点不足找出来,不断完善,才能不断进步。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本着对同志、对班子、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以此促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促进党内生活的严格规范。按照要求,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要适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尽快形成专题报告按程序上报。

2、采取强有力措施抓好整改。民主生活会开得如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怎样,最终都落实在一个“改”字上。如果会议开完了,问题聚焦了,谈心也充分了,但“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看不到行动,见不到变化,群众仍然不满意,还只能说是认认真真地流于形式、走了过场。习总书记专门指出,专题民主生活会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要特别防止产生开了会就等于闯关成功、万事大吉的错误思想。教育实践活动越深 -1-

入,就要越坚持标准,决不能虎头蛇尾,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民主生活会后,要继续把学习贯穿始终,对会上查摆出的问题,要逐项梳理研究,细化解决方案,深化专题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已经整改的问题,也要继续跟踪,一抓到底,注意完善落实,真正让群众看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扎实成效。

谢谢大家!

篇6:乡镇分管领导讲话材料

根据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今天召开这个各乡镇分管领导会议,往年都是召开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这并是说新农村建设工作不重要了,而是新农村建设工作已开展了6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目的、政策、措施、方式都早已深入人心,已从起步阶段迈入常态化,认识到了这一点,思想上才能更重视,工作上才能更主动。刚才,新农办的同志对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工作安排的非常全面,非常到位,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按照会议要求,一件一件抓好落实,一项一项抓出成效。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再讲五点意见。

一要落实“三化同步”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纲,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对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为此,我们要从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科学把握“三化同步”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带动作用,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辐射作用,实现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第一,建设新农村,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二,建设新农村,要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着力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第三,建设新农村,要促进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第四,建设新农村,要着力抓住并充分利用好难得的机遇。第五,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着力推动梯次推进。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突出特色,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民主协商,不包办代替。这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原则,而且是以人为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直接体现。乡镇、村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围绕农民群众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群众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注重研究和把握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方法,通过建立村民理事会管理新农村建设各项具体事务,让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三要创新工作方法。要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农民自身又干不了的事情入手,干几件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要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公共服务不到位问题,让群众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辐射作用,实现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第一,建设新农村,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二,建设新农村,要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着力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第三,建设新农村,要促进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第四,建设新农村,要着力抓住并充分利用好难得的机遇。第五,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着力推动梯次推进。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突出特色,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民主协商,不包办代替。这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原则,而且是以人为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直接体现。乡镇、村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围绕农民群众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群众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注重研究和把握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方法,通过建立村民理事会管理新农村建设各项具体事务,让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三要创新工作方法。要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农民自身又干不了的事情入手,干几件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要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公共服务不到位问题,让群众政治环境,确保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中热情不降、力度不降、要求不降、成效不降。

同志们,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会后,大家要第一时间向乡镇主要领导汇报,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村,各乡镇要认真研究安排新农村建设工作,迅速行动起来,一以贯之抓好落实,不断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为建设实力旌德、秀美旌德、幸福旌德做出更大贡献。

篇7:教师节分管领导的讲话稿

这次全市组织部长会议,是市委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和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2006年的组织工作。刚才,承家同志总结回顾了全市2005年的组织工作,就新的一年的组织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

市委认为,过去一年,全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央、省、市委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突出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个重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创造了新的特色,特别是在全市广泛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组工干部承担了大量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圆满完成了第一、二批,顺利启动了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市委是满意的,干部、群众和社会的公认度也是比较高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全市组织战线同志们通过辛勤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创党的组织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明确新的一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努力方向

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1月9日至10日,市委召开了三届四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宜昌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要发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发挥党的组织工作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作用。在新的一年,必须正确分析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精心谋划,扎实工作,抓好落实。

第一,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组织工作的科学定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五至七年有大变化”的奋斗目标。“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的关键阶段,进入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既是最佳发展机遇期,同时又处在矛盾凸显期。市委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在“十一五”时期实现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基地、初步建成国际性旅游名城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些目标任务,认真领会曾庆红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的“六个深刻认识”的要求,准确把握组织工作在实现“十一五”规划中的科学定位,坚持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服务意识,紧紧围绕全市工作的大局来展开组织工作,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推进组织工作,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积极出主意、当参谋,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的水平,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第二,要着眼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找准组织工作服务大局的着力点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市委三届四次全会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新的一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保障。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必须把组织工作放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去审视、去谋划;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着眼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必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夯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基础,最广泛最充分地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为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共同奋斗。

第三,要牢牢把握新的形势和机遇,切实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继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关键一年,是集中进行市、县、乡党委领导班子换届、正式实施《公务员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这为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难得的机遇。能否充分认识机遇、准确把握机遇、全面利用机遇,取决于组织部门是否具备做好组织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取决于广大组工干部能否顺应形势,锐意创新,使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要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认清形势,牢牢把握大局,使党的组织工作乘势而上,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成绩。

二、紧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扎实推进2006年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的根本性建设,两者共同服务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相辅相成,党的先进性要通过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体现和检验,又要通过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保持和发展。新的一年,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紧紧围绕“两大建设”来展开。

(一)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继续下功夫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第一,要继续深入地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全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成绩,受到了上级肯定和群众的好评。今年,先进性建设仍然是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要重点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扎实有效的推进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二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参学单位怎样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取得“三大成果”上有新的突破;三是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之后,要做好市委和县(市区)委的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我们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善始善终、保质保量、戒骄戒躁的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扎实抓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督促抓好各个批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参学单位的整改工作,巩固和扩大实践成果;探索建立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巩固和扩大制度成果;组织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讨,努力取得丰硕的理论成果。市、县两级组织部门作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参学单位,要按照曾庆红同志提出的“高认识、高标准、高质量”和贺国强同志强调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效果更好”的总体要求,认真、扎实、严格地抓好自身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在“务求实效”、“建成满意工程”上下功夫,为其他单位作出表率。在启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之际,承家同志在市委组织部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会上,要求组织部门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要为其他单位作出表率,我非常赞同。

第二,要充分利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契机,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过去一年,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实施“三大工程”,各地各部门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力度和投入力度加大,有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新的一年要乘势而上,进一步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水平。要深化“五好”创建活动,结合庆祝建党85周年,隆重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切实发挥好“五好”创建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整体推动作用。要强化各类基层党组织在实现“十一五”规划中的功能定位,明确基层党组织的目标任务,大力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工作方法和活动载体,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在农村,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乡、村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本领和水平,把“创五好,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作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总结经验,继续深化,抓出成效。在企业,要围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和其他多种形式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同时要注意做好关闭、停产、破产和困难企业的党建工作,稳步扩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在社区,要围绕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社区共建机制,切实发挥驻区单位的作用,大力整合资源,增强党建工作合力。去年,全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市委还将召开一次全市社区建设现场会,研究部署社区建设有关方面的工作。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有关要求,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以推进社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要认真研究解决机关、学校、事业单位等领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不断探索创新,提高工作成效。要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融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与服务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在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要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掌握民主执政的本领,是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探索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正在向纵深推进,但这项工作需要研究、探索的空间还很大。新的一年,要围绕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继续抓好宜都市党代会常任制和党务公开试点工作,着重探索扩大党内民主、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在广泛实行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党务公开;要稳步探索扩大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直选范围,重点探索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运行机制,引导和发动群众当家作主,在党的领导下共创美好生活。

(二)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突出抓好市、县、乡党委换届,统筹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要集中精力做好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工作,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市、县、乡班子换届是今年组织工作的又一个重点。“为政之要,重在得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就在于各级领导班子的配备是否坚强有力,能否担当起领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我们一定要按照中组部《关于加强县级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和省、市委的要求,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好换届工作。刚才,承家同志对换届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正因为这项工作重要,我再强调几点:

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这次换届,是全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搞好换届,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我市“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事关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各级党委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组织部门要投入足够的力量,精心谋划、认真组织,确保整个换届过程中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要严格把握政策。这次换届,中央、省委强调要认真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目标,精简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副书记职数、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政水平。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长远需要,把德才兼备、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特别是要选好配强一把手,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切实提高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求实创新的能力。要高度重视县级党政正职的选拔任用。要把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运用到换届人选考察中去,改进考察方法,防止用人失真失察。按照全省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女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在这次集中换届中,要把配好女干部放在重要位置。

三是要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这次换届改革自下而上整体推进,涉及面较大,时间紧,任务重。在换届工作中,要结合学习党章、贯彻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坚决防止和纠正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倾向、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特别警惕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和非组织活动。组织部门对这些可能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要高度重视。对跑官要官的,要加强教育、严厉批评;对买官卖官的,要按照党纪国法坚决惩处;对搞非组织活动的,要严肃处理,努力为换届工作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好环境。

四是要注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换届是对每一位领导干部党性的考验,也是对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检验。换届难免涉及到干部调整。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正确对待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和个人的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组织部门要加强引导,同时要把工作做细,保护和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既不能因为换届影响工作的连续性,也不能因为换届使干部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第二,要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成好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在干部培训方面,我市有很好的工作基础,新的一年要乘势而上,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市县两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制定实施全市《“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市县两级党校和行政学校要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列为培训的重要内容。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培训工作的要求,整合市内教育培训资源,提高综合效益,推进干部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要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为契机,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人事管理机制,让干部队伍始终充满活力。去年,市委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15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并在选拔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年,公务员法正式实施,各级组织部门要会同人事部门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宏观管理,严格控制领导班子职数和干部队伍规模。要认真总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布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研究提出“十一五”时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要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广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评价、任用和监督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加大对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视审计质量,抓好审计结果的综合运用,努力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拔”,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要进一步加强对党政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工作的总结和研究,力求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全面、更加科学。

第四,要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为完成“十一五”规划提供人才保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类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共同为党确定的战略目标而奋斗。近几年来,我市在吸引、培养、使用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新的一年,各级组织部门要牵头制定好“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才的培养工作,继续抓好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完善并执行好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大“招硕引博”力度,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使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同时,要适应宜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抓紧培养大批的现代技术工人和农村实用人才。要加快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分布结构调整步伐,解决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三、切实加强领导,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水平

今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党委必须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对组织部门的同志要从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为组织部门更大范围地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确保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一)健全领导责任制,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担负起管党的政治责任。要充分认识到,管不好党员、管不好干部,就是严重失职。党委一把手要身体力行,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带动和督促党委一班人履行好管党职责。各级党委既要认真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又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真正建立起党委抓党建、书记带头抓党建的责任制,形成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更新领导理念,改进领导方法。无论是党委领导同志,还是组织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要坚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观念,熟练掌握政策法规,提高领导组织工作的水平。各级党委要为组织部门、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对组工干部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要切实关心他们的成长。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保持组工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要用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来谋划党建,以改革的精神推进组织工作不断创新。引导广大组工干部深化对党长期执政条件下组织工作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执政意识、先进性意识、创新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创新党的组织制度,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干部人事工作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创新组织工作的新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三)加强组织部门能力建设,塑造良好形象。组织部门要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要契机,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能力建设。新形势下,重点要提高“三种能力”:一是知人善任的能力。“一流之人乃识一流之善”。组织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能、组工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就是要知人善任,为党委当好识人用人的参谋、助手,把各类优秀人才选拔到相宜的岗位上来,做到人岗相适、才尽其用、各得其所。这就要求组工干部自觉适应形势的要求,准确把握干部的德才标准,不断改进干部考察方法,切实做到惟才是举。二是整合资源的能力。组织部门要深入研究经济社会结构发生的新变化,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认真履行好建立、完善和管理党的组织体系的责任,有效地整合各种组织资源,增强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三是抵制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的能力。组织部门要不断加强组工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自觉筑牢思想防线,健全机制,增强免疫力,有效堵塞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漏洞,发挥组织部门作为党委选人用人第一道关卡的作用。要结合“十一五”时期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引导广大组工干部切实树立政治坚定的形象、开拓进取的形象、求真务实的形象、公道正派的形象。要扎实抓好组织部门的先进性教育,开展好“温暖之家”主题实践活动,把组织部门真正建成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

篇8:教师节分管领导的讲话稿

2015年, 南京市各级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 着力完善扶持政策、培育发展主体、强化公共服务, 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管理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

(1) 稳步提升农机装备水平。2015年全市新推广补贴机具2 273台 (套) , 执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 407万元, 比2014年增长将近1 000万元。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24.5万k W, 比2014年增加3.6万k W, 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2) 重点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发展水稻机插秧、粮食烘干等薄弱环节机械化。2015年全市工厂化育秧面积146.67 hm2, 占育秧总面积的23.5%;机插秧面积64.67 khm2, 比2014年增加1.33 khm2, 机插率达88%。全市新建、在建粮食烘干中心37家, 配备烘干机168台 (套) 。建设市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项目7个, 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3) 全面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实施市级特色农机化示范基地项目补助, 项目覆盖畜牧、水产、蔬菜园艺、林果茶等产业, 加快推进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2015年全市设施蔬菜、畜牧、水产、林果茶等特色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预计比2014年提高2百分点左右。

(4) 扎实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通过进一步完善秸秆还田技术路线, 强化技术培训指导, 制定细化方案, 不断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全市稻麦秸秆还田总面积为77.73 khm2, 秸秆还田率为53.8%左右, 比2014年提高3百分点。

(5) 加快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新增农机合作社43家, 全市农机合作社总量超过300个。农机合作组织作业面积占全市农机作业面积的65%以上。全市新增农机维修点6个, 高淳区新建成一个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全市实施省级财政补助农机合作社机库项目10个、农机维修示范点建设项目5个。市级财政补助机库与粮食烘干中心建设项目资金达3 000万元, 补助新建机库面积超过20 000 m2, 大幅提高了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6) 认真做好农机化培训。制作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综合技术培训教程》光盘, 广泛用于工厂化育秧、大田整地机械化、水稻机插秧等水稻种植关键技术培训。全市全年组织各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28期, 受训人数超过2 000人。全年开展各工种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37批次, 鉴定合格1 419人, 比2014年增加了16%。培训效果显著, 在农业部举办的全国农业职业技能竞赛中, 我市六合区康农农机合作社选手干凤峰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成为在此次比赛中唯一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选手。

(7) 加快推进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示范应用。结合统防统治, 探索高效机械植保作业服务新模式, 加快高地隙自走式喷杆植保机的推广。试验示范应用农用航空植保机, 全市新增高效飞防植保机12架。加快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 积极开展油菜机直播、机收获等技术推广应用, 并进行了油菜毯状育苗机械化移栽技术试验。

2016年, 全市农机部门将主动适应农业经济新常态, 紧密结合农业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方式, 以及国家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和要求, 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为重点, 努力提升全市农机化发展水平。

(1) 借助国家和省市农业示范区创建, 推动农机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围绕国家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以争创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为契机, 充分运用扶持政策, 引进适合各区生产实际的农业机械,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质量。重点是发展规模化集中育秧, 加强小麦机条播技术的应用, 提高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 加强粮食烘干能力建设, 加大油菜种植、收获机械的试验示范推广步伐。

(2) 大力推广高效机械装备, 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与国家农业示范园区的对接, 依托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农业园区, 按不同的产业类型装备新型、高效农业机械, 并集成信息化、智能化技术, 引导实现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示范点, 探索形成科学的机具配置方案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培育自我服务、租赁服务、社会化服务的机械化服务主体, 逐步实现设施农业的生产机械化、服务产业化、发展规范化。

(3) 提高植保、烘干和秸秆利用机械化水平, 推动全程机械化目标实现。借助农机合作组织或企业, 借力植保统防统治项目, 创新农机服务模式, 稳步推进飞防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快高地隙自走式喷杆植保机的推广。依托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生产单位, 运用购机补贴和用地扶持政策, 着力推进烘干中心建设, 切实解决粮食烘干问题。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小麦机条播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加快引进和示范推广秸秆捡拾打捆机及配套的草捆装运机等, 为秸秆后续利用提供服务。

(4) 扶持新型农机服务经营主体发展, 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机作业经营主体培育, 加大扶持力度, 规范引导发展, 稳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 不断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生命力。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经营水平, 引导其主动参与土地流转, 实行规模化经营, 提高农机合作社经营效益。帮助农机合作社解决资金、场库建设用地问题, 在购机补贴、项目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 引导农机合作组织规范发展。

(5) 加强推广与培训, 完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运行机制, 提高农机化主推技术普及率。实施农机人才培训计划, 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机化技术与技能培训, 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努力提升农机人才队伍素质。构建以区域性农业机械维修中心为龙头、企业售后服务点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社会网点为补充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立体网络。

(6) 精心组织, 做好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服务。紧密围绕全年农作物生产要求, 组织开展“农机助力春耕备耕行动”“夏季农机‘双抢’行动”和“秋冬农机作业行动”, 适时召开农机化作业现场演示会, 推广农机化关键技术, 有力地推动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开展。

无锡市

2015年, 无锡市农机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按照省农机局工作目标任务要求, 立足无锡农业现代化发展实际, 落实工作举措, 加快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 不断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取得实效。

(1) 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调优。全年投入农机化资金1.45亿元, 新增各类农机具5 383台套, 其中高效设施农机具占新增总量的90%, 田园管理机、蔬菜播种机、茶叶采摘机、投饵机等实现快速发展。全市高效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占比45%左右, 比2015年提高5百分点。

(2) 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各级财政投入2 300多万元, 用于稻麦机械化生产的库房设施、机具、维修及作业补贴, 加快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速度。全市稻麦耕种收基本实现机械化, 秸秆机械化还田率、飞防植保、产后处理与加工水平明显提升。

(3) 农机服务组织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经过三年对农机服务组织做大做强项目的集中建设, 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取得实效。218家合作社资产总额达3.7亿元, 服务农户9.1万户, 年度总收入1.95亿元, 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发展5家公益性、经营性融合发展的合作社试点单位, 提升服务能力。

(4) 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省市级农机化项目17个, 农机科技入户主推设施耕翻、高效植保、茶叶机械化修剪技术, 深受农民欢迎。全市高效设施农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达80.6%, 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5)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月”“送技送货双下乡”“三优一免”供油便民服务等活动, 保障农忙期间农机安全、优质、高效服务。完成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获证奖补24期, 全年培训人员10 060人次。加强农机安全隐患排查, 安全生产工作形势良好。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 全市农机部门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五个迈上新台阶”要求和“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补足短腿, 优化长处, 创新亮点, 确保为“十三五”开好头、布好局。

(1) 推进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优化稻麦生产机具装备结构, 淘汰落后装备, 更新先进装备, 提高机具配套比。重点扩大智能化浸种催芽装备应用, 提升水稻芽种质量和芽种生产自动化水平;加大高效植保机械推广力度, 提升无人植保机应用水平;加快发展低温烘干设备、精加工设备等, 提升产后加工水平。

(2) 推动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修正完善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目标考核体系, 实现与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相接轨;以规模化、优先化、多样化发展为方向, 培育七大业态园区典型, 打造亮点;以项目实施为载体, 探索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与发展模式, 实现农机农艺有机结合, 确保各市 (县) 区都有高效设施农业业态机械化方面的突破。

(3) 加大重点机具示范推广力度。引进试验示范茶场专用耕作机和单轨运输车;引进试验轻便型绿叶菜收获机械, 包括金花菜、鸡毛菜、芦蒿收割机等, 突破蔬菜收获环节机械化的空白;引进大型秸秆、枝条粉碎机, 土壤高温杀 (消) 毒机等应用试验。

(4) 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在试点基础上, 加大农机合作社主体建设, 延伸作业环节, 拓展服务领域, 提高服务水平, 重点扶持维修能力、安全生产能力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试点建设服务于高效设施农业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5) 加强农机队伍建设。全面组织落实好全市第五届农机职业技能竞赛, 选拔培育优秀的农机技能人才参加全省比赛。完善三个培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师资力量, 保障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推进农机信息化管理, 争做省级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

徐州市

2015年徐州市农机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1) 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全面提升。农机总动力达682万k W, 较2014年增加了25万k W;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0.5%, 较2014年提高2百分点。

(2)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2.9亿元。较2014年增加5 000万元, 拉动农村直接投资9亿元。

(3) 基本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水稻和玉米) 生产机械化水平达87%。

(4) 农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1 860个农机服务组织承担着全市80%的农机化作业任务。农机化作业总收入达22亿元, 其中农机跨区作业收入6亿余元。

(5) 特色农机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徐州农用航空农林化飞防作业66.67 khm2。示范推广高效设施装备等新机具3万台, 推进农机化全面发展。

(6) 大力组织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工程。完成麦、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380 khm2, 麦、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率分别提高到83%和33%。

(7) 农机法制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农机安全监管力度, 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农机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十三五”农机化发展目标:到2020年, 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8%, 基本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其中: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0%, 主要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60%。积极推进全市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农机作业收入达到25亿元。全市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低于20%, 全市农机化发展总体进入高级阶段。

2016年农机化发展目标、任务: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2%, 其中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88%以上。重点实施十项农机化工程:

(1) 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重点推广粮食烘干机。

(2) 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推广现代设施农业装备2万台以上。

(3) 秸秆还田机械化发展工程。

(4) 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工程。重点引导农机合作社大力开展农田托管式农机化服务,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5) 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工程。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应用, 推进农机装备更新换代。

(6) 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工程。不断拓展应用领域, 提高农用航空技术的生产性应用水平。

(7) 农机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农业急需、农民急用”的农机具的开发和推广, 优化农机产品结构。

(8) 农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农用航空、教育培训、信息化服务等纯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与能力建设。

(9) 农机科技人才培训工程。强化农机管理、科技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10) “平安农机”创建工程。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常州市

2015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 在省农机局的指导下, 常州市农机化工作稳步推进:

(1) 农机化资金投入再创新高。市及辖市区农机化投入超过5 000万元, 其中市级投入达2 100万元, 较2014年翻了一番。

(2) 粮食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新增大中型拖拉机389台、联合收割机149台、乘座式插秧机197台、粮食烘干机457台、高地隙自走式喷杆植保机32台, 粮食烘干自给率位居全省前列。

(3) 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稳步推进。编制完成《常州市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装备选型画册》, 在13个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开展高效设施农业生产耕翻、植保、搬运、冷藏保鲜等重点环节机械化试验示范。

(4) 全面完成“平安农机”创建目标。全市累计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区3个、示范乡镇33个、示范农机合作社107个, 全面完成市“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确定的“平安农机”创建目标。

2016年, 全市农机系统将认真落实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农机化四大重点, 制订出台四大举措, 力争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8%, 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1) 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市、区) 创建。对照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6个重点环节相应机具保有情况,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查漏补缺, 量质并举, 以辖市 (区) 为单位、农机专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 为实施主体实行整体推进。力争2016年有一个以上示范县通过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考核, 新增粮食烘干机150台、联合收割机100台、高地隙自走式喷杆植保机30台, 形成常州市级农机化实用技术规范两项以上。

(2) 稳步推进农业全面机械化。继续做好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作。重点提高林果、蔬菜生产主要环节、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 以项目形式开展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

(3) 规范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以农机专业合作社考核为抓手, 引导合作社正确处理好效率和效益的关系, 在拓展服务领域、延伸产业链、提高管理服务能力上探索新的增长点, 在规范化建设上有突破。

(4) 着力加强农业机械化保障体系建设。继续以课题形式开展新机具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不断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加大农机科技、管理、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力度, 探索建立“以防带修”的农机维修体制机制。

苏州市

2015年, 苏州市各级农机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农机局的关心领导下, 圆满完成了农机化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农业机械原值22多亿元, 农业机械总动力164万k W, 拥有各种农业机械28多万台 (套) ,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 343台、各种联合收割机2 629台、水稻插秧机4 040台、秸秆还田机械4 590台。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8%。

(1) 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机购置总投入1.3671亿元, 中央、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 157.053万元, 受益农户1 555户。新增各类农业机械2 791台, 其中拖拉机291台、联合收割机189台、高速插秧机344台、秸秆还田机械109台、粮食烘干机96台、开沟机137台、旋耕机646台、增氧机683台、小麦条播机28台。

(2) 农业机械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三麦机械化收割水平100%, 水稻机械化耕翻水平100%, 水稻机械化收割水平100%。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96% (其中水稻机插水平为86%) , 比2015年增长1.5百分点。

(3) 农机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争取省级农机资金130万元, 建设农机机库10个、农机维修点3个;争取市政府安排300万元用于农机库和农机维修点建设;各市、区也分别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机机库和维修建设。吴江区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区) , 昆山市、太仓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吴江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区) 。培养了一大批农机人才, 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10月28日举办了全市联合收割机操作技能竞赛, 11月28日承办了苏州市技能状元大赛农机修理工比赛, 以全国技术能手常熟市农机推广站陈新环的名字命名成立“苏州市农机修理工大师工作室”, 11月26-28日, 我市农机手周建忠参加了全国农业职业技能竞赛并荣获全国一等奖。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是农机化进一步深化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关健期。苏州市的发展目标是“三个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实现转型升级、设施农业机械实现跨越发展、管理服务模式实现进一步优化。具体做法是:

(1) 巩固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巩固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 着力扩大水稻工厂化育秧规模, 进一步提高机插秧水平;试验示范无人植保飞机和热泵式低温烘干机, 提高粮食生产管理和低温烘干水平。大力推进油菜机械化生产, 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

(2) 加快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已成为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加大新农机、新技术试验示范力度, 引进推广高端高效设施农业机械, 重点发展叶菜播种、收割、包装机具和植保、灌溉、整地装备;大力发展用于林果茶桑生产的修剪、移栽、植保、短驳装备;大力发展用于渔业生产的增氧、投饵、清淤、起捕、智能化养殖和水处理机械;大力发展用于畜禽生产的投喂、采收 (挤奶、捡拾) 、粪便处理利用装备, 实现健康养殖。

(3) 探索新型农机服务管理模式。目前, 我市农机服务主体以集体办的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为主, 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新型家庭农场、集体合作农场、农机专业户等并存。农机部门将进行跟踪、对比, 积极探索我市“十三五”期间农机服务管理的最佳模式。

南通市

在省农机局的关心和指导下, 2015年南通市农机化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 为农业丰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 2015年农机化工作亮点

(1) 农机化优先发展根植施政大略。我市始终将农机化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来谋划。市委、市政府每年将农机化重点工作列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主要目标考评, 每年评选10个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 予以表彰。

(2) 农机化投入持续增加。2015年, 全市各级财政用于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投入1.5亿元。农机购置补贴突破亿元关口, 实施中央、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1亿元, 出台了《南通市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抵押贷款管理试行办法》。

(3) 粮食生产向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粮食生产机械不断增加。全市拥有粮食烘干中心88个, 50 t以上规模批次烘干能力达4 344 t, 首家热泵型烘干中心在如皋市建成。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96%, 水稻机插率达85.51%。

(4) 创新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机制。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意见》, 秸秆禁烧倒逼机械化还田的机制形成。

(5) 打造农机服务全国品牌。依托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全国率先提出粮食生产“全托管”, 实现农业乡镇全覆盖。经营方式得到了农业部、江苏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 已在全国推广。

(6) “平安农机”示范县领先实现全覆盖。经过8年努力, 我市6个县 (市、区) 均通过“平安农机”创建审核验收 (占全省近1/6) , 在全国地级市中领先实现“平安农机”示范县全覆盖。

(7) 突破基层农机服务“一公里瓶颈”。在全省率先开展村级农机管理员队伍建设试点, 弥补了基层农机管理“线断网破”的不足。

2 2016年工作打算

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以提高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目标, 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培育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改善农机化基础设施为重点内容, 打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升级版。

目标任务:农机化水平、机械化烘干水平保持稳步提升, 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6%, 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60%。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186.67 khm2。农机“三率”水平提高4百分点。

工作重点:

(1) 发展“全面、全程农机”。加大投入, 鼓励建设粮食烘干中心。解决好机库及烘干中心的用地难问题。探索推广成熟的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模式。

(2) 发展“数字、智慧农机”。逐步试点数字农机、智慧农机, 利用物联网技术, 实行远程维修指导、远程检审的试点工作。将烘干机械上的温度、湿度、上粮吨位等传感到服务器上, 及时捕捉烘干工作数据, 并通过终端提供给用户, 使南通粮食烘干中心建设走上智能化的道路。

(3) 发展“生态、环保农机”。积极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 完成秸秆还田面积186.67 khm2。鼓励发展节能、节本、省工、安全、环保的烘干机械, 大幅度减少用煤炭作燃料的烘干机比重。积极推广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机械化技术, 重点推广我市业已成功的分布式沼气发电并网畜禽粪污利用模式。

(4) 发展“服务、安全农机”。在巩固好现有农机推广与培训体系的同时, 大力推广海门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 狠抓村级体系建设, 2016年全市村级农机协管员覆盖率达30%以上。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工作, 保持农机安全的良好局面。

(5) 发展“金融、保险农机”。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 不断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建立健全信贷担保体系, 创新金融服务, 有效利用通农贷等金融工具, 解决融资问题。积极探索农机政策性保险, 提高农机风险保障水平。

连云港市

2016年, 连云港市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 持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 进一步优化环境, 努力推动农机化建设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 积极推进“全面、全程”机械化工作

引导农民发展薄弱环节和薄弱领域农机装备, 推进全面、全程机械化工作。

(1) 全力推进主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一要控减直播稻, 扩大机插秧面积, 2016年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80%;二要促进玉米联合收割机增量提升, 提高玉米机械化收割装备水平;三要加大烘干中心建设力度, 努力提升粮食烘干能力;四要加大高效植保机械推广力度, 突破植保机械化薄弱环节。

(2) 着力提升花生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结合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进一步加大花生生产、设施园艺、水产养殖、林果茶生产加工、畜禽养殖、大棚蔬菜生产等农业装备推广力度, 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2 强力推进合作社转型升级

要进一步搞活农机服务市场, 鼓励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机合作社, 促进机具、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要通过考核奖励、政策扶持等方式引导农机合作社向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推动农机合作社由生产主体向经营主体转变, 实现农机农艺有机融合。

3 进一步强化党的惠民政策的实施效果

首先, 以提升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水平为主线, 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 实施阳光操作, 强化纪律监督, 提升法纪意识, 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其次, 全面推广土地深松技术, 改良土壤结构, 提升农业产出率。

4 强化农机安全监管

贯彻落实《全市农业机械监管执法联勤联动实施方案》, 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监管力度, 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路检路查, 强化源头管理, 提升“三率”水平, 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保证。

5 推进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积极争取省农机教育培训资金, 通过送教下乡等形式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工作, 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实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5 000人次以上。

淮安市

2015年, 在省农机局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 淮安市始终坚持创新驱动, 强化科技支撑, 农机化工作呈现出“步伐加快、结构升级、质态向好、影响深化”的良好态势, 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5%。

2016年, 我们将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 紧扣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 全面加快农机化发展进程, 力争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

(1) 围绕“一条主线”。即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这条主线, 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优化粮食机械化生产区域布局, 全面落实整体推进计划, 突出抓好规模育秧、水稻机插、小麦机播、高效植保、秸秆还田等关键环节技术创新, 大力提升粮食烘干能力, 确保全市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

(2) 提升“两个水平”。一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上水平农业机械, 全年新增大马力拖拉机2 000台、秸秆还田机3 000台、高速插秧机500台。二是提升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发展耕、种、收、植保以及质量控制、环境管理等关键环节生产机械, 大力培育市级以上农机科技示范园区, 全年新增特色农机具5 000台 (套) , 高效设施农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达58%。

(3)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推进粮食烘干中心建设。争取出台地方粮食烘干作业奖补政策, 鼓励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利用补贴政策发展烘干设备, 全年新增粮食烘干机350台 (套) 以上, 新建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30个。二是推进土地深耕深松作业。积极实施省级深松作业项目, 扩大市级深耕试点范围, 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大力发展先进适用农机机械, 加快完善深耕深松技术路线, 切实提高耕地质量。三是推进“互联网+农机”发展。加强与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技术合作,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建立“互联网+农机”信息服务平台, 推进远程作业控制, 努力为广大农机手提供全方位信息技术服务。

(4) 实施“四大工程”。一是打造农机服务主体示范引领工程。引导推进农机合作社向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 力争创成一批管理民主、运行规范、经营良好的国家级农机示范合作社。二是打造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样板工程。进一步扩大“联耕联种、联管联营”试点范围, 全面落实整体推进计划, 力争每个县 (区) 新建1~2个万亩连片优质稻米、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三是打造秸秆机械化还田建设工程。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乡镇, 认真实施省市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 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 加快建设高水平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基地, 确保全市秸秆还田率不低于70%。四是打造农机助农增收创新工程。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 建立健全作业信息互通机制, 积极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力争全市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1.6万台次以上, 实现作业收入超9亿元。

(5) 做优“五大保障”。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保障。规范落实农机化各项政策措施, 积极构建地方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体系, 多渠道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投入, 扎实推进农机综合保险试点, 全面夯实农机化发展基础。二是强化质量监管保障。认真落实《淮安市农机局市场监管实施办法 (试行) 》, 积极组织开展农机放心消费系列活动, 加快启动农机维修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设, 全面规范农机服务市场行为。三是强化安全生产保障。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 筑牢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 切实维护农机安全生产良好形势, 确保全市拖拉机“三率”水平达到81%。四是强化人才培训保障。围绕农机化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 全面推行“一训两证”培训鉴定模式, 大力推进农机管理、科技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全年确保完成农机培训15 000人次、技能鉴定2 200人。五是强化作风建设保障。巩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 切实加强农机系统软环境和效能建设,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要求, 努力为全市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盐城市

2015年, 盐城市扎实开展“农机化巩固提升年”活动, 农机化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1) 农机化推进力度显著增强。市委市政府将农机化重点工作列入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加以考核, 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粮食烘干能力建设的通知》, 并将市农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列为市委市政府“三重”事项进行推进。农业部、省政府和盐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视察农洽会农机展, 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对农机化工作专门作出批示。

(2) 农机化投入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包括中央和江苏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65亿元, 全市农机总投入10.9亿元。新增大中型拖拉机3 397台、联合收割机3495台、水稻插秧机2 533标准台、大中型秸秆粉碎还田机1 643台、粮食烘干机364台, 推广高效农业新机具6 077台 (套) 。实施省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资金1.6亿元。市、县 (市、区) 对农机化的奖补资金达1.2亿元。

(3) 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三麦、水稻机收水平分别达99.8%、95%, 水稻机插面积245.4 khm2。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406.67 khm2, 还田率达到89.3%;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202.67 khm2, 还田率达到52.3%。完成农机深松整地试点666.67 hm2 (1万亩) 。农机跨区作业收入达8.2亿元。

(4) 农机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积极推行“三点工作法”, 帮助合作社争取省、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32个。新增农机合作社114个, 总量达到903个。创建农机示范合作社124个, 有52个家庭农场规范配备了农机装备。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鉴定合格人数3 573人,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职业技能鉴定1 050人。农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进入内装阶段。成功举办江苏省第十七届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现代农业装备展, 共展示50多个品种400多台 (套) 机具。

(5) 农机安全监管形势稳定向好。落实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理机构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责任和领导班子“全员责任制”。“平安农机”创建向纵深推进, 新创建一批“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 农机道路外亡人数没有突破省下达的控制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农机安全监管主体目标任务, 农机“三率”水平达90%。

2016年是我市农机化发展的“突破”之年。

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坚持以农业现代化工程为统领, 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 构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推进农机农艺、农机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 突破薄弱环节, 实现科技领先、节能环保、合作共用、量效协调发展。

总体目标:全市农机投入6亿元以上, 使用农机补贴资金2亿元左右, 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1%, 其中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在87%以上, 农机作业纯收入达28亿元。

围绕“先行先化、全程全面、安全保障、效益效率”主线, 着力取得“四个突破”。

(1) 优化装备结构, 在补齐全程机械化短板上取得突破。新增粮食烘干机300台, 批处理能力在4 000 t以上。农机深松深耕整地面积扩大到3.33 khm2 (5万亩) 。示范推广无人植保机100台以上、高效植保机100台以上、施肥机械50台以上, 为绿色产品生产提供基础。继续将水稻种植机械化和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 提高插秧机使用效率, 机插水平在75%以上, 新增大中型秸秆还田机1 000台 (套) 以上, 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稳定在567 khm2左右, 还田率在68%以上。

(2) 强化示范带动, 在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装备上取得突破。积极引进、试验示范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强化示范带动, 主动帮助园区搞好规划选型, 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切实加大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力度, 加大机械配套力度。2016年新建市级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8个, 推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5 000台 (套) 以上。

(3) 坚持科技创新, 在运用“互联网+”农机化上取得突破。发展“互联网+”农机生产销售, 尽最大可能降低营销成本, 让使用者得益;发展“互联网+”农机维修, 探索常见故障远程诊断、快递配件的方式方法, 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发展“互联网+”农机培训推广, 让广大的农机操作者接受最新的技术培训;发展“互联网+”农机合作共用, 搭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与农机作业市场的需求平台, 提高跨区作业的针对性;发展“互联网+”农机安全监管, 转变监管方式, 实现人性化执法, 柔性化管理。

(4) 加强合作共用, 在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上取得突破。新增农机合作社60个以上, 创建农机示范合作社30个。农机跨区作业收入超8亿元。加强质量监督, 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进一步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加强人才培养, 农机职业技能获证奖补鉴定人数达2 000人, 为农机合作社培训修理工400人。加快市农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争取在此基础上建设省级农机化科技推广专业创新中心, 为农机化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扬州市

2015年扬州市农机化发展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各级财政用于农机化发展的资金总投入达2.19亿元, 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89亿元, 比2014年增加2 200万元, 增幅达13.7%;市级财政投入1 000万元, 比2014年增加133万元, 增幅达15.3%;县级投入2 020万元, 比2014年增加155万元, 增幅达8.7%。农机总动力达263.5万k W, 比2014年增加11.2万k W, 增幅达4.5%。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3.6%, 比2014年增加1.5百分点。

2016年我市将坚持“立足大农业, 发展大农机”的工作理念, 突出农机化发展转型提质年建设, 以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为主线, 大力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高效农业机械化水平, 强化队伍建设、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强化农机教育培训, 推动农机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1 突出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一主线

确定25个乡镇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 其中一年期建成13个, 两年期建成9个, 三年期建成3个。新增62.48 k W (85马力) 以上大拖拉机800台、新增乘座式插秧机800台, 新增自走式喷杆植保机100台, 新增粮食烘干机260台。围绕种植薄弱环节, 突出抓好水稻机械化集中育供秧和小麦机 (条) 播。狠抓机插、还田、收割作业质量, 全年犁翻还田面积33.33 khm2 (50万亩) 以上。科学规划粮食烘干中心建设, 新建批次烘干能力30~60 t (不含60 t) 烘干中心32个, 60吨以上烘干中心18个。

2 着力提升两个水平

(1) 着力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培育, 对作业服务规模万亩以上的农机合作社进行摸底调查并建立名录, 培育农机固定资产规模100万元以上的农机示范大户20个。扶持建设200 m2以上的农机库20个。加快“智慧农机”推广应用, 重点为大型拖拉机和乘座式插秧机安装信息化智能管理终端, 4月底完成2 500台终端设备安装、测试和市、县、乡三级系统管理平台建设工作。抓好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 重点扶持2个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示范中心。

(2) 着力提升高效农业机械化水平。按照分类推进、市县联动、重点打造、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 加快设施蔬菜 (园艺) 、设施畜牧渔业机械化步伐, 建设3个市级高效农业机械化示范园, 每个县 (市、区) 再建1~2个县级高效农业机械化示范园, 力争高效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2百分点。

3 强化三个方面重点工作

(1) 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做到资金使用与项目建设内容相结合、与规章制度执行相结合、与实施主体责任相结合、与监督检查相结合, 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杜绝资金截留、无故拖延拨付、随意改变资金用途等违规现象发生。同时加强项目全过程跟踪落实, 采取“事前把关、事中检查、事后考核”的管理办法, 实行从项目立项到绩效考核的全过程监督。

(2) 强化农机教育培训与农机安全管理。举办基层农机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农机大户新型实用技术培训班, 全年培训农机从业人员2.2万人次以上, 鉴定人数2 700人以上。抓好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综合“三率”水平分别达到在98%、95%。抓好农机安全教育, 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次, 印制农机安全宣传挂图1.5万份, 制作安全教育警示片1部, 发布安全知识短信32.5万条次。

(3) 强化队伍建设。认真执行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工作例会制度、集中学习制度, 开展县 (市、区) 农机主管部门、局机关处 (室) 和直属单位“争先创优”活动。按照市委“五可” (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 工作要求, 用实实在在的举措, 扎扎实实的工作, 争取实打实的成效。认真贯彻落实《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 树立忠诚担当、清正廉洁的农机队伍形象。

镇江市

2015年, 镇江市农机化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 狠抓关键和薄弱环节, 务实求进, 积极作为, 扎实工作, 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促进了全市农机化事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1) 注重装备结构优化, 主流农业机械数量稳步增长。全年新增各类农机具3 571台套,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18台、联合收割机293台、乘坐式插秧机405台;新增粮食烘干机239台, 现保有量600余台, 日烘干能力近万吨, 丹阳仁里农场单台日烘干能力达1 000t。

(2) 注重作业能力培育, 农机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市拥有农机专业合作社284家, 订单式服务面积占总作业面积的70%以上, 服务面积在333.33 hm2 (5 000亩) 以上的农机合作社超过50个。2015年全市农机化水平达到83% (自测) , 其中:三麦机播率96%、机收率99%;完成机插秧面积70 khm2, 机插率达81.5%;水稻机种率88%、机收率98%;夏秋两季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共计133.33 khm2 (200万亩) , 秸秆机械化还田率65%、综合利用率95%。

(3)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围绕实施农机“361人才计划”, 大力实施农机化人才培训工程, 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30期, 培训各类农机操作人员16 527人次, 获证奖补鉴定700人。

(4) 注重行政监督管理, 农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和执法力度, 农机安全监理执法197次, 查处拖拉机违法行为215起, 整改率达100%;享受补贴的拖拉机、收割机登记率达100%, 农机安全监理“三率”水平提高3.4%;全市新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2个、合作社5个;区域内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责任事故, 道路外农机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指标内。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更是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 围绕“转方式, 调结构”的具体要求, 镇江市农机化发展要适应农业发展新常态, 以改革创新为统领, 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 以实施购机补贴为重点, 落实好农机化各项扶持政策。重点发展62.48 k W以上拖拉机、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秸秆还田机、自走式植保机、高效设施农机。加大市、县两级农机化发展扶持力度, 重点加强农机作业补贴、烘干中心建设、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 确保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2) 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为重点, 巩固提升农机化水平。全面推进水稻、小麦、油菜种植及收获机械化, 在巩固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基础上, 大力发展机插秧。继续巩固提高三麦播种机械化水平, 加大粮食烘干机推广力度, 确保粮食安全。同时, 围绕主导产业, 加速提高蔬菜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三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2016年力争全市农机化水平力争达到84%。

(3) 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重点, 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通过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积极争取省、市、县财政资金扶持, 深化农机农艺融合, 积极示范应用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械化收获集成技术、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三麦机播集成技术, 不断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应用水平。全年秸秆还田面积保持在133.33 khm2左右, 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

(4) 以保障安全生产为重点, 不断提升农机监管水平。坚持一手抓农机化快速发展, 一手抓安全生产。以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为契机,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广泛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等行动, 道路外农机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省控指标, 促进农机化生产安全平稳。

(5)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 不断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整合各方教育资源, 深入开展农机科技、管理、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工作, 提升农机队伍整体素质, 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的农机科技人才队伍, 建设一支技能娴熟的农机实用人才队伍, 造就一支素质全面的农机管理人才队伍, 以适应农机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力争2016年完成培训12 000人次, 获证奖补鉴定450人次。

泰州市

2015年泰州市农机化发展成效显著, 全市小麦、水稻机收率分别达98%和96%,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加快, 适用新机具新技术快速推广普及, 全年农机化工作在调整中稳步推进, 并实现新的突破, 主要体现出三大特征:

(1) 调整。一是调整动力结构。“十二五”期间, 高速插秧机、大中拖分别新增3 397台和4 753台, 新增量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前列, 作业能力基本满足全市需求, 低效率、高功耗机具逐步淘汰。二是调整培训模式。举办四期市级中、高级培训班, 与重点工作双促进, 鉴定合格1 443人次, 率先完成省下达的初、中级获证奖补培训任务, 持证总人数超1.6万人次, 持证率突破50%。三是“调整”合作社发展方式, 通过引导、扶持, 激发农机合作组织活力, 逐渐构建起农机作业服务长效机制, 全市注册登记农机合作组织978个, 合作社作业面积占全市总作业面积的70%以上。

(2) 稳步。一是秸秆还田稳中有进。市政府将其作为秸秆综合利用主途径进行考核, 因地制宜完善夏、秋秸秆还田实施方案, 夏秋两季还田率分别超85%和40%, 全年还田率达65%。二是秸秆还田集成机条播技术稳步推进。秋季实施秸秆还田集成机条播技术的田块占还田面积的76%, 复式条播机在规模经营主体中实现普及应用。三是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大执法力度, 推行一岗双责制, 规范监理工作程序, 全市共注册登记拖拉机832台、联合收割机584台, 年检拖拉机8 091台、联合收割机1 988台。

(3) 突破。一是机插比例突破80% (占适宜机插面积的80.1%) 。开展“百日行动”, 落实“四维”核查, 新增高速插秧机729台, 保有量达3 511台。育秧面积1.37 khm2, 其中0.2 hm2 (3亩) 以上集中育秧1.04 khm2, 实现机插面积124 khm2。二是购机补贴资金首次突破亿元 (达1.037 6亿元) 。新增各类机具5 766台 (套) , 其中联合收割机622台、大中拖856台、秸秆还田机1 431台、复式条播机129台, 田园管理、保鲜储藏、鱼塘增氧等高效设施机具发展迅速。三是粮食烘干机实现突破增长。全市新增粮食烘干机575台, 保有量突破1 000台 (达1 444台) , 烘干体系初具规模, 作业能力可辐射全市50%以上的农田。

2016年我们将进一步调整思路, 力求全市农机化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1) 激发群众热情, 扩大机插还田面积。在秧池预留、育秧、机插、大田管理等几个主要环节上狠下功夫, 努力扩大机插面积, 提高社会认同度。

(2)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提高机具使用效率。研究机具报废更新补贴方式, 着力提高动力机具挂配比例, 实现“一机多配”“一机多能”。

(3) 引导服务组织规范建设, 提升运行质态。重点建设一批服务产业链长、作业面积大、技术水平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组织。

(4) 突出人才队伍建设, 着力培育职业农民。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方式相结合, 培训机手1.7万人次, 培育新形势下的“种田能人”。

(5) 找准设施机械化突破口, 推动农机化全面发展。结合本地实际, 发展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化, 继续改良香沙芋生产机械, 开展香葱、花生、银杏生产机械化技术攻关。

宿迁市

2015年, 在省农机局的关心支持下,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宿迁市农机局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总抓手, 突出重点, 狠抓创新, 扎实推进农机化各项工作, 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1 稳步推进, 务实创新, 2015年农机化工作成效显著

2015年, 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一目标任务, 优化装备结构, 注重示范推广, 强化素质提升, 农机化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市农机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宿迁市“文明单位”和“群众满意的机关服务品牌”。

(1) 创新监管手段, 秸秆机械化还田迈出新步伐。市农机局与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宿迁分公司合作, 集成北斗卫星高精度定位、互联网、信息融合与数据处理等技术, 在国内率先开展基于北斗的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信息化管理应用规模试验示范和试点, 积极探索“互联网+”农机作业信息化监管新模式。2015年, 市农机局积极争取市财政资金80万元, 在4个县区的17个乡镇650台农机上安装终端设备进行试点。该信息化管理系统具备作业面积自动统计、农机实时监控、作业质量审核、农机调度引导等功能。同时, 量身定制“还田助手”手机APP, 可以满足农机管理部门、合作社、农机手等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不同的管理需求。经测试, 该系统田块识别率达100%, 田块面积测算平均误差不到3%。截至目前, 系统监测结果显示试点机具秋季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面积已达22.8 khm2, 实现了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管理的高效率、低成本, 提高了农机作业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全市共完成秸秆还田面积466 khm2, 还田率达73%。

(2) 创新扶持方式,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抓住我市建设家庭农场集群机遇, 积极争取将粮食烘干中心和农机场库建设列入家庭农场集群综合服务中心规划, 重点解决集群内粮食机械化烘干和农机存放等问题。目前, 全市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家庭农场集群达23个, 其中粮食种植家庭农场集群14个。2015年共为集群内烘干中心添置烘干设备94台。市农机局专门召开全市农机“企社共建”和“银社对接”工作推进会, 与邮储银行宿迁分行联合率先推出农机购置补贴贷款政策, 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提供机具总价30%~50%的贷款额度, 2015年已帮助36家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社获得购机贷款300余万元。截至目前, 全市农机合作社总数已达543家, 覆盖全市所有乡镇 (街道) 。全市有40个农机合作社入选全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名录, 29个家庭农场入选全省合理配置农机具示范家庭农场名录, 两个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全市十佳农民合作社”, 两名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被评为市劳模。

(3) 创新服务模式, 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再上新台阶。针对农民反映购机补贴办理手续繁杂、往返奔波劳累等问题, 我市选取泗阳县、宿城区王官集镇作为示范县和示范点, 积极推行购机补贴“一站式”服务, 实行专人定岗, 使得购机申请补贴程序明晰、办理容易。宿城区还免费为新购置拖拉机安装终端系统, 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的农机定位功能, 探索创新补贴机具监管方式, 提高机具在位情况监管效率。2015年全市共落实购机补贴资金1.76亿元, 新增各类补贴机具11 780台 (套) , 农业机械逐步向高性能和大中型发展。

(4) 创新试点技术, 农机深松整地工作取得新突破。2015年, 我市泗洪县和宿城区分别承担4.67 khm2和1.33 khm2的深松整地试点任务, 推行成方连片规模化深松作业。针对不同农作物、不同田块、不同土壤类型, 采取不同的深松作业技术模式, 在水稻种植地区, 大胆探索、积极尝试, 全力推进农机深松整地工作。泗洪县主推翼铲式单一深松机, 作业效果好, 其中水稻田“深松+晾晒+还田+播种”的技术路线受到广大农户的好评。宿城区探索“播种+深松”的技术路线, 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农时紧张问题, 确保了小麦适时播种。截至目前, 全市共投入农机深松整地机具170余台 (套) , 深松整地作业面积6.01 khm2。

2夯实基础, 重点突破, 确保2016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16年, 宿迁市农机化工作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新要求, 以优化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 推动农机作业向全程、全面发展, 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1) 加大示范创建力度, 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按照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创建的各项要求,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载体, 总结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径、技术模式, 探索将家庭农场集群打造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重点打造1~2家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 加大管理创新力度, 进一步拓宽“互联网+农机”发展领域。探索在部分乡 (镇) 整乡 (镇) 推进、有条件的县区整体推进秸秆还田信息化管理试点工作。扩大农机作业信息化监管范围, 引导作业监管向深松整地、机插秧等作业领域拓展。增加信息技术在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的应用, 逐步建立“大数据”系统, 全面分析农机装备、作业等方面信息, 为农机主管部门政策出台、管理方式创新提供数据支持。

(3) 加大扶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整合社会资源, 在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助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支持家庭农场集群建设, 加快家庭农场自我服务、农机社会化服务和租赁服务等多元化服务能力的培育。2016年, 重点做好新增的合理配置农机具的20个家庭农场技术服务指导工作。

(4) 加大技术整合力度, 进一步打造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新高地。扩大农机深松整地试点范围, 积极探索水旱轮作地区多功能联合收种、侧深施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 在设施蔬菜、林果和农产品加工等关键环节上寻求突破, 走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设施农业农机化发展之路。

上一篇:高中啦啦操教学设计下一篇:公司规章制度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