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师节领导讲话心得体会

2024-04-15

学习教师节领导讲话心得体会(通用9篇)

篇1:学习教师节领导讲话心得体会

教师节文化是一种节庆文化、尊师文化和师德文化。教师节文化对师德建设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而又巨大的影响力,下面是文库带来的学习教师节讲话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学习教师节讲话心得体会

昨天,学院组织了全体老师学习《在教师节的讲话精神》,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我们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和坚定职业信念,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做爱岗敬业的模范。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好教师要勤于学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总之,作为教师,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从行动上不断规范自己,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创新进取的新型人才。

篇二:学习教师节讲话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的讲话精神,我认识到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第一,要有理想信念。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学生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第二,要有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执着于教书育人,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干一行爱一行,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

第三,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第四,要有仁爱之心。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昂首挺胸,又通过尊重学生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他人。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做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篇三:学习教师节讲话心得体会

近期我校组织学习了20__年9月9日教师节在北师大的讲话。作为一名教师,我认真学习了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自身还存在很多欠缺和不足,以下我将围绕习提出的“四点希望”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讲话中的体会:

一、做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

首先要具有坚强的政治信念,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要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做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二、做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

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事、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有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

习说,师者,传道是第一位的,即传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能精于“授业”、“解惑”,要以“传道”为责任感和使命感。好老师首先应该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授给学生。

三、做具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做一名勤奋学习的教师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资之深,则取之左右如逢源。“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要以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地学习状态,刻苦钻研,严谨学习,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

四、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大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灌学生魅力的心灵之花。

做一名人民教师,还要具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品质。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宽容,是每一个人在认识各个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儿童和青少年更是如此。好老师应该懂得既尊重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昂首挺胸,又通过尊重学生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在教学中我发现只尊重、爱护学生,每一位学生眼中都能看到:兴奋、喜悦、探索、活力以及对老师的爱和尊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热情、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的讲话表面了对教育改革的决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认真学习讲话精神,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真钻研、真行动、真改变,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师。


猜你感兴趣:

1.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2.教师节讲话心得

3.教师学习讲话心得体会

4.优秀教师节学习心得体会

篇2:学习教师节领导讲话心得体会

教师节学习领导讲话心得体会

武秋文

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市镇各级领导向后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通过学习市委张书记及镇委桑书记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感市镇领导对教师们的关心和爱护,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我们教师的责任光荣而伟大。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师德的自我修养,并结合领导讲话精神和这学期的工作实践,我的体会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做为一名人民的教师,肩负 着振兴教育,振兴民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托,其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将直接影响青少年培养的质量,因此,做为教师应懂得“教育的最高原则是尊重人,学生不只是受教育的对象,他们首先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有权接受教育,正像他们有权犯错误一样”。所以教师实施教育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受教育者主动地将人类在认知、审美、情感、品德、劳动等方面的文明成果,内化为自己的内在品质,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充分得提高和发挥。

二、“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在教学活动中也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尊重学生的观念,意愿和情感。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安排,把学生的学习真正作为教学活动的轴心,让学生在充满生气的和谐的气氛中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智。同时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人格。做为教师应看到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上存在着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内在的潜力,只要条件允许,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师就应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天地。对于学习有困难、纪律上又难于控制自己的学生,更要做到耐心、细心、更要尊重他们,让他们的学习态度发生变化,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接受教育,以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的重托。

篇3:学习教师节领导讲话心得体会

关键词:教师领导,教师学习领导,实践机制

教师学习领导是教师领导理论在学习领域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领导理论发展的新方向。教师学习领导理念重新审视了教师的责权范围,强调教师具有领导的职责和权力,是教师赋权运动的新发展;强调教师领导的核心是学习,有力地体现了教育领导的教育性和人文性。事实上,深入研究教师学习领导理念对改善学生学习成效、促进教师同侪进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学习领导的内涵厘定

教师学习领导(TeacherLeadershipforLearning)是学习领导理念和教师领导理论融合发展的结果。2002年卡尔所 著的《学习 领导:如何帮助 教师成功》(《LeadershipforLearning:HowtoHelpTeachersSuccess》)一书较早提出了学习领导(LeadershipforLearning)概念。教师领导理念出现较早,它作为研究领域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英美教育改革兴起的,目前已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师领导理论。教师学习领导即教师是学习的领导者,负有带动学生学习、协助同伴进步、促进学校学习文化形成的责任与权力。

1.教师是领导者

教师学习领导首先是对教师领导地位的肯定,教师不再只是决策的执行者和认同者。目前,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学者纷纷论证教 师领导地位的重要性。譬如,卡兹梅耶和穆 勒认为:教师领导 (TeacherLeadership)一词的出现标志着美国教育进入新的时代[1]。澳大利亚的“发展中的教师领导”和英国的“教师领导学校发展”计划均昭示着教师作为领导者的合法性。其次,学校教育领导正转向分布式领导(DistributedLeadership)模式。陈峥认为:“分布的领导指的是学校内一种不同的权力关系,在这种权力关系下,领导与服从者的区别趋向模糊。”[2]这就意味着领导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个体,而是协同工作中的个体。再者,教师学习领导是多元的。卡兹梅耶和穆勒将教师领导定义为:“教师是课堂内外的领导者,是教师团体的促成者和领导者,这种领导行为可对他者的教育实践起促进作用。”[3]所以,教师学习领导包括教师是课程决策的领导、同伴学习的领导、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导、教学过程的领导等各方面。

2.学习是教师领导的核心

在新课程改革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也是同伴学习的促进者,学习无疑是学生与教师活动的中心。教师学习领导重新审视了教师、领导者与学习的关系,承认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领导地位。教师作为学习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与发展。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具体实施者,对学习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状况具有重大影响。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知识的相对权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其次,教师在教师群体学习中作为经验的个体,对学习活动具有独特的解读和体悟,已有的教学经验和教训对同伴的学习与发展具有启发作用;第三,教师作为学校中的一员,对学校的进步具有推进作用。泰偌·斯图尔特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学习直接相关,领导机会分布到教师个体是学校进步的关键。”[4]由此可见,教师作为学习领导者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同伴发展水平,加速学校发展。

3.专业影响力是教师学习领导的基础

教师是具有一定知识与能力的专业人员,且直接参与和领导着同伴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对学习活动参与者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教师的专业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元学习、学习方式、传播知识文化、协同学习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学习的核心是知识资本间的交换与传输,无论教师是否具有正式的行政职位,具有专业影响力的教师即可成为学习领导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学习领导是一种非等级制的平等关系,是权威的而非权力的,领导的实质是促进知识的传递与其他学习活动的产生。所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影响力成为提升教师学习领导力的关键。

二、教师学习领导的意义解析

教师学习领导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教师赋权运动已发展到新阶段,教师作为学习的领导者不仅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同时也指出教师在同伴群体学习和学校未来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所以教师学习领导的意义在于:彰显教师地位;重现教育领导的本质;促进意义交往;影响课程与教学 活动的走向。

1.彰显教师地位

教师作为教育社群网络中的成员,本身就负有领导的内在角色要求,教师学习领导使教师的领导地位聚焦于学习领域。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其在教学与群体交流过程中显性或隐性地承担着学习领导者的角色,但现实中的教师领导是无意识的、缺乏内在诉求的。富兰指出:“大量的教师发展活动实则以外部力量启动为特点,活动目标往往为了满足各类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5]确实,目前大部分教师领导实践主要依据外部赋予的目标开展领导,缺乏自身生成的领导愿景。教师作为学习领导者直接而具体地领导着学习活动,为重新认识教师角色和地位提供了新路径。

2.凸显教育领导本质

教师作为学习领导者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与发展,这一目的重新彰显了教育领导应有的人文性和教育性。教育的人文性与教育性集中体现在对学习活动开展和学校成员发展的关注。近年来,教育领导的行政化、商业化倾向明显,教育领导的人文性和教育性受到蒙蔽。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具体领导者和同伴学习的参与者,关注其学习领导地位,有利于重现教育领导的教育性与人文性。正如曾艳指出:“‘学习的领导’中‘领导是广泛分布’‘学习者即为领导者’的观点提示要充分调动校长之外如教师、学生、家长等广大教育社群成员潜藏的领导能量,推动教育变革的实现。”[6]实践层面由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的教师操作,一方面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其经验可帮助教师在领导过程中体现教育领导的本质;另一方面教师作为领导者和教育者,其身份促使教师负起教育特有的责任,凸显教育领导的人文性和教育性。

3.促进意义交往

教师学习领导认为教育领导应以师生、同伴间的学习作为领导的核心价值追求。教师作为知识的代表,学习领导者的地位促使教师与学生及同伴群体发生学习交往,其意义交往的过程对学习的发生与知识的传递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学校社群网络中成员的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动参与和积极促成社群成员的学习交往也是教师的内在角色要求。师生的交往多以指导的方式出现,师生间互动的意义在于教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进而增加教师的指导经验。教师与同伴群体的交往多发生在实践群体(如备课组、教研组、合作小组等)中。教师间互相学习是教师知识资本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学习领导氛围的形成对促进师生间、同侪间的意义交往具有重要作用。

4.影响学校课程与教学的走向

教育领导权力的转变影响着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实施机制。教师是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直接领导者,选择和分配着课程与教学任务。教师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相对权威,使得教师成为课堂内外的事实领导者,实际上领导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正如鲍勃·林嘉德等人所说:“如果说教育领导阶层最首要的使命是优化学生的学习,那么事实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实践远比校长的领导更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7]所以,教师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直接领导者和具体实施者,直接影响着学校课程与教学的走向。同时,教师从任务执行者转变为任务决策者和领导者,为课堂教学与教师群体交往带来了巨大改变。教师权力的复归赋予教师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他们可以成为班级真正的领导者,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和规划班本课程;另外,教师群体应转变封闭式的“文人相轻”模式,积极与教师群体通过观察、反思、对话进行学习交流,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规划和实施提供经验支撑。

三、教师学习领导的实践机制

教师要成为学习的领导者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譬如教师的领导意识还比较淡薄,教师学习领导的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等。如何提升教师的领导意识和能力,如何保障教师学习领导权力的顺利实现,教师学习领导的路径取向如何都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学习领导的实现需要国家、地方、学校、校长、教师等多方协商推动。

1.学校层级文化改革是基础

转变学校层级文化是保障教师学习领导实现的重要条件保障。我国社会各界层级文化深厚,学校领导与一般教师的层级分明,所以转变学校的层级文化将困难重重,还需要各方努力,逐步深入。

(1)采用分布式领导模式。进行层级文化改革,首先需要转变集权式领导模式为分布式领导模式。分布式领导模式要求学校领导权呈散点状分散在学校校长、教师及学生身上,即校长、教师和学生都有构建学校文化的义务和责任,在学校建设中担任重要角色。这要求改革现存的层级文化,发展非等级制的平等社群网络关系。非等级制的平等社群网络关系要求广大教师肩负起学校、同侪及学生发展的责任,将自己看作学校发展的主人而非局外人。比如,英格兰东南部的一些中学教师与大学教师通过结成学校发展团体来促进教师领导,这些教师将领导工作集中在学习领导方面上,强调所有教师均应参与教师领导的发展计划。

(2)创造利于学习的环境。创造利于学习活动进行的环境是教师学习领导实现的基础保障。约翰·麦克贝斯等人认为:“教师在创造利于学习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表现在从学生及同事的反馈中公开实践的意愿。”[8]教师愿意接受来自学生及同伴教师的建议,将教与学置于和谐融洽、协商共进的氛围中。学生则应该对所处的学习环境提出建议,促进环境向利于学习的方向转变。校长等正式领导情愿倾听来自学生及教师关于学习环境转变的建议,并在全体商议的前提下实现转变。美国的爱迪生小学(TomasEdisonElementarySchool)原是街区内最糟糕的学校,没有教师愿在该校任教,经过5年的教师领导改革成功实现转变,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爱迪生模式(EdisonModel)”。爱迪生模式提出要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环境,强调教师的社团交流和动态发展,要求构建教师间频繁交流的环境。

2.政策支持是外部保障

实现教师学习领导要求国家、地方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教师作为领导者的合法性,要求赋予教师参与决策的权利。可以说,教师学习领导权在必要时需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手段进行输送。

(1)保障教师作为学习领导者的合法性。保障教师作为学习领导者的合法性是政策支持的主要方面。国家、地方及学校需承认教师的学习领导者地位,并给予保障。分布式领导模式得不到认可是教师领导地位长期得不到重视的主要原因。颁布相关政策保障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实行政教分离,保障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权;设立教师学习领导组织,建立教师学习领导的体制;建立“政—教—学”多方联动沟通机制,疏通多方沟通渠道。新西兰的中小学则通过鼓励教师建立高质量学习圈(QualityLearningCircles)为教师学习领导提供了合法的社群形式,该社群由教师群体自发组织,组织内不受职位角色限制,以学生、同事及学校的发展为主要议题。

(2)赋予教师参与决策的权利。传统的领导模式要求教师作为严格的政策执行者,正式领导是决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普通教师不参与决策形成过程。教师在参与决策与协商过程中的缺位及教师领导责任意识淡薄是教师决策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教师处于消极被动地执行课程改革的尴尬境地,又如何能积极主动地实施课程改革方案。所以保障教师的学习领导权对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大卫·弗斯特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在别人组织领导的活动中的表现与在自己精心策划的活动中的表现有显著差异。”[9]英美等国家的教师领导经验也表明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决策中,有助于课程改革的成功。为提升教师参与决策的能力,英格兰出台了“建设未来学校计划”(BuildingSchoolfortheFutureProgram)。该计划将学习作为教师领导的核心内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向其他国家学习的机会,帮助教师了解21世纪的学校发展状态与趋势。

3.分享权力与责任是前提

校长等学校正式领导对实现教师学习领导具有关键作用。转变集权式领导模式为分散式领导模式,不仅要求正式领导要分享权力和权威,消除正式领导与一般教师间的区隔,还要求教师主动分担责任,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对学校、同侪和学生的发展负责。

(1)权力分享。校长等正式领导作为学校的责任承担者,担心教师成为学习领导者后出现差错,对“下放权力”存在担忧也属正常。消除校长分权的顾虑需要让校长意识到教师作为学习领导者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事实上,校长下放权力为教师赋权增能更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其一,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成为学习的领导者有益于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其二,教师作为领导者,更具有为学校发展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其三,教师领导的核心是学习,有利于教师间进行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四,校长作为学校的重要领导人,有益于彰显学校民主,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学校正式领导的领导模式对能否顺利实现教师学习领导有重要影响。传统的集权领导模式利于正式领导管理学校事务,但不利于教师自主权的发挥。实现教师的学习领导必须转变集权领导模式为分布式领导模式,模糊甚至消除正式领导与一般教师的区隔。学校领导风格对教师学习领导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民主型领导更可能实现教师学习领导。在学校教师群体的学习中,教研组是教师学习的主要社群组织,教研组长事实上作为教师群体学习的正式领导。组长可通过倾听教师群体在领导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积极给予帮助;监督教师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是否滥用,权力使用是否得当,及时给予建议;促使一般教师逐渐发掘自主权,形成自主领导的愿景。譬如,新西兰的课堂专家教师(SpecialistClassroomTeacher,简称SCT)由具有较高教学威信的教师担任,致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同伴教师的教学实践。SCT将教师、课堂与同伴紧密相连,可作为教师成为学习领导者的过渡性职位。

(2)责任分担。在分享权力的同时,教师也要分担责任。教师的责任主要来源于教师身份和为避免惩罚的努力。这要求教师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要积极促成和谐对话的环境,做好组织和协商工作。约翰·麦克贝斯认为:“学习领导活动镶嵌于文化之中。”[8]学校融洽和谐的对话环境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创建和维护,要求教师与学生和同伴建立理解、信任的亲密关系,为学校的发展愿景努力;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适应者和执行者,主动承担学习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及同伴教师的进步与发展。埃德蒙指出:“从分权课程领导的视角看,每个教师都有义务为自己班级的学生做出课程决策。”[10]所以,教师在使用权力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4.团体交往是基础

教师的团体交往既包括教师所在学校及兄弟学校构建的实践共同体,也包括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临时组建的社群团体。这些社群关系可为教师成为学习领导者提供帮助,是提升教师学习领导力的基础。

(1)实践共同体:主题研讨,相互学习。实践共同体(CommunityofPractice)指一群人基于共同的兴趣和主题聚集在一起,相互学习,分享实践经验,寻求新方法。马克思等人的研究表明:“拥有高质量教学的学校,教师与同事交流频繁。”[11]实践共同体是教师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群体中教师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反思教训,对帮助教师胜任学习领导角色具有推动作用。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作为独立思考的个体发表见解,逐渐建立共同体的工作愿景,明晰自身及学校的发展趋势。具体研讨进程为:教师群体将近期学习活动中的重大事件或学习内容作为学习研讨的中心;发表个人意见;进行协商、讨论;形成清晰的认知。另外,非正式的学习团体对教师成为学习领导者也具有重要意义。苏珊指出:“非正式的团体学习隐藏着更精心的努力。”[12]在美国的爱迪生小学,教师的学习领导具有全局发展意识,置身于学校社团群体中,注重学校社群整体发展而不单是个人的成长;教师群体协作完成对课程的定位;讨论关于学生问题,并帮助其 他教师解 决学生问 题;致力家长 参与 (ParentInvolvement)、家长之夜(ParentNights)和家长教育(ParentEducation)等对话工作。

(2)接受培训:澄清职能,明确标准。提升教师学习领导力关系到学校领导范式的转化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教师作为学习领导者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所以对教师进行提升学习领导力的培训是必要的。其目标在于:第一,澄清教师学习领导的主要职责。第二,明确教师学习领导何以有效。首先,对教师进行培训需国家、地方和学校提供支持。国家和地方主要为教师培训提供教材、师资和经费支持,保障教师培训所需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学校主要为教师培训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机会。其次,教师培训的内容应主要围绕教师学习力、教师领导力两大主题展开。着力发展教师的元学习能力、协同学习能力、组织和开展学习活动的能力、指导学习能力、传播知识技能的能力、批判反思能力等。第三,培训可按“实践—指导”模式进行。所有接受培训的教师均作为某一学习活动主题的参与者和领导者,在专家的指导下探究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习领导者。第四,专家在培训中起重要作用。张家伟等人对北京A校的研究表明,专家指导对学校教师的发展有重要作用。[13]第五,在对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如何激发教师的学习领导欲望是培训的重点和难点,树立教师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成长为学习领导者的突破点。

5.校本课程转化是途径和体现

教师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直接而主要的参与者,直接领导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班本化的过程是教师作为学习领导者的重要途径和体现。

(1)校本课程转化是重要途径。教师实现学习领导的主要途径是校本课程转化。教师作为课程教学活动决策的参与者和直接执行者,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国家课程进行选择和发展,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实际上体现着其学习领导职能。在校本课程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作为学习领导者的作用,对本校、本班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内容进行指导,在同伴学习中提供学习策略。指导教师进行校本课程转化是实现教师学习领导的重要一环。卡尔研究发现:“校长等富有经验的正式领导帮助教师实现学习领导的四种方法:指令式 (Directive-controlApproach)为教师直 接提供领 导支持;信息指导 式 (DirectiveinformationApproach)为教师提供 多项指导 信息,给教师选 择留有余 地;合作探究 式 (CollaborativeApproach)与教师协商领导;非指导式 (NondirectiveApproach)教师自主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领 导问题。”[14]在正式领导的帮助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课程学习能力与转化能力;能够根据学生需要择取适切的学习内容;要具有与同伴沟通学习的能力和欲望。

(2)校本课程转化是重要体现。大卫·弗斯特指出:“实施领导是教师领导力建构的基本方式,教师领导力强调从控制意义上的创新和管理转变为提升各组织水平上的学习文化建构和成就获得。”[9]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和主要领导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活动主题、方式和成效。校本课程转化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对课程内容内化和外发的过程,是集体审议和分享经验的过程,体现着教师作为学习领导者的作用。课程与教学活动是学校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课程转化过程中的集体审议使其主体性和自主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反映,是教师作为学习领导者的重要体现。

6.角色转变与认同是根本

自我领导意识的觉醒是教师成为学习领导者的关键,教师角色已然从学校课程教学的认同者发展转变为学习活动的领导者,教师必然融入教什么、怎么教和如何评价学习的决议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内在角色的重要性,并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影响学生和同伴的学习活动。

(1)转变“被动”状态,树立领导自信。实现教师学习领导的重要一环是转变教师作为“被动”执行者和认同者的状态,使教师胜任领导者身份。长期以来,教师处于“被统治”状态,校长、主任等正式领导是学校的权威,一切大小事务均以学校正式领导的批准为依据,教师自主权受到严重削弱。转变教师“被动”状态,树立领导自信需要教师、同伴及正式领导共同努力。教师可通过参加培训和同侪合作获取更多可促进学习活动发生、发展的能力,并通过制订个人发展计划监督、检验自己的发展状况。同伴教师要积极促进社群网络中教师的发展,将共同进步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莱伯曼等人的“夏季书写计划”(SummerWritingProject)为羞于表达领导意愿的教师提供了有效途径。她的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对 学生学习 的期望写 下来,同伴可帮 助该教师 重新认识 自己的学 术和领导 潜质。”[8]校长则需要及时关注教师学习领导力的提升情况,监督教师领导的实效性,及时提出建议和帮助,使教师在实践中逐渐树立领导自信。

篇4:向杜威学习如何领导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杜威强调,在学校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作业,并从中得到有教育价值的结果。学校的一切工作都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这是否意味着杜威忽视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或者说,削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否意味着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任意去从事一些没有指导、没有组织的活动?如果要是这样看的话,便会对杜威的教育理论造成极大的误读。

确实,杜威反对当时学校中把教师作为绝对的权威和真理的占有者,反对纯粹由教师讲、学生听,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的做法。这样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化身,教师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却处于被动的地位,就像海绵一样吸收从教师那里来的知识营养,许多学生应该做的事都由教师包办代替,其结果是学生失去了对知识的兴趣,他们厌恶学校,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学生之所以要努力学习,不过是为了避免惩罚,应付考试和升学。在杜威看来,教师不应主宰教学过程,而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教师应对学生的活动加以组织和指导,由绝对的权威变为民主生活的顾问。

具体地说来,教师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是学生活动作业的组织者。学生从事活动作业,并不意味着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教师必须对其活动加以组织。由于人类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这就决定了反映这种社会生活的活动作业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缝纫、烹调、印刷、木工、金工和旅游等,不胜枚举。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社会活动都引进到学校里来,他必须对这些活动加以精选,巧妙地加以组织,使其前后连贯一致。也就是说,这种活动设计既要包括在学生的经验之内,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相联系,又要根据经验的连续性原则,使学生对事物意义的获得不断丰富和扩展开来。一个活动设计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它是不是足够的充分和足够的复杂,向不同的学生要求不同的反映,并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去做,而且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做出他的贡献;还在于它有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幅度,为的是把一切努力和探究都包括在里面,并且以这样的方式把它们包括起来,那就是每一个活动开辟一个新的方向,引进新的问题,唤起对更多知识的需要,还要在已经完成了什么并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做什么。这样看来,教师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纵使付出极大的努力,要把这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编列出来也是难以办到的,因为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的活动与系统的知识结构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搞得不好就连教师也会陷入昏乱的世界里而迷失方向。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为学生安排了种种活动,只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客观条件,如果教师只满足于这些还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之得出有价值的结果。当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问题时,教师要提供与此相关的材料,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实物,或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或提供有关的教材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也可以和学生在一起相互讨论,使教学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进行。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问题应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自然地产生出来,解决问题的意象和假设应由学生独立地形成,对这些事情教师绝不能包办。在一个活动完成后,教师需要变换环境,为学生提供新的刺激。总之,学生整个的活动过程都是由教师加以控制和引导的,这样使学生由眼下的经验不断地向成人的按逻辑的知识体系过渡、生长。不加控制的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因而也必定是没有多少教育价值的。

教师也是教材的编写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发现一些东西,它既属于个人的经验,与学生充满活力的生活相联系,又能引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与人类最新的科学成果相关联。把这些东西编写成教材,用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象,丰富经验的意义。再说得通俗一些,教师要编写这样一些教材,使科学的结果融合到学生的经验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究它、发现它,从而奠定详尽、系统知识的基础,而不是教师直接传授给他们。对这个问题杜威是非常重视的,他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并试图编写出一套教材,但结果很令人失望,他最终不得不承认:“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好,而且永远不可能彻底解决。”

新角色对教师的新要求

以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方面作用,这远非一个平庸的教师所能做到的。要做到这一点,杜威给教师指明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具备教学论知识。要按照杜威的方法从事教学,教师必须懂得杜威的教育哲学,这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但也是向中小学教师提出的一个很高的要求。因为许多杜威研究专家对杜威的教育哲学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探讨,尚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何况是一般的教师。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些教师自以为理解了杜威的教育哲学,草率地把它付诸实践,难免要遭到失败的命运。退一步说,纵使教师们完全理解了杜威的教育哲学也还是不够的,因为杜威的理论也非绝对真理,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只有把它发展、充实起来,并在实践中加以灵活的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具备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因为教师组织活动、编写教材都要和学生的经验相联系,教师必须以同情的态度观察学生的本能、兴趣和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和认识特点。同时,教师还必须掌握学生整个心理发展过程的规律,从幼年直到成年,通过对学生心理过程的分析,使活动和教材的组织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适应。如果教师不具备心理学的知识,那他就不可能利用那些看起来没有意义、浪费时间,而实际上是学生所必需并蕴育着发展的可能性的活动,他就有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盲目地进行教育的危险,尽管没有一个教师在口头上承认这一点。

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因为学生的活动不是目的,而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借助于活动以达到成人的知识体系,教材、成人的知识体系代表了学生经验发展的方向,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指导控制,就必须精通专业知识,就像导游一样,他要使游客饱览名胜古迹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就必须熟悉它们以及与之有关的资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就必须精通教材,仅凭记忆、抄写书本、照本宣科是不够的,而是要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境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学生活动中所包括的价值。只有一个音乐家才能发现学生的唱、跳以及其它活动中所包含的艺术才能,只有一个具有广博的生物学和营养学知识的教师才能把厨房里烹调原料的产地土质、气候和水分诸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加以分析,才能知道食物中各营养成分所占的比例,并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些关系。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校周围的社会环境乃至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知道社会需要些什么,以便把学校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杜威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加强而不是削弱,对教师的要求是提高而不是降低。然而问题仍出在同一个地方,无论是杜威所处的时代,还是在现代,我们的学校都很难培养出杜威所要求的那种教师。如果没有合格的教师,连续性的活动就同样难以组织起来,杜威的教育哲学的基石之一——经验的连续性原则就难以达到,以至整个理论的大厦都会失去依据。

(作者系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评价研究室主任)

篇5:学习教师节讲话心得体会

杨灵芝

教师节来临之际,听了各级领导的讲话,感受颇深。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很幸运地生活在这个充满正能量、催人振奋的年代。习总书记提出的争当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让我感觉身份光荣、责任重大。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为我指明了方向。每一位教师要以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让每一个教授过的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教师要在课堂上、讲台上传送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人格魅力征服、感化、教育学生们,要有扎实的学术水平,要有一辈子更新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学识的觉悟,让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本事、技术、技能,要以父母之心关爱学生,像对女儿一样无私奉献,让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每一位教师都要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放到第一位,把培养学生当作事业来做、把关爱学生当作本能来要求,千方百计让学生开心生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快速成才。不管学生取得成绩还是犯了错误,不管学生明理懂事还是懵懂无知,老师的表扬、宽容、鞭策、引导无不诠释了一个“爱”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用心挑起责任、用爱选择坚持,把这份爱传承下去,坚信授人以渔胜过授人以鱼的道理。

篇6:学习教师节讲话心得体会

近期,教育局组织学习了赵永清书记教师节致全市广大教师讲话,学习后深感振奋,倍受鼓舞。

赵永清书记充分肯定了我们教师的工作成绩,认为教师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认为长期以来我市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这是对教师的工作予以最大的肯定,作为一名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深感自豪并倍受鼓舞。

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极端重要,有着战略性地位和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因此,教师的职业虽平凡但却伟大,作为一名教师,我为能从事如此崇高的职业而欣慰。

赵永清书记对我们教师提出三点殷切希望。首先希望我们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次希望我们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最后

希望我们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赵永清书记对我们教师倾注了极大的关怀,要求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要求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要求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这无一不体现着对我们教师的极大关怀。

篇7:学习教师节讲话心得体会2

肥城二中

张山亮

在我国第二十六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市委书记张瑞东、市委副书记、市长单传海在全市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教育在国家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进一步强调了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指出教师应具有的高尚精神。

在领略了张书记、单市长深刻丰富的讲话精神之后,我不仅感到激动和鼓舞,更感到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己肩上的担子是多么的沉重,使命是多么的艰巨。我要无愧于教育所赋予的重要使命。从现在开始,我会更严格要求自己,以更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以下我将围绕张书记、单市长的讲话内容,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领会: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张书记说:“人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阅历有限,但知识的海洋浩瀚无限,无论是历史先贤,还是近代伟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热爱教育、热爱教师,虚心当学生,孜孜不倦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在义务学习和课堂学习阶段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课堂教学,特别是要传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办法和技能,能让学生终生受益。”

张书记的讲话对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作了充分肯定,指出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到教育教学对他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他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活力,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绚丽与精彩。学生是他生命的给养,讲台是他生命的舞台,教学是他生命的源泉。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用这样一句话形容自己的“甘为渡口一只船。”老师就是学生的渡船,把学生摆渡到幸福的彼岸。

二、热爱学生,甘为人梯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而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教书育人的基本保证。一名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教过的学生恐怕是不计其数了,有责任心的教师应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尽力保持自己有相对比较高尚的道德品质。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学生。”可见,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质。

三、以身作则,志存高远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用坦然的心理面对生活,以豁达的思想憧憬未来,始终把教育好学生能力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能经常自我反思教学的得与失,使自己真正能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具有示范作用,以身作则,才能真正教育感染学生。做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定位局限在教书匠的位置,对学生不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身教!古语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做教师,应该让自己的知识素养和道德情操同时日益丰厚,成为学生追随的目标、努力的方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要求教师能“以身作则、志存高远”,这也应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的进一步升华。

陶行知先生早就对教师提出过严格要求:“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带给学生的,总是比他在课堂上讲的更多。

四、静心教书,不辱使命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研究,才能开开心心从教、积极向上进取,才能甘于坚守平凡、创造教育辉煌。三尺讲台,树起了您高高的形象;两尺教鞭,挥洒着您美丽的人生;一生的信念,书写着您无悔的人生。

篇8: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体会

一、如何认识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指的是在职教师群体为了增强自身教学实践能力而自愿结成的相互学习、共谋发展的专业学习与教学改进的组织形式与实践过程。教师学习共同体,不言而喻,主要是指一群具有共同发展诉求的教师对于某一个学科或主题及其实践共同享有由衷的职业志趣;共同钦佩并愿意追随某一位德才兼备的教育专业人士(如优秀教师、校长或教育家),有时也可以是一个专家团队;这种具有专业追求和情感归属性质的群体,往往能围绕一定问题、特定任务或发展目标结成互为资源的专业学习与实践团队;身处这样的群体,参与者往往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交流以及开展实践创新的机会,并从中获得职业归属感和专业发展的成就体验。

从实践视角看,教师学习共同体存在的价值在于:为在职教师创建有益于提高他们教学专业化水平所需要的经验分享、知识学习与实践改进的支持机制。其中,既离不开核心人物的专业引领与人格影响,离不开参与成员相互提携、互为资源的共济性学习,更离不开参与教师个体的发展意愿和自主努力。由此可见,教师学习共同体就是那些对教学职业有更高追求的教师个体自觉结合形成的学习、交往与发展的合作群体。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学习共同体并不是正式的机构组织,而是非正式的、在自觉自愿基础上形成的合作学习性质的人际交往关系。

在信息技术日益融入现实生活的时代,教师学习共同体逐渐形成了融个体实践、现场集体活动、线上研修(网络平台研修+微信移动研修)、自主实践、成果分享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运行方式,“微信群”“朋友圈”已经成为共同体资源分享的平台,以及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不同形式有效沟通的普遍机制。借助技术支持,教师学习共同体还可以根据任务和兴趣随时更新迭代、变换重组,呈现出无限的灵活性和丰富多样性。志同道合的教师,即便不见面,也可以实施无间隙的讨论交流,开展不同时段的共同合作。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探索实践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完全可以作为激发基层教师参与学习积极性、增强教研与教师培训实效性、尤其是提升“名师工作室”运行成效的发展机制。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突出特征

研究表明,教师是具有一定专业学科知识与教学实践能力的成人学习者。与一般成人学习群体不同,教师群体大多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愿望;对于在职学习的主题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亲身体验;他们期望借助参与在职学习活动,获得有助于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理念、技能与方法。但是,他们受制于繁忙的教学工作和家庭负担,往往难以保障专业学习的时间投入和连贯性,彼此之间也往往缺乏专业交流的机会,在后续实践改进的过程中,更难有机会得到专业化的指导。[2]因此,在职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常常因为流于形式、缺乏连贯呼应的专业服务而难以取得切实成效。

为此,我通过长期探索与研究提出,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性质的业务活动,应当自觉运用成人学习理论,遵循专业能力发展所需要的路径与方法,针对教师教学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自身既有实践经验,设定具体可预期的目标,组织教师群体开展互动研修和实践改进,并藉此促进教师的能力成长。[3]

根据上述实践与研究,我认为,构建新时期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考虑以下要点。

第一,要有一个相对清晰的专题任务或重点关注领域,能够让相关人员感兴趣并参与其中。目前,常见领域一般涉及中小学各科教学实践、专题实践(如班级管理、教学设计、科学教育、家庭教育、学习困难、质量评价等),以及科研课题及项目工作等。

第二,应由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人格影响力的人士作为召集人并带头贡献资源,发挥引领作用。召集人(牵头人)的作用突出表现在能够提出有意义的主题、任务或特色活动的创意及具体计划,以吸引同行教师志愿参与,并能及时分享自身的成功经验或推荐高质量专业资源,能够带领大家在参与问题解决、实践探索和经验分享的过程中形成归属感和凝聚力。事实表明,一个有吸引力的学习共同体往往都是在高水平人员(版主、群主)主导下,互动参与、多方合力的结果。

第三,具有一定数量、不同实践经验、愿意学习又相对稳定的教学同行参与。他们不仅可以带来自己的需求与问题,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还可以将所学付诸自身教学实践并为他人或集体做出有价值的贡献。所有参与者实际上都是平等的、可以互为资源、期望共同进步的学习者,于是便可以彼此结成共同学习的集体。

第四,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参与者能否获得预期的成就体验。我们将这种“成就体验”具体细分为“扩大专业交往”“问题解决”“资源建构”以及参与者从共同体获得能力提升而带来的“职业成就感”。而要实现这些发展目标,就需要对共同体的定位和运行有一定的规划、设计和引导。我们自觉运用共同体机制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课程的实践表明,众多教师参与的“共同体”,如果没有能力成长所需要的“连续体”,往往会因参与者没有获得成就体验而难以为继。

第五,构建和维系教师学习共同体应当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的社交软件(如微信)的应用,创建了集现场学习与线上学习于一体的互动交流空间,可以实现信息的跨时间交流和跨地域分享,让全体参与者都能够及时共享、互动、交流,并进行有意义的共识建构和资源建构。

第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有效运行和持久发展,还需要建立注重专业社区的归属感和共同追求职业精进的团队文化,并藉此形成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与行为。学习共同体在某一阶段或许会因任务完成或参与者兴趣转移而重组,但是,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适合在职教师交往与发展的机制将会持续存在。我们每个人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或身处不同共同体时,也会扮演不同角色(潜水者、观众、参与者、贡献者或组织者)。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将成为我们开展职业群体间工作合作、共同学习及社会交往的一种新的意识与方式。

三、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现实价值

我们之所以对教师学习共同体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它对于改进教师之间开展互为资源的专题研修具有重要价值。在此,我试图就学习共同体机制对改进、丰富教师研修或通常所说的教师培训做一点推想。特定的在职教师群体在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人格影响力人士的引领下,以追求自身专业能力与职业成就为目标,聚焦特定的学习主题与实践主题,志愿参与富有挑战性、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并在此过程中结成互为资源的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印证了“实践出真知”“能者为师”的道理,也彰显了信息技术在促进互为资源的同行交流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我们相信,围绕特定发展目标有意识地应用各类形式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机制,将为教研工作、教师培训工作、在线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教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是一个研究领域,更是一个让人期待的实践创新领域。

参考文献

[1]张铁道.教师研修: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篇9:学习教师节领导讲话心得体会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个学习方式,它以小组的形式,凭借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来提升学习成效,这种学习成效包括认知和情意两方面。从国内外众多对“合作学习”进行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方面的阐述来看,目前合作学习大致可以归结为四种:生生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师师合作学习和全员合作学习。

二、合作学习中的教师领导力

教师领导力,这个在英、美、加等国十分流行的概念,在我国还是一个较陌生且难理解的概念。从国外研究的文献来看,很多学者对“教师领导力”作了很多的“理解”和“描述”,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视角,学者们对“教师领导力”观点纷呈,概而观之,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群体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专业权力以及所具有的非权力性要素(如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情感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对“被领导者”(活动中的其他成员)的一种综合性影响力。

三、合作学习高效开展,教师领导力是关键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我在实际教学中,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科学地组建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我从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学力、性格、智力差异等因素考虑,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一般情况下,将学生分成3人或5人小组为宜。这样分组法,由于小组内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了合理的差异,那各个小组间则能形成“大体上均衡、有可比性”的小组联合体,组内异质为小组内进行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则是各个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或竞赛的基础。分好小组后,我会选择平时学习好、组织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这样,差生可以在善于组织和沟通的组长指导下进行探究,有得到表现、享受成功的机会,优生在引导、帮助同学的同时,自身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升。基于这种原则下组建的合作小组,可以为组内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组织、沟通能力较强的组长可以保证合作学习过程更加顺畅,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更浓,合作学习的效果当然就更好了。

(二)明确小组成员职责

合作学习是学生们在小组或者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明确各位成员的职责,是使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后,很有必要让组内成员们明确自身的职责。

要让组内成员们认识到自己和全体成员休戚相关,明白自己的成功有利于整个小组的成功,若小组失败,自己也就失败了。这样,可以避免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有的组员包办小组全部学习任务,或有的组员置身事外,只做旁观不参与的现象。小组长担任主持人的角色,负责主持、调控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安排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的成果,包括一些组员很有价值的发言、在合作学习中需要完成的表格、表述性文字的记录等;安排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学习的成果,要让其清楚地知道,所汇报的必须是全组成员的观点和想法的一个归纳。安排检查员,负责观察、提醒、督促组内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讨论音量的控制、小组学习的时间控制等。

(三)教师适当推波助澜

“合作学习”这条小船要想不偏离航道地直达彼岸,需要教师适当地推波助澜。教师若能当好学生合作学习背后的推手,做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名向导者、促进者、共同学习的合作者,那必将极大地促使合作学习取得成功。

1. 放开收拢,调控课堂

合作学习以分小组的形式开展,尤其是学生多的班级,分组就更多,教师要控制好整个局面,要照顾好每一个小组,设法使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运作高效而不乱,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放得开,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相信学生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放开思想包袱,在轻松的心态下与同学交流、讨论、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做到畅所欲言,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还要收得拢,收得有次序,收得无痕迹。在合作完成、倾听学生的见解后,教师应把自己的讲解也作为一个观点和学生的观点放在一起进行全面的阐述,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学生既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又不会盲目地跟随教师,给学生一个最大限度的自由思考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 把握适度,促进课堂

合作学习,不是课堂一开始即布置开展,学生需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由启发到自发的过程,推动学生经历这个过程的人,无疑就是教师。所以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得做到心里有个底儿,适当地把握好每一个尺度。教师备课时得深入研究教材,选来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一定要有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对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都要一一考虑周全。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做简单、适当的讲述,抓住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需要记住或使用的重要内容来讲,使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内容,为学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

3. 共同合作,推动课堂

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其实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与学生共同合作的方式,到各个小组中与学生们一起交流,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在交流中,在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阐明观点,以平等的态度来听取、征询学生的意见。但要切记,教师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多倾听学生的观点,倾听多一些学生的观点,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自己观点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上一篇:陈集中心校财务管理制度下一篇:中学后勤工作总结(2012年)